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文化之一(文案类)(2篇)
1.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文化之一(文案类) 篇一
为何说《新华字典》阉割了中华传统文化? ——大陆与台湾字典比较研究之一
因出版《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机缘,对字典发生了兴趣,将其与《新华字典》对比,写出了《<新华字典>解不了我的乡愁》等数篇研究报告。或许因为猛然戳穿了文化洗脑的把戏,赢得广泛好评。无须讳言,也得罪了一批“红色文化”的捍卫者,他们对本人的结论不以为然,诘问的理由是:二者不具有可比性。在他们看来,一部晚清儒士主持编撰的认字字典,怎么可能比新中国文字专家集体创作的结晶更先进呢?
当我拿到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学典》后,再对比《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内心就更悲哀了。宝岛承继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神气质,接续中华文化传统,吸纳西方文明成果,气度不凡,胸怀坦荡,处处可见其对人类文明的敬畏之心——一册在手,新世界徐徐展开,令人有美不胜收之叹。经由该字典导引,孩子必将养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为中华文化之子,亦是世界文明传人。
能把汉语强行分成古代和现代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蛮横无理的划分,肢解了汉字的生命。再将丰富多彩的人事从字义里抽离出去,植入僵硬、乏味的共产主义概念,留下的便只是一具具干枯的尸体:无人文信息、无人性关怀、无普世价值观。任何一个想要认字的读者,必须同时购买总价接近二百元的三部工具书,才约略知晓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
两地字典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极其悬殊。大陆字典着力于表面字义阐释,它隐匿、遮蔽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知识超市。被精准、犀利的手术刀阉割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一些枯燥的碎片。使用这样的工具书,读者几乎不可能完成文化拼图,于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深邃、迷人的世界,更无法对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尽管屡经修改,大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旧是冷眼相看,仿佛是介绍一位过气的女明星。
只要看看对“经”字的介绍,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新华字典》释义为:尊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举例有“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无一儒家经典。台湾《学典》对“经”的释义共有九个义项,第四为“可作典范的著作”,举例为“五经”。其词组有五十五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有“经史、经典、经训、经书、经部、经师、经义、经传、经学、经纶、经籍、经籍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十三个。“经”字的要害是“通常指儒家经典”,《新华字典》刻意回避这一点,以笼统的“经典”一词带过。若只用该字典,使用者绝对无法得到真义。
在对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名词术语的介绍上,台湾字典遵从古意,“老”字下自然有“老子”,“庄”字下有庄子,“山”字下必有《山海经》。而大陆字典故意不按常理出牌,“老”字下无“老子”,“孟”字下无“孟子”,“书”字下无《书经》,“易”下字无《易经》,“跖”字下无“盗跖”。以“山”字为例。《新华字典》不必说了,自然不会有《山海经》。翻开一千八百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山”字下计有九十二个词语,连“山猫”“山子石”都有,楞是不见“山海经”的踪影。专门解释古代汉语的《古代汉语词典》,在“山”字下有四个义项、二十四个词语,也无“山海经”一词。简直匪夷所思!要知道,民间也把聊天唤作“扯山海经”。
《新华字典》涉及到的中华文化名物屈指可数,678页的容量,仅出现了孔子、孟子、墨子几个人的名字,对其介绍可谓惜墨如金。《新华字典》收单字13000个、词语3300个,《学典》收单字16133个、词语47394条,为公平起见,我们把收词65000条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加进来,看看这两部“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工具书,到底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文化视域。
如果比较两岸字典,高下立判:
在《新华字典》里,孔子出现了三次。一是在“论”字义项下,因《论语》一词而来,“古书名,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一是在“儒”字义项下列有“儒家”一词,“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一是在“子”字义项下——“古代指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孔子”。整部字典找不到孔子的任何生平事迹介绍。
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除“孔庙”外,还有“孔孟之道”的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指儒家学说。”在“儒”字下有“儒家”介绍:“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亦无孔子生平事迹。”
只有到了《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的词语里,总算看见了对其生平的介绍:“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致力教育,„„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馀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又生出一个新词语“孔子学说”,他处却无一字解释,读者仍不知何为“孔子学说”。
