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2024-11-22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精选18篇)

1.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篇一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摘要: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对小学教师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另外课堂纪律对于教学也有着助长和致弱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实践机会;教学方法;课堂纪律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了小学的必修课程,而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了小学教师的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重要的是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便无兴趣可言。相反,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 “青蛙过河”,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一)、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二)、鼓励创作法

学生其实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以致用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可以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班级板报和贺卡,也可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解决课堂纪律问题

课堂纪律对于教学有着助长和致弱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纪律是良好的,对教学起着助长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引起的纪律问题

学生玩游戏,上网,却不喜欢听课„„这类问题,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教师不能对学生玩游戏的现象视若罔闻,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比如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等方法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

(二)、教学软硬件引起的纪律问题

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不能一人一机;机器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解决的对策:一是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如果因为条件有限,确实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

(三)、教学方式方法引起的纪律问题

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的“乱”,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不明,部分学生做其他事„„解决的对策:教师在采用某些教学方法(如讨论,辨论等)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活动开展之前,必须把活动的规则告诉给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把活动的规则告知全体学生,更要把违反规则的处罚告知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活动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四)、学生起点不同引起的纪律问题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起点不统一,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设计若干个层次不同的任务,由学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2.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篇二

兴趣是知识的“生长点。探索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钥匙。信息技术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 尽力将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使学生愉快而积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 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创新。

1 探索运用情景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 利用实验和演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推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1) 借助生动的实验将理论知识生动化。比如, 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单元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的教学中[1], 在讲到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对文件进行管理这个环节时, 可以利用播放学生喜爱歌曲的实验:首先给学生听一小段时下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学生意犹未尽时, 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这首歌曲的曲库, 但一时很难找到这首歌。之后, 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 你们感觉这个曲库乱不乱?要找一首歌难不难?二是假如要给你去管理这些歌, 你会怎么办?以此引出利用资源管理器以歌手为文件夹来对歌曲进行管理,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 教师可以顺利地教授资源管理器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借助直观的演示将原理知识生动化。在案例“网关、代理服务器及其DNS服务器的工作过程”[2]中, 教师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网络设备工作原理融入进了一个生动的舞台剧。师生分别扮演代理服务器、DNS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通过声形并茂的表演, 诠释了这些设备的工作过程,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 将“网络中数据的传递”这一看不到摸不着的过程用人的行为外化, 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观看中感知每个设备的工作原理, 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理解。这样可以使枯涩难懂的原理知识变得相对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既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探索运用事例类比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生动形象的举例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些专业术语和名称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不但不易理解, 而且会非常反感。教师巧用生动形象的举例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可以把高深莫测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易于理解且记忆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 富有感染力, 就能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就增长了知识。比如, 在《算法描述与设计》一课中, 什么是算法?老师解释: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简单的一句话学生常常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算法。在这如果引用“三个牧师, 三个野人的过河问题”, 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这样学生不但领会了什么是算法, 而且自己写出了算法, 理解更加深刻;

2) 利用日常生活的事例类比将原理知识生活化。比如, 在讲解“网络协议OSI模型”[3]中, 对这个复杂而又不易理解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时, 常常是老师讲的很费劲, 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其实这个过程和我们生活中的寄信过程非常相似, 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模拟一个生活中的写信、寄信的全过程, 再与我们的OSI模型进行对照, 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地建立在了脑海中。

3 探索运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选择知识竞赛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 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课堂。比如, 就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部分内容[4],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知识竞赛开展教学, 利用必答题、抢答题、选答题的形式, 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分散在其中, 让学生在一种新鲜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

4 探索运用实践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既可以通过案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又可以使学生对理论有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在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对计算机的维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 在介绍“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时[5], 通常采用的上课模式是, 讲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病毒及其危害, 继而引出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 老师在上课时还可以展示多方面的资料和图片。即便是这样对于这类知识的讲解, 老师往往都停留在“纸上谈兵”,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如何能使这样的理论课生动而又意义呢?我们可以先展示几台已经中毒的电脑 (如反复重起, 鼠标不听使唤等) , 学生借助互联网, 分组查找相关病毒的名称、查杀病毒并展示本组成果。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理论课, 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认真研究探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 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将理论的知识概念生动化, 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形象化, 增强学生学习理论课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理论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信息技术理论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围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堂的质量, 从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入手, 提出了教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

参考文献

[1]曾桂宝.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http://www.docin.com/p-36037130.html.

[2]李艺, 朱彩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必修)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艺, 朱彩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选修)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李艺, 朱彩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选修)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谈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篇三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吸引 兴趣 应用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世界经济迅速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因此,中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上好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我们每位任课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被忽略”地位,加之社会对高考极其重视的态度,大部分学生甚至放弃这门非高考科目的学习。所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有相当大的难度。

信息技术涉及众多的基础和边缘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甚广。鉴于这个综合性的特点,它要求任课教师既要“上知天文”,也要“下通地理”。多年来本人一直都在想方设法让学生能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带着轻松、好玩的感觉上好这门课程。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与做法。

一、 上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一堂课教师就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鲜、新颖、非学不可。虽然小学、初中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因为没有考试压力,教学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课堂放任自流,学生上课无非就是玩玩而已。而本人的第一堂课就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从国防军事、工农业,到日常生活、学习应用联系起来,引经据典,一一举例。这些内容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学生也知之不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一种震撼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到这门学科非学不可,不然就落后于时代,就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课后,学生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经常有班主任提起,在学生的周记中,字里行间都表现出兴奋、激动的心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样的第一堂课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原来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那么高,如果不认真学一点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输不起的。” 很多学生从此爱上了这门学科。

