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2024-09-18

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共14篇)(共14篇)

1.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一

2016年秋数学“高效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拟写: 陈华

一、工作回顾:

我校的课题研究是“高效教学”,自该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稳步推进教学研究,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一)通过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目标,即“轻负高效”,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管理的流程,细化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标准,来引领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图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态。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既是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课题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存在的不足:

经过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课题研究前瞻性不够,创新程度不高,有的停留于浅层次的验证性研究上,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二是有效教学的策略提炼侧重于对一般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虽然研究得还比较深入,但是对于数学“四大领域”内容的分类研究策略还显得不够。三是师资培训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自身知识系统的完善、教师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等等问题也是制约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瓶颈之一。四是对子课题的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是区域性的研究,子课题的发展不是十分均衡。这些问题再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要大力完善。

四、成果的推广与今后的研究思考

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很多,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练习巩固、作业批改与辅导、教学反思等等,狭义地来看,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本课题就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和提炼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探寻中,我们发现,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是无的放矢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在提炼有效教学策略时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提炼出来的策略才是有效的、是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真策略”。

教师方面:

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设计有创意。

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科学有效,注重及时反馈和矫正;面向全体,体现分层训练,科学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规范,注重体态语言;教学有激情,富有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与教学机智;板书工整、清晰,有条理、教学手段先进,能恰当运用电教仪器或直观教具。c.学生方面:精神状态饱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会倾听,认真书写,善于表达、合作、思考。

d.课堂效果方面: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师生身心愉悦,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立项以来,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不断促进我校小学数学老师关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我们的有效教学之路却没有结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效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2.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二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历史渊源

在20世纪上半叶, 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催生了有效教学的理念。自二战以来, 学者们开始对有效教学进行着系统的研究。我国教学论界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至今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 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这历来是教学论的基本诉求, 在不同时代均有不同的关注主题。近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以“规模效应”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有效教学, 班级授课制是寄托《大教学论》理想的最佳“教学模式”和体现“规模效应”的最好选择, 成为追求有效教学发展的初始状态。在这种初始状态中, 扩大教学的“规模”是学校的首要追求, 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以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这种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学派为代表, 为追求有效教学而倡导“大”的 (夸美纽斯) 、“普遍”的 (赫尔巴特) 教学模式, 在后来的发展中, 受到诸多方面的挑战。一是在发展中人们逐渐怀疑“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 使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 来思考有效教学的出路, 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发展思路。三是在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教学论研究者转向“教学设计”层面研究有效教学。学者

筅甘肃天水师范学院闫祯

们认识到无论“大”的、“普通”的教学模式, 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 有效教学研究越来越关注“反思意识” (或“教学反思”) 和“设计意识” (或“教学设计”) , 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 而是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中, 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 (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 ;二是建构主义 (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 ;三是多元智能 (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 有效教学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我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 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阐述。陈晓端在《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中, 对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概念与特点、范式与研究方法等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考察, 认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与把握, 取决于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和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

二、“有效教学”涵义辨析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有效教学, 但准确地解释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揭示有效教学的本质仍是很困难的事情。常见的研究是将有效教学中的“效”按“效果”、“效率”、“效益”来理解, 且三者经常混用, 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差。因此, 有必要对有效教学这个概念进行简要“澄清”。

1. 辨析“效果”、“效率”与“效益”的涵义

有研究者认为, 有效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如果有效教学的“效”按“效果”和“效率”讲, 那么, 效果分“有”和“无”, 效率则论“高”与“低”, 这两对范畴是不能混淆的。高效率不一定有好效果, 甚至不一定有效果, 而低效率也不等于无效果。然而, 当前相当多的论者正是将“效果”和”效率”混杂使用, 比如有学者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进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非常明显, 这是将“低效”与“无效”相提并论且共同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中的“效益”相对, 那也就是说有效教学不仅是“非无效的”而且还是“非低效的”即是“高效的”。但是根据常识就知道, 只有高效率的教学才有效果吗?事实上, 低效率的教学不仅有效果, 而且可能有时效果还很不错!有不少人常常将其不加区别地同时解为“效果”和“效率”, 并且在理解时又与“效益”扯到一起, 造成认知上、观念上的混乱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还有些人此处按“效果”解, 彼处又按“效率”解, 还有人用“效益”来衡量“效果”和“效率”[4], 使人不知所云。

