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精选13篇)
1.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一
调查报告
研究主题:农村环境治理状况及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以南昌市进贤县长山晏乡为例 姓 名: x x x 学院班级: x x x
目录
一、主题及调查意义„„„„„„„„„„„„„„„„„„„„„1
二、调查地长山晏乡的大致情况„„„„„„„„„„„„„„„„2
三、调查介绍„„„„„„„„„„„„„„„„„„„„„„„„3
四、长山晏乡处理得当的原因和结果分析„„„„„„„„„„„10
五、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危害„„„„„„„„„„„14
六、农村垃圾处理对策和建议„„„„„„„„„„„„„„„„15
农村环境治理状况及原因分析调查报告
——以南昌市进贤县长山晏乡为例
一、调查意义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分析进贤县长山晏乡治理坏境的经验以及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从而提出合理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对策及建议。
当下,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物质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从另一面来看,也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发展,这点也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但走访中笔者发现,长山晏乡这个比较富裕的乡,不仅经济状况良好,而且这个自然村的环境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污染情况,这一点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为此笔者借助此次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来简单介绍进贤县长山晏乡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特别是对长山晏乡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数量、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调查,分析长山晏乡环境治安管理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并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以此让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环境。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地长山晏乡的大致情况:
进贤县长山晏乡位于南昌市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国道316线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全乡耕地面积19760亩,可养水面20000亩,森林覆盖面积20000多亩。境内总面积47.32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人口2万。几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直接领导下通过发动村民筹集资金对周围自然村的垃圾进行了整治,全镇已有40多个自然村通过整治,初步解决了农村垃圾统一填埋处理的难题,解决 个别自然村乱、脏、差等现象。由此大力推进了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为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调查介绍
1、调查者:王杰
2、调查时间:2014年7月7日――2014年7月12日
3、调查地点:进贤县长山晏乡垃圾处理处、乡间马路;
4、调查内容:
乡间马路有无垃圾的情况
长山晏乡垃圾中转站现状
5、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听取报告调查
6、调查大致实况
(1)乡间马路上有无垃圾的实况
马路边的空地几乎看不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只有很少的地方偶尔会有一些碎屑或者是牲畜的大便,这是笔者在长山晏乡看到的实况。笔者听取了乡长的简单介绍方知详情:
笔者:乡长,您好!请问你们村为什么会如此整洁呢?道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
乡长:那是因为我们乡里有42个自然村都建立了保洁队伍,都有足够的保洁员,他们负责垃圾的清理工作。
笔者:乡长,42个村不少小数目,这应该需要不少保洁员吧?
乡长:是的,比如我们乡里也设立了环卫所,街道上安排了8个保洁员,村里要视情况而定。
笔者:乡长,我刚有注意到旁边的国道上有人清理垃圾,他们也是你们安排的环卫工人吗?
乡长:是的,那是316国道,国道上会安排3人清扫垃圾。
笔者:那乡长,这些工人,他们的工资是多少呢?工资能得到有效保障吗?
乡长:这是肯定的,我们村是从2009年开始重视环境卫生工作的,刚开始的一年里,只会给比较少的工资,但后来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上头的重视,为此我们在聘请员工这一块上也花了不少钱,街道上的环卫工人我们给的工资是每月700左右,村里的环卫工人要视情况而定。
笔者:乡长,在您的带领下,现在的长山晏乡正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将来的长山晏乡也会越来越美丽的,那乡长,从事了多年的乡村工作,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乡长:其实如今的长山晏乡的发展和大家是分不开的,我们一直贯彻执行上头的政策,就拿环境卫生这一块来说,我们并不是表明功夫,也不是为了做给上头看,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环境工作,省里也会不定时抽查。坚持了这几年,不仅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变好了,而且生活在这样的干净环境中,村民的心情也舒畅了,自然有力气去干活,我们村当然也会越来越好的,所以,长山晏乡的发展,是“人力、财力、物力”发展的结果。笔者:乡长说的真好,要是所以的农村都像你们村一样,相信“中国梦”的实现也不远了,谢谢乡长的热心回答。
(2)乡里垃圾中转站实况
笔者走访了负责乡里垃圾中转站工作的一处人家,了解了乡里垃圾处理工作的大致情况:
通过走访,笔者了解到,长山晏乡建立了道路垃圾中转站,里面安置里垃圾焚烧炉,这是村里总计花了70万元购买的先进设施,这笔费用由村民和政府共同承担,垃圾中转站主要负责乡里所有的垃圾焚烧工作。
考虑到焚烧垃圾工作力度大,乡里重金专门聘请了一户人家负责此项工作,工作人员主要是对托运来的垃圾先进行分类,然后回收可循环使用的垃圾,可利用的垃圾要回收,把各种各样的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再将这些垃圾运送到代理商或工厂进一步加工再造成其他物品,有机垃圾高温堆肥,有害垃圾焚烧、填埋,这种方法既有效经济又使垃圾不产生污染。
主要垃圾分类有:
可回收垃圾: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厨房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
从设备费用的来源和垃圾处理工作的实况可以看出长山晏乡村民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以及村民对于建设良好农村环境的决心以及付诸的行动。
四、长山晏乡处理得当的原因和结果分析
从长山晏乡来看,在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实施惠民政策,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虽然曾经这个村人口多,区域广,村民居住分散、村落杂乱、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但在政府的带领下和村民自己的努力下,居住环境有了很多的改善,如村庄内部道路、供排水设施、垃圾场建设、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年久失修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解决。具体说来就是:
一是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不存在严重污染状况,包括化工产品、生活垃圾等,这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大的益处。譬如农民住宅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问题始终得到妥善解决。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基层领导和群众充分认识垃圾的危害性,废弃塑料制品等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以及工业废品对农村环境卫生形成的危害性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是村民多年来也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乱丢塑料袋、塑料布等垃圾,卫生意识逐步提高。
四是目前农村村落建设规划工作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事农村村庄规划的人员逐步增多,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落实,农村住房规划也越来越有条理,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五是农村建设虽然经费不足,但本村村民有很强的公众意识,大部分人乐于新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大家一齐出钱出力,一齐投入新修设施(备)的资金。并且,在该乡,发展了很多的乡镇企业,“以工促农”政策在该乡得到落实。
五、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危害
目前,农村主要存在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1、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科技越来越发达,农民种植可以利用的各种化肥、农药数目、种类剧增,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与此同时,各种化肥的使用,也使得农田土壤遭到污染,比如,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另外,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由于地膜的不可降解性,残留地膜不仅严重污染了土壤,还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遭到污染,很多地方到处弥漫着各种废弃塑料的臭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
2、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不具备条件开展户建垃圾池、村设垃圾回收点、镇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县有垃圾填埋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也因为农村是以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为特点,大部分因为基础设施较差,管理制度欠缺或不完善,造成了“脏乱差”现象:如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使得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恶化,人们的生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及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俱增。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因此乡镇企业大多为技术含量低的粗放经营,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又因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造成污染分散,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同时畜禽养殖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受此影响,农村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上是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接下来是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1、影响村容村貌,不利于农村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地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良好心态的保持,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激发人们干事的热情。农村农活比较繁重,农民的负担比较重,身心都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因而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轻松、舒适、干净的良好环境,这有利于农民保持愉悦、舒适的心情,也会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劳动中去,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很关键。
2、环境污染也会促使各重疾病的爆发,危害农民健康。在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随处可见,众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传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化和长期简单堆放,易产生恶臭物质,垃圾堆放场成为多种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场所, 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遇上大雨或洪灾,由于洪水的冲刷,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病原扩散,导致疾病迅速传播,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再者,比如有时对动物尸体、农药瓶等,不经任何处理,就随意丢弃;有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将能烧、不能烧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随意焚烧。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意识,就无法正确处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绝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
笔者认为,从长山晏乡治理环境的情况和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污染状况两个方面来看,各村应该借鉴长山晏乡治理环境的有效措施,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的发展进程,以下是笔者对于农村治理环境的几点建议,主要从农村垃圾处理这个方面来阐述。
六、农村垃圾处理对策和建议
1、有偿清扫治理型。由政府和村民共同承担一笔费用,用于聘请清洁工人,并从各村选取相应人数充当清洁工人,每月给予适当工资。清洁工人主要负责乡间小路、街道、河道的清理工作,并安排领导定期检查,对表现良好的村民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村可以搞,做到让村民互相监督、相互合作,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依靠先进技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沼气能源工程等项目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采用沼气池净化,农民做饭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能源生产模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础设施比较配套,节约能源,可以就地取材,方便农民使用。
