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

2025-02-09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精选15篇)

1.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 篇一

1、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指导学生阅读作文提示,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必做太多的指导。然后给学生布置和习作有关的活动。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观察、或者是体验,也可以是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在习作前就储备了一定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写日记。

2、习作指导。

教师提前阅读学生的日记,了解这次习作的难点,对学生此次尝试日记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指导课上,教师围绕此次作文的要求和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难点进行指导。(本人认为每次习作只解决一两方面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我一般是用教师的下水文或者日记中选出的优秀典型作文为范例,让学生从具体的习作中体会习作要求,突破难点。例如,我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说说心里话》,作文要求学生必须说真话,我又从学生的尝试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的心里话容易讲空,因此,围绕一个话题,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是个难点。所以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曲晟萱同学的习作为范例,重点指导这两点。

3、第一次作文。

习作指导后,学生依据作文要求,在尝试日记的基础上第一次习作。草稿完成,先自己修改,然后和同学互换修改,还可以让家长修改。

4、习作讲评。

教师阅读学生第一次作文,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作文讲评。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校园的一处景物》时,通过阅读学生第一次作文,我了解到把景物写具体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我就把一个典型作文的片段拿出来,让学生集体修改,通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这个片段具体了,内容也丰满了。学生在亲自参与修改的过程中明白了要想把景物写具体,需要把颜色、样子介绍清楚,还要调动各种感官,看、听、闻、摸、尝……为了把景物写的更美,适当运用恰当修辞手法。习作讲评后,学生再次修改。

5、第二次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作文重新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师根据作文内容和要求制定批改规则,一般从书写、用词、句子、标点等方面制定,学生根据规则互相批改。在互相批改时,我的原则是作文能力差的同学和作文能力优秀的学生互换批改。学生互批后,教师进行复批。

6、定稿。

学生把教师复批后的作文经过修改,誊写在教师提前打印好的作文纸上。一学期下来,八份作文装订成个人作文集。鼓励条件好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打在电脑里存起来。

[小学作文教学步骤]

2.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 篇二

2.第二步———激发兴趣,理解绘本。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教学应侧重于故事性教学模式, 因为它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很引人入胜。为了弄明白有趣的故事情节,他们能认真地去听,认真地去理解,利于吸引他们易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绘本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走进绘本故事的旅程。

3.第三步———激“悦”语感,朗读绘本。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式, 朗读可以把英语知识转化成英语技能。一本好的绘本,学生通过反反复复朗读,不仅能激“悦”语感,强化故事传达的意韵,而且能使学生不断发现绘本中的乐趣, 加深对绘本的印象和对故事的理解。

3.高考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 篇三

1.认真审题,切中题意

英语书面表达跟汉语作文不一樣:它既像作文,又不完全是作文,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布局谋篇、修辞润色,考生所写的内容不能离开情景和要求自行立意、选材、随意发挥,而是必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挥;它类似翻译,但又不同于翻译,只需根据所给的情景、图画或要求、提示把主要内容即要点按顺畅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可。因此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弄清所写的内容以及具体要求,体裁、格式、主体时态、人称、写作要点,避免跑题、偏题。

文不对题的作文失分最严重,往往表现为文体与要求不和、内容与要求不和、忽略细节要求(如:要否自拟标题,有无附加条件等)。高考的书面表达,题材较多,有给文字背景材料的,有看图作文的,还有两者皆而有之的。对于文字背景材料,考生要仔细阅读,看懂题目要求,并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删减。文字材料中有的是有用信息,有的是无用信息。不进行必要的删减,则会使做出来的书面表达轻者增加了错误的可能性,重者文不对题,逻辑不清。

英语作文的分值主要分配给内容、语言、字数三个部分,其内容要点(即文字、图、表所提供的内容)绝不可少,考生必须严格按试题所提供的要求去写,需要表达的内容要点不可偷工减料、随便删减,也不能随意增添,凭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把没有必要写的东西写得很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却漏掉了规定的内容、要点,或把次要的内容当作主要内容来写,主次不分。有的考生堆砌字、词,句意或要点重复,超过了规定字数,结果弄巧成拙被扣掉了分数。不少考生的作文要点不全,或内容未能以精当的语言明确表述出来。平时练习要与汉语作文比较,明确英语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是以考查英语表达能力为主,同时考查思维和想象能力。考生在做题时,要掌握一个总的原则是“不漏、不错、不多写、不乱写”。建议在第一卷题目要求上用关键词或汉语先列出所要表达的各内容要点,然后草译出来,再串句成文。

2.精心构思,组句搭架

审完题后,不少考生虽已知道了要写的内容,却不能合理地组织所给的材料,东一句、西一句,写得支离破碎,文理不通,让人不知所云。要避免这一现象,考生应该根据所列的内容要点合理安排材料、搭建全文框架,使所要写出来的文章结构完整,内容连贯,逻辑严密,中心突出,语言畅通。

动笔前想清楚:分几段写,每一段应涉及哪些内容要点或应增加自己的什么观点,每段第一句话一般为本段的主题句;段与段之间用什么过渡词;开头和结尾分别怎样写、写哪一两个句子(在草稿纸上完整地写出来)。

想好后,整个篇章的段落安排用提纲的方式写在草稿纸或第一卷上。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用1-2句简单句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要尽可能地考虑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并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书面表达”的流畅和符合逻辑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因为篇章结构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信息点会因为不同的表达顺序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的篇章结构会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并准确理解题目所规定的信息;而叙述顺序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篇章则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何物。当然,后者是失败的表达,即使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使用了再漂亮的词汇和句型,混乱的文章结构也不会让读者准确领悟作者的意图。

3.连词成句,连句成文

篇章结构安排好了后,学生接下来只需紧扣框架里的内容要点用英语翻译、意译成句子。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得掌握这么几条原则:

1)在表达时,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全文只用1-2句复合句(常用的复合句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讲究简明扼要,摒弃烦琐复杂,意思混浊不清。

2)照用有把握的句式:尽量使用自己“拿手”的句子,用自己最熟悉、有把握的词语和句型把所规定的内容加以表达。对拿不准的表达,可改换另一种方式表达。有些考生作文时只知直译、硬译,不知或不会间接表达,甚至在试卷上由于不会表达留下一处或多处空白。

