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试题(有答案)(精选6篇)
1.行政处罚--试题(有答案) 篇一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
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
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举报、投诉、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5日)内组织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2.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_(现场笔录)以及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结果等,经查证属实后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所抽样品需要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结果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律、法规、规章对复检有规定的,应当同时告知当事人复检权利。4.对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理由、处罚种类及幅度,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5.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违法事实及证据、(处罚依据及理由)、处罚种类及幅度、处罚履行方式及期限、救济途径及期限、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及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作出行政
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6、案审委应当由(5名)以上的单数委员组成,案审委委员应当由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担任。
7、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决定的,或者情节复杂、影响重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2/3)以上委员进行集体审理。对其他行政处罚案件,可以由(3名)以上委员进行集体审理。
8、案件承办人员应当收集与案件有关的(原始证明材料)作为证据。收集、提取的证据应当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并由案件承办人员、证据提供人签名或者盖章。
9、案件承办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可以要求当事人或者有关证明人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明材料。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录音、录像和拍照)等方式收集证据。
10、案件调查中发现的涉嫌假冒产品,可以交由(被假冒的企业)进行鉴别。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证后,可以将企业出具的(鉴别证明材料)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1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1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查封、扣押、封存)等行政强制措施。
13、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按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对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理由)、(处罚种类及幅度),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
15、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16、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7日)内按照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
17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技术规范没有规定的,改正期限一般不超过(30日);
18、因案件管辖或者其他依法需要报请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的案件,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上报。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接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
19、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因案情复杂不能按期作出处理决定的,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20、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吊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的)、(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一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自告知次日起算,当事人享有在(3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权利:
2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接到当事人听证申请之日起(15日)内,按照要求组织听证。
22、案审办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
2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
24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未依法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或者未依法组织听证的,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25、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当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6案件承办人员在实施当场处罚时,应当收集必要的物证、书证、当事人陈述、现场笔录等证据,并使用统一的(当场处罚决定书)。
27、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8、当事人未按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缴纳罚款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29、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0、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为当事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
二、判断
1、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不可以延期或者分期缴纳。(错)
2、案件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立卷存档。(对)
3、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期间。(对)
4、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计算在内。(错)
5、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对)
6、期间不包括在途的时间,执法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对)
7、送达执法文书应当使用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载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对)
8、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对)
9、送达执法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时交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委托代理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对)
10、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执法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等第三方的见证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载明拒收事由和日 5
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对)
11、留置送达不应当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情况。(错)
12、直接送达执法文书有困难的,不可以委托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有关基层组织代为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错)
13、邮寄送达,以邮寄回执上载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对)
14、公告送达,可以在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报纸、电视或者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发布公告。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对)
15、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载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对)
16、《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已经2011年1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错)
三、简答题
1、案审办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哪些? 答:
(一)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初审;
(二)召集案审会议,组织整理审理记录;
(三)按照案审委提出的处理意见,组织案件承办机构制作相应的执法文书,并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
(四)组织行政处罚案件复核及听证工作;
(五)组织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批案件的审查;
(六)承担案审委的其他日常工作。
2、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哪些事项? 答:
(一)案由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经过及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三)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主要证据;
(四)当事人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申辩事实及理由;
(五)违法行为性质及定性依据;
(六)拟处理意见及其依据;
(七)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案审办应当自接到案件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案件的初审工作。初审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
(一)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违法主体认定是否准确;
(三)办案程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四)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执法文书是否规范;
(五)适用法律依据是否准确;
(六)处理建议是否合法、适当;
(七)处罚裁量是否合理、公正;
(八)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并需要移送司法机关。
4、案审会议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答:
(一)会议主持人宣布本次会议参加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说明本次会议审理案件的数量及审理程序等;
(二)案件承办人员介绍案情及拟处理意见;
(三)案审办介绍案件的初审意见;
(四)参加会议委员对案件的管辖权、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法律依据、当事人申辩事实及理由等内容进行审议,并发表意见;
(五)参加会议委员对拟处理意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审议,并形成结论性的处理意见;
(六)会议主持人宣布案审会议结束。
案件承办人员可以列席案审会议。
5、案审委应当对案件进行全面审理,并提出哪些处理意见? 答:
(一)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对违法事实不能成立、违法行为已过追诉时效或者违法主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对违法行为需要由其他部门进一步处理的,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建议;
(五)对违法行为依法不属于本部门管辖或者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或者司法机关;
(六)对违法行为需要补充调查或者案件材料需要补正的,提出补充调查或者补正等处理意见。
案件审理可以根据需要,征求有关部门的专家意见。专家意见应当记录在案。
6、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告知内容未提出陈述、申辩或者在法定期限内未要求听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如何做?
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报请案审委主任委员批准后送达并执行。
7、当事人提出新的申辩事实及理由的,案审办应当如何做? 答:案审办应当组织进行复核,并报请案审委重新审理。8经复核重审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报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谁批准?
