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2024-07-20

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精选8篇)

1.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一

科研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目标,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选题恰当与否,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效果大小,成功与失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研题目,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领域的某一问题,在理论认识和实验手段方面的概括,是经过充分的思想酝酿和实践准备之后提出来的。所以科研题目集中地体现了选题者的科学思维、理论认识和实验能力,反映了选题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科研题目是贯穿于整个研究工作中的主题思想,是指导科研工作的主线。

科学研究中第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正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和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里他们就是强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视课题的选择,如美国的科学基金会、我国国家科委、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研究基金会等,都是定期公布他们的研究计划纲要或“选题指南”、“医学科研项目招标指南”,以供科研工作者选题时参考。对于国家和一个部门来说,确定国家和本部门的重要科研课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本部门科技工作的发展,因此,搞好护理科研选题对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二

在近年来高校科研项目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量和职责也在日益加重,而信息共享不均衡则容易引发研究组织的扭曲发展,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例如: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具备足够顶尖的能力,但在信息不均衡的情况下,人才甄别容易失真,优秀人才可能流失,导致科研团队整体质量的下降,影响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而科研活动中信息共享不透明,容易引发一定的道德风险,诸如滥用科研经费的情况等等。当然,这些问题只是表现在科研工作的经济性问题上,从优势共享上来看,信息资源共享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提升也有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管理团队更好的安排科研学术交流、优化科研组织结构等。

对于科研管理部门而言,信息高效共享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清晰的判断人才质量,通过合理的人才反馈来判断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学术道德水平、科研天赋等等,这对于优化科研项目人员构成以及高校引进高质量科研人才来说有较为显著的帮助。

(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控制科研项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科研管理部门能够获取更完整的项目信息,例如项目中劳动投入、智力投入、资金使用等等细节内容,实现对整个项目的细化监管,进而大幅规避道德风险。

(三)能够实现对科研工作的稳定化推动。

科研工作本身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信息共享条件不佳时,专业科研团队只能被动的获取信息资源,这会导致科研准备工作的时间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信息资源共享能够帮助科研团队实现更好高效的工作优化。

(四)能够帮助科研管理人员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在日常科研管理中,尤其是在高校的学科评估中,涉及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诸多内容。每一轮学科评估时,各高校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评估时间段内的各种信息,包括师资信息、人才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等,林林总总各类信息,每类信息都需要逐项求证、核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高校内部创建了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系统,设立高效的科研管理信息资源访问平台,就会减少许多重复劳动,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高校科研管理中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需求

结合前文来看,对于科研管理工作而言,信息资源共享有两个侧重的共享面,一是面向管理团队的信息共享,二是科研组织内外部学术层面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从面向科研团队管理层的信息共享来看,主要的共享内容应包括团队成员细节信息、科研成果信息、办公信息等三大部分内容。其中:团队的成员信息主要用于管理团队分析和判断成员水平、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依照实际信息合理安排科研团队构成,更好的发挥人才能力,并合理规避人才流失;科研成果信息主要涉及内部成员论文/著作、研究项目鉴定结果、所获专利/奖励等信息,该信息帮助管理层实现对高校教师博导/硕导的遴选和推荐教师申报各类荣誉的重要依据以及各类评估的数据支撑,同时依据科研成果来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办公信息主要涉及经费使用信息和科研工作计划实施信息,用于监督和管理经费使用情况及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从科研团队内部和同类型项目间的信息共享来看,主要应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中普遍存在的两个信息共享问题。一是高校小型科研团队间的信息共享问题,高校科研团队的组织规模和类型与大型科研院所有明显差异,大多数科研项目都属于小型项目,且项目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例如部分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其他团队实现一定的经费节约,避免重复研究等,但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不佳,团队项目经常会出现重复研究、重复投入的问题,研究成果的体系化整合质量也相对较差,因此管理团队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团队间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质量。二是科研团队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完善问题,我国高校科研的常态化发展机制尚不成熟,很多高校领导者对于学术研究的体系化改革缺乏深入认识,部分领导不重视信息共享优势,例如很多高校科研团队内部没有明确且规范的制度化信息共享机制,成员间的合作效率严重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质量,因此科研团队管理者也应当注意团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建议

针对上文总结的两大类问题,本文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的三点建议:

(一)完善科研人员信息库和完善的监管机制,实现面向科研团队管理层的高质量信息共享。

首先要对科研人员信息进行充实,除以往的个人基本信息、履历/学位/职称等信息外,还要深入收集团队成员研究工作经历、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科研成果、科研工作态度和圈内人员评价等多样化信息。在完善信息收集内容后,通过建立科研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大幅度提升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优势,缩小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差距,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效率损失。其次要强化监督机制,对科研项目招标和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更有效的监督,设计一套适用于高校科研环境的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活动的监管质量。

(二)基于团队间信息共享需求的外部信息共享机制。

高校科研团队的规模往往较小,一般为一名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带领几位学生共同进行研究,无论在规模还是研究能力方面都受新资源条件的限制,因此信息资源共享非常有必要。但是传统的科研保护思想下不可能实现完整的科研成果的免费共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外部信息共享机制来同时实现信息交流沟通和成果保护,管理层可以针对校内专业领域类型进行科研信息标准化归类,对于已有的共享价值较高的成果进行定位,有所有权的可以进行免费共享,没有所有权的可以建议团队间进行定期交流,促进科研工作经验和心得的共享,促进信息内化。

(三)基于团队内部信息共享需求的螺旋形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螺旋模式是传统创造性工作中常见的信息交互模型,模型强调团体内部个体间的持续性互动,追求最大化的创新潜力激发,其中涉及了信息共享的社会化、外化、组合和内化等。由于改模型较为复杂,本文仅从内部信息共享的角度借用了螺旋形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思路。首先要明确团队内部信息共享的内容分类,应当包括内部研究成果、研究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总结的经验、新的思路或想法,其次要对共享信息进行重新编排和更新,将共享信息放置在更便于访问的平台上,避免线下科研人员交流的时间成本激增问题,最后将信息更及时的共享给团队内部成员,服务团队的同时也增强团队成员信息共享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机制的长效化。

参考文献

[1]李永占.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与问题探析[J].知识经济,2016(2):7-8.

