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的提升(精选8篇)
1.领导能力的提升 篇一
“但是”是一个反驳性的连词,如果你的意图是积极的,就不要使用在积极的词语后面。“但是”代表“不管之前发生什么,都不是完全有效的”。比如“我喜欢你的项目,但是....”。这里的“但是”是对前面的“喜欢”一定程度上的否定,会让人怀疑“喜欢”的真诚性。
当一个领导说,“谢谢你的反馈,但是我想...”这句话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我不理解你说的,我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提升领导能力的语言技巧三:不说摸凌两可、犹豫的话
少用“我想”“我认为”,用这样不肯定语言的诱惑,杜绝使用“嗯,……”“啊,……”这种犹豫的词汇。使用直接、清楚的语言。
2.领导能力的提升 篇二
一、服务型领导公共服务理念的培育
实践证明:任何变革都是从理念层面开始的,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 领导公共服务理念的确立是重构服务型领导的首要任务[1]。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领导要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公民的需要, 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同时, 要顺应现代领导发展趋势, 实现领导角色转变, 作为公共领导者更多的角色是承担仆人的角色, 更多的工作是服务。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在行政过程中树立: (1) 公共意识。服务于公民, 而不是服务于顾客。 (2) 公仆意识。权力来自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要甘当人民的勤务员。 (3) 平等意识。与民众建立平等的关系, 要求双方互相尊重和平等对待。也就是说, 领导者与民众无论是在人格上、地位上、法律适用上均是平等的。 (4) 合作意识。要讲诚信, 领导与公民之间只有互相信任, 才能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效合作;领导与公民有平等的地位, 合作双方平等地拥有权利与履行义务的责任;公民对领导行为有监督权, 这就要求领导行为应公开、透明。 (5) 责任意识。行政领导 (公务员) 在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同时, 也肩负着责任。行政领导 (公务员) 客观责任来自于法律、组织与社会的需求。而主观责任则是行政领导 (公务员) 在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影响下, 对责任的感受。可见加强行政领导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十分重要。 (6) 利民意识。利民意识要求服务主体超越特定的角色要求, 为公民提供一些“额外的关怀和服务努力”及表现“主动的服务”来获得公众的满意。
2.正确处理权、责、利的关系
领导服务理念的更新, 服务意识的提高重点需要做好下面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破除“官”的念头。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 掌握多大权力, 都是人民的公仆。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办民之所急是服务型领导的基本职责。二是破除 “权”的欲望。权就是责。在其位要谋其政, 掌其权要尽其责。三是淡泊名利。作为领导干部, 要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 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作为第一追求、把服务作为第一职责。
二、通过道德素养的提升提高领导服务能力
领导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离不开人的价值选择和道德选择。 领导过程以及领导行为的产生不可避免地要与领导者的道德意识以及价值观发生联系。但法律只能对领导行为起基本的规约作用, 难以有效激发人的使命感和充分挖掘出人的内在潜力;而“道德由于主要具有实质的合理性而具有非强制性特征”是良好的组织绩效的保障因素[2]。正是由于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对卓越领导的重要性, 近现代几乎所有的领导理论都特别重视领导者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 重构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 需要加强领导的道德修养。
领导道德主要包括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公共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 所应当遵循并由国家提倡、得到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既然是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作为领导就更应该率先垂范。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行政领导 (公务员) 是各级政府的核心与灵魂, 他们的服务往往是用权力进行服务的。他们在领导活动中掌握着决策权, 并在相应的职权范围内掌握着一定范围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分配和协调的权力; 他们能否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使职务权力为民服务, 直接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的实现程度。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更需要领导的道德素养来保障;行政领导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还应包括道德责任。可见, 保持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曾庆红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 概括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公务员精神”, 即: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工作态度、 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 是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领导者要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道德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性质决定的。因此, 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要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 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三、通过更新服务方式提高领导服务能力
当前新的领导观主要有平民领导观、简约领导观和柔性领导观等[3]。无论是一般领导还是公共领导, 需要顺应现代领导发展的趋势, 采用平民化、简约化、柔性化的领导方式, 这就要求领导者做到:一是寓领导于服务之中。领导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服务。西方的“服务型领导”在运用权力的模式上是伙伴之间“感召—服务”模式;推崇的是特有的个人优秀品格,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为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现代管理理论也认为, 服务型管理能够调动被管理者的参与热情, 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性互动, 提高管理效率。著名的霍桑试验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寓规范于引导之中。发展需要规范, 更需要引导。根据市场规律、政策导向和行业规划, 指导其遵守法律、规避风险、拓宽市场、扩大效益, 走良性发展之路。三是进一步增强领导影响力。在竭力保护群众的利益, 全力维护组织的发展的同时, 通过自身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和经验、不断创新的领导艺术塑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赢得认同, 增强非权力影响力;通过激励机制、 沟通机制、协调和引导等方式来影响被领导者, 培育领导团队, 实现由个人领导到团队领导。
