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2025-01-13

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共11篇)(共11篇)

1.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一

德育课到目前为止已经结束了,静下心来细细思量这一活动的前前后后,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一)课前准备充分

课前,学校政工处的老师们和我一直进行着有序的课前准备。

写计划书,初步形成此课的教学内容和大体脉络。

打印、复印230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保证课上时人手一份,很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

准备小纸片,每次上课,要给每位同学准备两个小纸片,用于贯穿全课的行为自测和“老师,我想对你说?”、“你对父母知多少”环节。

(二)导入新课三题问

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提问三个问题。

题问一:你们知道握手应该用那只手吗?作用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走入教室,看到黑板上的板书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可能会觉得挺正式、严肃、甚至枯燥,通过这个问题,马上告诉学生们一个信息即这可不枯燥、有意思。

题问二:现在,你数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有几种主要颜色?这为讲解三色原则埋下一个伏笔。题问三:你们作为中学生,知道约束中学生行为的规则有那些吗?这个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同时告诉学生这是作为中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若不知道,就应该好好听课了。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认为是右手的也有认为是左手的,还不是很同意、很确定。对于第二个问题,她们很认真地去数,并用手指告诉我有几个颜色,反应比较活跃。对于第三个问题,他们真的不是很清楚,由此引出本堂课学习的必要性。

(三)规范坐姿、握手

作为中学生,学生们经常坐着听讲、学习,坐姿是他们一天要维持10多个小时的姿势,所以讲解坐姿的规范,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且适合学生当堂体会坐姿,“那现在,每位同学做一下你们刚才所学的标准坐姿。”

坐姿、握手这一要身体活动的环节,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了,有静态的学习到动态的身体体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精神风貌。

(四)“老师,我想对你说?”活动

在讲解“礼貌待人、尊敬师长”时,我提供了一个生生交流的平台,那就是学生把相对老师说的话写在纸片上,可以对你最喜欢的老师说出你喜欢他哪一优点,也可以对你尊敬的老师提一些小建议。

课下把这些纸片收集起来,我做个总体统计,发现这些纸片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特点,如幽默、对工作认真负责,这两点看似普通却是学生纸片中提到很多次的两条。

同时,通过把纸片给相关的学生喜欢的老师看,很好的实现一个师生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五)“你对父母知多少”活动

通过简单的六个问题“你的属相?”“你妈妈的属相?”“你的生日?”“你爸爸的生日?”“你的出生年份?”“你爸爸的出生年份?”,很明显的测试出学生对父母的了解。

从学生的反映情况看,一次上课全部的60名同学,能全部回答出来的只有6、7个,只占10%左右,比我原想的比率还低。而能答出关于自己的1、3、5问题的人却基本是100%。

这两个数字的对比,让我做出活动总结语: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日、属相、出生年份都能很快的写出,可是对于父母的生日、属相则写得很慢、甚至写不出来,而这些都是父母的最基本情况呀,你们应不应该知道呢?要知道,我们讲孝敬父母,最基本的要多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这样一个活动,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很好的激发他们了解父母,吧孝敬父母落实到小事、实事上去。

(六)联系学生生活讲条例

面对40条行为规范,不是逐一讲解,而是选取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内容来讲解,并且在讲解时加入学生生活场景的描述,生动的展现学生行为,联系学生生活。没有40条逐条讲解,避免了教学的无重点、无难点情况,突出了重点,有详有略,是教学不至于成为流水账,不至于成为枯燥说教。

二、不足之处

(一)示范动作要全面

在讲解规范的坐姿、握手时,一个不足就是没有达到让坐在教室各个方位的同学都能看清示范,如坐姿示范时,只让一名同学示范,应该改进为至少请两名同学分别在教室左右示范,或老师示范。老师示范更灵活,可以移动到教室前后左右都行,而不是教师只指导一名示范的同学在教室前部示范。

(二)了解规范要全面

在讲解这40条规范时,为了避免教学的无重点、无难点情况,所以在讲解时只是挑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来讲解,但是,没有给学生时间去阅读那些没有重点讲解的规范,虽说要有详有略,但也要全面展示规范,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全面了解。

三、教学机智

此次活动面向两个年纪、八个班、200多学生展开,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能力、自制力都有差异,在设计和实施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教法。

