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

2024-10-17

高新技术产业(9篇)

1.高新技术产业 篇一

高新技术产业

一.创业的历程

科技工业园区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二.鲜明的特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集中区域。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新技术产普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要进一步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强化功能建设,营造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重要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 丰富的内涵

1. 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2. 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3. 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

4.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

5. 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

6.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

7. 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四. 发展的领域

1.电子与信息技术

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

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航空航天技术

6.海洋工程技术

7.核应用技术

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9.环境保护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技术

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五. APEC科技工业园区

自1997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准北京、西安、苏州、合肥、烟台、武汉、上海、深圳、成都和杨凌十个高新区向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以促进APEC成员与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显示出中国高新区走向世界的决心。

六. 国家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选择有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内容。发挥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机制灵活、人才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园区的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加快园区的国际化进程。2000年以来,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联合认定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苏州等20家国家高新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七. 火炬软件产业基地

为加速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科技部自1995年开始依托国家高新区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集中地区软件产业优势,创造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化环境,推进软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和出口创汇。先后认定东大软件园、齐鲁软件园、西部软件园、长沙软件园、北京软件园、天津华苑软件园、湖北软件基地。杭州高新软件园、福州软件园、金庐软件园、西安软件园、大连软件园、广州软件园、上海软件园、南京软件园、长春软件园、厦门软件园、合肥软件园和南软件园等19个园区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这些基地已经成为全国软件产业的支柱力量。

八.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

编 号 高 新 区 名 称 编 号 高 新 区 名 称

1中关村科技园区28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9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32 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35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36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7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8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9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0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1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2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3 包头稀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4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5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7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8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9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0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1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3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

九. 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中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在吸取国外孵化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建立的一种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为科技企业创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各项服务,推动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社会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

中国高新区以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设施与机构,提供包括研发、信息、投融资、贸易、法律、担保、财务、评估、人才资源、国际交流与培训、产权及技术交易等多种创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创业中心已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联结创业者与大专院校;联结创业者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纽带;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核心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 高新企业与人才

企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以自主研究发创新为主,以引进吸收创新为辅”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加强与境外机构合作的同时,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内诞生了一批以联想、方正、海尔、长虹、华为、远大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和特色的支柱产业。至2000年底,高新区内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已达1252家,其中超十亿元企业已有143家。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高新企业在园区迅速发展。截止2000年底,据统计国家高新区内有企业20796家。

人才荟萃

高新区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以人为本,依托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发展。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具有开拓创业精神、高速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精干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和高素质人才。高新区聚成了56万科技人员,吸纳了52103名硕士,9358名博士和5615名留学人员,建立了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250余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批批经过拼搏创业,专业技能强、有创造性、有经营管理经验、志向远大的复合型人才和职业企业家在高新区茁壮成长。

十一.新世纪的曙光

在高新区完善体系、优化功能、促进产业发展基础上,国家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将保持在平均年增长30%的速度,2005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35亿元。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20万人。全年国家安排了288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911项“863”计划课题。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新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16项,累计达到143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61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6万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47.6万件,其中国内申请38.3万件,占80.5%;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17.3万件,其中国内申请9.3万件,占53.8%。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年成功发射卫星5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5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8932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93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77个,已累计完成对4.7万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国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03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491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304项,其中新制定673项。全国共有各类气象台站9881个,其中自动观测站7246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5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440个。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253个,地震遥测台网31个。全国共有8376个海洋观测站、监测站位。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667种,测绘图书497种。(2006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0年,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日臻成熟,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良好,创新体系和整体功能齐备,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强劲,拥有独特的创业文化氛围,基本完成创新建设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实施高新区、产业带和密集区的发展战略,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工业园区将脱颖而出,1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将蓬勃发展,4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将初显轮廓,基本实现高新区点、线、面的纵深战略发展,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将占到我国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的20%以上,为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高新技术产业 篇二

今年初,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 对各市州申报的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进行了评审。凉山州申报的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冕宁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评审, 被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发改委等7个部门联合认定为四川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标志着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几年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努力整合科技资源、激活科技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稀土、钒钛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凉山州科技局等部门主动深入企业调研, 广泛征集重大科技需求,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产业政策、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搭建服务平台, 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目前, 高新技术领域骨干企业已建成省州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1个, 获得国内、国外专利近200件, 凉山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完成注册。仅稀土行业就已先后攻克了稀土尾矿废水综合处理、稀土资源高效回收、稀土浓硫酸低温焙烧工艺、稀土清洁冶金新工艺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钕铁硼薄片、FCC催化剂、高纯度抛光粉、大功率蓄电池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成为我省优势明显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冕宁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认定, 将有力地推进凉山州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成为区域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的助推器, 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驱动器, 成为企业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对推动凉山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3.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篇三