答:主要负责人批准。
9、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不得擅自改变。确有法定事由需要改变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经案审委重新审理决定,并报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谁批准? 答:主要负责人批准。
10、《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自什么时间施行? 答: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11、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日内作出哪些处理决定?。
答: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查封、扣押、封存等行政强制措施;
(三)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封存的,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1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内容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违法事实及证据、处罚依据及理由、处罚种类及幅度、处罚履行方式及期限、救济途径及期限、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及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1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拟作出哪些行政处罚决定之一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答:
(一)责令停产停业的;
(二)吊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的;
(三)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
14、有以下哪些情形之一的,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中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答:
(一)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依法需要中止执行的;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
(三)其他需要中止执行的。
15、有以下哪些情形之一的,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结案?
答:
(一)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二)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后,执行完毕的;
(三)不予行政处罚的;
(四)案件移送有管辖权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的;
(五)决定终止调查的;
(六)决定终止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的。
16、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哪些案件,应当在结案后15日内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备案?
答:
(一)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督办的案件;
(二)指定管辖的案件;
(三)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四)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
(五)经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案的案件。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案件或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17、经过听证的案件,案审办应当如何做?
答:经过听证的案件,案审办应当报请案审委重新审理。
18、《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答: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2.行政处罚--试题(有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__个步骤来完成。
A.4 B.2 C.3 D.5
2、__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
A.人员疏散与安置
B.医疗与卫生
C.警报和紧急公告
D.通讯
3、行政处罚的目的是__。
A.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建设
B.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D.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4、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__为工伤。
A.可以认定
B.应当视同
C.应当认定
D.可以视同
5、__不属于应急预案文件体系的内容的选项是__。
A.指导书
B.记录
C.程序
D.名称
6、立柱支撑群架体外侧每隔__设置一道剪刀撑。
A.3m B.5m C.6m D.8m
7、__可以将风险的大小完全量化,并提供足够的信息,为业主、投资者、政府管理者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A.定性风险评价
B.定量风险评价
C.事故隐患评价
D.安全验收评价
8、根据《国际危规》的要求,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国际危规》标准,附带正确耐久的标志。危险货物的标志由标记、图案标志和标牌组成,所有标志均须满足经至少__个月的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的要求。
A.2 B.3 C.4 D.5
9、吊篮脚手架属于()。
A.工具式脚手架
B.外脚手架
C.内脚手架
D.满堂架
10、大型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达到其年销售收入的()时,可提出缓提的申请。
A.1% B.2% C.5% D.10%
11、化工厂工人甲发现氯化石蜡生产装置有两处泄漏点,立即向班长汇报,班长随即向车间主任做了汇报。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负责督促、检查及时消除该事故隐患的责任人是__。
A.工人甲
B.车间主任
C.班长
D.化工厂主要负责人
12、()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A.危险指数评价
B.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C.预先危险分析
D.故障假设分析
13、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对事故负__责任。
A.领导
B.主要
C.直接
D.行政
1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股份有限公司,由其____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A:股东会B:监事会C:董事会D:总经理15、1990年10月20日__发出《关于报告船舶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该通知将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船舶由于严重违章,操作人员过失,机电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等,虽未直接造成伤亡或经济损失,但潜伏着极大险情,严重威胁船舶(旅客、船员、货物)安全及性质严重的重大隐患。
A.国务院
B.公安部
C.交通部
D.交通部交通安全委员会
16、《安全生产法》第一条将__作为了立法宗旨。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权责一致的原则
C.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7、目的在于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的影响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B.故障树分析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18、我国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__。
A.事故直接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遇难人员家属未得到抚恤不放过
B.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C.事故扩大的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主要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资金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D.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直接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安全管理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9、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须查明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须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
A.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等
B.最可能导致事故的C.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D.危险、有害等
20、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其中不包括()。
A.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B.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C.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
D.对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预测
21、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__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2、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__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3 B.5 C.7 D.9 23、2002年,我国卫生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种。
A.11 B.5 C.13 D.8
24、道路__半径太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易发生事故。
A.交叉曲线
B.平行曲线
C.平曲线
D.竖曲线
2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__天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A.15 B.30 C.45 D.60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企业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时需充分考虑的是______。
A.其他同行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B.所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
C.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注程度
D.企业过去与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E.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2、下列属于事故概况的是__等。
A.事故经过
B.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C.结案情况
D.事故原因
E.事故时间
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
A.职业病的诊断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较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B.用人单位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费用由工伤保险机构承担
C.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D.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及时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E.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0]15号)提出,要继续加强“三项建设”,这“三项建设”分别是指__。A.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
B.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C.安全标准化建设
D.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E.安全文件建设
5、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管辖分为__。
A.移送管辖
B.地域管辖
C.上级管辖
D.指定管辖
E.公安管辖
6、以下生产经营单位或行业的安全生产中,适用《安全生产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有__。
A.消防安全
B.道路交通安全
C.铁路交通安全
D.水上交通安全
E.矿山安全
7、以下属于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的是__。
A.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B.高压医用氧舱
C.电梯、自动扶梯
D.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及游乐设施等
E.矿井通风设施、防爆设施以及防突水措施
8、下列选项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__事故。
A.甲醇泄漏
B.环境污染
C.国防科研生产
D.核设施
E.煤气泄漏
9、注册安全工程师申请注册的条件有__。
A.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B.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
C.身体健康,能坚持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岗位或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
D.所在单位考核资格
E.主管的考核
10、反应型阻燃剂多用于缩聚反应,如__。
A.聚氨酯
B.不饱和聚酯
C.环氧树脂
D.聚碳酸酯
E.聚烯烃
11、按照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高压断路器可分为__、压缩空气断路器、固体产气断路器和磁吹断路器。
A.少油断路器
B.多油断路器
C.真空断路器
D.六氟化硫断路器
E.气体断路器
12、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业人员来说是一项预防性措施,是法律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是用人单位必须对从业人员承担的义务。其主要内容包括__。
A.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B.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
C.职业健康监察
D.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E.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1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__的职业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下岗期间