(一)添加小比拼

原来设计的坐姿环节,初二的学生学的很快,所以临时有添加了规范站姿的讲解,并开展两个班级的比赛,让每个班各派2名代表,看那班同学做得好。

(二)扩充问题,丰富内容

在进行“老师,我想对你说?”环节时,在课上时间许可的条件下,由原来设计是只问“你喜欢的老师,他/她的那一点是你喜欢的?”扩展出“你不喜欢老师的哪些做法?”“你对实习老师的印象”“你发现的我这位老师的优点缺点”等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内容充实、静态知识与动态体验相联系、不枯燥。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了解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加深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2.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二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中等职业学院学习, 中等职业学院逐渐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不仅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 还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另外, 德育课是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后由政治课演变而来的, 虽然在教育方式和内容及评价方式与传统的政治课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但是政治课关注时事、当今热点和焦点等问题, 并对此类问题进入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特点被延续了下来。中职德育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院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促进中职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强化辩证关系的能力已经成了我国中职教育的重要一课。

二、现阶段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院学生无论是从生活阅历、社会阅历还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复杂多样。而且 中职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高考落榜或者是家庭贫困不得已选择到中职学院学习, 相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更大, 更容易产生自卑、自负、情绪低迷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 中职德育课不仅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五十所中职学院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在中职德育课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中职德育课授课教师对授课特殊性认识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的中职德育课老师缺乏对中职德育课特性的认识, 依旧照搬对中等学生和义务教育学生德育课授课方式。而且一些德育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采用一种或者两种自己擅长的教学方式讲授, 少部分老师偶尔会采取其他教学方法, 部分德育课老师采取知识点罗列和讲授这两种形式授课。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德育课课堂学习气氛和授课 有效性。

(二) 中职德育课授课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应用没有体现出 有效性。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考虑到是否适应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郁。另外, 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和教授,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调查发现, 大约一半学生对于德育课的态度还可以, 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德育课表示出不喜欢, 有抵触心理, 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认为开展德育课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在我国大多数中职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呈现出一种低迷状态。 一些学生学习德育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升学需要。很多学生都认为德育课与生活无关, 没有必要学习。另外, 德育课作为一门政治基础的课程, 包括哲学、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许多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习更困难。

三、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式

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水平下滑, 很多学生得不到正规的德育教育, 为了使德育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 可以通过改善中等职业学院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方式, 加大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增强渗透力, 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因此, 根据我国现阶段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丰富改善中职德育课的教育。

(一) 提炼德育教材, 丰富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院主要是以培养基础性专业素质人才为主要目的, 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知识。因此, 中等职业学院的德育课教学应当从学生自身出发, 教学内容应当更贴近于职业社会和生活, 更注重实践操作。传统的德育课主要是以教科书内容为主, 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如今, 社会竞争力逐年增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中职学生如果想要在社会上立足, 就应当学会摆脱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懂得发散思维, 拓宽知识视野。中职德育课老师应当摆脱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束缚, 多学习多关注新教育模式, 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德育知识, 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开设《经济政治》、《文明礼仪》、法纪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政治常识。同时, 由于中职学生相对来说行为习惯较不良, 开设文明礼仪、校纪校规教育可以配合完善学生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可开设《哲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教程》, 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 也帮助学生学会适当的心理调试技术。因为在经过半年的中职学习后, 学生可能在心理上和以前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偏差, 而且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狂风暴雨”期, 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可开设《法律基础》、《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一方面, 帮助学生学习法律, 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在面临一些侵犯自身利益的事件时, 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另一方面, 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帮助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明确人生方向, 提前做好就业准备, 强化创业意识。

此外,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开设哲学课程, 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①学习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③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提高思维的发散能力;④借鉴历史、顺应当代潮流, 学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 创造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 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论证。从中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出发, 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哲学课程中“老师难讲, 学生难学”的状况。

(二) 采取情境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 学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 传授理论知识。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实例的提炼, 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将所学知识回归于学习。中职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时期, 对于事物的好奇程度和求知欲望都很强烈。抓住学生这种心理, 采取情境教学方式, 通过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和场景工具, 创设情境,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关爱、合作交流等。此外, 德育课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比如: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授课。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主动了解知识的本质、学习知识, 而且可以间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增强灵活运用的能力。针对一些特别的教育课程, 比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可以开展一些演讲比赛、小商品交易会、小发明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调动学生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

除此之外, 德育课老师也应当注意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风格和模式, 同时多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 多关注与理解时事。

四、结语

中职德育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中等学院培养的目标出发, 大力宣扬中职德育课课程的重要性, 加强中职德育课教师对中职德育课的特殊性认识、对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和研究, 注重学生素质文化的培养, 注重学生对德育课兴趣和就业意识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考落榜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选择到中等职业学院学习, 中等职业学院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院的学生大多处于15到18岁, 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行为意识都不够成熟,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就很容易走向歧途。因此, 加强中等职业学院的德育教育, 提高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非辨别能力等成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强化中职德育效果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 2010-05-01.

