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2024-08-24

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一

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业经济

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以“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S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切实推进“S路一水一线”和“S带三园五区五县”建设。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工业发展工作。创新机制和方式,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搭建和完善工业发展的平台;注重能源、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和升级改造,调优产业结构;健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构筑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工作和工业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2022年我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4%;

实现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4.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4%。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

(三)重点工作:1、全力抓好生产调度保增长。

不断强化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确保2022年工业经济工作目标的完成。继续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搞好分类指导。一是加强对工业企业全方位调度。帮助各企业逐级夯实生产经营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扎实组织好生产销售,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加强与骨干企业的工作衔接。加强与“三电一矿”生产正常的骨干企业的沟通,要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实现超计划生产;确保骨干企业生产不拖后腿。

三是做好生产要素保障。

全力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资金、电力、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遇到的税务、外部环境、环保等多样问题,使企业能安心、安全生产。2、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始终把工业项目建设放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建设项目、积极谋划项目,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狠抓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年初计划任务加快实施。重点突出抓好十大工业项目建设。依托县委、县政府打造“D中心三基地”发展战略,培育“D大百亿产业”发展重点,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2022年重点抓好QQ电站50万千瓦扩机工程项目、QQ科技被动元器件生产二期项目、QQ科技磁性元器件生产一期项目、某县某大曲酒业年产2000吨白酒项目的收尾、QQ电子电感生产线建设项目、圣人山50万兆瓦风电建设一期项目、机动车智能检测系统项目、深圳摩比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成套电子音响设备项目等工业项目。同时要落实好QQ电子生活基地建设、工业集中区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工业集中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3、重点抓好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园区“三年提升”计划的改造要求,工业集中区将围绕打造“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园”、“百亿茶产业园”的目标任务,以融资工作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确保园区建设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2年力争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5家以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50亿元。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工程。一是打造新的融资平台形成新的开发模式。工业集中区创新融资手段和方式,以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发为抓手,加快园区的道路、水、电、信息、污水管道等多方面的建设,齐头并进完善配套工程,优化投资的硬件环境。二是做好标准化厂房建设。突出建设好标准化厂房,争取2022年建成5-10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做好土地储备,以整体发包、整体承租的形式引进投资者进行全封闭式开发,以便顺利完成厂房建设;使企业引的进,落得户。三是全面做好服务。产业园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服务。首先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后建设中系列手续办理工作以及维护好外部环境;其次要加快商业配套服务网点的建设,提供生活便利化服务;再次是做好企业培育,使产业园区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四)工作措施:1、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指标分配到有关部门,相关职能单位要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创造性开展工作,保量保值完成工作目标,共同为加速推进全县工业发展出力。对工作有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进行表彰和宣传;对未能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建议取消综合工作绩效考核的评先评优资格,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

话。2、政策扶持,强化保障。尽快出台稳增长的工业发展刺激政策。从产业发展基金中单列一块,结合市政府亿元工业产业资金使用办法等其他促进工作发展的措施,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政策,从电价补贴、新增劳动就业、税收贡献、扩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金融保障、扶持新进规模企业、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尽快出台扶持和奖励措施,用政策帮助企业恢复生产、走出困境,推动工业发展。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做好金融服务,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帮助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多种渠道的直接融资。同时尽快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帮助有诚信、发展好、有前景的企业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加大扶持,帮助资金解决困难,加快生产。3、做好服务,优化环境。一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1)工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认真做好工业经济和工业企业运行的监测,全面了解和掌握运行情况,搞好分析和预测;强化对企业生产要素的保障,在资金、电力供应、运输上重点予以支持;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以部门为牵头单位的点对点帮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2)发改、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支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切实将各类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落实到企业。(3)金融、电力、自然资源、人社等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全力缓解生产要素制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确保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是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为工服务的意识和办事效率。工业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坚决杜绝“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发生。要通过联挂企业的县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定期到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其达产达效;要规范执法检查行为,除安全、环保等特定检查外,一律不得反复检查,多头执法,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由纪检监察部门从严查处;对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建议公安、政法部门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

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2月23日

2.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二

为了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于2009年8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09]55号文,以下简称“55号文”)。

在考虑近年来国内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上述部委于2014年2月18日再次联合发文《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2号文,以下简称“2号文”)。2号文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55号文、《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关税[2012]14号)与《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关税[2013]14号)同时起废止。

◆目录调整

2号文调整并以附件形式公布了以下目录:

1.《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2014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2.《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商品目录(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2014关键零部件目录”)

3.《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2014不予免税目录”)

