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2024-09-30

概论课程总结报告(共12篇)

1.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篇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2014.12.24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任课教师:邢玉明

作者

:章健

学号

:13041016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世纪里,能源的供应无疑将会成为一项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在这个学期中,我有幸能选择到了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了当下我国及世界的能源局势,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这份总结报告是我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收获。本文将从课程总结和创新思考两方面展开叙述。

课程总结

一、能源与新能源

能源就是能够向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自然资源及其转换物,即能量的来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常指开始被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随着能源的全球性危机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燃料电池、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发电是新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其中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新能源的能量转换和实现途径如图所示。

二、新能源分类部分总结

1.太阳能

太阳能(Solar Power),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和热量,在现代一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2014.12.24 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也包括地球上的风能、化学能、水能等。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9w/㎡。地球赤道周长为40,076千米,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峰值强度为1kw/m2,地球表面某一点24h的年平均辐射强度为0.20kw/㎡,相当于有102,000TW 的能量。

目前,太阳能主要用于光伏发电和光热供能。一方面,太阳能绿色无害且用之不尽;另一方面,太阳能分散性较大,难以收集。

2.风能

风能(wind energy)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

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人们可以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转子(由以空气动力推动的扇叶组成)的旋转动力传送至发电机。现代利用涡轮叶片将气流的机械能转为电能而成为发电机。

3.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4.生物能

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5.氢能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因为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这种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氢能若能从中生产,则有望舒缓能源危机的警戒。

三、课程总结

本课程让我对能源的定义、分类等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对我国新能源技术的规划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体会到了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一定要坚定走发展新能源技术这一惠及我们自己及子孙后代的道路,让我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基础概论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2014.12.24 的天更蓝,水更清!

课程创新思考

关于在北航沙河校区风能利用的思考

背景:

我校沙河校区一向以“妖风”闻名,秋冬两季风级常保持在5~6级左右,风速可达9m/s,已达到目前风力发电的最低要求3m/s。作者试图设计一款简易便携的风能收集装置——迷你发电机来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风能的采集,实现对风能的有效利用。

设计要求: 1.体积小:为了符合便携式的要求,该款迷你发电机的体积应不大于8*8*16 cm3,基本和手掌差不多大;.风叶可收缩:扇叶与中心转轴通过螺栓连接,在不使用时可将风叶叠起以减小空间占有率;

3.低速适应性:可以在3m/s 的最低风速下工作;

4.高输出性:工作效率高,并且可将发电机与蓄电池相连,将收集的风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以供利用。

技术难点:

根据所学知识,风力发电机的最终有效功率为

P=∗2∗3∗

64其中,V为风速,为风力机系统效率(与转动装置、做功装置各自的效率有关),D为风叶的直径。可见,对于风力发电机,风叶的长度越大,其输出功率越大。因此,迷你风力发电机的实现也就从理论上被否定了。

解决途径:

使用多级收缩式风叶结构,当使用者使用电机时,可将扇叶展开;不使用时可将扇叶收缩。

2.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篇二

1 注重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释理论,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1 典型性

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新闻传播学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另外,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环节的需要,对案例的讨论能够充分体现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比如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谈话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使用了以下四个案例,分别是《鲁豫有约》中鲁豫采访于丹,《面对面》中王志采访于丹,《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采访易中天和《面对面》中王志采访易中天。通过不同主持人对相同采访对象访谈的不同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找出“谈话类节目的本质”这一问题的答案,还能够了解主持人的访问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

1.2 相关性

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当然案例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要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一案例的足够关注才能引发真正的讨论。比如在讲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类型“深度报道类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笔者选取了《焦点访谈》较早的一期节目《网瘾之戒》,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进行讨论,除了因为这期节目的脉络非常清晰且结局设置巧妙外,另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成瘾症是目前学生族群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1.3 时效性

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及时捕捉最鲜活的素材资源。同时考虑到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应该多使用视听型案例,通过对这些视听型案例的剪辑和编排,一方面增加课堂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极大的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1.4 争议性

案例要能够引人深思,有争论的余地。好的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生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如对“广播电视工作原则与职业素养”这一问题的讲述,可以综合使用以下三个案例:凯文卡特及其作品《饥饿的苏丹》,记者柳涛及其作品《雨中骑车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曹爱文。这三个案例在学界和业界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颇有争议性的案例的讨论,能使其真正理解“集‘职业人’‘社会人’于一身的广播电视从业者,这两种文化角色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除以上几点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难易适度的原则,案例太难或太简单,都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

要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教师做足准备工作并掌握一定的组织讨论的技巧。

2.1 要为学生布置任务,为互动讨论做准备

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老师首先要根据即将讲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议题,并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比如提供参考书目,出思考题等,为课堂交流建立基础,通知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2 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情境,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当引导员的角色,防止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或冷场。对于心中有想法却不敢表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但不要强迫,并且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敢于发言却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给与适当的提醒和引导。但是注意教师不要轻易参与讨论和评价,以免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在别人的构想上衍生新的构想,以致引发群体思维。无论学生回答的内容好坏优劣都应该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

2.3 讨论结束后及时评价

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或解决方案等进行筛选评估,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多个标准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其中相对较好的答案,同时对学生答案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此类课堂讨论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师对每一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的客观评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相对较为枯燥,但只要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就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刚开始接受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大一新生来说,这一领域的一切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奇特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新鲜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桂渝芳.加强新闻理论课教学互动性的思考[J].新闻教育,2014(2).

