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帮扶日记(共12篇)(共12篇)
1.大学生帮扶日记 篇一
2012年11月3日 周六晨
小雨
今日周末,已是两周没回家了。屋外下了雨,使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倍加寒冷。晨起,我极不情愿地离开眷恋的热被窝,披上厚厚的迷彩棉衣,站在窗前,雨雾笼罩的远山尽收眼底,望着那棵树叶落尽的老槐树和那只被雨浸透、瑟瑟悲啼的乌鸦,听着雨点滴答滴答的敲打声,一种思家悠然而生。是啊!两周没回家啦,至少还得再过两周,才能回去,家人怎样?特别是孩子病情怎样„
远山浸雨雾相扰,枯树孤鸦影瘦娇。
独立寒窗思千绪,待得喜讯转家报。
2012年11月3日 周六晚
小雪
山村的夜真长啊!屋外飘着小雪,屋内我们工作组三人都忙碌着整理一天的帮扶日记。老天也像在故意捉弄人,突然刮起了狂风,怒吼的北风吹得院里杂物乱飞,吹得门窗都咯咯作响。真是祸不单行,这时突然停电了,屋内屋外漆黑一片,只能听到狂风的嘶嘶怒吼和门窗的咯咯声响。真有点吓人!我们找到手电筒,翻出仅存的半截蜡烛点起,三人裹着棉衣,围坐在昏暗摇曳的烛光下,喝着当地的枣木杠酒驱寒,唠起了家常„
此时此刻此情景,三人有感共吟词一首:
夜深北风肆虐狂,犹似百万雄兵古战场,激战正酣畅。前铛铛,后磅磅,深夜岂能入梦乡,组员伏案日记忙; 忽而断电灯灭无亮光,三人齐声旷; 黒黢黢,夜茫茫,烛影摇曳话家常。
村里这么冷,家中情况怎么样?正在这时,屋内传来手机铃声,这么晚了,一定是家里来的电话。我走进屋,果然是。电话的那边传来爱人的声音,“家里下雪了,你们那儿下了吗?”
我说,“我也正想给你打电话呐!我们这儿也正下着雪,可冷了!几天前这里就上冻了,石家庄也很冷了吧!孩子的病好些了吗?晚上睡觉还憋气吗?顺畅点了吗?又去医院拍胸片了吗?输了这一周的液,情况怎么样?”
停息了片刻,电话里传来妻子满含委屈和埋怨的声音,“孩子的肺炎一周多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我每天都要带着她输液、做饭、辅导她落下的功课„特别是晚上,孩子睡不好,我也睡不好。今天,刚去医院拍了个片,肺里还是有阴影,周一去医院再让医生看看,是否要调整治疗方案?真是的,在家里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身边„不过,你不用太担心,既然在那就安心工作,家里我会照顾好的!”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阵酸楚,声音哽咽了,“老婆,你辛苦了„”。是啊!能有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是我福气啊!为支持我下乡扶贫,一个人挑起全家的重担。不仅如此,在村里打水井缺乏启动资金的时候,她很痛快地同意了我的提议,把自己家原本准备用来还银行房贷的六万元垫到村里,作为打井的启动资金,为村民能早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付出了一位帮扶干部家属的爱心。付出就有收获,看到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家家户户,看着村里老人、孩子们的那股欣喜劲,我深深感受到这次下乡帮扶活动的必要和及时。尽一年的帮扶,给村里打了井,家家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修了路方便了出行;修了灌溉渠解决浇地难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光景;整改了全村供电线路、改造了危房,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建起了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广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让村民确实得到了实惠。每次走在整洁敞亮的街道上,看到村民投来的那种信任、感激的目光,我深深感受到,这一年的下乡帮扶,远离城市和自己的家,我们虽然付出了一些辛苦,但看到给村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觉着自己的付出,很值!
这时,电话里又传来妻子的声音,“你们那儿那么冷,你带的衣服够不够?别冻感冒了!孩子被电话吵醒了,想和你说话。”
“是爸爸吗?”,电话中传来女儿睡意朦胧的声音,“爸爸,你好久没回家了,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
听到这里,我眼圈一红,声音哽咽了,拉开窗帘,屋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2.大学生帮扶日记 篇二
一、建立贫困生档案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 辅导员要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包括家庭成员及其工作、家庭主要收入和支出等, 并建立档案保存, 对全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使以后的资助工作做得更加轻松到位, 把每一笔资助送到最需要的同学手中, 发挥最大的资助作用。新生入学时比较单纯, 在这时做这项工作, 了解到的情况更加切合实际, 也就能给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更加真实的材料, 让资助工作做得更好。
二、评定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在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明确班级受资助的名额, 申请的条件。资助的目的是让积极上进、家庭贫困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 所以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我都会明确向全班公开申请资助的同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评定标准:凡受过各级各类行政处罚及处分、学期智育总成绩在班内排名倒数30%、吸烟、酗酒、生活奢侈浪费等都无条件申请;申请的同学必须是家庭贫困, 在平时的衣食住行表现比一般同学都节俭;积极上进, 无旷课, 活动无缺席, 等等。将评定标准公布后, 让全班同学都参与监督, 不够资格的也就不能浑水摸鱼, 从而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让每一笔资助给最需要的同学。
三、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让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以外, 我们还要对贫困生, 特别是没能受到资助的同学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没能享受到资助的同学, 心里难免会失落, 甚至是出现更糟糕的情绪, 如:嫉妒、怨恨等。我们应该及时地化解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 让他们明确资助条件, 分析他们不能受资助的原因, 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 让他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对同学的理解和爱, 并鼓励他们去同困难作斗争, 自强不息, 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 改变环境, 做生活的强者。对受资助的同学, 首先要让他们明确, 国家或企业等所给予的资助, 并不是理所当然就是给他们享受的, 所以要学会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并将这份爱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为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平时, 我还邀请专家和心理学老师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会、座谈会, 与贫困生面对面地交流,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 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放下思想包袱,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面对人生。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做好贫困生思想工作是一个方面, 但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首先, 争取学校的勤工俭学的岗位, 让贫困生课余去帮忙, 在锻炼自己能力之余获得助学金, 缓解经济压力;其次, 联系校园内其他的就业岗位, 如饭堂打扫卫生、小店帮忙等, 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开辟了途径。除此以外, 寒暑假联系工厂, 为学生寒暑假打工提供机会, 更早地让学生走入社会去了解社会, 更储备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
多种渠道的勤工俭学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又为贫困生解决了学习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 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学业。
五、在教工党员中建立扶贫帮困队伍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即使有勤工俭学的岗位, 也不可能投入很多的时间, 收入就不可能多, 技术、经验也不足, 所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家庭贫困, 力量毕竟很有限。因此, 我在教工党员中成立了扶贫帮困小组。教工党员扶贫帮困小组成员都有一副热心肠, 哪个同学家里出现什么意外, 有什么急需的时候, 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献出爱心。如, 07级的刘同学爸爸得了鼻咽癌住院了, 扶贫帮困小组得知消息后, 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为刘同学的爸爸捐出近一万元的医疗费, 而且派老师亲自送到医院去。带去的, 不仅仅是那一万元的医疗费, 更是老师对一个贫困生的关心和爱。所以刘同学照顾好他爸爸回校后, 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老师的爱, 每学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而且在课余还自己去摆地摊挣取生活费,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救助贫困大学生,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工作, 更是我们工作在学工第一线的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因此, 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他们自强不息;关心爱护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努力, 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创造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共建和谐校园, 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应该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竹韵.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完善贫困生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3) .
