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2024-09-28

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精选12篇)

1.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一

高等数学学习心得

一提起“数学”课,大家都会觉得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它几乎就是一门陪伴着我们成长的学科。然而即使有着大学之前近12年的数学学习生涯,仍然会有很多同学在初学大学数学时遇到很多困惑与疑问,更可能会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大学中学好高数呢?

一•走出心理的障碍.我想学不好高数的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学习高数没有兴趣,学习高数确实枯燥乏味,面对的除了x,y,z别无他物.这些同学当中极大数是高中时的数学没有学懂,因此一上来就失去了自信心,自认为自己不行学不懂高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也认为学习高数是很枯燥的事.尤其是在凳子上一坐两个小时,听着教授的讲解,这更像是在解读天书.虽是这样说,但是学习高数的兴趣是自己激发的.就拿我来说吧,我曾经的数学学的并不好,高考时就因为数学没考好落榜,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来到大学看到高数课本时,刚开始自己也觉得很恐怖,因为在数学前边又加了“高等”二字,想想自己连“低等数学”都没学好,高等数学要怎么学呢?和大家一样,初来大学每天去占座,然后试着去认真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听了几节课下来,我对高数产生了“一点点”兴趣,觉得高数不过如此嘛,然后就越来越注重高数的学习。通过这个例子,我只想说对高数或者别的科目没兴趣那只是心理作怪,因此要克服学习高数的困难应该先克服自己的心理.具体应该怎样克服这种心理难关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的自信心,不要以为自己就学不好高数,不要以为自己就不是学习高数的料,你没试着认真的学,你咋知道学不好呢,因此学好高数我认为第一点就是要有自信心和专心的思考.这才是学习好高数的基础。

二·注重学习方法。

对于高数的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也建议大家能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我自认为不是最好的,但是最实用的。其实对于高数的学习很简单,学习数学首先就要不怕挫折,有勇气面对遇到的困难,有毅力坚持继续学习,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明显的一个差异就在于大学数学强调数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而中学数学则是注重计算与解题,所以:

首先要尽快的适应这种差异,把思维放开了,不要太死板。然后就是要把握三个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1)课前预习:怎样预习呢?了解老师即将讲什么内容,相应的复习与之相关内容,把老师要讲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内容从头到尾看一遍,比如说老师要讲积分,那就把导数公式,微分复习一下,所谓的看并不是走马观花,要静下心来看,但看到预习的内容里有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老师讲课的时候肯定会讲到,因为高数老师可都是教授,学历和经验都很丰富。

㈡认真上课:带着问题认真听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重点是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和解题思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好课堂笔记,因为听课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听、记、思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老师让做题那一定要动手去做,做题才能体现出你的掌握情况,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那下课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问老师,老师肯定很乐意的给你讲解,直到你听懂为止,还有一点在大学给老师留一个好的印象很重要,多向老师请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会让老师觉得你爱学习,这样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㈢课后复习:当天必须回忆一下老师讲的内容,看看自己记得多少;然后打开教材把老师今天所讲的内容认真看一次,完善笔记,尤其是书上的例题,都很经典,一定要掌握解题方法,这点很重要,因为很多知识你以为课堂上接受了,但实际过几天就忘了,所以课后必须复习,不懂的地方多和同学交流一下,.多交流学习高数的心得.这里所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同学,也可以和老师.至于交流学习高数的心得不一定也要找好学生.其实,学的稍后的同学有时他们的学习方式很好,知识没有重视和培养而已.因此不要小看任何人.三·学不好高数的坏处.坏处就一点:高数学不好,其他数学科目就不用学了,因为高数是基础。四·学好高数的好处。

从考试的角度看,高数所占学分最高,5学分,如果平时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老师走过来的,期末考试肯定会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这个对提高你的学分绩点有很大的帮助,学分绩点有啥用,就不必多说了吧,这是年终评奖评优的第一依据,也是最重要的依据。第二,高数的真谛不是你打多么高的分数,而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你的一种理性思维,对于学理工科的,这种思维对专业课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因为它能提高你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我们所学的数学科目有高数,概率论,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学好这些科目对学好专业课的帮助很大。

五·高数考试

期末临近,最后就说一下高数的期末考试吧,我想很多人对这点感兴趣,这么说呢,大学考试不会太难,平时多注意老师上课总结或强调的,也许那就是考试的内容,老师所说的重点一定是重点,重点题目要做到举一反三,考前老师会带大家一起复习,但不是说就会给考试原题,但老师让做的题一定得掌握,当然如果想挂科就不用掌握。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只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帮到大家,预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在大学的四年里能够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2.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二

