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言文字运用(精选10篇)
1.高一语言文字运用 篇一
窗外下着雨,轻轻地,细细的,安静地飘落着。这样的夜晚,
这样的雨,总是有寂然的凉意,薄凉!是的,轻轻巧巧的凉,浸透
在季节的神经末梢里,蔓延着简约的美好。
这样的夜晚是清静安稳的,雨独自飘落,仿佛一条清澈的河流
,在夜幕下无声地流淌。秋意凉凉的日子,水应该是明净的,有细
致的柔美和婉约。秋水长天,秋云似水,秋雨如烟,这些词语仿佛
天生就是为这个季节而写的。
最喜欢在这样的夜晚,静静地倾听雨落红尘的声息。这样的夜
凉如水,感觉自己就像躺在河底的鱼一样,安静地聆听水里的细微
响动。游弋的鱼群却始终不会安分,在水泽里不停地摆动。
向来喜欢清澈的东西,明净的色彩,素淡,优雅。就像尘世里
的女子,或者是案架上摆放的青花瓷,虽然无人问津,但是却暗自
散发着清幽的香息。
最近读张爱玲的文字,便沉浸在这个女子的柔媚情怀里。她的
文字冷静却不寂寞,浓郁却不浮华。喧嚣尘世里,她总是能够静看
沧桑,写下一段又一段让人心动的对白。
总感觉读她适合在夜晚,尤其是这样的飘着细雨的秋夜,夜凉
如水的温度,恰倒好处地衬托出一些薄凉的气息。也许这样的女子
永远都是优雅的化身,不张扬,内敛,宁静,谁人不喜,谁人不怜
呢?
也许只有她,才可以在尘埃里毫不张扬地演绎出一场
的倾城之恋。也只有她的文字才独独有如此优雅的明媚,喜欢她小
说中描写的女子,充满尘世的沧桑和寂寞,即使沦落风尘依然美的
惊人。
也许张爱玲是一个浮华褪尽,冰凉入心的女子,所以才能够写
出如此让人喜欢的文字。读她的文字,我觉得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
读,而必须整段整段地读,成篇成篇地读下来,这样你才能够走进
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薄凉的秋夜,如水的情怀,细致妥帖,站在雕花镜前,看容颜
在镜里逐渐老去,感叹时光的悄然,才惊觉,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成
为过去。
有些事,有些人,终究该学会忘记。浮华丽影里的景象,就像
流年,细细地,落了一地的碎片,想去捡拾的时候早已力不从心。
也许很多时候,人就像这清澈的水一般,应该纯粹干净,别无
他想才好。文字如此,做人亦当如此,何必强求的太多呢?生活本
来就是平淡多于喧哗的,能够在尘世的喧嚣里沉淀下来,如水一般
明媚,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好呢?
这样的秋夜,心境淡泊,安静,稳妥,仿佛开在山坡上的雏菊
,有独自的妩媚和优雅。
张爱玲说,“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
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
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
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我也很想做一朵这样的野菊花
,无论枯荣,只想自由地生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实这个秋天,我似乎都在不停地游走。脚步缓慢而闲散,走
遍了我所在的这个小城的每个角落。见得最多的就是野菊花了,它
们错落有致地绽放着明亮的花朵,一簇簇,一朵朵,散发着浅淡的
香息,爬满这个秋季的角角落落。
深深地喜欢着身边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事物,它们通常都有着常
人无法想象的温情。季节的轮回辗转,流年的悄然暗换,时光便在
这些细碎的枝蔓间老了容颜。
或许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手心里总是握不住想要的东
西,虽然总想努力珍惜。越活越低,低到尘埃里去。这是张爱玲说
过的话,许多人读了就喜欢上了,没有理由地在心中暗暗珍藏。好
象这样的低只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希望能够活得从容和散
淡。
这个秋深的夜晚,我坐在灯下一笔一划记录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琐碎而又伤感着。或许有很多东西只能够如此,薄薄地想念,轻
轻地掩埋。
一年又一年,那些散淡或者是波澜起伏的时光,就这样悄然地
走远。回首往事却已阑珊。纷飞的记忆,尘世的喧嚣,曾一度停留
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滋生几许忧伤和寂寥。
一直喜欢那些心思恬淡的女子,能够比别人多一份安静,一点
淡雅。她们窃窃地笑,轻轻落泪,即使寂寞也会不露痕迹地掩藏起
来。
有的时候喜欢一些东西,始终是浅浅的,不着痕迹地独自欢喜
着。如同无意中聆听到的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文章,便感觉入
心入肺地温暖。这样的喜欢就像午后的那杯茶,有薄荷一般的清香
,散发着悠然的气息。
或许很多时候,人都是时光的洪流中不断矛盾着的个体,一直
在努力和自己斗争,一个是渴望得到释放的灵魂,一个却是束缚你
灵魂让你根本无法动弹的茧。当你终于有一天破茧而出的时候,却
发现尘世早已换了颜色,流年已是另一个季节。
窗外,薄凉的秋雨悄然滑落,岁月就这样匆匆而过,秋也渐行
渐远,心事在季节的辗转中逐渐沉寂,有许多东西都将走远!
我想,无论这世界如何薄凉,只要我来过,就要好好地活着,
方不辜负这岁月的馈赠。人生如棋,当落子无悔!
这个秋天终将会这样远去的,倚在季节的末端,我轻轻地挥手
,与秋道声珍重,在秋心里画一颗无悔!
