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2024-06-15

画图软件教学案例(精选15篇)

1.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一

认识“画图”软件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课题是windows画图程序认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积极性,所以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高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全面照顾,使得作品的完成率不高,今后在教学中应重点研究学情,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教学。下面就具体的课堂环节做具体的反思。

1、导入恰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这堂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先出示了准备好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同学们对这些作品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对好的作品给予掌声,这样对画画的同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总结一下传统画画作品的完成方法(用画笔在纸上作画)。接下来让学生欣赏老师电脑里的作品,学生惊叹太美了,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呢?有的学生能想到是用电脑来画的,老师强调一下电脑画画的优点(方便、快捷、环保)进而激发起自己也想用电脑画画的欲望,引出了本节课题。

2、学生示范非常必要

在对照课本自学启动软件时,让两个学生示范找到画图软件。学生能够边演示边讲解,给学生这样的表现机会是非常必要的,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好于教师演示示范。

3、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认识画图软件的组成部分这个环节,我使用了一个小录音,以画图软件自我介绍的形式来教授内容,这也算作是当下比较热潮的微课。同学们对于这个还是比较新奇的,所以多数学生看的都很认真,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放微课的时候忘记了切换学生的屏幕,使得部分同学还在操作自己的电脑,没有认真听介绍,但是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记住了各个组成部分。对于未认真听的同学我在提问的时候故意倾向他,并批评他不认真听的后果,提示他今后要服从教师安排认真听讲。

在认识各种工具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以一个比比看谁认识的工具最多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好像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同学们一动手就开始了乱涂乱画,根本没有目的性,几分钟过去之后,当我问大家认识了那些工具,只有极少 数的同学说出了几种,极个别同学能说出名字来!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很盲目。所以在后来我提示让他们记住工具的名称,然后分小组提问,使得多数同学对这16种工具才有了大概的认识。

在学生用三到四种工具模仿教师作画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合理去画,所以大多数同学没有很好完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紧简单示范一下,才使得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品。当时觉得让学生猜想去画的时候好像是浪费了时间,走了弯路,但是那是现在想想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过后的引领示范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尝试过后我再示范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展示评价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作品,有的学生说的很好。后来我让画的非常好的那个学生到台前讲解示范,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非常内心的男孩,到讲台前只是微笑但是不说话,后来我只要鼓励了两句让他回去了,希望以后能多给这样同学机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5、教学的组织

教学的组织一直是我最头疼的,本来早习惯了高中的课堂,现在面对一个班七八十人的小学生束手无策,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但是这堂课中学生的配合度还是满高的,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一放手让学生操作之后,要想再让学生回到教学中来,还真是有点困难,使得讲课时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在下面小声说话做自己的事。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还可以,多数学生都在参与学习,完成了任务,达成了目标。但是课堂纪律不是特别好,今后应要注意课堂上的管理,需要加强他们上课常规的教育,想策略维持纪律,不至于每节课都等到发脾气才会让学生安静下来。教学时,在课堂中重点环节要讲得慢、讲得细,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熟练操作。小组合作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今后我还得加强他们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既能让他们表现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使得整体效果有所提高。

2.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画图”之旅, 体悟“画图”的价值, 形成“画图”策略。

2. 自觉运用“画图”策略解决现实问题, 感受“画图”的魅力, 实现“智慧”生长。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实物图开始 (一一出示四幅图)

师: (实物场景图) 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吗?

师: (实物对应图) 你能很快说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吗?

师:比较前两幅图, 第二幅图上兔子的数量明显增多了, 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呀?

生:第二幅图中, 兔子排了队。

生:前面的白兔和黑兔一只对着一只, 只要数多出来的4只白兔。

师: (圆片示意图) 前两幅图是美术老师画的, 这幅图是数学老师画的。它与前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觉怎样?

生:用圆片表示了兔子, 画起来简单、方便了。

师:如果要表示的黑兔、白兔数量变大了, 黑兔有526只, 白兔有799只。你打算怎样表示?在随练本上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有一部分同学是这样画的———圆片示意图, 黑兔、白兔怎么只画了这几只?

生:中间用省略号表示了。

师:用省略号表示就不需要再画几百只了, 真聪明!有没有人打算画526只、799只?

师:还有一部分同学是这样画的———线段图。线段图与刚才一部分同学画的示意图相比, 感觉又如何?

师: (线段图) 这就是线段图 (屏幕显示) 。

师:我将四幅图放在一起, 让同学们好好感受一下 (动态演示) 。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 你想说什么?

智慧心语:“图”越画越简洁, 数量关系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有利于我们思考了。

第二板块:画线段图

师:刚才, 和同学们研究的是白兔、黑兔之间多与少的关系。如果我要表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你想选择什么图来表示?

生:线段图。

师:这样的线段图怎样画呢?先想象一下。

师:哪幅图最能清楚、准确地表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

生:第 (3) 幅。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不选第 (2) 幅、第 (3) 幅?

师:请看第 (3) 幅图中的“?”, 问的是什么?

师:由此看来, 画线段图要注意些什么?

师:通过比较, 我们对线段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想不想自己也画一画?

用线段图表示上面的数量关系, 再根据线段图提一个问题, 并解答。

(出示上图) 读清要求后, 在随练本上画一画。

师:我挑选了几个同学的作业。大家来做一次老师, 先看一看图画得对不对?

师:根据线段图, 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方法。

(重点评析:4+1=5, 4-1=3, 表示什么?)

师:同学们的图画得不错, 问题解决得也很好!尤其是有了一种解题方法, 还去思考另一种解题方法的同学, 我感觉, 他们更会用图。

师:下面要解决的问题, 难度加大了, 你还能独立画图吗?

一根绳子, 先剪下它的一半, 再剪下剩下的一半多1米, 这时绳子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先画线段图, 再解答)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画的线段图? (展示学生作业) 你是怎样画的?

师:题中第一个“一半”是指谁的一半?第二个“一半”呢?