读者可以登录财政部网站下载阅读上述附件的具体内容。

◆税收政策

1.自2014年3月旧起,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2014重大技术装备目录所列装备或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2014关键零部件目录所列商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对201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批准的按照或比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下列项目和企业,进口2014不予免税目录所列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上述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税收:(1)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2)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3)由外商提供不作价进口设备的加工贸易企业;(4)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5)《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署税[1999]791号)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

◆过渡政策

1.对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项目和企业,继续按照财关税[2012]14号文中的2012不予免税目录、财关税[2013]14号文以及《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公告》(2012年第83号)执行:(1)依据国发[1997]37号文规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在2014年3月1日前(不含3月1日)已获批准的项目和企业;(2)在2014年9月1日前(不含9月1日)进口2014不予免税目录所列设备。

2.自2014年9月1日起,对上述项目和企业进口2014不予免税目录中设备,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税收。

◆申请免税资格认定的条件

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一般应为从事开发、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的制造企业,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独立法人资格;(2)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3)具备专业比较齐全的技术人员队伍;(4)申请享受政策的重点技术装备应符合2014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中有关要求。

◆申请享受免税政策的程序

1.对新申请享受免税政策的企业的免税资格认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新申请享受政策的制造企业应在每年11月旧至11月30日提交申请文件,其中,地方制造企业通过企业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申请文件;中央企业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申请文件,报送下一年度申请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需求。新申请享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企业或项目业主,应在2014年3月1日至3月31日提交申请文件,逾期不予受理。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受理企业申请文件后,会同相关部门,对企业资格进行认定,并核定企业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需求。企业免税资格认定及相关因素核定结果应在每年3月1日前报送财政部。

3.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年度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及相关免税进口额度的清单。企业免税进口额度的核定主要考虑企业设计研发制造能力、重大技术装备技术先进性、申报进口需求准确度、免税额度执行率和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因素。

◆免税手续及违规处理

取得免税资格的企业,应按照《海关进出口货物减免税管理办法》(海关总署[2008]179令)及海关有关规定,在免税进口额度内办理有关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的免税手续。

享受2号文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如违反规定,将免税进口的零部件及原材料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违法行为发现之日起停止享受2号文规定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违法之日起停止享受2号文规定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两年。

◆报告要求

1.享受2号文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包括上一年度未发生进口业务的企业和本年度无进口需求的企业)均应在每年的3月1日至3月31日将上一年度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报送财政部和海关总署,逾期不予受理。企业未按要求提交优惠政策落实报告的,停止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3.通州局队加强工业基层服务工作等 篇三

走下去——深入基层,开展统计工作咨询。工业、能源、城建及执法四部门业务人员一同到西集开发区召开统计工作咨询会,就园区企业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进行现场服务。企业因情况不同,提出的问题多样且个性突出,局队业务人员详细、耐心、有针对性地一一回答。

帮到底——跟踪回访,确保问题完全解决。局队制定了重点指标出错单位电话回访制度,即对重点指标出错的企业,除要求企业统计人员当月修改数据外,还要在下月报表填报前,对出错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电话回访,看其对指标的错误理解是否已纠正。如果理解还不完整、准确,则要再次讲解,再次回访,直至其完全掌握。

教新人——重点帮教,岗位新手达标上岗。对于新从事统计工作的基层企业统计人员,局队采用了事先督导、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的形式,对岗位新人进行重点帮教,使岗位新人尽快达到工业统计工作所要求的上岗标准,做到达标上岗。

(张莲)

密云局队结合县域特点调研就业形势

近期,密云局队结合县域特点,开展2012年度就业形势分析调研。

结合密云县用工特点选定调研行业。由于密云县域特点,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期末从业人员占全县专业规模以上单位期末从业人员的48.08%,对全县的就业形势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局队着重选定这两个行业作为调研对象。

结合工资统计年定报选定调研单位。密云局队本着注重调研成效的原则,结合工资统计年定报工作,筛选出制造业、建筑业中人员变动较大、从业人员人数较多、具有代表性的10家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认真梳理、周密部署,确保此次就业趋势调研及分析顺利完成。

结合北京市各项政策确定座谈主线。局队与10家企业人员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就业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用工成本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招工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座谈。在研讨过程中,局队结合当前北京市GDP增速放缓、CPI指标上升以及于今年4月1日实行的农民工纳入市职医保新政等问题与企业深入交流,探讨各项政策对企业在用工成本及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影响。

(田静)

海淀局队完成2012年海淀区市民文明素质调查

近日,海淀局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市民文明素质调查。为做好此次调查,局队特别制定了《2012年海淀区市民文明素质调查方案》,并要求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工作,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准确。