10年来,无锡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座以科技城、生态城、无锡新城为内涵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正在迅速崛起,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先进高新区称号,2002年综合排名居全国高新区第六位,经济总量居第四位。

高速增长的综合经济实力。建区1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0%,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4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0%。2002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2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3亿元,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财政收入2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希捷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销售收入和出口额过百亿元的外资企业。

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实施对外开放,建成在长江三角洲有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基地。截止2002年底,累计批准外资项目682个,总投资7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美国柯达、通用电气、希捷,日本夏普、日立、索尼、东芝、松下、住友、三井、三菱、丸红、普利司通、CMK,德国西门子、拜尔、博世,瑞典阿斯特拉、沃尔沃,瑞士罗氏,法国欧尚、圣戈班,台湾统一、光宝、东元电机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户园区。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已有35家在新区投资,对日本、韩国招商势头强劲,区内有34家企业兴办了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和产业关联化的的良好态势。建成了省级无锡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2002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9.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2.6亿美元。

迅速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建成了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和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了无锡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孵化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5%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份额达到54%,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8家,高新技术产品144个,国家级新产品5个,承担各类国家级科技项目43项。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州三角研究园、英国纽兰兹科学园、剑桥大学科技园成为友好合作园区。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0人,其中博士、硕士440多人,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先后投入6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实施"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其中高新区22平方公里,配套区15.8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高新区和50平方公里配套区开发全面启动。绿化面积达到650万平方米,建成了新洲生态园,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包括三个污水处理厂、两个热电厂、垃圾中转站等,建成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建设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和行政性收费"零费区",建成了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外商公寓、长江俱乐部、科技文化会展中心等配套设施,引进了一批金融保险和中介组织。建立了海关直通点、高新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建设了园区光纤网,开通了中文、英文、日文网站,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统计。

逐步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全区就业人数达到14万人,其中高新区创造就业机会8万多个,200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完成"农转非"4.8万人,占农业人口一半以上,有2万多人在企业就业,建设农民公寓近400万平方米。建立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建立扶贫帮困助残基金,实施了农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篇四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利用 ―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存在R&D投入相对规模不足、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例少及行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问题;对策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定义

高新技术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重大影响力,能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统称。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风险性、高收益性和外部经济性等特征。高新技术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在国际的排名有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起步,逐步发展;1995到的发展期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由4098亿元增长到34429亿元,增长了8.4倍。

2.1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2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全国88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计5.96万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1595亿元。

2.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主体,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为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3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中国高技术企业数为28189个,较金融危机前的21517个增长31%,较增长了1.89倍;科技机构数由金融危机前202217个上升到3184个,增长了43.6%。至年末,中国高技术企业有科技活动人员39.40万人,比20的26.097万人增加了13.3万人,增长51%。

2.4投入强度加大,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为6945亿元,是2000年的12.34倍,投入明显加大。产出效果明显,其中发明专利大幅上升。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专利申请数为59 683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数391177的15.28%,是2000年2 245件的26.59倍;2010年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为42820项,是 2000年的13.8倍,这说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强度加大,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5贸易额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最近10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出口总额从的110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50.8亿美元,增长了8倍多。据此计算,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从20的21.7%提高到2010年的30.4%。

三、存在的`问题

3.1规模总量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其规模总量仍较小。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8.7%,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1.5%,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较低。

3.2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从R&D经费投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为1.35%,2011年该比值为1.41%,十年间仅增长0.06个百分点。从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20为 1.27%,到2011年该数值为1.75%,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增速十分缓慢。R&D 经费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难以支持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3.3高新技术人才匮乏。近年来,我国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我国已经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在校研究生164万余人,毕业研究生43万余人,但最终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工作的却不多。2011年我国R&D机构数3254个,R&D 人员全时当量为42.7万人年,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可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1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获取发展优势,应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宽带网络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

4.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从世界范围看,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3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表明,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当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其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要求政府要有超前的战略意识,把准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实施正确的高新产业技术路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4强化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加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把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作为强国战略的重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成长的外在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艳,胡洋.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1(5).

