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07-06

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8篇)

1.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一

区财政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及 2021 年度工作计划

(一)2020 年承担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5.8亿元,比2019年增长8%。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快项目建设,促进税收入库。

今年以来,区财税部门积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和服务力度,加大对超禾龙湖湾、鹏欣水游城、中恒二马路等项目安置房税收协调力度,帮助项目公司解决税收资金困难。

2、强化税源引进,扩大收入规模。

2020 年以来,区财政部门继续加大招商引税力度,想方设法培育税源。

2020 年,区财政部门按照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积极为落户蚌山区的优质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发展。

3、加强综合治税,积极稳定税源。

今年以来,区财税部门和各乡街齐心协力,协税护税工作扎实有力。

4、严格目标管理,激发创收潜能。

今年以来,各乡街按照《区与乡街财政管理体制暂行办法》,积极发挥乡街培育优质税源一线主力作用,不断加大招商引税力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扩大乡街辖区税源规模。扩大了财政收入基础

税基,增强了乡街财政保障能力。

5、加强债券申报,助推经济发展。

2020 年,蚌山区财政局抓住政策窗口期,积极组织非标专项债券申报工作。截至 9 月底已申报非标专项债券三批次,六个项目,申报项目全部通过省财政厅专家评审,进入非标专项债券项目库。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批申报材料准备工作,申报项目四个。

2020 年发行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蚌山区中山街周边、马场湖路西侧、公栈路北侧棚户区改造项目、蚌山区城市停车场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债券资金降低了融资成本,保障了我区重点工程建设。

6、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严格预算执行力度。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办理追加,对于确需新增的支出,全部在现有预算内,通过调整部门支出结构解决。

二是加大资金盘活力度。2020 年以来,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式,在财政收入增幅一直下降的情况下,区财政部门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6647 万元,将盘活的资金全部用于民生支出和重点保障领域,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7、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资金保障,新冠疫情防控能力。

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共筹措各类资金 1783.45 万元,主要用于防疫物资和设备采购及完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政务信息平台数据维护,进一步提升财政运行情况公开

水平。

加强政务公开网站栏目信息的动态数据维护,大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做好重大事项新闻发布。强化政府考核指标管理和省、市、区月度监测要求,加强财政收支预决算、三公经费、民生工程、金融监管等重点工作、政策解读和回应社会关切栏目更新、发布,进一步提升财政运行情况的透明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2、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2020 年度,预计实现网上办理业务 15 件。

3、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XX 市蚌山区财政局(金融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日常监管制度月研判分析制度》(蚌山财【2019】24 号)规定,加强日常监管。同时,按照市、区“六清”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完善案件转办、交办和协办机制,加大对涉黑涉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到行业清源,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021 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指标预计

按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2021 年全年财政收入力争完成 17 亿元,比 2020 年增长 8%以上。

(二)重点工作计划措施

1、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扩大收入规模。

继续按照“首善 XX”建设六大攻坚行动实施意见,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围绕“招大、招强、招精”的招商思路,加大招商引税力度,为财政收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基础。

2、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抓牢重点税源。

一是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发挥存量项目税收支撑效应,确保玉龙湖畔、江淮院子、燕山书院、大成天下等重点项目税收应收尽收;

二是要加快推进融创山水宸院、珍宝岛雍景院、奥林商业广场、上铁文馨花都等项目建设进度,为收入增长储备稳定税源;

三是按照“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的总体思路,加快全区谋篇布局,全力打造重点支撑税源。

3、积极加强综合治税,全面实施统筹管理。

一是实施项目税收协同管理。要求与项目相关的建设、装饰、园林、设计、监理、运输、施工打桩、混凝土等关联企业税收交入 XX区。

二是紧抓劳务公司不放松。各乡街要对在辖区内建设项目逐项排查,对于与项目相关的劳务公司要积极沟通协商,尽可能将与项目相关的劳务公司迁入本辖区,在积极增加区级收入的同时也能使本乡街获得更多的可用财力。

三是紧抓资源优化不放松。

一是加大对包括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内的园区的资产盘活力度,积

极盘活资产,实施“腾笼换鸟”策略,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经济效能;

二是对温泉水世界、力帆大厦等烂尾工程置换力度,让闲置资产创造价值;

三是加大乡街资产盘活力度,构建全区资产招商平台,提升乡街招商实力;

四是加大对全区资源盘活力度,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区经济跨跃式发展。

4、积极加快制造业发展,不断升级产业结构。

按照“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的区位发展策略,在持续发展农业、做强商业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南新区优势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打造现代工业板块,做优做大做强战略型科技型创新型产业。

5、积极争取支持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积极为招商引税企业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向外,继续加大外出招商力度,积极向在谈和意向企业宣传 XX区招商政策;向内,积极协调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大招商引税服务力度;向下,指导各乡街财税服务所加大协护税工作力度,稳住现有税源存量,不断提升税源增量。

第二部分:

“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党课红色故事 0 20 例

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 7 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 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点 15 天,写了 3 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 年 1 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 5 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

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6.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7.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 1 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8.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9.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 1 月 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1.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12.毛泽东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3.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14.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15.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2.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二

一、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税收本身结构不健全

财政税收是我国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 财政税收在进行经济调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 造成财政税收的调节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人们的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 财政税收在调节的过程中势必带来一定的社会矛盾, 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财政税收存在结构上的不健全和不合理, 表现在税制结构上的不合理和财政支出结构上的问题, 如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和交叉征收现象, 财政支出在转移性支出方面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表明我国财政税收的结构还有许多问题。

