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精选8篇)
1.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回眸这30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就连十八大也畅言:改革开放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使许多方面都有了可观的改善,无论是在生活上、思想上还是文化上。
生活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最显著的一点,之前我们吃好东西很罕见,特别是吃饺子,只有在过年那天才能吃到,可是现在什么时候都能吃。在家里自己可以做,在外面也可以吃,餐馆多的是!穿着上,有很明显的对比,改革开放前穿着是很单一,没什么色彩!可是,改革开放后穿着色彩鲜明,五颜六色,非常漂亮!
思想上,以前人们的思想都很封建,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脱离了束缚,上进了很多。文化上,改革开放后就特别重视教育,而且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增。文化素质在教育中显著提高。
具体的成就与启示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
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三十年的时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两步战略目标,由饥饿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贫穷落后、商品匮乏的时代已成为历史,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收入和住房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3.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4.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民主更加充分,民主法治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5.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洪水,非典,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6.文化体育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也使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2004 年雅典,中国军团位列金牌榜第二位;2008 年北京奥运会,获金牌榜第一名。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
远程火箭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升天,嫦娥卫星奔月。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8.融入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改革成就辉煌,成就带来启示,我们要看到在改革开放30年来,是不断改革的30年,是不断开放的30年,更是经验不断总结发展的30年。回顾3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这些经验和启示。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苦探索得来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绝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中国一定会为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2.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二
一、吉林省对外开放成就
1. 吉林省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
从对外贸易的规模来看, 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整体属于上升状态, 2002年到2004年期间, 进出口总额大体保持着稳步增长, 特别是2004年, 进出口总额比2002年增加83.24%, 但总体上贸易规模比较小。虽然2005年吉林省进出口总值达到526.85亿元, 比上年下降6.29%, 但是“十五”期间, 全省进出口总值比“九五”时期增长1.4倍, 年均增长20.6%,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4.7%。2005年之后进出口总额持续上升, 2008年达到926.52亿元, 比2002年增长201.96%。但是2009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吉林省进出口总额稍有回落, 但在国家经济刺激恢复政策中, 吉林省进行积极地调整, 截止到2010年末, 进出口贸易总额恢复上升的发展趋势, 进出口总额达1140.42亿元, 相比于2002年增长了2.72倍。
2. 吉林省利用外资取得的成就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呈现逐年递增的走势, 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均在16%以上, 2010年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003年的8.23倍。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吉林省积极开展对外开放, 加强招商引资, 实际利用外资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强。
3. 吉林省境外投资取得的成就
根据吉林省商务厅数据统计, 2002到2010年, 吉林省对俄、日、韩、蒙中方协议投资额呈增长态势。吉林省对俄罗斯协议投资额于2007年达到最高值, 为1.59亿美元, 2008年、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投资额有所下降, 但是, 2010年投资额重新大幅提高, 比2009年增长8.28倍。吉林省对日本投资仅发生在2007、2009和2010年, 2009年中方协议投资额为985万美元, 占10年来吉林省对日本协议投资额的98.5%。吉林省对韩国协议投资额在2010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347万美元, 同比增长10.02倍。吉林省对蒙古协议投资额仅发生在2005年到2008年,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以来, 并未继续对蒙古进行投资。
4. 吉林省技术合作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近十年来具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的公司数量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从2002年的41家, 增长到2010年的91家, 2007年和2010年虽数量有所减少, 但是变化幅度并不大。这说明吉林省近十年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实力正在逐渐增强,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意愿也在提高。
截至2010年底, 吉林省累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完成额为46.83亿美元,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完成额呈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这说明吉林省不仅具有经济技术合作资格的公司在增加, 完成经济技术合同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这为进一步引进技术, 促进新的技术合同签订提供了保障。
5. 吉林省国际合作取得的成就
(1) 吉林省对俄贸易和地区合作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在对俄出口规模逐年增大, 出口的商品逐年增加, 种类也日趋繁多。2011年吉林省对俄出口63977万美元, 同比增长18.55%, 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几年来, 对俄出口商品由原来单一传统的初级产品向低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 吉林省对朝日韩贸易和经济合作取得的成就
吉林省一直保持着与日本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2002年到现在, 吉林省对日本的出口一直稳步发展, 2002年时, 出口额仅为26399万美元, 但2011年就达到了58744万美元。在相对的进口方面, 随着吉林省对日本进口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进口额已由2002年17218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53871万美元。
1990年, 吉林省与韩国的正式开展贸易活动, 近年来, 双方贸易往来发展迅速。韩国一直是吉林省重要的出口国, 其出口总额位居吉林省的前两位。最近两年, 韩国能为即日本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进口方面, 吉林省对韩国的进口并未大幅提升, 由2002年9252万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1465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 吉林省对韩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况, 且顺差额较为稳定, 这是吉林省与韩国的经贸关系的显著特点。
1988年, 中朝两国签署了“关于扩大中朝边境贸易的协议”, 吉林省与朝鲜的边境贸易开始了迅速发展。吉林省与朝鲜的经贸合作相对顺利, 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其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上, 2000年吉林省与朝鲜的进出口总额为11806万美元, 到2009年其上升到了61231万美元。另一方面, 朝鲜引进吉林省的进口额由1985万美元大幅上升至16721万美元, 一举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3) 吉林对蒙古贸易和互利合作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 吉林与蒙古共和国双边贸易、区域合作开始活跃。如2002年, 当年双边贸易总额443万美元, 其中出口总额153万美元, 进口总额290万美元;2004年吉林省对蒙古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0万美元, 其中出口总额35万美元, 进口总额475万美元。双方进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总的来看, 吉林省对蒙古的经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待进一步发展。
二、吉林省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1. 吉林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在全国来讲, 明显规模较小, 种类较少, 并且发展相对缓慢。2000年, 吉林省进出口贸易在全国排名第15名, 2010年却下降至第18位, 这说明吉林省的发展速度相对其他省份较为缓慢, 一些之前落后的省份已经追赶上了我们的脚步。吉林省的出口产品整体附加值较低, 进口产品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 自主品牌较少, 因此, 近几年来, 吉林省的对外贸易持续出现逆差, 并且逆差不断增长。