3)在写作中应经常提醒自己语言是否得当,所写的句子类型是否在英美文章或范文中出现过?是否符合英美的习惯?建议注意学习地道英语,区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将各种类型的句型及表达方式装在脑子里面,千万不可生搬硬套。同时,着意于进行多方位的基础练习,如造句、翻译、句型转换、课文改写等。在写英语句子时为了表达准确,要尽量避免语法、词汇及拼写方面的错误。

4)注意文章的逻辑:一篇文章是否清楚易懂,关键在于逻辑性。恰当地使用衔接词或过渡词,使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也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连贯流畅。两个相邻的句子之间逻辑关系要清楚,衔接要自然,如进一步说明、概括和具体、比较、对照、因果或转折等;段与段之间最好能使用一些能清晰表达逻辑结构的连接词或句子,使文章过渡自然、流畅,做到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若文章句、段不能连接的要适当分段,以使文章段落分明,句意、段意清晰。

4.认真检查,改正完善

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有不正确、不恰当的地方,因此,在答完卷时,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检查:(1)对照题目要求和前面列出的整个篇章安排的提纲,看全部要点是否都已包括进去,有无遗漏或误解(根据评分标准,漏信息点是要扣大分2-3分的)。(2)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规范。(3)语法是否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法,二是句法。词法方面主要检查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冠词、名词单复数、连词和词语搭配等,句法方面主要检查是否使用一些熟悉句型,特别是尽力使用简单句这一原则贯彻得如何。(4)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有无错误,标点符号有无遗漏或用错、字数是否太多太少等等。卷面问题,最好是能先打好腹稿再下笔,这样可以避免写到中途才发现文章结构有问题的情况。书写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慢速度,字可以不漂亮,但是一定要工整、干净、清晰,若出现错误,用两道斜线勾去即可,切忌涂抹。

避免检查后发现错误太多、作文需做很大改动的方法是行文前列出提纲、检查所罗列的要点是否齐全并在行文中适当放慢速度、边写边想边检查;还有一个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干脆先打草稿、检查后再誊写。

4.课题研究步骤 篇四

(一)准备阶段(2010.3——2010.7)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8——2012.7)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2.8——2012.12)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如何申报课题

在填写申请书时主要做的文字工作其实重点就两条:

1.如何选择课题题目。

2.如何填写课题论证。

课题题目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有了题目之后,需要把题目的内容转换成课题论证中的所列出的几项内容,几条要求。我把课题论证的内容分为5部分。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4.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5.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何选择题目,主要讲四条。

1、选择题目要选择一些大家较为共同关注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我们做研究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政策研究几个方面,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研究的更为复杂程度。不同的人员和机构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关注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如: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如何设置发展,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问题,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以及政策等各方面问题。职业院校所关注的问题是,课程教学,师资,实训基地等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所更多的关注是,理论建构,学科发展,政策制定规划等,当然也有职业院校的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2.在选择题目时一定要注意研究不同基金单位所关注的问题领域,关注他们所支持的重点范围。同时还要注意赢得潜在的专家评审团的认同及支持。

3.研究前沿问题的题目增多,跨学科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内容是综合化发展趋势。

4.申报质量不断提高,申报者专业化水平提高,学历,职称,有较大的提高。本科学历以上和副教授以上技术职称者居多,申报者年龄不断下降,中青年是主力军。

下面讲课题论证部分:

课题申请评审书中的课题论证部分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①、本课题的界定;

②、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③、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④、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⑤、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论证的文字限3000字,所以总的原则是要“言简意赅”。

事例:

《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以高职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横向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课题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使用问卷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发展的特点;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考察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揭示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研究。探查高职大学生不同类型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使用实验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探查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学业情绪影响学习活动的机制。

3.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主要探查高职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

4.高职大学生学业情绪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要是探查学业情绪和积极心理的关系,更全面地揭示学业情绪的不同维度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

4、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

首先要体现出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的过程路线要清晰,要写的具体详细一些。技术路线也一定要重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有相互交叉的部分,研究思路偏重于主观部分,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研究的工作,技术路线则是偏重于客观部分,主要是说明运用手段和工具进行的研究活动。虽然这部分篇幅不长,但还是要“精雕细作”。

课题论证中关于《技术路线》的文字表述可以参考下面一个提纲:

1、开题:(研究前期工作)

制定研究方案、找有关的专家进行论证课题研究内容、修订研究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专题研究计划。

2、研究中期工作

开展调查及文献,搜索、整理、归纳研究(实践)中所获的资料等,怎样开展的研究等。

3、研究中后期工作

撰写相关论文及产生阶段性成果,撰写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及项目研究总报告,提交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工作。

事例:《西部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经济支持政策的分析》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分析、直接调查、观察与访谈等途径进行。

5.初中英语作文写作五大步骤 篇五

考虑文章的 篇章结构,使用适当的连接短语,使文章结构紧凑。

常用连接词:

1.表文章结构顺序:First of all,Firstly/First,Secondly/Second…

And then,Finally,In the end,At last

2.表并列补充关系的:What ismore,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Inaddition

3.表转折对比关系的:However,On the contrary,but

Although+clause( 从句),In spite of+n/doing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Some…,while others…

4.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As

So,Thus,Therefore,As a result

5.表换一种方式表达:In other words

6.表进行举例说明:For example,句子;For instance,句子;such as+n/doing

7.表陈述事实:In fact

8.表达自己观点:As far as I know,In my opinion

9.表总结:In short,In a word,In conclusion,In summary

文中正确使用两三个好的句型,如: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动名词做主语等。

宾语从句举例:I believe Tianjin will be more beautifulandprosperous.

状语从句举例:If everyone does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ourhometown will becomeclean and beautiful.

动名词做主语举例:Reading books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eyes.

It‘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books in the sun.