师:同桌交流画图的过程。

智慧心语:画一画图, 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明起来啦。

第三板块:还有哪些图

师:学到这儿, 我觉得, 你们已经会画线段图了, 而且也知道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除了线段图, 还有别的图吗?

小明、小华、小力和小强四位同学进行象棋比赛, 每两个人都要赛一盘。现在, 小明已赛了3盘, 小华赛了2盘, 小力赛了1盘。小强赛了几盘?

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析说给全班同学听?小明和小华之间画了一条线段, 是表示他们两家有多远吗?那表示什么?

师:借助连线, 谁与谁比过, 谁与谁没比过, 看得清清楚楚。其实, 这个问题, 也可以用你们学过的列表策略来解决, 但不如现在的连线来得简洁。

智慧心语:一条线段可以表示兔子的只数, 可以表示绳子的长度, 还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下了一盘棋。

师:除了关系图, 还有什么图?

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 将它的宽增加后, 变成了正方形, 周长增加了6厘米。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先默读题, 独立思考。有了想法之后, 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周长增加6厘米”在图上怎样画?

师:“周长增加6厘米”在图上怎样画? (动态演示)

师:请做第89页的“试一试”, 第9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 我们共同欣赏:18+18+36+72+144+288+576=?你能快速报出得数吗?

(图与式子同时出现, 让学生感悟) 欣赏之后, 什么感觉?

智慧心语:数形结合真是妙!我们从实物图开始, 学会了画线段图, 线段表示数量简洁清晰。线段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 有关系图, 还有面积图……画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好策略。

四、教学反思

“画图”策略, 主要是通过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价值。教学时, 多数教师是就面积图教面积图, 学生感觉内容枯燥乏味, 画图困难、突兀, 连学习的兴致都没有, 更别谈对此策略价值的体悟了。如何使“画图”以全新的视角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体悟“画图”确是非常好的解题策略呢?为此,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究竟为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收获知识、能力、活动经验之外, 还能收获什么?

1. 有心整理“画图”资源———让智慧萌芽

四年级学生在先前的认知活动中, 就存有原始的画图意识了, 只不过, 我们没有做有心人对此进行整理与激发, 使之成为学习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预备资源。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少接触实物图、示意图, 但很少有教师对“图”进行过梳理;三年级上学期解决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实际问题时, 仅让学生粗浅学画线段图, 并未作“策略”教学要求……横观、纵看小学阶段乃至初中、高中课本中关于画图的素材, 感觉四年级下学期“画图”策略, 内容呈现较单调, 学生不是画长方形就是画正方形, 容易厌倦, 不易触发学生的“画图”意识, 不利于“策略”教学。于是, 从学情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寻找、定位本课的教学基点, 组织本课的教学素材, 成了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当我们领着学生梳理一至三年级的“画图”时, 学生的思绪随图打开:实物场景图→实物对比图→圆片示意图→线段图。回归学生画图的原点, 追溯“画图”知识的历史, 精心呈现“画图”历程, 画图知识被“串联”、被“并联”、被“融通”, 智慧的种子在图的进展中萌芽。

2. 愉快经历“画图”之旅———让智慧生长

本课例题是画面积图, 如果教学开始, 就直接进入复杂、苦涩的面积图, 学生会感到很懵, 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师非得要求画图解决问题?我们没有强行要求学生画图, 而是领着学生经历了一次非常特别的“画图”之旅。实物图虽美, 但数学课不研究色彩, 画起来太费时间;圆圈图稍简洁了些, 但数量多了也难办;线段图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数量关系。在“图”的三次“升迁”中, 学生的所思、所想不断遭遇挫折, 最终走向“线段图”。教师一边引领学生整理以往原始、朴素的“画图”经验, 一边有意激发学生画“线段图”的欲望。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画图”知识上下贯通, 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提升;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学生的智慧一次又一次生长;在今天的“画图”之旅中, 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激烈、求知的愉悦。

愉快的“画图”之旅, 充分展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 凸现了数学本身应该体现的智慧———秩序、简化, 也体现了设计的智慧———蒙太奇式的“远景图”渐渐清晰, 拉至学生“画图”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吸引学生, 从实物图出发, 进行整体感知, 整体行进。学生对线段图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 由此, 产生画线段图的需求。有了“画图”的欲望, 何愁学生不会画面积图?

3. 着力打开“画图”天窗———让智慧超越

3.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目标;探究;交流

本人根据“画图程序——用颜色填充”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几点个人关于信息技术课方面的体会:

一、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

为学生确定都应当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每个学生可再根据个人特点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画图程序——用颜色填充”时,全体学生都应掌握“能够利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填充颜色”,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能够独立运用所学工具进行自由创作”的个人教学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内容,根据学生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学探究

如:在“画图程序——用颜色填充”这节课上,学生已经知道画图程序中工具的查找方法以及已经学会如何用直线等工具画图,所以在讲解“用颜色填充”工具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学,自己完成,不过这个必须是封闭图形。面对不封闭图形,就比较难了,所以教师必须要设置一个不封闭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示学生解決方法,学生再去自己解决,这样难点不攻自破。

三、难易结合,分层教学

为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层次不同的任务,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了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如:在“画图程序—用颜色填充”这节课中,综合练习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三个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1是给现有图形填充颜色,充分表达对家的思想感情;任务2是给现有图形填充颜色,并用所学知识适当添加一些内容,充分表达对家的思想感情;任务3是将现有图形删除,用所学的知识画出心中的家,充分表达对家的思想感情。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让每个人都能各取所需,并完成相应的任务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节课获得成功。

四、注重培养学生间的互助、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创作,注重培养学生间的互助交流。如:在“画图程序——用颜色填充”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创作。教师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交流、合作,但强调只能用语言教会对方,不能动手去替别人做。提高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相互督促学习。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放飞想象,发挥潜能,这样信息技术课才能真正鲜活起来,才是信息技术课的真正初衷。

