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投资研究报告(精选8篇)
1.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一
【关 键 词】医疗护理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扩大护理服务领域,加快护理产业发展,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将给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
本报告利用前瞻长期对医疗护理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市场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医疗护理市场环境出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医疗护理当前的服务模式、服务领域,重点分析母婴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和社区护理等领域。同时,佐之以全产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医疗护理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二
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普遍自负盈亏,所以传统医疗单位与企业一样面临着纷繁多变的市场环境。 职工培训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它的激励效用也不容小觑,甚至有些企事业单位认为培训是一种员工的福利,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 中国传统医疗行业的医务人员相较西医存在整体业务能力差、 竞争意识薄弱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其表现为:①人才缺乏困扰传统医学发展,人才流向西医现象严重。 ②师承制度遭遇体制难题。 传统的师承制度学生对医生资格考试中大量的西医问题茫然无措,而院校培养模式又使得教学与临床脱离。 ③传统医学领域的固步自封,导致创新力不足。 ④中国传统医学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和西医标准,在业内不断受质疑,使从业人员信心不足。 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单位已经意识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近年来, 国内也有一些关于提高传统医疗行业人力资本存量的研究,希望能够令中国传统医学得到继承、创新、创改革和发展。 其成果主要有:①探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提出要从观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习基地拓展等方面进行改革(舒放、郭伟,2012)。 彭玉、吴筱枫、刘文等(2012)则对4 所高等中医药学校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存在差异和共性,寻找中医院校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②医院人才培养策略。 史俏蓉、谭立斌、孔翊翌(2009)提出关于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梁新苑、吕银祥、潘品潮等(2010)指出对于医学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要进行“双通道发展”,结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实例,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③传统医学师承教育研究。 李磊、 陈仕杰(2009)大框架的阐述了中古师承教育的概念、历史脉络、价值意义、院校比较以及国内师承教育实施情况、政策与立法及发展展望。 以上研究倾向于从“大”视角去分析整个中国传统医疗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 即便是研究医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仅仅提出一些政策意见, 涉及到某个医疗单位人力资本投资实例分的研究很少,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究弥补此类空缺,并为该类医疗单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2问题的分析
2.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指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人们从事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能力。 人力资本经常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 或通过接受已经具有某种技能的其他人所提供的培训来实现①。 培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培训,另一种是特殊培训。 前者能够提高一个人对许多雇主的生产率; 后者仅仅能够提高一个人在提供培训的这家企业中的生产率。 理论上,一般培训的费用由员工本人承担,因为雇主承担这种成本后,将面临着员工寻求高工资而大批流失的风险。 特殊培训的费用, 则是由雇主和员工共同承担才会有利于双方培育一种长期雇佣关系。
2.2 阜新蒙医药研究所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
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建所32 年,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医疗、康复和制药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卫生单位。 初期经营状态良好,但在2008 年之前有近10 年的亏损。 为了扭亏为盈,除了改革管理制度、 杜绝腐败、 设备更新之外人力资本升级也是刻不容缓的。 该研究所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一般性,但也具特殊性,表现为:①与中医相比,更难吸引优秀人才。 该研究所自备基础教育部门, 全蒙文蒙医学教育令学苗限制在有意留该所工作的蒙古族考生②范围内;②少数民族医学具有地域性,令治疗目标与中医比起来更具有局限性, 因此医疗目标转换问题更为严峻;③单位的连年亏损,令医务人员缺乏工作、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擅离职守现象; ④该所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蒙医老专家,“啃老”现象严重。
该研究所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蒙医师和蒙医药师;另一类是医技人员,为影像科室、检验科室等辅助医疗科室的从业人员。 对于后者的培训方式可视为一般培训,因为医技人员的培养不仅适用与该研究所,也适用于其他医疗机构,符合一般培训的定义。 前者可视为特殊培训,因为蒙医师和蒙药剂师是缺乏流动性的,原因是:①阜新地区只有一所蒙医药医疗机构;②如果想“跳槽”就要到内蒙古地区去发展,而实施培养计划的蒙医师和蒙药剂师都已成家,“跳槽” 产生较高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及心理成本也限制其外流;③蒙医师和蒙药剂师的培养成本相对于医技人员而言较高, 因为部分蒙医师和蒙药剂师不仅要到外部医疗机构进修,还要到高校攻读学位,在财力和时间上的消耗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具有特殊培训特点。
该研究所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医务人员技术能力,激发他们创造财富和现身事业的热情, 最终用培训后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来补偿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并获得更大收益。 根据人力资本、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理论,该研究所在制订培训计划的时候应该是仅仅支付部分特殊培训成本, 而一般培训成本应由个人承担,而事实上,该研究所在一般培训方面给与了更多的支付,超出了理论论述。
2.2.1 特殊培训成本
①2006-2008年,到内蒙古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费用由县级政府和该研究所各付一半。②2009年至今,到内蒙古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费用该研究所和个人各付一半。
该研究所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是自2006 年开始实施的。 特殊培训的对象为蒙医师和蒙药剂师。 医疗和药剂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外派培训和在岗带教(师承制度),其成本组成见表1:人员培训成本该研究所要承担部分是100%档案工资③、 外部机构支付和生活补助,共计269.42 万元,而外培人员付出的成本是生活费用和绩效工资④与全额档案工资之差。 该研究所之所以能够为人员培训支付大部分成本,因为①计划实行初始,该研究所本科学历的医生和药剂师到内蒙古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由县级政府支付一半,减轻研究所负担。 2009 年后,政府不再拨款给该所研究所培养研究生, 但学成人员创收和个人收入提高的刺激以及职称评定的压力, 激励了后期进修人员宁愿自己承担部分学费也要去攻读学位。 ②在计划实行之时,该研究所处于亏损状态,单位工资开不出工资,因此让员工自负培训费用是不可能的。 ③常年的贫困也使得员工脱贫的意愿更为强烈,因此在计划实施之初也受到了员工的推崇,使得计划得以顺利开展。 内部培训方式为师承制度, 它的开展一方面使得青年蒙医师上手能力加强,另一方面,协同坐诊也提高青年蒙医师的名气,逐渐脱离依赖老专家的困境。
