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高考总结

2024-08-13

语文学科高考总结(共9篇)

1.语文学科高考总结 篇一

高考政治总结:把握命题方向 突出核心考点

一、把握命题方向

分析近近几年的高考,可以发现政治试题有以下特点:突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形式多样,常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漫画等为背景进行命题,重视思维考查;紧扣热点,注重知识运用。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的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为此,政治复习时要依据《考试说明》自主梳理出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要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做到微观上记忆清晰,宏观上脉络清楚。同时,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二、突出核心考点

政治复习特别是哲学复习,应对每个基本原理准确表述出来,使用术语要规范简练,侧重于方法论意义。对核心考点要按照专题进行重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做到融会贯通。应重点把握以下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洁表述。

唯物论(物质观):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认识论(实践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②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辩证法:①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发展观。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④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①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关注现实生活

哲学复习时要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联系内的重大科研成就、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等,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并思考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实现热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

比如: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节能减排等;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以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时地调整方针政策;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等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运用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等。

政治:汇总社会热点,排出重大热点关键词

针对同学在复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时政。将前一年4月至第二年3月的社会热点进行汇总,排出重大热点的关键词句。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10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同票同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抓住上海世博会契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和说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2、回归教材。对照考点,将书本的主干知识再次梳理,尽量形成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如《经济生活》围绕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四个部分,着重把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就业观、劳动观,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公平、财政作用、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政治生活》围绕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理清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内在联系;《文化生活》围绕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思想,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生活与哲学》围绕世界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意义,分清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科学的合理的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3、适度练习。首先应认真研读《测试说明》上的“典型题示例”,弄清出题思路和答案编制以及赋分标准,了解综合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熟练把握客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是“先看题干,再看题支,干支相联,依干求支”,掌握主观题解题的窍门是“句首理论在前,后要紧扣题意进行阐释;重要理论在先,有关联的理论点到为止;防止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语言要有时代气息,要简明扼要;整卷层次要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在此基础上,将近两年的高考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做,找出不足之处,结合以往考试的薄弱环节,加强查漏补缺工作。

2.语文学科高考总结 篇二

一、策略一:结合高考大纲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明确主干、掌握重点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内容, 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 想办法设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将它们逐个击破, 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万无一失。另外, 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 尽最大努力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 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结构和功能上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在考试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例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涉及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内容, 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讲解、分析;当然, 还可以将知识再次扩展、迁移。如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的内容迁移, 与有丝分裂、细胞工程等内容同步复习, 这样可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多方面应用的能力。

二、策略二:结合新教材, 创新设计,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与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学科, 所以, 在近年高考中, 注重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 当然, 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 由此可见, 这是学生实验技能掌握薄弱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 加强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实验设计的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 我们的重点要是培养学生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设计方案和设置对照, 如何依据实验原理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 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大量的专题训练, 促使学生提高对实验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技巧。例如, 在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中, 结合教材中的著名实验, 创新设计相关问题, 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策略三:结合科学与社会的发展, 关注生物科学, 联系社会生活

生物高考注重联系联系生活实践, 这是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所以, 我们在备考复习中, 要注重基础、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同时, 也应注重学科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性, 应多多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另外, 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如环境问题、基因工程产物、传染病和人类遗传病问题等。这样, 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策略四: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结合多年高考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信息转化是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一面, 这一方面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瓶颈。因此, 在平时的复习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信息的能力, 特别是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 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坐标图相关的题型, 应该让学生学会“三看”, 一看坐标轴意义, 二看曲线走向, 三看特殊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和能力, 在这种试题中就不会遗漏太多的信息。

五、策略五:精讲多练, 巧设问题, 回归课本, 注重基础

高考的原则是:“源于教材、深于教材”。在新课程考试中, 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的考查。因此, 我们有必要“回归课本, 注重基础”。如在高考实验设计题考查中, 虽然或许是教材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 但是其实验原理和相关结论都来自于教材, 相当于“换瓶不换酒”, 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设计中明确原理, 熟练操作, 该题应该会迎刃而解。可见, 熟悉教材是根本, 掌握基础是关键, 做题的绝招和方法离不开教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学生不能浪费时间, 教师更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 我们要对学生课堂精心设计, 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试卷中的试题要进行合理地筛选和科学地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更要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所以, 教师选择习题时, 应以中、低难度题为主, 对于过分强调技巧或过于综合的难题应予以删除。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时间, 精讲多练, 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巩固基础, 提高应试能力。另外, 在试题评析中, 要重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以及审题的技巧, 并注重解题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语文学科高考总结 篇三

笔者以为,高考的性质和使命非常特殊,任何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都会郑重其事,周密部署,明确职责,无论是在非技术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均严格要求,慎之又慎。而且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考试大纲》、明确考查能力和测试内容的前提下,有关省市也应该有足够的实力独立完成高考试卷的命制任务。自主命题省市为通过命题(试卷)显示自己的教育优势和文化特色,往往想方设法创设试题,精心打造,凸显个性。这些努力有利于高考试卷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特色性、创新性等诸多特点。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即有弊,高考自主命题自然亦如此。回顾和分析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实际,不难发现高考自主命题在延续性、规范性、科学性、评估(反馈)性等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下面拟根据以上思路,不揣浅陋,就语文学科高考自主命题的利与弊谈点粗浅的看法,敬祈专家同行不吝指正。

笔者以为,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之“利”主要有以下若干特性:

1.多样性。自主必然产生多样。而作为高考命题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考点的选择。一份高考试卷几乎不可能覆盖《考纲》规定的所有考查内容,命题必须对考点有所取舍。就语文试卷而言,自主命题省市选择的考点不尽相同,如湖北省、山东省、重庆市等试卷还保留“标点符号”的考查,而包括全国卷在内的多数试卷则暂时轮空了;北京卷坚持“文学常识”的考查。而其他省市则已经陆续放弃。二是内容的差异。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教材由各省市选择确定,结束了高中语文教学统一使用教材的历史,为命题的差异性创设了有利条件。各省市命题组不但自主,而且独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命题组之间不可能也无必要互通信息,即使是很有可能撞车的“古诗鉴赏”材料,也从未出现过两份试卷相同的情况,每份试卷都是一个鲜活的“自我”。三是格局的调整。试卷格局呈现多样,可谓自主命题的重要标志。如浙江省的四板块格局,福建省的五板块格局,广东省的六板块格局,江西省的七板块传统格局和江苏省的卷1七板块+卷Ⅱ(附加题)三板块格局等。四是题型的变化。自主命题省市的十多份语文试卷,题型出现了不少变化。就连“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传统的“注(读)音”“错别字”“词语(熟语)”等考题,题型变化也很多。“注(读)音”的题型至少有十来种;像“错别字”考查。浙江省、湖南省的题型就跟其他省市不一样,“错别字”不是静态而孤立的辨识,而是在具体语境的动态运用中进行辨认和确定;而浙江试卷的“词语”曾要求考虑“能否替换”和“符合句意”等因素,并非单纯判别“正确(恰当)”或“错误(不恰当)”,等等。

2.丰富性。如果说多样性较侧重于形式,那么丰富性就更多地体现为内容。汇聚自主命题省市创制的语文试卷。不难感受到,信息量之大、知识面之广、材料内容之阜、写作主题之多,绝对是盛况空前,这些方面充分表明了试卷内容的丰富性。首先是信息量大,近几年除3份全国卷外,每年还有十多份自主命题省市试卷,每份试卷长达敷千字,各类信息密集,多种文化错综,令人目不暇接。其次是知识面广,尽管考点知识相对固定,但考查这些知识(能力)运用的材料却古今中外,非常广泛,有语文知识,文(学)化常识,语言运用,古代诗文,名言警句,经典散文,中外小说,报刊要闻,图片表格等,堪称名副其实的“知识大餐”。再次是材料丰富,无论是语用材料、背诵(默写)材料,还是阅读材料、写作材料。都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现代文阅读”材料而言,不但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等文本类型一概俱全,而且历史的,现实的;人文的,科技的;纪实的,虚构的;新闻的,艺术的;人物的,事件的;景观的,情感的;宏观的,微观的;特殊的,普遍的……林林总总,举不胜举。第四是写作主题多,作文从来就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是一份高考语文试卷能否出彩的显性标志,也是命题专家闪亮智慧和展示创意的关键试题。自主命题省市的写作试题,采用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等模式,而主题则十分丰富。仅2010年,就有“文化反哺”“找回童年”“绿色生活”“与你为邻”“我的生活世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早”“幻想”“学会放弃”“环境与成长”等许多不同主题。

3.特色性。高考试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图式,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特色或许没有各种方言那么鲜明,但也不是彼此雷同毫无个性的铺陈排列。简言之,除了文化展示、材料选择和现实关注等要素外,自主命题试卷的特色着重体现为命题风格的显现和保持。首先是风格的显现,高考自主命题以来,语文试卷已经出现了自成风格的基本态势。以写作试题为例,浙江试卷的写作题,尽管模式上呈现出从话题作文到标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发展轨迹,而一直倡导“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这一“文中有人(我)”的基本要求,在诸多写作考题中独树一帜。再如上海试卷,以标题作文为主旋律铸成其写作命题的基本风格;而福建试卷写作试题的风格则不仅命题大胆、别致,而且多种模式反复尝试,不断探索;北京试卷的风格是保持个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模式。再看现代文阅读,上海试卷一直坚守在“阅读”中适当渗透知识考查的命题理念,这种独特风格保持多年而至今未变;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浙江试卷,则穿通了约定俗成的客观选择题和文字简答题的壁垒,“论述类文本”考查既有选择又有简答,还将“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组合为一个独立板块,并在“古诗文阅读”板块中增设独一无二的“《论语》评析”考查,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风格;而广东试卷、山东试卷、福建试卷等与全国课标卷一样,《考纲》规定的“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呈现无遗,其中“论述类文本”以选择题形式作为必考内容,而“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则要求选考其一,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试卷样式。

4.创新性。高考试卷命制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程,既不允许因循守旧,也不可以固步自封,创新始终应该是命题的重要追求。而自主便是创新的前提,有自主必定会有创新。这些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不仅格局和形式推陈出新,不少试题设计也是新意

迭出,命题创意在语用题、探究题和写作题(模式)等题型体现更加壳分。语用题向来就是语文试卷的一方试验田,也是展示命题创意的重要载体,变化纷呈,不拘一格,闪烁着命题者的智慧匠心和创造才能。从常见的修改、衔接、仿写、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重组、下定义、图表说明等,到如今的拟写图片、现场等解说词,根据语境补写,拟写对联、海报、广告语、邀请函、求职(推荐)信、答谢词等,场景描写,拟写主持人台词,创设和描写情景(对话),概括材料寓意,解释图标创意,筛选关键词语,发表看法,文章赏析,等等,这些创新大大丰富了语用题的形式和内容。而探究题则是随着近年高考语文能力层级增加后出现的绝对新题。除全国课标卷外,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辽宁、安徽等自主命题省市也陆续在现代文阅读中创设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探究题,这些考题的命题思路、答题要求等又彼此不同,从而体现了命题者的个性和创意。至于写作题,更是具有聚焦力、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命题创新的“IJANDMARK(地标)”。无论是形(模)式的设计还是内容(主题)的确定,都是自主命题殚精毕思、倾力打造的亮点之一。在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大基本模式之后,又有了“材料+标题”“材料+标题+提示”等模式变体。写作主题则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上上下下。

