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册数学教案(共7篇)
1.9册数学教案 篇一
我爱阅读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思想教育要点: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浓浓的乡情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教学难点: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我是小小推销员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精心准备
1.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到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向别人询问,得到真实的情况。
2.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3.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4.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三、小组试买
1.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四、班级特卖场
1.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2.“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3.耐心、机智的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即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五、总结
1.评出最佳“推销员”。2.你认为怎样才能过做一个优秀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一件小事、漫画或名言的启示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③明确要求:a.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B.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C.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 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父母的爱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难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扣紧课文,交流感受
1.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有人说过,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
2.组织交流阅读感受。以“父母的爱是_____(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先是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片段,某一细节来谈谈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阅读片段,发表见解
1.导入。“是呀,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或让同学打开课文第110页),学生自由阅读。
3.交流。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跟同伴交换看法,然后在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最后,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三、讲述故事,表达想法
1.导入。“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2.讲述。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3.评说。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听后,可结合故事,或发表想法,或帮助分析,或提提解决办法。
四、课后谈心,引导沟通 1.讲故事,求沟通。回家以后,把三个小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同时,把自己的看法也跟父母说一说。
2.讲心事,求沟通。把自己对父母之间教育自己的事例和不同看法跟父母谈谈心,互相交流,互相沟通。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教学难点: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②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①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②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2.8册语文教案9、自然之道 篇二
8册语文教案9、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区别相近词“啄与逐”、“切与彻”,正确理解、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并能选用“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造句。 2.能正确理解“极不情愿”“悲叹”的用词用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四要素+题目”的方法,比较准确地归纳课文内容。 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5.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KL伤害 海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地读写一些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看图引入:自由说说图画的意思,谁在哪里干什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导入课题: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生字词,主要事情。 2.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正确区别相近词“啄与逐”、“切与彻”, (2)用词语说说课文中的句子或内容,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选用“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造句。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默读,运用“四要素+题目”的方法,比较准确地归纳课文内容。书面练习,修改,指导,改正。 三、入情入境,感悟“一幕” 1.迅速找到点题的句子, 齐读第四节: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 确定解决的问题。 2.自由读三四节,解决问题:一幕指什么事情?自然之道是什么?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小组讨论 3.汇报: (1)一幕指什么事情?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师生对读。抓住“极不情愿”,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为什么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读出无奈、不愿意、被逼的心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四、指导书写生字。啄、帽、彻、幼。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主要内容 听写难写的生字。校对。 二、引入新课,体会“蠢事”。 1.引入震惊,导读第五、六节。 2.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联系下文,想想,我们的愚蠢表现在哪里? 3.默读课文,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哪些词语能表现我们内心是多么悲痛、后悔?请划出来。交流第六节。 三、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感悟启示:同学们,当时我们低着头,慢慢地走,心情是多么难过,多么后悔。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请用上题目写一二句话,大家交流一下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3.部编版数学学科第9册教学计划 篇三
学科第九
册教学计划
2019
—2000
—(1)
教师
***
教
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小数除法,对称轴和平移,倍数和因数,多边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可能性共计7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数学好玩”2个专题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中的分数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学好分数,倍数与因数的学习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稍难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部分穿插在分数部分学习,相对于过去教材做出了很大的突破。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3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不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学科有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老师在新的学期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提问,爱钻研,敢于探索和质疑。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教学任务及模式要求
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2,3,5的倍数、质数与合数的特征;会找倍数与因数;能分辨质数与合数,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2、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析和面积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发现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5、认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表示的必要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2、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9册数学教案 篇四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Beijing is the c _______________ of the P.R.C as well as the centre of China’s political matters and culture.
2. She wore sun-glasses so that I didn’t r _______________ her at the first sight.
3. Smoking is strictly f _______________ in the gas station.
4. The sunlight is a kind of limitless e _______________ for us to use.
5. He was w _______________ so that we couldn’t hear what he was saying.
6. Children are taught to believe in the _______________ (原则) of equal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7. His work this week hasn’t been up to his usual _______________ (水准).
