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24-07-30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1.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生态及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生产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20xx年以来为了改善镇容村貌,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以治理全镇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结合本镇实际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麦坪镇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1、对涉及阿哈水库涉及的二级保护区村寨的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各部门协作,严格把关区域内的农房建设、新企业落户等审批程序,引导村民及企业易地建房及建厂落户,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的产生及农房建设的零增长。对本区域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了围栏、界桩和警示牌,并对保护区的村寨开展了环保政策的宣传,通过宣传,广大村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表示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2、建立建全麦坪镇的垃圾清运机制,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对我镇各村环境卫生进行考核和监督。建立了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站(麦坪村),各村寨已配备了垃圾清运车,从20xx年以来镇财政已投入资金60余万元,基本实现了我镇农村垃圾及时清理。

2、将秸秆禁烧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坚持24小时不间断全面巡查和重点区域监督,落实秸秆禁烧责任,由于措施得力,责任明确,大规模秸秆焚烧现象已不复存在。

3、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环境保护的氛围。20xx年以来,镇政府出动宣传车100余辆次,张贴创模宣传标语1000余条,发放创模宣传资料10000份,在全镇掀起了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4、健康教育方面。制定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及健康教育宣传预案,定期对镇域内的学校、企业、医院、各村及所有个体商户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在公共场合设置了禁烟标志。

5、保护饮用水源工作方面。由二级保护区所涉及的村寨组成巡查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对沿河流域的居民进行检查,若发现直接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的现象,立即惩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辖区内水源保护的监管,不断完善村级监督机制,镇政府要将此项工作作为政府督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巩固整治工作成果。

6、村容环境卫生方面。将村容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政府议事议程,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镇主要街道路面平整并装有路灯,街道两边无违章建筑;镇主要的村政设施基本健全,集村、学校、商贸区、等功能性区域健全;镇内无外露人畜粪便、建筑垃圾等。

7、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区级生态等部门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关闭、淘汰工艺落后、污染较重和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全面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我镇彭官砖厂推动新型墙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粘土砖到蒸气粉煤灰砖的转变,使我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1。2%以上。

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二

一、借生态建设之风, 建立党建开展新方法

在党建建设工作的具体进行过程中, 我们应积极响应党关于生态文明提出的四个长效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先进发展理念的教育 (具体包括思想改进、机构改革、党风构建、政策完善等等) 。将科学发展观具体应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中, 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把全新的林业建设理念融入到工作中, 鼓励构建新型林区、现代化林区。努力促进林区建设、经济效益、林木用材的保护、林木产品生产营销各方面协调发展。大力开展一切有利于林业党建工作的活动, 比如以充分利用党建分部的职能和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为主旨的“双带双促”活动。以提高团结性、失效性为中心的“创先评优”, “五好党支部”等一系列活动, 以促进生态环境优化改革为核心的“发展低碳经济, 我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交流借鉴活动, 以改革、富国、创新、稳定为引导的“林业发展”活动。随着以上改革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党建工作不断丰盈, 也给党员管理者更多提高自我的机会, 在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 开拓新眼界, 学习党建新方法。

二、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理想, 提高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创新选优等主题活动的影响, 强化党内成员及领导对环境问题的保护意识、及这些成员的争先理念、发展理念、创新精神、掌控全局的能力。这样一来林业部门的党风建设一定会在争先评优的氛围中不断深化, 竞争使得党建前行的节奏不断加快。

三、敢于运用新方法进行林业党建, 促进生态环境优化

1.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精神建设、物质建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为补充

如果政治建设存在缺陷, 生态建设也会受到牵连。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型林业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积极响应以人为本,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员工生活状态都十分重要。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党政建设首先要从改善党员领导者的思想高度做起, 只要领导干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就会带动林业员工整体把工作中心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合在先进林区建设和新型林区建设中, 使二者互相推动, 齐头并进。所以, 我们就更应严抓林区建设的党建工作, 使林区建设为其他行业的生态建设树立典范。

林业党建工作的当前任务就是坚实基础、抓好中心、找好找准道路, 加强领导层的务实工作, 确实的保证林业党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首先, 在经济建设方面, 要全面提高经济大局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水平;其次, 在组织方面, 更要不断加强思想方面的建设, 时刻相信党、拥护党, 突出党建工作的凝聚、向心与感召力。在林业党建工作中, 只有坚定党的导向作用, 跟党走, 才能更准确的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为生态文明服务;只有信任党的先进代表性, 才能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生态文明发展的工作效率;只有加强党建工作的制度监督与保障, 才能使得党建工作在实际林业工作中处于正规的模式、科学的水平上。

