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2024-12-18

国际货代案例分析(9篇)

1.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篇一

序号: 08

学号: 11456108

ZHOUUNIV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国际货运代理课内实验 学 生 姓 名: 司琪 学 院(系): 商学院 专 业 班 级: 物流111 指导教师: 黄传荣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实 验 地 点: 商学院综合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4年5月24日

RSECHANG ITY

一、实验目标

通过该实验,可使学生熟悉从事海运集装箱整箱出口业务及货运代理出港货物业务的整个流程以及流程中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从中了解海运集装箱整箱出口及货运代理出港货物业务中每一个相关角色在货代流程中的作用及其要做的事项,体会各角色间的互动关系,并掌握业务制单的方法、业务流转程序等,达到做中学的目的。通过该实验,学生应从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国际货运代理实训系统软件的操作。

2熟悉海运集装箱整箱出口业务的全部操作流程。

3理解海运集装箱整箱出口业务中各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熟悉海运集装箱整箱出口业务中一些主要的单据制作,如国际货运委托书、发票、场站收据、提单等。

5熟悉货运代理出港货物业务的全部操作流程。

6理解货运代理出港货物业务中各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7熟悉货运代理出港货物业务中一些主要的单据制作,如国际货运托运书、总运单、分运单、空运货运舱单等。

三、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国际货运代理关于海运方面和航空方面的模拟上机操作,上午进行了海运提单的填制,下午进行了航空提单的填制,有了上午操作的基础,下午总体的填单等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便如此,此次实验我们填单还是有些难度,也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是登陆界面,从教师处获得用户名和初始口令→登录系统→进入学生信息中心→查看系统信息→修改个人资料→业务维护→查看/设置当前业务→查看业务要求→进入实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点击左侧的“业务进度”,查看需要操作的单证、执行该操作的角色、接收操作的角色→点击右上的“返回角色列表”,选择执行操作的角色→选择接收操作的角色→选择具体操作,并完成、发送→以此类推进行下一步操作→完成实训流程后返回到学生信息中心→确认当前业务,并点击左侧的“提交业务”。

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市场销售--委托运输--审核单证--预配舱--预订舱--接单--制单--接货--标签--配舱--订舱--出口报关--出仓单--提板箱--装板箱--签单--交接发运--航班跟踪--信息服务--费用结算。

在实验过程中,起初我们以为填起来会比较容易,但在填第一份时发现并不是如所想一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还是会与我的搭档讨论。虽然在填制某些单据是保存时有时会显示唛头等错误,但经过老师的提醒,我们知道需要修改字符长短等,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处理的较容易。在这些需要填制的单据里我觉得最容易填错的就是关于运费方面和各种单据里的运单号码的填写。航运关于运费方面不同于海运,因为海运可以运输大量的货物一般以公吨作为国际运输的计量单位,所以要求不那么繁琐。飞机的运送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国际航协规定所制定的标准也是较为详细,以公斤为单位。我们在填制运价时也要考虑是填N、Q、C或其它。在这次所给资料中,除基本的信用证号和合同号外还有很多的单据号,如:提运单号、总运单号、分单号及其它号码,几个号码混在一起让我在填制各种单据时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分别填写各个号码,几次都保存不了,最后只能一个一个的去尝试可能的号码。

填制的过程中我们在填写各种单据上占了很多时间,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对这些单据的不熟练。当然在这次实训中虽然操作比较繁琐,但收获仍然很多。在之前的学习及平时的作业单据填制里,只填过一份与航空运输有关的航空货运单,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较少,知道的更多的为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模拟练习,能基本了解航空运输的基本操作流程,熟知出口货代、发货人、货代操作部、航空公司等之间的关系及实务中的先后顺序。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各种运输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业务关系广泛,信息来源准确、及时,与各种承运人、仓储经营人、保险人、港口、机场、车站、堆场、银行等相关企业,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进出口管制等有关政府部门存在着密切的业务关系,不论对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还是对于承运人和港口、机场、车站、仓库经营人都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发展,而且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来源,对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此次实验,让我对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我能够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掌握本门课程。让我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国际货运代理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得到巩固加深,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增强时间能力,更好掌握操作流程。经过这次实训的实际操作,也让我能够独立的完成一系列系统课题安排的实际操作演练。熟练的掌握了信息系统的整个流程规范化的运行,在自我总结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能力来重新描述了这次实训信息系统的操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良好的组织能力。学会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表达出自我的一个认知上的提升,以自己的实践来复述整个过程也是另一种的自我层面上的肯定。

经过对货代软件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国际货代工作挺复杂的,而且在此工作中要有忍心、恒心、信心、细心。实验中,针对这些操作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可以说在是受益非浅。

作为一名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就业竞争与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学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平常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习和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然而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今天我们机会在实训课上接触了伙计货运代理软件它把我们日常学习的与专业有关的知府紧密的接合了起来,这让我们深刻明白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本次实训,我觉的还有很多地方时需要加强的,尤其是对很多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专业知识应用还不够灵活。在实训中,还暴露出了粗心大意、心浮气躁的缺点。当然,我会继续努力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加强业务的熟悉程度。总的来说,这次的实训室是非常顺利的,我相信,这次的实训让我获得的经验,促进我在下学期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工作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方法!

2.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篇二

一、货运代理与无船承运人的界定

(一) 货运代理的含义

国际货物代理协会联合会 (FIATA) 对货运代理的定义为:“根据客户的指示, 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的人, 其本人并非承运人。货代也可以根据这些条件, 从事与运输合同有关的活动, 如储货、报关、验收、收款。”该定义明确指出货运代理人本身并不是承运人。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商务部前身) 在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第二条中将货运代理定义为:“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 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 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从该定义可以看出, 货运代理具有双重职能, 可以是单纯的委托代理人, 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1998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货运代理的身份作了进一步明确, 其第二条规定:“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可以作为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代理人, 也可以作为独立经营人, 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商务部于2004年修订颁布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仍沿用了“独立经营人”的概念。

由此可见,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和《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实际上是对FIATA定义的货运代理含义的扩大。

(二) 货运代理与无船承运人的历史渊源

国际货运代理人接受货主委托, 代办租船、订舱、配货、装卸、缮制有关证件、报关、报验、保险、拆装集装箱乃至交单议付和结汇、收取货款等业务, 但由于国际贸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 特别是集装箱在海上运输的广泛应用, 从事传统杂货班轮方式运输的船舶越来越少, 而许多集装箱班轮公司则因为不愿意接受中小货主多批次小批量的货物, 使得市场上出现了空白。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和获得更大的利益, 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开始不以代理人的身份, 而是作为承运人接受中小货主的托运, 赚取拼箱和整箱之间的运费差价。由于有稳定的货源和与远洋承运人长期合作的关系, 该业务范围逐渐扩大, 从原来的承运拼箱业务拓展到了承运整箱货物, 甚至内陆运输和多式联运。国际上通常将此类国际货运代理人称为“无船承运人”。

