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8篇)
1.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一
强组织、增活力,立足基层创佳绩
北京F公司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通讯产品销售与电信业务服务的连锁经营企业。2004年6月,F公司在当时仅有31名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础上成立了党总支和朝阳区首家非公党校。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支部工作的深入开展,F公司党总支于2009年8月升格为F公司党委,下属5个支部,党员104名,入党积极分子31名。多年来,F公司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出发点,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朝阳区“五个好”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谋思路,建模式,确定工作方向
F公司是一家以商业连锁为经营形式的民营企业,下属商场有120家,分布在北京各主要地区及外埠多个城市,党员、积极分子也都散落其中。为了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F公司党委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加强党委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工作来支持企业的经营发展,反过来换取企业老板对党建工作的支持。经过党委的多番讨论、研究,并逐步形成了“211”工作模式,即:“两个强化”,强化支部在组织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强化党员在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一个服从”,支部必须服从于党委的管理。“一个服务”,党委服务于支部工作。
二、找良药,解难题,突破党建瓶颈
F公司党委面对党建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迎难而上,细心研究,认真协调,取得了企业老板的大力支持,与企业行政增强沟通,赢得谅解,形成了企业行政为党建工作让路,党建工作服务于企业行政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党员过上组织生活,在按照地域划分支部的基础上对支部党员作了一些微调,选派了一些理论水平高,政治素养好,甘于奉献的党员跨区域补充到力量薄弱的支部,切实扭转因支部力量不均衡难于开展工作的局面。与此同时,F公司党委还利用企业拥有内部网络电视、网络周刊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辟党建专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知识,倡导党员自主学习,有效的解决党员集中难、培训难的问题。
三、寻方法,多沟通,实现党政双赢
F公司党委在全力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执政能力的基础上,也从
实践中寻得了一些与企业行政共赢的好方法:一是协调人事部门均衡党员、积极分子在下属商场的分布,力争每家商场都能够有党员或积极分子,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经营服务,另一方面有效加大了组织的阵地建设,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二是与外界开展帮扶活动,扩大企业美誉度。F公司党委长期帮扶困难家庭、开展贫困助学、采购帮扶对子的农产品大桃、参与酒仙桥地区的小红帽示范岗等活动,为企业增加了影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岗位建功,结合企业实际创先争优。F公司党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员评优活动:如按月评选销售明星、按季度评选星级营业员、按评选最辛勤工作的员工等,鼓励党员在工作岗位上争当先进,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为企业经营服务,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强组织、全覆盖,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F公司有个“三优先”原则,即:优先录用共产党员进入本企业,优先晋升共产党员走到领导岗位,优先吸收企业骨干加入共产党组织。正是这个原则,奠定了党组织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党组织除正常开展党员活动外,还将党的工作扩大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不仅负责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负责企业干部的选拔与任命,公司下属商场中,除经理本人是共产党员的28家外,其余92家商场的经理均由党委指派了联系人,定期谈话,定期考察,帮助企业对干部进行培养、考核,切实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达到组织工作的全覆盖,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F公司党委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努力实现企业工作的新跨越。
F公司设备有限公司党委
2012年3月16日
2.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二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活力,发展创新
四川某高职院校G近年来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提升院系各基层共青团团组织活力, 提高G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创新性, 促进我国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是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G校党委领导及团委领导的支持下, 在该校学院基层团组织工作者的指导下, 经过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 G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如各院系各班基层团组织建成并完善;各团组织的思想建设更加全面;各项团组织活动顺利开展。但同时G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各院系各班级共青团员及学生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缺乏参与热情。如在部分院系基层团员及学生青年参加团组织活动的参与率仅为40.1%。第二, 基层团组织开展团组织活动缺乏新形式、新内容。如在各院系开展的团组织活动中, 辩论赛占40.3%, 演讲比赛占20.7%, 朗诵比赛占16.3%, 其他比赛占22.7%。各类团组织活动存在形式老套, 基层团员和学生不愿参与或参与热情低。第三, 基层团组织对团组织建设工作态度懒散。如部分院系基层团组织对学校团组织建设工作采取“能拖则拖, 能不做则不做”的态度, 缺乏主动性。四川某高职院校G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存在一定问题, 要对症下药, 层层分析, 抓住团组织建设问题的根本, 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四川某高职院校G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
一、以学生为主体, 提升团组织建设及活动的积极性
四川某高职院校G团委在院系基层团组织建设中, 以青年学生为主角, 定期召开团组织建设论证会, 深入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强化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 G校团委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在学生中营造积极活力的正能量。另一方面, 开展了“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技能竞赛、“弘扬五四精神, 创造青春辉煌”主题系列活动、全国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五四”系列活动等活动, 丰富了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 拓宽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知识面, 也锻炼了基层团组织青年学生的能力, 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生活, 提高了青年学生参与团组织建设及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创新为旋律, 完善团组织活动的形式多样性
四川某高职院校G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工作需要青年力量的支撑, 同时需要青年创新思想的引导。G校逐步形成“以青年思想为引领, 以青年创新为动力, 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团组织活力建设工作模式。如心理协会配合心理健康中心举办了“心理晚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承办了主题演讲比赛;书画协会开展了书画比赛;轮滑协会开展了轮滑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三、以时代为脉搏, 增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活力性
四川G校团组织建设工作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 采用现代先进的媒介传播方式, 运用学校青年学生与教师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沟通交流方式, 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提升青年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对广大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 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如通过该校学院网站和校内外媒体报道学院团学工作信息, 扩大了学院团学活动的影响面, 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腾讯微信、新浪微博、微信等手段和途径加强工作交流和联系,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团属媒体的舆论引导。在2015年里, 该院团委在成都共青团官方网站发表新闻70余篇, 在成都各高校排名第一, 在该校官方网站发表新闻共计40余篇, 校团委腾讯微信及新浪微博发表及转发文章共计900余篇。2016年至今, 该校团委新媒体工作也有新的突破, 如团委原创微博首次被共青团中央采纳;数篇微信、微博被四川共青团与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转发, 及时向青年学生传播共青团组织思想、党的指导思想以及院校基层团组织优秀活动, 极大地增强了年轻学生和教师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了基层团组织活力。
四、结语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工作是我国共青团建设工作的长期工作, 也是与时代相结合的创新工作。四川某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结合学院近年来的团组织实际情况和青年学生、教师的现实需要, 采取完善学院基层团组织活动的形式多样性, 开展受学院青年学生和教师欢迎的团组织活动, 提升青年学生、教师参与团组织建设积极性的方式推动基层团组织活力建设。
参考文献
[1]乔玥.探索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新途径[J].品牌, 2014 (3) .
