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2024-06-25

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共11篇)

1.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一

我校抓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我今天代表欢口育英初级中学在教育工作会议上与大家交流,我很荣幸。我校教学质量一直令人称赞,这得益于我们有一个和谐的团队、有效的时间掌控、严格的过程管理、恰当的分层跟踪,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我们有值得骄傲的团队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学校作为一个集体更需要团队精神。十多年来,我校形成了令我们育英全体教职工值得骄傲的团结协作勇于争先的育英精神,我们有一个有响亮的口号,那就是:团结育英,和谐育英,战斗育英!这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学校的奋斗目标就是大家的奋斗目标,学校目标吸引着大家,激励着大家,教师们心中有目标,时时处处想目标,一心一意达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表现出为了实现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值得我们育英人骄傲育英精神。

我们有力争上游的勇气和意志。我们的教职员工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如果哪位老师、哪位职工工作上出错了、落后了,都主动找领导做汇报,找原因,教职工真真切切把学校荣誉和个人荣誉融在了一起。

我们有无私的大局意识。在我们学校,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都愿意做学校一盘棋的一粒棋子,学校安排的工作总是无条件的不讲价钱的欣然接受,有许多临近退休的老同志还和年轻人一样工作充满热情。全校教师分年级随便组合,都是一个融洽的、能战斗的集体,都能获得最大整体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效益。

我们有人人做管理的责任意识。所有教职工都自觉地对学校的的整体工作负责,并勇于承担各自共同的责任。

我们有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班子。我们领导班子极具战斗力,个个以校为家,身体力行。政令一下,做事雷厉风行,一以贯之。谈到领导班子不能不提我们这个集体的核心人物刘校长,他对我们校团队精神起到了很核心的作用。他有一句口头禅:“要认真做点事。不做便罢,要做就要做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领导带动了大家。他人性化的管理更是赢得了教职工们的信赖。他宽以待

人,对教职工关心入微,老师的大小困难他都了然于心,教职工们都很感激他,自然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我们团队精神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我们有有效的时间掌控措施

除去正常上课时间,我们抓好这样几个时间段的掌控:小晨读、大晨读、午自修、课外活动、晚自修、双休日。我们是这样做的。

大小晨读:我们根据学科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小晨读由班主任负责督促检查,大晨读由相关学科老师负责督促检查。我们统一要求老师提前将诵读内容用通知单形式交给课代表,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效果检验由学生自我检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长负责检查,做到人人检查、课课过关,小组长直接对老师负责,将诵读检查记录交给老师。严格的诵读检查制度,保证了大小晨读的效果和质量。

午自修:由年级组统一安排老师辅导。

课外活动:学生活动多样,自由中透着严谨。我们利用“专家门诊”,吸引学生,关注学生。从周一到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老师轮流坐诊。我们把每个学科分成四组,每天一组,将坐诊表张贴于办公室和班级内,让学生对老师坐诊时间了然于心。5:00——6;00坐诊,老师牺牲这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不仅有效的掌控了课外活动时间,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还培养了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晚自修:我们严禁集中讲课,放给学生消化,老师巡回辅导。

双休日:我们要求教师要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教师对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分层布置,注重效率。

这些时间段的掌控措施,提高了时间利用的有效性,做到了一加一大于二。

三、我们有严格的过程管理方法

重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1、我们强化了听课制度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按教育局教研室要求,我们要求校领导、中层领导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公开课、研讨课按学科由领导牵头组织,课后要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提出对该课堂教学的意见和看法,使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我们强化了常规月检查制度。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六认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次检查要有结论、检查人要签名,加盖学校公章并做详细记载。每次检查后,学校要在教师会上作总结,对“六认真”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扬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3、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我们要求老师把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课前抓集体备课,课堂抓学生参与。

(2)抓好测试。除期中期末考试外,我们不组织统一的大型考试。在不打破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大胆变通抓好测试。我们测试在内容上缩量,不拘形式,将测试化整为零,或课堂测试,或分组分层抽测,做到快侧快批快反馈快补漏。章节、单元测试统一命题,但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水平,灵活命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并利用晚自修完成测试。各种测试有效的监控了老师的教学效果,给老师查缺补漏提供了依据。

(3)抓好质量分析。各年级认真做好学期、学年考试安排并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问题,添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教学质量分析会,应找准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的薄弱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重点督导,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四、我们有针对性的分层管理手段

抓两头保中间,要求各学科老师不放弃一个学生。我们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分层管理。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我们学校每位教师的教材扉页都粘贴有重点管理的学生名单。

抓优生都能做到,这里我们谈谈我们的做法。

1、临界生的转化。临界生的转化,包含两个方面:中等生趋于优生的临界;学困生趋于中等生的临界。我们在管理中注重临界生“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即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以此来增加优生数量,减少后进生数量,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2、后进生的进步。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我们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再作具体安排。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第二、结对帮扶。以上学期学生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由各班教师确定后进生辅导对象,再由教师与后进生结为对子,采取“人盯人”战术。第三、自我提升。开展班级“一帮

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鼓励前十和后十结对,在班上,通过后进生主动找优生或老师安排,取得优生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追求无止境,发展没终点。我们育英中学将继续努力,为丰县教育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2.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二

一、总结经验,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历史新时期。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做了重要讲话。今年2月2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 要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 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国培计划”。7月, 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 袁贵仁部长指出, 加强教师培训, 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要统筹规划, 创新模式, 完善机制, 确保质量, 精心实施,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2010年“国培计划”开局良好。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之强, 培训覆盖范围之广, 培训模式机制之新, 培训效果影响之好, 可谓前所未有。“国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精心实施, 培训成效显著, 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首先, 培训了一大批“种子”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共计培训115万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统计, 参训学员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90%以上, 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5%以上。一大批“种子”教师必将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次, 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计划”的实施, 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 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经过严格的遴选评审, 教育部已公布500人的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 一批“国培计划”生成加工的优秀课程资源将纳入“国培计划”资源库。第三, 探索和创新了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机制, 推动了全员培训的开展。“国培计划”在培训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管理和考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国培的“种子”播撒大江南北, 国培的模式机制融入各地教师培训工作, 国培的资源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下, 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 启动本省培训计划, 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据初步统计, 2011年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近10亿元, 比2010年增加3.3个亿。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新疆、广西、湖北、贵州、陕西等省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增加超过1 000万元。其中, 北京、山东、浙江、重庆、天津、广东、河南、江苏八省市经费增加超过2 000万元。

二是做到了雪中送炭。首先, 突出农村教师。2010年, “国培计划”重心下移, 以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为重点, 共计培训县及县以下农村教师100万名, 占参训教师总数的95%以上。其中, “中西部项目”覆盖23个省份的8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 县以下农村教师超过70%。其次, 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重点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农村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接受更多高水平培训提供了机会,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