方式对象内容明晰。本次调查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CATI),历时4天,在全区28个镇、街道开展,调查对象为在海淀区辖区内居住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0岁到75岁之间的居民。调查内容包括海淀区居民对“北京精神”的知晓情况、“北京精神”对本区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本区居民文明素质各方面体现。

三个阶段分配有序。根据方案要求,在调查的准备阶段要查阅相关资料,编制问卷并调试好计算机程序,对调查过程制定初步计划;调查阶段,通过召开培训会培训有关调查人员,并开展电话调查;在总结阶段,完成电话调查任务及调查问卷的导出,并完成数据交叉汇总、开放题归类和分析报告的撰写。

(何雯)

怀柔局队强化信息宣传

怀柔局队近日召开全系统2012年首次大规模信息座谈会,并从信息流程、内容、形式等方面对信息宣传工作进行强化,以“4W”模式,构建大宣传格局。

What:任务分解与信息内容。一是定向任务分解,将政务信息、经济信息及外宣信息等内容进行任务分解,职责到人;同时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对各科室进行考核。二是定位报送内容,对报送信息内容方面做出明确导向,以局队亮点工作、科室重点工作以及企业、基层单位典型故事等为主要报送内容。

Where:报送部门与信息服务。 一是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畅通市区及系统内部的信息报送渠道,加大与区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区属媒体的合作力度,加强统计新闻宣传。二是推广信息咨询服务。与综合科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对外提供数据咨询服务登记制度。

Who:信息员队伍与教育培训。一是建立信息员联系制度。根据人员调整,建立信息员联系制度,对有一定写作基础与写作热情的同志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扩大信息员队伍。二是通过座谈、培训、征文等形式强化培训。今年,局队将以“数据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年征文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宣传意识和写作水平。

Why:反馈机制与积累经验。在加大信息报送力度的基础上,局队今年强化建立信息刊发反馈机制,重点对拒签、拒登等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和信息签发负责人沟通,查找信息的不足和拒签原因,进一步提高信息采编水平,找准上报信息的重点、需求点和创新点。

(车智远)

平谷局队启动“幸福平谷”监测评价体系

平谷局队紧密围绕“幸福平谷”建设这个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全力开展幸福平谷监测评价。

围绕一个中心,强化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理念。平谷局队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建设“幸福平谷”的精神,围绕这一中心,努力使各项统计工作服务于“一区三化五谷”战略(“一区”:生态强区。“三化”: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五谷”: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中国乐谷、幸福平谷)。

建立两大流程,调研探索“幸福平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幸福平谷”作为一个综合建设体系,既有主观指标,又有客观数据,平谷局队在明确区域发展特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用幸福指数来评估发展的指标体系。局队提前赴江苏、重庆等地学习调研幸福指数监测工作,就指标体系、问卷设计、调查对象等内容与兄弟局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收集资料,了解幸福指数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内容及目前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该指标评价体系包括123项指标,涉及37个部门。

密切三方沟通,联动职能部门协同开展指标体系建设。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是共同推动幸福平谷监测评价工作的前提。局队一是按照《建设幸福平谷行动纲要(2011-2015年)》,向各部门征求相关指标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幸福平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围绕“幸福平谷”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准确收录各项指标“十二五”期间的各年目标值,作为指数测算依据。三是及时收集指标解释,进一步明确指标含义和口径。

(陈小丽)

4.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四

一、概述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正便民、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工信、商务信息公开建设,不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突出政府信息公开重点,较好地履行了相关职责和任务,做到组织有保障,工作措施到位,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制度,强化公开监督,切实推动了工信、商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本政府信息公开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落实,工作措施到位,认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有序、稳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明确了具体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平台的工作。同时明确了各股室的工职责、工作任务和要求,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进行。

(二)遵循“先审查、后公开,谁审查、谁负责,谁公开、谁负责,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方便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三)加强宣传教育,丰富宣传手段和内容。一是借助**县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向广大群众发布工信、商务工作动态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相关信息。二是多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开展媒体宣传,利用县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工信、商务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和重大活动。三是广泛开展

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工信、商务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事指南等,为民服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年,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上报更新政府信息。截止201*年12月31日,我局在**县政府网上及时公开政府信息136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包括:公开年报1条、公开制度20条、政策法规1条、规划计划5条、重点建设项目17条、突发公共事件11条、财政资金1条、政策解读7条、建议提案办理结果6条、其他60条、主要职责5条、领导分工2条。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我局通过**县人民政府网站、多媒体、滚动显示屏、纸质等多渠道向社会及时、准确的公布工信局工作动态。