E.离岗后
1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做到__。
A.及时、准确
B.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C.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D.处理责任人
E.经济制裁
15、统计推断是统计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下列有关统计推断方法和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
A.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重要方面
C.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
D.假设检验是用来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程度
E.假设检验常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差异的引发原因
16、《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__的专业技术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
B.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工程技术工作
D.安全生产咨询
E.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17、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噪声可分为__。
A.生产性噪声
B.工业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机械性噪声
E.空气动力噪声
18、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__应予关闭。
A.某矿山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和工商执照采煤
B.某矿山在2月内发现2次重大安全隐患
C.停产整顿期间擅自生产的D.整顿合格后开始生产的E.不整顿又开业的
19、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__于一身,能够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A.政府监管部门
B.计算机数据管理
C.多媒体
D.城市规划
E.地理信息系统
20、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的形式有__。
A.责令停产整顿
B.责令停止建设
C.没收违法所得
D.撤销行政职务
E.行政拘留
21、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__条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的。
A.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E.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调查组除要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应__。
A.认定事故的性质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D.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E.执行事故责任追究
23、井下综合防尘措施包括__。
A.湿式作业
B.矿井反风
C.加强通风
D.净化风源
E.佩戴防尘口罩
24、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包括__。
A.对于行政机关将要做出的任何种类的处罚,都可以要求并举行听证
B.在处罚的听证程序中,可以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会
C.认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可以不执行处罚决定
D.认为行政处罚违法,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E.实施处罚的机关当场收缴罚款,不使用法定部门统一制作的罚款收据时,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25、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或者性质特别严重的,由国务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__给予行政处分。
A.自治区人大机构正职负责人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正职负责人
C.直辖市人民政府正职负责人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行政处罚--试题(有答案) 篇三
征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__。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__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A.12 B.24 C.30 D.48
3、常用的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有发病(中毒)率、患病率、病死率和__。A.职业病普查率 B.疑似职业病发生率 C.粗死亡率
D.职业卫生合格率
4、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对于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器__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A.底部 B.中部 C.顶部 D.侧面
5、发生事故后,作为不同的事故报告主体应当履行各自的报告义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__报告。
A.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 C.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控制效果在__阶段进行。A.竣工验收 B.初步设计 C.土建完成 D.设备安装
7、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__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8、在事故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共同发生时,便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事故树的__。A.割集 B.最小割集 C.径集
D.最小径集
9、事故调查组由一些人员和有关专家构成,其中不包括__。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行政监察部门 D.人事部门
10、()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A.事件树 B.故障树
C.因果关系树 D.安全树
11、大型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达到其年销售收入的()时,可提出缓提的申请。A.1% B.2% C.5% D.10%
12、依据《消防法》的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A.消防演练计划 B.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火灾预防计划
13、__应当在劳动就业上给予特殊的保护。A.女工和未成年工 B.有残疾的职工 C.女工怀孕期间
D.未成年工和有特殊情况的工人
14、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__。A.SQ B.SQ/T C.W/ST D.WQ
15、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复,重大事故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作出批复。A.7 B.15 C.30 D.60
16、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中,ETA表示__。A.预先危险分析
B.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C.事件树分析 D.故障树分析
17、划分评价单元格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其划分能够保证__。A.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前期准备 B.安全验收评价的顺利实施 C.安全验收评价人员的分配 D.安全验收评价责任的落实
18、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工作由__负责。A.国务院 B.人事部
C.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 D.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19、__应当在劳动就业上给予特殊的保护。A.女工和来成年 B.有残疾的职工 C.女工怀孕期间
D.未成年工和有特殊情况的工人
20、下列不属于安全预评价结论的内容的是__。A.简要列出主要风险
B.明确职工应对风险的能力 C.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风险
D.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21、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__的权利和途径。A.经济救济 B.媒体救济 C.物质救济 D.法律救济
22、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在接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关于关闭煤矿的建议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__日内,作出关闭或者不予关闭的决定,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存档。A.3 B.5 C.7 D.10
23、矿山企业必须对作业场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__进行检测。A.井上空气含氧量 B.含氧量
C.空气含氧量
D.井下空气含氧量
24、对健康监护资料__可作为提高安全卫生工作的可贵的信息资源。A.记录 B.建档 C.分析 D.保存
25、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一般为__年,有效期满前3个月,持证者应到原注册管理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A.2 B.3 C.4 D.5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压力管道施工质量全面检查的重点方面是__。A.管道及其元件方面 B.支吊架方面 C.焊接方面
D.隔热防腐方面 E.外观方面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指__。A.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B.公安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大中型矿区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E.县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3、《安全生产法》明确赋予从业人员的权利有__。A.知情权 B.赔偿请求权 C.检举权
D.安全保障权 E.指挥权
4、车间合理的机器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安全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有__。A.空间 B.照明
C.管、线布置 D.人员流动
E.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5、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__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A.紧急疏散要求 B.标志明显 C.警告标志 D.保持畅通 E.警示牌
6、以下生产经营单位或行业的安全生产中,适用《安全生产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的有__。A.消防安全 B.道路交通安全 C.铁路交通安全 D.水上交通安全 E.矿山安全
7、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__。A.特别程序 B.一般程序 C.简易程序 D.裁决程序 E.听证程序
8、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包括__。
A.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
B.实行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C.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D.加强“预防为主”的监察原则 E.强化有效安全管理
9、注册安全工程师有__情形之一的,不予续期注册。A.无业绩考核证明
B.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的 C.在执业活动中弄虚作假的
D.受过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不满7年的 E.同时在两个(含两个)以上单位执业的
10、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调查的权利有__。A.火灾扑灭后,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 B.调查、认定火灾原因
C.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D.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E.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11、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__。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12、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计算机__于一身,能够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直观、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信息,有利于有关领导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A.数据收集 B.数据管理 C.多媒体
D.地理信息系统 E.危险源信息系统
13、工会经费的来源有__。A.人民群众的捐助 B.国家财政拨款
C.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D.建立工会组织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经费 E.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14、编制安全检查表主要依据有__。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C.FTA、LEC、MOND方法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D.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E.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__方面。A.安全管理和技术 B.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C.隐患治理 D.伤亡事故 E.安全生产许可
16、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不包括__。A.职业危害预知及其预防措施 B.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教学经验 C.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D.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E.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17、安全生产标准有__。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E.特殊行业的标准