2.2.2 一般培训成本
一般培训的对象为医技人员(医辅科室)。劳动经济学理论说明,一般培训的费用应该由员工自己承担。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雇主确实为自己的员工支付一般培训。通过合同的方式将一般培训的员工和雇主捆绑在一起,同时较高的转换工作成本也阻碍了员工的流动,除非足够高额的工资诱惑。事实上,阜新蒙医药研究所也为一般培训承担了费用。值得一提的是,该医院自2008 年开始出现起色,此时是首批培训人员归岗阶段,2009 年开始出现正利润,目前在岗的医技人员全是2009 年之后招聘而来的,这也说明了医疗水平上升带动力医辅科室的发展。
表2 表明该研究所为外出培训支付100%档案工资外,还承担了外部机构支付和生活补助,而外培人员付出的成本是绩效工资与全额档案工资之差,共计24.48 万元。 事实上,培训投资成本分析指标很难设立,量化分析是很难找出一些潜在成本,比如全部培训的医疗人员外培期间,企业因为能用人力资源减少的损失是很难估量的。 特殊培训也存在同样问题。
2.2.3 培训的收益
分析培训的收益,收入的角度最为直观。 图1~2 显示阜新蒙医药研究所2003 年以来的收入和净收入情况。 收入方面出现明显增长出现在2009 年, 该时期也是绩效工资实施和外培人员归岗工作第一年。 2009 年总收入比照2008 年增加近1 倍,2012 年收入比较2009 年总收入提高近3 倍。 最新数据显示, 该研究所2013 年上半年总收入和净收入已经达到2012 年全年总额。 医辅科室的创收是现今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2009 年该研究所扩大医辅部门规模并对人员进行培训,2010 年人员和设备配备基本齐全。医务科室的带动和有效营销措施的实施配合医辅科室的成熟,如图2 所示,该所利润在2011-2012 年间出现快速增长。可以说该研究所人力资本投资是成功,当然不能否认是该研究所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设备更新和符合行业要求的营销策略的共同努力结果。
为进一步说明培训提高员工生产效率是该研究所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进修人员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年创收进行比较。 2008 年, 首批9 名培训人员归岗。 这9 名蒙医务人员在2004 年、2005 年的平均创收分别为:1.631 7 万元、2.52 万元。 表3显示,2012 年这9 位蒙医务人员的平均年创收已经提高到近60万元。
2.2.4 进修人员和未进修人员创收比较分析
表4 显示,2008 年开始在外首批进修人员归岗,他们的创收高出未进修人员的33 倍,而到了2009 年下降到15 倍左右,到了2010 年也出现大幅度下降到了5 倍左右,2011 年和2012 年也是小比例逐年下降。 原因是,2009 年开始未进修人员中就已包括前一年归岗人员, 而新一年的未进修人员是本年度刚回归的人数。该数据也显示出,该研究所医务人员整体素质逐年提高,进修人员已经显现不出其技术优势。
2.3 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大比重承担培训成本的原因分析
从结果上看,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必要的并且有效的,它确实为该单位扭亏为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一般物质资本产权理论,投资者享有产权,同时也承担风险。而增加的技能完全依附于人存在,一旦技能载体(受培训人员)离开,单位的会遭受巨大损失。 我们在第二部分分析培训成本时发现,无论是特殊培训还是一般培训,单位承担成本比重相当大,可见风险主要由该研究所承担。 为何该研究所愿意承担大部分风险,确信通过培训提高生产率是发展的必要途径,并且支付大部分成本,有4 个原因:
(1)政府资金支持,在人力资本投资计划中,政府承担部分硕士的培养费用和部分师承制度费用,可见扶植少数民族医疗事业的决心;国家政策推进,新农合制度为地方医院带来了更多的病患,使得医务人员技术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师承制度的改革使得该研究所师承项目学员通过内部考试就取得上岗资格,也为民族医学发展提供便利。
(2)蒙医务人员缺乏流动性。 企业偏向于投资具有专用性的人才,而员工偏向于投资通用性的人力资本。对该研究所而言,蒙医务人员的低流动性和专用性坚定了该所投资特殊人力资本的决心。 蒙医务人员之所以愿意投资特殊培训因为他们的忠诚度高,较高的流动成本和在外开设诊所的高风险使得他们愿意把职业生涯“钉”在该研究所。
(3)战略型培训计划。 员工能力的参差不齐是不会提高整体生产力的,因此该研究所实施的是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相结合的战略培训模式,事实证明,医院的医辅科室一直以来就是医院收入重要来源,医生水平和声誉的提高带来的收益可以通过与之匹配的医辅能力为单位带来更高收益。 换句话说,特殊培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带动了该研究所对一般培训的投资。从时间上看,一般培训开始于2009 年,正是特殊培训初见成效之时。
(4)薪酬激励政策的配合。 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低工资工作的劳动者比从事高工资工作的劳动者辞职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那些目前得到的工资比他们能够在其他地方得到的工资要低的劳动者,辞职的可能性更高。 绩效工资的实行,使得医辅科室的收入增加连带医技人员收入增加,减小了他们的流动风险。调查结果显示,自2009 年以来,招聘来的9 位医技人员都没有“跳槽”,并且目前也没有“跳槽”打算。
3结论
3.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三
资料显示,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健康养老和医疗服务等在内的医疗保健行业相关股票,且对医疗保健行业相关股票的投资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梁冬冬长期从事医药行业研究,经验丰富。鹏华医药行业投研团队专业、严谨、高效,秉承长期投资理念,过去六年期间,曾挖掘过新华医疗、恩华药业、天士力、同仁堂、迪安诊断、泰格医药等股价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
“在良好的基本面支撑下,医药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医药指数表现都非常抢眼。”梁冬冬强调,医疗投资正当时,指出医药行业是个朝阳行业,在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医保扩容的大背景下,未来十年都将保持快速增长。而政府对医药行业发展也十分支持,除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外,2013年10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目标为8万亿,而这一数字2012年为2.89万亿,意味着未来几年,国家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6%,远超GDP的增速。
4.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四
正文目录第一部分行业及市场分析第一章2010-2014年保险业发展状况第一节中国保险业政策环境
一、国内保险公司政策环境
二、外资保险政策
三、保险资金管理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状况
一、2014年末保险业概况
二、2014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三、2014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动态
四、2014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第三节2010-2014年我国几大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一、养老保险
二、医疗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工伤保险
五、生育保险
六、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七、社会化管理服务
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第四节全球保险业概况
一、世界保险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二、世界保险业非均衡增长格局加剧
三、世界保险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巨大
四、保险创新已成保险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资金运用已成保险业的重要内容
六、启示与建议第五节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二、我国保险业增速减缓的因素分析