诚然,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之“弊”似乎也不少,拙文着重简述以下几点——

1.延续性不够。高考命题应该是一项延续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缜密考虑,长远规划,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年是一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省市缺乏专业的高考学科命题组,即使是学科命题组的负责者,也大多肩负着非命题的教学科研或管理任务,平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命题事宜,而其他命题成员更是临时性抽调组合,参与了这次未必会有下次,自然更没有必要去继续研究命题了。因此,自主命题试卷的延续性不够是必然的。通常出现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无命题规律可循、考查重点转向频繁、过分追求“陌生化”等问题。往往是谁去主持和参与命题,谁在学科命题组里权威和强势一些,命制的试题就会明显倾斜于谁的想法和意志等,这种偶然因素不但影响着命题传统的延续性,而且还中断了上一年和下一年的承接性,原本的“阵地战”变成了“游击战”,使命题变得无规律性。以文言文文本为例,去年选用人物传记,今年可能是游记散文,而明年或许出现小品随笔,像全国卷那样延续同一类文本的省市不多。从理论上说,试卷的考查重点以《考纲》和教材为基本准绳,但实际上人为的因素也很明显。就文学类文本而言,你去命题也许认为把中外小说作为考查重点,可以有效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而他去命题则觉得当代时文没有时空阻隔,更接近青年考生的阅读期待,考查重点的频繁转向便不足为奇了。还有就是“陌生化”的强调过分,也是影响延续性的重要因素。为体现考试信度,防止猜题、押题,高考试题追求“陌生化”是必要的,但有些省市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不但失落了应有的延续性,而且滑向了舍本逐末的误区。其实,原创的,就必定有信度。

2.规范性不足。高考是国家级高规格的选拔性考试,命题的规范性自然是首要的。而规范性就是要求命题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符合规范,无论是命题理念、《考纲》体现、试卷生成,还是试卷结构、考点设置、内容选择、语言表述等都必须恪守《考纲》明确的各项规则。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措施,自主命题试卷超越大纲(增设考点)、样卷误导(与考卷脱节)、技术层面、写作命题等现象司空见惯。《考试大纲(说明)》没有规定的考点知识(能力),在高考试卷中却成为考题。如文言文断句、古诗词比较阅读等。遗憾的是,有人竞将这种不规范的“非法超越”视为合法、合理和正常。由各省市颁布的《考试说明》大多附有作为“自主命题的主要依据”的“样卷”,这份试卷(样卷)对当年的备考复习之指导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些省市命题的高考试卷却常常跟这份“样卷”脱轨,彼此并不一致,直接误导了中学的备考教学。如有的省市的“样卷”是选择题,而考卷中成了简答题;“样卷”中的文言文是传记,考卷中变成游记了;“样卷”中是外国小说,考卷中成了当代时文;“样卷”是标题作文,考卷中变成了新材料作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技术层面的不规范或许局外人并不怎么在意,但也客观存在,如选肢的长短、字体的使用、答题卷的设计等。当然,写作命题的规范性问题最突出。以新材料作文为例,规范的作文材料应具备具体性、贴近性、丰富性以及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等特点,这样才有利于体现写作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并充分张扬个性。而实际上多数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的试卷未能达到这样的规范,影响了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3.科学性不强。命题科学性的强弱主要表现为学科基本性质的凸显程度。语文学科的重点是语言而不是人文,是审美鉴赏而不是信息梳理,是表达技法而不是价值判断,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句读。倘若以此衡量一些自主命题省市的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试卷结构(格局)不合理、考查重点定位失当、语言因素被忽视、考查非主流知识(文言断句)、容量(长度)随意增加、答案拟定有疏漏等科学性不强的状况经常出现。语言(文字运用)为首、阅读具中、写作断尾的试卷格局符合语文认知习惯,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但近年一些试卷将阅读上移、语言下调,实在不甚恰当。还有试题与试题之间的空间布局也缺乏科学性,导致一些考生因疏忽而漏答。考查重点怎么定位,理当以突出语文学科性质为原则,像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是需要的,而审美鉴赏更为必要。换言之,试题设置当以语言运用、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审美效果(作用)等的“鉴赏”为重点,而有些试卷则过多地考查了词句含意、情感态度、主题思想等。语言因素被忽视的现象一直没有消失,一些结合语(情)境解答的语用类考题,几乎没有多少语言含量,描写(表述)要求很低,难度在于价值(是非)判断。只能算作非主流语文能力的文言断句,重新出现在自主命题试卷,也是不太科学的。在今天,就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学者还有几位在阅读没有断句的文言文?即使有人想买一本这样的古文书,恐怕也难如所愿吧。还有试卷的容量(长度)也存在不科学的状况。像全国卷的试卷容量(长度)把握很有分寸,如论述类文本基本在800--900字,通常不超过1000字;文学类文本大多在1000--1200字,一般不超过1400字。但有些试卷的选文长度就随意多了,论述类文本动辄1000多字,文学类文本则长达近1800字。至于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不严密,有疏漏,同行皆有同感,无须赘言了。

