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2024-08-27

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精选9篇)

1.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篇一

特色创新 引领内涵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强国富民之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驱动内力发展;只有强有力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创新的后动力。沂源县荆山路小学高度重视特色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书香文化滋润教育发展之根

沂源县荆山路小学师生们在《高山流水》古筝乐曲声中,端坐于桌旁,开始“天天练字十分钟”。有的手执铅笔、有的手执钢笔(圆珠笔)、有的手执毛笔书写梦想、描绘未来;书写内容是我校创新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它包含了经典古诗词、故事、名言箴句等三大类四百余首(则、句)。2300余名师生在墨香中凝神聚力地推动我校特色品牌扬帆远航。

2008年我校增设书法课,配备了专职书法教师,中、高年级成立“书法小组”,学校成立“书法社团”,书香校园已初步形成;2010年又在低年级增设硬笔书法课。但是书写内容杂乱无章,书写纸张参差不齐,面对问题,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历时三个月搜集整理经典诗词120首,励志故事80则,寓言故事30则,孝道故事40则,英雄故事30则,成语故事60则,名言箴句50条,编印成“荆山路小学传统文化校本教材”2100余册,并统一印制练字本,实现书法习作三统一,创成书法教育特色品牌,先后被淄博市教育局,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对学校的创新发展发挥有力推进作用。一是师生素质显著提高。师生们练习书法的同时,默诵了古诗词,记住了励志故事、成语故事、英雄故事、名言箴句等。校园内说脏话,甩时髦词的人少了,出口成章、古香古韵的话语多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同学之间团结了;服务他人、感恩他人的人多了。先后有3名教师被评为县、市级师德标兵,学校也被评为县级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学校连续4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组织奖,王太海老师连续2年荣获省级百杰小书画家选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白志同同学荣获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银奖,伊嫚瑜同学荣获山东省百杰小书画家称号,陈佳琳、马文瑞、白宇华等荣获2012年淄博市纪念建团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学校志愿服务队由原来不足百人猛增到600余人。

二是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书法练习实践,校园内浮躁之人减少,沉稳之人增多;善于学习之人增多,不思进取之人减少。学习优秀率由原来的83.5%提高到91.1%;姜艺晨曦等6名学生荣获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一等奖,6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8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1人次被评为县级以上教学工作、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师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勤思善学氛围的形成,学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先后被评为省、市平安和谐校园,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级依法治校先进校,并在全市创新教育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学校被评为市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县级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创立的《关于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的研究》研究课题,2013年被确立为山东省重点课题。

我校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扎实推进,不仅纠正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耐心毅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质量日益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铺路,为学校素质教育增色积淀。

传承孝道文化 强壮知恩感恩筋骨

十年前,沂源县荆山路小学创建了以“孝道”为主题的校园孝道文化,在楼道顶部、室内外墙壁悬挂了名言箴句、经典孝道故事为主线的图文并茂的匾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孝道”文化。

传承、光大校园孝道文化,是学校重要职责之一。我校启动师生“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制定了十佳孝星评选标准、评选办法及表彰奖励办法等。

“十佳孝道“之星成为师生学习标杆,召开孝道教育主题班会,刊出孝道教育手抄报,建立孝道教育专栏;学校成立 “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护老”志愿服务活动; “常与爸妈拉拉呱、常帮爸妈做家务”活动; “尊师爱生构建和谐校园”活动,创成省、市平安和谐校园。

同时,我校在教职工师德考核、优秀学生评选中,增加了“孝道”考核内容及权重,进一步激发师生“崇尚孝道教育,传承孝道文化”意识,提升师生的思想素质,促进校园孝道文化的繁荣发展。

实践作业 提升能力 我校倡导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勤于动手动脑,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逐步建立起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因此,我校足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学科融合。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健康为底色,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创建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创设多种获取知识的机遇,在体验中得到新知,在应用中提高认识,在训练中锻炼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创造。

实践性作业从不同层面锻炼学生,启发潜能。分为九大类,十几个小项:一是“体能锻炼、技艺修养”,包括体能训练、绘画技能和书法技能,翟欣宇同学用文字、漫画相结合的方法,记录植物生长过程,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提升了绘画技能;二是“亲身体验、感悟生活”,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恩于心,知恩于行;三是“观察社会、记录感动”主要记录有意义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感,集结成册;四是“阅读书籍、开阔视野”,阅读2-4本书,制作阅读记录卡,撰写读书体会;五是“诵读经典、奠基人生”,包括新经典日日诵、古诗词以及传统的文化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篇章;六是“环境保护,我在行动”,主要针对环保热点进行调查,如雾霾成因、水资源污染调查,开展低碳生活、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美化环境;七是“养殖种植、观察研究”,进行一次种植或养殖活动,详细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活动情况,写成《我的种(养)殖研究报告》;八是“主题手抄报”,主要有书法、诵读、英语、家乡风情等主题;九是“数学日记”,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情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感受、自己的独特想法记录下来。

我校制定《学生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方案》,针对学期特点和社会实际,精心设计每个实践性作业要求,打印装订成册,学生人手一册。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作业要求,通过班级QQ群、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作业管理和指导模式。

我校建立实践作业展评制度,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固定的实践性作业展评时间,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把优秀作业集结成册进行展览。展评制度从深层次上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性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学习技能,锻炼能力,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一是自立自理能力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能根据作业标准,制定活动计划,将活动合理的分配到每周中,每天的学习和活动有计划、有安排,在自我要求和家长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实践作业。

二是审美情趣得到激发。绘画、书法、手抄报制作、建立阅读记录卡、作业的封面设计等都彰显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版面和色彩相互映衬,设计情趣横生,处处体现出审美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是生活技能不断提高。今天我当家、我是理财小能手、压岁钱的使用、尽一份孝心等活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做家务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四是学习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实践性作业摒弃作业单调性,创设多彩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参与学习和实践。观察日记、调研报告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手抄报、阅读记录卡、读书体会等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养殖和种植报告,彰显了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探究能力;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场景,提高了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

五是情感素养明显提升。练字本映射出学生细心勤勉的身影;走向田野的实践活动,培育了感恩大自然的情感;观察日记、低碳生活在身边等调研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沂源风情、节日习俗等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孝行在家中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孝就是知恩感恩,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装满了浓浓的爱。

