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2024-10-31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精选14篇)

1.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篇一

亲子教育经验交流发言稿

我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感谢你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谢你们对孩子精心的培育,耐心的照顾,你们爱岗敬业、不求回报的精神令人钦佩。

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读书的按照刘老师的安排,我给各位家长讲一下孩子是如何喜欢上读书的,是如何读书的。

一、身教胜于言传。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卡尔维特的教育,还有一些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关文章,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在引领着我。我觉得作为学生家长,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孩子也是,每个孩子的天赋、个性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给予孩子受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刻意的去模仿或者学习优秀孩子的成长模式。在周三的晚上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知道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问孩子,我也没怎么让你读书啊,你怎么就喜欢读书了?

孩子回答:我喜欢书中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能在书中得到好多知识……

孩子的读书,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直到孩子懂事,我都来没有给女儿讲为什么要读书的大道理,我自己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吃饭看,出发看,上厕所也看,一有空闲就想看几眼。我家的书架上、沙发上、床头上,卫生间里,触手可及的地方到处都是书籍和报刊,女儿从小满眼接触的都是文字。小的时候,我们常带着她逛书摊、逛书店、去图书馆看书,她常常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一架架的书籍,一逗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在书架前一站就不走了。孩子现在快8岁了,在学习上,我的态度就是不给压力,老师课堂上讲的听得懂,跟得上学习进度就行,但是孩子读书的习惯早已养成,对我这个采取“大撒把”教育方式的爸爸来说,还算是颇觉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现在晚上睡觉前,我第 1 页

们一家三口各自捧着书本或报纸静静地品读,非常的惬意。

二、对孩子的读书内容加以控制和引导

一是根据年龄段控制读书的内容,我所认识的同龄人,有了孩子之后都会给孩子买各种幼儿书刊,认字的,认水果的,认动物类的等等,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的年龄段学习的东西也不一样,像《儿童画报》一直陪伴着她长到6岁,虽然她还很喜欢画报里的故事,我觉得不适合她阅读了,就停止给她订阅。

一、二年级我们积极按照刘老师安排的读书计划为孩子购买和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每个假期带孩子到新华书店让孩子选喜欢的书,感受读书的氛围,每次到外地出发都会为孩子带书回来做礼物。今年又为孩子定阅了《小学综合阅读》《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好几种报刊。

二是引导孩子读书的方向,现在的阶段是少看童话故事和漫画类,且不说这些漫画书里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即便内容非常好,也不适合孩子经常阅读,读图与读字有着本质的区别:读图属于“速食”,几乎不经大脑思考,孩子看完了,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在她的脑子里留不下什么东西,还让大脑变得懒于思考了;读字则属于“细嚼慢咽”,需要思考,需要理解,需要记忆,然后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我建议多看儿童文学、科普知识和“大人”一些的书,孩子已经有良好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要比一般的孩子强,我喜欢看《特别关注》《人民文学》这样的书刊,有一次发现她也在看里面的一篇文章,描写一个红军将领的长篇人物传记,叫何健传奇,孩子告诉我她已经看两遍了,还能把大体的意思复述下来,我就知道,该把孩子看的文章档次再提升一下了。

今年2月份的时候,孩子在三人行上写了一篇小短文,基本上能做个总结:喝奶的孩子长不大

从小我就喜欢看故事书,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可到了2年级了,我写的日记和作文还总是干巴巴的,昨天爸爸给我讲了个小孩子喝奶的故事可笑人了,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就喝妈妈的奶,小时候啊,长的白白胖胖的,可是大了还在喝妈妈的奶,逐渐的比别的小朋友身体也瘦了,个子也矮了,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啊,孩子长大了,除了要喝奶,还有吃馒头,喝稀饭,吃很多有营养的食物才能长的更健康,读书也是这样的,随着年龄的长大,除了要看童话故事之外,还要上看天文下看地

理,并且,还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在读书中取得智慧,原来读书还是有大学问的啊。

三、合理控制读书时间,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读书是个好习惯,但不要死读书,兴趣广泛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孩子学过舞蹈,绘画,练过钢琴,打过乒乓球、羽毛球,现在正学电子琴,好多个项目学过之后也就半途而废了,但是学过、经历过,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家长最避之不及的网络问题,也是这样,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带着去烟雾缭绕空气浑浊的网吧体验一番,让孩子知道网络这种东西不神秘。现在孩子有自己专用的QQ账号,摩尔庄园账号三人行账号等等,每天有时间都会自己在网络上玩一会。这个学期,正式给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只要周末有空,就带她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大自然中去,一是锻炼身体,防止长期用眼近视,二是陶冶情操,感受自然风貌的魅力。12月11日,我们爷俩又骑着自行车去白旄镇沙窝栗行游玩,听脚踩落叶的声音,感受初冬的风情,回来的时候,经过苍马驾校,小家伙让我停车,在路边看天边的晚霞,看她在陶醉在大自然的惊喜和珍惜,我就意识到她的审美意识在萌发,她的感悟能力在提高,这与她长期的读书不无关系。

与一些孩子比,现在的孩子学习成绩还不是很优异,但是她已经在读书中获益了,她思维敏捷,心地善良,乖巧懂事,性格柔和,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偶尔还能蹦出几个清新脱俗的词汇,这都为后期的写作文及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一直对她充满信心。她也必将能够通过读书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不低俗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篇二

一是要跳出“应试教育”怪圈, 语文教师要寻求“自我解放”。语文教师应转变“唯考”观念, 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 提高他们的素质, 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 努力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勇于寻求“自我解放”的良策, 摒弃“应试教育”的束缚, 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 走一条贴近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之路。对“篇”的整体领悟, 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古人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百遍也好, 破万卷也好, 决不是指反复地肢解文章, 而是指整体领悟。篇的整体领悟, 其核心是提高语感能力。