3.高职监理概论课程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监理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高职高专路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施工、监理等单位一线的现场技术或业务管理岗位群,定位于培养懂技术、会管理、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在系列课程中增加了监理概论专业课,以加强学生一体化工程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路桥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监理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监理概论课程属于监理入门教育基础课程,主要立足于监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组织与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的阐述,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

高职监理概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中概念性内容的学习理解程度较好,可应用不足,同时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二)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考察,高职监理概论课程存在以下的问题:(1)教的方面。该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在做好充足备课的同时不得不考虑简短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对相当一部分知识只能一带而过或是以点带面,只是对重要的知识结构及体系做重点阐述和讲解。由此导致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记重点、接受教师传授的各个知识点。(2)学的方面。笔者通过分析以往该课程的考试试卷,发现部分记忆力强的学生基本上是把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完全照搬到试卷上,综述类题目本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对监理行业的认识,但很少有学生进行论述,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能力不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和提高。

二、对策与建议

(一)提出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监理员职业能力为主线,应对以监理工作工程过程为导向及监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并体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特点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构。

1企业参与、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为导向,课堂与现场进行工学交替,先学习,再实践,再回课堂学习。课堂教学选择现场实际工程项目,学生课堂所学教学内容与现场实际相结合,通过工学结合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2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将教、学、做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等方法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实现教、学、做相结合。

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选择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为导向,工程项目监理过程即为教学过程,以监理过程中监理员和资料员的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讲课)、学(自学)、论(讨论)、答(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1以真实工程项目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选择实際工程中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学生在课堂学习并在工程现场进行实操,并派出专业教师到工地进行辅导,根据施工现场技术要点,进行实地授课,充分利用顶岗实习促进学生参加体验性学习。

2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多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头脑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通过提问一回答一点评的互动过程,达到教学相长。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及网上查询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独立完成作业。

4以实际工程案例引导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进工程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应用现代技术,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配有大量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工程实例照片、工程录像和工程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教师再辅以口头讲解和黑板书写,使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可极大地提高课堂讲解的表现力,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2适时地引入规范及教辅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补充新规范、新标准,并给学生展示部分工程监理文件与资料,如监理大纲、监理细则、施工监理合同以及工地会议记录、工程月报等资料,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四)课程考核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在考试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尽量与学生的后续培训及考证挂钩。在考试中,结合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IG GIO-2006)条文,将学生们在实习中碰到的、提出的典型问题转化为案例分析题,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水平。为考核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知识拓展性。考试题目中可以有一定的开放式题目。考试题型应可结合历年监理培训员,甚至是监理工程师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等,题量要适中。

(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实际工程中,不可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极少数施工、监理人员对待工作不负责任,在施工活动中对签证认量把关不严、麻痹大意,甚至违法违纪,给建设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个问题也凸显了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应贯穿整个课程教学。

总之,高职监理概论课程对活跃大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必定会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成为懂技术、会管理、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

4.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报告 篇四

名:

业:

11电子信息工程1班

号:

20**年

3月1日——20**

5月26日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

信息就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应,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

报、指令、数据及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数据是未加工

过的“信息”。知识将某语境中的信息和在不同语境中得到的信息相关联。智慧

是从完全不同的知识导出的一般性原理。科学技术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

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

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

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

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

类社会的发展。利用科学技术来处理信息,从而产生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

术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及应用。

学习信息科学技术目的与任务主要在于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

和技术,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

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掌握数学、物

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

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

相关

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

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

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个人移动数据系统、现代微电子技术与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信息及现代天线技术等。

一种技术主导一个世纪,18世纪大机械系统伴随着工业革命;19世纪,是

蒸汽机的时代;20世纪开始是由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及通讯等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现阶段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信息技术革

命正在迅猛改变人们所生存的社会,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

技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中,不仅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而存在,还广泛渗透于各

个高技术领域,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成为它们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

要手段。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发展迅猛,影响深远,需求紧迫,淘汰迅速。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我们通信交流的方式、我们处理信

息的方式、我们学习工作和研究的方式、我们设计和建造事物的方式、商业政

府运作的方式、医疗保健、对环境的理解。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现阶段信息科学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凭借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ICT产生的背景是行业间的融合以及对信息社会的强烈诉求。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实用以及纳米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正有力推动着21世纪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科学试验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自动化和

信息化进程。嵌入式产品的巨大商机——全过程自动化产品制造、大范围电子商

务活动、高度协同科学试验以及现代化家庭起居。我们所接触的每一样东西将装

有芯片和嵌入式软件。通讯传输技术正处于换代发展阶段,光联网将是下一代传

输系统。

微纳米技术正在重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传统微电子技术临近极限,但是集

成电路技术十年内仍可能按摩尔定律(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

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

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增长,集成器件由单纯追

求性价比正在转向追求功耗比的技术创新。在微电子加工技术基础上MEMS加

工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已成功应用于微结构器件的加工,通过合理的整体工艺设

计,或与纳米加工设备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微纳米加工,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互补

结合将有利于加工工艺的拓展,我国业界的技术讨论会从来都是将这两种技术放

在一起讨论的,探索微纳米的混合技术将为微细加工工艺开创一个领域。

软件技术发展需要新思想应对新需求。软件的运行环境已经从传统的单机环

境发展为网络环境,用户数量和复杂程度剧增,需要解决可信性问题、多核计算

环境下的“软件执行效能墙”问题、基于语义的信息资源聚合和互操作。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Agent技术、本体技术和云计算异军突起,软件加速向开源化、智能化、该可信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智能终端就是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灵活开发、安装及运