让作业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习,学习丰富生活。家长和学生一起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考察、去访问、去发现、去探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作业激励着每一届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积蓄能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稳步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为素质教育积淀增色。

沂源县荆山路小学校长 白先录

2.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篇二

今年2月27日是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 网络强国是我们面向信息社会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很多国家安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网络安全问题。过去我们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在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充分前提条件,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安全的信息化, 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要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统一谋划和推进。习总书记也讲到信息流引导资金流、人才流,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 信息掌握的多少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引领创新

在“新常态”条件下, 未来经济的选择我认为只有一条出路, 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低端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以再持续了。生产要素、中等收入的陷井、环境承载能力等, 已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再走过去的经济发展之路。从国际竞争看, 在高端领域, 发达经济体堵截;从低端领域看, 我们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种转移对我们有利。我们面临其他金砖四国的挤压和竞争, 说明中国人不能再做过去低档次的工作, 必须从事高档次的工作, 要挣高工资。现在低档的工作都有人干了, 而过去并没有提高我们的素质, 所以做高工资的工作也不现实。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 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 出路只有创新。习总书记也在今年6月9日讲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科技, 科技里面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它的定位高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 信息技术成为最朝阳的基础产业。创新第一要提高人的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从事高水平的工作。第二提高投资收入, 不光增加投资量, 要提高已投产业的投资收益率。第三就是创新经济最重要, 就是国家和民族要有创新的制度和环境, 如果没有制度环境, 一切生产要素的创新、创业激情是迸发不出来的。

我认为创新最重要的要素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化思维, 有相关统计数据能说明这个问题。中央制定一百年的创新活动, 20%是由资本贡献的, 80%是由科技贡献的, 在科技贡献的8 0%中又有80%是IT技术, 这么算下来, 64%的创新活动是由信息技术来引领引发的。从统计数据看, 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角度讲, 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并没有重大的突破, 它始终处于比较平衡的速度, 而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营造了互联网公共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扩展了经济领域, 所以大多数活动都要在新的框架下重新设计, 形成双空间协同理论推动经济发展。

信息化的3个生产要素

把信息化元素作为生产要素, 我认为最重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就是信息技术还在迅猛的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都是这几年在迅猛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 它提高了我们信息采集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是我们目前工作的核心。我们似乎可以不再关心信息技术的指标, 而是关于知识如何进行开发, 如何进行利用。这次会议的主题“大数据时代, 中国物流业的变革”, 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大数据就是信息资源在网络化下的载体, 无论是大数据、中数据、小数据, 都是信息资源的表达形式。要利用信息本身的价值, 信息技术带来的只是语法上的革命, 语法上的创新, 而信息资源带来的是语义上的创新。

第三就是在不断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信息化思维。最近也讨论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各个行业, 也有提出微信+, 我们互联网发展到3.0, 还在不断地推动, 形成了一些信息化的思维。现在信息化思维讨论很多, 我认为信息化哲学主要是三句话:网上互联互通;信息说了算;知识引领。每个行业升华都需要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对各行业改造有三个阶段。过去行业经历了业务一体化阶段, 也就是计算机化阶段, 创新引领阶段;第二阶段是融合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

信息化引领物流业发展

目前, 物流业还是一个作业层次的概念, 应该将物流放在供应链价值体系中思考,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电子商务成为供应链最主要的表达形式。电子商务从流通型的电子商务, 向供应链型电子商务转型, 这就驱动了物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转型。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在向这个方向转型。这些年来, “十二五”规划中对电子商务的预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未来十年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不会低于30%, 仍然会高速的发展。这是对目前经济的再造, 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购物问题, 或者是B2C问题。未来无电商不店, 无店不电商, 电子商务会是常态。也许过几年我们就不再探讨电子商务, 因为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和规划架构, 主要涉及24个工作领域, 其中重点是将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紧密融合起来。

之前信息化水平滞后物流业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达到信息化水平跟物流业运作水平同步协调的转折点, 说明这几年的推动工作是有效的。我预计明后两年, 信息化基本上能够达到物流运作需要的水平。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

3.创新引领 循序发展 篇三

一是杂志运营机制创新,二是杂志社管理方面的创新,三是杂志内容的创新。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杂志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主要主办等单位的推进下,整体的运作模式采取了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特别是理事会成立,采取了股份制运营的方式,每一步的提升跟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杂志社在北京市协会和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取得的。

特别体现了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二是以服装产业为龙头,转型以后更是以成衣名品为龙头;第三是融合了多个都市时尚的领域,不断地完善杂志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杂志的宣传逐步形成了北京时装之都的品牌形象。特别是我们服装企业品牌,在这个宣传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转型升级、品牌集群、北京品牌的形象逐步确立,而且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也进一步得到发挥。

五年来,杂志社在内容上,在杂志的办刊风格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和风格,与此同时,杂志社不仅办刊而且办事,办企业急需之事,和企业需要服务之事。在这五年中杂志社办了相关的一些展览、企业工商慰藉等等。并在协会的指导下,杂志除了办刊,也专门办了一些重大的活动,包括参加一些论坛的组织和策划,特别是在时装之都建设十周年之际,在经信委和协会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了时装之都新闻片的总体编辑和策划,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时尚北京》杂志,在行业中已经成为了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和有力的媒体平台。

下一步,在下一个十年,在十三五规划中,《时尚北京》杂志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且更大程度的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

在时装之都十周年的总结会上,我们行业的主管副市长张工同志就特意强调了今后行业发展的四个方面。我在这跟大家再说一下提纲,可能有些领导参会有些作用。

第一个方面希望我们北京服装产业,也是《时尚北京》杂志社的一个重点的发展目标就是创新。要求我们要重新、全方位的认识我们首都核心功能,在这个总体背景下,全新定义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行业以新的互联网的思维、众筹的思维来策划整体活动,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国际化的标准来推动时装之都建设。下一步要征求企业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跟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一起制定行业十三五规划。我们希望下一个十年,提出北京在时装之都建设的基础上,要建设“时尚北京”这样一个概念。