[2]宁灵辉.中职德育教学生活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01.

3.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德育课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时,我们应转换评价的视角、拓宽评价的内容、调整评价的方式,建立一套多元化评价机制。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把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

3、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師、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

中职德育教学评价方法改革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发展性的。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让学生“会学”。以下几方面是本人在中职德育课实际教学评价方法中进行了探索。

1、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这种价值取向下,评价的方法将转变为灵活多样。

(1)重视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即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我们首先尝试着在试卷的形式和内容上作了一些改变,如:德育测试中分为学生上机考试、问答式考试等形式,并配有适当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改变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评定方法,把学生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践活动等纳入评价范围,使学生得到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其中,平日课堂表现占10%,平日作业占20%,期末上机考试占30%,期末问答式考试占40%,综合评定等级,有的项目要求教师、学生、家长、他人填写评价意见,充分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新的评价方式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2)突出主体,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①学生自评

学生主动监视自己在学习与理解中的过程,以检查自己的知识、能力及态度,通常称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涉及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与人的合作交流,评价自己在新知识学习时还存在哪些不足,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

②学生互评

互评是同学之间的评价,这种评价活动涉及到课堂上小组讨论的评议和测验的检查,以及对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评价。互评不仅可以对他人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比自身,取长补短,达到互评互学的功效,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方式。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

(1)教师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教师素质的评价方面具体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另外,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2)教师评价的方式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身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为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①教师自评

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我校在推行教师自评时,采用较多的是撰写“教学反思”,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是一次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

②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学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并且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评价教育的权利。

4.中职德育课时政热点教学研究论文 篇四

一、当前中职德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中存在着与时政脱节或压缩、取消时政演讲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时政演讲与课时内容相脱节,使得演讲者只能应付了事,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师点评曲高和寡,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时政演讲成为困扰德育课教师教学的难题。

2.德育课老师刻意疏远时政演讲

由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有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擅自让四人小组合作一份时政演讲,甚至取消时政演讲,致使学生的演讲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德育课的低效。中职德育课教师为了使课堂贴近学生,擅自取消时政演讲,请学生上台讲与该课时有关的小故事,长此以往,削弱了广大师生将时政用于德育课的兴趣和能力,造成德育课教师在时政教育中的曲高和寡。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意义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其对时政热点的敏锐度。中职生普遍对时政热点很感兴趣。加强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时政敏锐度。

2.有利于减少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

能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和沟通,从而提升备课的质量。以前,德育课教师的备课量相当庞大,课程学生还不喜欢,而自从加强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后,学生主动通过准备时政演讲来参与备课的过程,将德育课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有了更多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使得备课能提质增效。

3.有利于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德育课教材虽然经常修改,但与日新月异的时政相比普遍滞后。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输入新鲜血液,从而弥补了教材滞后的弊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

4.避免德育课的一言堂

长期的德育课普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德育课的低效,而学生的快乐主动参与最有利于高效的学习。加强以时政热点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有利于师生结合教学知识点对时政热点进行热烈、多维、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师生动态生成课程资源。鉴于以上意义分析,笔者呈现了以下对策。

三、以时政作为载体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对策

1.学案导行,走进热点

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设计适合中职生特色的学案来导行,从而做好上课准备。中职生不喜欢做太多的纸质练习,因此没必要设计纸质的习题练习学案,更没必要提前批学案。相比来讲,他们更喜欢收集播放时政热点视频、制作PPT、上台演讲、探讨热点。因此,笔者针对上课内容,结合他们普遍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设计开放的问题,请学生去准备时政演讲和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笔者每次在课间提前去教室,学生已经早早地将自己制作的时政演讲PPT和视频拷进班级的电脑里,想演讲的学生跃跃欲试,准备回答问题和点评的摩拳擦掌,气氛很积极。

2.层层递进,探究热点

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减弱了而是更强了,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巧妙地引领着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继续结合中职生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进行实践,使得实践不断深入、步步拓展、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将课堂引向深入。