4.2008届高考化学学科备考总结 篇四

——华侨中学

一、高考成绩

我们这届选修化学的学生共92人,男生52人,女生40人,女生所占比例偏高。其中还有3人兼报体育。这次高考化学平均分为:104.3分,位于区属学校第三名,全区平均分:93.2分。单科化学成绩有16人在200名以内,最高分133分位于全区第16名,高分层次是侨中有史以来取得最好的一次排名。总分4人超过600分(理科班600分以上共9人)。

二、备考感受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落实高考的热点与常考点,练习的量不能少。但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与疲劳战。在解决练与落实的问题上,我们做了以下的处理:

根据高考题型与分值及我校学生的能力特点,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占高考总分42%的选择题上,因为选择题注重基础,是我校选修学生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这也是提高平均分的有效途径。

(一)练习的时间比较灵活,通常每一段选修都会安排4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选择题测试,并马上讲评,使学生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纠正知识误区。

(二)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对选择题的不同类型进行解题方法归纳。

(三)精选题目,根据考纲与热点,筛选题目让学生反复操练,有可能的话与其他学校、地区交流调研卷,这样才能实现一材料多变多练。

(四)把选择题的常考点进行归纳,比如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将近30道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五)最后一个月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找到做题的感觉。当然,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意尖子生和优生的培养。而主观题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因此主观题的训练必须进行详细规划,精心设计。

(一)在5月份的专题复习中,有意识加强主观题的训练。把主观题分为实验、无机化工和有机三类专题进行复习。

(二)加强主观题的答题规范和细节,注意归纳同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三)把调研卷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如何组织答案答题等。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对试卷的改正和习题的讨论,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机组合,以好带差,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与合作能力,又令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了参与讨论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

三、教学建议

(一)注意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无疑对高三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高考试题只有自己亲自做一做,才可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透过试题领会其潜在的导向,以至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思想的转变,自觉矫正思路。

(二)注意研究解题教学

1、选题

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所以选编习题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学会正确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2、讲题

目前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存在的错误倾向:一是部分教师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掌握得越多,越牢固,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复习效果就高。二是有的教师认为,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推出大量习题,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教材各部分知识均得不到很好的结合,基础掌握不好,运用起来势必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评题

评知识点,分析所讲习题设计到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度、难度、答题要求、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所占分数比例等,有意识的分析评讲,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刺激效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全面的领略,并起到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作用。

评规范解题,就是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针对性的评出优劣。一些学生答题与要求不符,往往是由于答题不认真,审题不准或答题不规范。因此,要正确指导学生练习读题,审题,抓住题意关键,寻找答题突破点,按要求规范答题,以防误入命题者有意设计的圈套,这样针对学生解题中的主要问题给予透彻分析,中肯评讲,就能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铭记在心,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评解题技巧与方法,近几年高考题的容量大,信息密度大,只有掌握了一系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才有可能提高效率,争取主动,求得成功。

4、望题

对旧题复习比重复做类型相同的新题更节省时间,而且效果更好,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做题时常常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为此,就应对“错误”实行“优待”政策,老师对错题有记录,学生在错题题号前有标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错误题进行重新复习、总结、归纳、整理,记录错误原因,找出知识弱点,比较不同解法,尽可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错题重解,将学生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得以认识和巩固在头脑中,并总结出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表现形式,题目属于什么类型,解法有什么模式等。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

5.语文学科高考总结 篇五

一.2007年高考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2007年是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第一次高考,高考方案有所改变,使用的教材也和以往的不同且有不同的版本,有一定的难度,对广大高三教师和考生都是一个挑战。在0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伊始,我们的策略就是以新课程的理念进行课改和教学,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指导高三备考时,更是结合实际,分析形势,克服困难,科学备考,制定合理的备考方案和计划,在深圳市高三生物一、二模考试中也有所体现。经过广大高三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我市2007年的生物高考又取得优异的成绩,处在全省领先地位。

2007年高考生物学科总人数为2960人,比06年(2533人)增加了427人。全市均分85.87,排在广东省的前列。市外语学校、实验学校、高级中学、深中、红岭、华侨城、教苑、育才、宝安、等学校成绩都比较突出。龙城、福田、新安、南头、益田等学校考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上,也考出较好的成绩,不负众望。市高级中学的胡晓烨生物单科成绩140分,夺得了全省的桂冠。虽然今年考生人数大幅增加,难度加大,各区生源、各校人数、学生基础等不一样,成绩有差别,但从高考成绩分析,以及对照一、二模考试的分析,全体高三生物教师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考生也考出了应有的水平。二.2007年生物学科高考特点

2007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科试题,内容符合考纲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要求范围内,考纲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总体来说试题新颖、灵活,试题的难度比去年大。主要特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结构和题型变化较大,体现为“多”、“难”、“新”

2007年生物试题较2006年试题在结构和题型上都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多”,2007年试题题量大,题干长,学生的阅读量大,题干字数8000多字,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答完全卷。二是“难”,中等难度及以上的题型较去年明显增加。多项选择题由原来的6道题增加到10道题,分值由原来的18分增加到30分,同时每一道选择题每一个选项基本上要考查学生一个知识点,导致选择题难度明显增加;非选择题的题干材料增多,分析难度增大,论述简答题型明显增加(如第40、41连续6个简答设问),能力要求高,因此大大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三是“新”,题目的形式新颖,试题在较大程度上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如第33题、第34题,第38题中一道题画4条曲线且都要说明原因,第41题将植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蛋白质工程及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等一起放到一道题中来考察;题目的内容新,如13题、16题、17题、19题、30题、35题、37题等多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要求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2.突出主干知识,传统考点分值有所下降