第三,要跨界发展。特别是媒体在这个发展中重要作用。注意力经济在新的形势下,北京对时装之都新的定位下更加需要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四个方面,就是希望政府跟协会联手,搭建平台,推动基金的建设和众筹思维的运用,大企业集团的联合和兼并重组,经济的联合。这为《时尚北京》杂志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时裳纪-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十年历程》一书,已于2015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对《时装之都规划纲要》发布十周年的纪念,更是记载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十年的发展足迹,展示十年建设的辉煌业绩。

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是2004年初,由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召集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在对中国经济重要转型阶段发展趋势的认真研究,深入行业、企业基层的调研走访,并考察国内外时装都市建设发展状况,借鉴多方经验,结合北京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服装行业发展现状提出的。同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发布了《促进北京时装产业发展,建设“时装之都”规划纲要》。

建设北京“时装之都”的总体思路是: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以奥运为契机,以首都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突出设计龙头,发挥品牌效应,营造时尚氛围,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引导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设计研发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流行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成中心,树立北京成为全国和世界“时装之都”的城市形象。

2014年是《纲要》发布十周年。年初,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十年历程》编委会。随后开始走访调研、收集资料、编撰图书。编写组对采集到的与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十年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了仔细认真甄别筛选,历时一年编撰完成了《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十年历程》一书,其间数易其稿。

本书以《纲要》中所提出的建设五个中心为核心内容,沿着十年发展的时间脉络,用图文并貌的形式,浅阅读的语言风格,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全面记录了时装之都十年建设足迹,展现了十年建设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全书共有八个部分:

1、拾年;

2、设计创新 文化自信;

3、时尚展示 高端引领;

4、商贸多元 名品汇聚;

5、北京发布 世界同声;

6、产业集成 品牌支撑;

7、同心协力 共谱华章;

8、后继;

另加附录:纲要、设计师、品牌大奖、设计研发、技术创新、销售、利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北京“时装之都”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进下成绩斐然,回望过去十年的建设历程,不由得让人感动于心、感恩于行。钦佩于决策者们的胆略与胸怀,提出了高瞻远瞩的理念;叹服于规划者们的魄力与智慧,制定了落地实施的方案;感动于建设者们的辛劳与奉献,践行了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真诚地感谢每一位参与、支持和关心“时装之都”建设的人。

4.创新引领发展演讲稿 篇四

可以说,《建议》对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未来5年,山西将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阔步走上全面创新发展之路。

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的创造潜能,将引领山西发展步入新境界,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倘若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迈进小康注定是水中花、镜中月。

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据初步测算,为了确保到山西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我省GDP年均增速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须达到6.5%左右。

在我省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仅增长2.8%,我省面临的任务之艰巨、问题之突出,由此不难想像。

面对艰巨的目标任务,我省“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哪里?《建议》作答: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突破一切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发展。”

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表示,国内外、省内外的发展实践已经一次次证明:唯有锐意创新,才能拥有充沛的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转向主要依靠效率优势来拉动增长,从此使发展跃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反过来,创新不足势必动力不足,自然也就很难破解微观发展的困境。

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大幕将启的历史节点,我们环顾国内外、省内外形势,也得出了同样的判断:未来5年,山西突破诸多发展瓶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靠的还是“创新”二字―― 从国际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国内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均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3大特点,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唯有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我国经济才能完成由大到强的精彩“变脸”。

从山西看,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发展粗放、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效益不好等“短板”突出。

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手持“创新”这把“金钥匙”来开启一把把“门锁”。

只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才能有效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

可以这样讲,无论时与势,还是艰与险,都把山西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

另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也都离不开科技和制度等方面创新的支撑。

所以,创新发展理所当然地位居我省“六大发展”之首,并成为全省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

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 一提到“创新”,一些人脑海中首先迸出来的`字眼,可能就是“技术发明”“科技创新”,而《建议》则提出了“全面创新”的观点。

《建议》是这样表述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发展必须立足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向全面创新要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不断增强我省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这表明,我们接下来要推进的创新发展,一定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全面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种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作法,是对创新本质的更高层面的认知。

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

倘若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抓创新,小打小闹,力量有限,根本不可能形成足够大的力量支撑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

所以,要想使我省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就必须让创新涵盖到经济体系、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管理制度等诸多领域,贯穿于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

另一方面须看到,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最困难、最具挑战的也是科技创新。

我省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尤其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

潘云认为,创新首先是一种理念,而且创新离不开环境、体制和机制的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念、环境、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本身也是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此,《建议》提出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浓郁氛围,以此来“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社会风尚”。

这也就是说,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就要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在三晋大地上蔚然成风,从而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

5大着力点绘出我省创新发展路线图 当然了,把创新贯穿于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还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重点突破。

《建议》提出了我省创新发展的5个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发展新空间、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在潘云看来,这个布局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我省资源型经济亟待转型的形势,既符合中央关于创新发展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同时也紧密结合山西实际,体现了山西特色,是中央创新发展理念在我省的具体化和新实践。

培育发展新动力,就是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建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消费对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拓展发展新空间,就是要着力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经济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全力推进“三个突破”――这两个着力点的选定,无疑对我省具有现实针对性。

当前煤炭产业仍然决定着山西经济的基本面,我们必须围绕提高煤炭等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能源产业,优化提升现代高载能产业,走出一条“六型转变”的“革命兴煤”之路。

与此同时,狠抓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接替产业,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以此奋力破解“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审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金融振兴动力不强都是制约山西发展的瓶颈。

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就是突出问题导向,对症精准施药,这无疑将成为我省破解要素制约、激发发展活力的主要突破口。

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

5.机关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汇报材料 篇五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xx政协机关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提升机关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和政协特点的“党建样板”。