此外, 吉林省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 支柱产业与对外贸易的关联度较低。2009年, 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达3111.2亿元人民币, 占工业总产值的31%, 而在出口贸易中, 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出口为1.76亿美元, 仅占出口贸易总额的0.55%。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达1181.9亿元人民币, 占工业总产值的11.8%, 但在出口贸易中, 农副产品出口为1.02亿美元, 占出口总值的3.27%。由此可见, 吉林省的优势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据较小的比重, 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关联, 在对外贸易中, 缺乏主导产业的支撑, 没有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
2. 吉林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 虽然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状态, 但规模仍然较小, 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2010年, 吉林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2.8亿美元, 仅占全国的1.21%, 而广东省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2.61亿美元, 是吉林省的15.83倍。除了规模较小外, 其投资项目的开发也存在问题, 一些项目缺乏深度和吸引力, 使外商投资企业很难运行。从内部看, 吉林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也制约了外商投资。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均衡。截至2010年末, 制造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比较愿意在吉林省直接投资。这五大行业领域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6.2%、6.6%、5.2%、3%和1.5%, 合计高达92.6%。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领域实际吸收外商投资的比重仅仅为0.5%, 反映了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及其不均, 尤其在服务业的比重较少。
目前, 吉林省各市县都有外商投资, 但利用外资情况差异较大, 地区分布不均衡。长春、吉林、辽源的外商企业数约占全省总数的7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约占全省的77%, 其他市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省的23%。
3. 吉林省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在海外投资方面投资额逐年上升, 但仍然投资效益较低, 竞争力较低, 规模较小。吉林省企业在境外平均投资规模不足100万美元, 严重低于其他地区, 且大部分的境外投资企业仅投资不超过200万美元, 即使是与国内利用外资企业规模相比, 也是较小的。由于在引进先进设备的资金需要较高, 国内又缺乏研发能力, 直接导致了市场开拓能力底下, 加大了对外投资风险, 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约有55%的企业能够赢利。
4. 吉林省对外技术合作存在的问题
新签对外经济技术合同额变化频繁。按照吉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 2010年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签合同额达5.62亿美元, 较2002年增加了1.75亿, 但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签订合同额的波动性大, 2002至2010年共出现过四次波动。这说明, 吉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还不稳定, 容易受到国际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自身实力还较差。
5. 吉林省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对俄贸易极度不平衡。虽然进口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 但出口增速远远高于进口增速, 致使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加大了对俄贸易的不平衡性。从长远来看, 这为对俄贸易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此外, 吉林省对俄贸易商品结构也不合理。其中进口货物多为资源性产品, 出口商品多为纺织品、箱包、鞋类制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 机电产品出口虽然增幅较大, 但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占出口额的17%, 一旦俄方贸易政策发生倾斜, 吉林省对俄贸易极易受到负面影响。
吉林省对朝日韩三国的出口规模较大, 但在全国的比重较低, 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吉林省外派劳务主要集中在韩日两国, 但与两国的技术合作比重却很小。近年来, 在吉林省与韩日两国开展贸易的过程中, 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贸易摩擦问题。
吉林与蒙古国开展经贸合作较晚, 贸易规模较小。从投资领域来看, 吉林在蒙古国的投资项目技术含量较低, 涉及的领域多在消费方面, 对于一些重点产业的投资微弱, 出口战略性投资较少, 投资方式单一, 投资投向分布不均匀。
参考文献
[1]王爽.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11[1]王爽.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11
[2]郭苏漪.吉林省与朝日韩贸易结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08[2]郭苏漪.吉林省与朝日韩贸易结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 2008
[3]孙攀.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模式和效应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1[3]孙攀.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模式和效应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1
[4]运奎伊.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 2010[4]运奎伊.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 2010
[5]王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 2011, 4[5]王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 2011, 4
3.高校绿化管理的意义及改革 篇三
【摘 要】随着高校校园面积的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环境美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高校绿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加快校园绿化建设速度,提高园艺水平、美化校容,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景观、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宁静、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是摆在校园绿化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校 绿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12-02
校园的绿化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如何加快校园绿化建设速度,提高园艺水平,美化校容,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适合于学习、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迫切切的希望。在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园绿化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改革?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现提出自己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统筹安排,把校园绿化纳入整体规划
绿化对小气候的调节,防风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树木能够划破建筑物的横平竖直几何形体,从而从线条、色彩、造型上改善并丰富建筑的外形,增强建筑艺术的魅力,这种锦上添花作用,也为大家所公认。作为一个学校来说,绿化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历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夸美妞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地提出“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就是说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能感到快乐。在这种心里精神状态下,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有益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一句话,建设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何等重要,它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
校园主要是由建筑和绿化两大部分组成,都是学校的基本建设,校园中建筑物的主体作用,当然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所以在校园中建筑物的布局,使用功能、层数、型体,以及外部色调、装饰,都是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十分慎重地加以推敲,这是非常必要的,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进行这项有关整过学校景观,为将来描绘优美的校容蓝图时,却往往忽略了绿化的位置和需要,势必造成校园绿化只能在既成的建筑布局的剩余空间里进行。绿化设计只能是被动地运用园林艺术的手法,尽可能地使绿化起到装饰衬托的作用,以增进建筑设计中所要求的表现力。这样就不能使建筑的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同园林绿化在空间构图上都融为一体,破坏了建筑与绿化紧密结合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使校园的景观缺乏有机的联系而逊色,例入有的建筑物正面不考虑绿化的需要,使绿化难以布置,不仅不能打破建筑物横平竖直的线条,使新颖的建筑造型、明快清新的色彩更加活泼、悦目,反而像一道高墙耸立在人前,给人们心里上产生一种极不愉快的情感。又如,有的大楼的主要出入口突出部分,在人流的主要方向设置了台阶,而在流量不大或可以不用的一面采用通花隔墙,使楼外的植物通过通花隔墙漏进门厅,建筑与绿化融合一起,给人一种自然、亲切之感觉,如果通花隔墙简单地改为台阶,它既失去了互相渗透、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又为绿化布置增加难题,并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添了困难,又如在规划运动场地时考虑运动技术要求多,而运动场区域的绿化常常被忽视,因此,学校里的运动区多数是校园绿化的“死角”,形成光秃秃的一大片,既影响整个学校的校容,也不能为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符合卫生要求的绿化环境。
