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综合知识(精选8篇)
1.职业道德综合知识 篇一
综合练习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奸佞(nìng)沉疴(kē)越俎代庖(bāo)器宇轩昂(xuān)....
B.干坼(chè)击柝(tuò)桑梓之邦(zī)河水汤汤(tāng)....
C.断碣(jié)不啻(chì)嗟来之食(jié)皓首穷经(gào)....
D.咫尺(zhǐ)炽热(chì)一蹴而就(cù)良莠不分(y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诅咒报消唾手可得贻笑大方
B.包庇瞠目史无前列手不释卷
C.愤懑联袂优柔寡断出奇制胜
D.惋惜寒喧一暴十寒栩栩如生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意义相差最大的一组是
A.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老汉拄着拐杖,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踟躇在田野上。....
B.我们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可是这复杂辗转的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
D.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南宋统治者偏安于江南,整天沉湎....
于酒色,不想收复失地,实在可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但他还以为是新闻呢。....
B.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的。....
C. 没有敢想敢干、无所不为的勇气,我们能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吗? ....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修缮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捡前夜的残梦。收拾来的又前夜的残梦,今日的游戏。
A.或因为虽然不是就是
B.或如果但是仅是不是
C.还即使所以仅是不是
D.还如果但是不是只是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幽暗的果林里,灯光依旧燃烧着。
B.这个省是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
C.地处山沟里的山东齐鲁石化公司的青年们,新近兴起了一股“照相机”热。
D.过早地停止营业时间,对于广大顾客是不方便的。
7、下列句子中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街。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D.“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
二。
8、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从外面看,一只睡醒了的船隐藏在一堆黑影里。
2、乌云像移动的山,似起伏的海,奔涌聚合。
3、赶明儿打个喷嚏也得向领导请示请示。
4、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A.拟人明喻夸张反复
B.比喻排比借代排比
C.拟人排比夸张排比
D.暗喻借喻借代反复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为一位姓马的青年所著的一本
书写的序言。
B.《都江堰》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是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C.鲁迅的《祝福》生动的塑造了祥林嫂这个被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
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宋散文八大家
之一。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要一般的说就是会议纪要。它一般由“标题、正文(引言、主体、结尾)、落款”三大部分组成。
B.请示是下级向上级、个人向组织请求指示或报批事项时使用的应用文体。从行文关系看,它属于下行文。
C.解缙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从上下联的内容关系看应属于“正对”。
D.通知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正文所发布的信息应准确、清晰,对必须言明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得遗漏。落款要具发文单位和日期。
11、下列文言句式与“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朽木不可雕也
12、“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这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朱淑真所写的一首以项羽为对象的《咏史》诗,对此诗解释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二句是对项羽的嘲讽与叹惋。
B.
三、四句指出项羽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
C.这首诗虽出自婉约派女词人笔下,却属于慷慨豪放、“金刚怒目”式作品。
D.这首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反对异族入侵的思想感情。
二、仿写、变换句式(6分)
18、根据下面的提示,仿写句子。(4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低沉的情调。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少一些。
19、把下列一组短句改为一个长句。(2分)
今年的冬奥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中国队的杨扬参加了1000米和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她在这两项比赛中夺取了两块金牌。
改为
三、阅读鉴赏(33分)
(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提出“夸克球”的设想,并认为这种新物质形式可能给人类提供几乎用之不尽的能源。《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夸克球”的概念是根据“超对称”假设提出来的。这一假设将自然界中的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统一起来,认为目前的各种微粒子都有对称的粒子存在,比如与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对应的“超夸克”和“超电子”等则不旋转,因而大量“超夸克”和“超电子”集中在一起比较稳定,能组成粒子数量庞大的结构,即“夸克球”。“夸克球” 可小至一个原子,也可大到一个星球,其尺寸是没有限制的。
科学家认为,在“夸克球”中通常的物理规律失去作用,它内部的物理规律与人们目前所知的不同,并且“夸克球”越大,这种差异也越大。这种新物质可能存在于宇宙诞生初期,并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研究人员希望能利用先进的粒子加速器制造出这种物质。
科学家认为,“夸克球”提供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的普通物质提供的核能的约10万倍。如果制成这种“夸克球”并将它放入水中,然后用质子轰击它,它就会释放出光子和电子及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将水加至高温汽化,可以驱动发电机发电。科学家认为不久这种设想就会变成现实。
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夸克球”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新物质形式的设想。
B.“夸克球”提供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10万倍。
C.用质子轰击“夸克球”,它就能放出光子、电子及大量的能量。
D.“夸克球”能够利用粒子加速器制造出来。
21、关于“超对称”的假设,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对称”假设将自然界中的万有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统一起来。
B.这种理论认为各种微观粒子都有对称的粒子存在。
C.“超对称”假设的理论已在“夸克球”的构想中得到证实。
D.与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对应的是“超夸克”和“超电子”。
22、文中“‘夸克球’越大,这种差异也越大”,“这种差异”是指(3分)
A.“夸克球”内部结构与普通物质的内部结构
B.“夸克球”内部的物理规律与通常的物理规律
C.“夸克球”蕴含的能量与普通物质蕴含的能量
D.“夸克球”的物理性质与普通物质的物理性能
23、关于“夸克球”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夸克球”是由“超夸克”、“超电子”构成的B.“超夸克”、“超电子”不旋转,能大量集中而且比较稳定的组成“夸克球”
C.“夸克球”的尺寸没有限制,可大可小,小到一个原子,大到一个星球
D.“夸克球”在宇宙诞生初期存在过,后来消失了
(二)绿的歌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的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的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惘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的新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静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的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意以这支“绿的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24、文中“临去秋波”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25、作者已将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表达了哪几方面的思想内容?分别把它们概括出来。(4分)