三、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对策第二章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环境第一节2010-2014年医疗保险政策环境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加强工伤保险医疗管理第三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综述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一、城镇保险覆盖率
二、农村保险覆盖率
三、城镇不同群体医疗保险覆盖率第二节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
三、生育保险第三节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研究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
二、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利弊分析
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改进措施
四、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实施的制度建设第四节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回顾
二、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评价
三、北京基本医疗保险展望 第四章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第一节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状况
一、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分析
二、2010-2014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析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状况
一、寿险业市场格局分析
二、2010-2014年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第三节2010-2014年要寿险公司经营状况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公司
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
三、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
五、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六、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第四节寿险公司经营风险
一、定价风险
二、销售风险
三、运营风险
四、管理风险
五、政策风险第五节健康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一、来自投保人方面
二、医疗机构方面
三、保险公司内部第二部分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分析 第五章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对策第二节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二、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第三节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及建议 第六章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保险业参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
二、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三、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四、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对策第二节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
一、国内农村医疗保障演进的制度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国外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架的经验与启示
三、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体系分析:多层次模式
四、小结第三节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建设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第四节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一、农村健康保障困境呼唤商业健康保险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三、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
四、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第五节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一、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三、商业保险介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利弊分析第三部分医疗改革与保险业 第七章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保险业发展第一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一、2014年中国医疗改革分析
二、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未来走向第二节201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二、卫生监督
三、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
四、妇幼卫生保健
五、医疗服务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七、卫生资源
八、医学科研和教育第三节公共健康与医疗保险
一、中国公共健康状况
第三部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医疗保险热点问题探讨第一节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与特点
二、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三、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二节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初探
一、美国管理式医疗及其风险管理模式
二、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的现状
三、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构建第三节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问题探析
一、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二、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三、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第四节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的内涵与内容
二、社会医疗保险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
三、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四、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的途径
五、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医疗保险发展趋势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
二、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一、保险需求与供给预测
二、健康保险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市场化程度
四、人口因素
五、通货膨胀率
六、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
七、其他因素第四节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
一、被调查者的健康保险选择及评价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第四部分行业发展对策 第十章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第一节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其借鉴
