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共11篇)
1.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 篇一
加强警营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警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边防官兵在执法执勤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边防部队特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等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独特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现阶段,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的核心就是孟副部长提出的新时期公安边防精神。大力加强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弘扬“七种精神”,对于优化部队管理,构建和谐警营,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警营需要
警营文化具有凝聚、激励、教育和调节功能,它对于构建和谐警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警营文化是确保部队团结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边防官兵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旧思想的交合,中西文化的碰撞,对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占领官兵的思想阵地,可以培育健康和谐的警营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正确引导官兵知荣明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把官兵培养成忠诚可靠的边防卫士,保证边防部队的团结稳定。
(二)警营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警营文化建设既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以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形式集教育、娱乐于一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科学文化教育和文艺娱乐之中而深受官兵的欢迎,能收到一般政治工作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警营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三)警营文化是树立部队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和警民共建活动,可以在部队内部和社会上,展示新时期公安边防部队“七种精神”,宣传边防部队服务沿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警营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完成以执法执勤为中心的各项边防保卫任务,展现边防部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
(四)警营文化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一支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取决于这支队伍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凝聚力又来源于官兵共同的价值取向、一致的意志信念和战斗精神。对于公安边防部队来说,战斗力不仅要靠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装备、充足的经费,更取决于高觉悟、高素质的边防官兵队伍。当前,在以“七种精神”为核心的先进警营文化熏陶下,可以使官兵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把全体官兵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全面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公安边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边防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了边防部队必须时刻听从党的指挥,边防官兵在政治上必须绝对可靠,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警营文化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服务部队政治建设的原则,无论是加强文化建设本身,还是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其最终目的是为边防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保证官兵政治坚定和思想纯洁。
(三)坚持面向广大官兵。广大官兵既是警营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又是警营文化的需求者和受益者。因此,边防警营文化建设要确立面向广大官兵,服务边防工作的观念,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官兵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把文化建设作为官兵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群众性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四)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公安边防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捍卫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其特殊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支部队必须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官兵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要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三、新形势下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只有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期官兵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正确导向,加强文化创新,才能在构建和谐警营的实践中实现公安边防警营文化的新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官兵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对于充实官兵精神世界、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警营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代军营,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成为放松心情、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建设和谐警营文化,要紧跟时代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官兵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要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官兵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官兵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要始终把官兵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需要不需要作为开展警营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见成效。要着眼于促进官兵的心理和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二)把握正确导向,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警营和谐的重要因素,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正确的方向。先进典型是警营文化的亮点,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而且对于树立部队形象,增进群众对边防部队的信任和感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总队先后培树了全国十大边防卫士宋万民、群众工作先进个人王汉斌、舍己救人的好士官刘金财和全国青年文明号沙子口边防派出所等一批叫得响、影响大的先进典型,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先进典型的活动。这对于树立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引导边防官兵学英模赶先进,立足本职作贡献,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个岗位、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并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引导官兵,为创建和谐警营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
(三)加强文化创新,提升警营文化档次。创新是警营文化的生命所在,更是其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发展先进的警营文化,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主旋律,大胆吸收和借鉴社会优秀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众传媒和现代科学成果,着眼于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汲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优点,大力发展高雅文化,不断提高警营文化层次。同时还应该根据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坚持“土洋结合”,使活动在形式上丰富多彩不单调,在内容上调剂变化不枯燥,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层次官兵的兴趣爱好。要突出服务实行爱民固边战略这一中心工作,紧紧把握塑造和弘扬新时期公安边防精神这一核心,进一步创新警营文化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的内涵,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部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官兵关系更加和谐,执法执勤行为更加规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的目标,为推动部队“三基”工程建设,更好地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发挥独特的作用。
(四)践行八荣八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一支部队是否和谐,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官兵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把加强官兵道德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警营的基础工作和建设和谐警营文化的中心环节,摆在重要位置。要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官兵人人皆知,成为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部队上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尊重基层官兵的首创精神,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寓于群众性文化活动当中,通过开展党团活动、文艺汇演、歌咏比赛、诗歌创作、警民联谊等活动,帮助官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全体官兵中掀起学唱《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歌的热潮,充分发挥其激励精神、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为推进实行爱民固边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 篇二
摘要: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阐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教学设计流程和构建策略。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关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关键词:硝酸;三重表征;内涵;教学设计;构建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1982年A. H. Johnstone提出应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来学习、看待化学的观点之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及其思维方式的研究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关注。
笔者在“中国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三重表征”为主题,检索国内相关文章计60篇(至2015年12月28日),发现研究侧重点在三重表征的基本内涵、教育价值、形成过程及内容特质、培养策略、学生现状等方面。并呈现学界热、实践冷,尤其是高水平实践少的倾向。这表明一线教师基于三重表征的实践尚未成为普遍自觉,实践探索的质量有待提高。
本文拟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内涵和教学设计、构建策略作一阐述,以丰富这一研究的实践内容。
1 化学三重表征的内涵及其教学设计
1.1 化学三重表征的内涵
毕华林等基于化学学科的特质分析并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宏观表征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微观表征主要是指有关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等微观属性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符号表征主要是指由字母组成的符号和图形符号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这三种表征形式之间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构成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1]。
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是化学学习特有的思维方式,称之为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如图1所示:
毕华林等通过调查发现:(1)学生化学学习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尚未形成,缺乏将宏观、微观、符号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意识。(2)任何一种表征的薄弱都会引起不同表征之间转换的困难,并会进一步影响学生进行三重表征的水平和能力。(3)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形成,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2]。
1.2 基于化学三重表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经验和实践表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对于突破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有意义的理解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3]。
基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教学设计,即先从宏观现象入手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再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本质,最后用化学用语(符号)表征结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应用结论。其基本思路和流程如图2所示[4]。
2 “硝酸”教学实录(片断)
2.1 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
展示:装有浓硝酸的棕色试剂瓶
师(设问):装有浓硝酸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棕色的?
生(猜想、推理):浓硝酸见光会分解。
展示:装有浓硝酸的无色试剂瓶
生(观察):瓶内溶液上方有红棕色的气体;溶液的颜色显黄色。
师: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这是浓硝酸见光分解产生的。除此以外,还可能有什么产物?
生:沉默、思考
师(启发):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氮的化合价降低,那么,应当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升高的是什么元素?产物可能是什么?
生(领悟):是氧,生成氧气。
2.2 硝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实验1:向置有粗铜丝的试管中加入浓硝酸生(观察、兴奋):反应剧烈;铜片溶解,溶液变绿;产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该反应中硝酸表现的性质有哪些?
