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2024-10-09

小学观摩学习体会(12篇)

1.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一

小学教师观摩听课学习体会(精选多

篇)

本周三,我跟随教育局考研室几位老师一起到xx市xx中学参加观摩听课学习,我们认真听了在节课,分别是xx老师的xx及xx老师的xx和xx老师的xx,下面我就xx老师上的这课xx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的。

一、兴趣领先,乐于表达。

开课前,老师出示了一些关于动作和神态的四字词语,依次通过“摸大脑,快速记忆”和“把词意读书,把大家逗笑”的游戏形式,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描写童年趣事的词语。

而在习作指导的第一环节“说说你 的童年趣事”,老师的一句话”看谁说的能把大家逗笑”,诱发学生打开记忆的匣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起来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们不仅说的好,听的也认真,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二、片段赏析,领悟写法。

在习作指导的第二环节“如何写好文章”。老师问学生:“你们刚才说的趣事把大家都逗笑了,就这样写作文行不行?”通过比较,使学生悟出口头语和书面语的不同。接着便引领孩子回顾复习写好作文的方法,并梳理板书: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修辞手法、四字词语。然后通过阅读范例片断,让孩子在思考“是怎样写得好”中领悟写法,如: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使文章更真实生动等。

三、创设情境,想象表达。

老师出示图片精心创设的情境,引导孩子想象他们可能说什么或怎么想

等,短短几分钟,使孩子知道如何把简单的事情写具体,在这个过程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同时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

四、学以致用,体验写法。这个环节可以说是课堂上高潮部分。老师的设计非常有层次有梯度。刘老师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在现场修改作文的环节采用了先“集思广益”说说在例文的哪些地方还需加上什么描写,然后再用“一人现场修改一处”的方法为全体同学和听课老师展示“作文大变身”的精彩过程,经过孩子们的修改,一段枯燥无味的话变得有声有色,生动具体,整个体验过程使孩子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有趣有了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了习作自信心。需要指出的是,现场修改作文环节,老师电子白板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为本节课提供了时效性,方便快捷。

最后的练笔环节“把童年最有趣的部分写具体”,伴随着老师入情朗诵的

“童年的梦”把孩子们引进了童年的回忆中,虽没能课堂上一一展示作品,但我相信这节课每个孩子心里的收获都是满满的。

听完课后,我思考良久,什么是有效的作文课。我想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会写”,这就是大家追求的真谛吧!

本次听区班会课,让我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授课老师那种从容自信份淡定,让我自愧不如。各位老师的选材都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德育教育,但是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题目在他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堂丰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课。能真正做到用有效方法对班级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教育,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体验,得到训练,从而真正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的收获:

一、老话题,新感知

许多老师所执教的班会课主题其实都是我们平时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

话题虽老,但这些老师新颖的设计实在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在江丽老师执教的《走进电视》这节课中,通过电视节目《开心辞典》在课堂上的真实还原,让孩子自己体会到电视有利的一面。并通过开展了丰富有趣的辩论赛,举例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全方面的认识电视,真正做到走进电视。

二、动真情,晓道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班会课的重要核心。注重情感教育,以情诲人的班队会,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吸引学生动之以情,则关乎我们如何设计班队会可。从本次班会课比赛中可以看出来,老师们对教学设计都是下了大工夫的,一段段精心准备的视频,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游戏,一幅幅漂亮的图画,一句句沁人心脾的话语,都让孩子毫无顾忌的走进了课堂。

我的启发:

通过对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的学习,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班会课。往往是老话题,老思路,抓住了目标就直奔主题,很多道理是老师将给学生并强加给学生的,教育的持久性太差。我认为一节优秀的班会课应是这样的:

1、有着鲜明的主题。主题如同班会课的眼睛,眼睛明亮是上好课的前提。主题不能大而空,应找准切入点,尽量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具体深化,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

2、参与形式多种多样。配合课堂教学举办一些益智培能方面的主题班会。如诗歌朗诵会、理化小魔术、讲故事、书法竞赛等,为学生创造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丰富和拓宽第一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贴近学生的生活。班会的每个环节,都要尽量贴近学生自身实际,注意层次性,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课堂环节中要激发每位同学参

与的热情,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交流、表达。

通过本次班会课的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如何上好班会课应该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都会很好地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解决一些班级中的问题,如果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班队活动课而不流于形式,都能细致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么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效果定是事半而功倍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体会

在二〇一四年五月初,我有幸参与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远赴**的非师范类教师的培训。在5月26日,我有幸去**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参加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罗建华和王鸿老师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在此之前,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也听过许多老师的报告,也当了十几年的学生,但从来没有想到课竟然可以这么上,试想以前自己在小学的上课方式,差距自己都可以感受的到。感触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方式灵活多样,他们的教学设计也是环环相扣,顺畅自然,让我们听下来还意味犹尽。下面我就听课的收获和反思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和想法:

一、真实对话,互动交流。

对于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准备是很关键的,尤其像这种有上百人参加的大型观摩课,学生往往会由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合而十分紧张,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影响这节课顺利进行。这次观摩课首先听了王鸿老师的二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在上课之前,王老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和他们建立初步的师生关系。罗建华老师面对的是四年级学生,内容是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上课初就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记得他是这么和学生展开谈话的。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能说说你们自己都有什么爱好对什么感兴趣呢?” 生:我们喜欢跳舞、唱歌、画画??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可真多!不过,现在大家都一起说,老师听不清楚,谁能单独站起来说一说?”