一、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体制
二、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
三、德国的医疗保险改革
式
第二节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评析
一、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特点
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三、英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绩效评析第三节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重大疾病保险起源
二、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四节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成因研究
二、决定一国医疗保险体系模式的因素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五节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
一、我国现行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二、美国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三、美国健康保险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六节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拿大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二、墨西哥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三、几点启示第七节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一、日本医疗保险的类型
二、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分工与整合 第十一章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第一节现阶段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产品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的现状与困境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建议
四、发展健康保险须防范道德风险第二节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现状与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现状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医疗保险体系是国际潮流
三、市场力量的有效运作是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
四、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之路
五、结论第三节商业保险开办补充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实践
一、厦门市的“第三方管理+浮动管理费用”型模式
二、太原市的“盈亏自负+保费可调整”型承保模式
三、保定市的“盈亏自负+保费不可调整”型模式
四、无锡市的“第三方管理+盈亏自负+保费周期性调整”承保模
五、北京地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情况调研第四节卖方医疗市场中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基本医疗保险与卖方医疗市场的博弈
疗
内容。
二、信息不对称在医疗问题上凸显
三、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四、专业化健康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专业化健康险的衍生职能
六、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策略第五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评价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第六节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三、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第七节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一、扶贫解围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使命
二、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第十二章医疗保险其他发展建议第一节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思考
一、医疗意外界定和分析
二、医疗意外纳入保险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三、建立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方法第二节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与产品创新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第三节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及对策浅析
一、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
二、国际先进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措施——管理式医
5.医疗投资合伙协议书 篇五
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现就合作发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合作方式
甲、乙双方共同出资在_____________注册成立(公司名称以工商或民政行政管理机关核定为准,以下简称“医疗机构),作为投资合作项目的主体,独立进行投资合作项目的运营。
二、医疗机构出资及出资形式
1、医疗机构注册登记资金为人民币___________万元(__________¥万元)。其中甲方以场地装修及场地使用权形式投入,评估出资人民_________万元(_________¥万元),占医疗机构注册资本的;乙方以设备、医疗资质品牌及医疗团队形式投入,评估出资人民币________万元(________¥万元),占医疗机构注册登记资本的_________ %。
2、医疗机构设立理事会、理事长、监事、站长,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双方指派五名代表组成,其中甲方指派代表________人,乙方指派代表_______人,乙方代表担任理事长和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甲方代表担任医疗机构监事。医疗机构根据运营管理需要,可以下设财务、行政、销售等各部门。
3、医疗机构成立后,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规范运作,独立核算。甲、乙双方按投入比例分配利润,按出资额承担亏损,根据医疗机构章程的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医疗机构管理
1、医疗机构由乙方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与服务。但医疗机构的重大事项与决策(包括对外投资、借款、担保)必须经理事会2/3表决权数通过,视为一致同意通过。
2、医疗机构资金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支出与收入均通过医疗机构统一进行核算。
3、医疗机构主要管理人员的指派及职能、公司人事任免由医疗机构理事会研究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四、违约责任
本协议应为甲、乙双方严格遵守,并作为制定医疗机构章程的依据,协议条款若未得以履行,违约方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非因本协议各方的原因,导致合作无法实现,双方互不承担责任,前期费用由双方按对医疗机构的投资比例予以分摊。
五、协议效力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非经双方一致同意,不得变更和解除,但因国家重大政策调整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或不能实现协议目的的,本协议可以解除。
六、未尽事宜
本协议为各方就本次合作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其中涉及的各具体事项及未尽事宜,可在医疗机构章程中约定,也可在本协议基础上订立补充协议。
七、争议的解决
凡因本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所发生的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6.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六