三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国培计划”注重调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 有效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优质资源,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的紧密联系, 形成了一批教师培训重点基地, 加强了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 推动了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据统计, 2010年, 全国共计有165所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 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参与专家数千人, 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如韦钰院士、史宁中教授、温儒敏教授等纷纷担任“国培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 促进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 研究基础教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0年, 各地各院校采取有力措施, 改革创新, 狠抓质量, 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 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统筹规划, 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各地各校普遍重视了调查研究, 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参训教师的需求,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科学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如, 重庆市建立健全了“国培作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片区重教研”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 以成长规律为着眼点, 规划“三类”培训项目, 探寻“苗子—弟子—影子—种子—路子”的培训路径。安徽省遵循“面向农村、倾斜皖北、突出骨干、促进均衡”原则, 整体规划项目, 分类分层分项设计实施方案。

第二, 公开遴选, 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国培计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采用招标或者邀标机制, 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面向全国, 遴选符合条件的高校、具有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 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确保培训质量。示范性项目从申报的68所院校和机构中遴选出3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 中标率为56%。中西部项目各省按照两部招标指南和有关标准, 规范招标、邀标程序, 遴选培训院校和机构, 制定实施方案, 由两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答辩评审, 最终确定158所院校和机构承担培训任务。河南、新疆等省 (区) 承担培训的省域外院校和机构超过50%, 充分体现了国培“国”字号的要求。

第三, 创新模式, 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各地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结合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培训模式和方法。置换脱产研修是国培计划的一项重大模式创新, 将农村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支教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紧密结合, 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各地结合自身实际, 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 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成果。如, 河南、山西、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等省 (自治区) 认真落实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模式, 安排被置换出来的教师在院校进行集中研修, 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教师到优质中小学跟岗研修工作。安徽、重庆等省 (直辖市) 细化“影子教师”跟班研修要求, 提出了“带课、带研、带学、带资”研修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广西采取“先扶后放, 从模仿到创新”的四段式置换培训模式, 建立被置换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紧密联系, 相互促进提高。湖南采取“两次置换”模式, 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第一次置换, 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第二次置换,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远程培训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培训教师的重要手段创新, 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各承担机构普遍注重采取混合学习的方式, 将培训者集中培训与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 将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 并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 让更多一线教师受益。短期集中培训承办院校进一步突出需求调研、互动参与、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观摩研讨等方式, 并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专家下校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支持, 强化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 加强管理, 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各省各校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 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管理和考核。中西部项目省份均成立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 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并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项目承办院校主管领导亲自负责, 充分调配和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培计划”服务。四川、河南、吉林、山西、陕西、重庆、湖南、贵州等省 (直辖市) 建立了本省 (直辖市) 国培计划网页, 加强项目管理, 交流培训经验。宁夏建立了“三挂钩”考核机制, 即培训考核与年终考核挂钩, 学员参训与绩效工资挂钩, 学员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与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培养挂钩。安徽将项目绩效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 开展对项目院校和机构考评的同时将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 纳入对市县教育局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新疆、山西、重庆、海南、河南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中央、地方”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省级财政解决了实习支教、参训教师交通、表彰奖励、课题研究等必要的费用, 为“国培计划”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之, 各地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明天研讨时还可以继续交流。我们要边实践边总结, 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质量, 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二、明确任务, 大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完善培训体系, 做好培训规划,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2011年1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 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 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一要统筹规划, 做好全员培训。要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 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同时, 要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 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上述总体目标认真研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做到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 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 建立健全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要创新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培训的生命, 培训质量和效果关键要看是否紧密结合教师的需求, 是否将培训落到实处。要积极大胆创新,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采取混合学习模式, 力求“大规模、广覆盖、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要注重培训需求调研, 丰富优化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方法, 注重教师参与, 要在培训课程、时间、途径、机构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选择性,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满足广大教师对更多培训需求、更多培训选择、更高培训质量的需求和愿望。

三要健全培训体系, 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和载体, 直接关系着我们向教师提供培训服务的水平。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原则, 构建“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要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 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础能力建设, 形成上联高等院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发挥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 教育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 并组织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的专项研修。要大力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和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

四要完善制度, 促进持续发展。要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完善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 强化质量监管, 加强教师培训评估与考核, 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 促进教师培训持续发展, 确保培训质量。要将教师培训情况与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五要落实经费, 提供有力保障。要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的要求, 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教师培训经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的规定, 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三、务求实效, 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 是“国培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整体部署, 2011年,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 精心筹划, 为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提早做全面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 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具体协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宗旨, 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 认真做好项目规划, 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培训子项目, 科学研制项目方案, 充分整合和调动省域内外资源, 相互协作, 密切配合, 形成一盘棋, 拧成一股绳, 齐心协力做好“国培计划”。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 满足教师对大规模高质量多样化培训需求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开放性, 充分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师培训。要完善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 规范流程, 采取公开招标或邀标方式, 面向全国择优遴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主体作用。

要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方法。衡量和检验有效教师培训的唯一标准, 就是参训教师的满意度。好的培训要能够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总结有益经验, 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不断创新和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培训模式。要加强前期调研, 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精心设计, 不断丰富和优化培训课程, 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努力改进培训教学组织方式, 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开展培训。要不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让教师带着问题而来, 带着满意而归。

三要确保取得实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 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实施, 培训效果落到实处。要针对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优化培训内容。要注重遴选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 注重教师参与, 互动交流, 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要充分利用并继续建设好“国培计划”专家库和资源库, 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要完善项目管理措施。管理出效益, 要根据有关规定, 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 明确不同单位的职责, 细化机构遴选、培训实施、考评考核、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做到有章可循,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加强信息沟通, 规范优化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回首一年的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声誉和威望,它是作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比如:在工作中按时到,在公众场合不嚼口香糖,不吃零食等。无形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应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利用早读课、思品课甚至专门抽出时间继续学习、巩固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要及时表扬学生,给予必要的奖励

我在以往的管理和教学中,不善于表扬学生,对学生过于严肃,我感觉效果不好。在本届学生中,我采用了及时表扬,适时奖励,效果还不错。比如:平时作业好的,课堂发言积极的,口头表扬,学期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进步的,班主任可以组织发一些奖章或奖品,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其实学生很在乎这些,虽然有时只是精神上的,但很有效果。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来完成的。社会机制尚未启动,作为教师,我们能启动的也只有家长了。只有唤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让他们与教师同步,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应注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身体、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应该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