4.认识画图软件教案 篇四

1、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软件窗口;

2、认识工具箱;

3、用铅笔工具绘画,会使用橡皮擦;

4、保存文件,退出画图软件。教学过程:

一、认识画图软件

二、合作探究:如何启动画图软件

三、合作探究:认识一下画图软件的窗口和工具箱

四、合作探究:能够使用铅笔画橡皮进行绘画,如何调整铅笔和橡皮的大小。

五、合作探究:如何退出画图软件和保存图片。

六、练一练

1、使用铅笔绘画

2、使用刷子和铅笔,看看有什么不同。

5.《画图》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传授:使学生学会使用画图中普通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图画的填充,提高学习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普通颜色的填充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学生在认识画图界面的基础上,会画彩色的气球,会保存文件,认识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会用直线、圆形、矩形、刷子工具绘制简单图形。

2、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用填充工作、颜料盒给图形填上颜色。第二部分,学习用自定义颜色填充图形。

3、重、难点确定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自定义颜色的填充和运用。在帮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在机房中很容易和左右同学谈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计算机知识。教师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甚至将部分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摩,让学生说有回报,比有收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也高低不一,个性特征更是多样化的,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1、电脑同步演示:利用计算机演示颜色填充步骤,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分别为普通颜色填充、自定义颜色填充设计了小任务。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融入其中,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变为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将运用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传奇2000。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周,学校请同学们参观了蝴蝶展,谁能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蝴蝶是什么样儿的? 生答(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师:大家说得好极了,美丽的蝴蝶五颜六色、缤纷多彩,想不想让它出现在电脑里呢? 学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图中颜色的填充。(二)普通颜色的填充:

教师演示操作,网络广播。

1、认识颜料盒

师:大家先来看看画图中的颜料盒,它有28种颜色,想用哪种颜色只要用鼠标轻轻点一点就选中它了。

2、认识填充工具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画图中的填充工具;(电脑将填充工具放大显示)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填充工具长得什么样? 生答

师:说得很好,填充工具就像是一个颜料桶,里面装满了美丽的色彩,选中它鼠标就会变成它的模样,单击一下,颜料盒中亮丽的色彩就轻松的呈现在画板上啦。

3、普通颜色填充练习

通过网络传输,教师将练习文件发送到学生机供学生练习。(如图一)

图一

师:教师这里有只没有上色的蝴蝶,现在就请你帮他打扮打扮,请你用刚刚学到的新知识,把你认为最美的颜色图上去吧。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并加以鼓励。(三)自定义颜色的填充:

1、探究性学习自定义颜色

电脑显示一张利用自定义颜色填充的图片。(如图二)

图二

师: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上用到的颜色,在颜料盒中找不到,怎么办呢?他们都藏在哪儿?请你先想一想,再和小组中的同学试着去发现其中的秘密,互相说一说。

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反馈思考结果,并边讲边操作。教师通过网络传输,将学生机画面传输到每台电脑,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探究的新知识。针对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在画图里还藏着位管理颜色的小管家,双击颜料盒,它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基本颜色里有个大“颜料盒”,如果觉得颜色还不够用,再单击“规定自定义颜色”,就会出现更多色彩的“颜料盒”了,移动十字形光标,颜色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选中后,点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再单击“确定”新的颜色就产生了。

2、自定义颜色填充练习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展开练习活动,教师设计一幅有着两个一样苹果的练习,其中一个苹果填上自定义颜色,请学生用同样的颜色填充第二个苹果。(如图三)

图三

教师展示学生练习作业。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教师过得非常愉快,咱们班的同学不仅非常聪明,很快就掌握了在画图中填充颜色,还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大家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做了一次旅游。

设计思路

联系学生生活,借参观蝴蝶展请学生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蝴蝶是什么样儿的?然后通过反问学生想不想让它出现在电脑里,使课的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收到先声夺人之效。再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教师借助网络进行电脑同步演示,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学习普通颜色填充方法。通过填充“蝴蝶”图的小任务评价学生新知识掌握情况。

从开始学生回忆蝴蝶展的情景,到设疑“如何让蝴蝶出现在电脑中呢?”然后教师讲解解疑的新知识,直至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的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始终兴致勃勃。不光让知识教学趣味化、生活化。而且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自主动手,大胆用色。在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培养。

学生练习时,教师可根据现实情况,适当讲解蝴蝶对称图案的特征,提醒学生图案左右对称的特点。

当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观、评、说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网络优势,开放教学;打破传统师生间的结构关系,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由自己担当主角的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甚至将部分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摩,让学生说有回报,使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的学习,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知识点掌握更牢固。

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

6.制画图教学反思 篇六

1、什么时候重视立体图,什么时候应淡出立体图;

2、在解题时什么时候出示立体图。

对第1个问题,我认为,在由立体图画平面图时应注重运用立体图;在基本几何体上画点、线、面的时候应注重运用立体图;在补图补线开始的时候应注重运用立体图;在剖视图开始的时候应注重运用立体图,这样效果比较好一点,有助于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有助于建立学生的立体感,有助于学生对剖视图的理解。

7.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七

本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5课《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中的一部分, 主要是利用Windows自带画图软件中的曲线工具进行画图。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8~10岁的孩子。针对孩子的这些年龄特征, 本课以孩子喜欢的小动物 (宠物) 为主题, 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 需要具备相关的画图基础。比如, 画图软件中部分工具的使用、找开文件、简单修改、给图形填色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曲线工具的用法, 能够使用曲线工具巧妙画出部分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抓住重点、总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爱小动物, 主动参与, 积极向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画图的方法, 感受用曲线画图的巧妙之处, 体会画图的乐趣。

教学难点:封闭曲线的画法。

教学环境及教学准备

Windows XP、教学广播系统、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 你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呢?

学生:养过兔子、小狗、小猫、乌龟、小鸟等。

教师:老师也养过小动物, 想看吗?我把它们画下来了。

教师展示课件, 如图1。

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呢?

