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2024-10-01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15篇)

1.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一

(一)选择填空:

1.Where _____ you _____, John? I’m looking for you everywhere.A.have;beenB.have;been toC.have;goneD.did;go to

2.How long _____ your father _____ Shanghai? 课题:Unit9Section A 3a-3c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A.did;comeB.has;go toC.has;been toD.has;been in

教学目标: 3.I _____ my watch in my bedroom yesterday.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A.left B.forgotC.have forgottenD.have left

2.能够正确使用现在完成时。4.She has worked in the factory _____.3.能够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和最高级去描述事物。A.since three years agoB.for 1999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C.since in 1999D.since three years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险峻和人类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勇气与实践精

神。

(二)用括号中给出的词回答问题。

1.Have you seen Mrs.Tang these days?(yes)教学重、难点:学习较大数字的表述,正确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预习2.Have you played kites this spring?(no)

1、自学Page67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读完成Section A 3a,学科组长检查。3.Have they watched the movie The Titanic?(yes)

3、自学完成3b, 3c,学科组长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4.Has your mother ever been to Tibet?(never.)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5.How long have you played piano?(two hours)(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6.How long has Tom listened to English songs?(twelve years old)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7.How many English story books have they read this semester?(six)预习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1)最危险的运动之一8.How many cities have you visited?(twelve)(2)登山,攀岩(3)全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的东南边境(5)山顶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6)严寒的天气条件(7)大风暴“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8)冒着生命危险(9)放弃10)实现梦想

自主、合作、探究

Task1.根据以下提示完成3a的阅读

读前:根据题目、问题及图片所给信息猜测阅读大概内容。

读中:a.泛读,迅速阅读并找出文中关键词回答题目所给出的问题。

b.精读,标出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及句子。

读后:a.小组讨论3b中的问题。

b.自主完成3c后小组合作核查答案。

Task2.探究知识点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2.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二

实践证明,编写导学案必须注意科学化、学科化,一切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上。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探讨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

一、明确学习任务

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任务的理解是单纯的、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将他们的地理学习活动纳入科学的学科教育之中,这就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比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目标为:能够熟练说出并以图示的方式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

值得强调的是,表述目标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指向明确。许多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单纯使用“掌握”一词,而究竟怎样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学生并不能全面了解。上述目标表述非常明确,“熟练”强调了掌握的程度,“说出”“以图示的方式”指示了实现的路径,“结合实际分析”则强调了分析方式,“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强调了分析的具体对象。这些表述清晰地传达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二、点拨学习方式方法

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导学案编写必须体现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导学案”的精髓就在于“导学”,即帮助学生学。古人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是此理。具体的教材决定着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除了必要的步骤一致外,细微之处的方法还是因需而定。地理活动强调整体设计方法的指导;地理概念的理解强调咬文嚼字的解读;地理因素内在的联系必须使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地理图示的辨认侧重绘制或者对照图示讲述的方式;地理文本的阅读则需要提炼、概括要点、质疑提问等方法,不一而足。就《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而言,可以这样编写导学案:

1. 用知识树的方式列举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用图表的形式提炼出北方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题目既规定了学习任务,又指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学生要构建“知识树”,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提炼出关键信息,弄清楚地理概念的逻辑关系,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而构建图表则需要综合考虑有利和不利的两大因素,将二者有机融合在同一张表格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经历学习的体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较强的地理教材解读能力。

三、指向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

像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导学案的编写要关注整个的学习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学习需要。一般而言,导学案的结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后拓展或巩固这三大部分。课前板块布局学习目标、提炼基本的知识、复习与新课学习紧密关联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预设空间,要求学生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板块主要是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探讨重难点,即时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板块则一方面延续课堂的活动,继续设计相对综合性强、难度大一点的地理练习,或者小实践活动、其他地理资源的阅读等拓展性学习。这三个板块有机联系,不可或缺。