5.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 篇五

根据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园区发展现状和区位特点,将深圳高新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提升改造区、控制整备区,正确处理产业现状与产业规划的关系,正确处理重大项目引进与中小企业培育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正确处理技术辐射带动极与经济增长极的关系,实现各园区专业化均衡发展。

1、重点发展区

--深圳湾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基础研发、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境内外科技与商务合作、创业与投资活动、高技术服务的示范引领区,深圳软件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数字视听、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节能产业。建设软件产业专业园,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产业。

--留仙洞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深港创新圈基地,港澳名牌大学办学试验区,科研机构聚集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区。

产业导向:重点引进和深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促进港澳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建立国际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学科教区。

--大学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教学科研用地2.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区,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承载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和国际院校合作的试验基地。

产业导向: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医学院和大学城大学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促进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依托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基地。

--坂雪岗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2.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际知名的通信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及其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适当发展汽车电子、办公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

--光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8.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光明新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化合物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产品研发、制造和相关配套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建设光电企业加速器、综合类企业加速器和LED产业园,鼓励发展环保产业,适当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数字视听产业。

--观澜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1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新型高科技园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宝安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产业。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企业加速器、观澜新型高科技园。--宝龙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2.98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6.1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华南地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应用和交易中心,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地,龙岗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专业园。--坪山园区(深圳出口加工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41.3平方公里,其中出口加工区3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6.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坪山新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保税物流集散区。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产业,拓展出口加工区物流、研发、维修、检测功能,规划建设生物医药加速器和生物医药专业园。

2.提升改造区。

以新型高科技园理念,有序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实施土地厂房资源动态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石岩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生态环保型高技术产业区。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和数字视听产业。--龙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9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高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平板显示、数字视听、机器人产业,支持发展工业设计和精密模具制造,鼓励发展环保材料、生物技术产业。--福永北-沙井南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8.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高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临港高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电子、航空设备产业、游船配件等高端装配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其器材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3.控制整备区。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进度,加强环境保护,为高技术产业发展预留空间。鼓励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升级改造。限期关闭或者搬迁不符合规划和污染型工业项目。

碧岭园区、葵涌园区、大鹏园区为控制整备区。碧岭园区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9平方公里。葵涌园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2.7平方公里。大鹏园区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

大鹏园区龙旗湾区域允许发展文化产业、高等教育、科技研发。葵涌园区金涌区域允许发展文化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与海洋资源开发有关的高技术产业。开展大沙河流域创新基地建设研究工作。

投资成本

一、用水成本,请进入深圳市水务局网站查询

二、用电成本,请进入深圳供电分公司网站查询

三、管道液化石油气成本,请进入深圳市燃气集团网站查询

四、通讯成本 请进入广东省电信公司深圳分公司网站查询

五、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

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以国土部门招拍挂公布价格为准。

六、写字楼/厂房/仓库租金

单位:元/平方米/月

根据深圳市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公告,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议类空置厂房的最高调剂价格为40元/月﹒平方米。

七、员工平均工资

单位:元/月

以上所提供的劳动力成本为中间价位,2006年我市规定特区内最低工资810元,特区外最低工资700元。

八、保险费(以上信息的价格由深圳市社保局提供)

九、工商注册费 注册资本总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0.08%;超过

1000万元的,超出部分0.04%;一亿元以上的超出部分不再收取。

十、基建成本 工业厂房建筑成本大约500-1000元/平方米

十一、运输成本

1、海关监管仓货物保管服务费

计费单位:每天

2.集装箱运输费用

计费单位:元/箱

国家级高新区链接

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武汉东湖高新科技园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州市科技园区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 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新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无锡新区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高新技术产业 篇六

12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8项火炬计划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开发贷款项目,额度16300万元;