从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来看,“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细胞”、“细胞的代谢”等生物学核心知识分值达119分,特别是“遗传、变异和进化”分值与2006年基本相同,延续了2006年高考生物注重考核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命题思路。同时,其变化是“细胞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的生理等传统考点分值下降,而增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等与生产生活实践相关的知识点的分值。3.凸显新课程理念,联系生产生活实践,着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7高考生物试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总体上看,试题重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注重探究能力(如第32题、第34题)、信息处理能力(如第35题、第36题、第37题、第39题)、语言表达能力、图表曲线应用能力(如第7题、第36题、第37题、第38题)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如第40题、第41题)的考查。

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大都采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情境进行设问,关注人体健康,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涉及人类疾病、医学治疗、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多道试题的解答都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选择题中,第8题、第9题、第17题考查考生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解决“专心答题、劳动大量出汗、植物人”的现实生活问题;第13题、第15题、第16题、第19题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的联系;第30题考查实践中治理水体污染的原理。非选择题中,第31题以AIDS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物科技进展对健康的影响和意义的了解,对免疫学和遗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正确理解生理专业术语、综合运用遗传学和动物生理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人体健康相关问题等能力;第35题以现代农业防虫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知识和分析归纳方法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作图、获取信息、运用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等能力;第37题以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考查图表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第38题以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产生CO2为背景,考查酶的作用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运用图表形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以及推理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对建立模型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4.改变实验题型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改变了历年会以单一实验题考查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方式。第32题、第33题第(3)小问、第34题,第36题、第38题、第41题第(4)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这些试题将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设置开放性小问题呈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使试题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5.突出华南地域特点

试卷中第16题、第21题、第30题、第35题、第37题第(4)小问、第40题和第41题都采用了华南地区常见的生物、生态情境,延续2005年试卷特点,凸显华南地域特色,便于华南考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6.注重生命科学重大进展

试题考查了生命科学重大进展对生物学的渗透,如第4题体外植皮、第15题太空育种、第31题基因治疗、第33题基因诊断、第41题DNA分子杂交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等。

三、存在问题

1.备考过程中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研究不够,考试方向、内容和难度把握不准。第一次新高考,命题人员和备考都在探索之中,缺少成熟和可供参照的样题,值得深入研究。2.缺少对不同教材的比较,特别是对人教版教材的应用;复习中没有很好抓住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内稳态与环境”的核心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选修一、三的题型把握不准、训练不到位。在选修课的开设模式上要重新定位,做到省时高效。

3.个别学校备考策略欠科学,未能合理安排复习进程,一轮复习基础落实不到位,二轮复习综合提升不明显,存在前松后紧,被动应对各种模拟考试的情况。

4.市、区、校的各级交流、学习、听课,开展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复习效率不高,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5.课后训练和模拟训练针对性不强,对高考试题的变化和难度估计不足,平时训练缺少难易梯度训练。对市一、二模后的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还不到位。

6.培优补差、分层次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教学中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教学和辅导针对性不强,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校考生,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的掌握上,适当增加一些重点章节的难度复习。

四、2008年高考备考思路

1.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

今年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第二年高考,研究新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新教材、2007年广东省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及走势、考试说明及补充说明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备考中应以新课标为准,以考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研究不同版本的新教材为基础,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主干知识,研究新理念,抓住新内容,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历年生物高考试题的分析,生物高考命题经历了“经验型命题→标准化命题→素质化命题”三个阶段。从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变化中、从考纲中,可以了解到高考改革的趋势:思维的开放性、答题的个性化、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化,是素质化命题的核心。在平时教学中就应紧扣这个核心内容来培养和训练学生。2。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在体现课标、考纲的要求上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知识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三个必修模块上,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教学,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能力。在历届高考试题中,分值较高的是“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细胞”、“细胞的代谢”、五个部分的内容,2005年五个部分分数为105分,2006年为107分,2007年为119分,这五个部分内容分布在三个必修模块上,因此历年高考很好的体现了大纲中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核。2007年试题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如果没有很好地对基础核心知识的掌握、生物学术语应用和表达的能力等这些生物学基本素养,就无法在07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标、考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通读教材,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理解熟记。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术语答题。

在基础训练时,要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重创新方法,对典型例题要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度。另外要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整理,如对横向关联知识的结合与比较、相近知识的比较。(如:①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对比;②染色体、DNA、基因、核苷酸4个不同基本概念的联系 ;③DNA复制、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之间比较;④极体和极核的区别和联系;⑤核遗传与质遗传的比较;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比较;⑦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比较;⑧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间的比较;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⑩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比较等)。3.系统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主要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图表、曲线、实验等进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07试题的非选择题部分每道题都有上述几能力的考查,而这些能力又是大多数考生比较欠缺的地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给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通过由浅入深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高考必然会将实验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近年来生物高考实验考查呈现多样化,有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实验的内容,也有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评价,还有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卷中突出的变化是没有了独立的实验设计,而是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并且着重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变化在2008年复习备考中需引起注意。为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应认真完成三个必修模块中的实验和重视“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教学。

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倡导学生在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社会发展及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课程生物高考命题的重要思路。2007年广东高考生物试卷对于这一方面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第13题、第16题、第21题、第31题、第35题等)。简而言之可分5个方面进行训练。

1.表达能力----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

2.观察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会用多种表达 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现象; 3.分析综合能力----正确解释生物学问题;