3.微课导航,演讲热点

上课铃一响,国内外时政演讲的两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紧扣上课主题和同学们感兴趣的热点,生动有趣,并辅之以精彩的PPT,里面有精彩的图片、简约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还不时进行问题研讨;同学们讨论热烈、互评精彩,不断有新的生成。德育课教师坚持“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的原则,等学生评好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有互动生成。如笔者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时,都会将每堂课最前面10分钟让学生主动结合上课内容上台做时政演讲,特别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一课中,时政演讲特别精彩,大胆处理了教材,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是一堂生动的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导课作用。

4.源于学生,深究热点

如果从传统的复习旧知、新课讲授起,中职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中职生中视觉、听觉和动觉学习型的都占相当比例,长期的讲授式教学较适合听觉学习型,而听觉学习型的中职生普遍不喜欢听理论说教,更喜欢听热点故事,听视频歌曲去体验内化升华。因此,笔者在热点演讲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该热点进行深究。通过热点深究,一下子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深究。

5.认知明理,解析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案例深究后就急切地进行理论说教进入认知明理阶段。殊不知中职生对理论说教具有天生的抵制力。因此,德育课教师应淡化理论,寓理论于热点解析中。对于刚才拓展的贴近学生的热点,教师应继续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深入地解析它。教师所设计的用于热点解析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而应生活化、实践化。让学生在热点解析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理论,并能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笔者曾经在上职业道德课时请学生带着问题看了一段感动杭城的热点―――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应像吴斌一样恪尽职守,还在清明节时主动给吴斌扫墓。

6.研讨立信,变形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在认知明理后就进行了交流研讨。其实,从理论到交流或为了研讨而设计出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案例进行问题探讨,学生并不喜欢,但对于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热点进行变形所引发出来的热烈探讨,学生便会意犹未尽,从而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信念。因此,笔者针对导入的那个解析得意犹未尽的热点,趁热打铁地引入变形,设计出富有实践性的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地研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推己及人,加强同伴教育,

自然而然地求真、求善、求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坚不可摧的正确信念。

7.小结升华,促行热点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的课堂小结阶段,只是单纯地请学生从理论方面总结一下本课的逻辑结构,然后教师说两句话总结提升一下,使得课堂平面化,片面强调理论逻辑,缺乏升华促行。而中职生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总结、升华和促行能力。课堂小结阶段,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时机,如果把握得好,能将课堂进一步递进并推向高潮。因此,笔者在这个阶段,一改传统的从理论逻辑角度进行自我总结的方式,而是形成了升华促行的富有新意的小结环节。如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笔者在这个环节设计了结合环保热点制作收纳盒的内容,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该课教学内容能够得以实践。在此基础上,播放与本课有关的励志升华的学生收集的歌曲视频,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升华,请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宣誓,教师进行总结激励,将课堂推向高潮。

8.余音绕梁,践履热点

传统的德育课上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然后是布置笔头作业了。可一堂好的德育课,应起到余音绕梁并不断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实习、就业创业实践中运用的作用。因此,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相当重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课后作业的设计应拒绝纯理论的抄抄写写,而应结合热点重在日常践履,应有充分的广度、深度和实践度。如,在“文化传播”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实践拓展,课后延伸”环节,即布置课后作业“实践拓展―――请为迎接G20在杭州召开,制作一份形式活泼的介绍杭州概况的10分钟欢迎词,并制作成课件,下堂课择优上台展示。”该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热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加强杭州人文寻根、积极宣传杭州文化的习惯。

四、成效与反思

5.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五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初探本文作者(龚淑弘),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当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已迫在眉睫。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大胆进行教改探索。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教学 以学生为本 教学改革

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德育课的现状及成因的探索(一)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当前,德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但因内容枯燥、博杂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受多年来传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政治课“不重要”的思想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仍旧根深蒂固。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既不像高中政治教师,又不像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

(二)德育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1.教师知识面有待拓宽。德育课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可现实却是,德育课教师“吃老本现象”仍然存在,而且一吃就是十几年。结果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

2.德育课教学模式单

一、方法老套。德育课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等,成为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德育课的课程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就会造成“理论空洞”,教与学相脱节。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探索

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服从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索。(一)改进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支撑点,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切入点。为研究解决问题必须灵活把握教材,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唯教材论,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

3.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当增加岗前培训、礼仪礼节、保安概论等课程。学生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二)方法改进,激发兴趣。

1.引进新教法。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在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的同时,大量地收集、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并试着在课堂上应用,如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归纳法、读报法、图示法等,简化知识,使内容清晰,一目了然,进而使学生乐学、愿学,对政治课更加感兴趣,综合史、地、政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的改进,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很有成效。