8. I know your back hurts, but you have to wait _______________ (耐心地) until the doctor arrives.
9. In fact, he felt the condition even _______________ (糟糕) than before.
10. The doctor are busy _______________ (做手术) on the wounded soldier now.
11. The a _______________ of air can easily cause a man to die.
12. Cancer is a kind of disease which is almost i _______________.
13. Please follow these sentence p _______________ to make a few sentences.
14. His teacher asked him not to be c _______________ with himself with a little success.
15. She was e _______________ to that man but got married to this man.
16. The girl was so _______________ (着迷) by the mighty river that she would spend hours sitting on its bank and watching the boats going and coming.
17. It being very hot, the boy had to stand in the _______________ (阴凉处).
18. The city of Nanjing _______________ (目暏) the cruelty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
19. Look, our troops are _______________ (接近) the enemy’s position and will soon attack them.
20. It said that that plane _______________ (坠毁) in the valley.
单词水平测试十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What he says is not in h _______________ with what he does.
2. Before taking action, be sure to get p _______________ from your parents.
3. In China the a _______________ population takes up a large part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4. A $ 1,000 r _______________ has been offered for the return of the stolen painting.
5. It doesn’t seem ugly to me; on the c _______________, I think it’s rather beautiful.
6. The models are kept in locked cases as they are too valuable and _______________ (易碎的) for classroom use.
7. Although he was _______________ (残疾的) when he was only ten years of age, yet he aimed high, for which his classmates spoke highly of him.
8. Finally, Chairman made a short speech, _______________ (结束时说) that the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on.
9. In Britain, some abandoned cats and dogs will be _______________ (收养) by kind-hearted people.
10. It rained _______________ (连续的) for seven days, completely ruining our holiday.
11. As far as I know, that country c _______________ of many tiny islands.
12. I can’t s _______________ my dictionary with you. I don’t like someone else to use it.
13. SARS is a kind of disease s _______________ very quickly.
14. There are seven c _______________ and four oceans in the earth.
15. Volleyball is played t _______________ the world.
16. Smoking _______________ (香烟) is harmful to our health.
17. I’ll _______________ (推荐) you a good book which will give you a lot of knowledge.
18. You’d better have all the programmes _______________ (简化) .
19. We gave our classroom a _______________ (彻底) cleaning before the National Day.
20. There will be a large apple _______________ (收成) in my hometown this year.
单词水平测试九
1. capital 2. recognize 3. forbidden 4. energy 5. whispering 6. principle 7. standard 8. patiently 9. worse 10. operating 11. absence 12. incurable 13. patterns 14. content 15. engaged 16. fasinated 17. shade 18. witnessed 19. approaching 20. crashed
单词水平测试十
5.9册数学教案 篇五
语文教学计划
米小林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31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2人。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无特优学生,同学们的阅读和习作能力还有待加强,有部分同学的书写不规范,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些都将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要让学生改变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兴趣、习惯的培养至关紧要。所以“分层教学”与“赏识学习”是我教学的两大重要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2、识字、写字教学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3、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4、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5、习作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及时批改,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等等。
2、实行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好的学生侧重能力型作业,如“日记”、“笔记”、阅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侧重基础性作业,如识字,听写,做习题,也适当布置少量的能力型作业,如日记,阅读。
3、以“阅读”为重点,开展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至少每两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本好书,要求学生摘抄读书笔记)与经典积累。经典积累重点是复习巩固好词好
句、《小学生古诗70首》以及歇后语。并增加在书本上方或下方抄背名人名言的习惯,每日一句。
4、以“学生博客日志”为契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在教室后专门开设一栏,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习作“晒”在上边,由同学们阅读评价,每月产生一名“习作大王”进行奖励,并且将其作品推荐到龙小的《百卉园》或发表到其它刊物。
5、让优秀小组长为我分忧解难。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认真能干的小组长完全可以帮助我做好许多事情,如检查背书,批改练字,检查家庭作业,辅导后进生等。
6、遵循记忆的规律,定期复习和检查,并教会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
7、加强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目的,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坐、听、读、写等要求,课后复习),提高同学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
9、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读报或看新闻,并把当天最重要的时事(一件或几件)记下来。
10、重视学生日记的指导,通过日记的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沟通,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应精心地写评语,真正地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渗透德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11、加强“培优辅差”的辅导工作。主要是利用在校的空闲时间,对优秀生和后进生同学进行辅导,使优秀生更优、后进生变优。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6.湘版第12册美术全册教案 篇六
课目 第 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一)
一|欣赏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
1.CAI课件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
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课件展示: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
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
1.小明和小强买了许多物品,请你找一找他俩买的物品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回答。
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
课件展示: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
课件展示:六到八种绿色食品和物品。
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
1.基本要素
(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
(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
(2)设计的方法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
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
(3)制作
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
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课件展示:呈现绿色食 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课件展示: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
课件展示: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
创造表现。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
3.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