2.“效”按“效果”解如何理解

“效”按“效果”来理解就是指“有效果”, 那么, 反复训练的教学、题海式的练习是否有效果?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究性的教学是否有效果?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 不同的教学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复训练的教学也有效果, 它的效果表现在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题海式的教学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没有显著的效果, 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操练式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 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因此, “效”按“效果”来理解, “有效教学”首先要将“效率”因素排除掉, 也就是说不能以效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大小乃至有无, 而应以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无, 或以学生相应能力形成的有无, 或以学生发展出现的有无来判断是否为“有效教学”。另外, 教学 (教育) 的效果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 一个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果, 还要考虑时间———对效果的检验应该什么时候进行?也就是说以什么时间点的检验为准?我们都清楚, 有些教学行为当前的效果很差, 似乎根本没有, 但将来可能却发挥良好作用 (比如“死记硬背”) , 才发现效果原来是“有”的;而有些教学行为表面看没有效果, 但事实是有效果, 即所谓“隐性学习”、隐性效果, 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3.“效”按“效率”解如何理解

如果“效”按“效率”解, 那么“有效教学”的检验就得从数学、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教学“有效”程度高低。沿用经济学概念, 教学效率就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 (效果) /教学投入, 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从经济学理论来讲, “效率”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投入和产出的比。因此, 在研究有效教学“效率”时必须考虑, 投入与产出方面, 是全体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如果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问题, 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时间的投入, 即投入多少教学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国外有关研究表明, 时间的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取得的不成正相关。第二是投入的主体。教学中的“投入”有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投入, 学生的投入与学生学的“产出” (即收获) 包含“效率”在里面, 而学生的学———由老师促成的———又至少部分属于教师投入的一部分产出, 有人将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看作是“促进学生的成长”, 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学生的成长有多少是老师的教引起, 多少又是学生自发的实现的, 实在难以区分。第三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应试教育就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 是以高代价换取高成果的做法, 但教学应该追求的是少投入达到高产出的境界。因此, 要正确处理提高教学效率同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 如“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赏识教学”, 都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突破口, 使其乐学、愿学, 使学生不再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

4.“效”按“效益”解如何理解

“效益”由“效”和“益”两个字组成, “效”有“效果、功用”之义, “益”有“利益、收益”之义。《辞海》对“效果”的解释为“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功用”是指事物的有效性;“利益、收益”是指对人的益处。因此, “效益”可理解为“效果与利益”。教学有没有效益, 其核心指标在于学生, 有效果培养的是学生的才能, 有效益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品质。具体来说, “效益”是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 “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有效益”是“有效果”的深层次延伸。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 是教学收益的综合体, 有效益就是这种教育目标的综合表达, 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能力, 发展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教育意识, 是教学的“教育性目的”的体现。

由此可见,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它至少涉及有效与无效、高效与低效、显效与隐效、短效与长效等若干对关系, 而每一对关系之间又有关系, 可谓是错综复杂。但很多人谈论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时将其简单化, 从而反使问题复杂化, 对这些核心问题都需要去我们认真研究。

三、有效教学追求回归教学本源

从国内外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 有效果主要强调教学活动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重点考虑教学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就教学有效性最高体现, 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 实现教学活动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提高教学效益。因此, 有效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强调教师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与把握, 强调教学规律和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 以此来追求回归教学本源。

