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2024-08-02

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14篇)

1.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一

关于中医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讨

中医院校承载着传播、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如何使中医文化在21世纪再创辉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医教育能否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中医院校应通过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好奇心、鼓励个体进行独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 者:尹红新 Yin Hongxin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年,卷(期):19(12)分类号:B80关键词:中医院校 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2.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二

关键词:相关医学,临床医学概要,教学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均不同,因此,高职医学专业(如药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医学营养等)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也要有别于专科和本科教学,有其的独特性。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上基本是参照于大学本科或专科的教学模式,特色不鲜明,针对性不强,我们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逐渐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 相关医学专业暴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广泛,学生基础医学知识欠缺

临床医学概要包括诊断学、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内容。内容繁杂、枯燥、且涉及面比较广,加之学生对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理论学习,很多内容不能理解,故学生认为临床医学概要难学、枯燥、复杂,产生畏学心理。教师对于多数知识点不能深入讲解,而学生则很少能进一步钻研。进而造成虽然学的东西不少,但真正能熟练掌握并能在将来应用于专业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临床工作,学这门课程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所以也不认真学习,逐渐地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如何进行临床医学概要的教与学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大难题。

1.2 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在对高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的教学中,大多数还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顺序,从概念开始,依次讲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而概念、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在一些相关课程中已学过,属于重复内容。而在考核方式上,仍然采用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的高分,这种不能突出实际能力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引起逆反情绪,所以,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其次,临床医学概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课程中几乎没有安排临床见习机会,致使学生无法把书本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的感性认识相结合,致使许多基本知识点无法理解。一些典型的体征,如肺部的罗音心脏杂音等,无论教师怎么讲其特点、性质,都不如学生亲耳听到一次的印象深刻和记忆牢固。当前,对于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常规检查方法仅从书本上讲解,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把书本上的知识主动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1.3 教学设施及更新滞后

国内高职卫生院校一般无附属教学医院,学生不能及时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从事临床医学概要教学的教师不能经常做课堂教学和临床工作的轮回培训。教师知识老化,临床知识动态把握不准确,前沿医学知识及技术手段不了解,造成教学病例陈旧、不典型,这些矛盾均制约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的教学发展与创新。

2 教学实践改革

2.1 灵活的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注意知识连贯,旁征博引。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又注意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流畅、旁征博引,恰当地联系临床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列举生动的病例,尽量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并易于牢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过程,轻松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其次,掌握好节奏,采用明快的教学节奏、环环相扣地授课。精讲多练、递进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适当联系生动的临床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最后,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手段方面的辅助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心绞痛一节,可利用多媒体把患者发作时的表现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记忆深刻,对于理解心绞痛典型表现效果非常好。

2.2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目前,高职医学专业大都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自身办学定位不相适应。卫生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2]。高职医学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开发出具有职业特色、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相关医学类专业岗位为导向,提高各专业毕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及时增加新的知识点和实用性内容。我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目标要求,自编教材,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标准,收到良好效果。

2.3 强化教师队伍

高职医学教育是否办出特色,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培养一批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队伍,才能培养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才[3]。应该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的临床科室进行见习,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相关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和临床查房,或在高级学校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聘请院外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做兼职教师、定期培训、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师生座谈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以更好地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在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接触临床,组织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病例,开展教学讨论。

2.4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界限,对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时数非常有限,实验课时更是缺乏,因此,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界限,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内容放在实验课讲授,或通过示教练习、观摩来完成,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4]。

2.5 完善评估体系

对高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医学概要的学生成绩评价仅靠一张试卷是片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真实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成绩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对考试内容、形式、次数等的严格监控,得出一个客观的期末成绩,比如期中成绩、平时成绩、技能的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能力等,进行综合整理,最后得出学生该门课程本学期的最后总成绩,达到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本门课程的掌握水平。

在未来高职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相关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要课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应用性、实践性、辅助性等功能的拓展。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设置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高等卫生职业技术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 (9) :137-138

[2]刘亚莉, 刘剑辉, 姜涌等.临床医学概论.教学探讨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10 (9) :187-188

[3]胡文胜, 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 6:39-40

3.古代文学鉴赏的思维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古代文学;鉴赏;思维模式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思想丰富,内容深刻,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因此,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仔细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所以,高中语文一定要重视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法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达到提升学生鉴赏水平的目的。