行;具备PC级处理能力,支持桌面互联网主流应用的移动化迁移;具备高速数

据网络接入能力;具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终端系统应用广泛,用于移动

通信和媒体处理、智能家电、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互联网公司纷

纷推出智能手机,各个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上展开一场异常惨烈的争夺。

但是目前关于智能手机的问题屡出不穷,像移动支付、安全状况、各个互联网公

司之间的专利之争等。智能终端引发第五波IT浪潮。

信息科学技术未来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重点。在高技术领域中ICT无论在出

口和就业岗位以及风险投资方面均成为最受关注领域;ICT领域是国际标准化程

度最高的领域之一;ICT领域是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力图抢占的制高点。根据世

界银行最近对120个国家的计量经济分析,宽带服务每增长10个百分点会带来

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开展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人类正在向“智

慧的地球”这一目标而努力,这个概念不仅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就业机会,而且

能够将投资用在开发多种能源、更安全的道路交通、更好的医疗卫生和现代教育

上,还能投入在宽带和新兴技术上。未来信息技术将向以下各个项目发起挑战:

由超大计算能力和安全通信支持的量子信息技术;由生物科学和脑科学激励的信

息技术;用于探究和模拟大脑处理信息过程的低功耗和容错计算机系统;开发能

够理解人的活动与人社交及学习技能和任务的公司机器人;复杂系统科学(模拟

化复杂技术、社会系统的行为和对这些系统突发威胁提供控制的ICT工具);微

米、纳米、光电子、微系统、光子。

通过对这个学期信息科学技术概论课学习,我认识到了解、学习信息科学技

术的重要性。对于以前的我来说,信息科学技术完全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尽

管信息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不知道这一个领域的存在,没有

信息科学技术的概念。9周18节课的学习时间或多或少,要说能让我深刻理解

信息科学技术这一概念是不太现实,毕竟信息科学技术概念很大,没有经过时间

去学习积累知识、去做实验是无法深刻理解,所以时间是少的,但是,18节课的时间,各位老师各自简要地讲各自所要讲的部分内容,要让我了解并学习到信

息科学技术这一概念已经足够了。这18节课的课程,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信息

科学技术”这一概念深种于我的内心当中,让我认识到信息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

关系到人文、经济、政治及军事等重大方面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掌握信息科学

技术就是在未来中掌握在这些重大方面取得领先地位的决定性要素。未来将以信

5.计算机概论a课程报告 篇五

学号:20050001 海南省部分地区沿海防护林质量

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黄星

(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海口,571158)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沿海防护林质量现状,对东方市、昌江县、儋州市、临高县以及文昌市部分海岸带沿海防护林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对22个样地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未被人工砍伐破坏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木麻黄长势都较好,未见有病虫害的现象。

关键词:海南省;沿海防护林;质量现状

1.引言

沿海防护林是海岸带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是沿海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具有最大的生物量,为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1。海防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防风固沙、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1]。

……

……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研究区选择在海南省东方市、昌江县、儋州市、临高县以及文昌市部分海岸带。研究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海积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滨海沙土[2]。

……

3.结果与分析

1徐德成.胶东沿海森林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防护林科技 , 1994,(02)

标题: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作者:宋体,四号,居中。

地址:宋体,小四号,居中。

段后间距一行、摘要两字之间空一格,宋体四号,加粗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处理同摘要

英文标题: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段前、段后间距均为一行

作者: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居中。

地址段后间距1行 参考文献

(加方括号):小四号,上标。Times New Roman五号 , 行间距:固定值 22磅。

二级标题:宋体四

号加粗顶格 , 标题一级标题:段前一行使用单倍行距.行宋体三号,加粗

顶格 ,单倍行距。正文部分:宋体小

四号,首行缩进2

字符,行间距:固

定值22磅。

三级标题:宋体 ,小脚注:四号宋体小五号,加粗,顶,格单倍行距, 标题行使用单 倍行距.表头位于表的上方, 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表头段前、段后各空0.5行.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05级1班

学号:20050001 3.1沿海防护林质量现状分析

3.1.1不同龄林海防林质量状况

22个样地中,林龄在5年及5年以下幼龄林样地为7个,其中幼苗林样地两个,其林分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幼龄林样地林分基本特征

调查地点 土壤类型 树种

造林密度 胸径 树高 冠幅

(株/hm2)(cm)(m)(m)林龄 备注

昌江 棋子湾5 沙地

木麻黄 2000

2.5 2 幼苗林 ……

东方 四更镇1 沙地 椰树

3333 椰树

……

7.47.27.036.8y = 4.68×10x-8.36Knl 6.66.46.26.03.103.153.203.253.303.353.401/T×103(K-1)

图1 lnK~1/T图

(Hu)(txHu)y0

(1)

参考文献: [1] 胡海波等.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环境效应的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1,(05):17-19.[2] 李欣.浙江海防林要种什么树[N].中国花卉报,2005-5-25(5).[3] 侯宁,张蕾.沿海防护林建设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海南文昌海防林复合经营模式调查报告[J].中国林业,2000,10(B):21-23.……

公式使用公式编辑器,正常大小,在每个公式后要有标注

参考文献处理同一级标题

参考文献内容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注意参考文献格式

6.旅游概论课程改革总结 篇六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所接触的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学科的所涉及的内容、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湖南商务职院自2003年创办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2006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知识为主线,结合行业发展的现实

情况进行教学。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是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学会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但是教材的编写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由于旅游行业目前正出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行业的相关情况更新很快,该课程的教学对于这些行业的更新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于旅游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新闻、热点事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亲身体会等。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