(三) 无船承运人的含义

“无船承运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1916年航运法》的1936年修正案中。按照美国《1984年航运法》 (Shipping Act) 第三条第17款B项的规定, 无船公共承运人 (Non-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 是指不经营海运船舶却提供海运服务的公共承运人, 该无船公共承运人相对于有船公共承运人而言是托运人。

2002年中国交通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无船承运业务”的概念, 按照我国国际海运条例第七条的规定, 无船承运业务是指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以承运人身份接受托运人的货载, 签发自己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 向托运人收取运费, 通过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完成海上货物运输, 承担承运人责任的国际海上运输经营活动。从国际远洋运输的发展历史来看, 无船承运人是由货运代理人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无船承运人业务的出现是对货运代理业务的延伸和发展, 是货运代理业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四) 无船承运人与货运代理的区别

1.法律地位不同。

无船承运人在与托运人的关系上处于缔约承运人的地位并与之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Carry) , 在与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的关系上, 又处于托运人的地位。而货运代理人处于代理人的法律地位, 与托运人签订委托合同 (Arrange Transportation) , 须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事, 享有代理人的权利并应承担代理人的责任。

2.责任风险不同。

从二者不同的法律地位可以看出, 无船承运人比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责任风险大, 同时托运人面临的风险也大。一方面, 一般货运代理的责任区间是从货主到起运港;实际承运人的责任区间是从起运港到目的港, 而无船承运人则须对从货主下订单到收货人提货的整个运输过程负责。另一方面, 无船承运人与拥有船舶的船舶经营人相比, 是特殊类型的承运人, 其并不实际运送货物, 对货物的控制能力很低。加之大部分无船承运人不拥有船舶, 一般固定资产较少, 偿付能力较差。而货运代理作为代理人, 依据委托代理协议仅就承运人的选择向客户承担责任, 对于货物在运输途中的灭失、损害以及延迟不承担任何责任。运输中发生纠纷时, 托运人或接收人可凭承运人签发的提单进行追索, 由于承运人一般为远洋海运公司, 其资金规模、信誉方面都有较强保证, 托运人或收货人凭海运提单向承运人索赔, 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小。

3.收入来源不同。

无船承运人的经营收入来自向托运人所收取运费和向实际承运人所支付运费的差额;货运代理是靠从实际承运人处得到的佣金和货主支付的代理费, 而佣金和代理费之和也往往不及无船承运人的运费差额可观。

4.成立条件和审批程序不同。

按照《海运条例》规定, 对于无船承运企业实行的是登记制, 而不是审批制, 并且只需要缴纳8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 每设立一个分支机构需增加20万元保证金。交通部规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 无船承运人也可选择投保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方式申请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2004年之前, 成立货运代理企业实行审批制, 而且对注册资金问题有严格规定, 例如:经营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每增设一个分支机构, 应增加注册资本50万元。2004年之后, 国务院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取消, 设立国际货代企业只需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但仍需严格执行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

5.签发的运输单据的效力不同。

无船承运人签发的提单 (House B/L) 构成承运人单据, 属于UCP接受的运输单据范畴内;通常情况下, 货运代理人签发的运输单据只具有货物收据的作用, 表明其根据约定将货物发送到目的港, 该运输单据不被银行所接受。

二、我国货运代理和无船承运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 我国货运代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货代业起步晚, 发展尚不成熟, 货代企业的运营规模、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而中小货代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功能单一的中介业务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国际货代企业已形成一定数量规模, 根据国际货代企业登记备案系统的数据统计, 截至2012年5月中国境内注册货代企业达28000多家。这些企业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国有企业或外商投资的货代企业巨头, 诸如中外运、中远货运、DHL、FedEx等, 隶属于大型贸易公司和交通运输公司旗下, 无论在规模、数量还是业务额方面都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具有投资多、规模大、对信息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第二类为占货代企业总数80%左右的中小货代企业, 具有投资少、规模小、竞争程度高、突出业务员个人能力等特点。

(二) 我国无船承运业务的发展现状

自交通部根据《海运条例》规定公布首批29家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名单以来, 截至2012年4月17日, 我国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的企业为4054家, 其中境内的无船承运人约占总数的90%, 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和北京等城市。境外无船承运人中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占绝大多数, 其中美国的无船承运人有90%左右仅能开展中国和美国港口间的无船承运业务。取得交通部颁发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的4000多家企业中, 绝大部分是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其次是物流公司和船务代理公司, 还有部分储运公司和国际多式联运企业。

从整体上看, 我国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经营规模小, 经营秩序不规范, 竞争力不强。即便是我国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龙头中国外运集团公司的国外机构或者代表处也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开展此项业务,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全球性业务网络。其他从事无船承运业务的小企业仅能从事较为简单和低级的订舱、报关等传统的货运代理业务, 或其业务只能集中在拼箱、仓储等某个环节。

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向无船承运人转型的必要性

(一) 传统的货运代理企业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 很多新的国际贸易等相关规则对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一方面合资国际货代企业将逐渐向独资的国际货代企业转变, 挤占我国货代市场。另一方面原上游或下游企业业务链延伸, 新的竞争主体出现, 大批船公司、航空公司以及铁路部门纷纷实行服务延伸战略, 进一步控制货源, 使得以代理费和佣金为赢利点的传统货代企业的生存基础大为动摇。其中中小货代企业更是因为业务种类单一, 业务地域范围多局限于本地竞争, 面对与背景优越的大型国企和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的竞争, 有着天然的资源劣势。在货代业利润摊薄、国内和国外货代巨头的前后夹击中, 我国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不得不开始思考服务创新和企业转型,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货主来讲, 将货物交给无船承运人运输, 比交给传统意义上的承运人运输在手续上要简便得多, 而且可省去委托货运代理人这一环节。国际货代企业向无船承运人转型, 成为独立运输经营人, 服务内容主要有门到门的多式联运、吸引散户的拼箱业务以及个性化的灵活货运等, 这是国际货代企业在传统货代市场继续生存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 无船承运业务相比传统货运代理业务具有的优势

一般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人只负责运输之外的事情, 很难开展门到门服务, 也无法介入承担多式联运的过程和风险, 利润来源单一、微薄, 只能按提供的劳务收取一定的报酬, 即代理费、佣金或手续费。这样既不能满足当今客户的需求也限制了货运代理人拓展业务范围。相比之下, 无船承运人具有以下业务优势:

1.无船承运人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中小货主的散装货必然需要有人进行拼箱和集运, 无船承运人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 将散装货进行拼箱, 与实际承运人签订整箱货运输合同, 从而节省了中小托运人分别向公共承运人办理托运的时间, 降低了运输成本, 且省略了运输中的一些繁琐过程, 提高了小批量货物的运输速度, 极大地促进了集装箱运输的开展。

2.无船承运人能实现与货主的“双赢”。无船承运人能够将多个货主的货物集中起来, 以较大的货运量与实际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有的无船承运人还可以与船公司签订运价协议, 货量越大其议价能力越强, 可以获得更为优惠的运价, 这不仅对无船承运人有利, 也能为货主节省运费。

3.无船承运人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无船承运人的收入是运费差价, 而货运代理人赚取的是代理佣金。在很多航线上, 运费差价要明显高于代理佣金, 当然在获利增多的情况下无船承运人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4.无船承运业务的准入门槛更低。由于我国目前货代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 在中国的货代市场上有一大批没有取得一级代理资格但通过挂靠、承包等方式实际从事货代业务的企业, 其中一些货代企业在资金和业务量方面已具备一定实力, 无船承运业务较低的准入门槛为这些货代企业提供了合法经营的机会。

5.无船承运人迎合了多式联运的发展需求。多式联运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趋势, 也是开展“门到门”物流服务的必要条件。在货物多式联运中, 托运人并不愿意直接与实际承运人打交道, 而无船承运人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业务关系和发达的服务网络在多式联运中有很大的优势。

四、马士基集团无船承运业务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一) 丹马士物流简介

P.穆勒-马士基集团在全球的业务主要涉及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零售三个板块, 目前在中国主要专注于交通运输领域, 马士基航运、丹马士物流和APM码头公司是其在中国的三大业务集团。丹马士的前身是马士基物流 (中国) 有限公司, 马士基物流公司前身为有利集运, 在1998年收购了海陆物流公司后成立马士基物流。同年, 作为独资的外资货代公司, 马士基物流取得了一级货代执照, 是当时仅有的4家外商独资货代企业之一。2001年, 马士基物流合并了DSL公司, 更加强了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2002年, 马士基物流在中国成为首家获得交通部批准的外资独资无船承运人。同年, 马士基物流 (中国) 有限公司将公司分为整合物流事业部以及海运事业部。2009年, 马士基物流与德高货运合并, 成立了供应链管理和货代业务合一的品牌——丹马士。目前, 丹马士是全球最大的货代及供应链管理公司之一, 服务于全球客户。在中国13个城市拥有分公司, 有超过5000名的员工, 整个业务包括货物的进出口物流服务、国内运输和仓储、供应链管理等。

(二) 马士基的成功之道

1.重视效率和客户服务。

2009年之前, 马士基在中国的航运、物流和码头三大业务均在同一个框架下运营, 即使竞争对手有某一方面优势, 丹马士物流也只选择自己的航运公司, 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也不利于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2009年之后, 马士基集团基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 建立三个独立的集团公司分营三项业务。三个业务单元是相互独立的实体, 在寻找业务合作伙伴时, 丹马士是一个独立的分公司, 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海运承运人。丹马士可以与任何运输方合作提供运输方案, 组织全球服务, 选择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且能提供更好服务的公司来合作。对于中国客户来说, 丹马士物流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视野, 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拥有经营实体, 强大的全球营运网络是吸引客户的最大优势。

2.熟悉中国国情, 具有前瞻性。

丹马士物流中国公司在2011年就已开发经营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项目, 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但铁路的利用率仍比较低, 丹马士希望将来在铁路运输上也有所作为。丹马士作为一个集供应链管理和货代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物流公司, 很早就预见到海铁联运在中国的广阔前景, 抢占市场先机。同时, 丹马士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业务, 扩展空运业务。可见, 丹马士对中国国情十分熟悉, 对政策变迁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响应政策号召, 发展颇具前景的业务。

(三) 马士基对我国货代企业向无船承运人转型的启示

1.注重建立和维护与政府、货主及承运人的良好关系。

不管是国际货代企业还是无船承运人, 作为中间服务人, 与各方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虽然较早把无船承运业务从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分离出来, 以解决身份混淆和权利义务不清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船承运业务的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货运代理和无船承运行政法规和主管部门不协调、无船承运人责任保险尚未商业化等。在制度变革的情况下与政府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能够帮助无船承运人把握改革动向, 及时调整业务。

与货主和船公司积极建立良好关系则是无船承运人顺利开展业务的必备条件。积极建立和维护与货主的关系除了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还要借助一定的营销手段, 树立管理先进、运作规范、信誉卓著的企业形象, 为货主提供超值服务。在面对船公司方面, 对于不经营船舶的无船承运人来说, 要树立“双赢”的意识, 与船公司积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提高服务水平, 规范竞争秩序。

由于船公司既是承运人, 又可以注册为无船承运人, 有一些船公司给自己企业无船承运人的运价远低于其他公司的运价, 作为公共承运人和其他的无船承运人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无船承运人提高效率, 向专业化发展。国内一些航运企业经营无船承运业务时不要局限于只为本公司揽货, 而要积极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为客户选择更具竞争优势的承运人。毕竟航运企业只能在某一条或某几条航线上具有价格优势, 而无船承运人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各个航线上的最优承运人, 组织全球服务。单纯局限于某个航运企业下属的无船承运人难以发挥无船承运业务的优势, 无疑会限制企业今后的发展。

3.积极开展多式联运业务。

在目前集装箱运输日益发展的情况下, 多式联运以其“门到门”服务越来越受到青睐。我国《海商法》在认定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时, 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签订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二是承担承运人责任。多式联运的实质是运输, 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本质是承运人, 这就决定了货运代理人没有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资格。在实际业务中从事多式联运业务的主要是远洋公共承运人和无船承运人。虽然我国《海运条例》并没有规定无船承运人能否从事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但无船承运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式联运的特质。传统货运代理企业要从事多式联运业务, 向无船承运人转型是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选择。

中国的货代市场正在分化, 传统的货代服务模式向更为成熟的阶段发展, 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最早在中国经营无船承运业务且发展较好, 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 马士基集团拥有健全的全球运营网络, 强大的海运支撑, 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大型航运集团、船舶经营者开展无船承运业务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无船承运业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尤其在开展多式联运方面优势明显。一些小企业在政府公关和政策敏感度方面有所欠缺, 可以通过紧跟大型优秀企业的动向来开展相关业务。通过学习其规范化的运作、管理和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 提高市场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无船承运业务来源于货运代理业务, 二者在经营范围和业务流程上十分相似, 区别在于法律地位及由此带来的责任风险不同。我国的传统货运代理企业受到国外货代巨头和国内物流企业产业链延伸的双重威胁, 行业利润微薄, 生存日益艰难。此时应运而生的无船承运业务相比货运代理业在利润空间、政策壁垒、满足货主需求方面都更具优势。马士基集团很早就在中国开展无船承运业务, 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的航运企业开展无船承运业务, 以及中小型货代企业向无船承运人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无船承运人,货运代理,马士基

参考文献

[1]周念.国际物流巨头在中国——国际物流的本土化[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6) .