2.高一语言文字运用 篇二
一、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基础
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英语是个枯燥的过程, 而高一学生思想还不成熟, 比起枯燥抽象的知识, 他们更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合理运用英文歌曲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 使人心情愉快。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心情愉悦时, 思维更活跃, 反应更灵敏, 注意力更集中、持久, 学习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运用英文歌曲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言技能分级目标中, 多个级别都包含能够演唱英文歌曲的要求。
二、运用英文歌曲的优势
很多学生可能对英语不感兴趣, 但很少有人会不喜欢音乐, 不喜欢听歌。英文歌曲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风格多样, 能满足几乎所有人的喜好。而歌词中所涵盖的大量语言知识, 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对于爱听歌爱唱歌的学生来说, 当喜欢一首英文歌时, 他们必定会弄懂歌词的意思并且学着唱。只要我们合理引导, 就可以让他们将对歌曲的喜爱转化为学习动力, 激发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了解英语, 学习英语, 甚至爱上英语。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中指出:“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 增强节奏感, 也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和句法, 提高听力, 增长词汇量, 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三、英文歌曲在高一教材中的运用
1. 导入新课, 渲染情境
实际教学中, 可以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与单元话题相关的歌曲, 或欣赏或学唱来引出主题导入新课, 在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氛围中,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他们情绪饱满地参与接下来的语言学习。
例如学习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 可以让学生学唱Auld Lang Syne或欣赏Shining friends等歌, 引出友谊这一的话题。教必修二Unit2 The Olympic Games时, 让学生合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You and Me, 唤起他们对奥运会的记忆。
2. 听力和语音训练
运用英文歌曲, 可以让学生了解地道的发音, 提高听力能力, 改善语音。听歌训练听力主要采用歌词填空的形式, 如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 在单元结束时可将歌曲A Friend for Life进行设计, 让学生听歌并填出关键词:love, helps, trusts, cares, endures, warm等。既锻炼了听力, 又能引起共鸣和思考:朋友就是互爱互助互信, 无私关爱, 温暖你一生的人。适时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很好地对本单元话题进行总结和升华。又如必修一Unit5 Nelson Mandela介绍曼德拉, 可以用Hero进行听歌填空训练。而且这首歌的歌词句尾十分押韵, 如along、gone、strong、alone;aside、survive;love、yourself;road、hold等, 朗朗上口, 也是很好的训练语音材料。
由于学生的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一伊始, 往往需要先对语音进行纠正。另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发音技巧, 如连读、失去爆破、浊化等也可以运用歌曲进行学习。
3. 词汇学习
词汇的记忆是学英语的关键, 也是难点。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高中阶段掌握约3500个单词, 这就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扩大词汇量, 但难度很大。而运用歌曲是一种有效增加词汇量的好办法。英文歌曲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每首歌都有不少词汇量。通过唱英文歌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使他们主动查阅并弄懂歌词的意义, 然后通过反复的吟唱记住歌词。词汇学习就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英文歌曲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教材中的词汇记忆。许多同学识记词汇表单词时往往死记硬背, 这样背单词不仅吃力, 而且容易遗忘。在《说唱英语——10首歌搞定高一英语单词》一书中, 编者将各单元词汇表中的词语编成一首意义连贯的歌曲, 配上音乐节奏, 用深受年轻人喜欢的RAP的形式唱出。这样就为记单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语境, 让学生在反复倾听、说唱的过程中加强记忆, 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 将枯燥的词汇学习转化为一种乐趣。
4. 语法学习
对于许多学生来讲, 英语语法枯燥乏味, 学起来非常吃力。对教师来讲, 语法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讲解费劲, 效果往往又不好。而英文歌曲中涵盖了大量实用的句型和重要的语法结构, 运用歌曲辅助语法教学, 用唱歌的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 这样教学要有效得多。
学习必修一第四、五单元的语法定语从句时, 可以利用Red River Valley这首歌的旋律, 将歌词改编成由关系代词that、whom、whose, 关系副词when、where、why以及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学生学会这首歌, 也就懂得定语从句的基本特点和各种引导词的用法。
5. 拓展文化视野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因而《英语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 不断拓展文化视野。”而英文歌曲恰恰是反映英美国家历史、地理、传统、社会、人文、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载体。通过欣赏和学唱可以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 拓宽知识面, 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必修三Unit5 The Truth North介绍了加拿大,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加拿大国歌O canada, 了解加拿大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了解the truth north的含义。还可以学唱加拿大民歌Land of the Silver Birch, 了解加拿大的自然资源和动物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对自己, 对英语及其文化, 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运用英文歌曲辅助高一英语教学, 有利于学生学习语音、语法, 提高听力, 增长词汇量, 扩大知识面, 培养文化意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是一种寓教于乐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高一语言文字运用 篇三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课堂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核心任务。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本的编写体系,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大力思考与尝试践行。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不是割裂的存在,“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加强阅读,有利于发挥阅读的范本作用,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做到读写渗透和读写结合,无疑是提升习作能力、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那么以阅读带动写作时如何选择练笔点呢?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精神的自由表达和写作的规则来选择练笔点。
以中年级学生为例,这个年龄段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语言的敏感性强,想说,敢写,我采用以下办法在阅读教学课上推进读写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一、在余音缭绕处想象
学习《风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省略号里面藏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水磨坊边究竟有没有我们的幸福鸟?我们的幸福鸟最后在哪里找到呢?我让学生在深入品赏、感悟文本的同时展开想象进行课堂练笔,把自己的憧憬与希望融入笔尖流淌,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
二、在言意碰撞中升华
如《卡罗纳》的教学,当读到: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我适时安排练笔:看到如此憔悴虚弱的卡罗纳,大家心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假如你在场,你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在这含有思维含量的思考动笔过程中就把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升华了,让学生言意兼得。
三、在不同体式间改创
在学习了《听听,秋的声音》之后,体会到句式优美明快,富有节奏感,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生活体验,模仿句式把它改写成《听听,春(夏)(冬)的声音》、《听听,海的声音》的儿童诗,这样学生通过迁移练笔,语言运用能力就得到提升。
科学小品相对比较枯燥无味,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童话、写景散文的体式进行改编,就生动有趣了。如学习《蜜蜂》后质疑:法布尔用20只蜜蜂做实验,结果17只蜜蜂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那么另外3只蜜蜂去哪里呢?大胆想象另外3只蜜蜂的去向,编写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兴趣至极,编写了许多情节跌宕起伏的童话故事,为科普小品的学习注入了一泓活水。
四、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积累
对于刚起步的学生,写作知识作文技法虽然不能讲得太深,但我们可以借助读写结合点,对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模仿积累。如教学《秋天的雨》“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一句,当学生感悟语言内涵,发现语言范式后,就引导学生借助本段内容模仿这一句式写话,结果学生写得精彩纷呈:“秋天把金黄色给了稻田,金黄色的稻谷像一串串珍宝,摇啊摇啊,摇出了丰收的喜悦。”“秋天把橘红色给了橘子,金黄的橘子像一盏盏灯笼,照呀照呀,映出了大家的笑脸。”……这一语言训练匠心独运,它以典型句式为依托,说话的内容材料源于课文,这就为学生打造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各种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便从他们的语言仓库被检索出来,为他表情达意所用,从而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五、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有效指导
正确使用冒号和引号是三年级的重点。人教版五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写身边熟悉的人物,本单元的课文都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反映出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这些名人的品质。教学中,重点是学习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学习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并逐步学会在提示语中表达人物的语气、心情、神态、动作的词句,让笔下的人物变得鲜活生动。当然,感受引号的三种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习作训练得以强化,也是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的练笔实践,掌握了语言描写的基本技巧和冒号、引号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六、段落表达方式的规则指导
中段开始,总分、并列、承接、因果、先概括后具体等典型的段落结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为段落表达方式的技法指导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段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总起—分述—总结的写作方式,然后迁移写池塘里的小鱼、公园里的花、下课后操场上的同学们等,如此迁移,增强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其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读读背背,更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线教师要高度重视,深刻明了: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其重要。
4.高一语言文字运用 篇四
作文 高一英语作文:语言 language
Language is essential; language is what we use to communicate among others. it is something that joins us just as strongly as it separates u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in the world but really they are all bound by certain rules, they all have a format that they follow, all of them have nouns, verbs, tenses, and adjectives.
Language is almost like a math, the point of it is that when you speak, you try to reach a conclusion with a different person, and in math you use equations to solve problems and reach conclusions, one is numbers the other is words.
5.高一语言文字运用 篇五
1. recognize vt. 认出,识别;认可
e.g. I recognized my old friend at once.
I couldn’t recognize him at the beginning for he has changed a lot.
※ be recognized as 被承认是
e.g. Tom is recognized as the best footballer in the school.
2. explain vt. & vi. 解释;说明
explanation n.
e.g. Can you explain the reason for the failure?
She explained that she couldn’t come because she was ill.
He explained why he was late.
I don’t understand it. Can you explain?
※ explain 不能接双宾语,即不能说explain sb. sth. ,只能说explain sth. to sb.
e.g. He explained the reason to me.
不能说:He explained me the reason. (╳)
有这样用法的单词还有introduce/ suggest等
3. continue vt. & vi. 继续
(1)vt.
※ continue + doing/ to do 继续做某事
e.g. They continued to work/ working after a short rest.
continue + that 继续说道
e.g. “We must finish the task tomorrow.” he continued.
(2 ) vi.
e.g. The fighting continued for a week.
4. call on 访问;号召
e.g. An old friend called on m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government called on everyone to help those who need help.
※ 常考的关于call的短语搭配
call for call off call at (some place) call up
需要,要求 取消 访问(某地) 打电话;召集;使想起
call back call in call out
回电话;回想起;召回 召集 大声喊叫
5. bring back 带回来;使恢复
e.g. The music brought us back to the old happy days.
The doctors’ careful attendance brought him back to health.
