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14篇)
1.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一
摘要:能力本位视域下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强调课程应该分析学生今后的职业活动角色,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调研并确定高职篮球教学需求,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以运动性、趣味性、职业性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法主导高职篮球教学方法改革,并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变革高职篮球课程评价方法。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篮球;教学改革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力本位理论作为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被引入中国,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高职院校中盛行。能力本位视域下的高职课程应该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为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就业者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并以此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和实践方式。[1]篮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中深受学生喜爱的集体体育项目之一,不仅是因为其运动符合学生的身心需求,而且其具备战术要求等极大的提升了其运动的魅力。传统篮球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并进行模仿训练,主动性与灵活性的缺乏,导致教学相对枯燥,教学效果也受到限制。随着国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普遍才是采用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的《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吸收国内其他职业教育课程能力本位改革经验,以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篮球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确定高职篮球教学需求
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应该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篮球水平等目标外,有高职篮球的自身特点。从高职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来看,其相关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在区别于中学教育的同时,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育有所差别,才能显示自身的特色。而在这一方面,高职篮球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简单的将高职篮球教学作为中学篮球教学的“提升版”,视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压缩版”,完全忽略了高职体育以及篮球教学的特色提炼,也就难以做到符合高职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能力本位视域来看,其将职业角色作为教学需求调研的出发点,要求高职包括篮球教学在内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相关的调研并予以确定。从职业角色出发的高职篮球教学调研,既要看到身体素质作为学生今后从事某一职业的重要性,因为一旦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其他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都是不存在的,又要看到当前各种职业活动出现和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职业疾病对职业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各项职业活动中职业素养与能力其实与包括篮球在内的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关联。从身体素质分析,篮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其对准职业从事人员学生而言,在他们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篮球保证身体得到科学合理适度的锻炼,提高身体应对相应职业的适应性,可以为其他职业能力的发挥打下基础。从职业疾病预防角度分析,在当前不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作者还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与职业特征相关的职业疾病,随着职业活动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不健康的职业习惯,职业疾病出现的几率和严重的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为了学生今后能够预防职业疾病,延长职业工作年限,保持职业工作活力,在篮球教学活动中适当贯穿相关职业疾病防范和缓解措施与办法,应该是高职篮球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内容。从职业能力来看,篮球文化作为一项团队活动文化,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的团队性工作之间,存在可以转换和迁移的关系,据此,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适当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以篮球体育文化孕育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与能力,应该是高职篮球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2.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
按照传统高职篮球教学内容划分,篮球课程教学主要分为理论内容与技能训练两大部分,在理论内容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室内的篮球理论知识讲授,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提高对篮球的兴趣,并对技能训练部分的内容作讲解,为技能训练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在技能训练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室外的篮球技能示范,让学生了解篮球的相关技术动作,并通过战术演练示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战术技能。按照能力本位理论,传统篮球教师的课程内容选定,虽然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一定运动能力相关,但是,此部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论从目标上分析还是从方法上判断,都不是基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角色活动所展开,因此,按照高职教育中的能力本位课程观重构高职篮球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职业性能力培养与锻炼为核心思想,以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技术能力为依托,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提升身体素质;在运用篮球技能的过程中,预防职业疾病;在从事篮球赛事的过程中,养成职业能力。参与篮球运动提升身体素质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篮球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和编辑NBA、CBA等国内外精彩篮球赛事集锦,制作成互动性强的高职篮球教学课件,并选择相关行业及职业中组织的篮球赛事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篮球活动与职业活动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反而彼此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在今后职业活动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运用篮球技能预防职业疾病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相关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工作中常见的职业疾病,通过教学研究分析职业疾病与篮球运动之间的关联,从而编制出相应的通过篮球锻炼预防职业疾病的教学内容。从事篮球赛事养成职业能力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结合篮球运动团队性、竞技性等特点,适当的通过组织教学比赛,让学生在篮球赛事中锻炼自我的心智承受能力,通过篮球运动感悟到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将运动中形成的正确处理竞合关系的方法转移到今后的职业活动中。
3.改革高职篮球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篮球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上的单一与陈旧,既影响了学生篮球学习的热情,同时更制约了篮球教学的效果。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先示范后模仿的方式,对于篮球教学中的控球、传球、接球、投篮、运球等技术动作,遵循篮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单向片面的强调学生通过训练巩固、提高篮球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况,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与能力本位教学观念相违背。按照能力本位教学观,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该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可以采用趣味篮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趣味篮球教学法是指通过声音、影像、游戏、观摩、比赛、交流、模仿、名人邀请等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篮球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而在高职篮球趣味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职业活动性和学生主体性,可以结合篮球运动技能,采用大部分行业和企业中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法。比如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上篮技能后,组织学生开展协调一致篮球上篮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分组后按照顺序进行轮流的运球、投篮、抢篮板球活动,以最后一名队员完成动作为训练活动的结束,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共同应对竞争挑战的意识,并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运球、投篮技能。又如在分组进行带球配合过岸活动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力和向心力,让学生锻炼意志品质,要求各组队员在端线后纵队排列,第一名队员弯腰伸臂接触地面篮球,其他队员弯腰的同时双腿分开,从第一名队员开始接力将篮球以滚动形式通过所有成员胯下,以首先到达终点线为赢。以职业素质能力拓展为目标的趣味篮球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篮球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职业素质与能力,是较为能够体现高职教学篮球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但这一方法的采用要较好的将运动性、娱乐性、职业性结合起来,因此,还需要在高职篮球教学实践中反复论证、修改、完善。
4.变革高职篮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循环的一个结点,又是另一个教学循环开始的起点。重视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以教学评价改善、提高教学活动效果,是所有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共性。但在高职等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单一性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和复合性。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指导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评价中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以双向性替代片面性,主要指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到教师、学生对应的教与学关系,不能简单的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不能简单的将教学评价是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而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特别是应该结合高职教学的职业性特点,增强对教师教学活动中职业性特色内容的考核,以考核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以复合性代替单一性,主要是指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不应该简单的以篮球知识、技能为评价指标,而应该在教学活动引入能力本位观念,凸显职业教育职业性特色,将篮球的运动性与学生的职业性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教学比赛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作为对学生篮球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参照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将以往篮球教学活动中以篮球技能掌握程度为主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总结性评价与篮球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素质、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型评价,从而调动学生通过篮球运动提升职业素质与能力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参考文献:
[1]汤晓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5.
