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精选15篇)
1.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 篇一
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总结
李蓉蓉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经常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学习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案和教学方法,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就这次研修的学习和收获做简要总结如下:
一、网络研修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
二、网络研修,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不仅不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教师本身的才智和创造力也是一种损伤。任何活动与游戏设计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教师们只要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做到触类旁通,机变百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网络研修,让我有了善于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总结——深化——修正——获得,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五、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六、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研修,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
总之,通过网络研修学习,真是感受颇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会促使我们做新时期的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2.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 篇二
通过课题研究, 我们综合提出了“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可持续发展、最近发展区科学发展、最近发展区人文发展及人文发展观, 并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使人的人文发展和科学发展统一,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人的优化发展, 才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我们还依据异步教学设计的思想, 提出了异步训练、异步评价及异步考核考试的系列思想, 进一步完善了异步教育教学的理论。
在这项课题研究中, 我们的研究成果有20多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有40多项在总课题组的三次全国年会上获奖, 其中, 获得一等奖5项, 二等奖9项, 三等奖、优秀奖30多项。在阳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两次科学技术成果征集评审中, 我们课题组提交的成果还有3项获得一等奖, 20多项获得三等奖。在阳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审中, 我们提交的研究成果更是多次榜上有名。但是, 我们觉得最大的成果是在此期间我院组织起了一支能够切实研究教育、探索教育、追求教育的学习化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特别是在倡导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理念方面, 我们可以说是创先起步。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网络教育学习观与传统教育学习观优势互补研究》虽然只是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了个别实验, 但是这种思想和理念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特别是在学习化社会的建构及学习化组织、学习化个体的养成方面,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我们的个别研究实验, 采用整合学习、异步设计、同步激励的教学思想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30%~50%, 学生学习兴趣高昂, 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首先, 在我们的实验中, 网络的引入可以使课堂效率提高30%~50%, 可以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原来需要40分钟完成的教学内容, 可以用1节课完成原来3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学习、个性学习提供时间保证。
其次, 我们倡导独自学习、一对一的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各自提出问题,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第三, 我们倡导的教师备课, 要求教师准备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一辈子的课, 而不是一节课或只为了应付考试的课;我们倡导的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应试的学习, 而是完善自我的学习、一生的学习, 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个性而学习、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而学习。
第四, 我们认为, 网络的引入不能成为传统教育的帮手。如果让网络成了题海战术的数据库、成了应试教育的助推器, 那么, 网络教育就走向了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反面。网络技术应该是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 应该办传统教育办不到的事情, 才能体现其优势, 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平台, 成为新发现的源泉、掺望世界的新窗口、新思想和新能力的策源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 “同步教育”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那么, 我们就要整合网络的优势和教育的优势, 使网络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研究的“异步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 进行一系列的异步训练和评价, 真正面向每个学生, 最终使每个学生得到同步的激励,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发展和人文发展。
创新点:
1.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
2.最近发展区可持续发展, 最近发展区科学发展;
3.“粗放教育”与“粗放评价”;
4.“人文教育”与“人文评价”;
5.“学习观——天下第一观”;
6.“隐性学习观、虚践学习观”——务虚学习;
7.“显性学习观、实践学习观”——务实学习;
8.最近发展区人文发展及人文发展观;
9.可持续发展的人;
10.异步练习与训练、异步考核与考试。
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研究说是已经结题, 其实才是刚刚开始,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首先, 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是在各自的学科、依据各自对课题的把握进行的个别的实验研究, 尽管研究人员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设计的教学应用于各自的学生, 效果比较满意, 但目前还不能大面积地应用推广, 降低了教学设计的通用性。其次, 我们的异步设计、整合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在某些情况下发生了冲突, 不被人理解。但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这些研究成果会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教师用异步教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异步设计时, 特别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感到是把他们分了等级, 哪些学生属于ABC层或是123类, 哪个是A哪个是3, 不能给学生贴上这样的“标签”。在学习、训练和考试过程中采用异步教学理论, 目的是使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不论学生是哪层或哪类, 对其评价的结果和效果都是等价和等效的, 绝不能歧视学生, 不能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压力。
首先, 倡导异步设计教学, 不是否定同步教学, 同步教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倡导的是在同步教学的同时, 积极探索和研究异步教学。异步教学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绝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异步教学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包括思想观念问题、现实环境问题等。异步教学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程度较高, 因此, 实施异步教学的最初阶段, 必须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和学习习惯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 这是异步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教师和学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比较深重, 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局限, 推广应用异步教学理论还需更加努力。