以上所述,只是说明要建设一个高质量校园,不能把构成校园两大主要成分人为地分割开来,应在学校总体规划中一起研究,使以后的建筑设计中,预先考虑到园林的存在,在园林绿化的设计时,能够用美好的空间来组织活动,用丰富多变的植物材料,调整建筑平直的线条,改变其仰视轮廓,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提高校园的景观质量。
二、创造绿化环境,为造就人才服务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为国家四化建设培养人才,校园绿化建设理应服从并围绕这一中心服务。具体地说,就是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创造一个舒适、方便、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同时它也具有对社会起着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
高校的学生在其入学以后,要在学校里渡过很长的时间。学生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实验外,有不少时间要利用室外的空间,进行自学、活动和休息。因此,校园应满足他们这些活动的需要,校园绿化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绿化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要能够满足他们美育上的要求,起着消除疲劳、启迪思路和陶冶情操的作用,还应该用绿化把校园布置成一个特殊的“活教材课堂”,让学生朝夕生活其中获得在课堂上难以得到的知识,成为教学实践环节的一个补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密切联系实际的作用。这种“活教材课堂”对农林院校、设置生物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尤为重要。校园绿化材料应该广泛搜集与开设课堂有关的植物种类,运用造园的各种手法,把他们科学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既能服务于教学、科研,又能满足审美要求的良好景观。
文科、工科等同植物材料无关或关系很少的院校,这种“活材料课堂”仍然有其积极的的意义。在满足绿化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同时,丰富校园绿化植物种类,挂以说明牌,将自然科学知识寓于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学生了解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达到提高其求知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加强横向联系,改善绿化管理
校园绿化的管理工作,是件十分细致的工作,提高校园绿化的管理水平,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队伍
校园绿化是园林建设中的一个方面,园林科学是涉及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校园绿化专业队伍的人员中,有一两个知识面广、基础扎实的领头人,它不仅具备园艺学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粗通美学、建筑学,以及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以便掌握整个绿化的进程。其次,应配备和培养几个熟悉花木栽培的技术工人,这是校园绿化管理的骨干,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优美的校园才能得到维持。此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培养一些对园林绿化事业爱好的青年工人。
专业队伍除了结构合理外,特别要注意成员的素质,这是校园绿化能否搞好的关键。绿化专业人员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首先要有热爱园林绿化事业的责任心,对待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要象护士对待病人,教师培养学生,母亲爱护子女一样,缺乏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就不能把校园绿化搞好。其次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不谋私利,虚心好学的素质。
专业队伍的大小,根据任务大小而定。但是高校的绿化专业队伍可以比其他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少些,因为,高校的绿化任务,有一些是可以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来完成的,特别是劳动量大和比较集中的劳动,应该组织学校师生来完成。同时还可以搞些勤工俭学,这样做不单纯是为了节省开支,主要是通过校园绿化劳动,可以增强对学校的感情、获得园艺、林木以及环境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养成珍惜花草树木的习惯。所以,高校的绿化队伍人数可以比其它绿地少。再通过明确分工,奖罚分明,发挥技术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责任心。
(二)加强横向联系,协同校园建设
绿化常同房屋、电线、管道等建设、养护发生联系。由于行政隶属系统不同,工作如果缺乏联系,各自为政,绿化极易受到损害,例如电工对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常遇到超高或影响线路安全的树枝,如果有绿化管理人员配合,可以按照对树木的生长习性和绿化口的要求进行合适修剪,做到既保证线路的安全,又不损害树木影响校容。又如管道的维修、埋设,房屋的建设以及需要移动树木的其他工程,如果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在适宜移栽时期以前通知绿化管理部门做好准备,就可以减少损失。为此,应建立一种互通情况的制度,加强横向联系,共同把校园建设好。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校园中的绿化材料,种植布置后,一般都要经过三五年,有的要一二十年才能发挥其遮阴挡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和效果。校园里的成年大树,它不仅为校容添景增色,同时它还是一个学校历史长短的重要标志。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常把这些树木视为学校最贵重的财富,竭力加以爱护。对原遗留在校园里的古树,则应当做国家的珍贵文物加以保护。例如四川大学校园里遗存一株五朝松,虽然大部分枝干已经枯死,但是学校为它设支柱、加铁箍、树碑记、加栏杆、加以细致的保护。又如成都大学羊市街校区,在建造教学综合楼时,大楼东北角有两株银杏影响施工。施工人员在砍伐其中一株树时,一位校长路过工地,看到这一情景,立即制止了这种无知的做法,使这颗树保存了下来,现在这位校长虽已经离去,但是人们看到这棵参天银杏树或者外来人员参观时,都要指着树干的几道刀痕,说一说校长当年制止砍树的情景,成为他的政绩之一被人传颂。为此,对待校园中的成年大树不要轻易砍伐,在搞建设中也要想方设法保护好。
(三)正确处理好绿化结合生产的关系,努力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
绿化结合生产是社会主义园林应有的特征之一。高校校园绿化结合生产,首先应该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上面。在此前提下,利用学校的设备条件、土地和技术,为社会生产花草树木既可以节省学校对绿化的投资,又可以调节市场需要,加快整个园林事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美化环境的需要。
校园绿化结合生产的途径是十分广阔的,关键是要因地因时制宜,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例如在布置树木时,可以采取适当密度,培养大苗,随着长大逐年疏移出加密的植株;也可以利用校园里的空地建立苗圃,培养技术性强经济效益高的花木;可以培养盆花、盆景,低价供应本校职工;还可以结合整枝修剪等管理工作所得的枝条、采集种子等繁殖材料,供应和支援别的单位等等。
校园绿化结合生产的时候,要在结合上下功夫,要端正业务指导思想。如果片面地强调结合生产,把力量用在搞什么经济“创收”、放松甚至放弃了校园的正常管理,或在把学校的珍贵品种变成了商品或者同社会的花木商贩结合搞花木经营等等,应视为在改革中的一种歪风,值得引起重视和防止。
四、做好高校绿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对校园绿化,普遍存在着要求迫切、标准高与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建设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它包含着多种要素,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配合,目前各校虽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绿化专业队伍。但是,由于过去培养和从事园林绿化的人员太少,现在抽调出来搞绿化的人员,多数是从其它专业改行的。即使过去长期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员,知识老化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加之一个学校的绿化,不可能配备多种专业的人才,这就离创作较高水平的校园绿化环境,有着很大的差距。
近几年高教事业发展快,除了新建一批高校外,原有的高校也有不少新建项目。因此,随着新建项目的完成,绿化亟待跟上。事先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很难把校园建设成功能齐全、相互呼应、个性各异、景色幽雅的绿化环境,并且还为以后的发展设置了困难。所以规划设计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
校园中树木花草的管理,是件经常性的细致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例如病虫防治的植保机具、绿篱、草坪的修剪机械,花坛及绿地的耕作、灌溉、施肥机具等等。如果每个学校购置这些机具,投资高、利用率低,使用不熟练、维修保养差,因此从使用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都是不合算的。
根据上述的现状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能否在高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高校校园绿化的服务咨询机构,统一负责各高校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第一、集中现有人才,各尽其能,发挥专长。第二、发挥设备效率,提高质量,减少投资。第三、减轻学校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仁华.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与实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25-34.