我市再次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贡献奖;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民营3家);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80个;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新泰、肥城)达到5.3平方公里,进区企业315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孵化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6%以上。“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泰山博士后科研基地”、“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山东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浪潮工业园”、“泰山高科技园”等区中园也已见雏形。农业开发区、种子技术市场、民营科技园等示范区(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推动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一)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1、电子信息领域。主要以软件产品、城市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了软件系统和专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泰安同力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和鲁科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被信息产业部首批认定为“双软”企业(全国63家),4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双软”企业,全市从事于软件开发的企业近20家,从业人员300余人。开发的《房地产估价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文档一体化系统》、《公安被服装具系统》、《矿井通风CAD》、《输配电CAD》、《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在省内外企业得到大力推广,软件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理疗仪、计算机网络安全、微机“五防”闭锁系统等电子产品已小有规模。数控剪板机、数控锻压设备、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2、新材料领域。聚丙烯腈碳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泰安市泰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其中16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有6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8项产品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泰安泰山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拥有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四条,总生产能力5.8万吨,是我国玻璃纤维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企业,共开发出四大类174个不同规格的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并大量出口美国、西欧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圆,实现利税3170万元,其中利润135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0%、160%、100%、43%、90%。碳纤维项目已取得中试成功,开发出轻质高效防弹板、医用X台板等后续产品。其中,聚丙烯腈ST12K碳纤维产品和轻质高效防弹板已通过专家鉴定,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山东天泰新材料有限公司400吨碳纤维项目列入国家2001年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国家补助经费800万元。近期将投入产业化生产。纳米材料已用于纺织和建筑涂料,研制开发的纳米丝光大衣呢填补国内空白,已形成一定规模。戊唑醇、四氯联苯胺、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纤维素、对羟基邓盐等精细化工新材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土工膜、土工格栅、热可贴土工膜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生产能力居全省第一。
3、生物技术领域。研制生产的加酶益生素、速抗速益、渔歌等产品远销全国。利用泰山赤灵芝开发生产的灵芝宝尔、灵芝饮料等产品,颇受用户欢迎。多酶绿色安全生物饲料的研制成功、营养型微生态菌株的选育成功、抗病毒、还原型速效生物肽的研制成功均填补国内空白,市场竞争力显著。全市已形成5000吨纤维素酶生产规模,广泛应用于饲料、纺织、医药、酿造等行业。
4、环保与节能领域。全市环保企业生产主要产品20多种,包括空气污染治理设备、节能环保锅炉、污水净化产品和设备,具有一定优势。省十大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山东惠普矸石电力有限公司对发电后的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年消化灰渣40万吨,年创利润230万元,年节约土地60亩,使煤矸石发电真正形成综合利用、吃矸渣净的完整节能体系,成为全国煤区矸石综合利用的示范样板。研制生产的高效净水剂和絮凝剂等以污治污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冶金、印染等行业的污水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成绩显著。通过大力推广、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和成果,培植提升优势骨干产品,加快了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在造纸、酿造、纺织、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重点应用推广CIMS单元技术、锅炉分层给煤技术、冷凝水回收技术、机械加工行业套材下料等高新技术,80%的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特别是CIMS单元的应用推广,取得了很好效果,企业产品的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已有80多家企业应用了CAD技术,实现了设计现代化,部分企业开始CAD深化应用,有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CAPP、PDM、ERP等技术。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改善了重点行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平、技术结构和产品质量档次,发展壮大了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泰安康平纳毛纺织有限公司以人为本,产学研结合,建立省级技术研究中心,实施高新技术嫁接改造战略,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先后开发出100多个品种。其中高级兔绒女士呢、珍珠帕克呢、纳米丝光大衣呢等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公司一跃成为全国粗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康平纳成为知名品牌。鲁能泰山开关集团广泛采用CAD、CAM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的自动化,开发生产出6个电压等级、80多个品质、1000余种规格的高压开关和成套设备。山东泰和集团不断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使配套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使得泰和产品综合成本在国内同行业中最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山东厚丰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技术,带动传统产品优化升级的战略,开发出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62,完成产品出口38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86%.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泰山复合材料工业”、“浪潮科技园”、“巨菱工业园”、“泰和工业园”等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对专业园区,进行专门规划、重点扶持,形成大的产业链;

对园区内项目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冲破一切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5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项目推介会,并邀请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博教授作报告,经过各方充分洽谈、协商,玻璃钢高压管道生产等16个项目最落户复合材料工业园。
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区中园战略,加快“泰山高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泰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民营科技企业园”、和“中国泰山博士后科研基地”区中园建设,开发区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8个高标准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区——羊流民营科技工业园,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落户园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促进专利技术尽快转化并产业化,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高创中心设立了“泰山发明家创业园”,现已进驻4家企业。
(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首先,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市里拿出专项资金,鼓励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到国外留学、进行合作研究。按照“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人才”的原则,在计划安排上对重点培养对象予以倾斜。2000年在继续做好17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又确定2名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带出2000多名技术骨干。其次,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当地的人才资源。2000年与山东科技大学签定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了与驻泰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驻泰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设备优势,广泛与泰安企业进行科技合作。第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惜重金、下大本钱引进急需、关键人才。认真贯彻落实《泰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若干规定》(泰政发[2000]1号),对高科技人才在职称晋升、科技立项、投资办企业、住房、落户、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优惠。聘请中科院陈述澎院士为市政府科技顾问。第四,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引进、产学研等形式,引进人才为我市做贡献,“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今年登山节期间举办的科技成果洽谈会,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分别介绍了学校科研趋向和成果情况。我市介绍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最终签定合作合同17项。第五,抓好职工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实现经常化、长期化的“再教育”工程,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全市举办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培训班4—5期,参加人员2000余人,利用电子教学每年培训1000多人。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把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环节,逐步从计划经济时的抓单一科研项目为主,转变到抓项目、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上来,不断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面,由自下而上申报改为上下结合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在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方面,由申报单位提报专家改为建立专家库随机选择。在评奖过程中组织纪检组参与,强化了监督措施。在项目立项上重点支持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与节能)和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机构改制,并入企业或建立科技型企业,发挥其技术、人才优势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推广山口镇对高新技术项目提前介入的“山口模式”和玻纤公司与南京玻纤院联合建立科技企业的“玻纤模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推行技术和技术要素入股和参与分配,引导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山东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特别是高新技术方面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财政按政策投入科技三费,绝大部分用于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每年从市级财政预算内列支高新技术发展资金、技术进步发展基金等科技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或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为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了泰山创业投资公司,为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启动资金。企业按政策规定提出高新技术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争取上市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以及风险投资来我市对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全市8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达到2.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有待于提高。从全市情况看,各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的思想观念不够强,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动性、自觉性、紧迫性还不够高。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还不够到位,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主要表现为不懂科技不会想,周期太长不愿想,投资太大不敢想。从企业来看,民营企业普遍好于国有企业,但技术创新能力都需进一步加强。
(二)调控手段不强。今年,市级科技三费达到950万元,科技投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和周边一些兄弟地市相比,我市的科技投入特别是高新技术投入明显偏低。有的县市区科技三费仍然到不了位。企业还远未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一般企业在成本中据实列支的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年销售收入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的企业还较少。
(三)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低。全市现有的7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真正形成规模的不足三分之一,有的生产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足60%,入时后将面临较大压力。
(四)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从事高新技术及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不足1/3,且年龄偏大。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在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投融资环境、创新源头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南方发达地区和省内先进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市里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引资、引人才、引项目等,还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一领导,按市场经济规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统一思想,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形成发展合力。当前,在提高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迫感的同时,必须彻底转变依靠政府行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旧观念,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认识。认清我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和工作上的差距,破除固守传统产业、农业大市优势的保守观念;