初中地理教材文字性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即可读懂教材,但是因为地理信息繁多,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综合理解上的难度。设置课前梳理信息的板块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教材中列举很多内容,如果安排学生课堂上学习,就会挤占交流和探讨的时间,而安排在“预习”环节里,以前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提出学习要求,完成相关题目,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上安排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的内容正是为了突破重难点的需要,课后布置实践性拓展练习则能很好地综合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如可以这样设计: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甲、乙地区气候差异为对比对象,写出二者之间地形、温度、干湿度以及对应的农作物等方面的差异。(具体题目形式略)

这个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囊括了进去,而且增加了辨识难度,如果再增加对比区域内各一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农业特点这方面的练习,就能进一步巩固学习。

总之,地理导学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与‘练’,在实际运用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旋律,而教师则通过适时的‘导’和‘帮’,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从实用性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是我们应当坚持不变的原则。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编写,导学案,初中地理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三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4.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四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京城特色,感受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有序地组织材料。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萧乾(191月27日-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2.文体、背景介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吆喝》一文记述了                                                         ,流露出作者对                           ,讴歌了                             ,传达出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

3.字音、字形、词语

(1)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招lái(   )   钳(   )   铁铉(    )    管弦(    )乐       yòu(     )于

隔hé(   )    饽(    )   秫秸(     )    钹(    )         雪花lào(    )

荸荠(       ) qiáo(      ) 麦皮        合zhé(    )押韵

(2)解词

招徕:

囿:

隔阂:

吹嘘:

油嘴滑舌:

合辙押韵:

秫秸:

(二)初读感知--读吆喝

(学法提示:抓住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自读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

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答:

3、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答: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探究美点--品吆喝

文中介绍了很多吆喝,你觉得哪些吆喝的语言用的特别妙?

示例:(1)、“馄饨喂--开锅”

妙处:开门见山,使人一听就知晓卖的是什么。

(2)、“萝卜赛过梨”

妙处:从味觉的角度,用甲物形容乙物,突出了萝卜的美味可口,具有艺术性。

赏析:

2.感受生活--唱吆喝

(1)播放录音《小金鱼》、《冰糖葫芦》《硬面饽饽》,感受音乐美感。

(2)学生表演自己家乡的吆喝,展示“唱功”。

3.体会感情--悟吆喝

(1)文中这些声乐艺术的创造者,只是一群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呢?快速跳读课文,勾划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句子。

(2)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读第六段,看看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

教师提示:“皮儿要薄,馅要大”;“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真诚、实在、热情、乐观。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1.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

2.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词。

2.学习本课的写法,也介绍一种家乡的吆喝声。

五.板书设计

吆喝

萧乾

韩三其

5.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五

助威。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对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物候观测。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一:预习导航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大自然怎么也有语言呢?原来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简介作者

3、给生字注音

萌发()孕育()载途()翩然()

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

4、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2)孕育:

(3)次第:(4)载途:

(5)销声匿迹:(6)周而复始:

(7)草木荣枯:(8)年年如是:

二:自主探究

1、整体感知

(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最好四分钟完成阅读。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2、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三:研读提升

1、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

(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精读6--10自然段。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看哪个小组讲的细致、准确。(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

提示: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片段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品读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一:课前检测

1、抽生字、解词若干2、本文的说明顺序

二:自主探究

(一)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方法步骤提示:1、回忆我们所学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细读课文,自主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标记其作用。

3、小组交流、讨论、汇总、班级展示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师导学: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下面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的特点的词语。

方法提示:1、自主完成,在文中找出后做好标记。

2、小组交流、讨论、汇总

3、班级展示

三、拓展延伸

1、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可以用书本中的哪些语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你注意积累了哪些关于农业的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哪些物候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

【课堂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具体到抽象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五、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这段文字是按_顺序解说事理。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

(4)文中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张申

6.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六

学校

科目

物理

课题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师

班级

初二

小组

学生

时间

编号

生:自学笔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四、总结提升(固定环节)

学生自己总结

五、达标测试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__________。(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2.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_而对容器底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产生压强,由于液体还具有________性,所以对侧壁也产生压强。

3.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

4.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对的()