※ 常考的关于bring的短语搭配
bring about 造成;带来(变化等)
bring down 使降低;使倒下
bring in 收获(庄稼等);提出,引进
bring out 出版,生产;使显现
bring up 抚养;提出(议题等);(船等)停下;呕出
6. at most= at the most 最多,至多
at least= at the least 最少,至少
e.g. I can pay you 10 pounds at (the) most.
It will at least five hundred francs.
7. attend vt. & vi. 出席,参加;照顾,护理
attendance n. 出席;出席人数;护理,照料
attendant n. 出席人;服务员
e.g. attend school/ class 上学/上课
attend a meeting 参加会议
attend a lecture 听报告
Did you attend the meeting yesterday?
She was sick so she didn’t attend her classes.
※ attend on sb. = take care of sb.
8. besides (注意区分beside)
(1)adv. 此外,而且(=what’s more; in addition)
e.g. I am very busy. Besides, I don’t want to go.
He helped me to find an apartment; besides, he lent me some money.
(2)prep. 除……之外
e.g. Besides us, there were twelve people in the garden.
I bought some novels besides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 besides 表示“除……之外(还有)”
except 表示“除……之外”
e.g. They all went there besides me. (除了我以外,他们也都去了那里。)
They all went there except me. (除了我以外,他们都去了那里。)
II. Key points in each part
§Warming up
1. act out 把……表演出来
act as 充当……角色;担任……工作
e.g. Act out the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I don’t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 you’ll have to act as the interpreter.
§Listening
2. What is missing?
辨析missing, lost & gone
三者的共同点:都是adj., 都有“丢失”的意思。
不同之处:
missing 强调“失踪了、不见了”,有可能还找得回来。
lost 强调“失去的,丧失的”,一般指找不回来了。
gone 强调“过去的,不见了”,但只能做表语。
e.g. M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missing.
They have found the missing child in the forest.
It’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lost chance.
My pen was lost so I had to buy a new one.
My fever is gone but I still have a cough.
The days are gone when the workers lived a hard life.
§Speaking
3. It seems that it is going to be just another normal day.
But suddenly something unusual happens.
Seem用法总结::
(1) Seem + (to be )+形容词 / 名词 / 介词短语 / 分词(to be可以省略)
e.g. You seem to be in a great hurry. 你好像非常匆忙.
(2) Seem + 不定式(一般式,完成式或进行式)
e.g. He did not seem to have changed. 他似乎没有变。
Several people in the crowd seemed to be fighting.
人群中好像有好几个人在打假。
(3) It seem that ……
It seemed that everyone was satisfied.=Everyone seemed to be satisfied.好像人人都很满意。
(4)It seems as if/as though …
It seems as if you are the first one hear. 看起来你是第一个来这儿的。
(5)There seems (to be) …
There seems (to be ) no reason for believing him.
似乎没什么理由相信他。
There does not seem to have been any difficulty over the money problem.
在钱的问题上似乎已没什么困难。
※ 辨析seem , look 与 appear
seem 表示有某种根据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接近或符合事实。
look 强调视觉上的印象。
appear 表示从外表或表面上看“似乎”,“好像”,有时暗含“事实上并非如此”之意。
注意 ①三个词都可以后接形容词.名词.分词等。
②appear与 seem 后可接to do,而look 后只可接to be.
③look 后可接as if 引起的从句,而不能接 that 从句。
It appears a true story.
这故事似乎是真的。
He looked a perfect fool.
他看起来是个十足的傻瓜。
She appears to have many friends.
她好像有很多朋友。
It looks as if it is going to rain.看起来要下雨了。
It appears that the plane did not land at Rome.
看起来飞机没在罗马降落。
§Reading
4. I am sorry, but I do not know you.
(1)句中I do not think I know you.是否定转移的用法,
不能说:I think I do not know you.
主语为第一人称,谓语动词为 believe, expect, guess, imagine, suppose, think且含宾语从句的复合句,在变否定句时要进行否定转移。
I do not believe he has worked out the difficult problem.
我相信他还没有解出这道难题。
I do not suppose they’ll be back tonight.
我像他们今晚不会回来了。
But I do not think we can go.
但是,我想我们不能去。
I did not imagine that they would say anything.
我想他们不会说什么。
(2) but
but 永在表示歉意的话语后,可引导一个句子,常不能译作“但是”,可以不翻译。
e.g. I am sorry, but I do not agree with you. 不好意思,我不同意你所说的。
※ 以上句子在变反意疑问句时,疑问句部分中的动词和主语应和宾语从句中的动词和主语保持一致,若陈述部分的主句的主语是第二,三人称,则疑问句部分应与陈述部分的主句一致。
I did not think he was happy, was he?
我认为他并不幸福,是不是?
I do not suppose that he cares, does he?
我认为他并不关心,是不是?
You did not think he can finish the work, do you?
你不认为他能完成工作,是吗?
5. Sorry, I didn’t recognize you.
注意该句中的didn’t的用法。此句的意思是“我刚才没有认出你来。”即现在已经认出来了,所以用的一般过去时,不能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
6. Well,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would rather do sth. 宁愿,愿意做某事
would rather not do sth. 不愿意做谋事,宁可不做谋事
would rather + 从句(常用一般过去时表示现在或将来的情况)
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 宁愿做A而不愿做B
would do A rather than do B 宁愿做A而不愿做B
e.g. I would rather stay here and have a good rest.
I’d rather you started off right away.
I would rather go skating than stay at home.
=I would go skating rather than stay at home.
=I prefer to go skating rather than stay at home.
=I prefer going skating to staying at home.
7. But, just this one. After all, this ball is important.
after all
(1) 毕竟,终究
It has turned out to be a nice day after all.
So you see I was right after all.
(2) 记着,记住
I know he hasn’t finished, but, after all, he is very busy.
I know he hasn’t done his work, but, after all, he’d done his best.
辨析 after all, first of all, in all & at all
1) after all 毕竟,终究
He is certain to come. After all, he’s already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2) first of all 首先
First of al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3) in all 总共,总计
There are thirty in all at the party who will travel to Lanzhou.
4) at all 常和否定词连用,表示“根本(不)”
I don’t understand it at all.
8. 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most.
worth adj. 值得的
be worth + 价格 值……钱
be worth + doing 值得做
e.g. This book is worth 20 dollars.
The film is (well) worth seeing.
※ 注意比较worthy adj. “值得的,配得上的”的用法
be worthy + of sth. 值得, 配得上
be worthy + of being done 值得做
= be worthy to be done
e.g. The teacher is worthy of respect.
These old churches are worthy of being visited.
= These old churches are worthy to be visited.
§Integrating Skills
9. I don’t like plays that much.
this/ that 可用作副词,表示“这么”“那么”(=so),常用与口语中。
e.g. The weather there isn’t that bad.
It’s about this high.
Unit 15 Useful expressions
1. act out 2. act as
3. know each other well 4. look older than one’s age
5. ten years of hard work 6. be invited to
7. accept the invitation 8. after all
9. wear jewellery 10. call on sb.
11. try sth. on 12. rush back to
13. day and night 14. pay for
15. pay off 16. at most
17. in dark 18. come up with
19. rehearse the play 20. in front of the class
21. call off 22. call up
23. bring about 24. bring back
25. bring up 26. belong to
27. give a lecture 28. dream of
29. build up one’s self-confidence 30. concentrate on
Sentences:
1. It seems that it is going to be just another normal day.
2. I’m sorry, but I don’t think I know you.
3. Where have you been all these years?
4.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5. In those days I may have been pretty.