生:氧化性;还有酸性。
……
实验1-1:通过胶头滴管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水
生(观察、惊喜):大烧杯中水倒吸入试管;溶液上方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中溶液变蓝。
实验1-2:打开试管上方胶塞
生(观察、惊喜):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师(设问并提供思路):大烧杯中水倒吸入试管,说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二氧化氮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打开试管上方胶塞后,无色气体遇氧气转化为红棕色气体,无色气体应当含有氮,该无色气体是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积极思考、表达
师(引导观察):此时的试管中还看到什么现象?
生(观察、发现):试管中铜丝上有气体产生,反应还在继续。
师(分析、提问):此时试管中的硝酸是稀硝酸,说明稀硝酸也能与铜反应,发生的反应是什么?
生:思考、尝试
师(呈现):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
师(设问):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稀硫酸还会有反应吗?
生(众):沉默、疑惑、不确定
生(个别):有反应。
师(个别提问):说说为什么有反应?
生(答):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相当于又有了硝酸,会继续和铜反应。
生(众):会意、释然
实验2(验证):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铜丝,再加入少量硫酸(观察现象):铜丝溶解,表面有气体产生
……
3 三重表征的构建和对“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
3.1 典型、完整——构建宏观表征
宏观表征指人类感知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物质及其性质,化学教学应该从宏观表征开始循序渐进地展开,这就决定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宏观表征因为具有直观性和鲜明性的特点成为最易于学习者接受和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都是准确的、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信息丰富的宏观现象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感官刺激,有时反而让学生困惑到底要从中学习些什么,他们往往限于观察显著的宏观现象。因此,宏观表征对象的选择和感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必须清楚要让学生“看到”什么以及如何“看”,以突出宏观表征的典型性。
典型性并不排斥和忽略其他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宏观表征。全面、深入的感知,不仅能够保证宏观表征的完整性,有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和生成。对这些资源的运用,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智慧。
整体上看,该教学实践重视宏观表征典型性的设计和实施,但宏观表征的“完整性”有所缺失。在“硝酸的不稳定性”环节,再设计一个“浓硝酸受热分解”实验,可使学生对浓硝酸分解条件的认识更加完备,当学生面对浓硝酸如何保存的问题时,就会同时想到“避光”和“低温”。在“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粗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放热”和“越来越快”的现象,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事实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快慢,也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这些宏观表征同样具有意义和价值。
化学学习需要学生将体验到的宏观现象与相关科学概念或理论解释相联系,将宏观表征分别与符号表征、微观表征建立联系。没有这种联系支持的宏观表征学习往往停留在肤浅层面。
3.2 可视化和想象——构建微观表征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化学研究的路径相似,遵循“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的认知顺序。微观表征既有助于分析与理解宏观现象,更有利于符号表征的提炼与符号含义的理解。因此,微观表征是联系宏观表征与符号表征的桥梁与纽带,是建构化学三重表征的关键[5]。
相较于宏观现象,微观表征则因为其抽象化则不太利于学习者的形成,它需要在学习者形成了对物质大量的宏观表征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后才能逐渐形成。
经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利用模型、微观图示、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依托学生的知识经验、借助自然和生活现象,进行生动形象地比喻,这些指向微观本质的描摹、模拟、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可以探察微观世界的“眼睛”和“翅膀”,使微观过程直观化、抽象过程形象化,有效突破学生的微观认知困难。同时,对可视化模型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科学概念并拥有多种能力,如空间想象能力、在不同维度(三维和二维)之间转换的能力等。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对微观表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急于获得结论的求成心理,使得微观表征的这一关键环节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弱化了。
本教学实践中,在“硝酸的不稳定性”环节,教师注意运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判断反应产物(O2),以揭示物质转化的原理。如果再追问“生成的NO2和O2个数比是多少”,就可使物质的变化关系由定性到定量,其实质是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的揭示和应用,随后硝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水到渠成,同时这一反应配平的难点即迎刃而解。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微观表征,也可借鉴类似的程序。
在“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粗铜丝与浓硝酸反应的微观表征,可设计如下微观表征图:
该图可直观地反映出反应过程中宏观现象对应的物质转化以及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微观机理。
3.3 意义理解——构建符号表征
化学式、结构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这些表示微观结构和变化的化学符号语言,是宏观现象的简化表达,又是微观本质的巧妙体现。可见,符号表征是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的中介。
在微观结构或符号表征形成的初级阶段,学习者对其的认知也不是完全熟练和深入的,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单一的陈述性知识——获得的结论而机械地记忆,不能领悟微观结构或符号所隐藏的更加深刻的意义。当学生没有形成对微观表征的理解时,符号表征对于化学学习是最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
本教学实践的“硝酸的强氧化性”环节,在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 2NO2↑+2H2O”后,教师设问:“该反应中硝酸表现的性质有哪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帮助学生全面揭示其中蕴含的硝酸的性质信息。如果换一种方式设问“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则学生对硝酸性质的理解更深刻——兼顾了定性和定量的两个层面,也及时消除了学生头脑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片面认识,符号表征和宏观表征由此建立了联系。如果再换一种方式设问“该反应中若生成标准状态下2.24L N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多少”,则可建立符号表征和微观表征的联系。
由此可见,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建立符号与微观、符号与宏观的有机联系,构建学习者对化学知识完整的表征系统。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初始,三重表征的构建应力求清晰、完整。此时,学生的三重表征往往维度单一、联系割裂、转换困难,这一阶段处在三重表征的习得阶段。让学生建立“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最终实现三重表征间有机联系、灵活转化并自动化,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反思。要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需要教师深刻领悟化学学科特质、理解培养三重表征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促进三重表征思维培养的教学,还需要认识到三重表征思维的建构条件与历程以及不同教学内容与阶段对三重表征思维培养的价值,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进行三重表征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6]。
参考文献:
[1][2]毕华林,黄婕,亓英丽.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5,(5):51~54.
[3]黄婕.中学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2006,(14):48~49.
[4]闫伟.元素化合物教学:基于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以《硫酸、硝酸的性质》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9):37.
[5]吴庆生.化学微观表征的方法与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15,(19):41.