[2]林继华, 黎移新.网络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创新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7) .
3.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活力 篇三
一、以思想为先导,立足三个层面,构建和谐发展格局
宁通管理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创争要求,围绕活动目标,喊响了“支部比发展,党员争先锋,岗位建新功”的口号。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基层党组织健全维护稳定工作机制,以稳定、创新、鼓劲为主题,对普通员工通过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指导、感情上联络、生活上关心等五个方面,认真处理和化解本单位存在的突出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构建和谐温馨、团结有序的干事创业氛围。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关心员工生活,把员工的实际困难研究好、解决好,把员工的合法利益维护好、实现好,钝化矛盾,消除芥蒂,尽最大努力减少劳动争议案件,使新员工觉得温暖愉快,老员工感到心情舒畅。普通党员积极参与“畅行高速路,温馨在江苏”、“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总体上达到了思想认识、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服务质量、表率作用等“五个明显提升”。
二、以制度为重点,建立三个机制,推进创争长效深人
宁通管理处牢牢把握“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和活动推进”三个环节,不断健全活动机制,为创先争优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将创先争优活动逐级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全面加强创先争优活动目标责任制落实,建立了以年度考核评先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责任机制,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就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年度工作述职和党员履职述职,并进行双向互评,支部书记点评党员履诺情况,党员群众评议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通过“双向互评”与“民主监督”,保证了活动目标责任的深化落实。二是建立信息宣传责任机制。为了宣传和弘扬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展示动态,分享经验,该处专门印发了创先争优信息宣传工作要点,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创办了《创先争优信息专报》,在内部刊物上开辟了《党建之窗·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各基层党支部纷纷采用主题演讲、信息平台、板报刊物等多载体、多阵地加强创争工作的宣传,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争创局面。三是建立活动运行机制。宁通管理处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争创“四强”党支部争做“四优”共产党员实施方案和量化考核办法,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机关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分别提出具体争创目标,细分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基本覆盖重点、难点和关键岗位,形成了主线贯穿、纵横联合的创争工作机制。同时,注重对各基层党支部活动开展方式方法与活动成效的监督检查,主要采用“三听、三看、三查”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了督查工作的规范性与督查效果,即:听领导汇报、听党员意见、听群众反映;看宣传氛围、看争创现场、看实际效果;查相关资料、查活动进程、查整改落实,督促本处创先争优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以载体为要素,突出三个结合,全面夯实党建基石
一是注重面子与里子的结合。宁通管理处坚持将创争先进的“面子”与促进单位发展、夯实组织基础、提高党员和职工素质的“里子”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服务基层的措施,坚持做好“三必谈”、“两必访”(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发生矛盾必谈;员工受到批评和处罚必谈;员工申请入党必谈;员工生病住院必访,员工家庭发生意外事故、家属病重、办理丧事必访),做到“冷热有人问、疑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全年共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49件,慰问困难职工20余人次,全处呈现出气正、心顺、劲足的向上向好态势。
二是注重重点与亮点的结合。结合实际,宁通管理处努力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和内容,切实加大党建工作的思想含量、科学含量、文化含量和信息含量,在抓好重点的同时,积极打造宁通“亮点”,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保畅通温馨在宁通”主题竞赛活动、道路综合养护管理提升活动、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员工队伍素质提升活动、党组织创新活动,切实将做好党建作为提升全处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双赢”。
三是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结合实际,宁通管理处在全处组织开展了“五彩宁通”系列活动,其中,金色历程纪念活动:以“回顾辉煌历程”、“弘扬时代精神”和“描绘美好蓝图”等为主题,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职工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提振自豪感、自信心。红色经典展播活动:在全处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听红色歌曲、看红色影片、读红色作品活动,弘扬革命传统,灌输红色信念,激发创业激情。橙色温情关爱活动:以“创先争优,关爱职工,主动为民办实事”为主题,分析解决和落实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让职工群众在单位工作更安心、生活更便利、氛围更和谐。蓝色和谐共建活动:加强党群共建,形成党组织牵头、各部门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文明祥和、和谐发展和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绿色低碳节能活动:在全处引导和树立绿色办公理念,倡导低碳出行、环保办公,营造自觉实践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推进增收节支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以成效为目标,实施三大工程,积极拓展创争内涵
(一)实施龙头工程,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以“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为创建目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引领力、科学决策力、履职执行力、发展创新力与和谐凝聚力。深化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强化班子的团结协作,在班子中提倡“思想感情上合心,完成任务上合力,问题处理上合拍”,对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和事项,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形成讲大局、讲民主、讲团结,营造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班子工作的活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落实“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培养,工作在一线推进,服务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塑造”的“一线工作法”。强化廉政建设,树立廉洁班子形象,坚持教育、制度、监督、预防并重,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监督为手段,以预防为关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二)实施堡垒工程,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重点开展“四个标准化”建设,即:建立标准化的党支部组织机构、标准化的党支部班子、标准化的党支部工作机制、标准化的党支部活动载体。建立和完善了全处党建工作中管理、教育、活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全面统一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党务工作台账。在实践中,又因地制宜深入组织开展以“四强四优”争创活动、“五彩宁通”特色活动、“党员示范”亮牌活动、“服务群众”民生活动、“素质提升”学习活动等五大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支部党建园地、学习园地、党务公示园地、榜样示范园地等四大园地建设,促进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三化”水平提高。
4.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四
——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上 海的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长宁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幸福养老‛指标体系。面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引入社会力量上,全区上下已形成很高共识。一方面,长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政策托底养老服务,并鼓励他们拓展非政策托定的养老服务,如今年建成的区‚乐活e平台‛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助老呼叫中心服务,部分街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与体制内机构开展良性竞争。又如,在全区养老机构37家中,公办8家、床位653张,公办民营4家、床位1013张,社会办25家、床位3605张。再如,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开办老年护理院,全区1189张老年护理床位中,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数分别为780张、409张,后者占到34.4%。与此同时,在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在社区和谐稳定工作中社会组织已成为重要力量。依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长宁在推进禁毒社工、社区矫正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形成了许多自身特色。如,2010年,长宁在‚禁毒妈妈义工队‛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民非组织‚禁毒妈妈工作室‛,开展禁毒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和科研以及禁毒志愿者交流 等活动,累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76人次,其中26人成功戒毒。又如,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弱监管问题,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之中。目前,社工队伍已成为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的基本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与此同时,围绕化解阶段性突出矛盾,街镇党员志愿工作室、妇联的‚开心家园‛等与区相关调处机构协作,共同参与信访、维权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2013年成立的民非组织‚区医患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卫生、公安、法院和保险‚五位一体‛医调工作机制,已受理医患纠纷413件,化解353件,化解率85.5%。