[2]张瑞林.高校科研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6,36(2).

[3]范富霞.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述评[J].亚太教育,2016(9).

[4]程卫潍.探讨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3.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22-02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而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是农业科技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媒介与保存对象。

1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农业档案涉及范围广,包括课题申报书,国家、省、市任务书、成果鉴定证书,体系任务书,历年台账等许多种类。如何分门别类地整理这些科研档案,既方便查找又利于存档管理,值得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入思考。传统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一直采用纸质管理,以年份和种类作为主要分类方法。科研人员在借阅档案时,易产生不便,如要借阅某一类材料时,在不知道时间、所属级别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头开始查阅,直到找到所需文件为止。期间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也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更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管理农业科研档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2 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强,各级档案馆的业务流程普遍被电子档案所取代,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已经被提上日程。

2.1 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科研,方便科研人员对档案进行存档、查找与借阅,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的数字化格外重要。档案室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存储装订之后,电子存档是保证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对存入的每一份材料都要认真核实,制作详细的目录表格,把材料的各项信息填写清楚。做好这些前期工作,是档案数字化的前提与基础。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科研档案的借阅与查找才能不断提高效率,才能做到“有查立阅、有借立取”,更加方便科研人员对档案的需求。

2.2 减轻了历史档案的损伤 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起步较早,农业科研档案的保存工作也同时起步,因此档案室内的部分科研档案具有一定的存储历史,有的档案储存时间已有50~60a,纸张的质量与字迹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每一次翻阅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但是又不能一味追求保存而不参与借阅,致使档案失去存档价值。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历史档案的损伤,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既提高了查阅速度,又避免了对非目标文件的翻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档案。

2.3 防止丢失与排放混乱 档案管理工作自档案材料交接到档案工作者手中的时候就正式形成了,并在规定程序下对档案进行移交、存档,每一份档案都有自己所在位置与范围,错放、丢失都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一经存档,就要确保其所在编目位置,尽量避免错放,以减少混乱现象发生;在对档案进行录入后,只有成为目标文件时才会被查阅,减少查阅该文件时与其他相似文件混淆。而利用计算机系统直接对电子档案进行查档,检索系统直接生成文件内容,可以有效防止档案的混乱排放,减少丢失现象的发生。

3 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农业科研单位在遵照国家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方面,使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便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提高档案管理的保密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农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2 加大投入力度,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传统档案基本上是以纸质或照片的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录入、扫描等工作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生成数据库资源进行储备,最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因此,现代化硬件设施、电子设备等资源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所需的设备,并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而对档案管理的投入程度,直接反映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农业单位的重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抓。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一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二是制定档案的工作计划,并按照《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条例》、《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负责对各类档案的接收,分类,编制,对借出的档案要进行登记,并负责定期追还归档,确保档案齐全完整,不同科研部门的档案存放要做好分类与储存,科研人员只能借阅本部门的档案材料,确保科研的保密性,防止信息外漏;三是树立和加强保密观念,做好文件、资料、档案的保密和保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传宇,张斌.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程淑云,薛英,王丽群,等.科研档案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S1).

[3]王威,叶雪洁.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创新之路[J].安徽科技,2013(01).

[4]韩春梅.林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义及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2).

[5]陈群.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刍议[J].现代园艺,2013(11).

[6]周秀兰.论农业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0(06).

[7]褚素霞.浅谈电子档案的管理[J].档案天地,2013(01).

4.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四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

党支部书记在坚持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以外,还经常与支部委员和同级行政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相互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单位内部党、政、工、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定期召开执委会讨论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群众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并协助系主任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精神,执行教育法令、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规定。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协助制定系部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各项工作实施落实。着力建设一支讲奉献,高水平的教师职工队伍,领导教师职工办好学校,并努力维护权益。并协助主任组织和领导教学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提高教职工思想和业务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参加学校系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担任一门专业学科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领导和指导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支部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说课,教学比武等形式,了解师生教与学的情况,从实际从发,提出要求,讲求实效,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成效。

协助系主任组织和培养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负责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及组织实施、总结表彰工作。

加强大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督促检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实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想动态,研究学生“典型”问题,着力做好“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2010、5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育人事迹材料

在如火如荼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为确保上级党委提出的“教育见成效,试点出成果”的目标,我系党支部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稳步、扎实开展“保先”教育活动,力求实现“四到位”,以此确保教育见成效。

一、力求实现教育内容的到位。

我系党支部力求做到教育内容全面深入,既注重宏观的理论,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十七大精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等重要理论内容;又强调学习身边的典型事例,尤其是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要求每位党员人人必学、原原本本地学、学则深入;并结合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广泛涉猎相应的理论文章和时事新闻,从而使每位党员进一步确立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关心国内外局势,时刻做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党员还认真做好学习的记录,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汇集成精美的册子。学习的成效受到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力求实现思想引导的到位。

1、深入进行思想发动

我系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党员和参与评价、监督的教职工对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位。各

阶段均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党小组会,行政会,传达党委文件精神,大力营造保先教育的氛围,促使每位党员加深对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起保先教育是党性修养锻炼的过程,消除顾虑,坦诚地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

2、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我系党支部发动全体教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到保先教育意见征求的过程中来,要求大家真诚地给系党支部、给党员个人提建议。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采取群众个别座谈,设立意见箱,校网电子信箱,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党员个人主动进行民情约谈等有效形式,较大范围地听取、征求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近100条,并分类逐个反馈给每一位党员。