破除面对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而感到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开拓创新意识。


(二)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1、加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力争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通过超前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劳动生产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一批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市级以上技术研究中心或工程中心,使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竞争力。2002年力争建成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技术研究中心6个。
2、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提高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能力。重点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和建立孵化器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在孵企业的创业指导,推动在孵企业管理创新;

加强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孵化器管理队伍;

完善孵化功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以政府为主导,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支撑能力。建立健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和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的形成。制定口中介服务体系相关政策,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通过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这一突出的薄弱环节。鼓励机械、化工、建材、煤炭、纺织等骨干行业及县市区建立行业或区域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更好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服务。
4、建立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按照国家、省对科研院所转制的工作要求,鼓励市属科研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关系明晰的面向行业、开放式的技术开发基地。加快“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做大做强“两纤”(玻璃纤维、碳纤维)产业为重点,通过扶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途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把复合材料工业园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以泰安康平纳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山东纺织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毛纺织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扶持其不断研制开发粗纺毛呢新技术和新产品,膨胀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以此带动全市纺织业的发展。
5、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开发路子。继续贯彻执行泰安市与清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加大合作力度,继续接收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泰进行社会实践,建立和优化产学研联合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在更宽范围内的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三)突出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形成
立足于为全市“13511”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158”科技创新工程,围绕我市确定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与节能四大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泰安特色和优势的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实施信息化技术推进计划,继续做好“泰安旅游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项目的有关工作,推进“数字泰安”的建设,着重建设经济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抓好资源信息化的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实现旅游资源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重点扶持几家软件生产企业,开发与信息网络工程相配套,以教育、管理、娱乐、办公自动化为主的应用软件,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以此带动网络技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新材料领域,继续推进“两纤”的开发,使其做大做强;

推动纳米材料在更广范围、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应用;

进一步搞好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培植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的典型企业。在生物技术领域,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推进计划,以生物制药、生物饲料、酶制剂、菌物发酵制品等为重点,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培植龙头企业,带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环保与节能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计划,大力开发煤矸石利用、灰渣利用、高效节能除尘等技术,研制高效净水剂、除污除垢等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
(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已有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确保落到实处。坚持“开放办、放开办”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支持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为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引进、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只要不违背国家法规、政策,要大胆地允许在开发区实验,办成政策特区。尽快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支持发展大学科技园、发明家创业园等的建设。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要积极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保障其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五)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关键。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充分我市高等院校多的优势,大力培养普通应用人才,为培养科研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各种政策和方式,聘请、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三是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实行市场化选人,面向市内外公开招聘企业经营者,把懂管理、具有先进经营观念和强烈科技意识的人才充实到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中去。
(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除按政策规定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外,进一步增加高新技术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按政策规定提出技术开发资金。制定政策,鼓励市内外风险投资参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高新技术产业 篇七