(二) 财政税收体制不合理

当前, 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财政税收的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不能够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实施, 造成财政税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当前的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财政税收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力量的约束和影响, 造成税收工作的低效率。其次, 税收体系不健全。税收体系的缺漏, 不仅造成了财政收入的损失, 影响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 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 财政税收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合理, 造成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影响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工作实施的有效性, 不利于工作人员尽职尽责、高效完成工作职责, 产生许多违法乱纪行为, 给税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 财政税收的预算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 我国政府不断推行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我国在税收体制改革及财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和成绩。但是, 我国当前的预算机制还不够健全, 造成财政税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当前我国财政税收的预算机制得不到重视, 预算管理的覆盖面较窄。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十分滞后, 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缺乏透明度, 没有体现公共财政的目标, 财政资金造成不同程度的挪用和浪费现象, 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年度预算计划, 财政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审核机制。预算机制的不健全给我国财政税收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二、推动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建议

(一)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 政府应该进一步改革和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 健全和完善政府转移性支付体系, 以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的结构和比例。中央政府实施转移支付, 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的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 科学分配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比例, 保证转移支付的科学合理性。促进专项转移支付的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有效结合, 适当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在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比例。此外, 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深化转移支付, 保证转移支付的资金的稳定来源, 提高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在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上, 应该更加偏重对民生民建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的支出, 加大对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扩大财政支出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

(二) 深化改革财政税收预算机制

复合型的预算体制是我国财政税收预算体制的表现形式, 是制约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因素, 必须推动适当的预算体制改革。首先, 通过建立专门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促进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能够在科学的、严密的系统中运行。政府应该重视实施短期预算和中长期预算规划相结合, 实施复式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复式预算体系, 需要进一步扩大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在内的国家复式预算的范围, 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等财政性收入通通纳入预算管理的框架之中, 加强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 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局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等预算审查和预算监督机构, 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体制的改革, 将预算监督作为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提高社会力量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作用, 保证政府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深化改革财政税收预算机制, 有效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

(三) 完善税收的征管与审计工作

在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工作效率必须从征管和审计两个环节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完善税收的征管和审计工作是推动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 应该重视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税收在征收和管理的过程中, 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征收和账户管理的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审查机制, 造成税收税额的缩减和流失, 存在税款被少征和漏征的现象。因此, 应该完善税收征管的制度和程序。采用科学的税务管理软件提高对征税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定额的纳税户名单的管理, 采用科学的税收管理方法, 完善财政税收工作, 有效地保证财政税收收入。其次, 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促进财政税收工作流程的精简和完善, 提高税收征管的一体化和合理性, 加强对政府的财政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防止财政税收工作出现腐败行为。最后, 在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财政税收征收和财政税收管理的内部审计。通过开展高效的审计活动, 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促进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稳定、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财政税收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财政税收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手段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不少问题, 造成其功能价值难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 必须积极的推行财政税收工作的深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结构, 加强财政税收管理, 完善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 不断健全财政税收制度, 保证财政税收工作能够高效地进行, 促进财政税收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功能作用的发挥, 以充分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淼.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12) .

[2]张妍, 刘文功.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2) .

[3]胡乃武.在改革开放中对财政税收问题的新探索[J].经济纵横, 2011 (09) .

3.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县级财政管理;流程管理;体制建设;行政规划

一、新时期加强我国县级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三农”改革的必然要求

之所以说新时期加强我国县级财政管理工作是推进“三农”改革的必然要求,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三农”工作都非常重视,一方面加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另外一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对农民肩负的措施,此外,还积极从县级财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入手,强化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率,完善财政相关制度体系;第二,县级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是上级财政管理的“前台”,而且也是整体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石”。

(二)是经济新常态下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县级行政管理区域而言,财政领域的改革不仅具有现实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首先,县级财政管理工作对促进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其内在活力;其次,县级财政管理工作能够切实保障基层经济运行的整体稳定性,达到稳定增效的作用;再次,加强县级财政管理工作也为进一步优化、强化、固化行政体系,推进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新时期我国县级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境

(一)县级财政转型中收支矛盾突出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县级财政管理在转型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一般的预算收入满足不了一般预算支出,换句话说,收支不平衡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的县级财政还担负有较大的债务负担,短时间内的运行效率令人堪忧。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部分项目的规划投入方面缺少科学的论断,导致项目投入过于盲目,影响了后续资金的回收问题;二是脱离了本地区的财政承受力,盲目的透支财力,导致经济调节能力不足;三是个别县级财政机构人员臃肿,导致费用开支过多。

(二)县级财政管理流程及体系相对不够健全

县级财务管理的严谨性较之从前确实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制度规范制定合理,落实也相对到位,多数县级机构能够保证人员在岗率,在财务监管方面也能做到及时有效,但是,如果从工作流程的顺畅程度来分析,从工作体系的分工协调的科学性来分析,则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一是岗位之间的工作衔接不够高效,层级不明确以及工作存在一定的交叉是诱因之一,反映出部分县级财政部门的岗位职责制定及分工协调存在不足;二是过分依赖固化的思维或者经验进行工作分工而忽视了自身实际情况,导致分工后的工作效率较低;三是由于部分县级财政管理体系因为历史原因,遗留了一些难以解决的桎梏,导致了体系建设的再调整难度较大;四是很多县级财政管理体系过分重视硬件系统、电子系统体系的升级换代,而忽略了内部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调整,从而造成了县级财政管理流程及体系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