一、思维模式的类型

人在思维过程中都遵循着一定的模式、方法,借助这样的思维模式,人可以从众多芜杂的现象中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内容,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人的思维模式主要有整体思维、发散思维、演绎思维、归纳思维等模式。古代文学作品类型众多、创作手法多样,尤其是古代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其思想内涵往往更加深刻,采取的写作手法和创作的形象有时也比较隐晦曲折,因此,要想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必须采用多样的思维模式才行。

二、古代文学鉴赏中的基本思维模式

1.全面、多角度的思维模式

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往往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综合的、立体的,因此,在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人物性格的时候,就应该坚持全面、综合的思维模式,注重从多角度对人物性格进行认真分析。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其常被看做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离经叛道者,他尊重女性、鄙视男权,他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所以一看到女性就觉得清气扑面,而一看到男性就觉得“浊气逼人”。无疑这样的思想,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极端大逆不道,有违常伦的。但如果就此把这看做是宝玉性格的全部,无疑失之偏颇。因为,他也曾有过踹袭人窝心脚的时候,更有过在宝钏、晴雯被其母亲王夫人视作“狐狸精”,“好好的少爷被你们带坏了”的偏颇指责声中,被驱赶出贾府,而不为他们做辩驳的时候,可以说,这时候的宝玉只不过是封建权威下的一个“逃兵”。由此可见,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思考,才能在文学鉴赏中形成客观、准确的观点。

2.概括、归纳的思维模式

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常常要使用概括、归纳的思维模式。如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而使其性格显现出比较复杂多样的特性,不过,尽管人物性格有变化,但是其性格中的核心东西却是难以改变的,这就需要从作品中千头万绪的描述中,抽取出共性的东西加以归纳,从而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如《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不断变化的。其最初作为一个郓城小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平常也喜好交结豪强,因此赢得了“及时雨”的美名,其对朝廷、对当官的,一直是心存向往的。但后来随着其受到朝廷的迫害逐渐加剧,最终非要了他性命不可的时候,他才走上了彻底抗争的梁山之路。后来,当朝廷对他再度使以恩惠的时候,其性格中“投降”的思想再度表露出来。但通过归纳的思维方式,我们发现,尽管宋江性格中有反叛的色彩,但其反叛的其实一直是所谓的“奸臣当道”的现实,而对于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其实一直没有想过要反叛的,其“忠君”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3.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

准确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立足于文本,实事求是地进行思考,不可以当代人的思维定式去分析古人的思维方法。如许多学生常常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本领感到困惑,他们认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本领如此之大,“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捉不住一个妖猴”,而在保护唐僧取经的时候,孙悟空竟然拿很多妖怪没有办法,好像是孙悟空的本领急速退化了。其实,如果大家能够将孙悟空这一形象放置到这本书成书的年代予以考虑就可以明白,为何孙悟空在后来却“打不过几个小妖了”。《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当时虽然经济发达,但封建统治者对人思想的禁锢却十分深,文人稍有不慎,就会因言获罪,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强烈束缚,使得明朝始终无法在科技上获得突破发展,在军事上也始终无法保持对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从而导致边关始终不宁。而《西游记》中孙悟空头戴金箍的形象,其实就暗喻了当时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也正是有了这一层束缚,从而使得孙悟空在打妖怪的时候,显得缩手缩脚,不敢放开。

三、结论

高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全面客观、分析归纳、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将文学作品放置到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鉴赏到文学作品的精髓,而不仅仅只是浮光掠影,停留于皮毛。

参考文献:

[1]杨槐.鉴赏三忌——古代文学鉴赏探讨之一[J].昆明师专学报,1990(03).

[2]林凌.艺术的史与史的艺术——评满天澄同志新著《中国军族文学鉴赏》[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2(06).

4.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篇四

摘要:现代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融合,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医师承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师承教育是其主要的传承方式。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现代医学传入,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院校教育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壮大[1],但也存在中医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人文底蕴等问题。因此,在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借鉴传统师承教育方式,探讨两种教育各自的优势,研究实施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尤为必要。