学生:曲线。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曲线工具的妙用。

2. 新授

(1) 尝试、探索画单弧曲线。

教师:首先请你找到曲线工具, 试着画出两条曲线, 画完了的同学拍一下手。

学生动手尝试画出两条曲线。

教师:谁当小老师画一画呢? (让学生到教师机演示) 请你首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到曲线的。

学生用鼠标指向曲线工具, 出现“曲线”两个字, 教师提出表扬。学生画出一条曲线后, 教师引导学生再画一条, 同时提问学生拖动鼠标的次数。

教师:你能不能用几个字简单说一下你的画法。

学生回顾画法:画—拖动—拖动。

教师:他的画法是“画拖拖” (演示) 。能不能为这种画法换个叫法, 既上口, 又能体现出动感?

教师演示动感曲线。学生提出不同叫法。

教师:我们画曲线的方法可归纳为“画拉拉”。请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教师也边说边画图2。

教师:下面就请你试着用“画拉拉”的方法画一画这条鱼吧 (如图3) 。

学生练习用曲线工具画鱼身。大部分学生画完鱼身时。教师提示学生, 画一画鱼身的花纹。教师展示学生画的不同鱼身花纹。

教师:大家看图4、图5的鱼身花纹有什么不同?请用手比画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你是怎么画出图5的呢?

(2) 用“画拉拉”方法画双弧曲线。

学生边演示边操作:选中曲线工具, 画一下, 向左拖动一下, 向右拖动一下。

教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谁能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

学生:画一下, 向左拖动鼠标, 再向右拖动鼠标。

教师:也就是说, 两次拖动鼠标是向相反的方向, 对吗?

教师边演示边操作:先画一下, 两次向相同方向拉, 画出的曲线有1个弧, 叫做单弧曲线;向相反方向拉, 画出的曲线有两个弧, 这样的曲线叫做双弧曲线, 请你动手画画双弧曲线吧, 给鱼画上漂亮的花纹。

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画完花纹可以画一画鱼吐出来的水泡, 如图6。

(3) 自己总结方法画出封闭曲线。

教师:很多同学问到了同一个问题, 他想画水泡, 可是只能画出圆的, 指着教师画的鱼, 我们看看这条鱼吐出来的水泡, 它的样子是:一头尖尖的, 一头圆圆的, 像什么?

学生:像雨滴, 像花瓣……

教师:谁能画出这样的水泡?

指名到教师机演示, 一般学生用的方法是先画一个椭圆, 再用橡皮擦掉椭圆的一半, 最后用两条直线连接, 如图7。

教师:老师有种方法, 一下子就能画出这样的水泡, 想看吗?嘘, 认真看。点击鼠标, 出现小圆点, 再点击, 出现直线, 拖动! (如图8) 你认为怎么样?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刚才的画法:点击鼠标—再点击—拖动鼠标……

教师:你们也学会总结方法了!真是太厉害了!我们一起说一遍。“点点拉”画出的曲线, 叫做封闭曲线。你也赶快试试吧。 (学生练习)

教师:还有问题吗?多数同学都画完了, 有位同学画的鱼很有特点, 你是怎么画的?

指名学生说自己画鱼的过程, 同时回顾“画拉拉”、“点点拉”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 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三种曲线: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封闭曲线。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提炼方法, 培养孩子抓住重点、总结方法的能力。

3. 阶段小结

教师:通过画这条鱼, 我们学会了三种曲线。单弧曲线是向相同方向拉画出来的;双弧曲线是向相反方向拉画出来的;封闭曲线是用“点点拉”画出来的。这也是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 我们再来一起说一遍:“画拉拉, 点点拉”。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 阶段性总结知识点, 导出下面巩固练习内容, 归纳出使用曲线工具画图的6字口诀。

4. 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 鱼画好了, 你想再为它做点什么呢?

学生:放到大海里, 放到鱼缸里等。

教师:老师也给他准备了鱼缸、水草和小花;还给小狗准备了骨头;给小兔准备了他爱吃的萝卜;给小仓鼠准备了瓜子……你想画吗?我们进行个比赛怎么样?你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打开桌面上“曲线”文件夹, 选择你喜欢的动物, 用曲线工具把画面补充完整。10分钟好不好?10分钟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 发展想象力, 提高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能力的迁移。学生能熟练掌握曲线工具的用法, 能感受和体会到曲线工具的妙用。

5. 评价作品

教师:大多数同学都画完了, 没画完的同学先别着急, 你先欣赏一下别人的作品, 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现在请同学们下位看看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作品, 商量一下, 每组推荐1个作品, 代表小组在大屏幕上展示。

学生以组为单位推荐作品。

教师:哪个小组做好了?我们最先展示。其他同学认真看, 想一想他的作品哪一点最吸引你?是色彩搭配、创意, 还是曲线工具用得巧妙?看哪个小评委反应最快!

展示作品的时候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6. 联系生活巩固提升

教师:曲线工具不仅能画出小动物, 还能帮助我们画出生活中更多美好的图画。同学们看, 图9中哪些地方用了曲线?

学生指图总结, 巩固加深记忆“画拉拉、点点拉”的方法。

教师:简简单单的6个字, 只要用得巧妙, 就能画出这么多美丽的图画, 同学们, 课下请你也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美, 用你的画笔巧妙地把他们画下来吧!