二、 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仅仅让学生觉得新鲜、新颖是不够的。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一定的办法。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本上枯燥的学习内容提不起精神,而且因为没有高考要求,很多学生都放弃学习这些内容,即使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也一样。“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但尽管课件生动,老师说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他们感兴趣的是网络QQ、游戏、歌曲、电影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需要费一番心思。本人注意到这种现象:每个班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玩的游戏、所听的歌曲、所看的电影几乎一样,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操作水平不高,经常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既影响心情,又浪费时间。针对这种现象,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找个别有“水平”的学生演示游戏的操作技巧,这样既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也能从中学会一些方法,以便和学生交流体会。这样一来,师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在接下来讲课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信息技术课更要注意精讲多练),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容易集中起来,教学效果也会不言而喻。因为每堂课学生都会有所收获,所以听课就会认真很多,而且每次讲完课时内容我都随机提问,做到当堂解决所讲的问题,如有不懂又重复讲解。学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一般都会集中精神,以便在被提问时能一次通过,避免浪费时间。不然,课后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声讨”。久而久之,学生上课就会很配合,专心听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就会相对轻松地将教学内容传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这样上课既能“学”又能“玩”,劳逸结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 应用

由于计算机的技术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商品与计算机硬件密切相关。计算机中的每一部件在我们的周围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显示器和电视机、U盘和MP4、光驱和影碟机等等。为了让学生能把信息技术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课堂上本人常常把市场上的一些新产品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实惠”。例如:购买MP3、MP4要注意什么问题?利用这个事例,本人顺便向学生讲解文件类型的作用及其代表的意思,为以后学生购买这类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事实证明,学生学以致用,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又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平板电视机,本人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分别介绍了液晶、等离子的特点,分析了一些广告中忽悠人的概念,给出这两种产品的关键要素:液晶和等离子的面板、分辨率、 亮度、对比度等参数。很快便有了回报。时而有学生跟我说起他们家买电视机的情况,一种有话语权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又如,现在市面上所有的DVD机都有防摔功能。机子不怕摔,是什么原因呢?无非就是多装了一个存储器——先把光碟中的内容读到存储器中,然后再播放,所以怎么摔都不会影响其播放效果。这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经过解释存储器的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茅塞顿开。有些学生过后告诉我他们买机的经过,脸上的表情那是相当的兴奋,这其中有一种懂得知识后受用不尽的满足感觉。本人也有一种一举两得的感觉。

本人认为,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把与之相关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才是这门学科的最佳切入点。因为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平时不会花大力气去学,教师照本宣科无疑是自断生路。总之,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当前市场上的科技产品融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时尚前沿的产品的科技含量,那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篇四

内容提要: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应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活动的选材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结合,在学习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网络为展示平台,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探究

实践

研究

拓展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有关能力。我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已经三年了,作为本课程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活动选材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结合。

学习任务、练习题的选择,要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的社会问题以及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留有一定的思考题目或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信息技术去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安排学生学习文字处理时,可以考虑以写日记为一条主线。一方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习作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另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方便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通过写“春游日记”掌握文档的录入、段落格式的设置、编辑修改;通过描写冬天“雪花飞扬,到处是银装素裹”的景致,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字符格式;通过录入“快乐拍手歌”歌词,掌握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需要重复输入的内容;

总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二、学习环节的设计

任务的设计只是好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创设情境,导入目标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剖析案例、描述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导入学习目标,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2.探究实践,解决问题

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有的知识由教师讲解,例如插入剪贴画、插入艺术字的方法,结果唯一,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可以由老师提示;有的知识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学案、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技术操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优秀经验、归纳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继续完善各自的作品,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巩固新技术的使用,最终完成作品制作。

3.交流评价,完善作品

此环节是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再适当作出点评。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4.总结知识,拓展知识

通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相互评价,教师帮助学生作出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对本课、本单元所学新知识进行汇总,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多数同学提供模仿性的练习题,用来巩固知识,同时展示给学生这些知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不同情景下的例子;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比较开放的、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去发散思维、去形成和体现个人观点的练习题,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三、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网络为展示平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信息技术教师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以学生个人主页为表现形式,根据学生有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大连教育学院教育教研部《新课程教学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4年2月。

3、中国教育报。

5.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 篇五

【摘 要】又开学啦!如何处理好跟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来到我们这个课堂,很多学生是抱着来玩的心态的。那如何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既轻松又有序?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从开学第一次课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 第一课 纪律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是啊,有经验的教师对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教学都十分讲究,第一节课的顺利开展能为整个学期的教学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我曾经担任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通过这几年来在多个班级、多个年段、多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比较发现,各学科的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假期长时间的放松后,不能及早进入教学状态、或课前准备不充分,那么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懒散的印象,这样对后续的教学都是极为不利。我认为,新学期的第一次信息技术课前,需要做好以下两个准备。

一、机房准备。跟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我在课前提前打扫好机房,提前维修、置换好损坏设备。除了准备好教学硬件以外,为使信息技术的上机教学有效进行,我还根据微机课上机纪律要求,对机房的软件环境作了相应的设置:

(一)确保还原精灵和电子教室软件正常运行;

(二)用电子教室软件,将QQ网站、4399网站等列入禁止运行黑名单。新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但总有学生会趁此机会聊天、玩游戏等,我们在课前从技术上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可以为后期的课堂教学做好有力铺垫。

二、理清思路。由于电脑室环境的特殊性,新学期的第一次电脑课设计有点特别,主要是强调好我们电脑室的使用规则,还有时间的话,则再简要介绍一下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关于电脑室的使用规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字:左邻右舍记,即(座)位问题、(零)食问题、(游)戏问题、(设)备问题、(纪)律问题。

(一)关于座位问题。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的问题。在新学期第一课,就让学生记住一个座位原则:同学们在电脑教室的座位,永远是根据同学们在自己教室的位置灵活变动的。告诉学生:每位同学的位置,是与你的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来到电脑教室,你位置的这个电脑,这节课就属于你的了。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尽责任,如:电脑某个硬件被故意损坏了,则由相应同学承担责任。为了强调清楚这个座位问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互动环节。

师:“首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位置的电脑硬件是否有缺失。” 学生开始检查。

师:“那硬件包括哪几部分呢?” 生:“鼠标、键盘、机箱、显示器。”

师:“现在发现硬件有缺失的,请举手报告老师。” 没有学生举手。

师:“刚才是检查硬件的缺失,现在要进一步检查每个硬件有没有损坏。譬如说,键盘上有没有缺失某个键?(稍等片刻。)鼠标有没有损坏?(稍等片刻。)机箱呢?”