3、深刻进行党性分析

为了切实抓好党性剖析材料撰写这一环节,改变过去共性问题批评多,个性问题批评少;抽象问题批评多,具体问题批评少的状况,党支部提出了四句话的口号:剖析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思想不怕“痛”,亮出问题不怕“丑”,要求每位党员坦诚地、勇敢地将自己的缺点、问题暴露出来,切实把自我剖析的过程变成深化认识,锤炼党性的过程。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大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结合自身的实际表现,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以

“问题、原因、整改”的六字要求为内容,撰写好剖析材料,并挂入校园网,在一定区域内接受群众的评议。

4、切实搞好民主评议

民主评议阶段是形成党员定格的实质性阶段。为确保民主评议的健康进行,在党内民主生活会时,支部书记提出了“民主生活会到心”的口号,党政一把手带头进行自我剖析和互评,营造了良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真正做到在组织面前真情流露,坦诚交心。在接受群众评议时,党支部亮出问题,剖析原因,在群众面前不遮遮掩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也使他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群众认为:现在不光党员找到了差距,他们也找到了和党员的差距。

5、整改措施抓落实

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民主评议的意见,制定了具操作性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重点,确定了整改的期限,进一步落实了整改措施。整改措施能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眼于切实发挥系党支部、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具体的与日常的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自觉成才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建立了整改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主要责任人,抓住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党员这三个层次认真进行整改。对整改方案中的整改内容,要求党员能改的要马上改,难度较大的,需要时间的,也要积极主动,创造条

件,尽快解决。对问题的解决不推诿、扯皮,也不敷衍了事,搞短期行为。努力做到善始善终,有效整改。

三、力求实现教育形式、教育载体的到位。

党支部根据学院党员的岗位分布特点,采取有效多样的活动载体: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签定党员目标责任书;开展党员共性标准和个性标准的大讨论;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才干,创设教育的舞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征文及论坛沙龙;展示新课理念示范课;帮困结对子活动。动员群众,发挥监督机制:开展民情约谈、群众个别座谈、问卷调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支部力求通过以上多样的教育形式来落实教育内容,使广大党员在内心对党员的先进性标准产生真正的认同。尤其是在如何密切党群关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载体探素,成效明显。

1、责任区内树形象

党员责任区的区域直接建立在群众之中,是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最实在、最有效的载体。这一载体,最突出的意义就在于更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为此党支部着力进行了党员责任区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制定了党员干部联系班级的机制,以制度去规范党员在责任区内的职责、要求,真正起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凝聚人心的作用。通过思想上关心、业务上联系、作用上带头、生活上帮助,实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做学生的贴心人,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先锋形象。为使活动开展真正落到实处,党支部还与每位党员签定了责任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加大了评比考核的力度,以责任区间创先争优为目标,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月考评体系,对当月考核为优秀的责任区,奖励200元的活动基金。学期结束后,累计总分位居前三名的责任区,授予示范责任区荣誉称号。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党员的带动下,党群关系十分融洽,党员与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共同为争创优秀责任区而努力。

2、教学一线当先锋

密切党群关系,走群众路线,说到底是个干群关系。有些时候,在群众中推动工作有困难,组织群众开展工作缺乏号召力,原因在哪?其实说到底是脱离了群众,弱化了榜样的力量。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十分通俗的道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线工作法”的口号。所谓一线工作法,就是党员领导在一线指挥,党员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业绩在一线创造。要求党员干部及党员必须沉下去,每天坚持看一看,问一问,转一转,记一记,想一想,做到讲的是实话,办的是实事,反映的是事情。同时,对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党员,要争当先锋,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青年学生的领路人。目前,我系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在第一线担任教学工作,多数党员干部任课节数均超过标准。党员队伍中涌现了许多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成为我系教育教学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

3、帮扶工程暖人心

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必须热忱地关心群众。关心群众,不仅仅是问问而已,贵在经常,重在务实。在群众忧处用实招,通过排忧解难凝聚人心;在群众惑处做实功,通过解疑释惑感化人。我系以帮扶工程为载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温暖了人心。帮扶工程依据我系实际,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是责任区内的联系对象,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工作遇到薄弱环节时,指导到位;生活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时,帮助到位;同事间产生矛盾时,劝解到位;取得成绩和出现错误时,表扬和批评到位。第二个层面是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要经常与该积极分子交流,了解其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经常向学生了解该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汇报该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及阶段情况。第三个层面是帮助一名特殊学生:担任该特殊学生的帮扶联系人;经常与该学生谈心交流,做好其思想工作;经常关心该学生,积极为其解决生活或学习上困难;捕捉闪光点,及时将其良好表现向班主任汇报并加以鼓励。

四、实现教育空间的到位。

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党支部始终坚持开放的原则,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努力的拓展学习教育的空间。走出校门,组织党员教工赴革命老区井冈山,伟人毛泽东故居,重温入党誓词,要求党员发挥自身教育工作者的优势、特长,积极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拿出不低于一个月党费的金额,参加“123爱心工程”。

同时,党支部还筹备创建了系党建网站,开辟了理论学习、党员风采、保先活动、积极分子园地、心语交流等专栏,使信息的交流、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教育范围上,也拓展到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影响,实现了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互动式交流。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教育事迹材料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是由系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组成,我系党支部在院党委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支部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优秀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做好教学,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思想理论学习

思想教育与理论学习是党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动力,我系党支部始终将其置于工作首位。我系党支部在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支部书记罗斐同志带领全体党员认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基本知识。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良好的党员形象,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生活上发挥带头作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严格执行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制度,写好学习体会,交流好学习心得,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致用,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理论学习有重点、有专题地引向深入,使我系党支部真正成为学习型党支部。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

加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支部还组织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心得体会交流会,全体党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并提交了书面学习心得体会。