4.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
课件展示:各种包装设 计。
课目
第 1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谈话导人
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2.CAI课件: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图形、色彩、文字。
3.引入课题——广告设计。
课件展示:各种精彩广 告设计,并配有广告语 的声音。
课件展示:课题——广告设计
深人感知
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
(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
(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
(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
3.制作过程
(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
(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
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
课件展示:旱现广告设计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
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尝试作业
反馈指导
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
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
(1)版画形式的合理。
(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
(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
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
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 品。
课件展示: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及相对应的版式结构示意图。
创造表现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评析交流
延伸应用
1.讨论评议
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
学生作业。
课目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欣赏导人
1.欣赏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影视片段。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画面定格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教师做简单介绍: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人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身段”。
3.导人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板书课题。
课件1:香港和上海城市景色的录像片段。
课件2:图片显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课件3:以艺术字形式出示课题《城市灵光》。
交流感受
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
3.教师小结提升。
课件4:展示学生所搜集到的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资料。
绘画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
(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
(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 构想。
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5:播放轻音乐。
展示评价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作业展示板。
课目
第2课城市灵光(活动二)
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耿兴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分析
1.学生通过课件欣赏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问: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2.教师归纳总结:建筑的基本形: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KT板、泡沫板、木材等。
课件l:各种形式以及各
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课件2:图片显示:各种
基本形以及各种制作材料的图片资料。
课件3:课件出示课题 《城市灵光》。
交流体验
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
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每一小组发给一座建筑模型,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制作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拆开重组的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制作步骤。构思新的设计创意。
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折——粘——剪——整理成型。
直观展示纸制建筑模型。
课件4:展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自主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
(2)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3)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
(4)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5:播放轻音乐。
展示评价
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教室中央,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
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作业展示板。
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用易拉罐、包装盒等各种废弃材料制作成的建筑模型:告诉学生除了各种纸材,我们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许许多多废弃的材料来进行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渗透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课件展示用各种废气物制作的建筑模型。
课目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张欣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景导入
1.师生看课件(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课件(雪景视频),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
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多媒体展示视频.
多媒体展示图片
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
拓展运用
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
2.动画作品欣赏: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绘画作品欣赏: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
多媒体展示动画作品。
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
课目 第3课俯瞰山川(活动二)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肖 华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多媒体展示欣赏图片,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景物特征: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 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多媒体展示图片
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问: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有仕么新发现呢?
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
多媒体展示动画作品。
多媒体展示影视作品。
课目 第4课画坛巨匠(活动二)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尹红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赏画导人
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
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揭示课题:画坛巨匠——毕加索
课件:代表作品
交流、讨论(交流收集的信 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
l.关于画家你知道些什么?
2.关于画家的作品你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
课件:相关图片、解说
欣赏、描述
出示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进行直观描述。
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课件:《格尔尼卡》作品及作品局部
赏析、评述
1.教师简介《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围绕“毕加索是怎样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进行分析评述。
提问: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为什么没有色彩?画家想表现什么?画面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牛代表什么?马的嘶鸣象征什么?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执断柄的剑?你能找出画中哭泣的母亲和从楼上跳下的人吗?画家借此表现什么?
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
课件:《格尔尼卡》作品及作品局部
模仿、体验
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
相关范画数张
学习评价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课目 第5课音乐会(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杨哲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尝试作业
1.一段节奏有起伏变化的乐曲中,学生随意用纸简进行排列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使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3.学生提出创作难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难点:纸筒怎样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观?
怎样将纸筒黏合牢固?