一年级时,班里接收了几个年龄不够入学而家长又认为孩子特别聪明的学生。这给老师出了很大难题,首先是这些孩子还不懂什么是上课,课堂上随意性特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把他们放在最前排也无济于事;再者是因为这些家长就认定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回家后对他们学习上的管教也很放松。针对这种现状,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状,再告诉他们其他家长好的做法,以便让他们借鉴,拿出以教师和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进行激励……经过多次接触,家长意识有了转变,开始关注自己的学生,并主动与老师联系。年终考试中,那几个孩子都达到了优秀,有的还考了满分,这些单凭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做不到的,所有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五、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这样能使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及品质得到提高。我通过利用教材、生活中的琐事、阅读、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育他们在感受到家人、教师、同学对自己爱得同时学会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平时互帮互助的结果,这也足以说明爱的教育已经在班里开花结果了。

4.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四

——亭湖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2010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把实施校务公开作为加强学校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重要举措,成为发挥教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形式。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在推进校务公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我校在这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推进党风建设。

一年来,我校在支部会、会办会、教师会上组织全体党员、行政干部、教职工学习上级有关校务公开文件精神,增强公开意识,让全体教职工真正认识到:开展校务公开工作,不仅仅是形势要求、上级督促,更是工作需要、群众的希望,教育广大干部从根本上树立公开观念,充分理解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凡事关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要切实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在校务公开工作中,校长、书记带头,以身作则,胸怀坦荡,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学校主要领导干部扎扎实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自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人人明了,学校的发展、规划、远景个个清楚,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关系更为融洽,教职工对领导班子更加信任和支持,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稳定、协调发展。

二、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在学校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和第一执行人;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负责校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并收集教职工及学生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校务公开领 1

导小组;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党政工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工作中,我们认真做到校务公开工作的“四个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目标相结合;与规章制度相结合;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求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履行职责,规范程序,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了校务公开工作档案,把每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记录在册,以便接受监督和检查。凡事关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及学校重大决策,应该公开的校务活动都予以公开,确保校务公开的内容全方位公开,全过程公开。

三、确立公开形式,规范工作程序。

为了搞好校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校务性质的不同,分别通过以下形式实施校务公开:

一是会议公开形式,坚持各种会议公开制度,利用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这些经常性的会议形式,推行校务公开工作。

二是随机公开形式。如利用工作调研、督查值班值日等形式,学校领导在做群众工作中,讲解、宣传校务工作。

三是座谈公开形式。每遇重大校务问题,有针对性地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如教职工座谈会,退休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就相关问题征求意见,做到校务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四是媒介公开形式。建立了校务公开栏,设立校长信箱、意见箱,监督电话,并利用校园广播,文件资料,各种会议等媒介平台进行校务公开。形式多样的公开渠道使校务公开形成了立体化的模式,做到了教职员工人人关心,共同参与。

四、注重工作实效,提升办学水平。

为做到讲求实效,取信于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一”,即:有一套公开方案,有一个公开栏,指定一名具体负责人,成立一个民主监督小

组。同时,我们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使广大教职工“知悉校务、民主监督、参与管理”,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学校的发展。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把与教育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把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的内容作为校务公开的重点,如:学校有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规划、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聘与晋级,干部选拔、教职工绩效考核等,给教职员工以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5.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五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全力谱写教师培训工作新篇章 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2011年6月15日

2010—2011年度,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2011)15号】和《安庆市2010-2011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教师训(2010)18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按照“研究、培训、服务、创新”的工作思路,立足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为促进桐城市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将就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从六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基地建设。

桐城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桐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题学习指导方案。按照工作计划和指导方案的要求,组织协调教师各项培训业务的开展。建立健全培训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的检查和评比。工作中,为解决过去多头管理,工作重复,协调困难,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后,一是建立了由“教育局领导—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职能处室”的培训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桐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进修学校制定了《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职责》、《干训处工作职责》、《师训处工作职责》,做到了培训工作职责分明,执行良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了“科研为先导,教研是重点,信息搭平台,培训贯全程”的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优势,强化基地硬、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管理水平。

题10余项,其中,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课程改革策略》、《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概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继续教育中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已通过专家鉴定结题。科研课题的研究,一是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二是提高了培训者的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与学术水平;三是带动了全市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升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三、优化业务指导、强化质量监控

桐城教师进修学校参照省、安庆市教育主管部门年度主题培训计划,并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每年实施并确定年度培训主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校开展年度主题学习活动。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团队。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专家指导组,积极整合师训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加强培训过程中的指导和督查。充分利用各校教师资源,结合各校办学特色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校本培训细则,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

积极开展关于远程学习、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创新培训模式,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管理,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的健康、持续、有效开展。我们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建立教师需求和问题调研制度。上半年,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基地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和问题调研,以此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指导的重要参考依据。下半年,开展培训者教学效果问卷测评,不断优化培训者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培训计划备案制度。每年的六月份,制定新一学年度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实行备案制度。各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专业课培训基地备案。加强教师培训检查验收制度。每年4-5月份,各地各校要按照统一部署,根据校本培训学年度评估细则和有关登记报表项目进行自检验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全市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统一进行年检验审,严格把关,并加强继续教育证书管理。

四、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积极开展高中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我市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入安徽继教网,为教师培训提供新平台,创建新优势。网上远程学习,能够链接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使学习者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也使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更有利于发挥我们本市骨干教师、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我市通过培训基地建立本地学习的平台,整合教育局教研员和全市骨干教师专业技术力量,有针对性地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提供服务及时进行相关辅导。

本学年我们认真组织培训基地的专家组成员和各校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校长召开研讨会,认真学习并领会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各校的实际,制定了培训方案和专题学习指导方案,分时间、分阶段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做出布置和安排。要求各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培训基地以教师学习问题单的形式,收集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组织专家梳理问题,针对共性和突出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

此外,本学年我们聘请教研室专家、优秀中小学教师举办了桐城市中小学教师专题学习骨干培训班。进校制定好培训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安排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专家们根据教师问题需求单,按需备课,解决突出问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收获颇丰,培训效果良好。

此外,为配合安庆市教育局师训中心《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征文与评选活动的通知》【2011(42)号】文件精神,我们下发《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有关事项的通知》的文件,积极发动并指导一线教师写作征文,教师参与的热情很高,共收论文、教学设计百余篇,经过专家和名师的认真审阅,最后确定26篇优秀论文报送安庆师训中心。作为10——11学年度专题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狠抓了校本研修与问题研讨。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各校在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各校开始重视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业务进修的重要方式,并落到实处。本学年度针对教师在校本学习与研讨中的问题,围绕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师德修养;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技能与方法三个模块的专题学习内容,培训中心组织安排专家组成员送教上门、现场指导的形式来解决。认真查看教师填写登记册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处理。很多教师的校本研修登记册的填写都做到了内容翔实,材料丰富,记录完整,经验丰富,认识深刻。一些教师的特色教案、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报告有理论、有分析、有认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专业水平。校本培训的精髓是立足本校实际,这一培训理念逐步为教师接受并用于实践。把培训与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培训,在培训中提高教学技能。把校本培训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校本研修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五、立足课程改革,注入培训的动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培训机构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如何立足课程改革开展培训工作,是摆在县级培训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遵循按需施训这个原则,抓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个关键,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一是基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校长专题研修班。为推进我市校本培训的开展,我们举办了以“加强校本培训,推动课程改革”为主题的中小学校长专题研修班。围绕“校本培训”这个主题,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讨,推动了我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开展,促进了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