1.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 离开“学”, 就无所谓“教”,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有没有效益, 不只关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或教师教学认真与否, 更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懂知识或是否取得了好的成绩。如果学了没有收获或者学生不乐学, 即使教师教得很认真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反之亦然。当前盛行的“洋思模式”, 不管它的经验到底怎样, 但表明中国教育界在对“以师为本”的传统教学进行了反思。有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兼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其次, 教师应该有“全人”的理念。学生的发展是个体的人全面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层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教师对自己的学科价值不能过高地估计, 而要有大学科的理念。再次, “以生为本”的理念蕴涵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而不能只关注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 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 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关注教师生命体的发展, 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 让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2. 教师正确理解与恰当把握教育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 尤其是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的教学如果背离了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目标, 那么教学活动只能是无效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 已经建立了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广大教师明确和理解新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 为新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进行教学活动。因此, 教师越能正确地理解与把握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会越强。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达到课程目标, 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学, 正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所在。

3. 尊重教学规律及学生个体的教育诉求是追求有效教学的路径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教师对课堂的广度与深度、课堂讲授时间的定时与不定时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那么, 什么是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 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比如文科与理科, 所折射的是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气息, 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文科, 语文学科就非常强调美的感受与鉴赏、文本的思考与领悟, 而历史学科就要偏重理性一点, 强调历史的价值和实证的功能。教育要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体需求, 解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当前,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期待, 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进行教学活动必须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可见, 有效教学的最佳路径, 是根据学生的诉求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

总之, 倡导有效教学, 教师就应注意克服“低效或无效”教学。在认识上, 真正的无效劳动是不存在的, 因此, 所谓的有效教学只能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的有效, 一个环节的有效,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把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 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教师要研究和思考“低效或无效”教学, 以借鉴和帮助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教育研究, 2008 (3) .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 .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上) .人民教育, 2001 (6) .

[4]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2) .

3.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教学反思的界定有多种说法。美国教育家杜威(1993)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我国学者张建伟(1997)指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有很多种,约翰·杜威是第一个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实践者,看作是在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人员。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里,杜威论述了反思性教学的思想,为了更为深刻地揭示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杜威将教师的反思性行为与常规行为进行了对照。

美国教育家J.W.Brubacher(1997)从时间维度将反思分为三类: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对反思的各个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J.P.Killion&G.R.Toden(1993)提出: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可分为三类,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后进行反思。活动中反思,在行为发生时进行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教学前反思是指在上课前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等做出反思。教师会从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安排。具体表现为:在上课前对本节课的关键内容进行检查,看是否适应学生水平。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或者是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对某些关键点进行反思,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仍需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某些内容进行及时调整让学生能够好的接受与学习。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表现为对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和对执行教学计划的反思。

教学反思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性,它们相互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

三、高中英语教师目前状况及解决措施

目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各个教育部门都大力倡导教学反思,中小学亦是如此。但由于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进行良好教学反思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整体反思这块受中国教育大环境影响。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广大英语教师总体反思水平一般,我们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要完成当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行,很少有教师去进行教学反思。

第二:对于课前和课后反思来说受教师自身职业发展限制。由于教师的考核,职称不仅与经济待遇紧密相连,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声誉与地位。很少有教师在课前和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大都是直接上课,应付课堂,很少有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很少去准备课前教案和教学设计,课后也未能对自己这节课进行总结。对于学校来说,应减少对教师的任务,让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上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日记,课后与同学进行沟通。

第三:教师程度参差不一。初级职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仅局限于课堂设计与安排,课堂缺乏活力。相反,高级教师课堂经验丰富,懂得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懂得高效教学的要道。由于部分教师的学历程度较高,因此,他们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也就相应提高,在教学时,教学方法和执行力度更严谨,从而教学反思力度也加大。

四、总结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整体上来说不客观,未能进行很好地教学反思。对于课前和课后反思这块,大都由于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未能进行良好的反思;对于课中反思,由于学生的懒散对待和教师的消极应付共同作用的,使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却未考虑教学的质量。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注重各方面的提升来促进教学反思的发展。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培养和发展自己对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专业性知识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样一来既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2]J.P.Killion&G.R.Toden.How to Teach in Activity.1993.