对照《学典》对孔子的介绍,就更可见出编者水准的差异。该字典共有三处介绍:在“仲”字下,解释“仲父”即为“孔子”;在“尼”字下解释“尼父”为“对孔子的尊称”;在“孔”字下更有细致介绍:学说以仁为核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一句“周游列国十四年,未得重用;长期聚徒讲学,学说以仁为核心”就让《新华字典》相形见绌。
“孔”字下还辟有“孔门”“孔道”二词。不仅如此,在“子”字下,还介绍了子贡、子产、子思、子游、子路等五位孔门弟子的生平。
对“儒”字的解释,《新华字典》总共两个义项:旧时指读书的人;儒家。而在《学典》里,有四个义项,前两个分别是“孔子之道”和“尊奉孔子之道的人;也用以泛称学者”。对“儒家”的解释,更有《新华字典》所不具备的准确和细致:“兴起于春秋战国,崇奉孔孟学说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与家庭观念。西汉以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当然,若从文气和义理上来评判,我最欣赏《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通天地人曰儒”。
“老子”又如何?
在《新华字典》里,“老子”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聃”字下,仅有一句介绍:“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现代汉语词典》在“老”字头下有十一个义项,无“老子”任何信息,由该字组成的182个词语里,亦有“老子”,释义为:“父亲;男性的自称。”《古代汉语词典》十一个义项亦无任何信息,28个词组里无“老子”踪影。嘘——有了!在“聃”字下有了跟《新华字典》同样的解释。在“道”字下,有两个义项:其六“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其十二“指道家或道教”。其后的词语里终于有了“道家”一词,解释却是:学派名,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然后是司马迁的评语:“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自始至终无一字正面介绍,你只能从司马迁的断语里去揣摩。三本字典,好像设立了一个迷魂阵,就是不想让使用者轻易知道有“老子”这么一个人,有《道德经》这么一本不同凡响的著作。编者用一个缺少前提(“顺应自然”)的“无为”,就不无偏狭地处理了道家思想。与儒释并举的“道”,在被如此弱化之后,还能激起一个人多大的兴趣呢? 台湾出版的《学典》对老子分两处介绍。
在“老”字下,有:“老子的简称。如老庄思想。”接着是“老子”——先说人为“道家始祖”,再说“老子又指《道德经》一书”。还有对“老庄”的解释:“既指老聃与庄周二人,又指《老子》与《庄子》二书。”
在“李”字下,介绍李耳即老子。
在“道”字下,依次介绍:“道家”: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流派,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主,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教”:东汉张道陵所创,以巫祝信仰为基础、神仙学说为中心的一种教派。尊老子为始祖。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的神。系中国本土自创的宗教。“道德经”:春秋楚人老聃撰。分《道经》、《德经》两部分,计八十一章。旨在阐扬无为、清净的思想。为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又称《老子》。
庄周似乎特别不受唯物主义者待见。在《新华字典》里仅出现了一次。在“道家”一词下,有“以老聃和庄周为代表”。《现代汉语词典》里倒有“庄子”一词,其释义为“村庄:他是我们庄子里的人”。至于《古代汉语词典》,压根儿就没打算设“庄子”一词。
孟子亦无足轻重。《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在“轲”字下介绍这位雄辩家:“孟子,名轲,战国时人。”懒得多说一个字,孟子只是一个“人”?《孟子》一书去哪儿了呢?《古代汉语词典》亦无一字“亚圣”消息。
《学典》在“孟”字义项下有云:“孟子其人或《孟子》其书的省称。”其后列出“孟子”和“孟母三迁”两个词语,详细介绍了“亚圣”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主张。
《学典》在“庄”字下分列“庄子”“庄周”,前者为著作,后者为人。均作详细解释。
墨子在《新华字典》里出现了两次,在“翟”字的第二义项下有“古代哲学家墨子名翟”字样;在“子”的义项下,有“古代称老师:子墨子”。在《现代汉语词典》“墨”字字头下,仅有一个义项与墨子有关:指墨家。对“墨家”的解释颇能体现编者的意识形态傲慢:“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到了《古代汉语词典》,才有了对墨子的简略解释。
《学典》在“墨”字下,先介绍此为“墨家的简称”,然后分列相关义项:“墨子”:“春秋鲁人。名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节用、非攻等,以消弭国际间的战争为己任。”——介绍完人,再说著作——“旧题战国鲁人墨翟撰,当为墨翟及后学辑录而成。十五卷,五十三篇。内容记述墨翟的言行、思想,兼及墨家者流有关科学、逻辑、器械的学说。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墨家”:“战国时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主张。”
再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在“孙”字下均无孙武与《孙子兵法》„„等等。出现在《新华字典》里的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而《学典》则提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在孔孟老庄墨屈之外,有韩非子、列子、管子、孙武、孙膑、郑玄等一大批思想家,有成汤、共工、介子推、伊尹、秦始皇各类人物,还有风、雅、颂、《尚书》、四德、五常、六经、《史记》等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展示。
纵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大陆辞书,它们以真理神君临万物,以一己之意臆断约定俗成之字义,刻意屏蔽、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博大的思想,故意少收或不收传统文化的基本词语,制造了可怕的文化断层。它们将包含丰富信息的“四”“五”“六”一概释之以“数目字”,《现代汉语词典》竟然连过气的“四化”一词都收了,就是没有“四德”、“四维”“五常”“六经”。两岸字典展现了迥然相异的世界观,一个干瘪,一个丰满;一个人性,一个物化„„生活在哪个世界里的使用者是幸福的呢?
2.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文化之一(文案类) 篇二