常用状语从句句型:

1)时间when,not…until,as soon as

2)目的so that+clause;to do( 为了)

3)结果so…that+clause,too…to do(太……以至于……)

4)条件if,unless(除非),as long as(只要)

5)让步though,although,even though,even if

no matter what/when/where/who/which/how

6.英语阅读详解与答题步骤 篇六

阅读与表达

一、题型简介

阅读与表达是近两年中考英语中出现的新题型,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短文通常有3%的生词量,单词量在250~300左右。本题有5道小题,共10分。此题难度较大,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查要点

掌握所读短文的主旨和大意

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

了解词义和句义深层含义

根据所读短文进行判断和推论

根据所读短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历史回顾

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中考题中,各种疑问句的比例没有变化,特殊疑问句的比例最大占60%,其次是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各占20%,反意疑问句没有考。回答一般疑问句时用YES或NO,回答选择疑问句,一般从选项中选一项,或用Both/Neither回答的较少。回答特殊疑问句要看懂问什么,关键是看清疑问词。

四、未来预测

1 命题难度将有所上升,突出能力考查与选拔功能,阅读理解难度略有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出发,除了考查学生准确获得信息的能力外更多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阅读的题材与体裁也多样化,篇幅会有所加长,材料也会更趋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以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

3 在命题上会加大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深层次能力的考查。

4 问题的样式也将更多样化,更全面。

五、提问类型

1.由一般疑问句引出的判断题

Example1:Did Frank1 know how to get people to buy his goods quickly?

Key:Yes. / Yes, he did.

(原文) Woolworth(Frank) realized he had a skill for displaying goods to attract people’s interest, but he soon learned2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One day his manager told him to sell some odds3 and ends for as much as he could get. Frank put all these things on one table with a sign which said: Five Cents Each. People fought and pushed to buy the things and the table was soon empty.

Example2: Is Jason’s human-powered machine a bicycle?

Key: Yes. / Yes, it is.

(原文) Jason Queally is one of the fastest men in the world on bicycle. But do you really call the thing in the picture a bicycle? Well, yes. Jason’s human-powered (人力的) machine, with its two wheels, is, of course, a bicycle.

Example3: Is pleasure reading important for learning4 English?

Key: Yes. / Yes, it is.

(原文) Reading for pleasure is the easiest way to become a better reader in English. 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way.

Example4: Do you learn all the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t school?

Key: No. / No, we don’t.

(原文)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need to know. But we don’t learn them at school.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uWhat did the story tell us?

u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us to do by writing the passage?

u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由特殊疑问词Who(人物)、Where(地点)、When(时间)、What(事件)、Why(原因)、How(方式)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提问文章的细节。

Example1: Where were they traveling?

Key: They were traveling through (in) the desert.

(原文)A story tells that two friends were walking through the desert.

Example2: How did he feel when his friend slapped5 him in the face?

Key: He felt hurt / angry / unhappy / sad.

(原文) In the journey they had an argument, and one friend slapped the other one in the face. The one who got slapped was hurt, but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wrote in the sand:

“TODAY MY BEST FRIEND SLAPPED ME IN THE FACE.”

Example3: What did his friend do when he was in trouble?

Key: His friend helped him (out) / saved his life (him).

(原文) They kept on walking until they found an oasis6, where they decided7 to take a bath. The one who had been slapped got stuck in mud8 and asked for help, his friend helped him out. After that, he wrote on a stone:

“TODAY MY BEST FRIEND SED MY LIFE.”

Example4: What should we compare when we use money wisely?

Key: We should compare the prices and quality of the things in different shop.

(原文)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need to know. But we do not learn them at school. For example, if we want to use our money wisely, we need to shop carefully. We need to know how to compare (比较) the prices of things in different shops.

We also ne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 (质量) of different brands.

Example5: How many small choices are mentioned in the fifth paragraph9?

Key: Three.

(原文)Some of these choices are small. For example, will I take an apple or a pear for lunch? Will I take the bus to school today or will I walk there? Will I wear the red T-shirt or the blue one to the movies? Other choice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example, will I eat healthy food for lunch or will I eat unhealthy food because it is more delicious? Will I work hard in all my classes or will I only work hard in the classes I enjoy? We make choices like this every day.

六、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捕捉信息。

通过浏览全文,掌握其大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细读问题,分析信息。

通过浏览全文后,已对文章或段落大意有所了解,再读考题,对要捕捉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这样便可先解答与主题思想有关的问题。

3.复读全文,抓住细节。

带着问题去复读,可缩小复读范围,更便于捕捉关键的信息。复读时可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 5W:who,what,where,when,why)划出来。经过这样的处理,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更清楚了。另外,再复读全文时,还应特别注意首段或每一自然段的首句和结尾句。因为在首句和首段,作者往往要说明事件的起因,阐述自己的观点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人物的关系。结尾句、段是事件的结论或作者表达的态度、意图、目的等。

4.回答问题,言简意赅 。

回答问题时,最好不要照抄原文,会自己概括总结,简单明了。

5.再读全文,核对答题。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不能忽视。这一步骤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考题,把在阅读和答题时所得到的信息归纳整理一遍之后,再读一遍短文检查答案,看是否前后一致,意义和语言知识是否和原文相符,是否符合逻辑等。发现前后矛盾、遗漏要点等错误,要立即改正。

七、温馨提示

1 先看懂问题,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带着问题看文章,找到问题所在的段落或重要的句子

3 把问题和找到的段落和句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就是表达的过程。

4 避免照抄整个的原句,要简答。

5 注意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举例说明:若问题是考查对短文细节的理解,这就需要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如04年中考题中阅读与简答的12小题 Which is the easier way to become a better reader, pleasure reading or studying ?考生要通过仔细阅读,抓住第一段中第一句Reading for pleasure is the easiest way to become a better reader in English. 中最关键的the easiest way 就可得出答案,Pleasure reading is .

若是考查对短文实质性的理解,则需以原文为基础,根据其提供的信息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如04年中考题中阅读与简答的14小题How can we become better readers ?从文章中第一段可明显得出结论,Reading for pleasure不仅是最容易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使成为一名较好的阅读者,而且下面的四段都在论证这个论点,所以可推理得出答案是Doing pleasure reading .