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就是无声的命令,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首先抓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进行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比如钱书琨教授,奉献岗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比如支部书记罗斐同志,率先垂范,积极热情,团结协作,践行职责,严于律己,以工作为重,不计得失,每项工作都做的出色,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保障了各项工作做的切实有效;比如杨启正同志,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同时负责教学方面的工作,主动热情,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支部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按照院党委的要求,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每位同志都能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从不推脱,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改革观教育,以加强我系教学,科研建设为契机,以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载体,做到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同时,努力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积极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竞赛,拓宽知识面,以更高的业务水平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着力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用英雄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衡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新的形势下,执着而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十七大报告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坚持组织生活制度

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职工,结合我系的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谦建设,把党的基础理论、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日常支部学习活动中,做到了支部学习全年不少于10次,以《十七大文件汇编》、新《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处分条例》、科学发展观等 为基本内容,分专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参观学习和工作交流等形式,真正做到真学深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坚决克服理论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的现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典型教育等,努力形成加强学习、勤奋钻研的风气。党支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在支部大会上提倡每一

个党员都是平等的同志,不分职务高低,有意见有问题,不论针对哪些同志,都要及时提出,我们认为只有畅所欲言,才能真正体现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每年年底在支部大会上,我们都会对党费的管理与使用作出说明,使每一位党员都清楚党费的使用情况。

五、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通过学习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我系党支部利用各种学习活动和生活会形式,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党员干部真正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抗腐拒变的能力,真正起到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积极用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把学习理论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性锻炼,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党员入口关,依照程序发展党员,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新党员在工作中发挥了模范作用。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方针,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加强引导,积极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标准,积极培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对党的基本知识、党章和党课的学习使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工作的了解。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到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队伍中来,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系对所有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确定了党员联系人,并要求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作好思想工作,及时的向支部汇报工作进展和思想动态。所有入党积极分子都参加我系党支部组织的学习班,通过学习新党章和十七大文件精神,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理解。

七、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我系党支部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严格党内纪律和民主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支部活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和党课学习,坚持党支部委员经常碰头,有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努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发挥党支部战斗在加强支部工作中,强调树立六个意识,即:服务、表率、民主、全局、超前和学习意识,基本上做到了职责清、任务明。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形成团结、廉洁、高效、开拓的机电工程系党支部。

总之,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紧密结合我系工作实际,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利地推进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爱岗敬业,加班加点随处可见,积极向上的精神得到发扬。我系党支部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再接再厉,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克服不足,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形象,发扬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凝聚和调动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充分体现。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2009、6

努力建设让学生满意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着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学校,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我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精心构筑辅导员队伍工作体系

1、围绕人才培养任务,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路。我党支部、行政人员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重要组织保证,狠抓落实。我系提出了“致力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即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一定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的创造力、个性与人格较为健全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系明确提出了辅导员的发展目标:首先,全体辅导员必须具备职业思想和职业能力;其次,鼓励他们树立强烈的事业心,把担任辅导员、培养学生成才当成体现自己价值的事业,从而形成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再次,培养部分辅导员骨干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2、完善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我系在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每栋宿舍楼配备1—2

名驻楼辅导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学生班级制度,调整了班级设置,每个学生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和l一2名班主任助理。目前共有2名学科带头人、4名高级工程师师担任了兼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各自发挥作用,和广大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还实行了党政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每学期至少参加1—2次班级活动。

3、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我系充分发掘社会资源,通过聘请校外德育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与社区共建等形式,充分发挥校友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巨大作用,努力形成校内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大循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搭建平台,努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

1、搭建学习的平台。着眼于建立学习型的辅导员队伍,学校推行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重视对辅导员的在岗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对学生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网络知识、心理健康、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每名辅导员基本上都能掌握心理健康咨询知识;在全系范围内举办“走进心灵”系列讲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此外,学校还鼓励优秀辅导员继续进修,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搭建工作创新平台。为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建设了

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构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80%以上的辅导员能够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使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联系,方便学生反映思想问题,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

3、搭建研究平台。我系要求辅导员必须善于对工作进行理性思考,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课题。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每年都举办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每年还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研究。

4、搭建实践平台。我校积极组织辅导员开展校外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他们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加阅历创造条件。切实提高了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健全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规范管理

1、规范入口。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们每年从具有学士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专职学生辅导员,制定了严格的选留程序,包括报名、资格审查、心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笔试、面试、综合考察等,层层筛选,及时公示,保证公正、透明,确保把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纪律作风严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

2、严格考评。为探索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用人机制,我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学生工作规范》,《辅导员考评办法》,将辅导员考评纳入全系教职工考核体系,使其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和各类津贴有机结合。“学

生满意度”是辅导员评价的主要指标,占总成绩的50%。对考评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辅导员,实行待岗制或下岗、辞退等各种办法。

3、提供政策支持。我们注意从政策上解决好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待遇等问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规定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的可提前晋升相应职级,特别优秀的还可按有关规定破格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调整了奖酬金分配办法,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评优奖励制度,每年评选优秀辅导员,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统一表彰,并在全系范围内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业绩,在晋职晋级中也予以优先考虑。

4、拓宽发展空间。考虑到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特殊性,我系一方面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合理进行流动。鼓励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骨干向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辅导员本人的条件和志愿,有计划地进行定向培养,具备条件的,逐步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并积极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推荐、输送。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出路,优化他们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政策保障。把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统一起来,鼓励一部分人终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努力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把工作与成效结

合起来,科学计算工作量,综合考核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有计划地对辅导员开展各种业务进修,并从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5.科研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 篇五

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具有价值,企业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价、业绩管理,科研技术工作也不例外。由于科研技术工作本身具备了《浅析科研技术人员的薪酬管理》中所描述的几项特点,这些工作特点导致应用传统的、定量化的业绩管理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评价和管理科研技术人员的业绩,我们需要针对科研技术人员的特点选择、使用业绩管理方法。