设计意图:使孩子学会欣赏。与生活相结合, 对已学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孩子发散思维能力。紧扣主题, 与生活结合, 达到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

反思

《妙用曲线巧画图》一课在设计时, 我考虑最多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同样一个问题, 教法不同, 达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从学生兴趣出发, 充分分析学情。课前, 学生应具备相关画图基础, 因为这些知识点在本课中可能会用到。如果学生有了这些基础, 觉得那些已掌握的工具不足以完成任务时, 他们学习使用曲线工具的欲望将被激发。另外, 曲线工具比较难以掌握, 如果用不好, 反而会增加画图的难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如果教师不充分分析学情, 则很难找到上课的切入点, 很难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必须狠下功夫深入钻研教材。小学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 但是想充分把握好一节课, 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想把知识条理清晰地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充分消化吸收, 并能得到有效应用, 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好好下一番功夫。这节课中用到的一些小动物的图片, 都是我自己用画图软件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我不是学美术的,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曲线工具的用法, 画得像一些, 我自己画了100多幅图片。在我自己亲自动手画的过程中, 有两点感悟:一是深深地感受到曲线工具的功能确实很强大。不夸张地说, 所有的图画, 基本上都可以借助曲线工具完成;第二个感悟是若想真正用好曲线工具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时候, 很需要一些抽象思维和空间感。

曲线工具掌握起来确实不容易,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这时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尽量把复杂的操作技能简单化, 让孩子牢固记忆, 这样用起来也就方便了。所以我把技巧归结为“画拉拉”、“点点拉”这6个字, 基本的操作技能孩子就掌握了。对于更多的应用, 在短短一节课时间内, 只能让孩子感受、领悟。我相信孩子会把曲线工具用得越来越好!

点评

本课在2008年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并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好评。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对教材分析思路清晰, 三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 方法到位。教师语言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把一些难以操作的琐碎步骤删繁就简, 把曲线的用法总结为“画拉拉、点点拉”6个字, 既生动又形象, 学生易懂、易记, 操作起来兴趣浓厚, 很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天性, 贯穿整个课堂。通过画一条鱼, 学会了画三种不同的曲线, 可见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课前教师以饲曲线工具的欲望将被激发。另外, 曲线工具比较难以掌握, 如果用不好, 反而会增加画图的难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如果教师不充分分析学情, 则很难找到上课的切入点, 很难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养小动物为话题与孩子交流, 在极短时间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做下铺垫;再以画小动物为切入点, 展示教师提前画好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可爱, 孩子一看到这样的小动物, 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本堂课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 环环紧扣, 过渡自然流畅, 丝毫看不出刻意的痕迹。教师的设计始终吸引着学生。从一开始的课件导入, 到让学生画出单弧线、双弧钱, 一直到后面的练习,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当于飞老师一笔就画出漂亮的封闭曲线时, 学生发自内心的惊呼声, 正是本课的亮点。师生互动, 使本课在我自己亲自动手画的过程中, 有两点感悟:一是深深地感受到曲线工具的功能确实很强大。不夸张地说, 所有的图画, 基本上都可以借助曲线工具完成;第二个感悟是若想真正用好曲线工具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时候, 很需要一些抽象思维和空间感。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在教学过程中, 于飞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与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当小老师, 以学生教学生的形式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整堂课始终处于快乐的氛围当中。

8.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应用与思考 篇八

在数学教学中,画图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理清数量关系、发展思辨思维和完善认知结构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路径及整体推进策略并不清晰,学生画图意识不强,画图能力薄弱。如何让学生喜欢画图策略并能自觉应用?

一、“画符号图”化情境,使数学表述简明化,简约数学思维

符号是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语言,具有简约性、抽象性等特点,它能简化素材、简约思维、便于交流。教学时,常会遇到很多表述繁琐、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此时,教师如能启发学生圈圈画画转化抽象的文字表述,把教学情境直观化和简约化,就更便于理解。如“搭配规律”:小丽参加同学生日聚会,家里有2件上衣和3条裙子,有多少种搭配?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符号如“Ο和Δ”分别表示上衣和裙子,再尝试连线,学生基本都能实现衣服和裙子有序搭配(图略),并能说清楚:按上衣,每件上衣可搭配3条裙子,共6种方法;按裙子,每条裙子可搭配2件上衣,也是6种方法。

通过画些符号将文字表征转化为图像表征,再把图画转化成动态的思维,不仅简化了素材,简约了思维,更发展了学生符号感。

二、“画线段图”揭关联,使数量关系形象化,激活思考路径

线段图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能比较直观形象地揭示应用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帮助明确思维方向,是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有效途径。教学时,“行程问题”数量关系隐蔽、多变,如能通过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就能理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联,使思维从无绪到有绪、无序到有序,使问题化难为易。如:甲每小时行100千米,乙每小时行80千米,问:(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正好在加油站相遇,两地相聚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加油站相背而行,2小时后正好同时到达目的地,两地相聚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向B地行,2小时后两车相聚多少千米?

相向、相背而行及追及问题,单看文字叙述,学生被“行”的晕头转向。画上线段图后再來分析(图1),隐性数量关系一目了然:“相向、相背”而行两地距离,实际上就是两车行的总路程;“追及问题”两车相聚多少则是两车行程之差(图略)。这样,解题思路就被激活了,就能轻松“行完”行程问题。

三、“画示意图”助加工,使数学思维可视化,转变思维方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和形象思维为主,而“空间与图形”知识抽象性强,学生思维活动常常遇到断层障碍。此时,如能画个示意图,充分展示隐性思维过程,就能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碰撞和提升,增强理解能力,提升思维水平,促进思维方式转变。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0厘米,高为8厘米,被分成甲乙两部分,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32平方厘米。求甲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图2A),很容易联想到用解“和差问题”的方法来解答(过程略)。但是有位学生提出:直接用32÷8=4(cm)就能求出甲的上底。(学生一片疑惑)依据学生解释,笔者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图2B),很直观地看出从甲中替换掉乙的面积后,甲比乙多的部分实际就是一个面积是32cm2、高是8cm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画图把繁杂的语言叙述转化为清晰的平面图,不仅展现了图形变化的过程,而且使替换思维方法和思考路径清楚呈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能,既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更发展了创新思维。