3.长安警营文化建设 篇三
——当前警营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
费 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也指出,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全体公安民警的精神家园。从实践中看公安文化在创新公安队伍管理,缓解民警压力,提升民警素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文化建设的重点就在警营文化的建设,从既往的成功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先进文化出先进生产力,先进警营文化同样出战斗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公安机关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浅谈一些认识。
一、加强警队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文化”既是人类各种物质、精神财富的集合体,又是人类社会得以传承和进步的载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某个社会群体来说,其特有的群体文化就如同思想对于人,一个人再强壮、再健康,如果没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动物而已。具体到公安机关,只注重侦查
破案、巡逻防范等业务工作,没有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警营文化,那么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会极大消减。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提倡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警营文化是缓解民警工作压力的“良方”。由于现阶段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任务繁重,警力相对紧缺,基层民警的休息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繁忙的工作,单调的生活,使民警难以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复杂的执法环境造成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时常会受到群众的谩骂或殴打,再加上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稍有差错,轻则批评,重则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给民警造成极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由于多种原因,上述的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现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长安分局为例,近年来,分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2010年7月参加市局的篮球比赛、每年元宵节组织拔河比赛、重大节日征集展览民警书画摄影作品、开展警民青年联谊……,整个警营因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丰富了民警业余生活,缓解了紧张和疲劳,使民警能够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再以更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再从全国公安机关金盾网络上来看,很多单位都在网站
上设臵了“警营文化”、“警察心理”等专栏,据统计,无论这些栏目的内容丰富与否,点击率都较高,这也说明广大民警在繁忙的工作中需要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空间和平台。因此说,警营文化建设不失为缓解民警工作压力的一剂“良方”。
警营文化是创新队伍管理的“偏方”。在日常公安工作中,民警面对紧张的工作节奏,巨大的心理压力,接触社会管理最前沿形形色色的诱惑,虽然我们有《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五条禁令》等法条禁令的束缚,但从新闻媒介和内部通报中常可以看到,仍有个别民警敢于触碰高压线,因酒色赌等违法违纪,影响了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如何创新队伍管理,引导民警不仅做好8小时内的工作,更要搞好8小时外的生活,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实践中看,香港警队就是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在队伍管理上的作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地区贪污歪风盛行,警务人员价值观混乱,屡有违法行为发生,治安秩序受到严重的威胁,一度民怨较大,后来,香港政府加大了反贪力度,警队秩序逐渐走上正规。尤其是自1994年开始,香港警队突出文化建设,在全体警务人员中展开了“警察价值观”大讨论,不断推广服务文化,引导警员实践警队价值观,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展“警察开放日”等一系列警民互动活动,加强媒体宣传和民众沟通,通过十年努力,香港警队
终于在民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并使香港成为公认的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但凡志趣高雅的人,精神更充实、才思更敏捷、身心更舒展。对于警察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来说,除了遵从法律与命令,一定要加强警营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用高尚的文化塑造人、用健康的文体活动激励人,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濡染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净化,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将违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警营文化建设在队伍管理方面能起到“偏方”治病的作用。
警营文化是强素质、塑形象的“秘方”。警营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充分展示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以赢得群众更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为公安工作奠定更坚实的群众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除了健全的规章制度,美国就非常重视警察荣誉感的培养,以向“生活、工作和访问这里的人们提供最高质量的警务服务”为宗旨,强化“正直、尊重、贡献和卓越”的价值观,这与警察作为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部门的定位相符,也能加深群众对警察形象的正面了解,提高对警察队伍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另一方面,警察要做好社会管理就必须成为“杂家”,除了掌握法律法规、武器装备使用知识之外,还要了解民俗、地理、经济、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协调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能仅靠在学校里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积累和提高,而警营文化建设正是提升能力、扩充知识的一个良好载体。2011年6月底,为庆祝建党90周年、表彰先进,长安分局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从最初的策划、中途每天辛苦排练,到最后登台,历时20余天,全部由政工科组织民警自编、自演。正式演出当日,有才艺的民警纷纷上台亮相,诗歌朗诵、摇滚弹唱、武术表演等节目精彩呈现,看到同事在舞台上展露才华,诉说着我们民警自己的故事,全局民警无不为之振奋、为之骄傲。这说明,警营文化也是公安队伍强素质、塑形象的“秘方”。
二、当前警营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实践中,一些公安机关在警营文化建设上习惯从上往下灌输和推行,开展警营文化活动过于追求形式,口号多于实质,无法同民警的实际需求和个人追求相结合。由于缺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一些民警思想较为保守,参与警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另外,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使得公安机关无法系统开展文化建设。总的来说,当前警营文化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警营文化建设缺乏重视。长期以来,在公安机关存在着“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育警”的强大功能,没有把“文化育警”同“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结合起来。有的民警,甚至有些科所队领导认为开展警营文化活动是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作这么忙,哪有闲功夫搞活动,不参与、不支持,甚至还泼冷水,认为警营文化可有可无,不会影响到公安机关的工作,导致警营文化建设乏力。
警营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形式单调乏味,缺乏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没有把警营文化与基层科所队其他工作真正结合起来。我们开展的警营文化活动经常局限于召开座谈会、组织演讲比赛、集体大合唱等活动,都是一些老面孔,难免令大家产生审美疲劳,造成民警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的民警经常参与,有的民警从不问津,很难发挥出警营文化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警营文化建设缺乏人才。做好警营文化工作首先需要的是人才,这其中既包括组织管理人才,也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有良好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具有文艺特长的民警是目前开展警营文化工作急需的人才。我们的民警队伍大多数来自公安院校,所学专业集中、知识单一,民警中即使有文艺方面特长的,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平时活动较少,技能得不到锻炼和
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也随之降低,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经常会出现人力紧缺的状况。
警营文化建设缺乏投入。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基层科所队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量少质差。在“五小工程”建设期间,部分基层派出所增加了“小健身房、小学习室”等场所,但由于受到场地和经费的制约,这些场所在实际使用中都不同程度的打了折扣:只有一半的篮球场,还经常被用作停车场;乒乓球桌放在狭小的房间内成了摆设;图书阅览室的书籍常年不更新;打羽毛球要去室外“占道”……,从整个西安地区来看,专门设立了健身房和文化室的分县局仍然是为数过少。硬件条件不足,开展警营文化活动难免会受到影响。而随着公安民警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尤其是广大80后民警进入警营后,对文化设施软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场地不足、器材不全、经费紧缺等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大大限制了警营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同志对全国政法干警提出了“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建设者、有力保障者”的要求。因此,搞好警营文化建设,推动公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成了公安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解决当前警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一些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笔者总结以下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从警营文化建设的先进地区的公安机关来看,他们首先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认为“警营文化是警察体系中的血液,将决定未来的承载和生存质量”,有的地方公安局党委把文化育警作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公安工作发展规划,实行同频、同向、同步,整体协调推进。因此,要做好警营文化建设,首先各级领导都要提高对警营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警营文化的规律特点,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机制、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活跃警营生活,陶冶民警情操,使民警通过参加活动,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位,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树立起“公安文化就是战斗力”的思想。
