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025-01-19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1篇)

1.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一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我们的意义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关键词:工作、竞争、就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明确未来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定位,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和认识自己之后,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最简单、最实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与自我的现状,知道现实的自我与理解中的自我的差距,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将来就业时的心理落差,一方面可以逼着学生们早一点踏踏实实地奋斗。

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

学生盲目就业实际上给人才市场造成了混乱的局面。人才供求局面的混乱,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一个方面,学生在竞争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好盲目就业;另一个方面,庞大的应聘队伍增加了公司选拔合适人才的难度,甚至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把学生引导到了人——职匹配的择业道路上,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就业工作的重心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提高“可就业性”。如果说以往“可就业性”的提高主要体现为毕业生在求职时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那么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可就业性”的提高则将更多取决于毕业生是否能够对自身所具备的人格特质、能力特长、价值取向以及招聘单位的性质、企业文化和所能提供的发展机会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对以上资源进行较好的整合。过去,我们的就业指导主要以“成品包装”为中心,其着眼点主要放在求职技巧的指导上,今天,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之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

三、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职业策划的最佳定位

认识自我是对自我深层次的解剖,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的解决“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仕么”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了自我、了解了自我,才能有针对性的明确职业方向。自我认识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能回避缺点和短处。知彼是探索外在的世界,包括行业的特征、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就业的渠道、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行业的薪资待遇等。只有对外在世界的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任职业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来达到对外在世界的深入了解。知己是了解自己的本身的特性,知彼是了解工作方面的特性,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自我分析与职业分析达到平衡,得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四、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在双向选择。

在自主择业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很看重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的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人才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缺失,即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

五、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六、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不管承认与否,大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职业兴趣、职业锚、职业能力)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择业受求职者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一方面,求职者不可能具有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兴趣;另一方面,各种职业由于有各自不同的劳动对象、手段和工作环境,对求职者的能力也有相应的特定要求。

由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已经改革,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但是这种体制上和观念上的变化与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大学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只考虑自身的需要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这与所提倡的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

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建立这种观念。

有利于降低就业压力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缺乏长远打算,不少大学生年轻时只是随波逐流地换工作,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到了30多岁还没有职业定位。这种缺少规划地更换工作,一方面难以在一个合适的领域内积累必要的职业经验,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频繁跳槽,会影响自己职业的稳定发展。一个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经验的求职者,或者频繁跳槽的求职者都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个体的这种行为最终会演变成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谨慎选择,导致另一种就业压力,从会使得他们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

七、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职业生涯在人一生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比例。职业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可利用社会活动时间的71%~92%,并且职业活动所用时间通常都是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规划、利用好如此宝贵的时间。人们的大部分人生需求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来满足。如:基础的需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职业生涯来获取合理的报酬来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求——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也需要通过职业生涯来实现,因为,只有在职业生涯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个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对于高层次的需求则较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并继续增加的同时,通过提高需求层次,获得别人的赞赏和尊重,获得地位、荣誉,实现人生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促使人们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综合的能力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人生活动体系的全新生活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八、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目标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事业成功的指南针。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哈佛的统计资料显示,只有3%的人获得了真正的成功,而这3%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其共同点都在于他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早早的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始终坚持。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重要?用最通俗的话说,它决定了10年、20年后你的办公桌在哪里?也就是说,个人职业规划在你前进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向心力,迫使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为学习型人才,既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心中的理想努力。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二

一、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

1. 有利于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

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今社会, 人才济济,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做出一些成绩, 必须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 通过一些知名人士的讲座或访谈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定位、奋斗目标及人生意义, 使其规划自己的未来, 确立人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 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养成。[3]

2. 有利于大学生树良好的择业观

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择业意识, 不能在不考虑未来的前提下盲目学习, 要结合社会需要, 个人潜质, 有针对性、有准备地学习和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施教过程中, 会适当介绍当前就业现状及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 大学生只有清楚这些现实情况, 才能将自身发展定位与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促成良好择业观的形成。

3. 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法的精髓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入门工作, 通过职业测评软件、职业测评量表的指导, 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方面的特质。引导大学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工作, 擅长做什么工作, 而不是凭空设定不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目标, 通过不断挖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质和特长, 才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4. 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明确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及挖掘自己的能力欠缺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大学生充分了解自我的能力后, 不仅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更能找到与自己理想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的差距, 总结自己有哪些能力欠缺, 从而通过努力学习、参与各种学生活动, 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自己不擅长的能力, 有利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增加自己未来求职过程中的砝码。[4]

二、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1. 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高校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点扶持对象。如何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 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后, 大学毕业生走向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时代, 高校应引导毕业生提前认清自我,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面, 及早树立人生和职业的奋斗目标, 才能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 因此,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有力措施之一, 也是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点是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而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这种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思政教育中干涩生硬的培养方式, 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广的有效载体。[5]二者在教育内容上也有一些共性的方面, 比如二者在施教的过程中, 都渗透着关于世界观、思想政治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法制观以及职业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 二者又相互补充, 一方面, 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 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推广, 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及又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实现。[6]

3. 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才的培养, 而优秀的人才是高校持续发展可依靠的重要力量。传统教育影响下, 高校只注重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没有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效地衔接起来, 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在新的就业形势难免有些措手不及、力不从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可以促使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认真规划人生发展目标, 使高校培养出更多有充足就业准备的优秀人才, 提升高校的整体就业率及学生个体的就业质量, 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有利于高校品牌形象的推广, 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对社会建设的作用