一、立足机关党建,我们着力抓好学习培训,建好素质提升“加油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xx政协机关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学习作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永恒工程,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队伍。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政协特色优势,创新党建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资源,五年来共组织干部参加培训90余人次。依托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平台,组织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轮训150人次。定期举办机关集中学习、联组讨论,机关党组成员、厅级干部、党支部书记上主题党课。建立“赣协机关党建”QQ群、微信群,发布“微党讯”、开设“微党课”。创新举办机关“两学一做”知识竞赛活动,机关全部18个党支部书记和支部代表队分两个层次参加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注重机制保障。按期对机关党委和18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调整,探索推动机关党委与人事处合署办公,配备专职党务干部。明确机关党组书记为机关党建第一责任人,建立机关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委推进落实、处室负责人“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通过力量整合、工作融合、机制联合,不断强化机关党建核心队伍。三是注重营造氛围。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以机关党组中心组学习、机关党委会议学习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坚持在《光华时报》开设学习教育专栏,厅级干部带头,五年来累计刊登学习体会文章100余篇,在机关办公网发布学习体会文章200余篇,在江西机关党建网、江西文明网、《风范》杂志、《机关党建信息》刊登宣传稿件40余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春节回乡调研活动,共有6名干部的调研报告获得全省表彰,xx政协机关荣获优秀组织奖,机关好学向上、比拼赶超氛围蔚然成风。

二、立足机关党建,我们着力抓好组织队伍,锻造干事创业“定盘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xx政协机关坚持把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基础工程,以“五星创评”为目标,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切实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机关党建示范点。

一是推进“连心”工程。组织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政治生日”、“党员家访”等活动,机关党委书记对各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党员定期进行家访,了解思想生活状况,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党员干部到南昌市小金台社区、豫章厚街社区和抚州市黎川县新华村、皮边村等共建社区(村)报到,五年来参加志愿服务共280余人次。二是推进“强基”工程。深入贯彻省直机关工委《关于严格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意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分析、谈心谈话、党组织关系管理等党内生活制度和有关党费收缴、管理、使用的规定,规范党员发展和管理,扎实做好党内统计、党费补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入库、党代表推荐选举等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江西机关党建网”“省直机关党建在线考核系统”“省直机关党务管理办公系统”部署的各项任务。深化“五星创评”活动,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办公厅研究室、老干部处、文史和学习委办等3个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三是推进“模范”工程。组织参与全省“龚全珍式好干部”的.推荐评选活动,通过召开机关办公会、各党支部会议,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向龚全珍、廖俊波、黄大年等先进模范看齐。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事”推荐评选活动,号召大家学模范、做模范、推模范,每月向省文明单位管理系统报送10条以上“好人好事”线索。

三、立足机关党建,我们着力抓好干部作风,磨砺廉洁从政“压舱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xx政协机关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保障工程,唱好“提高廉政意识、强化廉政治理、健全廉政制度”三部曲,切实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提高党员廉政意识。坚持把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作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基础,通过组织学习新《党章》、“一准则两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规定,并结合历次主题教育、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警示宣传,加强反面典型教育等形式,不断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坚持抓早抓小,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若干规定要求,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问题”“红包问题”“会所问题”等专项治理活动,对领导干部“两报告一承诺”事项、个人档案、个人持有护照等情况进行专项治理,定期开展“抓监督、严党纪、正作风”专项“显微镜”行动,下发《关于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严格落实省委作风建设20条和xx政协机关有关管理规定。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做好自查自纠、巡视整改工作。三是坚持健全制度,发挥拒腐防变关键作用。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的原则,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出台财务管理制度、报账审签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公车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建立检查督查制度,采取听汇报、看记录、查资料等方式,每年对机关各处级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设立了廉政信箱、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络方式,畅通信访渠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常态化、规范化,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四、立足机关党建,我们着力抓好群团工作,培育党群干群“粘合剂”。“好环境有助凝魂聚气,好氛围有助强基固本”。xx政协机关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柔性工程,通过党建带群团建设,丰富载体,强化统筹,充分发挥机关工会、女职委、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和文明氛围不断呈现新气象。

一是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立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xx政协机关年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定期检查。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按时高质量完成并报送文明创建有关材料,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省文明委举办的各项活动,大力支持南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二是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机关工会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充分发挥工会在机关建设、服务和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机关女职委工作,开展“三八”妇女节特色活动。引导机关团委工作,成立xx政协机关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参加全省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三个90周年群众性歌咏比赛、全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三是积极组织“送温暖”活动。选派优秀干部到机关联系帮扶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机关领导每年定期深入帮扶村、共建社区走访慰问。经常性开展关爱干部职工活动,及时组织看望慰问生病住院人员,对生活困难户、重病患者定期进行走访,机关团结互助、温暖和谐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五、立足机关党建,我们着力抓好中心工作,当好服务发展“助推器”。“紧扣政协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xx政协机关坚持把围绕和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为推进机关党的建设的中心工程,探索树立“党建+政协”理念,坚持以党建推动中心工作,服务xx政协履行职能再上新台阶。

一是在创新实践中卯足劲头。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服务xx政协履职的各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更加务实有序开展。探索创新xx政协全会联组讨论形式,十一届四次全会分七个专题聚焦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七大战略,分别由相应的专门委员会和办公厅负责组织协调,委员既紧扣专题,说真话、道实情,又联系实际,提建议、献良策,针对性、实效性显著增强,反响良好,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探索建立xx政协智库,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思路,制定出台《江西xx政协关于在专门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的意见》。探索创新委员履职方式,制定出台《江西xx政协委员履职情况登记反馈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委员履职管理、激励等机制。二是在优化服务中冲锋向前。坚持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xx政协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提供优质服务。精心为年度重点协商活动搞好协调服务,“十三五规划制定”“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河长制”等一系列重点协商活动顺利进行,协商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精心为重大课题调研搞好协调服务,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认真制定调研计划,周密安排调研行程,有效整合民主党派、设区市政协等资源,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党政部门负责人参与调研,确保了调研实效。精心为重要考察视察活动搞好协调服务,组织住赣全国政协委员开展“我省铁路交通建设十三五规划”“赣江新区建设与发展”视察等活动,认真做好住沪、住疆、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来赣考察的服务工作。三是在攻坚克难中担当负责。坚持以担当有为的精神,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扎实做好省委省政府和xx政协党组交代的各项任务,为推动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贡献力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专门队伍,组织开展“优环境 促发展”专项活动,深入园区、深入企业,倾听意见、了解困难,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切实推动企业爬坡过槛、发展壮大。在实现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xx政协机关积极认领任务,同抚州市黎川县皮边村结成帮扶共建村,派驻得力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机关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摸底村情,制定脱贫计划,描绘致富蓝图,并多方协调xx政协委员和相关厅局部门,争取资金、政策支持,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帮扶共建取得可喜成果。