A.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D.在液体内部,液体向下的压强总比向上的压强大

5.一艘潜艇能潜入海水下1500m,问它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6、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有煤油,则底部A点煤油的压强P=_______Pa.(ρ油=0.8×103kg/m3,g=10N/kg)

图2

图1

7.水池里水深2

m,离池底0.5

m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

a,压强方向为___________.8.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

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如图2所示,A、B、C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它们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A.PA最大

B.PC最大

C.PA=PB=PC

D.以上都不对

10.杯内装有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作业:阅读课本第37页

科学世界

三峡船闸——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生:整理笔记

二、展示预设(酌情预设)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

3、连通器:

三、学习内容

讨论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

教师演示课本第33页图9.2—1,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教师演示课本第34页图9.2—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深度越深,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师生共同推导得出:P=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

3、连通器:

定义

特点

学生讨论课本第36页想想议议:

7.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七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目标前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 理解故事的情节, 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教育部2012) 。从阅读教学现状看, 存在着诸多由忽视文本解读或者文本解读不到位而引发的教学失误及低效现象 (顾敏2014) , 如脱离文本讲解语言知识, 文本信息处理零散, 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被忽略等。教师“包办式”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学生难以深入文本、挖掘内涵、享受阅读,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杨延从2013) 。因此, 这里希望运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实践方法,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三点一线”文本解读理论框架

英语阅读文本是教学的载体, 它承载着话题、语言、结构等功能信息, 是作者思想的表现, 对其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钟颖芳2015) 。根据文本话题, 将解读文本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即了解文本知识 (what) 、梳理文本结构;二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 即了解文本内涵, 体验作者用意 (why) ;三是教师引导学生与自我对话, 即如何读写一体化 (how) , 前两个层次是input, 后一个层次是output。下面是“三点一线”的简易示意图 (见图1) , 以帮助我们理解:

二、以“三点一线”解读英语阅读文本的实践

(一) 介绍背景知识, 串联文本话题

阅读文本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和教师讲解语言点的主要材料。文本处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 即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文本阅读。如果在学生尚未了解背景的情况下, 教师就讲解所谓的语言点, 学生不停地做笔记, 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学生碰到的语言障碍少了, 但是话题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很突兀。所以, 教师应先介绍文本的背景知识, 通过各种方法引入话题, 唤起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知识的热情。教师在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理解文本更充分的信息 (Anderson 2009:12) 。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 A 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3a-3c中的阅读课教学 (Page 43) 为例, 谈谈笔者处理文本的方式。

阅读文本分析:本单元学习中外传统故事, 本阅读文本的文体是记叙文 (描述故事) 。中心话题是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学生比较熟悉《西游记》, 因此, 在背景知识介绍和导入话题环节, 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Activity 1:Do a survey (见表1)

反思: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道传统故事的中文名, 但英文名就不一定知晓。通过此活动, 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的英文名称, 为阅读环节做好准备。

Activity 2:Having an eye test

Students try to say the name of the story as soon as they see the picture.

反思: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一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创造气氛, 串联了文本话题。

Activity 3: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have a Prediction.

(1) Which book is talked about?

(2)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反思:笔者通过简短视频, 使学生回忆电影、电视及图书等对《西游记》人物的描述, 为文本的阅读做好铺垫。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背景图式非常重要, 尤其当学生接触到节选的或是不够熟悉的文本材料时,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前提下, 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源。在文本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 剖析语篇结构, 梳理文本脉络

经过前面的背景介绍和话题导入, 学生对该文本的话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即以主人公Monkey Kind为主线索, 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如何描写这个人物, 从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及人们对Monkey Kind的评价等三点进行快速阅读 (Skimming) , 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主旨, 从而快速清楚地梳理文本脉络。

Activity 4:Skimming

(1)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2) What can he do?

(3) Why do people like the Monkey King?

反思: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于二语学习者, 由于条件的限制, 阅读是其获得信息和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梳理文本脉络让学生找到故事的主旨 (观点) ,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了解作者的思路, 学习作者的文本结构, 获得该文本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本结构及作者的行文方式。

(三) 深挖文本内涵, 升华情感目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者密不可分。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标准中, 文化意识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在古典文学《西游记》中, 孙悟空是个机智勇敢、无私无畏、是非分明、目标明确、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物。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引导学生学习Monkey King的精神, 弘扬正能量。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 are_________when they watch the Monkey King.