旅游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行业相关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和体系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加实实在在,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尽可能的带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行业中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践项目。该课程开设的班级06级旅游管理1、2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对于学校所在的城市长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也大部分都没有过旅游经历,不知道旅游资源、导游、带团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项目的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是长沙沿途讲解。首先由老师组织学生对长沙的旅游资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组设计旅游线路,然后由教师各组设计的旅游线路进行点评,选择最优的线路来进行沿途讲解的示范,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沿途讲解。整个实践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专业的实践,普遍都非常兴奋,对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因为学生完成讲解的情况不如人意,又感觉自身有很多不足有待学习,学习的欲望也有所增强了。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打破了由一个老师单独授课的形式,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讲座,座谈。比如组织学生和有实习带团经验的学长座谈,让他们以实际经验现身说法地让学生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所了解。课程进行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时,恰逢湖南省首届中美旅游论坛的召开,组织学生们参加该届中美旅游论坛,让学生们在了解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新地动态的同时看到行业

精英们的出色表现普遍都觉得学习的压力更大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旅游专业所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旅游人才,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该课程的教学结合这以实际情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旅游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之上。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观点对书本上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同样要求学生脱离书本进行,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之后都对学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用表扬的方式对能独立思维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鼓励,宣读部分优秀作业并对其中的不足观点进行补充。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1、改变传统的“一考订终身”的模式该课程

在考核过程中加入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占到总成绩的30%。

2、考教分离

考教分离使得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为考教分离,命题者命题与教师课堂讲授必须有统一的内容范围和依据,于是教学大纲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必须认真遵循的纲领。对大纲规定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讲课中均应纳入。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复习,才能通过本课程的考试。

3、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

因为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还在于对旅游相关概念的理解,因此期末考试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考试的题型有所更新,主要的得分题型为分析题,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阅卷的过程也把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发挥作为一个评判的重点。基本上100分的试卷,考试成绩能在90分以上的都是对于知识点理解较好,对自我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大约应考学生总数的10%左右。在考后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所有课程的考试中,旅游概论的成绩是最真实的,考试过程也是最认真的,完全打消了舞弊的侥幸心理。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7.“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模式刍议 篇七

一 专题化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 “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整体设计

一是以专题化的方式整合教材章节的内容, 把教材按章节划分成不同的专题。我校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 将教材划分为十个专题。二是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专题内容。这样可以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 做到人尽其才、各显所能。三是对上“概论”课程的班级进行小组编号、固定座位。这样便于教师在“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四是“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的成绩考核。课程成绩=出勤 (10%) +课堂表现 (40%) +结业考试 (50%) 。 (1) 平时成绩50分 (包括考勤+上课表现+作业+实践课成绩) 。 (2) 期末考试50分 (采用五大题型来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 。

(二) “概论”课程具体教学内容 (见表1

(三) “概论”实践教学安排及开展

实践教学活动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同时又是整个课程建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教学学时总量64课时 (高职高专64课时) , 把总学时分为理论和实践学时, 即课堂讲授54课时, 实践学时为10课时。通过进行社会调研、主题参观考察、撰写小论文、看课程相关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立场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提高其政治素养和培养其崇高理想。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分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形势主要有课堂讨论、影视教育、辩论、案例教学、主题演讲、社会实践交流等。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校园调查活动、专题报告会、竞赛活动、网上交流、公益活动、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参观社会调研等 (见表2) 。

二 专题化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题化教学, “概论”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 “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给任课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立足教材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 有效克服了教材的逻辑性不佳、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诸多教学手段,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 紧扣教学目标, 进行灵活多样地安排教学内容。第二, “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多维的视野和大容量的信息, 使学生从大量的信息、多方位的视角中, 进行知识的综合分析。由于专题式教学有多层次、多角度、多因素、重点突出、详略有度的优点,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第三, “概论”专题式教学强调联系实际, 强调实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进行此时此地的联系实际。有些实际问题可有机地融入相应的专题中解决, 有些较普遍和较突出的问题, 还可单列专题讲述,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运用理论思维反思和解决现实问题。第四, 专题式教学内容精炼, 思维层次高, 跳跃性强, 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由于专题式教学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 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看似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被支解, 但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横向地归纳总结和纵向地推理探究, 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

三 专题化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程中凸显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 在教学管理方面

在实施专题化教学过程中, 教学管理始终贯穿于“概论”课程专题教学始末, 体现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师不仅是讲授者, 而且也是辅助管理者。首先, 教师要保证每个专题内容的有序进行, 包括制定符合“概论”专题内容的实践教学计划, 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明确每一次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地点及考核方式。其次, 要确保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按照教学目标正确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上实践课实践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实践纪律, 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所收获。

(二) 在师资力量方面

我校地处西部边疆, 相对内地高职院校来说,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发展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我们社科部概论教研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 助教1人, 要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概论课程教学, 师资明显严重不足。

(三) 在实践条件方面

虽然“概论”课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 教学内容中对新形势、新问题的讲授还不够及时和灵活, 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到位。其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太充分, 在教学方法上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还有些欠缺, 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 由于是高职院校, “概论”课程极少的实践教学经费甚至不能及时到位, 使得“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受到约束。“概论”课程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媒介数量有限, 教学形式受到限制, 影响教学的实效性。第四, 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明显增大, 而专业课与实践结合得越来越密切, 其实用性使得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中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付出时间精力都远远超出“概论”课程。由此可见, 各专业课的改革给“概论”课程带来极大的挑战。

总之, “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 它丰富和改变了以往学生逃课、缺勤以及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 “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讲, 它使师生的讲授和学习有“本” (即教材) 可依, 杜绝了在内容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讲, 又有利于“概论”课程学习的纵深开展。同时也应看到, 我们所试行的“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仅在试行之中, 其科学性、实效性如何, 尚待实践的验证, 我们恳请各位同仁为我们提出宝贵而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使我校的“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屠春风, 王占东, 赵后起.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2]蒙运芳.论高职高专院校“概论”课专题教学内容设计[J].传承, 2008 (24) .