其次, 实施异步教学不仅是设计课堂教学问题, 还涉及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而且学校也要建立各种必要的教学制度, 以保证改革和探索的顺利实施。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 不是唯一的, 亦不是统一的, 而是因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异步教育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着眼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3.个人信息的网络安全保护 篇三
确系统的安全隐患
通常,这类系统是由内网和外网构成的,内网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环境,运行和处理个人信息核心业务;外网则为利用互联网登录的用户提供了联接、使用本系统的服务窗口。由于互联网使用的自由性、广泛性以及黑客攻击的频繁性,组织内部注③保管的个人信息随时面临着非正常用户的非授权访问。信息被篡改、泄漏甚至丢失等安全威胁,要达到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目标,首先应通过风险分析明确系统的安全隐患,为最终规划系统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由于这类系统构造的庞大性和复杂性,为便于分析,我们一般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五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各部分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是:
物理层安全隐患:物理层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导致的网络、线路和设备的不可用(如设备被盗、被毁坏、意外故障等),进而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它是网络安全的前提。
网络层安全隐患:网络层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数据传输中的风险(如:信息的泄漏、丢失、伪造、篡改等攻击)、网络边界风险、服务器安全风险、用户安全风险等。
系统层安全隐患:系统层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来自于信息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相关商用产品的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
应用层安全隐患:应用层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身份认证漏洞和非授权访问,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的服务器因缺乏安全保护,可能会被非法用户直接访问网络资源,造成信息外泄。
管理的安全隐患: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可操作性、各岗位责权不明或管理混乱等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这些缺陷使得系统在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不能实时地检测、监控、报告、预警,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后,缺乏对系统运行的可控性和可审计性。
建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从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面临着多层次、多形态的安全隐患,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只依靠某个单一的或孤立的安全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不仅需要有完善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做支撑,同样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组织内部应对系统的过程、策略、标准、监督、法规、技术进行综合后,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内部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安全技术支撑平台”、“紧急事件处理与恢复机制”等组成了《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制约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框架》表明: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保障机制”是实现系统安全之根本;而“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安全技术支撑平台”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实现了下层的安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上层的安全;“紧急事件处理与恢复机制”是当系统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时,为保障系统尽快恢复运行并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的保障预案。
划系统的安全保护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控制、管理网络系统和应用操作过程是实现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任何组织内部的系统安全都是制度和技术的结合,要保证系统的个人信息安全,必须根据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两大方面规划系统的安全保护策略,以实现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是各类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也是其它安全保障措施实施的基础。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以文档化的方式管理系统中各种角色的活动,以组织内部的政策和制度为准则,规范操作流程,以工作日志等手段记录和审计操作过程。它主要包括:
1组织管理
应识别组织内部的安全风险,制定对应的安全制度,明确信息安全事故报告流程,确保使用持续有效的方法管理信息安全事故,建立信息安全监查工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员工管理
员工是系统安全的操作者,因而是系统安全的管理对象,要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责任分离以减少潜在的损失,定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
(二)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通过在系统中正确地部署软、硬件,利用各类安全产品和技术手段达到无偏差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策略和安全目标,为整个网络构筑起一个真实的安全环境。这里重点介绍:
1物理安全要点
物理安全是保证系统所涉及场所的环境、设备、线路的实体安全,防止基础设施的非法使用或遭受破坏。应建立完善的电力保障系统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物理运行环境;具有良好的防雷击、抗电磁干扰等基本保障设施;具备抵御地震、洪涝灾害等抗自然灾害能力;等等。
重要工作区域应设置物理安全控制区,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盗设施,鉴别进入人员的身份并登记在案,将准入重要工作区域的人员限制在可监控的范围内。
2主要技术手段
由于网络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抵御网络攻击,防止信息泄密,预防信息破坏,控制用户访问范围和权限是规划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1)身份认证,识别技术
身份认证,识别技术是通过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等多种手段,对网络中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是判断和确认用户真实身份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决定是否执行其提出的访问要求,可信的身份服务为验证提供准确的用户身份确认信息,没有可信的身份验证服务,防火墙就可能根据伪造的合法用户身份做出错误的判断。
(2)网络反病毒及安全漏洞扫描技术
反病毒及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防御网络病毒和恶意代码侵害的主要手段,反病毒技术可通过预防、查杀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病毒实施安全地防御;而安全漏洞扫描技术则是通过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扫描并加以分析,找出可能威胁系统的异常系统配置,并及时做出反应。
(3)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可用于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并控制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行为,阻断攻击者从任何一个终端利用现有的大量攻击工具发起对主机的攻击、控制并进行非法操作或修改数据。
(4)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保护网络系统不受另一个网络攻击的网络设备,它能够隔离安全区域,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提供使用和流量的日志和审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5)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完成对网络攻击的决策分析,可分为实时入侵检测和事后入侵检测。
(6)设备/数据备份技术
设备/数据备份技术是保证系统持续运行的一项重要技术。设备备份是在网络构建时,对重要的连接点考虑链路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数据备份是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并提供恢复重要信息的功能。
(7)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技术安全的基础,是用加密密约和加密函数的方式伪装需要保护的数据,使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鉴别信息、敏感的系统管理数据和敏感的用户数据采用加密的方式实现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安全性。
(8)日志、审计技术
日志、审计技术可用于检测系统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系统功能的执行等操作,经对检测数据分析后,尽早地发现可疑事件或行为,给出报警或对抗措施。(注意: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处理个人信息的公共服务系统,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选择最优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保证个人信息安全、防止公民隐私泄漏的关键环节。因此,个人信息管理者在系统的建设初期,应根据所建设系统的应用环境、网络结构和业务需求等特点,从可能导致个人信息安全的风险隐患分析人手,面向需求,构建一个能够规避系统风险的、符合本部门业务需要的个人信息安全之网络解决方案。