Unit 15 短语和句子
1.把……演出来 2. 扮演
3. 彼此很熟悉 4. 某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
5. 十年的艰苦工作 6. 被邀请到
7. 接受邀请 8. 毕竟
9. 戴珠宝 10. 拜访某人
11. 试穿 12. 赶回到
13. 日日夜夜 14. 偿还
15. 还清 16. 最多
17. 在黑暗中 18. 想出
19. 排练话剧 20. 在同学面前
21. 取消 22. 给……打电话
23. 带来, 造成 24. 带回来
25. 抚养 26. 属于
27. 做报告 28. 梦到, 梦想
29. 建立某人的自信心 30. 集中注意力在
句子:
1. 看起来又是很平常的一天。
2. 对不起,我不认识你。
3. 这些年你上哪儿去了?
4. 我宁愿不告诉你。
6.高一《暑假学习与运用》政治答案 篇六
练习一
21.(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若网民因“人肉搜索”行为而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这要求每个网民要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22.(1)1.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发扬民主
2.有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提出意见、批评、建议;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将自己的意见、批评、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④参加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等新的民主监督形式。
(3)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总之,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练习二
21.【第一小问】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民当家作主。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利益的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第二小问】
(1)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财政配置水资源的作用,监管工业用水,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2)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4)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正确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2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有权对官员进行监督。
②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利益的维护者,只有自觉地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做到对人民负责。
③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④让公民来考核官员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才能作出正确决策,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练习三
2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监督权(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权(审查并通过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任免权(选举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决定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
(2)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3)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2.(1)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苏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这样才能为江苏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在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省”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要统筹城乡;
④要统筹区域发展。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3)
课题:“两个率先”、“富民强省”必须从实际出发。
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省实际出发制定的“两个率先”、“富民强省”的目标,正说明了这一点。
课题:“两个率先”、“富民强省”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依据: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两个率先”、“富民强省”目标的制定,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练习四
21.(1)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①主权国家具有自卫权和管辖权。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对南海具有管辖的权力和保卫南海的权力;②作为主权国家,我国应遵循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的原则,履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解决南海问题,我国历来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个别国家侵犯我国南海的主权和安全,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解决南海问题上,我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2.①中国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些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也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反对保护主义;始终不渝奉行
7.如何上好语言文字运用课 篇七
一、立足年段, 依“标”定点, 着眼本真的“语言味”
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一课, 它是一篇游记。 对于这种体裁的文章, 三年级学生已接触, 五、六年级的学生还是会学到, 那对于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应如何定位呢?
执教者认真研讨教材, 发现本单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认真阅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 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而《颐和园》一课的课后练习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浏览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二是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 表面一看, 落点够清晰了, 但之后又细细一想, 有了这些还不行, 因为还不清楚三年级学生曾学过什么, 五年级的学生要学些什么, 也就是说, 执教者教这一课的教学点是什么, 起点在哪, 尺度去到哪。 于是, 执教者又深入地研读了《标准》与《教学参考书》, 通过解读这两本书, 执教者发现, 三、四、五年级的教学要求都不一样, 三年级下册的要求是:学会有序地观察, 能抓住景物, 把具体的场景表达清楚。 四年级的要求是学会移步换景的方法, 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表达的方法, 初步认识过渡句的特点, 五年级的要求是能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表达景物, 并能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生动, 融入真情实感等。
有了这么清晰的指引, 执教者决定细化目标, 根据年段以及课文的特点, 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点定为:
1、 认识移步换景这种写作方法, 并尝试运用过渡句体现移步换景。
2、 通过感悟语言美来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并尝试运用。
从这两个教学点我们看到, 执教者不再绕着内容去教, 而是真正的在用教材, 因为从教者确定的两个教学点发现, 课堂不但关注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指导学生读懂 “写什么”, 更关注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 让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来学习“怎样写”, 最后还让学生尝试“怎样写”, 通过尝试学会 “怎样写”, 这样的课堂, 一定是充满 “语言味”的课堂。
二、立足方法, 步步推进, 练出本真的“语言味”
学习《颐和园》一课, 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方法, 这是大部分的老师都知道的, 关键是采用怎样的教学环节, 才符合四年级的年段特征, 省时高效地让学生明白并学会运用。 为此, 执教者再次研读《标准》, 找出三、四、五年级的年段要求, 进行对比, 然后把准四年级的目标, 采用了“三步走”的办法, 让学生在读中发现, 导中理解, 练中运用。
1、默读课文, 想想作者介绍了哪几个景点?
2、 作者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3、把句子读一读, 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叫什么句? 有什么作用?
4、作者按照自己的浏览顺序, 有条理地介绍景点, 这种写法叫什么?
5、小结移步换景的写法:
6、 要把移步换景这个方法用好, 还要用上什么词把景点串连在一起?
7、 尝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介绍校园。
我们的学校
( ) 学校雄伟壮观的大门, 就会看见几个大花坛, 花坛上……
( ) 鲜花盛开的花坛, ( ) 我们的教学楼……
从飘满书香的教学楼 ( ) , ( ) 一楼的活动室, 准会看到一个绿草如茵的大操场……
从案例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 教师选择的起点是先让学生找出作者介绍了哪几个景点, 因为从第一点中我们已知道, 学生三年级学会了“有序地观察, 能抓住景物, 把具体的场景表达清楚”。 所以完成这样任务是没有难度的, 教者也没多作指导, 但后面找 “过渡句”, 学习“移步换景”的方法, 是新知识, 也是这一节要突破的重难点, 因此教者花了一定的时间, 安排了多个环节:先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接着在读中指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叫“过渡句”, 然后通过观察、对比, 认识“移步换景”这种写法, 最后迁移运用, 尝试用所学的方法介绍校园, 学生就是在这种步步推进的思维训练中, 练出了本真的 “语言味”。
三、立足能力, 扶放有度, 品出本真的“语言味”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学生“学会阅读”, 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课堂上只带着学生理解一篇文本写了什么显然不够, 突出 “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这样的本体性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 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着眼点都应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这个环节上, 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 但现实中, 往往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掌握品读的方法, 不知道如何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品读, 也不知道不同年段的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品读的度。 其实这时候只要你细细解读《标准》与《教学参考书》, 书中已把各个年段的学生品读中要达到什么目标, 要达到怎样的度都已清楚列明。
如四年级上册, 《标准》在领悟体会方面, 要求教者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欣赏评价方面, 要求教者引导学生尝试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 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句。 既然都是初步感受, 那说明学生在三年级没有太多的训练, 因此, 我认为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应采用 “半扶半放”的教学手段, 扶放有度地引导学生学习揣摩语言文字, 感悟其中的奥妙。
下面以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一谈。
指导品读句子“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
(1) 指名读句。
(2) 能把 “ 这一种花、 那一种花”换上花的名字读读吗?
(3) 换上花的名字写也不错呀, 可作者为什么用 “这一种花”“那一种花”来表达呢? 我们再来读读, 看读出了什么? (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
(4) 读着读着, 我又发现有一对词有问题, 你发现了吗? (谢———开)
(5) 质疑: 把一组反义词放在同一句话中, 不矛盾吗?
(6) 变换着节奏引读。 读后问:有什么感觉? (眼前的花越来越多, 感觉眼花缭乱)
(7) 小结方法: 读书就是要这样慢慢地读, 细细地品, 才能品出句子的意蕴、情感。
从案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 教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句写花美, 也没有只停留在花美这么浅层的理解上, 而是通过一次次不同形式的读, 让学生领悟品读句子的方法, 掌握阅读的技巧。 课堂中, 教者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花的句子读一读, 再让学生换上花的名字对比读, 体会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 然后让学生读中发现“谢”与“开”这一对反义词, 并在引读中感受花越来越多, 说出眼花缭乱花的感觉, 最后通过小结, 让学生明白层层深入地品读“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十四个字, 目的就是学习如何品读句子, 才能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奥秘所在。 笔者相信, 如果教者长期通过这样的指导去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训练, 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欣赏评价能力一定能快速提高。
总之, 《标准》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所以, 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与《标准 》, 找准每一课的教学点与落脚点, 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重视学生方法的习得与运用。 这样, 教者在课堂中就一定能上出本真的“语言味”, 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1.