[3]刘志国.政治理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的探索[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10.

8.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篇八

关键词: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三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5-01

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学生创业教育都非常重视,“三创”教育在教育中普遍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培养给予高度重视。美学概论课程教育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明确“三创”教育的重要性,将“三创”教育真正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良好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

对美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给予充分尊重,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参照书本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灌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也受到了较多限制。创新文化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属于自身鲜明个性的人才。美学概论课程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引导学生养成“三创”意识。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课堂上,需要将追求创造、创新,敢于创造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在对“美的本质”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不能将自身限制在传统美学教学观念中。美是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系统,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理论层面将创新、创造的价值观念通过美学角度对学生进行揭示,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生与美都是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如果人生缺少了创造那么人生就变得不再完美。

现阶段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就业难度性逐渐提升。提出的观点众多,但是很多人都将主要原因归根于社会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能主动的去进行创业,所以美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让学生敢于创业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缓解现阶段紧张的就业压力,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外指导紧密联系起来。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对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在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时,可以开阔自身的眼界,启迪智慧人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景区进行游览,让学生游览后对旅游日记进行撰写,使得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将学生“三创”意识良好激发出来[1]。

二、在美学概论教学实践中进行审美交流,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

在美学概论教学实践中进行审美交流,具体指的就是通过审美感知与创造的方式,以审美形象为基础媒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作品、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审美交流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激发人的创造力。如何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交流,帮助学生养成“三创”精神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以课堂讨论方式分享审美意见。

课堂教学讨论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发扬民主,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重要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讨论式教学策略可以增强美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审美沟通,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例如“时尚文化”是现代学生较为推崇的审美文化,该文化对学生有着很强吸引力。所以在美学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时尚文化”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进行质疑和批判,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后,根据时尚本质、特征等众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尚属于反大众的大众文化,时尚也是只有一小部分特定人群所占据的。学生针对这一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的质疑进行介绍。讨论式教学策略应用,是教师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分享自身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将学生的具有潜能充分开发出来[2]。

(二)课外师生平等交谈,参与审美交流。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仅仅在课堂进行审美交流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课外也需要与学生更多的进行交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审美交流。以往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学知识注重对已知领域知识和书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在美学概论课堂教学外,师生可以针对共同感兴趣的美学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现阶段学生非常关注的《老九门》等热播电视剧举办审美评价师生座谈会,由已知领域逐渐向未知领域转变,面向需要探索和创造的领域,将美学概论教学变成超越性的教育课程。还需要注重的是,在课堂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例如学生对文学艺术创作有着较高喜爱程度,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与美学相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性解决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学生承担较强学习压力,并且忙碌生活琐事时,对身边那些动听的音乐、美丽的景色经常采取忽略态度。对美的感觉钝化,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也没有得到呈现。审美是一种爱美的教育,人的创造与美的爱好存在着非常紧密联系。所以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讲述“自然美”、“艺术美”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审美紧密融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发现美、欣赏美,在生活中去追求美。在教学中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得内心受到冲击,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强化。

四、结语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创”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将“三创”教育引入到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去,赋予美学概论课程教学新的内涵,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英.论美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环形模式”[J].江苏理工学院学.2014(06):10-11

9.汽车新技术概论课程总结 篇九

课程总结

姓名 李伟宝

学号 班级 生物技术1102

电话 ***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当前,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排放性及舒适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我国,汽车正日益

走进人们生活之中,汽车新技术最重要的是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总体结

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以及维修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发

动机燃料供给、点火控制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转向与制动系统以及车身

与辅助装置等都普片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所以,现代汽车新技术主要

是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基础,把汽车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汽车

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性能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的新型应用技术

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称EFI或EGI系统)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是通过电脑中的控制程序,实现起动加浓、暖机加浓、加速

加浓、全负荷加浓、减速调稀、强制断油、自动怠速控制等功能,以满足发动机特殊工况对

混合气的要求,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

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简称VVA系统)

VVA 是Variable Valve Actuation的缩写,它代表的含义就是可变气门操作系统。这

一装置提高了进气效率,实现了低、中、高转速范围内扭矩的充分输出,保证了各个工况下

都能得到足够的动力表现。

可变气门配气技术,从大类上分,包括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行程两大类。

发动机增压技术

发动机增压技术基本上从航空工业沿袭而来,20世纪60年代见于车用发动机,经

过数十年发展,发动机增压技术中增压器结构和安装方式各有不同,但工作机理已经基本趋

于一致,不过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是最主流的结构。

涡轮增压器(Turbo charger)

涡轮增压器的全称应该是废气涡轮增压器,顾名思义,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

来驱动涡轮,并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叶轮旋转,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汽缸。此外还有

复合式增压器、惯性增压器、气波式增压器、冲压式增压器等。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GDI):

汽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从化油器、单点电喷、多点电喷,直到今天的汽油缸内直喷

技术,每一次进化,都使得今天的汽车变得更加清洁和更加高效。

作为汽车的心脏部分的发动机,无疑对汽车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能

源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的今天,由此应运而生的发动机新技术无不围绕这一主题发展,前面

所介绍的内容,只是发动机新技术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现代发动机技术日新月异,包括电子

控制及节能增效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可变进气管道、可变压缩比、可变增压技术、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高压共轨技术等;新材料技术:如陶瓷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

等的应用;以及汽车环保新技术:三元催化转换装置、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等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

 主动悬架控制系统(ADC)

现代汽车中的悬架有两种,一种是从动悬架,另一种是主动悬架。

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

 TCS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从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

