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弟子规概述

2024-12-07

第一讲弟子规概述(精选3篇)

1.第一讲弟子规概述 篇一

第一讲:武术概述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经典项目和杰出代表,早已走向了世界,成为国际性竞技体育项目和国际大众体育健身的主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体育和教育领导机构为武术进入学校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在各级学校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发展到现阶段社会,学校领域内的武术已基本形成了学校领域中的独特教育体系。学校领域中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教育传统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枚枚国内外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竞赛的金牌,更需要亿万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的真正参与。中国武术不仅需要努力步入奥运殿堂,更需要重视武术自身在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更需要武术在本土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武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健身效果显著,其中还蕴涵着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功能;是学校进行民族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这是2009年7月9日~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关于武术定义的研讨答案。

武术的定义既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动作(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又全面概括了武术的外延特征——套路和格斗(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运动形式。

如果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目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功法运动”是“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武术的内容

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对抗运动三大类。

(一)武术功法

功法运动是为了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目的是通过武术功法练习获得武术运动能力和武术专门技能。

(二)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1、拳术套路

拳术套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八卦、八极、通背、劈挂、翻子、地趟、象形拳等。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拳术套路主要是长拳、太极拳、南拳。

2、器械套路

武术的器械大多由古代的兵器演化而来。武术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种。演练时风格特点各异。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器械教材主要是剑术、刀术、棍术(包括短棍)、枪术。

3、对练套路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拳术(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练法。1)拳术对练套路

徒手对练套路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2)器械对练套路

器械对练套路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3)徒手对器械的对练套路

选入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对练套路主要是青年长拳对练、对六拳(96-98年中学教材)、攻防对练、对劈刀等。

4、集体演练套路

集体演练套路是三人以上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6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学校武术教材的集体演练套路主要是武术操、健身棍和学校运动会的集体武术表演等。

(三)格斗运动

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武术格斗运动的竞赛项目主要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

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格斗运动主要是散打的基本练习、防身术、擒拿等内容。

三、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个事物与同类其他事物相比较才能有特点和体现其独具的功能。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更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个性特点。武术与其它体育项目(体操、球类,田经等)的区别,具有“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等特点。中国武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相比,其区别明显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拳种流派繁多,内容极为丰富;具有广泛适应性。

(二)“模拟性”的攻防练习为主,“体用兼备”。

(三)形简意深、重德修身。

四、武术的各社会领域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武术在国内外的不同社会领域中,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具有领域特色的武术体系。如:传统武术中任何一个传承有序的成熟拳种早已明确了自身的体系,一般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拳种中的著名套路和技法,比如陈势太极拳的老架一路、二路;行意拳的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等。新中国成立后创编和推行的竞技武术早已成形成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手的运动形式(功法竞技也正在试行);竞技武术套路也形成了基本功、基本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集体演练等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国内、国际的竞赛制度;同时还创出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刀、剑、棍、枪的竞技品牌套路;武术散打也形成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国内、国际的竞赛制度。军警武术中格斗技术也自成一系;擒敌拳、捕俘拳早已闻名于世。中老年大众武术也基本形成了国家推广套路和民间多种锻炼方法相结合的格局。夸张武术技击威力的武打影视中的武打训练,也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影视武术表演训练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教育领导机构非常重视武术进入学校领域,为此多次下发过明确的文件。学校领域的武术工作者和从事武术教学的体育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对集体武术教学的方法和武术教学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至今没有形成自身清晰的学校武术技术体系,没有创出学校领域自己的武术品牌,在实行中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但基本确定了适合学校领域开展的武术内容。

五、学校武术概况

武术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承担着增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锻炼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广大青少年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重任,亦为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在学校体育中,武术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学校武术概念

学校武术是在学校领域范围内开展的、以教育为目的武术项目。其内容是选择符合学校教育特点的武术技术和知识,通过适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多种运动形式;在学校体育课,课外武术活动,课外武术训练和竞赛中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教学内容(略)。

(三)学校武术的特点

学校武术除了具有武术的技击性、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共性特点和健身、防身、修身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1、学校武术不是现有“成品武术”的直接照搬。

2、学校武术具有更多的运动形式

3、学校武术是“开放式”技能为主的武术技能和知识体系

4、学校武术的创新思路

学校领域有着国家相对固定的教学要求、有着教师和学生群体、有着课时、练习场地等相对稳定的、有利于武术大面积传授的教学条件。中国武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急需这样一个年龄结构轻、文化层次高、人员集中固定的大领域。