[2]王建斌.高校贫困生调查及解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2) .
3.大学生村官帮扶要“量身定做” 篇三
我们选取大学生村官工作走在江苏省前列并形成自身特色的苏北地区作为考察个案,就已普遍展开的帮扶工作进行剖析,以期从中获得某些经验与启示。
“1011工程”催生三种帮扶样态
苏北地区大学生村官帮扶工作与“1011工程”联系密切。“1011工程”又称“双千工程”,是指2007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选派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在全省范围正式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由此围绕大学生村官的帮扶工作大幕也徐徐拉开,并形成以下几种主要样态。
一是思想帮扶。从高校校园转向陌生农门,由大学毕业生变为基层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经历空间地理位置和社会层面的角色“移位”,面临心态调适、工作适应及困难应对等难关。
从深层次来讲,思想帮扶还有认识上的“拔高”问题。报考村官时,大学毕业生关注较多的是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以及笔试和面试考核的当下要求,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本身思考不多、领悟不深。上述情形决定了思想帮扶的实质是基于思想引导的疏导式帮扶,即管理部门针对其思想动态、心理问题展开的“号脉”和诊断,所起的作用是一种表达性支持,涉及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寻求对核心问题的认知、肯定自身的价值尊严等,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村官摆正心态,树立信心,进入角色,适应并融入农村环境。
苏北地区的做法是,大学生村官通常被安排到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距离集镇较近、村党组织书记较为优秀的村组任职,并在乡镇政府大院安排食宿。当地政府一般会购置日常生活用品,配备自行车,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努力为他们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县市、乡镇主要领导定期主动找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消除其认生心理,用热情关怀和真心关爱留人留心。
二是工作帮扶。所谓工作帮扶,其实质是师徒式帮扶。“师父”是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村“两委”干部,主要责任人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徒弟”则是初来乍到、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帮扶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开展村务管理。
与思想帮扶不同,师徒式工作帮扶偏重于村务工作实务,它发挥的是工具性支持的作用,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和解决问题等。鉴于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舞台中心是在农村基层,而村级组织在党的执政体系中处于基层末梢,也是与“三农”联系最紧密、最关键的一环。
在苏北地区,多数县市为使大学生村官更快提高农村工作实际水平,积极推行“导师配备制”,除配备思想导师(乡镇领导班子)、生活导师(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技术导师(农村致富能手)外,还配备工作导师,即所在村的班子成员以及蹲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帮助,并采取“帮、带、扶”三位一体的形式直接培养,做到“工作留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安排任务有的放矢”。
三是创业帮扶。创业帮扶的实质是助推式帮扶,即通过创业引导、项目培育、后期扶持等,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使之成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
就类型而言,创业帮扶可分为政策性帮扶和技术性帮扶两种。政策性帮扶主要是政府层面组织实施的帮扶,它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并为其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导引性明确、支持力度大、持续性强是政策性帮扶的特点。而技术性帮扶主要是当地农村致富能手的“援手”,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的特点,是政策性帮扶的重要补充。
苏北T市政策性帮扶推行“四个帮助”方式:帮助解决创业资金难题,帮助选准创业项目,帮助聘请创业导师,帮助引导创业模式。截至2010年底,该市在村任职的796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430人创办、领办、合办各类实体300个,吸纳就业13252人,带动创业7501人,帮带致富8353人,形成“村官+大户”、“村官+贫困户”、“村官+基地+农户”等创业模式。
帮扶去部门化、碎片化、形式化
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国家明确提出建立齐抓共管制度,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部门管理责任。我们认为,在帮扶工作过程中,应避免帮扶工作“部门化”、“碎片化”、形式化。
首先,帮扶工作的主体应该整合。苏北地区大学生村官帮扶工作的主体为政府相关部门、村“两委”以及农村致富能手,当前应尽可能将对大学生村官具有重要帮助价值的机构、组织纳入进来,如高等学校、金融机构、电信部门等。
其次,帮扶工作的“阵地”应该扩大。现有帮扶工作主要立足于“待得住”和“干得好”环节,需要将帮扶工作“阵地”进行前移和后挪,形成全面覆盖。前移是在“下得去”选聘阶段,要将帮扶及时送到有志服务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身边,使之提前了解和熟悉“三农”问题,做好基层工作的准备。后挪是在“流得动”去向阶段。国家规定大学生村官后续出路有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五条。至于何去何从,此时最需要帮扶工作的介入,引导大学生村官正常有序流动,缓解出口阻塞。
再次,应强化新时期帮扶工作的平台建设。基于大学生村官人数的激增,新时期帮扶工作的平台建设不应是过去纸上的松散帮扶联系制度,而是应具有网络化、正规化、组织化的特征形态。一方面,平台建设可以加強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另一方面,它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村官自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例如,苏北Y市通过建立组织网络和开展联谊活动,既加深了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了解,又实现了共同发展。
最后,要注意帮扶工作的力度拿捏。帮扶工作的主旨是“助人自助”,必须掌握“火候”,不致帮扶工作发生变形。为提高创业成功率,苏北S县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包创业指导、包项目选择、包政策指导、包方法帮教、包跟踪服务、包困难解决的“六包”服务。显然,该案例中的帮扶工作力度过大,近乎形成包揽、包办,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过程中的主体性严重受损,而地方政府似乎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实践的“主角”。
我们认为,只要站在战略高度谋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全局,坚持国家在大学生村官计划上担负无可替代的引擎角色;坚持地方性实践知识,形成精细化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程序;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需要进行设计,提供包裹式服务支持,协助他们自立自强、发挥潜能。这一上下结合、回归主体的设计理念将会有效推动整个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链 接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首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
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将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整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4.帮扶工作民情日记 篇四
路经一个鱼塘,塘里的鱼全都翻肚了,白花花的死鱼浮在水上,不知道是因为最近天气异常还是有人投毒,我们都为养鱼户揪心起来。
我的帮扶户就在路边,就第一个去,他家居然没人,路过的村民说他家去医院开刀了,我以为是去做白内障手术了,哪知那人说是他老婆去生孩子了。我上次来她不是就抱着一个孩子嘛,顶多一岁的样子,怪不得我说人家胖得不行,原来是一个孕妇啊??这两人都没有扯证居然就非婚生子两个了!男的半瞎,女的懒惰,怎么就没事瞎整哦,还生第二个了。农村的贫穷与愚昧是紧密相连的。听村民说同事帮扶的另一家的亲戚条件好愿意把他的孩子接去,都办好了孩子的读书各项事宜了,那人居然跑到学校去大闹,拿刀威胁老师让他儿子回家,没人拧得过他,就只好让他把孩子带回来,继续放羊偷盗。如果人真是投胎来到这个世界的,遇到了这样的父母,这样的人生,简直就是这辈子最大的惩罚!一人的愚昧带来的一家人、几代人的愚昧和贫穷,这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围了,有些人冥顽不宁,有些人宁愿穷死也不会去劳动,真是可悲啊。
村支书还大道苦水,因为我们的帮扶毕竟是少数,有些村民不忿,觉得不公,就把他给打了。哎,基层工作不是在庙堂之上的大老爷们能体会的,那些人拍脑袋想的政策怎么能在基层实施嘛?
同事帮扶的一家养鱼户,老公出去打工了,老婆在家养鱼,有20亩的鱼塘,还养了鸡鸭鹅还有鸽子,海陆空都养齐了,老爷子还在家手工做打谷桶,他老婆见我们来就高兴,说上次收到了肥料和饲料非常感谢,立马切了半个西瓜,我们也是口干舌燥,顿时一口西瓜入口,解暑啊。从这些对比来看,任何的帮扶都需要自身的勤劳,没有勤劳,等着人家的帮助永远都不可能致富。
在农村看到了留守老人的问题,都是六十多的老人了,青壮力都出去打工了,还把子女留在农村,老人和孩子是农村最普遍的家庭组合。老人说子女在外一年也寄不了多少钱回家,把孙子的学费寄回来就不错了,生活费就靠他们在地里种点吃点,其他的都比较艰难了。看着这些老人还是觉得心酸,儿女不易,让他们有多孝顺是苛求,他们不啃老已经不错了。那些孩子也不易,父母不在身边,学习靠自觉,要是再不好好读书,他们的未来也就是靠劳力吃饭,永远在社会的底层。
人生而不平等,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决定自己的家境,但人又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可能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不同,有些人是无论多穷多苦都要有儿子,有些人是无论多穷多苦都要生儿育女,有些人的是无论艰难都要奔致富,无论哪一种,我们都无法指责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中短暂的快乐,哪怕等着他们的是更长的贫穷和艰难。
看着这里,有走出去的人不再回来,有走出去又回来的,还有一直都没有走出去的人。人生啊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5.留守儿童帮扶日记 篇五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女,12岁,六(2)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 杨程程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她的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程程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杨程程的奶奶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她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直接批评,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杨程程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她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 杨程程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同学生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经常同她交流。