3、依靠政府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进行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管理力度不大,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政府需要发挥推动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形成相关法规,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目标、内容、方式等,规范村民行为规范,并为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4、依靠临近城市的协助。就是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共享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要求每个农户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筒)内,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统一运送与管理。
5、依靠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进行治理。目前,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过大、任务繁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得到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以下几点:第一,要求每户农民自觉落实垃圾入袋装桶,并定点倾倒存放。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向是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离。第二,要求每个行政村按要求将各村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垃圾中转站,时刻保持有一个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这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是实行垃圾分拣处理,这就要求各村要安排清洁工人进行垃圾的清扫工作。第三,要求将集中垃圾按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处置。这一环节的发展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各乡村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地理位 置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严格做到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6、强化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的氛围。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的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我市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2.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二
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农药、化肥等技术广泛使用为特征的绿色革命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不足的问题, 但是, 这种化工型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4年的数据, 1978~1998年, 中国农业“污灌面积”从500万亩增加到5427万亩, 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2003年, 中国农田化肥施用量为每公顷464.5kg, 超过发达国家安全施用量每公顷225kg上限的1倍以上;农药施用量达每公顷15kg, 是发达国家的每公顷使用量的2倍多;其中, 高毒农药占农药施用总量的70%, 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地区生产和使用。
调查发现, 中国化肥和农药开始使用的时间和绿色革命兴起时间差不多, 都是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化肥和农药推广的高峰期。数据显示, 分别有51个和41个村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化肥和农药, 分别占调查村的36.16%和29.08%;分别有41个和40个村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化肥农药, 分别占调查村的29.08%和28.44%。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个村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可见, 中国农业生产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调查村使用化肥的种类增加显着。调查村最早使用化肥时, 平均使用化肥的种类只有2种, 最高的为6种, 现在平均使用化肥种类为7种, 最高达到了21种, 都增长了2倍多。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提高产量和减轻工作量上。有128个村表示, 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最积极的作用是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产量, 占调查村总数的90.8%, 有11个村表示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轻工作量, 占调查村总数的7.8%。化肥、农药对粮食产量的促进作用也是农民乐于使用的主要因素。
相对于农药、化肥使用程度的增加, 调查村参与正规的农药、化肥使用培训班的程度却比较低。数据显示, 只有33个村举办过化肥使用培训班, 仅占调查村总数的23.4%;108个村没有举办过任何关于化肥使用的培训班, 占调查村总数的76.6%。只有38个村中有人参加过化肥使用培训, 占调查村总数的27%;有103个村的没有任何人参加过化肥使用培训班, 占调查村总数的73%。农药使用培训参与情况程度与化肥差不多, 只有38个村举办过农药使用培训班, 有42个村有人参加过农药使用培训班, 分别只占调查村总数的27%和29.8%, 大部分村既没有举办过农药使用培训, 也没有人参与过任何形式的农药使用培训。
从化肥、农药使用知识来源来看, 化肥使用知识的首要来源是自己的经验, 其次是产品说明书, 然后是出售机构和当地的技术人员。农药使用知识主要来源是产品的说明书, 其次是自己的经验, 然后是出售机构和技术人员。由此可见, 农民主要通过非正式渠道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知识, 产品说明书和出售机构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化肥农药使用知识获得途径的非正式性, 导致部分村在化肥、农药使用量上很难做到适量使用。能做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合适的村分别只有74个和71个, 占调查村总数的50%左右;在不能合适掌握使用量的村中, 有51个村表示会过量使用化肥, 58个村表示会过量使用农药, 与此相对, 只有16个村表示化肥使用不足, 12个村表示农药使用不足。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造成农业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调查显示, 使用化肥对农村的主要负面影响是造成粮食品质下降, 影响了消费者饮食的质量和身体健康;其次, 导致土地板结, 进而影响当地土地生产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再次, 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污染了水源, 是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药对农村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有54个村表示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当地的水源, 占调查村总数的38.3%;有31个村表示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造成环境退化, 占调查村总数的21.99%;有28个村表示农药的使用造成当地粮食品质下降, 占调查村总数的19.86%;还有21个村表示农药的使用使人畜安全受到了威胁。农药的使用威胁人畜安全的主要原因有4个:第一, 容易在高温季节出现打药中毒事件, 调查发现, 有73个村出现过打药中毒事件, 占调查村的51.77%;第二, 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容易引起人畜食物中毒;第三, 农药残留造成周围水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第四, 一些高毒农药仍然在使用。
调查还发现, 农村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地膜等白色污染。有54个村表示当地主要的农业污染源是地膜等白色塑料制品, 占调查村总数的38.3%;此外, 生活垃圾、秸秆燃烧以及动物粪便也都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4、调查村的环境污染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有107个村表示环境受到了污染, 占调查村总数的75.9%, 只有34个村表示没有受到污染, 占调查村总数的24.1%;有2个村认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有20个村认为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占调查村总数的14.18%;有52个村认为环境污染情况一般, 占调查村总数的36.88%;有33个村认为虽然受到了污染, 但情况不严重, 占调查村总数的23.44%。从主要污染源来看, 生活垃圾排在第一位, 农村地区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垃圾处理中心, 农户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从而造成农村社区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排在第二位的是工矿业污染, 现在, 有很多城市将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纷纷转移到农村地区, 同时, 一些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都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化肥、农药等农业污染排在第三。
从污染严重程度来看, 表示生活垃圾污染最严重的有41个村, 表示工矿业污染最严重的有33个村, 表示化肥农药污染最严重的有27个村, 这也再次说明了农村环境污染的三大污染源是生活垃圾、工矿业污染和化肥、农药等。调查显示, 农村环境污染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这主要是由绿色革命带来的农业生产的化工化造成的。有14个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污染情况, 但绝大部分村是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的, 这可能是农业化工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共同带来的。
从近5年来农村污染情况变化来看,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有53个村表示近5年来环境污染情况更加严重了, 占调查村总数的49.53%;只有13个村表示近5年来环境污染情况减缓了, 仅占调查村总数的12.15%。农村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一方面是因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等增加, 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没有采取专门的应对环境污染的措施。调查显示, 有95个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环境污染, 占调查村总数的67.38%;虽然有46个村采取过一些措施来治理污染, 但从所采取的措施来看, 都是一些简单的收集和集中安置污染物, 实质性的治理污染的措施非常少, 这些简单措施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其中, 有28个村所采取的治理污染的措施为设垃圾集中堆放点和请专人定时收集生活垃圾等, 以这些方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有8个村采取了和造成污染的工厂进行协商的措施, 控制其工业污染;有5个村在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3个村组织村民定时打捞河流中的污物;有1个村修建公共厕所;还有1个村利用工业垃圾填埋道路坑洼和泥泞处。
5、结论
综上所述,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具有覆盖面广和程度深的特点, 具体来说,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农村水资源状况令人堪忧。首先, 由于气候、人类活动和需求活动导致了水资源存量快速减少, 水资源缺乏情况日益严重;其次, 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将会更加严重影响到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再次,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城市排污污染等导致了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居民饮水和灌溉水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 化肥、农药、地膜等大量投入, 一方面带来了农业产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农业环境的恶化。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地板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农村的水源,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并且使得人畜安全受到了威胁;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安全。
第三,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染和垃圾控制及处理安排,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严重;随着城市排污控制加强, 很多地方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农村地区, 同时, 一些乡镇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忽视了污染处理, 以及矿山的无保护开采等, 使工业污染也日益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3.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特以社会实践的形式组织团队进行了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目前比较集中的问题核心,并就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及所反映的问题
本次调查是针对新乡市获嘉县冯庄镇忠义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展开的,学生总人数72人,其中留守儿童13人,占到总人数的18.1%。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支持父母外出打工,且能正确看待此问题,当遇到困难或有心事时,都能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同学求助,平时在家帮家长做家务、学习等都能合理安排时间,且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实现梦想,改变经济现状及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但是还是有部分小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沟通能力欠缺;在学校和老师接触时间少,加上其性格上较羞涩,表达能力不足;而隔代的爷爷奶奶由于年龄的差距,心理沟通困难,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基于以上原因,小学生性格变得较孤僻,较同龄的其他儿童相比,往往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少自信心,心理素质差。即使学校对此采取很多措施,比如成立“亲情直通车”定期和外地家人通电话,取得一定成效,但调查显示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1]。因为心理问题将直接对孩子的未来学习生活及成长成才造成严重影响。家人和老师的关爱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部分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我们社会实践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了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同时让家长配合,给予孩子们关心和温暖。经过短短几天的磨合,他们的自信心大为增加,能够更专心的学习,同学关系有所好转。但是由于老师的局限性,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现象。他们不爱做体育活动,不爱与同学交流,但是在其他同学的热情邀请下他们也会去一起玩耍。