同学们又开始认真检查。师:“在这里,老师要补充两个假如。第一个假如,假如说下节课的同学,在一上课时,就报告老师说,电脑的某个硬件缺失或被损坏了。老师检查后发现确实存在问题的,那责任就在于我们班坐相应位置的同学,损坏公共财产,是要赔偿的。第二个假如,假如说,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同学因为自己电脑开不起来,坐其他位置了。下课前,发现自己位置的鼠标或者键盘上的键不见了,虽然不是自己干的,但也说不出是谁搞的破坏,那责任也在于这个位置的同学,也要求赔偿相应硬件。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师,假如我用坏了鼠标或键盘,是不是也要赔偿啊?‟,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鼠标或键盘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只要同学们是正常使用,用坏了不要求赔偿,报告老师后还可以给换上一个新的。” 师:“还有一个关于座位问题的补充,就是,当电脑出现故障时,允许同学到本组后面去找个位置,或者说,把凳子搬过去,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但是,这样的话,一节课你就要保管好两台电脑了。”

(二)关于零食问题。

关于在电脑室不能吃零食的问题,很多计算机老师也会在开学第一次电脑课中向学生说明。但假如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机房不能吃东西。”,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电脑老师会“吃尽苦头”。因为总有那么几个“健忘”的学生,喜欢重复性地违反这条规定。因此,对于这个零食问题,绝不能手软,最好“软硬兼施”。我就是这样做的。首先,自我检查。

师:“请每位同学都拍拍自己的口袋,看下有没有零食带进来。有带进来的同学,请自觉把零食自己放到讲台桌上。”

这时,个别同学会把零食拿上来。对这几位同学,可以适当表扬,因为他们很诚实。但是同时要告诫全班同学,下不为例。

接着,向学生说明,零食为什么不可以带进电脑室。

师:“当同学们打开电脑以后,个别同学会发现自己的电脑网络不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时候很多同学开始思考,个别反应快的学生回答说:“因为老鼠把网线咬断了!”。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老鼠是哪里来的呢?” 生:“因为我们电脑室里有零食……”

师:“是啊,老鼠特别喜欢吃香喷喷的东西,这些香喷喷的东西都是同学们吃剩丢的、一不小心留下的,老鼠吃完零食,没东西吃了,就把我们木地板下的网线当零食吃……” 生:“哈哈哈……”

同学们在笑声中,总会得到一些启示。接下来,可以退一步为学生考虑。

师:“假如说,你在课前就有想吃的,或者还没吃完的,那请你在教室外吃完。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再接着,以退为进。让学生来讲讲硬性规定。

师:“那假如说还是有明知故犯的同学,大家来说说,怎样处罚他们?” 生:“扫地、不准玩电脑……”

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三)游戏问题。在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时,常常会有个别学生偷偷地玩游戏。所以,在开学第一课,要及时给学生打好这个预防针。

师:“同学们在自己操作电脑时,可以偷偷地玩游戏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以!”(虽然我对学生的这个回答非常怀疑,因为学生到时候是不可能不玩游戏的,但我也要趁势引导。)

师:“假如你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那你还可以当个小老师,帮助那些不会做的同学。”

当然,我们要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光靠口头规劝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借助前面的电子教室软件,在发现问题后及早更新其中的禁止程序库,及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的上课行为。

(四)设备问题。

上课期间,电脑出故障事件,总是时有发生,而以鼠标插头、键盘插头、网线水晶头掉出事件为最多。究其原因,要么是学生故意拔出来的,要么是不小心碰掉的。不管怎么样,都是不允许学生再把这些设备插回去的。因为学生一般都不专业,插回去的话很容易损坏插头——把针插歪或插断,还有,即使有个别学生比较厉害,毕竟这是带电操作,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往往还是有个别学生自作聪明,拔拔插插。这是个非常令电脑老师头痛的问题。当然,学生犯这个错误是很正常不过的,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问题,较有耐心地利用好跟学生的第一次沟通。

师:“请同学们记住,假如你的鼠标或键盘或网线出了问题,不允许你自己或者叫同学过来帮你重新插拔,不管你自己或者你的同学有多么专业,一定要让老师来做。”

接着,可以拿出事前准备好的鼠标、键盘和水晶头,让学生来学习下插头的针结构和水晶头的按扣特点。

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学生自己不可以随意插拔设备的两个原因。

师:“如果是因为你的非正常插拔操作,给自身带来危险,或导致我们的相应设备报废的,你说谁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五)纪律问题。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文化课课堂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是: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课堂操作性、合作性要求更高,它鼓励学生多动手,允许学生走出去,跟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里,可以将纪律问题归纳为以下3点:

1、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同学们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假如你的电脑有问题,也要等老师讲完了,你再举手报告老师。

2、当同学们在自己练习时遇到不会做的,允许你大胆走出去,跟同学一起轻声讨论完成任务。

6.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篇六

沛县张寨中学孙伟

【摘要】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的基本任务。如何有效的组织好每一堂数学课,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引起重视并深深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关于如何有效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问题,从自身实践出发,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有效教学钻研教材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讲练结合在现行的教育大环境下,提的最响的是教学改革,而改革的重点是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深深思考并在不断的摸索着的,更是我工作六年以来一直在为之奋斗着的目标。为了真正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有空机会就去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积极的参加各类培训和优质课比赛等。值得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教学能力在稳步的提高,从刚开始的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自己的讲课语言、板书等而忽视了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反应情况的教学新手,成长为了现在既能讲好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很好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上课的同时也能较好地管理好班级纪律,较好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合格的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营造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同时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是我对“如何有效上好一节数学课”的经验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只有充分的备好课才能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课。在备课时要深刻理解领悟教材的立意,合理地确定数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精选典型例题,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针对性强,从而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好课程的安排顺序及留给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活动