4.探究和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用恰当方法探究和验证生物学事实;

5.获取新知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和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4. 研究教法、学法,提高复习效率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复习效率放在首位,一切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量力而行,准确定位,把握标高,落实好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根据每一复习阶段侧重点的要求,认真研究并对教案和学案进行设计,经常组织市、区、校各级的高三生物高效优质复习课的观摩和研讨活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我市高三生物的备考水平和质量。

课堂教学的好坏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能力”的思路,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从事实验的独立工作能力。针对学生特点,采用“问题——讨论——总结提高——应用反思”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1)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着重以思路为主线,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审慎的科学态度;(3)掌握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4)针对学生解题能力差的现状,在讲题环节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注意学生答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提高得分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生物高考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难点。从历年各省、市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章节知识覆盖率均在90%以上,所以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高考试题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重点是《生理卫生》的循环、神经内容,《生物》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保护等。上述内容在高考试题所占的比例高达70%左右。难点是生物学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必须在高考复习中也必须予以重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强化训练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分析的方法、质疑的技巧等)、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适当地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进行强化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①将平时训练就作为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途中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学生独立完成后才能看书、讨论或询问老师,老师在此基础上应及时进行评析,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并作好反馈工作,使学生水平迅速提高。②进行课堂小测。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记忆力和瞬时反应速度。③在考试时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按生物高考时间即上午9:00—11:00进行模拟考,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5.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等热点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与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内容。运用所学理论解释分析以生物学新进展为背景的材料试题。在选修本的教学上,建议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选定选修

三、或选修一,重点吃透一本就可,以节约时间。

6.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常常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和背景材料,如第5题以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为素材进行命题。新课标教材中(特别是人教版)列出了许多重大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细胞模结构的探索历程,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等等,这些内容在2007高考中都没有涉及。因此,回归教材,在08备考中对新科标教材中列出和其它重要的没有列出的生物科学史实的教学非常重要。7.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学生其它四科和专业成绩,抓好对象生、促进边缘生,增加有效上线人数。对有实力和有潜力的学生制定培养学习方案,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促使其广泛汲取生物学科知识,全面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同时对每次测试试卷进行面批面改,严格要求审题仔细、答题规范。对差生上课进行多提问,课后多辅导,选用合适练习与测试题,加强基础训练,逐步提高。8.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广东高考生物试卷从2004年以来,试题难度、试卷结构、考查内容经历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2004年试题题量少、较容易,2005年、2006年试题趋于平稳,而2007年试题又突然加大题量和难度,这让考生很不适应。因此,在备考中,特别是最后一两个月内应加强难易梯度训练,各种难易程度的试题都要让学生体验,培养学生遇到容易题型不粗心,遇到难题不紧张,题量少时速度慢,题量大时速度快的应试习惯和心理。9.注重高考信息收集,进行分析与研究。

当今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在社会活动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高考复习也不例外。高考信息要把握准确,方向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高。注意有关书籍(如《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报刊(如《招生报》、《教育报》、《参考消息》第7版科技等)和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生物教学参考》、《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国考试》等),查阅这些资料,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复习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五.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科学高效地推进复习备考工作

生物复习教学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低起点、严要求、高标准、重“双基”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复习进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考点,教学目标应具体、细化。第二阶段应重点突出知识网络交汇点的复习,按考试要求整理出各个复习专题,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和综合训练。第三阶段应以模拟训练为主,加强一、二卷的限时练习,注重解题思路的发现,解题能力的提高。第四阶段应注重查漏补缺,考试艺术与策略的掌握,考前心理辅导。常规的计划可参照:

(一)时间安排及主要目标建议

生物复习通常采用三轮复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轮复习,复习中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安排的时间也应该最长,一般从选修结束开始,到明年2月底或3月初。然后用2个月进行第二轮复习,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考前20天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三轮复习,以强化训练进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而这些安排不仅要做到老师心中有数,也应该告诉同学们,使大家共同努力。

(二)复习方法及内容建议

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章节进行复习,另一种是按专题复习。根据几年来复习的情况看,第二种形式更合适。各专题按考试大纲中的九个部分划分比较合适。即:1.生命的物质基础、2.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生物的新陈代谢、4.生物的生殖与发育、5.遗传、变异和进化、6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8、生物与环境、9.实验、实习与研究性学习。(1)复习目标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熟悉教材、整理知识、巩固概念、规范表达、打牢基础为复习目标要求,不能求快求深。复习中要注意关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厌学或贪玩的同学,尽量鼓励他们、帮助他们。(2)复习方法

在每个专题复习中,注意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同学们回顾各知识点,并注意引导同学采用一定的复习方法,例如归纳法、知识梳理法、演绎法、比较法、推理法、模型法等,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复习。在复习微生物类群时,可引导同学把原核生物、真菌归类,可以将教材中提到的微生物,用表格方法将其细胞特点、代谢类型、在生态系统的地位归纳起来。

(3)复习难度控制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把握复习难度,不要引进过多难题,要求抓住教材,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理解和记忆。不要操之过急,特别是上届高三的老师再次担任高三教学时,不要过高估计,要循序渐进。选择练习题和测验时,都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够以夯实基础,力争基础过关为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当然在复习中也要防止另一种情况,也就是通常说的炒冷饭,那样很容易使同学们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复习效果,要让同学们有一定的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

在复习中应注意复习目标,做到:(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2)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复习中,要结合专题复习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多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可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情况,选择其中几个题型开展训练。