二是要优选教学目标, 精讲巧练。教师在备课中就须优化教学目标, 不能囫囵吞枣, 敷衍了事。教师要通晓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各年级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知识点的分布, 真正做到“心中有纲, 纲中有本, 本中有点”, 让每堂课的教学都置于目标教学中。在执教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因素, 把握尺度, 讲清重难点, 分清主次, 大胆取舍, 精讲巧练, 我们“不必为去浇灌一株玫瑰, 就去浇湿了整幢房子”。对精要片断进行切中肯繁的阅读分析, 重视文章语段的评析, 是我国历代文人读书的一种优良传统, 对克服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注重精要语段的分析, 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启迪学生举一反三, 能让学生恰如其分地使用精力, 在读书上求得一个新的飞跃。

最近听过许多教研课, 发现最大的问题出在学生的读书上。课堂上, 学生们在老师的“用高兴的语气读, 用悲伤的语气读, 用赞美的语气读……”的指令下面目无情地读着书, 读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样的读书形同虚设, 收效甚微。只有触动学生心灵的读书才是“真读书”。那么, 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 引领学生步入“真读书”的境界呢?

一、教者“以身试读”, 以情激情

有人说:语文是湿润的, 如清澈的流水一样;语文是丰满的, 如秋天成熟的苹果, 饱含欲滴的果汁。这样富有诗意的美文, 如果语文教师课前不“以身试读”, 又怎能体悟到其中的妙处呢?教师只有课前翻来覆去地诵读课文,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惊喜, 才有资格走进课堂担当“对话中的首席”, 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激情, 带领学生体验语文无尽的诗意, 从而真正达到享受语文的最高境界。

二、整体感受体悟, 产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语言文字进行感受体悟, 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 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 准确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指导学生品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白鹭》中的“白鸳低飞阁”时, 我没有急于给学生框定“高兴”、“开心”的情感范畴, 而是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白鹭飞行的特写图片和文字资料“白鹭飞行时, 将长长的颈脖缩在两肩之间, 两条长腿拖在身后, 飞得优雅、飘逸……”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白鹭飞行时的高雅脱俗后, 我又不失时机地用投影映示“白鹭晚飞图”并创设情境:“夕阳渐渐西沉, 夜幕悄悄降临, 炊烟袅袅升起, 傍晚的景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时, 如果你悠闲自得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 看见几只白鹭在低低地飞, 会产生什么感受呢?”这一问无疑抓住了学生的“情感点燃点”, 他们兴致勃勃地谈开了:“我觉得很开心, 所有的烦恼都已成为过去。”“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迷人的白鹭, 在田野上空优雅地飞着, 把美带给辛勤劳作的农民。”……在交流中, 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他们深刻地感悟到了文本, 与作者的心灵之弦和音, 很快读出了文章的情味。

三、品析重点词句, 体验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 字词句段都是诗。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因此, 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 就必须抓住重点词、关键句, 读读、议议、品品, 让学生在品中感悟, 从而体验情感。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大江保卫战》中的“大堤抢险”这一事迹时,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 并要求画出体现子弟兵救援神速的词语和体现战士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词语。课堂上采用假想法,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泥泞的路上赤脚行走的感受 (农村孩子大多有这样的体验) , 谈谈自己被小刀划破手指后的感受, 然后假想:你在泥水里扛着沉重的水泥袋不停地来回奔跑会怎样?你的脚趾被尖锐的片石割破了会怎样?你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会怎样?这一环节, 巧妙地把学生生活和文本联系在一起, 使他们真正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此时学生捧起书来再读时, 我分明看到, 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泪光闪闪, 他们已深刻地体会到了子弟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读书 篇三

一、正确引导对书籍的选择

也许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手里的书很多都是《阿衰正传》或者什么少男少女之类的厚厚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污言秽语,没有积极的思想,没有阅读的沉淀物,可是大多数学生还沉迷于此,浪费了很多宝贵的青春。所以对书籍的选择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也是阅读教育的基础。

记得在一个书店,一位家长极力向一个二三年级模样的男孩推荐简装本名著,什么《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可是孩子显然面对这些在他看来陌生和枯燥的书反感,频频摇头。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熊大熊二》之类的书上,母子二人左挑右选,总是达不成一致,后来不欢而散,空手而归。母亲气哄哄地走出书店:“以后再也不带你来书店了,净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脑筋急转弯、漫画书籍、《豌豆笑传》等,这些书看起来轻松而有趣。也许有的爸爸妈妈觉得阅读这些书籍或杂志跟孩子学习无关,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实则不然,这样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因此不能一概制止,全盘否定,而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我们提倡家长要尽可能将择书的权利交给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完全按家长的意愿或安排去阅读,那么阅读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毫无兴趣而言。只要是不违背原则,不是糟粕,都可以成为阅读对象。孩子自己选择的书籍是促使他们爱上读书的一个引子,等到他们爱上读书之后作为家长和教师就要成为读书榜样,平时在学生面前时常提及某某书中的精彩并尽量感染他,相信他会慢慢尝试拿起你推荐的在他看来充满悬念和好奇的书籍,不需要大动干戈。随后再按我们的计划注意选择的多样性或多元化,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二、正确引导选择适时的读书时机

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回忆自己小时候欢蹦乱跳地准备和全家一起去看五猖会的时候,被严厉的父亲要求背完书方可以去,时隔多年依然能想到当时的那种沮丧和背完书后再去的索然无味,所以不合时宜的读书时机会事倍功半。

什么时候才算是适时的时机呢?当学生精力充沛过分活跃时,和学生在音乐中读一读课外书,让他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当学生思维受阻答不上问题时,不妨让他们读一读课外书,让头脑在读书中慢慢开窍;当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时,拿出课外阅读吧,让他们享受片刻读书的美妙;当学生写不好拼音和生字时,翻开课外阅读吧,让师生共同静下来休息一下,才能更好地出发。不用怒吼打骂,不用心急气燥,读书的妙处不言而喻,一本本好书就像是一粒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他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高贵……在读书中,会静下追逐功力的心,会抚平急躁的情绪,会打开堵塞的思维……