[2]王沛, 岳小月.丹马士不断提升中国服务质量[J].进出口经理人, 2010 (12) .

3.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学生就业趋势 篇三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就业环境;自身素质;就业趋势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伴随2011年我國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6万亿美元,增长超20%。

现有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加快

根据我国外贸组织的发展,机电行业与高新技术产品日益发展迅速,在2011年1—9月,我国的增加势头发展猛进,针对农产品与产品的资源问题都是显示稳定势头增加,这样就稳定了商品机构的出口率。

1.2受到各国贸易的环境因素影响,我国贸易的增涨呈现出走低的局面。因此,

在我国应该加强贸易管理能力等。

1.3我国外贸进口的增加明显

我国对外贸进口的政策扶持取得良好成效。在我国,应该坚定发展扩展进口,稳定贸易的局面。针对多贸易进口的多方面的关注,应该加强管理。如进口贴息、降低进口关税、取消进口配额管理、简化出口程序等。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1年1-9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40.4%,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20.5%。

1.4加快实行贸易自由战略,走市场多元角度成绩显著

在我国,加强多边合作是国际贸易组织关系,努力做好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在2011年,我国与哥斯达黎加签订相关协议,针对贸易相互往来进行交易生效,在我国,已经和香港、台湾、东盟等国家与地区签署十多个贸易协议。

1.5“促增长、分析结构、调平衡”相关政策着力点

加强我国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原因是稳定贸易额的增长势头。但是,针对于2011年欧盟债危机问题,东非、中东的局势动荡与日本东北部地震给我国贸易的结构影响到了,因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我国政府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目的的一系列外经贸和外交政策的支持促进下,我国对各大洲进出口持续稳步增长,其中拉美和大洋洲增长较为强劲。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存在的问题

2.1粗放增长方式仍未改变,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

2.2国内工资、物价和进口原料价格及贷款利息的上涨,同时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同种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上涨空间较小,利润不断下降。2.3国际贸易纠纷逐渐增加。

2011年1-9月,中国遭受贸易纠纷调查50起,涉及金额30亿美元。这与我国对国际市场检测预警不够,未做好市场调研,大批企业盲目涌入拉美市场和亚洲周边市场有关。

3.当前形势下,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的就业趋势

3.1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长期在国际经济舞台的第一线,对新观念、新方法、创新理论必须要有较好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要以独创的思维谋略和经营理念取得竞争优势。在目前的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够、综合能力素质不高的现象。在我国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教育中,往往只强调考试成绩或开设某几门专业课程,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大量的跨国运作型创新人才,他们必须具备一流的分析洞察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开拓创新等能力。

3.2世贸规则、对外贸易惯例和法规知识的完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量逐年上升。因此,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通晓世贸规则、对外贸易惯例和法规等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从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层面来看,所开设的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等方面的课程还不够,针对性还不够强,不能真正地满足对外贸易操作实践中需要的既熟悉国内市场规则,又精通国际惯例的外贸人才的需要。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断加深、外贸摩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更是需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3.3综合业务能力的增强

报关与国际货代从业人员对产品、外语、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这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体制、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限制,对上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片面的,或在某个学科内进行的,培养的是“单一”的“应用性人才”,而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不够重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和能力结构较为全面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4竞争意识需要主动加强

目前我国报关市场逐渐规范,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报关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流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员工的要求是具备大专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国际货运代理方向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并精通Office、WPS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能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并处理业务工作;较好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能进行英文函电处理、英文单证制作;具备一定的从事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国际货运与代理中的具体问题;了解国际货运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晓相关的通行规则。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发展动态 熟悉国际货运各环节的运作与管理,尤其是要掌握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具有缮制国际货运单据、审核货物进出口单据的专业能力;熟练运用物流管理相关软件;具有熟练运用英语处理商务英语业务、进行商务交谈的能力。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稳扎稳打,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3.5职业英语能力需要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报关以及国际货代人才的需求量激增,报关员人才已经成为热门的紧缺人才。但是据调查,我国报关员职业素质偏低,存在着英文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地翻译并填写报关单,不能准确回答海关关员的询问等情况,降低了通关效率,增加了通关成本。因此报关与国际货代专业学生培养自己出色的职业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样非常重要。在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上,主要包括外语基本技能、报关与货代英语应用能力、涉外文秘与翻译基础能力这三个方面。

4.总结

4.国际货代实训报告 篇四

国际货运代理人历来被称为“运输的设计师”,“门到门”运输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国际货物运输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各种运输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业务关系广泛,不论对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还是对于承运人和港口、机场等经营人都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来源,对于本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显。因此,我们必须学好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掌握好国际货代的理论知识,还应从实践的层面了解国际货代的一般程序、做法以及整个的操作流程。

所以,为了能真正的从实践的层面了解国际货代的操作流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去,从3月28日至4月3日,我们货代1班在实训室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货代实训。这次实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在出口贸易中办理制单结汇的过程,学会填制出口贸易中所需的各种相关单据。这些单据主要是:海运提单、航空货运单、航空托运书、保险单以及报关、报检单等。并且通过上机练习,掌握电子报关单、报检单等电子单据的填制。此外,我们还复习了海运费、航空运费、保险费以及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

在这次实训中,我认真地完成了实训的全部内容。实训中的大部分题目我都能按照要求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例如,对海运提单、航空货运单、航空托运书、保险单以及报关、报检单等单据的填写。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和细节问题的考察,并且我对这些单据也比较熟悉,因此,我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还有,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只练习填写纸制单据,也通过上机练习,基本上掌握了电子报关单、报检单等电子单据的填制。但也有部分题目让我费尽脑筋。如海运费、航空运费、保险费以及速遣费和滞期费的计算。