2、还需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同家长随时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儿童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他们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学校组织了与留守儿童结对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关爱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中,感觉***是个活泼的女孩,但是与她交谈时感觉她还是比较内向的,记得当时问她一些情况时,会犹豫会儿再说,有时就会点头。不过,她始终都是带着可爱的笑容。
有时通过电话询问她的一些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就是与她奶奶的沟通问题。都是用方言讲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办法只有联系在外打工的妈妈,所以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周围的环境对留守儿童影响极大。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而作为代理家长的我们虽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上还有人关爱他们的,这世界是充满爱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也在逐渐地成长。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我学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留守儿童”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简单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是一个个儿童无比沉重的现实处境,是一个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生活!因而,每个人都要从心底萌生责任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用心去关爱他们。
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仅仅关注留守儿童,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们。当然,也要让更多的群体关注他们,确切地给予帮助。因为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
6.扶贫帮扶驻村日记 篇六
我们知道乡亲们困难,但是当我们下去实地查看后,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有点住的依然是破败的土坯房,有点只能维持温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有点地方道路坍塌,出行困难等等这些都深深地刺疼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们也愈加感到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我们一定要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好,在工作中要真抓实帮,帮助乡亲们度过难关,和乡亲们一起共同谋划小康的发展之路。
随着对贫困村和特困户的深入摸底,看到这些辛勤劳作,却因自然环境影响而无法摆脱贫困的现在,我们心中着急不安,如何为他们找到一条尽快脱贫的富民产业,成了我们日思夜想的问题,经过走访调查,秦州区关子镇韩安村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67户819人,耕地面积1294亩,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干旱少雨是全村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产业发展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苹果和劳务输出为主,结合该村已有的果园建设,我们提出苹果产业帮扶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发展韩安村的苹果种植业,我们先后为关子镇韩安村无偿提供俄矮系列优质苹果苗7500余株,建起苹果产业帮扶基地,为韩安村帮联户送科技图书300余册、农膜500公斤,扶持发展苹果产业。果园建成后,我们还要把管理和技术及时的带给果农,使果园尽快挂果,产生经济效益,尽快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扶贫队这一下给我们找到了一个致富的“聚宝盆”,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了。我们一定要精心务操这些苹果树,让树好好长,早结果,早收益,我们早致富。”韩安村乡亲们的话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鞭策。
秦州区大门乡长官村行路难是一个一直困扰这里老百姓的老大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我们深入村上走访,乡亲们都希望能给他们修一条平整宽阔的村路,于是我们和村干部一同实地勘探设计道路修建方案,给大门乡长官村送去水泥60吨,无偿提供挖掘装载机、压路机等道路建设设备帮助完成村道路硬化,为村民打通产业路5公里。同时为该村村级文化广场安装路灯4盏。看到乡亲们开心的笑脸,我们觉得工作中所受的辛苦和劳累也是值得的。
我们不仅仅注重经济和技术上的扶贫,我们同时更注重精神和意识上的扶贫。为了改善大门乡高坪村及周边卫生状况脏乱差的现状,我们利用环卫处的工作优势,给该村送去手推式垃圾收集车5辆,同时根据村上实际情况,计划向有关部门争取大门乡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力争年内完成项目可研批复和立项。在村级阵地建设方面。按照村级阵地建设不少于150平方米的要求,住建局市政处、局机关多方筹措积极争取,完成大门乡长官村村级阵地改扩建工程和齐寿乡火焰村村级阵地新建工程。这些村阵地有的在150平方米左右,有的在200平方米,均已完成主体工程,现在正在着手进行阵地周边绿化和配套设施的施工。这些阵地建设从设计绘图,施工建设到绿化美化都是我们局里自己组织力量自行完成的。村阵地建设是我们局里扶贫工作的一面红旗,赢得了区委、区政府的好评。
7.浅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帮扶 篇七
一、贫困大学生现状
高校的高额学费和不断扩招, 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 目前在校生中贫困学生比例为20%, 特困生比例为8%。在西部一些高校以及农林院校, 这个比例更为惊人。大多数高校贫困生能够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困难,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校生活, 然而也有部分人因为经济拮据而过度自卑, 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 严重的自卑心理
严重的自卑是高校贫困生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首先, 经济上的拮据, 使很多贫困生觉得低人一等。其次,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贫困生几乎没有什么特长, 这样就更容易使他们自惭形秽,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形成或加重自卑心理。
2. 生活压力大产生的焦虑心理
贫困生们大多是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或者农村地区, 也有一些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 或者一些经历过重大变故的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有的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为了改变命运, 他们靠助学贷款或向亲戚朋友借款以维持学业, 已取得高学历提高自身就业起点。为了缓解自己及家庭的经济压力, 一方面他们拼命学习以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 另一方面他们又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寻找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 生活上的拮据以及紧张的学习与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使他们身心疲惫,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3. 人际交往问题同学之间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的自尊心强往往比较敏感,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缺点很在意, 并且非常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些人无意的言行, 往往被他们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蔑视。贫困生面临的又一个严重问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 贫困生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普遍较差, 他们往往认为别人看不起他, 不与人交流。其次, 部分贫困生缺乏沟通技巧, 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良好沟通。最后一点, 由于经济基础不好, 很多囊中羞涩的贫困生会主动退出大多数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活动。
三、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贫困生们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或是一些困难家庭, 在他们的身后, 往往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因为生活的拮据, 他们承受了很多苦难, 也遭受了世俗世界的轻视与嘲讽, 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另外, 父母忙于生计, 加之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 而往往疏于他们的教育;另一方面父母缩衣节食甚至变卖家产, 将光耀门楣的期望寄托于子女身上, 希望孩子通过上大学来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这虽是贫困生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也是他们紧张、焦虑的压力所在。
2. 经济原因
经济原因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直接原因。高额的学费已经使他们倍感焦虑, 而大学的高消费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因而他们在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 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生活问题。因而他们不得不服对自己的生活精打细算, 有些甚至甚至不舍得吃早饭, 一天只吃两顿饭, 更有甚者, 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即便是过着这样省吃俭用的生活, 他们还是要依靠父母节衣缩食甚至借钱才能勉强完成学业。可见经济的紧迫在他们生活中造成的压力成为了一个沉重的、令他们难以消除的心理负担。
3. 心理素质教育缺乏的影响
引起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内在原因是心理素质不够高。因此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是由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引起的。很多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 周围世界诱惑, 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家庭的贫困, 常常为自己的贫困而自卑和痛苦, 对自己的评价偏低。更有甚者在自尊心的驱使下过度虚荣、攀比, 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很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造成一些列的恶性循环。
四、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贫困生自身做出很大的努力。