[2]梁昌辉.聚焦性阅读:从教教材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5.09
8.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篇八
①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
在DNA中得到了证实。
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体育赛事的___,专程到索契为俄罗斯冬奥会助威。
③陆常有是一名小警察,不料被历史洪流卷入其中,为了救国救民一步步地成为“翻戏党”的高手,黑白无间,险中求生。
A.设想 惯例 因而
B.推想 先例 因而
C.设想 先例 从而
D.推想 惯例 从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十一”长假即将结束,我们从辽阔平坦的草原驱车进八高楼林立的都市,一种___随之而来,度假时的舒适惬意荡然无存。
②山南地区到处__着邓芝福同志的感人事迹,他毗边疆为家,为西藏的卫生事业鞠躬尽瘁,被当地百姓称为“人民的好儿子”。
③不久前,有关部门___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先天遗传方面还是在后天开发方面,母亲对儿童的影响都要超过父亲。
A.压迫感传颂公布
B.紧迫感传颂颁布
C.紧迫感 赞颂公布
D.压迫感 赞颂颁布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避免水利工程只修不管的现象,从一些地方经验看,以“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产权改革,是一个好办法。
B.《易经》的作者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他不说“仓颉”,只说“后世圣人”:不说“造”,只说“易”,真是谨慎得很。
C.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D.老船夫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__。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①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
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③《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
⑤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⑥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5.阅读所给的语段内容,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保证语意完整。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堡;____,____;____,____。
6.看漫画,根据要求完成练习。要求:(1)简要描述漫画主要内容;(2)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
答: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1.B(A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分号,第四个逗号应为顿号,C项两个问号均应为逗号。D项句号应在后引号外。)2.D(⑥首先提出“现代生态伦理学”把“人类”放在整个自然界束考虑其生存现状和未束发展:⑤紧承⑥阐明“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④紧承⑤由因推出果,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②①承④进一步指出“自然界各物种之间”和谐相处、保持地球物种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好处;③最后强调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的出路所在)3.开放时代的爱国主义应当具有深沉的理性。或开放时代的爱国主义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4.D(A项没有讽刺意味,B项和C项写其谦虚,无讽刺意味。D项有讽刺意味,讽刺其是假书法家,只会看文件,批阅文件)5.示例: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描绘所有的将来,我想在天空中,画满风筝,让所有习惯迷惘的心灵都习惯追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传记中的信息》
针对训练
9.语言文字运用 篇九
1、(全国卷)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没出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孩子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他需要。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3、(山东卷)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4、下面一则稿约四处划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来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搞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来搞请寄XX市XX路XX号
邮编:XXXXXX
《XXX》编辑部
XXXX年X月X日
答:
5、(广东卷)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①《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
②《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答:
6、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向中小学生家长提出劝告。(40字以内)
电脑给我们带来了高效率,带来了更多的信息。电脑进入家庭,其意义深远。然而随着电脑进入家庭,也越来越多地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公安部门指出,痴迷电脑会诱发高科技犯罪;心理专家指出,长期用电脑会使儿童孤独,影响人际交往;语言专家指出,长期用电脑,影响智力早期开发;教育学家指出,长期用电脑将导致思维品质发展不全面;医务部门指出,长期与电脑做伴会影响视力和四肢发育。
(参考答案:1.“社会各界权威人士指出”1分;解析:这里考查概括能力,根本不提或者具体写“公安部门心理专家语言专家教育专家指出”不给分。参考答案:社会各界权威人士指出:长期使用电脑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请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脑。2.“青少年长期使用电脑危害身心”2分。解析:只说“对人有害”,不针对青少年(儿童、孩子、中小学生)的不给分;说“使用电脑有害”,不提“长期”或“过度”不给分;只列举题中所举出的具体危害未加以概括不给分,说“对青少年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各方面问题”给分。
3.“请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脑”。1分
4、“请家长少用电脑以免影响孩子”或者“不要让孩子用电脑”。)
7、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答:言外之意:。
应对:。
8、在当今青年成才过程中,人们对机会与努力何者更重要,存在不同的观点。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会怎么说呢?
正方:中国古代有个姜子牙,民间称他为姜太公。他虽有匡时济世之才,终因缺乏机遇而穷困大半生。直到年过七十在渭水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他的抱负才得以施展,辅佐两代贤君,实现了兴周灭商的伟大理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由此可见,机会比努力更为重要。
答:。
9、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
正方:如果衣食不足就能知荣辱,那么请问:为什么在大灾之年会有易子而食的惨剧? 反方:如果衣食足方能知荣辱,那么请问:?
10、阅读下列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
易中天,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热热闹闹,众说纷纭。然而几组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
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11、请你选取某一采访对象,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这一中心话题,设计三个具体问题。
12、下面是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到李明同学电话的内容实录。请你根据王老师的话,推断一下李明同学的说话内容,补写在横线上。
李明同学的话:。
王老师的话:哎,我就是!/什么问题,你说吧!/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我们还是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13、有一天,班主任老师和几个学生亲切交谈。学生A问老师:您觉得我们班的任课老师谁课上得最好?学生B的问题是: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对这两个敏感的问题,老师不便直接回答,又不能避而不答。事实上,老师用比较模糊的语言作了回答,学生虽然对答案不甚满足,但并未影响师生关系。
请你从中选择一个问题,代班主任老师“设计”恰当的答案。
答:
14、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后获得冠军。在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的提问时,他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种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怎样回答会更好些呢?请你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一个回答。
答:
15、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1)在商场的广告里:。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4)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16、在交际场合应注意道别用语,既要不失礼貌,还要从容得体。请写出下列场合的道别语,每句不超过20字。
(1)与住院病人的告别,常常这样说:。
(2)向帮助了自己的人告辞,往往说:。
(3)与人相聚时因故需要提前告辞时说:。
17、下面各句中,哪些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更正。
(1)小说《红粉佳人》有一段对话:“我只是想请小姐到我府上作客几日,顺便一解我心中的疑惑而已。”
(2)某人女儿结婚,给同事送去请柬:“令嫒xx于x年x月x日结婚,x月x日x时于xx饭店举行婚宴,恭请届时光临。”
(3)《xx日报》刊载一篇报道,文中说:“记者曾三次光顾他的植物园,春天的姹紫嫣红与冬天的秀色可餐都领略到了。”
答:。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春节前夕,公司新上任的领导到老领导家里走访。在赵老家里,大家相互介绍后,总经理说:“赵老,您身子骨真是硬朗,今年高寿?”
“七十九了。”对几位领导的到来,赵老还是挺高兴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咱们公司数您最长寿吧?”
“哪里,哪里,老张活到八十四呢!”
“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亚军了。”
“不过,老张去年归天了。”赵老脸上有些落寞。
“这回可轮到您了。”一位副总话刚出口,就听“砰”的一声,赵老把茶杯重重放在茶几上,“对不起,恕我不远送了。”起身离开了客厅。领导们一脸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请问赵老怒下逐客令的原因是什么?由这则小故事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19、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I)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答:。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答:
【参考答案】
7.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应对示例一(希望留下):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
经历。(得分点:肯定自我、巧妙转化“缺点”、语言得体)应对示例二(巧化尴尬):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得分点:坚持自我、体面解除尴尬、语言得体)
8.可从姜子牙的成才最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姜子牙不是今天青年成才的榜样等角度反驳。
9.杜甫在饥寒交迫时如何能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怀?