(四)宜居宜商环境建设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已十分明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宁形成虹储自治家园、葫芦缘议家社等一批小区自治家园,探索了不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家门口‛工程建设等的会商机制。如,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站(民警)‚四位一体‛机制日臻完善。位于周家桥街道的‚虹桥新城‛,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2012年5月在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下,指导业委会完成改选,通过‚四位一体‛机制的协同,业委会动员小区1193户居民形成共识,将损毁严重、布局残缺的摄 像头、电子围栏、IC门禁卡全部改建完毕,一改小区治安、卫生、停车环境杂乱的局面,得到小区居民的好评和信任。另一方面,以持续推动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形成‚党建联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楼宇员工阶段性突出需求,注重运用社会和市场力量,不断深化‚六个便利行动‛,逐步扩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互动联动,至目前,经常性服务项目已覆盖57幢重点商务楼宇、占比80%,比较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白领午餐、交友、劳动争议等主要诉求。
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措施有力有效 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长宁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契机,发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党建优势,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将社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长宁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若干意见》(长委[2010]89号)。文件明确,要构建服务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有序、文明和谐、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文件提出,‚以‘凝聚力工程’学会为平台,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和 企业互促共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2011年,区委办印发关于转发《区民政局、区社建办关于长宁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委办[2011]32号),要求贯彻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1]19号)精神,落实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六类建设重点。2013年,区委下发关于《加持和发展‚凝聚力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委发[2013]6号),要求‚更加注重凝聚社会‛,‚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善于领导社会建设、协调多元利益,培育社会主体、提升社会协同、增强社会融合‛。2014年,区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建设的生态链。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进程。一是拓宽孵化和培育的渠道。以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 为孵化平台,N个部门条线为载体,185个居民区为基础,构建了1+10+N+185的孵化、培育、引进工作格局。社会组织从1999年时,区内登记的社会组织74家,至今年9月底,已发展为568家、年增长率8%,提前完成每万人8个以上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个,约占区社会组织的78%。二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载体。初步建立区和街镇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框架,推动形成‚公益伙伴日‛等一批公益品牌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等一批公益组织,指导街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支持发展志愿者协会(网站),至今年9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万余人,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14.5%,为本市中心城区第一。三是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2011年,区政府出台《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今年配套制定了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自2011年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资金逐年递增,2014年购买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65个、金额2380.9万元。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通过自我申报、指导培训、专家评估、等级评定、公示表彰流程,现有10余家社会组织正在进行评审,已有23家分别达到5A、4A级标准(数量位于 全市前列),30家达到3A级标准。
(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一是注重发挥党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通过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分会,通过党组织联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推动商务区(园区)内党建共建,组织物业、街道、商务区(园区)参与区内停车、治安、环境等管理的协商协同。积极培育党员牵头或为骨干的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180家,其中19家已转化为登记的社会组织。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依托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掌握情况,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融合,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五星奖‛评选,通过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领,团结凝聚社会组织领头人。三是重视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支持发展专业社工队伍。特别是今年,在区委关于社会组织建设调研的推动下,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区领军人才推荐范围,三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被评为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和第八轮拔尖人才,其中一名结合区政协委员调整,被协商增补为区政协委员。
三、当前需要进一步需要研究关注的突出问题 综合调研情况,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长宁在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成效明显。根据调研中各方形成的共识,对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认识上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主动性。相对于全国,上海较早启动社区建设,探索解决了‚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阶段性突出问题,研究推动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长宁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基本形成了城区管理大联动、安全稳定大预防、多方参与大协同格局。但是,随着‚社会人‛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多样化需求日益分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条线部门仍然比较擅长以传统的行政指令方式部署相关工作,基层也比较习惯以传统的行政化方式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存在群众受惠感受度没有预期高、工作成果持续长效有困难等现象。总体反映出,对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思想上有认识但不够紧迫,实践上有行动但缺乏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的主动性不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心存顾虑,步子谨慎,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比较狭小。这固然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因素,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多元、多层、多角度的特征,已对传统的行政包揽方式形成新的挑战。
(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相对比较弱。一是体制内培育的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条线在社区布局的民生等工作的实施主体,虽已设计为民非组织,但与其它体制内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同样,基本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如人员财政核定,经费纳入街镇预算管理体系等,客观还只是街镇相关职能科室的行政性延伸。这些组织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十分有效,但很少具备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特征。二是草根类社会组织缺少要素服务平台。从调研情况看,草根类社会组织大多比较弱小,财务管理、承接项目、专业服务、筹资能力等很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很高,而一些已经形成较强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由于显性运作成本比较高,社区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此外,各区以孵化培育为导向的优惠扶持,在积极促进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性社会组织跨区域发展形成壁垒。三是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形式研究还不深。如,业委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微观基础之一,目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据区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信访矛盾较为集中的前五类中,物业纠纷位列第四,同比上升幅度为五类中最高(36.4%)。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业委 会的主体作用和自身规范化建设还需予以更高的重视。又如,在社区的草根类社会组织,不少还只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全区经备案的1360余支社区群众团队,除群众文体活动外,在发挥群众再组织功能、表达居民诉求、提倡公序良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参与和协商的方式。