1. 有利于人才市场流动的相对稳定

目前, 劳动力市场上常常出现毕业生违约、频繁跳槽等现象, 究其原因, 更多的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提早做好职业定位, 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最终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 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违约现象。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人才市场的相对稳定性, 更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工作机制。

2. 有利于尽早实现人职匹配的理想状态

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才, 但关键是要找到发挥其才能的用武之地。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尽量找准其职业发展目标,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 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可见,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促成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状态, 也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

3.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使毕业生尽快获得梦想中的工作岗位, 还能大大提高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满意度以及工作后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 因毕业生的求职意愿明确, 就业后稳定性强, 可以使用人单位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降低企业在招聘环节及后续培训管理方面的运营成本, 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使毕业生求职, 用人单位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摘要:大学毕业生如何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仅是大学生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 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符合时代特点、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结合大学生个人的成才需求、高等院校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使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得到普及推广, 并科学、规范地施教, 为国家各项事业建设储备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校发展,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朱福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7) :3.

[2]赵永春.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6) :49-51.

[4]莫华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学术期刊[J].出国与就业, 2011 (4) :35-36.

[5]曹冰.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郑州大学, 2010.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三

所谓企业核心员工,是指那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大影响力且难以替代的员工,他们或占据企业核心岗位,或掌握企业核心技术,或热悉企业商业机密,或从事企业核心业务。具体而言,核心员工是指他们的工作岗位要求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有本行业内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才能的员工。

一般来说,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

第一,核心员丁是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员工。企业管理的根本追求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员工能够将自身的优势与企业提供的资源相结合,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核心员工是指能够保持、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员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只有保持或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在不断有效参与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核心员工可以凭借其较高的知识或技能帮助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来讲,核心员工大致可分为三类:

(1)具有专业技能的核心员工。这一类核心员工主要是拥有企业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其工作效果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

(2)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这一类核心员工拥有企业所需的广泛外部关系资源,是企业与外部组织交流的桥梁。

(3)具有管理技能的核心员工。这一类核心员工主要是能够帮助企业抵御经营管理风险,节约管理成本,其工作绩效与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稀缺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

二、核心员工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

核心员工是那些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的现实岗位任职者,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更新换代,离不开核心员工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他们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富和利润的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上升,经营业绩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企业制度的创新,都需要有较强营销才能以及较高管理水平的核心员工。

(2)领导企业的团队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团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不竭动力,核心员工必然在其中起着核心凝聚的作用。核心员工会激活团队成员以及整个企业团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企业的最大价值。

(3)防范企业风险。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条件瞬息万变,企业时刻面临一系列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缺乏防范能力,必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核心员工一般对风险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规避风险能力,会为企业“—帆风顺”的运营起到重要作用。

(4)塑造企业文化。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灵魂人物,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他们的品质、创新精神与责任感会塑造并发展企业文化。有了卓越的核心员工,才有卓越的企业文化。

三、实施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如何管理核心员工,提高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是众多企业着力探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以人才为基础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之间对核心人才的争夺也趋于白热化,如何管“好”核心员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企业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促使核心员工将个人的事业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达到核心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繁荣的双赢局面。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合理处理核心员工个人事业和企业发展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留住核心员工、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核心员工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对核心员工的意义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帮助员工个人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技能,使员工合理计划、安排时间和精力开展学习和培训,以完成工作任务、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给员工提供更切实际的工作期望,更明确的职业通道,避免核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盲目性,同时为核心员工提供适时而适合的培训、开发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为核心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提供舞台,满足核心员工追求理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同时帮助核心员工协调好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员工综合地考虑职业生活同个人追求、家庭目标等其他生活目标的平衡发展。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的意义在于: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针对核心员工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及岗位的需要,科学的进行人—职匹配。同一般的薪酬等激励措施相比具有较强的独特性,能够尽可能地将最适合的人员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实现核心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实现核心员工与企业的同方向、同步伐共同成长,有利于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核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够满足核心员工高层次需求,提高员工满意度,培养员工忠诚度,防止核心员工外流,对于企业吸引、培养和留住核心人才,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施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与管理的策略

1.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是将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共同制定基于个人和组织共赢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相应的行动和措施,以实现职业目标。通过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来推动企业经营业绩,促使员工的发展价值观与企业战略观—致,实现个人事业与企业经营的共赢。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人特点及所处的人生阶段进行分析,再要对所在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个人的职业目标,确定职业锚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机、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评估、环境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职业目标确立和实现生涯目标的战略与策略。

实施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进行核心员工发展意向凋查分析,通常是以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工具测验等方式,了解核心员工的能力特长、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价值观念、对现任岗位的意见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初步了解核心员工的发展方向。组织要提供各种帮助核心员工进行自我评估的方法。企业帮助员工进行全面的评估,最终选择符合其兴趣、特长、性格的职业。再通过职业计划面谈,帮助核心员工分析其职业生涯原景,自身的优劣势,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最后建立员工发展档案,为实现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的动态管理奠定信息基础。

2.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基本步骤

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应该从核心员工个人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兼顾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与组织的发展战略。

(1)进行自我探索,帮助核心员确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核心员的自我探索,就是要从核心员工的能力特长、职业兴趣、职业个性、价值观念、对现任岗位的评价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分别比照其现任职业或岗位和目标职业或岗位的要求做综合评价,以确定该员工是否与选择的职业匹配,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在帮助核心员工选择或重新选择 职业或岗位时,企业应通过多种方法对核心员工进行全方位测试和分析,以确定核心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2)进行企业职业生涯路径分析,帮助核心员工确定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分析职业生涯路径,就是对现有职业生涯路径设计中员工可能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速度、等做具体分析。常见的职业路径有纵向职业路径、横向职业路径、双重职业路径及多重职业路径(如图1所示)。核心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