18、《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国务院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作出了调整,其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有__等。A.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养,并查处违法行为
B.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C.组织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
D.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 E.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19、在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包括__。A.触电 B.灼烫 C.高处坠落 D.化学性爆炸 E.药品伤害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__。
A.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的事项 B.保障从业人员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C.保障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事项
D.保障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和获得民事赔偿的事项 E.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21、《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__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A.下岗人员
B.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C.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D.拒绝治疗的
E.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22、对工艺设备危险进行有效监控,提高__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发生。A.工艺性能
B.操作人员学历水平C.操作人员基本素质 D.安全管理 E.安全防范能力
23、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有__。A.千人经济损失率
B.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C.机器损失率 D.职工死亡率 E.新设备数
24、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__。A.内部动力 B.精神动力 C.信息动力 D.外部压力 E.工作吸引力
25、”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不适用于__。A.生产企业
B.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 C.军事设施 D.采掘业
4.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四
Z、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Z、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Z、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终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Z、《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C2003年1月1日)。G、公共行政环境的(D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G、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B公共行政生态学)
G、构成公共行政组织机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G、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当在公布后的(B 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G、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
G、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C特殊型)的行政区。
G、(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B、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D法约尔)。B、被称位“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 泰勒)。
B、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D行政学导论)。W、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 29)。W、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于(A 1993年10月1日)。N、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S、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S、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B税法)。
D、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D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D、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党的纪律检察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F、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D社会监督)。
C、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M、目标管理方法是(A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多选题
B、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ABCD)。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D、聘任制
E、考核制 C、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D)。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理性决策 D、不确定决策
E、直觉决策 F、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F、非营利组织在提倡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J、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E)。
A、自然地理环境
B、管理对象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
E、组织文化 J、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BDE)。
A、机关行政的法制性 B、机关行政的综合性C、机关行政的权威性 D、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E、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J、机关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发动作用
B、枢纽作用
C、效率作用 D、保障作用
E、联系作用 J、决策方案一般有(ABCD)。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E、长期方案 R、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R、人事行政的特点可以归结为(ABCD)。
A、法制化
B、专业化
C、现代化
D、职业化
E、普遍化 S、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
D、无知和非理性
E、不平等问题
S、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BCDE)。
A、政协
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机构
E、公民个人 S、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BD)。
A、强制性B、无偿性
C、政治性 D、固定性
E、服务性 W、我国国家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ABCD)。
A、调任
B、转任
C、轮换
D、挂职锻炼
E、借用 W、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BCE)。
A、德
B、绩
C、勤
D、智
E、能 X、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组织文化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X、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民族自治原则
B、政治原则C、有效管理原则
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X、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教强的稳定 X、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BCDE)。
A、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素质D、心理素质
E、身体素质 X、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DE)。
A、系统性
B、社会性
C、发展性 D、层次性
E、时代性 X、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BCDE)。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X、行政指挥的方式主要有(ABCE)。
A、书面指挥
B、口头指挥
C、会议指挥D、遥控指挥
E、现代通信指挥 X、行政控制的对象有(ABCDE)。
A、行政工作人员
B、财务
C、工作D、信息
E、组织绩效 X、行政监督的特点是(ABCDE)。
A、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B、法律地位的独立性C、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D、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E、监督对象的双重性
X、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BCD)。
A、行政指挥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协调
E、行政评估
Y、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CE),三种权力。A、立法
B、监察
C、行政
D、考试
E、司法 Z、组织文化包括(ABDE)。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Z、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ABCDE)。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B、造成另一种不公平C、政府的低效率D、政府成本过高 E、寻租
Z、政府职能的特点是(ABCDE)。
A、普遍性
B、不可替代性
C、服务性D、系统性 E、强制性 Z、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
A、见面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
C、辅导监督
D、补助
E、法律管制
1、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 行政 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
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韦伯。
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泰勒。
6、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法约尔。
7、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8、公共行政环境的 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9、以 价值观 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10、在我国,为人民服务 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D)。A、欧文
B、泰勒 C、韦伯
D、法约尔
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B)。
A、泰勒
B、古立克
C、韦伯
D、法约尔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C)。
A、费富纳
B、魏劳毕
C、怀特
D、泰勒
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C)。
A、梁启超
B、孙中山
C、张金鉴
D、康有为
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高斯
B、里格斯
C、德鲁克
D、古立克 7、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D),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并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A、《比较公共行政模式》
B、《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C、《政府生态学》
D、《公共行政生态学》
8、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
A、工业社会
B、原始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社会
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C)。
A、信息社会
B、原始社会
C、工业社会
D、农业社会
1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
A、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C、E)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
D、考试
E、司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B、C、E)。
A、西蒙
B、怀特
C、汤姆森
D、孟德斯鸠
E、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B、E)。
A、科学管理时期
B、表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动态行政学时期
E、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D),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韦伯
B、法约尔
C、威尔逊
D、古德诺
E、泰勒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B、E)完成的。
A、怀特
B、魏劳毕
C、泰勒
D、韦伯
E、费富纳
6、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B、C、E)。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D、管理对象
E、文化环境
7、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E)。
A、自然地理环境
B、管理对象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E、组织文化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环境模式划分为(A、C、D)。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B、分散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身型公共行政模式