(四)开展政策解读工作情况,政策解读数量。

我局已在**县工信局政务公开专栏内设置政策解读栏目,201*共公开政策解读9条,涉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解读和工信部部长苗圩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等内容。

(五)回应舆情关切及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

在工信信息重点公开领域,我局坚持高质量,严要求,求精准的原则,按照国家、省上及市上要求,积极公开全市工信相关信息,已基本形成常态化,并且在信息质量上严把关,严格做到能公开必须公开。

(六)省、市201*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所涉及内容的部署、贯彻和落实情况。

201*年我局未发生省、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本地区、本部门所涉及的内容。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

201*年,我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要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截至201*年12月31日,我局没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和减免。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年我局未发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的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在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条例》和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和渠道还比较狭窄;二是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有关政策解读、决策制定、规定、规划、计划、方案的草案公开、听取公众意见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社会知晓度还不够高,政务公开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七、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5.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五

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工信局紧紧围绕全县工作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换道领跑等“十大战略”,以工业项目攻坚年和“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着力工业项目“四化改造”和科技创新“三大行动”,推进党史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全县工业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家,其中,家具*家,食品*家,装备制造*家,建筑材料*家,其他*家。

元至*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居全市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增长*%;全县工业投资在库企业*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

元至*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亿元,增长*%;全县工业投资在库企业*家,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

二、突出亮点及成效

(一)“万人助万企”成效显著。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综合协调组全力运转营商环境、融资服务、要素保障、法律事务等*个服务功能组合力解决企业问题,*个专项督导组及时跟进督导,形成了*良性工作运转机制,有序推动活动开展。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个,已解决*个,问题解决率*%,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提质增速。

(二)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开展*市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以加快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为着力点,围绕家具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三大产业,已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家,分别为*。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其中*家成功获得2022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分别为*。

(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其中,培育*;培育*;目前,均已完成初步对接工作。

(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入库”有序接替原则,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2年重点工业项目共*个,2022年概算投资*亿元,截止*月底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完成投资比例为*%。*等*个续建项目全部开工,*等*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个项目试生产。

(五)“四化改造”项目稳步实施。

2022年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截止*月底已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年完成投资比例为*%,所有项目均开工建设。其中新纺科技年产*吨纤维素纱生产项目、鑫富源年产*万件家具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一品龙腾年产*万件(套)家具扩建项目等*个项目进展较快,已试生产。

(六)*G基站及数字应用初显成效。

今年计划建成*G基点*个,截至*月底已完成*G基点建设*个,完成投资*万元。本月底前再完成*个基站的核心传输、汇聚设备、以及*G主设备BBU、动力配套设备设施和机房安装调试。积极推动我县家居、食品、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深入探索基于*G技术应用的“两化融合”,指导全友家私智能化家具改造项目建设。培育裕阳新材料、全友家私等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家;建成中原锐实达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个,目前已完成工业*APP+固控系统集成装置的数据采集工作。

(七)行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第一线,积极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活动。疫情期间,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微信、电话咨询、网络等服务平台,为百姓解答技术难题*个,及提供技术信息*条。二是组织线上收听收看专家讲座,积极配合省市科技部门开展“抗疫情、夺丰收”*省科技特派员线上科技应急服务,组织县城域内有需求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人员收听收看省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公益直播培训,同时,积极动员全县各级科技特派员指导夏收夏种、秋播等科技服务工作。

三、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龙头型、科技型的项目少。

缺少经济效益好、社会贡献大、支撑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中,附加值较低的家居企业占比较高。中汇钢构、宏康钢构等附加值稍高装备制造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产值增幅放缓。因缺乏与主导产业配套的深度研发项目,导致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低。

(二)产品品牌不响且附加值不高。

食品和家具产业缺少具有国际和全国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品牌效应大都局限于区域内,在全国叫得上的品牌比较少见;同时,产业层次低,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食品多以粮食加工、食用菌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低。

(三)工业项目入库潜力不足。

2022年*个省市重点项目其中*个为租赁厂房项目,入库难;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个,其中*个没有开工、*个停止建设、*个进展缓慢,没有形成有效的入库投资,影响了我县工业入库投资总量及占比指标。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加强项目调度,分类施策,促进项目全面建设。对大航机械、湖州产业园、诺春格家具等进展缓慢的项目,要梳理问题,建立台账,进行周调度,促使其加快建设进度;对伯特利伟业办公家具、东瓯家具、盛源生物等未开工项目,抓紧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对于新签约的*等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尽快落地开工,形成有效投资,替代重点项目库中的*等问题项目,同时压实项目建设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工作。