6.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篇六

当今社会是变革与创新的社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竞争的关键,是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变革与创新的社会里,创新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离开创新,企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基,就会丧失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贵州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我创新、不断超越的历史。从建设大三线的创业初期,到“保军转民”的战略变革期,从广泛参与竞争实现集团整体扭亏,到“十五”末期产品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全面调整,贵航的发展进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贵航的发展史,充斥其间并不断激励和推动贵航人在困难与挑战的道路上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是贵航人身处逆境不低头、面对挫折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是贵航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逐步培养和造就的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胆魄。

第一次创业时仿制加改进的创新模式

贵航集团公司总经理谭卫东曾经指出,“80%的模仿+20%的改进就是创新”。这句话可说是对创业初期的贵州航空工业创新模式的真 实写照。1964年,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全国16个省、市,35个航空工业老厂组织“好人好马”、好设备奔赴贵州山区,在跨越贵州省3个地区、3个市、8个县,绵延400余公里、方圆270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创建起了贵州航空工业的雏形。1970年,当时的贵州航空工业管理局与一线老厂协作,大部件及核心零部件以成熟技术为基础仿制,辅以部分改进,成功研制出第一架歼-6Ⅲ飞机和第一台涡喷-7航空发动机,划破了云贵高原上空千年的寂静,结束了云贵高原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为年轻的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新的风采。以此为标志,贵航迅速走上了“以我为主,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道路,生产出多种型号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并开始向系列化发展。

第二次创业时科技、体制的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防战略建设方针的调整,贵航承担的军品任务量陡然下降,七万职工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集团发展压力剧增。在这种情况下,贵航艰难而坚定地迈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步伐,提出了“保军转民”的战略目标,并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科技创新首先成为了贵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贵航在产品及技术研发上,采取了厂自为战、集团协调的模式,对企业航空产品科研生产体制进行了调整,加快了与国际市场和各大主机厂的战略接轨,以低姿态主动出击,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参与军民品竞争。军品相继研制开发出涡喷-13发动机、歼-7Ⅱ飞机、歼教-7飞机、歼教7-P型飞机,其中歼教7型飞机填补了我国高空高速歼击教练机的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第37届巴黎航展上被誉为“亚洲明星”。民品坚持走专业化、大协作、大联合的开发道路,经历了“找米下锅”、“饥不择食”的探索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陆续研制开发出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液压基础件、农业机械、环保设备、烟草机械、医疗器械等民用产品,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团主要的支柱产品。

体制创新成为了贵航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贵航积极争取国家三线调迁政策,适时调整企业布局,对当初本着“备战”原则,靠山、分散、隐蔽建设于大山中的部分企业实施搬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1.6亿元,将17个企事业单位调迁至贵阳市区和安顺市区附近,形成了沿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三点一线”的布局,2000年又将集团公司本部决策中心“阵地前移” 至贵阳。至此,集团的生产布局趋向合理,飞机板块、发动机板块、航空电器电机板块集群,管理与协作的难度大大降低,新研产品的技术状态控制与过程质量控制有效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科研、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集团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岗位测评和考核体系,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体系 实现社会统筹的步伐,营造了一个鼓励竞争、考核激励的机制与氛围,成功实现了“保军转民”的战略转移,完成了由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高级教练机生产基地。发动机、辅机、专业化产品不仅为集团内部配套,而且为整个航空系统配套,有的辅机产品还为航天配套,在万众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上就配装有贵航的产品。

“十五”期间的全面创新打造激情贵航

“十五”期间,贵航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在机制和体制的转型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以一大批高新技术成功研发为先导,以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熟制造技术为支撑,以资金密集型企业全面发展为带动,逐步实现了集团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使集团效益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极大增强,集团发展开始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快车道。

产权制度改革实质性进展。军工行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影响和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产权制度。为此,集团公司强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通过实施改革脱困、下岗分流等国家战略性决策,贵航股份、力源液压成功上市,7家企业整体债转股,4家企业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12家企业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了由行政管理职能向企 4 业化、集团化运作的核心企业功能的过渡,实现了组织架构由单纯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以资本和产品经营为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过渡,主辅分离、军民分立、辅业改制、三产分业经营等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得到基本解决,经营品质大幅提高。这一变革使集团所属企业行政管理权限得以放宽,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并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质性地融入市场。到“十五”末期,集团所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为108.5,高于航空工业平均值和贵州省“十一五”目标。

高新技术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国家研保和技改投入的不断增加,航空机载设备和专业化生产企业设计、检测、制造、研发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经济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占集团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六分之一,航空科研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品方面,以密封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零部件、空调压缩机滑片、新型特种合金锻件、环保机械、医疗机械等新产品正朝着系列化、规模化发展。

在国家没有正式立项,也没有国外合作伙伴和采购承诺意向的情况下,贵航集集团之力,仅用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山鹰”高级教练机从中国一航立项到首飞成功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教练机仿制的终结和自行设计制造的开始,创造了新机研制史上的奇迹,创造了自主决策、自筹资金、研制周期最短、风险伙伴最多、最能体 5 现“四个机制”思想、最能发挥大集团整体优势的“六个第一”。某重点型号的研制成功,使贵航拥有国家重点武器采购项目,成为国内航空制造工业企业首家成功研制单位,标志着我国航空遥感系统技术及应用已取得重大突破,在空对地观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自走式采棉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这种大型机械设备的国家,同时也为贵航进入农用机械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五”期间,贵航与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4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合作项目近240项,一批高水平的产品和科研成果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集团技术中心也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和技术创新目标,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加快新品开发步伐,2005年在国家发改委全国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贵航技术中心以81.8分列3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第64位。

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十五”期间,集团所属企业开始推行精益制造模式,导入六西格玛管理,加强一流环境建设,本着精简、高效、柔性、扁平和数字化、专业化原则,实施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设计制造流程再造和管理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在基础管理方面,全面实施项目化管理,推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审计管理,逐步完善矩阵式、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信息畅通、反应迅捷的信息网,加强产品发展和战略决策研究,建立起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 分配制度,探索并推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模式,推动了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由层级制管理体制向扁平化管理体制转变,由纵向型管理向横向型管理转变,由“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强化了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监控能力,促进了管理科学化。