(三)工作合力和政策引导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系统推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基于传统和‚增量‛思维模式,几乎每个部门都有或主管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各部门‚自行设计、自主推动‛的状况,社会组织多样性和工作方式碎片化并存,系统研究、统筹指导不够,由上而下行政推动的‚一刀切‛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诉求有脱节现象,基层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的研究回应。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还需优化。我区政府购买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规范,目前已形成向市场购买、向社会组织购买两个口径,初步建立了部门专项经费和相应购买服务项目经费增减挂钩的安排原则,但准入合格性要求和退出界定还需更加科学,购买软件项目需更有力度,引导合理竞争需更加开放,调动基层积极性需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三是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共性的问题上讲,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合理、普惠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够配套。从区域事权看,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整体性、制度性 安排需加强,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需改进。体制内产生的社会组织,由于政社不分,出于可靠、低费用等原因,兼职或退休聘用比例较大,缺少职业成长预期,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不相适应。登记制度改革后,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方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就基层社会治理而言,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和案例,总结提炼不够,社会影响力不高。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要求,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宁良好工作基础上,依据调研中的共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深刻认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坚持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创文明城 区建设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高度,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出发,按照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总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不适应情况,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本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身实际,着力深化改革,加强整体推动,注重需求导向,促进开放竞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依法监管,努力发展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专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占领社会建设的主阵地。三是切实增强探寻规律的自觉性。认真研究‚治理‛的深刻内涵,着眼于诉求多元化、需求化特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发展一元引导多元协同的途径、形式和规律,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社会组织回归‚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基本属性的指导,善于突破思想上樊篱,逐步厘清‚公益‛和‚免费‛、‚养人养事‛和合理成本、职业性就业和‚志愿行为‛、政府托底和多元提供、政府购买和社会筹资等等,许多在当前实践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二)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一是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建设列入街镇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街镇在社会建设最前沿的作用,着力增强街镇改变传统行政化包揽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给予街镇更大的统筹协调、整合激励的自主权,促进街镇培育和扶优并举,在开放竞争中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参与自治共治,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要求,不断完善本区‚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引导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事项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在特殊人群服务、重点人群关爱、矛盾调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序扩大竞争,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凝聚各界公益人士投身社区公共服务。三是积极搭建社区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协商平台。以平安小区建设、家门口工程、社区群体活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六个便利服务等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社区和谐、社区安全为重点,突出养老、物业、矛盾调处以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服务,积极拓展公共事务空间,探索涉及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事务公共议题的形成途径,依托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以及‚四位一体‛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发现服务需求、监督社区管理、倡导公序 良约、提高自治共治水平、建设文明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机制。按照国家、市里和区里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坚持底线思维。完善有效需求形成机制和遴选办法,优化购买服务的定价规则和竞争规则。鼓励社会组织综合利用街镇各类‚阵地‛和‚中心‛、开发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筹资意识和能力。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适度扩大街镇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中的自主权。二是有序推动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梳理街镇层面建立的各类‚民非‛性质的组织,有序推动此类组织在机构、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分离,转变‚事业化‛管理方式,明确其独立法人地位,规范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此类组织依法自我发展,在开放竞争中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推动区层面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进一步加快‚政社分离‛的步伐,进一步增强其在全行业、全要素、全流程中的服务引导能力。三是重视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平台。按照‚以社建社‛的原则,将服务社会组织支持性平台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需求开发、标准制定、信息集成、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指导、法律咨询、人力资 源管理培训、理论探讨以及规范化建设评估等要素支持性服务项目,推动区和街镇‚枢纽型‛社会组织增强支持性服务功能,防止新的行政化。四是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人才工作规划和重点工作,拓宽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政治参与渠道,在‚两代表一委员‛及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内,设立社会组织代表的适当比例。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骨干队伍建设,呼吁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职业体系,鼓励研究探索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分类薪酬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加大对优秀社会组织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社会组织建设的认同。五是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结合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按照坚守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两根底线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完善对实行直接登记的四大类社会组织实施综合监管机制,高度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用监督水平,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六是始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按照‚行业归口、分级管理、区域托底、规范有序‛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和创新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也是抓人心的过程,应切实 增强使命感,加强对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组织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团结凝聚各界群众,增强政治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5.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五
“积分管理”组织发动群众。推行基层党员、群众积分制管理评比,将辖区党员、群众参加村队(社区)各类活动、群众性活动方面表现情况和发挥作用情况,每月由基层党组织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对不同额度的积分给予不同价值的生活用品实物奖励。通过周一升国旗时公布、大喇叭广播、公开栏公示等形式,对上周党员和群众积分情况,月、季、年度冠军和倒排后三名评比情况,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公告宣传,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意识和各族群众主动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村(居)民说事”反映社情民意。建立“村民议事”“居民说事”制度,坚持“一事一议”,对村队(社区)内热点、难点议题形成决议,使基层党组织由过去的“管”到现在的“议”,由过去的“为民做主”到现在的“由民做主”。全区村队(社区)坚持“村民议事”“居民说事”,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水、电、暖、路、卫生、农牧生产贷款等生活生产难题。“居民说事”使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成为民情收集点、和谐促进点、干群联络点和文化传承点,成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群防群治指挥中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法制宣传与服务中心。