(3)进行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目标定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核心员工职业目标的设定,是继自我探索、职业目标路径分析之后,对个人职业目标做出的抉择,是核心员工职业目标的核心。企业依据员工发展意向,个人特质及能力特征,结合企业提供的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核心员工职业目标应该以其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分为短期职业目标、中期职业目标和终身职业目标。

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是企业和核心员工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依据双方认可的发展计划,企业HR(或外聘专业人士)与核心员工一起制定详细、具体的行动方案,明确核心员工发展的路径、时间、速度及各方责任等。计划的实施要逐级、分步进行。逐级,即核心员工的发展责任由其直接领导负责;后备人才和中层管理人员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分步,即按照发展计划实施激励、培训、转岗、晋升等具体措施。为应对核心员工因对现任职位不满而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企业有必要为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服务。

3.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修正

员工的生涯目标和路径并非一成不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使职业生涯训计划行之有效,就必须根据核心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对职业生涯目标和计划进行反馈评估和调整。由于员工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的差异,需要对预先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缺陷性修补。在执行生涯计划的过程中,伴随着岗位和层次的变化,员工必须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企业仍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的跟踪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督导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职业生涯调整内容包括:职业(或岗位)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径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4.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对个人的意义 篇四

要: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原理为指导,首先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接着论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对个人的意义;最后重点指出了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意义 误区 对策

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尊重知识,看中才干。在这个尊崇市场经济规则,呼唤价值体现,高扬人的个性的社会里,人人渴望成功,希望在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实践证明,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的人。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成个人的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了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的。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较高级的人生需求,必须通过满足社会公 众和他人的需求才能实现。而所有这些需求实际上都要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丰富。然而,有一份工作并不能保证我们实现所有的需求。高级人生需求能否实现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进展状况,很难想象一个抱着“和尚撞钟”

心态浑浑噩噩度日的人能充分体会到高级需求,感受到人生成功的快乐。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得如何,过着什 么样的生活,其实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把握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事业的规划者和耕耘者,规划自我发展蓝图,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扬长避短,最终 迈向成功。

或许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个人也可能获得成功。但是,有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将肯定会取得更快的成功,更大的成就,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你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

(二)有利于发掘自我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你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险阻,避免人生陷阱,并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资源优势,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可以促使自己将自身的综合优势 与劣势进行对比,以便扬长避短;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能够引导自己对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进行评估;可以引导自己进行准 确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自己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 标与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才竞争空前激烈,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 一些思维观念上的误区更是成了人才获取成功的大碍。正是由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种种错误认识,才导致了他们在生涯实践中往往不能正确的选择目标、实施计 划。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些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发展观,惟其如此,才有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功。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误区

1.笃信“人的命,天注定。”

很多人都坚信成功者是由于有很好的机会,所以,他们大都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祈求上帝的恩赐,从不主动去计划、经营和努力把握自己的生活,结果只能是守株待兔,空欢喜一场。

2.等靠、依赖组织安排。

有些人总指望组织(企业)的领导为你量身制作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好好工作,组织(企业)就会帮助自己成才、成功。殊不知,企业利 益最大化才是他们的核心目标,且不说你愿意不愿意按别人拟好的规划被动执行,在追求创新才干的今天,又有哪一家企业,哪一个领导会喜欢总是被动接受安排的 人呢?就是组织(企业)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要先看一看员工自己是怎么打算的。中国论文服务网专注于为广大职称评定客户、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快速写作 客户,提供优良的范文格式下载,企业管理论文快速写作指导资源,欢迎各位老师参考指导。

(二)相应的解决对策

1.成功的人生需要信心、目标、行动。

不容否认,一个人职业生涯能够取得成功,需要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但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素质与努力的结果。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一个人要想取得职业成功,他个人必须具备的决定性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是:坚定的信心、切实可行的目标、积极的行动。

(1)坚定的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一心想成为成功者,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一定要有坚定的意识和信念,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切实可行的目标。主动做好计划,确定总目标,同时确定要达到总目标的每个具体目标。人生意义在于追求一个目标,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破现状,追求超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如此,必须瞄准最高目标,步步为营,最终一定可以抵达顶峰。

2.积极主动规划自我,与组织(企业)协调发展。

首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个人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前面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特征已经清晰地向我们表明了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必须由我们自己来主导,组织和企业不能把既定的职业生涯强加在个人身上,无法替我们做规划,而只能由我们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来确定。

其次,个人职业规划目标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因为,个人是借助于企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个人职业规划必须要在为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离开企业的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企业中立足。所以,个人在制定自己的计划时,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3.以自我为主导,按计划实现生涯目标。

命运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以一种毫无计划、无所谓或是等靠的态度,只在心里希望最好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即使有了职业规划你也不会成功。“想天上掉馅 饼的人永远也等不到馅饼。”要用你的真诚和智慧去实施职业规划。如果做的好,职业规划既不会很难,也不需要耗费多长时间。用威廉.亨利的话说:“无论我将 穿过的那扇门有多窄,无论我将肩承怎样的责罚。我是命运的主宰,我是灵魂的统帅。”