10.示例:易中天品说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老少咸宜,也做到妙趣横生,更做到将学术作品大众化。
11.示例:(对学生)(1)你每天能抽出多少时间进行课外阅读?(2)你主要阅读哪几类书籍?是文学类、科技类、文化类、娱乐类,还是其他种类?(3)你喜欢网上阅读方式,还是喜欢传统书本阅读方式?(4)你认为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是兴趣,是时间,还是老师、家长?(5)你的课外阅读获得过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吗?你希望得到指导吗?(对家长)(1)作为家长,您是否赞成孩子的课外阅读?(2)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哪些条件限制?(3)您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提供过哪些帮助?(4)您认为开展课外阅读应利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该阅读哪些书籍?
12.喂,您好!我找王老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这几天上课总是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我尽力克制,还是没能改变,心里很着急。
13.示例:A①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吧。②你说呢?(稍事停顿)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是你们。B①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②是不是我评价学生时特别情绪化?(笑)其实呢,咱班没有一个同学我不喜欢。
14.示例:是的,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我们今后会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是否偶然,我想,任何人仅凭运气和他人失误是得不到金牌的。
15.(1)热忱欢迎届时垂询、惠顾。(2)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l临。(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4)到时不能不来呀1
16.示例:(1)那我走了,你要安心养病,多多保重,再见!(2)真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
(3)真对不起,你们再聊,我不得不先走一步了。
17.(I)“府上”是敬辞,用作尊称对方的家,这里可改为“寒舍”或“敝处”。(2)“令嫒”是敬辞,称对方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宜谦称“小女”。(3)“光顾”是敬辞,用于称客人来购物等,此处只需说“来到”或“走进”。
18.在谈话中,副总没有注意到具体的语境。前面说到“老张去年归天了”,他接着的一句“这回可轮到您了”,让赵老误以为说的是轮到自己归天了,所以才怒下逐客令。说话要注意前后语境,注意场合,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19.(1)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得体即可)
10.【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清单 篇十
清单一
容易读错的500个字音(按照音序排列)为下列加点的汉字注出正确的读音。【A】
谙习
黯然
盎然
白雪皑皑
狭隘
凹陷
【B】
冰雹
稗草
迸发
蹩脚
濒临
摈弃
秘鲁
奴婢
裨益
刚愎
荫庇
针砭
屏气
衣钵
巨擘
一曝十寒
哺育
【C】
粗糙
刹那
侪辈
蝉联
婵娟
谄媚
为虎作伥
赔偿
偿还
惝恍
干坼
电掣
嗔怪
嗔目
支撑
撑腰
瞠目
驰骋
骋怀
鞭笞
奢侈
褫夺
整饬
不啻
炽热
炽情
伺候
憧憬
忧心忡忡
流水淙淙
瞅见
抽搐
废黜
相形见绌
【D】
殚精竭虑
悼念
傣族
逮捕
危殆
缔造
真谛
滇池
掂量
玷污
笃信
打盹
咄咄怪事
拾掇
踱步
【E】
婀娜、讹诈
遏制
【F】
藩篱
脂肪
汾水
成绩斐然
惊魂甫定
束缚
讣告
【G】
言简意赅
力能扛鼎
瓜葛
百舸争流
横亘
脖颈
股肱
觥筹
佝偻
污垢
诟骂
勾当
桎梏、盥洗室
粗犷
皈依
曰晷
刽子手
聒噪
余勇可贾
【H】
哈达
骸骨
精悍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隔阂
干涸
一丘之貉
可汗、沟壑
褐色
内讧
囫囵、怙恶不悛
踝骨
足踝
徘徊
豢养
浣衣
病入膏肓
无庸置喙
晦气
诲人不倦
殨脓
混凝土
豁出去
【J】
畸形
稽查
羁绊
通缉
侦缉
汲取
棘手
狼藉
嫉妒
脊梁
掎角之势
汗流浃背
歼灭
缄默
僭越
信笺
草菅人命
矫正
侥幸
酵母
发酵
地窖
嗟叹
攻讦
慰藉
桀骜
饥馑
噤若寒蝉
菁华
腈纶
以儆效尤
痉挛
迥然
窘迫
攫取
针灸
内疚
马厩
狙击
笑容可掬
咀嚼
沮丧
循规蹈矩
倔强
龟裂
隽秀
隽永
【K】
拭楷
楷模
慷慨
愤慨
同仇敌忾
勘察
轮廓
鸟瞰
亢奋
高亢
犒劳
犒赏
恪守
脍炙人口
眼眶
岿然
窥探
傀儡
喟叹
溃烂
功亏一篑
【L】
衣裳褴褛
琅琅上口
青睐
烙印
奶酪
肋骨
勒索
擂台
打擂
羸弱
花蕾
收敛
踉跄
趔趄
管窥蠡测
迤逦
莅临
凛冽
租赁
遴选
身陷囹圄
掠夺
弄堂
镂空
贿赂
【M】
阴霾
埋怨
联袂
愤懑
披靡
消弭
静谧
分泌
分娩
腼腆
藐视
泯灭
酩酊大醉
谬论
按摩
蓦然回首
秣马厉兵
唾沫
【N】
按捺
羞赧
发难
阻挠
泥淖
木讷
气馁
娇嫩
拘泥
亲昵
拈轻怕重
酝酿
袅娜
嗫嚅
宁可
忸怩
虐待
【O】
讴歌
呕心沥血
【P】
奇葩
迫击炮
澎湃
蹒跚
河畔
滂沱
炮制
庖厨
庖代
胚胎
抨击
纰漏
砒霜
毗邻
匹夫
否极泰来
偏僻
媲美
骈文
缥缈
饿殍遍野
剽窃
剽悍
抨击
扁舟
翩跹
娉婷
暴虎冯河
聘请
鄱阳
糟粕
解剖
仆从
一曝十寒
【Q】
亲戚
菜畦
颀长
绮丽
稽首
付讫/收讫
自古迄今
洽谈
罪愆
悭吝
潜质
掮客
戕害
襁褓
镶嵌
翘首
憔悴
讥诮
悭吝
纤绳
戕害
胆怯
惬意
挈妇将雏
遒劲
引擎
黥刑
亲家
肯綮
茕茕孑立
苍穹
祛除
龋齿
面面相觑
蜷伏
商榷
胜券在握
怙恶不悛
【R】
冉冉升起
围绕
光阴荏苒
熟稔
冗长
蠕动
偌大
【S】
霎时
搭讪
赊欠
统摄
威慑
妊娠
莘莘学子
哂笑
海市蜃楼
半身不遂
有恃无恐
舐犊情深
吞噬
游说
众口铄金
枢纽
漱口
别墅
洗涮
吮吸
谥号
箪食壶浆
渊薮
怂恿
竦然
推本溯源
作祟
婆娑
收缩
【T】
鞭挞
拖沓
风流倜傥
剔除
孝悌
恬静
暴殄天物
轻佻
调皮
字帖
恸哭
荼毒生灵
水流湍急
颓废
蜕化
臀部
唾手可得
【W】
女娲
蜿蜒
虚与委蛇
山岭逶迤
伪造
猥亵
紊乱
倭寇
斡旋
龌龊
芜杂
侮辱
【X】
蜥蜴
清晰
独辟蹊径
膝盖
檄文
畏葸不前
狡黠
瑕瑜
骁勇
楔子
噱头
偕同
挟持
携手
琐屑
机械
屡见不鲜
纤维
蹁跹
癫痫
垂涎
骁勇
混淆
军饷
相机行事
长吁短叹
栩栩如生
自诩
畜牧
体恤
煦暖
酗酒
渲染
戏谑
功勋
驯服
徇私
殉职
【Y】
睚眦必报
倾轧
揠苗助长
湮没
筵席
偃旗息鼓
梦魇
赝品
佳肴
杳无音信
钥匙
因噎废食
揶揄
摇曳
笑靥
旖旎
迤逦
造诣
翌日
肄业
对弈
熠熠
轶事
氤氲
广阔无垠
良莠不齐
囿于成见
附庸
丰腴
瘐毙
伛偻
鬼蜮
断壁残垣
锁钥
晕车
【Z】
宝藏
沼气
憎恨
锃亮
穿凿
破绽
惊蛰
南辕北辙
箴言
装帧
饮鸩止渴
缜密
拯救
诤友
鳞次栉比
卷帙浩繁
对峙
戎马倥偬
胡诌
远见卓识
拙劣
拙灼
真知灼见
机杼
伫立
累赘
连缀
谆谆告诫
擢发难数
濯濯童山
渣滓
浸渍
作坊
惭怍
【归纳拓展】
1.多音字答题技巧归纳
顾名思义,多音字就是一字多音,这也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 下几个角度。
①掌握音义相关原则。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所以我们应该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例如“载”字,在“年”与“记载”的意思的时候,读“zǎi”,如“三年五载”“千载难逢”“刊载”“转载”;在“装载”“充满(道路)”“又或且”的时候,读“zài”,如“载誉归来”“怨声载道”“载歌载舞”“载体”“栽重”等。②注重语体区分细节。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â”,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
③关注词性、范围、用法。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在明确了音义关系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使用范围或者特定的使用语境。比如“巷”字,在一般用语中读“xiàng”,而在相对专业一点的词语中就读“xiàng”,比如“巷道”一词。再比如“畜”字,做名词时读“chù”比如“牲畜”“家畜”;做动词时就读“xù”,比如“畜牧”“畜养”。④抓住文言遗留中的“另类”。特殊之一是古汉语异读的遗留,这在成语中表现明显,例如“虚与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冯(ping)河”“千乘(shâng)之国”等等。特殊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î”,余者读“lào”。2.形声字答题技巧归纳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î、diào”。对形声字,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是相同的。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艰苦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3.形似字掌握技巧归纳
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区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所给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比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ân”。在复习课本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举一反三,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有时也可以自己编造一些具体的语境或同一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等。如“纵横捭阖”的“捭”bǎi——脾pí气、啤pí酒、俾bǐ有所悟、奴颜婢bì膝、髀bì肉复生、石碑bēi、睥pì睨、裨(裨bì益、裨pí将)、稗bài官野史„„ 再如“哺育”的“哺”——辅fǔ导、脯(胸脯pú、果脯fǔ)、追捕bǔ、黄埔pǔ、晡、铺、浦pǔ口、黼、莆、圃„„ 4.异形同音(近音)字掌握技巧归纳
