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禁用语

2024-10-22

教师禁用语(共15篇)

1.教师禁用语 篇一

新闻出版禁用语

一、政治禁用语

禁用:邓小平南巡讲话(用:邓小平南方讲话)禁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用:台湾地区领导人)

二、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禁用语

1.香港、澳门和台湾在与其他国家名称连用时:

加:国家和地区

2.台湾当局“政权”和机构名称,及有“中国”“中华”字样的团体:

加:引号(台湾独立 或 台独,也要加引号)

3.台湾地区 “法律”:

表述: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

4.对台湾法律事务:

禁用:护照(用:旅行证件)文书认证(用:两岸公证书)

司法协助(用:两岸司法(行政)联系与协作)

引渡(用:遣送)偷渡(用:私渡)

5.大陆、台湾和香港:

禁用:两岸三地

禁用:海外华人(台湾、香港、澳门禁用)

6.台湾、香港、澳门与祖国大陆关联使用时:

对应概念:台湾与大陆香港、澳门与内地

禁用:中港 中台 中澳(用: 京港,沪台,闽澳)

7.人口统计:

禁用:大陆人口统计(用:我国人口统计(不含台湾、香港、澳门))

三、国际关系禁用语

8.国际组织称谓:

世界卫生组织(WHO,台湾不是其成员)

关贸总协定(1995年1月1日之后称:世贸组织)

欧共体(1993年11月1日之后称:欧盟)

9.国家禁用语

禁用:北朝鲜(英文North Kore)

用:朝鲜(英文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或缩写:DPRK)

禁用:穆斯林国家(世界)(用:伊斯兰国家(世界))

禁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

10.国际组织包含国家和地区时:

禁用:成员国(用:成员。例如: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英文members)

11.人质报道中:

禁用:斩首(用:杀害)

12.国际战役中人员死亡:

禁用:击毙(用:打死)

禁用:十字军 等说法。

四、法律禁用语

13.稿件中不宜公开的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

(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5)严重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

14.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

禁用:罪犯(用:犯罪嫌疑人)

15.党委与政府:

禁用:党委决定给政府干部行政撤职处分(用:党委建议…处分)禁用:全国人大委员长,人大常委,人大主任(用:人大常委会…)禁用:村长,村官(用: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

16.国家审计署、各级检察院:

禁用:署长,院长(用:审计长,检察长)

五、民族宗教禁用语

17.民族称谓:

禁用:蒙族,维族,鲜族(用: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18.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

禁用:摩梭族,撒尼族(用:摩梭人,撒尼人)

19.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问题:

禁用:高丽(用:高句丽);突厥族((用:哈萨克族)

20.“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淆:

禁用: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

21.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

禁用:杀(用:宰)

六、社会生活禁用语

22.书稿中在描写身体有伤疾的人士时:

禁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 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

23.对文艺界人士:

禁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用: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

2.教师禁用语 篇二

一、“询”而不“斥”

班级管理这本厚重的大书,绝对可以用“繁琐零碎”来形容,老师们为它奔波劳碌怎一个“鞠躬尽瘁”了得?特别在费尽心血之后,还时不时有违规惹事之行撞入眼帘。这份苦差让人无法按捺,让人怒从心生,看到了就想训,听到了就想批。但在这种不冷静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口不择言、慌不择行,后果事与愿违。此时,我们可以先不露声色地询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借机整理思路、平复心态,同时这样不愠不火的架势会使学生觉得他们的行动似乎总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老师的高深莫测会迫使他们赶快审视自己的做法,也容易把教师并不了解的情况一五一十地交代出来,这时再来处理也就可迎刃而解了。而且,这个学生以后做事都有可能心有余悸,似乎老师的眼睛随时在他的左右,久而久之,就让他改掉坏习惯了。

“询”而不“斥”,就是让我们借温言细语的询问替代河东狮吼的训斥并事半功倍地处理班级事务的方法,就如同一个太极高手轻轻地抬手而借力打力,化学生的畏惧、抗拒、逆反于无形。

二、“威”而不“严”

记得有一次学校派我外出学习,回来就有几个学生专程跑来“告状”,他们说:“王老师,您走了以后代课老师欺负我们!”我听得瞠目结舌,忙慌慌地询问下文,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师上课板书写错了个字,学生们当然不会放过展示自己的机会,马上指出,老师不知是由于尴尬还是因为怕学生打断了他的精彩讲授就没有理睬他们;班里学生上课有小语言、小动作,老师就很严厉地训斥了他们,学生们却理解为老师小肚鸡肠,借机出气;学生的课堂作业出错多了些,老师在讲评时忍不住在课堂上发了火,学生们就更认为老师在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到后来,几个学生偷偷说老师坏话被老师知道了,老师在批评他们时气得狠狠地把书一摔———学生总结成:“老师上课总批评我们,即使大家有错,也不该这样吧?这就是他在欺负我们!”我明白,老师想教育不懂事的学生,但冰冷的语言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在学生心中理应庄严而崇高,但这绝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能换来的,不苟言笑的师威赢不到纯真的信赖。放下威严,架起宽容的桥梁,才能观赏到童心搭建的彩虹的斑斓。学生的心既敏感又柔弱,在与他们交流时,特别是批评他们时说话要掷地有声,但千万不能过分地严苛,否则会把他们往歧途上越送越远。

三、“展”而不“散”

曾听几个学生说某老师上课时经常天南海北高谈阔论,快下课了才讲几句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话。其实要上好一堂课,课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还必须有十分丰富的知识积累,但教师汗流浃背走下课堂时学生们却嗤之以鼻,“谁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都说教师要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都说教师应该知识渊博,指导学生旁征博引,但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漫无边际就并不可取。以“展而不散”作为教师用语的度是非常必要的,举例论证也要严格坚守与教学内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学生对你的崇敬之情才会与日俱增。