A.excitedB.bored C.worried

2.We can learn from the Monkey King: (T or F)

(1) He is clever and brave.

(2) He likes helping the weak.

(3) He never gives up when he meets problems.

(4) He often asks for help from others when he can’t solve the problems by himself.

(5) To achieve your dream, you should keep on working for it.

(6) 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使其能够理解“No one is perfect!Trust yourself!”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的内容, 更要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Unless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Means: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not hide his tail, he can not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If he can hide his tail, he can turn himself into a man.

反思:推断深层含义策略 (Making inference) 是阅读理解的最高层次, 也是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这要求学生综合理解文本信息, 识别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等, 从而做出评价性判断 (杨延从2013) , 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 活用文脉思维, 强化语言运用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法, 学生能较快抓住文章主线。当学生搭建文本框架、明了文本的内容后, 教师应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快速朗读、理解、背诵并内化,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语言运用。拓展阅读运用, 即找准阅读拓展的切入点, 通过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辩论、采访、演讲、改写、仿写或续写文本等形式, 激活学生思维, 诱发其表达欲望, 促使其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文本 (杨延从2013) 。在输出环节, 笔者设计了几个课堂活动任务 (见图2、图3、图4) :

Task 1:Retell the story

反思:贯穿主线的三个核心话题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来复述文本内容, 作为口语输出的重要载体。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讲故事的全过程, 学生在深入理解信息、内化文本的基础上, 能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行文中的逻辑关系, 学会有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表达。

Task 2:Writing

Write another traditional folk story—Nezha Conq uers The Dragon King

1.Who is Nezha?

2.What can he do?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反思:通过学习, Monkey King“不畏强权、为民忘我”的精神已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样不畏强权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 如哪吒闹海。

三、反思与建议

采用“三点一线”的文本解读方式是笔者这两年来的研究课题。这种文本解读方式不仅让阅读材料有明确的框架, 学生易于分析、理解并运用, 而且为阅读后的写作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就说明提高了阅读能力和课堂效率。当然, 各种文体的最佳解读法也还在探索中, 还应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付薇.2015.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51-54.

顾敏.2014.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 (5) .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莎日娜.2015.以文本解读为基础, 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能力[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7) :124-126.

杨延从.2013.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促进意义建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5) :44-48.

钟颖芳.2015.基于文本阅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1) .

8.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石(quán)参差(cēncī)寂(liáo)摇(zhuì)

(chuàng)尔(chù)然(yǐ) (kān)

忽(xī) 幽(suì)(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竹②良朋

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奇而坚②二者③久乃已 ④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九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二、学习过程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填写下表中的长方体部分。特征 形体 面 长方体 正方体

2、填好表格后回答: 1)、什么叫做棱、顶点?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

3、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填写上表中正方体的部分。

三、试一试,我能行。

1、试着做一下教材 30 页的“做一做”。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写 在下面。

3、练习五第 2 题的解答写在下面。

10.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

这节课是初中八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课件,本节课属于中国民歌部分,也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歌曲之一。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青海湖”和“万山之祖--昆仑山”“黄河源头--卡日曲”“长江源头--沱沱河”及当地的风土民俗风光图片、歌舞等艺术作品,听赏、学唱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2、学唱青海民歌《四季调》,并与《花儿与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欣赏。

3、进行《花儿与少年》舞蹈的欣赏、学习和重新创编,能由“景”而想,因“情”而动,能随着《花儿于少年》的音乐即兴或在集体设计的表演动作中起舞。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了解青海湖,两首歌曲的对比欣赏。

三、教学准备:《花儿与少年》、《四季调》的音乐光盘、课件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教案。

四、教学过程:、查找地图,认识青海省

1、提问: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常非常爱看课外书,老师今天想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第一大河叫什么名字吗?第二大河呢?