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学校老师的教导,家长的交流不仅使其心理素质提高很多,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很多。得到这个可喜的结果后,我们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儿童发现,这一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做家务和忙爷爷奶奶种地上;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思念父母上课经常开小差。从上面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儿童家人外出打工对一部分子女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这部分亲情的缺失不能得到抚慰,很可能不能得到健康成长[2]。
二.解决农村学小学生亲情缺失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缓解农村孩子亲情缺失的问题
要解决农村儿童亲情缺失的问题,首先应减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劳务方式,使社会主义经济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一定的帮扶政策和宣传引导也至关重要。
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将一些大型的企业引进本土。如果家乡附近有大型的工厂或企业,并且薪资待遇与外出打工不相上下,使得农民愿意就近务工,而无须背井离乡,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得亲情缺失状况从根源上解除[3]。
政府对常年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在其孩子的上学问题上,能给予一定的帮扶和补助金,使得一部分孩子可以随父母进入城市读书。既解决亲情缺失问题,同时还让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使得把孩子培养成为栋梁之才更进一步。同时,政府、学校与家长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补助金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定期检查农村儿童补助金的发放情况,并利用寒假时间对特殊农村儿童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政府在对“关爱农村儿童”的宣传工作上要加强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儿童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各企业单位和各高校加入到关爱农村儿童的爱心活动中来。一方面支持农村学校建设,让孩子们在家乡就可以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对于随父母进城上学的孩子,也要让周围师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尤其是要引导城市学生,不要因为农村来的学生的方言和穿着等对他们歧视和嘲讽,这样很容易造成农村学生自卑和自闭,甚至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念头,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2.农村学校成立相应管理机制
学校是学生长期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和管理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农村孩子亲情缺失问题,学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办法。
(1)加强对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和治疗,避免心理问题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而出现严重后果。
(2)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农村的孩子之所以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原因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领域,没有所见,自然也就不会有所感和所悟。如果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走出去,深入社会去了解和体会,相信孩子们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
(3)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让学生接受现状,避免因为自己生在农村而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自暴自弃;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坚强和自立,让他们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和境遇;再次让他们懂得感恩,感谢父母远赴外乡辛苦打拼的抚育,感谢学习老师的辛勤教诲,感谢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nlc202309010139
(4)针对当前农村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农村孩子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5)定期举办老师培训活动,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吸引大学生来校就职。知识的新奇和教师教学方法的美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分散他们对于父母的思念的注意力和减轻家庭带来的压力的困扰。
(6)营造关爱小学生的氛围。学校以群众路线学习,整治“四风”问题为契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内学生中,老师要充当起父母的角色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让其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
(7)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随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并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形成关爱的工作合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也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8)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要求教师作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施以更多的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留意每个学生的的心理变化,进行有关心理健康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父母及家庭责任不容忽视
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是他们成长的泥土和堡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整个成长路上的守护神。家庭和父母的关爱任何人无法取代。因此,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能像花儿一样茁壮成长,散发迷人芬芳,家长将任重而道远[5]。
(1)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经济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2)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由于农村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不是很善于言谈,最初的联系可以由教师引导,慢慢转化为相互联系,最后转变为家长主动联系学校和老师了解孩子情况。
(3)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临时监护人除了要关注孩子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外,要更多的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关心关爱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社会的责任。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亲情缺失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希望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同心协力,为我们的农村小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孙文敏,吴庆兴.试论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2(30)
[2]胡会丽,陈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3]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32-133
[4]杨会芹,张波,郭雪萍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6):97-101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167(5):82-83。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2015-JSJYYB-175,项目名称为:教师及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文通信作者:崔乘幸)
4.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四
一、实践目的
了解三塚洼村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其成因,找到解决方法;学习实践调查的方法,步骤,了解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成因,对农村环境问题有总体把握。
二、实践内容 1:三塚洼村概况
地理位置:洛川县(东经109°13′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北与富县、西与黄陵紧挨,总面积1886平方千米。洛川地处延安市南部,北与、西与黄陵紧挨,东与宜川黄龙相接,南与宜君、白水等县相邻,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重要枢纽,亦是延安南部的中心。三塚洼村距洛川县县城约6公里,位于210国道沿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气候:三塚洼村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易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冬季降水稀少,以夏季降水居多。气候凉爽干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陕西洛川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洛川无霜期180天,冬少严寒,夏无酷热,4~10月,历年平均气温在16.3℃, 6~8月20.9℃洛川4~9月降水为507.1毫米。不足之处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 地质:三塚洼村位于黄土源区,地势北高南低。源面开阔平坦,向东南缓倾。沟谷切深在80-140米之间;谷坡较陡,坡度30-60度。受重力和地表地下水作用,沟谷内黄土滑坡、崩塌发育,沟头溯源侵蚀强烈。
土壤: 洛川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优良土壤。
2: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污染:干旱天气时,尘土飞扬。另外农民焚烧秸秆,垃圾等会造成少量大气污染。总体大气环境良好。
噪声污染:周边无大型建筑工地,噪声污染较小。
固体废弃物污染:由于三塚洼村较落后,没有正规的垃圾场,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在山沟边,即去果园的必经之路上,虽然在村子里闻不到垃圾的臭味,但如果下地,就会闻到。因此,污染较为严重。
土壤污染:三塚洼村主要收入依靠农业,土壤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污染,其他污染较小,土壤污染不太严重。
3:环境污染原因
三塚洼村的环境污染成因主要是农民缺少环保意识,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对环境保护没有观念,政府在其中或多或少也有原因,村里各种设施不全面,宣传不到位。农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4:相关举措
用石子路代替原有的黄土路,村里主干道铺设水泥路面,以防尘土飞扬或雨天路面泥泞。巷子栽种龙爪槐,绿化道路。
5: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为三塚洼村居民。(调查问卷见附表1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村民文化水平高低与是否了解燃烧树叶有危害之间的联系:
施肥情况: 100%使用化肥,同时以人畜粪便为辅,极少数会使用一点堆肥。
制约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总结 污染原因: 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
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
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农民的环保意识不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解决措施: 对于三塚洼村的环境现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建设新农村,其次要增强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保护环境的方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方面的防治。
1、改善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三塚洼村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而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
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以政府为主、村委会为辅的管理体系,以及农村环保技术人才的合作,使得农村在环境保护上有管理技术上的支持。
2、扩大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
3、改善扶持措施,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改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
农村的污染与城市工业污染有很大区别,治理工业污染的方式比一定适合农村,因此要“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应该以如何再利用为起点。
5、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及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
村委会应定期对农民进行环保宣传,使农民了解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可以通过农村电影放映流动车了解最新信息。
五、调查体会
5.皖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总结 篇五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与同伴ZQ主要走访了淮南西部谢家集、八公山区、凤台县的几个农村。每个农村我俩每人各采访一家。总的来说,这些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