[3]侯彩英,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4.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努力,《小学作文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在不断取得经验,为更好地服作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寻找更佳途径,特对这一段的研究工作做一小结。

一、日常教学中继续深化教学常规。

首先,我正确定位研究的目标和结果。当前教育形势: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常规教学是必须的。另外,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和学生沟通,随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备、讲、批、辅、考,仍然是必须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在常规教学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定的教学改进。正因为如此,进行教育课题研究,首先要加强常规教学,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二、语文习作教学中具体研究措施:

1、换位体验、换位思考、换位反思,多元化实施课题研究。

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兴趣,力求在习作教学中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奋斗目标。在日常生活和习作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更多地、更有效地通过观察、学习和阅读,不断地发现、增加和积累语言文字矿藏和习作素材,并且在习作过程中产生习作的冲动与灵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要让学生能对习作产生素材“信手拈来”、习作“得心应手”、情感“不吐不快”之感,只有通过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生活语言(素材)”和习作语言(文字),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发现兴趣、阅读兴趣、思维兴趣和习作情趣,使他们的习作思维活动与积累实践活动处于一种活跃的、持久的运动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研究目标。

2、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三位一体”,多途径打开有效习作之路。

首先,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被同时激活的时候,教师才能够抓住学生“不吐不快”的习作灵感与动机,让学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调动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生活场景”“生动回忆”和“生成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取与建构,投入有效地、甚至是创造性的“说话”和“习作”。此时,由于有效调动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储备”、“语言矿藏开发”和“习作素材激活”,学生的习作才会做到“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话会写、有话善写”,才能最终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令人赏心悦目的个性化文章来,习作教学才会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其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兴趣是评出来的”。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挑刺,引导他们掌握修改、完善习作文稿的基本方法,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得心应手、充满自信、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这就是我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后获得的成功体验。

3、作文教学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相辅相成”,多层次拓宽学生发展之路

让习作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这是我们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等现有资源,在积极鼓励学生个人借读书籍和上网查询、收集相关信息之外,又佐以集体借阅、专课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为积累语言拓宽路子。班级借书由老师去指导筛选,把好质量关,开展每周“一句话新闻”口语交际活动,把每周发生的国内外、校内外的大事、好事、新鲜事进行交流,拓展阅读面、积累生活素材;每个星期三、五下午,每个同学都带一本课外书来学校,在一节课中,大家有序地读书、交换书,然后在下一节课中,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最后继续互相交换书。就这样,为学生提供读书,借书、交流感受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实践脚踏实地搞研究

教师、学生同成长。

5.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五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自2008年9月起,我校语文组对《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高度重视,提高课题研究意识

自立项后,我们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重点细化课题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提高课题研究意识。多次组织老师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将学习经验消化理解,真正达到以课题促教研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研读资料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实验,提升课题研究能力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体会和感想,并且勤于梳理,将体会和感想进行总结。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资料建设。

本学期,我语文组还开展了将有效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的公开课教学。在课前课深入解读教材,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 1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有了源头活水。

切实把握学生、解读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读学生同样也不容忽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

明确树立目标、有效的课前准备还包括树立良好的目标意识,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参与公开课评课,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高效率的工作。每次活动过后,认真思考如何恰到好处地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几个月来,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为做好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海口市新坡中学语文组

6.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六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马国军 2011年4月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第一阶段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学生的课堂表现,归类分析学生类型,确定典型研究案例。

2、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到课堂教学低效的症结所在,进而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案。

3、通过理论学习和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4、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整体计划。

三、研究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2、研究的操作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四、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1、开题报告