专家和学者推荐,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理念和项目管理方法能使科研技术人员的业绩管理落到实处。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业绩管理理念与方法,它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标管理是一种根据工作目标来控制每个员工行动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核心是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定,提倡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其贡献大小。

目标管理包括目标体系制定,目标的执行与追踪和目标完成结果评价与反馈等三个阶段。同传统管理方法相比,它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首先是目标设置的方法不同——目标不是上级下达的,而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

其次是目标间的关系不同——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个人利益同组织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完成组织目标就是完成个人目标。第三是管理方式不同——目标管理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上级通过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

最后是成果评价方法不同——目标管理采用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方式。从以上特点就可以看出,目标管理特别强调员工的自我参与。科研技术人员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要求的群体,采用目标管理方法,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对业绩管理非常有帮助。另外,科研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高,采用目标管理方法也比较容易推动。

项目管理

企业科研技术工作可以分解为一个又一个项目,新产品的研发、工艺攻关等都具有明显的项目特性: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是唯一的,均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产品研发、工艺攻关活动;它们都是一次性的,每一个新产品、每一个新的工艺攻关都是一项完整的任务,一旦完成,阶段工作即宣告结束,不会有完成相同的任务重复出现;它们都有起点和终点,每一项具体的科研技术工作都将经历启动、开发、实施、结束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的过程;同样,每一个项目又与公司的其他工作或项目互相作用,并存在资源分配与调度的不均衡性、时间进度的安排和质量结果等方面存在冲突。这些都是一个项目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所以,科研技术工作比较适宜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项目进行管理”,它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综合协调

项目时间、费用、质量以及功能等约束性条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性目标。

项目管理将项目全过程分为立项、设计、实现及收尾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里程碑目标管理,要求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的里程碑目标,但对其实现的方法不做硬性要求,项目组可以灵活选择与使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合以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激励方法,如通过目标设立与管理控制,满足科研技术人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实现需要;通过设计与实施报酬与项目完成相挂钩的薪酬管理办法,满足科研技术人员的社会需要;通过设置职业发展通路,满足个人成长需要等。

将目标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起来,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内容,使技术人员的业绩管理落到实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科技的不断进步。

6.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六

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校内文科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使新的网络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尽快正常运行并全面发挥作用,社科处组织开展了关于补充完善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科研数据的工作。在文科各单位及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社科处正在对已录入系统中的科研数据进行逐项审核。鉴于科研数据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错录、漏录、多录等诸多问题,需要对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员数据、成果数据、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做出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一、登录方法

1、登录 http://hssra.jlu.edu.cn(或登录吉林大学“校内办公网”,点击“社科科研”),进入社会科学处主页。在主页最上方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进入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2、已获取“用户名”、“密码”的教师,即可登录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补充、修改、完善系统中个人的各项科研数据;未获得“用户名”、“密码”的教师,请尽快与各自单位的科研秘书取得联系,也请各单位科研秘书尽快为本单位的教师设立“用户名”、“密码”。

二、人员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已录入信息不够规范,如“英文名”等。

2、应录入信息未填写,如“研究方向”、“导师类型”、“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

3、部分已录入信息存在逻辑冲突,如“职称”为“讲师”,而“导师类型”为“博导”;“最后学位”为“博士”,而“最后学历”为“本科生”;“教授定职时间”为2006年,而“聘为博导时间”为2005年,等等。

4、未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作为科研人员用户名。

(二)人员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系统中已有人员,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人员,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人员数据务请按照《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一)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涉及到社科统计的重要数据(包括所属机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最后学位、最后学历、职称、是否统计、学科分类、导师类型、聘为导师时间、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务必保证完整准确。

3、“是否统计”一栏中只有教师编制且在编在岗人员选填“是”,其他人员均选填“否”。

4、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设臵科研人员用户名,以避免出现重名现象。

5、部分非必填信息请尽量填写完整,如“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住宅电话”、“办公电话”、“手机”和“EMAIL”等,以便于社科处和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在某些工作中与教师本人取得联系,方便为教师服务。

6、核对科研管理系统内录入的教师总人数与本单位实有人数是否一致。

二、成果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一项成果数据多位作者重复录入。

2、成果发表时间、发表刊期录入逻辑冲突。如:发表时间录入“2007年1月”,发表刊期录入“2006年1期”。

3、论文录入的发表期刊与刊物等级不相符。如:论文发表期刊录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刊物等级却选择了“非校定期刊”。

4、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了论文转载数据。

(二)成果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正式发表、出版的所有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咨询报告、转载论文等)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成果数据务请按照《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二)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科研成果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成果署名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成果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4、论文的发表时间和发表刊期务必依据期刊原件载明的日期和刊期进行准确填写。

5、录入论文的发表期刊,务必要首先确认是否属于校定期刊,在确定不属于校定期刊的情况下,可在非校定期刊栏录入期刊名称。

6、论文转载数据务必在转载管理的“新增转载”页面进行录入,不要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

三、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信息录入不全面,缺项较多。如参加会议中的“主办单位”、“会议地点”等。

(二)学术会议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数据进行完善。对系统中已有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数据务请按照《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三)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所属机构、参加人、参加人单位、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类型、会议地点、会议时间、提交论文题目等务必保证准确完整。

四、获奖数据

(一)获奖信息录入存在的问题 1.录入信息数据不完整、不准确。2.录入流程不符合要求。

(二)获奖信息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获得科研成果奖项的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获奖数据务请按照《获奖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四)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必须录入系统的奖项为“科研成果奖”。奖项录入范围为 “政府奖”和“政府部门奖”。政府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地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国徽章。政府部门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各部门以及地市政府各部门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部门公章。