时间,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问题情景。

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对于以概念为主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阅读指导法,列出知识要点的问题提纲,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抓住关键点及时点拨,这种方式要比教师按照课本依次讲解效果要好。对于以数学思想、方法、公式等为主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有时是抽象的概念,有时是复杂的数量关系,有时是对称完美的几何图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空间想象为具体操作,在数学教学时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此问题的思想方法,再来解决抽象的、复杂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在这过程中常用的动手操作方法有: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分一分、量一量、猜一猜等„„。有时遇到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几个同学共同合作交流才能够完成。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渐渐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讲练结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既要学理论,又要学应用,这就要求例题、练习题要少而精,针对性强,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练习题要有层次,还可以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留一两题课后补充练习题。在讲解例题、练习题时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主动回答解决问题的的思想过程,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作关键启发点拨,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一堂课没有教学内容的总结是不完美的,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有更深的认识和巩固,课堂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以及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在总结教学内容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总结思考时间,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于不完善的地方,教师给以必要的补充。

除了以上几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外,教师的语言、板书设计、课堂纪律操控能力、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等,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上一堂数学课不难,但上好一堂数学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 肖成全等编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教材、教法》 魏国栋、吕达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3、《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评述》 姚利民 外国中小学教育

7.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篇七

一、适应发展特点, 教师注意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上好信息课的前提条件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 又要会维修, 要懂得组织教学, 能辅助学生完成课外活动课。信息技术的更新本身是飞速的, 教师要经常学习, 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不掉队。

二、根据实践性的特点, 在上机实践中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理论性的知识很少, 学生也不用深度理解, 让他们及早地掌握基本的技能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这部分的知识要在实践中渗透, 在实践中掌握。着重进行上机实践的指导, 让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 接受知识。计算机是一种电子产品,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 学生的想象尚未完全成熟, 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要领的指点, 让学生亲自体验, 通过看看、摸摸, 观察现象记住一些部件。

三、针对工具性的特点,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在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有很大的不同。

(一) 任务驱动是教学模式的登场

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分模块的, 教师针对不同模块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使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任务制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破时空界限, 分模块布置任务。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 时间少课时少。于是我在布置任务时给出一阶段的总任务, 例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 可以布置一份关于环境板报的设计。教学PPT超链接的时候, 让学生完成一个古诗分享的任务。这样一来他们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信息技术, 还可以用到其他学科, 潜意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与运用性。

2.任务划分不同层次, 针对不同学生, 提出不同要求, 注意因材施教。

3.任务要简单、明确。

(二) 针对学科特点, 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1.形象观察教学法。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 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 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如教学“认识键盘”知识时, 我叫学生观察换挡键、空格键和Backspace键的外在特征。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键上。通过小组讨论得知, 换挡键上面有个向上的箭头, 主要用于输入上档字母;知道空格键是一个大长条而且没有一个字符, 作用当然是输入空的字符了。同样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 教师指出就像我们平时修改作业时用的橡皮擦, 学生很容易领悟到Backspace键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内容。用这样的语言教学, 学生很容易接受, 抽象的知识变直观, 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2.比喻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 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 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 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将抽象变具体, 将复杂变简单, 同样也可以把枯燥变有趣。

例如, 教学画图软件时, 会遇到前景色和后景色的设置问题, 学生们对此不明白。于是我这样跟他们说:“我们平时画画的时候要用到笔和纸, 在电脑里作画也一样, 笔的颜色就是前景色, 纸的颜色就是后景色。”又如教学回收站知识时, 我这样设计:让一名学生讲一张废纸扔到垃圾箱, 跟着问大家:“刚才他在干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接着又问:“那如果电脑里的文件不要了咋办?”这时, 部分学生就会容易说出放到“回收站”。我肯定地笑了笑。“如果我的那张纸还想要的话, 可以再捡回来。那么, 回收站的文件想要的话也能再回来吗?”学生很惊讶, 我回答是肯定的。我抓住时机叫学生和我一起学习文件的删除和恢复的操作。这样的教学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也很喜欢。

3.采用“伙伴教学法”, 应用英特尔的教学理念, 开展合作学习。目前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班级容量大, 机房和计算机有限, 往往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同时上机的学生。在上机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同时几个学生请求教师的帮助现象, 这样一来教师会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也实现不了同时满足不同知识水平,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采用“伙伴教学法”来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 工作能力强的学生, 本着自愿的原则, 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困难同学的“伙伴小老师”。当然这种分析是经常不断地, “小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加以改变。

4.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发挥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价值, 在游戏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例如, 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 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 学生不但学得很累, 而且很不愿学, 更不能强迫其练习。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 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吃苹果”, 比赛谁的成绩好, 使他们在比赛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教师在这种情况下, 再讲解指法练习, 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 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三)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 它可能用于演示, 讲解, 也可以用于自学等各方面, 但是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 信息技术学科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 在机房我们可以安装与教材同步互动式网络电子教辅, 学生在上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学习。这样一来, 教师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机的巨大作用, 又发挥了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四、抓住综合性, 组织多学科内容的课外实践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应用, 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中学生可把计算机当做信息处理的工具, 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在教学word时, 叫他们用计算机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美化;还可以创作美术作品;设计生日卡片、贺卡;通过Internet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这些任务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 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 即“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8.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篇八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素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价值在于学会使用它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工具”,在功能上它很强大,复杂了些。只要我们正确理解、掌握它的应用,就能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寻求教学策略。其次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者,努力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

1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了解学生需要,认识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所在,使其转化为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资源、教育源泉,做出正确的教学设计。

2要能够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体验教学的全过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及时总结。形成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方法。