2、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材料

7.试析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篇七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 明确教学亮点, 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 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将历史教学不足之处找出, 则可以为纠正和弥补教学错误提供依据。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存在缺陷,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但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找出历史教学的不足。这可以使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正视教学缺陷,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弥补和矫正教学不足, 为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将能够迸发出“智慧火花”, 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 利用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对历史教学活动予以反思是必要的, 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 以便于“智慧火花”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中学历史教学, 主要是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 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明确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高质高效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说, 教学前反思历史教学是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的定位, 为后续规范、合理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中学历史教学前反思的内容是:首先, 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分析教材, 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应当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对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予以分析, 了解本学期需要教授的历史知识。再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对学生历史成绩、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了解, 从而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 为后续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合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趣味性、引导性,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对于教学活动的选用, 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历史教学方案, 合理选用, 促使教学方法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融入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 教学中反思。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 学生作为课程主体, 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为使自身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的, 这要求历史教师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反思,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的具体内容是: (1) 课前反思。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 并不单单是在课后进行教学活动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反思以往教学此方面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摆脱固定教学框架, 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等融入到课程中, 为高质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创造条件。 (2)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可以说, 历史课堂教学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 如若不在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则会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给遗忘, 那么教学不足将不会被教师所重视, 这不利于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课后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等方面予以详细的记录, 为优化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整体情况进行反思, 做好总结性的记录, 为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做法则是, 根据新课标要求, 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分析本学期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 确定历史教学方式的长处和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结束语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当下, 不断提高教学活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更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反思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可以使历史教学不断优化和创新, 更好的教授学生, 使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所以, 对教学活动反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康琼.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4) :10-11.

[2]庄素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 2005 (09) :20.

[3]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2007.

[4]林科丽.做好教学反思, 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8.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八

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自2007年3月立项开展研究,在市教科院秦院长的精心筹划和安排下,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年级组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讨,有针对性的就“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课堂问诊,案例剖析。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所偏颇,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经验,导致“三维目标”的割裂,甚至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不能当堂落实的现象,鉴于此,近阶段我们子课题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研究,现将这一阶段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一、业务学习,充实理论基础

在实验初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要求教师写下不少于五千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学习内容有《有效教学探析》、《有效运用评价,培养学生乐学情感》等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小学数学教育》上刊发的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也有教师从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如有效教学的起源,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的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学校博客这一交流平台,我们建立了大新路小学教务处博客,以“校本研训”一栏引导教师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二、课堂问诊,促进集体反思

五月份,借学校“创造杯”教学比武的东风,课题组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观察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1、是否把课程目标具体为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3、是否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活化教材?

4、所设计的学习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5、教师是否合理运用评价?

6、教师是否有效关注学生? 通过十几节课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少部分教师有教学目标游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现象。究其原因,源于对教材钻的不深,悟的不透,导致教材和头脑中的新课程理念是两张皮,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怎样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并活化教材,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呢?于是,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反思和学习,积极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教材培训;另一方面,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派出二十多人次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回来再上汇报课,再交流学习体会。并于九月初在五、六年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新教材研读活动,要求年级组内教师先每人认真阅读新教材,说下对新教材的所惑、所感、所思。在教研组内交流后,再由教研组长统一执笔,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今后集体备课,个人上课的参考资料。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时刻围绕“我的提问有效吗?”“我组织的活动有效吗?”“我的评价有效吗?”等问题进行。

三、献课询教,保证行为跟进

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开放评教,献课询教活动。将学校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的领导,教师分成五个询教组。活动口号是“请让我为您真诚的献上一课”,为加强教学的横向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老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搭建了良好的舞台。询教组每天早上第1、2节课进行献课询教,询教人员现场看课,并与献课人员和学生现场互动,课题组的相关教师就数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目标的落实,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解剖。这样人人参与,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了积极的作用,四、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简约、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9.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九

(三月份)

语文科组:张丽娟

本学期,为进一步推进有效教学模式,语文科组在学校总课题组的引领下,扎扎实实根据“学 — 查 — 教 — 练 — 测 — 补”六大模块继续进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工作。下面是我们语文科课题组三月份的研究实验活动小结:

一、主要做法

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明确研究内容。

三月初,课题组全体教师再次认真学习了《凤岗小学有效教学模式》(框 架),认真解读了《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根据刘主任提出的相关要求,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学”即学生自学,也称预习,教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在授新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课前自学方法)。“查 — 教 — 练 — 测”四个环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查”是课堂通过各种形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教”是对学生预习中的疑难困惑,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考点、知识点,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地传授;“练”是即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练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测”是对本节课的考点、练点进行课堂抽测,并要当堂讲评;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而“补”则是针对个别困难学生对还没有掌握的知识、考点进行课中或课后的查漏补缺。

