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2024-07-1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精选13篇)

1.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一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我爱积累语言

普兰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 回岩伟

1、学会积累

进入二年级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习作积累了。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习作积累是怎么回事吗?

是的,要把作文写好,离开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不行的。习作积累的内容应该广泛,写人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作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用在自己的小作文里,翻开你的积累本看一看,你积累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够把积累的内容背诵下来吗?在作文中你是不是经常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呢?

有的同学平日喜欢读书,但是读过一篇文章以后不知道应该积累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一小段,试着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内容画下来,你画的内容就是你要抄在积累本上的内容。

冰花

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你的。”

上面的这篇小作文写得很美,但是我们在习作积累的时候,不能够把全部的内容都抄写在积累本上。请把你画下来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在词语积累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这几个词:晶亮的冰花、惊奇地喊着。

在句子的积累方面,同学们可以选这句话:“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把这些词句抄写在本子上以后,多读几遍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以后,你在作文中遇到写冰花的内容时,就可以作为自己的语言写在作文中了。

教你一招

看来积累的方法很简单:

1、把文章的意思读明白。

2、把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3、反复的读一读,并背诵下来。同学们,积累是不是很简单呀,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几篇小短文读一读,然后把好的词句积累下来。

训练课堂

听老师读一篇小作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作文的内容复述下来,并把你复述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

2、积累的运用

光会积累并不够,我们还要学会把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作文语句平淡,其实,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平日积累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写的作文《逛公园》的开头,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写得怎么样?

清早起来,阳光照进屋子。我穿上衣服,吃过早饭,和爸爸一起去公园,路上的景色多美呀,我们高兴地边走边唱,一会儿就到了。

这是小明同学写的作文的草稿,老师看过以后,建议他加入自己积累的好句子。以下这些句子是小明日常积累的,你能帮助小明把积累的句子加入到他的作文中吗?(任意选择一两句)

1、天已经亮了,小窗上流进来清泉一般的晨光。

2、早晨,天空瓦蓝瓦蓝的,金色的阳光从人行道旁茂密的枝叶间洒落下来,地上晃动着一圈圈破碎的光点。

3、喜悦涌进了我的心中,心仿佛荡漾在春水里。

4、草地上随处可见斑斑点点五颜六色的野花,阵阵清香在微风中飘荡着。

5、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轻轻地唱歌起舞。

请把你帮小明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吧请把你帮小明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吧。经过修改的作文与小明最初写的作文比一比,是不是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了。

教你一招

其实,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应该这样,适当地运用积累的内容,运用积累并不是抄别人的作文,像上面小明写的这个小段,如果你把积累的内容全部都用在文章中了,这就不是你自己的作文了。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一两句就可以了。

训练课堂

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一篇小作文,看一看能不能把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作文内容:写一写你和爸爸或妈妈去城里买东西的情景。

(说明:以上内容分4课时完成)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二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课程, 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 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校本课程”的概念, 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校本课程开发, 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 通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 选择、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 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语文校本课程在内的任何课程, 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 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学校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或所依赖的校本课程资源, 有显性的, 也有隐性的。显性的校本课程资源, 主要指物力资源与环境资源。物力资源, 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环境资源, 又可分为人文文文文环环环环境境境境资资资资源源源源和和和和自自自自然然然然环环环环资资资资源源源源境境境境。。。。隐隐隐隐性性性性的的的的校校校校本本本本课课课课程程程程资资资资源源源源, , , , 主主主主要要要要指指指指包包包包括括学学生生、、教教师师、、学学生生家家长长和和社社会会人人士士等等在在在在内内内内的的的的人人人人本本本本资资资资源源源源。。。。