6.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篇六

马家庄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两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县教育局的号召,“办人民满意教育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齐心演奏和谐曲,协力打造平安学校,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面貌。

走进马家庄中学,操场宽敞绿树成荫,楼室整齐,环境卫生,师生文明。校门围墙上两条醒目的标语,:“为祖国未来着想,为学生一切奠基”。这不仅标示了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是每个师生的行为准则。会议室里,一块金字牌匾引人注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马家庄群众赠给学校的,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家庄中学突飞猛进的变化,凝聚着学校领导一班人的智慧和心血,融洽了全校教师的辛勤和贡献。

一、校长不是官,而是管

2010年,马耀虎同志担任马家庄中学校长。他年龄虽轻,但责任心强。担子压到肩上,他没有推辞,没有抱怨,也没有与领导讲任何条件,立即走马上任。他认为,校长不是官,而是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事都会干好。到职第一天,他走访了几位长期在马家庄任教的老教师,详细了解情况,虚心征求意见。在几天时间里,他就熟悉了学校情况,形成了工作思路:“团集教师齐心协力,民主管理艰苦奋斗”。

马校长到职后,不是立即开会作指挥,而是拿起一把锄头到操场清除杂草。行为就是命令,全校老师都行动起来了,几天时间就把学校整理得干干净净,把多年积存的垃圾运走,把历来坎坷的道路铺平。开学了,学校一片新面貌,家长们赞不绝口,认为马校长是一位干实事的好校长。

二、班子不能掰,而要办。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关键在于学校一班人要齐心协力,众志成诚泰山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各方面齐头并进,学校就生机勃勃,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会散架。

在马家庄中学校长主任都有一腔热情,一股干劲,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

副校长屈崇礼主管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我们学校年级多,有中学,有小学,开展教研活动和常规管理活动较为复杂。丰德义不烦不燥,坚持抓集体备课、抓教学环节的落实,抓教学的结算,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井井有条,质量稳定。

后勤主任梁满红,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建设,食堂和商店的管理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他不仅肯动脑筋作规划,而且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干。两年来,他没过一个双休日,总是义务帮学校做事。对全校教师的义务劳动,他根据年龄和男女的实际合理安排,自己总是挑重累的事干。对食堂商店的食品他严格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卫生万无一失。对学校的财产,他格外爱惜,不允许有故意损坏遗失。去年年底下大雪,他一直住在学校四处巡查,清除隐患,腊月三十也顾不得回家吃年饭。

由于学校有这么一班无私奉献的带头人,所以整体风气特别好,没有不和谐的声音。

三、学校不是店,而是家

教师有了主人翁思想,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干家园活,学校自然就能兴旺发达。如果教师把学校当成客店,把自己当成过路客,那么就出勤不出工,甚至懒出勤出拗力,学校就成了一盘散沙。马家庄中学虽然地处农村,但我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全体教师都有以校为家,兴校为荣的思想。

老教师赵振海,有高血压病,但他仍然忠于职守。他不遗余力地把持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带头参加学校公益劳动,从不因为年纪大了摆老资格要求照顾。作为一个老党员,他在全校教师中起了非常突出的带头作用。

还有老教师段乙卯、党建武,50多岁了,他们没有怨言,都脚踏实地地工作。

正因为马家庄中学有了这些以校为家,甘于奉献的教师,所以艰苦的地方也能创大业。去年秋季,教育局局长来我校视察后,赞不绝口,认为一个农村中学办到了这样水平很不简单。

四、学生不能骂,而要爱

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是靠骂,而是靠爱。老师爱学生,就有方法,有实效,靠高压手段管理学生,会损伤学生的心灵,也会扭曲学生的行为。爱学生,要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要采取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

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改变学校面貌,从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上做文章。建一所食堂,在学生餐厅安装了餐桌,在马家庄居领先水平。建一所学生宿舍楼,高规格管理,让学生住得舒适。我们的老师住平房,学生住楼房,学生比老师住得好。我们新添置了大批实验器材,按规格办起了实验室,电教室。我们平整了操场。我们建起了围墙和门卫室,杜绝社会上的小混混来校捣乱的现象,确保了学校太平。

根据学生年龄偏小的特点,我们加强养成教育,耐心引导学生遵规守纪,文明待人,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学校坚持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在教师中评选优秀班主任和文明教师。由于我们引导得法,全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这样说,任何时候,我校的校园都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狼藉。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每一次都非常满意。

7.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七

历届论坛举办城市装备部门的领导

南昌市现代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卢洪之发言

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发言

本刊讯2014年10月18日, 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交流研讨会总结暨第五届研讨会筹备会议在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举行。

7月在太原分别后, 10月再聚南昌, 16个城市的教育装备部门领导见面分外亲切。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卢洪之、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丁书林、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竺建 伟、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后有为、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许原芝、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余青松、沈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张东、 郑州市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主任孟天义、兰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处处长南星辉、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罗虹、石家庄市教育局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慧敏、青岛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章鹏、厦门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副主任王善军、苏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 俭学办公室主任陈绍仪、常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主任邹建源、温州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陈建淼以及研讨会特邀专家罗一华、龙树基分别发言, 献计献策。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丛林主持会议, 副社长兼执行主编张鹏作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交流研讨会情况总结。

8.“两下乡”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八

宜都市财政局:增强“三种意识” 力求“三赢实效”

XX年底,为有效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央、省各级财政相继出台“两下乡”财政购买补贴等系列“扩内需、促发展”举措。宜都市于XX年2月和5月先后启动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两下乡”财政购买补贴工作。两年来,宜都市财政局用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全心全意服务大局的敬业精神有序推进这一惠农新政,通过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监管意识“三种意识”,努力实现用利好政策激活市场、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使财政部门赢得满意“三赢实效”,竭力开创“两下乡”工作新局面。截止XX年12月31日,累计受理农户家电下乡补贴申报36350台(件)、补贴金额1325万元、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申报7500辆、补贴金额830万元、兑付率达到100%。XX年10月,在国家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上,宜都市被通报表彰为“XX全国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市)”。宜都市xx镇财政所被省财政厅、商务厅联合表彰为“湖北省XX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工作先进单位”、宜都市枝城镇财政所曾宪红同志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回顾两年的“两下乡”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增强“两下乡”工作责任意识,努力用利好政策激活市场