就农户土地情况方面来说,大部分家庭自由承包土地面积偏少,例如鸭背村,许多农户仅有几分地,只种植些日常吃的蔬菜。据采访,土地流转现象在淮南西部也并不多见。没有流出土地主要因为土地面积少,完全有能力耕种;而没有流入土地多因为担心收益得不到保障,且缺乏更多的劳动力。不过,在这里也常见一种“口头协议”的土地流转:如果一家农户自己不想种地了,会直接把土地经营权无偿供给自己的邻居亲朋。这种流转是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的,只是说一声而已。正如山王村一位老大爷所说,“几分地种菜也买不了几个钱,就给人家种了,没有什么合同”。西部农村也是有“正式的土地流转”现象的。在孔集工农村,我们就采访到一家。据大叔介绍,他们家土地因公路修建和小区建设修建分别被占用两块农地,补偿费用高达45000¥/亩。
关于土地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许多农民都不了解,关于农业税减免、粮食补贴等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也说不明白,这些农村中,农户可以就土地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但不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抵偿债务。当被问道假如“和城里人有相同生活保障,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时,有三个调查对象(总数为
六)表示仍不会进行土地流转。因自己家仅几分地,要用来种植自家日常必需的蔬菜瓜果。而被问到若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时”,他们全都表示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相对于2011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23.2万亩,西部地区较为落后。
在农业产业经营方面,鸭背村、李嘴孜村、山王村主要以蔬菜为主,而工农村、芦塘村、张楼村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这些村庄中都没有养殖大户,偶有小家经营的养猪、羊、鸡和自己家的鱼塘。种蔬菜的农户基本上是自己家吃,多出来的自己运到集市出售,而种稻、麦的农户粮食通常由外来商贩收购。外来商贩收购的单价一般比自己运到集市买的低,却减免了运输程序和叫卖的时间,比较方便。由于村中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他们的种苗也是自行购买。这些农村都没有规模化的连篇经营,也无相应的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
全市来看,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3.9万亩,比2010年增加1.35万亩,增长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8.3万亩,其中夏粮增长0.3%,秋粮略降;油籽播种面积7.6万亩,同比下降5%;棉花播种面积1.4万亩,同比下降2%;蔬菜、瓜果面积46万亩,同比增长4.1%。全市猪、牛、羊和家禽等肉类总产量
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7%;水产品产量5.0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
4.1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3.5万吨,增长3.6%;蔬菜产量53.1万吨,增长5.4%――――――《淮南统计信息网》
皖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受落后的经济环境和
特殊金融环境的制约。在我们调查的西部几个农村中,几乎都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但除此之外,没有成立类似“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其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许多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概念。在我的问卷中
只有两个调查对象表示“应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认为其建立的基础为
“带头人的能力”。认为决策应有“政府决定”。虽然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但采
访对象中无一人获得过银行信贷。假如手头缺乏资金时,他们均表示会从亲朋好
友那里借款。许多人认为从信用社贷款难。原因不乏“无有效抵押物”、“无人
担保”、“手续复杂、审批太慢”。许多农民表示希望金融机构降低小额贷款门
槛,增加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等做出改善。
不过,农村合作金融业作为金融行业的弱势群体,防范和控制风险显得尤
为重要,而内部控制更是控制风险的关键。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农村合作金融
机构应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章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联合社章程》和《担
保法》、《贷款通则》,建立授权分责的信贷管理体制。国家应对经济皖北地区
农村信用社应继续实行扶持政策,进一步消化历史包袱,为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
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当然,并不是说淮南没有其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下是淮南市农村专业
农民(只务农的)文化水平基本在初中及以下,且老龄化。因为淮南煤炭资源丰
富,许多中年人在本地煤矿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从事建筑业工作。而许多25
岁以下的年轻人初、高中毕业后往往会去大城市打工,或上淮职、技校,之后进
入煤矿工作。几乎没有会从事农业耕作的年轻人。因而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村的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除去水稻收割等少部分程序,这里的农业鲜有机械
化,许多人觉得种地幸苦且收入过低。在煤矿工作的工人基本上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除零时工外,固定工还享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
金。但是在建筑业工作的劳动力却面临着“拿不回工资”的风险。劳动力外出务
工找工作的方式,所有的调查对象都选择“委托亲朋好友”这一项。我想,在这
里,年轻人的自主创业意识还很薄弱,对煤矿依赖性较大。
农村家庭收入方面,年收入1万至3万不等,其中10000~20000的居多。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部分家庭享有粮食补贴。农
村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在家庭经常性支出多少排列一栏,大部分家庭把“食
品”作为最大支出项,家里有高中生、大学生的家庭则把“子女教育”作为最大
支出项。储蓄目的中,盖房子、孩子上学、养老被列入前三。据调查,农村每人
每月基本生活费大约在200~300元。讨论到影响家庭收入的原因,自身文
化水平地或没有专业技能、外出务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
被列为主要原因。可当问及希望被培训的技能时,许多人又一片茫然,甚至有人
表示即使村里有培训机构也不会去——“没时间”。
农村建设方面,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很满意。现在大
多数家庭都用自来水取代了水井,也为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带来了方便。农业基
础设施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水泵,用于水稻种植和旱季蔬果的灌溉。村民们基本上
都参加了农村医保,部分村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想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日
臻完善,增加更多精神文化方面设施、组织,农业基础设施也会更加丰富。
据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淮南市今年(2012年)1至5月份农业农村经
济工作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去年同期水
平。夏粮预计总产62.2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蔬菜产量34万吨,增长6%。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考评,评选出2011年全市十大龙头企业和十大名牌农产品。1至5月份,全市农业产
业化产值6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
17%。――――――《中安在线》
皖北地区即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在安徽省占有较大
部分的自然资源,然而其农业经济却相对落后。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影
响,农业一直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皖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50%,人均耕
地面积为全省的1.16倍。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均占有较高的比
例,农业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皖北地区的农村经济
发展因而十分重要。
LXP
6.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六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30c.30~40d.40~50e.50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学生b.工人c.商人 d.农民 e.其它
4.家庭人口
a.3人以下b.4c.5d.6人e.6人以上
5.文化程度
a.小学b.初中 c.高中(中专)d.大学e.大学以上学历
6.您家中有几个人在赚钱呢?
a.2人以下b.2~5人c.5人以上
7.您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哪些?[多选题]
a.种田 b.打工 c.国家工资 d.开设工厂、超市 e.开公司 f.投资、股票 g.其它
8.请问您家庭平均月收入有多少呢?
a.1000元以下b.1000~3000c.3000~5000d.5000元以上
9.请问您认为影响您家庭生活质量(收入、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多选题] a.文化教育程度b.家庭人口因素c.健康因素d.从事职业e.其它10您的家庭支出主要用于哪些? [多选题]
a.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及家庭设备用品b.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支出c.医疗保健消费支出d.用于投资e.其它
11.贵村干部是否重视本村的新农村建设?
a.是b.否
12.您认为贵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哪方面成效比较显著?[多选题]
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村民收入c.推进乡村文明d.改善村容村貌e.无
13.贵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多选题]
a.村干部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村庄建设上,忽视了全面发展
b.缺少切实的措施,难以从政策,制度上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c.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性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少 d.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
e.改造农村卫生条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被束之高阁
f.乡风文明建设的村级公共活动和设施缺乏
g.民主选举和民主建独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方面缺乏公众参与 h.其它(请注明)
14.您认为,目前贵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多选题]
a.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b.就业问题c.医疗保险问题 d.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e.卫生环境问题f.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
g.其它(请注明)
15.贵家庭成员有无接受过劳动力培训
a.有b.无
16.贵家庭有无成员外出务工
a.有b.无
17.您认为,目前制约贵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 [多选题] a.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b.还没有专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力的综合协调机构 c.劳务中介机构信誉差,“坑劳”现象时有发生
d.其它(请注明)
7.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样品来源:按食品卫生采样规范, 随机从安徽省各地市的超市、酒店、食堂、包子铺等地采样。
1.2 方法
1.2.1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为铝。
1.2.2 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铝按照GB/T 23374-2009[5]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油炸面制品、焙烤面制品按照GB2760—2014进行判定[6], 其他产品按照2014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部分风险监测项目问题样品研判参考值进行判定, 超过标准值即为不合格。
1.2.3 质量分析
按照不同的种类、样品来源, 对所有样品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粮食制品中铝含量检测情况
2015年共检测粮食制品1141份, 合格份数为1061份, 总合格率为93%。不同的种类粮食制品的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传统的粮食制品如包子、馒头、花卷中铝质量状况较差, 合格率不到90%, 最差的为包子, 合格率仅为73%。质量状况最好的为饺子、面粉、面条类, 合格率为0。馍、饼、糕点、吐司、薯片及其他类质量状况居中, 合格率在91%~97%。
2.2 不同来源粮食制品中铝含量检测情况
2015年, 粮食制品样品来源分别覆盖商超、食堂、酒店、早点铺、小吃店、餐馆及企业。其中, 不同来源的粮食制品质量状况见表2。
由表2可知, 来源于早点铺的粮食制品质量状况非常严重, 合格率仅为50%, 商超和企业的粮食制品合格率要远好于其他来源, 均超过了95%, 而来源于酒店、小吃店、食堂、餐馆的粮食制品合格率也不高。
3 结论与讨论
3.1 粮食制品质量状况
从试验数据可知, 馒头、包子和花卷中的铝含量最高, 合格率最低, 质量状况最差。食物的天然本底铝含量一般小于10 mg/kg, 而超标的样本中铝含量均在100 mg/kg以上, 可能存在人为添加明矾等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从样品来源上看, 质量状况比较差的是早点铺、食堂、小吃店和酒店。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的食品大多是现制现售, 监管存在短板。
3.2 对策及建议
鉴于安徽省粮食制品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铝含量较高, 合格率较低的现状, 对监管部门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粮食制品还需展开延续性监测并加大覆盖范围和频次。抽查的重点种类应该包含馒头、包子和花卷;抽查的重点城市应该往北方城市转移, 如亳州、阜阳等;样品来源应该重点涵盖早点铺、食堂、小吃店和酒店。对于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确保粮食制品的质量状况有保障。
参考文献
[1]PETO M V.Aluminium and iron in humans:bioaccumulation, pathology, and removal[J].Rejuv Res, 2010, 13 (5) :589-598.