E、集中型公共行政模式
9、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C、D、E)。
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10、组织文化包括(A、B、D、E)。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 社会、政府与 市场、政府与 社会
组织、政府与 公民 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
3、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只能由 政府 进行,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代替政府。政府 的调控手段主要是制定各种政策。4、1949年10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5、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改 政务院 为国务院。
6、内阁制,又称议会制、议会政府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等。它起源于18世纪的 英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7、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美 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8、半总统制是总统制在 法 国的变形,是由 法 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
9、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 前苏联 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0、中国地方政府是以 民主集中制 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2、政府为公众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
A、30
B、31
C、28
D、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
A、自由资本主义
B、前资本主义
C、当代资本主义
D、垄断资本主义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当代资本主义
6、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
A、行政权力的划分
B、公共组织设置
C、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D、上述三者,即ABC
7、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A)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8、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B)。
A、奥地利
B、瑞士
C、瑞典
D、芬兰
9、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的地方政府。
A、加拿大
B、德国
C、印度
5.行政管理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单选
1、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人力资源)
2、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3、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改善产品策略)。
4、(科技手段)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5、目标建立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在目标建立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是不对的?(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6、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7、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8、稳定)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9、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差异化战略)、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10、11、12、13、“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在一般竞争战略中.重点战略()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在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经验学派)主张通某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已知各方案的固定成本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的重要性。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和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甲方案5000和100;乙方案15000和60;丙方案25000和40,目前企业的产量可以达到610,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丙方案)才能实现成本最低。14、15、16、17、18、19、诸葛亮“借东风”给周瑜的典故说明了(丙方案)的重要性。(战略评价标准)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动态管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社会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人)假说。
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③②①④⑤)。20、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
2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布莱克,莫顿)领导方式对下属人员及其工作情况都表现出最大的献身精神,属于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22、23、24、25、26、27、28、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28、29、30、31、32、33、34、35、36、37、38、39、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经济人)。(约束人)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系统的管理理论,被称渠道的(长度)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善于运用反馈...)。
(C)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A)(独家性分销),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定。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属于(综合)计划(售后服务)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B)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 所谓(A)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市场机会。
作古典管理理论。其中,法国的法约尔创建了(一般管理理论)。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区别的具体产品。
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责范畴)。40、41、42、43、44、45、46、47、48、49、50、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社会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社会属性)不属于人性的内容。
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扭转型)战略。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环节,或企业通过(企业中间商)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想,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20000)51、52、53、54、55、(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利润),导致为了生存而产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建立合理有效的()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生的激烈竞争,预测三种。一般的,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56、57、二、多选
1、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2、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BCDE)。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大),经营越(安全)。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3、心理定价策略包括(全选)。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
5、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BE)
6、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BCDE
8、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ACD))之间的动态平衡。
9、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生产率、工艺设计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
10、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利率; 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
11、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BCDE)。
12、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BCDE)。
1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最低社会保障、最低劳动标准、工会)。
1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15、政府支出包括()。
1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
1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1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19、失业类型分为()。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20、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延期支付;实物支付)。()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1、()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悲观决策标准
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有效原则)。
3、按照(买方的类型)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
4、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5、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6、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特尔菲法)。
7、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8、当经营安全率低于()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20%
9、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提供零件
10、渠道的()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11、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军队。
12、修正重购)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13、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
14、(针对性)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6.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篇六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客
体、内容 三大要素构成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3、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 规定和折衷 规定。
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 独立 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5、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职权立法、授权立法
39、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40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1、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行为罚
42府规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设定 警告 或者一定数额罚款 的行政处罚
43、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 书面
32、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C、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34、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D、杭州市人民政府)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法官是公务员)
37、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不包括(C、行政拘留)
三、多项选择题
3.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 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三、行政主体或职权有哪些特征 答:
1、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三)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6、行政许可证 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
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 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8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9、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 一般权限机关和 专门权限 机关