“民生直通”解决群众诉求。推广“一线工作法”,各级党组织坚持“立说立行、马上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建立“承接有责、办事有序、服务有心、承诺有果”服务机制,搭建“民生直通车”办公平台,在集中村队(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现场为群众办理合医报销、养老金发放等服务,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劳动就业等服务,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能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实现服务群众方便快捷“零距离”。
“权责清单”监督约束权力。制定“村务权力清单”,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集体管理事务以及村民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款分配以及村民使用村级印章等便民服务事项圈进“清单”里,详细界定了村干部违反工作纪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移风易俗等责任追究的行为。坚持落实“三重一大”“一事一议”等决策制度,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按季度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流程,推进村庄规范化治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群众考评”转变干部作风。坚持落实基层党组织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开展村干部年终述职大会、测评大会等,党代表、村民代表、“四老”人员等组成“考官”,村干部进行“掏心窝”式报告,接受大家现场“考核”,现场察看年初“承诺”是否兑现,服务百姓措施是否落到实处,深入农户家中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议,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先进村评定、评优评先等奖励挂钩。定期召开“监督评议会”,对村干部履职、决议执行、财务公开等情况进行公开质询并填写评议票,评议结果与村干部年底评优、文明户评选、各类待遇相挂钩,强化村干部危机意识,督促其一心一意为民服务。
【党委党建范文】二
近年来,自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部署推进以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聚焦标准规范,抓牢思想基础,抓实制度落地,抓细载体创新,全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向上向好。
抓牢思想基础这个根本。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先后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新时代面对面》等学习资料2300余本,各基层党组织充分结合时间节点和当前重点,修订完善了年度学习计划。推行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学时制,建立党员学习笔记月调阅制,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学习测试活动。同时,借助先锋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教育智慧云平台等载体,坚持课堂集中学与网络自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应学必学、应学尽学、应学立学,筑牢党员思想基础。
抓实制度落地这个关键。对标标准规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费收缴、党员服务承诺等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建 “三张清单”任务落实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定期约谈制度,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推行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制度,引导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健全纪律追究制度,推行党员干部日常考核评价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相结合机制,将党支部意见纳入干部考核评价当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同时,下发《关于更新规范党员活动室布置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推行设施配套、环境布置、资料管理“三个”标准化,各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室布置进一步规范。
抓细载体创新这个重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优势,以手机微信为依托,建立基层党建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44个,建立“网络党支部”599个,及时推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业务指导、理论知识和各地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等信息,并及时回复群众留言,让各党支部、各级党务干部及党员在网上就能学标准、用标准,开通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联系的“双向直通车”。大力推行电子台账建设,用微视频等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记录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认真落实“6+X”主题党日活动,在完成6项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基础上,延伸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农村全域无垃圾治理、庆祝建党97周年红歌比赛等特色自选动作,并将“党性体检”、“政治生日”、谈心谈话等工作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党委党建范文】三
“呼!”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路一街道副主任李某拿着《蓝色提醒卡》和笔记本走出谈话室,长舒一口气,“心一直是悬起的。”
翻开他的笔记本,短短半个小时,上面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记录着谈话内容。“肯定要记嘛,不能让这次教训白受了哈。”他还没从刚才严肃的氛围中缓出来,面对笔者,语言想要轻松点,但神情一点也不轻松,耳根还是红的。
日前,因为廉情信用系统计分低于80分,李某刚从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佘国华手里接过《蓝色提醒卡》,又被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钰提醒谈话。
据了解,8月,遂宁市船山区纪委监委探索建立科级党员干部廉情信用评价系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探索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践运用新路径。该系统不仅将监督在工作时间进行覆盖,而且还向“8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拓展。
系统囊括干部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本人及近亲属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重大事项报告、家属经商办企业等内容,通过巡察、组织、人事、信访、督查等职能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以信息共享和廉情直报的形式,全方位收集廉情数据。目前,该区75个单位615名科级党员干部均实现“一人一档”。
据了解,自该平台运行以来,已有161人涉及扣分,12人被取消了评优评先资格。,已有2人收到《蓝色提醒卡》并被区委分管领导约谈,1人收到《黄色警示卡》,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其他108名干部因分管领域“小微”问题被短信警示。
“经分析,在涉及扣分的科级领导干部中,85%的扣分原因是对分管工作重视不够、履职不力。我们希望通过对干部的廉政风险进行分析研判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而结果的运用,则是让领导干部逐步正视自身责任和义务,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管好下属,从而进一步根治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顽疾。”遂宁市船山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蒋中治如是说。
【党委党建范文】四
“每周五的政治教育讲堂,虽短短20分钟,但它成了我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的学习的平台、精神盛宴。”近日,贵阳市卫生计生委一名干部说。通过固定时间开展单位机关干部政治学习,只是该市开展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
去年以来,贵阳市将加强政治教育确定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抓手,实施《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政治教育的二十条措施》,用3年时间把全市各级干部轮训一遍。
该市把政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工作要点和培训计划,作为全市各级各类培训班次的重要必修内容。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指导和参加政治教育;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精心筹划部署,精心制定政治教育培训方案,按照分层分级原则,抓好政治教育任务落实。严肃培训纪律,每个培训班配备1名跟班管理人员和1名学纪监督员,对学员学风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紧紧围绕聚焦政治理想牢不牢、政治方向对不对、政治立场稳不稳、政治纪律严不严,该市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和教学课程。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等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全市3天以上的培训班,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得少于总课程的20%;市、县党校主体班每个班次至少设置50%以上的政治教育教学课程。
该市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聚焦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县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举办党校主体班、轮训班等形式,抓好140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教育培训。
每年年底,该市统筹全市市直单位干部培训计划申报审批,市级层面每年在中央党校、井冈山、延安、焦裕禄干部学院等举办1-2期全市领导干部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带动各区(市、县)、市直各单位落实政治教育的培训要求,确保政治教育外出班次计划实施。
该市依托贵阳市干部在线学习“1个中心10个分平台”及“贵阳干部在线学习APP”,将政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政治教育课程,提出科级干部每年在线学习有关课程不得少于4个课件8个学时,县级干部每年在线学习有关课程不得少于6个课件10个学时。
【党委党建范文】五
220平方公里区域内,活跃着2万余家“两新”单位,其中外资企业1500多家。“两新”党建如何加快推进?