注①系统:本文泛指公共事业部门拥有的利用互联网提供用户服务(含用户个人信息)的信息服务系统。
注②个人信息管理者:本文指“获个人信息主体授权,基于特定、明确、合法目的,管理个人信息的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等组织及个人”。参见《个人信息保护规范》(DB21/T1628.1-2012)
4.个人网络研修学习计划 篇四
有幸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研修,为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个人网络学习研修计划如下:
一、研修目标
1、通过研修,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认真学习专家组的各种视频讲座,参与互动讨论,积极撰写较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
2、通过网上学习,学以致用,把所学的内容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研修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迅速提高自身和同伴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通过网络学习,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让网络研修培训学习与新的教育理念和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相结合,大力实施新课程,着力解决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差异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反思、超越,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二、网络研修要求
我要通过这次远程网络研修平台为基础,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学习,做好笔记,同时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内容
积极以专家组的精彩案例及相关要求为主要研修内容,扎实学习,分步推进,努力完成各学时内容,认真读帖、发帖、回帖。
5.校长网络研修个人学习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培训课程,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促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2、加强学习,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3、通过研修,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4、通过研修,丰富教学经验,能上好每一节的数学课。
5、通过研修,掌握教学基本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研修内容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
2、加强业务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数学思想、教学方法等。
3、加强常规研究,规范教学行为。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
6、积极参加网络教研,高标准严要求完善自我。
7、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自我。
8、加强网络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四、研修方式
专家教授引领、自学自悟、网络交流等。
6.公司网络管理个人的工作总结 篇六
一、病毒防范
二、数据备份
三、网络管理
四、公司应用系统维护
五、解决用户日常操作过程中遇到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
六、办理公司各类执照的变更及年检事宜
七、对公司库房进行盘点工作做到库房内的东西心中有数
八、配合焦炭储运部合理的管理铲车的加油
九、严格按照公司制度做好车队油品的供应及统计、核算、票据、报销工作。
明年的工作计划主要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公司的局域网共享,安装软件(office2003+office2007 插件、解压缩软件、杀毒软件、搜狗输入法、ps,cr、系统补丁)共享存放在一个文件里面以方便公司同事使用,对领导和同事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采纳和落实。
二、继续严格的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做好公司车辆油品的供应及统计、核算以及报销。
三、及时有效的办理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
7.个人云的网络架构研究 篇七
近几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1]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并且在今后的几年的云计算仍将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云计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在Enterprise IT界,至少有20种关于云计算的不同定义[2]。从根本上讲,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这些资源是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资源,“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其提供的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存储、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本质是通过虚拟化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处理和计算能力很弱的普通终端就可以获得扩展性很强的计算或存储等服务,满足用户本身无法完成的需求,而且用户不用关心底层处理是如何实现的。
目前已经有许多可用的云服务,最典型的如google搜索、google文档、Gmail;亚马逊的弹性云计算(EC2)服务和存储服务(S3);微软的Windows Live Web应用套件及Hotmail等等[3]。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个问题:提供这些“云”服务的都是一些大公司,其推出的这些服务主要是面向大众的需求和一些公司,而对于少数个人的一些特别需求,他们是不提供的,即便是可以提供,恐怕也会失去“云”服务的廉价性。因此这些“公有云”(Public Cloud)服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的,而且“公有云”同时也存在着个人隐私的安全性问题。如何让“云”技术更好地为我们个人服务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个人云”(Personal Cloud简称为PCD)的解决方案,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组建一个自己的PCD。
1 个人云PCD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单个人、单个家庭或者单个学生宿舍等单个小群体所拥有的手机、个人计算机、PDA等数码产品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若是把这些数码产品的联合在一起,则其计算与存储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但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且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最重要的是可以使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处理更多的问题,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2 PCD的架构
构成PCD的资源多种多样,各个资源的网络联结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把各个资源的个体差异屏蔽掉,如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等,使其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服务是组建PCD的关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
2.1 PCDCF(Personal Cloud Connection Framework)
通过PCDCF,上层应用可以不用关心底层采用的是何种协议,只关注应用本身,因为PCDCF对HTTP、TCP、UDP等等通讯协议进行了封装,上层应用可以灵活地变动底层通讯协议,屏蔽了底层通讯协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行通讯连接与具体的通讯协议无关,简化了PCD上层应用的实现。
2.2 安全性支持(SSL/TLS)
由于PCD所处理的数据信息有很多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所以有必要加入SSL/TLS协议(Security Socket Layer Protocol/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套接层协议/传输层安全协议)[5,6],以保证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漏。并且SSL/TLS协议能够在不改变现存的应用协议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安全机制。
2.3 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由于组成PCD的资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移动设备,也有个人计算机等,其操作系统差别很大,如何在不同的操作系统间实现数据通信,成为了构建PCD的首要解决的问题。虚拟机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屏蔽底层操作系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为上层提供跨平台操作。
3 PCDCF结构