录音机播放乐曲。
方法指导
1.教师示范
(1)基本形的制作:将方形纸卷成纸筒。
(2)把准备好的基本形摆一摆,摆出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
(3)黏结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
2.学生小结制作步骤
(1)制作单体数个。
(2)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3)黏结要牢固。
视频展示台呈现。
拓展思路
1.出示三组用硬纸板切割制作成的立体构成作品。
(1)一个基本形呈单一方向的反复排列。
(2)基本形像围棋盘一样呈上下左右方向反复排列。
(3)堆本形根据一定的数理比例的变化造成渐变的韵律感。
2.师:你觉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小结:单体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
4.拆掉一个作品,让学生重新排列。
视频展示台呈现。
观赏教材
1.把教材中的七幅图片分到七个小组。分小组讨
论交流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学生评述。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
为该作品配上一段乐曲,哼一哼,感受艺术上的交融。
再次作业
1.播放《茉莉花》的乐曲,学生利用纸筒或纸片制作立体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播放音乐。
评析作业
1.欣赏、评析作品。
2.学习迁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场面和画面。多米诺骨牌,申奥会上的扇子舞,古人的书法等等。
3.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图片欣赏。
课目 第6课我来玩电脑(活动一)
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贺佳妮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人
1.课件,出示一张风景图片,然后展示通过
Photoshop处理过后的其他四种效果图片(色调变化、纹理变化、水彩变化、塑料化变化),请学生通过点击放大欣赏。
2.问:这和原来的风景画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
3.其实运用我们手中的电脑和合适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地达到这样的效果。
4.教师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当场示范怎么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打开Photosh叩,二、打开图片,三、在色彩平衡中改变色调。)
5.小结:四个步骤,1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张图片改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色调和效果。这就是电脑美术的优势。想不想一起来试试呢?
6.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电脑吧!出示课题——《我来玩电脑》。
教学课件: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系统:教师演示Photoshop软件功能.
了解基本工具
1.学习打开、保存、退出的基本方法。
2.介绍下拉菜单中“图像调整”和“滤镜”两个部分。
3.学习撤销操作的方法。撤销一步可以用快捷键Ctrl+z,撤销几步可以打开右边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历史记录”。把“历史记录”向上移动就可以了。“历史记录”可以清除鞠步记录。
多媒体展示系统:教师演示photoshop软件功能.
尝试制作
1.选择一张图片,练习改成你喜欢的样子,并给新图片取一个名字。
2.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的。
教学课件:可供选择的风景或静物图片。
多媒体展示系统。
游戏
1.找一找书上的两个机器人,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一共有ll处,你能用铅笔把它们标注出来吗?
2.请最快的同学上台来标记给大家看。
教材。
学习制作方法 1.小结:后图是经过了Photosh叩修改变成的。通过修改,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图片改变得不一样。
2.学生讨论尝试方法:选取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按住All键,点选图中需要复制的地方,然后放到另外的区域,按住鼠标移动进行复制.
3.学生尝试一个小图形,进行练习。
学生作业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供学生选择进行修改制作。
2.将自己修改过的画面和原画面一起上传到教师电脑中的共享文件夹中。
教学课件:图片.
游戏、评价
1.进行游戏:互相找找同学修改后的图片的区别。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谁修改得最精细。
课目 第6课我来玩电脑(活动二)
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贺佳妮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游戏导入
1.古代神话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拔一把身上的毛,吹一口气就能变出很多很多小猴子来。这个神话在我们的电脑里面变成了现实。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猴子,你能在电脑中变出很多很多小猴子来吗?(用软件PowerPoint制作)。
2.请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电脑里面最常用的什么功能?(复制,粘贴)
3.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制作方法。(先选中小猴子,选择“编辑”一“复制”,然后选择“粘贴”。不断粘贴,可以复制出许多小猴子。)
多媒体展示系统。
探索方法
1.怎样让小猴子变高变瘦一点,或者变矮变胖一点呢?
2.学生回答并上台在教师电脑上尝试(选择图片以后,拉动图片周围的小方块就可以自由变幻了)。
3.教师演示,我们还可以对小猴子旋转、翻转,做出更多的不同样子的小猴子。
多媒体展示系统。
尝试制作
老师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卡通人物,你们也来试试,用复制、粘贴、翻转等方法做出有趣的画面。
提出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2.小结问题:有底色的卡通形象,复制以后,底
色也复制出来了,不好看。怎么办呢?