3操作中的表现。能够经常问:怎样操作:能够经常说:为什么这样操作;问一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会不会应用操作——创新。

4教学操作时的注意点。在速度上要适当,不宜过快:指针不能随意移动,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语言与动作要协调。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实施教学

1对于情境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

2注意引导策略(逐步引导、渐进学习、巩固提高、熟练操作、学会应用),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消除畏惧心理,树立信心。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人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人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人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比如在《windows的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在进行fmnW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时,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进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信息技术工具性强,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本着“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思想,从整个教学内容上考虑可行性、有效性,就目前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和信息加工等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开放网络,让学生到网络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他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从而上好信息技术课。

五、反思、探索、提高

9.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篇九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上好高中语文阅读课。

1.转变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实,语文阅读教 学应该实现三维目标、七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 为高中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

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 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 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是否实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 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否实现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教师设计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 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是否实现。

2.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辩证、客观、理性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透过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认识其内在性格特征,从而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所蕴涵的社会 意义,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而这些正是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 特”。作品的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主体化的特征,加之阅读活动个性化的特征,学生眼中的人物形象理应不同。比如在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学生提出: “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开始已经约好和秦王换,怎么又把璧送回家,还要别人讲信用。”他刚说完,教室里一片哗然。我先是一愣,继而肯定了他 的看法,并要求同学们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1)蔺相如的做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2)对不讲信用的人就不要跟他讲信用;(3)兵不厌诈。从 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转化为一种极有探究价值的资源,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实现评价的民主性。

3.把影视艺术引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阅读教学中,引起了学生的欣赏原作的兴趣,同时适时进行一些观后感、读后感、对比阅读体会的写作与交流。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香菱学诗》这两篇课文,尽管我先对《红楼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还是不浓,对人物的把握也较为单一,比如说起林黛玉,基本只谈到美丽、体弱、注意说话、行事小心等;说起香菱,更是单一,主要就认识到她刻苦认真。对贾府的背景、黛玉香菱的身世等考虑不多,或不愿深究。后来,我把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这两部分剪辑后放给同学看,要求用心看,与文本对照着看。看完后同学

们自发地热烈讨论起来,为了论证自己 的观点,很多同学又拿起了课本。我趁机让他们搜集资料,写观后感、读后感,并办了一期红楼专题板报。这之后,我欣喜地发现不少原来很不爱看书的同学课间捧 起了《红楼梦》。

学生有了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又有了探究、对话的兴趣,对阅读教学大有帮助。何况,学生熟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影视艺术功不可没,对文本的阅读何不就从影视开始?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经严顺开的演绎成了经典,把电影引入教学,相得益彰。《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话剧,也可以进行剧本和话剧的演出的对比、议论、分解、评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入。

4.在阅读鉴赏中创造美。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 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 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成功的语文教学,往往能够在学生获得新知识,接受思维能力 训练的同时,又为学生展现绚丽多姿的美的画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辨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活 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学生创造美的过程。美育的实际就是给学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目前高一学生所使用的必修课 本中所选入的大量文学作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的美育蕴含十分丰富,信手拈来,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均不乏其美。就内容而言,主题思想的健 康与深刻本身就是美,题材的丰富多彩也是美,还有人物形象的美、环境的美、情节的美;就形式而言,语言文字的畅达与生动本身就是美,表达的灵活多变也是 美,至于层次建构的美、抑扬的美、跌宕的美也在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

10.如何上好高中地理的高效复习课 篇十

摘 要: 高中地理复习课,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系统整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复习课 思维锻炼 教学方法

每到学期末,每位地理教师都会面临复习问题,复习是对学过知识的再次回顾,但是复习的目的不仅是温故,更要知新。这里所说的新不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会继续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复习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有没有生成。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上,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的问题要集中解决,为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充分备课,以高中生掌握的知识情况为基础,精心筛选教学问题,设计好问题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好练习时间。高中地理的复习课要上得有新意,不能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更应该是知识点的升华和再加工创造。在高中地理总复习中,由于复习知识面比较广,内容又比较多,复习时间往往有限,这就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导致教师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后进生容易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忽略了对后进生的照顾,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故意忽略后进生的学习诉求,导致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落后。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在高中地理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重在复习提高

高中地理期末总复习必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内化知识体系。在讲授高中地理时,不能原封不动地把知识搬出来一再重复,而应合理地建构基础知识系统,内化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更要进行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初,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知识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在对这些练习的批改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在复习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复习课教学计划,一定要重基础知识,设法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复习教学工作。我们一再强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是因为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可让学生重新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所以通过重点练习的反馈手段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是高中地理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抓好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

二、注重思维训练,优化高中生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应用在新授课中,更应该应用在复习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复习课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简单罗列和知识结构的简单建立,而更应该锻炼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中,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只是盯在知识和书本上,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复习课中的表现,要把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各种能力的养成,与巩固知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了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尽量多地组织高中生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而不仅仅是硬背知识点。

三、展开专题复习,实现重点突破

对于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展开专题复习,实施重点突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实施激励机制,因为凡是被教师选为专题的内容,往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的集合。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为了避免一些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打退堂鼓,教师要在复习过程中实施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高中生对疑难问题的及时突破。

四、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

高中地理的复习课不仅要重视进度,更要加强复习效果的检测,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反馈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性的练习反馈进行教学进度和知识难度的及时调节。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省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更有效地强化复习效果。为此,我们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心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练习题,实现精讲精练。