四、“放”而不“纵”

人们常用“这个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来称赞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我却以为不能随便地“打成一片”。曾经有一次上课交流谈话时,一个学生不认真,他的同桌说他是一只总翘着尾巴的骄傲的小狗。在引导批评完这个现象后,看看教室里涌进了沉闷的空气,我很随意地说:“是呀,现在学习不努力,思考问题怕动脑,将来长大就会一事无成而变成夹尾巴狗。”一个平时乖乖巧巧、对我信服有加的女孩接口说:“你才会当夹尾巴狗!”我马上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因为粗俗的词语不符合为人师表的形象,这以后几天,该女生都对我敬而远之。有一扇心灵的小窗户因为老师的鲁莽语言而渐渐关闭,有一颗无瑕的心灵由于老师放纵无度的词句而离我远去。这需要多久的努力才能弥补得过来?都是“打成一片”惹的祸,妙语连珠也要“放”而不“纵”。教育好学生,需要社会、家长、老师等相互配合:给学生多些激励,管理松紧适度,放而不纵,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

3.浅谈教师的课堂用语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课堂用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发出指令、

传达信息、讲授知识,为学生解惑、讲评、暗示、纠错、组织课堂活动等运用的语言。教师课堂用语是由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等构成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师的话语、举止、行为。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准确、生动、健康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既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也不同于常用书面语,它是二者的融合,即经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周密洗练的语言。

一、规范性

所谓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是指其必须符合标

准、符合学科的特点,说标准的普通话。切忌用土语、方言及过多的口语,粗制滥造①,防止说不完整的话,随心所欲。

二、准确性

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达力求语音准确,遣词恰当,造词符合语法规范,解说符合实际,说话恰如其分,解答令人信服。如“你走先”就不符合语法规范;其次,上课要讲究逻辑。教师上课要教什么,怎样教,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有很好的课前计划。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说话颠三倒四,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再次,语文教师的语言还要求精练,不啰嗦拖沓,点到即止。尤其是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容易躁动,而小学生则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只是反复使用“好”“很好”这样的词语,或者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几句话,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分散注意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的回答也要力求准确。这也提醒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因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利用自身的失误提醒学生别犯同样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三、生动趣味性

语文教师要准确地传授知识,生动地表达情感,就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深奥的道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把枯燥化为有趣,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四、情感丰富性

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交流思想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育人的天职灌注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

五、灵活性

美国的鲁道夫·阿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觉》一文中描述过目光的作用:“当那种使人的身体保持温暖的柔和的火焰变为一种均匀又細密的光溜从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时候,就在观看者和被观看的事物之间形成了一座可触知的桥梁,从外部物体发出的光线刺激顺着这座桥到达人的眼睛,最后又从眼睛到达心灵。”

课堂上教师的目光不仅用来传情,还可用来表示鼓励、批评、提醒等。教师爱学生,不仅体现在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对于学生多投以鼓励的眼神,鼓励的微笑,甚至是鼓励的语言。当学生的特长在读书期间就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时,这份自信则可能伴随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成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灵活运用课堂用语,还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热爱教师职业,爱学生,时刻使自己的语言尽量规范、准确,富有生动趣味性,丰富情感性,让学生在成长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完善教师的课堂语言,其实也就是为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杨筱玲,刘映红.浅谈教师课堂用语.职教论坛,2004.

4.学习教师十禁体会 篇四

学习教师“十禁”体会

在认真学习了唐山市中小学教师“十禁”之后,我想到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逢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又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5.教师表彰用语 篇五

平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

雷蕾

是你用柔弱的双肩称量着教研组长的分量,用责任的砝码,让荣誉的天平始终向整体优化那端倾斜。作为教研组长,你严字律己,宽字待人,表现出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化学教师创造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你们用心血铸就爱,用爱赢得了学生的心。你们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诠释着“循循善诱、身体力行、、卓尔不凡”的教风。

他们身在二线却冲锋在前,以校为家,认真值班。身兼数职,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随叫随到”是他们的原则,“用心服务”是他们的心声。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即便是最普通的一个岗位,也能够以最高的标准,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彬彬

你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用母亲的胸怀,撑起一片片爱的港湾。“ 妈妈、老师、朋友”,你们承载着多重角色;“文明、温暖、安全”,你们营造着幸福的家园。

魏超贵

唤起了学生“心中的巨人”,他用希冀放飞孩子们的理想。老师无疑是兼职最多的,德育处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还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但他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不是母亲胜似母亲——525班班主任 王芳 她悉心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每天早晨到校后,不进办公室,直接进教室。给学生一个真诚和善意的微笑,悄然无声地弯腰拾起一张废纸,制作“梦”之愿望箱,张贴光荣榜。她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也分享他们的喜悦。班级在她的带领下,成绩优异,评为优秀班级。学生进步,喜乐家长。学生,就是她的一个个孩子,她用自己的青春和誓言诠释着教师职业的本质——爱与责任。

老师就是这样,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处理似乎是永远处理不完的学生管理工作,以致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埋怨,他总是说: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做教师的总是要讲点奉献精神的。是啊,x老师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就像一头老黄牛,在希望的田野上默默地耕耘。

肖海生老师:工作十年,他坚持用微笑传递爱。一颦一笑,充满智慧,一言一语,给学生以启迪。他的课堂,简单、丰富、幽默,学生的心灵得以敞开,洒满阳光。“肖哥”是学生对他的爱称,有他在,就有快乐在。贾彩侠老师: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杏坛37载,桃李芬芳,贯满天下。冬去春来,粉尘染白双鬓;岁月无歇,步履已变蹒跚。言传身教,育人有方,默默奉献,堪称教师之典范,教坛之楷模。