造福太行山区人民
中原华信集团与林州市医疗投资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2017年3月29日,中原华信集团与林州市政府医疗投资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这是继2016年12 月10 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中原华信集团在林州医疗投资项目林州市中心医院(暂定名)取得的新进展。仪式上,在林州市领导王军、王宝玉、韩爱民、王太江、王志国,和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集团总裁、集团投资兼并委员会主任王春玲的共同见证下,林州市政府副市长牛永奇同河南华信民生医院管理集团(原医疗子集团)董事长李丽签订了医院改制和医疗投资服务协议。
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太江主持签约仪式。
新起点:进一步深化双方交流合作
在签约仪式上,林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爱民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对协议的签署表示衷心的祝贺。
韩爱民说,林州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近年来,林州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生态建设这一核心,立足建设 “世界人文山水城市” 长远目标,坚持 “三力同驱、三业并举、三域共建”,全力推进富美林州、幸福家园建设,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前列。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表示认可。
中原华信集团是一家实力雄厚、管理科学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更是一位有情怀、有爱心、有魄力的企业家,带领华信集团在新郑地区在教育、医疗、地产等多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讲到,今天,林州市与中原华信集团签署医院改制和医疗投资服务签约协议,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这将加快林州市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助推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林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希望以此次签约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与华信集团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和合作规模,在多方面、多层次上实现互利共嬴、共同发展。林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新方向:精诚合作,造福太行山区人民
中原华信集团总裁在仪式上致辞,他说,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今天,中原华信集团与林州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医疗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落实,开启了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去年12月10日,我们在这里签订了《教育及医疗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今天又迎来了医疗投资合作项目的成功签约!在此,我谨代表中原华信集团对项目签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签约仪式的林州市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讲到,今天,合作项目的成功签约,是林州市人民政府积极推动政企合作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华信集团深入实施“做大做强”战略的结果。我们坚信,医疗投资项目的签约,开启了林州市和中原华信集团合作发展、互惠共赢的新里程,必将促进中原华信集团和林州市的共同发展;同时,也将提高林州市医疗服务水平,也必将为林州市的发展和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原华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向阳讲到,林州市有着建筑之乡的美名,有着红旗渠精神的沉淀,我们坚信,有林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鼎力支持,有林州市产业经济基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再加上中原华信集团雄厚的实力、规范的管理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双方的合作一定会迸发出勃勃生机,实现更大的发展。
7.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七
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的股票行业中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股票所占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10%,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大,在部分发达国家甚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医疗健康产业。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10%,而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例不足5%,这个比例不仅远远低于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连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有相应的研究显示,若医疗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15%,则医疗健康产业将会成为刺激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与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总体的医疗器械行业销售额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市场,在总体的市场规模上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过去10年中整个医疗行业的收入平均增速超过了20%,利润的平均增速则是超过了40%。从目前国内整体的医疗设备情况来看,总体的医疗装备情况仍然偏低,特别是在基层的医院,连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较为缺乏。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这些医院具有“填平补齐”的巨大潜力。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将会保证我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销售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每年的销售收入大约在7000亿元左右,利润总额在600亿元左右,近几年来每一年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平均每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因而制药行业仍然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
(二)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每年都保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处于一个增长的状态,且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在卫生总费用中卫生支出所占的比例目前已经超过40%,据相应的调查显示,在2020年左右我国的医疗健康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预计到2015年以后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我国目前医疗健康市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大约为6%作用,而美国医疗健康市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则在16%左右,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医疗健康市场具有极大的投资增长潜力。
二、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趋势