[2]曹继建.人本管理:当前高校后勤改革之必然.《高校后勤研究》,2009年第01期41-42页.
[3]汤方明.高校园林绿化应突出文化教育功能.《高校后勤研
究》,2004年05期25-26页.
[4]彭劲.浅谈园林绿化的时代特征.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5期.
[5]张锁成.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影响因子及对策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年06期.
【作者简介】魏勇(1975-),男,成都大学职工。
4.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四
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 名:柯昌江 教育层次:本科
学 号: 070635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分 校:商洛分校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目 录
一、目录................................................2
二、序论............................................三、杜甫的巨大成就........................................3
1、杜甫的成就..........................................3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3 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4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5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5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7
....3
4、小结............................................7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8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8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8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8
4、小结............................................8
四、结语................................................9
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姓名:柯昌江 学号:070635 【摘 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杜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与批判;杜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它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融情于事 ,寄情于景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杜诗的语言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形成了凝炼精确、生动形象的特点。杜甫对各种诗体都有发展创造 ,尤其在五古、七律及新题乐府上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杜甫;巨大成就;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美学趣味;示范意义。
一、序论
中华素称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长河中,哺育了悠久的诗歌传统,产生了杰出的创作群体,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成就。在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中,杜甫的地位是最突出的。他以伟岸的精神力量,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备的表现形式,鲜明的美学趣味,不仅全面超越了确立于先秦时代的风骚传统,而且影响了身后一千余年的诗歌创作。直到今天,仍不失雄强的生命张力而值得我们效仿。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杜甫的巨大成就
中国诗歌发展到盛、中唐之际,一位笔跨千古,气盖百代的巨大人物横空出世。他在思想境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美学意趣,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全面超越了《诗经》《楚辞》的崇高传统,获得了堪与孔丘、司马迁比肩的“史”“圣”地位。他就是伟大的,全能的,空前绝后的杜甫。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杜甫的成就
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精辟警策的诗歌理论,使其取得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鲜明的。他把自己强烈的爱,强烈的恨,都反映到了诗中。首先,杜诗表现出强烈的忠君思想。杜甫的忠君是有特定内容的,它是与对苍生,对社稷的爱联系在一起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君王是勤政爱民的表率和诗人事业的依托;“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国君成了国强民富的像征;“未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皇帝又是惩恶扬善的英雄;“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国君又成了中兴的圣主;“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皇帝则为忧国忧民的公仆……由于忠君与爱国、爱民密不可分,就不再空洞,而具有沉重的道德力量。
其次,杜诗表现出爱国爱民的思想内容。他自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杜甫是忠君的,但是,忠君与爱国、爱民观念相矛盾时,他偏向了人民一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谴责帝王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揭露皇帝难填的欲壑与凶残的本质;“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批判国君对武将的纵容与姑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揭露帝王穷奢极逸的昏庸与腐朽……杜甫对国家命运是念念不忘的。他讴歌“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为了国家的安定,他要“尽倾东海洗乾坤”;国家平叛后,他“初闻啼泪满衣裳”;形势危急时,他劝戒王师“忍待来年莫仓卒”;武将昏愦时,他痛责“诸君何以答升平”;外敌入冠时,他疾呼 “西方盗寇莫相侵”;中兴无望时,他哀伤“不堪人事日萧条”……忧时爱国之志,跃然纸上。
杜甫对人民的关切是无微不至的。他希望人民过上“粟米流脂稻米白”的生活;他希望人民摆脱“况闻处处鬻男女”的悲惨境遇;他希望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他希望制止“万国城头吹画角”的战争;他希望结束“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的灾难;他希望人民有千百间广厦;他希望苍生不再受犬与鸡似的驱遣,真正达到了“社稷苍生,每饭不忘。”的境界。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杜甫反对封建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公开宣示明确的立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他大胆谴责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的根源在皇帝的野心与欲望:“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杜甫对正义的战争又表明了支持的力场。当山河破碎,万方多难时,他发出了“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呼喊;他期盼“神灵汉室中兴主,功德汾阳异姓王。”的贤君良相;他歌颂“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的捐躯健儿;他痛斥“群胡归来洗血剑,仍唱胡歌饮都市。”的安史乱军;他推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的诸葛亮;他赞赏“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的张仁愿……表现了平定叛乱,重拾清明的渴求。杜甫还能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和牺牲。一方面,他哀叹“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的悲惨现实;批判“殿前军马虽骁雄,纵暴略与浑羌同。”的皇室禁军。另一方面,他又讴歌人民群众参与平叛的牺牲与愿意。那里有“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的新安士卒;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的石壕村妇;有“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婚男儿……杜甫对他们,投以同情的目光和悲壮的期许,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杜甫对战争中的民族矛盾也有准确的认识。他反对唐王朝的侵略,也反对少数民族的的袭扰。他愤激“黄昏胡骑尘满尘”的局面;他无奈“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的现实;他谴责“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的场景;他忧虑 “西山盗寇莫相侵”的危机……使杜甫的战争观、和平观,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他除了呼唤时代精神,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人民愿望外,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杜甫在诗中歌颂了高人雅士的胸襟和怀才不遇的失意。他赞扬“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推许“德过羲皇”的郑虔;他佩服“文彩风流”的曹霸;他欣赏“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张旭;他夸赞“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公孙大娘;他山同情“落花时节”的李龟年……对他们的雅行绝技赞不绝口,对他们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他们的准确写照。
杜甫在诗中讴歌人世真情。他怀念李白,要与其“何当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他珍惜郑虔,要“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他怀念高适,追忆与其“论交入酒垆”的岁月;他探访卫八处士,感叹“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他盛赞严武,咏叹“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真切的情怀,感人至深。