2、骨干引领,分层推进。根据学校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语文实验行事历。确定五个实验班,确定10名学科骨干教师为本阶段有效课堂实验教师,使至少二分之一的教师完成从理论学习到课堂实践的引领,每两周一节实验研究公开课。

3、坚持不懈地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质量检测等教学常规工作,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各实验班老师根据本班的学情确定研究课例,根据《研究课例一览表》的进度安排有序实验、探讨。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每一课例的备课、评课均需作好记录,上完每一节实验课后,上课老师和记录员共同填写《课例反馈表》,及时地总结反思成功的或失败的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三月份,各实验班的老师都上了精彩纷呈的实验课例。特别是陈超艳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扣“笑”字,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演绎得淋漓尽致受到了校内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而年轻老师肖卓纯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更是受到帮扶学校麒麟小学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二、课堂变化。

目前课堂呈现了三个的正面效应:首先是课堂上部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敢于质疑问题;其次是自主高效课堂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教师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模式的使用,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有效的参与课堂。

三、师生变化

1、教师基本上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熟悉了有效课堂的各个环节。经过一个月的实践,以“学 — 查 — 教 — 练 — 测 — 补”为模式的有效课堂理念已逐步被实验教师所接受。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显著,课堂展示积极踊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质疑能力有所提高。

3、实验班教师的教案编写比较认真规范,处理教材能力提高较快。从平时听课和常规教学检查来看,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规定,在集体统一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个人复备。

4、大部分学生对有效课堂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能够理解和接受有效课堂模式,并对该模式持肯定和支持态度。

四、对有效课堂的两点思考:

1、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是什么”变成“为什么”,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懂—透—化”的过程。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10.对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篇十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和运用语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教学阶段,以教为中心,以学围绕教转,每讲一篇课文老师总是围绕“朗读课文,疏通字句,段落分析,中心归纳,写作特点”这五部曲,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课,这种模式崇尚抽象、概括、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重视将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却忽略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语文课变得干瘪而单调,枯燥而乏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在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理解为要淡化语文基础知识,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课堂上于是出现这样情景:老师在让学生草草了解文章大意后,采取多种形式的讨论,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参上的答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见闻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由课文引申出的思想内容的正确﹑崇高﹑神圣,最后师生来一次思想的升华。有的干脆出示教学目标时,暗示学生学习什么精神,体会什么感情,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不是把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陶冶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而是对一篇文章断章取义,看似热闹,形式多变的课堂,却听不到朗朗书声,看不到字词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句段的赏析剖解,更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结果课程上完后,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都没理解。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语言感悟力再强,也难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很好表达出来,这种变化只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这样的课堂终将使我们的课改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必须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地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成了空洞的说教,忽视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在听说读写中渗透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会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培养爱国情感,社会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教师主导性和学生自主性相结合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启智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组织引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教学活动的权威﹑主角,是传递知识的道具。课堂上既导且演,结果往往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疲于奔命。与此相应,学生在课堂上是配角,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观众或背景,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传接关系。而当新课改要求“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这一声令下后,许多教师由惑生喜:“既然要把课堂交给学生,那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又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老师讲得少了,课堂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东扯西凑被认为有新意,教师悠闲自在,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如一次在听《孔乙己》示范教学中,老师大多只是微笑点头称许,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毫无主题的自由讨论,然后分角色表演,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的确赢得了听课师生阵阵欢笑和掌声,可笑声中我分明感受到学生只是在玩,没有用心去体会作品的主题,人物的悲剧命运,至于小说要素的体现,小说的描写手法等这些更是未曾涉及。孔乙己在笑声中悲惨死去,学生在笑声中下课,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这样看似学生成了主角,“放羊式”的思维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这种自主实际上对课文只留下很肤浅模糊的印象,哪里还谈得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呢?