生:“我爱跳舞,还爱画画。”

师:“真好,还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又有学生站起来说,到最后突然有一个学生问到了老师的年龄,此时我们的罗老师这样问“大家猜猜看!”于是大家又兴高采烈的猜起来了。

师生之间距离拉得更近了。当同学们猜得兴高采烈时,老师抛出了一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回答准备好了。老师说:“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这样很自然的就打发了上课前等待的空闲时间,消除了学生进入陌生课赛场面的紧张情绪,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了准备。

二、有效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兴趣是动机的先导,是思维的源泉。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

要一环。在这次观摩课中王鸿老师则创设了纯数学问题情境,王老师讲的是“小时、分的认识”,她直接是运用课件展现儿歌《时间像小马车》,从直观上认识时钟并让学生说出时钟的作用。然后揭示课题,展开新知讲授新课。这种情境的导入,虽没有引人入胜的情境画面,但却达到了简捷、流畅、实用之高效。

罗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他

制作了课件,是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图片,有的是获得金牌的,有的是比赛的,还有银牌获奖的场面。课件播放这些图片后,再通过谈话引出课题,老师说:大家知道2014年北京奥运会得了多少金牌,多少银牌,多少铜牌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那你们知道2014年雅典奥运会又获得多少金牌、银牌和铜牌吗?就有学生摇头了。这时老师说:老师有个近几年奥运会的获奖统计图,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接着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求和欲;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次观摩课中的两位老师都创设出了富有“童趣”性的情境:针对二年级学生要学习的《时、分的认识》创设的情境是动画片儿歌《时间像小马车》的一个小截断;而对于五年级学生的《折线统计图》,则创设的是北京奥运会的情

境。这些教学情境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指向性和针对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时、分、秒》时,王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如跳绳、拍球、写字等,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一分钟到底是多长的知识,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活动的器材和活动场地,让学生数在一

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做几下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的活动既让稍有疲惫感的学生放松了自己又让学生自己自身的时间观念得到了体悟,让学生从动手,动脑探索经历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更为深刻。还有罗老师所教的《折线统计图》,在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折线图之后,在他的带领下,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的牙齿颗数的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来体验所学的知识。后来还比划了树叶从春天到秋天的数量的变化,从学生的身边找到实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既使学生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也要

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上《时、分、秒》老师采用了flash制作的钟表,有一定的动画效果,有利于低年级教学,这也说明王老师有很好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习。

五、处理知识点的阶梯化,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

问题启发阶梯化问题的启发是课堂教学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设计一些阶梯式、应用化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步步走向课堂高潮,当学生饶有兴趣的走向教师设计的台阶时,实际问题就解决了,学生既获取知识又满足了好奇心,成功的喜悦则油然而生。

六、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

体。每一位老师都能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都能耐心的去启发引导,突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同时,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观摩学习体会

从季敏

2014-10-22我们数学组的十几位

教师一同赴宿州学院参加观摩学习,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授课及其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从他们精彩的讲座和课堂教学观摩中我学到了很多。并且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我反思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教学活动中,王奇老师很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教学中他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教学活动中看得出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也体现了教师们平时对基础知识抓的很扎实,他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情境中、生活中提炼出练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实践和推理数学知识。

二、教学设计新颖

王奇老师的这节课整体设计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习题的设置有很好的梯度,在学生完成了题目后,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和思路,可以看得出这样的训练方式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学生非常熟练,思路非常清晰。我们的课堂应该加强这方面训练,以便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

这次听课活动中,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的一节课。孙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轻松,基本都是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老师在倾听和引领。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问题都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解答。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

师引领和自主探索下的自学过程。教学特色是: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创设情境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理解。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从他们几位教师的精彩讲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扬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会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观摩学习山丹体会

刘冬梅

这次赴山丹培训学习,听了九位优秀教师的课和三位专家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这些课堂教学设计精彩.讲座精辟实用有针对性。短短两天的观摩学习中我时常被他们精彩的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景和氛围所感染。从精彩的讲座和课堂教学观摩中,我反思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感受各体会:

一、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在我所观摩的这几节课中,教师都很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在这次所听的七节课中有五节就是复习课,复习课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他们却将较为枯燥的数学复习课设计的富有乐趣,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看得出学生们掌握的非常好,也体现了教师们平时对基础知识抓的很扎实,他们从

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情境中、生活中提炼出练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实践和推理数学知识。

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生本课堂

这次在山丹听的所有课中,印象最深的是张潇老师的课。张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很轻松,基本都是学生在讨论、交流,老师在倾听和引领。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提出和解

答。这种教学模式是什么模式呢?下课后,我迫不及待的和张老师了解了这种模式,原来这种课堂叫生本课堂,生本课堂就是充份地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据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

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南关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啰嗦的言语极少,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领和自主探索下的自学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生本课堂的特色是: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创设情境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理解。让学生真正深入

到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明白了计算的方法,更让学生的思维在自主的探索中体验了策略优化的美妙。总之,张老师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三、教学设计新颖

这几节课虽然是复习课但整体设计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每节课的习题都设置了很好的梯度,分为基础练习、对比练习和深度练习,使学生从简到难的一步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学生完成了题目后,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和思路,可以看得出这样的练习方式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学生非常熟练,思路非常清晰。我们的课堂应该加强这方面训练,以便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锻炼

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

这次外出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从他们几位教师的精彩讲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扬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会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4月25日,荆门市举行了湖北省小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观摩了这个活动,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十二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

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女娲补天》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多媒体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何先成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张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语言的描写手法。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刘敏老师为大家

出示了《黄鹤楼送别》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离别也是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第五,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一环节,老师也都