四、通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领导服务能力
领导服务是个贯穿整个领导活动的动态过程。人们对领导服务的要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有新的提高。要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
在新的历史时期, 坚持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对于密切领导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相信群众, 尊重群众, 依靠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方法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深入群众, 在群众中调查研究, 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 主动倾听群众呼声, 主动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服务者只有了解并正确把握被服务者的心愿和要求, 服务才能找到最佳着力点, 才能满足被服务者的意愿, 才能达到服务的动机、手段与效果的最佳统一, 使被服务者满意。各级领导者要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树立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和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领导的行政能力与领导者影响力、领导环境、领导手段均有直接的关系。其中的领导者的个人非权力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个人非权力影响力, 一方面来自于个人的品格因素, 包括道德情操、思想作风和心理因素等;另一方面来源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个人的工作能力是指行政领导的工作技能和才干, 包括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领导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服务型领导一方面要加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 要学会学习, 终生学习。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也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同时, 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和创新, 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民主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服务效率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建立健全和完善从决策到执行全过程的制度, 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制度, 自觉接受各界监督, 坚决刹住“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 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着力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要强化效率意识, 严格办事时限, 彻底改变作风散漫、行动迟缓、办事拖拉的工作陋习。服务效率不高不仅影响经济发展, 也是影响服务型领导、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质量和声誉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托电子政务的技术和手段,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和回应性。电子政务的实施使政府信息更加公开;政府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政府与公众互动更加便捷。既增加了效率, 又节约了行政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 同时也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因此,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不仅是现代政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也是行政领导 (公务员) 提高服务效率、更新服务手段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政府的各级领导 (公务员) , 不但要熟悉电子政务运行情况, 掌握相关的技术, 而且, 还要掌握和遵守与其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 注意不断学习和创新, 进一步开发电子政务的新领域, 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公民服务。
代表民众利益, 是权力的原始意义, 也是责任的本源。领导服务并不仅仅是服务, 而是权、责、服务的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我国的民主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了领导的权力逐步弱化, 而领导的服务逐渐加强。我们之所以提出重构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 是因为重构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观的本质体现, 也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体现。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是坚持以人民的利益至上, 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满足人民的需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的领导活动和认知行为。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与人民群众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为人民服务既是领导者的责任也是义务, 既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
总之, 重构社会主义的服务型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需要坚持以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指导, 也需要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既需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 (公务员) 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也需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支持和规范;既需要通过教化不断提高领导的道德品格, 也需要社会主义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引领。“领导就是服务”势所必然, 而成功实现社会主义服务型领导的构建任重道远。
摘要:培养和提升服务型领导的服务能力, 是重构社会主义服务型领导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服务型领导要树立公共服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在领导过程中力行“责任、透明、合法、高效”;既要提升道德素养和道德责任意识, 还要更新服务方式, 提升领导服务质量。
关键词:服务型领导,道德素养,服务方式,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洪生.培育和塑造公务员公共服务理念[J].重庆行政, 2007, (6) :49-51.
[2]陈一收.以服务为业:领导修养的伦理路径[J].桂海论丛, 2007, (4) :19-21.