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

 3.3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

制动过程中失控。

车身新技术

 镁合金应用

它比铝合金轻30%,但强度比钢还高,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随着冶炼和加工技

术的进步,汽车上的许多部件也开始采用镁合金,最初是悬架杆件、仪表台和变速器壳体,现在,一些外观覆盖件也采用了镁合金

 4.1.1 智能巡航(测距防碰撞)系统:

 该系统可以按照自身车速确定前方车辆的安全距离,当车辆进入危险区域时,自动

巡航系统会自动启动,避免发生事故。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安置在汽车前部激光传

感器,自动探测该车和前车的距离,如果安全距离不够,它会发出信号给行车电脑,通过电脑指令相应装置降低车速或让汽车制动,来保持和前车的安全距离。

 4.1.2胎压智能监测系统

 汽车轮胎内充气压力的高低 不仅影响到轮胎的寿命和发动机油耗 而且还关系到汽

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传感器、信号发生器和接受器组成的胎压智能监测系

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能连续不断地监测轮胎的压力和温度。当检测到轮胎的压力或

温度超过或低于正常值的一定范围时 便在仪表板上显示警告信息 同时告知驾驶员

应控制相宜的行驶车速 甚至建议停车。

ASADB主动防撞安全气囊

 ASADB主动防撞安全气囊,属于交通工具汽车在行驶中的一种防撞、救生保护装

置。

 碰撞预警系统是为了减少碰撞、伤害行人和后车追撞对乘车人伤害的安全装置, 新燃料(动力)汽车

 1.先进柴油车2.混合动力汽车3.燃料电池汽车

 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当今发展比较迅猛或相对成熟的三大

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在性能、价格和商业化程度上各具特点。

 铝、镁、钛及其合金

 铝、镁、钛(相对于铁)都是轻金属,应用于汽车结构或零部件可以大大减轻车体

质量。它们的基体中加入不同的元素或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获得优良的物理(机

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工程塑料用于汽车可实现轻量化和节能,且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目前六大类的塑料:

PP、PUR、PVC、ABS、PA和PE在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特殊力学性能以及对热、电、光等的物理性能,陶瓷材料特别

是特种陶瓷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等原材料复合而成。

目前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汽车上已经获得成功的应用。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使用汽车废气净化催化剂是控制汽车废气排放、减少污染的最

有效的手段。含稀土的汽车废气净化催化剂价格低、 汽车自动空调能够依据车内温度自动调节出风温度,温度平滑柔顺,温度控制精细。

另外自动空调有自检装置,可以及早发现故障隐患。车载GPS(定位、导航系统)

汽车蓝牙技术

 蓝牙技术在汽车上主要应用在免提电话通话上,但以后会在远程车辆状况诊断、车

辆安全系统、车对车通信、多媒体下载等更多的服务中实现。

EGR系统 —感兴趣的方面

EGR系统的任务就是使废气的再循环量在每一个工作点都达到最佳状况,从而使燃烧过程始终处于最理想的情况,最终保证排放物中的污染成份最低。由于废气再循环量的改变会对不同的污染成份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因此所谓的最佳状况往往是一种折衷的,使相关污染物总的排放达到最佳的方案。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湿滑路面上还能减小制动距离。对于未装备ABS的车辆,驾驶员可以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地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ABS系统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制动系统的油压,驾驶员只需踩住制动踏板不动,系统就能自动地快速地调节制动力,在获得最大制动效能的同时,防止车轮抱死。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安全气囊是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和电控单元组成,传感器感受汽车的碰撞程度并将信号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当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发出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迅速点火并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约需10毫秒。由于装备安全气囊的汽车在世界上急速增加,安全气囊对于乘员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车辆在正面冲撞时乘员的死亡率约30%,但对于儿童的保护并不理想。

ASS-全功能座椅系统

这个系统是在座椅中设计十组气囊藏於座椅里面, 分别位於座垫的下方、前方、两侧、腰部、腰际等, 当车辆起动后, 每个气囊就会因应每个驾驶人身材与姿势而作不同的充气, 达到最佳的人体支撑, 这一套系统每四分钟还会解读一次, 可依驾驶人的乘坐姿式再进行充气调整, 可使驾驶人随时都保持着最舒适的驾BAS-煞车辅助系统。

4WD-四轮驱动系统

4WD系统是将引擎的驱动力从 2WD系统的二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而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 4WD系统有比 2WD 更优异的引擎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因此就安全性来说, 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 4WD系统更有 2WD所没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时(PART TIME 4WD)及全时(FULL TIME 4WD)四轮传动系统, 短时四轮传动系统可依驾驶者的需求, 选择二轮传动或四轮传动, 这种传动系统是属於比较传统的 4WD系统, 从越野性的观点来看, 此种传动系统当选择四轮驱动模式时前后轮系直接连结, 可确保前后轮的驱动力输出, 因此此种系统系属於适合越野的 4WD系统。另一种为全时 4WD系统, 此种系统不需驾驶人操作, 车辆总是处於四轮驱动系统, 此种系统可的分配, 可达到更完美的胎驱动力及转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系属於高性能传动系统,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车外, 亦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轿跑车上。

ADS-可调避震系统

此套系统可依据各人的喜好, 路面的状况及使用的条件, 由驾驶人来调整避震器的软硬度, 以适合不同的需求, 例如驾驶者想享受驾驭的乐趣时, 可选择较硬的模式享受跑车式的驾驶乐趣,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较软的模式, 享受舒适的乘坐感觉。ADS系藉由变化避震器的阻尼减震力, 来达到较硬模式有较大的阻尼减震力, 加强激烈操驾的减震力, 较软的模式则提供较低的阻尼减震力, 提供较柔合的乘坐感。先进的可调避震系统采用电子式无段可调避震系统, 更可根据不同的路况以及操作条件主动自动的调整最适合避震阻尼力, 唯此套系统由於价格较昂贵, 通常只在高级豪华房车才会配备, 可调避震系统除可提高舒适性外, 亦有助於行车操控安全。