[2]罗锐,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趣味篮球教学方法[J].天津市津理学院学报,2010(1):38.
2.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二
(一) 将金融发展理论分为八个部分并进行了详尽分析
其分别是:金融深化论;内生金融增长理论;制度与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开放理论的新进展;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理论;金融发展、贫困减缓与收入分配理论;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反思, 等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江春教授的这本专著对金融发展理论的介绍及分析在国内可以说是最新、最全面的。此外, 该书所列出的600多篇外文文献也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全的, 这本身就能为国内学者从事金融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指引。
(二) 在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金融
改革及金融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炼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结论是: (1) 一国金融改革后的金融体系能否大力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改革能否成功以及金融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 (2) 一些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该国的金融体系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支持不足, 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金融自由化。
(三) 在对近年来金融发展理论若干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炼出了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的新观点
其主要包括: (1) 金融发展要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需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 (2)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帮助企业家重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进行“创新”活动; (3) 金融发展帮助穷人的最好方式可能并不是直接贷款给穷人, 而是通过改善要素市场 (包括劳动力市场) 和产品市场的运行, 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4) 一国可以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加快金融发展让穷人间接受益来不断创造本国的比较优势; (5) 金融开放既是削弱既得利益集团负面影响的巧妙方式, 也是推动国内改革并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等。可以说, 在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及反思的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这些观点是该书最有意义的地方。相信这些新观点将会对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发展提供重大启示或借鉴。
(四) 在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金
融的实质及功能, 并对如何促进一国的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见解
其主要包括: (1) 金融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生产性活动。“金融”是人们通过“现在货币”与“将来货币”之间的交易, 使资源从收益或效用较低的地方流向收益或效用较高的地方, 从而增加或创造效用并增大财富的活动, 这一观点与金融是“虚拟”经济活动的提法完全不同。 (2) 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只有建立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 才能形成“企业家主导”的市场经济, 真正实现公平竞争;才能建立真正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中央银行, 真正形成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 (3) 只有在“企业家主导”的市场经济中, 金融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支持企业家创新活动的功能, 从而实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这一观点与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产权制度是金融发展的基石”的观点既一脉相承, 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3.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三
关键词:中职升学;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8-01
目前,中职升学教育在辽宁省乃至全国部分院校进行了初步试点与部分专业的招生,正从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向规范化和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金融专业是中职升学教育中首批试点专业,在经济发展和人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专业本身具有理论知识较强的特点,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在实践教学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一、中职升学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面临的障碍
(一)课程设置中顶岗实践环节不够科学。
目前,很多中职升学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是为学生寻找校内外实习基地。但是金融专业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实践存在一些弊端,其实践课程设置对于金融专业并不十分贴切,比如金融机构以及经济类企业事务较多,业务组成复杂,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经济事务所、咨询机构、经济分析机构,其资源都十分有限,而进入此类机构实习,并且提供场地、时间以及专门的人力资源来配合学生的实习是十分困难且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导致目前中职升学院校的实习与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大多数学生很难跨越金融机构的门槛,即便进入金融机构实习,大多也都是走马观花,缺乏专门对接人员的引导与带领,最终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缺少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是实践性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实践性师资力量可以保证学生接受的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和职业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为了应付实践而实践。对于金融专业来说,金融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各个环节和程序衔接比较紧密,对金融从业者的思维连贯性和细致度、经济相关专业知识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中职升学教育系统内,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教育人员比例较低。大多数院校不惜重金引进高级人才,如经济学博士、海归高级教育人才等,然而这些高级别人才教育层次虽高,真正长时间从事金融方面或经济类工作的并不多,这与实践性教学产生了偏差,影响了实践性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中职升学实践性教育的发展。
(三)实践教学内容不够详尽。
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并且与金融相关的经济类专业未来就业方向比较宽泛。因此,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目前,在我国的中职升学实践性教育体系中,存在缺少与学生个人特征相结合的弊端,对于实践内容的安排过于宽泛,涵盖了金融、经济专业的各个方面,但却缺乏重点和与学生特征的匹配,这导致了目前中职升学院校实践性教学缺少较强的针对性,与学生互动性不高,影响了实践性教学效果,也弱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升学金融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匹配,改进教学手段。
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相关机构的从业资格证,比如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作为进入该行业的敲门砖。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最新的中职升学适用教材,使课堂教学能够体现学科最新的信息与成果。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改革原有教学体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敏感问题和热点、考点问题进行讲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合格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辩论法、课外拓展法、学生主讲法和网络实践法等,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衔接,提升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打造实践型教学团队。
高素质且有经验的实践性教学人才是中职升学院校推进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中职升学院校可以通过企业人才引进和院校自身培养的途径快速充实中职升学院校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可以通过返聘、兼职等更加灵活的模式吸纳社会上具有金融专业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入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或者引入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授课,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正确性与实际意义,而不是只懂理论的纸上谈兵。对于实践型教学团队,一方面有必要大力鼓励专任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进修博士;另一方面更有必要鼓励教师进入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不断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资格证,打造实践型教学团队。
(三)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4.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四
刘玲艺
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东莞(523083)
E-mail: lingyi1225@163.com
摘要:会计专业是热门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专业不易找到真正校企合作的单位,而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怎样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成为困扰会计学界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 健 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会计实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迅速扩张之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办出高职特色,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这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对于高职院校,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产学一体化,都适合进行校企合作,比如经济类的会计专业,是热门专业,学生人数众多,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找到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而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学生尽管目前就业前景尚可,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改革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怎样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入手来分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一)目前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对高职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高职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完整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在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其实,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符合会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对有些必需的教学实践内容重视不够,这些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与实践性教学目标不相适应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以下特点:去向明确,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岗位群明确,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和会计专业职业性,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助理会计师或会计师证书。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相应会计课程设置必然要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联系。为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 1
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同时每学年还要进行相应修改。但是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生源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普高生和三校生的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区别不够明显;有些诸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钢笔书法,点钞、税务代理实务等课程很有必要开设;技能训练仍需加强。
3、缺少完善规范的实训教材
从目前出版的会计实训教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实训内容陈旧,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大多数内容跟不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变化,往往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很难找到难易适中的会计模拟教材;2)选择的业务类型单一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企业会计核算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由于针对性不强,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
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
4)缺少层次化,如《基础会计》实训较难,《财务会计》实训模拟实习时间短,资料单一。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这说明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供学生选择鉴别,这就会造成学生在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