四、“画概念图”促梳理—使数学认知结构化,提升思维水平

所谓“概念图”,实质就是用图示方法形象地表达认知结构中关于学科、单元中包括的所有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就能帮助梳理新旧知识,凸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知识结构及知识构建的过程,形成系统性认知,并通过正向迁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复习“三角形”,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回顾三角形种类——依据分类标准归类——用箭头图表示各类三角形间的关系”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就能按照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合思维和联想,绘制出概念图(图略)。

概念图不仅演绎三角形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延伸情况,沟通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之间的融合,而且帮助学生不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避免以记忆、琐碎的方式学习,有效提升了思维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画图活动的结果。画图经验需要在“画”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需要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

9.《画图》教学评课(范文) 篇九

《画图》教学评课

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邱宜川

廖妮娜老师是一位较为年青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谦虚勤奋、好学上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合理有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有法。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评讲: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堂课的目标是

1、在学会使用铅笔工具的画直线的基础上,画出简易的房子图形。

2、学会如何保存自己的作品。

3、学会利用基础的工具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工具与绘画、设计能力相结,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学习。

4、通过组内的互动,学会与人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并学会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由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铅笔画直线,以上目标的确定是符合本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铅笔画直线的方法,巧妙设计了问题和任务,不仅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环节合理有序

本堂课的教学环节有,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巩固练习→任务驱动、学习技能→发现问题、巩固新知→归纳总结→作业。从这六个教学环节来看,应当说教师本人对如何实施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很清楚的,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信把握,使得本堂课做到了合理有序。课后分析,这六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说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一个标准的模式,最能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

1、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2、师生互动,做到教学相长;

3、民主平等,师生共同探究等。倘若,教师能够在细节上多加注意,在指导学生上多下功夫,应当说本堂课就相当完满了。

三、任务驱动教学有法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型的中小学课程,还很年青,教师们在教学过程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许多新教学方法的出现说明了教师们执着的追求与敬业的精神。当然,任务驱动法虽不是授课者的发明,但是,笔者认为授课者娴熟地运用,也证明了授课者的探索与敬业精神。本堂课在任务驱动方法上,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画房子;第二个任务:画完后保存。两个任务看似不相关,但实则互相关连,因为如果还想画,就必须将画的作品保存,这样才能继续完成下一个作品。教师巧妙的设计,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生完成两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及时互动,共同探究,本堂课就是在这样融洽的和谐气氛中结束。

四、两个地方需要改进

1、细节注意不够。

通过实地听课和课后的分析,笔者认为授课者在细节上还需要注意。例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要求作画;教学当中有的电脑出了故障;演示时软件出了问题。这些问题课堂上发生了,应该怎么办?授课者显然没有考虑到,没有及时地解决或是处理。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际上在课前就应该考虑到并有事前预案,一旦发生就能够很快地解决掉。

2、在指导学生上多下功夫

总的来看,笔者认为这堂课较为成功。当然,毕竟年青缺乏经验,主要的问题在于,细节注意不够,在指导学生上还需下功夫。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较为独特的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占重有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门传播信息技术独立的课程,也是一门承载着整合学科的特殊的课程。对此,信息技术课教师也将担负着双重任务,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课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能够认识和理解现代教学手段的传播方式与行为。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理当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完成我们肩负的使命!

10.《画图的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篇十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2、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11.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画图能力;地图制作;图像导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3-01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还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一、图形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人类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地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的地理图象,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置身于地理情景之中,激活知识。学习地理知识时穿插一些地图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二、学生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面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画图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

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就成为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动手也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来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拔和总结。

2、设立一本画图薄

让学生设立一本画图薄,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并将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

3、画知识联系图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像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由框图联系图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属并列关系,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则属从属关系。 每一单元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已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画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的知识结构图块,这样学生能明确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联系。

4、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

在课外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成员绘制本校地理平面图;中国及世界区域地图轮廓的描绘;学校所在乡、镇、市的简易地图绘制。这些地理制作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可能是生活用品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学习用品。另外,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四、地理教学图象导学、画图的理论依据:

1、地理图象不仅起直观教具的作用,而且是围绕系列问题,精心设计的,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规律),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教学媒体。它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

2、要求教师“变教为导”,强调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获 取知识的方法。注重设疑,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 、原理和分布规律,更主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图象时开动脑筋,寓疑于图,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以图启智。图象设疑首先要根据启发性原则。

12.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十二

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是建筑, 土木, 机械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于其重要性, 使其成为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1]。工程制图包括画法几何与工程图两部分。画法几何通过讲解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构思能力, 论述用二维图形表达空间三维形体的方法;工程图是工程语言, 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 打下坚实的基础[2] 。当前, 工程制图教学中, 存在2种主要的授课方法:1) 以传统手工绘图为代表的板书教学法;2)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 关于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更好的争议比较大。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认为把板书教学法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社会需求对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 科技突飞猛进, 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科技领域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推动又是挑战。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达, 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图学教育的影响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知识量的增加, 教学时间的减少是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的教学改革内容之一;而当前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机会较少, 依赖性较强, 动手能力较差, 这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工程制图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 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越来越显出其意义重大[3]。

2 工程制图两种授课方法的利弊分析

a) 手工绘图, 板书教学法。此方法注重绘图的过程,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 是根据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的作图规律, 由点到线到面, 再到立体而形成图形的, 学生在老师一笔一画的过程中, 逐步学会投影规律, 清楚整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象个演员一样, 充分利用自己的声音, 动作等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控制整个教室, 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手工绘图对教师绘粉笔图基本功的要求较高, 非一日之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掌握此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手工绘图工作量大, 重复操作多, 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另外, 对于在大教室合班上课来说, 坐在后排的同学看黑板上的粉笔图较费劲, 影响学习效果。

b) 多媒体教学。由于采用现代化的设施, 教室内的每位学生, 无论是前排后排, 都能很清楚的看见屏幕, 弥补了手工绘图的不足之处;同时, 由于课件一旦确定之后可以反复使用, 即使修改, 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增减, 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但是, 多媒体教学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的, 若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呆板, 色彩单一的话, 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效果就很差。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缺少肢体语言, 有些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 将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放幻灯, 念讲稿, 形式单一, 缺少变化, 让人昏昏欲睡, 效果较差。本人认为, 制图教学中应吸取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 将板书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取长补短。