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把警营文化建设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公安工作总体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项警营文化建设。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由政工部门牵头组织,各警种、各单位大力配合,形成党委主管、政工部门主抓、党政工团与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的警营文化建设机制,改变以往政工宣传部门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要加强从优待警政策,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以保证民警拥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警营文化活动。
创新形式和内容是主线。开展警营文化活动,要结合公安工作特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内容,使警营文化富有新颖内容,具有强大吸引力。一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和动态,紧贴民警的生活和工作,组织举办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力争达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活动效果。比如,可在基层单位抽调具备文艺才能的民警,本着“警察写警察”、“警察演警察”的原则,创作出一批取材于公安机关的真人真事、反映出时代精神、体现出公安特色的文艺精品,就可以深受民警欢迎,促使民警积极参与。二是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开设专栏,加强宣传力度,讴歌先进、弘扬正气,树立民警良好形像。在这方面长安分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2011年3月份,分局与长安区电视台合作开办了《长安警讯》栏目,包括警情资讯、防范知识、警务故事、便民政策等内容。其人员由分局通过公开竞争选拔的具有文字编辑、摄影摄像、主持才能的民警组成,有力的宣传了分局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成绩,讴歌了民警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英勇事迹,很快成为当地群众了解分局公安工作的一个窗口。三是要积极搭建平台,使具有文体特长的民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才能。例如,陕西省公安文联、西安市局警官艺术团等这些民警们自己的文艺团体,把发生在公安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以及民警执法为民、无私奉献 的理念,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树立了队伍形象,活跃了民警生活,也使广大民警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四是要充分依托公安网,开设民警学习、讨论园地,吸纳广大民警的建议,听取基层民警对警营文化活动的心声和需求。目前,已经有很多公安机关设立了专门的公安文化网站,这些网站的设立,在挖掘公安文艺资源,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发现培养民警艺术人才,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创新形式,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使警营文化建设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每名民警都能主动参与到警营文化活动中来。
加大硬件投入和人才培养是基础。要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其基础是要加大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目前,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安业务工作的需要,一些单位需要迁建或新建,比如,市局北迁工作已经启动,长安分局也将因老城区改造而另迁新址,各单位应以此为契机在新址中设臵健身房、文化室、演练活动场等场地,配备活动所需的器材,满足警营文化建设的硬件需要。还可设立警营荣誉室并不断充实内容,建成警察文化长廊。同时建立特长民警信息库,分类编组,把热心于警营文化事业的人才组织起来进行培训,逐步培养出一批开展警营文化活动的骨干分子。另外,适当招录有文艺特长的新警,以增加文艺人才的储备。
总之,警营文化是激励广大民警和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团结人、引领人、激励人的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臶。所以,要不断丰富警营文化生活,确保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工作,切实提高警察队伍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公安队伍,肩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神圣使命。
4.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四
演讲———激情颂祖国
“我自豪,我是一名交
警;我骄傲,我是人民的执法者……”
一句句、一声声激情澎湃的演讲,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不时从市交巡警支队六楼会议室里传出。
9月15日下午2点30分,市交巡警支队“庆国庆·展风采”警营文化周系列活动隆重开幕,率先开场的是“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来自基层所队的选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我叫朱正茂,是刚分配到一大队一中队的民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任师傅——吴杰……”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作为1号选手,这位刚刚走上交巡警工作岗位还不到一个月的女警,上场时毫不胆怯,落落大方,奏响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声”。她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真实感人的故事,描述了文昌阁那道亮丽的风景线——“马路指挥家”吴杰的高大形象。
市区二大队的王小萍用质朴感人的话语道出了女警背后的心酸和执著追求,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仪征大队的王黎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解读了“交巡警”这一职业的酸甜苦辣。机动大队的民警祝隽用自己以及战友的感人事迹讲述了公安民警平凡中的伟大……
前不久在央视参加文艺会演时,曾扮演过烈士许强的扬溧高速大队民警蒋澍。也参加了演讲比赛。也许他天生就是个优秀的“演说家”,也许是在央视得到过“高人”指点,蒋澍以自信、果敢的姿态走上讲台,以《我骄傲,我是交通警察》为题作了气势磅礴的演讲。最终,他凭借着娴熟的演讲技巧、饱满的精神状态、出色的演讲水平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夺得了此次比赛的第一名。
全方位,多角度,演讲者们联系实际,紧扣主题,充分发挥自身水平。他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娓娓道来,有的旁征博引,有的饱含深情,给现场观众和评委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参赛选手完全具备了专业水平,演讲技巧已经相当成熟……”作为专家评委,扬州广播电台女主持人石翔对本次演讲比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歌唱———红歌赞母亲
无论是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老年,还是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年轻后生,总有那么一首歌,曾经触动过你的心弦,总有那么一段旋律,曾经震撼过你的心灵……
9月18日下午,市交巡警支队六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全市交巡警部门的民警代表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静心等待着一场音乐盛宴—— “爱国歌曲大家唱”卡拉ok比赛。
14时30分,比赛在一曲激荡人心的《中国人》歌曲中拉开帷幕。接着,22位参赛选手一个接着一个闪亮登场,他们纷纷亮出看家本领,给观众们深情歌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滚滚长江东逝水》、《精忠报国》、《我的中国心》、《祖国,慈祥的母亲》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
台上选手唱得激情高昂,台下观众听得津津乐道,整个比赛现场成了音乐的海洋、欢乐的殿堂,现场氛围一次次被推向新的高潮。
“雅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这首耳熟能详的《青藏高原》一直是高音歌曲的代表作,就算年轻人也“望之却步”。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六大队大队长陆春余自信勇敢地走上舞台,一上场就以圆润饱满的嗓音吸引了观众,而高潮部分高亢宏亮的男高音更是赢得观众们阵阵掌声。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机动大队民警祝隽在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后,再次来挑战此次红歌大赛。他的一曲《精忠报国》,不仅唱出了广大交巡警对伟大祖国深深的赤子之情,更使现场的观众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那稳健、大方的台风及对歌曲音调游刃有余的驾驭彻底征服了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掀起了整场比赛的最高潮,而评委老师们更是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最终,他以9.58分夺得了本次大赛的第一名。
“高亢有力,深情款款,情深并茂,高潮迭起。”比赛结束后,市委宣传部夏峰处长用四句词语对歌唱比赛活动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拔河———团结就是力量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10日下午,市交巡警支队体能训练中心门前人头攒动,来自市交巡警支队各部门的12支代表队欢聚一堂,耐心等待着一场力量的比拼。
5.警营文化 篇五
为了进一步丰富官兵警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全体官兵度过愉快、充实、有意义的国庆节,体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松滋消防中队本着官兵同乐、陶冶情操、培养官兵爱国主义情感的原则,严格按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方法进行统筹安排,广泛征求官兵意见,对国庆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精细部署安排,为官兵创造了良好的节日环境,使全体官兵度过了一个难忘、快乐的国庆佳节。