2、师:那你们知道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地图吧。

3、了解青海

你知道哪些和青海有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青海省的首府、位置等

学 生说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如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 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瞿昙寺是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的壁画堪称一绝......、走进青海湖,感受美丽故事、迷人音乐

1、美丽的传说故事

在我国的锦绣山川里,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同样,青海湖也有着它的美丽传说,你知道吗?

2、走进青海湖

教 师:传说是美丽的,青海湖究竟什么样呢?

3、青海湖的鸟岛、生活着的兽类、植被。更是驰名中外的稀有品种。)

4、青海湖边的歌舞

师:青海湖周围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花儿歌飘全中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请你边听边思考:这两个片段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分别弹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学生欣赏、思考。

教师再分别弹奏《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双手为乐曲伴奏,充分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区别。

出示两个片段的乐谱,反复播放两段乐曲的旋律,让学生分组试唱乐谱。

集体跟琴唱两个片段的乐谱。

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教案。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展示的小组中,哪个小组唱得音更准确,能表现出情绪的区别?

三、拓展

认识“花儿”,欣赏花儿盛会的图片。

歌舞曲《花儿与少年》与民歌《四季调》的对比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青海的民歌《四季调》,下面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民歌《四季调》与歌舞曲《花儿与少年》有什么区别?

11.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一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单元选材精当,注释详明,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人教版新教材(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及它几篇文章中有几个词语,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有些迷惑,现提出来,只是为了说明相关问题,没有批评教材的意思。注释结论是作注者对文章词意的理解与看法,它告诉读者被注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或跟什么相关,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去理解原文或了解当时的一些古文化知识。注释结论的得出我个人认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在此,我把在执教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来,希望得到方家的指导。

《小石潭记》(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一:“日光下澈”,其注释为“阳光照到水底”。而“澈”的意思为“清澄”“水清”。《古汉语常用词典》:

1.《玉篇》:澈,水澄也。

2.《水经注》:清潭镜澈。

3.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清澈(水清而透明)。

4.澈底(水清可见底);澈亮(清澈明亮);澈漠(清澈)。

1984年由叶柏林、周舸岷等老师编著的《初中古代诗文助读》一书中,语句为“日光下彻”也释为“阳光直照到水底。‘彻:贯通,深透。’彻,通也。”

再有《说文》:其聪能听彻之。

《国语·楚语下》1991年由姜鸿德、李凯华等老师编著的《初中古文对译与详注》一书中,语句也为“日光下彻。”“下彻”解释为“直照到水底。根据注释“照到水底”,其字应为“彻”而非“澈”。

其二:“冽”和“珮”字(2008年7月第三版,八年级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水尤清冽”中的“冽”字。“冽”,寒冷。亦作“洌”,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清冽”指清且冷;“清洌”仅指清澈。《说文》:洌,水清也。从水,列声。

1.《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文选·宋玉·高唐赋》:洌风过而增悲哀。

2.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3.张衡《思玄赋》:寒冷。玄泉洌清。《易·井》:洌寒、泉食。

4.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

针对原文的语境,我觉得此地用“洌”字更为得当。

再有就是“如鸣珮环”的“珮”字。“珮”作为繁体字被废止,“珮”和“佩”不仅音同,而且含义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佩”的义项较多,而“珮”只有一个义项。“珮”原是装饰玉品的带子,故称“玉珮”,又称“珮玉”。这里也可以写作“玉佩”或“佩玉”。“佩”的义项还有“佩带、佩服”等。这里的“佩带”之“带”是“携带”,而不是“带子”。“佩刀、钦佩”中的“佩”都不能写作“珮”。由“佩”的解释,不难看出“珮”是“佩”的繁体字。那么在现代汉语教材中,我们应该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呢?我觉得编著老师们也应该认真考证,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讲解中有个着落。

其三:《岳阳楼记》)中“日星隐曜”的“曜”字。

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曜”与“耀”两个字的解释:

“曜”字有如下解释:

1.日光。《水经注·庐江水》:“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

2.明亮。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日月在躬,隐之弥曜。”