26、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开头,作者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那时大多沉醉于这蓝色中。
B.“我”“离开海边,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黯淡”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引自明代诗人顾炎武的诗作,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D.文章的题目是《绿的歌》,作者却先写大海的湛蓝,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这是为突出后面的绿色作铺垫。
(三)文言文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
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侍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
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7、解释本文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产:(2)治强:(3)蚕:(4)负:
28、请分别指出下列两句中“以”字的词性及意义。(2分)
(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29、请将“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译成现代汉语。(5分)
四、(60分)
30、作文
题目: 感动
注意:主题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C
3、B4、A5、D
6、B7、C8、A9、A10、B11、C12、D13、绚丽的色彩,明亮的光线;晦暗的笔墨,迷朦的景象。
14、在今年美国盐城举行的冬奥会上,中国队的杨扬在1000米和1500米短道速滑中夺取了两块金牌。
15、A21、C22、B23、D16、(1)枫林的红叶(或“红叶”)
(2)喜爱且惋惜
17、进一步点明作品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寄予青年的热切希望,显示了作者奉献于青年的无私、博大的胸怀。(答出大意即可)
18、A、D19、(1)出生于(2)政治安定,国家强盛。
(3)辜负、对不起(4)像蚕一样
20、(1)介词凭借,依靠
(2)介词因此
21、当初假使这四位国君都不接纳这些客卿,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任用,这就使国家没有富强的实力,而秦国也就没有国力强大的盛名了。
30、作文(略)
2.职业道德综合知识 篇二
一、生态道德知识的基本内涵
生态道德知识是人们在客观实践过程中,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的, 对于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 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水平和道德评价, 同时对生态道德实践等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是生态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简单来说, 生态道德知识应当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 与生态道德直接相关的, 有关人们当下所处的生态道德环境的相关知识。例如人们对于当前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感知, 以及人们对于当前社会成员所持的不同环境观、生态观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等等。这方面的生态道德知识既包括感性形态的知识, 也包括理性形态的知识。它综合地表现为人对所处生态道德宏观社会环境的感知, 是人们进行生态道德认知的前提, 对个人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建立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二, 关于生态道德发展规律的生态道德知识。例如人们对于如何确立正确合理的生态道德目的, 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 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生态道德教育水平等等, 都是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有关生态道德各个层面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这种生态道德知识是对生态道德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 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的特点。它通常是人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的间接知识, 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态道德问题, 提高生态道德水平方面, 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价值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 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关于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原则等生态道德范畴的认识。所谓生态道德范畴从广义上说就是人们对于各种生态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观认知和把握, 例如人们基于不同的生态观、环境观、道德观而形成的, 对于生态意义上的良心、正义、义务、荣誉等不同问题的理解, 这类知识实际上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 在一定数量群体内形成的, 有关生态道德问题的基本社会共识, 它体现了生态道德知识的沉淀和凝结过程, 反映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道德血脉。
第四, 有关生态道德实践的经验和理论总结。生态道德经验是人们对自己在处理各种环境问题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 实施各种生态行为、选择及其社会效果的直接道德感受, 例如人们在生态脆弱地区, 通常以牺牲相当程度经济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并且根据生态环境得到维持并好转的实践效果, 来确证先前生态选择的科学性;生态道德理论认识是人们对生态道德实践经验的普遍意义和实际道德关系的总结和概括, 例如人们通过总结保护生态环境, 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经验, 确立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 环境优先的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环境优先权理论, 形成了新的环境观。
二、生态道德知识的来源
实践是人类获得道德知识的根本途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知识, 都是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 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因此,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 人们的群体性生态道德知识从根本上讲, 来源于长期的、人与自然的互动, 以及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然而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 实践并不是一个人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唯一途径, 人们还可以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等方式获得生态道德知识, 而生态道德实践只是个体性生态道德知识的来源之一。
(一) 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精深的传统生态道德思想文化。对“天人合一”宇宙生成模式的认识,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中华民族在艰辛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保持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文化思想,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为一些国内外思想家所推崇。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 西方现代思想家所寻找的尊重生态的伦理学突破口, 正是中国古代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历史传统虽然不一定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生态科学知识, 却能帮助我们提高应对生态道德问题时的智慧储备, 是个体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 教育传授