由于已经好久没有做这些计算题了,且这次的题目比我们课堂上教的还要复杂,因此使我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在计算一道运费题时,其中有一个步骤需要计算货币贬值附加费,正确的算法是由“(基本运费+附加费)*货币贬值附加费率”,而我却算成“基本运费*货币贬值附加费率”,只错了这么一个地方,就整道计算题都做错了。通过这一道题,我再次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忽视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不只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要如此,在填制单据时也要细心耐心地处理单据中需要填写的内容,才能力保单据不出差错。还有,在计算航空运费计算题的时候我也出现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有一道题需要分两步计算:先按货物的实际重量计算,再按较高重量分界点较低运价计算,然后对比两者,取运费较低者。而我在做题的时候却只算了前面一步,结果算出来的答案当然是错的。从这道题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仔细。再比如说有一道计算题需要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但我对题目中的“晴天工作日”和“连续日”这两个基本概念却不甚理解或者说是有点遗忘,以至我在做这道题时遇到了不该有的阻力。这也暴露了我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甚牢固,对几个专业名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总之,在做这些计算题时,我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都暴露了出来。而这些是我平时学习时所没有注意到的。因此,这次实训给我提供了一次补缺补漏的好机会。

但总的来说,这次实训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这说明,经过这次实训,我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当然,在实训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根据这些缺点,我也有针对性地思索了一些解决方法:1.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定期回顾课本,防止遗忘。在课余时间要多阅读各种专业丛书,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经常巩固专业知识。当然,还可以寻找一些题目来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困难。只有经过扎实的题目训练,才能使各种知识长驻于自己的头脑之中,这是灵活运用的重要基础。2.继续刻苦地学习英语,稳步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系的学生,英语的重要程度已经无须赘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是打开国际贸易专业大门的钥匙。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我认为英语的学习重在日常的积累,我们一定要从日常的学习抓起。在各类单据的制作中,大部分英语词汇还是比较集中的,所以我们在单据的填写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的生词就应当尽快记住,并在平时多加以利用(可以自己造一些句子或大声朗读),这样就利于牢记生词。如此一点一点的累积下去,我们的阅读水平和翻译水平会得到逐步地提升,填写单据时的诸多困难也可迎刃而解。3.努力使自己养成细心谨慎、沉着冷静的性格。制作单证时,细心沉着是一项基本素质。只有细心耐心地处理单据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力保单据不出任何差错。相反,浮躁着急的作风会引起人的思维混乱,导致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说实话,我并不害怕发现问题,而发现了问题不去解决才是可怕的。既然在实训中检验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我一定会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意,并争取利用假期尽快弥补上来。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利用各种实训来帮助自己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5.国际货代实训总结doc 篇五

班级:物流090

2姓名:刘世仪

学号:20091331022

4实训地点:物流实训楼

实训时间:2011-06-07————2011-06-10

指导老师:刘春桃

国际货代实训总结

一、实训内容

根据学校物流管理学院的安排,为我们物流管理三个班级开设了国际货运代理的实训。而实训的主要任务就是填写基础资料,了解货代公司,船代系统,报关系统码头公司与多式联运流程等等。

二、实训目的通过对货代知识的操作练习,了解国际货代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并熟悉相关的基本概念。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能过了了解整个国际货运代理的流程;掌握货代业务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实训,使我们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一学期的国际货代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国际货代大致上有个了解,通过实训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货代的流程,对其进行分析,使自己更深刻的认识它。

三、实训的流程

1、基础资料管理

这个项目是我们第一天实训的主要任务,它包含了货物相关信息、客户相关信息、地点相关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这些系统之下又有子系统,虽然只要跟据指导书填写就可以,内容比较多,但它需要细心,有耐心。因为它关系到整个体统操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个模块都要定义完善。

2、货代公司

货代的流程比较简单,首先填写整箱的业务,再次拼箱的业务,最后是货代空运业务。而在整箱业务中发现了在制作提单时的类型是要确定的,在拼箱业务中,单独订舱是不要做的,但我们根据指导书上的步骤,多做了这一步,后面的拼箱模块就不能继续下去了。在此,是自己没有多想的原因。在填写发货人的时候没有理解清楚,本应该填写货代公司的却填写了发货人。

3、报关系统

报关是国际贸易必须的一个环节。在做时,只要按照流程来就可以生成一张保管单证,但其中有一个模块就是转关的,开始时,一直只要根据指导书来就可以了,但当做到转关的时候却不行,因为在前面有一个小情节,看是否需要转关,我们填的是否,这样,后面只要是关于转关的就不能做了,如果要做的话,就必须在填写一张关于转关的委托单。这样,后面的转关才可以进行下去。

4、码头公司

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是船代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它的子系统比较复杂,好多同学都这这个方面出错误,因为它不要按照上面软件上面的流程来的,就来收箱/出口流程来讲吧。它首先是堆场计划,收箱计划,EIR单据打印,货物装箱单管理,进闸确认,闸口收费,闸口进出作业确认,出闸的确认,在场箱查询,等等。之前我们做的流程全都是按照软件上面的流程来做的,这样,使得我们有种习惯,所以在这个船代系统上面错的比较多。

5、船代系统

实训的最后一天是船代系统,它的主要业务包括进口和出口这两部分。

1)、进口业务

进口业务的步骤较多,先是了解船舶的动态以及其船期,然后利用EDI管理传送(进口舱单接收、数据向海关、船公司数据收发)检疫部门等进行申报手续。之后还有船舶抵港申报以及外勤管理,这就做好了进口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是单证的进口——进口舱单。填完之后也要对舱单申报,一定要记得确认。再接着是售后服务:货主数据收发、到货通知单、提货单的制作以解答客户的查询需求。最后是费用的计算。整个过程不会很复杂,但步骤多,尤其是在做完之后要按确认才能成功。

2)、出口业务

出口与进口业务也存在着相似处:基础资料的准备,报关等。出口特有的步骤是出口委托书的填写。所以只要熟悉进口的流程与出口委托书,便可以顺利完成这节,不会存在难题。

四、所期望的方案

实训的周期一个学期就一个星期而已,而在实训中,是检验我们是否把该课程能够学以致用,但在实训楼实训,发现了电脑速度慢是常有的事,并且大多数同学在抱怨电脑怎么这么慢,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实训的速度,希望可以好好的改良一下。具体的实训课程安排,应该以不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秩序为前提,可以将我们的课余充分利用起来。然后是实训的方案要更加的具体,我们不需要对题目进行猜题,实训的目的可以更明确,有时我们只顾做题,而忘记其需掌握的知识是什么,一味的盲做,瞎忙活。最后我们的实训主要是以操作电脑为主,我希望学校可以给我们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增加实践的机会,在实训的一周里面尽量安排我们走出去,以社会为实训的对象和范围,制定一整套可以实施的计划,让我们的社会经验增加,让我们走出去时可以抬头挺胸的炫耀自己——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不落入社会口中的圈子——我们是一群不会动手的低能儿。