(二)师资水平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在的高职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进入高职教学岗位后,正值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主力,实践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以
我院会计专业为例,目前,会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拥有注册会计师3人,会计师20人,双师型教师占到总人数的51%;硕士学位16人,占41%,专业素质较高,教学基础扎实。但作为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直接由高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能力相对匮乏;其次,师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实践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
实训室是融合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一个平台。因此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配有会
计模拟实训室,用来提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实训能力、效果可想而知。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实训室的作用,会计专业校内模拟实训室设备齐全,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是,由于会计实训项目单一,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够全面,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会计手工模拟主要是制造型工业企业,实训项目也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与之紧密相关的财务管理及税收等方面的实训内容尚待开发;财务实训软件使用效率受到限制,如用友财务软件只能在实训室使用,其他地方诸如宿舍等地根本无法使用;实训室利用率不高,使高档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2)校外实训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但每个
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极其少的,而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又不可能给对方在经济上予以补偿,这样对企业来说收入与付出不等同,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由于校外
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学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去找工作,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且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加上一个财会岗位也只能允许一个人进行处理,一般一个企业容纳学生极少,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的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实质性合作工业企业较少,使得学生难于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因此,研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研究的关键,也是困扰会计学界的一个焦点。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应当按照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学习全过程。
(一)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高职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能力要求而言,未来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MBA、演讲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会计学会(AAA)提出了财会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应是《会计学导论》,它把与财会密切的财税、金融、市场和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司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此项建议值得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借鉴。
1、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会计实践教学不是
一、两门课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前提,但最终必须付诸实施。首先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一般可根据情况加大到55%左右的比例,由此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切实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其次要体现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实训项目,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撰写各门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教学性文件,使教师在指导实验时有可依据的标准,真正解决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2、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模拟实验结合起来。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阶段,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的手段应更新,采用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的手段。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会计的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是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各类企业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学校应该考虑到企业的这种需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共同进行,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细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应包括会计钢笔书写、珠算技术、点钞捆钞、凭证整理装订、小键盘录入、台式计算器运用等实训项目组成,通过各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会计专业应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如: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竞赛、综合计算技术竞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珠算、点钞竞赛、会计知识竞赛等,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对比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教材建设,完善会计实践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实训教材的变化赶不上现实的步伐。因此,部分教材应做到每年甚至每半年就改版一次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突出资料的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为此,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编写一套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重心,以融合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内容和服务地方经济为特色,制订统一的“实训要求及课程标准”,通过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要求、步骤和程序,使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学生通过会计模拟系列实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
(三)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调整师资结构,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
(1)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2)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平时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
(四)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五)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这类企业是高职学生求职的主要去向。第二,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财务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1)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放在首位。重视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将校内实训放在首位,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实训模式。具体实训资料应以工业企业为情境,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工作能力为主线,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并重点放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基础》、《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同时加大《税务代理实训》的实训力度,增加出口退税和电子报税等实训项目。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协调,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一个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
对于高职会计学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会计学教师要结合本院校的实际,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院校的培养特色,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6,11,16
[2].赵 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09,(06)
[3] 王勋,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01)
[4] 赵 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07)
[5] 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5.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五
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就业班的语文课不能去掉,而是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把语文课分成口语课、应用文课和阅读课。结合各专业,补充一些实用文、体现本地区文化底蕴的文章。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基础之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特色倾斜;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各专业教学服务,为各专业学生就业服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 前些时,上海有过一次英语高级口译考试。许多平时口语流利、擅长书写的大学生却纷纷出现“空白”。他们不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为何意,更有人将“富贵不能淫”译为“要富有,不要性感”;将“人之初,性本善” 译为“开始的时候,性都是很美好的”。再想起“羊倌”歌手不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国旗的事,我感到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说他们将来要到生产一线当“蓝领”,可以不知道拿破仑是谁,可以不知道“若是两情长久时”,但如果不知道鲁迅是谁时,我们就该拷问我们民族是否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汉语过级考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应有一个文化素质的最底界限,这个界限就是我们职业教研室每年举行的文化课统考,而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就担负着提高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责任,因此,就业班的语文课不能去掉,而应该考虑怎么改。
二、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 毋庸质疑,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教材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内容难易程度适中。但也有一些课文不适合中专生作为必讲篇目进行学习,比如《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是文学评论,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另外,没有课外阅读读本,学生很难从有限的几篇 1
课文中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更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我们的教师还是一篇篇地挨着讲,他们上课时怎么会不睡觉呢?因此,改革过去的以阅读教学为主、死扣教材一篇篇地学的教学模式,把语文课分成口语课、应用文写作课和阅读课。目前,我们学校的就业班每小周开设口语课2节、应用文写作课2节、阅读课1节。结合各专业实际,补充了一些实用文和体现当地文化底蕴的文章。如学习叶文玲的《洛阳诗韵》,课外阅读戏剧《朝阳沟》。
三、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我认为应该是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基础之上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对于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都采用抄写的手段强迫自己掌握,可到初中之后,由于语文老师授课方式的改变,生字词的教学由监督性变为自觉性,许多学生忽略了字词或不屑一顾。许多在表达中常用的生字、生词学生都不懂,或者只会读、会理解大意而不会写、不会用。词汇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表情达意时只停留于简单的层面中。词汇量的积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石,试想字都不会写、不会读、不会理解怎能谈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呢?因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字词积累量的提高,经常对课文生词进行听写和连接表达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专业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职教特性使得语文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同专业衔接起来。以我们学校为例,学校共有11个专业,其中大致分为几类:艺术服装类、计算机类、会计类、机电电子类、旅游服务类、商务营销类、养殖类等。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之外,还应注重语文知识的专业实用性。比如艺术服装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幼儿教育等工作,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有对设计理念的文字或口头的阐述,因而这类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想象活跃性的训练和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字词的累积,在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多进行即兴创作思维的训练,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简洁准确和优美的描述能力,增大此专业学生的业余阅读量,多进行文学作品的熏陶和鉴赏,增强审美感受力等等。我常觉得对于艺术专业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于他们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正确概括,会完整表达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训练思维想象空间的灵活性,这样才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口语描述能力的提高。所以课堂中常进行比喻造句比赛,让学生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比喻性的描述,相互评价与比较,从而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3、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新教材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选编了二十二种常见的应用文,突出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主要依据,但教学中不能就此“画地为牢”。在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介绍写作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我想,各专业一般都应补充合同、调查报告和求职信的写作,此外,很多新专业,还要灵活补充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其他应用文。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还应补充演讲稿、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