杜甫在诗中记录了闲适生活。那里有鲜花满蹊的黄四娘家;有“相对相亲水中鸥”的锦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宁静;有“一日上树能行回”的少年天性……和平之风袭人。杜甫在诗中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星垂原野阔,月涌大江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天地是壮阔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山川是优美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象是丰富的……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沉的热爱。杜甫在诗中还抒写了自己的抱负,记载了人情风俗,发表了文艺思想,鞭挞了社会群丑……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总之,笔写乾坤,诗补造化。杜甫的诗歌,全面而丰富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面貌、文艺思潮。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风格上,美学趣味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首先,在诗歌的体裁上,杜甫各体皆精,各体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五言古诗,杜甫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两项重要的进步。一是健全了周密的法度;二是完善了长篇叙事诗的样式。使五言古诗发展到形式精美、大开大合、沉郁悲壮的水平。七言古诗,杜甫在章法、句法、内容、风格上都纵横变化,曲尽状态,达到了新的高度。后人誉之为“格大体深”“老成深厚”。五言律诗,杜甫超越诸家之处在于意境鲜明、气象宏大。尤其是广阔的格局,沉雄的气象,为同侪俊贤所不及。七言绝句,杜甫成就不算最高,但是,引入律法,另开生面,比之于同辈诸贤,亦各有行秋。尤其 是诗歌的容量,无与伦比。七言律诗,杜甫雄视天下,独步古今。其基本特点是格律精细、对仗工稳、词句雕琢、气象雄浑、内容深刻,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
其次,杜甫的诗歌,在形式风格上,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杜诗的境界极雄浑,极壮大。杜甫的长篇叙事诗,首尾开合、波澜顿挫。就是八行的近体诗,也是格局广阔、气象万千。他善于用精练的句式,营造出开阔的视野,表现出沉厚的力度,收到笼罩天地、惊心动魄的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山仰止、大海巨石。几令后人难以为继。杜诗的笔法,变化极度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大调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清丽自然;“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笔力万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弱不禁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沉郁顿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表天。”闲适自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忧患愤激;“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淋漓酣畅;“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情辞真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富于哲理……烟云满纸、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杜甫诗歌善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其强烈的效果,往往震摄心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比新奇;“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夸张大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强烈;“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夸张动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埋沟壑。”对比竦然;“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余丈。”夸张触目;“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比强烈;“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大胆……凡此种种,都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杜甫诗歌的议论是深刻而尖锐的。“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往昔铸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公何以答升平。”……都增加了诗歌的强烈表现力。杜甫的诗歌还善于创造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悲青坂》刻画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交待了战场的形势,突出了唐军处境艰难;“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重笔描写了叛军的悍勇和骄横,衬托出唐军的溃败;“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描写了唐军败后的已惨景;“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总结失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希望。《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观公孙大娘剑器行》则描写了两位身怀绝技的艺术家,从盛极一时到流漓颠沛的坎坷人生,反映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画面。类似的典型描写在杜诗中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堂堂正正,血肉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杜甫诗中,最成功的是崇高。开阔的境界,沉重的笔力,广袤的舞台,沧桑的社会变迁……反映在笔底,就充满了历史的重负。诗人以其伟岸的人格力量,肩挑道义,手擎乾坤,完成了永恒的正义力量的升华,有一种昂扬向上,矢志进取的崇高美。杜甫诗歌,还有优美的一面。许多写景小诗,词清句丽、意境空灵、韵味悠长,恍如深潭见底、烟袅晴空,体现了优美的意味。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也是浓厚的。杜甫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心存社稷而身落荒丘,胸怀稷契之志却流离困顿于三程水驿。他把为社稷苍生纾难解悬的心思深深的蕴结在一篇篇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深邃的爱国之悲、忧民之愁,也把自己壮志未酬、几经离乱、百病缠身、孤独穷困的感时伤世的情感凝聚在一首首的诗歌中,使之饱含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无奈慨叹和天道不我的忧伤情怀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剧的时代,悲剧的国家,悲剧的人物命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道德力量,产生了沉重的缺遗。
杜甫的诗中也不乏喜剧色彩。无疑,诗人杜甫是时代民族的一个悲剧人物,他大半生颠沛流离、顽疾缠身,仅活了59岁,却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黑白颠倒、有志难酬的整个社会,万方多难、满目疮痍的广袤“乾坤”以及转烛潦倒、孤寂悲苦的多难人生作顽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其他悲剧人物一样,杜甫没能打败他异常强大的对手,他的微躯无可奈何地消融于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那无边的苦难却又并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抗争中突显出来的崇高人格,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某种永恒的东西播扬于后世。然而,这些并不是全于“悲壮”中实现的,至少在杜甫眼里,那些强大的对手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喜剧性的存在的,他敢于在壮阔的人生战场上张显自己人的主体人格,更敢于藐视和嘲弄一切压迫他的敌对力量,使它们往往显得名不符实、荒谬绝伦、陈腐可笑,以至诗人在心灵世界可以自由驱驰,或狂欢、或冷观,表现出一种“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的喜剧精神,于是其个体生命又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张扬。“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产生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4、小结
总之,杜甫的诗歌成功地超越了《诗经》《楚辞》的传统,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无论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美学趣味,都攀上了历史的巅峰。因此,杜诗就成了后人继承与发展的经典样式,其示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中晚唐时代离杜甫较近,大量的诗人以杜甫为师,学习杜甫又区别于杜甫,将笔触延伸到了杜诗未曾涉及的,或者虽有涉及,却不够深入的领域,补充了杜诗的不足。韩愈和柳宗元发展了杜甫的刚健、雄壮的风格。韩愈偏重于力量,并引入了散文的笔法;柳宗元于雄健中杂入了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产生出强烈的美感。元缜和白居易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增加了通俗的语言,完善了七言长篇叙事诗。元缜还在悼亡诗的领域获得了成功,白居易则在新乐府的样式上取得了进展。李贺以杜甫的创作方法,表达李白的出世思想和屈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悸鬼惊神的诡奇境界。李商隐和杜牧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各有专精。李商隐沉郁悲愤,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无题诗;杜牧奇伟超拔,擅长七绝,营造出清新俊朗的意境。另外,孟效与贾岛,皮日休与陆龟蒙,刘禹锡与李绅等,无一不在杜甫身上吸取营养,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两宋是在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求变的时期。他们学习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千奇百怪、自成别调。
苏轼与黄庭坚是宋朝诗坛的两面大旗。苏轼学习杜甫,得意忘言,自铸伟词,卓成大家;黄庭坚学习杜甫,“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开创了江西诗派的百年辉煌。
王安石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创造了优美清丽的“半山体”。他的七古、七律,则波澜顿挫、变形夸张,富于表现力。
陆游学习杜甫悲壮沉雄的风格,气势充足。内容则慷慨激昂、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时代特征。
另外,江西诸贤的透彻,王令的力量,李清照的奇伟等,都得力于杜甫的启迪,各自有所建树。
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元、明两朝,杜甫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因袭风气浓厚,诗歌的成就不高。清朝诗道复兴,流派纷呈,各有标举。创作上则学习杜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代,诗界开始孕育革命,诗歌的内容、形式和美学趣味,仍受杜甫极深的影响。
4、小结
总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他那些不朽的诗篇,已经成为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精粹,永远保留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最广泛的示范意义和最持久的影响力。
四、结语 今天,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诗歌局面。超越杜甫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完成民族诗歌的伟大复兴,是新世纪里有志于振兴中华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