(三)县级财政机构的操控能力偏弱

县级财政机构的操控能力偏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首先,综合人员的素养不高,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虽然有了较大比例的提高,但是,部分县级地区还在聘用一些社会教育机构毕业的人员,在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档案管理等环节上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其次,工作人员的结构也相对复杂,有的是专业的地方干部,有的是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还有补充过来的临时人员,因此,在管理上难度较大,在整体工作能力提升上也有很大障碍;再次,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化的改革进程,各地行政办公条件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部分县级地区还存在基础配套较少、办公条件较差、自动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在经费保障上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最后,鉴于县级财政功能存在很多短板,因此,县级财政机构的操控能力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难度也是不小。而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县级财政管理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解决我国县级财政管理工作中困境的几点对策

(一)从流程管理入手,夯实县级财政税收来源

要夯实县级财政税收来源,可以采用流程管理的思维模式,从优化结构作为突破口,以强化细节管理作为核心点,以实现最优化结果作为落脚点,具体来说包括:一是要以发展县域内的经济实体作为根本要素来重视,一方面保证各经济成分的比例结构和健康程度,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找到具有全局影响性的关键项目,这样有利于克服县级财政困难的状况;二是要以农业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动摇,围绕农业建立健全配套的服务体系、流动体系、生产体系、再加工体系等,切实增强农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三是要盘活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要想办法进一步转移到城镇,提高农民的实际购买力。

(二)从体制建设入手,强化县级财政管理体制

从体制建设入手,强化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首先,要从内部预算管理部门入手,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内部资金运营管理效率,禁止为了增加收入而乱收费,同时,由于县级政府工作的繁杂性,县级部门预算改革不适合全面采取零基预算,而应该以项目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对部门重大支出和专项支出坚持零基预算与项目预算管理结合进行;其次,从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入手,通过改革调整,让县级税收体系更完备,逐步扩大地方税收范围和规模,特别是在转移支付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公平性和合规性,配套资金的使用、免除、合并等环节;再次,在税费改革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彻底解决“三乱”问题,依靠的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转移支付支持,还要依靠基层,特别是县级层面的力量,因此,要综合考虑县级层面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也要考虑县级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

(三)从行政规划入手,提高县级财政管理水平

从行政规划入手,提高县级财政管理水平也是提高我国县级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自上而下来说,县级财政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乡镇财政所对村级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监督职责;另一方面,自下而上来说,县级财政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管理的整体安排和要求,做好内部行政垂直条线的管理和平行业务岗的整体管理工作。同时,外部要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的频次和力度,最大程度的优化和保障县级财政职能的履行和实现,不仅要运用外部力量抵制影响县级财政管理提升的外部不良风气,扼杀寻租活动等腐败行为,而且也要让审计部门和相关法律部门发挥积极作用,对业务合规进行审核,对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对程序流程进行审查。(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杨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荆润.我国县级财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王婷.我国县级财政能力建设实证分析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汪浩吉.城乡统筹中县级财政体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财政局年度工作计划 篇四

在全区广泛开展“两税”政策宣传工作。重点在、等街道办入住率较高的大型社区、人口密集区、商业街及路农行区财政局契税征收点定点宣传。

二、宣传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2、《省契税实施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4、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5、契税、耕地占用税相关法律法规。

三、宣传方式

1、印制“两税”政策宣传手册200本、传单6000份,制作“两税”政策宣传展板20个、录音磁带10个、横幅8个、宣传袋3000个、宣传纸杯50000个。

2、4月份分别设立三个固定宣传点,利用宣传气球、拱门、展板、传单、播放宣传录音的形式向群众宣传“两税”政策。

3、全年联合街道办财政所到小区、企业上门宣传“两税”政策。

4、在路农行区财政局契税征收点,向广大业主宣传契税相关政策。

5、在各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栏做两期“契税、耕地占用税”政策法规专题宣传。

6、全年利用区财政局LED屏向广大业主、纳税人宣传契税、耕地占用税相关政策。

四、人员安排

5.财政局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五

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一、全年财政重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我市财政部门科学判断形势,加强监控分析,强化预算执行,使我市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财政调控职能发挥充分,积极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民生事业,确保了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财政收支保持了较快增长。

收入方面:1--9月份,我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6722 万元,完成保定市下达计划的83.6%,同比增长22.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244万元,完成保定市下达计划的81.7%,同比增长1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2.4%。预计全年全部财政收入将达到4.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亿元。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强化征管,坚持依法治税管费,加强与税务、人行国库和执收部门的协调力度,强化对重点税种和重点行业收入的动态监控。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通过牢牢抓住票据管理这个源头,做到了应收尽收。二是加大了资金跑办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上下联动跑部进厅,截止9月底,全市共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亿元。三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取得一定成效。

支出方面:我市一般预算预计支出7亿元。确保了机关事业单位及公教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确保了对三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教育等工作的支出,提高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等专项资金的支出,重点支持了城市三年大变样、落实招商引资等全市重点项目等支出需要。