叶淑敏老师: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善于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也乐于为学生建造一座美丽的花园。她浅浅的笑,让人觉得柔和;她严厉的话语,又让人感到敬畏,在柔和和敬畏之间,是她痴爱学生的心。

韩红中老师:一寸一寸的粉笔,在他手中燃烧,一燃就燃去了他18个春秋。十几年来,他坚守自己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的感动和爱戴中,他真正懂得了教育的真谛。

孟素秋老师:一位年轻的教师,坚持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真心温暖学生,她是学生心目中严冬的炭火,酷暑的浓荫。她是一顶浅蓝的伞,她是一片晴彻的天,简单、干净,纯洁的冰雪通透。

杨俊老师:固守一方热土,抛洒爱的种子,用爱心点亮希望。06年组建爱心社,至今已资助20余名穷困儿童。他不愿做一支鲜艳的花朵,只求为背后一只小小的萤火,一泓清水,两袖清风。

“校园服务之星”

姜磊老师:以诚感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像耕地的牛马一样,不求驰骋千里,却在一步一步到达善良的峰顶,他的善良、真诚、正直,为我们所敬仰。

6.英语教师教案规范用语 篇六

这次教师教案评选,很多英语教师的教案写太多的中文,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案水平,现在将一些写教案的英语用语写给大家,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帮助。如有错误请指正。

一、Content(内容)如:Unit 2...PartB

二、Teachingaims(教学目标)

三、Teaching points(教学重点)

四、Difficultpoints(教学难点)

五、Teaching aids(教学手段)

六、Teachingprocedure(教学过程)

七、Warming-up(热身)&Preview(导入)

八、TeachingPresentation(教学呈现、教案)

九、Practice(练习)

十、Consolidation(巩固)&Extension(拓展)

十一、Homework(作业)

十二、Blackboarddesign(板书设计)

7.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分析 篇七

1 课堂用语的特点分析

在外语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可称之为教学语言,亦可称之为课堂用语。作为教授语言的教师,必须具有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教师对语言掌握的越熟练,越地道,对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研究的越透彻,在运用语言方面,特别是教学中,也越得体,越得心应手,越成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外语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通过运用语言技巧使用语言来实现。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活动的完成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是通过课堂这个比较特殊的场所来实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实施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课堂用语,它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句式,比如:

从狭义上讲,英语教学的语言可称之为课堂用语,而课堂用语不同于讲授用语,讲授用语侧重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语篇、语法现象、句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用语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或在课外所开展的各种交流,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时的用语。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身,它具有任意性、双重性、创造性、位移性等特征,我们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词汇从语音或语义两个方面表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人或事情。这就促使语言学习者在进行语言学习或交流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如何获取语言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如何更好地掌握或学到相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同样,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除了自己独立学习以外,他们更关注的往往不是老师在说什么或老师教给我们什么内容,而是老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是怎样正确而规范地表达的,或者说老师是通过什么形式让他们学会的。从中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学生,他们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而且还关注语言的形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时候,他所使用的词语、句式、语音、语调、语气甚至身势语等。学生可能去模仿。

笔者依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教语言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语言特别是课堂用语使用的规范、生动、简洁和可接受性。

1)规范

由于语言具有任意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我们所想表达的意思,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笨,可以用stupid、foolish、quickness passes somebody by等表达,也可以用dimwit这个词,不过dimwit是俚语,要注意使用该词的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是一种技巧,教师一开始应注意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注意说的质量外,教师本人应该注意使用语言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课堂用语习惯,特别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使用语言的规范性,毕竟说话是习惯问题。作为一名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教师,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的功底,不仅发音清晰、流畅,语音语调自然适度,而且做到用语准确规范,在表达一个意思的几种说法时,要选择那些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规范用语,尽量避免使用俚语或汉语所带来的影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时随意性比较大,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甚至“中文式的英文”的形式,比如“Read after me啊!”、“Because什么?”、“turn to page 50,看第三题”、“Give you ten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等。从这些实例中,我们看到部分教师课堂用语不规范,说话随意性大,时而英文,时而中文。严格地讲,这些教师还没有完全养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语言习惯。对学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作者曾经接触这样一个例子,在翻译“我非常喜欢它”这句话时,本应翻译为I like it very much,有一个学生直接将其翻译为I like very much it,这种典型的汉语思维习惯,需要改变。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存在用词不恰当、搭配不当、语态错误等问题。下面就这些方面列举一些例子:

以上列举的错误,有些是因为一些教师说话过快,而出现的种种口误。有些则是因为教师本身不注意使用语言的规范,长时间形成自然,经常有英语教师说"How to spell it?或"How to say in English?"遗憾的是,这是一个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普遍错误,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有很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脱口而出,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How do you spell it?"。在请别人做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或祈使语气,而应该使用委婉语或请求用语,这样逐步规范用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言的习惯。

2)生动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手势、动作、表情等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或辅助工具。比如,在说话时慷慨激昂、眉飞色舞、这就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英语教学同样如此,就是用语言来展现教学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师展示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而又丰富的语言展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上进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很容易形成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使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身势语的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些通俗易懂而又诙谐幽默的句子,并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使学生在这中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教师对语言阐释的具体化、易懂性而学到比较难以掌握的语言知识。在课堂授课当中,教师经常使用“Good”、“Yes”、“ok”等简单用语,使用频率过高,让学生感到没有创意和生动性,也让课堂变得单调乏味,如果教师能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和内容转变观念,恰当运用一些课堂用语,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说“Just now,you took a goodexample for us!”“Yes,it is very good,you will be the best in our class!”。在讲“vow”这个单词时,你可以模仿美国总统在就职时的样子,将你的左手放在一本书上,右手举起,并说“Ivow…”;在讲解“peer”一词的时候,闭上一只眼,将一只手半握成筒状,放在另外一只眼上做窥视的动作。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丰富语言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讲的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简洁