增强协调意识,及时同业务局互通信息。“两下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宜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授权市财政局统一协调商务局、工信局、税务局、工商局、物价局、质监局等相关业务单位,确保齐心协力同唱“一台戏”。两年间,宜都财政局始终以“主人翁”意识积极履行“两下乡”工作牵头责任,坚持一季度一次通报会,先后在市政府支持下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议8次,现场解决发票管理、指定商家认定等有关问题17个,真正形成了中央出台政策、财政领衔实施、部门鼎力支持的“大合唱”局面。

增强效率意识,确实为经销商提供便捷。各业务主管部门尽量为“两下乡”产品销售商家提供便捷式服务,受到营销商和消费者好评。“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 XX年10月才正式启用,宜都市财政局不等不拖,要求各乡镇财政所按政策审核后办理,xx镇财政所于XX年5月初率先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比系统启用时间整整提前了5个月;宜都市国税局对“家电下乡”销售纳税人,采取不再限制发票使用量以满足经营者需求、对使用“百元版”发票的纳税人只要取得“家电下乡”资格即可使用“千元版”发票等举措真心服务家电下乡工作。

增强监控意识,努力让营销户规范操作。市财政局为全市审核通过的销售网点统一制作并颁发“两下乡指定店”标识牌181个,配备“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终端机87台。宜都市国税局对“家电下乡”经销商发票的领购、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取得相关数据信息,同时积极鼓励消费者对不开发票的行为进行举报。

二、增强“两下乡”工作服务意识,努力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增强利民意识,努力把政策宣传到农家。“两下乡”工作启动后,针对多数农户对好政策弄不明、说不清等情况,市财政局一次性印制出5万张政策宣传单,帮助农民群众释疑解惑。宣传单以问答形式详细解答了“两下乡”对象范畴、手续申报、审核兑付、监督公示等四类11个问题,同步将三类经销商经营品牌、销售地址、10个财政所经办人及咨询电话对社会公开。市财政局还专门印制出万份涉农政策宣传卡,通过中邮专送广告把“两下乡”补贴流程图送到千家万户,同时采取现场解答、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电话咨询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各经销企业精心设计制作出充气彩门、海报、条幅、彩旗等宣传品,对“两下乡”销售专区进行展示“包装”。

增强便民意识,尽量把方便提供给农民。一是尽量提供购买产品方便。经济商务局严格按照商务部、财政部、湖北省关于“两下乡”销售网点审核要求,快捷确认135家家电备案商家、46家汽车摩托车备案商家。目前宜都大多数农民不出乡镇即可享受到各经销商提供的售后服务。二是尽量提供补贴申报方便。农民既可将申报资料交由商家办理,也可直接到财政部门申报,财政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拖延受理。

增强惠民意识,直接把补贴发放到农户。市财政局密切同农村合作银行协作,设立补贴专户、签订代发协议、简化兑付流程。坚持每月初预拨20万元补贴专款,保障兑付资金“不断链”。各乡镇财政所全部安排专人受理“两下乡”工作,当场细审核、三天一提交、五天一划款。本章链接:

三、增强“两下乡”工作监管意识,努力使财政部门赢得满意

强化资金监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截止XX年底,宜都市已兑付“两下乡”财政购买补贴2155万元,我们借助“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及时将补贴资金实行上网公示,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销售监管,有效防止违规操作。一是严格审核把关。认真审核发票是否规范、是否与经销网点相符、是否与购买人一致、是否与标示卡一致。二是严格检查核实。对单次购买2台以上家电产品的农户,坚持电话或到户抽查,抽查面不少于20%并按要求做好记录。三是严格考核兑付率。全市135家家电备案商家、46家汽车摩托车备案商家兑付率都必须达到100%,对长时间积压不申报的商家采取取消其销售“两下乡”产品资格的严厉处罚。

强化业务监管,努力实现上下联动。市财政局定期检查区域内经销商“两下乡”政策执行情况,坚持不定时到各财政所检查证件审核、补贴兑付、资料归集等工作。两年来,市财政局先后32次深入到各乡镇及销售网点实施跟踪调研,适时会同经商局组织有中标销售企业、销售网点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10余次,帮助解决9个实际问题。我们还注重上下联动,强势宣传宜都市“两下乡”工作。《湖北宜都家电下乡百万补贴撬动千万消费》、《湖北宜都四万农户获得“两下乡”财政补贴》、《宜都市“七举措”做好“两下乡”工作》、《宜都xx镇“两下乡”财政补贴创先进》等稿件分别被火凤网、中国经济网、湖北新闻网、人民网等媒体推荐。

9.扬州水利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篇九

奋力开创仪征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仪征市水利局

(2013年2月日)

2012年以来,在扬州市局的关心支持和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扬州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克难求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仪征水利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一是防汛防旱工作富有成效。全面落实防汛防旱责任制,靠实制定防汛抗台工作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严格督促落实,扎实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圆满实现了防汛防旱的各项预定目标任务。二是工程体系建设序时推进。围绕大众项目落户,加快推进汽车园区给水管道工程。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供水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实施水利重点县、河塘轮浚以及月塘水库后扶项目,提高了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三是水资源保障有序有力。围绕“三条红线”,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以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信息化、节水创建等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水利工程管理扎实有效。在建设管理上,积极推行规

划许可制、资金保障制等制度,着力构建水利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在工程管理上,不断加大水管单位规范化建设,去年11月初,月塘水库创成省一级水利管理单位。在依法管理上,从严从紧查处各类水事案件。

2013年,是水利建设又一高峰年,更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这一主线,全力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奋力开创仪征水利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抓好防汛防旱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底线,以保障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为准绳,严格落实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及早组织开展汛前大检查,靠实修订各类防汛防台预案,细化应急响应制度,加快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旱涝、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抢抓新一轮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大力推进城乡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倒排工期,狠抓质量,加快实施胥浦河整治工程建设,确保水下主体工程汛前完

工并发挥效益。二是抓紧验收泗源沟一期整治、小水库、四中排水沟二期等工程。三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实施2012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四是抓紧开工建设自来水厂二期,确保今年投入运行,进一步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五是抓紧跟进月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千亿斤粮食、沿山河整治、仪征套闸消险等工程审批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3、着力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就是工程生命的意识,切实加强施工监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重大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确保质量第一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严格工程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完善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严把工程质量关,吸取黑龙江、新疆等三座水库垮坝事故的经验教训,加强水库日常运行管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严格工程变更管理,加强督查考核,成立水利系统工程变更领导小组,严格工程变更程序,坚决杜绝随意变更,无理由变更。四是进一步加大水管单位创建力度,以月塘水库成功创建“省一级水管单位”为蓝本,今年力争打造8至10座小水库规范管理单位。五是创新长效管护工作机制,重点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以及日常督查巡查工作,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督查考核机制。六是依法管理和规范各项涉水项目建设等行为,进一步加强规费征收管理工