这是个人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主要渠道。现代社会系统的学校教育, 为一个人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大量科学的知识准备。就生态道德知识来讲, 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德育活动, 它传授的不仅包括各种基础、感性的生态道德常识, 还包括大量抽象、系统化且构成一定知识体系的生态道德理论知识。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对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更加全面、系统, 能够帮助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 获得大量、科学、系统的生态道德知识, 为个体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有助于实现个体生态道德水平的升华。另外, 亲人、同事、朋友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生态道德教育, 也是个体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渠道, 不同的个体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 将自己的生态道德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人, 并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提高, 这种个体间教育传授的方式是相互的、长期的、有益的。
(三) 实践经验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作为获得知识的最根本来源, 其基础性是其他的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人们通过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 既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的生态道德知识, 又可以对之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检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部分, 认识世界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而改造世界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人们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生态实践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生态道德知识, 只有经过认识主体在生态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检验, 才能得到确证和认可, 并且最终转化为实践主体自身的自觉认识和理性知识, 构成实践主体系统生态道德知识的组成部分, 并指导其今后的生态道德实践。
三、生态道德知识的特性
生态道德知识是一切关于生态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关于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实践等生态道德现象, 以及关于各种生态道德范畴的经验成果和认识成果的总结与结晶。它是涉及自然的人文知识, 具有交叉性, 与单纯的历史、文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以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相比较而言, 生态道德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一) 控制性
“从道德的发生与发展这一视角, 它内发于人的群体意识而外化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公约, 它既以人的本能为基础, 又对人的本能中自我对立的一面加以规约。”个体具备了乱砍滥伐将破坏生态环境, 引起土地沙化, 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将破坏动物间的食物链平衡, 甚至导致整个食物链的崩溃, 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 最终将造成资源枯竭等等生态道德知识之后, 将会逐渐将上述知识转换为内发于人类个体的自觉意识, 并约束相关个体的实践行为, 使个体行为在生态道德知识的控制下, 朝着遵循生态道德知识指引的方向发展;而一旦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 对上述生态道德知识达成了基本的社会共识, 那么这些生态道德知识将外化为社会生活中被全体成员所普遍遵守的基本公约和行为规范, 具备控制整个社会全体成员行为活动的功能。因此, 生态道德知识的控制性是指它一方面具有群体控制的机能, 另一方面具有个体控制的机能。就群体而言, 它是一种制度性安排的意识形态反映;就个体而言, 它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规定。
(二) 情境性
生态道德知识对人类行为的控制, 不论是对单独的个体而言, 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而言, 都不是绝对的, 其所具有的控制力与它的情境性相伴相随。生态道德知识的情境性体现在生态道德知识的存在环境之中。比如生态道德规范的制度性规定是生态道德知识控制性的表现, 但生态道德规范在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 是通过具体的道德选择而体现的。人们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和实践经验积累等多种方式, 具备了一定的生态道德知识, 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并未就此结束, 而生态道德知识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也要依赖于其在具体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检验。同样的生态道德知识, 在不同的生态道德实践情境中, 其体现作用的方式和发挥的功能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人们通过学习和宣传, 认识到整个生物界是一个以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大系统, 任何个别物种数量的过度增加或减少, 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由此人们便具备了积极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的生态道德知识, 但是这种生态道德知识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还有依赖于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当人们主动保护濒临灭绝的濒危物种时, 生态道德知识便以主动、积极的方式, 发挥其维护生态平衡的正面功能, 而当人们过度捕猎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进而破坏了生态平衡时, 生态道德知识则是以被动、消极的方式, 体现其警示功能, 防止同类行为的重演。因此, 不同的生态道德情境, 决定了生态道德知识发挥作用的方式, 体现了生态道德知识不同的功能, 情境性是生态道德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 发展性
生态道德是一个社会性概念,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生态道德观念, 即使在相同或类似的社会发展阶段, 受到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态道德观念。同时, 生态道德也是一个体现强烈主观性的概念, 不同的道德主体, 其具有的生态道德观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生态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在不同的道德主体身上, 生态道德也在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群体性生态道德知识而言, 其具有的发展性特征,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实践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是开放式的, 它会不断从其他主体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中, 寻找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体系的一部分, 例如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们可能基于盲目的动物崇拜或神灵崇拜, 而自觉限制或禁止对某些动物的捕猎行为, 从而在客观上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但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人们逐渐掌握了生态系统平衡的客观规律, 并基于对生态规律的尊重, 而自觉地限制或禁止捕猎行为,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人们基于不同的原因, 都采取了能够保护生态平衡的客观行为, 但是由于其生态道德知识生成的基础不同, 我们应将后一种生态道德知识视作对前一种生态道德知识的超越和发展;对个体性的生态道德知识而言, 其发展性则主要是由于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总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身心智的发展以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的磨炼, 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例如在孩提时代, 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不能乱扔垃圾, 通过媒体宣传, 我们学到了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种类分别收集, 通过学校教育, 我们学到了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 会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而通过开办工厂等具体的生态实践活动, 我们学到了在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生产项目之前, 必须进行复杂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在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中, 每个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都是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等因素的不断积累而不断提高, 并在生态实践活动中不断检验发展的。