PCDCF位于构建PCD的网络层与应用层之间,是构建PCD的核心部分。通过PCDCF才能把各种资源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PCD网络,以供用户使用。由于组成PCD资源的移动性、网络协议多样性等带来的网络复杂性,而且有时用户要处理的是虽然其本身的计算能力无法处理,但也并不是必须有超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完成的问题,这就要让PCDCF选择合适的计算能力即可,因此PCDCF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安全性等等,然后再做出最佳的智能选择。当PCDCF对资源进行选定后,还要提供出统一的接口,以屏蔽底层协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同步与异步问题,从而可以简化上层应用的开发与实现。PCDCF主要有以下作用:
(1)资源与网络的选择,综合各种因素智能地做出最佳的资源与网络选择。
(2)同步与异步的连接处理,集成了同步与异步的两种连接方式模型。
(3)向上层提供统一接口,使得连接跟具体通讯协议无关,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接口对不同的协议进行操作,不同协议间的切换只需更改一个地方即可,减少了变化点。
3.1资源与网络的选择:构成PCD的资源多种多样有服务器、计算机、手机、PDA等,其连接网络也根据资源的不同而不同,有3G/GPRS、ad hoc和Internet等。并且根据资源的种类与网络的种类分为不同的优先级,PCDCF要根据用户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而选择资源与网络。
3.2同步与异步的连接:PCD中有很多资源是移动设备,因此PCDCF集成了同步连接模型和异步连接模型,并且对其进行封装,对上层应用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口。异步连接与同步连接有各自的优缺点。异步连接模型在处理效率上具有很大优势,但其同时有也逻辑较为分散等不足,给上层应用服务的实现带来难度;同步连接模型则逻辑较为清晰,并且对网络延时小、时间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服务较为合适。
PCDCF采用Bridge模式[7]来处理同步与异步连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同步与异步连接模型和多种通讯协议间的耦合问题。Bridge模式将抽象和行为相分离,各自可以独立变化,通过动态的结合实现解耦。
3.3接口的构建由于PCD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其通讯连接设备不尽相同,因此在PCD的通讯协议中会有TCP、UDP,以及BlueTooth、WIFI、红外等自组网技术等多种通讯协议;除此之外还有4.2章节所提到的同步与异步连接的问题。对此PCDCF采用工厂方法模式[7],把各种通讯协议和同步与异步连接封装在底层,为上层提供一个统一的使用接口,用于产生不同的连接,分别对应TCP、UDP、BlueTooth、WIFI、红外等协议。
PCDCF采用的是参数化工厂方法的实现方式,采用连接的URL作为标识符要被创建的对象种类的参数。应用程序通过连接工厂(FConnector)根据标识符来创建出具有统一接口(CConnection)的具体连接(Connection);采用Bridge模式对同步与异步连接和通信协议来组织,构建出统一接口。
4 小结
为了使云计算技术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本文根据云计算思想提出了个人云。个人云具有计算与存储能力具有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等“云”的特性。本文针对如何构建个人云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个人云的架构模型,并详细介绍了个人云网络架构中的资源与网络选择、统一接口的构建、同步与异步连接等技术问题与实现。不过本文在同步与异步连接方面做的还不够深入,而且个人云在任务调度、资源选择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还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摘要:当今云计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不过目前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并不丰富。为了使云计算技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提出了个人云的解决方案。针对如何构建个人云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介绍了个人云网络架构中的资源与网络选择、统一接口的构建、同步与异步连接等技术问题与实现。
关键词:云计算,个人云,PCD,网络架构
参考文献
[1]Foster,I.Yong Zhao Raicu,I.Lu,S.Cloud computing and grid computing360-Degree compared[C].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rkshop:IEEE,2008,11:1-10.
[2]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833469.html.[2010-03-09].
[3]米勒,姜进磊.云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郑少仁.Ad Hoc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Apostolopoulos G,Peris V,Saha D.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How much does it really cost[A].INFOCOM’99.Eigh2teent h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 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ocieties.Proceedings[C].[s.l.]:IEEE,1999.717-72.
[6]Rescorla Eric.SSL与TLS[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8.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 篇八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因素 个人信息 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考察近几年在Internet上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威胁网络安全的基本模式是一样的。特别在大量自动软件工具出现以后,加之Internet提供的便利,攻击者可以很方便地组成团体,使得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
隐藏在世界各地的攻击者通常可以越过算法本身,不需要去试每一个可能的密钥,甚至不需要去寻找算法本身的漏洞,他们能够利用所有可能就范的错误,包括设计错误、安装配置错误及教育培训失误等,向网络发起攻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利用设计者们犯的一次次重复发生的错误轻松得逞的。
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对系统安全造成的威胁归结为6大类 : 教育培训问题、变节的员工、系统软件的缺陷、对硬件的攻击、错误的信任模型和拒绝服务。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类威胁之间可能会有交叉与重叠之处。另外,一些文献对系统安全的威胁分类方法可能同这里给出的不同,但大多没有本质的区别。
要真正理解网络的信息安全,需要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缺陷和可能受到的各种攻击有深入正确的理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系统缺陷和攻击手段进行分类与归纳,可让人们正视系统的不足与所受威胁。
对于安全系统的使用者来说,可以采用 2 种不同的安全模型。
(1)火车司机型在这种系统中,使用者只需要控制系统的启停,安全系统便能够辨别出危险信号,自动找寻安全道路,使用者在其他时间可以放心大胆地干别的事情。
(2)航空飞行员型在这种模型中,即使系统已经拥有很先进的自动导航设备,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已经处在自动运行中,仍然要求使用者必须在安全方面训练有素。
在这 2 种模型中,第一种显得非常好用。用惯了图形用户界面的人都希望安全系统在经过简单的指导安装之后,不用再亲自介入以后的运行了。这种想法很自然,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网络世界远远没有铁路系统那么有序,缺少像铁轨那样严格控制并引导列车前进的机制,由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太多,所以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劳永逸。
有些人会认为:“不是还有防火墙吗?交给它好了!”这同样是错的,防火墙并不是万灵药,它虽然堵住了大量不安全的缺口,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向外界打开了一扇访问内部信息的小门。尽管此门的开启受到限制,可路却通了。如果有人利用这条路径进行数据驱动型的攻击,防火墙是无能为力的。
最近,电视和网上公布一些网上个人信息被泄密的信息,这直接关系到个人秘密和隐私,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加强网络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是网络交易的前提和基础,一旦被对方掌握,会给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由于缺少相关法律,对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谋取巨额利润的一些商家甚至不法分子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我国不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步伐,将会带来公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缺乏信心、互联网公司收集不到有效信息、社会公信难以形成等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虽然涉及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但比较零散,也缺乏法律位阶比较高的法律,还难以形成严密的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网,这就容易使不法分子钻空子。
在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过程中,建议对那些提供公共或专业服务、涉及个人信息储存和利用的机构,要对其承担的相关法律义务加以明确;对于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应规定较为严厉的惩治措施。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各有关监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网民也应增强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防范意识互联网是社会大众共有的虚拟世界,这一虚拟世界早已和现实社会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互联网不是绝对自由的平台,而应该是和谐与法治秩序的领地。如果管理不善,国家信息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企业电子商务就会受到影响,大众个人隐私就会受到损害。