作。

4、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十八大赋予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新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水利难题的能力。二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计划,邀请多名专家学者开堂授课,通过强化纪律、严格考核,努力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加快打造作风严、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水利干部职工团队,努力提高服务水利事业发展能力。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正确当好“三种角色”,即“奋发有为,当好称职的公职人员;创新作为,当好优秀的服务人员;守正修为,当好普通的群众一员”,锤炼一流作风,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服务来展示水利行业新形象、创造新业绩。

10.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十

会议由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喻小林代表标委会副主任委员肖慧主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会长标委会主任委员孙向远、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副主任周丽玮、标委会秘书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炫、桂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陈清、广西墙改办调研员邱咏真参加了此次会议。

标委会主任委员孙向远做了总结报告, 介绍了当前我国建材行业的总体形势, 根据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指出墙体材料标准要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行业的技术发展, 并对今后标委会的工作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标准质量部副主任周丽玮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讲话, 祝贺会议的召开, 并向在座的各位委员和代表通报了有关标准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以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对标委会管理、协会标准等方面的政策和要求。

标委会秘书长、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炫做了标委会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4年财务工作报告, 向全体委员通报了2014年标委会完成的全部工作情况和标委会秘书处财务情况。

标委会秘书长周炫主持了拟新增、撤销委员单位及调整委员的表决。本次拟新增委员为8位, 撤销委员单位2个, 调整委员1位, 参加会议的委员全体通过了拟新增、撤销委员单位及调整委员的议案。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制修订项目》, 标准制修订项目共计20项, 其中国家标准项目16项, 行业标准项目4项。

11.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篇十一

2010-06-28 浏览量:1895

1.培育知识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制造技术水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1 2.建设高素质经理人队伍 引领中粮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6 3.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助推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11 4.打造高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大力提升中国钢研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16

培育知识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制造技术水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集团)是我国第一个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肩负着打造自主品牌、振兴汽车工业的历史重任。近年来,一汽集团党委围绕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战略目标,始终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加快培养知识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大力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制造技术水平,努力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用户满意的汽车产品。

一、围绕自主品牌战略,确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为把中国一汽打造成为国内最优、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一汽集团党委提出“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干自主;理清思路、统一目标干自主;科学配臵、统一资源干自主”的工作方针,全面加速红旗、解放两大自主品牌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核心总成的自主研发制造,陆续投放11款全新自主轿车和以解放J6为主的新一代重型卡车, 力争到2012年实现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集团公司在大力推进汽车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同步谋划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摸清家底、找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百千万”

目标。一是围绕核心技术研发,培育百名以上技能卓越、能够领衔关键技术攻关的技能大师;二是围绕关键工艺与核心总成的生产制造,培育千名以上技艺精湛、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的拔尖技能人才;三是围绕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能,培育万名以上技术熟练、确保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的技能人才。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构建起一汽集团技能人才队伍的“金字塔”,加快形成自主立本、技术制胜的生产制造新优势。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为大幅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水平,加速实现“百千万”人才目标,我们坚持“入口好、主体优、高端强”的思路,大力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梯次格局。一是把好新录用技能人员入口关。通过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对口培养、接收学生实习等多种方式,从中录用优秀员工,确保新员工有良好的技能素质基础。三年来累计接收优秀毕业生3774人,有效改善了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开展全员标准作业技能训练。以标准作业卡和工艺规程为培训内容,充分利用“技能训练场”、“培训实验室”等资源,大规模开展“全线通”和“电钳一体化”、“钳焊一体化”、“操作维修一体化”培训。目前,一汽集团累计培训技术员工17000人次,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5100余名。三是强化拔尖技能人才培训。以高级工为起点,在维修电工、机修钳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汽车装调工等15个重点工种开展集中强化培训。先后培训技能人才1958人次,其中拔尖人才晋升率达38%。组织导师带徒活动,让1300多名青年技术职工与优秀高技能人才结对学艺,建立起了绝技绝活的代际传承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国际化培训。遴选600多名班组长到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合资企业进行伴随式培训,让他们结合实践学、带着问题学,既学习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经验,又解决了自主品牌体系制造技术难题。多次选派拔尖技能人才到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本部考察,学习激光焊接、精密加工等前沿技术,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技能,促进了一汽自主品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善。在强化培养培训同时,一汽集团根据国家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立了由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高级技能专家和首席技能专家构成的技能等级晋升序列,搭建起了技能人才成长阶梯,进一步畅通了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员工技能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广泛运用职业技能鉴定、创新成果评定、技能大赛选拔等方式,使技能人才及时晋升职业资格,充分调动了技能人才学知练技、勇攀技能高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根据技能人才的特点和需求,一汽集团党委积极构建以技能水平为基础、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给予有吸引力和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对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在晋升技能等级的同时,对应晋升1-2级岗位基础工资。对评聘为各级技能专家的,享受与较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相同的薪酬待遇,其中首席技能专家可按照集团副职的水平确定薪酬。二是对特殊人才实行特别奖励。集团公

司设立了“一汽科技进步奖”和“一汽沈曾华自主创新奖”,全部向技能人才开放,最高奖励额度达5万元。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技能人才,给予13万元乃至一辆汽车的重奖。对技能大赛选拔出来的工种状元,最高给予4万元奖励。对各类技能专家,还给予通讯补贴、车辆补贴、培训、休假等多种奖励。三是强化荣誉激励。对做出卓越贡献和突出成就的杰出技能人才,集团公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创新成果,目前“李黄玺电工学校”、“李凯军钳工学校”、“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潘春胜数控维修技巧”、“张宏大型冲类模具数控加工法”等一大批个人冠名的培训基地和特色工艺,已成为杰出技能人才和一汽集团共同的骄傲。

通过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汽集团目前拥有高级工8623名、技师2484名、高级技师751名、技能专家100名、高级技能专家18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在2008年全国首届发动机职业技能大赛、2009年全国载货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一汽集团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的提升,为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汽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要把一汽集团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汽集团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让红旗、解放两大民族品牌汽车驰骋神州大地、更快走向世界,努力创造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辉煌!