四、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是将外在于人类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 转化为人类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认识的过程, 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 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尤其是对于生态道德知识的教育者来说, 掌握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一般规律, 对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效果, 进而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接收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起点和前提。生态道德知识是一种信息, 对它的接收是指信息接收者收到包含生态道德知识的信息, 并使之在头脑中停留。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信息接收者的兴趣、注意力等因素的差别, 不同的信息接收者收到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接受了该次传输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生态道德知识信息, 而有的人却可能只接受了其中的少部分信息。这就要求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者, 在对生态道德知识进行信息输出的过程中, 掌握三个适度原则:一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信息量要适度。信息量过低, 对信息接收者的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起不到足够的刺激, 信息量过高, 则会使接收者出现接收疲态;二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速度要适度。过快或过慢传输速度, 都有可能影响接收者对生态道德知识的接受量和接受程度;三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内容层次要适度。生态道德知识传授者输出的知识, 必须与接受者的既有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水平相当。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每一次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 都能为受教育者最大量地接收, 从而为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打好基础。
其次,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重新整合, 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实质性环节。对所接受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是个体对自身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创造性重构。内化绝不是对所接收的生态道德知识不加分析的全盘承认, 而一定要在内化的过程中, 加入个人对所接收的生态道德知识的分析、评价, 也只有这样, 原本属于公共知识系统的生态道德知识才能够被内化为个人所有。对生态道德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 包括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选择、阐释和重组等几个前后相继的步骤。对接收到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选择, 是个体生态道德知识整合的客观需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现实或者潜在需要来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在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传授者必须注重挖掘受教育者的自身需求, 并且从需求出发确定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内容, 这样一方面容易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 另一方面更利于激发他们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在渴望, 强化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内在动力。对选择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阐释, 是为生态道德知识整合准备“材料”的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过程, 也就是解决新的生态道德知识与个体既有生态道德知识之间的差异与矛盾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矛盾不是指生态道德知识之间的相互否定, 而是指建筑在认识主体既有生态道德知识之上的生态道德认知能力, 与新的生态道德知识所包含的要求还不相匹配、不协调的情况。因此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过程中,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重组是否能够成功, 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经验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 与所要阐释的生态道德知识层次是否匹配、是否相宜。这就要求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 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差异, 以及其所处的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 要在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顺利进行, 实现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
最后,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不是经过一个整合过程就能够完成的。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反馈是使内化过程连续运行的重要机制。人对生态道德知识进行个体化的整合后, 将会影响其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行为。在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行为被实施后, 人们会根据行动的结果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 进行新的判断和考量, 并以此调节内在观念或后继行为, 这就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只有经过如此反复直到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我们才最终完成了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整个过程。这说明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播者, 可以通过真理性的引导对受教育者加以启发, 以自身榜样的力量促使受教育者主动效仿, 通过对生态道德知识的表面重复达到记忆的强化等等方式, 根据反馈环节提供的信息,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干预, 进而实现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润智:《力量就是知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概率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篇三
一、概率与实数的综合
例1 如图1,一个被等分成了3个相同扇形的圆形转盘,3个扇形分别标有数字1、3、6,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止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重新转动转盘).
(1)请用画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只选其中一种),表示出分别转动转盘两次转盘自由停止后,指针所指扇形数字的所有结果.
(2)求分别转动转盘两次转盘自由停止后,指针所指扇形的数字之和的算术平方根为无理数的概率. 图1
解:(1)列表或画树状图如下:
(2)由列表或树状图可知,数字之和分别为:2,4,7,4,6,9,7,9,12.所以算术平方根分别是:,2,,2,,3,,3,2.
设两数字之和的算术平方根为无理数是事件A,所以P(A)=.