卡尔·罗卡斯说:“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本质的态度。”所以,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做到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和谐统一。教师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方面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又要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达到高效的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既不会成为老师自导自演的独舞台,也不会成为无遮无拦的放牧场。

多种形式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该减少强制性和统一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就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篇文章,同个人物,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就能让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例如,我在上《七律·长征》一课时,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模拟“长征”活动,面对这样一个跨越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影响之大的历史事件,单靠个人知识是难以完成的,于是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分头上网查找有关长征的人物﹑事件,图片,路线等,最后制作出一幅幅长征图。通过在班级进行展出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很好帮助他们对长征的理解。

探究, 就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如我在上完《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节课后,发现学生对作品很感兴趣,就及时采用求同辨异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1.人物性格对比;2.人物归宿对比;3.作者批判手法对比。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和思考,各抒己见,从他们的发言中,反馈出这样信息:1.清高和自卑﹑迂腐和圆滑﹑善良和虚伪﹑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性格差异。2.一个是被打断腿走向坟墓、一个是终成正果的悲喜结局。3.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主将,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怒斥封建社会人吃人这一主题,用白描手法,对病态社会的根源,作了毫不留情的解剖;吴敬梓以人物的丑态来批判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用夸张讽刺的笔法,再现了社会的假丑恶。通过这样探究学习,同学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问题设计者,以学生为主,以合作探究为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才会产生无穷的积极性和极大的兴趣,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11.第一阶段小结 篇十一

第 一 阶 段 小 结

根据中央、省、市、镇党委要求和安排,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3月14日我村党支部积极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动员大会。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镇党委、政府保持党的纯洁性办公室备案。动员会上由支部书记马清湖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并宣读了实施方案。会议要求: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教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紧密结合实际、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学、查、改,促进纯洁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搞好学习交流。要坚持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深入学习、沟通交流,切实提高认识。根据上级精神,我支部决定利用一周时间开展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内容包括中央、省、市、镇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及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在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要开展作风建设,巩固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促进领导干部 作风转变,切实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找问题,寻差距,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全

村上下营造雷锋精神和廉洁自律的风气。

三、要认真组织实施,促进转型跨越发展。要坚决按照活动“三个阶段”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十个一”中心工作为第一要务,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使每个党员、干部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有效促进我村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远程教育终端网络,我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课余学习收看了我市领导、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学习先进典型,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工作热情,继续开展创先争优专项活动。通过接受传统教育,利用我市的红色资源,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和奋斗历程,使得党员们深刻领会了“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如何发挥党员作用”等问题,保持党员先进本色。

目前,我村党支部正组织全体党员,按照方案步骤进行课外学习,整体提高阶段,运行良好。广大党员高度重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确保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本阶段力求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教育内容入心入脑,是全体党员人人受教育个个有进步。

马家沟村党支部

12.第一阶段小结 篇十二

根据局委会会议下达的《水利局关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公司在2月28日召开2012年关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胡锦涛书记的“七一”讲话、县政府《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水利局局委会会议精神,总结已完成工作情况,对照县、局委的考核目标以及本公司年初工作安排,查漏补缺,研究部署日后的工作,推进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先将这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文件下发后我公司迅速展开了公司的动员大会,公司迅速编制了《民和县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公司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统一了细想,提高了认识。具体内容如下:

一、确立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主题,并要求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同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相结合,相互依托、齐抓并进。

二、成立了公司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曹延喜经理任组长,袁毅副经理任副组长,何均武、李积忠、马正忠、马斌、代万虎为组成员。领导小组针对动员部署阶段工作中各方面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按要求扎实推进。

三、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结合本公司实际研究制定了《民和县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公司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做好了动员部署,使公司全体员工认识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加强公司效能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员工自己主动地投身到排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

通过2012年度这两月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公司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小组领导的领导下,以及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度平稳,重点工作合力推进,富有亮点,员工思想建设多项并举,对局廉政风险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明确了廉政风险的漏洞在所在,并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工作中不出现一例腐败事件,为推进我公司跨越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民和县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公司

13.“有效课堂教学”第一阶段总结 篇十三

——**县‚有效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活动第一阶段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3月14日,在全县教科系统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向永东响亮提出:‚要全面推进教学重建,深入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主题活动,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践活动,把教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的精力、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吸引到工作中去,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撑。‛以此为契机,全县‚有效课堂教学‛主题研究活动正式在启动。现将工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高屋建瓴,引领课程改革新方向