国庆节当天,中队组织全体官兵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庆祝伟大祖国62岁华诞,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的爱国热情。随后几天,松滋中队组织了乒乓球比赛、扔飞镖比赛、篮球保龄球比赛、扑克牌比赛、篮球比赛、象棋比赛、围棋比赛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中队全体官兵纷纷踊跃参与。其中篮球比赛活动,中队官兵各组成员充分发挥部队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场上你追我赶、奋力拼搏,最后蓝队以高出对手一分之差结束了精彩的比赛。
在紧张的节日战备执勤期间,松滋中队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官兵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不仅缓解了执勤压力,更充分展现了官兵严肃活泼的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官兵安心服役、爱岗敬业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官兵投身消防建设的积极性。
6.区人民法院警营文化建设 篇六
司法警察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法院警营文化建设,根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营文化建设实施办法》,结合今年我院法院司法警务工作要点和法警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忠诚信念,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进一步升华队训“铁血铸忠诚,铁肩担道义”,践行“六铁精神”和“亮剑精神”,提炼人生格言、座右铭。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司法警察业务技能。传承警营优秀文化。激发干警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组织领导
我院法警大队成立警营文化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我院警营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警营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
三、目标任务
(一)精神文化建设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坚定忠诚信念,确保在任何时候都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
2.进一步升华队训“铁血铸忠诚,铁肩担道义”,践行“六铁精神”和“亮剑精神”,提炼人生格言、座右铭。警队要总结出最能反映本单位特点、精神实质、人生追求的队训;每名干警结合工作岗位性质,编写有思想性、有感召力的人生格言、座右铭,在警队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展示。启动阶段统一上报大队警政科,整理汇编后,通过大队网络平台宣传展示。
3.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司法警务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组织干警到交警、特警、巡警部门一线去,真正体验各警种的一线生活,同时组织我院法警到其他法院,找差距,学先进,并互相交流经验;结合训练计划,巩固岗位大练兵成果,组织我院法院干警开展岗位大培训,着力提升司法警察业务技能。
4、传承警营优秀文化。因地制宜设立队史室、荣誉室等场所,展示警队发展历史、工作成绩、所获荣誉以及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激发干警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
1.推进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化。警队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逐步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长效机制。警队要着眼于形势发展需要,完善机关安保、值庭、押解、看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主体、处置流程、警力配备等事项;完善后上报支队。
3.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和一日生活制度,进一步规范法警队伍管理,养成“执行命令坚决,职能履行规范,警容风纪严整’’的工作作风。
(三)行为文化建设
1.文明规范执法,提升司法警察执法形象。教育弓I导干警在各类活动中注重警察标识的作用,规范日常警务保障工作中的警容警纪、文明用语、执法程序,加深群众对司法警察的形象识别和印象,增加友好感,同时增强干警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2.培养先进典型,树立法警职业形象。警队要重点培养、发现、推荐身边的先进典型及事迹,每月月底上报支队警政科,通过大力宣传,树立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
3.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打造快乐警营。每年要开展两次以上全体干警范围的文体活动,大队每半年组织我院干警开展一次集中活动;每月举办一期法警论坛,5月份开办我院法警专刊、开通警营文化网络专栏,通过举办各类比赛、组织多种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增强警队活力,凝聚团队精神,浓厚和谐氛围。
(四)物质文化建设
1.利用多种载体、搭建多种平台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法院信息、网络等多种载体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开办警队自己的QQ群,多渠道展示警营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法警为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展示警营文化建设成果。警队要按照合理设置、量力而行、逐步提高的原则,打造“走廊文化墙’’、建设“减压娱乐室、扩展会议室,展示文化建设的成果,增强融入感,营建警营文化氛围。
3.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全方位展示各大队的警营文化。
4.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充分利用院图书室和网络,建立小
书柜、小书架,鼓励每位干警要经常读书学习,引导干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增强干警的文化素养。
四、方法步骤
(一)活动方式
我院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既要注重统一,又要保持特色鲜明。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丰富警营文化的内涵,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富有当地特色的警营文化项目。
警队每月认真组织相关材料,报送支队文化办。
(二)时间安排
1.学习交流阶段:4月1O日一4月30日为学习交流阶段,通过我院法院警营文化建设情况交流、先进警队典型报告、外出学习先进警营文化建设经验等方式,做好前期考察、项目调研等基础工作。
2.方案上报阶段:4月3O日-5月10日将本警队警营文化建设方案,项目和计划报支队文化办,同时将警营文化负责人,联系方式一并上报支队文化办。
3.启动,推进阶段:5月15日前全面启动我院法院“警营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本警队按照时间安排和具体工作
情况坚持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分阶段稳步推进,保证警营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要围绕自身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重集体参与、重团队精神、重个体展现”的原则,探索符合自身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本大队在现有警营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进一步提升具有当地特色的警营文化。
7.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篇七
近年来,县局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从抓教育、抓硬件到建载体、建机制,多措并举,实现对警营文化建设的“四面包围”,不断为公安工作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一、抓教育,铸警魂,为警营文
化建设明确方向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县局深入组织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集中教育活动,确保入耳入心入脑、统领公安各项工作。一是打造忠诚文化。在各机关单位、基层所队设立入党、入警宣誓牌,定期组织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不忘从警志、增强使命感。定期组织民警举行升旗仪式,适时组织“瞻旧址”活动,通过让民警身临其境感受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现场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二是打造责任文化。坚持“细微着手,彰显特色”,在办公场所走廊、民警办公室悬挂格言牌,配上民警的岗位职责,提醒民警时刻牢记职责,扎实工作。经常组织换位劳动体验等活动,教育民警树牢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三是打造廉政文化。建设集廉政格言、图片漫画等内容于一体的清风长廊,为民警配发印有廉政警句的水杯和笔筒、《行动日志》等办公用品,使廉政文化无处不在,廉政意识深入警心。经常组织开展算“七笔账”活动,让民警在严于律己上算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自由账、健康账、家庭账、亲情账,始终做到干净做事、清白从警。
二、抓硬件,建阵地,为警营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县局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深入推进“三室一廊一园”建设,不断满足民警文化需求。一是建好“三个室”。县局在15楼建立“警体训练室”,配备高标准的健身设施,让民警在工作之余开展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抗拒压力;要求各单位设立“谈心室”,建立“三级谈心”制度,领导和民警定期谈心交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成为民警沟通思想、加压鼓劲的“营养快线”;要求有条件的派出所逐步设立减压室,配备“压力与情绪管理系统”软件,室内物品布置合理,环境安逸舒适,播放柔和音乐,民警既可进行心理测试,又能开展心理调节,建成民警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心灵驿站”。二是建好文化长廊。以体现“激励奋进”为主题,以体现每层楼不同单位、不同部分的职能特色为核心,在各基层所队办公楼走廊内建立文化长廊,使民警时时刻刻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使到办公楼来办事的人也得到文化的感染。三是建好“文化园”。县局在部分基层所队院内建立警民“文化园”,摆放造型盆景、种植花草树木、铺设情趣小路,道路两侧设民警爱民走访、化解纠纷、帮扶群众、抢险救援、上门服务的宣传图版,中心位置搭设凉亭架,摆放长凳,群众可在此休闲,欣赏民警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达到自然景观与警营特色的有机结合,让群众感受警营文化,进一步增进警民感情。