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该类读音又有细微的区别:有异形同音的,比如“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一组中加点字都读“qián”;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ï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zhēn)言”与“缄(jiān)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î、nuî、rě”。这些字或者字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识记该部分汉字的读音,一是要注意结合形声字的形旁来断定其意义,进而记准其读音,二是要根据同音字所在的具体语境(也就是具体词语)来识记。5.如何有效掌握难读字与习惯性误读字
在高考试卷中,还经常出现一些较冷僻的字,如:龋(qǔ)齿、时乖运蹇(jiān)、踽踽(jǔ)独行〔踽踽: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盥(guàn)洗、霰(xiàn)雪、豢(huàn)养(喂养牲畜。喻收买利用)耄耋(mào diã)。复习时要加强对这些字的认读、记忆。另外还有一部分字的读音因为习惯而造成误读,比如蓓(bâi)蕾容易误读成“pãi”,酝酿(yùnniàng)容易误读成“yùnràng”。对于该部分字音的把握需要考生采用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方法记忆,所谓化整为零,就是要求考生不要集中记忆,而是把这些难记、易混的字音分别记忆;所谓循序渐进的记忆就是要根据遗忘规律进行间隔反复记忆。
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名师诊断】 诊断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埋怨(mái)
隐姓埋名(mái)
扁豆(biǎn)一叶扁舟(biǎn)B.炮烙(pào)
炮舰外交(pào)
歌曲(qǔ)
委曲求全(qū)C.拓片(tuî)
开拓创新(tuî)
答应(dá)
答非所问(dá)D.宁可(níng)
息事宁人(níng)
模范(mï)
一模一样(mú)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桂冠
皇冠
衣冠
冠冕堂皇 B.闭塞
塞外
塞车
塞翁失马 C.创意
创造
创伤
创巨深痛 D.弹力
弹劾
弹丸
弹冠相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â)
拖沓(tà)
妃嫔(bīn)
锲而不舍(qiâ)B.睚眦(zì)
晦涩(huì)
夯筑(hāng)
风度翩翩(piān)C.纰漏(pī)
抻面(shēn)
破绽(dìng)
莘莘学子(xīn)D.分泌(bì)
蒿草(hāo)
渔樵(qiáo)
稗官野史(bài)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辛亥(hài)
隔阂(hã)
放浪形骸(hái)
言简意赅(gāi)B.胳臂(bō)
僻静(pì)
鞭辟入里(pì)
金碧辉煌(bì)C.自缢(yì)
谥号(yì)
受益匪浅(yì)
溢于言表(yì)D.爆炸(bào)
瀑布(pù)
一曝十寒(pù)
暴虎冯河(bào)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屡次
褴褛
佝偻
分条缕析
镂骨铭心 B.憔悴
翠绿
淬火
粹而不杂
猝不及防 C.牌坊
奴婢
脾胃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D.麾下
糜费
羁縻
摩肩接踵
靡靡之音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A.温馨
钟磬
罄竹难书
坚如磐石 B.官僚
嘹亮
星火燎原
极目瞭望 C.谬论
姓廖
寥寥无几
未雨绸缪
D.寒暄
宣誓
喧宾夺主
烜赫一时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飓风
遽然
聚变
前倨后恭
龙盘虎踞 B.没落
陌生
蓦然
含情脉脉
秣马厉兵 C.抉择
矍铄
咀嚼
大放厥词
群雄角逐 D.填塞
畋猎
聒噪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孤傲
辜负
沽名
呱呱而泣
怙恶不悛 B.宿命
簌簌
情愫
追根溯源
夙兴夜寐 C.不韪
萎蔫
畏途
蔚然成风
为虎作伥 D.古刹
诧异
岔路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sù)
暂时(zhàn)
歼灭(qiān)
同胞(pāo)B.禅让(chán)濒临(pīn)
粗糙(zāo)
星宿(sù)C.木讷(nâi)
匀称(châng)
蓑衣(shuāi)
玫瑰(guì)D.琐屑(xiâ)
打的(dí)
譬如(pì)
洞穴(xuã)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踽踽独行(jǔ)
心宽体胖(pán)
借花献佛(fï)
喁喁私语(yïng)B.不落窠臼(kē)
戎马倥偬(zǒng)
杀一儆(jìng)百
乳臭(xiù)未干 C.饮鸩止渴(zhân)
买椟还珠(dú)
暴虎冯河(píng)
戛然而止(jiá)D.前倨后恭(jù)
扛鼎之作(káng)
春华秋实(huá)
虚与委蛇(yí)诊断报告
问题类型一:多音字的读音分辨不清。
试题1-试题2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做该类题目时候常见失误在于:(1)误以多音字的基本读音为正确读音。例如试题1中“埋怨”的“埋”,“炮烙”中的“炮”,“拓片”中的“拓”,“一叶扁舟”中的“扁”等。(2)不注意字义的变化而造成错读。如试题2中的“塞”、“创”“弹”“冠”。
【对症下药】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一个字读什么音,要根据其所处的语境加以识别。如果在多音字方面感觉有知识漏洞的话,建议参考【归纳拓展】中对掌握多音字技巧归纳和【专题训练】中专门针对多音字所设置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问题类型二:形声字的读音把握不准。
试题3-试题4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常见失分点有(1)“认字认半边”,即以声旁读音为全字注音。如试题3中的“浸渍”中的“渍”、“妃嫔”中的“嫔”、“抻面”中的“抻”、“莘莘学子”中的“莘”以及“分泌”中的“泌”等。失分点(2)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以常读字字音注音导致失分。如试题4中 “言简意赅”中的“赅”(读gāi而非hài)、“胳臂”中的“臂”(读bei而非bì)等。
【对症下药】 对于这一类读音,学生在平时复习中要重点注意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形声字,掌握起来也不是没有技巧可言的,比如【归纳拓展】中对掌握形声字技巧的归纳和【专题训练】中的“形声字专项训练”。问题类型三:形似字的读音容易混淆。
试题5-试题6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情况,读到这类字时,由于非常容易容易使人联想到形似、形近的字,从而导致误读失分。如试题5中A项,虽然五个字声旁都是“娄”,这五个字的读音却不相同;B项的声旁都是“卒”,前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cuì”,最后一个则读“cù”。如试题6中的A项、B项、C项基本涵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宜误形近字。【对症下药】形近字由于在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区别,常常给做题带来极大障碍。掌握起来难度也较大,在平时复习中应重视整理对该类字词的掌握技巧。同时进行专门性训练,做到各个击破薄弱知识点。建议参考【专题训练】中针对形近字设置的专项训练题目来加强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问题类型四:异形近音、同音字误读。
试题7-试题8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异形近音、同音字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的常见失误点有一是拿不准个别字的读音导致整道题目失分,如试题7中D项的“聒”和“殄”;二是忽略题目的要求(读音都相同或读音都不同),这个不算技术层面的失分,而在于做题时候因为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考场失分。【对症下药】首先在考试中一定细心再细心,审清题目的要求,如果因为没看清题目而失分。将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其次,对于异形近音、同音字,该类词语有多种读音情况,如异形同音、异形近音、形近音同、形似音同、形似音异等。建议参考【归纳拓展】中对各种读音现象的总结,同时辅以【专题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训练,牢固掌握该知识点。问题类型五:难读字的读音习惯性误读。
试题9-试题10主要是考查对难读字的掌握。难读字的误读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不外乎(1)对难读字读音把握不准,包括声母误读:如试题9中的A、B两个选项中的束、暂、歼、胞、禅、濒、糙、宿。韵母误读:讷、称、蓑等。声调误读:“玫瑰”中的瑰。(2)因为习惯性发音而造成误读。
【对症下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字无意识地读错,命题人则担负着纠正这些错误读音、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责任,所以那些常被读错的字的字音,就成了命题人的首选目标。对于这一类字的读音,规律很难把握,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采用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方法记忆,同时还要辅以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如后面的【专题训练】中选取了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难读字,编辑成题,相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没什么规律的难读字。
古代诗文阅读
清单一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有意—— 【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约束——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丈人—— 【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丈夫—— 【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60.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61.①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64.宁可致意耶?