3.照耀。何晏《景福殿赋》:“清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

4.显示,炫耀。潘岳《关中》诗:“以古况今,何足曜成。”

5.日、月、星的总称。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五曜,外加日、月合称七曜。杨炯《浑天赋》:“观众星之部署,历七曜之驱驰。”

“耀”字有如下解释:

1.光芒。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2.照耀。杨雄《甘泉赋》:“东烛沧海,西耀流沙。”

3.显示,炫耀。潘岳《闲居赋》:“以先启行,耀我皇威。”

据此我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中该字的版本有值得商榷之处。

现代虽然不再使用文言文,但为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各级各类教学大纲都规定受教育者应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具有相应的理解文言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作注的人,也就是编写教材的人,应该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了解所注作品的内容和背景,并用规范的方式在适当的地方写出有助于理解原文的注释。读注的人,就是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知道注释的基本体例和方式,了解注释的内容和意图,然后利用注释来读懂原文。但读注者,特别是教师,对于注释不应该只是机械地接受,而应该对注释本身的是非优劣作出评判,发现错误的或不足的注释要予以更正或补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注释,进而理解原文。

当然,语言是有继承性的,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争议,我们只是希望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更加准确,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欣赏、评析我们优美的文化遗产。

12.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二

1.on page 25 在第25页

2. the back of the book 书的背面

3. hurry up 赶快;匆忙

. in two weeks 在两周之内

5. go out to sea 出海

6.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一个满是宝藏的岛屿

7. w rite about 写作关于……的内容

8. finish doing sth. 做完某事

9. w ait for another ship 等待另一艘船到来

10. learn to do sth. 学会做某事

11. grow fruits and vegetables 种水果和蔬菜

12. a few weeks ago 几个星期前

13.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 s feet 另一个人的脚印

14. not long after that 不久之后

15. run towards sp. 跑向某地

16. use...to do sth. 用……来做某事

17. signs left behind by someone 某人留下的标记

18. read the newspaper 看报

19. science fiction 科幻小说

20. can’ t w 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地做某事

21. a good way to wake up 醒来的一个好办法

22. number of people 人数

23.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做某事

24. study abroad 在国外学习

25. 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26. come to realize 开始意识到

27. ever since then 自从那时起

28. the southern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的南部地区

29. belong to 属于

30. be kind to each other 善待彼此

31. trust one another 互相信任

32. the beauty of nature 大自然的美

33. have been to sp. 去过某地

34. do some research on sth. 对……做研究

35. hope to do sth. 希望做某事

36. see sb. do sth. 看到某人做某事

37. the firs t line in the song歌曲的第一行

38. enjoy success in享受……的成功

1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三

B A B B A D D B C B D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C D C B AC BD AB AD AC

26.⑴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

⑵①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②要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竞争。③在竞争过程中双方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7.(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2)“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

(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28.(1)生活中处处有合作,生活需要合作。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2)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通过竞争,我们才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

(3)因此,竞争与合作同样重要。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4)题目观点不正确。

[友情提示: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请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答案]

29.(1)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2)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在竞争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30.(1)反映了校园中存在不诚信现象。

14.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四

课题: Unit7 Section A 2d,GF--4c 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节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

2.谈论地理和自然现象,学会对事实和数字的比较,3.能表达较大的数字,熟练运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自然地理之最中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较大数字的表述,识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变法的多条规则;正

确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句式。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50,52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读对话2d两次,把握大意,划出不懂之处并自己查字典解决。

3、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4、独立完成4a、4b,4c,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预习检测: 翻译:随便 ___________就我所知 __________最普遍的问题______

今天的长城之旅_________________ _正如你所看到的 _______ 和。。。一样大___________比长江长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2d,理解并仿照练习,老师点拨知识点.2、自读GF两次,弄懂含义。

3、独立完成4a、4b,小组内互相检查,解决疑难。4.探究知识点: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一.单选

1.Paul is very _______.He is ________ than his brother.A.heavy---heavierB.heavy---heavyC.heavier---heavierD.heavy---heavyer

