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成总结(3篇)
1.制成总结 篇一
制成车间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制成车间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车间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艰苦努力,车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水泥产量
1~12月生产水泥241701.76吨(其中一线水泥122366.71吨、二线水泥119335.05吨)。与去年217434吨相比,增产24267.76吨,增幅达11.16%。2006年一线水泥磨生产42.5R水泥达36489.52吨,是去年3880.85吨的9.40倍。
2、水泥工序质量
一线:1~12月出磨水泥比表面积合格率平均达 88.92%,与去年的78.45%相比提高10.47个百分点;1~12月出磨水泥三氧化硫合格率平均达84.53%,与去年的79.20%相比提高5.33个百分点。
二线:1~12月出磨水泥比表面积合格率平均达89.35%,与去年同期71.73%相比提高17.62个百分点;1~12月出磨水泥三氧化硫合格率平均达90.79%,与去年同期78.45%相比提高12.34个百分点。
3、生产成本
今年1~12月车间综合成本盈利288800元、考核成本盈利302214元,去年同期盈利296642.90元。
二、2006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依靠科技创新 实现精细化管理
1、小投入、大回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强力提升水
泥磨生产能力
由于今年水泥生产任务艰巨,制成车间两台水泥磨的生产能力又极为有限。一方面,机电设备面临严峻的考验,需要有极高的运转率;另一方面,运行时间的增长,必然要使用大量高峰电,车间生产成本将大幅攀升。为缓解这一对矛盾,如何提高磨机台产便成为当务之急。车间通过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反复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说服公司领导,投资20余万元引进水泥磨磨内筛分改造技术,通过不断调试,磨机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剔除隔仓板、出料篦板等必换配件,一线的技改费用实际仅6万元左右。两个月之后,我们就获得了超额的回报。水泥磨台时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提高20%以上,水泥电耗明显降低。
一线水泥磨技改取得的巨大成功,为二线水泥磨的技改指明了方向。台产提高之后,水泥磨避峰效果十分明显,比如今年九月份一线水泥磨生产水泥9989.45吨,其中还包括42.5R水泥3216.95吨,但全月仅用高峰电16小时、二线水泥磨生产水泥9995.7吨,全月仅用高峰电46小时。水泥用电单位成本明显降低。
2、在水泥磨产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车间管理人员会同公司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大胆探索,使一、二线水泥混合材的掺入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混合材掺量的大幅上升使得入磨物料的易磨性得以根本改善。一方面它有利于磨机台产的提高,单耗降低;另一方面,低价位的混合材掺入比例升高了、高价位的熟料掺入比例降低了,此消彼长,最终使水 2
泥制造成本得以大幅下降。
3、通过不断摸索、论证,确定了水泥磨科学、合理的研磨体级配,使得出磨水泥的比表面积大幅升高,水泥比表面积在较高范围内的持续稳定又为混合材掺量的升高奠定了基础。车间管理人员对磨机工艺的准确判断和熟练掌握,使水泥磨工艺系统及其操作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对工艺技术刻苦攻关,破解了水泥比表面积上去了而磨机台时产量难以提高的难题,缓解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4、积极利用避峰停机的有利时机,坚持不懈地抓好机电设备的预防性检查、检修工作。同时不断完善电钳班管理办法,将每月的设备故障率与完好率考核完全与电钳班工资严格挂钩,极大地提高了电钳班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使机电设备事故率逐步降低。
通过以上四方面对磨机工艺及设备的改造及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半年,车间共亏损70余万元,而在下半年一举扭亏为盈,科技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5、在车间管理上,严格按制度执行,狠抓落实。坚持责任追究制度,狠抓现场管理,杜绝人情管理。2006年,车间查处各类违章违纪人员96人次、处罚金额达5378元。
6、关注细节。在思想上,车间管理人员一致认为:车间
管理无小事。坚持做好经手的每一件事情,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此,车间管理人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专业特长进行了较为严密的分工,坚持谁安排、谁落实、谁负责,一根长线理到底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懈地向员工灌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使广大员工都能明白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其个人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7、水泥包装打、接包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叠包机的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民工的劳动强度。自二线叠包机安装投入正常运行以来,一、二线水泥成品库多保持库满,使水泥圆库随时保持一定的空间,为水泥磨的合理避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民工问题的解决,使得车间管理人员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抓水泥磨的工艺技术等各项管理工作。
(二)、狠抓车间班子建设
班子战斗力逐步增强 2006年,制成车间班子在公司行政、总支的引领下,坚持改革发展目标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车间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内部管理上,根据车间班子成员专业技能和个人特点,对各自分管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并落实了相关责任,车 4