1.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应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平困生们的生活往往不规律, 他们经常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以高度紧张的状态来应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为此教导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者要引导他们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经常锻炼, 适度休息, 过有规律的生活。
2.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大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这个大集体融合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 因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可以缓解贫困生们焦虑与紧张, 为他们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各种积极健康的活动, 并鼓励贫困生积极投入进来, 使他们摆脱自卑, 表现出自己的最优秀的一面, 正确的认识自己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爱, 感受生活的温暖, 减少内心的孤独感。教师也要多多关注贫困生的生活, 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内心想法, 及时为他们排解心理障碍, 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3. 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
贫困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高校形成了“奖、贷、助、补、免、勤”的资助体系, 然而这些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有一些漏洞, 例如贫困生的界定不明确, 贫困生中存在的消极等待救助的观念, 贫困生就业后拖欠利息等, 健全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鼓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资助, 加强学生的诚信观念教育及感恩教育, 是贫困生学会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学会服务。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由于自身的家庭、经济等原因, 他们的内心往往比较脆弱, 一些统计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要高于普通同学, 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首先, 高校应该设立独立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医生, 以方便同学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其次, 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方便学生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诊治;最后, 对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 就必须引导他们接受专业治疗, 以防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远, 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2005-12-21 (4)
[2]吴艳东, 王体正.和谐校园构建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6-9-33 (5)
8.大学生帮扶日记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就业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又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高校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整合资源,促进就业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就业中的弱势大学生,即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一、就业困难学生界定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19 号)文件,"要根据女性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以及大城市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可见,高校就业困难学生主要是指因经济状况、学业、身体残疾、性别、民族、专业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而长期未能就业的学生群体。
二、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1、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就业困难群体往往存在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专业知识、就业技巧、实践操作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还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长资源相对较少,在外语学习、电脑技术等各方面起步较晚,综合素质提升压力大,在求职就业时受到经济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就业竞争力弱。学习成绩是招聘单位考察大学生求职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业困难学生往往会因此而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而身体残疾、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被很多单位拒之门外。也有单位因考虑到出差、值夜班和工作量等问题,而不雇佣女性应聘者。还有一些单位对学生的"出身"及第一学历要求较高,如招聘只面向"985"、"211"高校,有专科学习经历的不予录用,又或对籍贯、户口有要求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的求职压力。
2、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多数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中并没有树立科学客观的就业观。主要表现为不能客观认知自我,科学分析自身就业能力,做到个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他们往往走入两个极端,一部分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学业成绩不理想等问题而一味否定自己,害怕竞争,对就业预期很低,在求职中不敢迎难而上,缺乏主动性;另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和劣势,没有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择业定位,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而一味追求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导致求职就业屡屡失败。
3、就业心理存在问题
就业困难的学生往往还面临着经济、学业、人际交往、身体因素等其它各方面的压力。而其根源问题不得以解决则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常常表现为压力过大,不愿直面困难,更加封闭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动力,进而直接影响其求职就业。
三、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措施
1、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全程化,对就业困难学生实现精细化帮扶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科学的做好职业定位,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就业。在全程化的指导、教育中,也号召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早发现早帮扶。由于每个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细化的指导,尤其是对特殊就业困难学生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可以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针对相对集中的问题,成立不同的工作坊,如由心理老师建立解压工作坊;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建立学业帮扶工作坊;就业指导教师建立就业技能提高坊等等,对共性问题统一辅导帮扶,再针对个性问题一对一指导。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回访跟踪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测评和职业定位,确保帮扶效果。
2、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
建立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的互动机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鼓励其明确目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客观的认知自我,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的改进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科学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既不过分自卑,自怨自艾,也不盲目乐观,眼高手底。
3、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学业、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人际交往能力差,就业技能欠缺的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包括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除了基本知识的灌输,更要做到实践强化。加大培训的实践练习比重,由学生模拟练习,就业指导教师点评;也要充分利用高校合作企业资源,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活动,由用人单位实战指导;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锻炼自己的求职就业技能。
4、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拓展就业途径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并予以政策上及经济上的帮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开拓就业岗位;积极开拓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实习、就业机会;通过校友资源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等。优先为就业困难学生推荐就业机会。同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讲解国家、当地的就业帮扶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如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低保家庭就业等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帮扶政策实现就业。同时鼓励学生将目光转移到基层岗位,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公益性岗位,投身"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一方面通过基层的锻炼机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更多更需要帮助的人,在就业中实现个人价值。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高校应做好创业政策宣讲,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申办《自主创业证》,扶植创业孵化项目等。