点评:在本题的求解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算术平方根与无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概率与分式的综合
例2 有三张卡片(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正面分别写有整式x+1、x、3.将这三张卡片背面向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再从剩下的卡片中随机抽取另一张.将第一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整式作为分子,第二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整式作为分母.
(1)请写出抽取两张卡片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
(2)试求抽取的两张卡片的结果能组成分式的概率.
解:(1)树状图如图所示:
(2)由树状图或表中信息可知,共有6种结果,其中4种结果是分式,所以P(分式)==.
点评:注意求解第(2)小问时一定要理解分式的定义.
三、概率与整式的综合
例3 在一个袋中,装有5个除数字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小球,球面上分别写有1、2、3、4、1这5个数字. 小芳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球面数字恰与代数式x2-2x(x-1)+3(x -1)2-2的化简结果相同的概率是 .
解:化简x2-2x(x-1)+3(x-1)2-2
=x2-x2+2x+3(x2-x+1)-2
=x2-x2+2x+x2-2x+3-2=1.
小芳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球面数字恰与代数式x2-2x(x-1)+3(x-1)2-2的化简结果相同的概率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运算和计算概率,属于一次事件,可以直接运用概率的计算公式求取概率.
四、概率与不等式的综合
例4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3>0(其中a≠0).
(1)当a=-2时,求此不等式的解,并在数轴上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
(2)小明准备了十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不透明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整数-10、-9、-8、-7、-6、-5、-4、-3、-2、-1.将这10张卡片写有整数的一面向下放在桌面上,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以卡片上的数作为不等式中的系数a,求使该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的概率.
解:(1)易求得不等式的解集为x<; 在数轴上正确表示此不等式的解集(略);
(2)取a=-1,不等式ax+3>0的解为x<3,不等式有正整数解.
取a=-2,不等式ax+3>0的解为x<,不等式有正整数解.
取a=-3,不等式ax+3>0的解为x<1,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取a=-4,不等式ax+3>0的解为x<,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
∴整数a取-3至-10中的任意一个整数时,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P(不等式没有正整数解)==.
点评:本题将概率与不等式的知识交汇在一起,考查如何用列举法求概率,同时也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
五、概率与方程的综合
例5 如果m是0、1、2、3中的仼一个数,如果n是0、1、2中的仼一个数,那么关于一元二次方程x2-2mx+n2=0有实数根的概率 为______.
解:一元二次方程x2-2mx+n2=0有实数根,由根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得,∵4m2-4n2≥0,∴m≥n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知在12种情况下,9种取值方程有实数根,所以有实数根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很好地将概率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相结合,可列表或画树状图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从中找到符合条件的结果,从而求出所给事件的概率.
六、概率与函数的综合
例6 抛掷红、蓝两枚六面编号分别为1~6(整数)的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将红色和蓝色骰子正面朝上的编号分别作为二次函数y=x2+mx+n的一次项系数m和常数项n的值.
(1)这样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只需写出结果)
(2)请求出抛掷红、蓝骰子各一次,得到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恰好在x轴上的概率并说明理由.
解:(1)可以得到6×6=36个不同形式的二次函数.
(2)y=x2+mx+n=(x+)2+n-
∵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轴上,
∴n-=0
∴m==2(其中n、m为1~6的整数),根据上式可知,当取1~6中的完全平方数时,上式才有可能成立.
∴n的值只能取完全平方数1和4,
nlc202309012237
通过计算可知,当n=1、m=2和n=4、m=4时,满足n-=0,
由此抛掷红、蓝骰子各一次,得到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轴上的概率是:=.
点评:本题把抛掷骰子与二次函数相结合,设置概率问题情境,同时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意义、性质、概率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七、概率与几何的综合
例7 一次数学活动中,黑板上画着如图2所示的图形,活动前老师在准备的四张纸片上分别写有如下四个等式中的一个等式:①AB=DC;②∠ABE=∠DCE;③AE=DE;④∠A=∠D;小明同学闭上眼睛从四张纸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再从剩下的纸片中随机抽取另一张.请结合图形解答下列两个问题:
(1)当抽得①和②时,用①,②作为条件能判定△BEC是等腰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图2
(2)请你用树状图或表格表示抽取两张纸片上的等式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用序号表示),并以已经抽取的两张纸片上的等式为条件,求使△BEC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解:(1)能.
理由:由AB=DC,∠ABE=∠DCE,∠AEB=∠DEC,得△ABE≌△DCE.
∴BE=CE,∴△BEC是等腰三角形.
(2)树状图: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①②)(①③)(①④)(②①)(②③)(②④)(③①)(③②)(③④)(④①)(④②)(④③).