文化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贵航经历了建设初期的艰苦创业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经历了“十五”自主创新与全面竞争的磨砺,不但取得了科研生产等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而且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培育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塑造了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勇于进取、敢担风险的企业精神,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培育出三线企业特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一一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歼教-7飞机研制创造了国内航空工业史上的“六个一次”,歼教7-P型飞机的研制创造了“○一一”速度;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机载和专业化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民品由仿制走上自行研制、规模生产、系列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涌现出云马大客、红阳密封件、红湖消音器、万江雨刮器、平水烟机等一大批名牌产品,机电产品出口交付额由“九五”末期的1664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2696万美元,增长663%,平均每年增长50.1%。

进入新世纪,贵航精神在“两机”研制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创造性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集团文化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发展和完善。“两机”研制和首飞的艰辛历程,凝聚着贵航人深厚的航空情结,充分展现出新时期贵航人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气概。“信心是长城,团结是脊梁,创新是动力,科技是保障”的“山鹰”研制经验和“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的“山鹰”研制精神在实践中得以总结提炼。至此,以“山鹰”为核心的贵航精神和贵航文化价值观开始形成,并作为贵航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精神动力,凝聚和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而共同奋斗。

从“九五”到“十五”,贵航在职工人数减少近两万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将近翻了一番,对于贵航这样一个地处偏远、周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三线企业集团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每一位走近贵航或接触、了解贵航的上级领导、空海军领导、兄弟单位领导及客户,在认真审视和阅读贵航的发展史后,都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贯穿贵航四十年发展轨迹的主题是创新;现在的贵航,有一种精神,有一种生机与活力,有一种永不言败、永不退却、永远进取的激情;现在的贵航,正逐步形成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激情进取、志在超越为核心,具有贵航特色,突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大无畏精神的竞争型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这些要求为贵航集团 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贵航集团必须明确思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贵航将以航空工业战略后方基地和具有强劲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的形象,以“整合、凝聚、创新、卓越”的激情与果敢,出现于航空界,出现于世人面前,展现她独有的风姿与魅力。

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电话:0851-8317233 传真:0851-8317214 手机: *** 9

7.文化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发展 篇七

——星眼管窥

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青岛市原三大能源企业——青岛泰能燃气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开源集团合并组建成立的市直国有独资大型能源供应服务企业。集团拥有职工6000余名,主营燃气、供热、发电有关的投资、建设、管理、服务及新能源的推广应用等业务。集团秉持“责任、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全面提升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泰能”在市场投资运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升级打造全国驰名商标“暖到家”为集团服务品牌,开通了“暖到家”热线96556,推出“互联网+能源服务”,整合、优化、提升服务功能。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

集团建立了以“青岛能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树立起“责任、诚信、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和“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按照“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原则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印制并发放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和《企业VI手册》,展示集团品牌和文化理念的设计成果,全面推进企业文化视觉识别形象的统一、更新工作,实现了企业文化宣贯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以《青岛能源》双月刊为抓手,做好集团内部企业文化建设。自2014年10月创刊以来,《青岛能源》双月刊共出版9期,期间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展示集团发展成果、促进相互学习、反映职工精神风貌、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的平台。

以新闻媒体报道为抓手,积极做好集团文化、形象展示,打造“青岛能源”“泰能”“暖到家”等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以品牌建设践行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以文育人

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四大行动”,开展优良家风、企业精神培育和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推进诚信企业建设和“厚道鲁商”创建、倡树行动。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利用“互联网+”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等宣传教育。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开设“以德兴企”专版,下设“创先争优、企业细胞、员工风采、能源青春”等栏目,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好方法、好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对各行各业的好榜样进行选树、学习,使职业道德建设“看的见、摸得着”,成为了交流传播、有生命力的活文化;集团每年度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交流最新理论研讨成果,精选了优秀职工理论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为加强新常态下企业党的建设、群团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建设“书香企业”,锻造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以创新、创业、创客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活动,大力弘扬“创新”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增强理论研讨水平,各级工会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职工素质,开展创效活动。以“职工书屋”建设为抓手,在全集团开展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建设和争创活动,所属9家企业先后荣获青岛市“书香企业”荣誉称号,集团所有基层班组全部建立了班前或班后学习制度。

重视榜样的力量,推动员工成长、成才。集团高度重视先模人物的培养、选树、学习工作,按照“发现一批、培养一批、总结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致力于先模人物的梯队建设,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先进人物。积极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以职工喜闻乐见为原则

坚持建家就是建企业的指导思想,全面实现“把建家活动与促进企业生产目标发展相结合,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与支持、参与企业和谐发展建设相结合,与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相结合,与突出维护职能为职工办实事相结合”的5个结合,使集团各级工会建家活动落到实处。与时俱进丰富“职工之家”内涵,制定“建家”“建站”“建屋”标准,推进“职工小家”“职工服务站”“职工书屋”“职工驿站”建设。

全面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创新“书屋”建设模式,通过与驻地图书馆的共建联动,获得了免费的图书配备和更新渠道,不断充实阅览内容,让职工有读书之处,有好书可读;完善职工阅览室,阅览橱、阅览角等的建设,为喜好读书的职工提供了阅读场所和便利条件,增强“职工书屋”的作用性,引导职工读好书、好读书。

集团根据职工的爱好需求,首先成立了摄影协会,制定协会章程、首次招募会员70余人,选举出执委会,负责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工作,每年举办书画摄影展;在摄影协会成功建立的基础上,筹备成立发扬能源文化、陶冶职工情操的集团职工艺术协会,增强职工“能源一家亲”的归属感或荣誉感,创造激情干事、精神面貌昂扬的职工队伍。

以“能源大家园”为主题

举办“能源在我心中,文化与我同行”首届企业文化演讲比赛,23名选手通过身边的事讲述身边的人,集中展现了发生在职工身边践行企业文化的感人事迹,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检验了企业文化宣贯情况。

