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何曾传》原文及翻译

2024-12-12

《晋书何曾传》原文及翻译(10篇)

1.《晋书何曾传》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晋书·王羲之传》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今安缴当涂、芜湖一带)太守。王栽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经宣而著称。他员擅长书法,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整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追究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名邻,都显得拘递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赣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朝之情投意合。王惹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稻山阴的兰亭宣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竞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盏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迫《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坦率。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宁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整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膘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赣之齐名,但王蓖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羞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获之来看望自己,暖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羡之竟然不顾,王述深以为遗憾。”


2.《晋书·石鉴列传》原文及翻译 篇二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曰元。

译文:

石鉴,字林伯,是乐陵厌次人。出身寒门,志趣高雅,处事公正。在魏做官时,历任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对时政人事多有纠正,皇帝都怕他,外调担任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接受魏帝禅让,封石鉴为堂阳子。召入任司隶校尉,改任尚书。当时秦、凉被异族打败,派石鉴监督陇右各种军事事务,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因讨吴时虚报杀敌人数被治罪。诏书说:“从前武牙将军田顺因为多报俘虏人数而自杀,欺诈败坏法规,自古至今被人痛恨。石鉴身为大臣,我很信任他。过去西边战事,公然欺骗朝廷,以败报功,最后未追究。其间免官不久,再次启用,希望能将功补过,但仍与部下共同欺诈。作为大臣,情义何在!有关部门上奏是对的,回头想想又不忍心。现在遣返回家,终身不得再用,但不要剥夺爵位和封地。”很久以后,任光禄勋,再任司隶校尉,不久加特进,升任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册封三公,都要设宴会,以显示三公的重要。自从魏末以后,废除不再推行。到石鉴时,诏令恢复宴会,于是把它作为制度。太康末年,任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去世,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管陵墓。当时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被太傅杨骏怀疑,不敢前去吊唁,在城外驻扎。这时有人报告说司马亮想出兵讨伐杨骏,杨骏很害怕,让太后命令皇帝亲自写诏书,令石鉴和张劭率守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便率兵催石鉴快发兵,石鉴认为不会这样,按兵不动,派人窥视司马亮,司马亮已从另外一条道回许昌,杨骏便停止行动,议论的人都称赞石鉴。守陵完毕,封昌安县侯。

3.《晋书何曾传》原文及翻译 篇三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然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和悦,致之。重其辞,乃勿杀。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年。

(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 讼:诉讼

B.没于石 没:俘虏

C.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 比:比较

D.俄而有诏原之 原:原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

③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3分)

译文:

(2)然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3分)

译文: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4分)

参考答案

4.C (“比”在这里是“靠近、挨着”的意思。)

5.B ( 是胡人被邓攸的行为打动之后的举动。 是桓彝、虞斐对邓攸开仓赈灾的`检举行为。故④⑥均不符合题意。)

6.C (“而被贬了官职”错,由原文“俄而有诏原之”可知,不久,朝廷下诏原谅了邓攸的作 法。)

7.(1)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 (关键词“讼”、“决”,每译对一处得一分,语意通顺一分。)

(2)然而石一向忌恨太守等高级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快速去召他,打算杀死他。(关键词“宿”、“驰”,每译对一处得一分,语意通顺一分。)

(3)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关键词“牵”、“进”、“发”,每译对一处得一分,语意通顺一分。)

【参考译文】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 他守丧九年,以孝着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他从小成为孤儿,与弟弟居住在一起。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俘虏。然而石一向忌恨享受俸禄两千石的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推荐邓攸。石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

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个职位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马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著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

4.《晋书何曾传》原文及翻译 篇四

陆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郡檄纲纪①,东海王越辟为掾,皆不就。元帝引为丞相参军。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玩。玩对曰:“培缕②无松柏,薰莸③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祸之始。”导乃止。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④。”其轻易权贵如此。

累加奋武将军,征拜侍中,以疾辞。王敦请为长史,逼以军期,不得已,乃从命。敦平,尚书令郗鉴议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恶,宜皆免官禁锢。会温峤上表申理,得不坐。复拜侍中,迁吏部尚书,领会稽王师,让不拜。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及苏峻反,遣玩与兄晔俱守宫城。玩潜说匡术归顺,以功封兴平伯。转尚书今。

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显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之,索杯酒,泻置柱梁之间,咒曰:“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莫倾人梁栋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知言。

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成帝闻而劝之。玩不得已而从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⑤累世,常以弘重为人主所贵,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由是播绅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惟愿陛下崇明圣德,弘敷洪化,曾构祖宗之基,道济群生之命。臣不胜临命遗恋之情,贪及视息,上表以闻。”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给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减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勋,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兴平伯官属以卫墓。