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抽取的两张纸片上的等式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2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结果有4种,所以使△BEC不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为.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树状图法适用于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八、概率与统计图的综合
例8 十·一”假期,温泉公司组织部分员工到A、B、C三地旅游,公司将购买的前往各地的车票种类、数量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3所示.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前往 A地的车票有_____张,前往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________%;
(2)若公司决定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车票分配给 100 名员工,在看不到车票的情况下,每人抽取一张(所有车票的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且充分洗匀),那么员工小王抽到去B地车票的概率为______;
(3)若最后剩下一张车票时,员工小张、小李都想要,决定采用抛掷一枚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正四面体骰子的方法来确定,具体规则是:“抛掷正四面体骰子一次,若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不小于2,车票给小张,否则给小李.”试分析这个规则对双方是否公平.
解:(1)由条形统计图知,前往 A地的车票有30张;
前往C地的车票占全部车票的百分数:×100%=20%.
(2)由条形统计图知,车票的总张数为100张,去 B 地的车票有50张,所以P (B)==.
(3) 由于掷得着地一面的数字不小于2的结果有三种,而小于2的结果只有一种,所以小张获得车票的概率为P=;而小李获得车票的概率为1-=.
所以这个规则对双方都不公平.
点评:本题是概率与条形统计图的综合题.首先从已知的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确定去A、B、C三地各自的车票张数,再根据概率的定义和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上期《圆》强化练习参考答案
1.B;2.B;3.A;4.B;5.,1;6.;7.48;8. 6或2; 9.=50°,=50°,=80°;
10. 解:(1)DF与⊙O相切.
∵∠CDB=∠CAB,又∵∠CDB=∠BFD,
∴∠CAB=∠BFD,∴AC∥DF.
∵半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E,∴OD⊥DF.
∴DF与⊙O相切.
(2)∵半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E,AC=8,
∴AE=AC=×8=4.
∵AB是⊙O的直径,
∴OA=OD=AB=×10=5.
在Rt△AEO中,OE===3.
∵AC∥DF,∴△OAE∽△OFD.
∴=,∴=.
∴DF=.
11. 解:(1)直线AB与⊙P相切.
图略,过P作PD⊥AB,垂足为D.
在Rt△ABC中,∠ACB=90°,
∵AC=6 cm,BC=8cm,
∴AB==10cm.
∵P为BC中点,∴PB=4cm.
∵∠PDB=∠ACB=90°,∠PBD=∠ABC,
∴△PBD∽△ABC.∴=,
即=.∴PD=2.4(cm).
当t=1.2时,PQ=2t=2.4(cm).
∴PD=PQ,即圆心P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P的半径.∴直线AB与⊙P相切.
(2)∵∠ACB=90°,∴AB为△ABC的外接圆的直径.
∴OB=AB=5cm.连接OP,图略.
∵P为BC中点,∴OP=AC=3cm.
∵点P在⊙O内部,∴⊙P与⊙O只能内切.∴5-2t=3或2t-5=3,∴t=1或4.
∴⊙P与⊙O相切时,t的值为1或4.
4.职业道德礼仪知识 篇四
职业道德礼仪知识1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1.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敬业包含两层涵义:一为谋生敬业,二为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敬业。
2.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要求做到乐业、勤业、精业、干一行爱一行。
1.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指忠诚老实,信守诺信,是为人处事的原则。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言必信,行必果”。
2.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更是树立行业形象的根本。
3.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要求我们做到诚信无欺、讲究质量、信守合同。诚信无欺,即待物接人诚恳可信,不采用欺骗手段。讲究质量,即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把质量关。信守合同,即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认真履行承诺或合同。
1.什么是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2.怎样才能做到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要求人们做到客观公正,照章办事。客观公正,即遇事从客观事实出发,并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处理。照章办事,就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对待所有的当事人,不徇情枉法、不徇私枉法。办事公道的核心就是要克服私心,正直无私。要做到办事公道,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辩善恶美丑,并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公道办事。
1.服务客户的涵义
服务客户就是为客户服务。
2.怎样才能做到服务客户
服务客户要求做到热情周到,满足需要。
热情周到,即从业人员对服务客户抱以主动、热情、耐心的态度,把客户当作亲人,服务细致周到,勤勤恳恳。
满足需要,即从业人员努力为客户提供方便,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关心他人疾苦,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最后,做每件事都要方便客户。
1.什么是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表现。
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宝贵的生命。
2.奉献社会要求人们做到把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1)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
(2)奉献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融在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
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听党指挥服务群众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钻研业务艰苦奋斗
严肃执法不畏权势违法必究不枉不纵
恪守职责法为准绳严守程序裁量公正
互助友爱通力协作顾全大局联系群众
遵章守纪作风严谨平等待人举止文明
办事公开欢迎批评服从检查有错必纠
清正廉明反腐拒贿不谋私利一心为公
职业道德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以崇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职业道德礼仪知识2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行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什么是职业道德的素养
职业道德修养实质上就是两种对立的道德意识之间的斗争,是善和恶、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对于从业者来说,要取得职业道德品质上的进步,就必须自觉地进行两种道德观的斗争。职业道德修养上的两种道德观的斗争,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从业者头脑中进行的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尽管这两种不同思想反映着复杂的道德关系,但它却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进行的。对于职业道德修养,用形象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同自己“打官司”,即“内省”。
5.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篇五
一、道德的内函: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节主要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以及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三、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二)职业道德的三大特征
1、范围上有限制: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是特定的、有限的。主要适用走上社会岗位的成年人。
2、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分工相对稳定,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就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形式上多样性:因行业而异,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职业道德。
四、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1、环境维护
2、遵守规章制度
3、接受并落实企业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目标
4、良好的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
5、推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6、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
五、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
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2、协调职工与领导关系