开展“能源文化·我们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宣讲活动,宣讲队伍20余人先后到莱西、平度、胶州等单位送文化进基层,将企业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设成果以演讲和小品等形式展示给一线职工,实现了企业文化从“册子”到“内心”再到“生活”,最终回归“内心”,为企业文化转变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办“能源一家亲,军民心连心”迎新春联欢会,通过职工自编自导节目,弘扬了企业文化,展示了能源文化大家园主题,表达了职工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能源集团的无限热爱,使能源文化深入人心。

举办“聚力、健身、快乐”首届职工体育运行会,1300余名运动员参与了拔河、乒乓球、篮球、团体操和6个趣味、70个田径项目的角逐,增强职工身体素质,增进职工相互交流,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检阅和展示了集团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服务中取得的新成果。

8.以创新引领技能发展 篇八

首届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和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更是离不开大赛组织者的辛勤付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海鸥作为两届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更是为创新大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从大赛的前期筹备,到教师培训,到大赛评审答辩,到后期颁奖,他无不参与其中、积极筹备。我们感谢他的付出,确保了创新大赛的圆满举行。下面,就请他来谈谈本次创新大赛从组织到举办的过程。

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已经结束,本次大赛收到参赛作品共计656件,全省有124所职业院校参加了大赛。本届大赛的多数作品是学生独立(合作)构思、设计、制作完成,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主要是围绕生活、生产和身边的技术构思、设计的作品。最可喜的是作品中开始出现学生在参加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对所到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改造或更新的作品。本届大赛作品涉及的知识面、学科种类及设计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首届大赛,让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巨大潜力。

依照对作品“自己构思、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要求和“新颖性、科学性、创新性”的评审原则,大赛作品经评审委员会专家初评、复评、现场评选和答辩以及项目查新等一系列严格程序的评选,评选出高职组一等奖11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53件、优秀奖34件;中职组一等奖8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160件、优秀奖46件。为了给参赛学校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大赛评选的公平公正性,根据大赛组委会的安排,本届大赛评委会首先从上报作品中,遴选出280件选题新颖、实用性强的作品,参加了在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08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展评会”。展评期间,各学校以展览的方式把作品摆放出来,供大家观赏,边展边评。最后评审委员会专家还对部分参展作品的作者进行了面对面的现场问辩。本届大赛展评会,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同时也为评选专家提供了一个现场实物的方式。

本届大赛是在首届大赛的基础上,面向全省职业学校第二次开展的以创新为主题的科技活动,与第一届相比,有明显地提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参赛学校对大赛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参与的学校明显增多,各校参赛作品的质量普遍提高。

第二,作品涉及的学科种类及科技含量普遍超过首届大赛。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作品是学生在参加实习时,对生产设备及生产工具提出的新设想或改进意见。

第三,参加过首届大赛的学校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参赛作品的质量及对参赛程序的了解超过没有参加首届大赛的学校。

学校主动参与,弄清楚大赛的参赛程序,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题非常重要。

多年来,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一些就业的技能,或者说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两项就业的技能,使他们毕业之后尽快地就业,但对职校生中潜藏的创造能力不够重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是校企挂钩以代培的方式设置的,学生学习的东西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开设的,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培养几年,学生们毕业后可以有地方就业,但是教学目标过于单纯,对于很多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来说,这种单纯的点对点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现在多数职校生被认为是考不上大学或是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才选择读职业学校,社会和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不足,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毕业后,只能成为操作工或普通的蓝领。因此关注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中培育创新环境,对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感受职校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创新大赛的组织者,我两次参与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直接与职校生接触,让我深深的感到职校生一样富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他们在参加生产实习时,通过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工具的观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改革创新的设想和建议。本次大赛许多参赛的作品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参赛作品中,如高职组的《锥度胀心夹头》《XA6132模拟铣床》《炉窑三维智能视频检测系统》《炉膛内窥仪螺旋水冷装置》;中职的《车床快速夹头》《C6136车床安全互锁装置》《新型太阳能万能角度集热系统》等等,就是学生通过参加实习研制的作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获奖,但是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参加实习时已经学会思考观察生产设备和工具,尤其是学生们对生产中工人的安全问题特别的关注,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个人的责任心。有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可作为商品,如中职组的《学生午睡宝》《婴幼儿益智声光篮筐》等;还有的作品具有较高新技术集成度,如高职组的《基于MiniITX家庭一站式总管机器人》《管外修障机器人》《彩焰黑章鱼舞蹈机器人》《履带式拟人化动作语音机器人》等,体现了学生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和探索能力;有的作品体现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如《中职的观光浏览车的设计与研发》。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校生同样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职校生一样是可以培养成才的。因此,建议我们的社会及有关部门,在筹划各种重大决策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或忽视职校生这一群体,首要是不可以小视了职校生,他们同样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创新”

但是本届大赛上报的作品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选题方面差距较大,有学校的选题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眼界不开阔,不知道在立题之前多调研多查询,比如《黑板擦的改造》这类题目的选题比较陈旧,好多题目是中小学创新大赛中反反复复做了好多年的,又开始在职业学校的竞赛中出现。职校生的发明创新活动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与中小学创新大赛不同的路子,职校生本身多数已经经过专业学习,他们的科技活动应该围绕自己的专业,围绕生产实践来开展发明创新,提出新思想制作新东西。有的学校是在应付上级的数量指标,对作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缺乏新颖性,从而导致不能获奖。

面向职校生开展创新大赛,江苏省是全国第一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希望通过大赛的组织,每一届能发现和推荐若干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作品),把大赛办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赛,还希望把大赛办成有企业不请自来要项目(作品)抢成果的大赛。但是,这些并不是大赛的根本目的,大赛的根本目的,是要在职业学校中,营造人人思创新、个个搞创新的氛围,通过组织大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能创新,处处都有创新”,学会“如何创新”,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国家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通过大赛的举办,在全省职业学校中营造创新环境同时,进而培育出一大批既具备较高的学科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又有较高的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9.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篇九

——在集团公司2011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总裁 许振江 各位领导、员工同志们:

春节刚过,春的气息正浓。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11总结表彰大会,对过去的一年进行认真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持续保持我们强劲的发展态势。过去的2011年,我们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领导与支持下,在任武贤董事长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为公司的转型跨越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此,我谨代表集团公司对亲临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给予亚宝发展以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一年来为企业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亚宝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内,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软,成本刚性上升,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从紧,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国家对医药行业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招标压价,恶性竞争,使医药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加之新版GMP颁布更抬高了制药企业市场准入的门槛。二季度我们也出现了销售下滑的问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经销公司积极调整策略,扼住了颓势,下半年,生产经营业绩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3456789

使我们的内控运行更加规范有序,执行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优化和有效。一年来,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在人才招聘、教育培训、绩效考核、薪资福利、职业生涯规划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使我们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储备更加丰富,很好地适应了目前和今后的发展需求。三是继续施行阳光作业,在大宗物料采购和工程建设等方面规范运行,防范疏漏。各部门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控制。物资供应部门共完成采购额约3.42亿元,在原辅料、包装材料采购和中药材收购等方面,采取集中采购、比价采购等方法,很大程度地节约了采购费用。工程建设部对原料药生产线、塑料瓶生产线和四川公司建设等15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公开招投标,强化现场监管,保证了工程质量,也大大降低了工程费用。四是财务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规范运行。作为企业内控的重要体系之一,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管控,强化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职能,严格资产管理制度,为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我们的审计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审计的力度,防范和堵塞了一些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审减不合理资金近1700万元,充分发挥了监督作用。五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6

条原料药生产线和塑料瓶生产线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目前已进入净化和设备安装阶段;芮城工业园因为受设计和天气的影响,工程略有推迟,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同时,我们的投资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工程建设,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2300多万元,已到帐160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我们的项目建设。六是各部门配合默契,确保了GMP认证、工程建设和生产、营销任务的完成。生产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生产运营管理考核体系,具体协调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质量保证部门更是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多次认证和复认证;设备环保部做好了设备供应安装及环保工作;信息技术部实施推广了OA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管理部及时解决生产工艺问题及技术难题,确保了正常生产;法务部做好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证照办理等相关工作。正是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确保了我们全盘工作的有序开展。七是证券工作卓有成效,维护了我们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在大形势、大气候十分严峻和复杂的情况下,证券部严谨细致地做好各项分析、报告、信息、交易和股票等相关工作,强化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与山西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流和沟通,维护了公司的良好形象与证券监管部门的良好公共关系,并启动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确保了公司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被评选为山西资本市场优秀上市公司。八是党委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监督职能,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开展“创五先●争五优”活动,开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培训,培育了昂扬

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了高素质的企业党员干部队伍;通过各种方式的监督检查,防范了腐败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企业目标任务和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九是工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了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会成功组织举办了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届职工文化节和元旦联欢晚会,开展了金秋助学、送温暖到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家庭等活动,协调解决了很多职工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树立了一些先进典型,弘扬了公司正气。

六、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

一年来,我们继续坚持建塑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品牌形象。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机会和各种资源,进一步培育提炼企业的精神、理念、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使企业文化越来越明晰。在“用心做药、造福社会”这个大理念的统领下,我们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大品牌,做强实力,实现产业报国的宏图大愿。我们继续做好主业,保障工人的工作和待遇,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党委和工会,深入推行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廉洁自律和阳光作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第二届职工文化节和运动会;有关部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优化了职工薪酬体系,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被评为全省“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同时,我们通过政策和渠道继续与各类客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并注重与各级政府和周边群众修好,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企业进行大量的立体式的综合宣传报道,使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声名远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我们在承担社会责任和支持公益事业上也有大的举措。3月28日,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和省科协共同举办的同心●新晋商科普惠“三老”大型光彩事业活动中,任武贤董事长捐款100万元,帮助老区的老红军、老八路、建国前老党员脱贫致富。我们还先后出资赞助了山西省卫生系统职工首届“亚宝杯”书画作品展;赞助了“全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亚宝杯全国老年人才艺大赛。在扶贫助残、帮扶新农村建设、助学助教等公益活动中,我们也屡屡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所有这些,充分彰显了我们企业的责任心和道德心,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2011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上,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党建先锋单位”。5月,一分公司丁桂儿剂贴车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5月4日,在山西省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暨转型跨越青年群英会上,集团公司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授予“山

西青年五四奖状”荣誉称号。8月,“丁桂”商标再次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10月,在第二届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上,集团公司荣获“支持舜帝德孝文化节公益事业奖”。11月,在太原召开的山西省红十字会建会百年纪念大会上,我公司荣获由山西省文明办、山西省红十字会联合颁发的“红十字奉献之星”奖。同时,我们的任武贤董事长也获得多项荣誉。年初,在山西省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议上,他被推选为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1月15日,他随同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参加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进行商贸活动,并与美国方达医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4月,他又荣获“中国工业党建先锋人物”荣誉称号。6月,他被选举为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以及山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成为全省医药经济的领军人物。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一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二是以任武贤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三是集团党委、工会和各公司、各部门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结果;四是全体干部员工辛勤工作、创造奉献的结果。在

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成绩和肯定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的缺点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检点和反省。一是质量问题仍是首要问题。虽然我们全年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但小的质量瑕疵和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市场质量反馈还不少,距离我们的质量“零缺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虽然,我们对一些相关责任人已做出严肃处理,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是执行力不够,一些制度流于形式。虽然我们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但有些人工作标准模糊,做事过程随意,违反操作,自作主张,漠视流程,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问题频发,特别是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三是销售策略欠成熟,销售队伍还不稳定。销售工作作为我们的龙头工作,多年来,我们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一些销售工作经验和销售管理模式,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风云变幻,我们的销售策略与市场变化不能很好适应,缺乏稳定性,加之我们的销售经理更换频繁,销售队伍新老交替脱节,造成全年销售没有较大突破。四是内部控制不完善,推进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出台了企业内控的制度和流程,使信息技术与内控建设相结合,基本实现了集团内控全覆盖。但有些业务的风险控制点还没有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内控规范的细则尚未制定。五是干部、员工的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培训活动和培训内容不断丰富,我们的员工素质大大提高,但与现代企业和国际化

上一篇:高中体育的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第七课美术张贴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