1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精髓

中医师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基石。汉代前已有师承授受的记载,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扁鹊学医于长桑君,而弟子又有子阳、子豹等人;太仓公淳于意学医于公乘阳庆与公孙光,其弟子有宋邑、高明、王禹、冯信等。现代也有许多中医以师承方式成为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父关月波即其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师傅等。王琦教授在《师承论》一文中,将古代中医师承分为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等,认为师承之教以“诵、解、别、明、彰”为法,受业师或家传之学熏陶,以多诊识脉、恒于临证为基础,通过揣摩、领悟而积累医学知识[2]。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3]。江西中医院对当代百名老中医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其中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教师,只有3%的人是无师自通[4]。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就是让学徒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师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和遣方用药的临床经验,其最大特点就是以临证为本[5]。国医名师李辅仁先生对自己成才之路总结道:“中医学是实践医学,晦涩抽象的中医学理论只有在病人身上、在临床实践中才会变得异常灵动与直观。”因此,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决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必须将实践放在第一位。传统的师承教育中,师徒如父子般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学生跟师临证、抄方侍诊,师傅通过亲身示范、耳提面命、相机点拨,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要点及临床诊治的基本规律等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了解、感悟师傅独特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甚至从中悟出新意。师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专长,也只有通过口传心授,才能被学生逐渐领会和掌握[6]。中医师承教育中,师傅不仅传授医术,也很重视医德培养。《黄帝内经》中就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之言。学生跟师抄方侍诊,在观摩师傅治病救人、处事待人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傅遴选弟子时,首先注重其品德,再观其悟性,将医德教育融入临床的方方面面,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

2中医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中医院校教育的发展大大扩增了中医教育的规模,有利于中医教育的普及;院校教育的系统化教学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强调“规格、规范、规模”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虽然强化了中医系统理论教育,但很难按照中医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教育、轻临床实践的现象,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院校教育常常重专业、轻基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减少了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学生普遍人文底蕴薄弱,知识结构较单一,学术视野较狭窄。目前我国各类中医院校已达数十所之多,但这种按部就班的教育、照本宣科的传授,虽培养出了大批中医毕业生,但并未出现名医辈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反而陷入中医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困境[7]。那么,这种缺陷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弥补呢?除了适当增加见习、实习学时外,采用师承模式辅助教育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选择。

3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改革重在汲取传统师承教育的经验

现代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师承教育是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这有利于发挥中医传统教育特色,提高学生临证实践水平[8]。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的核心特色之一,不仅是中医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还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更是中医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基础。挖掘和凝炼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精髓,并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相融合,是创建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各自都有优点与不足,若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必将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朱良春语)。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要求学生熟记理论,背诵经典著作,强调在应诊中的融会贯通,基础理论学习和侍诊见习同时进行,从而奠定较为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在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师带多徒“”一徒跟多师”的传统师徒传承形式,以临床带教、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病例讨论及医案整理等多种方式,分别从医术、医理、医道、医意、医文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不仅要传授医术,也要重视学生医德、传统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及素质的培养。这与现代医学生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培养一脉相承,是中医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对师承教育进行定期考核与督察,也是现代新型中医师承培养模式的重点之一,考评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查。考核方式也应该区别于单纯的院校教育,要突出中医师承特色,如重点考核通过研究中医经典而获得的新启发;或是跟师学习期间,对教师临床技巧、用药方法的总结和研究;或是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跟师受教获得的知识、得到的启示等。

4结语

中医师承教育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层次,而应是贯穿于中医药工作者终身教育全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模式。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融合,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翟双庆,石琳,吴宇峰,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31(2):11-13.

[2]王琦.师承论[J].中医教育,2006,25(3):65-68.

[3]丛林.一代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2.

[4]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2):87.

[5]林雪,余承云.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355-2356.

[6]方九亿,郭飞.中医药师承教育价值浅论[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03-604.

[7]李海波,李斌,林大勇.现代中医教育应该借鉴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83-2184.

5.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五

医学模式变革时期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临床教学探讨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临床教学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王建玲 邓常青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刊 名:中医药管理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年,卷(期): 17(12) 分类号:G642.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6.中医学中的类比思维论文 篇六

4病因及治疗学中的类比思维

中医学还把人体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与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进行类比推理,形成了病因理论中的“六淫学说”。例如:自然界的风具有轻扬向上、善动不居的特性,类比到人体的病理变化,则凡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而主动等特性的病理表现,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皮肤瘙痒无定处、头痛汗出、抽搐等’皆属外感风邪为患,治疗时应采用祛风的方法。

此外,中医学还运用类比思维创造了不少治疗方法。如中医学在治疗火热上炎时,受到炉火正旺,抽掉炉底柴薪,则火势自减的启示,采用寒凉攻下的方法治疗,大便一通,火热下行,上部火热征象顿消,这种方法称之为“釜底抽薪法”。在治疗阴虚肠液干枯、大便秘结时,受到水能行舟的启发,采用滋阴增液而通便的方法,肠液增多,大便自然通畅,这种方法称之为“增水行舟法”。其他如“提壶揭盖法”、“导龙人海法”等亦属类比思维而创立的治疗方法。