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民生之本。高校在狠抓就业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群如.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1,(8).
[2]燕昭乐,杨德祥.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赵小峰等.就业帮扶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9.结对帮扶日记 篇九
今天是星期天, 我专门召集区委组织部、政法委和通北、巷口街道主要领导,就两个困难户帮扶问题进行研究。吴炳南同志首先汇报蔡素茹失业保险金的办理情况,***原是某酒店的员工, 企业为她交纳了7年社保和失业保险, 后来酒店停业她也失业。接到我的批示转办件后,经过协调和专人跟踪督办, 申请表格盖章和有关材料已办妥, 正准备报送区人社局。我要求他们明天一上班就抓紧报送, 邱晓辉书记要亲自协调办理,使她早日领到国家规定的应当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卢锋部长汇报了对这两个家庭帮扶措施的进展情况,当提到陈丽娟的“两癌” 补助需市妇联支持时,我随即打电话给市妇联主席洪颐,反映陈丽娟的病情和家庭实际困难,请市妇联帮助解决,**马上表态要抓紧进行研究解决。
开完协调会,我觉得有些困难户虽然碰到很大困难,但心态坦然,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比如,***失业保险金问题,对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很有帮助,但因为怕给我们添麻烦,是在我让***专程家访后才提出来的;陈丽娟本来提出帮她丈夫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以便于照顾家庭,现在又讲不需要了, 她丈夫在私企当仓管员很知足。困难群众其实也是一个可爱可敬的群体!
★ 帮扶扶贫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精选:我的帮扶之路
★ 民情日记
★ 结对帮扶小组工作计划
★ 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 班主任帮扶结对工作总结
★ 教师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 师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 帮扶日记
10.联村联户帮扶民情日记 篇十
每到一户,我们都对他们的家庭人员构成、耕地情况、农机具数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及主要支出、种(养)殖业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实的了解。宫刘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加之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大多数人家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宁在家,增收项目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粮食经济为主导,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困难。
村民周银元家,三口人住在一间破旧的窑洞中,妻子智障,平时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11岁的女儿在上学,只有他 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农忙时在家种地,有时间时在外打零工,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4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离开了周银元家,我们又来到周文德家,一家三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的窑洞里,两位老人已年近80岁,儿子两年前离婚,常年在外打工,每年来自7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老人看病外所剩无几,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周文义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大多只有老人、小孩在家,依靠种地维持生计。通过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20xx年8月31日 天气:晴 今天我早早起来,简单的吃了点早餐后,就赶往自己的联系户家。我联系的是宫刘村的朱安虎,通过走访,我已大概了解了他们家的详细情况:他们家一共3口人,居住砖混房屋3间,家庭简单适用家具及生产用具基本齐全,日常生活还算可以。两口子和一个孩子,孩子在上大学。男主人今年48岁,在每年农闲时就到其他市县打工,每年做8个月左右的活,收入约2万元左右。女主人一人在家种植玉米、小麦8亩的地的同时,养了5、6只羊。
朱安虎家的情况不算特别穷,但跟本村条件稍好的家庭比起来,一年近3万元收入还是有点微薄,孩子要上大学,巨大的学费开支是占家庭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谈到孩子上学问题,他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供出来”。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们两口子不约而同的说道,近几年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我家的生活条件现在很差,但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帮助和我们的辛勤努力和劳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听了他们的话,我对做好帮扶工作也充满了信心。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最新联村联户民情日记汇总
2.联村联户民情日记范文
3.乡镇干部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4.干部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5.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6.关于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7.大学生村官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8.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9.联村入户民情日记3篇
11.大学生帮扶日记 篇十一
【摘 要】分析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探讨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保障机制及实践成效。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结对帮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2-02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中坚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使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建功立业。对此,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困难生的和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也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试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进行实践探索。
一、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
(一)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结对帮扶活动,是用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而且能与其他学生一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是建设优良学风与和谐校园的需要。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为他们发挥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身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或其他困难的学生,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对建设优良学风和和谐校园有着具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较之于普通学生是优秀的,但自身也存在诸多先天与后天的不足,如生源的局限、学制造成培养期短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天不足;而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趋势明显、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重发展数量轻质量,特别是缺乏后续的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等后天不足制约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进一点提升,也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练足“内功”,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思想觉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自身的表率带领帮扶对象共同进步。
二、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
(一)分类分层帮扶。活动开始前先对学院的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分出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自我约束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的困难确定帮扶的方式,对症下药。
1.“输血式”帮扶。“输血式”帮扶重在物质援助,主要对象是经济困难生,重点是特困生和因突发事故导致困难的学生。帮扶资金除各类奖助学金外,还成立了商学院爱心基金,师生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方式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向基金捐款,同时发动全院师生捐款,通过为困难生发放爱心红包、爱心车票、疾病慰问、节日慰问等方式进行临时救济,解决帮扶对象燃眉之急。
2.“造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重在扶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造血式”帮扶对象包括所有困难生。根据困难学生分类,有针对性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适度输血外,更主要是帮他们联系勤工助学岗位、课余时间社会兼职,同时选拔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生成立创业班,培养其创业能力,学院为其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通过帮扶,使他们用自己劳动换来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其他困难生的帮扶方式主要采取“手拉手”结对帮扶,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与帮扶对象朝夕相处,彼此熟悉了解,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帮扶对象自愿结成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对子。对学习困难生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单科帮扶或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帮扶;对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帮扶时侧重于平时提醒、督促或监督,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减少违纪现象;心理困难生的帮扶主要通过与其交朋友,平时多关心帮助他们,带领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则求助于院校心理咨询老师,通过老师的开导帮他们打开心结。