楼宇纷纷竖起,人口流动加快,社会需求走向多元……城市基层党建怎样有效开展?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无锡高新区给出了答案:下沉资源力量,打造基层党建综合阵地,组建专职化党建队伍,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切实推动人往基层走、事在基层办、劲向基层使。两年来,该区红色种子遍地开花,为地方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
强基:基层党组织有了全新的“家”
“组织生活何处去?”党员政治生活馆!如今,位于民生大厦12楼的高新区外企党员政治生活馆,在外企党建“朋友圈”里是个热门之地。
走进其中,9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区、多功能活动区、培训区、办公区一应俱全。作为全市首个专门面向外企党组织和党员免费开放的党建载体,该馆自去年10月开馆至今,已累计开展活动140余次,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排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该区突出阵地政治功能建设,积极搭建群众与党组织沟通联系的平台。按照街道不低于1500平方米,社区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要求,高标准建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设计高新区党建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样式,目前街道级8个中心共有13600多平方米。
“两新”组织活动阵地同步推进。日资企业村田电子在公司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开辟出6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摄影比赛、书画展示、道德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又为企业文化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银邦铝业、五洲国际等本地民营企业,也都建设了区域性活动基地。
固本:党务工作有了专业化队伍
10月17日,元素六硬质合金(无锡)有限公司党组织正式挂牌成立。说起这家外企党组织建立的来龙去脉,江溪街道党建工作指导站常务副站长桑梅用“一拍即合”来形容。
原来,工作人员在一次走访中偶然发现,该企业的员工中有多名党员,他们渴望在企业里有一个自己的“家”。得悉这一诉求后,指导站随即与管理层沟通,没想到外方高管非常爽快,全力支持成立企业党组织。今年以来,仅江溪街道就有6家企业成立了党组织。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高新区聚焦建设“三支队伍”,推动人往基层走。
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不强,怎么办?一方面,实施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围绕“政治素质强、担当作为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强”要求,加强对社区书记的选育、使用和管理。另一方面,在全区六个街道、企业党委、国资办党委全面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工程,从街道(园区)优秀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离任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产生专职党务工作者。目前,8个指导站共配备党务工作者50名。
功能园区、外资企业缺乏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怎么办?按每12-15个“两新”党组织、约300名党员配1名专职党建指导员的比例,组建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派驻街道(园区)专职从事“两新”党建工作。目前,通过社会化招聘高薪选聘了30名“两新”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到岗3个多月来,已实地走访“两新”党组织500多个,指导成立“两新”党组织31个。
做好“加减法”,让基层党建工作更具活力。今年以来,高新区出台系列激励措施,让基层干活有劲头、工作有奔头:4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有2名提任街道班子;建立“两新”党组织书记考核激励机制,按等次发放工作补贴;出台“两新”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激励保障措施,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同时,有4名社区书记因履职不到位被调整岗位。
创新:“线上+线下”让党建呈燎原之势
7月1日,来自阿斯利康中国各分支机构的近400名党员代表,齐聚无锡高新区,在公司党委书记邢其山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对邢其山来说,让党建在外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他职业生涯中引以为豪的成就。
今年以来,高新区找准党组织作用与群众需求结合点,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建立“党建网”和“手机党校”,打造集教育、监督、服务、宣传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党建”系统。
“线上+线下”,党建阵地互联互通获得基层好评。邢其山说,党员通过手机党校和企业党委微信公众号,可以随到随学,党小组活动无需再凑齐全部人员,补课也很方便,还能带出门随时随地学习,有效解决了外企党员学习人员难集中等实际问题。
6.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六
今年,金沙县以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为引领,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调查摸底全覆盖。调查研究阶段,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采取上级党组织组建调研组,深入基层党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满意度测评、考评分析、调查走访等方式进行,共涉及基层党组织791个,召开座谈会800余次,向党员、群众发放调查问卷20000余份,个别访谈党员、群众3000余人次。通过调查摸底和分类定级,204个党组织被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占25.8%;553个党组织被定为一般党组织,占69.9%;34个党组织被定为后进党组织,占4.3%。
村级基础再夯实。一是抓好在职定编村干部的审批工作,指导各乡镇党委对定编村干部进行适时调整、充实,及时备案审批。目前,全县共有定编在职村干部1040名,其中正职504名、副职536名。二是抓好在职定编村干部的基本补贴、定期增长补贴审核发放和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审核交纳工作。全县村干部报酬提高到正职每人每月1500元(含养老保险),副职每人每月1200元(含养老保险),同时继续执行每年定期增长10元补贴的制度。2012年,纳入预算的村干部基本补贴和定期 1
增长补贴共1618.992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险12.48万元。三是抓好在职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今年已经完成村干部集中轮训11期,共培训村干部培训1040名,完成村干部到华西村培训1期15人。四是加强村干部管理,制定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考核。五是抓好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及养老保险审核发放工作。今年1月,发放2011年度离任村干部补贴1701人共151.28万元。六是将村级办公经费标准提高至每村每年1万元。
非公党建有新招。一是通过实行“三同步”(企业登记与党组织组建同步、企业管理与党组织活动开展同步、企业发展与党组织作用发挥同步)机制,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建立“非公”党支部179个,其中,单独建43个、联合建5个、挂靠建130个。二是组建中共金沙县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工作现已启动。三是在“非公”党组织探索推行“新三会一课”制度(即建言献策民主恳谈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交流会、职工思想工作分析会,新技术工艺推广应用课)。四是扎实开展“三有三无”(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和“四送四交办”(送组织、送政策、送关爱、送服务进园区<企业>,把协调服务、矛盾化解、评先选优、文化营造交给企业党组织办)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提质增效、强化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载体出特色。一是组建26支发展型“村级党建工作队”重点联系26个乡镇104个村,帮助乡镇完成“500亩、500头(3000羽)、10万元”(种植业基地面积不低于500亩,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畜<禽>存栏不低于500头<3000羽>,加工业年产值不低于1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标,帮助村开展“七个一”,即抓好一批党员创业带富项目、壮大一批集体经济、组建一支村级文艺宣传队、承诺办理一批实事、排查化解一批矛盾纠纷、添置完善一批村级办公设施设备、指导村组干部学习一批“八学八增”活动推荐的农村经济书籍。截至6月底,26支工作队已投入资金共9959.68万元,已承诺资金19764.1万元。通过工作队帮扶,新建5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64个,畜<禽>存栏500头<3000羽>以上的养殖基地28个,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加工业基地14个。新增种植示范户2263户,养殖示范户291户,加工业示范户53户。二是组建发展型“项目建设工作队”,分别进驻“三化同步”建设任务较重的7个乡镇,帮助解决在园区建设、企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产、早见效。截至6月底,7支“项目建设工作队”共协助完成征地7864.971亩,协助签订房屋拆迁合同1092户,协助签订迁坟合同2089所。三是“一条主线、三个层次”推进全社会创先争优,以全社会创先争优为主线,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244个村18.7万农户中开展以“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在城乡机