(《晋书·列传四十七》)

注:①纲纪:官职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填(1ǒu):小土丘。③薰莸: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④伧鬼: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轻蔑称呼。⑤翼亮:辅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

允:公允

B.玩尝诣导食酪

诣:前往

C.领会稽王师,让不拜

让:推辞

D.谈者以为知言

知:知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知,通“智”,明智,有见识。

【思路点拨】作答本类题,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是解答的基础,如本题:知,在《劝学》中(“知明而行无过”)出现过;其次,掌握实词推断方法,如字根推断法,成语推断法等;最后,会将选项的解释代入,进行排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征拜侍中,以疾辞

B.

思结人情,请婚于玩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玩不得已而从命

D. 当今乏材,以尔为柱石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 B 解析:A项“以”分别为“介词,因为”与“连词,并且”;B项“于”均为“介词,向”;C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与“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为”分别为“动词,当做”与“介词,被”。

【思路点拨】作答时,要有全句或全篇意识。虚词的意义实际上已被上下文语境明确限定,因此也可“瞻前顾后”,“因文释词”。另外,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把握,才能准确理解。比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的。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陆玩“器量淹雅”的一组是

①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祸之始 ②转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 ③玩笑曰:“戢卿良箴。”

④玩潜说匡术归顺 ⑤玩虽登公辅,谦让不辟掾属 ⑥不以名位格物,诱纳后进,谦若布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 D 解析:①是表现陆玩对权贵的轻视。②表现陆玩官职的调动升迁④是陆玩劝说匡术归顺。

【思路点拨】本题在考查陆玩的品质特征,首先,我们要通观全组语句,能过基本翻译出来,了解大意;其次,要辨析语句和所要求的品质是否相符;再次,分析一下语句是否是直接表现的,这样,依次排除,得出答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玩弱冠之年就颇有美名,且性情刚直,不慕权贵,曾因到王导家食酪而造成身体不适,就写信对其嘲讽。

B.王敦被平定后,郗鉴以王敦的属吏没有履行匡正奸恶的职责为名,将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

C.陆玩被提拔为侍中、司空后,曾有人前往拜访他,其间此人索酒倒在梁柱之间,以警示陆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为。

D.陆玩去世后,因其对朝廷有辅佐创业之功,死后备极哀荣,不仅能够陪葬先帝,而且朝廷还特地设置机构以保卫其墓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B项“陆玩等全部属吏予以囚禁。后经温峤营救得以释放”错,原文为“提议免冠禁锢但并未成为事实”。

【思路点拨】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成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5分)

(2)后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寿,穷极宠荣,终身归全,将复何恨!”(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不久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朝廷内外都认为三位贤良去世之后,国家人才就匮乏了(或“国家就困顿了”)。

(2 )后来陆玩病重,就上表说:“我已年近中寿,享尽了皇帝的宠爱和富贵荣华,能最终保全自身,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解析:(1)“寻”(不久),“成”(全,整个),“既”(已经),“没”(去世),“殄瘁”(困顿)各1分。(2)“疾”(疾病),“甚”(非常);“向”(接近),“穷极”(十分)“恨”(遗憾)各1分。

【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 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 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 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参考译文】

陆玩字士瑶,才识气度宽博儒雅,二十岁就有好的名声’贺循经常称赞他清白公允、公正、正直。郡里用檄文传他担任主簿之职,东海王司马越征各他做掾属,陆玩都没有去就任。元帝召他做丞相参军。当时王导刚到江东,想得民心要结纳人情,就向陆玩请求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回答说:‘‘小土丘上没有松柏,香草臭草不能同处一个器皿。我虽然不才,也不能成为违背常理的开端。“王导就作罢了。陆玩曾受邀到王导家里吃酪,并因此得了疾病,于是陆玩就给王导写信说:“我虽然是吴地人,也差点成了北方之鬼。”他对权责的轻视就是这个样子。

陆玩的官职逐渐升迁至奋武将军,后被朝廷征召授予侍中之职,他因身体有病拒绝了,王敦请他担任长史,并用军令逼迫,陆玩没有办法,就听从了命令。后王敦被平定,尚书令郗鉴认为王敦的佐吏不能纠正王敦的奸恶行为,应该全部免官予以拘禁。恰逢温峤上表章给朝廷申辩道理,陆玩才能够不受牵连治罪。后来朝廷又任命他为侍中,升迁为吏部尚书,并兼管会稽的朝廷军队,陆玩都推辞不去就职。后来转任尚书左仆射,并兼任本州大中正的官职。等到苏峻叛乱时,朝廷就派陆玩与兄长陆晔共守宫城。陆玩则暗中说服苏峻改变策略扫顺朝廷,陆玩也凭借功劳被封为兴平伯。转任尚书令。