二.为什么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进方课程而言的, 当前职业高中的国家课程是教育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制定和最新颁布的有关教学大纲编写的, 总体上强调文化基础, 考虑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可培养学生共同的、全面的素质。就我县而言, 鉴于国家课程一纲多本的情况, 统一规定了所选用的教材, 并编写了体现我县特点的地方课程, 将其纳于中职学校评估、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考评指标体系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创新, 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的课程体系、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模式与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相吻合程度不够, 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没有深入贯彻。而校本课程则可以弥补上述两类课程的不足, 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可以适合本地需要和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它集中体现了“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理念, 也符合省教育厅“鼓励教师根据专业需要, 及时补充、引进新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校本课程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 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校本课程人本资源的开发理念, 则是开发出人所具备的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联系的知识技能、创新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等。校本课程环境资源中的人文环境资源, 如校园内的师生关系、校纪班风、社团活动等;社区中的民风习俗、人际关系、生产经验等。自然环境资源, 如校容校貌及社区中的地理风貌、文化古迹等。

三.中职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 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可见,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的, 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

可见, 开发职业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 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要指向人的发展, 指向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指向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只有在这个宗旨下,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才能使三者相辅相承, 相互渗透, 有机结合。

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三

【关键字】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G623.2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语文课程教学编写非常重要,但是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教材的内容存在的滞后性,因此教学内容时代性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此外,学校的课程资源缺乏使得学校缺乏特色,课程的校本化活动非常的重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来进行不断的树立,对课程教学内容来进行不断的补充、不断的拓展,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使得课程更加鲜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分析

1、注重教材内容的补充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对语文课程实际要求并不是非常的完善,教师大多将教学内容照抄照搬的进行教学,但是阅读教学的内容只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校本化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儿童思维角度出发,不断增加学生喜欢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注重儿童阅读材料的阅读,不断的更新阅读材料,实现教材内容有效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理解能力来将经典诵读内容作为教学补充,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师还可以将时事政治内容结合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教师还可以将自身接触到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坚持阅读内容的新鲜性以及生动性,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弥补教材上存在的滞后性。

2、教材内容上的拓展

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都是来源于教材,但是教材却并不能够限制实际的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不断拓展,加深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进行课文《小河与青草》的教学中,课文大多是讲述小河、青草二者之间的帮助故事。整篇课文都是传达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会了解别人的长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角色,鼓励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学生自己是小草、是小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鼓励学生认真练习对话,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受到大自然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重要练习,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当别人遇到困难时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够冷漠、不关心。

3、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进行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例如,在进行《卧薪尝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导入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故事的新鲜感,学生课堂更加投入,在课文精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故事,不断的进行尝试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尝试,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实际的学习之中,了解文本核心内容,掌握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激发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更加清晰了解文本核心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与阅读内容的结合来提升学生语感,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以及感悟。例如,在《石榴》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内容的深入分析,体味其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内容,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自己的美景,更加自然、更加轻松的体味文字内涵,增强语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在进行教材编写过程中,通常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设计,进行内容编写,实现教材内容的整合。在进行教材编写中需要将两个板块进行有效的整合,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共同性,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有效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贴合实际,特别需要借助多个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語言文字上的训练,实际上更是阅读内容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味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作品,不仅需要体味作者爱憎情感,同时还包含着作者感情。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式鲜活性,注重培养学生作品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耐心,坚持训练方式上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校本化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卞丽萍.让课程鲜活起来——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8:54-55.

4.一年级校本课程(范文) 篇四

一轮圆月穿过层层云翳露出娇羞的容颜.淡淡的清辉洒满了小巷,为行人指引方向.细细看去,月朦胧氤氲,像是裹着一层薄纱,整个儿更显袅娜.。它散发出来的光芒,似乎穿透了大地,弥漫一种馥郁的清香,醉人心脾.千百年来,月总是被人吟诵.中秋佳节,月儿圆时,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展现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二

月,穿越了千年历史,看透了滚滚红尘,仍旧在苍穹散射它的光芒.阴阴晴晴,圆圆缺缺,悲悲欢欢,离离合合.十五的圆月见证了太多,也照耀了太多.又是一年中秋一轮圆月,在云端.南方的秋,没有北方的秋来得那么迅捷,仿佛是个调皮的小孩,踮着脚尖,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天气慢慢凉爽可人,人们才慢慢感知。这就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北方的秋,仿佛是一刹那间就到来,惊醒人们模糊的季节感,瞬间,满目金黄。不过,无论是缓慢的南方的秋,还是急性子的北方的秋,都为人们带来的一样愉悦的感受,感受到了秋的美好,秋的香甜,秋的硕果累累。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温暖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四(《心有明灯》)