(一)县委书记***多次亲临学校一线视察,十分关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书记每到一处乡镇,都要到学校检查工作,特别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曾多次听、看教师的授课。4月,*书记在看到赴利州区考察学习的汇报材料后批示:‚看到同志们这么认真,态度虔诚地考察、学习、研究有效教学问题,很是欣慰。**作为教育大县应当在推进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培育时代新人方面有更大作为和贡献。望大家都能进一步静下心来,按照今年全县教科工作会议的总部署,切实开展全域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活动,连续抓几年,一定会有巨大收获,甚至改变一代及几代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模式和管理体系。盼早日看到大家的新实践、新成果、新面貌。‛6月上旬,在

决于敬业奉献的精神,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法。各学校的校长、老师们要怀一颗赤诚的心、仁爱之心、敬业之心,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学生身上,加强教学的研究,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优质课、精品课。‛何副县长经常带领局行政班子亲临教学一线,要求校长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强力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四)教科局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多方联动、上下合力,推动‚有效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县教科局局长***、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等领导亲自抓‚有效课堂教学‛,多次组织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在目标导向、政策规范、经费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强支持的力度。*局长要求:以‚有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有效教学。全面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人人上公开课,在教研组、学校、教育督导办、教科局层层举行大比武活动,层层推评优胜者,将有特色、效果显著的教研成果抓点带面整体推进。

二、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进有效教学新局面

(一)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1.县教科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打造和谐教育‛主题研究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剑教科发“2012”10号),方案中确定了**中学等十一所学校为全县有效课堂教学示范基地。其它教育督导办辖区选择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为推进有效课堂教学年活动样本校,并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区域性备课(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监控、质量监测等办法。各中小学选择一个年级、一门学科为示范,要充分利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名师资源,通过教材培训、集体备课、课堂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展示课改新理念,提供课改示范案例,带领全体教师参与课改。

展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启动会,成立组织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科工作会议精神,商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策略;结合全县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在督导办确定的示范学校召开教学研讨会,上示范课,大家听课、评课,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3.5月25日,全县‚有效教学研究‛推进会在**中学、***小学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专题调研,县教科局副局长、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镇党委负责人及教科局教育股、教研室负责人陪同调研。全县教育督导办业务干部、中小学教师200余人参加了听课、经验交流、课例点评。

(四)科研推进,课题引领。

在有效教学主题研究活动中,县教科室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论坛‛、‚课例研讨‛、‚诊断反思‛等专题活动,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和成果。为了将这一活动长期有序的开展下去,部分学校围绕有效教学申报了教育科研课题,如省级课题《农村单设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农村普通高中学校课堂有效性研究》,县级课题《农村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为有效教学助推了强大的理论动力,加速了有效教学研究的理性认识与规律总结。

三、聚焦课堂,大胆实践,催生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一)抓住关键,紧扣环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后,实现了有效备课、有效施教和有效激励。课堂变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谈‛,而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二)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敬业‛,更要求教师要‚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学科知识,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课堂中的组织与调控,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有效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还将是一个长期要抓的工作。

(三)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近半年来的研究与实践,主体是我们教师,可称为‚草根研究‛,因理论储备的不足,视野的狭窄,探索的有限,使得研究与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难以依靠自身的能力解决;甚至个别领导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我们需要真正有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有效教学方面有建树的专业引领者与我们的教师平等对话,帮助学科归纳教学模式,诊断课堂中的问题,与教师一道协商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改革朝着正确、有效方向快速迈进。

(四)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到师资的培训,召开研讨活动,导学案等资料的编制,都需要经费支持。县财政对这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包括整个课程改革)尚无明确的经费安排。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一)分学段开展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说课、讲课、观课、议课培训和比赛,同时提高学校领导的教学指导能力。

(二)开展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例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邀请全国先进学校专家、名师来我县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4.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篇十四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提问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上一篇: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计划书下一篇:上海地区高考作文题为“必须跨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