4.取得家庭支持,享受工作的乐趣。

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家庭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个人与家庭发展遵循着相互协调发展的逻辑关系,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或协调或冲突。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常常因为事业与家庭的冲突,影响家庭的和睦,有的甚至离异。在家庭发展计划中,夫妻双方可根据各自的竞争力,各自的发展愿望,制定适合的发展规划。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支 持、统一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束语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

5.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五

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自我评估的原则、方法和意义

作者:宣仲良 杨永娟

来源:《职业》2008年第10期

自我评估是个体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理性客观的自我评估结果决定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质量。对于个体自我评估这样兼有系统工程和复杂心智活动特征的行为而言,确立评估的原则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估方法是关键所在。

一、个体自我评估的原则

国外的研究者曾提出过个体自我评估的四大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就个体自我评估而言,上述四大原则有待补充和完善,下面提出三条修正原则。

1.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作为自我评估的原则有两重含义。

(1)在自我评估时要确定并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指标组。一开始可能会由于没有经验无法判断哪个重要,这时就要加强学习,学习的起点就是正确理解相关指标概念。譬如:德育评价中的“忠诚守信”,忠诚比较好理解,守信的“信”分“人格诚信”和“契约诚信”,品质上,前者远远高于后者。然而,契约诚信却是商品社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使对方上当的“诚信”,如保险合同、房屋销售合同中运用专业化术语的晦涩度极高的条款,契约诚信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人格诚信。依次类推弄懂所有指标的内涵,再从中区分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指标概念是自我评估的第一步。

(2)自我评估应当主次分明。整合自己的长处,“抓大放小”自己的短处,先将大的短处补上,即首先解决个体“木桶短板”的修复问题。

2.尽量客观

(1)要清楚自己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结构,需通过一定的测评。至少应当选择两个同类不同种的测评方法(A、B),看看结论是否一致。如果相差太大(分值相差30%以上),还需运用第三种方法(C)进行测评,看 C的结果与A、B中哪个相近。如果三个结果两两之间都相差30%以上,则必须选第四种测评方法,得到结果D。这时

再用“舍极值取平均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余下的两个分数取平均来得到最终的测评值,形成个人稳定特性指标集Ⅰ。

(2)要了解个人感兴趣的职业目标有哪些、这些职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可通过资料查询、向有经验者咨询获知,形成职业要求指标集Ⅱ。标子集)

(3)适配前两步结果,形成集合Ⅰ和Ⅱ的交集(共同指Ⅲ。Ⅲ在Ⅰ中比例越大说明 Ⅱ越适合你,如果比例小于50%,则 Ⅱ不适合你,必须重新选择 Ⅱ或修订Ⅰ。

3.评修结合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要做到评(估)、修(养)相结合,评只是手段,修炼养成才是目的。“盘清家底”是为了“扬长避短”,职业选择目标要尽量匹配自己的优势项,规避劣势项,更是为了“知不足而奋进”,因为职业岗位一般是不会为你“量体裁衣”的。

二、个体自我评估的方法

自我评估的原则提供了操作的准则,要完成评估,必须考虑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下面介绍三种基本的自我评估方法:

1.自省法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警句,它精炼地概括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古人云:“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意指每日要严格对照行为准则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明白事理,日后的言行才不会出现过错。

自省法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自我评价方法,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比较适合于经常性和及时性的评估。如果间隔时间太长,素材收集的难度加大,错误和缺点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影响进步,也可能铸成大错。职业生涯中常用的 5W法和 SWOT法均不具备自省的特点,若与自省法相结合则效果会更好。

2.比较法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不足”,是自我评估可以借鉴的两种方法。

(1)自我前后比较(纵向比较法)——以史为镜。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我”是以“昨天的我”为基础,同时又是“明天的我”的基础,相互联系而又不尽相同,但继承和发展是主要趋势,这种关系体现在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能力和愿望等各个方面。因此,人们可以对自己进行前后比较,深刻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校学生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大二和大一时期的比较,发现自己在思想品德、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特长等方面有无进步,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有无提高,以及兴趣和期望有无变化等等。

(2)与他人比较(横向比较法)——以人为镜。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把“我”与他人从某些角度进行比较,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挖掘自身的相对优势,即挖掘与他人相比较时呈现出来的更高的觉悟、更强的能力、更高的本领、独具的特长和发展潜力。这种比较需要客观,不能自欺欺人。当然这种比较随着地点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自己找参照点。SWOT分析是检查个体的技能、职业、喜好和机会的有效途径。

3.测试分析法

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水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国外开发了一些评估工具,包括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两类,正式评估工具是指有正式计分和量化处理的个人探索工具,非正式评估更多地用于确认正式评估的结果。有价值的评估工具一般不能免费获得,使用方法也比较复杂,一般由专业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使用。

三、自我评估的意义

1.自我评估示例

下面通过一组测评语言能力的问题,说明自我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你能自如地与一个人交谈吗?否—0分,是则继续;

你能通过预约与领导自如地交谈吗?否—1分,是则继续;

你能根据自己的身份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问题吗?否—2分,是则继续;你能主持这样的讨论吗?否—3分,是则继续;

你能在一群不熟悉的人面前演讲吗?否—4分,是则继续;

你能以正方或反方身份(主题预知,身份临时决定)参加辩论吗?否—5分,是—6分。结论对照:6分优秀,4-5分良好,2-3分中等,0-1较差。

回答上述一组判断题是简单的,得到最终的分数也不难。但这样仅仅完成了信息获取过程,而不是知识获取,更不是能力的提高。在此项测试中,理解每一题与语言能力水平之间的联系才是关键。