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都是些美丽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

五(《蜡烛有心》)

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能给人间注入粼粼的光波;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能给困倦的大地带来清醒的嫩绿,百花有心,于是它们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

(《成熟》)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六(《绿的乐章》)

绿,是夏日树阴下的那潭清泉,里面荡漾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绿,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引得无数文人为之神魂颠倒。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成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找寻自己的绿》)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

七(《心不设防》)

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你会处处感到快乐;带着一颗宽厚的心,你会处

处感到温暖。人生难免遇到伤害,只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财富。心不设防,天宽地长。

一只青鸟欢呼着从窗前掠过,将音乐从天堂带来,颗颗洒落,珍珠般清脆。

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银河飞流,凭吊沧浪,偕友共举杯盏,不舍孤帆万里,痛哭晁卿……

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演绎了一幅魂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九《热爱生活》

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十一

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牵引千条江万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向着同一个既定方向前行的,则只能是那众望所归的大海。召唤一只鹰飞翔的,可能是它寻觅着的一个瞬间目标,而召唤所有雄鹰、鲲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越征途的,则只能是那博大、高远的蓝天。

十二《旗帜》

驱走一片黑暗的,或许是一束烛光,而驱走整个世界黑暗的,则必定是那普照人间的太阳。

(《美的断想》)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十三(《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面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光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十四

我有一间小屋,面朝广阔的大海。海是

碧蓝碧蓝的,像极了天空的颜色。有时天空氤氲着,有着雾霭和流岚;有时天空很晴朗,显得清新自然,苍穹下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阳光轻轻地弥漫在每个角落,我可以坐在院中的躺椅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泡上一壶茶,然后慢慢地品。一杯完了,也不愿再沏一杯。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曾言:“一杯为品,二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当我看到茶叶在水中游动,看到地上的小草竞相生长,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飘零纷飞,一种无法言喻的恬静便会在我心头荡漾开来。在这淡淡柳如烟,灼灼美颜颜的景色中,对生活还有更高的要求吗?

十五

我的小屋里有床,有散发淡淡木香的桌椅,有很大很大的书橱,上面要摆满很多很多的书……我的小屋里还有一只猫咪,我管它叫珞珞。我的小猫不是什么九命猫妖,它只有一条命,所以我会加倍爱它。我会给它喂好多好多新鲜的小鱼,会给它各色的线团让它玩,会让它在草地草地上笨笨地捉蝴蝶……我也会念文章给珞珞听,也会把自己的想法、秘密告诉它。珞珞,你要答应我不把我的秘密告诉其他人,好吗?好吗?

十六

夜晚,我闻着香熏灯散发的香气,看着窗外的星火阑珊,听着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总会觉得自己很幸福。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好满足。很多文人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太多愁善感。文人离开了敏感的心便不会是文人了吧?就像我时常感叹流年似水,感叹很多事情都像镜中花、水中月……可我的内心深处有一条撒满阳光,弥漫花香的道路,那些花瓣散落一地,落英缤纷。这条道路通往我喜欢的生活殿堂。

十七

我的语文老师上课时讲过这么句话:“对某种事业(当然不仅是事业)太痴迷,太认真,也就失去了过平凡生活的意义。”是啊,谁都向往那种平凡、真实的生活,孰不知,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其实是幸福的化身。可真正理解海子,理解凡高的人又有几何?