在对广东省1 150名大学生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8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近景性动机过多,为了报恩,为了找到好工作,为了高收入等,具有直接性、短期性、实用性,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而能体现远景性学习动机的比例不足50%。还通过与大学生直接谈话再了解他们远景性动机,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还是考虑就业,他们认为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其他的所谓“理想、信念、抱负”还没时间去想,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习者努力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学生之所以要学习,是由一定的动机所驱使的,动机的实质是需要,只有当需要有可能满足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动机即告结束。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必须有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它与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学习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为了实现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使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二是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在《教育大辞典》中,优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严谨、好思、创新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等。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风,正确而健康的学习动机是学风建设的精神所在。因此学习动机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树立正确学习动机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他们不仅是一名学生,而且还是一名“准社会人”。大学校园不是一座单纯的象牙塔,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上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开始逐步渗透到高校中,对高校师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而青年学生对外面的社会充满向往,极易受到感染,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使高校大学生确立正确学习动机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

(二)高校教学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弱化给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带来较大困难

随着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自身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不能否认很多思想教育教师忙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而多数专业教师更是忙于科研和自身学习,在教书育人上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还有一些教师责任心也有待加强,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职责,甚至给学生一些片面和偏激的教育引导。所有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管理育人作用没有很好得到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这种弱化趋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导致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纯

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应当说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学风不正的现象在大学里是确实存在。表现比较普遍的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大学生活、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方面的问题。思想上认为上大学只为捞张文凭,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文明素养。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还有些大学生把升学考研看作是大学毕业的唯一美好出路,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应试倾向严重。这些都使得学习动机偏离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学习动机更是无从谈起。

(四)不和谐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可忽视

实践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从事职业和父母对其学业的关注程度等密切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关系着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业!许多经济困难学生不得不通过借贷、助学等途径来完成学业,再加上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现象,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负担十分沉重!父母婚姻和家庭的不和谐,都会对子女心灵带来痛苦和抑郁!绝大多数出现心理疾病的大学生都与其不和谐的家庭有直接关系。另外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注程度也都对在校子女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得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必然的受到影响。

三、高校学风建设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一)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德育工作优势,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动机

高校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抓起。思想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等。这种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可采用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典型事例宣传等方式,给学生讲清社会发展的现状、自身职业和学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大力倡导端正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要使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良学习环境。

(二)加强师德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端正学生学习动机

高校学风要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也很关键。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潜移默化地端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用学风建设制度严格科学管理学生,规范学生学习动机

学校必须围绕学风建设制定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规章制度体现了高校的治校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高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罚劣,对于违反制度要求的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同时大力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和寝室、学习标兵、科技活动和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学习先进,树立学风典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风建设的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别要重视考风考纪建设,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进而规范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深化和创新教学管理的机制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家庭应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也是一个心理断乳期,从高中的父母严格监管到大学的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再到走向社会,学生需要一个转变的过度,因此还需要家长应继续悉心关注子女在大学的学习和成长,加强与学校及子女的联系与沟通。针对家庭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积极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施加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大学生仍然存在思想上的松懈和行为上的盲动性,要适时地与学生家长联系,从严管理教育。特别是与思想上不稳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向家长沟通这些学生的在校表现,向他们了解孩子高中的有关情况,积极地征询家长的意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有针对性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熏陶学生深化学习动机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广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学习研讨等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影响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另外,要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大力开展学风创建活动,要求学生按照学风创建要求进行自我检查,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寻求改进学风的办法,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此外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对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动机进行熏陶和教育。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它直接影响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塑造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广大学生又是学风的主体,因此是否能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关键。通过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社会、学校、个体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良好学习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于书颖.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9-40.

[2]焦炎,王英元.试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68-69.

3.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是以为医技行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实用性大的高级医技人才为目标的,它的行业明确,目的性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要给予化学教学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于教学始终。

一、正视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职业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转化升格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精髓,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医学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化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应紧扣专业目标,其任务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依据教学大纲,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哪些是拓宽知识,大胆取舍,轻重得当,学以致用。但绝不等于脱离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学非所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验要求,都要服从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1.注重教学整体效果

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技人才。

2.合理安排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3.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学习化学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阅读;(2)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硫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上课时先将学习提纲提供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的鉴别讲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又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作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增强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课时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教学,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取舍,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可将一些性质验证实验如氯和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改为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而将课时集中用在一些技能性强、临床常用和后续课程也需要用到的实验上,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固体物质的称量、液体的移取、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等,作为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人人会用,熟练掌握。

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程序化、规范化、精确化,防止学生走过场、大而化之、草草应付,良好的习惯、认真的作风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要求中逐渐养成的;(2)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的成功与精确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之所以有精确度要求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失败或误差大不要紧,关键是能找到失败与产生误差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来说,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的,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冷静思考出现的现象、自主解决实验中的各个问题,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先纯.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09).

[2]张丽娟.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鞠永熙.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医学教育探索,2005(06).