[2]潘峰.葫芦岛市面制食品中铝污染情况检测结果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4, 10 (5) :36-37.
[3]庞洁, 施向东, 梁惠宁, 等.2010年南宁市面制食品铝污染状况调查及人群暴露量评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2, 24 (1) :60-62.
[4]王瑶, 李晓辉, 刘艳, 等.成都市部分食品中铝含量及膳食暴露评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 (23) :4128-4130.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T23374-20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 2009.
8.目前农村师资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农村师资;建设;问题;建议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十七大报告还特别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着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从而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农村教师工作。
一、目前农村师资状况
1.何为“师资”及其重要性
师资即教师人力资源。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因素,是实施教育发展战略关键。师资队伍的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处,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也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师资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未来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成为一个 “终身学习者” 。换言之, 作为教师的角色, 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 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 教师更是一个 “解构者”[1]。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农村教师的年龄层次总体偏高,但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又较低;学科结构的安排也不合理,一个教师教授多个科目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②农村教师的整体机制不够健全,优秀的教师在这些不健全的机制下渴望向城镇发展,而且农村教师的资源配置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③目前,农村教师的编制制度存在不足。农村教师的缺乏导致很多教师是跨学科或者跨年级教学,更有些年级因为教师的缺乏而根本无法开课,“超编确人”的情况较在农村学校较为严重。
④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向城市学校流动的情况比较突出,农村教师在工资、住房、补助和培训等方面都不及城市教师的待遇好,这些就加快了农村教师想城市流动的速度。
⑤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 ,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向城市倾斜。“离开农村样样好 ,跳出农村万丈高”的厌农观念依旧存在。就算愿意到农村去 ,若干年后要重返城市就业时需要付出的职业转换高昂的成本也令毕业生心存犹豫[2]。
⑥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将优秀教师集中于城区来打造“品牌学校”,也导致农村教师的流失。此外师范教育失去了免除学费的特色 ,另外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的性质特点( 高强度 、 高责任 、 低收入 ) ,其结果就使得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每况愈下。因此社会整体师资的缺失必然将导致农村师资的缺失。
⑦在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在教育管理者一方,由于全社会教师资源匮乏 ,也不敢对教师提出太高的要求 ,只好大家得过且过。如此下去,虽然教育数量如师资队伍人数、 普及义务教育人数等等持续上涨,但其实是质量并无提高的“ 虚胖”[4] 。
二、目前如何加强农村师资建设
1.社会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不论出于经济的还是认识的原因,短期内大幅度普遍提高教师待遇 ,使之令人羡慕都不可能。这些年来 ,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无多大的提高, 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生源差一直是 困扰师范院校发展的一大难题。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保住农村师资不流失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农村师资的状况?
2.如何改善农村师资问题
①提高经济待遇,加强师德教育
稳定农村师资队伍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教师待遇,较高的待遇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把提高素质和提高待遇结合起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②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要加强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但凡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都不得进入农村中小学任教。
③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提高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质量,不应让经费问题成为阻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障碍。继续教育的大力开展,要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构建好终身学习体系和队伍,从而确保农村教师每5年进行一轮培训。
④健全农村教师的管理机制
农村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还有待加强。农村的学校必须定期要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考核,而且考核的结果要直接与教师奖金等挂钩,优秀的教师要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竞争,拉开教师的档次,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并提出建议
目前许多农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使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中国自古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等说法。由此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其主动产生回农村教书育人的想法及行动。
2.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提高其待遇,借此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入农村教育事业中。
3.加大新农村的建设,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缩小与城市的差距,自然会有大批教育者主动加入到农村师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孟宪乐.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策略[M].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5,1-2.
[2]陈秋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性分析与对策[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7(1):32.
[3] 吴遵民, 刘 芳 .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80-82.
9.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九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对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育科研、职业认同、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抽样调查,明晰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主要优势和问题,提出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政策与培训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 素质 建议
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素质也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掌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对加快区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辽宁省D市农村中小学分布情况,对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样本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605份,问卷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为528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
本次参与调查的教师共计5280人,其中高中教师840人,占比15.9%;初中教师1600人,占比30.3%;小学教师2840人,占比53.8%。通过大样本抽样调查,我们全面掌握了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然情况:从性别状况来看,女性教师占比55.9%,男性教师占比44.1%;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30周岁及以下教师占16.9%,31~40周岁教师占32.9%,41~50周岁教师占32.7%,51周岁以上教师占17.5%;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教师占49.4%,中级职称教师占41.9%,初级职称教师占7.6%,无职称教师占比1.1%;从教师最初学历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0.4%,本科学历占18.5%,大专学历占31.2%,大专以下学历占49.9%;从教师目前学历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4%,本科学历占52.8%,大专学历占33.4%,大专以下学历占12.4%;从教师所学专业与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一致性来看,所教与所学一致的教师占比76.2%,所教与所学不一致的教师占23.8%;从教师的骨干级别来看,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0.6%,市级骨干教师占13.2%,县区级骨干教师占16.6%,其他非骨干教师占69.6%。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自然情况和学科素养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既能清晰地看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和教师素质的主要优势,又能全面掌握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着力点。
1.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主要优势
(1)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目前学历和最初学历相比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从0.4%提升到1.4%,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18.5%提升到52.8%,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31.2%提升到33.4%。从各学段情况来看,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从0.6%提升到4.7%,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74.2%提升到93.5%;初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从0.5%提升到0.8%,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16.9%提升到65.5%;小学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2.5%提升到26.4%,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比例从17.3%提升到45.3%。
(2)农村中小学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断改善,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状态,目前处于“中间年龄段”的31~50周岁中青年教师合计占65.6%,处于“两头年龄段”的30周岁以下新入职教师占16.9%,51周岁以上即将退休教师占17.5%。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出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状态。
(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普便较好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并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在调查中,有72.6%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喜欢”自己的职业,24.6%的农村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合计共有97.2%的教师认同自己的职业,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好。
2.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主要问题
(1)16年以上教龄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通过对教师学科素养得分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6年以上教龄的农村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呈现职业倦怠问题,并直接导致该教龄段教师的学科素养得分相对偏低。从各教龄段教师的平均成绩来看,成绩最低的为16年以上教龄教师,平均分为48.8455,且标准差最大(见表1)。由于这个教龄段的教师缺乏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动力,因此他们的得分最低。
(2)50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有待提升学历