【参考文献】:
[1]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2]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
[3] 张梅,论杜甫的人性、人格及其诗歌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2。[4] 阮璐,唐人戏作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五
我看到了祖逖闻鸡起舞,月光的雪花碎影中传来了他中流击水的声音:“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我看到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他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其雄豪!
我看到了文天祥指南般的坚定不移,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其男儿!
我看到了于谦,我看到了林则徐,我看到了孙中山……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向我走来,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勇于担当,碧血丹心,死而后已。我还看到了大汉雄风,去塞三千里,燕然勒功;还有大唐盛世,民富国强,风鹏气如虹。我更希望看到一种诗意的生活,有梦一般的美好,这种诗意的美好必将是自由、文明、幸福、强盛的中国!
有一句诗永远铭刻在心——“位卑未敢忘国忧。”
怀着我的中国梦,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我知道我的卑微,也知道我的路很艰难,但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下去,直到阖棺之时。我更会带动我的学生,心儿向着远方,阳光明媚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因为我深深地知道:
6.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篇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社会转型由此开始。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这30年,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创造活力。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第一: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到246619亿元,30年间增加了67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其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7年为17954元,增长了46多倍。再次、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到
目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后中国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革开放使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引导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思想解放。二者相互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的进步。30年来,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
开放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前进一步都是靠改革开放取得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是靠解放思想推动的。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的过程,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不仅推动了全面拨乱反正,还进一步引发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思考,从而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改革,从封闭到开放,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革调动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局面。
第三: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
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长7%。而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下降到43%,这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也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姓名:陈小溪
7.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七
一、兰州在向西开放中的战略意义
当前, 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海陆并进、东西互动”的阶段, 西北地区向西陆上开放在全国开放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兰州是后发赶超型的西部内陆城市, 在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能否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加快向西开放步伐, 大力提升经济发展能力, 直接关系到今后兰州、甘肃能否在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 有利于促进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的发展
兰州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 凭借“秦陇锁钥、东西咽喉”、坐中六联、关通八方的区位优势, 既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通道。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兰州在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以及向西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我国提出与中亚国家联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为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时空上看, 经我国东部港口由海路到达海湾、中亚、乃至欧洲等大多数国外市场的距离, 都大大超过了经兰州到这些国家的距离, 经济产品运输成本很高。兰州到西部边陲霍尔果斯口岸2000多公里, 随着兰新高铁的即将建成, 向西交通较过去大为便捷, 运输时间基本在24小时内, 即便到南亚、中亚也可在48小时内到达, 东部城市很难做到。兰州向西通过新疆、西藏输出产品、进口所需能源资源, 其经济成本大大低于从海路进出口国内外各类商品和资源能源。因此, 兰州应从多层面促进与中西亚和欧洲国家的交流合作, 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新市场, 发展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面向国际的开放型经济, 以此促进兰州自身发展。同时,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 在地形狭长、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的甘肃省内居于中心位置, 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兰州向西开放, 可将长达6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和新疆从经济上紧密地联系起来, 促进整个西北地区形成内联外扩的发展大格局, 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大发展。
(二) 有利于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格局的调整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 东部沿海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心, 近年来, 在全球经济疲软、东部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 向西开放成为我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提升沿海和向东开放的同时, 进一步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回顾过去, 海上向东开放将中国与全球经济紧密融合;面向未来, 陆上向西开放将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依托。大力推进陆上向西开放战略, 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西部地区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兰州,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被国家寄予厚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兰州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鉴于此, 兰州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不仅是促进兰州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调整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 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和国防安全
当越来越多的中东、中亚和南亚 (甚至包括中东欧) 国家“向东看”之际 , 我国也需要以“向西看”和“向西走 ”予以回应。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 自古就是经略中亚、西亚、南亚的桥头堡。目前, 我国从波斯湾经海路输入的石油, 已占进口石油总量的60%。随着美国重返亚洲和对中国的封堵, 构建我国向西联结的中亚、西亚、南亚、俄罗斯陆路大通道, 对于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兰州作为我国距离中亚最近的内陆城市, 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成为中国通向中亚、西亚、中东甚至欧洲新丝绸之路的战略出发点, 不仅能够开辟能源、资源的第二通道, 使中亚、西亚的能源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 而且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甘、新、青、藏等西部地区的资源, 为中国的商品向西出口寻求更大市场, 推动西北发展。同时, 通过向西开放, 加强与中亚、西亚国家友好邻邦关系, 还能够起到威慑和遏制东突、藏独、疆独三种势力, 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边疆安全, 从而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西北边疆的和谐稳定。
同时, 要清醒的认识到, 兰州在向西开放中也面临着复杂挑战和显著风险。我国西部各相邻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民族教派冲突积重难返, 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稳定, 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而且中国的“西进”还可能引起其他大国的疑虑和防范。规避“西进”风险的最好方式是寻求伙伴搞合资合作、政治文化经济并重, 培养更多的利益攸关方, 真正落实互利共赢理念。
二、兰州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内涵及要求
