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精选4篇)
1.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篇一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 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 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青颜色的湖泊”。这样的湖,有一种梦幻般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2.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3.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大家在课前已经学唱了这首歌,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同学们吧!
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魅力(mâi)恬雅(tián)安谧(mì)...缥缈(piāo miǎo)娓娓动听(wěi)深湛(zhàn)....眸子(móu)潸然(shān)逶迤(wēi yí)....脍炙人口(kuài).2生词注解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世外桃源:文中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3作者名片
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等几十篇文学著作。4背景追溯
青海湖,是祖国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自古以来,人们为它的浩瀚、神奇而向往,为它的雄伟、秀丽而称赞,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
【点拨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点拨明确】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 【点拨明确】(1)湖水蓝得醉人;(2)环境氛围清新幽静;(3)神话传说神奇迷人;(4)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二)深层理解
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含蓄深远,请找出并加以分析。【点拨明确】(1)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作者用了“„„似„„,可比„„要„„”这样的句式,前一分句,让人对这种蓝产生直观想象,青海湖的蓝像海洋的蓝,也像天空的蓝。后一分句又使意思更进一层,同时也摒弃了前一分句相比较事物的不足,青海湖是完美的,是无懈可击的。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容易让人把握事物的特点。
(2)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青海湖的蓝不是一语可以概括的,它有很多特点。“纯净”说明这种蓝透明、干净、清爽;“深湛”体现了青海湖蓝 得深沉、清澈;“温柔恬雅”的青海湖就像一位文静的少女,柔美娴静,宁静安详。语言优美而朴素,娴雅而有生机,细细品味,韵味无穷,意义深远。
(3)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像是„„又像是„„”,用不同的比喻句表现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玻璃是透明的、干净的,看起来极少杂质,用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则突出它的透明、干净、柔滑的特点。“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是灵动的,富有生气的,这也是涟漪的特点。用这种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能让语言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三)走进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青海湖的美丽、富饶,抒发了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表达了对美丽的青海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后,青海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我们了解一下青海湖的现状。【点拨明确】(1)水位下降;(2)草场植被严重退化;(3)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4)渔业资源迅速减少;(5)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我们如何保护青海湖? 【点拨明确】
(1)可以采用人工降雨,增加雨水量,减少蒸发。(2)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3)出一本游青海湖必读的书,介绍青海湖的现状,呼吁人们保护青海湖,还要说明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2.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 篇二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比一比,组词语。
扑( ) 倾( ) 幅( ) 滩( )
朴( ) 顷( ) 副( ) 摊( )
笼( ) 幻( ) 绝( ) 繁( )
垄( ) 幼( ) 觉( ) 烦( )
二、填空。
( )的高原 ( )的雨丝 ( )的空气
( )的高原 ( )的画卷 ( )的山峦
( )的湖水 ( )的菜花 ( )的涟漪
( )的.湖水 ( )的眸子 ( )的晴空
( )的草滩 ( )的公路 ( )的地方
( )的草滩 ( )的西湖 ( )的东湖
( )的南湖 ( )的感慨 ( )的魅力
( )的刻刀 ( )的天鹅 ( )的鱼儿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溪水与石头》片段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 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 高傲的身躯变小了 溪水依然唱着歌儿 淙淙地流着
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填入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A.,,。,…… B.,。,,…… C.,;,。。 D.,,;,。
2、写出文中表明溪水决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3个词语。
3、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 )。(答案不超过13个字)
4、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5、在文中画出和下面一句话互相照应的句子。
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
6、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用“‖”表示。
7、这则寓言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1)说明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
(2)说明了自满骄傲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篇三
1、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难点)
2、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课,我们品味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江南水乡的韵味,那种韵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冯君莉“一起上路”,去感受大西北的青海湖,去领略它所特有的情致。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冯君莉,1955年生。当代作家,天津人。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等几十篇文学著作。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颠簸(bǒ)
深湛(zhàn)
恬雅(tián)
眸子(móu)
魅力(mèi)
逶迤(wēiyí)
安谧(mì)
娓娓动听(wěi)
潸然(shān)
篝火(gōu)
脍炙人口(kuàizhì)
肃穆(mù)
3、理解词义。
魅力:特别吸引人的力量。
逶迤:这里形容道路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肃穆:严肃而恭敬。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明确:从青海湖的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的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鸟岛之神奇及鱼之丰富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的游踪是本文的明线,还有一条情感暗线贯穿了全文,你知道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吗?
明确:文章是以“梦幻”作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景观,再到梦想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的幽思,条理十分清晰。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赏顺序。
相关语句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鸟岛
我们沿着绿色的……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教师总结: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二)语言探究
本文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和赞美青海湖,试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明确:先用排比的句子,从多方面描述青海湖迷人的水色,再用比喻具体描述湖水,“水灵灵”,极富动态的感觉,活灵活现,“蓝晶晶”指蓝得发亮,富有色彩感。由此,湖水显得更为娇美可爱。此外,叠词的运用,也使语言富有了一种音韵美。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明确:用“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四、板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青海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境界湖水蓝
环境美
传说奇
物产丰
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梦一般的景色
五、课外拓展
新华网西宁20xx年11月20日电随着天气转冷,1700余只大天鹅陆续集结于青海湖栖息越冬,青海湖重现“天鹅湖”奇观。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这里遍布的沼泽、湿地和不冻泉水,每年吸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从新疆和西伯利亚等地迁来越冬,翌年三四月份再迁徙至各繁殖地。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吴永林介绍,最近一次环湖巡查发现,当前栖息于青海湖的大天鹅数量1774只,主要分布在哈达滩、泉湾、尕日湾等河口湿地和湖面水域,而且其种群数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吗?
示例:1700余只大天鹅飞抵青海湖越冬
(2)目前,成群结队的大天鹅还在陆续飞抵青海湖,预测到12月份最高峰期大约有三四千只大天鹅来青海湖越冬。对青海湖的今天,你怎么看?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 篇四
三、.总结全文。
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4、层次清楚。
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4*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五、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
1、再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2、画好后,说理由,如果说不通,小组间互相讨论。
1、交流课题,抓住”梦幻"一词。
2、介绍青海湖有关的旅游网站,出示.课件与课文相关其它美丽湖泊景物的图片,利用图片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文的教学。
明确目标:我们通过本篇课文,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二、指导自学
(一)交流预习心得。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
3、观看.课件,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
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案 语文版】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09-28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12-09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10-18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李玉萍07-11
八年级语文上册 7《背影》教学案例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10-2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0-25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