10、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 委任 是由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
11、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国家审计机关和 上级 行政机关
12、《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 法规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
13、〈〈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 的原则
15、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固有职权;另一类是 授予职权16否为一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 个人相对方 和 组织相对方
17、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 行政权 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18、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 决策机关,执行机关 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
19、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 选任 是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
20、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22、《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3、《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 企事业单位 及 其他社会组织
25、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三
26、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
是 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27、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 招标、拍卖、邀请发价 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28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 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9、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警告 和 通报批评
3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是行政 违法 或行政 不当
31系的客体包括 物、行为、精神财富
3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 行政职权 及 行政职责 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3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 组织
34、即时强制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和制度
3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 意思表示 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3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人身强制、对财产强制、对行为强 37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 的制裁形式。
38、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形式提出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 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 临时性 的行政许可
46、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分为 实体行政法与 程序行政法
47、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行政主体
48、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 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
49、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 单方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行政法治原则)
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D、财物和人身自由)
3、(A、人身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5、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B、辞职)
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
7、(A、行政司法)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当事人各为一方。
8、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9、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10、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B、抽象行政行为)
1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B、精神实质)
1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一般行政监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B、授权立法)
15、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16、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村委会)
17、根据我国宪法(D、国务院)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
18、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起诉)
19、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21、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B、国家行政机关)
22、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C、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来表现)
23、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C、代执行)
2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C、没收)
25、行政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C、一定数额的罚款)
26、行政监督的主体是(A、行政机关)
27、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28区公所的设立,要经(C、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29、公务员职务关系因(D、辞退)而消灭30、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A、县林业局)的名义作出
31、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出了行政行为具有(C、公定力)
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B、行为D、精神财富)
2、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A、时效制度B、代理制度)加以实现的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A、过错责任原则B、危险责任原则C、违法责任原则)等几种
4、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6、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7、在我国,国务院是(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8、行政赔偿的方式有(A、恢复名誉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支付赔偿金)
9、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B、单方解除C、协议解除)
10、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C、要式行政行为D、不要式行政行为)
11、根据我国法律,(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在会及其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年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
12、根据《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包括如下内容(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主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D、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陷私、听证公开举行)
13、资格许可是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A、律师证B、会计师执照)
14、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00—21: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定)
1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B、行政机关救济D、司法机关救济)
16、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A、收容审查B、强制传唤C、强制戒毒D、强制扣留)等
17、下列中的(B、国务院D、北京市人民政府)是行政立法主体
18、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B、吊销营业执照D、没收非法所得)
19、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三、简答题
一、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根据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将行政法的法源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二)法律: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
(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五)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1.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外部表现形式,具有下列待征:
(一)强制性
(二)不可处分性
(三)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四、行政法基本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
1、实体法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
2、程序法包
五、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补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存在很大差别。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被授权组织则有。具体区别如下:
(一)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二)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三)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六、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答: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一)提出申请的权利
(二)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三)听证的权利
(四)了解情况的权利
(五)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行政相对方的义务:
(一)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二)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三)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七、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论)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3、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八、行政行为的内容及法律效力
答: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二)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
(三)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一)公定力
(二)确定力
(三)拘束力
(四)执行力
九、行政立法的程序及主体类型 答:
(一)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具体程序如下:
1、起草
2、征求意思
3、审查
4、通过
5、签署
6、发布与备案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类型: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我国行政立法主体为: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享有较为完全的行政立法权。
2、国务院各部门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十、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论)答: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
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就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
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
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十一.行政强制执行与处罚的区别
答: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罚都是针对违反行政法上规定的义务而采取的行政行为,二者常具有承接关系。但二者仍有本质的区别:
1、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在行政管理相对方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属于制裁性法律责任;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管理对方拒不履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前提,强制相对方履行原定义务。
2、目的不同:行政处罚着眼于对“过去”违法行为的惩罚;行政强制执行着眼于对“将来”义务内容的实现。
3、原则不同:行政处罚的目的在于惩戒,一般是一次性的,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而执行罚目的在于强迫义务人履行义务,可再执行罚,直到其履行义务为止。