6.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六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丁文彦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把握的过程。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尽管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一、接触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
1.学生方面:存在着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不足。初中历史课不正规,初三学生不学历史,中考没有要求,造成学生知识基础欠缺。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生能力水平有欠缺。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好一些的学生也是一张杂乱无序的草稿纸,而历史新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初中学生扎实的通史学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学生的现实情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差距很大,给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造成很大的困难。
2.教师方面:新课程模块教学,改变了原有的学科编写体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问题。它是以模块为架构、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合编为体系,因此内容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对习惯于旧教材知识结构与体系的教师而言,一时间也很难适应和把握。
3.教材方面:编写体例新颖,古今结合,纵横联系,材料丰富,是岳麓版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教材按新课标精神编写,但不少地方没有体现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教材在文字表述上缺乏连贯和统一;学术概念多,表述模糊;不少地方还缺乏条理性,整体内容太多等等。例如:“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封建经济”、“自耕农经济”这些概念,教材没有对它们予以适当的解析;对“民族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和关系没有很好的处理,表述模糊。“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教材没有把主要的过程作出交待,给人散乱的感觉。政治模块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内容涉及旧教材5个单元,大约16课完成,现在新课程编写在一课书内,接近旧教材半学期的教学任务,而且所有相关历史事件一件没有减少。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课时推进速度慢。面对这样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历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题。
二、实施新课标——解决措施和调整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挑战,也同样充满机遇。对学生而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发展的愿望。它可以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历史教育的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面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作为备课组长,我带领备课组成员首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为依据,在处理教材时,不求面面俱到,教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改理念来整合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是:
1.加强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调整:第一步备课标,力图科学完整把握课标要求和精神;第二步依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对于课标不做要求的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少讲,或不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内容要讲得充分、讲得饱满。如必修Ⅱ中的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就可以少讲或让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如必修Ⅰ的第一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后,第二单元就介绍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同样都是文明古国,为什么在政治制度上差别如此巨大?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别?教材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补充一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步依据重点难点分布,分配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及其所需时间,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校情、学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在备课时,把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进行对照,了解初中高中教材的异同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或者掌握的知识就不再多讲。对于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真空”,在学习新课前,先提醒和通知学生,让学生抽出时间做一些预习和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3.对课堂历史播报进行调整。课堂历史播报是为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调整过程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学生自由选题的做法,把它纳入课堂教学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给学生课前布置探究题目;二是教师做好课前指导。对学生做的播报课件进行审阅、指导学生修改并且控制播报的时间和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实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编写学案,依据课标要求,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5.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力争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内容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同时贯彻“三个必讲”原则,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
通过改变观念和调整措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走出了困境,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三、体现新理念——教学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为基本理念。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经纶教研新课改第29期 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尝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与探索,在这里,我以一节课为例,说明我们在实践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面的努力。
2007年11月9日我校接到北京市历史新课程实施教学研讨会的任务,为此准备一节新课程教学的复习课:“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复习课如何上,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学生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设计这节课重点突破的地方,最后我们选择确定以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这节课课标要求的方式和途径。组里张娜老师承担了研究课的任务。
然而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事求是地讲并不是十分了解,更不要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从接到研究课的任务到最终确定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短短两周的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很多。在区教研中心姚岚老师、曹卫东老师、唐长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总动员,找书籍、查资料,先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并设计学生学习的相关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授课人张娜老师拿出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于11月19日进行了一次试讲。这次试讲,从课堂看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但是从本质上看,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只是形式的、浅显的、缺乏价值的。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认为“课程”应该理解为整个教学环节,而并非课堂45分钟,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并非限于45分钟时间内,“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
于是,我们将全班48名学生依据不同性别、兴趣和能力,共分成10个学习小组。其中关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民主政治的陈述组及评价组各4个,对于四国民主政治的共同点和对17—19世纪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趋势探究的归纳组2个,每组4-6人不等。4个陈述组成员各有角色和岗位,有主讲1-2人,电脑设计制作1-2人以及素材搜集者1-2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4个评价组专门审查评估所对应的4个陈述组,并提出质疑及得出评估结论。归纳组要结合四国的总体情况做出概括总结。教师作为总设计、总导演、参与者、评价者贯穿本课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45分钟之前,编制学生研究小组、组织辅导学习小组搜集资料、探讨问题、交流汇总,制定评价标准;之后是课堂学习展示;课后进行学生反馈反思。
11月23日,在北京市历史新课程实施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张娜老师的“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一课获得好评,这一教学方式的探索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的肯定。在合作学习尝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潜能和水平,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
创造令我们感动和赞叹。这一切让我们看到:新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样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课程改革的实践平台。
以北京市的研究课为基础,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继续尝试和推广小组、班级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按照课程学习的需要分配学生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实践 篇七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国家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的调整, 中职教育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但是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大责任。学生总会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 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具制造、工程造价等理工科专业。而这些专业在日后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较少, 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逐渐形成对英语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加上中职英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过于依赖教学大纲, 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 脱离了实际, 缺少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 无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 英语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 没有采取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不能平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效。现在的中职课堂上, “一刀切”现象突出,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还不够明确、合理。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拔高的机会, 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有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没有及时转变教学模式, 并且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 课堂上多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 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2.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 一定程度上存在综合素质偏弱、学习能力不强或理解速度较慢的情况, 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加上授课形式的单一、陈旧, 甚至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教学水平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 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部分中职院校为追求就业率, 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要求严格, 而对公共类课程 (如英语、语文等) 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也只是抱着学习一门技术的心态, 对于与该技术无关的课程重视度不够。