(二)、财政调控职能发挥充分。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决策要求,我市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和改善财政调控,着力助推稳定发展、激活消费、促进发展。一是加大投入稳定增长。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城乡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集中投向在建续建重大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药业产业园区创造更好的招商环境,服务企业。其中拨付资金2370万元用于园区的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拨付资金2201万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拨付资金2100万元用于中水回用和垃圾处理厂等建设。保持了必要的公共投资强度。二是落实政策激活消费。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强化监管,发放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124.2万元,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三是申报项目促进发展,主要申报成功了农机深松、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地方特色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项目,争取到位资金450万元。

(三)、积极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涉及我市35万农民切身利益,一直是我局工作重点,为落实好,我们提早谋划,精心准备,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落实粮食直补工作,共发放补贴资金3863万元,受益农民8.5万户,全部使用“一折通”发放;二是继续做好全市农业保险工作,今年我市参保小麦26.26万亩,参保玉米19.34万亩,财政补贴资金597万元。三是今年共有109个村成功申请一事一议项目,项目总投资1036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05万元,用于修路、打井、铺设饮水管道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四是强化水利建设。落实中央1号文件要求,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共落实资金1250万元,实施病险防洪加固,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地下管道节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加大力度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6.县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我局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全县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继续深入实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阳光财政等相关制度,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强化勤政廉政意识和自律自觉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效能建设,及时纠正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实现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三是通过xx县政务网、财政厅预结算公开网、财政信息,财政局党务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向社会公开本部门的职责职能、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畅通群众办事和投诉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反馈群众投诉的问题,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条件。四是切实做好县人大、县政协建议(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对承办建议提案,面商率达100%,满意率达98%以上。

二、规范工作开展相关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首问首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相关规定,严格依照相关时限要求办结,杜绝因工作不到位或工作失误而产生职责不清、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等现象。二是公开办事的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强化干部素质,明确岗位职责,自觉接受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办事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围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相关的上下班纪律,对违反者,不论是谁都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重视全局干部职工的的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二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监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结合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改善营商环境,主动公开党务政务。四是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五是领导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模范遵守廉政纪律,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违规问题。六是认真履行服务承诺,促进效能政府建设;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努力建设“学习型”、“专业型”“事业型”队伍。

四、认真开展20xx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工作

为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全面提升会计监督质量和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局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一是检查实施前,将我县被检查单位在政府的网站上将本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予以公示公告,并按规定提前5个工作日向被检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并盖章给以确认。二是监督检查实施过程中,严格依照财政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认真填制工作底稿,重视检查证据的收集,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并由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和被查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签名确认。三是检查实施后,为确保检查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表述准确,做到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并由工作底稿编制人、复核人和被查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签名确认。通过检查有力的促进了被检查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活动。同时为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财政局及时安排部署,全面启动了xx县财政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工作,促使预算管理和决算管理同时同步在xx县电子政务网、云南省预决算公开网、财政部预决算专栏三网同时公开,以方便人民群众监督。

五、20xx年1-10月财政收支管理工作情况

20xx年财政工作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出口大幅度减少、消费整体下降,减税降费政策及增资政策的影响等影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压力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纪委的监督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财政工作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发展提质增效,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1-10月,全县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完成105766万元,比上年同期完成117631万元减11865万元,下降10.1%。县级收入完成72155万元,比上年同期完成84541万元减12386万元,下降14.7%。

1.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6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4970万元的74.4%,慢序时进度8.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完成77358万元减6702万元,下降8.7%。非税收入完成302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6070万元的83.7%,快序时进度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完成34635万元减4433万元,下降12.8%。

县乡两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1876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91318万元的81.5%,慢序时进度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完成319953万元减1189万元,下降0.4%。县本级完成支出295090万元,比上年同期完成支出297898元减2808万元,下降0.9%。

2.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000万元的15%,比上年同期完成7183万元减5684万元,下降79.1%;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88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万元的407.1%,比上年同期完成7936万元增40920万元,增长515.6%。

(二)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1.受疫情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呈现下降态势。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10.1%。

2.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偏低,支出下滑。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8.7%。

3.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10月份,重点民生支出完成24133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764万元的75.7%,比上年249769万元减8436万元,下降3.4%。

4.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降明显。截至10月份,收到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44611万元,比上年同期62997万元减18386万元,下降29.2%。

至10月底共收到上级下达直达资金78218.1万元。参照直达资金29674.7万元。实际支出的直达资金为54891.4万元,支出进度达70.2%。

5.政府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10月底,纳入政府性债务管理平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90208万元。

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入总量偏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远不能支撑财政刚性支出的需要,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增长点极少,财政增收后劲不足。

(二)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对上依赖程度高。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财政支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上级补助的增加,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大。

(三)重点税源企业实现税收收入总量小,支柱产业实现的税收总量小,各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从重点税源企业看,全县纳入重点监控的38户企业实现县级收入29198万元,比上年30823万元减1625万元,下降5.3%。

七、围绕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

(一)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征管。紧盯收入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收入目标定期分解、按月调度等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财政收入管理合力,确保收入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齐心协力,争取上级支持。一是把争取上级支持纳入综合考核,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增强各部门争取上级支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主动汇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和项目上对xx实质性倾斜支持。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信息沟通长效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动向、资金投向,结合xx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四是积极与上级对接联系,掌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动态和支持范围,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后续财源。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涵养财源。二是引导要素优化配置,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举,持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发展优质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强化金融协调,促进金融回归本源,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争取上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四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前期经费,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助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生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控债务规模。二是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支持脱贫攻坚,加大后续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推进改革,提升效率。一是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健全日常监管和重点检查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财政内控工作,构建覆盖财政资金全流程的内控机制。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配套措施。推进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20xx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财政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心竭力、勇于担当,确保财政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xx县财政局