(作者单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4.高等教育法规学习心得 篇四

依法治教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法规建设是伴随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经济全球化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动力和资源。我国高等教育能不能抓住给予,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本体系框架的约定,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教育约束机制,一切教育行为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教育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责行使职权,依法办学,既不能失职也不能越权,要充分保障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制即成为现代国家对教育进行有效调控的基本形式和运行平台,教育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首先教育法具有典型的国家意志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异变性的统一;形式上的集中性与分散性的统一。教育法充分而透彻地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进行规范化有效管理的理念,从而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调控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它颁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法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竞争并存的世纪,社会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占据了优势,谁就居于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新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高校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通过这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让我们新教师把握了学与教的规律和技能,要求善于分析和调控教育过程,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面向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的同时必须建设成为知识的物化系统,千方百计地将新知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创新传播社会文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质量观创新,树立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要将我国传统单一的学术质量观转化为多样化规格的报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质量观。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出发,遵从系统性、理论性、合理性的原则,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突出强调发展的主体性,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面发展,强调当代人发展的时候也不忽略子孙后代的潜在需要。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培养搞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致力于学术研究、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高强大理论支撑的重要基地,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而这其中,高校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承担者与科研创新的主体,则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支新生主力军。为此,加强有关高校教师的法律建设是重点。首先必须确认高校教师应有的法律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则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教师的培养、资格确认以及如何使用和管理教师。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管理,国家建立了国家教师制度。由教师资格制度或许可制度、职务或职务制度、任用制度、培训进修制度、奖惩制度、申诉制度等组成。其次顺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再次要进一步配套建设有关教育体制改革中高校管理的法律制度,最后加强有关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法律救济制度建设。教育法的贯彻、实施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5.高等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但一般的方法还是有规律的,想要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兴趣。

大家都知道,想要把一件事做好首先要对其有兴趣,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同学看见数学复杂多变的符号和公式,头就变大了。一开始便对其产生了厌恶,不爱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成绩不好就对其更加厌烦,久而久之成了一个循环的怪圈。所以想学好数学,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对它的兴趣,把学数学当成一种快乐的事,同学们可以试着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学习,每解出一道问题心里就会有种成就感,大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然后在逐步向难度大的题目过度,使学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二、课前预习。

这一过程很重要,因为只有课前预习过,才会在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即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些是属于难以理解的,什么是重点等。预习的过程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一般地一次课内容花三、四十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了。在预习时不必要把所有问题弄懂,只要带着这些不懂的问题去听课就行。

三、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对于上课要用心听讲大家都明白,但要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有的同学就不以为然了,认为教材上都有,大可不必去记。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中学里带来的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老师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绝对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翻阅了大量的同类参考书,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授课教案既有以往成功的经验体会,同时也有过去的教训的借鉴。因此,同学在听课的同时必须记好课堂笔记,同时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即勤动笔对于自己学习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四、跟随老师,积极互动。

上面说了上课要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与此同时上课积极发言、踊跃的与老师做好互动也非常重要。上课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讲课状态就会越好,从而可以多讲一些有用的知识。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有了更好的学习氛围,老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与互动,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接受的程度,以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和速度等,以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师生间的交流必不可少。

五、课后复习,整理笔记,多做题。

课后的自习,不少人是赶快做作业,这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其实下课后应该进一步认真钻研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在完全弄懂本次课内容之后,整理充实课堂笔记,有些需要理解的地方添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掌握的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这要比下课就赶作业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完成作业的速度也要快得多。理科类的东西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多做习题,才能更好地运用和理解公式,培养出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思维。

六、善于归纳。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全面记住所有有用的东西而不遗忘是很难办到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对自己学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记住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而其余部分只要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便可以了解。每学完一章,自己要作总结。总结包括一章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依靠哪些重要理论和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理出条理,归纳出要点与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最后是全课程的总结。在考试前要作总结,这个总结将全书内容加以整理概括,分析所学的内容,掌握各章之间的联系。这个总结很重要,是对全课程核心内容、重要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整理。在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对全书内容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要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加以分析解决以检验自己对全部内容的掌握。

6.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 篇六

前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逐步增大,如何发展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大上的报告就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要发展教育首先就应该研究了解教育法学,因为教育法学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为政策、法律的正确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一、教育法的历史发展

教育法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都是历史的产物。教育法并非自古就有,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1.国外教育立法历史

教育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其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

1)产生阶段:于19世纪初产生了现代教育立法制度,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2)广泛开展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开展教育立法。

3)迅速发展阶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教育立法进入了普遍推行和迅速发展的阶段

2.我国教育立法历史

我现代教育立法始于清末民初,其主要发展过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 后,先后出现过三次教育立法高潮:

第一次:建国初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1954,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依据,由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法规。第二次:始于上世纪60

年代,由教育部起草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三个重要法规。第三次:出现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制定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6部单行教育法律。