第 1题,“一个人”是泛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不会使你产生畏惧感的人。可以是同学、老师、朋友等熟人,也可以是推销员、商场售货员、银行的大堂经理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陌生人。“自如”指心态从容,无论是闲聊漫谈,还是有主题的对话,或是出于喜欢而主动发生的“搭讪”都能较为得体地进行。这是会说话的最低层次。

第 2题的要点是“预约”和“领导”,熟悉预约要点是实践“五何”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做何准备”的一个经典“小事件”。事先告知谈话主题以便双方提前准备,利于提高谈话效率。预约时一般需要确定允许交流的时间段,这是对你“在规定时间内说清楚想说的话”的考验。通过这一关,语言能力可以上升一个水平,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提高说话能力。第 3题的要点是由“身份”定说话“角色”和“共同讨论问题”。说话不越位是职场的基本要求,讨论问题要围绕中心议题。

第 4题,“主持讨论”与“参与讨论”显然不是同一水平的能力,“主持”要求能控制讨论不偏题,既能集思广益,又能排除干扰。这种说话能力含有“控制”说话的成份,水平层次显然要高一级。

第 5题的要点是“不熟悉的一群人”、“演讲”。要抓住不熟悉的听众的注意力,开头两分钟非常关键,一要有激情,二要语言生动,三要快速切入演讲主题。之所以与第4题同处于同一水平层次,是因为它们都是“有准备”的说话能力。

第 6题的关键是“主题预知”、“辩论身份临时确定”,这意味着正方、反方辩手要同时准备,也就是说话者要“一角两色”,知己知彼,切实掌握辩论主题的双方论据、切中要害。辩论更重视过程,即“说话”的过程,尤其是对方的论据很可能是你未掌握的内容,对方的辩论技巧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因此善于辩论应该是说话能力中的最高水平。

上述分析过程说明任何一组测评题都是“诗意在诗外”,个人自测时重要的是理解测评题对自身能力提高的引领和感悟作用。若能面测,专家的点拨将起到画龙点睛式的启发作用。评估过程本身就是印象深刻的学习过程,个体应该经常进行自我评估。

2.自我评估的意义

自我评估是“我”要评估,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愿望。因此,只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就很容易取得成果。自我评估提升了中国古代的“吾日三省吾身”和现代的“总结评比”的意义,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我认识。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发个体天天向上。

自我评估重视个性发展,赞同张扬个性,同时强调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社会需求的适配,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自我评估是职业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将决定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成功度。

6.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六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理 性 地 认识自 我 , 评价 自 我 , 确 立 职 业 发 展 目标。

职业学校学生往往是在中考中未能顺利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 无奈之下选择了职业学校, 他们大多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 对未来充满悲观和迷茫, 对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少有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 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是一无所知。因此, 在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 深入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个性, 理性分析自身的潜在优势和不足, 从而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找准自身发展目标,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 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增强学习内动力, 以在毕业后能更好地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缓解就业压力。

一方面, 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职学生剖析自我, 认知自我, 了解社会, 熟悉职业, 最终确立目标, 建立自信, 帮助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可行的步骤和措施, 促进职校学生培养职业发展的所需能力, 如过硬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为职业发展积蓄能量和优势, 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职业生涯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前辅导, 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 以及求职中的技能技巧, 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 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并脱颖而出, 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有利于职业学校的长足发展。

面临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职校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毕业即失业。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认知职业发展, 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和自我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找准自己的定位, 提高市场就业的成功率, 缓解就业压力。因此, 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有利于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及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提高学校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有利于推进就业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时代要求人才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择业观念更加科学化、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 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 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仅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 而且能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对自己进行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 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使得每个人都找到切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 从而使得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

由此可见, 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本质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生涯教育面临种种问 题, 因此,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根据中职学生发展和成长规律, 分阶段实施教学, 第一阶段为职业了解期, 即认知教育阶段, 针对一年级学生, 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认识自我, 了解专业和职业世界, 树立发展意识, 同时包括生涯规划、科技创新、专业创业、优质就业等意识的引导;第二阶段, 针对二年级学生, 主要偏向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并进行生涯规划、科技创新、专业创业、优质就业等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 针对三年级毕业生, 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 使学生顺利地就业或继续深造, 注重培养学生求职技巧、职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等, 关注学生去向和指引, 进行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形式实现多样化。

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在开展时就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目的是让中职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 制定职业目标及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基本训练, 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 可以通过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充分发挥课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 通过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辅导学生增进的自我认识, 确定就业领域, 帮助中职生建立自信, 摆脱自卑并在择业和就业方面进行充足的心理准备。 (3) 根据学生的需要, 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碰到的问题, 设立不同的专题讲座。 (4) 在学科教学中, 在适当的单元或话题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教学或者是拓展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素质等。

3.加强中等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7.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七

【关键字】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意义

1引言

在经济社会下,城镇一体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路径。随着县城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建设取得实质的发展,大县城带动作用日渐的显现出来。但是有些城乡的地处偏僻,所以对于城乡规划的重视性不高,觉得可有可无的。

2城乡规划

2.1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2.2城乡规划的分类

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按所覆盖的时间长短分:长期规划、短期规划

2.3城乡规划的特点

城乡规划的实践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所呈现出来的独立性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城乡规划的主要实施者是政府,它属于一种建立在法律下的管理模式,编制城乡规划的过程也就是资源合理化的过程。从社会方面来讲,城乡规划是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的,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切实遵行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绝对不能缺少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