解决问题
1.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
2.小结归纳:有两种办法。
(1)如果背景的颜色单一,点击“视图”一“工具栏”一“图片”。打开图片工具,选择设置透明色,可以把单纯的背景色去掉。
(2)如果背景的颜色复杂,选用魔术棒橡皮擦工具,可以擦掉一块块相似的颜色,再用橡皮擦擦掉多余的部分。然后保存成.JPG文档,插入PowerPoint就可以了。
多媒体展示系统。
比较、欣赏
1.比较三张图片,一张使用了背景,一张没有使用背景,一张背景比较花、乱。你更喜欢哪张呢?小结:有背景的图片更漂亮,但背景应该衬托主体图片,不能太花、太乱。
2.欣赏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别的同学的作业。
教学课件:图片。
设计制作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音乐和优秀图像画面。
欣赏评价
介绍自己设计的图像,大家共同推选出最有趣的图片、最有创意的图片、最精美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系统。
课目 第7课兵马俑(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尹海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激情造趣
交流导入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
(3)课件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课件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
么特点?
(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
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
课件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课件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尝试制作
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作品反馈
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
课件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课目 第7课兵马俑(活动二)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尹海瑛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激情造趣
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当地出土文物中有哪些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
学生各说各自的见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吧!
观察赏析
描述评价
1.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
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像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
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欣赏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应了解其时代背景,观察其特点,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对准确完整的评述。
课件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图片。
探讨研究
学习借鉴
1.课件展示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
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
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尊”是一种盛酒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体现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
T型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绘精细,色彩绚丽,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
玉风:高13.6厘米,厚0.7厘米。黄褐色,晶莹洁净。体扁,侧身回首状。可系绳佩带,造型优美传神,制作古朴简练,饰剔地阳纹,在商代玉器中罕见。
彩绘陶鼎: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灰陶轮制,子母口上承覆钵形盖.平底下附扁柱状足,通体以灰、红、白三种色彩绘三角纹、弦纹、圆点纹。色彩艳丽如新。
课件展示各种艺术瑰宝的图片。
观摩交流
相互评析
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
2.学生相互评价,师生一起讨论各种纹样的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品。
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
作品。
课后拓展
调查了解
1.上网查询书中三种艺术品的相关资料。
2.课后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认真了解各种文物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课目 第8课光影变幻(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王娜丹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情景激趣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
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
赏析作品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
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展示板、作业,课件播放轻音乐。
课目 第 8 课光影变幻(活动二)
年级 6 年级下册
执教 王娜丹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玩一玩
1.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
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
(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
(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
播放课件《沙漠之鸽》,积木玩具、话筒。
看一看
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石膏立方体.课件板书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画一画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立方体、铅笔、纸。
说一说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
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
录音机、话筒。
想一想
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2.课件:用三维动画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
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
课目 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郭晓芳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畅谈感想
讨论方案
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
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
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欣赏评述
探究方法
1.欣赏各种美术字。
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
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
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
创意:是否有新意。
字体:是否美观。
字形:大小是否合适。
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
提供美术字图片。
提供各式签名。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讲评。
延伸应用
设计制作
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
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
3.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
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
提供同一名字设计的不同效果。
呈现作业要求。
提供背景音乐。
展示交流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
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
提供背景音乐: 《友谊地久天长》。
赠送体验
配合班主任开展“走向明天”的主题班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将“母校毕业纪念板”赠送给学校大队部。
课目
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二)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郭晓芳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感受
导入新课
l.引导学生观看自己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毕业留言册。
提问:看完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2.学生漫谈。
3.教师小结并回忆:这样一本留言册,我将它装饰得异常精美,我认为一本毕业留言册完全可以算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是那种可以永久性珍藏的艺术品。每当我觉得生活中灰色的东西占了大多数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找到这样一本留言册来翻看一下。里面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行行真挚的话语,有些优美,有些朴实,甚至有些尖锐,但的确常常勾起我一些纯真而美丽的回忆。
呈现留言本的扫描图片。
提供背景音乐。
观察分析
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制作留言册页的基本方法。
剪贴照片:将照片贴在自己满意的位置。
绘画装饰: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合理装饰。
文字书写:写出自己的毕业感言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2.欣赏精美的毕业留言册页。
呈现基本方法的图片说明与演示。
创造表现
实践参与
活动安排:设计几张毕业留言册页,贴上照片,写上毕业留言。
呈现活动要求,使学生能更明确活动要求。
畅谈互赠
体验真情
1.整理装订毕业留言册,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装订方法进行装饰。
2.畅谈小学六年以来你印象深刻的往事。
3.谈谈对明天的期望。
课目 第l0 课小园艺师(活动一)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范 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直入主题
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
教师小结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
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
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
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欣赏引导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CAI课件。
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
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
板书要点。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
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
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
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评价活动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课目
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范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随堂欣赏
导入激趣
揭示课题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课件展示苏州园林图景。
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课件演示。
合作学习
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
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
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
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
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园林模型作业。
课堂总结
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课目
第11课给文章配画
年级
6年级下册
执教
侯凯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游戏导人
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
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
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4.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
1.CAI画面出示<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三段文字。
2.出示三幅画面。
3.移动位置,相互组合。
4.出示课题。
启发引导
1.提问: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哪篇文章的配画呢?