4、获奖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获奖证书上所注明的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获奖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5、获奖信息录入流程为:首先须录入成果信息,通过“新增论文”或“新增著作”界面填写,成果信息录入完毕后,经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机构通过”和社科处审核“学校通过”后,可录入获奖信息。请各位教师在系统中录入科研成果数据之后尽快将成果资料提交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以便及时录入科研成果获奖信息数据。

五、时间安排

1、鉴于人员数据是否完善和准确,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其他科研数据的录入工作,因此请各单位务必于10月29日之前完成人员数据的录入和审核工作。

2、对于2001年至2006年的科研成果数据,请各单位科研秘书依据本单位保存的成果资料,或通过期刊网搜索、请教师本人提供等方式,于11月5日之前完成对这部分成果数据的审核工作。并且请各单位保存好审核依据资料,社科处将另外安排时间对这部分成果进行复审。

3、请各单位于11月10日之前完成2001年至2006年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的完善工作。4、2007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参加学术会议、获奖等科研数据可以随时录入、随时报送。为配合校长办公室的成果统计月报工作,请各单位于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本单位科研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材料报送工作。科研成果材料的报送按照《成果申报工作流程》(见附件五)中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六、几点要求

1、请各位教师及科研秘书在录入数据之前认真阅读《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获奖信息填写指南》和《成果申报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中的要求完善系统中的数据,并务必保证录入数据的质量,要真实、规范、准确、完整,各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审核把关的职责,社科处将对各单位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复审。经学校审核最终确认的数据将作为今后核算业绩津贴、推选各类人才等各项相关工作的直接依据,如果由于教师本人或单位错报、漏报等原因造成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2、各单位在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技术问题,请及时与社科处沟通,也希望各单位和广大教师把对该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科处。

3、鉴于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对各单位和学校科研管理及社科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并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请文科各单位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时间,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

1、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

2、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

3、参加学术会议填写指南

4、获奖信息填写指南

5、成果申报工作流程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人员数据: 孟祥臣 85167056 成果数据: 张 倩 85167056 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王浩友 85166117 获奖数据: 张晓萌 85167056

社会科学处

7.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七

1 科研单位专利战略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专利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专利战略是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 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长远性和总体性谋划。国家专利战略以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以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为手段, 以解决专利发展全局性、制度性和长远性问题为重点, 以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的关键, 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国家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科研单位是创新源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孕育地。科研单位专利战略就是运用专利制度, 推进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提升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和活力, 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保护、转化和运用, 完善科研单位与社会发展需要衔接的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

科研单位专利战略的制定必须纳入学科发展战略中去。就是说, 科研单位应当结合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 客观分析国内外竞争和区域等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科研实力、组织、人力和设备等内部因素, 确定与自身科研发展方向、研究特色和优势相适应, 能最大限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总体专利战略目标。然后, 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各领域专利竞争的优劣, 确立各学科的知识产权战略, 从而打造专利优势领域。

但是, 专利战略与一般管理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并不仅仅止于一项两项具体的管理制度。既然冠以“战略”之名, 则其意在全局, 并且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也就是说, 专利战略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研究如何将专利制度的运用与科研单位的整体发展及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通过专利制度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提高科研单位创新能力, 并实现创新成果与社会需要的衔接。

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使科研单位必须也必然会加强对国内外专利战略情况的跟踪研究。在此过程中, 科研单位将分析各领域专利竞争的优劣, 确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专利战略, 把其纳入到自身整体发展战略当中, 促使自身跻身国内外创新潮头, 产出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符合市场迫切需要的科技成果。因此, 启动专利战略研究, 制定并实施专利战略, 很可能就是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和过程。

总而言之, 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是科研单位创新能力和活力提升及加强的基本保证, 是科研单位的生命线。然而, 对于国内和广东省绝大部分科研单位而言, 专利战略是一个新生事物, 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与做法可资借鉴, 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条件与措施。因此, 开展科研单位专利战略的研究, 在制订与实施专利战略方面闯出一条崭新的路子, 已成为国内绝大部分科研单位目前的迫切任务。对广东科研单位而言, 尤为如此。

2 国内科研单位实施专利战略取得成功的先进案例

事实上, 国内也有一些科研单位在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1998年开始, 大连化物所就开始重视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指导知识产权工作, 围绕知识产权的产生、保护、转化三个环节开展工作, 其中特别注重将专利的产生与对研究所重要发展领域的知识跟踪和学科战略布局相结合。专利战略实施使该所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跃进一大步, 一系列成果和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例如, 通过专利战略研究, 该所确定将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MTO技术作为发展方向。技术研制过程中, 从催化剂制备到催化反应过程, 再到工业试验, 共申请了37项专利, 进行了全面的专利覆盖。该所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万吨级MTO技术工业化中试, 使该项目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合作成功实现专利实施和工业化运行的一个范例。国外某著名公司曾多次想把MTO技术打入中国市场, 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 原因很简单, 大连化物所的MTO技术已逐渐形成了技术优势或者说是技术壁垒。大连化物所类似于MTO技术那样形成战略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态势的, 还有干气制乙苯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干法脱硫技术、农药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等一系列专利。

大连化物所的经验关键在于不但注重专利申请和保护, 而且将知识产权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使其与研究所甚至全国整体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与研究所生命攸关的战略工作进行部署。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办公室, 配备了高素质管理人员, 形成专业的专利研究和管理团队, 强化知识产权的研究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激励机制, 将专利保护的理念贯穿于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例如, 设立课题立项时的查新制度, 保证所产生技术的新颖性, 为专利的形成奠定基础;发表论文前要先申请专利, 将专利作为项目结题时考核的标准;职工离所、学生毕业时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为专利保护提供了保障;对在专利申请、授权和实施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多种形式奖励, 有力地激发研究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热情。