有国外学者指出,医疗健康产业将会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第5波财富”,从中国近1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说未来世界的金融中心有往中国转移的可能。在国内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有着巨大的商机,对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而言,医疗健康领域是他们投资的热点区域之一。虽然我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较美国、加拿大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开发的较晚,但是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巨大的消费潜力,特别是在新医改的引领下,医疗健康产业必然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
(一)医疗器械以及制药、研发领域的投资趋势
医疗器械目前已经被列入发改委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这使得在不远的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将会吸引大量投资的进入。目前有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医疗体系的建设投资中,目前医疗器械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而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热点已经开始逐步向家用医疗器械以及微创相关的医疗器械方向转移。我国制药领域目前的实际情况为,大部分制药厂以生产仿制药物为主,国内缺乏足够的研发能力,国产制药公司能够研发的药物极少,大部分制药公司仍然是长期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制药企业缺少足够的新药研发能力,研发能力的缺乏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设备配置。因而在未来对于制药行业的投资必然集中在那些研发能力较强,拥有专利技术较多的公司上。进一步细分,那些在抗肿瘤药物、生物制药等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能够拥有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对于那些特大型的跨国医药公司来说,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在新药的研发上,对于一个医药公司而言,掌握了一个新药就能够掌握未来的市场。随着新药研发在各个公司的不断被重视,与之相关的新药研发的外包也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之一。
(二)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服务的投资趋势
在国家大的政策层面上,相应的管理机构已经暗示将不会给口腔、眼科以及医学美容的专业以更大的投资支持,且国家将会逐步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来办医院。目前境外相当一部分的风险投资投给我国境内的以口腔、眼科以及医学美容为主的医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不久的未来,公立医院将展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政府也将进一步改革我国公立医院偏多,不合理的布局,并且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来办医院,这一措施将会大幅度刺激我医疗机构的民间投资热潮。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环境的不断恶化,很多一部分人长期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人们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开始选择以体检为开始的健康服务管理,且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愿意花费在健康管理上的费用也会更多,而这些都将更进一步的刺激投资往健康服务管理方面涌入。
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正在逐步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就医疗健康产业其本身而言,这个行业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刚性需求的重要行业,且医疗健康行业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一个旺盛需求的态势,因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医疗健康产业必然是我国的一个投资热点。
摘要:医疗健康产业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被当做一个战略产业来进行经营,且医疗健康产业在这些国家中得到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在部分发达国家中医疗健康产业甚至已经成为了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健康的不断关注,医疗健康产业必然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本文将分析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现状与投资发展趋势,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医疗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投资
参考文献
[1]邓宇周佳、刘培慧、张蓁芫.银发产业前景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7):209
[2]陈醒.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从边缘走向核心[J].国际融资,2010(10):14-15
[3]白书忠.中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6):329-332
[4]李钢,李希林.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战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3(11):8-10
8.医疗投资研究报告 篇八
十万亿级健康盛宴已开启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是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打造健康中国,编制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中长期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该战略规划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健康中国”战略已酝酿多年。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2012年8月,卫生部组织数百名专家讨论最终形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明显改善,地区间人群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中国”概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亮相,并在今年9月进入战略编制工作,有望进一步上升至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下周将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将浮出水面,“健康中国”战略此时会否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备受期待与关注。
对资本市场而言,一旦“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国家紧锣密鼓筹划“健康中国”战略之时,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抢滩、加码健康产业。其中最受追捧的当属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产业。
在今年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海虹控股、九安医疗为首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加码主业并受到资本追捧,从“互联网+医保”到“互联网+医疗”,上述新型医疗服务公司有望借力移动互联网在健康中国中占据强势地位。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就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表示:“希望打造‘健康中国’,要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而‘互联网+医疗’,改变的不仅是就医方式,更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等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记者此前调研了解到,未来互联网医疗正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增进人类福祉的革新,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贵”痼疾所困扰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亟须互联网这一工具来重塑。