3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价值

3.1合理配置环境资源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里,首先确切的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布局、加强规划管理,带动城乡经济与整体社会的协调、全面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提出城乡规划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规模的方向作出了更正。在很多城市的规划中,由于扩大了城市规模造成了配置往往不能配套保证。所以,合理配置环境资源是城乡规划最直接的贡献。

3.2两极化的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中普遍都存在着两极化的状态,而这一种状态也一直是城乡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两极化结构是之城市用地的市场化和农村用地的自给化。这就造成了城乡规划在统一性和整体性中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表现差异性较大。农村土地较为随意,而城市土地的市场过于迅速,这就形成了农村与城市的进一步差距。所以也就限制了城乡规划的脚步。

因此,在城乡规划里,乡村和城市规划正式整合成为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在各方面的政策体系上,给城乡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城市规划在原有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要顾及到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布局,完成安排。而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安排资源,能够让农村建设及时得到更多资源和资金。

3.3保证了开放市场和良好的环境

城乡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综合定位、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资源,循序渐进的进行城乡规划,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攀比;坚持节约土地、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不要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确保城乡的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乡规划的需求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对外开放,创造出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就能够吸收到各项投资主体的各项资金,提高人员的素质与智力人员的发展。

4城乡规划的有效措施

4.1重视多视角、多目标

在城乡规划中注重多视角的深入,能够为规划方案提供多元素的考虑,重视多学科和多价值观的有效结合,增强了规划的范围,使得规划的思路更加深厚,更具科学性。因为城乡规划包括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所以如果单个去规划未免太过狭隘。所以要制定多个目标,从各个视角去考虑。

4.2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众参与是多元化思想和观念交流的重要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社会地位的利益主体对话,能方便城乡规划的全面,也为城乡规划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群众的参与来保证规划的效果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不同主体的需求,减少实践中不必要的矛盾。

4.3重视政策属性

规划的编制具有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属性,规划的成果既是蓝本,也是管理的依据。编制城乡规划不但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够建立目标、知道实践的过程。为了体现规划的政策属性,应当加强相应政策和实践的保障措施。

4.4彰显城市文化与特色

城乡规划必须突出特色、体现个性,追求精致、精美,追求简朴、简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为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设计。当今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乡规划的一个基础,既能凸显城市特色,又能支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合理规划绿花建设,打造城市色彩。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传承,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乡规划必寻注重对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不能一味的扩张和建设,一味追求着现代化,却摒弃了城市的归属感,让群众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4.5认真学习和借鉴经验

一是注重规划的作用,尽可能的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塑造城镇不同地特点和培育有个性地城镇。根据建设需要编制详细的规则,重视建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重视建设管理,建立规章制度,依法办事。

国外的城乡规划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的保护农地、农产品的法规,完善了投资机制,从而形成了较为均衡的城镇体系;优先考虑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建设,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为根本,在突出特色的同时也满足了规划的统一;注重环境建设和古物的保护措施。

5城乡规划的意义

5.1经济实力的增强

城乡规划的发展正由数量增长阶段想经济实力增强、质量全面提升阶段转变。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的增长,非农业人口的增多;吸纳劳动力增多;镇区建设的速度加快;经济实力的增强。社区环境的改善,使得平均么个镇拥有学校,师资力量是大幅度的提升。而平均每个镇的医生数量,病床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

5.2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一个地区的城乡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城乡规划的质量和水准,取决于规划的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创新的思路,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促进着地区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

5.3是城乡建设的法律手段和重要保障

城乡规划的目的是促进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乡村规划长期处于的弱势地位。城乡规划充分展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构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制定目的是加强城乡规划的管理,协调城乡空间的布局。城乡规划的各部门都应遵循城乡统筹、节约土地、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符合自身地区的人口发展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实际情况,以创新的思路,发挥好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6结束语

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的灵魂,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继续创新理念,不断强化意识,全面构建规划体系,进而提高城乡的总体水平,努力推进社会经济的跨越式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宏伟,城乡统筹与县城经济发展,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牛慧恩,西方规划思路与体质对修改中国规划法的参考,2004

8.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八

摘 要:2002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要求,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列入项目规划。在基金投入上,国家投入1200万基本资金;在完工要求上,国家相关部门给出的建设时间是1年左右。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台站内、外道路的修建、改造;发射机房和技术用房的重组、面积的扩张;在台站系统设施的建设上,一般解决的问题是台站在供电的稳定性、排水的通畅性、通风的良好性、以及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性的方面的系统建设。

关键词:项目规划;高山台;标准化;防雷接地;温度防尘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规划在地区的发展及影响

1.1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规划在地区的落实情况

在2002年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工程被审批、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竣工!面对国家审批的重要工程,并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利益。相关部门对此工程给与高度重视。例如,在接到国家指令后有关部门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对此做出积极响应。严格按照国家给出的建设台站基础设施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出国家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建设项目的各种前期的必要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实际情况,做出与地区情况相对应的策划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重点问题的不同。不同的部门将相应的做出不同的决策,重点考虑各地正常运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考虑不同地区的资金发放。此外,还根据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编制针对本地区“十二五”期间拟建设的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在方案中,主要论述的是台站的具体位置,在转播节目时自己台的特色套路,发射设备情况和具体建设内容。此规划方案的主要作用是做到项目的顺利圆满进行。1.2 高山无线发射台站规划在地区的影响