扩展:初中英语复习方法点滴

以初中英语为例,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快读查疑。首先浏览课本,遇到较为生疏的、已被遗忘的词语,集中抄在一个本上,以便随时复习,重点记忆。

二、以点带面。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比如,学习一个名词,应知道它是可数的还是不可数的;如果是可数名词,其复数形式怎样变化;是不可数名词,又应怎样使用;它有没有动词形式或形容词形式。再如一个动词,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分词形式是怎样变化的?应如何使用?有没有固定用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归纳比较。将同类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表示“带、拿”的几个词:take, bring1, get, carry2, 应如何区别运用?in, on, at怎样表达不同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它们的细微差别,并能熟练运用。

★ 四级阅读:仔细阅读答题步骤

★ 考研英语阅读 推理判断题考点

★ 周节妇传阅读试题及答题思路

★ GRE阅读答题整体思路和细节详解

★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总结

★ 考研英语排兵布阵:答题步骤

★ 职称英语经验英译汉的三个步骤

★ 职称英语阅读一理工类

★ 职称英语考试取得高分阅读的三个步骤

7.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 篇七

不久前,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在苏州市召开的“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创建学校体育特色”教研工作研讨会, 感触颇深。在会议结束后,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笔者认为, 一个相对完整的体育校本课程需要有以下15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 即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分解各级目标及学时、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结构、课程实施方案与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设计“校本课程”审批表及批复、编写教学单元或活动单元教学计划、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相关过程性材料、参考文献与附件。

一、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调研, 找出“课程设置的依据”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是凭空想象的, 需要充分的理由和数据进行佐证。因此, 笔者认为, 在写依据时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思考:

1. 课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原有基础。

3. 相关的理论支撑。

4. 各种前人研究的、相关的实验结果以及数据。

5. 学生、家长、社会对课程认可度的相关调查, 且相关的调查问卷可作为课程文本的附件编入书中。

6. 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师资保证。

7. 学校的课时保证和经费保障。

8. 有关课题研究的鉴定, 或相关专家、部门、团体对课程的评价。

9. 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审批函以及批文。

二、根据调研的依据阐明“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是对课程的学科特质的一种界定和价值取向, 也是给课程的一个明确的定位即课程的预期结果。对此, 在制订课程时应当根据课的特质对课程进行定性, 这种定性就是要告诉大家这是一门什么属性的课程, 属于哪一门类 (学科门类) ;在课程的价值上能起到的作用和应该产生的效果, 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 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对学校的办学、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和家庭、甚至国家有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三、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设计“课程设置理念”

“课程设置理念”应该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办学思路的一种目标追求。笔者认为, 在设置课程理念时, 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突出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 突出课程的育人作用, 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思想保持一致。

2. 紧扣或结合学校已有的办学思想、思路, 及学校的育人目标。

3. 抓住事件的精髓、核心, 尽可能地做到既说明问题, 又言简意赅。

四、根据课程的设计理念设置课程的总目标

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课程的定位, 也是课程的归宿。在设置校本课程总目标时,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 紧扣课程设置理念, 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2. 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教师、学校将产生哪些变化和发展。

3.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能学会或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

4. 学生的身心变化与发展。

5. 课程的开发将对国家、社会、家庭产生什么影响。

五、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分解各级目标及学时

课程的学年、学期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下位目标, 是对“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分解, 也是进行“单元教学”、实施课时教学的主要依据。在确定各级目标及学时时,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根据课程总目标制订学年目标, 根据学年目标制订学期目标, 根据学期目标制订单元目标。

2. 根据学年总课时数确定学期课时数。

六、根据课程的各级目标明确课程的设计思路

所谓设计思路, 就是对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考, 及达到课程目标的主要路径。在明确设计思路时, 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 构成课程规划的基本原理。

2. 课程规划由几个部分组成。

3. 如何实施规划的课程内容。

4. 通过课程的实施最终达到什么目的。通俗地讲, 即“起点在什么地方, 准备到何处去, 怎样去的问题。”

如, 确定体育学科教学思路时, 第一, 要确定选择课程的依据;第二, 应根据目标或教材体系, 划分各学段或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或教材内容;第三, 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或教材内容拟达到的目标或水平;第四, 课程将对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 还需要哪些支持等。在此, 以××学校的《篮球》校本课程为例予以说明, 如下表所示:

七、在课程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建构课程的结构

“课程的结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具体体现。在设置课程框架时, 要考虑以下五点内容:

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设计原理

篮球文化

篮球基本技术兴趣与内驱力

篮球游戏

1. 课程架构和架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按照课程形成的规律, 进行排列和梳理, 形成课程“框体”。

3. 按照课程形成的规律, 理清相互之间

的关系, 进行排列和梳理, 形成课程框架, 注意相互、横纵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制订各年级的“教学单元计划”或“活动单元”。

5. 回到课程的总目标上。

八、在课程结构形成的基础上拟定课程实施方案与管理

课程实施方案是实施课程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实施方案”也是一种操作规范, 更是操作的依据, 甚至可以作为课程的法规性文本, 在写方案时, 要有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 形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指南或学校的有关决定;要有课程的名称, 实施的范围 (年级) 和时间;要有实施课程的课时保证和学时安排 (也称课时计划) ;要有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学校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建设评价、评价的组织等, 并制订出相关的评价标准, 确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成绩, 以及在相关学科中的评价比重;要有相关的师资状况分析和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计划, 并在师资培训、器材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要有对教师实施课程情况的考核并设计相关评价表;要有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教学主管部门上报的审批表。

九、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的重要环节, 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完成, 所以,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对此, 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 本课程拟采用哪些教育教学方法。

《篮球》校本课程设计思路

实施手段实施途径技能上层层递进体育课大课间技术上螺旋上升课余训练

降低篮框高度, 培养兴趣等体育课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 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

性;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 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同时, 如何与课程的育人目标相结合。

5.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

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十、在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后拟定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建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础上, 在撰写课程评价内容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 学生的学习评价。

2. 教师的教学评价。

3. 学校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

4. 课程建设评价。

十一、如何实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实施课程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在具体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时, 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学校怎样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策略和课程的内容, 进行校本培训。

2.在本校师资条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 拟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解决师资问题。