为了达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所使用的语言应该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强调,或由于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或错误地认为长句比短句好等原因,在授课过程中使用长句,结果使句子冗长,语言无力。比如:在翻译“我喜欢去听音乐会”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说“I often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更为简洁的表达应该是“I like to go to the concert.”同样,在翻译“我和母亲住在一起”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说“I am living with my mother.”而避免使用“I am living together with my mother.”这样的句子。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过于复杂而难以理解,时间久了,学生会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授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握好课堂用语的难易度和授课节奏,授课的过程中适当放慢语速,适时强调关键词语和句子,尽量用浅显的或者学生学过的词汇阐释授课内容。

4)可接受性

语言的可行性即是指语言的可接受性。我们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有一些语言表达的语法虽然正确,但是人们往往不是那样表达,这就是说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不仅考虑到语言所适用的场合、目的、正式程度等方面的因素,还应该考虑到在场的人的地位、身份、性别、年龄、心理状态等因素。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语言表达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和领悟情况。教师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要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需求、性别等因素,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当教师在进行英语课文讲解,特别是进行语篇分析的时候,教师应尽量避免母语的干扰,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语篇之中,让学生在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会理解和欣赏课文,对于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语言点,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母语进行讲解。

2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甚至教学效果。如果一名教师能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好课堂用语的规范、生动、简洁等方面的特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学”的养成与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学生甚至将教师的“教”作为模仿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语言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的语言修养。

摘要: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从事语言教学教师语言表达水平,特别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以及怎样表达其授课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对教师在课堂用语方面提出要求。该文主要从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生动性、简洁性、可行性等方面,探讨了教师课堂用语的特征。

关键词:语言,课堂用语,特点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评价用语探究 篇八

【关键词】课堂;评价用语;现状;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里,无论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准备教学资料,还是改革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手段等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发展。评价不只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方便、直接、迅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性加强,有了自由讨论和自主质疑的机会,而又由于学生个体思维和认知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学习中教师的掌控性大大降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愈加明显;其次,教师课堂即时评价需要信息整理、快速评判、及时反馈这几个环节,而这些环节几乎是发生于一刹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认知能力、语言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教育是门对话的艺术,更是如何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教师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评价用语,这对于贯彻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课堂评价用语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课堂中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用语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评价用语简单

现在的课堂中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你不行”、“你怎么就是弄不明白”这样的评价了,这是一种进步。但是,我们却听到了另一种让人担心的评价语言:“你真棒!”“不错!”“很好!”这些评价语言虽然能体现数学教师语言的简洁性,在低年级学生中频繁地使用,可能还起得到一些功效。但是由于这种评价语的形式单一,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到了小学中高段,小学生长期在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下,不仅会感到空洞、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评价语言模糊

评价语言模糊,主要指对学生的行为、回答结果发言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明确方向、辨别是非,更不能领悟学习方法。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知识领悟模糊不清,造成了知识上的盲区或误区,甚至让学生认为只要说出来就行了,固执己见,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3.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评价主要是诊断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教学对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有效性,评价学生多方面智力的发展程度。调查中发现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而这种单维评价只注重测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能抓住契机,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现目标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口头评价的上述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违背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用语实效的策略研究

1.评价用语形式多样化

总是用口头禅或拍掌齐呼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会越来越强。当然,学生也会对于教师的评价反应冷淡,没有学习的动力。从儿童的心理角度来说,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可心采取多种评价的方法:

(1)口头语言评价机智多变。平时多阅读,数学教师也要注意词语的积累,让自己的评价用语能常更换、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2)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语言和手势相结合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明确、有力,还能帮助增加说话的形象,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表扬学生时,边拍拍掌、竖起大拇指、拍拍肩头、轻轻的一个拥抱等等,更能引起师生的情感互鸣。

(3)尝试用实物评价。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一定的实物奖励还是行之有效的。如一支小小的书签、一张教师亲手做的小卡片等等,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4)结合学习内容或学生的特点,予以创新百变的评价。有一位教师在鼓励一位同学上课表现突出时,夸孩子会动脑筋,并“奖励”她自由选择数学课时的同桌,这令他兴奋不已,让其他同学也很羡慕。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是“奖励”孩子免做作业,帮教师做事等等。

2.评价用语注重导向功能

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导向。在处于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予有效而灵活的评价:

一方面,数学较其它学科逻辑性更强,对于数学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并具有唯一性的答案,教师的评价语言的一定要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在评价的总结中要明辨正误、理清事实、找出根本原因,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导向。