十八

我和海子都希望在海边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可海子早早地同自己的小屋挥手作别,我会祝愿在天堂像海子那样的人拥有幸福、心想事成,祝愿他们在天堂过上平凡充实的生活,让他们忘掉岁月,忘掉痛苦,永不忧伤,永不孤单,繁华落尽,如梦无痕。而我会好好地生活,为了所有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我永远不会像海子那样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我的小屋里还有珞珞,它只有一条命,它需要我的照顾。如果小屋突然多了一张遗像,吓着我可爱的猫咪总是不好的。

十九

我向来喜欢淡雅素净的感觉,天高云淡、海阔天空,便是我很喜欢的意境。让每一滴雨水,每一阵花香,每一阵鸟鸣,每一道云霞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也许有一天我真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期待……

二十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二十一

愚蠢—— 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

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谎言——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二十二 阴险——

阴险,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干着不见天日的勾当;阴险是善良的公敌,嫉妒的朋友;阴险是一座心灵的冰山,让人透过清澈感到的是阵阵的寒意。

自私—— 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二十三、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

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二十四(潇洒)

条件句排比句。如:有了坚定的志向,才能潇洒地满足于“箪食瓢饮”的艰苦环境;有了广博的才智,才能潇洒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过人的胆识,才能潇洒地力挽狂澜,临危不乱。我眼中的潇洒,决不是旦夕就可成就的。它是需要岁月积淀方可酿成的美酒,它是需要沙石琢磨才可以磨圆的珍珠,那一份醇美和圆润是永远建立在漫长甚至是痛苦的积累之上的。

十五、(心动与行动)

转折句排比句。如:有的人希望成为中国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却又畏惧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成为中国的莫泊桑,却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又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耕耘。如此心怀鸿鹄而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抓不到,更何况那恢宏的大志呢?

二十六、(诚信)

因果句排比句。如: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方奏出了易水悲壮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定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着,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天地立命、为百姓谋幸福的诺言,才弹出了一出又一出清官之歌。诚信——中国文人不朽的鸣唱。

二十七、设问排比句

满塘污泥,黑否?黑!然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末期的楚国,黑否?黑!然而屈原“举世混浊我独清”。宦官当权,小人横行,当时的明朝,黑否?黑!然而于谦惟留清白在人间。近墨者未必黑

二十八 感动

反问排比句。如:我们还会感动么?备战高考的孩子会为母亲端来的那杯牛奶感动么?专横独断的上司会为部下一个卑微的建议感动么?游人会为刻划得遍体鳞伤仍坚强挺拔的树木感动么?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的血管不曾硬化,你的神经还未麻木;如果你还能感动,证明你仍能注视世界,仍能认识自己。

十九、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

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们感到人间的甘甜;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暧;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十、感恩:

关爱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 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 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十一、赞美

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5.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五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尽全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终于有了以下几条成功体验,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师”。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

6.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六

名词解释:

1.自主学习(P52)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他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2.探究学习(P61)

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它相对于接受学习。所谓的探究学习即是从学科的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最近发展区(P62)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实所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另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4.学习活动的组织者(P12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5.学生的引导者(P131)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学习共同体(P138)

教师与学生都是想、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简答题: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哪三层含义?(P3)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面向每一位学生;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P61-63)

1.要有探究的欲望;探究要有问题空间;2.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3.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的空间。

3.教师如何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P135-136)

1.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2.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3.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4.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怎样的适时点拨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P142)

1.点拨要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上。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点拨的时机。

3.点拨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点拨可以避直就曲,含而不露;也可以单刀直入,乘胜追击。只要能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点拨就可谓成功。

5.教师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的原因有哪几点?(P162-164)

1.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

2.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3.教材不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适应的。

6.评价的目的是什么?(P170)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关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一些思考 篇七

现代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 注重人的个性培养, 所以语文教育也必须顺应这个潮流。要培养完整的人、有个性的人就不能再用统一的、千篇一律的教材, 因为各个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具体的、特殊的, 国家统编的课程是无法也不可能把这些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包罗在内。也就是说无论从语文教育的目标看, 还是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都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校本课程的范围很广,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每天必做的日常学习生活类, 如阅览校阅览室的报刊、浏览校局域网和自编自制报刊等。2.带有课外活动性质的活动、比赛类, 如演讲辩论会, 戏剧表演,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使这些活动、比赛课程化, 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切实的帮助。3.乡俗、人文、自然类, 如收集民间传说、春联, 对本地历史名人搞专题研究等。这一类课程资源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充分挖掘定会有不少收获。4.特长类。这一类是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兴趣来开掘的。这一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无论其内容如何, 校本课程的研究都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 这是因为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只有紧扣兴趣, 学生才能参与进来, 积极起来,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参照借鉴其他教师的思考, 整理了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心得。我认为, 语文教学校本研究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为载体, 增加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培养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 亲近经典文化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 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为了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我们开展了“亲近经典”工程, 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 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 回家向父母背诵一首古诗文。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 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 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 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 (如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 (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名联书法荟萃、古诗文研究优秀小论文展、诗词短剧汇报表演等)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此外, 通过诵读、熏陶和渐染, 还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学识和文明的行为。