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听了这些教师的课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充实。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 26 ~

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不断成长。

~ 27 ~

2.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二

要讲好一堂优质课确实不容易。就主讲教师本人而言, 它需要主讲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其次要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支撑, 同时还要主讲教师有非常强的临场指挥能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还要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来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学生反应与教学设计不能相符) 。而这些只需教师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和锻炼。

除此之外, 要讲好一堂优质课, 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要到位。主要包括课堂的容量、知识的重难点、知识之间的衔接、课堂语言的组织、课堂实验的设计、学生的反响、课件的制作与编排、板书的设计与时间的分配。而上述这些除了主讲教师本人精心设计和安排外, 还需要本教研组其他教师提供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把教师的语言精确到每一个字, 时间分配精确到每一分钟。课件精确到每一页, 板书设计精确到每一块。而这些就是教研组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反映。至于学生反响这一块则需要多次试讲来掌握。

另外,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本次优质课比赛中的应用。本次优质课的主讲教师都应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先猜想可能, 然后就可能的情况设计相关实验, 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来完成相关实验, 从而验证猜想正确与否, 进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 然后教师对正确的结论进行简要的小结。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引领, 让其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思考, 分析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最终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把时间花在教师如何引领学生上, 让学生自己参与和思考。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则主要是把时间花在教师如何讲解上, 前者是如何开渠引水, 后者是如何灌水。

3.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质课;激发兴趣

2013年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各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课,收获良多。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每一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这对于我们探索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探索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对整节课的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位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展示出非凡的教学智慧。

1.关注当前热点,引发学生共鸣

很多教师选择以当前的热点话题开始导入新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Photoshop图像的简单合成”中,先让学生观看《爸爸去哪儿》的MV,引出感恩父母的话题,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用Photoshop为父母制作贺卡,从容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目标,并在其中渗透了感恩父母的话题。还有的教师以淘宝网为例,例如,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Excel表格”课中,教师先提问11月11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光棍节,教师继续引导11月11日慢慢演变成“购物狂欢节”,接着自然引出淘宝网数据,引出数据统计的主题。

2.展示新技术应用,激发学生好奇心

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时,授课教师展示了两个体感游戏,并让学生体验用手机操控计算机,学生对此跃跃欲试,对涉及技术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教师以此引出教学重点——虚拟现实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体感游戏正是上述两种技术的应用,这堂课在一开始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耳目一新。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师都比较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以身边的实际问题为例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数据库系统”一课中,教师在开始以图书管理为例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小品剧,人工图书管理的各种不方便促使师生一起寻找新的问题解决途径——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从而凸显出学习数据库的重要意义。这种方式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数据的表达与处理”一课中,教师给出的探究任务是“各小组根据统计数据形成报告,并讨论总结报告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运用Excel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小组合作形成报告,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数据的意义,预测发展趋势。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而在“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课堂中教学机器翻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体验机器翻译,然后小组讨论机器翻译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机器翻译。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2.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图像的简单合成”一课中,教师给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制作电子贺卡”,首先在小组中评选出优秀作品,提交到学习网站,然后学生在网站上为自己最心仪的作品投票,最后教师针对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及时给出反馈,较好地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升。

3.注重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如,在教学“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渗透感恩父母的思想,让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为父母制作贺卡;在教学人工智能的“人机大战”时,强调团队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样是教学的重点,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影响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教师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课堂总结,余韵悠长

课堂总结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易错点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数据的表示与处理”一课中,以“面对问题—寻找办法—总结规律”为主线,总结所学的Excel的相关知识,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有的课堂以设置悬念结束,如,“因特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先让学生完成自评与反思,然后教师“变魔术”,利用无线技术锁定电脑,然后展示电脑的反思结果,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在课堂的结束为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回顾所学知识,既深化了主题,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照优质课,反思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熟悉知识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各类教学素材,并注意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观摩体会 篇四

“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能动,而不能说话,三不能露出大门牙。”寒假的小学教室在此想起学生做游戏的声音。这不是在补课,而是为“国培计划”小学思想品德租的学员们安排的一场观摩实践课。

1月22日下午,思想品德学科组全体学员到甘肃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实践交流,来自城关区雁滩小学的石冬梅老师以《游戏规则》为题,在农大附属中学上起了观摩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提出问题。她先让孩子们做“木头人”游戏,她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逗笑人”,一组为“木头人”。规则是,听老师口令,老师说听的时候,“木头人”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变,“逗笑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木头人”逗笑算赢,逗笑方式只能用语言,不能有任何身体接触。游戏中有学生违反规则,老师借此机会提出“违反规则游戏不能进行该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在对意见点评。

5.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体会 篇五

三堡寄宿制小学杨秀萍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的教育思想,目睹他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本周英语组观看了《what can you do》这一节课的精彩视频,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我还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对学生、对教育、对英语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我通过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和名师的示范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必须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并能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这样才能体现高效的课堂。参加活动的所有老师都深受震撼和鼓舞。原来名师真不愧是名师淡定而精彩,丰富而不华丽,诙谐而幽默,轻松而愉快。下面我就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丰富有趣的课堂热身,能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的示范课中,他用了近十分钟来进行warm up。他用了学生十分喜欢的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就让学生后面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容易、更有趣了。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尽显风采,丰富多样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纯正的口语,跟学生聊天一样,不由自主引入新课,是课非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话语。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住,当然就张开了嘴巴,进入了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读单词、感知单词。正因为主老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和变化的,所以才唤起学生开口的欲望,让他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也就真正的做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效果。