间管理人员工作的目的性、方向性增强,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三)、重视车间班组建设
努力提高车间工作的执行力 今年以来,车间响应公司的号召: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地落到实处,车间对各班组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办法:即由车间考核班组长、班组长考核员工的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各班组的不同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班组长根据车间制度及公司要求按月对本班组进行严格考核,车间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并作总体把关。目前,该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四)、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车间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水泥销量猛增,车间生产压力极大。再加之两条水泥窑故障频繁,熟料库存非常有限。车间工作开展得很被动,多数情况是水泥成品库、水泥圆库无库存,经常是熟料边烧边磨。一旦设备或工艺有点什么问题,矛盾就非常突出。而市场不容许制成车间的工作有半点闪失,要确保生产不影响销售,就必须要保持机电设备的高运转率和生产工艺正常,两者都要求对生产设备精心呵护。为此,车间一班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日没夜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勤检查、严督促,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坚持对责任事故绝不放过的原则。目前,已根本扭转了过去生产极不正常的被动局面,车间生产经营正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五)、质量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下半年,制成车间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车间班子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努
力,经过反复整改,车间设备标准化和文明生产工作已顺利通过集团公司达标检查。
(六)、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
根据公司现状和制成车间的具体情况,经车间班子研究决定:在电钳班率先打破现有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收入向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人员倾斜,将班长岗位系数从1.49调至1.65,几个主要技术骨干的系数向上浮动,对少数技术一般和劳动态度较差的员工其岗位系数则从1.19下调至1.15。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反映效果良好。电钳工劳动态度明显改善,学技术、钻业务的激情空前高涨。在电钳班的影响下,目前在制成车间已形成“成材靠学习岗位靠竞争 业绩靠努力 收入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2006年制成车间工作的几个亮点 1、2006年下半年,在一、二线熟料强度、产量持续偏低的情况下,通过制成车间的努力工作,水泥中混合材掺量不降反增,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水泥生产总量达集团公司指标要求(24万吨)。
2、一、二线水泥磨技改取得的巨大成功为公司、为车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以一线为例:如前所述,今年一线在42.5级产量比例占至近30%的情况下,仍然创造了产量新高,这在改造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按照改造之前的产能推算,完成今年的生产量至少需运转7643小时,也就是说要求水泥磨全年的运转率至少达到87%以上,而且要做到高峰用比例不明显增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我们今年一线总的运行时间只有6208小时,仅此一项,至少节约电费60万元以
上。3、2006年,一线水泥磨在生产42.5R 水泥产量高达3.6万吨以上的前提下,高峰用电比例与2005年相比增加并不十分明显,扼制了车间水泥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经车间统计分析,2006年因42.5R 水泥量的增加影响避峰导致的电费损失达71.6095万元,按年初公司承包文件每月扣除500吨42.5R之后仍达60.1466万元(详见附表1)。
4、在全年多数时间销大于产的情况下,再加上二线回转窑生产工艺的极不正常,制成车间常常面临边烧边磨边包装的不利局面,水泥质量控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车间班子和全体员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将出磨水泥工序质量控制在历史最好水平并使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度稳定(详见附图1、2)。5、2006年,一、二线回转窑转入3#熟料库或下地的废料达数千吨,还有一、二线熟料库之间的废熟料1100吨。所有这些都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逐步掺入水泥中,制成车间通过牺牲部分台产,提高水泥比表面积来进行弥补,并没有因为来料质量的降低而影响混合材的掺量。2006年,在42.5R水泥量高达3.6万吨的情况下,水泥混合材综合配比仍达17.3%。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由于熟料产量持续偏低,导致库存水泥量不足,两台水泥磨避峰运行质量较差,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五、2007年工作思路
1、全力以赴完成水泥产量24万吨。
2、稳步推进班组管理和员工考核工作,使车间各项管理
工作再上新台阶。、搞好设备标准化及文明生产,努力提升蓥峰公司形象。
附图1:2005~2006年一线水泥工序质量控制柱状图 附图2:2005~2006年二线水泥工序质量控制柱状图 附表1:制成车间2006年1~12月份生产42.5R水泥影响避峰成本核算
制成车间
2007年1月5日
2.合成橡胶是由什么制成的 篇二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早期的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三叶橡胶树提供最多的商用橡胶。它在受伤害时会分泌出大量含有橡胶乳剂的树液。
橡胶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吗?