3.培训公益领导提升草根能力 篇三
乐施会自2009年开始支持广州市恭明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开展“社区导向的公民社会能力建设项目”,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民间公益领导者学习、成长的平台”——黄埔公益领导力协力营项目。
黄埔协力营招收的多数都是有五年或五年以上民间公益领域工作经验,致力于为社区或群体服务的学员。协力营在一年内为学员提供四期集中培训,每期培训5天。截止2014年5月,乐施会与伙伴共合作开展了三期项目,已有62位黄埔领导力学员完成了系统的培训,直接系统性培训的民间组织领导人或骨干超过300人;合作培训和支持培训的学员超过1000名。
这些学员们多处于自身发展的瓶颈阶段,黄埔协力营最大的意义在于协助他们梳理自己在实践场域中的组织和社会脉络,提升自己的团队领导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到所在社区或群体。黄埔协力营虽然也谈及资源动员等技术层面,但是所提供的社会视野定位、社会发展趋势和公民社会转型,则让公益领导者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故而更懂得顺势而为。
在明晰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后,黄埔协力营协助学员返身到实践层面,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自己是谁?自己如何走上公益之路?下一步要走到哪里去?引导学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出发时的初心,每当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更需要时时警醒自己,保持着对初心的敏锐而不蒙上尘埃,保持着对自身位置的敏锐而不至于懈怠,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选择和自身的责任,则会获得更为强大的内心力量。
黄埔协力营通过户外拓展、小组任务、筹款实战等课程,一方面锻炼学员的自我挑战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则引导学员从具象化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信任、冒险、沟通、突破、合作等的体验和理解,逐步发现自己原有认知和行动框架的局限性,从而释放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将原来自我否定和自我束缚的潜能激发出来,从此完成公益领导者个体的蜕变,继而面对现实中诸多社会问题时,便多了一分直面的勇气,而愿意不断地去突破和尝试。
公益领导者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需要直面弱势群体或社会问题,总是不停地向外付出爱与能量,以为统筹资源和发展团队才更有力量,才可以服务到更多的人。当自己遇到工作瓶颈后,依然以为自己需要不断提升的只是工作能力,经过黄埔协力营期间的彼此磨合与内心发掘后,才发现其实自己最缺乏的是爱的能力。这世间唯有爱可以跨越国界、阶层、性别等,直指人性本真而激发出更为强大的力量。公益领导者要学会去表达和实践爱,将自己的大爱植根于社区或群体的土壤中,温暖别人的同时亦会温暖自己。
自黄埔协力营毕业的学员,在学习期间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当这种力量被学员内化后,遂吸纳协力营的培训经验融入到自己所在的社区或群体,诸如第二届毕业学员创办的“I Can协力营”和第三届毕业学员创办的“益领袖骨干班”莫不若此,目前云南、贵州、安徽、北京、陕西、重庆、江西等地都陆续举办起类似协力营。他们虽然毕业了,但是他们将黄埔协力营学习到的社会视野、行动力等理念和知识通过在地化、系统化的传播,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公益从业者。
4.乡镇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思考 篇四
七条“锦囊”强素质 两个“法宝”升能力
乡镇是我国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光辉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所以只有不断加的强乡镇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增加科学执政能力,确保乡镇领导干部的团结和活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乡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修养,严格要求,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1、多学习(善思考)。现在的乡镇领导干部,大多已经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多彩,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领导干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时代不断前进,学习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千万不可自视过高、自我满足,而要倍加谦虚、永不懈怠,在不断更新的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2、顾大局。树立全乡一盘棋的思想。要顾全大局,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团结境界每个乡镇领导干部都要讲大局、顾大局,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全力维护好班子的团结。班子成员在一起团结共事是一种幸福,共事不好是一种痛苦。每个班子成员都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善于团结同志包括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要自觉维护“一把手”的威信,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全力协助“一把手”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3、勤沟通。多通气,少隔心。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绊绊。对工作中产生的误解和矛盾,如果不予重视,就会积少成 多、积重难返。加强沟通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妙方。有的同志在对团结的认识陷入一种误区,总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体现出团结。其实,更多的团结就是体现在工作的细枝末节中,每个班子成员都应抱着这样的心态:对人要宽,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就是当在一些细节上与他人有他歧是地,不小题大做,不斤斤计较,以宽容的态度只动退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事共商量,无事不生非。对己要严,就是当自己与班子成员发生误会、工作中产生矛盾时,自觉从自身找原因,主动化解矛盾。交心通气,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更是心灵上的交融。有时,一声真挚的道歉,一个简短的电话,就会化干戈为玉帛,让误解和隔阂烟消云散。
4、多支持。互相支持,搞好团结。是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更是完成好各项任务、抓好工作落实的前提和基础。是主要领导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党委班子成员,做到公正处事,不有近有远,不厚此薄彼。四是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乡镇领导干部之间多一份沟通,少一份猜疑;多一份谅解,少一份隔阂;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观望,形成团结共事、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
5、敢创新。乡镇领导干部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破除一切旧的思想观念,打破一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增强创新意识。解放思想就是勇于探索,敢于冒险。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都需要广大农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闯”不断开拓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6、守纪律。包括组织纪律和廉洁自律两个方面。必须坚持抓好制度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尊章守纪、行为规范的领导集体。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制度等,靠制度来规范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要进一步强调制度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带头抓好制度的落实,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度面前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尊章守纪、行为规范的领导集体。