名师的课堂,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启迪智慧,荡涤心灵。他的课让我明白,平常的教学也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并不一定是要在课堂上添加过多的东西,或是加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和兴趣。只有帮助孩子从各个方面去感受和汲取英语课堂上能够得到的营养,才能达到我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用精美的课件,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本课娓娓道来,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轻轻的渗进了学生的心底。他不用太多语言,却把自己想给学生的东西完整地呈现出来;他不用太多音乐,却造就了余音绕梁的效果。不同于热闹欢快的课堂,孩子静静的沉浸在故事中,却不知不觉的开口会说了。老师有意淡化学生对自己口语的印象,却努力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故事中,这就是语言的浸润作用。幽默诙谐不仅是一种魅力,更是一种力量。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他融入课堂。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老师在营造课堂氛围这方面做的特别好。老师能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零距离的接触,让这个课堂变得很亲切,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无形的力量。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兴趣的力量。老师的课把我也很快带入课堂,孩子不由自主的进入角色,老师的课深深的吸引着孩子,驱使着他去发现这节课的问题。老师将这样一节既深又难的课上的如此简单,自然,除了老师的魅力,不得不说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效的课堂。此次视频观看,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幽默诙谐的力量。一句简单而又亲切的话立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五、老师教态自然,确实值得我学习。

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他把教学的知识基础、基本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自然默契的师生对话,形成了独特的智慧课堂。

老师的课,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节课,在他的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他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风貌,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体会”、“品味”还给了学生。同时,在他的教学中肯定性评价体现出尊重、鼓励的原则,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问题重新认识。从他的授课中可看出,他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改革了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6.孟连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六

勐柏小学 张秀梅

我有幸参加了孟连队县2010年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的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一点点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6个乡镇9位教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参赛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谭云珍老师的《可能性》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教学内容,这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时分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统计》时,阮思彦老师利用动物卡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去分类、填表、学会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数,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谭云珍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一课,学习新知时,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想摸什么颜色的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动手去摸,根据摸到的情意说说理由。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

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自春晓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课中,就让学生通过动手搭配上装和下装的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会,去感受搭配,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七

一直以来,对目前初中阶段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不少人都有一种担心与焦虑。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1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也已经正式颁布4年,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精彩纷呈;高中阶段的学分制改革、 选项教学、模块教学也推陈出新,亮点突显;而恰恰处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初中课堂教学,却一直在传统与改革中摇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体育中考带来的一系列应考方略的钳制,制约了初中学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初中体育常态课教学堪忧,初中师生对体育的重视,大多出于功利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讲, 初中体育几乎已经演变成了应试的工具。 重庆市某校长说:“我校中考体育成绩就交给你们体育组了,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平均分要求达到48分以上(重庆市体育中考满分为50分),你们算完成任务,不然……”;班主任在体育中考前主动让课给体育教师,甚至还要帮着体育教师一起训练;家长和学生每天晚自习后还练习各种考试内容。有一位母亲和儿子在一次练习跳绳时有如此的对话:“儿子,动作节奏要快,手腕用力,加快节奏,不要死绳……”“妈,你再这样不停地唠叨,你就像我们体育老师一样讨厌,烦!”这些现状造成了部分学校初中三年六个学期,就只上体育中考考试的那几个项目,体育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枯燥、单一的教法,极大地影响和挫伤了初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课标》 所提出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心理正常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既是过渡期,也是成长期,更是关键期,应该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次武汉观摩学习,让笔者眼前一亮的是,一些久违的运动学习项目重新回到了课堂。本次初中展示的12节现场课,涉及球类2节、田径3节、体操7节(见下页表)。

纵观12节展示课,执教教师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遵循《课标》所提出的水平目标。部分课在教学设计与教材处理上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作课教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框架,确定课次和课时目标。他们大都能针对学生学习水平, 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新颖的练习形式和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部分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始有意识地预设和关注运动技能学习中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 “在活动中、比赛中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都要重视学生的体能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而较好地构建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亮点一:目标意识强,达成效果好

《蹲踞式跳远:腾空步与落地技术》 (八年级,第3课时)一课中,执教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有效地达成了水平四《课标》的基本要求,如,“明确腾空与落地的动作方法,知道提高跳跃能力的方法”等,设定的知识目标具体准确。又如,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有:“通过学习,80% 的学生能做到腾空后起跳腿向摆动腿积极靠拢,屈膝团身成蹲撑,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着地瞬间积极缓冲;50%的学生能在腾空后较好地控制身体姿势,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提高肌肉力量和弹跳力。”设置这样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非常鲜明, 让学生在本次课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的目标设置既考虑了全体学生,又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差异。课堂目标体现在课堂指导的全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四种场地的设置,体验蹲踞式跳远腾空后起跳腿向摆动腿积极靠拢,屈膝团身成蹲撑;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着地瞬间积极缓冲的动作技巧。通过“菜单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能目标得到有效达成。在课堂上,执教教师着眼于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整节课的教法、学法都是围绕学生达成目标服务。课堂上,学生的练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学习效果明显。

亮点二:重视课程意义,教师视角独特

《跳跃:横箱分腿腾越》(九年级,第3、4次课)一课,执教教师以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着眼点,以发展学生体能为抓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节课开课简单,直奔主题,形式新颖,以行进间一列横队为一组在音乐律动中体验各种热身活动及伸拉练习;让学生在持续10min的不间断练习中获得身体功能性动作的全方位提高,突出了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执教教师注重全员参与,营造课堂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和强度的相应要求。