与现实社会管理一样,互联网管理不仅要依靠行业和个人自律,更应依靠机制和法律。对于网络监管,动力来自社会,呼声来自民间;作为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代表,政府介入其中,健全法律机制,促进立法、执法,敦促行业自律,引导并保持互联网健康的发展方向,依据了社会形势,顺应了民众呼声。明确在互联网中哪些是得到保护的、哪些是要进行限制、禁止的,让网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使得上网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部分,更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9.个人网络研修总结 篇九
于是我与校长请示研究决定请进修学校的王主任来学校进行培训辅导,为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引一下路子。王老师很热情,并与刘俊峰校长一同如期而至,活动中我们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参加了培训,这是我们学校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王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的领导和老师才算真正懂得了网络研修工作的具体做法。老师们写博客的热情空前高涨,学校建立的博客圈成员很快达到了50多人,还吸引了一些兄弟学校的老师加入了我们的团队。
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网络研修教育叙事大赛”中,在我校老师刚刚进入社区,还不完全熟悉其中的生活的情况下,有5名教师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样的丰硕成果,这无疑坚定了我们做好网络研修工作的.决心。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关网络研修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自己都走在前,干在前,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虽然年龄相对较大,但我对网络研修工作情有独钟,热情很高。每有网络研修活动,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对重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宣传,面对面的传达精神,使每次活动都尽可能做到最好。我们的学校QQ群组利用的很好,我规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不要带到群里来。开始有的老师不理解,现在逐渐好起来,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很少在群里出现。我们充分利用QQ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教育教学重点闪光点及时在这里边进行通报,我们的一些通知、工作安排等大多都在QQ群里进行,节省了时间,节约了纸张等方面的开支。
在去年年末省里组织的“互联网上的收索教学设计评比竞赛”中,此时正值放假,而我们学校多数教师家里没有电脑,在这种情况下,我充分利用了学校的QQ群组,并在其中倡议大家相互转告。幸亏截稿日期延迟到了3月10日,这样使我们学校的报名参赛教师由原来的5名上升到11名,虽然人数不多,但作品的质量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虽然只有一人获奖,但获得的奖励级别是很高的。农林村小校长王海侠的历经三次修改的教学设计《贺卡的制作》荣获了一等奖,而且是通榆赛区的最好成绩。这当然首先是王海侠个人能力的表现,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吉林省教育社区及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博客大赛”,在这项工作上,我们的宣传力度是最大的,我们的活动原则是是省里评不上的,县里还有希望,县里评不上的我们学校再进行校级评选,保证参与就能获奖。我们的目的不是让每个教师都获奖,而是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们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次活动,我们学校共有31名领导和教师报名参加“博客大赛”。虽然评比结果还没有揭晓,但我们相信我们会有老师获奖的。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率先垂范,积极完善自己的博客,给教师们带个好头。我们的不少老师做的都很优秀。如六年级数学教师陈志芳,能够按照大赛要求扎实稳妥地做好自己的博客,从日志的撰写,到图片的发布,再到影音的上传都做得那么精细。还有中年教师刘凤茹,青年教师孙占月也都做得非常不错。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张玉侠,一年前他对网络研修工作就是一窍不通,通过王亚坤老师的一次培训,不但使她明确了网络研修工作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更重要的是使她从此爱上了这项活动,她几乎利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专注地进行日志的撰写,现在她的空间日志数已经将近90篇,而且质量是越来越好了。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在前一段社区组织的“说课大赛”中,我们学校进行了积极的组织与宣传,我校有10多名教师报名参赛,有5名教师进入了决赛。
10.网络管理员个人总结 篇十
工作以来,我本着对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现将一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
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剖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中心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学习。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在个人业务方面:
在这一年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对中心的日常工作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网络管理员主要有三项主要工作内容:第一,计算机及其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第二,“中国校外教育网”及“陕西省校外教育网”的撰稿及编辑工作;第三,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工作。
在工作中,为把校外教育网络建设得更快更好,以跟上时代发展和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度,对自己做出了以下具体要求:一要提高对校外教育网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要科学建设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网络的各项功能;三要强化管理,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四要落实责任制;五要加强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本我中心组织学员参加“网上祭扫先烈”活动;开展的“爱家乡,爱高陵”系列活动(泾渭分明健步行和庆“六一”家乡文化之旅活动);参加陕西省举办的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制作新年祝福视频参与校外同仁联欢会。这些活动的精彩瞬间都被及时的发到“两网”上,同全国校外同仁分享精彩活动。参加2010全国“优秀网络社区”评选活动,我中心获“优秀网络社区”的光荣称号。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做好各项校外教育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论是分到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我和同事之间,有三个共同:
1、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朋友间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
2、共同分享: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3、共同成长: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共同成长
这一年,我成长了,我收获了,存在的缺点
11.论个人网络信息立法 篇十一
关键词:个人信息立法;立法原则;自由;责任
目前,互联网技術正以极其迅捷的速度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倾向和自我认同能力,它对人类基本结构和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网络社会正在崛起。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网络信息的遭泄露的事件不断增多,在人们享受互联网的方便迅捷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不少困扰,互联网需要法律规制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个人网络信息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个人网络信息的概念定义及属性
对于个人信息,学界比较流行的定义为:据以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自然人的身份而又与公共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条或一组信息的集合。因此本文认为个人网络信息是指:通过网络生成、存储、传播的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识别自然人身份、状况的信息。
二、个人网络信息立法保护原则
在笔者看来,网络立法特别是网络信息立法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但是我们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必须特别小心谨慎。网络社会的此我们从事这一部中国史无前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工作的时候需要确立一系列的指导原则,这样基于原则我们不仅可以在宏观上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更对法律制度内部和谐统一提供重要的保障,基于此,笔者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它们既有借鉴传统法律理论特别是民事理论的一些精华,更基于其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的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经验,个人网络信息立法保护进程中对信息收集和利用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直接原则。直接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原则上应该直接向本人收集。