关、社区、村居、企业中开展“星级文明院落”创建评选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先争优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六创六争活动”(创经济发展一流乡镇,争做“龙头先锋”;创服务发展一流机关、争做“服务先锋”;创质量效益一流企业,争做“创业先锋”;创社会管理一流社区,争做“和谐先锋”;创教育教学一流学校,争做“育人先锋”;创和谐稳定一流“四区”,争做“维稳先锋”),着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针对性,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创一流、争先锋、促赶超,打造金沙党建品牌。
7.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七
关键词:书院制,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力
一、引言
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最基层组织, 与广大青年团员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 是承载和实现共青团组织功能的最基本单元。[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断涌入,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也逐渐多元化, 这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2]在新形势下, 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 这不仅关系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更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团员聚集度相对较高, 高校基层团支部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问题。综合而言, 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 建设目标不明确, 内容不充实
由于部分高校基层团支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团支部建设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 导致基层团支部建设目标不明确, 团支部建设工作不能按时开展。当前, 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大多是团费收缴、入党推优、通知传达、数据统计等事务性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理想。有的团建活动偏向娱乐性, 不能很好地结合专业所学和时政动态, 缺乏教育性和针对性。同时, 部分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缺乏新意, 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 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传统学院制模式下, 高校基层团支部建立在每个班级上, 部分团支部在支委会构成上并未采用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组织架构, 个别专业班级甚至只有团支部书记一人, 将团支部工作仅仅看做是班级工作的补充。部分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与主题班会区别不大, 有的团支部很少甚至从未召开过组织生活会, 基层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 团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团员意识淡薄
一些基层团干部对共青团的基础知识不了解, 对团干部的工作内容不熟悉, 对如何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理论学习, 如何开展支部团建活动方法不多。再加上基层团干部流动性较大, 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个别团干部开展入党推优、换届选举等工作时随意性较大, 甚至不按规定执行。同时, 部分团员对共青团的先进性缺乏认识, 政治上不再追求上进, 平时既未认真履行团员义务, 也未严格行使团员权利。
三、书院制模式下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作为一种育人新模式, 书院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基础上, 效仿欧美住宿学院制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培养体制。[3]书院制育人模式以学生生活社区为平台, 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在书院制下,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即为一个团支部) 中学习生活, 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实现横向交融, 纵向贯通, 因而更有条件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本文以实行书院制的国内某高校为例, 探讨书院制下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 明确团支部基本职能
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首先需要明确团支部的基本职能, 只有明确职能才能确定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来说, 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一是团员管理, 即接转团员关系、团费收缴等;二是入党推优, 保证团支部推优成为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三是思想引领, 引导和激励青年团员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四是认真组织支部成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二)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无规矩, 不成方圆。”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是团支部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定《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手册》, 规范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制定并完善团支部推优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 向党组织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团员。举办基层团支部建设方案立项, 采取项目化管理思路, 建立“计划申报、立项论证、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的管理体系, 保证基层团支部建设方案立项的实施效果。鼓励支部团员制定支部公约, 设立荣誉准则, 举办先进团支部、文明寝室评选, 提升支部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
(三) 选好配强团干部队伍
基层团干部是推动共青团工作顺利开展的主力军, 选拔好、培养好、管理好、使用好基层团干部非常关键。在选拔基层团干部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党带团的原则, 加强党组织对团支部的领导作用, 鼓励党员同学积极竞选基层团干部。注重选拔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意识新的学生。定期对基层团干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理论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熟悉团干部的工作职责, 掌握团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举办“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最美团支书”、“最美寝室长”评选, 表彰基层团支部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部。建立基层团干部工作考核制度, 不断引导和规范基层团干部日常行为, 确保基层团支部工作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四) 灵活运用网络新媒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 这既是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也为提升基层团支部组织活力提供了新平台、新思路、新方法。加强和完善基层团支部网络阵地建设, 灵活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扩大基层团支部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对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开发维护基层团支部官方QQ、微信和微博, 及时发布并宣传基层团支部最新动态, 同时积极关注共产党员、共青团中央等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信息。
(五) 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支部
高校基层团支部要增强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努力把团支部工作做到青年团员最需要的地方。举办支部考前动员会与考后总结会, 鼓励支部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举办优良学风团支部评选, 激发青年团员的学习热情。通过团校培训、主题报告、经典阅读等方式引导青年团员系统学习团的基本知识, 明确团员权利和义务。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定期举办时政沙龙, 了解最新时政动态, 培养青年团员的自我思辨能力。组织支部文体竞赛等特色活动, 提升支部成员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支部, 让青年团员在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等方面有机结合, 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 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 需要高校所有共青团工作者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 从点滴做起, 锐意进取, 勇于担当, 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冲, 王松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探析[J].学理论, 2014 (30) :97-98.