(2) 在研究所信息中心设立了前沿学科信息组, 专门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信息跟踪和战略讨论, 为该所的前沿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信息组在对13 000多篇专利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规模制氢、移动制氢和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专利基础数据库, 完成《氢能制备与应用专利战略研究》报告, 针对技术及知识产权的关注要点, 提供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和建议。此报告对该所的氢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且在研究过程中信息组还了解到了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利技术情况, 针对集中申请氢能的一些重要技术专利的世界六大著名公司, 如埃克森美孚和空气产品公司、三菱集团和通用汽车集团等, 进行了战略分析和专利分析。事实证明, 专利信息的战略研究有助于科研院所找准自身发展方向, 也有助于课题组准确地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科研课题。

(3) 形成了一套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知识产权转化战略策划。第一层面, 针对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出基础知识产权战略, 重点在于评估知识产权的科学价值和商业化价值及其获取价值的机会。第二层面针对重大科技问题和其延伸的科技问题, 重点在于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和集群调整, 在开展国内外团队的合作研究时进一步提出基础知识产权或新增知识产权的要求。第三层面针对工程中心或与企业合作的成果转化单元, 通过开展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进一步新增知识产权并实施技术转化, 策划重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确定知识产权权利与权益分配, 同时实施技术转化交易。第四层面针对研究所自主基础知识产权和新增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方式作价入股, 包括设立高技术剥离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独立运营等。此层面重点在于寻找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 开展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和股权监管。

大连化物所逐渐形成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但使该所的基础研究初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的力度。“十五”期间, 该研究所累计签订“四技”合同约400份, 与国内外企业横向合作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合同金额已经达到2.83亿元, 其中, 2005年与2004年相比, 国内合作收入增长了49%, 国际合作收入增长了61%。

3 省内科研单位专利战略工作的成功实践

广东省是我国专利大省, 尽管科研单位的专利战略工作相对滞后, 但也有少数单位在这一领域积累了比较宝贵的经验。下面我们通过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的实践来分析广东省专利战略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逐渐明确专利战略在科技活动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地位, 在实施专利战略时, 以专利技术为核心, 通过科技成果的优化整合而形成系统的工艺路线, 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效果。该所将专利战略分解为专利的创造、专利的运用、专利的保护和专利的管理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 该所自国家实施专利法以来, 一直注重专利的创造工作, 将主要原创性成果以专利的形式固定下来。截止2007年底, 该所已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00余项, 其中获得授权的300余项, 目前拥有的有效专利达150余项。这样, 该所的绝大部分技术都形成了以核心专利技术为主的技术体系, 通过核心专利实现了以点带面对整个技术系统的有效保护;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 特别是在与企业的谈判合作过程中, 增加了该所技术的价值, 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因科研人员流动引起的专利技术流失, 使得科研单位有效控制自己的核心技术。

其次, 该所以专利技术的运用为核心, 通过技术整合和优化, 形成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完整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通过整合, 可以将一些零星分散的技术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切实发挥这些零星技术的效益。该所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地实现一大批以专利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的转化, 例如在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可降解泡沫塑料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 事先就将已有的三个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进行整合, 形成了项目的核心技术;同时, 还将核心技术与一系列现有的技术进行结合和优化, 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这样, 这一技术体系不仅将核心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而且将各个分散的零星技术点也有效整合起来。结果, 该所通过与江苏一家企业的合作, 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建成了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可降解泡沫塑料的生产线。这一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充分体现了专利运用的成功之处。

再次,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 该所在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同时, 也切实保护各方的利益, 保证各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如在云南一水电站有关化学灌浆材料的招标过程中, 该所就利用了自身所拥有的有关化学灌浆材料的核心专利, 对其他涉嫌侵权的有关投标单位提出了正告, 最终击败多个竞争对手顺利入围, 从而也保护了招标方的利益。

第四, 该所建立了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 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首先该所在科技成果的产出过程中就进行有效的专利规划, 做到有的放矢, 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随后, 又以核心专利为基础不断更新边缘专利, 以有效降低专利的维护费用、降低成本。此外, 该所还根据不同的专利技术选择不同的转化方式, 比如分别采取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的方式等, 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优化。目前, 该所通过对专利的有效管理,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实现专利技术的外部转化和内部消化并举。

广州化学所的实践说明, 只要从战略高度来看问题, 广东省内科研单位的专利工作是大有作为的。

4 我省科研单位专利战略工作的实践及差距

广东省已经成为我国的专利大省, 但要成为创新强省, 成为国内外创新的源头, 依然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创新的滞后原因很多, 科研单位在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方面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广东省科研单位开展专利工作的实践来看, 虽然许多单位做了很多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单位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1) 未形成系统的专利战略。从全省范围看, 未完全将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对待, 针对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工作的专利战略工作尚未展开, 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尚未将专利战略与本所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尚未形成在专利战略方面完整的规划与布局, 未形成整体性的突破力量, 使全省科研单位以及科研单位内部各学科分支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

(2) 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未形成完整的制度。未建立科研工作的信息跟踪和战略讨论机制, 未将专利信息利用与学科发展布局联系起来。

(3) 专利人才缺乏, 没有形成专门的专利工作团队, 也未建立起一套与科研单位实际相结合的专利人才培养模式。结果, 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无从谈起, 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长期落后。

(4) 专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专利申请存在随意性, 未用制度来规范专利的申请;专利工作的激励机制的缺失造成知识产权工作停滞不前;专利技术实施许可或者转让过程缺乏保障, 工作随意化的后果是成果转让的无序开展。