3.学校如何将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研究、培训相结合, 并在针对师资培养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哪些保证等, 以及如何确保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

十二、要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校本课程开

预期目标

人人懂篮球

人人会篮球

人人会看球、能打球发的《申报

与审批表》

《申报与审批表》是国家、地方、学校实施三级管理的基本规范, 也是规范建设校本课程、完善校本管理的需要。通过申报与审批制度, 不仅可以促进课程的规范管理, 而且还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学校领导的支持。并且, 作为实施课程的一线教师, 也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支撑”和依据。因此, 一定要有一个《申报与审批表》。

十三、编制教材内容的教学单元或活动单元的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的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单元教学计划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根据课程需要的学年总学时数, 确定学期的学时数。

2.根据学期的学时数, 确定若干个教学单元。

3.根据教材的体系和教材的难易程度, 把教材内容分切到各个单元教学计划之中;也可以在“大单元”的计划下, 划分若干个小单元。

4.根据单元教学计划进行备课、教学。

5. 根据需要, 可以采用“单一单元”、“复式单元”、“综合单元”等形式安排单元计划。

十四、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性材料

过程性材料主要包括照片、师生竞赛、业绩照片材料、专家评价、各种表格等。把过程性材料收纳到课程建设之中, 一是为了证明一个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经历了一个“生命孕育”的过程;二是为了增加课程建设的厚重度。

十五、校本课程的附带材料

8.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五步骤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69-02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没有“猛药”,我们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科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预热——前置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孵化器”

前置性学习一般分为两种,即课外前置性学习和课内前置性学习,这里强调的是课外前置性学习。学习单模式就是一种课外前置性学习,其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学生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但随之而来出现了诸如“是否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前置性学习是否就是把课内的知识机械地课外化”等疑问,当然,出现这样的疑问也是正常的,一种新模式的发展终究要经过千锤百炼。

实践证明,适当的前置性学习确实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把握好前置性学习的“度”,这个“度”掌握好了,前置性学习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孵化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进行“预热”时应遵循适量、精要、趣味、容易的原则。

例如,有位老师布置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水》的前置性学习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缺水的情况”。课堂反馈证明,学生课外通过浏览网络、查阅图书、观看电视、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了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由于课外资源得到了共享,课内学习氛围相当好。应该说,这位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这个前置性学习任务,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很好的“预热”。

二、起步——激发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开始就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其持久性,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小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教师融合起来。研究表明,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会导致学生思维疲劳,而过弱的刺激往往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激发的手段上多花工夫,能让学生在刺激的“正常值”内,对所学知识有持久的兴趣。

还以《水》一课为例,上课开始,教者就依次出示了五幅图片:汹涌澎湃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涓涓的小溪、时断时续的流水、干涸的河床。让学生边欣赏边找出这些图片的规律:水越来越少,水资源越来越贫乏;然后让学生说:假如给你一杯水,你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好它?水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大家都玩过、用过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说水,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兴趣点得到了激发,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同时围绕怎样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个深刻的话题,同学们也是有感而发。

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这位老师设计的“对西部地区儿童采访视频的播放”,自创“关于水的诗歌小竞赛”,也是对学生兴趣的再激发,这些教学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提速——因势利导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如何能合理利用好学生已形成的“兴奋点”,有效讲解文本的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擅于合理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总的原则是就学生课堂生成的“最新区”,甄选出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过渡语,可以是小游戏,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现场采访,等等。其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兴奋牵引到文本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迪。

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因势利导,决定着一节高效课堂的教学“亮点”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语文素养的标准之一。以《水》为例,当学生学到“勺水冲凉”这个重要环节时,出现了两种意见,有学生认为是写有水之“乐”,也有学生认为是写无水之“苦”。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适时地抛出“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这个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最新课堂生成,因势利导,为下一步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最终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能。

四、高速——质疑思辨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就有争论,有争论就有提高。学生多提出一个疑问,是对问题的再思考,是对文本解读的再升华,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索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质疑思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教师要利用好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很快激活探究意识,在积极的情感因素驱动下自主、能动地阅读,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水》一课中,教者抛出的问题“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讨论中学生又自主提出“一勺水冲凉,真的就有那么舒服吗?”“一把普通的钥匙,为什么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权威的象征?”的疑问,并在小组和班级的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五、减速——总结拓展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地维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是积极的,值得提倡的。但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后面还有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临近下课,学生还处于一种语文学习的亢奋和激情当中,是不利于其后续学习的。总结拓展是对课堂节奏的调节和对课堂知识的整理和再学习,是归纳与演绎的并存。

在《水》一课中,教者在结束时播放了一段关于水的宣传片,学生在放松的同时,更加明白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在课末善于及时、正确地总结,写写生字,做做小练习,说说感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科学的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点”。

万物皆有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但只要教师遵循科学的教育观,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终究会走向成功。

9.英语课堂教学步骤和方法 篇九

一、课的类型

1.新材料讲授课(新课/新授课/综合课)2.旧材料复习课(复习课)3.考查课(测试课)4.讲评课

二、课堂教学的步骤

中小学综合课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Preparation)

准备

2.复习检查(Revision and check)

准备

3.导入新课(Introduction)

感知

4.操练(Drill)

熟练

5.巩固(Consolidation)

反馈

6.布置作业(Homework)

反馈

三、新授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1.组织教学(Preparation)目的:稳定情绪、明确目的。方法:师生问好、宣布教学目的。注意:2分钟左右。

2.复习检查(Revision and check)目的: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为下一步作准备,扫清词汇障碍。方法:全体学生参与 注意:事先要有布置。

常用的笔头检查的方法:(1)听写(2)还原翻译(3)看图写词或写话(4)看题填空(5)选择答案(6)英汉互译(7)原题抽测(8)造句练习

常用的口头检查的方法:(1)快速提问(2)连锁提问(3)快速两两对话

3.导入新课(Introduction of new material)目的:介绍新知识。

方法:用生动、简练的语言介绍。

注意:不应作长篇大论的讲解,不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设计板书。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对话:

(1)自问自答导入法(2)手指木偶导入法(3)角色表演导入法(4)听音复述导入法(5)看图说话导入法

(6)关键词语导入法 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语法:

(1)以旧引新导入法(2)列表对比导入法(3)还原翻译导入法 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导入阅读:(1)简笔画导入法(2)看图听音导入法(3)限时阅读导入法 4.操练(Drill)目的:掌握新的语言材料,“会”、“熟”、“用”的过程。方法:采用MMC阶梯式三级操练法:

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

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

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 drill)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循序渐进。MMC阶梯式三级操练法的具体操作方法:(1)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

A.由“知”到“会”的过程;

B.练熟所学语言结构的“肯否问答”变化形式;

C.主要形式是替换词练习.只要求学生会说句型,不要求运用。

(2)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

A.由“会”到“熟”的过程;

B.运用刚学会的句型进行初步的交际;

C.主要形式是问答练习,师生间,两半之间,排与排间,同座间。

(3)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 drill):

A.由“熟”到“用”的过程;

B.在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C.这一阶段操练的主要形式

设置情景/小记者活动/表演/游戏

课堂操练的组织形式:(1)全班(in chorus)(2)师生(between T and Ss)(3)半班(between halves)(4)分组(between group members)(5)两两(in pairs)(6)个人(individually)5.巩固(Consolidation)目的:总结、练习、反馈。

10.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步骤 篇十

一、pre-reading

第一、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比如在外研社Book3的Module3,阅读课是关于自然灾害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列举出他们已知的自然灾害种类,在学生将几乎所有知晓的相关种类列举出来之后,再补充一些他们知道中文但英文不是很清楚的自然灾害,如Tsunami和hill slide。接着引入课文:Among all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two of them often happen in the USA, and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在学生说出tornado和 hurricane之后,我们就开始文章理解的处理。

第二、采用make predications的形式。例如Book 3的Module 4, 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Sandstorms in Asian Countries进行推测文章讲述的内容,学生说文章可能会从亚洲国家沙尘暴多发的国家、它的危害以及它的预防措施和解决的方法这几个方面展开,接着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讨论文章是否和他们预测的一样,如果他们给文章定一个标题,他们会定什么标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发现文章其实只讲了中国沙尘暴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到亚洲其他国家,所以他们认为标题应该定为Sandstorms in China。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

第三、采用recognize text-structure和Activate background information的形式。如Book 3 的Module1,学生根据文章的四个subtitle得知文章将讲述欧洲的四个城市是:Paris, Barcelona, Florence和Athens,可以激活他们已知的四个城市的信息再导入文章本身。再如Book 3的Module 2,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发达国家分布的不均衡和发达国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在学生讨论如何帮助时导入文章:147个国家领导人开会同意帮助发展中国家脱离贫困,在这个会上提出了一个报告,那就是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这样将一些背景知识和文章有机结合,导入也比较自然。

二、while-reading

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根据老师设置不同的任务运用各种阅读策略(skimming和 scanning)阅读课文获取文章主旨和细节,并且设置的这些任务通常和高考题型接轨。设置问题的思路应该是:由简到难,先主旨后细节,先整体后段落。

常见的教学活动有选择、判断、问答、填空、连线、填表、排序、演讲、辩论、讨论、复述、画思路图、标句子结构等。例如在有些段落可以把它设置成语法填空的形式: 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江西教师公告汇总

Ren Jianbo described a terrible sandstorm _____________ he experienced _______ a child in the desert.He said, “ To have been caught in a sandstorm _____(be)a terrible experience.”对于大段的材料,可以设置讨论,比如 discuss in groups and give a report to the class。

三、post-reading

通常采取的方式是:summary writing, discussion, interview和project。这个环节是对上面所学内容的一个巩固,通过一些任务设置可以了解学生一节课下来对文章内容、一些短语搭配、句型和语法的掌握情况,也让我们自己对于前面的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个检查。例如summary writing,有时会给学生一些提示词让他们自己写summary,有时是采用填空的形式,将一些短语或句型挖空让学生填写,完成之后我一般会让学生将这篇summary读两遍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和短语及句型。再如:在第一单元文章讲完后,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挑选四个中国城市向外国人介绍,尽量采用文章中出现的短语和句型来组织自己的文章。学生认真准备,并申请给他们的作品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的成果在英语科组学术园地的橱窗中展示,这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也很开心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观摩和欣赏!

11.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课堂步骤 篇十一

一、导入——对语篇进行整体铺垫和呈现

这一阶段是语篇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文本材料,整体呈现课文,切记不要把课文分解为若干部分,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并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创设语境去学习文本中新的短语或句子,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我以前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往往会像词汇、句型课一样,急于去解决一个个小的语言点,而忽视了整体情景的创设。如在教学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A)部分的语篇时,我由讨论hobbies入手,引出surf the internet这一新词组,进而过渡到“I usually ...”这一句型,看似以旧引新,过渡自然,却忽视了介绍朋友这一语篇的整体情景,导致学生对整个语篇内容印象淡薄,语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在实践之后的反思中,我意识到语篇教学应该立足整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语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教师首先应明确话题和教学目标,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联系起来。曾听过某老师的一节语篇教学课,教学内容为6B Unit 5 The Seasons(A)部分。在引导学生阅读前,老师让学生与自己一起欣赏了配有四季风景和相应活动的Flash小诗。类似于: Spring, spring,spring is green.Spring is colourful.I can fly kites in spring. Summer, summer,summer is red. Summer is hot.I can swim in summer. I can eat ice-cream in summer... 这样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感受小诗的内容与境界,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与文本材料相关的内容,为文章的整体阅读做了良好的铺垫,效果非常好。

二、精读——对语篇进行自主品读和理解

成功的语篇教学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在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但是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在学生自主体验这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明晰的要求,随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阅读能力,独立地自主阅读,自主体验。

如6B Unit 3 Asking the way(E)部分的阅读内容比较难,我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1:出示提示词板,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目的是让学生集中认识一批动词的过去式。学生猜测连线游戏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师设计的巧妙学习新词的过程。

任务2:迅速读文章,并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When did this story happen?

How many people were there in this story?

任务3:自己细读文章,找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What happened in the bookshop?