11.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

一、教材的合理使用

例如,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是按照一般思维来设计的:首先是整体认识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传播方式,然后就学习鼠标的使用,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来完成各项操作;等到学生通过几周的画图练习完全熟练掌握鼠标使用技巧以后,课题就进入了键盘的使用,包括指法的训练和字母数字的训练;当每个同学都会轻松驾驭键盘的时候,最后再带领他们去了解浩瀚网络世界。这本教材编排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生活,比如通过学习《美丽的校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校园;通过学习《保护青蛙的宣传画》,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宣传保护益虫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趣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任务的生动有趣,给学生搭建一个有趣的学习平台,给予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例如,在《池塘里的小蝌蚪》绘图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画出一片荷叶和一只小蝌蚪,然后通过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翻转”等功能并结合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一片荷叶变出一个池塘,一只小蝌蚪变出一群游来游去的小蝌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就趁热打铁,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老师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池塘里的小蝌蚪》这幅画画出来,然后再通过教学软件把优秀的画展示给班里其他同学分享。学生都想设计出最漂亮的图画而沉醉于这样的竞争中,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因此,有趣的学习任务设计,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把一个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都设计在任务里,让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形象教学法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由于三年级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大多学生怀有一种新奇的心理,起初,我先让每个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电脑,看看他们能认识多少部件,然后再利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及用途。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和用途,进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我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的想法,从而使学习兴趣倍增。

(二)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因此,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课上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从而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在学习鼠标一课时,我首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让他们慢慢地学会使用鼠标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如扑克牌、拼图等,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四、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互帮互学”,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配画》这节课的时候,同学们根据《狐假虎威》、《龟兔赛跑》等故事情节来配画,再利用之前所学习的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这幅图的配画,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完成,然后让画得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让小老师边巡视边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五、加强学生动手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像思想品德课、语文课那样多加背诵就可以,而是需要学生动手练习。我在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里,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演示操作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给出与本次课程匹配的作业练习,在规定的十五至二十分钟时间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实践。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如何上好高中信息理论课程 篇十二

1 开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章节的学习,甚至关系到学生对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因此,我对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很重视。一般我会从计算机的硬件讲起,把计算机的各个组件都拿出来给学生当面演示。让学生去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他们面对面的认识计算机,从而对计算机的理论学习也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好的开始!

2 课堂实例要生动鲜活接地气

在讲解信息的价值性时,我选用了“朝鲜战争与兰德公司的故事”作为例子来学习。朝鲜战争前,美国有一家咨询公司——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主题只有7个字,却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提问:那7个字是什么?然后我停下来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有些学生这时小声地议论,说起自己对朝鲜战争的了解,有些学生则在冥思苦想,也有些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学生等得有些不耐烦时,我说出了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这时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选用这个事例能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学过的有关朝鲜战争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人文历史的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3 选取当前热点事件作为例子

在讲到“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一节内容时,我国正好刚刚进行了抗日胜利70周年阅兵,我便选用这个例子。当我提到抗战阅兵时,不少同学就在下面窃窃私语,聊起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直播的情况。我问到有没有同学观看了阅兵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大声齐喊“有”,很多学生脸上神采奕奕,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然后我提问:“大家通过什么途径观看直播过程?”有些说通过电视观看,有些说通过网络观看,便叫几个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观看的过程和自己有体会,全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都比较高。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又一起回忆了我们艰苦的抗日战争过程,让我们大家为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个过程我们又增强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4 上课内容益精不益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由于信息课程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借鉴电视节目等新颖形式,激发兴趣。譬如,我们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模式,进行教学。利用必答题、抢答题、选答题的形式,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分散在其中,让学生在一种新鲜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教师领悟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在规律与某些电视节目有些关联,用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一种积极尝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不要满堂灌,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巩固复习。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多时间来巩固复习上课内容。因为课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条件来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巩固,那么隔一周的时间,大部分内容都会被忘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会降低了很多。

13.如何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 篇十三

马上要开学了,由于学校要求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今天晚上,在家写教案时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上好高中第一节历史课?作为一名老教师,或许是个简单的问题,考虑到自己今年是到所新学校任教,有必要慎重对待,经过一番思考,我做了如下的安排:首先是自我介绍,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奋斗的经历和取得的一些成就,或许有些学生认为这位老师非常高调,但我认为适当宣传自己很有必要。因为高中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崇拜的心理,尽量说好些(当然不能漫无边际地吹牛),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正如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引导学生一起回答三个问题:什么叫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自己再由浅到深,步步深入地给出相应的答复,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第三,介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及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力争让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线条的感性认识。

14.浅谈如何上好课 篇十四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呢?

第一、积极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积极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做到语音

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四、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角色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角色,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角色。赋予角色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如何上好一节课

桐城市东关小学 袁金宝

上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上好一节课,上好每节课。

一、要想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前提。

现在有很多人备课只看教科书和一些在书店购买的教学设计,这是很不对的,备课最重要的是看教学参考书。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形式过程和编者的真正意图,过去的教材只重视知识传授,而现在的教材重视的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求发现知识点,所以参考书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认真研读。其次,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硬件设施配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而没有条件的学校你就应该想到就地取材,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素材来辅助教学,不打无准备之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要想上好一节课,组织教学是关键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新课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能被你所吸引呢?我认为“趣”是最好的推手。比如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在教学“倒数”的时候,先和学生做文字游戏,将组成一个汉字的两个部分倒过来还能变成另外一个字,如吴,倒过来变成吞,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不一会儿就列举了许多这样的例子,这时教师适时引入新课,进行“倒数”的教学,水到渠成,非常自然。还有我们学校一位语文教师在上《美丽的彩虹》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底为“彩虹”的谜语,接着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彩虹图片,在学生兴高采烈和惊叹不已中引入新课,很容易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因此,要想有效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导入到关重要。

2、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要让教学目标轻松达到是一个难题。

新知的教学首先要注意方法,比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我是这样讲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送给十位一顶小帽子(在十位上点上点),十位上的数就变成它的小弟弟了,少了一个。学生们一听老师的介绍,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同时也记住了十位借走一个就要减去1的道理。再比如我在教学十的组成时给学生们编了一首儿歌:“1和9是朋友,2和8手拉手,3和7最亲密,4和6一走,5和5凑成一双手”。学生们唱得津津有味,同时也很快就记住了几和几相加等于10,也为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知的探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同事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没有明确地分工,教室里是一片闹轰轰,感觉好像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实则不然,有许多学生是在一起说笑或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有效地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分工,要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汇报,这样基本上可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知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一经养成,课堂教学将会事半功倍。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上课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别人回答问题时他会打断别人,甚至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是这样,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在这时教师一定要严加教育。比如当有学生打断别人的发言时