2.It has the ________ clothing store in the town.A.goodestB.gooddestC.bestD.better

3.This ruler is ____than that one.A.longB.longerC.the longestD.longest

4.This book is ____ of all.A.cheapestB.cheapD.cheaperD.the cheapest

5.He is much ____ than his brother.A.tallerB.tallC.the tallestD.tallest

6.Li Lei is ____ older than Lucy.A.quiteB.veryC.muchD.more 7.This is one of ____ films of this year.A.more excitingB.exciting C.the most excitingD.most exciting

8.The weather in Beijing is colder than_____.A.in GuangzhouB.Guangzhou

C.that in GuangzhouD.that from Guangzhou

9.Tom is ____ of the two boys.A.tallerB.tallestC.the tallerD.the tallest 10.Of my parents, my father looks_____.A.oldB.olderC.the oldestD.the older 11.This watch is ____ than that one.A.much expensiveB.expensiver C.more expensiverD.more expensive 二根据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Lily gets up ______(early)thanLucy.2.Which goes __________(slowly), Tom or Jim?

3.This book is _______________(interesting)than that one.4.She works________________(careful)in her school.5.Who goes to bed _________(late)Jim, Tom or Jack?6.I think turkey is ___________(delicious)of all.五、板书设计:

15.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篇十五

【学习目标】

Key words:bike, ride, sightseeing, fishing, rent, Italy

Phrases:go bike riding, go sightseeing, take walks = take a walk, go fishing, rent videos

【学习重点、难点】

1.be+doing 表示将来

2.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知识链接】

一般将来时态

【能力目标】

能够学会和利用旅游度假的相关问句及其答语。

【情感目标】

领略世界各地风光,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增长人文地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自主学习】

一、重点词汇拓展

1.乘骑,搭乘 (现在分词)

2.垂钓,钓鱼 (现在分词)

3.观光,旅游 (现在分词)

4.租用,出租 (现在分词)

二、重点词组识记

1.去观光 __________________ 2.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大利南部_________________ 4.从…返回 get back _________

5.回到…地方 get back _________ 6.the south of 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

7. Can I ask you a few questions about your vacation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句型体验

1.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va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How’s the weather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Who are you going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What is like there? ?

【知识要点】

go+doing 的用法:这是一个固定句型,表示“去做…”

此类结构除 “go+shopping”等少数用法外,其余都与体育或是娱乐有关。例如:

go swimming 去游泳 go boating 去划船go bike riding 去骑自行车旅行

go dancing 去跳舞 go sightseeing 去观光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skating 去滑冰 go skiing 去滑雪 go hunting 去狩猎,去打猎

go climbing 去爬山 go walking 去散步 go camping 去野营

go hiking 去远足

典型例题:She is ___________ with her father this afternoon.

A. going to shop B. go to shop C. going shopping D. go shopping

解析:按语法来讲,go to shop 也是正确,因此同学们往往会选择,但是在这里,此题涉及到习惯用法,go shopping 是一个固定词组,意思是“去购物”,故先C。

【随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

1. Lucy is __________ after supper.

A. takes walks B. take a walk C. takeing walks D. taking walks

2.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on Sunday?

---How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

A. to go bike riding B. going bike to ride

C. going to bike riding D. going bike riding

3. ---_____________? ---It’s a nice day.(多选题)

A. How is the weather like? B. How is the weather?

C. What is the weather? D.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4. ---Where is Guangzhou? --- It’s in __________.

A. south of China B. the south of the China C. the south of China

5. Can I ask you ______ questions about your study plans?

A. few B. a few C. a little D. little

6. ---_______ are you staying in Canada? ---For about three weeks.

A. When B. What time C. How often D. How long

二、短文填空。

A: Hello, Wang Lin.

B: Hi, Han Mei.

A: What are you doing _________ vacation?

B: I don’t __________. What about you?

A: I’m going to Beijing. I think it’s a good place to visit.

B: Yes. I ________ there last year. Who are you going __________?

A: My parents.

B: Have a good __________.

上一篇:关于人物的叙事作文优秀下一篇:致山东省全省技工院校教师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