三、正确引导培养静心读书、平气做人的习惯

有的班级一下课教室里嘈杂一片,有打闹的,有谩骂的,有乱扔垃圾的,有大声喧哗的,学生的静气不够,沉淀下来的做人的原则没有,自然没有平气做人的习惯。通过读书修炼学生的静心,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静气,和学生一起安静地看书,也许会占用复习时间,也许读书不如多学些生字,多做些练习见效快,其实不会读书,不喜欢读书才真正会影响他们一生。只要放下心中急进的想法,不追求眼前分数的高低,努力让学生阅读,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进步。

我们提倡校园成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创建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习惯, 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而课本只是浓缩的知识精华,远远达不到阅读的需求。理想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籍。让空虚无聊的学生尽享“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充电”需求,让单调的校园增加一个五彩的调色板。

四、正确引导懂得读透书、做杰出人才的道理

有人说读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文化,也就是学书本知识;第二层次不仅要学文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学方法,将来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学前人的智慧,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前人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的教学是第一层次的读书,学生知道的都是教师上课强塞硬填的格式化知识,这就是读死书。能达到第二层次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能达到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读透书的杰出人才。

交流是读透书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我们让学生读书,并是不是一味地把书扔给他们,没有原则没有后续工作安排,或者说是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阅读目标。读书是输入的过程,读后的交流是把书中的精华和读者的感悟付诸于自己的语言,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输入不够,自然无法输出,所以交流是间接强迫他们认真读书的一个有效方法。

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文字也可以语言表述,但切记交流时教师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毕竟每一代人都无法摆脱自己时代的局限性,学生看我们正如我们看自己的父辈那样,这就是隔阂。教师要退居二线,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是自己充当主角,大量灌输,模式化地育人,那么教师的知识便成了死气沉沉的条条框框,就算教师看再多的书,明再多的理,学生不自己去真切体会,根本无法感受各种滋味的。

作为教师大可不必以博学自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只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可以受到肯定,也完全可以受到否定。学生需要独自一人沉浸在作者的世界里,聆听作者的倾诉,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然后才能悟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他们对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丰富他们人生的体验,有助于让他们成为一个情感丰富、感受力强的人,是非美丑,真假恶善,在交流中自然会有个分辨。我相信班会上再也不用教师费劲口舌讲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你们不应该如何做,遇到什么情况你该如何面对等等,因为书中已经告诉他们了,交流和驳斥中已经见分晓了。

书籍是培育学生的良师,无需鞭答,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可以医愚,可以增长智慧,可以造就高尚的灵魂,读书,可以育人!

4.如何引导学生乐学 篇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

。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一个篮球60元,一个足球45元,老师想买两个篮球和3个足球,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知识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 使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5.如何引导学生写1 篇五

秋游是学生喜欢的野外活动。每年秋天时,许多学校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到郊外、到山川、到田野、到公园去秋游;还有许多家长会带着子女去秋游。秋游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种是到郊外、到公园去游山玩水、欣赏秋天大自然的美丽景物;另一种是在秋游中开展学生喜爱、活泼、有趣的活动。这样才能让秋游过得有意义、有趣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是美丽的季节。在这金秋时节,我们看到了秋天景物的缤纷色彩,听到秋天的美妙动听的声音,闻到了稻谷、花、果的芳香,分享了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喜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秋游的作文呢?

一、教师带领学生游山玩水,欣赏秋天大自然的美景。

1.仔细观察,描绘出秋天的特色。秋天与春、夏、冬三个季节不同,要抓住“秋高气爽,天气渐渐转凉,燕子往南飞,树叶黄了,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橘子黄橙橙挂满枝头„„”这些秋天特有的景物特点。但在写之前,一定要用你的慧眼认真仔细地观察。只有“下马观花”,细致观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重点突出,描绘秋天的“形声色味”。

写秋天的景物要避免主次不分,样样都写的毛病,要重点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香味等的特点写生动、具体。

(1)描写形状。“形状”是指描绘秋天的花草树木、果实的形状,大小,模样。例如“秋天到了,成熟的橘子就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好像向人们炫耀它的风采。它的形状是扁圆的,剥开橘子的皮,就可以看见十几片的橘瓤,像亲兄弟一样围在一起,橘瓤像小船,像月牙,像镰刀。”这段话巧用比喻,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橘子的形状、大小。

(2)描写颜色。“颜色”是指描写花草树木,各种水果的颜色。例如“你瞧,那一棵棵柿树的叶子,有的红似火,有的黄如金,而有的却依然绿绿的。”又如“秋菊的颜色有金黄的、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两句话分别写柿树的叶子和秋菊的多种颜色。

(3)描写声音。“声音”就是响声,摹声可以描写秋风和树叶飘落的响声,果实掉在地上的碰撞声,农民丰收的欢笑声,小鸟的鸣叫声,河水的流淌声„„例如“秋风吹来,‘沙沙沙’,树叶们在举行‘沙沙沙’、‘哗啦啦’的‘大合唱’呢!小鸟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鸣叫,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叫,小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地采蜜忙„„”这段话写树叶的响声;写小鸟和布谷的鸣叫声;写了蜜蜂的摹声。

(4)描写香味。“香味”就是闻到花草树木的香味、气味,品尝到水果的“香、甜、酸”的滋味,尝到食品、蔬菜的“酸、甜、苦、辣”的味道。例如“未成熟的橘子酸酸的,成熟的橘子有甜的,有甜里带酸的”;又如“葡萄有酸的、有甜的,有酸里带甜的。”第一句话写了未成熟和成熟的橘子的味道;第二句话写了葡萄的三种味道。

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秋游的过程。

写秋游的过程,要有一定顺序,否则条理不清,层次不分明,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写秋游的顺序一般有下面三种:

(1)按照时间须序。可分早晨、中午、晩上;或者早晨、太阳刚刚岀来、太阳已升到半空中、快到晌午„„的时间顺序写。

(2)按照秋游的先后顺序。一般按照“首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顺序写。例如,一位同学写《快乐的秋游》,就是写到仙楼山秋游,是按照游览先后顺序写的。“首先来到方志敏广场”、“接着观看红十军纪念碑”、“然后沿着台阶游仙楼山”、“紧接着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后开展有趣的活动”。这样写秋游的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按照方位顺序。一般写秋游中,观看名胜古迹、庙宇、房屋等可以按照“左、右、前、后”,或者“上、中、下”,或者“前面、中间、后面” 的方位顺序写。例如,一位同学写《秋游五险庙》,是按照“前面是一块大空坪”、“ 中间是一座五险庙大殿”、“大殿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按照方位顺序写,让人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巧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要把秋天的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还要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

(1)巧用比喻。例如,《快乐的秋游》中,“一路上,看到金黄的稻谷摇摇摆摆,稻谷沉甸甸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里巧用“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的比喻,把秋天金黄色的稻谷写得淋漓尽致。

(2)巧用排比。例如,《快乐的秋游》中,“我们来到越王台开展有趣的活动。有的歌唱跳舞,有的捉迷藏,有的猜谜语,有的跳牛皮筋„„”这里巧用四个“有的„„”的排比把各种各样活动写岀来,体现活动的多样、有趣。

(3)巧用拟人。例如,《秋游五险庙》中,“秋风一吹,火红色的枫叶便“沙沙沙”地响,飞来飞去,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舞姿多么优美。它们慢慢地打着卷儿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里巧“翩翩起舞”、“ 舞姿多么优美” 和“慢慢地打着卷儿投入了大地的怀抱”的拟人手法,把枫叶像红蝴蝶的飞舞写得活灵活现。

5.写秋景与联想,想象相结合,突岀文章的感染力。

联想是从此一事物联想到彼一事物,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看到古代建筑设计精美,联想到鲁班先师精湛的建筑艺术,或联想到古代建筑师的高超建筑设计。如《万里长城》一文,文章生动描写了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作者除了写长城的壮观、美丽迷人,还写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文章巧妙地联想:“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已的生命修筑了万里长城。”这样

联想合情合理,起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想象是生命的源泉,有想象才有创造力。想象是指引前进的道路,是指路明灯。例如,《快乐的秋游》中,“高大的纪念碑上镶嵌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旁边有许多翠绿的青松,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这段话用“翠绿的青松”,想象“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想象“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这样想象表达了学生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要发奋努力,将来成为有用人才。这样写才就有感染力。

二、在秋游中如何写开展学生喜爱、活泼、有趣的活动。

写秋游的作文,如果单纯地只写观看到秋天的景物还不够,很单调,没有突出秋游活动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因此,还要写开展那些活动?内容是什么?过程怎样?怎样体现有趣味、有意义。

1.要点明活动内容。活动有两项内容:有一般活动和重点活动。可以采用“点面” 结合的方法。首先“面”上点明活动项目;再“点”上重点写

一、两项活动内容。例如,一位同学写《秋游五险庙》,在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有的猜谜语,有的顶气球,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说相声。最有趣的是猜谜语,一个同学岀谜„„我翘起大拇指夸奖:‘真棒!’”这段话先“面”上写进行5项活动,然后,“点”上具体写猜“大象”谜语的过程。这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要突出趣味性。活动内容要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3.要描写好快乐的场面。不仅要写学生参加活动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而且要写观众观看活动的热闹场面。例如,《快乐的秋游》中,“有的人表演唱歌,有的表演学猫、狗、羊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场面上到处是歌声、笑声、鼓掌声,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这段话把开展活动的热闹、欢乐的场面写得惟妙惟肖,突出了文章的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总之,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步骤写,相信秋游作文一定会在你的笔尖流淌,你会写出生动、有趣、感人的作文。

例文一

快乐的秋游

福建省浦城县新华小学四(4)班王佳琪 353400

深秋的一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班级同学去仙楼山秋游。甭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首先来到方志敏广场,广场上有许多树木,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桂花树特别引人注目,树上开满了一串串桂花,有的红似火,有的黄如金,还有的白如雪,一阵阵桂花香飘来,哇,真香啊!难怪人们常说:“十里桂花香”呢!

接着,我们观看了红十军纪念碑,碑上有方志敏和4个红军塑像,方志敏高大威武,手指着前方,仿佛说:“革命取得胜利了。”我们向革命先烈鞠躬,表示对英雄烈士的缅怀之情。

然后,我们沿着169步台阶向上攀登,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会儿,我们来到仙楼山。仙楼山是森林公园,满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棵棵树高大挺拔。秋风一吹,火红、金黄的树叶飘飘悠悠地飞来飞去,像一只只花蝴蝶飞落下来,树下的野花有红的、金黄的、紫色的、天蓝的„„五彩缤纷;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嗡”地采密忙,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 尽情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我们来秋游呢!

紧接着,我们来到仙楼山的英雄纪念碑,高大的纪念碑上镶嵌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旁边有许多翠绿的青松,象征着革命烈士像青松一样万古长青。他们为我们后代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最后,我们来到越王台开展有趣的活动。有的歌唱跳舞,有的捉迷藏,有的猜谜语,有的跳牛皮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圆圈,第一个人手持一束鲜花,中间一个人击鼓。如果击鼓停了,花传到那个同学手中,这位同学就要出来表演节目。有的人表演唱歌,有的表演学猫、狗、羊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场面上到处是歌声、笑声、鼓掌声,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我们进行快乐的秋游,既观看大自然的美景,又进行有趣的游戏活动,真是一举两得。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唱着嘹亮的歌儿,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简评:

6.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篇六

自从2002年秋季学期以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落户恩施以来,语文教师就阔步走在课改前列。我们深知: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载体离不开讨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成了语文教师校本研究的课题。虽然在课改前一时间的教学实践探求中,我们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因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实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正如学生日记所写:讨论课成了部分同学谈论电视剧剧情或交流打游戏机心得的课,那是“扯蛋课”。那么,今天的课堂讨论应是培养学生学会质,学会补充,学会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课。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呢?