向西开放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从战略角度就对外开放做出的再平衡, 在政治、经济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兰州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是国家在建设兰州新区的批复文件中提出的新要求, 体现了兰州在国家向西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 首先要深刻认识平台的内涵及要求。“平台”本意是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 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平台一词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涵义。“战略”是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和方案, 具有全局性、方向性、预见性和谋略性是战略的基本特性。作为经济文化方面的战略平台, 是指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体或功能空间, 其要求各种生产要素要按照现代规则进行优化组合,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要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把兰州打造成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开放的战略平台, 不仅要从推动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谋划, 而且要站在甘肃、西部、西北、全国甚至全球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 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兰州经济文化, 带动甘肃乃至西北跨越式发展。
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内的综合提升过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主要节点城市, 兰州建设向西开放战略平台, 应该包括基础设施、经济贸易投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资源能源、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要建设向西通达的交通网络平台、强大的经济产业平台、有效的贸易合作平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平台、优美的生态环境平台等五大平台。同时, 要强化统筹协调, 优化平台管理, 增强平台活力;健全考评体系, 规范平台运行;加大政策支持, 提升平台效应;特别是要抓住兰州新区、兰州经济区、兰州高新区三大空间平台这个关键, 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要通过平台建设, 大力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服务环境, 将兰州打造成成本“洼地”, 利润“高地”, 切实增强对资本、资源能源、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 提高对我国西部、中亚乃至欧洲的吸引力。
三、兰州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路径措施
(一) 发挥枢纽优势, 打造东西南北通达的交通网络平台
兰州是我国12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和18个国际集装箱节点站之一。随着兰渝铁路、兰成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兰新第二双线和兰州-张掖城际铁路的建设以及中太铁路的开通, 兰州已成为直接连通7个省会 (首府) 的西部重要铁路枢纽中心城市。这是兰州向西开放的最大优势。继续加快交通通讯建设, 大幅提升兰州向西通达能力, 是加快向西开放的迫切要求。为此, 要对接中亚西亚国家铁路主干线, 加快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物流中心建设;要打造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要以构建“一横三环九纵”骨架路网体系为重点, 着力推进城市路网桥梁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要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交流和业务发展, 加快“数字兰州”建设。通过构建立体化、网络化的大交通通讯体系, 大幅提升兰州对外通达能力, 打造内联全国、外通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通通讯枢纽中心。
(二) 发挥地域特色, 打造有吸引力的人文交流平台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多民族的交融, 黄河穿城而过, 使兰州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地域文化与黄河文化。兰州要充分利用国家确定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政策优势, 以文化为切入点, 打造向西开放的人文交流平台, 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相互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主要是:努力争取各类有影响的国际机构落户兰州, 特别是争取中亚西亚国家在兰州设立领事馆, 建立西部地区领事馆集中区;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国家, 有重点缔结一批友好城市, 加强交往, 促进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打造一批以丝绸之路、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 促进民间人员往来;依托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建立培训基地, 面向中亚西亚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 带动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交流;同中亚西亚国家建立留学生交换与合作培养机制, 互派留学生到对方高校学习深造;强化有关中亚、西亚、南亚等国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 建设具有向西开放视野的公务员队伍, 大力提高市民的开放意识和整体素质。
(三) 依托国家新区, 打造强大的经济产业平台
兰州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 国务院于2012年8月28日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距老城区38.5公里, 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 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国家将其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加快老城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进程, 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向兰州新区集聚发展, 培育壮大多元优势产业;要着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区域性科技资源优势, 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六大领域, 特别要突出打造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 壮大生物特色产业, 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等产业集群, 努力实现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发展民族特色产品产业, 疏通国际采购渠道, 争取把兰州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出口商品和民族特需商品的集散中心。完善物流信息网络, 构建覆盖率高、辐射面广、高效快捷、连接区内各物流节点与政府的电子商务信息网络, 实现货运物流网、加工贸易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要形成大城市、大产业、大要素的发展格局, 打造兰州乃至西北发展的增长极, 为向西开放奠定坚实的经济产业基础。
(四) 加强政策沟通, 打造有效的贸易合作平台
要积极争取国家在对外交流和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使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建设;抓紧申报和建设兰州一类铁路口岸, 开辟出口加工区和国际物流园区, 促进货运代理、报关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形成向西的国际贸易服务产业链;加强与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等周边省区的联系与沟通, 加强跨区合作交流, 促进西北地区联动发展。要争取国家支持, 将“兰洽会”升格为“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 并配之以中国向西开放高峰论坛, 充分发挥其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 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国家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源开发、投资合作、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的大型综合性国际盛会;当前中印都有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愿望, 要及早筹划争取国家将中国与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永久会址放在兰州, 定期举办贸易洽谈会, 利用与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兰州乃至西北的发展;要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国家, 有重点缔结一批友好城市, 加强交往, 促进经济文化合作交流。
(五) 落实国家战略, 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平台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将甘肃定位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并要求兰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甘肃生态屏障建设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典型性、示范性, 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和国家几何中心城市, 要在向西开放中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 必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从近期情况看, 必须要在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在生态建设重点上, 突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管护、兰州新区生态屏障建设、六大出口整治及省门第一道等“六大工程”。在生态建设空间布局上, 突出中心城区、兰州新区、重点通道、城镇村庄、林缘地区等“五大区域”。在生态产业发展上, 做大做强林果花卉业、做精做细林产品加工业、做优做特生态旅游业等“三大产业, 加快推进百万亩林业生态屏障、百万亩林果产业基地、百万亩森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 努力构建大兰州集群生态保护圈和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 以燃煤锅炉改造为突破口, 加大工业、二次扬尘、机动车尾气、生活面源污染治理, 力争全市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 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 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
参考文献
[1]崔治龙.抢抓历史机遇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J].兰州日报, 2013-11-11.