第二,目的明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必须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围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
第三,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般应保持公开, 本人有权知悉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情况。“公开”并非指个人信息内容之公开, 而系指个人信息搜集、储存、利用及提供等之公开。
第四,完整正确原则。完整正确原则是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普遍遵循的原则,具体指个人信息应该遵从其特定目的, 在特定目的范围内必须保持完整、正确、及时更新。
第五,限制利用原则。限制利用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利用时应该严格限定在收集的目的范围内,不应作收集目的之外使用。
第六,安全保护原则。安全保护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应该处于安全的保护中,避免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的泄漏、意外灭失和不当使用。
第七,协调利益平衡性原则。虽然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现行法律所依赖的基础。因此,网络信息立法要协调好与现行法律的关系,协调好网络信息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利益关系。
三、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的问题
(一)“网络人”的意思自治
笔者认为网络社会是一个更具自由的“市民社会”,因此在这个网络社会应该贯彻市民社会已达共识性的公理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在这个自由的网络社会,“网络人”理所应当享受比现实社会更大的自主决定权。
(二)立法与技术保护并重
在我国,有关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但是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加上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到许多政府部门组织,保护监管的难度就更加难,建议国家加速个人信息立法的进程,同时加强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信息加密等技术的发展,现代加密技术为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安全保密和防止窃取提供了很好的手段。新技术工具的适当应用再加上立法的保证,这将使个人信息保护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机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避免国家过多立法限制信息科技在社会的应用,也可以避免政府选择某种技术作标准导致立法的偏差;另一方面不同的行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不同的,行业自律可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针对性。行业自律机制保护个人信息是美国信息隐私法的首创。借鉴美国立法情况,我们主张采取行业自我约束,通过行业组织的内部规范(包括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 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四)自由流动与合理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应是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与恰当保护相结合的法律。在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之间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但我们在立法时应力求兼顾二者并且取得两者相对的平衡。事实上,两者也并不是完全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反,两者之间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个人信息提供恰当的保护,必定能增进消费者参与交易的信心与安全感,而当大量的消费者涌入英特网进行交易时,就真正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四、后记
每一场技术革命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斯克飓风,以20 英尺高的浪潮袭击我们……互联网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网络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新场景,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平等、自由等价值追求在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和发展,也加速了现实社会的民主进程,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这些特点需要立法者在立法的时候要综合考量平衡各种利益,价值的冲突,个人信息保护法同时需要结合其他的网络立法和与现实很好的衔接,同时以发展的,全球性的眼光看待网络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飔,《网络信息:没有责任就没有自由》
[2]夏燕,《网络社会中法律的发展变迁趋势研究—— 以网络社会的特性为视角》
[3]彭美,夏燕,《全球化视野中的网络社会及其法律建构问题》
[4]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研究》
12.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篇十二
一、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概念
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概念的界定, 目前尚无定论, 总的来说有一下几种:
第一, “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损毁的意见等。”[1]
第二, “网络上个人隐私权实质上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 并非是一种独立的、新出现的隐私权类型。”[2]
第三, “个人隐私权的概念指隐私权中个人资料隐私权的范畴。”[3]
这些不同的定义从总体来说是分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阐述的。本人认为网络上个人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延伸、继承和发展, 是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 并不是全新出现的隐私权类型。
二、网络上个人隐私权受侵害的方式
(一) 网络服务商的故意侵权行为
目前, 我国的网站已逾百万个, 73.27%的网站可以收集超过服务范围的个人数据息。[4]2009年, 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中曝光了某科技网盗窃个人信息案件, 此网站公开地叫卖个人信息, 如:各大银行用户数据, 股民的个人信息, 等等。在这些非法收集的信息中有很多是涉及个人隐私的, 泄露信息的当事人轻则被商家骚扰, 重则被影响正常生活。
(二) 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的故意侵权行为
一些软件和硬件的生产商在销售的产品中安插一定的程序, 专门从事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例如:某公司就曾经在其生产的某代处理器内设置“安全序号”, 当计算机处于网络环境中时, 只要使用该处理器就会被识别出来, 生产厂商就利用“安全序号”轻易地收到用户接、发的信息, 并且跟踪计算机用户的活动, 大量地复制、存储用户信息, 甚至盗用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对用户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
(三) 网民们非盈利性的侵权
1. 人肉搜索
有些网友在网上的论坛、贴吧贴出一些他人的有争议的照片或者有违社会道德的个人行为, 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 通过网络集合众多网民的力量, 追查某些人物的隐私或事情的真相, 并把这些细节公之于众。2006年“虐猫事件”将人肉搜索推向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人肉搜索的行列中来, 将各个事件中的主人公的个人信息都公布到网上个人隐私在网络上很容易被浏览和扩散, 网友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也实际的侵犯了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2. 个人博客
近几年来博客风靡全国, 在写博客的时候有些网友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写出了他人的家庭故事、人生经历等, 在他人未打算公开的时候泄露了他人的隐私, 侵犯了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除了以上两种较为常见的网民的非盈利性侵权行为, 还存在着其他几种情况, 例如:网民将其所知晓的他人的隐私, 例如官员的个人财产数额等公开发布在网页上等。
三、侵害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特点
(一) 侵权主体难以认定
在网络环境中, 个人隐私权的产生、传播都是以网络作为媒介的, 在网络中多数用户是以网名甚至是代码这些虚拟的身份与他人交流、联系的, 侵权主体的认定比现实生活中困难许多。
(二) 救济范围很广
由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不同于传统的隐私权, 传统个人隐私权是非财产性权利, 而网络上个人隐私权是其兼具财产性和人身性的。在网络中个人隐私经常被运用于商业目的, 所以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救济就涉及个人尊严和财产性利益这两个方面了。
(三) 侵害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多样化
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技术性强, 比如运用“木马”等手段窃取个人隐私, 这些技术使得个人很难察觉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 加上网络的传播速度极快, 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 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用户浏览。