在相应部门响应国家的政策时,对本地区做出的项目实施后,将会提高本地区当地群众收听广播电视节目的可能性。随着广播听众的增加,广播电视建设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这样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农村电视的进户占有率。完善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中最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为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高质的传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的收看收听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将会进一步的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平等性、公正性、及时性的各项功能。因此,此项项目的推广应用在推进基本的、公众的服务走向基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能够覆盖城乡,在城乡地区构建出基本的公共服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标准化建设高山无线发射台站

2.1 标准化性规划建设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广播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更是进步神速。在此情况下,与之相对应的是电视台机房的设备更新时间大大缩短。另外,随着电视制作的收入增加,先进的、IC集成化、热插拔板化设计的设备已经逐渐的得到普遍应用。这些先进设备的应用给广电设备的运维带来很多便利。

但目前,广电高山台的传输环境变的日益复杂化。针对目前高山台机房发射传输的要求,再根据当前改造或建设广电高山台机房的必要实施标准规划建设,从铺设防静电电板、机房供电、设备的机械化、接地防雷、温度防尘等方面做好规划建设。同时,在建设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传输的要求。在确保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正常传输时,还应在各个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应首先考虑到机房空调系统的可用性、延伸性。做好这两项措施的前期工作,可以作为应对当前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传输复杂环境、减轻高山台实际运维难度的有效手段。

2.2 设备机架的正规化

随着广电设备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在建设高山无线发射台站的建设中,从后期维护管理的角度来看,设备板拔板化将会时机房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且热插板块化维修也将会是今后设备维修的主方向。一方面,是因为高山台机房空间的不足,但所需要放置的设备与空间相比设备多、空间少,可以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连线设备;另一方面,在设备机架化后应考虑到散热和安全,因为有些设备的局部发热量较大。面对此问题,应做好机柜内发热大的设备做好相应的配风散热处理。通过此方法能有效减少机柜内的灰尘和静电对设备危害。因此,改造或建设高山机房时,所有设备必须机架化,才能做好日常维护。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供电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9.物流系统规划意义 篇九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物流系统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为社会基础建设战略层面十分必要。而区域或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物流系统建设从企业战略层面提升为社会基础建设战略层面十分必要。而区域或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期工作。上海同济大学杨东授指出:日本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该大纲将物流作为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加以考虑,其目标也不局限于行业自身。《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认为由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的发展,社会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进入多样化阶段。物流业需要在考虑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交通阻滞问题的基础上,对应于信息化、国际化进行产业创新和提供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并将这种服务控制在一种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争力)基础上,基于相互协作的整合,增强选择的余地,通过竞争增强市场的活性化。从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中,可以看到物流需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正在逐步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政府作用有效性依赖于管理部门的相互协调。杨东授继续说,现代物流形成竞争优势需系统规划。而一个区域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项基本要素:产业发展环境(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市场管理法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等)、物流系统的生产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组织与企业战略、市场需求情况。在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社会物流系统的结构。从研究规划等政府行为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第一,服务领域: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第二,两大基础平台:即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大公报

10.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篇十

关键词:生态城市;环境规划;碳排放量

在城市化发展初期,大部分城市为了快速实现城市化,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只着眼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城市环境的保护,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尤其是城市规划忽视了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问题逐渐被发现,人们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生态城市的规划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一、生态城市和环境规划的含义

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自然和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人工和自然环境相统一的复合系统。在生态城市中,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三个方面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对于生态城市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类与自然高度合作的模式,是它重要的含义。一个完善的生态城市模式,它具有舒服、干净和美丽的城乡环境,这样有利于人类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和潜力。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转换系统具有高效益,环境质量以国际标准为衡量,运转系统具有高效率,规划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最要的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环境规划的含义及目的

环境规划是以地学原理、生态和经济规律为着手点,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相互协调,创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合理安排人类在环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环境规划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让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发展,自然资源可以长久利用。旨在按照合理的环境规划,通过数年的城市建设,建立一个亲自然的现代的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城乡一体、综合生态的城市形象。让城市和自然相互包容,相互协调,创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城市。

3、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和避免城市环境的破坏,让城市能更好的发展,环境规划可以在城市建设中指导建设者合理地安排城市和环境的关系。人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类的健康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保护对象;城市的环境规划把人类适宜居住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建立一个宁静、秀美和清洁的城市,进而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故,环境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主要形成部分。

二、生态城市的环境规划

1、设计要求

环境规划时,必须要时时牢记以环境为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因为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与城市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并且从人类的特点来说,心理和生理需要的评价也与环境的好坏有关。在环境规划时,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大自然本身的特点——生态平衡、自我调节、循环再生;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将城市建设融入其中,意在不让原有的自然环境被破坏,从而得到继续发展。再者,我们在城市建设时,不但要做到合理布局,而且在材料和技术上都应该有所考虑;例如为了避免给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或者化学污染,我们应该选择有保障的建筑材料,坚持保护环境的准则;结合当地的水、地质等条件以及地理特征,建设一个少污染或者无污染、低耗能的生态城市。

2、设计原则

(1)多样性——城市是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区域,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多样性,与此同时,这些多样性也会反馈调节生态城市的环境规划。(2)承载力——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一个生存系统是有自身的活动极限的,所以在城市规划时要格外注意该环境的承载力,以便于人类可以长期的生存级发展。(3)成长性——无论是自然还是城市,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即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城市规划时,要为该城市今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改变相应的城市规划。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成长性,一切的人类行为都应该顺应自然的生长和演替规律。