二、强化认识,明确方向,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1、认清责任。做好乡镇工作离不开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转变干部作风就是要求乡镇领导干部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多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致力帮助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负起责来,自觉诚心地沉到基层。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做工作的领头雁;驻村干部要切实负起驻村责任,踏实认真,积极主动,恪尽职守,做工作的排头兵;业务人员要切实负起业务责任,勤学苦练,精进不懈,常抓常新,做工作的出色人。
2、认清工作。乡镇领导干部上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完成任务,中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管理、保持运转,下要尽职尽责依法行政、服务三农。乡镇干部不是政策的制定者,而是政策的执行者;不是运动场上的裁判员,而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不是上层建筑的劳心者,而是基础工作的劳力者。身为政策执行者,就要冲锋陷阵、身先力行;既然是运动员,就要汗流浃背、勤学苦练;作为劳力者,就要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3、认清目标。现在上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的一些重点工作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这就是乡镇领导干部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县定目标和镇定目标相得益彰,这就是乡镇领导干部工作的目标定位。由此可见,乡镇领导干部首先就必须解决认识问题,而要解决认识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认清自己是个做什么的人,应该做些什么事,事情要做得怎么样。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工作中就不会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患得患失,也就有了做好工作的诚心、信心和决心。
三、勤于思索,踏实勤恳,提高自身干事创业能力。
1、要实干。作为乡镇领导干部,会经常遇到:做了大量工作也不一定能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上级或群众的批评,甚至某些挨骂的事也都可能遇到。我们应该能够承受责难,能够不计个人荣辱,任劳任怨。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
浮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工作,踏踏实实地为群众俳优解难,多办一些实事、好事,结合实际,勤于思索,寻求工作新突破,力创工作新业绩,多为地方做贡献,多为群众谋实事。不阳奉阴违,不敷衍塞责,不弄虚作假,事事处处、时时刻刻“实”字当头、“勤”字为先,用实实在在的政绩说服人,用明明白白的口碑教育人。
5.强化“四种”素养,提升领导能力 篇五
领导力指的是领导者或者说领导团队,一个班子,一个领导层面有自己及追随者共同的目标,通过说服或者榜样作用激励整个群体来实现目标的过程,追随者心甘情愿地去完成目标并以此为荣。“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团队之所以能取得优秀的业绩,与领导是分不开的,因此,领导必须要善于协调,注重结果,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要高瞻远瞩,创新理念,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不能让细节束缚住自己,要善于谋划,因时、因事、因地而宜,不能瞎指挥,不能一刀切,古人云:“只有无为之将,没有无用之兵”,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把握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怎样才能更好树立领导的威信?怎样更好展示领导的魅力?通过学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合格的领导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一是善良,“百善孝为先”,人要想谋大事,成大业,首先要善良,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对父母孝顺了,你才会懂得对帮助过你的人感恩,对关心你的企业感恩,作为领导干部具备这种品质尤为重要,合格的领导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并付诸于工作和生活中,一位外国企业家(英国,康那德)说过:“领导是行动而不是位置”,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法国企业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 的爱你的企业”,对职工充满关爱,职工自然会感激领导,孔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一个优秀的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成就,一个合格的领导也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有所作为。作为一个领导,必须要有善心、善举、真诚待人、以心换心,对下属要多赞扬、多帮助、多包容。把员工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付出爱心,充满爱意,以德服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给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体现他们的价值。
二是无私,人们常说: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恶人。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伤”。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领导的言行举止对职工影响较大,作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必须要作风正派,一身正气,襟怀坦荡,宽宏大量,“无私者无畏”,领导处事必须公平、公正,不要因自己的好恶对待下属,有的职工可能因性格问题,默默无闻,不善于逢迎交际,有时可能对领导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要虚心听取,合理采纳,不能置之不理和冷嘲热讽,更不能打击报复,另外,领导干部不但自身要清正廉洁,还要积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老子〃俭欲》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 足矣”。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个知道满足的人,才会觉得快乐,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怀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坚持从自身坐起,从小事做起,弘扬清风正气,筑牢反腐防线,才能低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的起考验。
三是真实,对下属要善于放权,敢于放权,充分信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的短板,缺点不要避讳,要敢于暴露,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和尊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领导不是天才,也不是全才。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不足,只要敢于面对,就能不断提高。不耻下问,放下架子,向别人或者你的下属学习和请教,不但可以赢得下属的爱戴,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了解企业的人,是最能向领导传递、授业、解惑的人,反之,一味高估自己,甚至不懂装懂,盲目决策,是会坏大事儿的,就像人得病一样,小病尽快治,否则病入膏肓就为时晚矣。