至今伴随着教育法律实践的发展,我国教育法学理论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研究问题进一步深入,其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法规也在日益完善。

二、教育法的概念及渊源

1.教育法的含义:

教育法是统治阶级集体意志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2.教育法的渊源:

宪法:国家总章程和基本大法是教育法的基本法源。

教育法律: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行政法规:泛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发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教育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定制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规章:由国家教育部门定制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

三、教育法的责任及其种类

1.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教育法所规定的社会关系而需承担的制裁性后果,其法律责任的基本特性为行政性,但多属于多种法律责任并存,违法主体主要有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社会。

2.法律责任的种类

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

四、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1)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高等学校一般定为事业单位法人。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是否从事营利性活动为标准,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机关法

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法人。根据这种分类,高等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中第三十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高等学校在属性上应该属于事业单位法人,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依法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在代表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时,还享有法定范围的教育管理权,如学籍管理权、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权等。因此,当高校参与行政法律关系,取得行政上的权利和承担行政上的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然而高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其行使的权力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因而公立高等学校属于特殊的行政主体,只拥有一般行政机关的部分职权,并且其行政主体资格限定于特殊场合。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活动者,有义务接受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因此高等学校同时也属于行政相对人主体。

因此,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有两方面的主体:一是行政主 体,一是行政相对人。

五、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利和义务

1.法律地位

《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地位

1.法律地位

1).高校学生是宪法的权利主体。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代表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人身和财产权利;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的权利;公民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利;享有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文化权利;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学生是宪法权利主体,在于高校的学生首先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学生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

学生是行政相对人,是指高校学生作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与高校这个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是学校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利的个人。作为行政相对人,学生主要享有申请权、参与权、了解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等抵制不法行政行为的权利。

3).学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形成的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学生和学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民事主体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平等地享有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校园生活中,学校有义务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民事权利不受侵害。

4).学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

学生缴纳学费,是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则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经济关系法律法规所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

七、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班主任,在上岗初期在处理学生问方面,由于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的认识过于单一和简单,有时候总感觉迷茫,处理问题感觉缺乏理论的支持。通过这次岗前培训的学习,获益颇多,在学习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这门课程后,我对教育这一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教育法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有很长的历史,可见教育在世界的地位,而在中国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在如今的法制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法规政策,作为一个高校教师首先应该了解高校的法规政策才能按照法规的指引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才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比如常见的老师为了惩罚学生不学习而进行体罚等。

同时了解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尤其是在处理日常教学任务中,使我明白了,学生和老师虽然简单的看上去就是学生要服从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但是在法律的层面上看,高校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宪法的权利主体,同时在高校学生作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时,学生是行政相对人,而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并不能简单把学生当作服从自己的人来看,在处理问题时,更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合法公民来看待,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自己必须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在工作上积极响应和贯彻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必须做到做好本质的教书育人工作,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带领学生举办和参加各种爱国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等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尊重学生的人格,防止学生心灵产生扭曲。当学生合法权益收到侵犯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抵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职业技能方面,要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培训,培养自己的过硬职业技术,为传道授业打好扎实的基础。

7.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七

1 高等有机化学简介

1. 1 高等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

《高等有机化学》是培养适合现代应用的复合型化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在许多教学环节上存在着问题[3]。首先是教师方面,教师欠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例如课时安排不合理,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把所安排的课程讲授完毕。在设计教案,课堂训练,和课后复习考核等方面,教师循规蹈矩,不敢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很少接触国际上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潮流。另一方面是学生还是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却未能达到思维方面的完全转变,又加上 《高等有机化学》机理方面的枯燥和难懂,所以学生接受的知识比较死,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科学研究中。

1. 2 高等有机化学的教学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与继续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该领域内某些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难点剖析

由于高等有机化学的授课范围是多个专业,因此授课对象的学科背景以及他们的化学基础差异比较大,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增大了教学的难度。传统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传授、 教学形式,不重视思维启示和思想内涵,不注意纵横联系,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掌握理论知识,不注意主动思考,忽视实践操作,不能够灵活迁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提升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由于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等特点,加上有限的教学课时,教师只注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并不注重学生是否把所学的知识点掌握, 研究生感觉这门课程像天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3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3. 1 慎重制定教学大纲

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其本科所学专业不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 《高等有机化学》的理论深度又高于 《基础有机化学》,但是 《高等有机化学》 的学习又是以 《基础有机化学》为基础,两者的内容又有重复的部分,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特别慎重。教师要站在当今学科发展的前沿角度,去除陈旧的和重复的东西,添上前沿的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启迪创新思维。