2.创新发展, 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首要目标

在新的林业党建工作进程中,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主导, 并始终将党建工作思想视为工作的核心, 才能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林业发展。首先, 我们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 而不是华而不实。坚决抵制夸夸其谈而不做实事的人, 无论是基层党员还是中层干部。其次, 作为林业工作者要创新自身的林业企业工作, 在经济体系不断发展的同时, 还需考虑到在林业党建工作过程中私有制经济与个体经营者所发挥的作用。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真贯彻服务生态文明的方针;第三, 创新型人才是林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 不断吸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不断给林业党建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着的自身素养, 同时也是在增强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第四, 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 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让公民都愿意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服务生态文明的党建工作中来。

四、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发展中, 虽然林业党建工作仍然有许多棘手的问题和层出不穷的状况, 但我们依然信心满满, 坚信任何困难都会有应对的措施和解决策略。在面对不同问题时从实际出发, 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眼光和方式去对待。党建工作切实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也是生态文明服务于我们人民。完善林业党建工作, 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党创造条件和机会, 为企业、为个人、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贾乃起.观念创新是推进林业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8) :200.

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 生态文明;森林资源;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命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今后国家建设的着力点,并强调了森林生态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总体规划》(2012-2016年),这是安徽建设良好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提升森林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1 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森林资源建设现状

徽城镇,是歙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歙县中部,东经118°23′20″—118°33′45″,北纬29°49′20″—29°54′20″,总面积61.5 km2,人口近10万,辖1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徽城镇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水热及土壤条件适合杉、松、阔叶树及竹林、茶叶等多种树种生长需要。林业用地面积5.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6万亩(其中竹林0.6万亩),灌木林地0.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万立方米,毛竹140万株,森林覆盖率60%。人均林业收入1300元。徽城镇城镇建成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8.6万人,绿化覆盖面积39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园林绿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镇道路绿化率达95%,已建歙州大道、练江路、七花路、紫荆大道、紫阳路、百花路、新安路等。该镇道路两侧、沿河两岸、休闲广场及庭院等规划、绿化都较为完善,已建成张曙音乐广场及新洲、紫阳、古关、黄宾虹、行知、多景园、新安等公园,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需要。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分片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徽城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建设、义务植树及生态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为森林城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徽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整治,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离上面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深入贯彻实施森林城镇生态战略,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

2 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做好森林资源监督的方法

2.1 充分提高对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的认识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题,森林在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森林的发展,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2011年10月,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决策。2012年10月7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等三项创建活动,计划到2016年,全省要新增森林面积67万hm2,森林覆盖率由27.53%提升到33%。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提高对森林资源管理监督的认识,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下决心、花力气,从思想、认识、行动等多方面来增强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要求,围绕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建设目标,以中心城镇建设为核心,镇村联动进行森林生态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监督工作,保障植树增绿,美化环境,打造城镇森林景观,塑造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味,为全镇居民创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推进徽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充分提高森林资源的监测工作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被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当中,这与森林资源管理监测工作息息相关。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当中,森林覆盖率、森林储蓄量这个指标也被列为到约束性指标当中,这都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森林资源建设体系,统一技术标准,整合检测成果,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使国家与地方森林资源结合在一起,大范围地提高清查监测的效率和质量。林业信息化作为传统林业管理转向现代林业管理的桥梁,从2009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这两份文件正式颁发后,在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监测精度,也增加了监测信息的丰富度,包括了森林蓄积量和面积、森林资源消耗量和消耗结构、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情况、造林成活率和新成林面积、 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发展趋势预测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林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建立科学高效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 将自上而下的资源监测体系联系在一起,及时准确地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和经营情况。

2.3 充分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上来衡量效益,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关系到人类发展和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森林资源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生态效益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可持续经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徽城镇森林城镇建设总投资为2 966万元,其中:城镇绿化936万元,交通干线绿化1 130万元,河流绿化180万元。森林公园、广场建设720万元。从2012年以来,通过这些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城镇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构建以森林和林木为主体的城镇生态保护屏障,通过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实行乔灌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结合,不仅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城镇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性。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加强生态森林补偿基金的建设,扩大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试点范围,调动全镇居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徽城镇森林城镇建设尽最大的努力。

2.4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建设

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建设。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监督队伍,提高监督工作执行力、增强监督实效。其次充分落实监督责任制,严格落实到负责人,防治出现工作懈怠和事后无法追究责任的现象。然后是做好预防性保障措施,对于督查过程中隐藏的对森林资源建设不利的因素及时进行排查,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最后是加强对于林地的综合稽查,对于恶意占用林地、超过采伐限额、甚至破坏森林资源等恶劣现象进行严肃处理,特别严重的要扭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对于徽城镇而言,在推进区域生态建设的整体工程过程中,镇各相关部门要把创建森林城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镇政府将成立森林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目标管理,落实创建方案、创建措施。加强考核奖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森林资源的管理监督工作对森林资源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也使森林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这给林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每一个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自己的使命,刻苦努力,为实现生态文明的大战略而奋斗。