Wha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Who helped Nancy get the purse back?

任务4:再读文章,完成书上给句子排序的练习,最后和同桌大声朗读全文。

类似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无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英语语篇阅读的能力。

三、拓展——对语篇进行内化和提升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可通过阅读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例如,复述练习,从有教师提示到无教师提示,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及语言组织能力。如,在学完有关“问路”的对话小短文后,我利用课件显示地图,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成功地自编自导自演他们的“问路”生活片段,从而拓展了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

仿写,如学了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后,可以引导学生写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周末或节假日计划,而在仿写过程中,他需要做很多的事情,他除了安排自己,还需要了解他人,然后加以归类并记录。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找一找、记一记、写一写中,英语书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创作,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求就更高了。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组织,天马行空地去写,而改的时候,不要太强调语法,特别是一些没有学过的语法点,只要孩子能运用学过的英语单词,或者自己从字典上查来的单词,就请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样,走得很不稳,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给予鼓励的眼神、热烈地鼓掌和适当的搀扶。比如说,孩子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有中文式的表达,如我每天早上开心地乘车去上学,表达成:I every morning happy go to school by bus.你不要把眼光常常放在他们错误的地方,而要看到他用到了happy,every,先表扬,再在旁边加上五角星,再作出指导,这样学生会愿意继续写,不然当他看到他的作文被你改得面目全非,哪里还会有再写的欲望。我们要像爱护刚刚会说话的婴儿一样呵护刚刚能用英语写作的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每一次进步充满希望,那么有一天,他们的进步会让老师大吃一惊!

上面所谈的三个步骤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权当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由于小学英语篇教学开始的比较晚,积累的经验十分有限,愿更多的老师能把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感悟记录下来并及时梳理总结,以便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2.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步骤 篇十二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境,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 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 才能发挥其优势, 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学生在教室里、课堂上学习, 缺少进行交际的场合与语境, 会使课堂学习单调枯燥, 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 老师通过图片、投影、录像, 尤其是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可以创造出接近实际生活的语言场景来让学生进行活动练习, 从而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而如今的课改提倡情境带动学习欲望, 任务驱动求知。所以在课堂上, 我们也适当地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效果, 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添加任务这一环节。如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art B对话的时候我通过课件创设了圣诞节将来临的情景和圣诞音乐, 要求同学们给自己的好朋友送上礼物。要求同学们用上以下句子:S1:Hello, ….I have….For you.Close your eyes, please.OK!Where are the…?S2:Are they on/in…?S1:No, they aren't./Yes, they are.Look, they are on/in/under…. (你的好朋友猜不出来的话) Here you are.S2:Thank you./Let's share.通过圣诞大派送的游戏, 真正把这节课的氛围达到高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多媒体教学能使英语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 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但如果单靠语言文字提供的形象思维, 无疑会受到知识、阅历、经历的限制, 借助幻灯片, 便能化静为动。在教学一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内容时, 在呈现环节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教学内容, 是十分有效的。如PEP四年级下册Unit6 At a farm这一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呈现环节让学生观看一段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Amy与uncle一齐去农场参观。通过观看这一内容的动画片, 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授内容, 很顺利地进入新课学习。通过出现代表不同天气的图表, 为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更多有关天气的图表, 探讨在不同的天气下人们的活动形式, 通过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 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促进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 通过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这样有利于学习重点难点的解决, 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录音机能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 方便模仿, 对培养听力极为有利。如:在学了sit、stand、swim、skate、play football等动词和词组后, 我用录音机播放这些词或词组的磁带, 要求学生听指令做动作, 最快最准确的获胜。这样既体现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如教授PEP五年级下册Unit2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上, 他在操练环节设计一个看图片听音判断的题:图片出示Amy在滑冰、放风筝的两幅图和Mike在游泳和堆雪人的两幅图。在此环节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与声音, 使学生更容易专心地听材料, 训练听的能力, 同时还节省了许多上课的宝贵时间。接下来, 他让学生们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对话活动, 完成表格。练习之后, 他让学生展示对话, 就利用了实物投影仪来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在这一课里, 我还让学生看图听录音复述。这一环节是很有难度的, 但是在计算机课件的帮助下, 学生能够跟随着图上的箭头, 流畅地复述所听见的内容, 学生的成就感可想而知。这些教学活动, 都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民.英语活动教学法中的优化控制[M].

[3]计算机基础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鲁宗干, 唐锡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

13.英语四级画图作文写作步骤 篇十三

图画作文是近年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文体,考生要特别加以重视。众所周知,题目所给出的图画必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或者揭露出某种社会现象。相比其他的文体而言,这类作文难度较大,既要求考生通过文字形式分析出图画内容,又要将图中所包含的的思想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为此,应届毕业生网就此类作文写作步骤予以如下几方面的指导和点拨。

一、审题立意

四级作文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审题,不仔细审题就会很容易使作文跑题,因此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此步骤要注意两点:一是分析题目和图画,确定文章的命题类型,抓住中心思想,联想此作文要求的写作主题。二是进一步确定给定的题材及此作文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也就是说,通过审题,考生要对作文谈论的主要话题心中有数。

二、组织结构

审题之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草拟提纲并组织安排段落,确定文章的整体结构。一般而言,考生可将图画作文转化为三段式提纲作文。开始段描述图画内容;中间段解释图画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意义;结尾段引出结论,总结全文。各段的主题句要条理清晰,以使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有更好的`把握。每段的重点都应集中于描述图画规定的内容。选用的词句应紧扣图画主题、突出重点、前后连贯、表达清楚。

三、检查修改

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由于紧张、仓促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因此,最后留出几分钟时间来修改所写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切忌大幅度地对作文惊醒修改,因为这样会破坏卷面整洁,影响阅卷老师对试卷的印象。修改时可以从两点着手:

语法方面。包括时态是正确、名词单复数是否对应、被动主动语态是否正确、主谓是否一致等。

词汇方面。包括连接上下句或段落的关联词、固定搭配、及物不及物动词的使用、习惯用语是否使用正确等。同时,单词拼写错误和标点误用都是扣分点,考生应尽量避免此类错误。

14.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篇十四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知