3、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内容

生态城市的环境规划就是要将自然的存在和发展特点包含在规划内,采用科学的编制,以城市规划为建设总纲建立生态城市。具体的规划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关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基本的建设理念是将新建的人工环境和已有的自然环境融合,让二者融为一体。结合已有的自然环境和环境规划,尽可能 的减少工程和基本建设的投资,改变自然环境不利于排涝泄洪的不足,结合原有河流,改造开挖,形成人工河流;与此同时做好两岸的绿化。

(2)城市人口容量方面——一个城市的碳排放量与该城市人口的数量有很大关系,碳排放量与该城市人口数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城市化发展,缺乏发展性的城市建设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工业也越来越多,给城市的环境、能源、用水以及用地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所以在生态城市的环境规划时,我们应该注重一个城市的合理人口容量,不能被短暂的利益所蒙蔽。

(3)技术体制方面——碳排放量与一个城市的生态优劣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技术上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使用低碳技术,减少碳的排放量。例如现有的生物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开发新能源的利用,采用节约能源的技术。总而言之,要充分利用原有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作用,调节能源的结构,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4)减排目标方面——前文提到,碳排量与生态城市的建立是息息相关的,为了控制城市的碳排放量,在环境规划时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测算方法,例如物料衡算法、生命周期法以及实测法等来测定城市在生产生活活动时的碳排放量,从而制定相应的碳排放目标。

(5)交通方面——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减少交通方面的碳排放是建立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布局、交通的能源以及交通工具是交通规划的三个主要方面。对于交通工具而言,对于节能清洁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车等,我们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的新技术,旨在减少碳排放量;提倡乘坐公交车,较少私家车的出行;针对不同的交通行业,征收碳税;加大宣传低碳交通的意义,增强人们低碳交通的意识:近距离行驶利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而对于远距离的行驶利用公共的交通工具。

(6)地系统方面——城市的绿地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噪音,降低灰尘,不但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还以给城市提供新鲜的空气,最重要的还可以调节城市小气候;绿地系统的这些生态功能都足以表明——人类是依赖植物和自然界进行交流;因此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环境规划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意义。必须将环境规划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将城市发展和环境规划相结合,将城市建设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波.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J].科技资讯.2013(26): 129-129.

[2]湛喜民.小议生态城市交通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181-181.

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意义浅析 篇十一

1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 下面我们对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大学生人数激增与大量扩招导致了我国大学生供需匹配错位失衡。

由于高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大学毕业人数将上升到约660万[1]。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就供需结构而言, 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1.2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不够。

在大学的教育结构上, 很多高校存在学校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高校在学科设置上更多的是以原有的模式进行招生, 很少去做市场调查, 了解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高校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不够, 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未能及时调整, 致使学生未就业就先失业。

1.3 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过分注重文凭。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 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 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 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

从以上原因可以分析出,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的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不可控制, 而解决学生自身内部的原因, 却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 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准确的职业定位。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7]26号) “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 制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 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 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 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因此各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纳入教学计划, 从意义上,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分析并评价自己。

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与设计之前, 首先要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 并综合分析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 之后才能确定一个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核心价值观念等方面都能有一个全面的审视与评价。

2.2 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工作世界。

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作出规划与设计之前, 还要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一个认识, 所谓“知己”, 才能“知彼”。工作世界是一个人实现其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对工作世界的认识, 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为此做好心理准备。在对传统职业生涯信念和新生职业生涯信念的比较结果上, 可以提醒学生更加主动的为自己的生涯负责, 无论在哪个组织中工作都应该注意培养个人就业竞争能力, 更加积极地把握个人的发展[3]。

2.3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目标。

经过对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的探索, 学生需要综合两个方面的信息, 进行初步的职业抉择, 为自己的生涯设立目标, 确定大体的发展方向。通过课程,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重大问题上常用的决策风格, 从而能够为自己自主决策, 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设立长远和近期目标,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3 具体实施

在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上, 具体情况如下:

大学一年级的期间,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作用, 调整学生对课程的期望。认识自我方面, 分别从四个方面, 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上进行自我认识, 在性格方面, 主要通过MBTI中的四个维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兴趣方面, 主要掌握了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三个霍兰德代码, 并认识到与之匹配的职业环境类型;在技能方面, 主要讲解了技能的分类, 技能分为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在价值观方面, 通过价值观市场的交换, 学生澄清自己最重要的五项工作价值观, 清楚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寻求的是什么、什么对自己来说最重要, 从而在做生涯发展目标时也就越清楚。

二年级的期间, 主要针对工作世界的探索, 让学生掌握探索工作世界的一些方法与途径, 其中重要讲解了生涯人物访谈法, 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真实的认识工作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同时, 通过“生涯幻游”活动, 让学生了解自己理性的生活形态时什么样子的。这样, 可以告诉学生很多信息, 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年级或四年级期间, 主要讲述生涯规划中两个重要的行动环节———简历与面试。在简历方面, 主要讲述如何制作简历, 简历写作格式及注意的事项。在面试方面, 通过模拟面试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到面试中注意的事项和雇主们可能问到的问题, 同时, 相应的增加一些走进新职场, 需要的一些准备。

以上是课程具体实施的情况,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大学生活, 在不同时期, 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指导。

4 结论

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凸显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 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但总体来讲, 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离成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还有很大距离, 需要我们不断吸取及借鉴国外及其他高校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摘要:本文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外部原因难于控制, 内部原因可以通过学生自身进行调整。具体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http://www.edufww.com/show.php?ID=1484[EB/O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http://info.jyb.cn/jyzck/200802/t20080224_143540.html.

上一篇:中小学政教副主任的述职报告下一篇:有关见闻的作文600字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