四是能力,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把握全局,准确判断的能力,敢于决策,勇担责任的魄力。领导干部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来源于学习,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不学习势必要落伍,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学习上有危机感和紧 迫感。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谈时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吸收运用,否则必将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必将使自己由强势变为弱势。作为一个领导,还要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势,高标准要求自己,一个人有四个“我”,即:客观存在的“我”,我认为的“我”,别人认为的“我”,我认为别人认为的“我”。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别人知道你,而你却不知道自己,这就是盲点和误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是别人把你打倒,而是自己把自己打倒。当然,学习、工作、生活要劳逸结合,在休息的时候要多接触一些健康向上的东西,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活动中,更不能玩物丧志。
6.领导能力的提升 篇六
经济社会跨越赶超
近年来,我县国土资源工作紧紧围绕兴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基本国策,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举,深入开展“双保”工程,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在加强耕地保护、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灾防治、土地整理等方面取得新作为,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做出了积极努力。
当前,我县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推进六突破、打造伍佰亿、勇争先进县”发展战略,按照“12345”总体要求(争创一个目标,即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高举两面大旗,即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立足三大创新,即思路、服务、监管;突出四项重点,即项目用地保障、地灾防治、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实现五个突破,即项目建设、用地计划争取、矿产资源利用、执法监管、土地市场经营),处理好政策与需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国土资源保障服务能力,全力服从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争创一个目标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李克强总理去年在接见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集体代表时指出,发展是 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要把节约集约优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人均资源少、后备资源不足等瓶颈制约,资源刚性需求与资源刚性制约矛盾突出。面对基本县情不可改变、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生态文明必须推进的客观现实,必须通过节约集约等有效手段大力提升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保障能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是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县要紧紧围绕“推进六突破、打造伍佰亿、勇争先进县”发展战略,以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突出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优先地位,着力做好、做实、做深有限资源无限利用这篇文章,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矿产节约集约水平和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通过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服务和保障兴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高举两面大旗
保护资源,提高节约集约水平。一是严格土地管理。坚守耕地 “红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强耕地动态管理,坚决遏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确保我县24370公顷耕地保有量和15035公顷基本农田底线不突破。严格落实“占一 补一”制度,加大耕地开发补充力度,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保持全县耕地占补平衡。二是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坚持一手抓开发利用,一手抓整顿规范。科学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全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坚决取缔非法采矿活动,实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根本好转。
保障发展,力促经济竞进提质。一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严格执行新一轮土地矿产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充分发挥规划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控作用。二是切实加强供地管理。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计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引导控制模式,优先保障县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加大闲置土地清查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三是合理配置矿产资源。控制开采总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增长与全县经济总量增长相适应,并得到有效调控,到2015年全县矿石指标控制到370万吨。根据打造百亿磷硅化工和石材建材产业要求,从矿权设置手入,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尤其是加大对兴发集团的支持服务力度,借助兴发实力,深化和带动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拓展找矿区域,争取找矿大突破,为全县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储备。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土地矿产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配套与协调,形成系统的政策体 系和强大的政策合力,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
立足三大创新
创新工作思路。坚决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多措并举,对土地矿产资源供应总量、布局、结构和时序进行适时适度调节,充分发挥土地矿产市场配置基础性作用,支撑县域经济质变。主动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定方向、定地位、定措施,以实施土地矿产精细化管理为途径,实行重心下移,努力实现服务与监管的统一,做到在服务中严格监管,在监管中优化服务。严格工作考核,将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指标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一票否决”管理。健全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服务举措。积极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在“双保”工程上下足工夫,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努力使国土资源工作成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以便民、利民为主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土地矿产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矿产保护、土地矿产资源市场管理动态监管网络及资源保护数据库,完善网上报批、网上交易、网上办证功能,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和水平。加强对审批程序“批前、批中、批后”监管,推行业务工作联合会审制度,规范办事行为,实现业务工作办理科学化、规范化。对民生项目、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办结,实现高效服务。