另一方面,对于数学课堂中多元解读、发散性的问题,更要采用导向性评价,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学生观察剪出的图案或生活中的物体,能得出哪些结论?”对于4位同学的不同回答,教师的评价是这样的:生1能用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语言简洁能力强。生2空间感强,能在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正确挑出轴对称图形。生3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明观察能力很强,热爱生活。生4的错误回答,教师单纯没有从结论是否正确去评价,而是从学习态度评价了生4,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在这种多元的解读后,总结性评价也应在承认多元解读的合理性的同时,揭示其结论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3.突显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这种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我们以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语言经常是“对”和“错”的终结性二值判断,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对错相混的状态时,一个“错”字就可能使学生全盘否定自己的想法,掩盖了正确的闪光点。如:求长5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表面积,学生列出5×5×10的算式,从结果上看肯定是错的,因为这是求体积的公式,而本题是求表面积。老师的一个问句:“你是怎么想的?”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放飞的舞台:上、下底面面积是2个5×5,由于5×10可看作5×5的2倍,4个侧面就是8个5×5,因此共计10个5×5。在这个课例中,老师如果老师对这两个学生回答只从答案本身去评价,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更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的多值评价。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仅仅用等第和分数这些定量的,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如:“这题你结果错了,但是思路却很清楚,前半部分答的很好,关键是你不够细心,自己看看后面哪儿还需要改进?”这样的评价不是单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知识遗漏点,而是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学生需努力的方向,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过程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4.转变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相互沟通和协商中,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这将更有助于教师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如著名级特级教师张华齐执教《因数倍数》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断:

(揭示因数、倍数概念后,生自主寻找36的所有因数。师展示一份作业,上面写着(36的因数有:1、36、4、9、2、18、6)张老师面对这份不完整的答案时,他没有急切地让学生找出答案,也没有充当“裁判”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对照自己找出的因数,你想对这们同学说点什么?”“对于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对于他的方法,谁来评价?”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成变平等的参与者与对话者,带来了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这个评价过程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而当一位学生展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时,评价自己:“我的方法有点笨?”张老师没有置若罔闻:“这更激起了大家的兴趣,说来听听。”“对于他的方法,谁来评价?”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总之,恰当的评价语言是一个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综合表现。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教师点评物理课用语 篇九

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科学性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注意点。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维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高.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

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科学性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注意点。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维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高.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为形成二力平衡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

1.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非智力素质方面的目标.2.能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的深广度和容量.3.科学性正确,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注意点.4.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创设多维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形式,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高.5.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6.从多渠道及时和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能精心设计好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性,能揭露矛盾,激发思维.7.根据本学科特点,能充分地、有效地使用教具,包括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在现代的网络条件下,从实际出发做好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8.教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练,启发性、逻辑性、条理性强,有感情和吸引力.9.课堂效率高,教学效果好.二.备课的六项要求

要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备好课,也就是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每上一堂课,教师就应充分备课.备课,是教师对本职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对这些工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责任感的重要标准.备课,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世界在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速向前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已的知识.不先当学生,不进修提高,不认真备课,就很难教下去.此外,教师要把自已懂的知识教懂学生,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必须考虑教学步骤和方法,做好精心的、周密的教学程序的设计,这就得认真备课.因此,如何备好课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的基本功.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做到六备: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并做好集体备课.1.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备内容,就是教师要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钻研教材,就应从全局到局部.要把自已所教年级的教材熟读一遍,了解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科学知识是有系统的和连贯性的,不知道后面的内容,就难体会出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前面的也就不会讲得深刻.从全局到局部,就能掌握整个知识的整体体系网络.从全局到局部,是掌握教材的一种极重要的方法,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应在熟悉所教年级整个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单元备课,分节讲授的方法.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新老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备课时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具体课题考虑多,对教材整体分析少.这种单纯一课一课的备课方法是不可取的.物理课听课评语

10.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师用语的研究 篇十

一、教师用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用语是教师职业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衔接性语言,主要包括教学开始时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一个教学内容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的语言、控制课堂干扰性行为时的教师用语、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述性的语言以及课堂教学结束时收尾的语言等。例如:“你总是迟到”“这不对”“再这样就联系家长”“你太粗心和马虎”“张×是好学生,以他为榜样”等这类语言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语。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苛责强硬的教师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你总是……”这类教师用语,教师用这种应激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行为的不满,但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考量,明显欠缺考虑。苛责强硬的语言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的恶化。

2.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

“老师给大家说……”这类语言是另一种消极的教师用语。教师掌握课堂主导权,教师根据课本教,学生跟着教师学,无法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真正体悟历史、提升历史文化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辩证思维逻辑能力,这样单向主导式的教师用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用语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我意识感不强烈。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无法快速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中,他们运用的语言依旧是第三人称方式,用“老师”头衔获得职业威严,无法宏观把握历史课堂教学全局,被动使用消极的教师语言。由于这些教师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意识感不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自我认同感,缺乏教学热情,并且不能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依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运用“老师给大家说”“跟著老师来学”等消极的教师用语。

2.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

有些教师因为专业功底不扎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讲解,担心自己出错。这些教师将注意点局限于自己的表现状态而不能转移到学生和教学的意义上,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另外,虽然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不属于必考科目,师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充分投入教学时间和精力;教师不主动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师生对这一门学科的教授与学习存在懈怠感,久而久之进入恶性循环。

三、规范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用语的几点建议

1.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明确为什么而教。

知识不仅具有认知价值,还“是认知的媒介,更是精神态度、价值论理的载体……因为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但人类在探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所展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

2.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更新教学价值观。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新课改下的教师必须要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学价值观,制定基于学生历史认识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师生间的良性平等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教学价值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相信他们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结构的内化,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11.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模糊语言探究 篇十一

1 模糊语言的定义

1965年,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系统科学家查德 (Zadeh, L.A.) 发表了论文《模糊集》 (Fuzzy Sets) , 所谓“模糊集”即指所有模糊概念的集合, 这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 (苗东升, 1987) 。作为语言模糊性的先驱, Peirce提出的“模糊命题”的概念较为权威。他阐释道:“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 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 实际上仍不能确定, 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 还是归属这个命题。这时候, 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上面说的实际上不能确定, 我指的并不是由于解释者的无知而不能确定, 而是因为说话者的语言的特点就是模糊的”。在我国, 率先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研究是伍铁平教授, 他于1979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一文, 认为“在人类语言中, 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 即所谓的‘模糊概念’。对于模糊的定义,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者赵元任先生指出“一个符号, 如果它运用于边缘的场合比运用于清晰的场合还突出, 它就是模糊的” (石安石, 1993) 。张乔提出“一个人多高才算高, 事物的多少才叫少, 没有一定的界限, 这种现象就是语言的模糊性。” (张乔, 1998) 因此, 语言中大量存在着这样语义边界不明的词语, 我们称之为模糊语。作为一种弹性语言, 它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语言的模糊、概括和歧义