在总结学校领域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充分调查论证和初步的教材试验的基础上,我认为学校武术至少应有六类以上的运动形式,每类运动形式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相应的内容。即适用于学校领域的集体教学,又区别于竞技武术、民间武术等其它领域武术的运动形式;大部分运动形式具有不可置换性;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武术素材进行填充和创编新的内容。

这六类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1)武术游戏(2)武术达标(3)武术体操(4)武术短套(5)武术防身(6)武术保健

上述六种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学校武术的内容基本框架。同时,学校领域还应有一个与上述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武术知识系列。这个系列是把中国武术中所蕴涵的、或与技术相匹配的传统拳理、武林掌故、兵法、伤科、以及武术史学、武术哲学、规则裁判等传统和现代的武术文化知识;结合各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变通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系统。让学生群体接触到具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信息。目前虽然还没有以文本形式的课本。但将来可以用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校园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这个系列是与六种运动形式相匹配的“软件”。这个系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武术中所选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知识;必须是对歪理和邪教进行批判和揭露的知识。

2.第一讲弟子规概述 篇二

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医疗影像学相比较, 数字化医疗影像在成像方式、成像原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 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是以基本的医学知识为基础, 应用管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将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统筹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 以此来达到最佳影像质量。从技术与理论的不同层面, 可以将其分为影像质量评价、影像质量控制与影像质量管理三个层面。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确切含义是技术层面上的, 仅考虑图像本身的评价, 它不属于质量管理范畴, 仅考虑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是否优异、是否符合医疗实践的实际需要。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考虑的是不同成像链的管理, 它应用管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将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统筹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 以此来达到最佳影像质量, 重点在于如何以管理学的理念更清晰、流畅地将各种技术因素合理应用于成像过程的各个阶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在《影像质量管理》一书中, 定义放射科全面影像质量管理为:为了以最低辐射剂量, 获得最高图像质量, 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 在放射科内进行的设备引进、质量保证、质量开发、改进所付出的努力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活动[1]。

从上面这些阐述可以看到, 全面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包含三方面的技术要求: (1) 最佳影像; (2) 最小剂量; (3) 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即为全面影像质量管理。在全面影像质量管理中, 它是以对医学影像科室的人、财、物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为基础, 以整个科室的良好运转为前提, 进而达到对医疗设备与医疗影像质量的管理, 重点在于科室的全面建设。

在医疗影像科室中, 人与设备是医疗活动良好运转的两个基本要素, 是进行所有医疗影像学活动的基础, 对它们二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是整个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中间, 人员因素又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两大类别, 为了得到优质的医疗影像, 必须保证患者的最佳配合、设备的良好运转以及医护人员合理恰当的技术应用。

2 影像质量管理的流程管理

医疗影像质量管理包含影像输入, 影像处理, 影像存储与输出, 科学阅片四阶段流程。

2.1 影像输入

影像输入流程指图像经过采样和量化后, 形成数字信息之前的所有医疗活动。如上所述, 影像输入流程需要对人和设备两方面进行质量管理, 因此医疗工作人员的投照技术、设备应用水平、患者配合程度、设备基本状况和干扰因素等方面组成了此流程的控制环节。

2.2 影像处理

影像处理指对数字图像信息加工和修改, 使医护人员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它建立在特定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处于编制的程序 (软件) 控制下, 其发展取决于硬件的研制、软件的开发、必要的科学储备以及对图像处理控制人员的培养。数字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析等。

由于不同的设备制造商均有不同的设备制造与图像处理技术, 目前还无法对此进行完全的统一与解释, 因此目前对于数字化普通摄影技术的临床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2.3 影像存储输出

数字化医疗影像与传统模拟医疗影像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传统模拟医疗影像的存储与显示由同一种物质, 即胶片来表现;数字化医疗影像的存储与显示由不同的个体所完成, 即存储由磁盘等介质来完成, 而输出则由软输出的显示器和硬输出的胶片来完成。数字化时代, 总“输入输出曲线”是由激光相机的“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 以及后处理对“输入输出曲线”的调节等多方面所决定的。所以如何将各条“特性曲线”最佳的结合起来, 更清晰准确地提供出诊断信息是影像质量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2.4 科学阅片