4.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今年以来,我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区生态办的相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2011年度,我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认真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严格按照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环境评估、土地、排污、空气等标准进行控制,严格规范园区各项工程、入园项目的建设,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创造产业园生态和谐。二是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园区内外排污管网工程项目的实施。三是以建设绿色园区、生态园区为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园区企业技术升级转型,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四是做好园区绿化工作创造优良环境。

二、2011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开展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浈江产业园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各项建设工作中去,具体包括:

1.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园区首期1万吨污水处理现已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地质勘探、初步设计评审、施工图设计和审图,完成基坑工程验收及挡土墙基础施工,综合楼、维修间、污泥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变电所、门岗等建 1

筑物基础强夯完成80%。同时,园区外4.5公里排污管网工

程正在抓紧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预计今年12月

底可完工。该工程投资约800万,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园区

污水排放能力。

2.科学管理,严把环保关。在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

中,严格管理,使之符合环评规划。科学定位和规划,合理

引进入园项目,提高环保门槛,对进园企业进行严格把关,污染物明确规定达标排放,禁止严重污染企业,尤其是大气

污染、水污染项目进入园区。

3.坚持环保先行,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韶关市城市发

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做好工业园的区域总体规划和

环境保护规划,确保工业园内外的曲仁中学、西边岑村、二

○二地质队等各环境敏感点不受影响。

4.启动园区“三化”工程。“三化”工程即:美化、净

化、亮化。把浈江产业园营造成一个生态园林式、具有文化

底蕴的特色园区,以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及高素质人才进

驻园区发展。让入驻企业及员工有一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

境。目前,已完成绿化工程约50000平方米。

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客观原因,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用

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保护坏境,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工作,但目前相关设施建设存在资金困难问题。园区关于环

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需1亿多元,但目前产业园

建设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一些建设项目无法启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的要求,科学设置转移园排污

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和

深度净化后,通过排污管道至浈江排放口。同时,多方筹集

资金,加快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及其他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

伐。

2.严格按照产业园规划、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落实环

保措施,严格把好产业准入关,严格监管企业生产情况,实

现污染物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

5.XX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XX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一、大力推动城镇垃圾及收运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一)垃圾处理及收运体系建设

1、颜春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

20xx年我市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亿元的颜春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进展顺利,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该项目处理规模1200吨/日,计划XX年5月建成试运行。届时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日,实现全量焚烧。

2、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改扩建项目

投资4000多万元的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改扩建项目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完工,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年底完工并通过环保验收。该项目处理规模为500吨/日,建成后使我市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国家最新的排放标准。

3、江东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

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位于琼山区甲子镇国营东场内,占地571亩,投资估算为5亿元,处理规模为600吨/日的填埋场及配套设施,预留1200吨/日的焚烧厂。目前正在编制环评报告书阶段,计划XX年完成前期工作,XX年动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产。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同时满足“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消纳问题。

4、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20xx年,我市焚烧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了长流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一批小型生活垃圾收集站,采购一批垃圾收运设备,使我市垃圾收集、转运实施无缝对接,极大改善了我市生活垃圾收运水平。

(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我市自20xx年3月1日起在四个区个选择一个住宅小区、一条道路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来扎实有效的工作,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载体深入开展宣传,编印制作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知识宣传彩页》并发放到试点单位居民手中,各区组织专业人员120多人次,共发放分类资料28000余份;在分类收集点张贴了图文并茂的海报宣传资料;海口电视台、人民网xxxx视窗制作了垃圾分类指导短片并在电视台、网站滚动播放;海口晚报积极配合我市垃圾分类精心策划了宣传报道方案,利用各个专题、专栏深入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普及,使广大市民初步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方法以及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对分类督导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海口市城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对四个区32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类别、如何入户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等,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方式方法等,以便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三是集中物力、财力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分类工作健康开展。此次试点单位均选在2020年已经试点推行的住宅小区内实施,市环卫局专门为试点小区居民家庭、街道配置了家庭分类桶、分类袋等物品,共发放塑料袋250000只、居民家庭分类桶1004个、小区分类桶150个、改装桶车直运压缩车8辆。垃圾分类推动工作易于开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四是找准分类工作的切入点,提高分类工作效率。区环卫部门采取了“量大及时收集,量小定时、定点收集”的方式在试点单位进行收集;居民将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企业,由废品回收企业再进行二次分选。餐厨垃圾打包投放在餐厨垃圾回收桶内,在现阶段市餐厨垃圾处理场未建成投产之前,由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利用,待建成后再纳入统一处理。由于新的分类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分类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监督检查