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 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教师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状况去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 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 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等,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电子信息、车辆工程、金属铸造等专业课程联动教授学生如何写好英文版个人简历、产品说明书、项目设计报告等, 增加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体现英语知识的实用性。还可将英语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联系起来, 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动画片配音、英语故事会等活动, 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英语, 并学以致用。
2. 基于课本, 注重交际, 增强教学实用性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教育学生使用这门语言, 提高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这种特性决定了英语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记忆单词、语法等内容。但很多学生不喜欢动脑、动嘴去记忆, 随着课程知识的不断深入, 难度的不断增加, 学生在课堂中感觉自己在听天书, 睡意朦胧。在这种环境下, 就需要教师基于课本知识, 注重交际, 转换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简化课本内容, 指出重点, 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安排实际联动交际活动, 例如,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客观情景:在购物商场、在电影院、或在运动场等, 让学生自己自由对话,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观看一些英语电影, 然后由教师讲解影片中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如单词、表达方法等, 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所学知识点有实际的感官认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面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 分层次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其效果也有目共睹, 但实施英语分层次教学的中职学校尚不多见。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要正视学生的现状,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显进步。分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在授课前, 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研究学生, 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结束语
8.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八
[摘 要]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针对传统总结性评价的不足,应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中药分析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中药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46-03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1]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中药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分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品质评价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及中药成分的分析评价等要求。传统的中药分析教学过程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深化中药分析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中药分析课程特点的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一、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的必要性
中药分析是中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本课程要求在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当代中药分析的特点、方法和实际应用。中药分析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对学生前期的基础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评价[3]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其中最关键的是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即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根据中药分析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特点,本教学团队拟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三者相结合[5]的综合评价方式。
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展中药分析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前期学习的情况做出测评,以便在课程讲授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中药分析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的测定性评价。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有的放矢,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体现,是为了引导中药分析教学过程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选拔优秀学生,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和不足,改进他们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中药分析课程结束后,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即通常所说的期末考试。它注重考查学生掌握中药分析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6]
二、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在中药分析教学中的实践
中药分析课程是综合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的必要基础[7],是高等中药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本科教育阶段,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高的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知识的构建者和学习活动的安排者,应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扩充知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提高了中药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经过近几年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本教学团队整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教学评价方式,在中药分析教学中已经由最初的构思逐步过渡到课堂实践应用,并已在学校部分班级的中药分析课程教学中试行。
(一)采用期初诊断性评价,提高教学主动性
在开学初,采用诊断性评价,通过学情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以教师为主导讲授中药分析学的总论,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本教学团队采用调查问卷、专项知识测试的方式,在开课前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测评,这样有助于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预测。在教学过程中间,也可以通过阶段测试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本教学团队在开课前进行小范围的补习,弥补前期课程学习的不足,争取所有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开课过程中,通过课后个别辅导使落后的学生能尽量赶上。
(二)采用过程形成性评价,提高教学针对性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目前,教学团队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常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教学为辅”[8]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安排,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小组讨论PPT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形成性评价是要变传统的书面考核为多方位、多角度外显性和内隐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考核。中药分析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课堂提问、文献检索、小组讨论、平时作业、阶段测验等外显性部分和学习态度、学习心智、团队协作等内隐性部分。其中重点突出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的考核,各指标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要想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顺利实施形成性评价,关键是要更新观念,使师生共同形成统一的、正确的教学评价理念,认识到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的局限性和建立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要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为“学生多参与”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中逐步建立一种积极、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本教学团队在中药分析课程开课时就将评价方案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听取学生意见并进行修改;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如实记录各项成绩以作评价依据随时备查。通常在每次作业、提问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学团队在讲授《中药的含量测定》一章时,由于各种含量测定方法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中已经介绍过了,所以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含量测定计算的公式,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对于比较重要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轮流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第一次上课时集中讲授各论部分的学习要求,然后把学生按每组3-4人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之后要求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按时完成文献检索、组内讨论、总结分析等工作,最后在课堂上以公开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当每组进行PPT汇报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各抒己见,然后再把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告诉学生。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现场总结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沿用期末总结性评价,提高教学实效性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通常所说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中药分析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依旧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仍应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在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时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核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督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学团队在组卷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了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将客观题由原来的40%减少为30%,同时在主观题中增加了开放式问题的比例。
三、讨论
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成分,三种评价并非彼此排斥,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工作都是连续的,阶段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无论是形成性评价或是总结性评价都带有诊断的性质;而且,由于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工作,所以任何评价都带有形成性的性质。没有诊断性评价不是真正科学的评价,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没有形成性评价也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在中药分析教学中,本教学团队结合多种教学评价,把原有教案提升为教学设计,将诊断性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形成性评价的结果用于教学互动和每章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用于学期末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反思与改进。当然,每当教师采取其中一种评价形式时,都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确评价的目的、如何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 参 考 文 献 ]
[1] 程书肖著.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丽,尹华主编.中药分析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衣建龙,徐国江.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评述 [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109-110.