科学阅片是医护人员经常会忽略的一个环节, 需要注意它主要包括的相互影响的三方面的因素: (1) 阅片时的环境因素; (2) 阅片者的生理特点; (3) 阅片者的心理状态。在人视觉系统中所看到的图像是各种光的综合体, 所以光环境 (包括光的温度、光的亮度、干扰光等因素) 是阅片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医疗诊断必须由人来完成, 因此人的心理状态对诊断正确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 阅片人员的理论水平、经验积累、专业方向、心理因素等方面, 以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阅片人员数量均对诊断正确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3 数字化医疗设备影像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术理论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传统模拟医疗影像不可避免地将被数字化医疗影像所取代。如何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以适应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新特点已经成为医疗影像学领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3.1 传统医疗影像学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基本区别

图像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介质再现的景物信息。从中可以分析出其中的关键词为“介质”与“再现”。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模拟影像与数字图像的基本不同在于二者的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差异:第一, 模拟影像的形成方式为连续的成像动作所产生, 数字化图像是由采样和量化的成像过程所产生;第二, 模拟影像的存储和显示为同一介质, 数字影像由磁盘的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而由显示器或胶片等另一介质显示;但在更微观的层面, 磁盘阵列等设备在进行数字信息存储时, 却是应用磁颗粒等模拟手段进行存储。

此外, 二者在图像显示的动态范围、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等很多方面均有自己的特性。

3.2 传统医疗影像学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变迁

传统模拟医疗影像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在创建与存储方式上有根本区别, 因此二者在学术理论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体现在医疗影像技术学上。影像技术学中, 一种是与“物”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 一种是由“人”决定的应用学科。随着数字化研究的逐步深入, 它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均发生了一定的进展与变化。

从图1可以看到, 传统模拟成像系统中, 图像在胶片形成“潜影”之前以物理变化为主,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物理学。图像对比度和密度的形成是在冲洗加工的过程中形成, 与胶片的特性曲线密切相关, 以化学变化为主,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化学。

数字化成像系统中, 初始阶段与传统模拟成像系统相同, 在探测器上形成与增感屏上具有相似特性的模拟图像, 也是以物理学变化为主。随后的变化中, 数字化图像对比度和亮度 (密度) 的形成是在数字化图像后处理中形成, 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其成像系统的特性由一定的物理变化与数学运算来决定,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物理学与医疗影像数学。

3.3 数字化医疗设备影像质量管理的学术理论组成

优质医疗影像是进行一切与医疗影像相关的医疗活动的基础, 它不仅仅为临床影像诊断服务, 还更进一步的为医疗活动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帮助, 因此如何获取并应用优质的医疗影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优质医疗影像包括两方面的因素 (如图2) , 一个为医疗影像工程技术范畴的医疗影像的捕获与生成, 它由影像生成的不同阶段和工作流程的不同学术理论所组成;另一个为医疗影像文化范畴的医疗影像评价标准, 它由医疗活动需求特性和人与社会的文化因素所组成, 在随后的文章中将逐步介绍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生成的理论与方法。

3.3.1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成像流程与相应学术理论

以成像阶段和工作流程的视角来分析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 可以概括地分成四阶段与相应学术理论。

第一阶段为数字化医疗影像的采集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是光学与电子学的转换和传输, 因此可以称为光电子学。

第二阶段为对采集信号进行图像分析与处理, 应用的手段主要为数学和物理学变化, 因此可以称为数字医疗影像物理学与数学。

第三阶段为图像的输出阶段, 此阶段包括硬输出与软输出两种方式, 它将数字信息转换后, 通过某种介质, 利用化学或物理变化, 以密度或亮度的特性进行输出, 最终以光学的特性投射入人类的视觉系统, 因此可以将此阶段称为光物理化学。

第四阶段是医护人员的阅片过程, 医疗影像学信息以光学特性被人类识别后, 经过一系列的神经传导与生理信息转换后, 由人类得出相应的图像信息, 并对此信息做出具有临床价值的诊断结果。在此阶段中, 是生理学与光学的联合作用, 因此可以称为光神经生理学或人类组织行为学。