三、建载体,活形式,为警营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县局坚持把警营精神文化作为警营文化建设的核心,坚持内部挖潜、借船出海等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一是用好固定活动日。充分利用每年元旦、春节有利时机,组织举办文艺晚会、与驻地单位联合举行警民共建汇演,利用“三八”、“五四”等节日,组织女民警、青年民警举行茶话会。十一期间举行“迎国庆”文体比赛。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二是组织专题文化活动。每月开展以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听一支优美乐曲、欣赏一副精美图画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富教于乐、富教于美、富教于智,使理性的灌输变成形象的启迪、空洞的说教化为情感的渗透,丰富民警生活,陶冶民警情操,拓宽民警的心灵空间。三是组织警营创作竞赛。县局在互联网服务网上开辟警营文化专栏,及时上传民警利用业务时间创作的书法、绘画、主题征文、演讲、诗歌、散文、小说、摄影、书画、手工以及其它类型的个人艺术作品,并组织网友投票进行评比,对获得前三名的予以表彰奖励,鼓励大家在完成正常勤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良好警营氛围。
四、建机制,求规范,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县局高度重视警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实现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成立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县局成立专门的警营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委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政治处,政治处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抓警营文化建设。二是制定警营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县公安局关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警营文化建设标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调度,定期研究新情况,为警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县局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单位综
合考评,对警营文化建设评为优秀的单位,考核中予以加分;对被列为差等档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树先资格,切实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责任体制,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四是健全激励促进机制。县局树立“创新是能力,创优是水平,创造是本事”的鲜明导向,出台《县公安局文化建设创新奖励办法》,对在警营文化建设方面创新举措、取得实效的民警
8.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 篇八
建设实施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育警”、“文化强警”战略,充分发挥警营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树立公安形象和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适应新形势下部队官兵的警营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官兵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打造更多边防文化亮点,在警营内部营造团结、文明、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根据部局、总队、支队警营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特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习主席一系列决策指示,聚焦“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鉴定强军信念,筑牢强军之魂,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官兵主体左右,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更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二、组织领导
为开展好警营文化建设,大队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大队军政主官 成员:大队部全体官兵
三、大队警营文化建设主题
大队警营文化建设主题:传承滨海园区边防精神,建设官兵幸福之家。
四、大队警营文化内容
(一)一楼大厅树立四块牌子,分别是“四项建设”、“爱民固边”、“党建工作”、“两项重大教育”,牌子之间可以用绿色盆栽点缀。
(二)一楼大厅左侧走廊以“爱民固边”为主题,右侧走廊以“执法为民”为主题。
(三)二楼以大队特色为主题,“廉政文化”、“三活”等等,强调大队特色。
(四)三楼以部队管理、部队生活、文化艺术为主题。
(五)活动室、健身房酌情设计。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统一官兵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带头投身到警营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层层动员发动,消除模糊认识,统一广大官兵的思想认识,不断丰富警营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构筑紧扣时代脉博、体现边防特色、内容丰富的警营文化体系,努力把本单位的警营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是要真抓实干,狠抓工作措施落实。领导干部要做好警营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既要带头积极参与全局性的文体活动,又要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警营文化活动,要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文化阵地设施,认真各类文体活动的规章制度,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
三是要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品牌文化。要广泛宣传动员,合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机制。突出单位特色和亮点,科学定位、精心策划,确立自身警营文化建设中心理念,努力建设能够体现本官兵精神风貌、具有鲜明边防特色的警营文化,着力打造本地警营文化品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的理念,把调动和发挥广大官兵的智慧和才能作为警营文化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的职业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为做好公安工作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四是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浓厚氛围。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简报、新闻报道等形式,及时总结上报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宣传和推介优秀作品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大力宣传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新成效,不断完善和巩固文化阵地,促进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边防工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边防业务建设和部队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六、经费支持
大队拟将警营文化纳入2017年度经费预算,初步预算4000元,用于购置各类警营文化器材,建设场地设施、培养官兵警营文化艺术。
滨海园区公安边防大队
9.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 篇九
警营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警营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安队伍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力。公安机关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主体,和谐温馨的警营环境也有利于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进步和团结一致,更好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在构建和谐警营文化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努力做构建和谐警营的表率,实现“共创和谐环境,共享和谐成果”的目标。笔者就如何构建本局和谐警营文化作几点粗浅的探讨。
第一,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什么叫“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主张的“和而不同”,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认多样性,承认差异性,提倡在揭露矛盾、积极斗争中坚持真理,推动工作,构建和谐。相反,“同而不和”则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逃避现实,貌合神离,是一种虚假的和谐。由此可见,我们讲到和谐,不是否认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转中发展进步的。我们公安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不可能没有矛盾。推进公安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处理矛盾的持续过程。但是,在对矛盾的看法上,一些民警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偏颇:一种是把矛盾的斗争性简单化;另一种是把矛盾的统一性片面化。这两种“矛盾观”都不是唯物辩证的和谐观,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警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和而不同”的意识,克服“同而不和”的观念,正视问题,承认差距,求同存异,讲原则、顾大局,勇于和善于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在公安队伍中真正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活力四射的生动局面,用和谐理念灌溉出警营的和谐之花。
第二,树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先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其人。一个其貌不扬、又笨又土的战士,钢七连高连长死活看不上他,曾两次把他拒之门外,断定他是个练不出来的“孬兵”。可后来就是这个“孬兵”,靠着刻苦训练,靠着超人的努力,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成了全团、全师乃至集团军数一数二的尖子兵,他的名字叫许三多。由此,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事,能不能成为一个对队伍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是要看自身的努力程度,敢不敢、能不能挑战自我。一个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大成绩。一个有崇高目标、期望成就大业的人,总是不停地超越自我,最后登上成功的颠峰。现在,我们队伍上下风清气正人和,给我们每个民警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海阔凭渔跃,天高任鸟飞”,工作、生活在这样清明的政治环境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工作做好,不把队伍管好,不把业务抓好,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埋头苦干、冲锋在前,奋勇当先,争创一流。