纵观A股公司近一年来的投资风向可见,大医疗、大健康已经深入上市公司之心。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积极转型“从医”,甚至陆续有上市公司更名,在新名称中加上“健康”字样。
华邦健康、乐金健康等就是典型。今年9月,随着华邦颖泰完成互联网医疗平台项目及医疗产业基地建设,公司加速推进“大华邦医疗联盟”战略,公司名称由“华邦颖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邦健康)。从事多年桑拿设备的公司桑乐金则坦言,鉴于公司目前“大健康”发展战略,原公司名称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业务内容与特点,故更名“乐金健康”,未来将立足健康产业,围绕家庭健康相关产品,成为健康环境、饮食、理疗、健身等品类的家庭健康系统服务商。
医保加速为“大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常说“人命关天”,大健康产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良心产业,又是爱心产业,容不得半点差池与虚妄。它直接关涉人的健康、生命,所以它是“天大的事情”。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保障民众基本医疗需求、消除疾病风险、维护最大多数民众最基本的健康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无疑是大健康产业最基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近期传来利好消息,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异地就医问题主要是参保(合)人员医保费用结算的问题。推动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工作。
我们用了20年时间在全国依次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参保(合)总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在95%以上。政府对医保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率分别达到75%和70%左右。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城乡13亿人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圆了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也使“实现全民医保”为“大健康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医保是“大健康”发展的基石
现代大健康产业一般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以疾病为中心,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主要目的的医疗卫生产业,也叫疾病产业;二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保护与促进为主要目的的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产业,也叫保健产业;三是以生命为中心,以提升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为主要目的的生命质量管理和生命养护产业。而全民医保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健康之所以成为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其基础与依据就是有此需求。人们对于疾病医疗和生命健康的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一般由低端向高端、由单一向综合发展。消灭疾病风险,保障基本医疗需求,这是国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只有把这个需求解决了,才有可能产生和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人们基本医疗需求必然向更高层次保健需求、生命质量需求迈进,这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大健康产业空间大、前景好
健康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直接或间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集合。其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产品和服务,如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间接为人的健康提供产品和服务,如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是一个复合性的产业群体,至少包括四大基本产业: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及其它医疗耗材产销为主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产销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养生、养老、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据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
为此,一些医药企业如,广药集团、江中集团、复星医药、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双鹭药业、天士力等制药企业,近几年也积极挺进大健康产业。值得关注的是,原本与医药不相关的中国电力、中国电子等央企,也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所以,大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很大,前景也如日中天。
“四体联动”医保促进大健康
实现中国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都讲得全面而明确了。从基本的医疗保险,可能要更加丰富我们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文件里面专门提出来有一块,就是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与医疗、体检、护理机构的合作机制,保险和这些机构要创新,就是紧密性的合作机制。而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为使健康服务业体系化的建设需要四个环节的联动,尤其是医保、医疗、医药和相关产业支撑。整个体系化链条当中,目前医保和医疗医药的联动是不理想的,因为基本医保虽然得到了全覆盖,但水平很低,而且制度也不完善,部门分割也严重。
所以,在这个体系化建设当中,怎么样发挥医保的作用特别关键,健康保险是国家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保障机制,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康服务业的长久发展,必须有成熟的健康保险体系做支撑,讲通俗一点,有了健康保险才能保障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消费,才能够使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得到释放,医保的作用应是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
全民医需
保纳入“健康管理”
我国的健康产业就总体而言发展是健康的,但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确乎存在,也就是存在一些影响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譬如过度商业化、指数化,见物不见人、重商不重文等现象的存在。因此,大健康产业需要将全民医保纳入到“健康管理”的体系中来,从而以“返哺”的形式来为大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而我国在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以后,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全民医保,提高保障绩效,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公平可持续、更加可靠的医疗保障。一些地方(如天津、青岛等)也在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长期照护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更好地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未来按病种的病后健康管理才真正有可能满足病人迫切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