3.3.2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临床学术理论分析

医疗影像诊断学与医疗影像技术学从医疗临床工作职能方面, 描述了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组成情况。但在医疗影像学活动中, 如何使医疗影像技术和医疗影像诊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却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尚待提高解决的问题。它的研究内容是各种医疗活动的最佳执行手段, 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因此, 我们可以暂且将这方面的研究称为医疗影像辅助学 (如图3) 。在医疗影像辅助学中, 其根本在于研究各种与医疗相关的基础学科, 如数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与医疗活动的相关性。

在医疗影像辅助学中, 人类在医疗活动中面对各种医疗信息时所做出的各种不同反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 这是因为所有的医学活动必须由人类来完成。在人类的各种特性中, 人类视觉系统生理特性与人类心理系统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2]。人类对医学影像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特点往往对医学诊断的正确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两方面一直是我们医学影像学工作者较少涉及的领域, 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4 以管理学视角理解医疗影像质量管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在哲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在医疗影像学中, “现象”就是影像设备所照出的一定质量的图像, “本质”就是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这也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黄金标准”。因此, 所有医疗影像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以优质的影像质量来提高诊断正确率。

看到了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本质, 还要找到产生这个本质的源头和基础。这与营销管理学中的“4Ps与4Cs”的关系非常相像。4Ps指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地点 (place) 、促销 (promotion) 。它主要描绘了产品端的各种组成情况, 更多地从销售者的角度考虑如何能影响顾客。4Cs指顾客需求和愿望 (consumer) 、顾客的成本 (cost) 、方便 (convenience) 、沟通 (communication) 。它主要描绘了客户端的各种组成情况, 更多地考虑如何应用每一种营销工具来传递顾客利益。

如果将医疗诊断看作客户端, 那么医疗影像就是产品端。医疗影像作为一个销售者, 它要将它的图像产品以最佳质量, 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以某种方式提供给医疗诊断。同时, 医疗诊断作为一名客户, 它将其对图像的需求, 以及获得图像的付出和其便利性与相关性也向医疗影像提出。与此类似, 如果医疗影像是客户端, 那么产品端就是医护人员所进行的各种成像工作;如果将各种成像工作看作客户端, 那么产品端就是各种成像设备;以上各种“产品端与客户端”的渠道就是医疗影像工作人员和患者, 这样就完成了成像环节的整个链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医疗影像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大的“产品端与客户端”, 但其中由许多小的“产品端与客户端”所组成 (如图4) 。因此, 必须将影像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从中认真分析整体中的各个细微环节, 来真正把握影像质量管理的最佳流程。进而提高影像质量, 为医疗活动提供最佳的医学信息。

5 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

医疗影像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对医疗影像学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QC) , 以确保成像系统处于稳定的高质高效的运行状态, 这一要求适用于所有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由WHO (1982年) 定义为:确保一个组织, 系统及其组成部分良好运行的所必须的计划和系统措施。良好的运行指整个诊断过程的质量最佳化。在诊断过程中,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评价及使所有性能特征保持在最佳水平, 即使其可确定、可测量、可控制。如, 在病人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最低条件下, 提供稳定的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得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正常发挥其临床功能的要求。

对医疗影像学设备的检测评估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应遵守测定和评价独立于使用系统的类型和品牌的原则, 测量方法一般基于从已知的物理测试体在确定曝光条件下产生的图像中提取的参数进行测定。

在新的设备安装完毕或较大规模的维修移机后, 必须立即作验收检测或状态检测。只有上述两种检测合格后, 再进行初始稳定性检测, 建立所测参数的基线值;如果不做验收检测或状态检测, 所建立的基线值有可能是偏离正常值的值。

5.1 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的目标

影像诊断系统投入临床使用前, 必须进行验收实验, 确保运行状况达标。系统完成验收后, 所有装备的运行须保持在高于最低标准且尽可能最高的水平状态。在设备临床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临床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状态检测与稳定性检测[3]。

检查技术的QC必须保证达到以下目标:

(1) 确保采用适当放射技术时得到可提供丰富诊断信息的高质量图像, 图像符合临床要求标准, 可检测出小的病变。

(2) 图像质量在信息附载量和光密度方面达到目前行业内的普遍标准。

(3) 在符合诊断信息量要求的前提下, 确保辐射剂量最低 (ALARL) 。

5.2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的基本概念

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4]。

5.2.1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基线值是医疗影像设备功能参数的参考值。它是在验收或状态检测合格之后, 由最初的稳定性监测得到的数值, 或由相应的标准给定的数值。