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学历较最初学历有所提升,但仍有2419人是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水平,其中50周岁以下有再学习可能性和学历提升空间的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1550人,主要分布在初中和小学两个学段,具体为初中403人,占26%,小学1147,占74%,这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3)初中、小学专业不对口教师比例大且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所教非所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初中和小学这两个学段,比例分别为44%和52%。教师的专业一致性与教师素质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专业一致性教师学科素养平均分为50.7361,高出专业不一致教师1分多(见表2)。从标准差来看,专业一致性教师的素质差异性较小,教师素质均衡性要好于专业不一致的教师。教师专业不一致不仅影响到其个体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将严重影响其教学质量。
(4)中青年的中高级职称教师科研能力亟待加强
部分中高级职称农村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尤其是其中的中青年教师,科研意识不强,至今无一篇科研论文。在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中,30周岁及以下无科研论文教师占比12%,31~40周岁无科研论文教师占28.2%,41~50周岁无科研论文教师占37.3%;在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中,30周岁及以下无科研论文教师占39.5%,31~40周岁无科研论文教师占31.5%,41~50周岁无科研论文教师占17.4%。这些中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其科研素质的低下必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关系着区域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必须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和培训建议。
1.充分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内在学习需求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属于成人学习,要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学习需求。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为:名师成功的教学经验(48.81%)、新课程标准解读(36.1%)、现代教育技术(29.53%)、最新教育教学理论(29.06%)、教育科研方法(28.18%)。对培训方式的需求情况为:观摩考察(42%)、参与式培训(32.9%)、讲座式培训(9.9%)、专家指导(9.4%)、网络培训(5%)、其他(0.8%)。明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需求是有效设计和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作的前提,只有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在职培训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2.强化政府责任,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教师素质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确保政府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达到规定比例,全力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激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热情,解决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继续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以订单的方式开展名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继续开展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进一步完善顶岗、援岗、特岗等支持政策。
3.改进教师评价,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
要解决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改进传统教师评价机制,注重动态、形成性教师评价。要通过建立教师档案袋的方式,允许教师选择评价资料,建立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档案袋,收集教师专业学习成就和进步的材料,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同时,要加强对教师职称的动态管理,打破教师职称评定终身制,建立教师职称监督管理制度,根据教育教学能力和绩效考核标准,促进并形成“高职低能低聘、低职高能高聘”的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在教师职称聘任中实行高级职称分级化,细化职称等级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定期评价机制和荣誉、奖金鼓励挂钩制度,为进入中年的高级职称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动力。
4.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
充分利用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使他们在学历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学习资源,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另外,为了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严格坚持市区级骨干教师评选必须有高学历、学位的要求,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及评优、评先、竞聘上岗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具有高学历、学位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
5.控制与改善相结合,解决农村教师专业不一致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不一致、所教非所学的问题,一方面要控制好教师招聘、选拔的入口关,在教师选拔人员数量充足的情况下,教师招聘单位一定要本着教师所教与所学必须一致的原则录用新教师。另一方面要鼓励现有教学专业不一致的教师进行改善性学习和培训,此类学习和培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教师补修目前教学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专业课,要求教师必须选考与其任教学科一致或相近的专业课程,通过自学考试进行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其二,教师参加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培训,要注意专业化发展方向,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原则,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6.强化教研培训促进农村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深入农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学校教研活动方式,组织研训教师聚焦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和专业引领,切实抓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两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的意义,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科研方法,明确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使教师学会对科研成果进行规范表述,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0.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十
一、利率浮动存在的问题
(一)高浮动利率政策不符合我国“农情”,加重了农民的利息负担。目前农信社向农民发放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可上浮到 230% 以内,而其他商业银行向城市居民、企业单位发放贷款,利率上浮大多在30% 至60%之间。农信社吸收存款与其他商业银行利率相同,但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却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只考虑了农信社的局部利益,却损害了“三农”利益。
(二)贷款利率上浮缺乏合理依据。首先,利息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制定的依据是资金使用的利润水平。农民是弱势群体,社会平均利润的占有水平极低,贷款利率浮动却最大,显失公平。其次,近几年农信社发放贷款的资金,有一部分是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县联社占用使用支农再贷款 8000 万元,××县信用联社占有支农再贷款 4000 万元,此两家机构的信贷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相对于组织存款和拆借资金,其筹资成本较低,从成本考虑,贷款利率不应过高浮动。
(三)农信社贷款面向广大农民,农民的信用意识和抵押物普遍高于企业,且贷款期限短、额度小、风险分散,而商业银行贷款面小、额度大、风险集中。农信社贷款风险小于商业银行,但利率浮动高于商业银行,显然不合理。
(四)农信社贷款高浮动利率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农信社一统农村信贷市场,农民贷款只能求助于农信社,农民面对高利率有看法、但没办法。
(五)利率一浮到顶与逾期贷款罚息差距缩小,甚至高于逾期罚息,异化了借贷双方的信贷关系。旧贷到期,借新还旧,手续烦、费用大,能否贷得上还是个问题,有的贷户干脆还息不还本,认可逾期罚息。
(六)贷款利率浮动区问的确定未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其如同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代表着不同的需求水平。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从贷款供给主体看,随着农业银行乡镇营业所的大量撤并,农村信用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几乎独家垄断了农村信贷供给市场,“三农”贷款别无选择。
二、政策建议
(一)合理确定利率浮动区间,加强利率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利率市场化政策需要以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为前提。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农村贷款利率的高低既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也事关政局稳定和民心向背。我们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欠发达农村地区应适当缩小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首先,应根据地域和经济差异,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浮动政策。基本的考虑是,区分东部与西部,东部地区执行较高的浮动利率,西部欠发达地区执行较低的浮动利率。其次,要充分利用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提供长期的低息资金支持。“三农”贷款带有一定的政策性,不能因为其具有高风险性质而实行高利率政策,相反,应从其负有政策义务的角度出发,给予相应的利率优惠。为体现这一特性,中央银行可考虑以较低的象征性等利率继续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提供较长期限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以优惠利率发放“三农”贷款。第三,应协调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政策,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税收、财政等政策扶持。为弥补以优惠利率发放“三农”贷款所造成的利差损失,建议国家对支农贷款利息收入在一定期间内实行营业税减免,对“三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二)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一是要取消目前以用途为依据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定价模式,按照市场化、效益化、差别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建立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成本控制、效益核算、风险衬偿等情况的贷款定价机制,根据主要目标客户群,选择相应的定价模式,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水平,最终形成一套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市场价格为导向,降低利率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的定价管理办法,改变部分农信社目前存在的利率“一浮到顶”现象,遏制利率道德风险,用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现“扶优限劣”原则。二是可参照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有关规定,续时收集、积累和分析相关数据,对近期的利率走势做出科学预测,通过控制贷款期限和结构,防止期限错配,逐步调整资产利率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降低和规避利率风险。
(三)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为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目前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少、功能差而造成的服务缺位、竞争不充到和金融抑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培育和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形成一个服务于“ 三农”的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期通过多元竞争,实现信贷资金价格的合理化。
(四)加大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正常的利率竞争行为将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但垄断等特定市场结构下的竞争定价,有可能导致供需结构的扭曲。因此,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干预,是确保政策落实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关键。监管当局和人民银行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以银业“三法”为依据,通过窗口指导、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加大对农信社执行浮动利率情况的监督检力度,引导和监督其正确执行利率政策,促进其制定合理的利率价格,并支持其利用利率手段改善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11.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村小学校;课堂建设;教科研工作;措施