(三)持续抓好“四化改造”项目。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持续提升企业装备和工艺水平,推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2022年,共谋划“四化改造”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亿元。其中技术改造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亿元;绿色化改造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亿元;智能化改造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新增产值*亿元。

(四)加强创新企业及平台培育工作。

围绕“一区两园”建设,以全市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为契机,全力服务好家居、食用菌、甘薯三大创新研究平台,培育新纺科技、金天丽科技教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家,培育*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培育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市级重点实验室*家,指导*等*家企业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评价,为助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智聚能。谋划*县科创产业园建设工作,包括中试基地工程实验室、产学研合作中心、生物经济研究院、技术交易中心等十四大功能模块。创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县集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孵化与创新思维普及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县创新创业新高地。

(五)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加强与省第九工作组和市第二工作组的联系和对接,时刻紧盯省市工作动向,结合我县实际,找准与我县助企工作的结合点、发力点,将省市精神落实落细落具体,切实增强我县“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断点、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畅通助企干部微信群、“*政企通”平台、“政企交流面对面”、直达邮箱等问题反映渠道,发挥县综合协调组统筹推进、四个服务功能组问题分类化解、四个督导组及时跟进的*合力作用,及时化解企业困难和问题。坚持“点办理、批处理”,实现企业诉求线上闭环办理,线下多渠道解决,切实做到有诉即办、有诉必办。进一步摸清企业在落实惠企政策、实施项目攻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创新等方面的问题、难题,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分批分类转办四个服务功能组,做到跟踪到底、销号清零。

6.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六

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县工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持续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业节水、民营企业清欠、“百日清网”行动、5G网络建设、煤质管控等工作,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援企纾困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扎实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部署要求,制定《关于分区分级做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督导全县工业企业完善防控方案,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检测、日常消杀等工作。并为企业协调解决口罩、消毒液、酒精、额温枪等消杀防护用品,保障了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需求。截止目前,全县56户工业企业中,51户企业已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为91.07%。

其中:27户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为100%,较去年同期提高46.5%。

(二)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

按照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物资保障组办公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议事规则和物资分配发放管理办法,根据集中资源、统筹使用和保重点、保急需的原则,通过调拨、采购、受捐等多渠道筹措调运疫情防控物资,高效快速将紧缺防控物资发放到县乡村(社区)疫情防控点和卫生医疗机构及重点行业等疫情防控第一线,保障了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累计发放防护物资6.92万件、消杀物资1.8万斤、应急防控物资2910件(套)。

(三)落实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及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精神,紧紧围绕“拓展存量、创造增量”的思路,多渠道向企业推送各项惠企政策,做到应享尽享,最大限度缓解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玉通碳化硅公司、天禾生物、岱源工贸等重点工业企业获得贷款10509万元,其中新贷5739万元、续贷4770万元,企业资金短缺状况得到一定缓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免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165万元;2户捐赠防疫物资企业免税4592元;2户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分别补助跨省运输费54.89万元、申请贷款利息补助12.15万元;14户大工业用电企业签订直购电9.5亿度,降低生产成本1500万元。今年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1%,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预计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四)压实责任开展清欠账款工作。

把清欠工作作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次召开推进会和清欠例会,压实清欠工作责任,制定《某县202X年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方案》和《某县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挂牌督办工作实施方案》,对未清偿完毕的6个500万元以上拖欠主体进行挂牌督办,实现挂牌督办全覆盖。202X年全县计划清偿账款15829.11万元。截止6月底,全县累计清偿账款8397.12万元,清偿率53.05%。500万元以下的23个拖欠主体已全部“清零”;500万元以上的6个拖欠主体中2个已“清零”。

(五)质效并举攻坚“百日清网”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制定实施《某县“百日清网”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入地、捆扎、贴墙、入管”的方式,共捆扎光缆、网线约420皮长公里,拆除废旧光缆、网线约330皮长公里,铺设下转芯光缆约160皮长公里,地埋新光缆约80皮长公里,拆除废弃线杆108根;安装更换分纤箱72个、通信井盖63个;迁移分纤箱46个;新建通信管道约15公里,光缆接续37124芯,割接宽带用户4563户,割接政企专线726条。目前整治