5.2.2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test)

验收检测是医疗影像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 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医疗影像设备安装后, 应按照行业内公认的标准或按照购买合同所约定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检测。设备大修后, 也应进行验收检测。

新安装的医疗影像设备的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中的技术条款, 但不得低于行业内公认的被普遍执行的标准 (如国家标准) 。

5.2.3 状态检测 (status test)

对运行中的设备, 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验收检测合格的医疗影像设备在一段运行期后进行状态检测, 并建立相关参数的基线值。

医疗影像设备应根据设备情况和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定期 (建议每年) 进行状态检测。另外, 当稳定性检测结果与基线值的偏差大于控制标准, 又无法判断原因时也应进行状态检测。

5.2.4稳定性检测 (constancy test)

为确定医疗影像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仍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状态检测合格的医疗影像设备, 在使用中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稳定性检测。

每次稳定性检测应尽可能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作记录, 各次稳定性检测中, 所选择的曝光参数及检测的几何位置应严格保持一致。

应遵循X射线成像设备制造商在随机的各种说明书中提供的稳定性检测方法与周期的建议。

总之, 在日常工作中, 如果深深地陷入影像质量控制的某一项技术手段、某个环节中, 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任何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必然会与其它的相关学术理论和技术相关联。对于影像质量控制的整体项目而言, 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 探究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 发现各环节的传递“节点”, 进而以这些节点来传递成像过程中影响影像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所以, 如何探寻和研究“节点”的特性与本质是实现影像质量控制的关键, 如何将“影响力”与“控制力”最大限度地合理传递是决定影像质量控制项目完成情况优劣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待续)

一些思考:

1.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是否可以分为评价、控制与管理三个层面?

本文认为评价、控制与管理为影像质量不同层面的技术实践。

2.医疗影像技术学的基础学术理论是否发生变化?

本文认为在传统模拟医学影像技术基础学术理论第二阶段的医学影像化学为主已经转变为医学影像物理学与数学的结合为主。

3.影像质量控制链的基本组成与相关学术理论?

本文认为, 应包括影像输入、影像处理、影像存储与输出、科学阅片四阶段流程, 并且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学术理论基础与实践需要研究。

4.医学影像辅助学的学术理论理解?

本文认为, 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影像临床质量, 所进行的对各种医疗活动执行方法的研究, 即为医学影像辅助学。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更加合理、准确的应用影像技术学和影像诊断学来进行医疗活动, 影像质量控制与实施保证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技术的实践问题?

本文认为, 从技术层面来看,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成像方式、成像原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一些新的技术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如光干涉效应与固定滤线栅频率匹配问题所引起的影像伪影, 遮光器对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选择的应用问题, 如何恰当的选择摄影的kV和mAs等技术参数以及腰椎侧位影像是否可以采用站立的功能位进行摄影等。

6.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流程管理?

本文认为, 任何项目都需要以管理学的理论实践来指导项目的实施, 影像质量控制作为一个影像科室医疗管理项目, 也必然要深入地理解并应用各种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戴建平, 祁吉.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1.

[2]Sheikh, H.R.Bovik, A.C.Image information and visual quality[J].IEEE Trans Image Process, 2006, 15 (2) :430-444.

[3]S.J.Shepard et al.Quality Control in Diagnostic Radiology[R].American:AAPM Task Group No12, Diagnostic X-ray Imaging Committee, 2002.

3.第一讲弟子规概述 篇三

现在很多家长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这样呢?想教育好孩子,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

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想的都是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在是否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小明,妈妈特地为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很疼孙子,不甘示弱地说:“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这样,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

而如果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就会打从心里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所以当我们拿到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接过我们递过来的食物,爷爷、奶奶非常高兴地抚摸我们的头,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

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貌,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何谈建立孝道呢?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给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现在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什么才是做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呢?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一定要从父母自身的修养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啊!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赶快学。

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练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慈爱是要有理智的。

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图报。所以他们班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有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

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所以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于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念书,你要读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明了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糜、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假如你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即使孩子电话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

当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征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董事长拿着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写出来的。结果就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的稳重。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

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

上一篇:关于开展青年创业调研内容工作小结下一篇:聪慧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