你可以说:我更喜欢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小朋友。比如上课有人在窃窃私语时,你可以表扬他身边的某位小朋友说:某某同学上课认真听讲,我喜欢。这样会引起他的注意,而又不让他受到打击,效果会更好。经常巧妙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也会给你上好每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想上好一节课,肯定表扬是催化剂

喜欢听别人的赞美是每个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全人类的通性,所以我们要学会赞美表扬学生。但是表扬必须有原则,那就是他有值得表扬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及时了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上课时当你看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要举手发言时你要表扬他,当你发现某位上课喜欢说话的学生安静了一会儿,你要表扬他,当你发现经常做错题目的小朋友做对了一道题你要表扬他„„可以这样说吧,不要放过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要抓住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表扬学生不仅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给一些荣誉性地奖励,比如发给他一朵老师手工剪的小红花,一个五角星什么的,把老师的表扬保存起来带回家展示给他的父母,那会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15.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主动探索知识, 掌握操作本领, 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 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二、组织协作学习,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 上好本课程, 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依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 每小组安排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 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间语言更贴近, 更能沟通, 互教互学。

三、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创设实践条件, 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教师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获取信息, 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多多实践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 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如课堂问答, 上机操作, 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 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有着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 在进行教学设计是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性质, 加入实练操作的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直接、形象的方式迅速、直观地掌握知识及时动手操作, 以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丧失信心。

总之,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能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国家教育部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6.如何上好高中信息课 篇十六

【关键词】问题;自主学习;分组;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开学伊始,信息课老师一片怨声载道,原因是课程无法按课程进度计划进行,学生基础差异明显,零起点学生占班级比例不少,究其原因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地位不清晰,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在多数学校未被重视,甚至漠视到取消。

(2)教材内容不系统,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均显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3)评价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

二、针对以上问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该建立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个在职的高中信息教师一直探究努力的方向。我就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的方法如下

1.分组学习法

起点高,基础好的学生犹如热水,起点低甚至是零起点的学生犹如凉水,如何让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很好的融合,变成温度刚好甚至更热的一杯水呢?根据对多年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该年龄段的性格特征分析,分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打破常规又值得尝试的学习模式。

我所描述的分组模式主要是小组形式,就是将学生在高一开学开始按班级分成若干个组:由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优等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信息课的中等生;零起点的差生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组。

就我校而言,在班級中各个水平阶段所占的学生比例大致为:优:1/5;中等:3/5;差:1/5。根据这个比例,将班级学生按总人数分为若干个5~6人小组,由1个优等生担任组长,3~4个中等生及1个差生为组员。组长的职责就是带领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担当一定的职责。在平时的评价机制上采用的还是小组之间评比。这样一来,由优等生担任“小小老师”的模式下,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刺激了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分组式的互动学习模式使得差生敢问,敢学,敢动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很好的抑制了因差异带来的厌学情绪。

2.任务驱动法

结合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巧妙任务化,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倡导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分组合作学习机制相结合,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启蒙者的角色。如在某个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将学习任务设置为3个层次任务: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每节课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3.自主学习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彻底颠覆传统教育形式下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模式,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谓自主学习法,就是在某些没有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知识,而某些学生又想获得。老师既没有时间和条件仔细讲解,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使用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获取最有效的学习资源,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

4.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关心学习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引导;有的教师拼命追求学科技术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该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与无趣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问题仍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但不论如何改变现有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是解决一切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家庭、学校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Carol.Marrra Pellectier.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7.浅谈如何上好地方课 篇十七

教师:赵云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得到落实,学校开设了地方课程。本课程充分反映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地方课程注重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安全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养成知法守法、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对家乡历史和风俗人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地方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身心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方课程的内容安排是:《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其中还包括了劳动、科技实践等。

面对这门崭新的课程,全新的理念,我们教师如何开发和实践好这门课程,让它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呢?结合我初步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遵循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地方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二)整合性原则。教学中要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国家有关部委文件要求开展的主题教育进行整合和落实。

(三)区域性原则。地方课程的设置他适应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充分反映了贵州的历史和现状。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我省的地方特色。

二、搞好资源的开发

地方课程每课的内容看起来并不多,拿我们一些老师的话来说,一节课上几课的内容都没问题。但怎样才能把每课的内容上好、上活、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开发一些资源,如: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还可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我们还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社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搞活地方课程教育内容。有条件的话,还可聘请一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心理专家、医生、警察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加强学生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交流、咨询的机会,使之能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切实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课程的目的。

三、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因而,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转变。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每课创设的情景,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四、正确看待和处理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型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补充、可修改、可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编。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教师可用学生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代替,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和阅历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相吻合。

18.如何上好高中日语课堂 篇十八

全国中学开设日语课堂的学校不多。有的也只是将日语课作为兴趣班的第二课程。在高中,将日语代替英语,从零开始学,通过三年的日语学习,参加高考,要与学习六年甚至时间更长的广大英语考生一起竞争。如何在短暂有限的三年之内高效的进行日语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每个高中日语老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课堂越高效越精彩,需要大量的课后准备工作,和一些看似“辅助”却是真正的关键性工作。此外,我的学生有很多是原本英语成绩很差所以才转学日语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不好,所谓的“后进生”。面对一群这样的“问题儿童”时,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自己

不是所有学生,但绝对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如果他喜欢这门功课的任课老师,他就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好这门功课。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容易引起课堂中学生的兴奋感。当学生亲切的视你为自己的“亲人”、“挚友”等时,不但学生能学得轻松,自己也能教得轻松。再优秀的老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讲的精彩,而学生却愿意认真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