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是带动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来创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促成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 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的趋势, 它将带动着新兴产业的崛起, 终将居于主导产业的地位, 有力地拉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辐射作用, 通过高技术的渗透和扩散带动周围地区与产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当这些产业发展到相当规模, 成为主导产业时, 将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 它们由于知识、技术、物资等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的聚集发展而构建产业集群, 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扩散、辐射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落后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当经济欠发达地区自身具备适当的吸收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时, 则有可能在进入障碍较少的新一代技术发展的早期, 进入新兴产业, 并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限制因素

(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轨转时期, 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完善, 市场机制运行不够顺畅,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科技等体制尚不健全, 政府在发挥其经济调节职能作用方面经验不足, 制定的产业政策不能完全得以实施。另一方面, 政府在确定重点扶持产业时对市场需求重视不够, 以至于某些产业投入过多, 产品滞销, 而某些重要领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产品供不应求, 不利于从整体上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 企业主体地位不突出, 自主创新能力差

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度、高风险、高知识、高技术等特点要求企业具有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 对市场的变化有极高的敏锐性, 并且具有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独立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制与开发的能力。因此, 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和科技实力。国际上新一轮的企业兼并风潮正是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和产业结构变革的趋势而兴起的。当前, 发达国家R&D总经费来源的50%左右来自于企业, R&D经费支出60%~70%由企业承担, 科研人员60%分布在企业。然而, 目前我国仍缺乏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科技企业集团, 在全国已建立的12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 90%以上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引进、融资等总是遇到重重困难, 而且国家投资的大型科技企业仍存在着产权不清问题和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分散经营导致技术重复引进, 消化吸收率低, 影响了整体实力的提高, 而且, 由于规模小、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 从而使我国R&D经费只有37%来自企业, 科技人员也只有25%左右分布在企业。这种状况不改变, 我国企业就很难同国际市场上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集团进行竞争, 也难以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

(三) 资本投入不足

首先, 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体制尚不健全, 融资渠道单一,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风险大, 回收期长, 银行存在惜贷现象, 同时, 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初期最主要的融资场所证券市场不健全;另一方面, 老百姓手中有高达7万多亿元的储蓄存款却没有风险投资意识, 对高新技术直接投资的热情不高, 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基本的资金支持, 虽然其产品有广阔市场, 但因资金短缺, 不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往往坐失良机。其次,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创新能力差。近年来, 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 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平均2.2%的水平相差更远。另外,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够。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 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竞争, 人才资源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一位的要素。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虽然不断提高, 但是教育经费仍投入不足, 就业人员中50%左右为高中以下学历, 高层次科研人才十分匮乏。

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引导作用

(一) 深化认识, 制订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大意义, 把该产业的发展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为了抢占知识经济的制高点, 国家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与优先发展次序做出统一规划和部署, 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协调各产业部门的运作。

1.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世界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先进而强大的制造业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重要阶段, 必须依靠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的推动。高端制造业可体现在现代高技术与新技术产业方面, 具有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端制造技术的特征, 具体体现在微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因此, 发展高端制造业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2.重点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知识经济逐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经济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 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在21世纪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 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产业化, 成为推动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重点是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利用其强大的渗透效应来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以及应用软件产业, 通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过程和工艺及经营方式,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实现企业工艺、产品、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升级。

3.提高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科技进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处于关键地位, 科技进步必然会产生新的产业, 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目前, 我国很多国有工业企业技术落后、经营困难,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 而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常常滞后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依靠传统产业的内部升级来使整个产业结构升级, 其过程将会是非常漫长的。因此, 尽快提高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的捷径。

(二) 完善政府相关职能政策

1.加大财政投入, 扶持技术研发, 重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 而技术研发和创新需要投入高额的资金。通过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前沿高新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 克服制约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实现高新技术外部经济效益。应注重加强对基础研究活动领域的投入的力度。由于基础研究一般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企业通常不愿或无力对其进行投资, 但它是创新思想、技术方法的源泉, 故应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 直接投资基础研究, 才能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2.加强政府采购力度, 优先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 它需要有市场需求的推动。政府采购能够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的带来较大的需求, 同时政府对不同产业的产品采购选择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意向, 有其示范效应和导向效应, 将会引导私人资本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 鼓励和刺激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 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和培育需求空间, 并且政府采购政策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比较清晰的市场预期, 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众多不确定性, 起到良好的分担风险的作用。

3.强化政策协调和贯彻落实, 破除行政条块和区域分割。在当前的行政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下,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常难以快速有效的发挥作用,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成立由各地重要领导直接挂帅的科技领导部门, 从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局上考察政策可行性和落实效果, 以前瞻性视角科学的调整和制定与产业发展现状想适宜的相关政策, 并且对所出台的每项政策措施都应该明确或责成相关部门来协调、监督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打破各市县的区域和行政上的分割自治, 突出相邻市县的比较优势, 发挥紧邻的地理优势, 形成技术和产业上集聚互补的合力。