(1)海口市垃圾填埋场。海口市垃圾处理场于1998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6892万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000吨,填埋总库容量为1109万立方米,服务年限10年,于XX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场占地面积1203亩,建设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填埋作业区、污水处理区、生活区。拥有推土机、装载机、压实机、挖掘机和各类运输车共14辆,目前日垃圾处理量约500吨。

垃圾填埋作业区占地面积272亩,采用水平及垂直防渗,场底和侧面均铺设毫米厚的HDPE防渗膜和土工布,实行雨污分流,并建有完善的渗沥液收集管网和沼气导排管。

填埋作业实行倒班制,人歇机械不歇,垃圾随到随处理的方式作业。工艺方法采用堆高式填埋作业,由东向西分单元分层填埋,平均每层6米,整体平均高度为约30米。每天对源源不断进场的垃圾进行推平、压实,喷药消杀虫蝇,并及时覆盖土,覆盖膜,植草绿化。投入使用至今,累计处理生活垃圾总量约为530万吨,目前仅余填埋库容约20万立方米。

因海口市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送往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处理,造成污水处理厂负荷过大,无法处理,目前污水厂正在处理工艺技改期,预计7月可完工投入使用。

为防止二次污染发生,做好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垃圾处理场定期对地下水、大气、垃圾渗滤液进行检测。在填埋库区四周打了五口地下水监测井,在污水排放口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接受省、市环保部门的实时监测。垃圾场重视场区的绿化美化,场区建设基本达到园林化。

由于垃圾场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并规范运营管理,于XX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中国环卫协会评定为“国家一级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

为了减少填埋场的臭气污染以及对资源的再生利用,经海口市政府批准,引进了沼气发电厂项目,由东莞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XX年12月开始建设,2019年5月投产,已先后在垃圾堆体植入136根沼气收集管,对沼气进行收集发电(CDM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因我市垃圾处理已由填埋为主变为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目前沼气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也由原安装的3台1兆瓦的发电机组缩减为1台1兆瓦的发电机组,运转状况良好,每月发电量约为45万度。采用的采气方式为泵吸方式,采集的垃圾堆体主要为近3年填埋的垃圾堆体。

(2)垃圾焚烧发电厂。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中电国际新能源xxxx公司于2018年通过BOT模式公开中标后承建,总投资额为亿元人民币,采用“机械炉排焚烧炉”技术工艺,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200吨,年处理量40万吨,年发电量亿千瓦时。该项目2019年底正式开工建设,XX年5月份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海口的生活垃圾和澄迈县部分生活垃圾在这里进行处理,日处理垃圾近1500吨。年发电量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亿千瓦时,垃圾处理量达多万吨,节能标煤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约16万吨。该厂日产飞灰40吨(约占垃圾量%),由电厂进行螯合固化并进行浸出性毒理试验合格后,进行填埋处理。炉渣量300吨(约占垃圾量20%),进行金属分选后用于建筑或施工填料,下一步考虑制造环保砖等综合利用。为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监管工作,市环卫局成立了监管工作小组,严格按照《xxxx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DBJ22-XX),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监管,对焚烧炉炉膛状态、炉温情况、烟气指标情况、垃圾库存情况、渗沥液水位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厂区卫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同时规范焚烧发电厂日、月、年报表,强化焚烧发电厂各项环保检验项目的监管。焚烧发电厂建厂以来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其中二噁英历年监测值低于欧盟标准(按国家标准每年监测一次)。目前焚烧发电厂烟气已实现在线监控及公示,地磅实现实时监控按量计费。近2年来实现了零投诉。该厂XX年被住建部评为AA级焚烧发电厂。

为做好焚烧发电厂监管工作,我局成立了监管小组,每日对焚烧发电厂实施24小时不定时监管,临管的内容主要为:进厂垃圾量的记量,垃圾渗沥液的记量及排放情况,飞灰产生量的记量及走向情况,烟气排放达标情况,各种烟气及飞灰治理物料采购情况及投放使用情况,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及保养情况,各项环保检测工作开展情况等。