创新监管机制。严格执法,关口前移,始终保持对土地矿产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矿产调查和“一张图”数据成果,建成集土地矿产“批、供、用、补、查”为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三维工作格局,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为抓手,健全和完善违法预防机制、动态巡查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加大土地矿产违法案件查处问责力度,切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正常秩序。
突出四项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实现勇争先进县目标的关键时期,资源保护与发展压力愈发明显。为此,要重点突出项目用地保障、地灾防治、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四项重点,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气场,聚合发展能量,推动县域经济竞进提质。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一是突出重点保障。深化差别化用地计划管理,优先支持民营经济创业园、五大百亿产业、三峡后续工作、旅游、城乡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实施项目迅速落地。加快土地征收,加快推进黄粮、平邑口、大礼等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建设项目向园区集中,满足项目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争取把兴发集团用地指标单列保证。二是严格供地政策。坚持以“亩产GDP论英雄、以税收贡献比高低”,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不断提高土地集约 节约利用水平,到2015年末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95.31平方米。三是拓展用地空间。捆绑建设资金,通过增减挂钩、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国有闲置河滩筑堤造地等方式,储备项目用地。同时加大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用地储备力度,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用地空间。
夯实地灾防治基础。一是编制完成《地质灾害规划》及防治方案、应急预案,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灾体系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搬迁避让工程和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治理规划项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按照分级分部门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责任主体,明确防灾减灾责任。健全队伍、落实经费、配置设施、储备物资、完善装备,全面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水平。
严守基本农田“红线”。一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各项措施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平衡、面积不下降、质量不降低。二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坚决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和“五个不批”,实行农村村(居)民建房集中规划制度,严格执行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防止“一户多宅”非法转让,牟取非法利益。三是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规范流转程序和流转方式,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市场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集体增收、农民受益、项目落地。四是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制度。加大耕地开发补充力度,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保持全县耕地占补平衡。
加快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坚持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有机统一,大力开展村庄土地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依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开展县乡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努力实现“5643”目标,即争取5万亩、实施6万亩、完成4万亩、验收3万亩。
实现五个突破
7.领导能力的提升 篇七
一、办学治校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
1.把握办学方向的能力。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是对高校领导班子的根本要求, 也是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这方面的能力主要指:能够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理论阵地, 在重大斗争和突发事件中站稳政治立场,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营造发展环境的能力。
营造发展环境是高校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其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体现。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能够通过沟通、协调和参与国家和区域战略发展项目, 向政府、社会、企业竞争资源, 并能推进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能够从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 统筹好各方力量, 协调好各方利益,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学校事业与个人事业协调发展;能够建立健全维护和稳定综合防控体系, 及时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维护校园稳定, 建设和谐校园。
3.引领事业发展的能力。
坚持发展是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第一要务。这方面的能力体现在:能够自觉遵循办学治校的内在规律, 用战略眼光谋划学校发展, 明确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制定符合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总体思路;能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 以及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 切实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能够强化学校的社会责任, 主动面向社会需求, 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紧密结合。
4.创新运行机制的能力。
创新是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强大动力。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能够从大学治理结构层面和具体规章制度层面, 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从制度上明确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工作规则, 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顺利实施;能够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勇于打破常规, 敢于突破旧例, 不断推进教学、科研、后勤、人事等方面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实现学校事业新突破、新发展。
5.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