建设高素质经理人队伍 引领中粮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主要经营粮油食品贸易、粮食加工和品牌食品业务,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努力建立主营业务行业领导地位,以市场化方式有效保障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近年来,中粮集团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经理人队伍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任务,不断探索市场化环境下提升经理人能力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

一、适应企业战略转型需要,重塑经理人核心价值观

中粮集团过去一直是从事粮油食品进出口的专业外贸公司,几乎每一项业务都是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每一个品牌都面临着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2005年,集团党组在深刻分析公司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了从贸易向产业、从政策性经营向市场化经营、从以进出口为主向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的战略转型目标,使公司真正成为一家市场化运作、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现代企业,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首先统一经理人思想,转变经理人思维方式,进而带动全体员工共同树立起与战略转型相适应的核心

价值观。为此,集团党组一手抓价值导向的确立,一手抓核心价值观的宣贯落实。

一方面,根据战略转型需要,明确集团各级经理人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战略转型初期,集团党组全面调查了经理人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找准了经理人队伍不适应、不符合发展战略要求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官本位意识较重、小富即安、创新精神不强、市场意识不足、团队领导能力偏弱等。在此基础上,公司对标国际优秀企业,确立了由“高境界、强合力、重市场”三个维度组成的中粮集团领导力模型。高境界要求经理人自我驱动、目标高远;强合力要求经理人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团队建立核心竞争优势;重市场要求经理人坚持客户至上,注重创造价值。通过建立领导力模型,使集团各级经理人的价值追求目标更加明确。

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展集中培训,加快推动经理人重塑核心价值观。借鉴西方管理理论和国际跨国公司的“行动学习法”,集团党组开展了以团队学习为主要形式的集中研讨培训,把核心价值观宣贯到每一位经理人,使之成为经理人广为认同的价值取向。在公司高层战略研讨会上,由集团董事长亲自担任培训师,紧密结合集团经营管理活动和经理人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织核心团队成员集体反复研讨,进而确定公司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引导各级经理人在团队学习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利用经理人年会、战略汇报会、经营分析会、部门例会、小组研讨会等各种场合,不断深化经理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新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各级经理人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经过持续努力,中粮集团经理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意识、战略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明显提升,彻底实现了从“干部”向“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变,保障了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实施,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分层分类培训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快速提升经理人能力素质

在开展集中培训、重塑经理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开展了分层分类业务培训。将经理人队伍划分为初级、中级、后备、核心团队四个层级,分别明确了培训重点。初级主要包括工厂和营销一线的管理人员,重点是提高他们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执行力;中级主要是业务单元副职经理人,重点是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运营能力;后备人才主要是业务单元总经理的继任人,重点是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领导技巧;核心团队主要包括业务单元和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的总经理,重点是提高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和战略领导力。根据各级经理人业务能力素质应当达到的基本标准,我们建立了由基础领导力(LDP)、运营领导力(ALDP)、战略领导力(SLDP)、高管领导力(ELDP)构成的四级领导力培训课程,并在公司领导力开发中心——忠良书院,组织各级经理人系统开展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领导力、核心竞争力、团队建设、人才发展、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专题业务培训。自战略转型以来,中高层经理人每人每年在忠良书院培训2次以上,忠良书院已累计培训了4500人次。

在对经理人价值观重塑、分层分类培训的同时,我们每年都要按照集团建立的经理人综合评价体系(KAAPP),从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态度(Attitude)、个性(Personality)、业绩(Performance)五个方面对经理人进行评价,找准每位经理人的“短板”,并制定培养提高的针对性措施。对需要提升单项业务能力的,利用中粮集团业务种类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安排他们在不同业务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进行轮岗交流;对思想和个性层面存在问题的,安排更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对有发展潜力的,利用集团业务快速发展的机会,尽快安排他们在开拓新业务新市场的岗位上进行锻炼。通过全面开展培训和个性化培养,中粮经理人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快速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价值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加速推动了公司全面提升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2008年和2009年,中粮集团被《中国企业家》杂志先后评选为“最佳CEO摇篮公司”、“最佳领导力培养公司”。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经理人不断追求卓越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粮集团始终坚持业绩导向,差异化确定业绩评价标准,战略性衡量业绩贡献水平。差异化就是根据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为每项业务和经理人都提供公平发展机会。战略性就是体现评价对业务发展的引导作用,对每一项业务,不仅与预算比,更强调与历史比,促使经理人更加关注业务的成长;不仅关注自身的盈利水平,更关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促使经理人更加关注业务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价值。

根据业绩考核评价结果,我们建立了按岗位价值和经营业绩付薪的薪酬管理体系,采取绩效薪酬、长期激励、企业年金、特殊奖励等多种方式对经理人进行激励。对34个业务单元的经理人,按照经营业绩每年进行大排队,对优秀经营团队和经营业绩突出的经理人颁发奖项;对职能部门的经理人,实行目标考核,强化薪酬奖金与岗位价值、个人贡献的紧密联系;对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的急需高端人才,参照市场标准实行协议薪酬;对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高管,探索实行了股权激励,按照高于行业的标准设定生效条件,激励他们挑战更高的业绩目标。通过加强考核、强化激励,极大地激发了中粮经理人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了公司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2005-2009年,中粮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22.8%和40.4%,目前已有10项业务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5项业务位居第二,在加快建立行业领导地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打造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有效促进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推动中粮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赢得了优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推动中粮经理人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助推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发展大型客机项目,是国家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全国人民热切期待。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公司时明确指示,发展大型客机,一定要注重完善体制,一定要注重自主创新,一定要注重安全管理,一定要注重市场支持。温家宝总理在《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署名文章中指出,大飞机制造靠国家实力,靠科技的综合能力,但归根结底要靠人。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成立之初,正值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之际,也恰逢中央“千人计划”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之时。公司党委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大型客机项目的加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引才责任。为扎实有效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党委书记任组长、总经理任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的引才工作办事机构,专门设臵了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估小组,确保引才工作组织机构到位。对公司各级引才单位,建立了引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服务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确保引才工作责任到位。公司主要领导带头抓引才,先后4次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就如何找得准、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制定对策措施,并要求各部门在引才问题上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保证经费、必须搞好服务。同时,对于在大型客机项目研制中起关键作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董事长和总经理直接面谈沟通、了解回国要求、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坚定了回国决心,加快了回国步伐。由于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措施得力、责任落实,示范带动了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引才、大力抓引才,迅速打开了引才局面。

二、坚持战略引领,着眼高端引进。由于我国没有完整走过民用飞机型号研制全过程,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民机人才总量不足,科研领军人才尤为匮乏。中国商飞要成为国际一流航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波音、空客等强大国际对手展开竞争,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型客机项目的重大突破,当务之急就是要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航空专业人才。因此,公司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航空专业人才。工作中,我们把引才专业定位在研发攻关领域,明确以大型客机总体设计、气动力设计、系统设计、强度设计、结构设计、航材支援为重点;把引才目标定位在国际一流企业,重点瞄准世界知名航空制造公司;把引才对象定位在行业高级专家,重点引进航空专业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通过实施“百人计划”,2008年以来共引进了132名海外人才,其中6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特聘专家。