2.创新教学环节。由原来固定的教学七环节,缩减为教学五环节,把复习提问环节和练习巩固环节融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抛出问题,新旧知识相互贯通,加深学生印象,避免一上课就复习提问而让学生措手不及,并且在授课当中提问海能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就会提高。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用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适时调剂课堂气氛。这一点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每隔十分钟或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改变教法或语速,等等,以防学生视听疲劳而溜神,或者穿插小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共2页: 上一页 第1页 2下一页

6.中职德育语文教学论文 篇六

一、符合文学的功用

文学作品的描写不仅客观,还灌注着作家的主观理想和愿望。所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思想和精神面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渗透着一种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十分感人,不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进了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这是对母亲崇高精神和母爱的伟大的颂扬,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改变了“我”的习性,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学习《合欢树》,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习《边城》,从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寻觅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踪迹。学习《书愤》,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学习《岳阳楼记》,让学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学生学习保尔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水浒传》中,许多见义勇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汉及见义忘利、阴险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体现美丑、善恶的例子。如鲁达同郑屠,林冲同高俅、陆谦等,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把英雄同恶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恶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体现了文学作品审美意识的教育作用,能让中职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职生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他们随意崇拜偶像,却对民族历史知之甚少,缺乏爱国热情。中职生的德育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诸多因素造成的中职生的这种道德素质现状,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中职生的心灵净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学生知道,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过学习作品,明确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而学习《致橡树》,理解的是作者的爱情观,并且要明白,爱,并不是狭隘的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容貌和才华,还要爱他的理想、他的追求,爱生活,爱祖国,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感悟的是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对于完善中职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规划中职生美好的人生

现今社会,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对人生的合理规划的话,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失去主动权。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对中职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帮助。

1.培养学生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他们的亮点,树立起他们的职业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每个人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用师生换位、辩论会、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两位作者艰难的成长历程,启发学生“当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鼓励学生不怕挫折,让他们认识到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又如学习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要为自己定一个目标,选择职业时不仅需要一份对职业的热情,更需要有冷静的研究,进而认清该职业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难度,还要结合自身的体质,不能跨越自己的体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为教师可以大量搜集关于成功人士、优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或先进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树立长远的职业理想。

7.谈谈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定位 篇七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教学投入 ( 或教学所耗) 与教学产出 ( 或教学所得) 的关系来考察有效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综合这两类定义, 有效教学即是指以最少的教学投入, 成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之所在, 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有效教学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 实施有效教学, 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 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要善于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激励性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应该融化在教学与生活之中。“入格———合格———品格”的三格递进教育理念, 为德育提供了详细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入格”教育指一年级侧重习惯养成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就业指导及法制教育;“合格”教育指二年级侧重能力培养, 使学生活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会审视美、欣赏美和培养美, 具有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品格”教育指三年级侧重个性张扬, 使学生生成和张扬个性特长, 具有实现目标和理想的恒心, 增强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心。同时德育课应该顾及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制定不一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 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教学效益

一方面,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观念,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关注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有效教学还要求教师有效益观念, 不能把教学效益简单地理解为花费最少的时间教授尽可能多的学科内容, 要认识到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中职的德育课课时较少, 课堂讲授知识有限, 所以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青少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同时, 在青年学生中“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金钱至上”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 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 在德育课教学中, 发挥德育课德育功能, 加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教育, 才能克服腐朽思想,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职校承担着思想教育功能的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德育课的有效教学应该做到: 一是精心预设、促进生成。构建德育课有效教学要转变课程观, 不能“先教后学”, 也不能“我”讲你“听”, 而应该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二是多元评价、激励成长。为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 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和推进教师教学的教学, 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接纳、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 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实践性教学, 务必使之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者量化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把教学目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必须把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具体化、可操作化,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排列, 使之形成一套具体可测的、量化明确的、行为可操作化的教学体系。

在德育课的有效教学中, 要明确制定教学评价策略, 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在教学评价中, 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主要内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 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 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 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 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