G625.1
在新课改背景下,目前的农村村小学校教学改革潮流越来越强,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趣味性学习等教学法以其强目标性和特有的活动、能力锻炼等特点成为了农村村小学校教学高效工作实施的重要保证。农村村小学校因为地域关系急需以新课改课程标准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文件,另外在教科研工作建设中要保持先进性,若是在其过程中出现学科发展不均、教学策略不善等问题,那么农村村小学校教学将面临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会受到很大阻碍。因此在教科研工作开展时期应该以教学需求为主,加强农村学生综合能力,加强改革理念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应用,正视遇到的问题,针对性采取行动策略,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一、村小学校教科研工作现实情况分析
在目前农村村小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中教师的观念还有待转变,研究方向尚存在一些不完善,策略不足,探究改革道路的步伐还需坚定向前。
1.在思想上没能重视教科研工作。在农村教科研工作中有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是片面的对待的,他们认为教科研工作是无意义的,教学的常规任务更重要,因为各项考试、审核都以教学成绩为主的,教科研工作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考试几乎无关,却没有认识到教科研工作对于自己的教学的重要帮助。同时有的教师也没有新课改思想准备,总认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就行,没必要开展教科研工作,在进行教科研工作的时候就很随意,久而久之村小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这就严重阻碍农村村小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农村地区的教学也将得不到全面的进步,新课改推行的措施很难落实到位。
2.没能多样有效的进行教科研工作宣传。不少农村村小学校消息比较闭塞,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关于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出现。这就说明很多农村教科研工作在宣传方面工作做的不够好,没有扩大宣传力度和渠道,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农村高中趣味性课堂建设感染力度不强,容易在形式上出现敷衍塞责,流于表面的现象。
3.上级不重视农村村小学校教科研工作考核,导致农村地区的教科研工作没能在大众的心上形成意识,很多教师在形式上忽略,表面化的进行教科研工作,有检查的时候做作样子,没人检查则是不予理会。考核、评价工作也就不能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地区的很多村小学校在考核、评价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时期,没有注重教科研工作考核。
4.教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不明确,方法欠缺阻碍着教科研工作。在农村地区课堂模式一直以传统教师讲解的课堂为主,教师主讲,长期处于支配学生学习的地位,教科研工作也容易忽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教师怎么教,因而在方法上欠缺对学生的分析,这不利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村小学校教科研工作开展对策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村小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它涉及到的面比较广,上至学校,下至学生,需要系统的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也需要重点抓住教师、学生活动,统筹协调才能取得效果。
1.加强教科研工作思想教育。教师在进行教科研工作时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转变,接受新课改思想教育的指导,教科研工作应该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主,研究用健全的课堂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这能从源头上避免一些不利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行为。因此把学生发展作为教科研工作重点,优先进行教师自己的思想教育,这能很好的推进教科研工作的改革。
2.加强教科研工作考核与督导制度。当地教育局应该关注农村村小学校的发展,为村小教科研工作提供帮助,积极督导教师落实教科研工作,用优厚的考核奖励促进教师们教科研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加强宣传,促进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影响力,保障关注度。
3. 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方面尤为重要。监督是促进教科研工作落实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形式化问题,使原本取得的成效毁于一朝,监督管理可以使村小教师们在教科研工作过程中受到约束,又能从侧面督促其遵守教科研工作的准则,这就有利于教科研工作的保障。但在教科研工作工作中应该提高教师教科研工作开展的便利性,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活动经费等,尽可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研究压力。
总之,农村地区的教科研工作还在经历传统向新课标的转化,减少师生的担子,用教科研工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根据农村学校的学生知识、能力等进行教科研工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农村地区的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4)
[2]孙志强.当前加强农村地区的教科研工作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 2014(07)
12.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十二
关键词:药杯,开水瓶,细菌污染,调查,对策
医院感染在我国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一门重要学科[1]。医院感染就其病原体来源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以外的地方,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医院无生命环境,且多为接触性传播导致的病原体感染。药杯、开水瓶是病区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也是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其污染所造成的交叉传播可能为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国内曾有文献报道,服药杯上带有大量细菌,应采用含0.2%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上[2];外科病区的开水瓶塞细菌污染程度较严重,先用清水反复清洗2次,再用含0.2%氯消毒剂浸泡30 min,经此消毒后的开水瓶塞能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带菌<10 cfu/cm2的标准[3];病房开水瓶塞上带有较多细菌,经煮沸30 min或84液浸泡10 min后,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4],但对同一时段、同一范围内上述病区常用物品的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及消毒效果比较,目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开展本研究课题,对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进行大样本的污染状况调查和细菌谱分析,以寻找预防和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现把研究过程和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内科及外科患者正在使用的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作为研究对象。药杯、开水瓶塞、开水瓶口于消毒前及消毒后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及细菌检测。样本总量500个,其中药杯样本200个,开水瓶木塞样本150个,开水瓶口样本150个。
1.2 方法
1.2.1 采样方法
1.2.1. 1 药杯消毒前的采样:
患者正在使用及未消毒的药杯,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在药杯内面的全部面积反复涂擦5次,剪去操纵者手接触部分,立即投入原缓冲液中送检。消毒后的采样:普通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后的药杯,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按消毒前方法涂擦采样并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
1.2.1. 2 开水瓶木塞及开水瓶口
消毒前的采样:患者正在使用及未消毒的开水瓶木塞及瓶口,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后,对木塞的内下面及与木塞接触的下2/3部分的开水瓶口分别进行采样,采样时在其全部面积反复涂擦5次,剪去操纵者手接触部分,立即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消毒后的采样:普通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1 h后的开水瓶木塞及开水冲洗1 s后的开水瓶口,将无菌棉签置含5 ml缓冲液的无菌试管中浸湿,按消毒前方法涂擦采样后投入原缓冲液试管内送检。
1.2.2 检测方法
每份标本以180次/min的频率震荡5 min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5~1.0 ml接种于灭菌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 ml,边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7℃温箱培养48 h后作细菌计数和菌株鉴定。细菌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的API鉴定系统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消毒前后样本细菌菌落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样本消毒前的细菌污染率
消毒前的开水瓶木塞的细菌污染率高达100.0%,开水瓶口的细菌污染率为86.7%,药杯的细菌污染率为43.3%,见表1。
2.2 样本消毒前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检出该菌的样本数量
消毒前的药杯及开水瓶口检出的细菌种类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见表2、3。消毒前的开水瓶木塞检出的细菌种类全部为条件致病菌,见表4。
2.3 消毒前及消毒后样本的细菌菌落数比较
药杯、开水瓶塞及开水瓶口消毒前后的细菌菌落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见表5。
3 讨论
3.1 药杯、开水瓶木塞及开水瓶口的细菌具有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
由细菌检测结果可知,药杯、开水瓶木塞及其内口的细菌污染严重,其细菌菌落数远远超过了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细菌类型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并在多份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本实验研究的优势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卡他布兰汉菌、溶血葡萄球菌、棒杆菌群、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等。近年曾有文献报道,由于宿主、微生物、抗菌药物三个方面各自力量的消长和相互关系的改变,致使引发医院感染的细菌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正逐渐取代传统致病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5]。由此可见,本研究所检出的细菌种类,大多数能够使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3.2 重视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的消毒工作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播,药杯、开水瓶塞是住院患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其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另外,住院患者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常常可破坏或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多数住院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易感者。因此,重视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的消毒工作,以防止外来菌定殖及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4 对策
药杯、开水瓶塞及瓶口消毒前及消毒后的细菌菌落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显示消毒后上述样本的含菌量明显少于消毒前,证明笔者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可靠的。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建议,(1)患者使用的药杯,有条件的选用一次性的,要重复使用的,在住院期间专人专用,每天服药后用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以上。(2)开水瓶塞每天用消毒碗柜紫外线消毒30 min以上,倒开水时要先用开水冲冼开水瓶口。(3)定期进行病区常用物品的细菌检测及记录。(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6]。
药杯、开水瓶是病区患者常用的物品,其污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切实做好药杯、开水瓶塞及开水瓶口的消毒工作,加强其管理和监控,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国英,封子秀,刘思新.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3-405.
[2]戴晓萍,黄锦屏,谢敏,等.药杯污染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4(4):71-72.
[3]谢敏,赵俊捷.外科病房开水瓶塞污染的调查及对策[J].淮海医学,2005,7(23)276-277.
[4]孙秀兰,张玉玲,严丽英.病区热水瓶瓶塞细菌培养及预防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1):29.
[5]农生洲,许洪博,陈松锋,等.广西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菌谱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3):329-332.