3.“活血式”帮扶。“活血式”帮扶重要形成全员参与、创建良好学风的局面,是帮扶工程的目的和归宿。在“输血式”和“造血式”帮扶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步明显的困难学生。商学院党委适时开展了寻找“闪光之星”、学习“闪光之星”和践行“闪光之星”的系列活动,在各班和全院评选出在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将帮扶活动引向全面和深入。
(二)由点到面帮扶。为了将结对帮扶活动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全方位的考察教育,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结对帮扶活动从教室引入了公寓,让党旗飘扬在公寓楼。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场所,也是学生表现得最真实最经常的地方,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公寓里度过的。公寓的卫生、文明体现了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关系到身心健康。公寓也是人际矛盾多发地,人际关系不良成为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因学生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导致了宿舍电线乱拉乱接,给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首先创建党员示范宿舍,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宿舍统一授牌,将他们的宿舍公开,接受同学监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促使加强自律,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宿舍共同宿舍管理规定。其次,组建联合巡查工作组,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的楼栋和楼层组建5个工作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轮值,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宿舍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和生活秩序。在巡查中对宿舍卫生死角、物品乱摆放等不文明现象、乱拉电线乱接插座或把插座随意乱放等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并给予纠正,责令限期整改;发现矛盾及时协调,督促有课的同学按时上课,在同学上课期间有效保证了宿舍的财产安全,实现了一名党员净化一个寝室、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个楼层、和谐整个校园的管理目标。endprint
(三)由内而外帮扶。结对帮扶工程除了在校内的纵向延伸外,还延伸到校外进行横向帮扶。通过与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结对共建,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专业优势,送文化送技术下乡。先后开展了两百多人次村干部电脑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干部操作电脑、帮永安村委修订村规民约并制作上墙、多次到永安村和陆连村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多次参加石埠街道组织的清洁乡村及美丽南方旅游活动筹划等系列活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到陆连村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共建留守儿童安全网、农村文艺队化妆礼仪培训、农副产品营销调查、无偿献血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此外,还先后选派了20多名优秀学生党员进入南宁市各街道办各村担任社区副书记、村长助理。这些对外帮扶活动,不仅为农村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物质与精神援助,而且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搭建了联系基层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广阔平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结对帮扶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机制。一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学院特点,将原商学院党委下属的教工和学生两个党支部调整为按专业设置的5个党支部,壮大了党务工作队伍,有利于各支部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督促指导。各支部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年级还分别成立了几个党小组,便于分类开展工作。二是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加强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各自职责。三是创建党务工作和学生党员工作QQ群,方便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实施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及活动方案、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及宿舍轮值制度等系列制度。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三)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考评机制,坚持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两次考核,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定期不定走访帮扶对象,深入宿舍、召开座谈会,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帮扶工作中的表现,将结对帮扶成效作为评价党员业绩、考核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发展对象能否发展为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能否确定为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举办经验交流会、表彰会进行奖励,激励其他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帮扶的积极性。
四、结对帮扶工程的实践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从过去不当学生干部就不知道怎样为人民服务,不要求不安排就不参加学习实践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帮扶活动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分享着别人进步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参加帮扶活动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就业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容易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也使招聘企业的回头率更高。
(二)促进了困难生的转变,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近三年来,参与活动2000多人,共结成1000多对,为各类困难生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的帮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生活困难生减少了后顾之忧,纪律松散生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学习困难生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活血式”帮扶的激发下,结合我校实施的“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全院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的学风进一步好转。
(三)树立活动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结对帮扶工程经过三年来由点到面、由内而外的延伸,不仅在商学院师生中树立了品牌意识,在社会上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广西教育厅官网、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过多次报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基金项目】201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品牌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孙新凤(196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研究;何海波(1979-),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
12.大学生帮扶日记 篇十二
媒体报道数据显示,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50万, 多于“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20多万, 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到765万。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 由于大量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军队退伍人员以及中学毕业后不再继续求学的学生步入求职择业大军中, 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
一、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概念
大学校园中, 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 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 在自身素质、经济状况、教育机会获得、社会位置、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 这种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可以形象的总结为大学校园中“就业困难”、“有业难就”或“有业不就”的学生群体。对于就业困难学生来说, 就业状况悲观, 就业情景迷茫, 他们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主客观原因所导致的求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这部分成员顺利择业, 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严重者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影响校园安全稳定, 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目前关于校园中就业困难学生的研究普遍认为, 这一群体在校园中属于弱势群体, 他们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弱势性、低成就感等特征。就业困难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不佳, 对生活没有方向感, 学习缺乏动力, 体验不到求职择业对大学学习的肯定, 得不到大学学习所应该带来的成就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市场化的正常现象。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 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双创”项目、“西部计划”、“支援边疆”、“应征入伍”、“到村任职”、“特岗教师”等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诸多优惠, 比如学费代偿、硕士研究生考试加分、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等等, 鼓励大学毕业生服务中西部, 服务基层。可是大学生“服务基层促进就业”的方式远远没有国家相关部门预想的受到青睐, 相反表现出“基层就业非主流”的趋势。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 “基层锻炼”、“基层服务”字样岗位无人问津, 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招不到合适人选。