ALS-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该系统会於当车尾高度因载重量的变化 而使车尾高度降低或升高时, 调整至原来高度的一项系统。大致可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套件, 只负责车尾高度的调整工作, 另一种即是整合於悬吊控制系统中, 此系统的大致作用方式如下, 当车辆载重时, 如后座因坐人或行李箱有放重物而使车尾下沉, 位於后悬吊下控制臂上的高度或位置感知器, 便会告知电脑此一状况, 在电脑确认此一状况一段时间后, 认为此车尾高度的改变确实来自车重的增加, 而非路面状况的暂态影响, 便会起动一空压机将空气灌入后避震器中, 使后避震器重新将车尾顶起, 至车高恢复至原车有车身正常的车姿, 相反的, 若车尾车重降低至使车尾高度升高, 则 ALS系统会将避震器内的部分高压气排出, 使车身保持标准, 此种调整除可以保持车身一定的舒适乘坐姿势外, 又可以维持一定的操安性能。ASL-排档锁定装置

10.广告学概论 课程的个人总结 篇十

经过一学年对广告学概论的学习,我对广告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是一种促销活动。的确,广告主首先要付出一笔费用做广告给予广告公司,但广告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广告主原先付给广告经营者和媒体的钱就会得到补偿。大多数情况下,绝不仅仅是补偿,广告主会得到巨大利润。

对广告经营者、制作者和媒体来说,他们通过为广告主提供设计、制作和传播服务,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广告就是他们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广告的意义是什么呢?广告既不是一种促销活动,也不是我们挣钱的手段。广告的意义是:为我们提供产品的信息,诸如现在都有什么产品,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到哪去购买,它们便宜吗等等。在这么多的商品中,购买时我们通常需要作出一种选择,而广告就是我们选择商品的向导。

广告对我们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更新我们的消费观念。比如,以往我们认为花钱锻炼身体或购买健身器材是不值得的,但今天,我们则认为:花钱买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除了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大量的健身器材广告、公益体育广告对改变我们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

在学广告之前,我对广告是不重视的。无论是电视上,网上,大街上,报纸上看到的一系列广告,我都是一扫而过,根本不注意,更别提分析它其中的奥妙与悬机了。自从学了广告学,每每我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关注着周围的广告。在这个处处繁华的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它竟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着。我观赏着,沉思着,臆想着,广告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激发人的灵感,挑战人的创意,不仅让他人从中得到信息,还诱发了人的幻想,愉悦了心情,丰富了社会色彩。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跟老师学到了很多关于广告方面的分析思考,此外我想给老师提几

个建议。现在学生中普遍都特别反感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上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但是一旦老师放广告的DV,同学们一下子就兴致勃勃的。建议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融合在广告作品当中供同学们赏析,那样在同学们专注于广告作品的同时,也吸取了知识。广告作品不限于电视广告还是平面广告,最好能给同学们多一点机会进行赏析,然后将自己的对广告的看法发表出来。老师可以纠正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广告赏析,从哪一方面先入手,能够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广告。另外,广告最重要的就是创意,如何激发创意,扩大传播力,暂时是我认为比较困难的。对于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同学,怎样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广告产生兴趣,实现自己广告的最终目的,的确比较有难度。

总的来说,广告学是一门相当有趣的艺术,无论是对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此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面向消费者,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创作者将一定的情绪,感受渗入其中,经过联想,夸大,扭曲和变形,转化为意象,展示给大众,且其鲜明的魅力会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能够在受众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既享受,又震撼,广告,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兰珊

11.《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毛中特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概论》)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设置的必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毛中特概论》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时期的各种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武器”,从而使《毛中特概论》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和丰富,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因此,《毛中特概论》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受到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人际交往的困境、爱情的挫折以及家庭贫困和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焦虑、迷茫、困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进而使“物质实利主义”、“超级世俗主义”、“价值虚无主义”等一些非主流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毛中特概论》教学的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提升课程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价值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坚持“史论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解度

“以史为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以致用”是《毛中特概论》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历史背景,阐述历史事实,分析课程内容,是重要的改革方式。在授课课程中,首先要对照课程内容、标准和授课计划等,对照基本的要求,将书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将课本读薄、读通、读活,进而提炼知识点,理清思绪,列出书本中的基本内容,从而根据内容按照历史时间进行排列,既有助于按照历史顺序梳理,又有助于按照历史发展寻找线索;其次,要根据提炼的知识点,寻找相关的历史素材,通过数据、视频和图片等方式,还原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找到知识的线索,找到知识内容的关联点,进使知识线索化、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深入浅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最后,要根据历史素材坚持“议论和评论”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历史线索,一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议论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过程中的方式、内容和思路,得出内容的精神和精髓;二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评论,对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经验、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以点到面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学习。通过上述的三个方面,能对基本结论、基本概念和历史阶段特征深化理解,能使学生加强联系、比较,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坚持专题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掌握度

在2013版新教材中,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形成了很多专题,特别是围绕十八大精神,形成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生工程等专题章节。因此,要根据教材结构,整合知识,形成专题,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一是:要根据课本的内容结构,梳理专题教育中相联系的知识点,注重对知识点的整合及内容的横向、纵向的综合,找出专题的背景、原因、意义等,另外从宏观、微观上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点,建构起专题知识体系,找出专题的内容、方式和特点等,进而形成全面广泛地专题教育模式;二是:充分收集专题教育中的现实素材,通过数据、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展示专题内容,使学生在专题教育中,形成直观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理解到专题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掌握专题内容的知识;三是:根据专题内容布置相关的课程作业。在专题的课程讲授结束后,以课程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寻找到现实结合点。使学生运用专题内容和知识,设计问卷、调查报告和咨询方案等,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走访问卷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将专题内容转化为实践内容。通过上述的三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专题教育中,根据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断的加深学习,使学生通过专题教育,提高知识内容的掌握度。