完成了63家单位楼院的清网整治、312国道县城段6处顶管穿越、团结路等8条主次干道和马圈湾台等5处城乡结合部的网线改造;32604部队线路改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延禧路、华秀路东段、滨河西路南段、312国道县城段4条主干道及79个老旧小区的清网工作正在攻坚冲刺阶段,“百日清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六)健全机制完善煤炭市场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煤炭质量监管,完善体制机制,督促各乡镇成立了对应的煤炭经营和质量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履行属地化管理职责。县煤质管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法取缔清理炭山岭镇、赛什斯镇、华藏寺镇等3处无证照煤炭临时经营摊点,共清理遣返煤炭12吨。督促所有配送网点建设专用储煤工棚,通过喷淋降尘、堆煤地面硬化等措施,有效防止了粉尘和渗漏污染,并督促配送网点全面实行袋装销售,杜绝运输途中粉尘污染发生。目前,已建成4个一级网点和45个二级网点,形成了覆盖全县各乡镇的煤炭市场体系,有效发挥了优质煤炭配送的主渠道作用。

(七)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节水改造。

全面落实工业节水措施,组织召开全县工业节水工作推进会,进一步靠实企业主体责任。先后打造了宏氟锂业公司、某创亿公司、玉通石门河碳化硅公司3个不同类型的工业节水示范点。宽沟工业园区企业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做到全

程监管取水、用水。鼓励引导企业实施集雨节水工程,宏诚煤业、玉通石门河公司等企业自建雨水收集池,充分利用雨水进行厂区降尘、绿化。某藏酒酒业公司完成节水技术改造,安装节水设备,有效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八)示范推广加快5G网络建设。

今年以来,以智慧城市建设、工业互联网为切入点,鼓励龙头企业在5G应用上先行先试,共同推动5G网络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融合,打造跨行业创新应用标杆。按照武威市5G网络试点城市战略合作要求,制定《关于推进某县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方案》。今年计划在城区建设的25个5G站点设备正在陆续安装,预计年内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5个5G站点建设并开通运行,覆盖县委办公楼、县政府广场、祝贡路移动公司等周边重点区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疫情影响企业产品积压严重。

由于受疫情影响,外贸受阻,市场疲软,碳化硅、建材等部分产品滞销,产品积压比较严重。

(二)工业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虽然部分工业企业享受了融资贷款支持政策,但重点企业融资需求仍然较大,缺口资金达5亿元以上。

(三)清欠资金筹措困难。

由于财政在落实“三保”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可支配财力有限,资金筹措难度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工业经济稳增长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用好各项政策,助推工业企业发展。聚焦保产业链供应链、保市场主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调度。

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帮助企业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形成效益回稳的良好态势。紧盯碳化硅、铁合金、食用菌、建材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强化运行服务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碳化硅集团公司在引领碳化硅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促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二)进一步落实落地惠企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落省上出台的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健康发展55条、市上的28条和县上出台的36条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纾解企业实际困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降低中小微企业申贷门槛,推荐成长性好、有发展前景、信

誉度好的企业,争取得到信贷支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直购电价、减免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稳岗就业等惠企政策,实现政策“不来即享”,真正做到企业的“忧”和“急”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跟进、延伸和拓展到哪里,真正帮助中小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三)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目标。

持续抓好百名干部包抓百家企业纾困促发展工作,与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主动靠前服务,指导闽航公司、玉通公司、天禾生物等企业满负荷生产,遏制存量下滑;抓好中钢耐火、绿能农科、文宏科技、欣烨碳材等企业升规入库工作,壮大工业经济规模;鼓励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加快复产,盘活盘优企业存量资产,支持有订单、有效益、有潜能的企业多产多销,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科工作计划 篇七

现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 认真贯彻执行。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2013-2018年)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 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分工调整对我国工业发展既有挑战, 也有实现赶超的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年) 》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细化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特提出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重点, 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 着力释放改革红利, 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和应用瓶颈,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增强产业政策协调性和互补性, 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加快建设工业强国, 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 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 改革引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打破行业性、区域性和经营性壁垒,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综合运用标准体系、试点示范、第三方服务等手段, 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创新经营模式, 切实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 激发两化深度融合的内生动力。

产用互动, 协调发展。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和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 促进工业发展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鼓励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深化合作, 引导信息技术企业立足内需市场, 增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多方参与, 协力推进。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地方工信主管部门、通信管理机构、部属院校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的积极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 构建上下协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体系。

(三) 总体目标

到2018年, 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 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逐级提升, 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 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效果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5%, 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

——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 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基于信息网络的融合创新不断涌现, 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企业间电子商务 (B2B) 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

——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增强。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50%的重点工业用能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实现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 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

二、主要行动

(一)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

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 建立全国性的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 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促使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信息化成效, 引领企业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完善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相关标准。

2. 行动内容

——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明确影响信息化过程的一般要素, 形成引领和促使企业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和方法论, 制定发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依据行业特色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行业标准。