五、实训感想及心得体会

6.关于国际货代中保税区的知识总结 篇六

保税区:英文:Bonded Area;the low-tax;tariff-free zone;tax-protected zone 亦称:保税仓库区 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

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二、保税区定位

保税区的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

三、保税区功能

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四、保税区作用

保税区能便利转口贸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海关监管范围内。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进出,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

五、保税区运行情况:

1、按贸易方式

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所有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货物进出口值1030.6亿美元,同比增长49.1%,占比60.2%。其中,出口值76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7%;进口值268.9亿美元,同比增长70.8%。区域仓储物流货物进出口值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倍,占比为31.2%。其中,出口值2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倍;进口值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4.9%。上述两种贸易方式进出口占比合计为91.4%。

2、按企业性质

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所有企业性质中,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值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比为55.3%。其中,出口值6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进口值276.7亿美元,同比增长3%。中外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出口值分别为413.9亿美元和23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1.2倍,占比分别为24.2%和14%。上述三种企业性质进出口占比合计为93.5%。

3、出口国别

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实际进出口国别(地区)中,美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居前三位。其中美国进出口值为359.9亿美元,同比增长43.6%,占比为21%;台湾省进出口值为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63.9%,占比为8.9%;香港地区进出口值为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95.6%,占比为8.4%。上述三国(地区)进出口合计占比38.3%。

六、保税区相关政策

1、管理与税收

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同时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

2、审批与经营

根据工商登记法律、法规,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但是对于需要进行前置许可性审批的经营范围的确定,需要申请人先就经营内容进行审批申报,而后进行工商登记。保税区内企业的经营范围如果涉及前置审批项目同样需要现行报请相关部门许可后才能执行。可以明确的是,保税区内企业到海关办理注册、备案本身并不属于行政许可。而且该备案是在营业执照办理完毕后的。

总述:

7.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篇七

国际货代已经成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以及物流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索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正确培养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国际货代课程实践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在传统教育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导向下,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落后与企业实际的需求,国际货代课程对于学生的就业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上课归于形式,课程内容不丰富等也是一直困扰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因素。在新时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践,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国际货代教学质量。

二、国际货代教学的不足

(一) 师资力量极度薄弱

国际货代课程的专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能力,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教师队伍中,同时拥有专业经验的教师不足,教师教学多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由于高校大幅扩招,导致许多开设国际货代专业的高校教师年轻人比例偏高,而同时,高校对老师又缺乏相应的培养,许多老师只是理论基础较好,但是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关的专业工作经验。教师水平的局限极大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教学过于侧重理论

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讲述,实践教学比重偏低,或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资金,不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导致学生专业教育不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满堂讲,学生只是听和记,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同时又缺乏实践的锻炼,即使有实践教学,许多也流于形式,或者是一些初级的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帮助。这种教学教育模式下就会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学习质量不过硬。

(三) 实训教学供给不足

一方面,校内实训教学建设不完善。突出变现为教学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材设计上仍然遵循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不能与行业新的发展有机结合;相关的软件内容设计比较落后,教学用软件只是货代企业简单的移植,软件内容模仿性很强,缺乏个性的内容,教学实用性较差,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缺乏校外企业的参与。国际货代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学校和企业较好的合作,请到有实际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学习观摩、实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物流。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许多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而对实习的学生只讲解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实习仅停留在浅显层面,或者只是对企业的机械观赏,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

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理解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切实加强教师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 打造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求授课老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对老师要求取得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以加强教师的学习。在引进教师人才的同时,举办教师讲课比赛,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也应给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质量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相应的政府主管机构记忆物流行业协会应做好指导工作,规范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理顺学校的教学目标,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资格证考试,在资格证考试内容全面、考察难,而且国际认可度较高。通过考试的设置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 完善教育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对理论的讲解应深入浅出,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有学好相关的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做得更好。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用方式共同教学。改变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学习实习参观参加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因此,在学校教学计划上,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使学生参与实践中去,反映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使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制度化,灵活实践,综合考察,以增加学生的实际阅历为基础。

(三) 加强实训资源建设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国际货代教学实验室,但真正可以让学生操作实验设备远远达不到教学标准的要求。社会需要的国际货代从业人员必须是理论知识过硬,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应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建造实验室,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尽量与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

四、小结

国际货代实践教学条件设施较多,资源投入较大,同时,教育教学复杂,在新时期,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在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的引进和培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培养,并进一步完善国际货代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摘要:国际货代课程教学在新形势下出现了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过于侧重理论以及实训教学供给不足等问题, 需要中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实训资源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际货代,教学,不足,对策

参考文献

[1]邹勇.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教学方法改进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4) :1-2.

8.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篇八

一、深圳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

1.金融风暴对国际货代行业影响巨大,行业利润下降

2008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风暴袭击,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 60%的开放大国,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减缓,进出口货物集装箱量连年递增遭遇首次下降,各港口货量下跌,各航线普遍缺货,各船公司运价大幅度下跌,欧洲线概念上的海运运费几乎跌至零,船公司要依靠货币附加费和燃油附加费等杂费来弥补损失。国际货代企业在利润持续降低的同时遭遇货量下跌,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比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珠三角一带尤其是深圳、广州的货代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已有企业出现裁员和倒闭现象。

2.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际货代企业数量大增

虽然金融风暴的影响巨大,但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发展大国和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海运进出口箱量以每年近30%的速度递增,从而带动了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加快发展。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四年排名世界港口第四位,国际货代业为深圳集装箱吞吐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悉, 70%以上的集装箱是通过国际货代企业完成的。在良好的大形势下,近几年来深圳货代业发展迅速,货代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深圳货代企业目前约有6000余家,2005年仅为3000多家,平均每天新增1~2家货代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有其深厚的产业背景,主要归因于深圳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和港口的兴旺。深圳国际货代业目前已成长起来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华运、华展、外代、景华峰、飞马国际5家深圳货代企业于2008年进入国家“国际货代物流百强”行列。

3.政府政策大力扶持

2004年起,国际货代企业不再需要政府审批,可直接办理注册,行业的准入门槛大为降低,许多加工贸易公司在政策放宽后,纷纷进入国际货代行业。新增的货代企业中,相当大部分比例是外资独资企业。2005年底,商务部下放了绝大部分外资独立设立国际货代企业的审批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深圳的国际货代企业有近半数是外资独资或合资的。货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外企货代安营深圳,促使深圳货代市场竞争逐步加剧。