二、以课堂为载体营造文化氛围, 品味人文底蕴

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 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一角, 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引用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我们还可以紧扣文化内涵挖掘教材。课文不仅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我们在挖掘教材时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 从故事情节入手, 从课文词句入手, 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 从而挖掘出有关民族文化的信息, 挖掘出优秀的传统美德, 挖掘文化的意趣。

三、以各种开放性平台为载体, 加强研讨, 提升文化素养

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都想读文化典籍, 却没时间和针对性阅读材料。为了解决这个弊端, 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 我们可以采用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相关资料, 如可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石家庄历史人物事迹”“石家庄老话”“中国传统节日传说故事”等。开学初,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并汇编成册。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文化网站和诗歌专门网站获取信息, 学生在这些网站中找到了有关中国文化的许多资料, 并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料都汇集到一起,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重组和内化, 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视频资料, 学生之间可以共同分享资料。此外, 我们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最后每组选出1-2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为了使学生相互学习, 互相受益, 思维受到训练, 我们在交流会上设立了专题, 并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引起学生争鸣,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作品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以“我爱我家感知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 传承本土文化

教师要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 并初步了解家乡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考察活动, 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由来, 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 如让学生编写《石家庄民间故事》《石家庄风俗习惯》《石家庄地方文艺》《石家庄名人故事》《石家庄名胜古迹》等小册子;开展主题为“利用家乡传统文化服务家乡”的演讲, 引导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

8.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八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以学校为实施地点而进行课程的开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各类文件的相继颁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则应指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依据,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语文要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掌握应用,离开了我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潮流的发展,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不能照顾到所有地方乃至学校的差异,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资源是所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育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往往比较强调教师专业上的个人发挥。在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中,一线的语文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但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只关注知识能力,而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更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应树立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观,应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仅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来关注,而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育特别关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语文的实践,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贴近生活,又要着眼于落实语文学习的目标;学校应该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需求,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大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综合,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自身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出发,依据其现有吸收与表达的能力层级选择、设计课程,要顾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的时间、空间及技术手段方面的条件因素,力求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此外,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往往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的方向。学校和教师应该对社会需求的人才规格、技能、知识、素质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从而以此为依据,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加具有迎接社会挑战和抓住各种机遇的能力。

四、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准备

包括思想上的准备和组织上的准备。思想准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全体参与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是组织上的准备。这里的“组织”应包括:管理组织——提前印发自编的课程提纲、校方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系统;指导组织——教师在指导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导处、教科室统一安排下,调集骨干师资构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导系统。

(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步骤

1.分析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心理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的内在愿望。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其次,还应当分析社会需求,审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社会发展——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2.评估课程资源

只有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决定开发的方式与程度。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资源评估的重点。对教师的评估,通常研究教师的教学特长,能力范围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

3.选择命题方向

了解相关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沿命题,是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了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具体要求是师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兴趣爱好、选择或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的基础,因此科学的选择命题方向是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最终方向。

4.制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对课程内容的界定;②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③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④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⑤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如辅导式、对话式、探究讨论式、小组竞赛式等等。⑥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和步骤。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于本校实际,遵循教材编写原则,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9.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九

2013年秋期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校制定的研讨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校围绕主题研讨,进行了全校的教师教学公开课比赛。各年级的任课老师每人讲了一节校级的教学研究课,大家围绕着有效课堂进行了集体校本研讨,会后讲课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打印出来,学校把评课记录打印出来,大家都从中受益匪浅。