2015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 【1】仅有9.1%的毕业生愿意到县级以下去工作, 接近一半 (48.8%) 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域是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之类的二线城市。相比于2014年, 学生愿意去基层求职的比例和不愿意去基层求职的比例均有所上升, 表明学生更明确了自己是否愿意到基层锻炼的意向, 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求职者总体上越来越开放清晰。
校园就业指导中一直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 大学生以为先就业就意味着“病急乱投医”, 只要有空缺岗位就应该迫不及待的去上岗。2015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就社会热点问题对就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表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家政策, 其次是房价与物价因素。
笔者就10多年来开展校园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工作以来的体会, 结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接触, 深入交谈了解、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后分析认为,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 客观原因
相比于过去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来讲, 高校毕业生人数仍然有增长趋势, 毕业生总量维持在高位, 预计“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突破3700万人, 陕西省预计将超过36万。【2】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这一供需矛盾之下分析认为,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 就业结构不尽合理, 学校部分专业、部分人群就业压力突出。
高校每个专业都制定了学生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直接指导着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方向, 是连接在校学生与社会用人标准的直接纽带。纵观高校学生培养计划发现, 部分专业培养计划陈旧, 更有甚者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是根据90年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制订, 脱离了今天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学生培养目标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就高校专业设置而言, 专业的调整周期太长, 很难应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之人。部分设置比较早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 既建立了本专业稳定的就业链, 又有对应于专业发展的就业市场;而有些专业由于设置时间早, 随着国家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 已经度过了它的辉煌需求季;步入21世纪的今天,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很难在社会上觅得相应专业的工作岗位, 但是这样的专业依然在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中持续招生。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导致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部分专业门庭若市, 有的专业则门可罗雀。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背离的专业毕业生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对于毕业生而言也没有合适的岗位可以选择, 所以出现了就业难。
社会发展赋予男女两性的职责分工不同, 普遍认为女性为家庭付出更多, 很多女性成家后为了家庭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 从而出现这个共识:女性为工作付出少。加之性别差异所导致的能力、思维习惯不同, 因此部分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不同程度的存在性别歧视, 甚至有的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明文指出“此岗位仅限男生”、“男生优先”等文字。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 也是基于岗位工作性质不同、基于岗位发展需要的无奈之举, 但是这一举动无疑使得女大学生求职择业处于被动地位, 使得女生在求职择业时丧失更多机会。
2. 高等教育发展教学知识更新没有跟上市场发展步伐、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转化率低。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两种主流的教育模式,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 【3】这种教育模式脱离社会发展需要, 不符合人类自然发展规律;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4】教育落脚点是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就国内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 长期以来我们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教育的实际情况却与现实背道而驰。高校也存在有着素质教育的名目, 受教育软硬件所限依然执行着应试教育的实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学生普遍存在“读万卷书, 迈不开一只脚”的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为工作价值, 由此导致了毕业生与需求岗位之间脱节。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标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而应届毕业生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是一张白纸, 由此就会出现岗位需求与应聘人才的个人经历相脱节, 大多数企业限于运行模式, 不愿意从头开始培养员工, 由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着工作, 企业招聘不到岗位所需人才的两难局面。
3. 用人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企业用人选人随意性大、缺乏标准。
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企业对于岗位需求人才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 随意性过大导致毕业生应聘岗位很难精准选择, 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失去科学性、严密性。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的了解认为, 企业技术设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后期水平, 而管理水平滞后70余年。【5】中小企业中现代企业管理严重缺乏, 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更是微乎其微。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可言, 多数企业因缺找人;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 救火式选聘人才模式是我国企业选聘人才的常态, 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二) 主观原因
1. 毕业生普遍存在生涯概念模糊, 职业准备不足。
大学生中, 甚至大学校园的教育管理者中有这样的认识:所谓学生职业生涯指导, 就是到了大三大四, 根据学生个人职业选择进行指导, 协助毕业生最终找到工作。事实上, 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个人成长始终。【6】它是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 探索个人特质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 掌握环境资源, 逐步发展个人生涯认同, 并循序渐进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生涯选择事件时, 有能力针对各种生涯资料和机会开展生涯评估, 做出生涯选择;进一步择其所爱、爱其选择的心情, 并能够投注其生涯选择, 承担生涯角色, 最后获得生涯适应与自我实现。
完整的生涯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 就发展历程的观点而言, 大学阶段正处于个体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关键阶段, 面临着许多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 如学业、职业、人生价值、婚姻等。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 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探索新知, 融于社会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
目前大学毕业生生涯概念模糊, 职业准备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错位。2015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就“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表明, 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 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相反, 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 比如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 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
2. 大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创造力弱。
2014年, 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全国范围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一方面会激发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抓住机会, 进一步带动就业。2016年国家“双创”计划针对在校大学生出台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动力, 但是大学生整体体现出创造力不足。