《高等有机化学》中一些内容是侧重记忆的,另外一些是要求理解并熟练掌握的。对于前者,主要靠学生理解记忆,对于后者,教师要发挥其主要作用,给学生多指导,多讲解。把重点放在介绍方法,结合案例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教学课时,精心选择、提炼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根据授课对象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因为选修 《高等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生专业不同,所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该课程的时候讲授侧重点也不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合理安排讲义。由于学生本科来自不同的专业,基础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考核,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然后按程度把学生们分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 2 合理分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的能力, 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演讲和讨论的能力。由单纯,枯燥,老师主讲的形式变成学生热情,生动的讨论的场景。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每次上课之前让学生回顾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体会,结合科研前沿,生产实践,社会关注的话题,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通过这种方法来强化学生在课堂外巩固复习所学知识。课堂上,讲述内容时,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不懂,让他们来讲堂上和他们讨论,直到弄懂,然后再出一道类似的题,让他给台下学生讲解。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几道合成机理题让学生课下练习,下节课让学生给大家讲解。 通知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预习的时候找到自己所感兴趣方面,指定阅读的相关参考资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合成化合物部分时候,结合国外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第一次上课时,将拟好的反应及合成专题交给学生,每个学生是一组 ( 因为我们学生人数比较少,如果学生人数多的话,可以让他们自己互相结合,两三人一组,分组可以按兴趣相投的学生组合,也可是同一研究方向、同一导师门下的学生组合等等) ,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正在做的课题自由选题,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演讲稿, 制作PPT等前期的准备。制作的PPT要求尽可能少的出现课堂上需要演讲的文字。

( 2) 把握好课堂授课方式。每个学生按学号讲解,讲解过程中同学认真听讲,演讲完毕,台下的学生提出质疑、讨论, 教师同时提出发问,对于学生都不理解和明白的方面教师可以稍微提示下让主讲者下课后查阅资料,弄明白后给大家解答。 学生演讲过程中要求脱稿,给大家讲解该合成反应相关的机理,合成部分就合成路线的长短、反应的难易程度、工业化可行性,反应收率的高低、原料是否易得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评述该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安全生产和环境问题等。如果有多种方法合成同一产物,比较两方法的优缺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制备方法。

( 3) 做好讨论总结工作: 讲解结束后,台下学生就自己所听到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学生结合自己研究的内容就本节课的内容说出学习体会和收获。接着教师点评、总结,纠正学生讲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就新的研究领域以及国际上比较前沿的进展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从新的角度来理解该专题。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3. 3 增加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方式也由以前大量的板书变成了更多的依赖高科技产品。传统板书刻板,枯燥,费时, 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会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如杂化轨道时,结合Flash动画[4]用多媒体的方法将轨道变化展现在学生们面前,采取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 在讲述立体化合物时,通过制作球棒图,使要讲述的化合物部分旋转。动感的效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空间立体构型的理解。尽管多媒体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要避免多媒体 “一翻到底”[5],避免把所有的内容全部在PPT上显示出来,然后念给学生,教师要灵活的把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起来使用,在讲授不太重要的知识时,可以用PPT展示,节省时间,在讲授一些像机理推导类似知识的时候,尽量使用板书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抓住两者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 4 增加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

“实践出真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运用于实践。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是通过多个类似或者相关的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得出理论知识,再用产生理论解释类似反应的现象。产生的理论不断接受新的现象检验而趋于完善。所有的理论教学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加点实验,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精彩的理论课也比不上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课。所以,除了课堂教学外,应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课, 这样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也可以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教师可以指定一个物质的结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老师的审核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合成该物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归纳规律并总结该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学生严谨的科学修养以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工厂物质生产的案例,然后把案例加以修饰,通过向学生展示案例,让学生总结并提炼该案例与所学理论的吻合点,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工程意思和突出培养绿色化工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或者案例,对于学生掌握该学科理论知识,增加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研究生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拥有探索成功后的喜悦和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教学模式,让他们真正爱上学习,主动追求知识。

4 结 语

本文针对高等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授课对象个体差异大等特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只有结合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单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才能探索出更多有趣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并恰当的选择教学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发挥学生主观追求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教和学的统一。 教师只有不断努力,与时俱进的积极探索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马奇.陶慎熹,赵景旻译.高等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0.

[2]候学会.《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1):96.

[3]徐徐,王石发,罗金岳.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广州化工,2013,41(24):180-182.

[4]赵兵,宋波,田志茗,等.师范类《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化工时刊,2011,25(4):64-65.