3.制成总结 篇三
学成新方向
[摘要]新高考来了!2018年湖北高一新生将实施新高考招生方案。鄂新高考将带来五大变化:走班制成新常态,分层教学成新方向。中公考研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以供考生了解。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鄂新高考将带来五大变化:走班制成新常态,分层教学成新方向”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高考来了!2018年湖北高一新生将实施新高考招生方案。
面对新高考,学生和家长一定有很多疑问:
学校会怎么教学?
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学校教学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对此,湖北省教育厅都做了详细的解答。
5日,湖北省委宣传部举办了“湖北推进教育改革举措成效”的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余学敏就“新高考”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详细解答,总结了5个“新变化”。
1.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新常态
由于学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生选课将变得多样化,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变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动”,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概念将淡化。同时教师面临更强的角色挑战,开始由原来的“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将接受学生的挑选。
2.学校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将成为发展新挑战
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我省将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要求各高中学校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教学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要求开齐开好各学科课程。
3.“分层教学”将成为教学新方向
由于在理、化、生、史、地、政等6个科目中,同一个科目,有的学生只将其作为学考科目,有的学生则会将其选定为高考选考科目,这叫要求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4.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将成学生评价新趋势
按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我省将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这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长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普通高中要进一步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教育关注新热点
新高考选考的三门科目,直接决定学生大学里将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可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将改变当前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思考自己未来职业的局面,这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将摆上了学生的高中教育日程中。
在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每个教育阶段都提到了改革重点。除了上文提到的高中教育阶段,涉及这些教育阶段的“干货”也不容错过!
学前教育
● 办学
健全学前教育办园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扩大脱贫攻坚地区、“全面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 教师
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普遍实行1个班级配备2名专业教师和1名保育老师的“两教一保”配备制度。
义务教育
● 办学
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改革试点,全省93%的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接入,9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部召开现场会推广湖北经验。
完善中小学办学模式,围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目标,推行学区化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因地制宜划分学区,统筹学区内教育工作;推进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 教师
出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十条意见,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五年累计招聘教师4.4万名,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刘延东同志批示肯定,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简报推介湖北经验作法。
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激励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使之“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职业教育
● 办学
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人才成长“立交桥”。
● 办学
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采取公开招聘、专项招聘等方式引进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次人才。
高等教育
● 办学
高校要巩固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荆楚卓越人才协同培养计划”,完善校企、校地、校所、校校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 教师
推进高校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将教师、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校,完善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改变部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实行高校人员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备案管理,在备案人员总量范围内,高校自行组织招聘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和辅导员等人员。
【制成总结】推荐阅读:
生产主管岗位职责(金属制成品)07-30
工作总结,护士年终总结,护士年终总结个人10-06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总结06-22
企业环保总结总结范文07-05
个人工作总结总结09-22
质量个人年终总结总结10-12
银行个人年终总结—总结报告06-27
资料保管员总结总结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