[4] 赵必华,查啸虎主编.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5] 王诗源,李慧芬,张学兰,周萍.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综合应用3种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63-64.
[6] 胡中锋.教育评价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 夏苗芬.《中药制剂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9-70.
[8] 邵晶,郭玫,余晓晖,赵磊.《中药制剂分析》与《中药成分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3):141-143.
9.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九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体育教学做出了新的规范与解读,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篮球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以篮球教学为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要着重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高校篮球教学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以目标指引教学过程,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前提,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篮球教学不能脱离高等教育独立存在,必须结合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篮球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的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篮球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篮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篮球运动特性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篮球运动的兴趣及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2确立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篮球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高校篮球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好的`篮球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专业特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并且根据学生个体化之间的差异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篮球水平的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采取对抗练习,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加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充实感,避免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厌恶情绪。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在学生犯错时,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高篮球能力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不是一味的纵容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篮球取胜的根本不在于个体力量的强大,而在于团体内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力量。团队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对篮球教学的改革极其不利,学生很难掌握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现在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状模仿NBA的模式进行联赛式教学,将班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支球队,采取积分竞赛制,帮助学生构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还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1)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对篮球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保证教学内容不与时代脱节。(2)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丰富教学经验。(3)高校在进行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专业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水平。
3.5优化教学评价体制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制主要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篮球技能为主,忽视了篮球运动的内涵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原本篮球锻炼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单一的考核体制会导致学生逐渐忽略篮球运动的重要性。高校篮球的考核内容要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习惯的确立及篮球文化的领悟3个方面,以考核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要将篮球考核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对教学评价体制进行优化,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改革有效推进的保障,是对各种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客观评价,能够引领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要深入分析现阶段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本文仅是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中自己的观察所提出的一些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解决篮球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因材施教;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可塑性;要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制进行完善,确保教学效果。以上总结仅是本文观点,还望广大高校篮球教育工作者对此提起重视,积极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影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9):198-199.
10.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十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2012年,受北京市商业学校委派,本人有幸参与了由北京求实职业学校牵头主持的文秘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到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6个月。作为大学毕业后毫无任何工作经验即走进中职学校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企业学习和工作实践机会,虽然半年的顶岗实习仅能获得微薄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工作方法,但已经让我受益颇多。
制度保障与实施体系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义对于职业教育工作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该项目的实施要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操作体系。
1.1 国家政策的扶持
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与政策的支持。因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毕竟是短期的,对于几乎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哪怕是只有三十岁的教师来说,短期内很难成功面试到一份合适的对于未来的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顶岗实习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它不希望雇佣和培养了一名员工之后最多半年后就离开。在这方面,目前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使得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渠道已经非常畅通。
1.2 学校的支持
中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具体安排是由学校来执行的。为了行之有效的进行企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2.1 选取合适的公司或企业
(1)中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公司与部门应该是与该教师的专业相对应的。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专业实践指导未来的专业教育教学。(2)中职教师顶岗实习的公司应该有各个学历层次(其中一定要有中职毕业生)的员工。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中职生毕业后的工作动态。
1.2.2 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许多教师不情愿下企业实践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为了鼓励教师的企业实践,学校需要做一些调研,然后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解除教师企业实践的后顾之忧。
1.3 企业的保障
为了使教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真正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员,进入真实的企业工作状态,安心、有效地进行企业实践,需要企业为实习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硬件条件保障。
1.4 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师轮岗实习计划
为了使教师企业实践收获最大化,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师轮岗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沟通教师实践的目标规划与思路,企业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教师半年中不应该在单一的岗位工作,而是尽可能地去体验同一岗位群的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专业岗位群与对应岗位的工作内容
2.1 熟悉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和相应的岗位工作内容。
作者本人的企业实践工作,结合了商务类专业和企业运营特点,6个月之中,基本上每两个月轮换一次岗位,先后进入该公司行政部的接待专员、邮递专员和行政专员岗位进行顶岗实践工作。同时,还接触和了解了人力资源部的部分人事助理和业务部门的工作动态等内容。这是属于商务类专业中职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群。
作者半年内具体从事了前台接待、信函收发、办公用品管理、礼品管理、名片制作和会务管理工作,接触和了解了绿植管理工作、文件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工作、各种费用的部门分摊统计工作、门禁卡和胸卡管理工作、机票预订。
2.2 分析专业岗位职责和提炼专业职业能力
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要明确自己实践的目的,熟悉岗位重点工作流程和主要工作内容,了解相应工作的目标及关键点,掌握企业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技巧,学习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沟通技巧和商务礼仪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然后分析和提炼本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掌握中职生工作中的状态
作者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中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到中职生均有供职,这种企业实践的工作接触中有助于了解工作中的中职生心态、状态和职业提升空间。
3.1 中职生的优势
作者进行实习的公司是属于生产性企业和全球性服务供应商。在这里,有多位中职生在不同的岗位工作,可见,中职生在实际工作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企业对于中职生并不排斥。因为对于某些岗位来说中职生有成本优势。而且中职生对于这类岗位的工作认同感强烈。
3.2 中职生的问题
工作中的中职生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不足:
3.2.1 通用能力方面
时间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上级交代的任务不能够及时完成,经常需要被催促;对临时交办完成的事项有怨言,而这些其实很显然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服务对象不能够一视同仁,对于领导表现出耐心和热情,对他人则经常过于苛责;对于交办事项的转述不够清楚完整,需要反复沟通确认才能清楚明了。
3.2.2 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11.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水工程经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