13.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篇十三
——全国众创空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作者:刘志阳《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7日 11版)
众创空间在全国的空间分布
全国主要区域众创空间发展概况
各项扶持政策的满意度
众创空间营利模式
发展众创空间,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全面认识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科学认识存在的主要难题,是当下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报告对于全国众创空间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总结了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区域众创空间发展的显著集群特征,提出了未来我国进一步完善发展众创空间的对策建议。
一、全国众创空间发展迈入新阶段
1.整体呈现加速度发展
早在2015年之前,在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开始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亚杰商会、联想之星、创业家等近百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各具特色,产生了不少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服务、新文化,集聚融合各种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科技服务业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这些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具有鲜明的特点,被称之为众创空间。
2015年之后,在国家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众创空间发展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9月,中国已有众创空间3155家,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先后三批,数量达到1337家,占全国众创空间数量的42.4%,增速分别达167%、131%。我国创客空间发展与全国双创活动一样正迈入新阶段。
2.区域分布不均衡
全国众创空间发展十分不平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其中,北京市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丰富的科技创新创业资源,成为我国众创空间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城市,上海、重庆、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省市也列居前位。第二能级众创空间的分布数量在100家到200家之间,包括江苏、河北、辽宁、福建等省。第三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到100家之间,包括陕西、天津、湖北、内蒙古、云南、吉林、甘肃、湖南等省市自治区。第四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以下,包括安徽、江西、贵州、青海、宁夏等省和自治区。从空间密度看,上海市众创空间分布密度最高,每万平方公里有将近470家,在全国所有省市中遥遥领先。北京市密度位居全国第二,单位面积拥有258.4家。此外,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众创空间面积密度也位居前列。
3.运营模式多元化
随着近年来众创空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作为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开始逐步凸显。众创空间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公司注册、法律咨询、财务服务、人力资源、媒体推广、创业培训、融资服务、举办沙龙、创业大赛等,众创空间服务开放式、全方位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综合众创空间提供的服务,我国现有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产业服务型(包括投资驱动型、培训辅导型、活动聚合型、媒体推广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提供单一方面的创业服务来获取利润。如联想之星、创新工场侧重投资服务;清华X-lab,柴火创客空间等侧重培训辅导;车库咖啡等侧重活动聚合;黑马会侧重媒体推广等。
(2)地产思维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出让工位和共享办公空间及设备来获取利润,类似We Work模式。例如:SOHO 3Q、优客工场(Ur Work)等。
(3)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其特点是打造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包括金融、培训辅导、招聘、运营、政策申请、法律顾问乃至住宿等一系列服务。例如:创业公社。
依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众创空间是创业培训型、地产思维型和投资驱动型,综合生态体系型和媒体推广型数量较少。
二、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区域发展特征明显
我国众创空间发展区域特征明显。尤其是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其产业基础、政策倾斜和其他要素禀赋的不一致,也使其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各不相同。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双核式分布,以上海、杭州为中心,总体分布比较平均;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轮轴式分布,以北京为绝对中心,向天津和河北地区扩散;珠三角地区城市群众创空间网状式分布,从广深地区出发,带动珠三角地区城市众创空间的发展。
(一)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特点
作为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热土。在创客热情高涨的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不仅在上海迅速发展,也在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创业活动频繁、创客聚集度高的地区与城市迅速兴起。
1.双核五圈分布格局
“双核”是指上海市和杭州市。其中,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科技与贸易中心,在充分吸收了长三角地区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后,再加上政府对于创新创业领域的大力扶持,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基础,在整个长三角地区脱颖而出,拥有299家众创空间。
此外“五圈”是指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众创空间作为创业创新的驱动器,是聚集创客和资源的生命网。浙江省众创空间分布相对较集中,其中杭州市众创空间数为115家,宁波市众创空间数为52家,合计占比超过浙江省全省众创空间数的70%。江苏省众创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其中南京市与苏州市众创空间数量最多,分别为51家和47家。安徽省在众创空间的发展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众创空间数量相对较少,分布最集中的合肥市仅仅拥有19家众创空间。
2.投融资成为创业服务亮点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依托于其大量资源与雄厚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商品经济,得益于成熟的产业体系,有大量的众创空间能够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对于创业大赛、创意传媒等平台类服务则较少。
3.综合生态型的营利模式是亮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类似,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正处于发展阶段。就目前情况而言,有45%的众创空间属于地产思维型,39.3%的空间属于产业链服务型,15.7%的空间属于综合生态体系型。随着整体空间营利模式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众创空间运营方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众创空间也在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运营模式。
(二)京津冀众创空间的发展特点
京津冀城市群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众创空间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势头也走在全国前列。
1.轮轴式分布格局,北京虹吸效应明显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众创空间数量分布更加集中,由于北京地区众创空间的起步最早,发展时间最长,资源分布最集中,北京市众创空间数量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城市。
一直以来,北京强大的虹吸效应使得周边资源、人才源源不断被吸入,其他两地发展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到河北、天津等一系列利好落地,“一小时经济圈”正在转变为“溢出红利”。一系列因素的互相影响加持,逐步形成了如今“一个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2.创业培训成为创业服务亮点
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得益于其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区位优势,有大量众创空间都能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然而除了硬件环境,在创业者关心的其他资源方面,尚存在相对不足。有些地产商和创投机构资本嗅觉灵敏,本着广阔的商业发展愿景,为抢占众创空间发展先机,大肆“跑马圈地”,在老旧厂房、闲置楼宇和商业设施改造上仓促上马,缺乏宏观布局思路,为今后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3.地产思维主导的营利模式
在发展模式上,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存在同质化倾向,65%的众创空间属于地产思维型。当前京津冀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并未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完全契合。从目前三地众创空间的发展来看,这些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并未很好地契合各地的战略定位,特别是城市的产业布局与规划。不少众创空间发展模式雷同,相互模仿、抄袭的情况比较严重,并未充分体现各自的核心优势和鲜明特色。
(三)珠三角众创空间的发展特点
从2012年开始,以市场为原始驱动力的广东,掀起了一股创业、创客风,创新谷、柴火空间、HAX孵化基地等众创平台大量涌现。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地方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的创业人才在各地市流动,双创也将提供更多的纽带,将岭南热土连成一片。
1.网状模式分布格局
深圳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提出“创客之城”的口号,拥有数量最多的众创空间。广州市紧随其后,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众创空间的发展迎来井喷。除了广深,珠三角其余地市的众创空间也在蓬勃发展。东莞从今年年初开始涌现各镇街众创空间,已有至少十几家较有规模的孵化基地。珠海不甘其后,越来越多市场化运营孵化平台涌现;江门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到去年为止已孵化了6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科技型企业超过90%。
另外,在人均空间数量上,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众创空间人口密度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平;在地理密度上,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一种类似京津冀地区的密度分布趋势,即有一个绝对的高密度中心(深圳)市,除此之外的其他城市则分布较均匀。
2.沙龙活动成为服务亮点
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重视融资环节进行项目孵化的思路不同,珠三角地区众创空间非常重视入驻创业团队的知识获取与项目辅导。有大量空间能够提供创业培训和沙龙活动这类能够帮助创业者获取创业知识的特色空间服务。
3.产业链型的营利模式
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略有不同的是,珠三角地区众创空间大多专注于某一领域,产业链服务型众创空间的数量和比例最高,有54%的众创空间属于产业链服务型。与其他地区重地产投资的思路不同,珠三角地区的众创空间更多地专注于为某一特定类型的企业提供对应的创业服务。
三、促进和深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众创空间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政策扶持不到位。虽然多数人对众创空间扶持政策持肯定态度,但对全国主要省市的众创空间抽样调查显示,在众创空间商务支持政策(比如提供人员招募、创业和商务指导等的创新创业基本公共服务支持;推进研发创新资源对创新创业者的开放共享等相关政策)、对入驻企业的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改进空间。
2.营利模式不清晰。调查显示多数众创空间营利状态以政府资助和工位租金为主,营利模式非常单一和被动,多数众创空间目前仍然处于入不敷出阶段,在政策扶持期尚可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失去补贴可能就难以为继。
3.对产业促进不明显。目前众创空间入驻企业主要聚焦行业是互联网、教育、医疗、智能硬件、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行业分布非常分散,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深度不够,总体上对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可以着力从促进产业和空间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和扶持政策、改善空间运营和盈利状况三个方面,完善和促进众创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1.将众创空间建设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落脚点
首先,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同时,向专业化众创空间倾斜支持,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等各类新型专业众创空间;其次,进一步认识到众创空间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转变目前众创空间“工位+活动”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孵化+投资+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构建“研究开发—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完整孵化链条,最终形成众创空间与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
2.将众创空间扶持政策的分类实施和空间布局优化作为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着力点
根据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制定适宜区域实际情况的创客空间发展措施和行动计划,完善分类扶持政策,加大空间商务支持政策、创业企业人才政策和创业金融政策力度。注重各项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众创空间政策落地往往涉及人社、科委、财政、税收等多个部门,应进一步理顺各管理部门的关系,确保数据共享和政策对接。建议依托第三方进行众创空间星级评价,以此作为获得政策支持和市场准入的参考标准,鼓励众创空间提高自身软硬件水平,做好众创空间管理。
优化众创空间布局,建造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建议在有效整合现有要素资源基础之上加快建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同时要尽量避免同一区域空间的无序引入和同质化建设;鼓励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来建设众创空间,形成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
3.将众创空间运营效率和营利模式优化作为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关注点
开源减负,促进众创空间形成健康的营利模式。一是可以引导办公场地的提供方以股权的形式投入到众创空间的管理中,从而降低物业成本;二是可以让众创空间的管理人员以工资及股权收益的形式实现对众创空间的管理收益,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三是鼓励众创空间做好创业项目孵化,并引导创业项目以少量股权换取众创空间的孵化服务,将可能出现双赢的良好结果。
提高效率,改善专业化运营水平。各类众创空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更高水平的服务供给,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创业导师、成功企业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各种资源加入,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都能在众创空间这一平台获取各种配套资源。建议成立创业金融管理公司,做好创业金融的接力配套;建议联合周边院校成立创业学院,推进创业辅导培训;鼓励空间内部企业业务对接。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推荐阅读:
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状况调查07-27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08-11
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10-31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09-05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措施10-27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9-17
关于xx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06-11
我国旅游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及运行状况分析10-21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