一、语文课堂讨论的形式

1、中心式讨论与板块式讨论

中心式讨论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它适合于内容比较集中,主旨比较突出的课文教学。

板块式讨论是教师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板块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方法适合于并列性式对比性的文章。

2性讨论和碰撞性讨论、补充

补充性讨论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的以互相补充为特征的相容性讨论。这种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所占份量较重。它6能启发学生把问题理解得全面深入。碰撞性讨论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议题所进行的反驳式、对元式的讨论。有时,学生碰出的智慧火花。会成课堂的亮点。

3、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是讨论的基本形式,四人或六人一组。这样既能保证讨论的深入,又能保证每个孩子都充分发表意见,这也是小组 讨论的优势所在。集体讨论。它一般是教师引导全班同学有秩序地针对一个问题举手发表意见。这种讨论交流面广,影响面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生生讨论生生讨论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 互相 启发,互相补充。师生讨论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具有浓烈的民主氛味。

二、引导课堂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讨论必须围绕问题展开。问题来自哪里?最好来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讨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形式引发其思考,促使其思考。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兴趣性、要有发展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理解能力和个人经历的差异。问题不能简单化,也不能复杂化。

2、要保障讨论有序地进行、全员实质性地参与

一旦讨论开始,学生一定会各抒己见,甚至是滔滔不绝,激烈处甚至忘我争辩,这是好现象。为了保障讨论能有序进行,全员实质性参与,能力从不同层次上得到锻炼,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引导:

a、注意讨论习惯的养成 训练和保持,语文中心学习小组一般都是比较固定的四人或六人,那么要教师给学生分好工,谁做笔记,谁主持发言,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发言中要有礼貌,要合作,要做到以理服人等。

b、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包括准备时间 和讨论时间。需要预先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的问题应在课前早告知学生准备。课堂上能及时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应留给充分的自我思考 的时间,讨论到各小组 基本结束 为止。讨论时间仓促则使讨论流于形式,等同失败。

c、读议结合,以读为本。语文课必须以读为本,问题的讨论应围绕课文需要而展开。讨论应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脱离文本而“高谈阔论”。d、深入群体,予以必要的指导。学生积极 准备和讨论过程中,老师并非等闲视之。而应深入到多个讨论小组,加入他们的讨论。同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只言片语,或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或一个比划动作,都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e、关注胆小和基础差的小组。鼓励他们敢于说、善于说。使他们也有机会锻炼自己,充分认识到自我。

三、正确评价讨论结果

讨论必须要有结果,也必须让学生明白结果。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教师在深入讨论群体和听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迅速全面 的把握各种意见,根据 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和学生特点作出果断的判断,并给予孩子以肯定和鼓励。其结果 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有确定的答案,课文中能找到的答案。

二是有多个答案,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是没有答案 也是答案。那将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去研究,去探讨。课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中有保障的 讨论和鼓励性的评价,还应加上课后的课堂讨论反思,才能构成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环节.在课堂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讨论呢?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提问”为课文学习的切入,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我们理想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积极地进行探究,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这种问题式的探究性语文学习的操作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或感到困惑,或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在认识上、行为上都存在偏差。我以为,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只有真正悟透“自主提问”这种学习方式的内涵,才能积极地探索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策略,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实的教学生活却

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不敢问、不善问。2、学生提问只是过过场。3、学生讨论“自由散漫”。

学生自主提问探究性学习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对话”、“互动”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从某种角度讲,问题的提出是课堂学习的开始,问题的解决是课堂学习的结果,问题的探究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则要在其中起到积极的引导、组织作用。要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在阅读活动中,真正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母语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参与中培养自主提问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的理念呼唤学生的自主提问。作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乐问

首先,师生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时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紧张、局促不安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作为教师要相信“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只有相信学生,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教师还可在班上设“智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在家长面前表扬他的孩子敢问、会问,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要让学生乐于提问

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

3、引导学生善问

当学生提问积极性提高时,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这类的问题并不是课堂所期待的,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善问。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在上课时把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师生共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提,处处能提出真问题,教师要做好示范导问,因为学生的提问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可以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积极引导,提供思路。当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就会逐步悟出“提问”的思路与方向,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等。

二、在讨论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质量

这种自主提问探究学习模式的操作,起初学生不愿提问、不会提问,令我们困惑,但当学生真有一大堆问题时,教师感到课堂组织、调控的困难。如果教师无视这种课堂生成,按自己的预设进行组织学习,这无疑是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也显得不伦不类,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因为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克服学生语言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自由”状态,思维自由奔放,易激发每个人活动的潜能,使每个学生所获的形象更丰满和完整,使探究中所观察到的形象内化成概念,从而可以促进他们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但如果真是任凭学生自主讨论,又会感到课堂的“杂乱无章”,发现学生的思维活而乱,广而缺乏深度。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深读后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后,发现了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感性的,可以说是肤浅的,有的根本算不上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一大堆“紊乱”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先不组织讨论,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再次深入读课文,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间。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用心去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让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和思考;让他们读出自已的感受,去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一文时,学生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但有一部分问题非常的肤浅,我把这所有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在深入地读课文,比较问题,说说哪些问题无足轻重可以不提,哪些问题是关键。经过读——讨论,同学们终于把那些问题筛选成为两个主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的不合群?