执教教师还充分运用现代化媒体,把数字化技术引入课堂,通过IPAD收集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并及时反馈比较,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自己或同伴在练习分腿腾越越过横箱动作时空中的身体姿态及动作掌握程度,进而在教师的点拨下体会空中分腿直、果断起跳、推手展体的重难点技术。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了教学目标,并将他们自己的动作与视频中标准动作进行比较,更明晰了分腿腾越动作的技术,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有意义的,对学生完成目标是必要的。执教教师通过电脑、IPAD提供的可视内容使横箱分腿腾越技术的学习更为扎实;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了学生的身心特点, 赞扬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还用声调变化影响学生,在整堂课中创造了很多评价学生的机会。如,当学生分组练习时、比较观察时,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还是很多的,也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有些遗憾的是,执教教师使用的这些技巧和方法,没有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课堂实践中生成的信息,而是花过多的时间去完成教师事先预设的信息,这可能是因为执教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的。如,有的学生在练习中明显是踏跳动作出现了错误,导致直接 “飞过”横箱,出现安全隐患,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教师未及时观察到问题所在,也未进行针对性评价,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完成动作质量不高。

总体感觉,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执教教师及其团队都有着更为清晰的课程意识,能够从课程层面实施教学,是比较专业的视角,值得提倡。

亮点三:创新教学流程,设计思路巧妙

《体操:横箱分腿腾越》(七年级,第3课时)一课中,执教教师的教学构思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着力探索“初中学生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形式, 通过设置俯卧撑、俯撑顶肩推手击掌等体能素质练习与主教材“横箱分腿腾越”运动技术学习有机融合,设计了新颖的循环教学流程,让观摩者和学生都感到眼前一亮。执教教师能针对教材类型合理运用器材进行有效布局,这种“循环学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40min内,真正动了起来,保证了学生持续锻炼的时间,保持了活跃的思维与敏捷的肢体行动,这个练习过程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发展。毫无疑问,学生参与的活动越多,其收获就越大。反之,教师控制的时间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少。课堂上站着的人少了,动起来的学生多了,整个课堂学习效果就突显出来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也得以有效达成。

执教教师从课的整体设计开始就关注了安全防范措施,且能针对教材特点预设具体的安全预案。如,静态的安全预案、动态的安全防范措施等。这表明执教教师在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上下了工夫。整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课标》水平目标中的运动技能学习“在课堂上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目标。

与此同时,课堂上体育小组长责任意识较强,如,在小组练习中,组长评价本组某一位成员:“我很欣赏你刚才的行为,加油!”小组长真正起到了组长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同伴间的真诚评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亮点四:器材资源开发,辅助教具增效

《蹲踞式跳远》(八年级,第2课时) 一课,给现场与会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节课重点学习蹲踞式跳远的起跳技术, 执教教师及其团队通过设计的多功能跳远辅助教具突破难点,在踏跳板上安装发声器让学生体会“上板快”,把支杆上的气球降低让学生体会“摆动快”,把支杆上挂的气球升高让学生体会“蹬伸快”,这个跳远多功能辅助器材,强化了起跳技术中的“三快”(上板快、摆动快、蹬伸快)原则,围绕课堂目标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练习主动积极,热情很高。观摩教师们都说:“这老师太有才了!在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上怎么想到了这样好的妙招!”观摩教师都带着一种既新奇又欣赏的眼光观摩了本课。谁说体育教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执教教师及其团队就很好地证明了体育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在学习具体项目中的难点,设计创新了辅助教具,促进了课堂目标的达成。

亮点五:改造创新器材,实现用教材教

《单杠: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后摆下及体能练习》(八年级,第2课时)一课,引起了现场与会者的极大关注。教师们在固化的思维中大都会认为:单杠这种器材一定是固定的。这种固化思维极大地限制了一线教师在场地器材方面的改造。 为了解决单杠教学中因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造成运动不足的问题,执教教师及其团队打破固化思维,创设了教学中的“移动单杠”,降低了单杠高度(解决学生心理害怕问题);设计的10组移动单杠,改变了固定单杠教学中常见的“由于器材不够,导致练习动作的学生少,站着看的学生多”的现象。传统单杠教学学生参与机会少,体验动作的机会不多,影响了动作技能的学习,也难以达到相应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本节课中,执教教师将学生分成10个组,4个学生为1个小组的循环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还体现了小组合作练习的学习方式,在增加练习密度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有效突破了传统固定单杠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 值得注意的是,《单杠骑撑后腿向前摆越转体90°挺身下》一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不再细述。

亮点六:教师学科素养好,突破难点方法有效

《跨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地技术》(八年级,第3课时)一课,体现了执教教师的良好素质。执教教师声音洪亮、浑厚,非常有吸引力,课堂规范有序,教学层次清晰,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较好地体现了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执教教师针对主教材设计了较大的练习密度,在引导学生体验摆腿过杆快速移髋的过杆技术动作时,在跳高器材上想出了许多“点子”。 他通过设置橡皮筋作为横杆,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在跳高架上设计两根有一定宽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越过横杆时体会移髋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本课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练习中执教教师能够按学生能力差异分组,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

反思与问题:

1.措施欠具体,方法不到位

展示的12节课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引导了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但有的教师则只是在思想上给予了关注,却缺乏有效的具体措施与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没有真正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如何在常态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还有待广大一线教师多出主意,多积累一些可具体操作的实施手段,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在体育课堂上的发生。

2.反馈不及时,变通性欠缺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反馈不及时,个别教师的应变能力尚待提高。展示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走流程,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预设与临时生成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设的要求,频繁地调队或集中讲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精讲多练”是体育实践课学习中永恒不变的原则。体育课本质的东西是让学生“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应该在练习体验中去获取。一节体育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练习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再思考、再钻研。