在模糊语言的研究中, 会时常混用的三个术语一模糊 (fuzziness) 、概括 (generality) 和歧义 (ambiguity) 。下面笔者将对三者的区别进行探讨, 更有利于理解语言的模糊性。其实, 他们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具体言语的不同性质。总结说来, 模糊性是从语言概念的外延出发, 而概括、歧义和含糊是从语言的内涵角度研究的, 与外延没有关联之处。

语言的模糊 (fuzziness) 是从语言概念的外延出发的。比如说, 在“这条河流很深” (The river is deep.) , “你很高” (You are tall.) , “这车很快” (The car is running fast.) , 句中的“深”, “高”, “快”, 都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 因此就造成了外延意义上的模糊。我们很难找出一种标准去确定多深才算深, 多高才算高, 多快才算快。因此, 由于深浅, 高低, 宽窄, 快慢, 胖瘦, 高矮, 咸淡等许多概念间没有一条分明的界限, 就在许多语言中产生了这样的模糊现象。

概括性是也是词语意义的一大特征。概括, 也叫笼统, 就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 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 给以一个名称, 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叶蜚声, 1997) 。比如说“朋友”概括指“与说话者关系友好的某一类人”, 可以指老人、小孩、英国人或是美国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朋友”具有概括性。而如果要问衡量“朋友”的标准, 两个人关系多好算是“朋友”, 两个人呆多久算是“朋友”, 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也就是“朋友”这一元素所指的语义的范围的不确定性, 我们称这种情况下“朋友”为模糊语言。

语言的歧义是指语言某一元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干的语义, 表现在词这一层面上, 仅与同音异义有关 (叶蜚声, 1997) 。如“花”, 有“花朵”和“花费”, 我们称“花”具有歧义。而“花朵”的花, 外延也不确定, 牡丹花算花, 那小麦花算花吗?花一个小时午睡可算花费, 那花一个小时听音乐算花费吗?这时我们可以认为“花朵”和“花费”具有词语的模糊性。

3 英语课堂教师用语中的模糊语言

3.1 运用语音的模糊表达

(1) T: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answer?

S:B.

T:N一0, N-O,

这一语音层面的模糊表达是教师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用

“no”直接告诉学生他答错了, 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违反了Grice的“合作原则”, 却实现了照顾面子的功能。

3.2 运用模糊词汇的模糊表达

(2) T:You have done it wel1.

S:Thank you, Miss Liu.

在英语课堂用语中, 教师经常使用“wel1”“not bad”, “good”等一些模糊词汇, 顺应学生需要赞扬给予肯定的心理, 做出一个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答复。

(3) Any volunteers?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在课堂中教师希望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用人称指代模糊语“any”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配合课堂教学。这样, 教师可以避免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问题, 教师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

3.3 运用模糊限制语的模糊表达

(4)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in this question.

显然, 教师想传达的信息为不同意学生观点, 但是考虑到维护对方面子, 使用“I’m afraid”缓和语气, 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生面子, 不至于让他在同学面前过于尴尬。

(5) I think the purpose of school is to make students adapt to the society.

这里的“I think”, 是英语课堂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模糊限制语。它是在教师对所掌握的信息不是完全肯定的情况下使用的。教师在说话的时候通常不能准确地指出其说话的来源, 出处或肯定其正确与否, 因此用这类的模糊限制语强调了言语的主观性, 没有表明这句话是否正确与否, 或是有什么科学依据, 这样更能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与对知识准确的把握。老师在表达不确定的信息时, 可以用引用他人的话或权威机构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如:somebody says tha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t is said (known) that, presumably等等。

3.4 句子层面中的模糊表达

(6)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behaved well in this test.However, some of you leave much space to improve;

这句中教师想批评一些在测试中表现不理想的学生, 用这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没有直接批评学生, 达到了维护学生自尊心的目的, 使这些学生在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成绩的同时, 也进行了自我检讨。

当然, 在英语课堂教师用语中, 也会利用模糊结构, 运用特殊的句式结构, 如虚拟语气句式, 委婉否定结构等传达模糊意义。如:

(7) If I were you, 1 would say it in this way.用这种句式纠正学生处理的信息,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使教学关系更加亲密。

4.5篇章层面的模糊表达

(8) S:I’m sorry for being late, Miss Liu.

T:Spring is the best time of the year!

当学生因为迟到而向老师道歉的时候, 老师并没有遵守合作原则, 正面批评学生, 而是答非所问, 说起“一年之计在于春”, 表明一天中早晨的重要性。显然, 老师在篇章层面运用了语用模糊策略, 在模糊中表达了责备和不满, 顾及了谈话双方的面子, 避免了尴尬, 但却起到了说服教育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师用语中模糊语言的学习, 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模糊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作为学生, 应该了解和适应这种模糊的教学用语, 进而学会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回应或主动与教师交流, 使师生交际更加轻松、活泼、礼貌和得体, 使课堂得以和谐顺利的进行, 顺应了新课程教学相长的课程目标。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本质属性。虽然模糊语言不如精确语言精确, 但在很多场合下却有着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 适当地、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模糊语言, 能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中都存在语言的模糊性。通过列举众多事例, 使教师意识到模糊语言的重要作用, 学生也能充分体会到教师模糊语言的特殊功效, 从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

关键词:模糊语言,精确语言,英语课堂教师用语

参考文献

[1]苗东升.模糊学引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2]Peirce C S.Vagueness[M]//Baldwin M.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11.London:Macmillan, 1902.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石安石.语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5]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 1998.