三、细化政策措施,拓宽引才渠道。根据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委联合下发的“一个意见、八个办法”,公司专门制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估工作细则》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建立了按需设岗、以评定岗、按岗聘任、契约管理的引才工作模式。公司坚持科研和工程互补、高层次和梯队支撑人才并举的引才策略,借助知名专家推荐、驻外使馆引荐、核心人才带动、供应商资源挖掘、设立校企“双聘”教授席位等多种方式,有力拓宽了引才渠道。公司领导多次带队专程赴海外访才揽才,宣传中央“千人计划”政策和大型客机项目的广阔前景,有效激发了海外人才加盟大飞机事业的强烈愿望。今年,我们还将按照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拿出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职位面向全球招聘,通过这种方式在更大范围发现人才、招揽人才。

四、搭建事业平台,放手使用人才。引才工作中,海外人才纷纷表示,在国外他们干的是工作,回到祖国干的是事业。我们也感到,海外人才最看好的是祖国的发展前景,最看重的是事业的发展空间。中国商飞作为首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单位,在北京、上海分别建设两大人才基地。在未来科技城建设的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已于今年3月29日正式开工,侧重民机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设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的上海设计研发中心于去年7月6日开工,侧重民机设计和型号研制。这两大基地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起干事创业的一流平台,形成振兴我国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的“双引擎”。

同时,公司党委对引进的海外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探索建立了“首席专家制”,破格提拔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担任总设计师助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型号项目负责人、副总飞行师等重要职务,让他们有职、有责、有权、有团队,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充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今年2月,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适航认证审查中,已担任公司总设计师助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李东升,作为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国际规则的精准把握、娴熟运用,为中国商飞取得进入国际航空市场的通行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提供贴心服务,建设人才之家。为了让海外人才尽快融入团队、安心工作、发挥作用,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措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是政治上给予关爱。先后推荐30多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国庆观礼、中央领导接见、中央党校培训、北戴河专家疗养等重要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切实体会到党和人民寄予的殷切期望,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二是待遇上特事特办。根据本人意愿和公司评估的情况,对海外人才实行个性化的激励保障措施,确保他们的收入待遇不低于回国前的水平。三是生活上贴心服务。为解除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尽最大努力解决了他们来华安家、子女入学、国际化社区公寓租住、健康体检和商业保险购买等实际问题。他们多次动情地说:“回到祖国、来到商飞,我们备受重视、备受信任、备受关怀,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这一切在国外是

难以找到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祖国的强盛拼搏奉献,没有理由不为中国的大飞机事业奋斗终身!”

通过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初步建立起了适应民机产业发展的科研骨干团队,填补了型号研制关键技术人才的空白,促进了我国民机研制水平的快速提升。下一步,中国商飞党委将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这次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继续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促进我国航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让中国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

打造高科技领军人才队伍 大力提升中国钢研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钢研)由原钢铁研究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在2007年联合重组而成,是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承担着冶金系统85%以上的国防军工新材料研制、50%以上的行业共性和前沿技术开发任务,共拥有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342人,博士生导师48人。中国钢研成立以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以人才为根本,大力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立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目标 冶金行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振兴的基础骨干行业,也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行业。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我国冶金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中国钢研党委研究提出,要以原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重组为契机,坚持以引领冶金科技、创造产业文明为目标,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

技术,努力把中国钢研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中国钢研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确立了以“5010”计划为核心的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目标,努力以人才优势打造企业竞争优势,以人才实力推动持续快速发展。“5010”计划的具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造就50位在冶金材料、工艺、分析测试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10支以上国际一流、结构合理、科技优势明显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创新团队,并通过配套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三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后备科技领军人才。通过积极实施“5010”计划,公司成立3年来,新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列入中央“千人计划”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新增13人,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依托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钢研坚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优先培育战略科学家。通过以万吨级非晶为代表的22个国际前沿科技项目,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预先研究,培育了一批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非晶带材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节能绿色材料。经过三代科技人历时30年的不懈努力,破解了带材在线抓取和恒张力卷取技术等

三大国际性难题,完成了从吨级到万吨级的5次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全面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同时成就了10多位在该领域具有世界水准的科学家和权威专家,形成了10多个创新团队。

坚持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加速造就行业领军人才。结合国家973、863、重大军工课题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在推进冶金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培养冶金材料、行业共性技术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目前,公司已成为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权威机构,3年来共获得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13项,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同时,通过加强产学研战略联盟,努力培养后备领军人才。中国钢研充分利用组织行业科研的牵头优势,从战略上谋划和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工作。我们作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和北科大、东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共同成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个联盟,既集中攻关了新材料新技术重大项目,又通过院、企、校之间的科技人才柔性流动,培养锻炼了50余名青年科技英才。

三、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并举,充分激励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领军人才追求事业成功,重视价值体现,渴望赢得尊重。中国钢研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不断创新考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一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增强薪酬激励的针对性。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以考核评价为基础,与岗位责任、风险和工作业绩相挂钩,即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分配激励机制。对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实行协议薪酬;对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优秀科研人才,实行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入股;对实行科研项目管理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了与岗位和贡献相挂钩的分红权试点;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做出特殊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通过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措施,使科技人才的薪酬收入与个人实际贡献联系更加紧密,并逐步使领军人才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一方面,对科技人才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增强精神鼓励的有效性。中国钢研按领域建立起了首席专家制度,根据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论文专著、专利技术、产业化成效等不同情况,分别授予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战略科学家等荣誉称号;对杰出领军人才,积极推荐为“两院”院士候选人,并争取让他们早日享受到国家最高科技荣誉称号。同时,公司还设立了创新奖,积极开展评先推优工作,评

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通过加强精神激励,让科技人才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赢得尊重的荣誉感,激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

四、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服务人才发展成长

中国钢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科技人才的科研需求和个人需要,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学术环境。大力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积极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科研文化,营造诚信、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主探索,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争鸣,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能。二是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实施了“1116”工程,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高科研手段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优良的硬件条件。加强科技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科研浮躁风气和急功近利倾向,鼓励开放、合作,使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无私奉献成为了广大科技人才的共同价值取向。三是营造体现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关怀计划,公司党委直接联系人才、服务人才,每年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休假旅游,千方百计解决科技人才医疗保健、居住、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让科技人才彻底解除后顾之忧,更加专注干事创业。

上一篇:石浦镇中心幼儿园2009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压力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