3.评价欠科学,过程欠合理

初中教师对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还重视得不够,无论是从评价语言,还是评价方式;无论是从教育的角度还是动作技能学习的角度,都缺乏真正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的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4.教师专业技能还有待加强

此次展示课,中年教师的示范很漂亮, 但年轻教师的示范却稍显逊色。因此,加强教师专业技能,保持教师良好体能,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给一线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8.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八

关键词: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感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1-02

早在2011年与2013年,笔者在现场观看了第四届(宁波)与第五届(郑州)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展示活动,至今还保留着很多鲜明的画面与思绪。正是这种鲜活感,使我们一行四人,主动报名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展示与观摩活动。

一、展示与观摩活动的张力

优质课的展示活动,集诸多属性、功能于一身。它既是教师高端培训的一种形式,又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一条路径。国家级的展示与观摩活动,除了培训与教研的属性以外,还具有表彰先进的作用与引领队伍的能量。这样的展示与观摩行动,业已成为一种多维度的交互平台:它是官方导向与社会响应的交汇、政策规定与民间补充的探索,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链接、现场参与和虚拟吸纳的合唱。

二、本届活动的创意及评说

第六届与往届相比,有几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所有的活动都安排在同一所学校举行。东湖边上的武汉体育学院,拥有充裕的场地器械条件,恰好能满足赛会的要求。这样的安排让大会的组织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精力与财力。二是增补了健康教育类的展示课。这种补给,让一线老师有了体味与参照的模板,它一方面让老师在意识上重视起来,另一方面让老师在行动上先做起来。三是有体育器材商家的加盟。这是一种多赢的联盟,对商家而言,能进一步认清市场的需求;对用户而言,理清了所需的购单;对大会而言,能获取赞助的款项。

当然,对观摩者来说,不得不提的一点遗憾是,在大会提供的材料中,少了优质课视频的光盘。光盘,对我们以培养未来体育老师为己任的高校老师而言,可以在职前教育中,把教学设计中的精华与教学行为中的亮点分享给后生们;也可以在职后培训中,作为珍贵的课程资源,作进一步的增值与开发。少了光盘,就会少了交互平台中那些长明的光芒。

三、本届展示课的点睛之作

层层推选、次次打磨后的体育课堂,如明星登台,吸人眼球的元素一定在那儿。有精致的剧本(教学设计)、有迷人的Pose(示范技艺)、有可爱的粉丝(少儿学生)。代表国家水平的优质体育课,观摩者对它的期待往往很高,一种高标准下的审视,总会找到诸多的瑕疵。综观38节体育展示课,笔者的感觉是,教学设计优于教学行为,学练手段胜于主导作用,其亮点集中在体育器材的改装与练习手段的新颖上,其不足暴露在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教学语言上。

我们穿梭在不同场地的路上,一边翻找展示课的安排指南,一边期盼下一节课的点睛之作。转换间,也曾与众多的民间高手们(特级教师)交流,寻找着引起大家争鸣的体育课。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见了它。

这是一堂被笔者称之为消解与重构的后现代主义的体育课。他首先对我们习以为常的“单杠”进行消解,消解它的起因是学生对它有恐惧感,一群人只有几个人能在杠上学练。怎么办,只能化蛹成蝶。教师利用10副自制的单杠(钢管),4人一组,2人抬杠,1人学练1人保护,依此轮转,共同完成“移重心、支撑、摆越、骑撑”多种分解练习。会移动的“单杠”,把当下倡导的“技能、体能、交往、乐趣”众多课程价值取向,被重构的思想加工成一个“压缩包”,让学生轻松地获得。

当不经意的调侃成为周遭,在场者停止了思考,把眼前的一幕变成了微信中的宠儿。“王志强的单杠课,完成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华丽转身,何为、为何用教材教学生,有了一种直观的感性的理解。一次消解,发现了教学设计的新天地,一次重构,把多维目标进行了解放与重组。好的理路,成为继承与创新的利器,它不单颠覆了单杠的项目形态,同时还僭越了教学目标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是的,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思考成为一种乐趣之时,我们的教学设计定能开出鲜美的花,课堂生活就会结出香甜的果。

四、对体教专业建设的启示

在3000余人的观摩人群里,还有两名体育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作为未来师资的他们已经在思考:什么是好课?好老师有何特质?2015年,正值全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修订时期,我们派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展示与观摩活动,依稀能反映出我们对人才培养的一些理念。什么才是有效的体育教学?优质课的评选及展示,作了最直接的诠释。这次优质课的评价,其考察点分别为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与安全性,这种学术共同体的认定成果,对我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与判断至关重要,与专业建设中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问题息息相关。这次展示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良多:

一是这次展示课的执教老师,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即在课后的教研对话环节,其总结与表达比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更出彩,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理论与课程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贡献力。因此,有关教师教育的理论课程,要保证它的权重。

二是好课主要好在教学设计上,而教学设计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小循环”组合练习上。能否把好的理念(想法)推演出一种好的练习手段,这就需要构建与实行以问题为倾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课程,要做到概念操作化、操作情境化。

三是一个好老师都有自己的个人教学实践智慧,这种智慧的生长,需要理论的启迪、实践的体味、敏锐的观察与不时的反思。这就需要课程之间的融合、课堂之间的呼应、能力之间的迁移。