诚如以上所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教学科学化运动。因此,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复杂的教学活动被分解成很多具体的教学行为, 以便于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但是, 有效教学同时也强调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回顾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思维活动, 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进行批判和提高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有效教学十分注重实施反思性教学, 并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反思。换句话说就是, 在这一反思过程中, 教师监督学生反思, 同样, 学生也在监督教师反思, 并且,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 如何反思既有原则, 又有措施, 还有检验方法与手段。这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对反思的要求相比较, 对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8.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篇八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针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的低效性,已有不少反思与对策的提出。2009年课程改革将现行的4门必修德育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哲学与人生》。这就意味着中职德育课不仅仅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凸显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作用。中职德育课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功能不可替代。因此,在对中职学生德育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之际,分析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关于有效教学含义的界定,人们一般从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发展两个方面考虑。张璐教授对有效教学做了定义: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規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收获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影响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只有清楚了解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因素到底有那些,才能有可能从行为层面上分析有效教学的特征,也才有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当前影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因素主要有:

1.相对于专业课,德育课容易被学生所轻视

中职学生学风普遍不浓,专业课的重要性不至于被学生所忽视,但德育课却往往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和无用的。同时,中职的德育课考核侧重于过程,只要不出现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学生一般都能通过。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学生对德育课应付了事的多,主动学习的少。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3.教师的教法不灵活

德育课教学,多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等固定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益的提升。

4.教学目标不全面

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中,既要有认知目标和应用目标,还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较常见。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5.师生互动不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互动。从过去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单向的,即教师讲学生听。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

三、实现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鉴于上述存在的影响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因素,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基础

作为一门学科,德育课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在传授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让学生感到有用和实用的内容。从广义上说,德育课知识对学生都是有用的,但也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区别,存在必要与急需的区别。学生对德育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加以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脱离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道理,无论多么重要和有用,也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所以德育课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深度上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准,在广度上要以直接实用为准。

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初衷是学习技能,而不是听做人的道理。虽然做人的道理和综合素质很重要,但是如果德育课教学不能为学生的初衷服务,就会被学生认为是无用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努力做到与专业相结合。只有与专业相结合,学生才能切实感到德育课教学对他的发展确实有用,他才能产生兴趣,从而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009年教育部对中职德育课教材进行了改革,对教学目标做了科学的定位。既有认知目标和应用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且每一节开始都有一个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励志小故事和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等等。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从思想教育的规律看,德育课教学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使教学内容被学生接纳。那么,中职学生怎样才能相信教师的教育,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育人工作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在“情”与“理”的比较中,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还是以情为先。学生为什么要接受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这主要不是理的问题,而是情的问题。这个“情”具体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及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因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而获得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德育课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理通情不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排斥德育课教师,教学效果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中职学生轻视德育课是普遍现象。转变这种现象,德育课教师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突破口就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树立为学而教的思想,破除为教而教的观念。为教而教的观念是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材的表现。教学无视学生,学生必然无视这门课程和教师。树立为学而教思想,就要下工夫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选择适合教学方法的前提。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而言,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就会自然有所提高,但中职学生在德育课方面缺失的正是这种学习品质,而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这种学习品质的重要方式。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改造思想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有效性,就要通过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这个作铺垫,引导学生发展在职业学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总之,在今天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改革德育课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在有效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研究,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课有效教学规律,中职的德育课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九

【摘要】体验式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该模式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亲临现场,参加集体活动,营造浓厚道德氛围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中职生;体验式学习;德育

我校本学期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开展了“自主管理 快乐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而在中职德育的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思”和“悟”。即“做中学、做中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我们通常将传统学习方式比喻成“观摩游泳”,将体验式学习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传统学习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无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习者若不亲身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只是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作出回馈及鼓励。这样做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生重技能轻文化。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放在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觉得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相去甚远,理解较困难,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对他们没有带来多少益处。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上课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对教师干涉不听,反而顶撞教师;有的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

(二)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如果这种双边的互动的残缺就-1-

意味着教育的残缺。德育课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益。但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一言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主动参与性被忽视,与师生的互动教学相差很远。

(三)中职德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德育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密切关系。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极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唱“独角戏”,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不从学生出发,不为学生着想,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及接受能力,过多运用学生不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觉得难懂不理解的地方一带而过,草率了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堆砌材料,把一些无关的事实随意迁移,而对那些相关的事实不进行组织整理,零碎杂乱地讲授给学生,这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毫无意义的“教师乱讲一气,学生死记硬背”的满堂灌的僵化局面。到头来,教学计划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其实过度使用讲授法的结果就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达到“悟”的目的,进而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就很难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探索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中职德育课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最早构建者戴维•库伯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将体验式学习放入教育中,可以将其定义为在某个真实或者模拟的场景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切实的实践并获得充分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以往的经验进行运用、反思和改造,并与他人分享,从而得出新经验、新知识、实现自我认识、技能的改造、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人们印象中,德育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学生对德育课抱有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耐性差,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想学、不爱学甚至拒绝学习,教师天天面对不