7.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七

一、我国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审计体制缺陷制约财政审计的深化

1. 政府行为制约审计工作开展。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法制观念淡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 少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甚至干预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担心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 因而违反规定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审计查出问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利益时, 更多的是从本地区利益出发, 对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侵犯和损害中央利益的问题压制不报, 或避重就轻。由于审计机关人事任免权、经费来源依附于地方政府, 往往不得不屈从于来自政府的压力。这种情况越到基层审计机关越突出。

2. 审计经费来源制约审计监督正常开展。

财政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经费又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两者之间存在交叉制约, 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客观上势必会影响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尽管我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 要求将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实际情况是, 审计机关同一般行政机关相比, 待遇并无特殊保障, 加上一些地方财力紧张, 许多审计机关经费得不到保证,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县两级审计机关经费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审计方法滞后影响财政审计质量的提高

现行的财政审计监督大多仍是过去的老办法, 事后查处多, 事前事中控制少;发现问题多, 分析评价少;手工操作查账方法运用的多, 信息系统科学审查方法运用的少。查账手段弱化, 不利于审计向深层次发展, 致使审计监督质量不高, 成效难以体现。

(三) 法规体系不健全给财政审计带来困难

财政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的法规、制度过于陈旧, 不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新出台的诸多内容, 如政府采购、转移支付、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编制等尚没有监督、审计的依据。二是法规过于原则, 不具体、不完善, 可操作性差。三是法规政出多门、相互矛盾, 执行时无所适从。四是审计部门制定的法规较少, 审计依据的常常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法规。由于有些法律、行政法规不规范、不健全, 审计查出财政部门违背公共财政原则的做法往往无法可依进行处理, 更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合理评价。

二、强化我国财政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 对现有审计体制进行改革

在现行审计体制下, 财政审计工作遇到的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力度, 理顺审计体制是治本的办法。笔者认为,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与政府行政机构完全剥离, 这是

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唯一有效手段, 也是立法型审计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机关相应从各级政府中剥离, 由审计署垂直领导, 其领导任免由上级审计机关决定。

2. 明确审计范围。

将主要力量放在公共财政、国家立法机关批准的支出项目、相关金融行业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上, 重点是对国家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3. 明确派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职权范围。

进一步明确审计监督属地原则, 凡列入审计署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地方审计事项应主要由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承担, 而审计署将主要审计中央部委以及统一组织有关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

(二) 改进财政审计工作方式

主要通过审计方法的有机融合, 来改进财政审计工作方法。

1. 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

预算审计必须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执行效果相结合, 对财政资金的审计必须与资金的源头、管理、使用及效益审计相结合, 对审计的效果必须从查找问题、漏洞与纠错防弊、促进正确决策管理相结合。审计必须做到事前决策介入, 事中检查督促介入, 事后整改落实介入。

2. 内部控制制度测试与实质性审计相结合。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对制度不健全或缺少关键控制点的, 在实质性审计中进行重点审查, 准确把握审计的重点与切入点。既降低审计成本, 又不影响审计成果。

3. 预算执行审计与银行账户审计相结合。

坚持从银行账户入手, 将银行账户审计贯穿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过程, 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通过核对账户、盘存现金等方式, 查处财税部门和有关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 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引向深入。

4. 上审下与同级审相结合。

一方面, 审计机关在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同时, 还要对下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等进行审计;另一方面,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审计的同时, 还要审到二级、三级预算执行单位, 从微观到宏观分析揭示深层次问题, 保证财政审计的完整性。

5. 把审计一个单位的资金流、控制流和业务流结合起来。

资金流即资金循环轨迹和结余;控制流即对资金流、业务流运行程序的控制环节, 尤其是风险控制环节;业务流即业务循环过程。实行动态跟踪和过程监督, 就是要克服单纯事后对会计资料的静态数字实施检查, 逐步走上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路径, 对经济运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 以业务循环、资金运动为轨迹, 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6. 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

继续完善有关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法规。现行法规对开展网络远程审计和实时审计的有关问题缺少明确规定, 在审计机关信息系统与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连接方式、适时审计方式下审计通知书下达时间和审计期限等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应当制定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准则、指南、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对在政府审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 加强财政审计法规体系建设

针对我国现行财政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完善《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 从法律上明确政府审计在国家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审计监督;加快财政立法步伐, 提高财政立法工作效率, 做好财政立法预测, 制定符合实际的中长期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维护财政法规的统一性, 根据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对财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作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分析;规定中央与地方财政立法权限, 发挥地方财政立法的积极性;提高财政法规的可操作性, 对一些基本法规已经出台而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制定的, 应当及时制定, 以便使法规相互配套, 增强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加强财政审计的理论研究, 从我国审计现状看, 其他审计类型, 无论是审计程序、审计规范化程度, 都要成熟于财政审计, 因此,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 我国财政审计潜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为此, 应尽早出台规范财政审计的准则、程序和规范, 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综上所述, 针对我国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从改革审计体制、改进财政审计工作方法、加强财政审计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 使其真正成为国家的“经济卫士”和“反腐倡廉勇士”, 为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财政局年度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八