4.物流企业功能日益完善,给国际货代业带来激烈竞争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发展势头很好。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快递及货代企业等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例如中外运 、中远 、中海 、中铁、中邮等大型国有企业正积极地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的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三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UPS、DHL、FedEX、TNT等国际物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物流对货代业形成的最大挑战是,它直接将供给主体和消费主体连接起来,使过去分散的海运、陆运、空运、仓储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比货代更全面、更系统的综合服务。

总体说来,深圳的国际货代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二、深圳市国际货代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货代行业规模小,服务水平有限,缺乏核心竞争力

截止2008年底,深圳市货代网点及企业有6000余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只有一家企业达到15%的市场份额。大多数一级货代一般依托某一港口,只有少数公司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建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货代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大量的物流活动仍然停留在工商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由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

另外通过对深圳市的走访调查,发现多数货代企业只停留在代理概念上,尚不具备独立的增值服务能力。相当一部分货代企业是以皮包公司的形式存在,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随着CEPA的实施以及2005年底我国货代市场全面开放后,国外大型货代公司以及香港货代企业以各种形式涌入珠三角,它们一般拥有全球性的运输网络,得天独厚的资金优势、网络优势以及国际影响等,使得深圳的中小货代公司根本无法与其相抗衡,致使珠三角地区大部分货代市场被国外及香港货代企业所抢占。

2.基础设施及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货代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治。据有关资料显示,80%以上的货代企业缺乏IT产品,有85%的中小型货代企业对IT的应用只停留在单机商务应用上,如进行单证制作,网上获取信息等。货物追踪等其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服务及快速反应机制更显苍白。另外,有一定规模的货代企业建立有自己的仓库及处理中心,但存在建设水准不高、网点布局不合理、集约化与规模化水平低、设施总体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土货代企业管理与技术严重落后于国际著名货代企业。

3.出口导向性服务,出口情况变动大

货运虽然包括了进出口业务,但是货代(集中托运人)几乎以出口为主,而对于进口业务,货代仅发放提单或代收运费,较少参与进口报关业务。出口商在约定运送货物后,货物(产品)往往还在生产线上,所以货量发生变化的概率很高,运输意外、人为数据处理错误等情况极易造成相关信息的不准确,当发生更改航班、更改舱位及到货数量的变动时,情况更加严重,需重新申请查验,出口情况难以确认。货物如果未能如期送达,货代将不仅损失运费、报关费,甚至还须赔偿货主所蒙受的损失。

4.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深圳乃至全国大多数货代企业没有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人员流动大,业务员跳槽后带走客户和货源,造成货代公司之间多因人员流动发生争议。外资货代企业全面进入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此外,我国的许多货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系统,在知识结构和层次上不能适应货代企业发展的新需要。

5.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尚不完善

货代的行业性质决定其存运作的过程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非常突出,目前珠三角地区货运代理市场还不成熟,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使得政策、基础设施的规划都不能满足当前的货代发展,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定障碍,相关的融资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尚不完善。

三、深圳国际货代业发展的对策

1.集中业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专业化服务

货运代理业是专业性很强的服务行业,因此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和层次,从服务项目的设计、提供和售后等方面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货代企业可以在空运、海运、租船、整箱、拼箱、仓储、分拨、单证操作等业务中选择一两项作为主业加强市场开发、规范企业管理、提高服务效益,与其他同行形成差异,通过做精做强,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化服务,最终成为市场领导

2.实行规模经营,走联合之路

对于小规模、管理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货代公司,可通过联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资产和效益为纽带,打破地域、行业、企业等界限,在业务上通过空运销售代理、海运订舱代理等经营方式,促进货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在财务上,通过集中融资、吸纳外资和私营等民间资本,从资金上为推动战略联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过经理层年薪、竞争上岗等机制创新,加大货代横向之间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整合货代固有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以联盟整体名义进行市场竞争。通过联盟,企业可提高信用等级向银行贷款,规避一定的经营风险,可购置先进物流技术设施发挥规模效应,投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以较小的成本较大地改善信息化状况,实现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货物跟踪,实现效率化服务,降低单位物流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能力。

3.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网络经营

目前,我国货代企业普遍缺乏网络设施,而全球网络经营的优势是国际知名货代优于国内货代的最核心体现,联邦快递(FedEX)等一些跨国货代被形象地称为网络货代。我国货代企业走网络化经营之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络平台,尤其开发海外网络,在保证CIF出口预付货源的同时争当FOB下国外买方的指定货运代理人,拓宽货源结构。第二,加快货运场站管理的电子化进程。货代企业要积极推广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尽快实现货运交易的电子化、网络化和高效化,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收集、存储,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计划、控制、协调和管理,构筑无形的信息管理系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走深港结合之路

香港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之一和贸易自由港,货代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发展较为成熟。香港的海运和空运能力都很强,几乎所有重要的船公司和航空公司都开通了航线,货运网络覆盖全球主要港口。同时,众多的国际物流公司和国际物流中心落脚香港,更带动香港的货代业的发展,从而使得香港的货代公司可以背靠大陆,面向全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香港的不足之处在于地域有限,各种资源成本较高,制造业远不及深圳发达。因此,香港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必须走与深圳及珠三角相结合的道路,向内地进行战略性扩张,优势互补,资源互补。而深圳的制造加工业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相关的规模,同时,众多跨国集团也将深圳作为加工基地或采购基地。深圳进出口贸易量逐年递增,上升迅猛。邻近的东莞,更是全球性的加工基地,其货物出口途径,主要通过深圳、香港或广州。

深圳依靠特区改革开放20年已取得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吸引来自全国的人才和资源,具有比香港更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深圳的国际海运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深圳港的集装箱运力排名全球第四,航线也越来越完善,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航线与香港相互补充和调剂,对整个华南的外向型经济形成强大的支撑。相比海运,深圳的航空运输就明显不如香港,也比不上广州,航班少,运力小,无优势可言,主要依赖于香港和广州。

所以,深港联手,有利于打造强大的区域优势。深圳西部通道的开通,充分体现了深港联合的大趋势和政府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深圳的货代,在香港航线上取得代理优势,具备完善的国际航线代理能力,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5.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无论是货代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其未来竞争的成败都取决于人才,人员流动大是货代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货代企业要规范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企业忠诚和职业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环境留住人才,避免企业间人员的恶性竞争。此外,还要规范行业的培训,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通过研修交流、在职学习、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语言水平。

6.规范货代业发展的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的规范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力量。政府部门在货代业发展中要从政策法规方面提高保障,集中精力从事行业的宏观管理及政策指导,完善货代业的管理法规,参照国际惯例,统一行业内的一些单证;加强国际货代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货主的管理,管住不法货代的源头,整顿非法货代的市场,制造良好的经营秩序,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应促使我国货代企业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的同时,努力创新,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前景下,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圳货代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并随着形势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9.国际货代案例分析 篇九