对高校进行有效管理, 是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方面的能力主要是:能够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做到决策有章可循、办事有据可依, 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能够积极推进党务和校务公开, 严格执行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等制度, 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统战团体、群团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不断增强执行意识, 强化督促检查, 狠抓工作落实, 做到令行禁止,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水平。
二、办学治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
高校领导班子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 其办学治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当前, 西方敌对势力、境外非政府组织、非法宗教组织向校园渗透日益加剧,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在校园活动日益猖獗, 高校安全稳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同时,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不同思想文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冲突, 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必须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 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2.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适应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目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 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良好环境。但同时, 全国各高校都把目光聚焦到推进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的竞争之上, 努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 高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高校当前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形势, 高校领导班子必须加强以办学治校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坚持用超前的思维、宏观的视野,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最新变化, 准确判断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 顺应历史潮流, 抓住发展机遇, 从而在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争夺中赢得主动, 不断推进学校事业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3.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发挥学校职能的必然选择。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 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执行主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校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 也决定了高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促进社会进步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和作用。因此, 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建设, 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从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 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双重影响, 高校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必须正视和化解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和质量提高十分不利。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必须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办学治校水平, 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 解决各类问题, 理顺各种关系, 促进各类平衡, 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办学治校能力建设是履行自身职责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 高校领导班子大多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但是, 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 与广大师生的期望相比, 与履行自身职责的要求相比, 高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特别是办学治校水平尚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 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尤其是加强办学治校核心能力建设, 使其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领导学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是高校领导班子履行自身职责的内在要求。
三、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1.规范选配任用是根本前提。
选拔配备高校领导班子时, 要突出为发展配班子、看能力用干部的导向, 坚决摒弃重学术头衔、轻管理能力的倾向, 真正把那些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态度、创新精神、高尚品德、民主作风的管理人才选拔到领导班子中去。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 从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工作风格、工作经历等综合因素全面考虑, 合理配置领导班子, 以利班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与此同时, 要把提高办学治校核心能力的要求更加鲜明地体现在班子选配任用的全过程, 坚持任人唯贤、用优汰劣、用勤罚懒, 使愿干事的人获得机会, 让会干事的人得到施展, 为干好事的人提供舞台,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创造活力。
2.健全体制和机制是关键环节。
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必须形成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既保证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又尊重和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 尤其要始终坚持党委书记与校长两个一把手之间的沟通交流制度, 形成党政班子心齐劲足、协同运作的良好局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 始终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不断规范领导班子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要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加强自身修养是主要手段。
加强修养是提升能力的动力源泉和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尤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 加强教育理论、法律知识、管理科学、形势政策等业务知识学习, 不断增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要坚持与时俱进, 紧跟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开阔办学视野, 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与核心竞争力。要做到学以致用, 把理论武装与知识储备运用和落实到指导工作、推动发展的办学治校实践中去, 转化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完成各种繁重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改进领导方式是基本途径。