(《柳毅传》)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从容——【今义】不慌不忙;【古义】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67.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活泼好玩。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作文——【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
【归纳拓展】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中的诗词鉴赏试题,选用了24首诗词,设计了37道题目,对考点均有涉及,就题目而言,虽然有的侧重某一方面,有的是综合考查,但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炼词型
命题形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答题示例: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
①氛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第一步:指出是哪一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第二步,指出使用该字的好处),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例2(200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题目已将字词点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该词后的景象);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该词的好处)。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例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卷)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把“斗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铁甲,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及使用该手法的好处),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家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步:结合思想内容再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四种模式:分析形象意境类 1.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1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牡丹花 [宋]苏
轼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濛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答:因题干中已明确了诗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海棠花开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6年山东卷)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抓住其中要点:描摹诗歌图景)(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概括了意境----特点),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剖析了作者思想)。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剖析了作者思想)。第五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例1
(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采用了通过„„鞭挞了„„和通过„„,讽刺了„„的句式)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安徽卷)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直接结合具体诗句,采用表达了„„情怀和志向的句式)
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就是高考诗歌鉴赏所要考查的。
诗歌鉴赏 【名师诊断】 诊断试题
1.(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008?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 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出“钟”声的描写,来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地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显得丰富多彩。
4.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诊断报告 第1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形象
【问题类型】解答这道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1)不明确形象的含义,找不到形象,无法概括形象特点。(2)回答问题时,忽略了形象背后所包孕的人物情感。(3)缺乏常识导致失误,比如不知道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以至于理解偏差。
【对症下药】对于该考点建议学生在平时学习古代诗歌,一定要注意诵读,要了解诗词的常见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象和具体物象等,并要理解其内涵,同时也要积累一些鉴赏诗歌时的常见术语,如意象、意境等。在此部分有知识漏洞的学生可参考【知识清单】中总结的常见诗词意象。(2)掌握鉴赏诗词形象的一些方法。该部分有知识漏洞的学生可参考【归纳拓展】的模式四:分析形象意境类。第2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语言。
【问题类型】解答这道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是(1)审题不清导致失误,比如要求是评析首联、颔联、颈联或尾联,审题不准确,就会产生错误。(2)缺少专业术语的积累和语感的缺失。(3)对诗词整体理解偏差导致失误。高考试题的设题点可能很小,比如只是要求分析一个词的表达效果,或者某一句话的含义,但是完成这样的局部分析、鉴赏,也不能离开整首诗词的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把握。【对症下药】(1)学生在复习时要积累鉴赏诗歌语言的有关知识,如诗词的分类知识、风格特点等。没有积累一些有关诗歌的风格流派特点的术语,是没有办法鉴赏诗歌语言的。【知识清单】中总结了常见诗词类型,学生可做以参考和了解。(2)在考试的时候要要读懂全诗,审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把握答题重点,透过诗歌外在表层的语言把握其内在的神韵,对于此部分解题技巧的分析,详见【归纳拓展】的模式二。第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问题类型】解答这道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1)缺乏常识,不熟悉常用的修辞的名称及其表达效果以及常用表现手法的表现特征及其表达效果,无从下手;(2)学生往往只答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却不联系思想内容做具体分析,也不指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这样造成漏点,失去该得到的分数。【对症下药】(1)注重积累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在【知识清单】的清单一中,为学生总结了常见的表达技巧,学生可在复习的时候做一个参考;(2)加大训练力度,突破诗歌在鉴赏表达技巧方面的薄弱点,如常用的抒情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如常用的描写手法的表现特征及其效果分析,等等。(3)注意文字表达的规范。在做题目时,思考要缜密,要切准题干要求,能够扣准答题点来回答,表达清晰、规范,具有逻辑性,这部分内容可参考【归纳拓展】的模式三。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问题类型】解答这道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1)阅读过程中有焦虑心理,未能认真清晰地理清思路,不按一般赏析步骤进行分析(2)不了解常见名家的作品风格和生活经历,或者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3)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外在形式的赏析而架空分析。(4)语言表达功底欠佳,不能够熟练地使用鉴赏术语,往往言不及意,心里所想之意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甚至遗漏要点。
【高一语言文字运用】推荐阅读: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07-05
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01-19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06-11
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12-13
解析新闻类语言运用题12-19
英语口语练习:语言运用能力10-22
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10-07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08-13
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各种课堂激励语言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