3 板书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a) 结合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由于制图课程自身的特点, 成为适合实施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来进行教案设计, 将板书绘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提高空间想象力, 提高读图和绘图能力,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当前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教案、例题应模拟黑板教学来制作, 过程尽量详尽, 并合理控制课堂节奏。这样, 既保留了黑板教学的优点, 又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 各类素材在屏幕上的显示需要结构清楚, 层次分明、图形准确、色彩协调、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以便于学生通过观察现象, 进行空间分析, 总结出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 提高画图和读图的能力,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后, 教案中文字不宜太多, 为课堂教学提供尽可能大的发挥空间。

b) 紧跟时代发展, 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国家标准不断修订, 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工程制图教学中应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课过程中, 尽量选用工程实体及零件作模型, 讲解投影理论, 介绍这些工程实体及零件的发展现状,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老师列举工程实体及零件作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画投影图,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c) 下面以“组合体的投影”这一节内容为例, 分析如何将板书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1) 首先交待主题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两种基本方法:叠加法和切割法;再分别交待叠加法和切割法的基本解题思路:叠加法就是将组合体想象成由几个基本形体叠加而形成的, 应用此方法分析组合体时要注意几个基本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 是否靠齐, 是就没有交线, 否就有交线;或者几个基本形体之间是否相交, 相切, 分析是否有相贯线等等。而切割法是将组合体想象成由一个基本形体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切割与挖孔而形成, 得到已给视图要表达的形体, 而对于较为复杂的视图, 应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 通过实例分析, 分别对这两种方法加以说明。

例题:已知形体的V, W面投影 (图1) , 画出H投影。

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 想象出此立体的基本形状, 以上的形体可以用切割法进行分析, 由已知的V和W投影可知, 首先看成是由基本形体1 (图2) 沿着上底面向左下切割形成形体2 (图3) , 再将形体2中间挖出内槽而形成 (图4) 。讲课中,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将这个组合体切割过程用三个立体图形表现出来,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切割法形成组合体的过程, 体会用这种方法分析组合体的好处。

2) 师生互动

对照这三个由切割法逐渐变化的立体, 开始师生互动, 请学生上黑板来分别画出这三个立体的三视图, 比较三个投影的不同之处。图形完成后再请学生自己点评结果, 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 对照多媒体的立体图, 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用切割法形成组合体的变化过程, 学会应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组合体的投影, 也使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学生通过上黑板亲手绘图这种形式, 积累了经验, 加深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同时, 年轻人通过这种自我表现的形式, 增强了自信心, 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 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络,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这样实现了多媒体与手工绘图相结合, 教师讲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既发挥了多媒体立体感强的优势, 又通过手工绘图, 加深了对基本读绘图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各取所长, 形式活泼, 是一种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制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立体感强、动画形式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优势, 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 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画图, 可以较快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及读图绘图的技能, 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工程制图教学中会不断出现新课题, 师生要继续努力, 与时聚进, 不断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杨文珍, 陈文华.机械制图理论及实践系列课程建设的探索[D].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2009.

[2]同济大学建筑制图教研室.画法几何[M].3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3]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机械制图[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罗敏雪.画法几何[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13.《用椭圆工具画图》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材分析

《用椭圆工具画图》是WINDOWS画图板一个知识点,而WINDOWS画图板也是小学生乐学、易学的一部分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工具的简单用法,能利用椭圆工具样式区提供的样式画各种椭圆,并且创作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教会学生利用书本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尝试,在评介作品过程中进行反思并自我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椭圆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椭圆的画法,能够利用椭圆工具样式区提供的样式画各种椭圆。教学难点

运用椭圆的画法,创作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吧!”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新知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

度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结构。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现民主的师生联系,教师可以欣赏学生的作品,学生也可以欣赏教师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欣赏动画(屏幕广播)

师: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动画展示:一只小鸭子手里拿着几个气球。

看这只鸭子的头和身子和几个气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椭圆。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椭圆工具画图》,板书课题:用椭圆工具画图。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生动的FLASH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画图工具,了解了工具箱里的工具,哪位同学能到前面为大家演示一下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纷纷举手,学生在前面演示并说出是怎么做的,教师对学

生的演示及叙述进行评价,并联系学过的知识揭示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与直线、刷子等工具的不同之处。对上面演示的同学给予鼓励与表扬。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到前面演示可以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一个激励作用,鼓励同学们主动求知、主动探索。

3、合作交流

师:关于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老师把这些任务留给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同学们可以参照教材内容,仔细阅读,答案就藏在里面。

课件出示任务:如果前景是红色,背景色是黄色,能画出多少种样式的椭圆。

同学们小组人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以让学生口答、演示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完成各项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想象创作

师:同学们结合美术知识,利用“椭圆”和前面所学“直线”工具画一幅计算机绘画作品。(要求:所设计作品可以是一种小动物,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一种日用品;色彩搭配恰当,构图美观,想象丰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美!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互相鉴赏,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点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绘画的技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在比赛过程中播放优美的音乐,使课堂气氖变得活跃,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整合美术学科,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美术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延缓激情

欣赏动画:播放由椭圆和圆组成的FLASH动画(让学生边欣赏边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再学习的强烈欲望]。

14.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教学;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形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而画图教学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有利于小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在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画图教学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画图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画图教学,即小学数学教师依照“按图索骥”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是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隐性为显性”的目的,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或者复杂的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够帮助小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明确建模思想,进而快速建立解题模型,使他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接受和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画图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会画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不仅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存在着许多不适,而且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画图教学法具有形象、直观的鲜明特点,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应用画图教学法,可以让小学生享受学习乐趣,潜移默化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在进行“鸡兔同笼”教学时就可以教学生画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先教会学生画一些相对简单的圆形来代表不同动物的头部,然后画两根竖线来代表不同动物的脚,在画画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在学生画完之后,由教师选择一些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请画这幅作品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在简单且有趣的画画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认识“鸡兔同笼”中“几个头、几只脚”的问题,进而激发对此类数学题目的兴趣。