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淡然,再加上学生难管、难教,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学习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来,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激发起学生求索问题的热忱,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服务生活的本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深入认识,有利于增强自信、负责的精神,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知识,往往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但要真正掌握技术,必须通过应用即充分的实践,实施活动教学。体验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策略

体验式学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重要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一)创设情景,开展课内体验式学习活动。

德育课堂上开展德育体验式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发现、收集德育素材作为课堂德育活动的背景资料,这些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素材真实并且能令学生信服;其次,根据素材设计情景,并以辩论、演讲、经历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为载体,融入相关的道德知识,借助学生的以往经历、体验、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学习相关的德育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到课内道德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课堂德育效果。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上《天天3.15——

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时,用小品创设两个人在各个消费场所中的情景。小品是我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当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引起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整个小品表演下来,同学们全神贯注,观看得非常认真,比我平时讲课的效果好了很多。表演结束后,当我问起在小品中有哪些消费类型的时候,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回答。学生还能回答在这些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哪些权利得到了保护。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通过这种小品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更学到了在实际的消费活动中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另外,也可以用案例创设情景。如我在上《杜绝不良行为》这一课时,我就根据课堂内容编写了一则案例发给学生,当我讲到不良行为的内容时,我就问学生在案例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在讲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时,我就问学生案例中的主人公受到了哪些处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不良行为的危害。这样就不用教师大张旗鼓地去讲了。在讲到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时,我就让学生帮助案例中的主人公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改掉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最后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应该遵守有关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也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实践性。

我们学校学生现在使用的四本德育课国家规划教材就有太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其中的社会调查部分,我们德育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充分利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言堂”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问题,我觉得在很多时候还在于学生不会讲或无话可讲。只有让学生去调查、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讲。如在上《投资理财》这一课时,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组主要是到各大银行了解存贷款利率和手续,第二组主要是了解债券的种类,最好能拿到几张债券的样张,第三组主要是了解各类保险的办理手续并把自己参加的一些保单拿过来展示,第四组主要是调查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外,还有哪些投资方式。通过调查后的课堂上差点没了老师说话的机会。整节课下来,讨论异常激烈,而且都是有理有据,完全打破了“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创设的情景形式多样,但

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宗旨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意,调动学生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充分利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的机会,体现“做学合一”

中职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式学习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开展项目教学,专业技能实习,都要深人社区,深人工厂,与社会接触,与企业接触,与厂长、会计等企业管理人员交流。我们德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德育知识的价值,体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心理,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体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是德育生本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在财会专业学习货币职能时,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收集常见的信用工具,了解不同形式结算的情景,归纳货币的职能,并开展“金钱万能吗”的讨论。如一个参加工学结合的电子班回来后,我在上《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这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在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回答。原因就在于他们去体验了,有经历,有感受。

(四)带领学生亲临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

哲学、政治经济学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很难理解。通过带领学生亲临现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易于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犯罪的惩罚》时,组织学生深人县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审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审判程序。特别是最后法官宣读对犯罪人的判罚时,给了学生很大地思想冲击。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活动,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认识。

(五)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学习。

学校的运动会、班团会等活动都可以为德育所用。以运动会为例,学生在活动中会自觉的遵守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使道德体验和自觉产生的道德行为外化,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会更加深刻,也能使道德行为更具自觉性和迁移性。

(六)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体验情景,这个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个性化的,学生在情景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东西,并有可能终身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从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通过集体产生的“平行的教育力量”;其二,全体教师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德育氛围。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榜样。

体验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有些知识在课堂内讲解是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用心体验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发生变化,以“体验”促发展,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广西航运学校龙小兰

10.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中职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更是为社会与家庭施加了压力。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心理与行为异常,这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德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品格的教学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开发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来提升德育课程的培养效果,而情感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一、情感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作用

(一)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合理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不适当的情感则会对人产生身心干扰。具体来讲,情感主要从两方面对认知活动产生影响:(1)情感极性影响认知活动。人所反映的情绪是否积极用情感极性表示,如快乐、豁达等正极情绪有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而焦躁、厌恶等负极情绪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2)情感强度影响认知活动。即便是正极情绪,如果表现的度不合适,也会带来负面作用。情绪太低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于高亢的情绪同样不利于课程开展。实践表明,中等强度的情绪最有利于人类的智能活动。