本学期学片中心校采用了以听课、评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联查,我校围绕“快乐阅读、自主习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讲课、评课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全校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二初中的王倩老师讲了一节四年级数学课,我校樊华巧老师讲了一节三年级语文课。听课教师围绕着研讨主题进行了校本教研,教师们各抒己见,讨论的很热烈而有序。在中心校老师的点评过程中,我们对于校本教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我们的校本教研专题,力图使每次的教研都围绕着一个研究点来进行,在校本教研中针对具体问题给予解释和突破,并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供下次教研时进行研究。我校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联查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校还进行了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教研,每周教导处和任课教师针对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和教研的重点进行研讨,并在随堂听课中检查落实情况。

本学期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校本教

研。讲公开课的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打印出来,学校把教师的评课记录进行了整理,这样就使得教学一堂课,形成一个系列,形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更利于家长、社会对我们的监督。

在互评上我校教师能积极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这一点校长曾多次在校务会上进行强调,号召老师们多看、多学习、多评价,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创造了教师集体互动的平台,是教师和学校展示自我的窗口。

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而教学的提升应该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中心,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有更深层面的提高。樊华巧老师坚持记教学日志,这样就能把教学中的一点一滴进行积累,从而反思提高。很多教师也在向她学习。很多班主任老师把本班的活动情况和学生的作品获奖情况等在自己的记录薄上进行公布,对于学生是一个促进,也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透明度,能让学生的家长更加了解班级的情况,更有利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紧密配合。

10.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确保我校有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以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培训对象:奇峰小学全体教师

一、校本培训实施的指导思想。以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以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为目标,按科学发展观和教师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育人先育师,重师德建设,强师能培训,扬教师合作文化,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识丰富、专业娴熟、合作共事、开拓创新的以优秀教师为骨干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措施,使学校不仅是学生求学的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学校。树立以校为本,以师为本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理念。以课改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培训目标:

(一).集中培训:根据县继教办安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

(二).校本培训(非集中培训):

全员参与,通过培训,促使我校教师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改能力。

三、培训内容:

本学年校本培训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师德培训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新课程培训

组织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培训,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应采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育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培训

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各项通用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逐步树立教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

通过学习学科创新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研究如何把学科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创新课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探索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探索新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政治理论、国情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管理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升校长和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管理上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效能,推进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6、班主任专题培训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特长生培养,研究“三生”问题的教育方法,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做好学生的放流控辍工作等。

四.组织实施: 1.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马洪林

成员:黄万林、黄兴无、王祖栋(2).业务指导小组: 组长:丁琰玲

业务指导:刘红阳、喻有权、杨平

2、健全校本培训制度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要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校本培训严格考勤制度,要有过程记录和痕迹管理。

3)确保教师进行培训时间,校本培训考勤与学校考勤制度相一致。

4)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展开讨论,并作好学习笔记和写好心得,记入教师培训档案。

奇峰小学

11.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建构刍议 篇十一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成为当务之急。在语文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重视并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促进语文校本课程持续稳步地发展。

【关 键 词】 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建构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程”,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由学校内部人士参与编撰的适合校本情况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成为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课程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课程改革走向多元化的开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很难评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因而对校本课程不能起到强有力的引导和助推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校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评价机制。

一、建立完善健全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应积极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校本课程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对课程开发实施者(语文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与校本课程配套的评价体系应强调发挥发展功能,除了重视结果的评价外,更需要重视过程的评价,提倡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尽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语文校本课程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尽量要客观描述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少用定量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健康顺利地运行。为此,学校应启动内部评价机制,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评价,当然也可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评价。

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为此,笔者认为应确立语文校本课程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 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积极思考、不断钻研、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 全面性原则。评价的主体为学校、任课教师个人以及学生、学生家长。

6. 发展性原则:评价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而且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重视师生对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应包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一)对课程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课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对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二)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学校和教师应在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作为学习素材,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供开发的空间无比宽广。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要体现选择性、开放性、综合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制定出语文校本课程评价的体系。