(二)以图求解,化模糊为清晰

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面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进行联想,帮助学生理清那些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化模糊为清晰,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中,有一道题目:小朋友排队,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五个;从右往左数,小明是第六个,请问这一列总共有多少个人?一些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就可以用画图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题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培养小学生借助画图来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合理地引导他们主动利用画示意图的策略,将数学题意变得相对清晰,更加轻松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三)画图搭桥,变抽象为具体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而画图的做法则是符合这一客观规律的,可以将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图形化”,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进而在直观的图像中理解题意,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来搭桥,以提高教学效果。如例题:本地某公司因为技术革新使得八月份实际用煤共计240吨,相比原计划节省了1/7,请问八月份原计划用煤多少吨?这一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可以用线段图进行表述。通过这一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明确题目要求,并寻找到解题思路。这样,我们只要借助一个相对简单的线段图,就可以将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为学生正确解题创造了条件。

(四)以图促思,变复杂为简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通过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几何直观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以预测结果。例如,我们在进行“乘法交换律”教学时,就可以以图促思,利用直观图变复杂为简单,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正确理解。横着看,每排5个,5×3=15。竖着看,每行3个,3×5=15。因此,5×3=3×5。同时,教学时还可以再举几个相关实例,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总结思考。例如:4×6=246×4=247×6=426×7=42因此,4×6=6×47×6=6×7通过画图及举例,不仅有助于降低知识难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乘法交换律”。

(五)以形助数,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可以将形象的图形和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将数学概念的内在本质特征以合适的图形表现出来,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开展“2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日常中“逛超市”的情境提出问题:我们买东西花费了14元,可以怎么付?然后引导小朋友们画小棒来代替一元纸币,摆出14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先借助学生很熟悉的货币单位来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再通过画小棒来主动探索如何让人一眼看出是14,让他们发现10根捆成1捆的必要性,以“有形操作”助“无形数学”,进而实现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有效转化。

三、结语

15.画图软件教学案例 篇十五

故事引进门学习添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教师, 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它们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 足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案例一:《我是小小建筑师——画矩形和圆形》

教材第1 0课《画矩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来画卡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由于鼠标不易定位, 在用圆来画卡车轮子时, 容易将圆画歪或将轮子与车身脱节。学生必须学习了图形的移动之后才能画卡车。在这节课, 我引用《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让学生当一次小小建筑师。

创设童话故事情境:一天, 猪妈妈让她的两个孩子自己盖房子生活。小猪们借了些稻草盖好了房子。第二天, 新房子被大灰狼看见了, 要进小猪家, 小猪们不肯。大灰狼使劲一吹, 他们的稻草房子就被吹倒了。现在, 小猪们又没房子住了, 他们很着急 (图1) 。让我们做个小小建筑师, 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漂亮又结实的新房子, 好吗?

任务小故事难点巧突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任务驱动法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贯穿起来。这样, 教学内容就能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中, 让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完成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于是, 我在课堂中也有针对性地编排了一些小故事, 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融入到故事之中。

案例二:《小熊请客——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教材第1 4课《复制与粘贴》以花园为背景, 要求把一只蝴蝶复制成多只蝴蝶, 并用选定工具将它们移动到花朵上。因为教材中选定和移动图形只是在复制中提到, 而我认为移动在学生编辑图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并且在画图中常遇到两个或多个图形紧靠在一起的情况, 很难用选定工具选定完整, 这时只能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来解决问题。我通过讲小熊请客的故事, 将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单独作为知识点, 调整到复制、粘贴之前讲。我设计了三个小任务贯穿在邀客游园、请客吃饭、送客回家的故事情节中 (图2) 。

新的一天开始了, 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这一天, 小熊维尼过生日。他邀请了很多好朋友来家里。瞧!小兔、小鸡、小羊、小狗早早地就到了小熊家。由于离吃饭的时间还早, 小熊想邀请好朋友们先到家里的花园里游玩。可是, 如何让好朋友们来到草地上?

在请客吃饭情节中, 设计故事情境:小熊准备的食物少, 小动物们吃不饱。自然引出图形的复制, 为下一节课进行铺垫。

案例三:《有趣的美猴王——图形的处理》

教材第1 5课《调整图形》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改变蜜蜂方向, 让其在花丛中跳“8”字舞。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被美丽的花园所吸引, 而忽视了主角——蜜蜂。我抓住学生喜欢《西游记》中美猴王的爱好, 结合美猴王变化多端的特点, 将图形的翻转、拉伸、扭曲等知识点, 蕴涵在翻跟头的美猴王、喝醉酒的美猴王等故事片段中 (图3) 。

创编新故事想象插翅膀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信息技术课堂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学中, 我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将自己的想法以电子作品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也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来创编故事。

案例四:《动物联谊会》

教材第1 6课《添加文字》内容是为画好的花园图片添加主题文字“我们的花园”。这些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单调。我将本课重新设计成《动物联谊会》童话故事,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完成任务, 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作品创作一个个童话故事。学生已经学会了图形的复制、翻转和旋转等技巧, 请小朋友们自己来编一个故事:动物联谊会在哪儿开的, 怎样开的, 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 它们是怎么来的, 它们表演了哪些节目……我只提供了美丽的森林图片和一些小动物图片 (图4) , 让学生比比看, 谁创作的作品最美, 谁编的故事最有创意。通过编故事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和延伸了任务, 对于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同步播放动物的叫声, 让学生在画图中输入相应的动物名字, 学生的兴趣大涨。

上一篇:房屋转让合同书怎么写下一篇:基地给我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