引言
服饰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水平的反映。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延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变异性,因而曾经令人顶礼膜拜的传统服饰如今已经门庭冷落。但现代服饰设计并没有完全抛开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现代服饰的创新之处也就是对传统服饰图案的巧妙运用,使之融入现代文化之中,形成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吻合的服饰样式。可见传统民族服饰图案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民族服饰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美学关系
(一)服装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因而服装设计的构成元素与其他艺术设计中的构成元素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运用这些构成元素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形式法则是相通或是相似的。优秀的传统图案,其基本设计原则和完美的式样,在历史上经常被借鉴,并且在当代服装设计中也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同时,纵观东西方服装发展史,服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绘画、建筑、雕塑、装饰等多种艺术的影响,这些姊妹艺术是服装创作设计的源泉,相通的形式美法则把服装艺术与其它的造型艺术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如古希腊服装中的褶裥与同时期神庙上的装饰线[1],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宽大的有衬垫的服装与同时期诸如巴洛克、洛可可的建筑风格一样,有着无以复加的装饰,而中国清代的宫廷服饰与当时建筑风格,在装饰上都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当今的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服装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的服饰文化和姊妹艺术中获取灵感,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设计流派。如著名时装品牌迪奥和纪梵希的掌门人加利亚诺和麦克奎恩,他们都善于将世界各地的民族图案和古典装饰纹样,大胆地用在服装上,通过各种面料以纯熟的现代技巧整合起来,演绎出另类的优雅与华丽,给高级时装注入了新的血液,让高级时装脱胎换骨,令整个时装界为之震撼。
(二)现代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服饰美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整体美。它包括了服装的造型、服饰的搭配、着装者的化妆,还有人体和环境相互协调等方面,是与着装者的身材、容貌、气质、文化品位等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形象。因此服装设计要做到色彩和谐、款式呼应、装饰得体。同时在服装设计中要有国际眼光与民族情愫,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西式服装的特点,做到既观照到国际新潮,又表现民族文化的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汲取传统的服饰的设计因素,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持并发扬服装的民族风格,这就给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找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元素,还要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现代服装设计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然是结合,那一定不是简单的剪切与粘贴,纯形式的结合也不具备说服力[2]。事实上继承传统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形式与内涵,同样包括蕴含在传统文化中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规律的把握,只有掌握了规律,理解了传统文化符号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展现出合理而丰富的变化,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髓。
二、传统图案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
(一)民族服饰的审美流变
民族服饰的审美流变是特定区域、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产物,而每个时代的文化又是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的集中体现。封建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了封建时代时装的等级森严的文化特征。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多元化和国际交流的频繁化,社会文化氛围变得轻松、活泼,服装也相应的由传统的凝重单一型向现代的轻快多样型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服装式样简单、适合运动、变化频繁,而传统服装因其有着不利于人体行动的特点而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必然会被新的服装形态所取代。由于各民族、各地域、各部落的文化风俗不同,服装形态的审美流变一方面要体现它的当代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图案的应用,这样才能满足大众的服饰审美要求。