——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建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 制定管理办法。各地负责建立一批服务机构, 培育专业人员, 开展咨询、认定、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建设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开展试点和推广。选择典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 总结试点经验, 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各行业、各地方要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建立国家、行业和区域协同推广机制, 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贯彻实施。

——加快制定支持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规范。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 加快相关技术标准制定, 积极开展标准的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工作。

(二) 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

依据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 支持行业和区域开展企业对标, 加强示范带动, 引导企业逐级提升,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核心竞争力整体提高。

2. 行动内容

——完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机制。依据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 分行业、分区域建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等级评定办法, 完善国家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 全面支撑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和示范工作。

——推进企业对标和行业示范推广。行业协会负责开展行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和等级评定, 树立一批示范企业。总结提炼示范经验和成果, 形成行业共性解决方案, 全面推进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 推动全行业两化融合向更高阶段跃升。

——开展区域分级分类推进。各地负责开展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水平测度和等级评定, 树立一批示范企业。加强分级分类引导和推进, 推动企业对标、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 实现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全面升级。

(三)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综合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 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投资融资、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 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2. 行动内容

——健全和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导服务商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围绕中小微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整合服务资源, 完善平台功能, 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探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等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 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作用, 依托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各类资金的扶持作用, 支持中小微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鼓励中小微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创新业务模式, 运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第三方外包服务促进基础和集成应用。

(四) 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

1. 行动目标

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 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 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 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 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2. 行动内容

——提升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国防科技等领域, 围绕支持主制造商发展订单驱动的制造模式,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 降低平均库存水平, 缩短市场响应时间, 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 推进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在有条件的重点行业, 促进合作企业商务信息和知识共享, 开展网上研发、设计和制造, 增强产业链的商务协同能力, 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 壮大第三方物流服务业, 重点支持钢铁、石化、汽车、家电、食品、医药、危化品、电子产品、快速消费品、冷链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发展, 提升全程透明可视化管理能力, 增强面向工业领域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

——推动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平台, 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平台转化。支持制造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 提高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支持面向工业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 支撑和带动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优化。

(五) 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

加快民爆、危化、食品、稀土、农药以及重点用能行业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测监管, 开展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公示, 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全程可追溯, 促进稀土资源高效开采利用;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 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2. 行动内容

——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建设覆盖各级民爆主管部门、民爆企业的行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民爆物品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全程监测。建立民爆企业生产、流通全过程安全管控体系, 实现对关键安全生产要素的闭环信息化管控, 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开展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公示。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全面推行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 建立国家化学品危险特性基础数据库和在线报送系统, 提供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数据检索服务, 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健康与环境风险。

——实现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搭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 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肉制品等领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面向消费者提供企业公开法定信息实时追溯服务, 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建立稀土行业信息化监管基础。鼓励重点矿区企业建设监控系统, 实现在线监控。鼓励重点稀土企业集团建立管控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动态监管。支持建立行业生产统计系统。

——加强农药行业信息化监管。建立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书查询库和换证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农药行业信息交流。建立农药生产信息数据库, 加强农药生产企业监管。搭建违法案件群众举报信息平台, 完善农药打假机制, 提升农药监管能力。

——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围绕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等关键环节, 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 促进生产本质安全。

——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实施数字能源重点工程, 大力推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推广流程工业能源在线仿真系统等节能减排信息技术, 在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区域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开展企业数字能源应用等级评价,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六) 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

1. 行动目标

面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智能制造需求, 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 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2. 行动内容

——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实施“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 推广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 集成创新一批数控装备, 实现装备性能、功能的升级换代。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 推进重点领域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应用。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 面向重点行业生产过程柔性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 开发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

——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开展先进制造创新试点, 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 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 推进生产制造设备联网和智能管控。拓宽增材制造 (3D打印) 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推进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领域的率先应用。创新政企合作模式, 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结合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发展特点, 在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集成、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领域, 开展关键环节集成应用示范。逐步推广重点行业数字化车间, 开展智能工厂试点建设, 探索全业务链综合集成的路径和方法。选择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 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建设。

(七)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

1. 行动目标

抓住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变革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的重大机遇, 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 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 延伸产业链, 培育新业态,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 行动内容

——推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 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以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RFID、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 重点支持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物联网应用, 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 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协同, 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 推进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 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众包设计等新型制造模式。

——加快电子商务驱动的制造业生态变革。鼓励B2C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 促进生产和消费环节对接, 推动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变革, 形成个性化定制生产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 创新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集成应用模式。