9.小学视导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篇九

12月6日,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视导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精锐的教师团队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xx老师精准的点评与引领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下的思考却是千回百绕的。虽然,不能全盘消化专家们的教学理念,但一次次前沿的引领,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虽然回来已有几日,但还在心里回味琢磨着学习的内容,在思考的同时践行于实践,在实践中又有所领悟,令我学思并行上台阶。

有幸聆听了姜楼镇中心小学贾老师的一节《认识周长》。贾老师流畅的普通话,自然大方的教态让我自行惭愧,新颖的教学设计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折服。置身于他营造的浓厚的数学课堂氛围中,感觉不仅仅是在观一堂教学展示课,更是在数学艺术殿堂中身心愉悦的享受。

在《认识周长》一课中,贾老师从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入课题,创设情境“为了美化羊村,请同学们帮助村长设计图形”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画的画、涂的.涂,很愉悦的进入课堂情境中。这时候贾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了保护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有的说安装防护网——姜楼镇是全国著名的防护网生产之乡;也有的说安装栅栏……这时的贾老师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护栏安装在哪呢?”这样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图形的周长上去。

贾老师采取让孩子们“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周长,而不是生硬的向学生灌输周长的概念。当孩子们感知到什么是周长后,贾老师又通过小松鼠围的护栏是不是花园的周长?向孩子们再次强调周长的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深刻的认识周长后,贾老师抛出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村长要买多长的护栏呢?”,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测量周长?

纵观贾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我们该怎么做”到“护栏安装在哪里”及“村长要买多长的护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问题驱动,干脆利落。再加上贾老师流畅的普通话和自然的教态,使人如沐春风。贾老师如此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也许是他致力于深入课堂研究,亦或是专心二字最好的解释。

刘老师的精准点评更是为这次研讨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刘老师对教材的熟稔程度令我折服,对课标的要求信手拈来。说实话我从没有接触过三年级的教材,更没有主动地学习过教材。只是知道对于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说,认识他们的周长,学会计算他们的周长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时想,如果让我来设计这节课,我会把认识周长和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但是,xx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问了我们一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是呀,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我们是应该把教给孩子应对考试作为设计这节课重点的基石还是让孩子们具备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作为设计重点的出发点呢。

刘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周长,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学会各种测量周长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际测量一下,计算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测量方法不仅为下节课周长的公式做了铺垫,更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做了基础。通过刘老师这么一说,我才感悟到解读教材的重要性。

回来后我做了反思:一方面自己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把握不到位,所以认识才会肤浅,另一个自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很容易被所谓的考试、考点牵着鼻子走,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不自然的就把考试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把让学生学会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生命线。过于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孩子们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我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应该树立数学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注数学文化渗透,在重视基础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的同时,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让学生做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有人说: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跑点,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入门点,名师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转折点。我们有xx老师这样的专家引领,有韩小雷、路晓燕、高敏、李传英老师等这样一大批名师团队,更有许许多多新锐教师的同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愿意在名师的引领下,在同仁的帮助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彳亍前行。

10.观摩学习小学英语优质课心得体会 篇十

利用假期时间,在网上观看学习了小学英语优质课例,让我受益匪浅的。每看一节课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每位做课老师都很好的展示了自己个性与特点,综合起来,我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注重词汇的发音教学是大势所趋。在这几节课中,几乎每堂课都有新生的词汇教学,并且都用了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有的放矢的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认读记忆单词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中以徐丽芳等老师为代表的利用字母组合发音的技巧让我印象深刻。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经常采取此法,但讲的多,练的少。从这些老师的课中,我又学到了怎样让学生练习。只有每堂课都注重渗透,才能让学生变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巧妙的穿插游戏教学,时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我也会使用一些方便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学生的注意力仍然会在最后十分钟特别分散,如何能够时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我最近一直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次活动中,任萌萌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震撼!任老师的课程中巧妙的穿插了各种游戏,学生更是从开头一直认真到最后,效果特别的好。我就想,同样是活动,为什么学生的反应会有不同呢?这原因一定出现在游戏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身上。合理的运用TPR活动,让学生手,脑,嘴乃至身体一起动起来,这样就不由得让学生不注意听讲了。任老师在一上课就先用手指操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及时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让我感触良深。第三,正视多媒体在课堂的作用,以免画蛇添足。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自从有了这样先进的设施,我的确感觉备课的负担小了。因为学校购买的有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我们不需要想破脑子去设计情境了,因为利用投影,学生可以很容易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尤其无论大小公开课,课件也成了课堂的一大亮点之一。曾经,我为了能够利用课件在校公开课上占取优势,于是请教了会制作flash的同学专门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制作了一个情境,但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费了这么多时间做出的东西在课堂中的作用并不大。在这次活动中,张红霞老师在做课时没有使用课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教学技能,仍然使整个情境呈现于课堂,并且丰富了板书。专家评讲的对,课件应当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却不该画蛇添足。

当然,既然是观摩,我也会带着挑剔的眼睛去审视每一节课,我也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希望可以有机会和老师们讨论。

第一,阅读课的目的。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阅读课分为精读和泛读,其目的是不同的。但是在小学英语的高年级课堂教学中,也适当的出现了阅读内容。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教授

英语阅读课的度呢?这次观摩活动有两位老师大胆的拿出精心准备的阅读课和大家探讨。一位老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教授阅读方法,而另一位老师则是用教授let’s talk的方法教授阅读。在专家与观众互动的环节,大家意见很是不同,那我们到底应该把阅读课定位在什么方向上,我还是有点迷茫。