十二、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
答: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都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共同点是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区别有下几点:
1、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而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
2、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一种事实行为;而行政合同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关于确立、变更或消灭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3、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均不受约束和处罚;而行政合同一经成立,就有法律效力,如有违反,应负违约责任。
十三、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有哪些内容 答:1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
3、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相分离原则。
十四、行政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3、行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
4、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十五、行政诉讼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末作出复议决定。
十六、行政诉讼的被告有哪些特征
答:
1、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原告指挥侵害合法权益;
3、以自己的名义应诉,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
十七、行政诉讼证据有哪些种类
答: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本证和反证等;根据证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四、概念
一、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答:
1、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而行政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不反映国家的意志;
2、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但不等于行政关系。只有当行政关系为行政法调整,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时才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未经行政法调整,不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均不能转化成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其它概念的区别: 答:
(一)行政强制强执行与民事强制执行的区别:
1、申请执行人不同
2、执行的依据不同
3、执行的机关不同
4、执行的对象不同
5、执行的结果不同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的区别:行政强制执行活动必然通过一定的强制措施表现出来。行政强制措施又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强制执行,它包括各种性质的强制措施,如强制预防、强制制止、强制恢复、强制保全等
(三)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止的区别:
1、实施的条件不同
2、实施的时间和目的不同
3、实施的机关不同
4、实施的程序不同
三、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的区别:
答:
1、主体不同:行政领导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各级领导者,行政指导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2、客体不同: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组织内部的活动,它作用的对象是行政组织中的被领导者,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政活动,对象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
3、内空不同: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活动领导活动的总和;行政指导是用非制性的手段取得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而实施的管理行为。
4、效力不同: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内部的领导活动,必须严格服从;行政指导相对方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
四、行政指导与行政命令的区别
答:行政命令是要求行政相对方必须履行其义务,并以法律上的强制力作保证。对于不服从行政命令者,应对其进行行政制裁。而行政指导虽然要求行政相对方履行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但这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相对方可以服从,也可以不服从。对于不服从行政指导者,行政机关不能以此对其进行行政制裁。
五、行政处罚与刑罚、行政处分的区别 答: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
1、制裁的性质不同
2、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
3、惩罚的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
4、制裁的机关不同
5、作出处罚的形式不同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1、制裁的对象不同
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
3、制裁的原则不同
4、惩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5、采取的形式不同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
六、行政赔偿程序与民事赔偿程序的区别 答: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原则上行政赔偿请求人必须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由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先行通过行政程序予以解决,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不接受、不理睬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赔偿的请求或者行政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时,行政赔偿请求不再诉请人民法院予以裁决。而民事赔偿程序实际上是受害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侵犯人索赔的程序,受害人得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不必经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先行处理。
七、行政赔偿程序与刑事赔偿程序的差异 答:
1、在行政赔偿程序中,赔偿请求经赔偿义务机关处理后,请求人不服的,不需要再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请复议。而在刑事赔偿程序中,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不服的还不能马上拆请法院解决,而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这是行政赔偿所没有的;
2、行政赔偿请求人在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之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决。而刑事赔偿请求人在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复议之后,不能以赔偿义务机关为被告向法院起拆,要求法院作出司法判决
3、行政赔偿请求可以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附带提起,此时不需要经过赔偿义务机
关先行处理,而刑事赔偿请求毫无例外地必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起。
八、行政赔偿诉讼与其他行政诉讼的区别 答:第一,客体不同。不同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赔偿程序的客体是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第二,受案范围不同。行政赔偿诉讼的范围要宽于一般行政诉讼的范围,因为行政赔偿的范围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又包括内部行政行为、事实行为。
第三,两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赔偿总体上适用行政诉讼程序,但是,行政赔偿可以单独适用前置程序;也可适用调解;举证责任上请求人应当证明损害的事实、损害由行政主体的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造成,及请求人承担部分举证责任不同与行政诉讼中完全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在裁判的种类上也有所不同:赔偿诉讼中只有确认和赔偿判决。
九、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
答:
1、案件性质不同
2、适用的实体法律规范不同
3、当事人不同
4、诉讼权利不同
5、起诉的先行条件不同
6、是否适用调解不同
十、移送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的区别
答:移送管辖指某一个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接受移送的法院如果认为移送的案件也不属于自己管辖,应说明理由,报请共同上一级法院,由其指定某个下级法院管辖;而管辖权的转移,指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动。
十一、行政诉讼参加人与参与人的区别 答: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同于行政诉讼参与人,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也就是说,行政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比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范围更广,诉讼参与人除诉讼参加人以外,还包括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五、论述题
一、行政处罚设定权限划分的界定
答: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可以设定任何种类的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2、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不行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规定行政处罚。
4、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或都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具体规定
除上述规定外,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任何形式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法的特点
答: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具有变化快的特点。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权力机关可以制定行政法,被授权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行政法层次不同于刑法、民法等,法律形式单一,法律文件数量有限。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各个领域都需要有行政法来加以调整,这就使行政法律文件的数量在各个法律部门中居于首位。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而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求行政法律规范必须与行政管理的这种变动性适应,行政法规范,尤其是体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规范仍具有相对稳定性。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由于行政机关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这一特殊性,国家需要对其规范一定的行使职权的程序,确保行政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三、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区别——论述题或简答
答:
1、行政监督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且仅仅是行政机关,主体单一;而监督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主体呈现出多样性。
2、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象只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而行政监督的监督对象不仅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还包括部分非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主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
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监督程序不同。前者是立案、调查、结论、处分等,后者则是听取汇报、评议、视察、质询、批评、审判。
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权力依据不同。前者是行政权,后者是立法权、监督权、检察权、公民的申诉控告权等。
5、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属性不同。前者纯系一种行政行为,后者是行政行为之外的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区别,使二者产生了上面主体、对象、程序、依据等方面的差别。
四、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
1、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行政行为的裁量性与其必须从属于法律这两方面并不是冲突对立的,而是矛盾统一体。
3、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4、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五、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P20)——论述题或简答题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各部门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否则即构成违法。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六、行政诉讼的原则、构成要件及作用 答:
(一)行政诉讼的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二)行政诉讼的构成要件:
1、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拆人民法院管辖
4、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
(三)行政诉讼法的作用是什么?