生: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形象化词语。
1.出示三幅画并放大画面的局部。
2.三段文字的形象化词语用红色的下画线打记标明。
教师示范
方法指导
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
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
3.构图布局。
4.逐个画景物。
5.涂色
视频展示台,3、4、5依次用复合灯片的方法展示。
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欣赏画家作品。
3.欣赏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
1.出示学生作品。
2.出示画家作品。
3.出示《西厢记》、《几米作品》、《三打白骨精》。
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作业要求。
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作品。
2.台下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看图说文。
3.看图说文与原文章的比较对照。
视频展示台。
总结下课
7.西师数学8册教案 篇七
西师数学8册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3周教案) 小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在探讨、观察、比较中,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算一算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小数加法,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它的计算方法。 1.算一算2.2+1.4= 9.4+0.6= 1.5+2.8= 1.7+9.2= 让学生以竞赛形式完成。 2.说一说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异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对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或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二、创设情景,探究算法 1.出示第106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决例1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2.探究算法 (1) 观察分析,引发思考。 教师: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非常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到位!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列式:24.83 + 51.6 = 教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该题是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 (2) 独立试算,自主探索。 教师:你能计算这道题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观察,把学生计算时出现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 (3)讨论分析,明晰算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上这几种算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集体讨论,讨论话题可为: ①哪些数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②怎样才能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的道理。 三、多层练习,巩固算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27+2.8 6.7+1.03 8.15+9.6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后再列式计算。 3.结合练习议一议,你认为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梳理知识,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第106页例2和第107页课堂活动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领会小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其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退位减法。 2.能用所学的.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和检查,并能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情景 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吃饭时,喜欢吃什么蔬菜?学生自由抢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蔬菜生产基地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丰收了,许多农民正把蔬菜一筐筐从大篷车中往外放。 两名来收购蔬菜的批发商正在对话。 甲:我今天收购了32.48吨黄瓜。 乙:我收购了49.5吨白菜。 1.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能自行解决问题。 3.教师:你们在解答什么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凸现本课难点小数退位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 二、结合学习实际,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板书学生解答有困难的问题:白菜比黄瓜多收购多少吨?并列出算式49.5-32.48= 2学生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 3.师生共同笔算该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你认为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 (3)百分位上怎样减?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情况板书 : 5 9.5-3 2.4 8 = 1 7.0 2 完成后师生交流小结: 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将59.5写成59.50。 在进行减法时,百分位上的“0”不够减“8”就要向十分位上的“5”借“1”当“10”再来减“8”得“2”,然后按整数减法的方法来计算。 (在写竖式时,这个“0”可以写出来,也可以不写出来)。 三、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巩固练习1.先估算,再计算。 31-42.78 53-24.84 45.49+16.9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指名板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订正。 2.课堂活动。 组织同桌同学玩第107页上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3.做教科书第107页第2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9册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第9册体育教案06-16
幼儿数学教案9的减法11-09
人教版数学9加几教案11-21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07-1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9单元12-14
9的组成大班数学详案教案01-03
人教五上数学全册教案07-25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30
数学教案-第九册第二章应用题一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