[2]高荣飞.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问题研究[J].读书文摘, 2014 (10) :30-31.
8.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篇八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教风;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18-02
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在学院领导下,直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施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基层单位。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梯队建设等各项教学基本建设方面和日常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基础工作,同时,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连接教学双方的纽带,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层单位。
一、我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概况
上海海洋大学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是在学院层面下按学科专业性质相近和便于科学管理的原则设置的。以食品学院为例,食品学院下设四个系,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和化学系。每个系根据学科专业性质下设若干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即教研室,其师资队伍规模约为5~10人。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设置了三个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分别是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食品工程教研室和生物技术教研室。各个基层教育教学组织主要的工作职责包括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管理与师资培养。以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为例,目前的教师队伍由10人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组织讲授的课程、实验以及组织的教学实习共45门,课程涉及学校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物流工程、海洋生物制药、食品经济管理、食品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作为学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操作层面,如何发挥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每位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做好连接教学双方的纽带
首先,基层教学组织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室的工作从讨论和编写教学大纲,每一学期教学任务的下达、教材上报、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期中教学检查、考试安排,每一学年教学计划更改、新老生入学教育、实践教学安排、毕业答辩、短学期工作,以及研究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的组织和实施,都是以教研室为单位,也就是说教研室将教学工作落实好,学校和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实施。其次,目前教研室活动看似相对被动,主要是完成学校、学院下达的各项任务。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教研室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提高和创新。例如:每年的新生见面会、师生座谈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才能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少一些,亲切感多一些,这些各个教研室都可以做不同的尝试。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研室在这项工作中一直在不断摸索,最开始全体学生和教研室老师在一个教室座谈,老师在前,学生在后,学生提问,老师作答。实践中发现提问的同学比较少,会场人比较多,相对嘈杂,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之后的见面会改为在老师作专业介绍和自我介绍后,分班进行座谈,教研室老师分成几组,分别到各个班级中进行座谈。这样可以创造一个相对融洽的氛围,便于师生交流。但形式上仍然是学生提问,老师在前排作答。这两年的新生见面会则尝试让老师们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坐在学生们中间,师生可以像朋友一样,促膝交流。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一下子活跃了见面会的气氛,师生之间那种或有形或无形的前后距离、上下距离立刻被缩短。学生们围着老师问各种关于专业、学习、生活、前途的问题,老师们也可以问一下学生们来到大学的第一感受,了解学生生活安排的情况、学习准备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给予指点。这样的见面会,会让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亲切,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和对美好未来、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教研室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尝试,让这些工作的结果不断接近学校、学院布置这些工作的初衷。教研室的活力取决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中教研室的凝聚力和同事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核心,而凝聚力的积累以及同事之间保持沟通体现在平日点点滴滴的工作。教研室活动的形式尽管不是教研室活力的决定因素,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教风建设,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风首先与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密切相关。而如何加强教师责任感,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在众多方式中,与学生保持课内和课后的交流与沟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教师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生的需求和渴望,而这种需求和渴望可以激发教师潜在的意识和能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学校已经出台了一些:例如师生联系制度、新老生与教師见面会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内和课程结束时与学生面对面的座谈来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好于纸质、电子的交流,因为学生和教师能够彼此感受到更多的诚恳。由于教学质量具有难于以数量衡量的性质,所以教风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导向。学校和学院要鼓励和激励那些责任感强、教学质量高、肯将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以这样的老师作为标杆和导向,会对更多的老师的教学态度产生影响。
四、设计教研活动,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研室在组织教研活动时,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研室两位教师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行师资培训后,教研室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向教研室老师汇报了培训成果,之后大家对塔斯马尼亚大学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讨论。该理念的核心是:教与学两者,学是核心,学生学习所获更多地取决于学生所为。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集中在教师“教什么”,而应以学生“学什么”作为出发点。这样的理念体现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学生成绩的评定上。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陈述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中涵盖两部分内容:课程学习哪些知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做什么。以此学习预期结果为出发点,制定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确定成绩评定的依据。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为”或“深层次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而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上采用一些策略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与老师互动,这些策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相互评价、案例研究、课堂发表等。
总之,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基层教学组织是落实学校、学院各项教学工作的载体。毋庸置疑,作为基层教学组织,我们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推荐阅读:
仓上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规划07-22
基层团组织成立申请(样式)材料08-12
基层团组织代表大会启动程序11-14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11-20
基层组织当好针07-10
党的基层组织07-30
基层党组织事迹10-13
基层纪委组织自查报告10-24
关于基层油库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的通知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