第三,要树立相互包容的“融合观”。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制。对此,我们每一名民警都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做到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豁达、境界更加高远。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民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特点也各不相同,队伍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有些带兵人往往习惯用“纯而又纯”、“听不听话”的等老思维方式观察事物,以个人好恶看待下属,时常把个性当毛病、把特点当缺点。对多样性的事物、观点和意见,有的同志总有一种看不惯、不顺眼、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思维方式应当摒弃。有差异才有和谐,有多样性才有统一
性。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一个单位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对下属的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尊重下属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权利,倾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要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地信任和依靠他们,正视特点,尊重个性,不小看、不歧视,在感情上为构建和谐的警营关系奠定基础。努力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和谐警营建设。
第四,要树立尊重民警的“人本观”。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事关队伍建设相信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根本原则;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问题,而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从严要求与人性化管理、队伍的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强调工作的多,关注人本的少,重任务的布置,轻人文的关怀。这种“以物为本”、“以任务为本”、“以工作为本”的思维定势是本末倒置的,应当摒弃。要进一步强化“人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观念,防止和克服单纯用物化成果衡量队伍建设成效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素质是发展之本”的观念,防止和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完成、轻素质提高的现象;进一步强化“民警是队伍建设主体”的思想观念,下大力纠正那种单纯把民警作为教育对象、训练对象、管理对象,而不重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的现象。选准人文关怀的切入点,努力使民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意愿诉求得到充分表述,正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同时,要把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到科学发展全过程,努力使民警实实在在感受到单位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素质全面提高的进步感、权利使用的公平感。
第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成才观”。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这一理论说,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话:开卷有益。因此,无论你是高中生、大专生,还是本科生、研究生,这些学历只是证明你过去曾经读过书,却不能证明你今天和今后不需要读书。因而,我们坚持读书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列经典,还要博览群书,学经济,学科学,学历史,学文学,书读多了,肚子里有了“东西”,干工作,才会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增长才气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只有投身火热的工作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第六,要树立宠辱不惊的“名利观”。如何正确看待名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它是一块“试金石”,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工作心态,更检验着人品官德。司马迁,大家都熟悉,是汉武帝时候的太史令,他仅仅因为替出征匈奴而被俘虏的李陵辩护了几句,而震怒了当朝皇帝汉武帝,被投进监狱。在死刑与宫刑的选择上,他选择了辱没男人人格的宫刑。为什么?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他的《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忍辱负重14年,终于实现了他的宏图大志。在我们队伍也是一样,无论你是领导,还是部属,无论你是干部,还是民警,都是队伍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主力军,大家只是岗位、责任的不同,都一样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对待职务升迁、岗位分工,要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情怀,要把主要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放在做好本职工作上,比出工作的高标准,比出思想上的高境界。
第七,要树立高度自觉的“自律观”。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过:“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这句话,我们从一些贪官身上都能得到印证,成克杰、陈良宇、文强是一些沦为阶下囚的人,要么是对金钱的贪婪,要么是对权力的攫取,要么是对美色的迷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实,人世间,最顽强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自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信仰,一种觉悟,一种素质。我们可以这样经常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符合党员及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吗?对得起组织、官兵和社会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象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在为人做事就会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糊涂;多一份清廉,少一份贪婪了。一个人想不想自律、能不能自律,表象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荣辱观问题。记得在格言中,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感触很深。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羊在迁徙过程中,头羊年老体衰,无法带领大家继续向前。此时,狼群又伺机围攻上来,在群羊慌乱之时,一只中年的公羊号令大家形成圆圈,将头角一致向外抵御狼群的围攻。数次的较量,狼群败下阵来四处逃散。经历这次危险以后,在迁徙途中,羊群遇到任何危险。在这只中年的公羊的带领下都能化险为夷。在即将达到目的地时,羊群需要渡过一条大河。中年的公羊想一次性将大家都渡过河去。羊群怀着喜悦的心情上船后,船缓缓驶河中心。突然一个巨浪汹涌而来,在中年的公羊还没有向羊群发号分散指令时,羊群自动向中年的公羊占据的位置集结过来。大浪过后,河面上除了漩涡以外,一片沉静„„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强烈的自律观,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10.加强人性化管理推进和谐警营建设 篇十
市局在创建和谐警营的决定中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领导干部的亲和力、公安民警的创造力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笔者认为,要推进和谐警营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就要加强民警队伍人性化管理理念,全面提升队伍管理水平,促进民警队伍整体素质和
战斗力的提高。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系统化改革公安队伍管理体制和人事、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相关工作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体民警中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受其益的健康向上、充分活力的和谐发展局面。
当然,人性化管理并不是抛开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它是以刚性管理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对公安队伍管理工作的改进,完善和补充。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在和谐警营建设中,人性化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干部形象建设,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表率作用。人格的力量最能感化人心,感化了人心必然赢得信赖与支持,从而形成推动组织顺利发展的合力。作为公安工作的管理者、带兵人,不仅需用自己的业务能量感化警心,而且还需用人格的魅力凝聚警心。这就要求公安队伍管理者必须以自己人格的力量赢得民警的尊重和敬仰。有些公安基层单位领导忽视了表率作用:没有带头实践公安的精神和为警理念,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而使民警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因此,公安管理者“官念”淡化,强化模范表率意识,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最首要、最关键的一步。
二、健全沟通机制,全面了解和掌握民警需求。大力推进警营情感建设是创建和谐警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和谐、和睦、和顺的警营人际关系,沟通是前提。由于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因此全面分析、了解、掌握民警需求,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就公安队伍管理的沟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收集和情况掌握。对外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与情报,对内可以了解民警的意见倾向和工作结果,把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需求,洞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管理的效率等。二是稳定队伍思想情绪,改善队伍人际关系。沟通本身是人的一种重要心里需求,可以解除人们内心的紧张与怨恨,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在互相沟通中产生共鸣和同情,促进彼此的了解,改善人际关系。通过领导与民警之间、民警与民警之间的沟通,既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和压力,更可以增进了解,达成共识。三是调动民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激励民警无私奉献。通过选择民警能接受的方式和渠道,以说服、引导的方式促进公安工作理念、目标、战略等得到民警的理解和支持,改变传统管理中将各种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强行让民警执行的状况,调动广大民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公安机关的凝聚力。四是激发民警的创新意识,使各项决策更加合理与有效。全方位的沟通活动可以促使民警进行跨警种、跨部门的讨论、思考、探索,有利于推动工作创新和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