一、高等教育

特区政府长期以来贯彻“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指导方针,重视人才培养。2016 年,将加快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跟进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同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构建工作,保障澳门高等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

持续加强对大专学生的关顾和协助,支持和鼓励其不断提升和成长,扩阔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适度加大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优化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深化澳门高等院校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支持其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澳门社会培育多元人才。

(一)完善法律法规,拟定未来规划

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完成立法进程的同时,跟进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规章、高等教育评鉴制度、高等教育学分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与运作等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为本澳高教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法制基础。此外,为顺利落实新法规的各项规定,将就法规主要内容开展宣传和推广。

继续推进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拟定有关规划的初步方案,以便为随后的意见搜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构建评鉴制度,持续提升素质

继续为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实施作准备,检视“通用能力指标框架”及相关评鉴指引的适用性,待完成第一阶段的先导计划后,将按照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院校的意见适当地调整评鉴指引的内容,并有序开展下一阶段的先导计划。同时,持续为本澳院校相关人员提供与评鉴和素质保证相关的培训,并继续与国际性高等教育评鉴组织保持沟通,借以在专业技术方面为实施评鉴制度创造稳固的基础。

透过提供资源,继续鼓励和支持高校教研人员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进行研究,发表学术论著及研究成果,以促进专业素质的持续提升;同时亦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为高校教研人员提供专业持续发展的机会。

继续依法派员前往高等院校进行核查,保障课程的运作符合各项相关规定;分析院校所提交的年度报告并适时提供意见,促进院校的持续优化。

(三)搜集丰富信息,协助筹划前路

为协助学生及早作出适当的升学选择及规划人生路向,将继续以多元的形式提供各类升学和就业信息,包括透过大学生中心搜集各地升学资料并开展相关活动,持续丰富专题网页的内容,举办教育展览,开展不同地区的升学讲座和专业认证介绍会,以及邀请行业精英及政府官员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探讨行业前景等。

为让社会公众,特别是正考虑升学路向的学生及其家长能掌握本澳未来各专业领域高教人才的分布情况,将持续收集资料,并开展问卷调查及专项研究,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数据库”的内容,亦将优化相关专题网页的呈现形式;同时,将适时更新“高等教育课程数据库”及高教领域各项教育指标的数据资料,以提供更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为减轻学生应对本澳院校多个入学考试所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将继续对筹备“澳门四高校联合入学考试(语言科及数学科)”的工作小组提供支持,协助其持续开展各项宣传和介绍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相关安排。另外,将继续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开展内地高校研究生课程,以及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及台湾地区学生两项考试在澳门的宣传、报名及考务工作,为有志到内地升学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报考途径。

(四)加强联系学生,提供适当支持

利用互联网上不同的社交及信息平台,与在澳门及世界各地升学的澳门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包括持续优化“澳门大专学生部落”网页和手机应用程式,适时提供各项相关信息,并鼓励各地学生进一步发挥相关平台的互动功能,与有意到相同地区或院校升学的学生分享经验,解答疑难,以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凝聚力。

为减轻大专学生在购置各类学习用品方面的负担,体现特区政府的重视、关爱及支持,将继续实施“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并探讨金额厘定机制。此外,为鼓励和支持居民继续进修,配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检视和适时调整研究生奖学金的类别、名额、金额及优先专业,鼓励和支持居民修读高层次的研究生课程,让公共资源的运用与社会需求有更紧密的联系。

为让居民能较全面地认识特区政府的奖助贷学金体系,将持续更新和优化相应的专题网页,并继续与各公共部门磋商,共同构建统一的申请服务平台,以达致便民和提升行政资源效用的目的。

(五)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到本澳院校提供专业督导服务,继续为院校的辅导人员组织培训活动;同时,藉着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国情教育、语言学习、文化交流及多元化的校际学生活动等,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经历。透过亲身所见所闻,使学生不但能加深对祖国国情的了解,扩阔视野,认识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更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培养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怀及多方面的素质。

持续开展“高校学生社团年度活动资助计划”,支持学生自行组织各项活动,并透过完成构思、筹划、落实和总结等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在领导、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透过设立特别的专项资助,协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澳的政治制度和法制体系,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拓展视野;此外,透过赋权大学生中心义工组自主开展各项活动,让其在筹组过程中得到成长的机会。

(六)院校多元育才,推动社会前进

各院校将继续配合《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立法进程,积极跟进其章程和其他规章的修订和调整工作,为院校未来的稳步发展及素质持续提升创设有利条件。同时,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并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培育多元人才。

为全方位协助学生发展专业学科以外的软实力,相关大学将持续优化专业、通识、研习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丰富住宿式书院的内涵;调整学生事务架构,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亦会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科研发展,并将加强推动健康科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此外,将继续发挥其学术团队的专业力量,提供咨询服务,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以促进本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澳门在葡语及中葡双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优势,相关学院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学位与培训课程双向发展的基础上,将加强葡语教学与科研投入,开办更多不同类型的课程,定期组织中葡双方院校开展合作,计划与葡语系国家大学建立学生交换制度,继续举办本澳与内地院校葡语专业教学人员的培训活动,编撰各类葡语教材,借以加强培训葡语人才;此外,相关学院亦将为其部分教学及研究单位迁入凼仔新校区进行规划,藉此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学与科研环境。