3、协调职工与企业关系
六、职业道德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广大职工,依赖于职工职业道德觉悟的提高。
1、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创造著名品牌
七、烟草行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4、遵纪守法,维护专卖
5、诚实守信,克己奉公
八、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内涵
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
是指从烟草企业自身到零售商都要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作为评判是非曲直、好坏优劣、利弊得失的尺度,都要以此端正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动。
九、两个至上的重要意义
1、“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的核心体现
2、行业共同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4、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5、是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之路航标。
6.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篇六
第一章
概论
一、道德的一般含义: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是本源、“道”是规律、“道”是道路。“德”是对“道”的遵从。
二、道德的意义:
第一版本: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文史出版社 陈老师)第二版本:
1、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2、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行风建设
4、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5、学习职业道德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2、依靠的力量不同
3、作用范围不同
四、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1、作用上互相促进
2、内容上部分重叠
3、关系上部分互相转换
五、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4、任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敌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六、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七、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
1、自主观念的影响
2、竞争观念的影响
3、利益并重观念的影响
4、创新观念的影响 负面影响
1、利己主义影响
2、享乐主义影响
3、拜金主义影响
九: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抓领导
2、抓系统
3、抓结合
4、抓建构
5、抓制度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环境
2、企业制度
3、企业价值观
4、企业经营之道
5、企业目标
6、企业作风
7、企业礼俗
8、职工素质
9、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四、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1、有利于协调职工同事关系
2、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五、职业道德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职业道德有利于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品牌
第三章 职业道德与人的自身发展
一、职业的三重含义
1、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2、职业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需求
3、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的含义
1、职业道德是事业的助力
2、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事业发展的动力)
3、职业道德是成功的方向(事业发展的方向)
三、为什么说职业道德是人格的表现
1、职业道德品质反应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2、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3、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人格生化重要的途径
第四章 职业道德与文明礼貌
一、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1、遵守纪律:
(1)遵守上下班纪律
(2)休假请假事先申请
(3)健康的工作
2、仪表端庄:
(1)着装朴素大方
(2)鞋袜搭配合理
(3)饰品化妆要适当
(4)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
(5)站姿端正
3、语言规范
(1)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2)要用尊称敬语(3)不用忌语
(4)说好“四声”请、谢谢、欢迎光临、再见、等,尽量少讲“对不起”(5)讲究语言的艺术:和婉 让步 幽默 简炼
4、举止得体(1)态度恭敬(2)表情从容(3)行为适度(4)形象庄重
5、待人热情
第五章 职业道德与敬业爱岗
一、提倡爱岗敬业的原因
1、是生活的需要
2、职业兴趣的需要
3、职业操守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选择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
2、有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
3、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改善
4、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理想的三个层次
1、职业理想(生存理想)
2、专业理想
3、社会理想
四、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
人的年龄、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
五、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企业(1)诚实劳动(2)关心企业发展(3)遵守合同和契约
2、维护企业信誉 第一树立质量意识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
3、保守企业秘密
7.职业道德综合知识 篇七
一、近几年地理知识考查的形式特点及课标要求
因为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而且通过对地图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可以锻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的能力, 所以在所涉及的地理试题中, 以地图的形式来考查的题型很多。
1. 大量使用地图和图表考查能力, 少有识记内容。
试卷均以能力考查为主, 突出考查学生通过对统计图表、文字等信息载体的分析获取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一般通过提供蕴含信息的地图、统计图表、表格、文字资料等创设一定的意境,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种载体中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 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的分析论证。
地理试题70%以上分值应用图形命题, 体现新课标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 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 多学科知识综合, 地理学科内综合内容较多。
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题注重对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天气与气候、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工业和城市区位、人口、环境等是地理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体现新课标中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环境中的作用, 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考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资源危机、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沙尘暴等试题反映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 体现新课标中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 初步认识人地关系的科学辩证思想。
二、典型新颖试题分析归纳
1.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径的地区, 温度带的变化依次是%%%%、%%%%、%%%%、%%%%。
(2)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东向西途径的地区, 属于全国商品粮基地的是%%%%、%%%%、%%%%、%%%%。
(3) 西气东输中的“西气”主要来自于%%%%盆地。“东输”的终点是%%%%。
(4)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5)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
分析:该题以我国西部开发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事物的了解和天然气使用的重要意义, 涉及温度带、商品粮基地、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综合性强。
解题的关键是依托地图进行思考。 (1) 西气东输主干道经过的自然带既有经度方向性变化, 又有纬度方向性变化。应该进行巧妙的定位:新疆和上海两点进行定位, 分别为温带、亚热带。 (2) 要依据图中的管道线进行有效的联想, 问题则较容易解决。 (3) 根据天然气的性质应采用管道运输, 缓减东西部的交通压力。 (4) 解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证。注意回答时要运用经济常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加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吸引和积累资金, 促进西部发展。