三、坚持正反面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引导度

在《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只灌输正面思想,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对负面信息封堵,对负面现象闭口不谈;第二种过分的揭露现实的负面现象和不良问题,而且不进行正面的引导。因此,在《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反面的教育,提高对学生的引导。首先,要坚持宣传正面的政策、方针和信念,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增强政治感的前提下,引入社会和网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并根据辩证思维,具体分析负面的问题,一定要用强大的理论知识、现实的主流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的原因,并明确指出不良是支流,不是主流;其次,根据不良现象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这些不良现象和负面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与危害,从而使学生通过他们的危害性明白这些负面支流是必定会消亡的道理,进而使学生摒弃接受负面现象和不良问题的观点和思想,选择正面的理论和道路;最后,还要用正面的素材和负面的现象进行充分对比,通过典型对比、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明确人心所向的正面理论、方针和政策,进而加深学生对负面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彻底否定负面问题和不良现象。通过三个步骤的正反面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面问题的认识,进而达到引领学生的目的。

四、坚持热点引入教育,提高课程内容的现实链接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使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辩证的方法分析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毛中特概论》作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的链接。一方面紧密结合专题,开展现实链接。如在“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可以链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辉煌成就,建国60多年的辉煌成就等;如在“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中可以加入“钓鱼岛问题”、“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使学生在课程的知识中,学习现实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另一个方面,通过现实案例,使大学生掌握《毛中特概论》的内容、方法和思想。在授课的过程中,比如可以通过现实的企业改革案例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工商业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等问题,可以通过“先进事例和优秀青年”等典型案例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可以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与课程内容联系组织,进而使大学生对现实进行链接,进行反思,从而激发大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热点引入教育的目的,提高课程内容的现实链接度。

参考文献:

[1] 李燕萍.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4(1):18-21.

[2] 彭博.高职院校《毛中特概论》课程的教学生动性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85-86.

[3] 唐子茜.二本院校《毛中特》的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237-238.

[4] 刘晓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案例辅助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学理论,2010(20):263-264.

12.材料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篇十二

1.由于专业之间的不同,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有一些难度, 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需要进一步精简课程的教学内容, 对于部分是教学难点而非教学重点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 不再进行着重讲解, 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 进一步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对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多次讲解。此外, 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通识性, 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调动,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 本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 按规定计划执行, 但是也存在个别同学不能按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炼教学内容、改变完善教学方法及课程的评估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3.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结合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活动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概论”对于学习后续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内外也非常重视同类课程的教改工作。青岛科技大学将“材料科学导论”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 教学方法是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深入思考, 培养创新意识。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将面向非工科类学生的“材料科学概论”进行了教学改革,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材料科学概论”的教改工作, 课程的CAI课件获200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 (第一) 。“材料科学概论”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对于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和全方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以多媒体授课为主, 以实验实践及研讨型教学为辅, 授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注重学科交叉。本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 通过相关的实验实践过程, 加强学生对实用性技术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增加课外学习训练任务, 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本课程拟以“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为主要研讨对象, 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设定专题研讨, 即通过选择具体类型的材料并以其为载体, 丰富课程内容,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启发学生研究与探索的兴趣,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种专题研讨课的设置,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 可以引导学生跟踪材料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对知识的更新了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上述基础上, 改变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提高教学成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完善性[4,5]。

二、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1.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优化教学内容安排, 注重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

2.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重点讲授、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

3.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外学习训练任务, 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4.专题研讨活动:布置2~3个专题, 推动学生主动实践, 发现问题, 并进行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织PPT, 进行讨论与交流, 并撰写小论文。通过专题研究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改革实施方法

本项目采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探索了一套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项目主要分为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题研讨活动及考核方式等几部分内容。

1.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增加材料科学及实验等方面的前沿知识的介绍, 增加一些工程案例, 并适当精简传统教材中的一些难点而非重点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上, 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设计了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讨论、重点讲授等环节。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一看就能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 带到讨论课上来讨论。每次课安排适当时间,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相互启发。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讲授,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3.增设实践实习环节。结合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科研平台及各个实验室的实验设备, 重点开展一些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 结合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 给学生增加高分子材料方面的课外学习训练任务, 提供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题研讨活动。专题研讨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调研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专题研究活动设计了主动实践 (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PPT、讨论交流等环节。学生分组针对专题进行调研、分析研究, 提出自己对相关专题的看法, 并要求学生做10分钟PPT, 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调研、组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实践,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讨论与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如何快捷准确地找到相关文献资料, 如何准确地表达学术见解, 如何流畅地进行学术交流等。在这里, 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 而是在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5.考核方式改革。改革以往一卷定成绩的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估, 并建立完整可靠的评价系统, 从评估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提高教学成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四、结论

通过分析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情况, 我们提出了适合于该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路及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 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 通过实验实践过程及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 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 通过实验实践和课外实习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PPT、讨论与交流及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 本课程改革通过提炼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开展课程专题研究、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并总结、探索出一套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材料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改革, 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课程改革具体内容及课程改革实施方法, 以期探索一套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材料科学,概论,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师昌绪.材料科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李强.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 2002 (6) :33-40.

[3]李云, 吴玉程.《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内容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0) :12-14.

[4]钟启泉, 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 2004, (8) :120-123.

上一篇:线路老化整改下一篇:四级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