4.改善政府职能, 创建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以及产业发展过程都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综合其全过程的高额投入,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非一般的高风险, 再加上存在着显著的外部经济性等原因, 决定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扶持产业发展。目前, 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对宏观调控乏力和服务意识缺失, 使得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环境没有形成完善。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加快改善政府职能, 提升服务意识, 为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其中不仅应该包括构建政府政策、金融支持、法律保障等软环境, 还应提供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扶持。

(三) 统筹全局, 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形成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理布局

1.协调地区利益,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各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防止一哄而上, 重复建设, 避免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过度竞争, 根据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体系。

2.构建大、中、小企业的竞争性合作格局。既要努力构建大型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提高其科研创新生产能力,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骨干带动作用;又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 全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成长, 充分发挥其在生产运营中的灵活性、机动性特点, 将其纳入科研创新体系, 使之承担大型企业某些工艺流程中的科技开发, 形成大、中、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平等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生, 避免高新技术产品的重复开发。

3.协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嫁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以传统产业为基础, 如果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和传统产业现状盲目上项目, 将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虚高度化发展, 形成泡沫经济。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求把高新技术成果尽可能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 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促使其向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传统产业也要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生产设备、实验条件、销售市场及反馈信息, 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拓较为广阔的空间。

(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1.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晚, 基础薄弱, 为了节约科研与开发资金, 节省时间, 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国际产业结构整合的大好时机, 积极开展高新科技领域内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取各国之长为我所用。通过参与和组织国际高新技术研讨会, 了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以此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为了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积极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对外加工、订货、产品出口等方式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领份额。另一方面, 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跨国企业集团, 直接在国际市场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 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 壮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力量, 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目前, 我国已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作为新世纪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 无不带着政府参与的深深印痕, 它的具体行为直接关系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败。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作用, 意义重大。

8.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广西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家、地区的竞争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领先一步,谁就有可能抢占先机。因此,用系统观点,把广西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全国大环境中,全面分析竞争力各要素在全国的地位,找出不足和差距,是正确认识周边环境、实现加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增强产业自身实力,推进结构升级,带动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2005年的《广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新技术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科技部网站公布的数,对广西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既受当地产业、科技、文化、人才、地域因素的制约,也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的影响,更需要制度、体制、机制相协调与适应的支撑,还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密切相关。因而,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但要注重其科技基础、投入,也要重视各要素在一定制度、体制、机制下运行的产出,还要关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此,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以下指标(见表1)。

二、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数据统计

根据表1指标对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和云南6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20个三级指标进行计算,排出了8个二级指标的名次,并且进行了4个一级指标的排名和综合排名。见表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和《中国高新技术统计年鉴2005》

三、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各项指标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科技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该项指标广西在对比的六省市中的排名第六,落后于西部的云南。在对比指标绝对数上,发达省市北京、上海是广西的20倍,差距甚大。可见,广西的科技人力资源相对很欠缺,没有足够的智力资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显得底气不足。北京由于其密集的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人员和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遥遥领先,上海也紧跟其后,甚至,同处科技落后地区的云南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也比广西充足。

2.科技财力投入不足

广西在科技财力投入方面的排名最末。R&D与GDP比例仅高于云南,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甚至还不到0.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比重严重低于上述地区,远远无法与北京的27.68%相比。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也相对较低,仅高于云南。依次看来,广西应加大R&D的投入力度,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以R&D投入为高新技术发展的评价标准,至少要使R&D投入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3.科技活动直接产出较少

在科技活动的直接产出方面,广西的排名又在最后。其中万名科技活动人员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科技论文数低于上述各省市。百万人专利申请量最低,只有45件,而北京、上海都在1000件以上,说明广西专利申请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百万人发明专利批准量(项/百万人)与云南相近、比湖南略少,也是远落后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说明广西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基础薄弱,能力和水平很低。

4.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高于云南,低于其他上述5个省市,总值最高的广州是广西的总值的100倍。说明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低(与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少密切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除比湖南略高之处,也低于上述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较小,远低于北京、上海、广东、和云南,稍低于湖南。该指标的整体排名在第六位,与广西的综合排名一样为最后,说明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属于全国落后地区。

5.经济增长方式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

广西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排名为第六位,处于最末。其中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与云南相近,低于其他4个省市。而亿元投资新增GDP指标与广东、湖南、上海相当,低于北京和云南。说明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劳动密集,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营,还尚未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上来。

6.社会信息化水平低,还没有充分享受信息化的优越性

广西该指标的排名为第四位,比综合指标排名靠前两位。万人国际互联网络用户数、人均邮电业务量、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三项指标均高于湖南、云南,但与北京、上海相比甚远。说明广西的社会信息化水平还很低,对信息化的适应与运用还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国际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弱的一个原因:没有很好地利用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孙 冰: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4期:17~18页

[2]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E].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E].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E].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李荣平:《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集团经济,2006年第3期:143~143页.