(四) 对于侵害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行为的举证难度大
一方面, 在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最终表现为电子数据, 想要进行举证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对于一般的受害者来说举证变得尤为困难和复杂;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飞快, 被泄露的个人隐私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传播, 很难去寻找根源。
四、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一) 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1.《宪法》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其作为根本大法为网络上个人隐私权在其他法律部门中获得保护提供了依据。但是《宪法》所规定的是对于隐私权的保护, 没有针对网络上个人隐私权, 并且实际操作性低。
2. 法律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了对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保护, 并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为公民的人格权, 也没有专门针对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只有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司法解释中将隐私权视作独立的人格利益加以规定, 但是对隐私权仍旧采用的是间接的保护。2001年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模糊的涉及到了隐私权保护的问题, 但是仍旧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的确认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的民事地位。
2010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规定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者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利用其服务实施侵权行为时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的情形。同时规定了在有证据证明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行为的发生而未采取必要措施导致侵权行为发生或危害后果不当扩大的情形。该法对于网络上侵权的问题做了相对明确的规定, 但是只是针对了笼统的侵权问题, 没有对于各种不同的侵害客体进行规定。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也没有用立法确认其地位, 法条叙述不详细和完善, 也没有更有针对性的阐述。
3. 行政规章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行政规章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规定都是一些单行的法规, 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从用户个人的角度规定了对他人私人网络领域的保护, 但是没有涉及到对网络服务商对于用户个人信息侵犯的问题。这些单行法规地规定都是相对笼统, 实施起来强度不够, 过于的原则性, 不能够为网络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提供足够的保护。
(二) 我国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不足
1. 网络上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保护的缺乏独立性和直接性。
我国的现行立法缺乏独立性, 削弱了法律保护的力度, 当网民的网络上的个人信息被侵犯时, 想要通过法律进行救济变得很难。
2.
没有明确与网络隐私权相关的法律体系, 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用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有规定了网络侵权的问题, 但是仍然是规定的过于笼统。
3. 没有明确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独立地位。
隐私权没有从名誉权中独立出来使得对于隐私权保护的范围不够清晰。《侵权责任法》也只是禁止了某些侵权行为, 没有细化不同的
4. 先行的法律规定在操作性和实用性上有缺陷。
由于我国对以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没有单独的特别法, 只有一些行政法规和分布在一些法律条文中, 这些条文和法规之间缺少协调性。
五、建议
导致我国网络上隐私权保护问题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 基于各种原因, 我国必须完善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一) 对网络上个人隐私权进行专门的立法
网络隐私权是建立在传统隐私权之上的, 但是网络隐私权和传统的隐私权有所不同, 在司法实践中用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侵犯隐私权的问题是不妥当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立法上并没有明确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没有保护隐私权的体系, 更不用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了。
我们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隐私权独立于名誉权, 我认为, 可以在修订《民法典》的时候确认隐私权的独立的地位, 才能够使得用户有依据去维权。其次, 要制定特别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专门法律, 如: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 对于商家收集、利用、储存用户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加以约束。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行为是侵犯用户的隐私的。再次, 当用户的信息被侵犯时, 怎么样寻求救济, 救济的方式是什么, 侵犯他人的信息的主体要如何赔偿他人损失, 这个损失是物质的还是精神损害都需要明确。最后, 在技术上, 对于cookie这些可能危及隐私权的手段如何规制。总之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来保护网络隐私权。
(二) 明确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地位
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关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法规:
第一, 在法律条文中需要明确网络隐私权的范围, 网络上个人隐私权是网络上个人信息、个人活动等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公开等的一种权利, 可以对一些常见的侵犯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进行列举, 有利于司法人员的判断, 当然不能做任意的扩张, 否则会让网络服务者难以利用网络和管理网络。
第二, 明确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相关义务和责任。《侵权责任法》36条规定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者自己侵权的责任。相比以往的法律法规具体了很多, 使网络侵权的救济更加有效。但是该法没有区分各类网络服务提供商, 这里应该采用限缩解释来排除一些。该法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的是过错责任, 在网络服务提供者对接到通知以后未采取措施而造成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对于导致损害扩大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该就损害扩大部分与直接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分散性, 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用户不易确定的, 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被侵权人只诉讼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情形,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承担了最终责任之后很难向直接侵权人追偿, 所以该法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相对严格了。可见该法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规定不完备。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义务与责任应该根据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不同的主体进行详细的规定。
(三) 确定技术保护的合法性地位
网络技术使得侵犯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手段和形式变得多样化, 想要发现侵权行为变得困难。因此, “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对付黑客或其他电脑技术非法利用者盗取、篡改公民的数据信息资料。”[5]虽然行业自律中包含了技术规则, 但是这些规则很有限, 行业自律对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我国在制定关于保护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制度的同时, 必须确立技术保护的合法地位。
行政机关的网络技术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专门的技术规则对网络进行规范, 自律组织也应该制定技术保护措施, 但是统一标准应该由网络技术主管部门进行制定。确定技术保护的合法性地位能够加强法律对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实际操作性。如果行政机关或者行业自律组织能够研制出一套程序化的技术保护软件并且使之法定化, 那么当发生侵权行为的时候就能够很迅速地阻止该行为, 从源头上切断对与网络上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这比事后救济来的行之有效且减少成本。当然法定性技术的标准不能过于的严苛, 应该在不阻碍行业合法健康的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网络上个人隐私权。
参考文献
[1]殷丽娟.专家谈履行网上合同及保护网上隐私权[N].北京:检察日报, 1996.