2、为什么不合群?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

理解文本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深入读文章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新问题,就会发现学生所提的都是真问题,基本紧扣文章的主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增强,学生所参与的是有效讨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体验到了成功。、合作中展开讨论

如果学生在预习阶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讨论。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伙伴学习。、点拨中深化讨论

在学生自主提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及时做出评价,但要多民主,少批评,不能放弃和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提问与讨论,必要时给予点拨。如当学生所提问题解决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深思;当学生的意见徘徊在一些无意义的谈论和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时,或者学生各持一词,甚至偏离课文内容,因认识偏激出现争论时,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点进行讨论。

7.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写作 篇七

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却常常遇到老师一说上作文课, 学生就唉声叹气, 愁眉苦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 他们就敷衍、搪塞, 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 更谈不上主动练习写作。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却在语文教学中是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对作文而言, 阅读是“源”, 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 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 我们的学生呢, 据有关调查得知: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 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 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 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 很少阅读, 或者是读了, 却没有读精品, 语言词汇就贫乏, 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 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 自然“没有写的”, 所以要想写好作文,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 要指导学生主动的大量的阅读, 读精品, 有丰厚的积累。中学生精力旺盛, 记忆力强, 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 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 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 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对那些“懒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不然, 学生“三分钟的热情, 两分钟的干劲”就不能读有所获。除此之外, 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 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摘要呀等方法, 怎样用, 哪一种方法最佳等, 都要让学生掌握, 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其次, 应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学生“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 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 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 思索未来, 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 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而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动的事, 感动的人, 自己受到教育, 也想让别人产生共鸣;有时还会遇到不平事, 当时就会与别人争论不休, 事后又耿耿于怀, 很想把自己的理由讲得更充分些, 把是非搞清楚;在读书看报时, 遇到令人激动或让人气愤的事, 很想发表自己的议论;有时看到一些文章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不合, 或正中下怀, 也想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时, 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 即心中有感, 不吐不快。这时候, 我们就应该马上拿起笔, 把所见、所感, 用日记或读 (观) 后感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第三, 坚持写作, 注重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我认为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应让学生多动笔, 每周写一篇作文, 力求让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地引用成语、名言、诗词、歌词, 灵活变换句式, 采用多种修辞句来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 日积月累, 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 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 多一点灵气。另外, 一定的记录也是必要的, 学生们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 甚至一些统计数据, 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 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 这样写出的作文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之效。

主动写作的主要特点是随意性。我们要教导学生可从实际需要出发, 尽情抒发自己的想法,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没有固定的要求。比如, 一天的日记不一定只写一件事, 文体也可随意, 可记叙、说明、议论, 也可抒情, 最好还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写出自己观察、阅读、思考和体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至于那些总结、申请、假条等, 好像有些被迫, 但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只要照实写出就行了。

8.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 篇八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最近发现孩子迷上了上网,每天回家随便写写作业就开始上网,一上就是几个小时,怎么说也不听,耽误了学习不说,连眼睛也坏了,这可怎么办啊?

苦恼的妈妈

编辑发现:

在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孩子上网确实已成为一件老师发愁家长痛心的事情。孩子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好奇心强烈的时候,容易沉迷一些东西,比如网络,如果是学习还好,但是千万别沉迷于此。

专家分析: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些老师和家长禁止学生上网。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社会毕竟进人了网络时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正确引导小学生上网:

一、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网德”。教育学生以谨慎的态度对待网络,在网上与人交流时,跟平时待人接物一样,要有礼貌,不讲粗话。要明确告诉学生,在网上不要痴迷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更不能将其作为精神寄托。

二、合理安排学习和上网时间。告诉学生不要过分迷恋上网,不能一有空就“泡”在网上。如果迷上了网络游戏,不仅身体倦怠,而且视力与学习成绩将同步下降,甚至造成更为惨痛的后果。

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御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告诫学生慎重对待网上交友,不要随便把自家的电话号码告诉网上的朋友,更不能轻易和网上的朋友独自见面,以防上当受骗。

9.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篇九

当一名名大学新生兴高采烈地跨进大学校门时,他们就像呱呱坠地的婴儿,寄予着亲人的崇高期望,充满着好奇与无知,慢慢降临到一个新的世界。可兴奋之余,能有几人会想到毕业之后,他们面对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不禁会让我们低头深思:如何才能让他们得到全面的锻炼以适应残酷激烈的社会环境。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大搞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需要直面现实,实施素质教育后的效果如何,过程又是如何呢?作为一名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总结出了几点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在运用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观念教育,促使学生快速树立全面发展意识。

大学新生入校后都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当务之急便是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

军训和入学教育是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艰苦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军事纪律,让新生们从放松状态迅速调整到紧张状态。经过身体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他们即会明白,到大学绝不是来享受的,新的挑战即将到来。国防教育报告会为青年学生详尽地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学校直属的上级部门领导——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季缃绮亲自为学校师生做立志成才教育报告,报告通过高屋建瓴的理论引导和生动翔实的例证透彻地分析了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形势和自身问题,激励他们直面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并且对他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在对大学生活和社会形势有了初步了解后,辅导员须及时开展座谈会,向学生传输新的生活和新的思想信息,使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向学生讲解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的竞选,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提升自信。为学生细致分析当前专业的就业状况和形势,当前就业环境下的我校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困难。强调着重加强礼貌礼仪和应聘技巧的学习。通过座谈会的形式给学生打预防针,告诉他们大学是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地方,不是享受虚度的地方,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有信心、有希望,使学生为自己设计好大学生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学生逐渐对大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进行由

面到点、由整体到个人的转变。辅导员及时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是开

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采用了问卷调查、集体座谈、走访宿舍、个

别谈话的方式及时获取了大量的学生的信息。

二、发挥团学组织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锻炼实践机会

和谐的团学组织文化,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院团总之积极探索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和团学工作规律,积极发挥共

青团组织的主导作用,提高青年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对团学

干部的培养、选拔、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团学干部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作用。

共青团组织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思想教育、行为的引导、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职业规划等四个方面。通过组织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和研究会,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举办了学习全国先进模范人物的事