(3)白水塘垃圾中转站。白水塘生活垃圾转运站位于海口市西南部白水塘地区,距离海口市秀英区3公里,占地面积70亩,其中生产区40亩,建设有转运车间、维修车间、转运广场;生活区30亩,总投资金额约7500万,内设10个泊位,其中8个正在使用,2个备用,转运站设计规模为日转运生活垃圾1000吨,现有干部职工97人,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下辖2个部(业务综合部、后勤保障部)、副站长兼任各部部长。转运站作业流程主要由6个系统组成,分别为称重计量、垃圾卸料、压缩装箱、除尘脱臭、程控监视、运输系统。作业时间从早上6点半至晚上22点半,作业方式垃圾垂直压缩,通过两套压实器将垃圾压缩在容器桶内,待容器桶装满后(该容器桶具有容量大,密封性好等优点),由车辆运往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处理。XX年之前全市200多辆垃圾运输车直接运往垃圾场处理,从XX年1月起,垃圾经过我站垂直压缩处理后,只要20多辆车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垃圾在运输途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4)江东垃圾中转站。海口市江东生活垃圾转运站位于海口市东部桂林洋经济开发区,距海口市中心20公里,占地亩,总投资3500万,内设4个泊位,设计量为日转运垃圾300吨,采用多功能竖直压缩工艺,其主体设备配置为:称重计量系统,垃圾鞋料系统,压缩装通系统,运输系统,除尘脱臭系统及监控系统,按城市生活垃圾转运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口市规划原则等因素进行设计和建设。日平均转运垃圾约470吨,最高日转运量为707吨。

(5)建筑垃圾填埋场

1、渣土所建筑垃圾填埋场

渣土所建筑垃圾处置场占地面积约30亩,现场管理人员有9人。现有装载机、推土机、小型运输车各1台。该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置能力为每天700立方米(约1000吨)。处置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可随时接纳进场排放的建筑垃圾。但目前每天进场的建筑垃圾只有40吨左右。

2、秀英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1月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破解垃圾围城:涌向大海的建筑垃圾》后,根据1月3日倪强市长讲话精神和市政府统一部署,区委书记亲自过问,区长亲自指挥,分管副区长亲自动员镇村选址,并根据各镇村提供的地点,于1月8日进行实地走访。经过排查,长流镇会南村委会美楠村有块地基本具备条件,该点位于椰海大道延长线南边,面积约80亩。1月9日,分管副区长吴腾越带领环卫、国土、规划、环保等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现场察看,并从各自专业角度分析了土地使用性质、是否污染环境等问题进行论证。

3、龙华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做好存量建筑垃圾全面清理工作,先解决好眼前建筑垃圾处置的需求,让建筑垃圾有“出路”,龙华区原在龙昆南延长线迎宾木材厂设立临时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场地占地71亩,实现通水通电,租用铲车等建筑垃圾处置作业车辆。现存量建筑垃圾基本清理完毕,需重新选址建设,为了便于管理,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组领导讨论同意,将纳入龙华区每年部门预算项目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经费72万元转拨城西镇(三年经费共万元),由城西镇负责租地建设及日常管理。而后龙华区与城西镇一同协商,拟定在城西镇沙坡村西北500米处选定一块占地面积近50亩、深约12米的低洼空地作为龙华区新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消纳容量近40万立方米,可解决龙华区现阶段建筑垃圾的消纳问题。该地块权属为沙坡村民集体所有,由城西镇沙坡村委会统一管理,位置较偏离村庄,不会影响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该块空地的条件基本符合龙华区开设建筑垃圾消纳场的需求。

4、琼山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琼山区现有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点在椰海大道(海航城后面),面积约50亩,场内有一辆装载机和一辆挖机,管理员3名,该消纳场于20xx年12月初投入使用,填埋过程中通过人工接自来水管进行洒水降尘,目前场地容量已接近饱和。

5、美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美兰区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灵山镇晋文村委会琼秀村南侧,占地面积亩,距海榆东线18公里处约800米。该地权属为琼秀、文科、儒范、多善四个村民小组所有,由灵山镇与四个村民小组签订租地协议。目前正在进行道路平整维修、建工作用房、车辆冲洗槽等。

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进一步规范并加强监管。垃圾处理的最终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大目标。除了要做好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以外,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海口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2530万元,占地面积亩,主要建设内容管理科教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粪便处理厂、基地渗漏液处理厂及基地室外配套等工程。本项目已列为20xx年政府投资计划--预备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立项批复及初勘等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已编制完成,环评报告书正在编制中,市政府拟征用东昌农场土地的函已送达xxxx省农垦总局,省农垦总局已批准同意我局征用该局下属的东昌农场亩土地,相关征用手续市国土局正在办理中。三是加快推进海口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目前,我局和神州沼气厂正根据专家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抓紧编制项目PPP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四是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处置场项目建设工作。目前,该项目正在选址,采取PPP模式,预计明年6月前可完成建场投产工作。

(四)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该项目已完成立项,项目初步选址位于秀英区,占地100亩,处理规模为50万吨/年,计划投资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选址,待选址和建设用地后采用PPP投资方式推进。