对于图像题要引导学生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抓住学生易错点,例如对内质网与其上的核糖体,常常是同学们辨认时的问题,要教会同学分辨。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例如代谢图,同学们常常将某些符号或序号写错。在复习中要尽可能帮助同学找出问题,教会同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第二轮复习中,可鼓励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老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指导他们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在复习中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复习后期可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另外要注意挖掘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使同学们对各大知识块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例如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联系,遗传变异与生殖发育的联系、代谢与调节的联系等,提高自己解题能力。

第三轮复习:

在这一轮复习中,开始阶段要以练为主,通过每天做模拟试卷,促使自己适应高考,并在过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后阶段由于临近高考,应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做好三个调整,即知识调整、心理调整和身体调整。在知识调整方面使同学们重温课本内容,特别是课本中一些结论性语言。熟悉课本中的图形、表格等。注意课本实验,归纳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注意分类比较,归类记忆。

在复习中提醒同学:熟悉课本中的图形、表格等。针对某些常见病的病因、癌细胞特点、衰老细胞的特点等,注意分类比较,归类记忆。注意课本实验,归纳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例如怎样叙述实验原理,怎样安排对照实验,实验步骤的准确简捷的叙述等,对照自己在大型考试中遇到的实验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做好查漏补缺:一是通过习题,发现常错的问题。二是通过试卷查出自己的漏洞。三是通过重温课本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漏洞。然后通过再次复习相关章节知识,加以弥补。也可以通过寻求帮助,包括找老师、找学习好的同学、查找资料等方式,加以弥补。

下面是深圳市高级中学的高三复习备考计划,以供参考。

(一)第一阶段: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二《遗传与进化》8月1日——9月30日 第一次测试:9月5日。本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三《稳态与环境》。10月1日——11月30日 第二次测试: 10月底,外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高三第一轮复习,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技术专题》。12月1日——12月15日 第三次测试:12月中旬,本校命题,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 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块一《分子与细胞》。12月16日——1月27日 四校联考:次年2月上旬,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五校组织考试。学校组织讲评和评价,目标是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即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综合,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时迅速提取。同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生物学能力。课时与课后训练的时间比为1:1;参考资料是《生物高考完全解读》、《第二教材》、《世纪金榜》、复旦大学《南通考案》、自编生物专题训练等。

(二)第二阶段: 2月—5月上旬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二专题:生命活动;第三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四专题: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第五专题:生态专题;第六专题:实验专题复习;第七专题:基因工程:第八专题:细胞工程:第九专题:胚胎工程;第十专题: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如按体系分专题,则可分为: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二专题:生命活动;第三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第四专题:生命活动的稳态与调节;第五专题:

生态专题。

按实验分专题,则可分为:(1)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的辨别;(2)对实验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操作;(3)对实验原理、程序、现象的分析、归纳;(4)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提炼,获得结论及提出质疑;(5)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改错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6)运用生物学原理,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按题型分专题,则可分为:选择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按热点分专题,则可分为:(1)生命科学前沿热点(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2)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减肥、吸烟、艾滋病等);(3)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问题等);(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疯牛病、口蹄疫、反恐斗争—生物武器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按各专题复习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专题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应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考试能力。

教学处组织学校第一次模拟考试和“深圳市一模二模和广州一模”,共四次考试。其中: 学校一模:2月25—27日,学科组组织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和讲评,不评价。深圳一模:3月7—9日,学校组织考试、讲评和评价。广州一模:3月20—22日,学校组织考试、讲评,不评价。深圳二模:5月7—9日, 学校组织考试、讲评,不评价。(广州二模(4月24—26日)用于随堂练习和讲评)。

第三阶段: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心理调整。5月1日——6月6日 实战演练、应试指导,调整状态。5月中下旬

学校二模:5月29——31日,学科组组织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和讲评(6月2——5日)综合训练,时间4周。

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各个环节的考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通过模拟考和评讲,进一步螺旋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推导及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必胜信心。模拟考和评析时间比为1:2;资料是各地高考模拟题、历届上海高考试题和精编高考模拟题等。调整状态,时间2周。

在前两周停止任何测试,目标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分析教材和经典试题,进行系统整理,查漏补阙。并通过调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节奏,调整心理状态,力求使学生的应试状态在6月上旬达到巅峰水平。最后一周再进行一次高考前的热身考试。

以上的备考经验总结归纳了我市及兄弟市高考备考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的成功经验,对学校高三生物教学、高考备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做法都同共同的地方,也可能人人都知道,关键在于抓落实,说到底还是时间加汗水,功夫要做细,细节定成败。

另外,广大高三生物教师可适时关注深圳教研网()生物栏上有关高考的信息或资料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整体提高,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做出最大的贡献。

6.语文学科期末总结 篇六

时光飞逝,2014年上学期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个学期,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百多个日子,有苦有甜,教学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都可总结为宝贵的经验。本学期担任2014级商务一班、旅游班、动漫班、电子一、二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授课计划,并在落实中不断调整完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以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一阶段对刚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教学要求和目标去组织教学,抓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工作服从教务处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教案(集体备课)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

较好。考虑到只学这一学期,便选择性的重点教学,尤其应用文的写作方面。同时我在其他同学科老师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教研组的老师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教的方面给学生的学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日常语文教学的方法及对策

平时语文教学中始终贯彻,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听说读写。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学语文的方法,鼓励他们用心的听、大胆的说、广泛的读、勤奋的写。除此之外,课余时间也和学生们保持交流,从他们口中得知最为真实地反馈,再及时的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是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总之,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的完善。