配合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相关院校将持续提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并继续参与国际旅游组织和网络的活动,拓展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关系,着手为更多课程申请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教育质素认证;同时,特区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后,将设立“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为不同国家及地区提供旅游专业培训;此举不但能提升澳门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可提高澳门旅游教育的层次,使澳门成为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基地。将继续推出更多国际认可的专业培训课程,并开发创意艺术范畴的培训,以配合社会的多元需求;亦会因应《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继续为广东省相关地区的教育机构提供专业教材和人员培训服务。

(七)支持院校发展,鼓励开展合作

持续投入资源,协助院校添置或更新各项设备和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教育素质;同时优化申请程序,并加强对资助运用的监管。

协调和推动澳门院校之间的合作,透过定期举行高校领导的联席会议,商讨重要议题和探寻合作机会;支持院校配合社会需要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推动本澳专业人才的多元发展;持续对由本澳院校组成的“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给予适当协助,促进资源共享,并为大专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协调参与“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工作小组”的六所高校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为本澳培育更多具备中葡双语能力的人才,尤其为中葡翻译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研究设立中葡人才培训及教研合作的专项资助,以鼓励院校加强彼此合作,致力打造本澳成为亚太地区葡语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强化澳门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与外地相关部门和院校,以至国际性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并研究共同开展区域及国际性活动。把握高等教育领域各项已签订的对外合作协议为澳门带来的机遇,持续推动院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对外合作。

二、非高等教育

2016 年是《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颁布十周年,将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加大力度落实《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争取逐步提高政府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制度建设和硬件设施上进一步完善非高等教育系统。研究推出首阶段“蓝天工程”,积极解决裙楼学校的办学条件问题;调整各类大专助学金的名额,争取覆盖所有有需要的高中毕业生。采取新措施提升中文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加大力度培养中、葡、英语人才,并参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加强对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管,努力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出“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出版新修订的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全力推动学校建立教研机制,颁布小学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力要求”,研究制定第三阶段“持续进修发展计划”。

(一)加快教育发展,优化育人环境

自《十年规划》实施以来,教育发展成效明显,规划目标得到有效推进,将就中期评估的结果,确定下一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举办《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颁布十周年系列活动,检视新时期区域合作和澳门社会发展对非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从制度建设和运作机制上完善非高等教育系统。

全力支持教育发展,争取逐步提高政府公共财政总支出中非高等教育开支所占的比重。将免费教育按每班学生人数25~35 人计算津贴的措施推进到高中二年级。关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支持学生成长成才。

按照澳门非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未来人口的变化,支持学校重建、扩建,并在都市化整治计划和新城区总体规划中争取预留教育用地,确保学额的供应。研究推出首阶段“蓝天工程”,尽快解决裙楼学校的办学条件问题。于新城规划中争取预留适当的教育用地,并作出“学校村”的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推进路环石排湾CN6a地段的公立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心及语言培训中心建设。推出“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进一步简化学生的报名安排。

(二)丰富品德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落实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品德与公民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课外实践等途径,推进爱国爱澳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推广《基本法》活动的元素,提高青少年对澳门重要法律的认识。出版经修订的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并且开展相关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小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按照“预防为先、教育为重”的原则,切实加强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服务、生命教育及理财教育。进一步发展“家长学园”计划,建立家长教育网络。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制度法规的修订工作,推出融合教育资助模式的新方案,发展资优教育。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逐步为不同年龄阶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系统、连贯及有效的服务,加大对特殊教育家长的支援。

配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研制特殊教育课程指引。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结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不离开教育系统。加强学生辅导,激发青春活力,并进一步发展对非中文母语的学生和新来澳学生的支援服务。更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兴趣专长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培育,建设健康校园,预防校园暴力。全面分析学生评核制度的咨询意见,推进有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支持学校实施多元评核。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职技教育发展

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学生升读高等教育,参考近年升大率的变化,按照覆盖不少于高三毕业生人数85%的要求,调整各项大专奖、助学金和贷学金的名额,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继续颁发学科成绩优秀奖,推进“优秀中学生培养计划”,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采取新措施提升中文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加大力度培养葡文教师,在“培养葡语教师及语言人才资助计划”的基础上与葡萄牙相关大学探讨增加免试收生的学位课程类别,并组织学生赴外进行暑期语言研修,有系统、具针对性地培养中、葡、英语人才。

重视学生多元化学习经历,支持参加各类竞赛,拓宽国际视野,提高领袖素质和科学素养,推动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认证,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继续发放书簿津贴,并通过学费援助、膳食津贴和学习用品津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总结第二阶段“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的实施经验,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政策,支持居民终身学习。

积极落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以相关研究建议为基础,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与课程,逐步发展既能适应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需要,紧密依托产业发展,又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位于路环石排湾CN6a地段职业教育实践中心的建设。支持职技学校在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发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支持普通学校开办“校本应用课程”。

(四)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研水平

积极按照《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和《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的相关规定,继续落实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颁布小学教育阶段各科目的“基本学力要求”,研制课程指引,并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全面实施。深入开展初中及高中课程先导计划,总结有效经验,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准备。重视教材建设,委托专业团队编写本地小学常识科普教材,继续编写供私立学校使用的小学葡语教材。鼓励学校运用信息科技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育。