2、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20xx年8月14日市“双创”指挥部召开了餐厨垃圾和粪便处理项目专题会议,明确海口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渗滤液处理站二期项目及神州沼气工厂项目四位一体建设,选址在澄迈县老城开发区颜春岭神州沼气工厂内,采用PPP方式建设。根据会议纪要精神,20xx年9月11日,我局委托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召开该方案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海口市餐厨及粪便无害化处理厂项目选址在澄迈县老城开发区xxxx神州澄迈沼气厂内建设的方案可行,该厂经技改后接收海口餐厨垃圾和粪便。10月12日和10月19日,袁光平常委、常务副市长两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推进问题。我局按照市里的要求与xxxx澄迈神州沼气厂进行洽谈,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边界条件和商务条件,委托中介机构编制PPP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PPP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审议中。根据该方案,我市餐厨垃圾处理规模为200吨/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企业处理和运营。

XX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xx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十一五”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xx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xx。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xx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 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 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 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xx。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划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导。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XX— 2020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风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明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xx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内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一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一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资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立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调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全面评估项目实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6.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六

按上级部门关于报送2020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林草局作为牵头单位,对今年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归纳后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立体生态空间构建

1.路种花。完成国道道路绿化16公里。(项目资金投入:240万)

在7月底完成栽植任务,8月底完成网围栏安装,10月底完成花种采收,目前已完成资金拨付129.89万元。

(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

1.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县2019年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开展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0.2万亩,天然草原改良20万亩,完成投资1600万元。

今年9月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经州、县草原监测部门联合监测数据显示,我县草原盖度由2019年的78%提高到今年的81.3%,提高了3.3个百分点。

2.完成省级财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建监测点1个,完成技资15万元。

项目已完成物资采购及项目点做网围栏及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并已通过验收。目前已拨付14.23万元。

3.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自去冬今春防火期以来,我局加强了防火督查宣传力度,以防、宣、巡、查为工作基准,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以防字当先,努力做好了各项防火措施。做好了“数字林草”工程建设。防灭火专项整治基础设施项目对接及修建推进。在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中咱半专业灭火队,同时加强了队伍日常训练管理,提高了队员身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今年防灭火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4.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2.9‰以下。完成了春季松材线虫调查,调查面积36.27万亩。

5.重大生态环境事件

按上级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督查整改,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事件。

二、特色亮点(道路绿化工作)

今年路种花任务完成(k323-k343段)道路绿化16公里。

道路沿线绿化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精品旅游线路,作为“六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打造的目标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项目依托州级植被恢复资金启动。

按照序时进度安排,6月开始动工,建设地点是波戈溪乡、列衣乡(国道318线k323-k343段),公路里程为16公里,造林绿化范围为道路两侧可绿化地块,面积93亩;其中行道树栽植84.24亩,道路节点绿化8.76亩。栽植川西云杉4348株、高山松1084株、旱柳219株、乡城杨217株、黄花木450株,撒播波斯菊88.7千克、垂穗披碱草49.3千克。附属设施:客土476.2立方米,复合肥3921千克,有机肥19.9吨,网围栏8152m。7月底完成栽植任务,8月底完成网围栏安装,10月底完成花种采收。

公路沿线土质极差,土壤层很薄,栽树需要进行机械翻土、清场、填土等工序,树坑标准为宽80公分、深80公分,栽植前都必须补充落叶土,树根洒上生根剂才能进行栽植;在今年植树工作开展中,充分结合了本地海拔、气候等综合因素,按照一定比例,在水中加入动力消毒液,增强幼树抵抗力,加入生根粉,促进幼树根系生长,给栽植后苗木挂上营养液,以保障幼树成活率。

由于干燥少雨,属于典型干热河谷型气候,沿线种花难度极大,林草局为今年植树种花任务配备抽水机4台套,洒水车一辆,为避免人为破坏和牛羊践踏,林草局从各科室抽调精兵强将10多名,还从沿途乡村聘用多名临时工,分区分段安排专人定点管理,仍难以满足全部需求。

在生态保护修复股相关人员、临聘人员以及项目承包单位人员共同努力下,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使国道两旁栽植的树、花草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我县道路绿化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开展绿化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合理布局,优选树种花种,提前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雨季到来的有利时机,争分夺秒推进植树种花工作,抢在最好时间段内完成栽植撒播任务,是每年“山植树路种花”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和保障。

今年,在植树种花沿线,花开的季节,一片姹紫嫣红,香飘阵阵,赏心悦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存在的困难

(一)道路绿化工作开展前期干旱少雨,栽树种花难度极大,加上持续高温天气,所植苗木必需不间断进行浇水管护作业才能保证成活,加上苗木栽植面积大,地域分散,在后期管护上也面临不少困难。