8.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改革 现状 意义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09-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精神,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四川省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单招”)范围和规模。经批准,2015年四川省高职单招的院校扩至39所,2016年再增至47所。2016年4月《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1]。进一步深化高职单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高职教育人才选拔办法,显得意义非凡。
一、高职单招的起源和发展
在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文件中强调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等。2005年,我国就已对高职院校进行小规模的单独招生试点工作。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2010年3月,教育部关于2010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确定73所自主招生的学校名单,从此开始称高职自主招生为“单独招生”。2011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对“高职自主招生”这一名词进行了定义:高职单独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2]现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产生了一个比较系统及完善的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政策体系。
二、四川省高职单招的流程[3]
2016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在四川省考试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院校制订本校单独招生章程,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本校报考条件、文化测试科目、技能考核或面试办法、录取规则、专业计划调整原则、咨询方式、收费标准、监督机制、申诉渠道等,规定要求合法、准确、规范、清晰。招生章程须报经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和省教育考試院备案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各单独招生院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对应的单独招生工作方案,为单独招生的组织与实施做好准备。
(一)报名条件
四川省普通高中类毕业生、中等职业类(高考报名号必须为对口高职类)或中职特长生。
(二)报名办法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报名形式主要在网上进行,各考生登录相应单独招生高职院校网站进行报名、缴费,同时考生还须持本人身份证到单独招生院校进行现场确认和资格审核。有些学校也可现场报名缴费。
参加技能考试的考生按照普通高校招生的要求在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招考办完成高考报名后,还须登录本专业类组考院校网站进行技能考试报名,并按组考院校规定办法进行信息确认和缴费。
(三)考试安排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又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并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3]。
考试内容为“文化基础笔试+专业技能测试(或专业面试)”,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权重组合及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院校确定。
文化基础考试时间全省统一,试题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文化基础笔试采用“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各校根据招生专业所属专业类别及后续学习的需要设置不同科目成绩所占比例。
高职单招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由招生学校组织进行;职教对口招生的职业技能测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制定考试大纲,逐步实行按专业大类统一布点、委托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负责实施。组考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2016年我省技能考试组考院校分别是:土木水利类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加工制造类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服务一类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服务二类为四川旅游学院,轻纺食品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录取
遵循“分类划线,分类录取”的原则,分别划定普通高中类、中职类、特长类文化、素质测试/专业技能测试/专业面试最低控制线,并在各自单列计划中录取,互不交叉。政考、身体素质合格,且各项考试成绩均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采取“根据志愿,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中职在校期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中职毕业生,可向我院提出免试申请,经审查后免试进入所填?报专业学习。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省教育厅资格审查、经招生学校审核公示,并在教育部高考平台公示后,可免试录取。
三、四川省高职单招政策的特点
职院校单独招生院校政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综合评价、注重素质、择优录取”为原则,招生批次提前,录取标准多元以及录取成功后不得填报其他志愿。
(一)测试考生的总成绩
由文化基础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两部分构成考生的总成绩,有利于多元评价模式的形成。
(二)解决考生的后顾之忧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考生的后顾之忧。相关文件规定单独招生录取的学生对比參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在学籍注册、收费、学生管理、毕业待遇等各方面认同完全一致。
(三)开辟新的优秀生源遴选途径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一种终结性录取,考生通过测评后,获得的是正式录取资格,同时自动失去报考其他高校的资格。考生只要被单独招生院校录取,就不得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或者对口升学考试,而未被单独招生院校录取的考生可接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或者对口升学考试,正常填报志愿院校。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在高考之外开辟了一种新的优秀生源遴选途径[4]。
(四)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对高职院校自主招考的参与积极性
在招考实践中,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低门槛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单独招考起点公平的质疑,提高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对高职院校自主招考的参与积极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低门槛策略也加大了高职院校的甄选工作量,无形之中增加了招考成本[5]。
四、四川省高职单招改革的意义
(一)高校选拔录取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高职单招是积极探索以国家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并存的普通高校选拔录取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模式多元化,创造更多的组合方式让高中阶段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校; 积极探索引导高中阶段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使不同特质的考生都有机会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教育,提高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高考指挥棒功能,引领高中阶段教育坚持走特色化、多样化、内涵式发展之路,为高中阶段教育提供改革空间,突破现有高考制度制约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考试招生体系,构建高校特色化、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6]。
同时,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有利于中职生在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更能发挥他们优势的招考通道,回应其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推动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的学历上升通道的通畅。
(二)改革有利于考生的合理定位
1. 对于定位接受高职教育的考生可早期定位, 提前离开应试教育,减轻高考所带来的压力。
2. 高职自主招生未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这一政策给了考生多一次升学的机遇。
3. 自主招生考生对学校认同度较高,录取考生的报到率比较高,接近100%的报到率远高于高职院校参加普通高考录取的考生的报到率[7]。
(三)寻求高职教育相匹配的考试评价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大不同,这就使高职教育不适用普通高校的全国统一高考的人才选拔机制。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改变了多年以来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同一试卷的窘迫局面,便于寻求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试选拔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选拔录用学生,从而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在招生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高职自主招生录取与全国统一高考的完全分离对于现有的高等教育升学体制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考试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 )[Z].2016-4-20.http://www.sceea.cn/Html/201604/Newsdetail_1363_1.html.
[2] 杨旭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缘起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25-28.
[3] 四川省考试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 )[Z].2016-4-20. http://www.sceea.cn/Html/201604/Newsdetail_1363_1.html.
[4] 戴诚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7-29.
[5] 陈晨,杨德雨,田野.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才智,2015,(36):80.
[6]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 陈伟民.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成为推动招考模式改革的“试金石”[J].当代职业教育,2010,(8):4-6.
【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成就】推荐阅读:
改革开放成就原因09-12
改革开放以来重大成就07-16
改革开放的看法08-19
论改革开放的文化底蕴07-27
奶奶眼中的改革开放作文09-23
争当改革开放的探路者06-18
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06-19
改革开放30年郑州的变化08-10
辉煌的历程-天津改革开放综述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