充分发挥内地优秀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研机制建设上的作用,全力推动学校设立学科教研小组,发展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及交流。加快教学人员专业准则和专业发展制度的研制;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加快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师资以及骨干教师的储备;重视校长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新入职教师及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持续鼓励语文教师考取有关专业认证。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继续颁授“卓越表现教师”荣誉,鼓励教师有卓越的工作表现。

(五)总结学校评鉴经验,健全财务经费管理

全面完成并总结首阶段全澳学校综合评鉴工作的经验,为学校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援。开展学校内评先导计划,完善评鉴工具,为下一阶段推进学校内评与外评相结合的新评鉴模式奠定基础。参加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 2016),为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参考。跟进面向十五岁学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5)的测试结果,借鉴先进地区科学教育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在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包括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作用的同时,加快推进不牟利私立教育机构会计制度的修订工作,推动学校建立更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完善教育经费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资源使用的效能。

(六)推动“一带一路”交流,提高教育合作水平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组织教育界到沿线地区进行考察,主动发展交流及合作关系;在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下,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领略澳门发展与祖国富强的内在联系。

有效落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有关在粤就读澳门学生学费津贴的规定,增加政策覆盖的城市。继续组织“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鼓励已缔结姊妹关系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澳门教育界与内地的交流。资助学校举办横琴师生及亲子考察活动,增加对横琴新区规划和建设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加强与葡萄牙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协议,支持澳门葡文学校为非以葡语为教学语言的中学毕业生办理学历认可,并在葡语教师培训及学生赴葡就读等方面加强合作。

三、青年事务

在青年事务方面,按照《澳门青年政策(2012-2020)》(简称《澳门青年政策》)的要求,开展政策实施的中期检视,总结经验,确保各项措施全面实施。鼓励青年参与社会,为各界青年与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的沟通构建恒常化机制。与国家负责青年工作的部门加强联系,促进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出新措施,帮助青年深入认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粤澳合作所提供的条件,为青年成长和成才提供舞台。拓展多元化的青年服务,开发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指导分析平台。为青年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法》提供更多机会,扩大各类营地活动在爱国爱澳教育方面的成效。凝聚社会力量,培育遵守法治、爱国奉献、身心健康、乐于自立、勇于创新的年青一代,并提升他们的理性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增进社会参与效能,广泛聆听青年心声

按照《澳门青年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跟进小组的统筹协调力,提高澳门青年指标的政策参考作用;开展《澳门青年政策》中期检视,总结经验,以确保各项培育青年全人发展的措施得以全面落实。发挥青年事务委员会的桥梁作用,积极鼓励青年参与社会,推进青年事务领域的工作。落实各项旨在扩大青年义工参与面的计划和措施,持续支持青年义工出外交流;举办首届青年义工嘉许,宣扬和肯定青年义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进青年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参与特区建设的使命感。

积极汇聚青年力量,为各领域青年与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的沟通构建恒常化机制,持续发挥青年信息手机应用程序的沟通和分享效能,发挥电台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广泛聆听青年心声,吸纳各种有利社会发展的建议。

(二)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提供成长成才舞台

“一带一路”倡议为澳门青年成长、成才和成功带来新的机遇,将推出新措施,以便透过青年社团培训和外交知识系列活动,让本澳青年更准确地认识“一带一路”的内涵与意义。鼓励青年社团组织青年赴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体验社会及人文风貌,支持澳门青年社团与沿线青年组织缔结民间合作关系,以促进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培训的合作。

与内地青年工作的专责部门加强联系,促进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合作,尤其是加大力度组织青年交流,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升学及职前辅导,提供多元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把培育中学阶段学生会领袖才能的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巩固“追梦·飞翔”青年领袖培育计划成效,推进青年领袖培训数据库和具潜能学界青年数据库的建构,持续引进高素质的培训机构和导师。充分利用粤澳合作提供的条件,推动及组织澳门青年前往考察交流,为青年共同创业、携手创新提供新舞台。

(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青年家国情怀

持续开展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和认识中国国情的多元化活动,引导青年认识历史以及国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实施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推动学生欣赏中华传统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增加粤剧艺术,强化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藉举办“国际青年舞蹈节2016”,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展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质。

大力推广《基本法》和相关重要法律。充分发挥军事夏令营、国防教育营、户外教育活动和生活体验活动在教育和青年成长方面的作用。发掘更多题材,支持和协调青年团体举办系列活动,培养爱国爱澳的品格,增进青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推动生命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各界培育青年守法、奉献、珍爱生命的品格,提升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建设体质分析平台,拓展多元青年服务

开发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指导分析平台,并推出相关示范教材,逐步建立中小学学生体质数据库,以便对学生体适能测试记录、运动和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特征等进行实时分析,为学校制定校本运动策略提供更多科学数据,并帮助体育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关顾青年成长需要,努力优化青年活动空间与环境;继续支持学校设立多元健体中心,鼓励学校开放校园空间。持续拓展“活力恒动123”计划,推动校园爱眼、护齿工作及课间活动。进一步推广“阳光新一代推动计划”,倡导户外运动。继续开展艺术、康体、休闲及群体教育活动和服务,支持和组织本地及赴外的各类比赛和交流,推动文娱、科普教育。针对问题赌博、药物滥用、色情和网络欺凌等不良现象,组织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动。

上一篇:音乐教学心得工作总结下一篇:部编版汉语拼音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