(二)感染作用

一个人施予情感后,被施予的人能够接受到情感信号,并引起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感染作用。当受到正面情感感染后,人们的反应会较为积极,反之,其反应则较为消极。情感的感染作用能够在人群中蔓延或扩散,因此对群体教学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更是十分关键。

(三)动力作用

情感作为意识的产物能够反作用于人的行为,从而起到动力作用。一个人在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种情况下的行为强度和行动力度往往存在巨大差别。当人们正面情绪强度合理时,克服困难的决心会增强,潜能也会被调动起来,精力高涨;而当人们情绪低落时,则会对事物丧失信心,面对困难畏缩不前,丧失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因此,在德育课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

二、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发掘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正面意识

教材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最主要来源。目前,中职德育课程大纲范围内的教材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两类。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情感的角度对内容进行再加工。具体来讲,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发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选定心理匹配度高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自身条件对情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在不改变原有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摸清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努力将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融入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2)利用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利用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主要可分两个环节实施:一是,展示情感。教师要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基本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通过事迹讲述的方式来感动学生,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二是,诱导情感。学生在接受了教师所展示的情感教学内容后,教师要趁势诱发他们主动的积极情感,指导他们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优秀品质。

(二)利用教学活动组织,使学生经历情感体验

教学组织的情感处理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释放人际交往优点,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教学活动组织的情感化:(1)合理组织教与学人员。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仍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可对教与学人员进行重新组织、分配。在新的、合理的组合下,教师的情感教学策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也能获得更为积极的体验。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个性差异等将其分为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过学生的主动交流促进情感与知识的融合,从而活跃课堂气氛。(2)调节课堂教学心理。教师要利用自身情绪感染、影响学生,借助言语与行动等手段调节学生听课的紧张度,做到授课有张有弛。如教师可调整班级座次,将小组排成圆形,教师立于中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授课,方便学生观察其表情,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递出的情感以及教学内容。情感教学以人类情感为切入点,通过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情感交融的方式将课程传递给学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中职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优势,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1.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 篇十一

一、德育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浪潮,在这大好的机遇里,改进加强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所以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意义深远。

新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和主要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纪律法治、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颁布实施充分说明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德育课教师必须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

二、改革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模式,给德育课注入生机。

德育课是中职学生的一门主修课,我认为它应该走出“看看—讲讲—记记—背背—考考”的应试模式,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学生不能真正感悟职业道德的真谛。怎样改革德育课教学的这种模式呢?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堂中,多采用模拟表演,并引导学生在模拟表演中加深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依据教材阐述的理论知识的要求,引导学生逐步明确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上或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或落后典型,以说唱、小品、演讲等形式直观地表现与课堂。这种教育方法和学习形式具有把抽象理论具体化、隐性道理显性化、平板事例生动化的优点,不仅能培养演示者的构思组织、表演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节目学生演得通俗浅显,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但真实生动,所含的道理却是非常显现的,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通过模拟表演,演示者和观演者都受到了感染,对职业道德理论理解都加深了,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其次,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德育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最直观的视听享受,不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课件中可以下载许多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真正的把学生带到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这样会达到一个效果是,能打开学生封闭已久的心理,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动,从而在以后的现实生活中自觉的遵守道德纪律,也懂得德育课的重要性。总之在德育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受到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身心愉悦,也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升华。

最后,在一学期上课节数中安排出两节活动课,德育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还要开展许多适合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也使他们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怎样开展活动呢?

1、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手拉手、交朋友,教师扮演一个爱心使者的活动。中职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庭,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缺少关怀,再加之平时表现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心理的阴暗面比较大 ,这些学生常常感到痛苦和孤寂。所以教师让每位学生之间交朋友,倾诉心理的痛苦,互相心与心的交流,互相帮组克服困难,教师再针对个别心理障碍大的同学,单独沟通关爱。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爱的滋润,心理变得明亮起来,也真正懂得道德的真谛。

2、在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宣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的活动。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要求每个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写一份计划即“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并上讲台向老师和学生宣读。具体的要求从以下这几方面写:(1)、从现在起自己如何遵守班级管理制度;(2)、在以后平时的交往中怎样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3)、在以后平时的生活中怎样做到乐于助人、团结友爱;(4)在公益劳动周中自己怎样做,争当模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真正的感悟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把道德融化在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中去,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无声胜有声。

上一篇:写作练习及范文下一篇:分局工程资金支付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