[2]刘玥.网络法律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79.
[3]矫健.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2) .
[4]罗晓燕.关于隐私权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 2009 (05) .
13.教师网络个人研修总结 篇十三
一,听了专家的讲座后,使我懂得了人生要有目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完善美好的生活来源于教育,从教师的工作职责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付出,学生的成长,教师才算是幸福。
二,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不仅具备常规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懂得学生成长的规律,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可靠的条件。
三,我通过学习也懂得了要使自己得专业成长,要有专家的引领,自我的反思和同伴的互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个人成就基础上的。是一种个人的主动发展,如果没有个人的成才动力,真正的教师发展机制是建立不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使得社会并没有将教师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对待,以前往往教师自己缺乏对岗位成才的认识,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技能的动手不足,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过这次的学习,教师能提高了认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四,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我觉得自己以前备课,总是只备教材,现在我才知道,备课还要具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情境;备自己;备过程;这样的备课才算是完美的课。因此,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较圆满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就是我在这次学习中得到的体会。以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研究。使这项内容得到更好的完善。
五,当好一名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尽其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教师的师德,正是这些“师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能把知识传授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这就是我在学习中得到的体会。
14.在学习的个人总结 篇十四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的感受是切身的、是深刻的。在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上,我们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和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上,我们存在着手段单一、方法简单,重治标、轻治本,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等问题。在力量配备和工作重点上,我们存在着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在工作作风上,我们存在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都要求我们基层党委书记要切实提高意识,充分认清当前我们社会管理面临复杂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观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工作实效。
二是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15.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 篇十五
个人信息泄露一般是指不愿意让外界知道的个人信息被外界知晓。个人信息一旦泄漏,轻则导致被骚扰、个人隐私被曝光,严重的会导致个人经济利益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
1)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个人备受骚扰。个人信息手机号码泄露后,可能会不时接到广告短信和电话。比如经常收到某些商场打折广告,购房者经常收到房屋中介、装修公司的推销短信,购车者经常会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等等。经常接到这种骚扰电话,会影响人的心情,增添烦恼。
2)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经济损失。当前,网上炒股、电子银行和网络购物已经越来越流行,个人电子账户增多。而网上交易具有多种安全风险,如果信息泄露,特别是个人电子账户等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大。
3)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涉及到个人家庭、住址与收入等敏感信息的泄露,有可能导致损害个人安全的犯罪事件。有些小偷获得了他人的信息后,先拨打电话,确定家中是否有人,然后再进行盗窃。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沦为一些不法分子打击报复、绑架、敲诈、勒索、抢劫甚至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作案的工具。
4)个人信息的泄露甚或威胁到国家安全。许多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别有用心的情报机构获得,有可能从这些看似保密程度不高的信息中提取出重要的情报。
2 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找工作或购物,在网上填写求职信息或收件信息,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经常接到垃圾短息甚至骚扰电话,非常困扰。现在各种骗子猖獗,很多人不敢在网上存放关于个人信息的东西,因为一不小心自己的信息就被泄露,造成很多麻烦,现在的互联网缺少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让我们在使用网络时非常不安心。因此加强互联网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加以重视,任由个人信息在网上泛滥,将会引起社会极大的混乱。人们将生活在一个毫无安全感的环境中。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在当今社会,网上购物大有取代实体店销售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就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如果任由信息泛滥,每个公司都开始盗窃、贩卖他人信息。不仅是对他人隐私权的践踏,还是对整个电商行业的伤害。长此以往,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将极大的减少。缺少了真实性,将无法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更谈不上获取利润。
3 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面对互联网时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网络安全威胁,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加强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学习,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应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家庭电脑的防护应当加强,平时可以多进行病毒、木马的查杀,弥补系统漏洞;不要图一时方便,在电脑上留下重要的登录信息,比如银行卡密码、卡号等;尽量少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对于注册邮箱的防护应当加强,陌生邮件尽量少接收、少打开;及时安装有效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增强电脑的自我防护能力。
2)重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宣传,帮助普通民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威胁和安全防护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达到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定时对计算机进行排查、杀毒、清理插件、检查上网环境是否安全等,使用网络时一定要做到:不轻易下载来路不明的程序、注意保护账号和密码、程序要及时打补丁。
3)完善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用法律手段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于维护网络安全有重要意义。一是保护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三是规范网络活动,维护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个人信息不仅是个人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当今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立法,让互联网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界限,明确网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处罚措施;应当加强对已有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做好互联网法律与《民法》《刑法》《物权法》的衔接;应加大对互联网信息违法犯罪的执法力度和打击力度,以严厉的手段震慑犯罪分子。
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个人信息的安全不仅要依靠法律,还要靠网络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所有没有经本人同意或授权而在网络上盗取、传播、出售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更是不道德的。许多网络运营商掌握着客户大量的个人信息资料,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信息安全部门都更要加强防范机制,以免造成信息的丢失。各个互联网从业者应该建立有效的互联网秩序,共同规范互联网行为。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同时,网民个人也要树立信息防护意识。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的保护好个人信息。
摘要:个人信息安全事关人们的切身利益,要解决网络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网络的净化,还需要加强学习与防范,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词: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任伟.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8):1-3.
[2]冯伟.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2(04).
【网络学习的个人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个人研修计划01-12
网络创业学习总结09-18
2023年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学习总结09-28
教师网络培训班(保险学)学习总结01-09
培训中的网络学习07-03
远程网络学习的平台09-19
浅谈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10-04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综述06-16
网络学习的平台操作手册11-18
学习网络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