7.对几种高考物理学科能力的认识 篇七

现在, 普通的共识是学习物理必须不断培养以下几中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然而, 在不同学校对同一种能力不可能消灭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急于分等量化, 否则会使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出现不应有的畸变。下面分别对几种能力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

一、理解能力

大家知道,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 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和基础。物理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20%的题目用于直接考核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其理由亦源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 理解能力不只是识记、背诵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照本宣科的表述并不是表明已达到理解程度, 更不表明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已确切掌握。例如, 计算做功的表达式:W=Fscosa这个表达式是计算恒力做功问题的, 在计算一些变力做功问题时就不适用了, 而不少学生却在不清楚概念的确切含义时就盲目运用。因此, 满足于背诵和字面理解, 不但事倍功半, 而且也不利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真正掌握。

二、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物理事实、条件, 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 得到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能把推论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如看到“一个放置在平面上的木块, 在一个力的作用下, 从A点运动到B点”这样一个表述时, 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推理其运动过程, 就不应当把“静摩擦力及其效果”“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过程”“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分析”“运动过程”等因素、内容的分段逻辑推理省略或忽视掉任何一个。因为字面表述中, 并没有光滑、力的角度固定不变等字眼。当然, 其具体情况和条件应从其他文字表述中去寻找。

三、综合分析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 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其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即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我们知道, 能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 弄清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 不但复杂问题要这样做, 简单问题也要这样做。

综合分析能力是层次相对较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 要从分步解题入手, 分步推理伴随其中, 没有分析作基础, 综合也是空话。

我们一定要记住, 各种物理现象, 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 对于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或物理现象, 一定要分析清楚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并能够独立地分析物理情境中所包含的条件和因素。

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题设条件中的叙述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并随之进行推导和求解, 得出相关的结论。

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学生数学程度的高低, 影响着该生的物理水平。但是, 数学为基础, 并不是说可以用数学代替物理, 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见到一个学生能熟练地求解数学一元二次方程, 却不能随心所欲地求解关于电阻的一元二次方程, 这能讲这个学生的物理程度高吗?

五、实验能力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和控制实验条件;对常见实验中的方法、仪器有熟悉的了解, 并能熟练使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处理实验数据, 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离开了实验, 就谈不上物理学, 更谈不上物理的发展。实验能力从本质上讲, 是集理解、推理、观察、操作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 它不是一个单独的能力。正因为实验对学习物理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故另将其列出。我们应当着重指出:实验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能力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目前, 高考物理试题中已有这样一个趋势:在占分13%~15%的实验题中, 力求将那些不直接做实验或不了解该实验的学生从得分中予以区别出来。这就是说, 题目将触及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

8.语文学科活动总结 篇八

本次活动有三个议程:教学研讨、微论坛和专家点评。首先是两堂四年级的课例展示,分别为杨颖晖语文学科带头人教研工作坊成员朱倩老师执教的《律师林肯》和刘嘉高级教师教研合作团队成员周静老师执教的《古诗诵读》。《律师林肯》这堂课在朱倩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学具理解林肯的辩词,感受林肯的博学、严谨与智慧。《古诗诵读》课上,周静通过以小组形式自主学习《从军行》,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同时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情怀。两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诠释了对“创智”课堂的理解,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能力。紧接着,诗朗诵《热爱生命》拉开了主题为“聚焦课堂分享智慧促进团队发展”微论坛活动的序幕。

本次微论坛由刘嘉、周静、曹晔梦、车莹、刘羿歆、王天娇组成,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微论坛从不同层面介绍了语文教研组的建设,分享经验与智慧,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甘苦与收获,以及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最后,田荣俊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点评,他指出,我们的语文课还是要姓“语”,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坚持不忘语文教学的双基,从基础着手,打好地基,才能促进学生的智慧创生。

9.小学语文学科培训总结 篇九

时代不断地发展,教学方式也不段进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小学语文学科培训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总结一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我很荣幸参加了xxx组织的小学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老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一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

通过这次的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

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小学语文学科培训总结二

短短的培训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这次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培植健康、和谐的教育文化。本次培训中两位教师以她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和指导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她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在与学友们交流学习中,大家共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我具体总结如下: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示范去塑造、教育学生。其中“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她们人格、教她们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教师是种特殊的职业,不但要以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还要以自己的榜样的作用去影响、感化、引导她们。

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多样,而她们此时正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教师作为一个对她们影响颇为深远的角色,若能在各个方面去以身作则,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的启迪和激励,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比如鲁迅先生能成为一个笔耕不辍的正义大文豪,很大程度上与他在日本留学时受藤野先生的影响有关;而作家“三毛”的自杀,则很难说那个给她阴影的教师没有很大的责任。

教师是个特殊的、被赋予光辉责任的工作者,角色示范性是无法忽视和替代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在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富于爱心的人,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用知识去传授、用言行去引导、感化她们。努力像陶行知一样去去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升华自己。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现实中与生物教学有关的例子,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她们的发散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确实学到了知识并提升了能力。

高效课堂的实现,不光靠教师自己设计,这样是闭门造车。备好课后应积极与本教研组同仁积极交流、探讨,及时改进,以使设计达到最优。另外,课下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结合自己的反思,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咋自己不断地成长的同时,上好每一节课,实现高效课堂,完成“三维”目标。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省之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新课标下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学者。我们的知识内存是有限的,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以使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会更得心应手。

记得最早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应坚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学习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场所主动的进行学习。它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来抓住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要赶上发展地区就必须不停的学习新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自己,适应现实的社会。

上一篇:安全监管工作总结下一篇:竟聘护士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