[6]毛 艳:《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32~36页

9.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 篇九

【发布日期】1996-04-15 【生效日期】1996-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

(1996年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1996年4月4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1996年4月15日公

布1996年5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企业与项目管理

第四章 规划、土地和基本建设管理

第五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六章 优惠待遇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国务院批准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第三条 第三条 高新区基本任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结合,推进研究、开发、中试、生产、经营一体化;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方法,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新技术范围是: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第四条 第四条 鼓励国内外企业、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高新区投资或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咨询等活动。

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市的优惠待遇。

第五条 第五条 高新区所在区、县(市)人民政府应为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高新区应支持所在区、县(市)发展经济。

高新区应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高新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第六条 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高新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高新区的具体管理规定;

(二)编制高新区建设规划、产业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按规定管理高新区的财政税收、国有资产、劳动人事等行政工作;

(四)按规定处理高新区涉外事务;管理、指导和协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出口贸易工作;

(五)审核、管理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

(六)负责高新区的国土利用、规划建设和产权管理工作;

(七)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的国土、建设、环保、税务、劳动、工商行政等部门在高新区的派出机构,接受管委会和其主管部门的领导,实施行政管理。

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在高新区设立派出机构,可以设立国库分支机构。

第八条 第八条 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经人民银行依法批准,可以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

第九条 第九条 高新区可以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和其他咨询服务机构。

第十条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经人民银行批准可在高新区创办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扶植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引进、研究、开发、生产。

第三章 企业与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由企业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管委会按国家规定的条件审核,报省科委批准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管委会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报批准机关取消资格,收回证书,停止其享受高新区的优惠待遇。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定、技术合同的认定、科技成果鉴定和产品鉴定等项工作,由管委会按规定程序组织进行。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高新区投资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按规定注册登记,有关手续由工商行政部门设在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负责办理;国内投资企业的税收由高新区税务部门征管,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由涉外税务部门征管。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高新技术企业应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按规定向高新区的财政、税务和企业管理部门报送会计、统计报表,并接受监督。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变更、歇业或终止经营,须到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应的手续,并报管委会和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高新区投资的项目,投资总额在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内的,由管委会审批;超过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的,由管委会初审后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在三千万美元以下的项目,由管委会审批,并代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高新技术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第四章 规划、土地和基本建设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高新区的规划,应依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由管委会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管委会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建设计划,在国家和省计划指导下,由管委会审批、监督实施。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高新区的建设用地,由管委会会同国土等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高新区基本建设工程所需办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由市人民政府的建设、国土等部门在高新区的派出机构依法办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高新区土地使用权转让、基本建设工程报建、房地产交易,按规定收取的各项收益、税费,主要用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依法自行确定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单位必须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动、休息休假、技能培训、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保护等权利,并按规定为员工办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高新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可以评审区内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六章 优惠待遇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高新区企业所缴各项税款,在确保上缴中央财政的前提下,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高新区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税务部门核准,其所得税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待遇。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按照国家规定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所得税的部分税款;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国家规定办理;再投资不满五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高新区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下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所得税。

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高新区兴办的企业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服务性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所得税。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高新区进出口货物享受下列优惠:

(一)为生产出口产品所需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进出口合同办理登记备案并验放,其加工的出口产品免征关税;

(二)经海关批准,在高新区可设立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企业进口的保税货物,海关按照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以实际加工出口数量,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三)高新区内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进口的科教用品可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高新技术企业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实行快速折旧。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在高新区内兴建生活住房及其有关配套设施,可比照市人民政府有关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执行。

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招聘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外地科技人员户口迁入长沙市,经管委会审定,并签订工作五年以上的合同可免缴城市增容费。

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管委会可优先安排。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高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市及有关部门规定的优惠待遇,产品出口企业或属先进技术型的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在高新区兴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择优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校办企业、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优惠待遇。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高新技术企业符合国家规定具有自营出口条件的,经有关部门批准授予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建立合资企业。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对高新区单位需出国的中方科技、商务人员,经批准可办理一年内一次审批多次出国手续。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或者特殊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其他人员在受聘期间做出显著成绩的实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对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由主管部门收缴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在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定申报中,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优惠待遇或者奖励的,取消其优惠待遇和奖励,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管委会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管委会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经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实施。

上一篇:交通安全告知承诺书下一篇:我眼中的除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