8.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古代数学思想;高等数学;教学;融合;极限;无穷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95-01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生源变化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适龄入学人口开始急剧下降,导致处在招生末端的高职院校最近几年生源数量在大幅下滑。以湖北省2014高校招生情况为例:湖北省2014年普通高考报名总数402709人,比2013年减少35414人,下降8.1%。在生源减少,录取率提高的情况下,本科的录取数量是比较稳定且相对增加的,减少的生源数量往往是压缩了高职院校生源的总体数量。这也导致高职高专近年来录取分数线直线下降。湖北省近几年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持续保持在200左右的低位,生源质量非常差,文化基础非常不扎实。这也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2.高职教学改革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冲击。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应对生源危机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了改革和发展,提出技能化、项目化,重实践、轻理论等多种改革思路。而作为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高等数学也成为改革的一个难点。很多学校在开与不开,开多与开少以及如何开设之间陷入了纠结。主要在于高等数学是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而学生学起来费劲,老师教起来吃力,本身教学模式又与现代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相违背。

所以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认可度成为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发展

很多人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微积分的主要思想及主要理论的建立都是西方数学家的功劳,中国古代数学基本没有涉及到微积分范畴,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还停留在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以及《九章算术》上。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有了微积分的思想。公元前7世纪老庄哲学中就有无限可分性和极限思想;公元前4世纪《墨经》中有了有穷、无穷、无限小(最小无内)、无穷大(最大无外)的定义和极限、瞬时等概念;刘徽于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求圆面积和放椎体积,求得圆周率等于3.1416,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上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特别是13世纪40年代到14世纪初,在主要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出现了现通称贾宪三角形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和“增乘开方法”、“正负开方术”、“大衍求一术”、勾股数学、弧矢割圆术等都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杰出成果,其中许多都是微积分得以创立的关键,中国已具备了17世纪发明微积分前夕的全部内在条件,已经接近微积分的大门。可惜中国元朝以后,八股取士制造成了学术上的大倒退,封建统治的文化专制和盲目排外致使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日渐衰落,在微积分创立的最关键的一步上落伍了。

三、教学中具体实施办法

极限、无穷小量是微积分思想中两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概念。理解清楚了这两个概念,可以说学好高等数学已经不成问题了。所以在讲课时笔者会首先讲解中国数学上的著名例子。

(一)极限。

1.课程导入。呈现情境:割圆术——刘徽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方田章圆田术中创造了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刘微先注意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小于圆面积,其次,当将边数屡次加倍时,正多边形的面积增大,边数愈大则正多边形面积愈近于圆的面积。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几句话明确地表明了刘徽的极限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感知极限的概念,这样就为以后抽象出函数的数学概念提供了依据。将极限知识从现实案例中总结出来, 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背景, 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2.自主探索。结合上例在此过程中提出三个问题:(1)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一直增大下去,它的面积是否会不断增大?(2)边数一直增大,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外接圆的面积有何关系?(3)最终内接正多边形面积能否与外接圆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当边数无限增大时,正多边形的面积无限接近于圆的面积。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也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无穷小量。

1.课程导入。呈现情境:无穷小量曾今引发第二次数学危机,所以概念相当难理解。《庄子》中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极限思想萌芽。随后的墨家提出了一个有正对性的说法——“非半”。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思想,了解中国古代在很早就有了极限思想的萌芽,提高民族自信心。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非半,墨家为何提出非半?(2)非半是一个对的概念吗?(3)正确来说应该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沿着古人的思想不断进行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等数学中引入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意义

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出现过许多杰出数学家,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其渊源流长的以计算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机械性的算法化数学模式与古希腊的以几何定理的演绎推理为特征的公理化数学模式相辉映,交替影响世界数学的发展。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入超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由于教育上的失误,致使接受现代数学文明熏陶的我们往往数典忘祖,对祖国的传统科学一无所知。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参考文献:

9.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九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高等教育管理干部网络培训的学习课程。学习了袁贵仁的《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杜玉波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几个问题》、刘春的《“三严三实”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薛鑫良的《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认真对待“三严三实”》和高新民的《如何践行“三严三实”》等课程。

我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分管教学、就业、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和宣传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在本次的培训中,学校适时地增加了选修课,我感觉这样对我来说帮助是很大的,我根据我分管的工作还有我的自身缺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选修,主要选修了闻闸的《领导干部的言语表达能力》、程光旭的《大学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祁述裕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建设》和焦佩峰的《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提升》等课程。

通过高等教育管理干部网络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反思过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思想上的差距,让我对“三严三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具体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就是我的学习总结:

第一、通过本次培训,耳濡目染了各大家的精彩演讲,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盘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他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使我逐渐构筑起了一个新的知识框架,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解析、教育管理与体制创新、管理心理学以及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茅塞顿开,对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使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二、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增强了不断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这次培训学习,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思想的进步,认识到知识的更新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确实太少了,或者说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深入。比如:刘春的《“三严三实”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他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告诫,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又是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闻闸的《领导干部的言语表达能力》又从另外一个方面教导我怎么做人。在以往的工作中,自己总以为只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就可以应付日常工作,往往忽略了知识的更新,尤其是理论知识的更新。多数是需要什么才学什么,而且有时借口工作忙而把书本抛在脑后,并没有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前知识的匮乏和肤浅。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合理安排好工作,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系统地看点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若平时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就会书到用时方恨少。由此,使自己再一次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的深刻内涵。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当中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三,做而不学等于蛮干,学而不做等于白学。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做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通过学习新的理念,是我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立志成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有为有位地为学校建设出力的干部。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领导对我们的重托,才对得起同事们的信任,也才对得起自己无悔的良心。