①有班主任的责任感。如果不是班主任,也得努力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清楚地掌握他们的性格脾气,优缺点,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等;在班上做到公正,不以学习成绩看人,尊重每个学生;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绪的变化,以朋友的身份开导、安慰,帮他们克服一些不良情绪。

②让学生也了解老师自己。学生天生敬畏老师。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思想以及人生观也逐渐形成。他们极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后进生”似乎处于麻木不仁状态,破罐子破摔,调皮捣蛋,看似无药可救,其实不然。他们可能长期处于“自我否定”或者无人“爱”的状态,你需要给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心。过于严厉的管束,会使他们视老师为“敌人”,叛逆意识增强;而过于“讨好”学生的老师,他们又觉得该老师没有能力不负责任,没有威信。所以老师要控制好“亲”和“严”之间的平衡,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严中带柔”的真正关爱他们的老师。

让学生了解老师。给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学生也会发现原来老师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拉近心灵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中学生会听自己朋友的话,却不一定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他们更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老师可以试着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兄弟”。

③给学生适当“自由”和“恩惠”;在不影响学习成绩、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满足他们的“小要求”。

二.提高专业知识和自身的素质,以崇高的师德和魅力,征服学生

语言是门艺术,更是有着灵魂的生命。班上很多学生之所以放弃了英语,是因为很多老师把英语讲“死”了。很多英语老师蹩脚的发音,生硬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导致了学生骨子里就瞧不起这样的老师;加上日复一日枯燥的背单词背课文,默写,罚抄等等,学生已经对英语望而却步,极其厌恶。

作为一名同样是教外语的日语老师,我不想自己的学生再重蹈覆辙。

坚持学习,不断加深自己的日语功底,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能写出漂亮的日语文章,能了解日本的政史地等,做个名副其实的“日本通”,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日语和日本。让学生从心底折服:“这个老师很优秀。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一定能学好。”

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加强相关科目的学习,比如中文、信息技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中学生可塑性很强。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合理引导的老师。

三.专研高中日语新教材和大纲

有了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强大的专业的素养;接下来就要重点深研教材和大纲,抓住重心,“对症下药”。新大纲立足于我国中学日语教学的 实际需要,在以往重视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强调不仅要传授日语的语言知识,还要提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加了对文化视野和文化素质的阐述。

日本文化是一个有着其独特的传统有相当特色的一个文化。单纯的讲解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能把知识融于日本文化、生活、实际运用,才能真正使课堂随时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持久。

准确的把握大纲,才会事半功倍,才能节约时间,才能高效地教与学。四.上好高效的日语课堂

由于课时的紧张,所以必须上好每节日语课,使课堂高效运作,学生全员参与。

①抓住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要充分肯定和启发青少年在心理上的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互惠欲和创新欲。从情境教学上看,学生的这些心理都表现得很充分,要不断引导学生大胆、主动、积极地学习,从敢说、敢表达逐渐到会说、善于表达,使自己看到学习日语的意义和价值。

利用这些心理特征,努力使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在课堂开设时,设置多样性的导入。例如以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结合生活结合课本结合旧知识等提问,设置悬念;利用最新的时事新闻、有趣的日本故事等做契机,引起学生兴奋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口令、口号等自我暗示方式开始教学,如「私たちは強いです。」「今日は気持ちがとてもいいです。」,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信心等。

③学习语法时,要避免枯燥死板的解说。让语法学习回归到真实生活场景,多举些敏感的贴近生活的浅显易懂的例子;通过互动合作学习、讨论等方式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大胆运用,总结归纳;由学生讲解,学生提问,老师解决关键性疑点重点等等。学生会很快记牢靠自己努力得来的知识。

语法的学习也无需钻牛角尖。因为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反复巩固,有很多语法知识会随着理解的加深,语感的增强自然而然的掌握。有很多学生因为中日语言的差异,不能立即掌握语法精髓,但磨合之后会越来越上手。语法固然重要,但语法的学习一定要融合在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中。否则学生只会觉得头疼。此外,如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语法,也需要老师准确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这需要老师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仔细研究,决不能有半点含糊。

④让学生爱上日语课堂,爱上日语。创造日语课堂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习日语感到开心。首先老师自己要有亲和力,善于控制课堂,调动气氛;老师自身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讲课除了随时保持激情,还要有自己的真情流露。你和蔼的注视足以让讲话开小差的学生羞愧;你的适时的幽默足以让瞌睡的学生清醒;你亲切的眼神对胆怯的学生是最佳的鼓励------

讲解课文时穿插日本文化,进行中日文化的对比;联系相关“故事”,例如日本的历史、物语等;利用多媒体,选择相关的图片,视频,例如我会将课本中的语言联系到很多的日本动漫、日剧等等,再截取短小视频播放,学生的模仿力超强,看过后就能很快记住;穿插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动起来,例如指令练习、中日猜谜(运用已学的单词)、反应训练竞赛等等,学生乐此不疲,异常认真,很多语法训练就在游戏中得到解决。

全方位的介绍日本,让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对日语感兴趣的地方。我放了一些经典的日本动漫、日剧、歌曲、日本独特文化的介绍视频,如「スラムダンク」、「女王の教室」、「東京印象」等,他们因此喜欢上其中的人、事、物,所以也非常想学好日语,态度也端正,动力也很强。

强调日语语言的实用性,目光长远,目标远大。鼓励学生大胆说,坚持听,合理猜测。学语言贵在坚持,没有学不好日语的,只有不肯努力付出的。

2、【参考文献】

1、《学习的新理念: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赵义泉 武英杰 《现代教育科学》 2004年11期

2、《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徐晓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林铭主编,2008年7月

4、杨政学,张秀梅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与各学科整合的课程——“一任 务二方法三发展”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参考书目]:

1、《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杨九俊、吴永军

上一篇:感受用文言文怎么说下一篇: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