12.小学教师评课用语 篇十二

1、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3、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4、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5、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6、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7、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8、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9、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10、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11、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12、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13、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4、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15、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16、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7、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8、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9、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1、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2、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

23、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

24、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25、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26、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27、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8、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9、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30、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31、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3、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34、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5、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

36、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37、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38、口算练习的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9、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理念特好。

40、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的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从整体效果上看,确实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41、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42、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最后环节让学生计算身高,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3、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44、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13.幼儿园教师用语言影响孩子 篇十三

一、教师巧用问候语稳定幼儿情绪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发现。教师的语言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利的。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比如刚入园的宝宝,情绪波动大,容易大哭打闹,甚至出现伤人事件发生,老师有意识的加强自己语言表达,逐渐影响幼儿的情绪,从而使幼儿顺利入园,效果很好。比如、清晨小班教师由原来的简单问候,转换为“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个上午,“宝宝你的小手真香呀” “宝宝,老师好想你呀”,会让宝宝高兴的不得了,、、、、、、渐渐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二、利用教师语言激发幼儿兴趣

小班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合理利用语言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例如:在组织活动时将幼儿熟悉的物品全部放到一个筐子里,用一块布蒙好。然后,教师将手伸人筐中,摸到一物后,故作神秘地说:“哎呀,我摸到了一样东西,它圆溜溜的、小小的,很光滑,摸上去凉凉的。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用猜谜语创设了一个活跃的活动情境。再如:老师在讲完《小猴想飞》的故事之后,问幼儿:“如果小猴想上天旅行,请你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将幼儿置身于故事之中,老师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幼儿创编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愿望。当幼儿表现好时,教师再配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的观察真仔细,你的问题提的真好”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更棒。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还要利用女性特有的魅力让宝宝喜欢你,比如、宝宝表现好了,老师可以抱抱他,或者蹲下来和宝宝眯眯笑,碰碰头、、、、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如果在获得语言支持的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微笑、点头、注视以及抚摸、拍头等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更会感到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

14.浅谈语文教师教学用语的机智能力 篇十四

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反应, 及时把握教学内容, 调整课堂节奏。一位老师讲授《我与地坛》, 发现一位男生低下了头。原来该生曾患有小儿麻痹症, 有腿疾, 心理较自卑, 忌谈残疾之类话题。于是, 老师不动声色地引申开来:“生理的残疾难以改变, 但心理的健康, 思想的成熟, 意志的坚强更能有利于一个人在逆境中艰难成长, 做出非凡的成绩, 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最值得颂扬。”话音刚落, 该生抬起了头, 恢复了常态。所以, 教学中, 教师要“目中有人”, 这个人就是学生, 多一份细心, 多一份观察, 于细微处见机智。

二、机警敏捷的反应力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或意料不到的问题, 要善于作出敏捷的反应。用机智的教学用语, 及时采取合理对策。一位年轻女教师到理科班上课, 有个调皮生说了句俏皮话:“老师是位美女!”引得男生们哄堂大笑。这位老师稍思片刻笑了笑说:“谢谢这位同学对我的夸奖, 我很高兴。如果听到同学们说老师上的课更美, 我才会真正感到高兴, 为了更美的课, 老师希望同学们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下面的同学齐声喊“好”。这位老师的机智语言化解了尴尬, 又调动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 拉近了师生间心理距离。

三、迅速准确的判断力

在观察和反应的基础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 判断他们的内心世界, 尤其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教师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采取相应对策, 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位教师讲解《五人墓碑记》的“望”字, 随即教师进行了适当扩展:农历每月初一称“朔”, 末天称“晦”, 十六称“既望”。突然有个学生冷不丁地说:“农历每月十四呢?”这个学生的问题一出, 全班学生呵呵一笑, 注视着老师, 等待着回答。这位老师稍思片刻, 首先, 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勤学好问, 并不属于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或刁难老师的行为。其次, 教师坦城地告诉学生, 老师备课时也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最后, 老师告诉学生, 等查到有关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答案。这位老师对学生上课随意讲话的目的判断准确, 既肯定了学生的善问, 又化解了问题, 没有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坚定、理智的自制力

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学生违纪的问题, 老师处置不当, 往往会出现学生的“顶牛”现象, 学生甚至会演出恶作剧, 戏弄老师, 遇此情况, 老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冷静, 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一位老师及时制止学生打架时, 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同学, 事后, 老师了解到了真实情况。当这位老师第二天上课时, 黑板上写出了这几个字“我冤我屈, 还我公道”。老师一看就知道是某同学所为, 此时全班学生都瞪大眼睛, 屏住呼吸, 个别捣蛋的学生甚至怀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期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如果这位老师不冷静处置, 正中某些学生下怀。这位老师轻咳一声, 从容说道:“经调查, 我认为对某同学的批评不能成立, 本人决定, 接受某同学的上诉, 撤销原判。”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 受委屈的学生也忍不住笑了。气氛轻松后, 这位老师诚恳地说:“昨天, 我错误地批评了某同学, 错怪了他, 为此向他表示歉意。”此时, 同学们都不笑了, 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老师——既钦佩老师的机智, 又折服老师认错的襟怀, 对老师的尊重又深了一层。