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对落后, 尤其是科研单位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的严重滞后, 已在全省科研工作和省内科研单位发展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首先, 一般来说, 省内科研单位产出的科研成果中缺乏全球范围内的原创性重大成果;相对于京沪等先进地区, 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成果的数量和水平也相形见拙。这一状况与省内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严重滞后恐怕关系至深。若干科研单位依然处于闭门造车状态, 科研工作缺乏战略目标, 长期从事非原创性的重复性工作。这一现象固然与省内领导部门在某些程度上忽视基础研究工作有关, 但其直接原因则是因为这些科研单位未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 惰于通过专利战略研究和分析为自身找准学科发展的战略方向、勇于进行原创性探索。从非战略层面看, 省内许多科研单位尚未建立基本的专利工作制度, 知识产权工作滞后, 对单位科技成果的创造、保护和运用也产生了莫大影响, 许多单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很低, 而科研成果和科技专利的转化率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对此, 我们对广东省专利战略工作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1) 广东省有关科技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加强对专利战略研究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投入, 适时提出全省完整的专利战略或者知识产权战略, 指导全省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2) 在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基础上, 结合省内科研单位的学科和区位优势, 为广东省的科研工作把脉, 找准一到几个学科发展方向, 加大投入, 进行有世界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探索, 争取有所突破。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专利大省, 有能力、有条件也有义务做到这一点。

(3) 广东省内科研单位应当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 奋起直追, 像大连化物所等先进单位一样, 启动并逐渐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工作, 为自身找准学科发展方向, 力争科研工作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均有跨越式的发展。当然, 广东省有关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4) 在广东省内各科研单位建立和健全专利管理制度。运用制度来保证专利工作, 让科研活动适时最大限度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 让科技专利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专利申请时, 应发挥知识产权专业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摒弃随意性, 用制度来规范专利的申请;健全有关专利工作的激励机制, 鼓励专利的创造、保护和实施或转让;在专利技术实施许可或者转让过程中要建立保障制度, 保证这些工作的有序开展, 保证专利持有方和实施方的权益。

参考文献

8.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八

本科生科研最初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69年推出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这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被世界各地广为效仿,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本科处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基层,因而在本科阶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使其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和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借鉴MIT的成功经验,清华大学提出“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SRT)”,并于1996年正式实施。2007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本科生科研项目[1]。2008年,东北林业大学开始推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中林产化工专业把本科生参与科研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组织本科生组建创新实验团队进行创新实验以及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科研项目两种方式对本科生进行拔尖人才培养,两种参与科研的方式在林产化工专业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科研成果。多数本科生期间发出若干篇SCI、EI以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显著提高。

二、参与科研对林产化工专业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参与科研有利于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对所学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是本科拔尖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之一。传统的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兴趣是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参与科研的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学以致用,并且在科研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促使其更加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和促进作用。

林产化工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参与科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科研项目的实践中得以验证、补充和拓展,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参加科学研究过程中检验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提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林产化工专业本科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参与科研有利于提升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以培养具有深厚化学基础知识的本科生为林产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本科拔尖人才创造性思维是实现拔尖的人才培养的前提。对于林产化工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林产化学专业针对本科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提高,选择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作为有效途径。在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围绕本学科已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未发现的问题而展开研究和思考,选择新的视角确定科研方向,通过科学实验把理论知识变成现实。整个科研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也逐步得以形成。为林产化工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同时,参与科研项目使学生掌握了与科研相关的多种技能,培养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需要很多前期工作的准备,为了确定科研项目的选题必须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并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数据。在选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查阅学术文献的技能、资料整理总结的方法以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科研中论文的撰写以及大量相关数据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锻炼本科生对科研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2]。

3.参与科研有利于促进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科研环境建设

高校科研团队的组成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也是科研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力量。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群体中积极的潜在力量发挥其潜在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为本科拔尖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由于本科生的思维方式通常不会被常规的固化的思想束缚,因此具有突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参与科研活动,一定会取得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成为高校科研发展的有生力量。

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一直以来坚持让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教学模式。大学一年级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大学二年级对感兴趣的方向追随相关的专业老师走进实验室开始参与科研项目,真正实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科研中得以验证。并且学校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根据兴趣的不同,把学生分配在相应的实验室,确定指导教师,同时创立科研创新小组进行创新实验。

对学生而言,把科研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打破了“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固定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大学教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学。大学生必须独立地自己去从事‘研究,大学教授的工作是引导大学生‘研究的兴趣,再进一步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去作‘研究的工作”[3]。林产化工专业的专业特性也要求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新的领域,独立地从事专业方向的研究也是本科生拔尖人才必备的素质。对高校教师而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专业理论知识中实际应用部分,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能力。可见,本科生参与科研是高校科研环境构建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参与科研有利于增强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就业能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工作经验和团队精神的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正是现在企业所需求的,而高校的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却与之相差甚远,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林产化工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也是生物质以及化工等相关企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是企业所要求的必备素质,所以参与科研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本科拔尖人才就业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本科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来,锻炼其实际的科研实践能力,加深其知识的实践水平,增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4]。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毕业生,更是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师。首先,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科学实验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通过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的形式得以呈现,不仅仅增加了学分,同时也为未来的考研和就业增加了新的竞争砝码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其次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并深入到经济建设中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形成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5, 6]。因此,参与科研对于增强本科拔尖人才的就业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

林产化工的产品具有资源可再生的天然性和应用中的不可替代性。在当今化石资源、能源危机不断显现、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产化工,尤其是生物质能源,已列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因此,林产化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拔尖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工作人员、对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DGY2013-05)。

参考文献

[1] 梅中磊, 刘敏, 杨帆. 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体会与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 (3):  98-101.

[2] 王有基, 吕为群. 依托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以生物类专业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13, (9): 58-59.

[3] 卞军, 魏晓伟.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 2011, (6): 85-91.

[4] 冯团辉, 范丽波. 关于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思考[J]. 科教文汇, 2010, (2): 64-64.

[5] 何剑, 梁铿浩. 论加强对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6 (4): 26-27.

[6] 赵崇峰.加强学生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温州大学学报, 2006, (6): 28-31.

上一篇: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下一篇: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