(二)服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把传统文化或传统服饰中的某一局部直接搬用到服装中。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中国审美文化,把中国服装艺术和世界服装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设计元素注入到现代服饰设计当中去,这样才能让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饰走向世界,否则“邯郸学步”,永远也赶不上国际时尚潮流。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装样式之一,其诞生本身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同西方裁剪方式成功结合的产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旗袍完全可以成为当代我国女性的礼服。其实中国当下已经出现不少能完美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设计师,如香港的刘家强,邓达智等人。
另外,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说,服饰图案要符合服装整体的设计风格,不同的服装形式,可有不同的图案形式与之配套。参赛装则要考虑突出传统性,现代性,还有民族性的特点。要强调传统性,则可使用传统的花卉题材,如牡丹团花,宝相花等等进行装饰;若强调民族性,则可以使用各种民间蜡染、扎染及各种少数民族图案进行装饰。当然,民族图案的题材,不仅限于中国和非洲的民族图案,欧洲及美洲等地的民族图案,也可用于服装装饰之中。无论是使用何种图案,图案的风格都应与服装的风格相吻合,否则将导致设计的失败。
三、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在当代服装设计的应用前景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图案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应该在时代服饰的审美流变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传统图形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体现了人们对服饰美的多样化追求。综观近几年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设计师纷纷走进远古时代去汲取传统艺术的营养,从中寻找灵感并加以借鉴。由此可见,传统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运用中的重要位置。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只有对不同的问题、理念、知识及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出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作品才能成为我们中国服装设计师们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传统服饰文化的运用前景
目前,许多世界级的现代时装设计大师不但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而且他们还将民族传统的文化因素进行解构,使传统与时代的审美精神结合的天衣无缝,他们的设计常常使传统服装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以来,服装所表现出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装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日常生活审美文化最具体的体现。而今法国巴黎服装设计展虽具有广泛的世界性,但并不是因为它体现了法兰西民族文化而是因为其凝聚了世界文化精华,其中不乏以中国传统服饰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那些时装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迸发出足令世界瞩目的魅力。香港设计师尹泰尉、张天爱等人是一贯以发掘和再造传统服饰为主要风格的代表,已成为时装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把中国文化融入了具有世界审美观的文化[3]。
四、结束语
无独有偶,当“中国热”席卷欧美时,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大师们纷纷从中国的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如圣·洛朗的“中国”主题系列设计,其中一组受到中国满清服饰及建筑特点启示而创作的系列服装,其传统图案恰到好处的应用,使服装整体显得造型独特,线条雅致,色彩浓郁。对大部分欧洲人来说,朦胧而神秘的东方形象被再现到巴黎时装舞台上,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那特有的引人入胜的魅力。瓦伦蒂诺·加拉瓦尼的作品也注入了浓郁的东方气息,他把中国的丝绸纹样,如牡丹花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应用到高级时装中,以突出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因而倍受人们的喜爱。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其图案的不断发掘和运用,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表现中国服饰特色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柒耀琦.中国传统图形创艺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文化之一(文案类)】推荐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06-28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09-11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0-26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06-17
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06-30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07-04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作文07-2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0-20
经典诵读中华传统文化11-02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