——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和鼓励典型行业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 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 面向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应用, 形成行业大数据平台, 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 实现产品、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 提高行业管理、决策与服务水平。

(八) 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实现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配套能力, 逐步形成安全可控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2. 行动内容

——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结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根据专项行动需求, 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 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全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开展网络新技术现网试验和应用示范, 推进TD-LTE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 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新型显示、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创新, 突破专项行动急需的应用电子、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三维图形等关键技术。围绕工业重点行业应用形成重大信息系统产业链配套能力, 开展国产CPU与操作系统等关键软硬件适配技术联合攻关, 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可控发展能力。支持面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加快安全可靠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终端产品研发与应用。

——提高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 有效利用平台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 通过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电子商务、物流、第三方支付等信息平台建设, 深化信息服务在企业经营管理、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培育信息化咨询、规划、培训、评估、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

——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信息技术产用合作专项, 在机械、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试点示范, 形成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支持工业企业采用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在重点消费领域加强产用互动合作, 提升移动智能终端、高端家电、医疗器械、玩具等产品智能化水平, 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建立工业产品信息化指数测评服务体系。加强应用电子产品和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工业软件开发、标准化及行业应用。推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和研发机构共同组织产用合作联盟。

——提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服务能力。完善示范基地信息基础设施, 提高宽带和高速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增强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支撑能力, 建设并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专业化信息化服务平台, 鼓励建设示范基地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依托示范基地骨干企业,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专项行动工作办公室, 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和责任, 抓好落实。组织开展年度检查与效果评估, 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专项行动滚动调整的重要依据, 开通专项行动网站, 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公开发布与跟踪评价。

(二) 完善协同推进体系

加强部省合作, 突出地方工信主管部门在区域推进工作中的组织作用, 支持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机制,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纳入政府工作综合考核体系, 确保任务落实。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鼓励各地开展省级试点示范, 配合开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加强区域交流合作, 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行业协会和地方继续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测度、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工作, 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 提高两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三)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加强政策引导, 创新管理方式, 改善公共服务。清理和减少对各类企业、机构及其活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资质资格许可。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和公开招投标制度, 打破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 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鼓励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在落实专项行动中, 要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四)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

扩大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规模, 重点支持专项行动任务的落实。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引导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政策手段向本专项行动倾斜。各省、市、自治区要设立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 为专项行动提供配套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专项行动, 鼓励企业采用分期付款、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投资等新融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五)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责任意识, 开展面向“一把手”的培训。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 (CIO) 制度, 制定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 鼓励成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协会, 开展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

部属高校要积极参与专项行动, 提供战略研究和技术咨询。鼓励建设知识共享平台, 开设两化融合网络公开课程。结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 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实施现代产业工人信息技能培训工程, 加强对技校、中专、职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鼓励企业开展职工信息技能培训。

(六)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8.欢迎工业和信息化部 篇八

无论对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都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历史性事件。

我国信息产业萌发于1956年,一直到1998年3月成立信息产业部,长期以来信息产业被视为电子工业的一个分枝。文革前形成的国产机系列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丢弃。在当时全球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1982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当时的万里副总理任组长。1983年与IBM PC兼容的长城0520微型计算机投产,是我国信息产业能够有资格被称之为产业的开端和标志。1984年,国务院成立电子工业振兴领导小组,当时的李鹏副总理任组长。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撤销了所有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等。在这个大背景下,惟独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新组建了信息产业部。10年以后,2008年,信息产业的字样在国务院的部委的名单中消失了。

从1956年开始,国家和社会贤达都看到信息产业是巨大的朝阳产业,是我国工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优先配置资源,推动其发展和壮大。到2008年,52年的艰苦努力修成正果,信息产业已成为对GDP贡献最大的产业。不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信息产业不再是昨天的朝阳产业,已经发展成与能源、冶金一样的成熟产业。国家不再设信息产业部正逢其时。

我国信息化的源头是1992年由原电子部牵头,在全国组织实施涉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金桥、金卡和金关工程。1996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当时的邹家华副总理任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当时的电子工业部。1997年首次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从信息产业部独立出来,组建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信办),协调国家的信息化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1992年开始,经过16年发展,推进信息化从当年信息产业界一家的大声疾呼,发展成社会各界的共识,演变成一场伟大的社会进步运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三个字因此被赫然列在国务院部委序列的称谓中。

信息化是一篇极大的文章。顺应历史潮流,《计算机世界》已经转型,应该为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努力做出自已的贡献。

欢迎大部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很好、很强大!

上一篇:乡镇领导纪念三八妇女节102周年讲话 总结下一篇:秋天的天为什么显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