迹精神的主题活动,邀请奥运精神宣讲团为全体学生做奥运精神专题报告

会,在行为上,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文明礼仪,树商院新风”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不健康的寝室文化、课桌文化、厕所文

化;利用院报、学院网站、宣传栏和展板等宣传阵地,积极引导校园文明

新风的建设,让全体青年学生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行为上,宿

舍文化艺术节:宿舍雅称评比和叠军被比赛。大学生日常利益教育讲座。

活动上,靓你风采女团赛,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演讲朗诵话剧,万米接

力,拔河比赛。

加强学生党员、干部在团学组织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

党员、干部成为学校政策上传下达的宣传媒体,从而使年级中形成有利于

维护集体利益的正确的舆论环境

三、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辅导员是班级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工作。开学初期,辅导员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使大一新生迅速形成对我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辅导员应始终坚持立足于

本职,尽心尽力开展好各项工作。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辅导员

例会制度。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分配的各

项任务,保证了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于学工办常规工作,更是长抓不懈,如国家及省政府奖助学金申报

评定、毕业生就业指导、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及各种材料

报送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对学生常规检查工作认真负责,经常

深入教室和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检查学生迟到、旷课、夜不归宿、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违纪现象和行为,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的安全着想。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

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积极开展月活动和主题班

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培养学生的自

我管理意识、独立自强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院的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勇于创新,勤于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尊重人才的科学人才观,已成为高校建设的指导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人才

观的统一,教师要坚持用优良的传统鼓励学生,努力用真挚的感情关心学

生。我院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

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通过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

题,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等方面。

学生进入大学,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学习也就不仅仅限于书本知识。

我校由学生办起的各种社团、协会就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

台,像五指财经协会、金手指协会、随想创意协会等。这些社团协会活动

不仅促进了我校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同时,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实践。学生社团种类众多,平日开展的各项活动形式也丰

富多彩,像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大赛、公益实践等活

动一一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优秀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领

域,努力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陶冶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舞台,充分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特长。

在实践中努力地去探索,修正与完善,不断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地

在实践与反思中获得提升,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让

学生在其中体会到乐趣,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加强人文素质教

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进入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大学里接受系统化、学术化、价值化的人文素质教育,需要

教师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言教和身教两种手段,使学生喜欢和

接受人文教育。使他们对这种教育发生兴趣,找到感觉,从而发挥其主动

性和自觉性。要通过深入广泛的思想启迪和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从内

心产生自觉的人文向往和追求,增强学生对正确的人文价值的兴趣和感

觉,从而自觉地在正确和错误、优秀和不良之间进行选择和取舍,使学生

在更深的层面上建立起对人文素质的认同和判断力。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传道”。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传道”。传中华民

族优良传统之道,传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之道,传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道,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之道,传“八荣八耻”之道,传正确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思想之道。总之

不仅要教育学生会做事,更要教育学生会做人,要做好事,先做好人。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教师自身的价

值观念和人文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学生的人文素

质,不仅从课本中读得,从课堂上听得,而且往往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带出

来的。

作为教师,面对这些学生,必须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为此应注意以下几

方面:一是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借助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所遇到的困难进行疏导、教育。二是在教学

中渗透校情、国情教育,使学生能够理智地对待学校及社会上当前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三是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

心朋友。心理疏导,是教师针对大学生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

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人文素

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

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抓好课内教学的主渠道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努

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我院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服务学生,培养人才”的学生工作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能力。

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文化生

活,增进学生团结,加强学校凝聚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

展,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

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寻求多种多样的方式,循

序渐进地开展各项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增强学生的就业导向知识,加强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重

10.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篇十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汪 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把教师传授的学习文章的方法吸收内化,经过不断练习,转变为自身的能力。然而,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必须在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好例子,举一反三,使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提倡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主旨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我们五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了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几种展示形式:

一、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二、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抓住课题理解课文内容。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五、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六、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七、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八、抓住过渡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九、抓住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十、用课堂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11.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质疑 篇十一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大胆提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老师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提出问题或积极答问后,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或赞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若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教师要认真对待,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敢于提问的勇气。

二、引导学生善问

高质量的“问”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我们要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之类浅层次的质疑过渡到具有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层面进行质疑、探索。

1.抓住课题质疑。如教学《狼和小羊》,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思考,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狼和小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这些问题是贯穿全文的,也是学生很想知道的,由课题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打开他们思维的匣子,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质疑。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引导学生质疑:“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些地方?”引起争论,掀起波澜,抓住这“壮”字就成了理解全文的突破口。

3.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如教学《骆驼和羊》时,骆驼说长得高大好,羊说长得矮好,抓住这对矛盾引导学生质疑:“到底谁对谁错呢?”学生仔细思考后就会悟出文章的道理:一个人不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确看到自己的短处。

三、启发学生会问

人的思考往往会产生习惯性的倾向,即思维定式,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僵化,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思考。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定式思维的影响,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会提问。

1.求异性质疑。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学生以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教學《乌鸦喝水》,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乌鸦,你有什么好办法喝到瓶中的水?假如没有小石头,你该怎么办?”这就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体现,很有创意。

2.逆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质疑,在同中求异,正中求反,对现成的结论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从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如教学《落花生》时,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书上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说法不对。”我问:“怎么不对?”学生回答:“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什么不好?”这个学生敢于质疑教科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创新质疑,因为逆众与开拓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3.多向性质疑。多向性质疑就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疑问。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句话吗?”有的说:“从字面理解是指周围光线不亮,容易把鼻子碰扁。”有的说:“从语气上来看,鲁迅先生当时心情沉重。对当时的社会黑暗很痛心。”有的说:“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四周黑洞洞是比喻当时的社会黑暗,碰壁是比喻遇到困难和阻力。”这就是多侧面、多方位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发问的声音、争论的声音、思想撞击的声音、探究的声音、创新的声音,才能使小学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东风小学

12.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篇十二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阅读名著