四、下一步打算

抓好2021年度项目计划和申报,保障明年任务顺利按计划完成。

7.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篇七

1 档案管理工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林业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声像、图表、林场工程测量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与应用。及时准确地对与林业资源相关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与立卷, 能够使林业部门对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从而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更具科学性的规划与布局。

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 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对生态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 有助于真正将国家的法规与地方性政策落实到林业基层工作中, 增强林业工作的权威性;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上级机关对各个地区的林业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防止林场工作中出现盲目、盲干及资源浪费等情况, 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 有利于加强林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交流管理经验, 提高工作质量。在当前的林业工作中, 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科学化梳理, 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进行纠正, 对林业品种的数量、分布及采伐等情况有深入了解, 从而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 更好地开展造林工作[2]。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情况的真实记录与对各项资料的有序整理, 为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依据与保障, 促进林区安全、和谐与稳定。

2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强化意识, 提高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林业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林业部门工作成果的体现。在林业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因此要想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 促进生态建设, 就需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管理阶层, 一定要对该项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要转变林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理念, 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并要带领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工作做的好的单位进行观摩学习, 部门领导要带头学习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自上而下的提高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2.2 分类整理, 建立健全林业档案管理制度

林业档案管理只有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才能满足经济与林业发展需要。因此,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办法与制度是必然要求。要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法》作为制度制定的依据, 结合当前林场工作的发展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3]。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档, 使得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有制度可遵循, 有标准可参考, 并要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实施落地。在档案整体过程中, 需要根据档案的内容、类别及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分别按照永久、30a、10a等不同保管期限进行保管, 保证资料归档的时效性。由于林业档案资料种类较多, 内容丰富,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尽量减少档案资料的重复率和信息的冗余率, 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果。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相关监督部门要认真核查验证, 及时发现并剔除不真实资料, 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减少补记、后记和造假等情况的发生。根据制定出的规章制度, 对档案材料形成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把关, 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3 注重培养,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林业档案管理人员每天都要与众多的档案进行接触,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 特别是在现代化管理工作的今天, 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定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 使其对原有的技能进行巩固, 对林业科技和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还要不断对其进行管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和使用, 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技能高、安全意识强、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新时代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

3 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

3.1 精细化管理,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林业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需要按照制度原则来进行精细化管理。统一管理标准, 规范整理, 可以按照林权改革、林业生物灾害、森林资源、退耕还林、保密信息等来进行分类整理, 并要细化管理规则,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林业档案的管理人员, 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改善服务态度, 并要按照档案的建立时间、内容和性质等做好档案的分类, 从而为档案资料的管理与查询提供方便。管理人员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防微杜渐, 避免不利因素对档案信息造成的损坏, 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在网络环境下, 要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林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大力研发档案检索工具, 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入, 逐步实现林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促使档案资源更好的为林业发展服务, 为林业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明确数据使用范围, 实现林业生态资源有效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是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立, 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信息资源都可以被任意使用, 由于林业工作的某些特殊性原因, 有些数据信息不能公开和调用[4]。为此, 国家林业及相关部分需要展开合作, 共同探讨, 制定出可行性标准规范, 明确有关林业资源数据使用范围, 加强信息数据保护。要想使档案信息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因而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的表面, 需要转变思维模式, 进行深入研究, 在档案管理类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积极推进实践, 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 依据档案管理现状, 仔细研究分析各种档案的特点,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 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4 结语

档案管理是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新时期, 对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大科技投入, 与时俱进, 突破创新, 全面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摘要:档案管理是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期, 如何规范林业档案管理、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 已经成为了林业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档案管理工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入手, 分析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的对策, 对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作了规划, 旨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 全面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徐亚莉, 王明力.新时期林业档案管理探析[J].陕西林业, 2013, 11 (4) :37-38.

[2]李长春.林业生态建设中文书档案管理的种类和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0 (8) :12-13.

[3]聂芹, 刘广涛.林业生产管理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36 (16) :167-168.

8.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宣传解释 和谐生态 生态意识

Discuss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ecology promoter action

Liu Chuping

Abstract: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lways is our party’s big political superiority,in construc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is together harmoniously” in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advancement,requests to displa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fully inevitably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causes its to eagerly anticipate aspects and so on ecology thought,leading ecology public opinion,enlightened ecology morals,forging ecologicallyconscious culture displays the positive role,guides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consciousness.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 obtains the full release key to lie in the innovation,must in propaganda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content,object,channel,troop construction have the innovation,forms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system mechanism,true impetus harmonious ecology construction.