第四,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学习使我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工作做好。今后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一是克服困难、取得工作实绩。在工作中要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些问题和困难?通过学习这使我认识到为了完成管理目标,没有任何借口,只有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自己身体力行地坚持这种理念,还要教育学生树立这种理念,为达到学院发展目标不找任何借口。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堂堂正正做人。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严于律己,那时不行的。

10.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十

学校: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姓名:胡军

该门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的,当时院领导汤宇华书记、卢凤鹏处长等分别作了讲话。结合教材,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现在就笔记上的内容还原当时的情景。

1,课内、课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有的老师,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拖鞋、短裤就去上课了,这是很差的表现。如此教师,如何能感染学生,教书育人?

2,一个极具代表的例子:去年的培训,某人请学生代其考试;

汤书记表示,这种人应该终身禁止任教;因为他在起点就严重偏离了教师正直高尚的形象。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要诚实,不要作弊,但是他自己就作弊了。

3,作为教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坐有坐相,要求尊重教师; 4,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人只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但是作为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关爱学生。

5,只会进出教室,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6,作为班主任,自然要懂得关爱别人。人都是需要管理的。要

有爱心,要自觉地学很多东西。要关注学生,关注社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关的事物。

7,要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才能驾熟就轻。要有教学科研的能力。8,在硬指标上要求的很多,但是柔性的一面,软的一面,我们

并无法具体要求教师怎么做到。只有具有爱心的人,爱护学生,才会自觉的去做,去学习。

9,如果作为教师能够迅速融入学生,那么你会喜欢上这个职业。10,新教师的道路很漫长。

11,考试这东西,一辈子都在考。但是不是一本书、一堂课能解

决问题的。

12,职业道德不是教条。

13,一个国家的灵气不在政府不在学校,而在民间。

14,有职业道德的劳动才是高尚的劳动。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

带着高校教师这个紧箍咒,你得时时提醒自己,处处提醒自己。

15,师生恋: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恋,但是有一点你是逃不了的:

别人会拷问你的动机。

16,天地君亲师:教师上了人家的神龛牌位。你作为一名教师你

要受得起人家的一跪一拜。

17,有教无类。如果某天在课堂上你只把眼光盯在局长的儿子,县长的女儿,市长的侄儿……从那一刻,你作为教师高尚的灵魂会打折。

18,热爱教育,终身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

19,坚决反对滥用教育资源。办公室的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国家财

产,禁止滥用教学资源。

20,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1,人死了,文章还在。你要想到,不要抄袭,因为你死了,但

11.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十一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既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能力,而又要具有较强实践和再学习、再创造的能力。而高等数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也可为持续发展和后续的自主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适合应用型转型背景的教学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为突破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数学;职业院校;自主学习;数学素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制约着经济发展主要是人才的短缺,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学习者提供可以终身接受高等培训和学习的空间,使他们能够获得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竞争,具有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以满足较快的知识更新,使学生运用具体的方法激励和指导自己的学习,为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差具有厌学现象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及生源不同,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较差,再加上高等数学课程的枯燥、乏味,使学生的厌学、恐惧等心理加剧。

2、教学内容与转型背景不同步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简单的知识的精简和压缩,教材理论性太强,给教学带来麻烦,过于简单还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性也导致学生厌学。

3、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专业课的课时安排占有绝对优势,而数学课程则是围绕“够用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在课时大量缩减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必须把握有限的时间扩充每个课时的知识容量,而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点的理解渗透,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只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无法使学生真正学懂、学透。

4、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不一致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教师一顾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过分的重视定理公式的证明和推到,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5、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

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并没有根据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不能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使学生觉得学后无用武之地,增加了学生厌学情绪。

6、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出勤不好,有的平时虽然不缺课,但上课不听课,作业照抄。为了应付考试死套公式,牢记定理,学习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学生及格率低,对数学课程长期具有恐惧和厌学等情绪。

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认识活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注重认知策略的养成,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对变化的态势有敏锐的反应和及时调整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进行不断探索与创造的动机,使学生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后,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若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敏锐地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进行有效地学习,就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甚至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为进一步的专业培养、职业需求和终身教育发展做好服务,是必要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教学目的

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要在专业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对内容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归纳和调整,将理论知识重复或相类似的内容进行整合,对理论性较强、较难的定理简化推导过程,将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上,从而强化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对于一些平行的知识,前部分教师课堂详细讲解,后部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

教师根据所教专业,将数学基础知识、专业需求的数学知识、职业能力的发展重新整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统计和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将教学内容融入专业知识,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叉,使数学成为联系各个专业间的纽带,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及通过自主学习领悟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在高等职业院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丰富教学手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通过微课等网络课程的形式,以知识点为节点,将知识体系进行分解,以满足现代学生的特点,同时做到一个知识点一个练习一个测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评价体系多样化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将传统的期末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的考核模式,既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能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避开了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考试的畏惧与反感,锻炼同学的团结合作、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本科生高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139-141.