1.背景
《水工程经济》课程是高职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是不可缺少的,多数高职学院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基本上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局面。因而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来看,《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课程教学现状
《水工程经济》这门课主要讲述了工程经济学的基础,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计算、等值计算)及投资方案评价的主要判据、比较与选择: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风险因素和敏感度分析)、费用一效益分析;及相关的水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内容。《水工程经济》这门课表面上看与给排水工程专业课程关系不密切,但实际工程项目中,相关的水工程经济分析是必需的,即该课程有实际意义,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
2.1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是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实践。而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很难让学生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所需要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目前教学课时量较少的情况下,授课教师在授课时间内只能讲授理论知识部分,无法完成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完全掌握本门课程有一定的困难。
2.2教学内容陈旧,形式简单
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一是现是有是本科教材,教学难度较大,缺少可读性。二是教材内容都存在着内容陈旧和课后习题拼凑等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将内容重新调整,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三是教材在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在工程案例方面介绍较少,对课程发展不利。
2.3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水工程经济》的课程教学,授课教师往往还是把重点放在“工程经济”相关理论、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上以讲授工程经济原理、原则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灌输教材内容,再通过大量习题的强化训练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但通过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发现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对本门课程只是应付考试,而没有掌握核心内容。
2.4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
大多高职学院《水工程经济》课程考核采用“期末成绩+平時成绩”的考核形式,即教师出题,闭卷考试,学生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答卷,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出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情况得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是总评成绩的决定因素,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侥幸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依托学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成果,以实践创新作为《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加强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推动水工程经济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优化整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优化与改革。
3.1转变观念,从根本上重视本课程
《水工程经济》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必有相关的经济分析,其对项目的投资过程做出经济的过程分析、效果评价:实际工程中是必须要进行经济分析及相关工程概预算的。可以说只有懂得相关经济分析评价,工程技术人员才能更好的施工,项目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所以说《水工程经济》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作为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跟工程打交道,故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2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
针对课时量偏少和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确定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标准,加强了实践过程,将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化、制度化,即建立了以教学组织功能为主的课程教师负责制,习题库、案例库、考试题库由课程教师负责,实行教研室审核,教学资源、课程标准等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制定,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3从实际出发,精简教学内容
这门课的学习与讲授应从实际出发,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且知识体系及内容均是从零开始,因此应精简教学内容,重点讲授更实际的知识。对于《水工程经济》来讲,首先要讲清楚工程经济学基础,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及投资方案的主要判据、比较与选择。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工程经济学的基础,要进行工程经济分析,必须先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相应投资方案的经济判据,这是基本的工具。故对这部分内容精讲,通过做例题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明白掌握。因为具体的工程项目中,首先以本工程为出发做经济分析评价,即实际工程中首先要做好跟本企业、本工程相关的经济分析。
3.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水工程经济》课程有大量计算公式、数据需要记忆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公式、数据表格,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经典案例。通过对工程案例的讲解分析,减轻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枯燥感,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的讲解中,尤其是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小结时,以某一工程项目为蓝本,对一个项目的财务评价和概预算作完整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经济分析和工程造价有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穿插“案例教学法”、“项目讨论法”、“实验实训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训。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使单调乏味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通过采用多种灵活有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5改革考核方式,改进学习评价方法
《水工程经济》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因此,需要对该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对于《水工程经济》课程的考核采取新的考核方式,新方法包括课堂平时成绩占15%,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平时课后成绩占15%,包括课程平时作业、课程总结与实习报告等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和技能性考核,其中知识性考核占40%左右,技能性考核占60%左右,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能够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能力,把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引导到灵活掌握知识和能力发挥上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巩固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适应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发展。
4.结语
12.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篇十二
一、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观念滞后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体育意识比较薄弱, 教学观念滞后, 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教学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 忽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 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不清晰
中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 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 注重体育锻炼, 而忽略了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引导, 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此外, 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的认知不够深入, 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教学, 这种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 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中职教育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促进学生的职业化发展。但是,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教师忽视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 过分强调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而忽略了终身体育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此外, 体育教学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
(一)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中职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改变, 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及时创新, 不断优化体育教学观念。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 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中职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注重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此外,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引入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发展,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 将身体训练与终身学习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 体育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 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因此, 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中职体育教学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增加新的体育技能,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在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 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要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 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形成本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此外, 体育教师还要适时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乐, 马涛.关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培训, 2016 (2) .
[2]黄春.试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J].时代教育, 2015 (12) .