Keywords:Thought politics Propaganda explanation Harmonious ecologyEcolog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32-03

我们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思想问题就少,全党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保持高度一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和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就会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全党在行动上的一致,就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威力,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生态这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必须得到充分释放,为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1.促进生态和谐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1.1 宣传解释是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生态状况和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础。

人类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过度地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当前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生态环境的无知,由于“万物皆备于我”、“人定胜天”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和西方“发展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物质享受上短视目光的局限,民众中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十分淡薄,对自然界往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只顾掠夺不思保护,从而有意无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甚至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自己制造生态恶化的沉重镣铐。因此,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宣传解释功能,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当前生态状况,根除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那种认为人是一种主宰和占有者的错误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2 宣传解释是贯彻落实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切实保障。

人们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直接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律能力,从而提高人类对自我行为的善、恶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和自然交往的行为,并将这种道德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关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统一起来;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的执行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和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1.3 宣传解释是凝聚全党全国人们之力建设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

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进而能把全体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建设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只靠我们党和政府,或是某批人,或是某些组织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全党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在价值追求上的统一、在行为实践上的统一。只有将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促使人们将对当前生态状况的正确认识和保护环境、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知识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实践行为和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建设和谐生态才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话。

2.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力量就是由普遍健全的全体人民意识而升华的精神。构建和谐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指人能动地适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互利互惠、生荣与共。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观念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因此,没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开创生态和谐时代的。

2.1 引领生态思想。要构建和谐生态,首先就必须夯实和谐生态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形成和谐生态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通过宣传解释工作,我们一方面可以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切实开展我国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推广生态学知识,努力运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共同的理想和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环境意识,抵制和克服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当前的生态状况,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逻辑力量和情感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环境教育宣传和普及网络,引导、团结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生态而努力奋斗。

2.2 主导生态舆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还必须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指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其一,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和谐生态的内涵、特征、原则、主要任务及其意义,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其二,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主流风貌,以激励和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解决好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的奋斗精神、决心和信心;其三,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生态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价值观,畅通社情民意对生态问题的反映渠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3 教化生态道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不合时宜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宣传解释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还可以通过宣传环境生态知识,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促成人们的理性的生态道德。

2.4 锻造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2]。要建设和谐生态,就必须高度重视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灵魂的锻造功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中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的传统,又要大力弘扬和谐生态的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又要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保护生态的优秀文化成果,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不断推进和谐生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并且根植于人们的精神领域,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3.和谐生态建设进程中释放宣传解释功能的路径选择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源。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就必须把改进创新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提高环境宣传工作效能,就必须进一步在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内容、对象、渠道和队伍素质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形成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 丰富和谐生态宣传内容。

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内容渗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得以释放的基础。回顾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她往往把目光集中人本身以及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很少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党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解释的具体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她总是有着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感。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必然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生态渗入宣传解释的内容。宣传解释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和谐生态观念。首先,要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同时要及时向人民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此外还要通过宣传解释生态学知识以及党和政府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逐步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

3.2 拓展和谐生态宣传对象。

保护环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职责。因此,必须拓展和谐生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解释力度,也要有所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群体重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做好决策者和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工作。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大量的执政资源,其决策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他们树立起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利用党校课堂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系统地学习生态与环保理论、生态环境国情、省区情及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确立牢固的环境决策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长远的发展观,提高他们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宣传工作。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时期,也是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要将环境宣传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能力及有效地参与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好企业家的环境宣传工作。企业家的生态意识强弱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大对他们的环境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多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采用公益广告、宣传电影、展览画报或专题等多种方式,让生态意识渗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3.3 扩充和谐生态宣传渠道。

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主要平台,也是党政意图传递到社会公众的基本渠道。所以必须在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生态和谐方面的宣传解释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传统媒体是与当前的信息社会不相称的。互联网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为和谐生态的宣传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对和谐生态的宣传,要由过去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对信息作出令人心服的分析和解释,借助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新兴媒介、学校教育、公益广告以及社会组织等多种宣传渠道的作用,推行宣传渠道多元化建设,让受众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判断是非,并最终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普遍社会心理。要适应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新特点,既立足农村、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现有宣传工作体系,又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群众团体、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和谐生态思想宣传工作。

3.4 提高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素质。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当前,许多思想政治宣传者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深厚的政治领悟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宣传者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方针、政策、纲领、主张、意图、策略及其理论和实践根据的深入理解。这是从宣传主体途径增强宣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懂政策、不懂宣传理论、不懂宣传技巧和生态科学知识的人员进入了宣传队伍,给和谐生态宣传真正效果的获得形成了内在障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宣传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和谐生态宣传队伍。一是要培养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宣传理论,又要认真学习生态科学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改进和谐生态宣传工作作风,深入群众,面向基层,调查研究,大力倡导重实际、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地做好和谐生态宣传解释工作。三是要加大对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加强他们在思想理论、职业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使环境宣传战线的同志真正成为生态思想的引领者和生态舆论的引导者,为推进和谐生态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砌筑安全防护方案下一篇:保洁工作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