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

2024-10-08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共1篇)

1.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防止干部“带病上岗” 篇一

关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从严选拔任用干部营造良好从政环

境和政治生态的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推进良好政治生态建设,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坚持标准,强化导向,培养选拔朝阳发展需要的好干部

1.不折不扣地坚持好干部标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坚持品行为先、坚持责任为重、坚持务实为要、坚持民意为上、坚持廉洁为本的要求,紧密联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着力选拔政治过硬、敢担当、能干事、口碑好、廉洁守法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不强、在思想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市委不保持一致,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主动和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不力的人,坚决不用不讲诚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忽悠群众的人,坚决不用不按规矩办事、唯我独尊、恣意妄为的人,坚决不用不守纪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政不廉的人,坚决不用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人,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树立“八个注重”用人导向。注重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把优秀干部任用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第一线;注重改革,重点选拔思想解放、思维创新、思路明确,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力的干部;注重基层,重点选拔政治坚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激发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工作积极性;注重能力,把优秀的干部用到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实绩,切实把真想事、真干事、脚踏实地、有真实业绩的干部选上来;注重口碑,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着力选拔群众公认、服务对象满意的干部;注重廉洁,严把信访举报查核、廉政情况审查和公示“关口”,坚决不用有污点、有问题的干部;注重长远,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朝阳发展储备人才、积蓄力量。

3.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放下不用或慎重使用,确保选拔任用的每一名干部都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标准,维护选人用人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综合运用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换届考察、个别干部任职考察、年度考核、综合考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三评议”等措施,对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规范提名,拓宽视野,统筹用好全市干部资源

4.实行“2+6”提名模式。在县级党政领导干部个别提拔推荐中,实行“2+6”提名模式,发挥党组织选贤任能职责,避免“私人订制”和“少数人说了算”。“2”指市委在日常工作中或某次选人用人前,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6”指县(市)区委推荐提名、市直党组(党委)推荐提名、市委及市委组织部直接听取意见3种组织推荐提名形式和领导干部推荐、党员群众推荐、干部自荐3种个人推荐提名形式。党组织推荐提名,每个空缺职位应提出2至3名意向性人选。在选配县(市)区领导干部时,采取“4+2”方式,分别听取县(市)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意见。

5.明晰干部推荐提名责任。建立完善干部推荐提名党组织集体把关制度,严格执行县(市)区委“五人小组”会议和市直党组(党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推荐提名,拟提拔或重用建议人选有关情况登记和集体讨论决定党组(党委)书记、组织部长(人事科长)、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审核签字、个人推荐提名署名签字确认制度,落实推荐提名责任。

6.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打破干部部门化、地域化壁垒,采取内选、外派、横向交流等多种方式,从国有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探索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省直在朝单位干部交流使用和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通道,盘活用好全市干部资源。

三、严格程序,把好“五关”,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贯彻落实到位

7.把好动议酝酿关。严格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动议酝酿干部,严禁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明确干部调整动议的主体、时机、方式、程序、酝酿范围和纪律要求。动议前,组织人事部门对意向性人选进行前置审核,重点审核意向性人选的档案信息、信访举报、廉政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审查人选的政治品行和党风廉政情况,坚持疑而不用,做到“七不动议”:单位存在超职数、超机构规格情况的不动议,未与相关领导沟通的不动议,考评考核中反映存在突出问题的不动议,群众不认可、口碑不好的不动议,干部档案、党风廉政方面有疑点和反映举报的不动议,发现“跑要走送”、架“天线”现象的不动议,有其它情形不适宜担任领导职务的不动议。

8.把好民主推荐关。规范民主推荐的定位、形式、组织主体、程序和参加人员范围等,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条件、方法、程序和领导职数、职位要求、职位空缺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民主推荐工作。建立民主推荐结果分析研判机制,对出现异常情形的,认真甄别,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9.把好组织考察关。实行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考察工作监督制度,公开考察组成员单位和联系方式,公开考察职位和要求,公开考察谈话和测评范围,公开考察工作纪律,增强工作透明度。改进考察方式,采取实绩考核、延伸考察、民意调查等多种途径,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深入考察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坚持定性与定量、成果与成本、显绩与潜绩相结合,切实将干部考准、考深、考实,避免选人失察、用人失误。认真落实“逢提必查”要求,实行任前“四查核”:查核干部档案,重点审查“三龄两历一身份”,严防档案造假;查核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是否存在失实或故意隐瞒现象;查核是否存在任职回避情况;查核信访举报事项是否属实。对档案造假、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取消考察资格,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有问题反映应当查核但尚未查核或正在查核的,不得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对有反映但不构成违纪的从严掌握,避免“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10.把好讨论决定关。坚持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根据干部所在区域和职位,分别征求分管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县(市)区领导及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的意见。坚持会前充分酝酿,不搞临时动议,严格执行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落实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回避和票决制度,严格按规定的人员范围、人数要求和程序规定等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11.把好任职公示关。严格执行选举法等相关规定,认真落实任职前公示、举报查核、任职试用期、任职谈话、廉政考试、政治纪律考试和警示教育等制度,及时通报干部调整情况,公开选人用人信息,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优化结构,夯实基础,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12.突出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在坚持好干部标准的基础上,注重把德才兼备、政治坚定,善谋全局、能力突出,作风民主、坚持原则,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选配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其中: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廉洁自律,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能够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民主,善于抓班子带队伍,从严管党治党,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除应具备较高的德才素质、廉洁自律等基本条件外,还应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和配合意识。实行县(市)区委任免乡镇党委书记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备案制度。

13.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定期分析县处级、乡科级领导班子,准确把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履职尽责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意见。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注意充实善于做党务、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班子注意选拔熟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秀干部。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在日常调整中,对没有配备年轻干部的优先选配年轻干部,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交流方式解决。每年选拔一定数量4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处级领导班子,保证每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年轻干部始终保持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比例,市党政工作部门中40岁以下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占有一定比例;选拔一定数量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科级领导班子,保证每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分别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市县党政工作部门及内设机构35岁以下乡科级领导干部占有一定比例。注重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意把特别优秀的女干部选配到党政正职岗位上来。14.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五个一”工程,从市县部门单位选派一批有基层工作经历、德才素质好、组织领导能力强、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党政领导职务;从市直部门单位选派一批缺少基层工作经历或基层工作经历不满2年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挂任党政副职;从市县部门单位选派一批具有经济、农业、旅游、城建、规划等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开发区、园(景)区和农业园区挂职锻炼;从市县部门单位选派一批经历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接待等环境复杂、任务较重的工作岗位挂职锻炼;从市县部门单位选派一批缺少基层工作经历或基层工作经历不满2年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经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完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机制,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上一篇:薄弱学科建设方案下一篇:全省农村信用社2012年安全保卫工作安排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