13.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十三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美术课堂模式,课堂分为两大板块,前半节教师示范、讲授,后半节由学生绘画或制作,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制作”的课堂模式实际就是“灌输-----接受”。这种课堂模式单一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不够融合,更谈不上课堂能“活”了。在实践中,我们摒弃了原先不够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引导.体验.创新.想象”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愉快教学、明显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在“引导”这环节,努力运用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美丽的花和鸟,培养学生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闭上眼睛欣赏《苗岭的早晨》,展开想象,鸟儿在花丛中互相说些什么?之后,让学生体验小鸟各种飞翔的姿态,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制作花鸟头饰的制作步骤;接着让他们欣赏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想象,让他们创作出有特色、创意的花鸟图案,最后让“花儿”与“鸟儿”对话,表演做游戏,使课堂达到高潮,充分体验愉悦的感觉,这样的美术课谁不喜欢。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过去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引导发现法、问题法、实践探索法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设置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应答反应更快。如:在上一年级的《数字变变变》这节课时,因学生本身就对这一课题感兴趣,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字与美术之间的奥秘,在大量的示范作品欣赏之后启发由数字可以联想到其他什么形象,然后让他们用绘画、剪贴等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最漂亮。
在具体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才能激活课堂。如在课堂上运用电视、录像、范画、故事、儿歌、游戏等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想象力。
三、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激活课堂。过去美术教学过程当老师动时,学生静;而当学生动时,教师静,显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不够融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美术的桥梁。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特别是教师应放下权威的形象,带给学生亲切、和蔼的面孔。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设出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氛围。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有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便于学生参加各项美术活动。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美术的广阔天地。例如:在学习《变脸》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会“变脸”的折纸方法,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创作出不同的变脸形象,最后让孩子们表演变脸的形式,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让美术课堂走向综合
“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是体现美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与其它学科相综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及与其它学习领域相结合,就会使美术教学更有内涵。综合运用各学科之间的链接点,与其它各元素的优点,就会增强美术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就会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一年级实验教材《猜猜我是谁》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的二、三分钟中,可以让几位小朋友戴上好看的面具在音乐中表演“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然后出示各种范作引导学生发现面具的特点,以及如何装饰面具,让他们创造性地去表现心目中最喜爱的面具形象,最后师生一起表演“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使课堂推向最高潮。学生在学习美术中体验无比的快乐。像《猜猜我是谁》这节课综合运用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众多美的元素,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美术课堂才会“活”起来。再如《小小食品店》,可以运用电脑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各种诱入的佳肴、饼干、糕点,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接着让他们小组合作做一盘自己爱吃的点心,然后将做好的糕饼放到微波炉上烤一烤,最后拿出来闻一闻、尝一尝、评一评。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学习兴趣一直处于兴奋的最高点。《小小食品店》的教学过程将美术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4.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 篇十四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近些年来,大量的职业院校不断涌现,这些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职业院校旨在培养专业基础较为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专门化人才,所以其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体育关乎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运转,所以其自然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就使得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在从事某一工种时过于依赖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从而大大增加了造成劳动者身体畸形的可能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方面的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但是一门技能的掌握往往都是以牺牲了其他方面技能的发展为代价的,这样就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体力活动很少,这样就会给这些学生的颈椎等造成极大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可以弥补单一劳动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给那些很少得到活动的肌肉带来活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
另外,从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小,这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小就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体育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一旦体育不再成为考试的一部分,学生们便将体育活动抛之脑后,长此以往,就使得学生很难再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模糊
随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等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有不少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不清,认为体育教学是可有可无的,非常轻视体育锻炼的作用。而面对差异如此大的学生,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显得无所适从,学生对其所讲授的课程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实质根本不能被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能显示出来,从而导致体育教学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相脱节。
(二)体育教学模式僵硬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僵硬的问题。体育教师仍然固守着自己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盲目地重复着旧有的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发挥出体育锻炼的实效。另外,教师仍然将自己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没有重要学生的作用,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课时少,基础设施落后
职业院校由于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所以安排的教学课时就会相对较少,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既要和学生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安排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必然会出现时间紧张的局面,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既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又是一种健康生活理念,是评价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需要在全社会加以普及。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充分考虑社会的新型要求,将体育教学的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应该明确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好体育教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经验,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根据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及教师必须要合理规划体育教学流程,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就要抛弃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而加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在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除了讲授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外,还做一些示范动作,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教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学校还应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就可以使自己的讲解更为直观、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凝聚力,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积极的反应,这样就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体育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不断丰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登山比赛、班级运动会等形式来丰富体育教学课堂,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教师也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总之,体育教师应该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平等交流,让学生领悟到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等因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丰富体育教学方式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层次水平,采取分层教学或者分组教学的方式,然后再制定出一套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
(四)增加课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是塑造全面型人才的助推器。当前存在职业院校中体育教学课时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所以应该适当增加课时。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院校会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实习上,而对于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体育教学课程,可能会引起许多学生及家长的不解,甚至还会引起不满的情绪,这就要求学校做好一定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及家长明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明白体育锻炼对学生具有的积极意义,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此外,由于职业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社会与职业院校都应大力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筹建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一些基础的体育活动场所,完善一些基本的健身器材,从而使得体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体育教学环境更为优越,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五)变革体育教学考核方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考核方法,这种新的考核方法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能规避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也能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外,还应加上学生的平时分,平时分应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一些相关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就会去查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扩大了其视野,激发了其学习兴趣。改革后的体育教学考核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切实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新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15)
[2]李保忠,周明,李鹤.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看法[J].职业技术.2011,6(130)
[3]李会增,王玉扩,杨洪涛.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向[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中职语文教学新思路与改革实践】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改革思路研究论文11-05
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06-14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专题08-10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06-27
中职语文期末09-04
中职语文教学措施10-26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07-08
谈中职语文愉快教学07-08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9-11
中职语文工作总结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