[摘 要]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规划》,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港口群建设的核心,发展势头强劲,进出口货物量猛增,货代需求旺盛。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货代市场中,在连云港货代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想通过传统的扩张方式迅速建立起规模化的网络是很不现实的。企业集群能通过集群效应增强群内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持群内企业一定的独立性,是解决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集群效应;竞争力;业务流程管理 对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兵非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己。”这段出自《孙子兵法》里的话充分显示了《孙子兵法》的精兵思想。虽然货代企业是典型的规模化经营行业,但是中小型货代企业也有很多自身方面的优势。如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熟悉国内货物出口运作程序;通关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客户积累;地方人脉关系深厚等。然而,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的这种优势是潜在的、可能的,而其存在的劣势却是现实的、必然的。

1.2 劣势(Weaknesses)

在近日举行的2010首届中国货运业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中国大多数货代企业是“小、散、弱、乱”,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从事货代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由于门槛降低,使得连云港国际货代业鱼龙混杂,注册资金仅50万元的公司或挂靠公司比比皆是;几乎所有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业务范围都局限在揽货、订舱、报关、报检等代理服务,收入来源主要靠订舱佣金和吃差价,提供独立的增值服务很少;发展方向不明,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船公司也开始涉入货代业,纷纷成立自己的子公司,直接和大客户联系,也给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带来了冲击。

1.3 机遇(Opportunities)

连云港市是全国十大外贸口岸,共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连云港港在2007年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列第九位,并连续三次在国内港口评选中荣膺“五星级港口”称号。2008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运量达300万标准箱。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预测连云港港2020年吞吐量将达1.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800万标准箱。连云港港口发展势头强劲,进出口货运量猛增,货代需求旺盛。

1.4 挑战(Threats)

和中国其他所有的港口一样,连云港港所有的出口货物都是由货代公司代理操作,利润空间巨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业务的增长和区域性港口经济的繁荣,大力推动了连云港港货代业的发展。货代企业的数量呈现暴涨式的增长。2004年国际货代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后,行业的准入门槛大为降低,大量中小型公司纷纷加入,也开展揽货业务,新的加入者不断涌入。2007年4月16日,随着连云港市悦港实业有限公司和连云港西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拿到江苏省外经贸厅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表,连云港市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突破百家,达101家,增幅全省第一。而且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货运代理业务在2005年12月对内对外实行全面开放,大量外资和港资企业纷纷进驻,国际货代企业数量的大量扩张,促使连云港国际货代业竞争迅速加剧。企业集群是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小、少、弱、散的现状,相应的策略应该是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物流化。但对于连云港中小型货代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向顾客提供诸如货物实时的监控和门到门等附加值较高的服务。另外,货代业是典型的规模化经营的企业,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因为自身的业务量少,议价能力差,因此单位成本较高。所以,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是连云港中小型货代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能释放出一种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不仅能培育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发展区域经济也有很大的帮助,是目前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 中小企业集群的含义及效应

中小企业集群指的是集中在特定区域内,业务上具有相互联系性的一群中小企业和相关机构协同作用构成的区域网络系统。群内企业既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中小企业集群所产生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经济性,即因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二是联合行动,是指中小企业集群中厂商间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进行有意识的合作。三是制度效应,中小企业集群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空间组织形态。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企业集群是处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之中,企业集群受制度的制约同时也会对制度产生影响。

2.2 中小企业集群的实际意义

(1)企业集群能降低相关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集群的优势就在于结合了企业的灵活性和集群大网络的稳定性,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地理上的相对集中,使得集群内部的企业有效的接近专业性资源,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移动费用,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成本优势,也使得交易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成本得以降低。

(2)企业集群能帮助群内企业建立强大的实体服务网络

单纯的点式经营已经不能适应连云港货代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经济的实质就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市场和利益,而实体服务网络是货代企业的最大资本,这也是国际货代企业最强大的资源优势。只有形成完备的服务体系,才可能更广泛地开拓市场,才可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大网络,大市场;小网络,小市场;没网络就没市场。”拥有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是中小型货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集群能帮助群内企业在较低成本运作下建立起强大的实体服务网络。如集群内部企业车辆间的相互调配;相互使用各自区域内部仓库、堆场等。(3)企业企业集群将各类货代企业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网络,使得消费者首先面对的是企业集群,其次才是具体企业。集群的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规模小、市场空间窄、市场话语权小、融资能力差的状况。

(4)企业集群能帮助群内企业实现业务整合,形成互动经营

企业集群后所形成的网络布局能带动市场开拓形成业务整合,经过业务整合,使货代企业能够有效的整合市场分散的资源,产生规模效益,形成互动经营。比如,货代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船公司、车队、仓库等上游企业,上游企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对货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上游企业的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下游企业提供的,货代企业组织货源的能力对上游公司、车队、仓库的销售、收入的实现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货代企业需要与他们建立合作共赢的战略关系,实现互经营。

连云港中小型国际货代企业集群的实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集群中的促进作用

政府从扶持产业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在建设企业集群时,应以外部环境建设为重点,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以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充足的能源供应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部环境建设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只有政府在改善了相应的外部环境之后,集群的规模才能扩大,集群的内部结构才能趋于合理。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战略定位和政策措施。江苏将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的建设,加快推进连云港港作为上海航运中心北翼的建设步伐,配套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江苏开发、开放的新增长极和全国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经济枢纽。

3.2 逐步推进业务流程管理

集群后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网络组织,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合作变得更为密切和频繁。如果企业和企业之间仍然按照原有的流程去操作,必定会造成大量时间、人力的浪费。业务流程管理能保证网络中企业流程的“端到端”的整合性。在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时,必须将网络内所有企业的流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通盘的考虑,而不能局限于组织的边界。业务流程的切入点应该是单个企业流程的端点,也就是企业和企业间流程的接合点。

3.3 加快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给货代行业的发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强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连云港市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存在很大的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将信息化等同于办公自动化,自动化的范围主要限于公司内的文件操作和财务人员。市场上缺少CRM和业务治理方面的工具。对于企业集群而言,集群内企业资源有限,不可能自主开发,再加上集群内企业业务单一,企业间的业务交集很多,为每个企业建立独立的系统费时、费力又费钱,最终的结果还可能束之高阁,得不到实际的应用。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寻找合适的ASP(应用程序服务提供商),通过ASP为整个集群提供由标准件构成的统一的信息系统。由于这个信息系统是模块化的,各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定制模块并组装成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化实际功效的发挥,也可以有效为流程管理提供支持。

3.4 塑造港城独特的货代业企业文化和货代品牌

上一篇: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下一篇:2.3-15 起重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