这些题都是综合题, 考查的是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这种能力是解答许多综合题的基础, 因此在地理复习中, 学生必须夯实基础, 加强能力训练。
三、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 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从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 地球运动的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 知识点多。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 开展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要善于总结规律, 这是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2. 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 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 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 (面) 、等降水量等有许多共同点, 所包含的信息也丰富, 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 2011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等高线地形图。二是统计图表, 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 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 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 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对区域图, 除了从海陆分布、国界、省界、河湖特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 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也一定要记熟。
3.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由于当前大部分地区中考还没有将地理纳入考查科目, 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能达到考试的要求, 这就要求任课老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能力。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 而这与当前的地理教学的安排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
8.道德与知识的修行 篇八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三个倡导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对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可见,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必修三)第十单元的最后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产生思想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希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让道德与才能成为陪伴他们一生之旅的良友。
二、案例过程
情景导入:本节课正式开始了,班上同学们都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双双灵动的眼睛都集中在我身上,看着他们专注的眼神,我十分欣悦。我开始进行情境导入:“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24个字,已经融入我们的精神当中,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可是最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两位同学他们遇到了一些烦心事,令他们的心情不太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先利用这一个问题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将他们的关注点引到案例上,这是现在社会中最常见的一个作弊问题,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并不陌生:“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遇过哪些类似的道德冲突与困惑呢?你有没有遇到过?”
“现在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老人倒了扶不扶?”“或者我们看到了小偷、扒手,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想保护自己的安全又想提醒他人?但是要考虑自己的安全,所以有一点纠结。”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令他们疑惑的问题,我看说得差不多了便接进话来,对同学们前面的话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出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有很多道德困惑,面对这些矛盾与困惑,让我们感觉到: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们的头脑中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让我们非常的矛盾与纠结,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破解,大家想不想知道破解之法?”经过先前的层层铺垫,同学们的兴致已经很高了,这正是一个插入课题的好时机,于是我说道:“那么通过今天这门课,大家将获得解决道德矛盾冲突的精囊妙计!请看大屏幕,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师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要想同学们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让他们弄明白科学文化修养具体指的是什么,思想道德修养指的又是什么?我让学生自己从书本上寻找答案,不久就有同学找到了:
“科学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人们通过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探究活动一:“德才之争”辩论会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通常把科学文化修养简称为“才”,把科学文化修养简称为“德”,那么这两种修养对社会的发展哪一个更重要呢?
要使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利用这个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同学认为才比德重要,反方则认为德比才重要。根据这个辩题,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全都拼尽全力据理力争。随后我对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肯定了同学们课前的充分准备及辩论会上的精彩发言,同时指出:正反双方的同学虽然重点不同,但在辩论过程中有一个共同前提,也就是辩论的话题是才与德何者更为重要,而不是才与德有无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这说明了德和才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总结得出,德、才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我们学习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呢?一个真正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不断的追求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也就是说,学习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是不断追求思想境界的提高,从而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经过辩论和他们的讨论学习,我能看出来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二:“模范大搜查”
在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找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同学们分别说了感动中国十佳人物中学生何玥、琅琊榜影视剧中“仁孝德厚、赤诚忠勇”的靖王及学校美德少年,引导大家把道德模范的搜寻视角从全国到身边,由影视回到现实。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让同学们由他人联想到自己,要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同学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我通过引导思考的方式,将课本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使知识具有实用意义,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拓展探究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向学生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题目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一道不用书写、不用提交的作业。我对学生说道:“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漫漫征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的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这一课题,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努力加强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最后,通过一首诗歌作为课堂结束。
社会讲文明,个人重修养。
核心价值观,时刻记心上。
勤学多广识,精神求高尚。
德才需兼备,社会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