(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指导 综合练
习题的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所有当事人。6.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权利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9.行政合法性原则:也就是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要依据法律,不能够与法律相抵触。10.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决定不仅要合法,而且要行为要合乎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
1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4.国家行政机关:自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选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责都赋予一人承担的制度。
17.委员会制:委员会议集体决定并承担的制度。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基于职务同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2.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3.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24.行政相对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主织。25.行政法律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纪守法为所进行的监督。
26.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7.行政行为的内容: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法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8.行政立法行为: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订规章和法规的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到实际生活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行政机关作为第三方来裁决双方纠纷的活动。
31.要式行政行为:必须根据法定方式、形式进行才能产生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为: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35.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主体有明显或者重大违法的情形,自始自终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36.行政行为的撤消: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有一般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况下,申请后,被有权机关撤消的活动。
37.行政行为的废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因为某种法定情形而被依法宣布失去法律效力的活动。
38.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和对于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不涉及到国家秘密,任何公民都是可以去了解的制度。
40.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法,可以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机关。41.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制订行政法规和规章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
42.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43.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使行政许可权并且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主体。
44.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45.执行罚: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6.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7.行政强制执行: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8.间接强制执行:指行政住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49.直接强制执行:指义务人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与义务人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50.即时强制: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的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1.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主治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便跟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52.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照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者消灭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3.行政合同的变更:行政主体对于现有的合同主体、客体或者内容所作出的相应的修改、限制的活动。
54.行政合同的解除: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完全履行的情况下,作为当事人提前结束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的活动。
55.行政指导: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56.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7.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精神上的谴责和警戒。
58.人身罚:指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59.行为罚: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处罚形式。
60.财产罚: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与的剥夺财产的处罚形式。
61.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
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62.行政监察: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63.行政监督:指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上下之间的法律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64.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的客观评价和报告的监督活动。
65.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7.行政责任:制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68.行政救济: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69.行政机关救济: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作为有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主体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的救济途径。
70.司法机关救济:行政相对方提出申请,作为人民法院对于行政主体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追究其责任的救济途径。
71.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72.复议申请人: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73.复议被申请人:指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
74.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作出的影响其权益的决定。75.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为。
76.行政复议管辖:不同行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分工。
77.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工作的机构。
78.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
79.危险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原则,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是侵犯了向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80.行政先行原则:指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81.行政赔偿: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8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83.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4.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用以指导整个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基本准则。
85.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86.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人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8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89.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90.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1.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92.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93.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94.行政诉讼当事人:事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95.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96.行政诉讼被告:是指作出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97.起诉:事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
98.执行阻却: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执行程序暂时不能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的特殊情况。
99.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提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程序。
100.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101.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强制其履行义务,保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到实现的活动。
102.诉讼阻却: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103.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有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104.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依法被撤消,或者出现其他原因,又由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复到执行前的状况。
105.再执行:指执行程序结束后,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执行的,称为再执行。106.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107.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的诉讼法律责任。108.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体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109.撤诉:就是在法院判决或者裁定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放弃其起诉权的活动。110.诉讼中止: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11.诉讼终结:在诉讼过程中,发生某些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作为人民法院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
112.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议,作出的实体裁判。
113.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讼程序问题作出的裁决。114.行政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作出的裁决。115.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
【行政处罚--试题(有答案)】推荐阅读:
行政处罚罚款标准06-18
环境行政处罚系统09-07
行政处罚告知书格式06-11
一般行政处罚办案期限11-14
税务行政处罚证据的应用07-18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08-28
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10-08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罚条例09-24
新华区卫生局规范行政处罚08-22
河南省畜牧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