可使用课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识文认字,检查预习1、2、3、4、5、出示本课生字(带拼音)学生认读

出示生字所组的本课词语(去掉拼音的)学生认读 多音字处理 重点生字的字形处理 指导书写本课重难点的生字

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1、2、3、4、初读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段落的学习,抓住重点字词句的教学 学生谈感悟 指导朗读

四、自主检测,巩固延伸 可以用小练笔的形式

15.网络攻击一般步骤的研究和检测 篇十五

入侵攻击有关方法, 主要有完成攻击前的信息收集、完成主要的权限提升完成主要的后门留置等, 下面仅就包括笔者根据近年来在网络管理中有关知识和经验, 就入侵攻击的对策及检测情况做一阐述。

对入侵攻击来说, 扫描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手段, 所以通过对各种扫描原理进行分析后, 我们可以找到在攻击发生时数据流所具有的特征。

一、利用数据流特征来检测攻击的思路

扫描时, 攻击者首先需要自己构造用来扫描的IP数据包, 通过发送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数据包达到计算机端口, 再等待端口对其响应, 通过响应的结果作为鉴别。我们要做的是让IDS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到系统遭受了网络扫描。考虑下面几种思路:

1. 特征匹配。

找到扫描攻击时数据包中含有的数据特征, 可以通过分析网络信息包中是否含有端口扫描特征的数据, 来检测端口扫描的存在。如UDP端口扫描尝试:content:“s UDP”等等。

2. 统计分析。

预先定义一个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发现了超过某一预定值的连接次数, 认为是端口扫描。

3. 系统分析。

若攻击者对同一主机使用缓慢的分布式扫描方法, 间隔时间足够让入侵检测系统忽略, 不按顺序扫描整个网段, 将探测步骤分散在几个会话中, 不导致系统或网络出现明显异常, 不导致日志系统快速增加记录, 那么这种扫描将是比较隐秘的。这样的话, 通过上面的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 扫描是无法绝对隐秘的, 若能对收集到的长期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可以检测出缓慢和分布式的扫描。

二、检测本地权限攻击的思路

行为监测法、文件完备性检查、系统快照对比检查是常用的检测技术。虚拟机技术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1. 行为监测法。

由于溢出程序有些行为在正常程序中比较罕见, 因此可以根据溢出程序的共同行为制定规则条件, 如果符合现有的条件规则就认为是溢出程序。行为监测法可以检测未知溢出程序, 但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 不容易考虑周全。行为监测法从以下方面进行有效地监测:一是监控内存活动, 跟踪内存容量的异常变化, 对中断向量进行监控、检测。二是跟踪程序进程的堆栈变化, 维护程序运行期的堆栈合法性。以防御本地溢出攻击和竞争条件攻击。

监测敏感目录和敏感类型的文件。对来自www服务的脚本执行目录、ftp服务目录等敏感目录的可执行文件的运行, 进行拦截、仲裁。对这些目录的文件写入操作进行审计, 阻止非法程序的上传和写入。监测来自系统服务程序的命令的执行。对数据库服务程序的有关接口进行控制, 防止通过系统服务程序进行的权限提升。监测注册表的访问, 采用特征码检测的方法, 阻止木马和攻击程序的运行。

2. 文件完备性检查。

对系统文件和常用库文件做定期的完备性检查。可以采用checksum的方式, 对重要文件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文件的访问, 对这些文件的完备性作检查, 结合行为检测的方法, 防止文件覆盖攻击和欺骗攻击。

3. 系统快照对比检查。

对系统中的公共信息, 如系统的配置参数, 环境变量做先验快照, 检测对这些系统变量的访问, 防止篡改导向攻击。

4. 虚拟机技术。

通过构造虚拟x86计算机的寄存器表、指令对照表和虚拟内存, 能够让具有溢出敏感特征的程序在虚拟机中运行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可以提取与有可能被怀疑是溢出程序或与溢出程序程序相似的行为, 比如可疑的跳转等和正常计算机程序不一样的地方, 再结合特征码扫描法, 将已知溢出程序代码特征库的先验知识应用到虚拟机的运行结果中, 完成对一个特定攻击行为的判定。

虚拟机技术仍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 并没有抛弃已知的特征知识库。虚拟机的引入使得防御软件从单纯的静态分析进入了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境界, 在一个阶段里面, 极大地提高了已知攻击和未知攻击的检测水平, 以相对比较少的代价获得了可观的突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虚拟机在合理的完整性、技术技巧等方面都会有相当的进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已经实现的虚拟机技术在未知攻击的判定上可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

三、后门留置检测的常用技术

1. 对比检测法。

检测后门时, 重要的是要检测木马的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因为木马程序在目标网络的主机上驻留时, 为了不被用户轻易发现, 往往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隐藏措施, 因此检测木马程序时必须考虑到木马可能采取的隐藏技术并进行有效地规避, 才能发现木马引起的异常现象从而使隐身的木马“现形”。常用的检测木马可疑踪迹和异常行为的方法包括对比检测法、文件防篡改法、系统资源监测法和协议分析法等。

2. 文件防篡改法。

文件防篡改法是指用户在打开新文件前, 首先对该文件的身份信息进行检验以确保没有被第三方修改。文件的身份信息是用于惟一标识文件的指纹信息, 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或者md5检验和的方式进行生成。

3. 系统资源监测法。

系统资源监测法是指采用监控主机系统资源的方式来检测木马程序异常行为的技术。由于黑客需要利用木马程序进行信息搜集, 以及渗透攻击, 木马程序必然会使用主机的一部分资源, 因此通过对主机资源 (例如网络、CPU、内存、磁盘、USB存储设备和注册表等资源) 进行监控将能够发现和拦截可疑的木马行为。

4. 协议分析法。

协议分析法是指参照某种标准的网络协议对所监听的网络会话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判断该网络会话是否为非法木马会话的技术。利用协议分析法能够检测出采取了端口复用技术进行端口隐藏的木马。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受人关注。而了解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维护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网络攻击的一般步骤做一个总结和提炼, 针对各个步骤提出了相关检测的方法。

上一篇:诚实守信教学设计下一篇:我心中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