第二,如何掌握学生回馈的信息。在这十堂课中,这个问题非常突出,但我个人认为,任萌萌老师处理的是最好的。她在做每个游戏活动前告诉孩子们相应的指令及规则,一旦发现孩子们没有及时给她回馈,她就会一直操练,直到学生掌握,然后再进行游戏活动,这样,很明显,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真正学到了知识。而更多的老师是怎样的呢?当把指令或任务下达给学生的时候,会问一句“clear?”,也许是由于师生间没有长时间合作的默契吧,很明显很多学生并不明白老师的指令,于是老师会下意识的再问一句“yes?”,当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好像是受了哪种提醒,也异口同声的回答“yes.”。在接下来的操练中可想而知,结果并不如教师备课时预期的那样好。我在想,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学生的那句“yes”究竟是针对什么而做出的回答呢?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更多是被老师的那句“yes”而误导,他们并不是针对“clear”而做出的回答。所以,如何掌握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如何更好的修正规范课堂用语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11.观摩试驾收罗囊中 篇十一

阳光、沙滩,令人神往的天水一线间……地中海海岸边似乎总是被上天所眷顾,拥有人世间罕有的仙境般景致。然而似乎对于某些地方而言,自然风光早就不是上天唯一的恩赐了,这就是摩纳哥公国。沿街的中世纪风格皇宫、建筑:全球闻名的娱乐场、极尽奢华的顶级酒店:尽显自然生态魅力的热带植物园、海洋博物馆……难怪真正的贵族也都会对其趋之若鹜,就连网球公开赛及F1一级方程式大赛也不会忘却这块被恩宠的土地。

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摩纳哥的国土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对于我们生在泱泱大国的民众而言,根本无法想象它到底有多“紧凑”。但即便是在这样迷你的国度中,人们对车的要求却远远超越任何一个国家。如同这个国家中其他的一切,摩纳哥街头车辆的豪华程度及其数量令人咋舌,用“接踵而过”来形容毫不为过。这里很容易区分本地人与外国人:在街头大呼小叫、用相机手机等一切设备抓拍豪车的肯定是外国人:反之,就是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的本地人。

当地人有多懂车我不得而知,我能保证的就是各大顶级豪华车厂对其重视程度是独一无二的,每年四月如期而至的TOp Marques奢侈展上的一席展位,都是可以直接换算成若干张订单的。由于对与会者的高度期待,当场都提供各类试驾体验,甚至可以在当地F1赛道(也就是城市道路)一试身手!

12.小学观摩学习体会 篇十二

[活动地点]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活动主题]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探究

[活动内容](每版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傅宜红处长,邀请高校教授王荣生、孙绍振、杨再隋、汪潮、施茂枝、巢宗祺、董蓓菲、潘新和,邀请张文质、崔峦、韩立福传递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成尚荣、张丰、陈永华、陈金铭、周一贯、贺诚、黄国才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清华附小团队王玲湘、张家龙、窦桂梅展示“1+X”语文课程,邀请王崧舟、孙双金、薛法根呈现“刚性预设”转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张祖庆、林莘、赵昭、虞大明、管建刚突破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张立军、诸向阳、蒋军晶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学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王红、许嫣娜、李茜、肖绍国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朱佩玲、李玉贵、何绮华、张子樟、龚淑芬呈现自主、合作、探究氛围,实现“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学情转变。

能力培养上:邀请荷兰专家Annemiek Funneman、Christiaan Bloem,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雪野、梅子涵,邀请何夏寿、陈琴、徐建顺、韩兴娥、薛瑞萍展示文学剧本表演、儿童作品写作、古诗文诵读、海量阅读,体现“单一书面答题”向“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王小毅、王中敏、毕恩明、肖俊宇、余小刚、张志刚、张敏华、陈宝铝、陈朝蔚、陆清华、林志芳、罗良建、施燕红、夏家发、夏循藻、谈永康、章师亚、赖正清、薛丽芬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学术深度。

教学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李水平处长,邀请高校教授孔凡哲、孔企平、刘加霞、孙晓天、张丹、郑毓信,邀请省级教研员刘莉、刘忠阳、李晓梅、宋显庆、姚剑强、高枝国、斯苗儿、彭晓玫、管尤跃传递前沿信息,引领以学为本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王永春、杨玉东、李一鸣、李嘉骏、张梅玲、殷现宾、曹培英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学术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华应龙、刘延革、吴正宪、张齐华、罗鸣亮、黄爱华呈现“刚性预设”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朱乐平、刘德武、俞正强、徐长青实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新生代名师万睿杉、刘伟男、陈莹、黄碧峰、谢玉娓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课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王开杰、李培芳、何桂、张裕、施银燕、喻巧月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孙德兰、李孟柔、杨美伶、钟静呈现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展示“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转型。

能力培养上:邀请特级教师朱国荣、胡爱民、顾志能、袁晓萍、唐彩斌、曾洁呈现“单一书面解答”向“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叶柱、田小勤、关蓓、刘自强、孙钰红、李加汉、张红娜、张良朋、张新春、陈力、陈亚明、邵虹、易虹辉、郑庆全、赵国防、胡桃根、姜荣富、费岭峰、潘红娟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反思力。

[论文评奖]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缴纳评审费)。

[光盘征订]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活动收费]培训费650元/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报名咨询]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0571)86971080 86971084 8697104086971789 86971641短信报名: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qkwr@163.com官网报名:www.qkwr.net微信报名:qiankewanren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备注:1.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2.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3.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4.示范课在同一会场举行,部分报告将以分会场形式进行;5.专家介绍请登录官网查询)

上一篇:滨州信息网下一篇:教育部推荐暑假阅读书籍《鲁滨逊漂流记》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