三、完善绩效考评、奖惩制度,激励民警干劲。考评奖惩机制的完善,关系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导向,关系到民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一是要加大目标考评的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使民警在竞争中求发展、求创新、求进步。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能勤绩的标准,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做到奖励一个,带动一片;处理一个,教育一片;使用一个,激励一片。二是要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民警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要做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民警中大力弘扬正气,形成一个争先创优的氛围。三是要把责任与利益挂钩,促使广大民警奋发进取。要因势利导,把责任的大小同利益的多少联系起来,做到责利挂钩,责重利大,责轻利小,使民警的责任与得到的利益成正比,从而有效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在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佳绩。
四、坚持民主建警,增强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领导者要坚持民主建警原则,采取征集“金点子”、“听证会”等民主集中制形式,由民警独立自主、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决策目标,实现“群言堂式地柔性决策”,择善而行。市局相继建立的公安局长网上信箱、各级领导定期约见基层民警以及通过在民警E站中开设专栏组织民警讨论等广泛征求民警意见建议的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民警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热情,也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11.浅谈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现状 篇十一
基层警营文化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怎样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对于保证消防部队官兵政治合格,促进部队管理,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就要不断的创新,树立官兵的主体地位,促进部队“三基”工程建设。
一、要充分认识文化在部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部队战斗力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其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活跃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部队文化工作是有部队特色的艺术化了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教育鼓励、潜移默化对官兵产生积极影响:一是通过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把进步的思想贯注于官兵头脑,引导官兵提高政治觉悟,培养高尚情操,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加原动力。二是通过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把文化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鼓舞官兵士气、激励官兵斗志,保持官兵旺盛的热情,产生巨大的战斗力。三是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官兵的基本素质,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进一步增强战斗力。四是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增强官兵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将直接产生战斗力。因此,我们要从这样高度来看待警营文化工作在部队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警营文化建设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和塑造官兵的基本要求,是部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增强加快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当前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消防部队有着重视警营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积极引领和推动了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引导基层官兵奋发向上、多姿多彩的警营文化生活已经成了警营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与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还不相适应,与“三基”工程建设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阵地”意识不强。有的基层单位和干部认为文化工作不是中心工作,抓不抓无关紧要,不如搞教育、训练实在管用。还有的觉得花钱搞文化建设投资大、见效慢等等。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得警营文化工作在基层一些单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经常可见。二是思想性不强。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一些单位和干部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活动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把警营文化活动当成是单纯的娱乐性活动,把思想性淹没在娱乐性当中。有的单位开展活动重视的是物质奖励,以奖金的多少作为吸引官兵参加的条件。有的单位和干部对地方文娱活动
项目的引进毫无选择,把一些不适合部队官兵特点的娱乐方式引进部队。还有的单位和干部把开展文化活动的认识仅仅限于为了拴住士兵,消磨时间,免得战士无事外出,给部队管理带来困难等等。三是创新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对文化活动缺乏组织和策划,把文化工作当成一种不变的套路,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和吸引力,甚至有的是出于管理和惯例的需要,应景式地开展“唱歌、拔河、打篮球”等被官兵称之为“老三样”的项目,与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因警营文化的相形见拙,使得一些官兵到地方违章娱乐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部队管理的难度。四是作用发挥不好。主要表现在警营文化工作的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不明显,要么开展不力,要么颠倒了文化活动中教与乐矛盾的主次关系;文体设施作用发挥不够,重建轻用,图书室变成“储藏室”,文体设施束之高阁,变成摆设的现象时而有之,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文艺骨干作用不明显,文艺骨干缺乏,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基本功不过硬,不敢唱“主角”,不会唱“主角”。
上述四个问题是新形势下部队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不正视不行,不解决好更不行。四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二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引导行为,观念牵引思路。四个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就是一些单位和干部缺乏对警营文化建设重要性和战略性的正确认识,缺乏长远谋略。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占领意识和争夺意识的弱化,从而使得一些基层单位的警营文化建设缺乏对社会不良文化冲击的抵抗力,影响部队战斗力。二是组织引导不力。缺乏对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组织引导,奖惩不到位,活动不多、档次不高、氛围不浓、吸引力不强、特色不明显,文艺骨干的空间得到压缩,舞台受到限制。
三、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按照十七大精神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要在“占领”上下工夫,在“育人”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找出路。
一是端正思想认识,强化有为意识。文化是战斗力。警营文化建设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其成效如何,直接关乎官兵的基本素质、精神面貌,关乎“三基”工程建设的发展,关乎部队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是部队一项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工作,要坚信警营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努力克服文化工作是副业,抓不抓都可以的错误认识带来的弊端。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首先要动起来,要当好“导演”,搭好“舞台”。要多过问、多协调、多为下属解难、多为下属压好阵脚。基层干部要
当好“主角”,当好“管家”,苦练基本功,提高组织协调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基层官兵特别是文体骨干要积极参与,发挥作用。
二是坚持文化塑警战略,让先进文化常驻警营。文化工作一直是思想政治领域的前沿阵地,先进的东西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东西就会抬头。部队文化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对正确思想的宣传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所以,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首要在坚持文化塑警战略,贯彻“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不能“跑调”,不能有“杂音”。要通过完善设施,建好队伍,开展活动,不断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厚军旅气息、催人奋进的警营文化。
【警营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推荐阅读:
警营文化建设总结08-16
区人民法院警营文化建设07-16
从文化的角度谈茶文化存在的意义08-19
丝绸文化的内涵及意义06-13
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10-16
语言对文化社会的意义10-19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10-2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世界意义07-15
企业文化体现的意义和价值09-23
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