[2]杨在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4):112-113.

[3]周炎根,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0-142

[4]张丽华,刘晟楠,王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20.

[5]亓正坤.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62-65.

[6]王淑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终身学习需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48-150.

[7]王保国.浅议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36):186-187.

[8]曹国梅,杨秀芹.高职数学自主学习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24):119-121.

[9]曹玉松.基于学生厌学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4):117-119.

项目编号:1.吉林省科学规划项目(GH14428):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高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篇十二

(一) 双语教学的作用

当前,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加上学科专业英语的训练缺乏, 造成大学生英语等级证书样样齐全,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却比比皆是, 化学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英语原版专业教材和专业外文资料, 甚至不会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这些显然背离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造就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要改变专业课教学观念,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育, 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

(二)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化学教材列举了许多常见化学术语的英文表达, 这无疑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实施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技能, 而掌握常见化学术语及原理的英文表述则是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有必要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的英文表述, 从而为毕业生适应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奠定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三)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适宜性

开展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切换, 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当前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师资有限的困难,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确定优先实行的学科十分必要。首先, 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该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专业术语的表述和理解应该较为一致。在这个意义上, 化学、生物技术、物理、数学等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 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战略地位也是双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学作为跨越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的边缘学科, 与世界科技前沿及发现密切关联, 并且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刊出;此外, 由于学科发展迅速, 生物化学的许多专业词汇不断涌现, 很多新生词汇还没有一个较为妥帖或公认的译名, 甚至有些还没有译名, 在这种情况下用中文交流很容易引起歧义, 而用英语表述则很有优势。因此, 从课程性质、发展态势及其在诸多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来看, 生物化学显然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和课程特征。

二、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一) 教材选用

选好双语教学的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语言的纯正程度和教材内容的新颖程度是教材选用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 所选用的教材最好是英文原版教材或影印本, 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 国内版英文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和难易程度。选用的教材应该基本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难易适中。基于此, 在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中, 我们采用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由英国学者B D.Hames等人编著的《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英文原版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 脉络清晰, 英文表述自然易懂, 且有由北京大学王镜岩先生主持翻译的中译本与之相对应, 学生可以中英文对照学习, 能有效减轻学习负担。

(二)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既要采用英语课特定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阅读中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词汇, 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又要采用专业课教学的方法, 比如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 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双语教学开设初期, 学生难免会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思维障碍, 因此,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初期, 以汉语讲授为主 (70%) , 辅之以英语讲授 (30%) , 授课当中逐渐渗透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专业英语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初期的英语授课应以温习旧课、引入新知和课堂小结为主, 中后期授课则采用中英文交替讲授的方法, 英语授课比例逐渐增加至80%。中后期授课中教师用英语提问并引导学生用英文思考和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也以英文为主, 有些重要的生化名词则辅以中文解释。过渡型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教学方法

1.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 当出现新的名词时, 先给出中文名词, 再将其英文形式及英文缩写以板书写出来, 并适当地给予英文讲述, 如:氨基酸 (Abmino aci, AA) , 蛋白质 (Protein Pro) , 抗体 (antibody, Ab) 等。这些简单词语通过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

2. 把握词根, 扩充词汇量

对于一些难掌握的词语, 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基础词根、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生化名词的构词特点和变化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加强其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糖可以用单词saccharide表示, 根据构词法, 在词根saccharide前加不同的前缀就构成了:

单糖monosaccharide

双糖disaccharide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生物化学教材中大量生僻而冗长的专业词汇, 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理解, 扩大专业词汇量,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学习中攻克语言关。

3. 参与式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针对那些教学难度较小、学生有相应知识背景的内容, 笔者通常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在前半节课讲授本节课重点内容, 后半节课安排学生就几个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阐述本组观点, 最后通过老师总结和点评将论题引向深入。学生的课堂参与,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阐述,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4. 学以致用, 融科研进展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中,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 有关学科研究进展的介绍也不可或缺。课堂教学应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中补充大量有关的科研实例,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证明, 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很大的语言障碍,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难度, 但是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专业词汇、语法和句式规律,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此外, 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英汉互译的方法阅读原版教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习, 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生物化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 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申沛, 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

[2]梁卫红, 刘洪梅, 杨献光.高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

[3]余志君, 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上一篇:二胎政策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见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