不久王导、郗鉴、庾亮相继去世,朝廷内卟都认为三位贤良去世之后,国家人才就匮乏了(或”国家就困顿了”),因陆玩在朝廷中德高望重,于是就任命陆玩为侍中、司空,并且赏给羽林军四十人。陆玩就任后,有人前去拜访他,向他索要一杯酒,倒在梁柱之间,并祝祷说:“当今朝廷缺乏人材,只好用你作朝廷柱石,你可不要倾後人家的栋梁啊!”陆玩笑着说:“我接受您的忠告。”然后长长地叹息,对宾客说:“以我为三公,天下确实是没人才了。”论者认为他的话很有见识。

5.《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篇五

原文: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转吏部尚书。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桓温①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②。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译文:

6.吕蒙传原文及翻译 篇六

吕蒙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注释】

窃:偷偷地。

数:多次。

顾:拜访。

虽:虽然

虞:意料,预料。

诣:往、到

造次:鲁莽,轻率。

就:凑近,靠近。

拊:抚摩。

【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到老虎洞中去,怎会捉到小老虎呢?”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后拜访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拜为朋友后离开。

7.《文木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篇七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②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③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④,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⑤,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注】①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②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③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④悢悢(liàng):惆怅,悲伤。⑤橐(tuó):盛物的袋子。

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很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8.《明史·王宪传》原文及翻译 篇八

原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

译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县人。弘治三年考中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正德初年,提升为大理寺丞。升任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升右副都御史,辽东巡察安抚,因在应州抗御敌寇有功,荫袭锦衣。升任户部右侍郎,改任陕西巡抚。进京担任兵部右侍郎。京郊盗寇四起,与太监张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们。武宗南征,命他率领户、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粮秣等军需物资。皇帝回京,以皇帝诏谕任命他代替王琼担任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被给事中史道弹劾而被罢官。嘉靖四年,朝廷推荐邓璋和王宪做三边总制,言官认为不行,皇帝最终任用了王宪。部下将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敌寇,皇帝下诏书褒赞。吉囊几万骑兵渡过黄河从石臼墩深入明朝国境,王宪督率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别占据要害地方打击他们,都指挥卜云截断敌寇归路。敌寇到青羊岭,大败而离开。五天四胜,杀敌三百多人,获马骆驼武器无数。皇帝大喜,加封王宪为太子太保。

宦官在陕西织造花绒,王宪请求停止。又借九庙建成,请求宽恕召回争论大礼获罪的人,颇为士大夫所称道。张璁、桂萼想任用王琼为总制,于是改任王宪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入京担任左都御史。朔州告急,朝廷议定推荐王宪总管督率宣府、大同。王宪不肯前往,说:“我刚进入中台,为什么被驱赶得这么急迫呢?”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王宪托病避难,再次被罢免回乡。

不久,皇帝回忆思念王宪,召回任兵部尚书。蒙古小王子进犯,王宪分条上书陈述荡平敌寇及各地边境防御的事项。又请求设立京营分伍操练法,各位将领不能借在内府供职,设法躲避操练。皇帝都赞赏而采纳了。以前的.制度,论列军功,有活擒、斩首、领先、殿后、奇功、头功几等,其后胡乱冒充日渐增多。王宪订立了按军功袭荫官职的办法,自永乐至正德,斟酌其轻重大小的差异,罗列评析呈上。诏令把它写入《会典》成为固定制度。不久兼督团营。西番各国来进贡,称王号的有一百多人。王宪与礼臣夏言等请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间的惯例,皇帝答复敕书只限国王一人,仍然限定进贡日期、人数。商议就确定了。

9.《史记·郭解传》原文及翻译 篇九

原文: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④,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⑤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 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中訾: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⑤驩:喜悦欢欣

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少望别人报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 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负荆请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待到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 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有郭解的名字,因而官吏害怕,不敢不让郭解迁移。当时卫青将军替郭解向皇上说:“郭解家贫,不符合迁移的标准。”但是皇上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人们为郭解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轵人杨季主的儿子当县椽,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郭解哥哥的儿子砍掉杨县椽的头。从此杨家于郭家结了仇。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郭解个子矮,不喝酒,出门不乘马。后来又杀死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跑, 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10.《晋书·江统传》原文与翻译 篇十

原文: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译文: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但皇帝没能采用。

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

上一篇:远程教育的流程下一篇: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