五、灵活果断的应变力

课堂上的任何一瞬间, 都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不是“机灵”, 是老师的一种素质。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 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 而不死扣教学计划,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008年1月, 我们这儿下起了五十年难遇的大雪。正好下雪天有两节作文课, 按照备课组统一要求, 写一篇读后感, 训练议论文的写法。上课时, 老师注意到了学生们纷纷看着窗外, 还有些同学在搓着冻红的双手, 有些同学在抖落身上的雪花, 教室里、走廊上甚至窗户上都散落着打雪仗后的“雪弹”。见此情景, 这位老师立即修改了已定的教学计划, 当场决定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老师话音一出, 同学们立即喊出了“耶!”显然, 这是同学们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的肯定。接着, 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 教室里反而迅速安静下来, 聆听老师讲解写景文章的写作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此次习作。

15.教师禁用语 篇十五

关键词 优化;课堂用语;语文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这句话就揭示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须知教师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凭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逐步形成遵循语言规律,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师职业语言。语文教师从事语言教学,对此应当提出更高要求,更要重视课堂用语的优化。大量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的教学成果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语言是否优化有着重要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积极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性,努力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用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语言罗嗦冗长,课堂用语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时讲话随意,分不清教学主次,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这样的结果就是处处是重点,实则处处无重点;二是语言罗嗦冗长。有的语文教师怕学生听不明白自己的讲解,经常针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解释,多次进行无必要的重复。一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时间,教师教学语言拖泥带水,颠来倒去,既浪费时间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语言缺乏有效性。

(2)以作秀的方法人为制造气氛,课堂用语缺乏针对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语调亲切、自然、柔和,对学生“甜言蜜语”,常常问学生“想不想学”“好不好”“对不对”等无需思考即能响亮回答的问题。这种询问多的语言,看似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实际上却是教师的口头禅。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也非常“聪明”的明白教师的意图,大声的回答“想”。如果是公开课,那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式表演會更卖力,课堂气氛也是“热闹非凡”。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们确实提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但在语文课堂使用这种作秀的方法人为的制造气氛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因为这种虚假的课堂气氛已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个性成长,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这种过分地创设氛围而忽视学生的做法是不得当的,缺乏针对性的。

(3)教师语言模糊不清,词不达意,缺乏准确性。我们知道备课是课前预设,上课是实践生成,这两者关系密切。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会考虑课堂环节设计,会重视课文研读,甚至对每一个问题都会研究思考。但是课堂语言的使用缺乏思考。语言使用缺少精心设计。我们知道课堂上总是有很多的突然和意外,如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课前又没有准备,这时有些老师就选择用模糊的语言搪塞过关,教学时往往词不达意,含糊不清,课堂教学就缺乏准确性。其实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使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我们的教学意图,提前思考课堂中学生会提出的问题。更高的要求则是努力用最精当的课堂语言讲解知识,用艺术的课堂用语贯穿全课,无一句赘言冗语,字字珠玑,用最优化的教学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从而展现语言的魅力。

以上罗列的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语文教师缺乏优化课堂用语的意识,没有把课堂语言设计当成备课的重要环节,提前思考课堂中教师使用的每一句话。优化课堂用语还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和修养,学习口语表达的技巧。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以好好锤炼以下几种课堂用语,如:(1)语文课的引导语言因势利导,紧扣学生所问,富有启发性;(2)课堂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情感需求,中肯见效;(3)课堂组织教学衔接用语要承上启下,精妙而有技巧;(4)课堂总结概括语要能引发学生长久思考,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用语,向学生展现自己的个人语言魅力。

一、语文课的引导语言因势利导,紧扣学生所问,富有启发性

引导性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引导语可以把握课堂的走向,通过引导语可以完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的。课堂引导语设计的关键是寻找恰当时机,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例如:引导语中可这样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从这个问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小组成员彼此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这样的引导语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当然需要提醒语文教师的是课堂引导语不能罗嗦重复,点到即止才会起到最佳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情感需求,中肯见效

语文课上教师的表扬会带给学生内心的愉悦和内心的自豪,从而对课堂学习充满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具有艺术性,不是简单的点评,如“正确”“可以”“错的”,而是能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有利时机,把表扬和评价有机结合,例如表扬学生理解新颖,推理严密,思考问题全面,善于发现问题等等,此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中不仅要当场肯定,而且要点出他的优点,教师用真挚的激励语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若是批评性的评价语,我们教师也要用真诚、委婉的评价语引领学生走入正确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以用直白的批评语言对学生断言,这样会适得其反,产生消极情绪,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还可以幽默风趣,这样即使是否定式的评价语也可以使学生欣然接受,化解受挫后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欣然的接受老师的评价并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去。因此这样的课堂评价语是中肯见效的。

三、课堂组织教学衔接用语要承上启下,精妙而有技巧

高效课堂的重要一个标准就是能否合理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组织,每一节语文课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板块组成,如何把它们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课堂衔接用语作用就很重要。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介绍完作者后,下一个环节则是课文阅读,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衔接语:“在我们了解了××的生平与作品后,就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去欣赏他的文字魅力”这样的衔接语比“下一步我们学习课文”这样的语言要有效很多。很多教师认为课堂衔接语可有可无,其实优化的课堂衔接语是知识板块间的润滑剂,它可以有机整合课堂各环节,使一节课浑然一体。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课堂各环节衔接语。

四、课堂总结概括语要能引发学生长久思考,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在课堂结束时语文老师应该把概括性语言打造成一节课最精彩的亮点,使之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概括性的语言必须简短精练,让学生对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要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概括总结语让学生回味之余引发新的问题,进而通过思考到达新的高度。因此,结束语要要简明精到,具有深度,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并能体现适度的拓展性。

上一篇: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下一篇:写回家的作文: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