1. 班级设立名著图书专柜。

作为文一个语文教师, 一直以来, 笔者十分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不断开掘图书资源, 提高使用效益。一般来说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 图书角的藏书量会超过300本, 人均七八本。不过对学生们捐集上来的图书进行分析, 发现, 这些图书主要是一些卡通书、作文书等快餐式的大众通俗读物, 名著少得可怜。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感性化、浅层化的趋势, 学生阅读疏远经典名著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将学生课外阅读的注意力吸引到能够代表人类文化精粹的经典名著上来, 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一个经典名著图书专柜。这个专柜的图书管理方式是私有公用, 专柜对班上学生拥有的名著进行造册登记, 图书仍由个人管理, 面向全班同学开借。这种方法好处有三:一是名著管理方便, 损毁率极低;二是专柜虽无书 (书都在学生手上) , 但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有记录,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三是让学生感染学生, 形成一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氛围。

2.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有更多课外阅读的时间。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质量观, 不能急功近利, 以大量的书面作业代替学生的课外阅读, 应少布置课外作业, 多读书 (笔者近三年来, 几乎没布置过书面课外作业) 。与学生交谈发现,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读名著, 原因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 另一方面他们的课业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课间看一看消遣类的书, 仅是为了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这些名著, 除了引导得当外, 关键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一方面要和其他科任老师多沟通, 尽量少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另一方面, 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 大力宣传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让他们支持子女进行课外阅读。

二、大力营造阅读名著的读书氛围

1. 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 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新编的语文教材, 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还是语文版,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中学生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 可进行引导点拨, 导向课外。笔者统计了一下, 七至九年级《语文》 (语文版) 节选名著篇目的有《美猴王》 (七年级上册) 、《空城计》 (七年级上册)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八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 (八年级上册) ;此外, 对一些重要的作家比如老舍、鲁迅、冰心、罗曼·罗兰、高尔基等的作品也有所涉猎, 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 上好名著欣赏课、导读课, 刺激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 (语文版) 一共安排了四个名著引读栏目, 七八年级每学期各安排一个专题, 对“课标”指定的必读经典名著进行导读和推介, 教师应重视这四个专题的引读, 并辅以名著欣赏课,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3. 大力开展以名著为主题的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 以活动促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笔者觉得一定要把班上所有同学的阅读活动开展并丰富起来。讲故事、朗诵、演讲、舞台剧、征文比赛等活动, 可能要花去教师和学生的许多时间, 但这是一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活动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一发而不可收, 收到奇好的效果。比如,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 搞了一个《三国演义》歇后语比赛, 同学们的阅读兴奋点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在引导学生读《水浒》时, 我搞了个水浒人物绰号比赛, 学生阅读《水浒》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总之, 名著的阅读是主题性的文化阅读, 应通过有效的活动, 突出阅读主题, 让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

4. 制定阅读激励制度, 让阅读名著具有挑战性。

现在的初中生的阅读状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初中生别说读名著, 就是普通的课外读物, 都读得很少, 这与我们现阶段社会转型期, 人们过多追求功利、过多追求浮躁的物质生活状态有关。在学校里, 阅读不是一种主流动的学习方式, 替代它的是应试和做题。因此, 名著的阅读, 应作为一种挑战行为, 重视激励措施的落实。笔者每个学期, 都会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阅读分组, 互相挑战, 每期分阶段进行阅读评比、颁奖 (奖品多是书) 。名著阅读除了让学生互相挑战外, 也鼓励个体的自我挑战。有一个典型的个案是这样的, 2007年, 笔者任教班有个学生王某, 基本没有阅读习惯, 笔者和他约法三章, 每读五回目《三国演义》送一张老师自制的读书卡片, 读完一部《三国演义》奖励一部《水浒》, ……在老师的激励下, 到2009年春季, 这位同学已读了近十部经典名著。笔者的心得是:集体的阅读氛围, 会感染个人, 个别的阅读指导, 也会带动全体。

1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十三

师:(笑着说)你们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盯着”。

师:有同学明白吗?(环视全班,没人举手),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

生:“盯着”就是看着。

师:再看图,那个人怎样看?

生:那个人很仔细地看。

生:用眼睛仔细地看着葫芦。

师:他有没有看那些叶子?

生;没有!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葫芦。

师:对,像这样精神集中地看,不看别的东西,叫“盯着”,“盯”字有什么偏旁。

生:目字旁。和眼睛有关系。

14.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篇十四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的世界。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并溶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网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情;可以快速进行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输等等。令人担心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上网是热衷于聊天、玩电脑游戏和垃圾信息的浏览。这些行为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中学生出现认知能力的迷失;有的中学生对互联网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个别中学生因长期沉迷于网络,产生网络心理障碍,而被迫辍学,有的还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中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视。

一、积极进取,提高教育者的“网络素质”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会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有发言权,才能与学生交流。

二、社会、家庭、学校齐配合,还给青少年网络上的一片“ 土”。

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应切实地规范网吧的经营行为,安装能够过滤网络色情与暴力的防火墙软件等。其次,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特别是让家长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一般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好电脑,几千块钱掏出来买台电脑,都是毫无怨言。但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网络知识缺乏了解,或是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对孩子在家电脑的使用,缺乏监控。班主任应该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们介绍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学校可以安排一部分家长到校,听一下电脑课,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电脑的情况,提高家长的网络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的子女正确对待上网。

三、用“爱心”教育引导。

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了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网络色情和网络游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网民,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提供的信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动感而逼真的仿真世界,使精力充沛、涉世未深、倾向于猎奇冒险的青少年学生如痴如醉,乐此不疲。对于经常泡网吧的学生们,我们应多与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关心他的生活,从本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正反两面案例来引导教育,让他真正懂得上网的利弊。

四、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的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的网站占上网时间比例较大,我们应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利用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各个学科可根据各自科目的特点,到网上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班主任还可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上网的利与弊,从而用学生来教育、影响学生。

上一篇:新党员成长计划下一篇:美味大果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