科学、合理、规范的领导方式体现在高校就是:要实行科学治校, 切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学校工作规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互协调。要推动民主治校, 实行校务公开, 畅通民主渠道, 有效发挥师生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 努力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要坚持依法治校, 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协调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认真制定学校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 确保整个办学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5.严格监督考核是重要保证。
8.领导能力的提升 篇八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参谋助手;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办公室是单位形象的窗口,办公室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整个单位工作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整个单位对外交往的形象。提高办公室处理各项工作事务的能力,创造性地做好办公室的工作,是所有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调查研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是要在调查研究上下足功夫。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为领导当参谋、当智囊,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上下足功夫,既要广泛地搜集信息,又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做到在工作中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既要关注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探索今后的发展趋势。把编制信息、撰写材料的过程做为研究工作的过程,适时适当地为领导当好参谋。在这方面,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信息收集意识和全局观念,无论是工作调研、督查督办,还是政务值班、后勤接待等,只要大家关心单位的发展,从单位整体利益角度思考事情,办公室的工作没有做不好的道理。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忠实地反映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呼声,撰写出高质量、高档次的调查研究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每个调研报告都要力求成为精品,力求体现到领导的决策中,树立优质、高效的参谋形象。
其次是要在情况综合上动足脑筋。一般来说,办公室许多工作面对的是单位领导,他们随时都需要掌握整体情况,了解最新信息。针对这种情况,办公室工作必须在信息的综合整理上动脑筋,把大量的、繁杂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综合整理,建立专门文档,做到领导随时需要、随时提供。这方面,要注意做好跟踪整理工作,形成连续的信息报告流程。还要注意不断探索和总结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程序和方法,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内部网络,发挥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的需要,提高公文和数据的网上传输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办公室的工作领域越来越宽。
二、统筹考虑,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提高承办事务工作的能力
办公室处在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位置,不论办文、办事、办会,都包含着协调的内容。协调出凝聚力、协调出积极性、协调出战斗力。要做好协调工作,就办公室来说,应讲求“三个原则”,加强“四方面协调”。
讲求“三个原则”,首先是要讲求周密的原则。做每一项工作,都要着眼全局,顾全大局,注意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原则,环环相扣,搞好衔接,真正做到周全细致,不出纰漏。特别是对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要提前介入,做好预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保证各项议程、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对各种大型接待活动,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做到内外有别,既热情又节俭。
其次是要讲求高效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注重时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通过加强协调、严格把关,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确保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从“文山”、“会海”和一般性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抓落实。尤其要注意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三方面协调”,一是加强领导之间的协调。要端正服务观念,对单位每一位领导要尽可能地实行等距离服务,避免孰重孰轻的现象出现。并注意搞好与每个班子领导的协调,多请示、多汇报,避免造成领导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二是加强对上级单位和部门的协调。加强与上级单位、部门的经常联系,建立畅通渠道,及时沟通情况,反馈工作信息,为本单位的工作开展寻求支持和帮助。
三是加强对本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要充分发挥中枢系统的作用,协调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三、严细认真,发挥督促检查作用,提高贯彻执行监督工作的能力
办公室的职能很大一部分是抓督查、抓落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发挥办公室的作用,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形成良好的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一要拓宽督查范围。要打破固有的督查思维,放宽视野,由分领域、低档次督查向全方位、高层次督查转变,使督查工作无处不在,督查项目应列尽列,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要转变督查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以电话催问情况,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工作方法,对大的工作、复杂的事项要深入一线现场督办,必要时每日催问跟踪督办,时刻检查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对妨碍工作落实的各种问题要敢于讲实话,不怕得罪人,一督到底。积极给被督导单位和部门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措施的建议,帮助化解矛盾,解决疑难问题。
三要提高督查效率。对督查工作要及时分解立项,强化时效性,规定办理期限、目标和责任人。一般情况下,凡需督办的事项,都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承办单位和完成时限。在督查件发出后,要及时着手进行催促。对无正当理由推脱不办的,要予以通报批评,确保督查工作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领导能力的提升】推荐阅读:
提升领导干部能力07-18
提升领导干部本领能力09-12
文化差异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06-15
最新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动员会议讲话11-25
领导应具备的能力07-28
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11-14
领导干部的工作与能力11-21
论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11-02
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