3. 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频繁出现能力危机。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大多存在“这山看着那山高”, 选择地域、追求高薪、期望良好的发展平台, 认为工作需要符合个人意愿, 或者完全符合个人的意愿, 很少有同学思考自己的能为企业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研究学生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源一般分为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四个维度。2015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家庭、社会是最受关注的压力源。并且求职者虽然有意去基层, 但仍然存在太多纠结。存在纠结一方面说明在个人的想法与行为之间存在冲突, 想去与真正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另一方面, 家人的不支持甚至反对、外人的看法等, 对于想去基层求职的毕业生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7】
2015年GDP增长6.9%, 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 成为第一大产业, 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将进一步创新。但是在我们的同学中仍然有部分成员认为从事服务业不是一项体面的工作, 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后从事服务行业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相等同, 折射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落后。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措施
(一) 加强就业指导, 开展成长式职业发展教育, 提高大学生职业认知。
大学生的职业准备从读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有所考虑, 甚至在中学时代就应该有所涉猎。步入大学校门应该有更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比如大一了解自我, 大二锁定职业兴趣, 大三针对个人确定职业岗位有目的地展开职业修养提升, 大四完成初步的职业人的转变。
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于大学校园认识比较模糊, 对大学生活充满种种憧憬,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而言, 实现大学生精细化管理, 新生养成教育中应该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教育者、管理者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学生对个人生涯发展的认知及思考。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教育可以把儿童塑造成任何所需要的类型的人才。结合大一学生对于大学校园的憧憬及对于大学校园的浅薄认知, 教育者、管理者应该抓住这一塑造良机, 根据专业特点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 把学生塑造成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把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教育或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必修环节, 安排学生生涯发展指导经验丰富的老师开展专题指导, 使得每一级新生入校即树立生涯规划意识, 把自己的大学学习与生涯发展自觉结合起来, 个人学习以个人职业兴趣、职业生涯发展为指挥棒。
(二) 与就业困难学生家庭取得联系, 沟通就业意愿, 形成家庭学校统一的就业意向, 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打消择业顾虑。
大学生的择业意愿客观方面除了受应聘岗位的影响外, 主观方面还受到家人就业期望的影响。有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父母为生活考虑, 常常期望孩子就业、上学能够留在自己身边或是就近就业, 由此限制了毕业生的择业区域;另有一些大学生身居一二线城市, 家人常常期望他们毕业后能到一线城市就业, 保底二线城市, 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不在他们择业视野中。
(三) 接受个体差异, 针对每个同学特点, 进行就业精准帮扶, 促进就业。
校方如实讲解、宣传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 使有到基层就业意愿的同学正确认识国家促就业政策的优势, 把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看成是阔视野、长才干、促发展的有利平台。
根据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 选拔对应的具有丰富择业经验的同学作为其择业导师, 或者邀请企业HR开展大学生就业一对一就业指导。针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 从个人简历的制作、应聘着装、应聘方向、应聘技巧等方面进行全程式的就业跟踪指导。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指导, 提高就业困难学生的择业就业技巧。
(四) 建立就业预警机制。
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的形成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能够俯下身子深入这部分群体, 及时掌握就业困难潜在对象, 对他们在校的综合表现给予关心。分析就业困难原因, 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归类, 分类指导, 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服务, 通过发动就业困难学生的社会资源提供援手, 帮助大学生度过就业寒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分析后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就业困难学生在择业自主性方面较弱, 部分同学手中同时握有多个企业的offer, 但本人却无业可就。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群体预警机制, 抓住每届毕业生就业攻坚期——离校前两个月,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谈心谈话, 帮助毕业生明确就业选择方向, 促使其完成从“未就业”到“已就业”的转变。【8】
(五) 实施学生管理精细化, 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库, 精准掌握就业情况, 实施就业跟踪负责制。
纵向分析历届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特点, 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库, 实施跟踪负责制。档案库包含两部分:对于在校就业困难学生, 详细掌握了解其未就业原因, 有针对性地给予就业指导, 了解其曾应聘企业对这类毕业生的反馈, 针对其特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建议, 促进其个人成长。同时挖掘这些同学的优势, 面向就业单位进行一对一的对口推荐。【9】
对于毕业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 保持密切联系, 保证毕业离校就业指导未断线, 动态掌握其就业动向, 优先提供就业指导, 优先提供就业服务, 优先推荐就业机会, 优先扶持创业。
四、开展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应该注意的技巧
开展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 除了上文提到的帮扶措施之外, 帮扶双方能否紧密配合是影响帮扶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就业困难学生所呈现的特点,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特殊性, 部分未就业同学对就业帮扶存在抵触性, 这就对帮扶人员的帮扶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帮扶者, 首先要对帮扶对象就业困难的原因了如指掌, 同时要对就业政策吃透挖深。其次要有相应的帮扶技巧, 实现精神帮扶, 引导其调整就业认知, 接纳就业帮扶, 提高帮扶的实效性。【10】
真正的帮扶技巧体现在帮扶过程中, 第一要做到尊重, 尊重帮扶对象的个人想法, 因势利导开展帮扶。心理学研究表明, 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就大学生而言, 人人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 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抓住这一点, 就意味着抓住了激活“就业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机制, 找到了帮助特殊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内部动力。
第二, 帮扶过程中表现出适度的热情。适度的热情既能使帮扶对象放松情绪, 使其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受欢迎,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参与合作的愿望。
第三, 帮扶工作要展现真诚, 帮扶者能够设身处地体会就业困难学生的处境, 并对困难切身体会, 有针对性地给与有益的建议。帮扶者表达真诚也应该注意技巧, 并不是毫无选择的真诚。表达真诚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帮扶对象负责, 有助于就业困难学生成长, 尤其注意那些妨碍就业困难学生表达积极性的话语要巧妙表达。【11】
第四, 帮扶过程始终要贯穿积极关注帮扶对象的心理需求, 对其在每个就业阶段的就业状态给予关心关注, 在其需要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做到这四点就会形成一个人性化的温暖式的专业化的帮扶过程, 使得就业帮扶工作入脑入心, 真正达到感化、改变和塑造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 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指导和服务, 应该以提高学生择业竞争力为指导, 明了帮扶对象的特点, 确定帮扶目标, 注重帮扶过程中人性化温暖式的帮扶技巧, 最终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树立合理的职业观, 塑造积极向上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EB/OL].[2015-12-02]http://career.eol.cn/news/201512/t20151202_1344046.shtml.
[2]201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6-01-20]http://www.211zph.com/news Detail.do?id=201601200028602&area_id=2.
[3]选人用人, 缺少标准[DB/OL].[2016-04-24]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800272.html.
[4]徐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的重要意义[J].科技视界, 2013 (22) :70.
[5]张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 (1) :126-127.
[6]宋丽贞.直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高校对策[J].东华大学学报, 2008 (3) :74-77.
[7]陶漫.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压力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78-179.
[8]宋丽娜.点滴沟通, 传递爱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0) :134-135
[9]卢玲.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 2011 (1) :99-102.
[10]骆红平.试论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服务[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 :4-5.
【大学生帮扶日记】推荐阅读:
大学生帮扶活动心得体会09-23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07-21
大学军训日记-大学军训日记09-06
大学生出纳实习日记06-18
大学生销售实习日记10-16
大学生走进道教圣地日记07-11
大学生村官之民情日记09-16
造价专业的大学生日记09-19
大学生建行顶岗实习日记10-07
大学生心情日记随笔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