(三)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学校可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参加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以学期为单位时段进行,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语文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语文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语文校本课程不提倡作书面考试的考查,但要做好学生勤记录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的变化与进步。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与实绩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并将其作为“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学生成果可通过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由年级组牵头,语文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进行完成。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实施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是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因此,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要有他人评价,更要有自我评价。总之,评价主体要积极主动,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结果要客观公正。

1. 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 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 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下转27页)(上接25页)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评价重心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对学习的感性。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应渗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大多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中都有评价部分,但不同的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外部评价方式来评定,更多的是要靠学校的内部评价,这样难免会出现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因此,评价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计划的实施状况,也很难成为判断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坚实基础。

4. 终结性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

建立科学的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的建构,现在还处在探索的阶段,但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的一线教师,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本土,立足实际,既注重开发利用,更注重课程评价,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之路,将会越走越好,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将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0(7).

[2] 陈旭远,张捷. 引领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通识培训教材[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3] 崔允漷.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钟启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有关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2007年2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亦指出:学校应创造条件, 开发校本课程, 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导文件为聋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合法的身份, 确立了明确的方向。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是聋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拟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基本形式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一、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聋校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 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这一学科性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多样性, 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堂之中。聋校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在观念上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性转变, 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2. 符合聋校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况。

聋校语文遵循语文教育的普遍规律, 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聋生因为听觉障碍的原因, 语言发展迟缓, 在进入聋校学习之前, 语言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没有任何的汉语言基础, 因而给语文的学习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聋校的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育, 承担着补偿聋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职能。语言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仅仅靠语文教材每学期少量语言文本的作用是不大的, 因此需要教师拓展语文课程, 在语文教材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发校本课程, 从而尽可能地发展聋生的语言, 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继而促进聋校语文课堂的教学, 为聋生的语文学习打好语言基础。

3. 推动聋校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拓展了聋生学习语文的方式, 促进了聋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提高了聋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从而实现了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要突出“语文”和“校本”两个重点,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优势, 顺应聋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 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从而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校本课程。

1. 整合性原则。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体现整合性原则。教学目标的整合性。聋校语文校本课程要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具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 (手语) 交际能力, 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2. 灵活性原则。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决定了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顺应这种不确定性, 体现灵活性原则。

三、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形式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相对于“开发”而言的, 没有语文教师的开发, 资源就会视而不见, 语文教师应把潜在的语文课程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语文课程。聋校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1. 以教材为依托,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聋校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 也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 从语文教材入手, 挖掘文本素材, 对语文教材适当延伸拓展,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是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形式。

2. 以问题为基点,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激发聋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从而通过自主查阅读资料, 主动学习探究, 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 发展一定的语文能力。

以乡土为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学习。乡土资源为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提供了鲜活的营养与素材,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应将乡土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1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 篇十三

从“语文”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人们对它就有不同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语文是语言文学;语文是语言文字;语文是语言文章;语文是语言文化。这种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确实都是语文所包含的内容,但都不十分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理解中都包含了“语言”这个因素,可见在这一点上认识较为一致。

欧阳老师综合韩雪屏老师在语文知识的分析得出语文的定义为:语文是以语音、文字、词汇为物质材料,以句法、章法、修辞为组合手段,通过听说读写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形式,表达或吸收思想情感及信息的交际成品。

周庆元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中这样为语文学科定名:语文=语+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语言(广义)叶圣陶曾对语文这样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认为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这里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个体的“言语”。“语文”就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因为,听说读写属于语言的运用,是动态的言语范畴,而不是静态的语言范畴,更不是对语言作静态的抽象分析的语言学范畴。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运用。

2、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3、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这一概念,可以有“泛指”和“特指”两种解释。“泛指”的语文教材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中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非书面的材料。“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需要编写,供师生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语文学习指导书、语文练习册、语文音像材料、教学软件、语文活动材料、教学挂图、幻灯片等,但人们习惯上称“语文教科书”为“语文教材”

4、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6、校本课程的开发

上一篇:疯狂英语暑假英文才艺大赛决赛主持词下一篇: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