5方剂命名中的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中医方剂学也大受影响,在方剂的命名上体现得很明显。方剂的命名有很多规律,有以主药命之者,有以功效命之者,有以神话中人物命之者等,其中暗含文化信息’以及类比思维在方剂命名中的应用。

5.1类比卦象 青盂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方,药用荷叶,生石膏,知母,僵蚕等。主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痛,亦治阳毒发斑。青盂一名,是通过类比卦象而得名。本方之所以名青盂,是因为方中用了荷叶一味,青盂指荷叶。在《周易》中,震卦之象为仰盂,而荷叶一味,其色青,亦如仰盂,故称。古人受类比思维的影响,把荷叶与震卦类比,认为荷叶有震卦之象,则亦具震卦之性,能禀初阳上升之气,可载诸药上行头面,以治头面肿痛之症。

5.2类比实物 斗门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方,药用干葛,地榆,炮姜等。功能涩肠止痢,主治疫毒痢。本方名之斗门,是类比水利设施一斗门而得名。斗门,为调节水量而设的一种装置,相当于闸门。开则水泄,闭则水止。斗门散一方功能涩肠止痢,能止痢下赤白脓血,其“止”之功卓,犹如斗门之于水,服之则痢止。另外,泰山磐石散、金锁固精丸等方名与此相类。泰山磐石散安胎之功坚如磐石,故名;金锁固精丸固精之功如金锁锁之,故名。

5.3类比人物事迹禹功散,《儒门事亲》方,药用黑牵牛、茴香等。功能行气逐水消肿,主治水停之证。本方名之禹功,是类比大禹治水之功而得名。大禹治水,以疏导为法,最终功绩卓著,天下太平。故大禹治水之功,人皆仰之。本方功能行气逐水消肿,以疏导为法(疏导二便)广用于治水。两相类比,名禹功,以示其逐水消肿之功卓越。

5.4类比神兽 大青龙汤《伤寒论》方,方用麻黄、桂枝、生姜等。功能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风寒表证兼有里热。本方名是类比古代神兽青龙而得名。青龙,古代四大神兽(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之一。古人亦尊之为神,称青龙为东方木神。龙是国人崇拜的神兽,有兴云布雨之能。本方麻黄量大,发汗力强,有如龙兴云布雨之势,故以龙名之。另有小青龙汤,方名之意与此相仿。除了青龙之名,白虎、玄武等亦被用为方剂名,如白虎汤、真武汤(因避讳,玄武改真武)。方名之用意与大小青龙汤相仿。

6讨论

类比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是十分有效的,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事物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逻辑依据,差异性则限制着类比结论的正确性。类比推理的结论可能是真实的、正确的,但也可能是虚假的、错误的。因此,类比推理结论的真实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7.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七

1 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致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 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 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但内容比较枯燥, 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老师上课的模式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将需要掌握的内容一一向学生仔细讲解, 尽管老师们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 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也不好。举个实例, 在讲授医学微生物课程中结核分枝杆菌这章内容时, 很多老师几乎是统一的授课模式, 从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检查以及防治原则都按照书本一一进行详细讲解, 其实很多最基本的内容书本上都有详细讲解, 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听老师的讲课。这造成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总觉得知识点很多、很乱, 但还是没有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结核分枝杆菌?学习结核分枝杆菌能解决哪些临床问题?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些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是他们喜欢讨论的话题。任课老师其实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临床结核病实例, 设计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和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然后让同学查阅书籍资料, 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机会早期接触临床案列, 有助于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则很少采用这种模式, 这也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医学院后, 早期很少接触临床案例, 直到临床实习期间才能接触, 中间存在很大的脱节, 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缺乏, 影响实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迫切需要医学院校对好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当前, 案例教学法一直受许多医学院校的关注, 那么怎样进行案例教学法, 才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呢?

2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成功实施, 选择案例是重中之重, 因此需要任课老师对案例进行精心编制。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和临床病例紧密联系, 同时病例又要和授课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以典型病例引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等。比如在讲授医学寄生虫这门课程丝虫病这章内容时, 任课老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典型的下肢象皮肿的临床病例, 并配合一些相关图片和影像, 然后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展开进行讲解讨论[3]。

3 典型临床案例选择

还是以医学微生物这门基础课程为例, 在讲授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HIV) 这章内容时, 授课老师通过查阅资料, 精心准备了一个关于艾滋病人临床案列,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案例:某医院一名男性患者, 来自农村, 自述不明原因腹泻三个月, 高烧一周, 伴咳嗽, 近几个月体重呈进行性下降, 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 以往有过肺部感染住院史。 查体, 体温39℃, P78 次/分, R18 次/分, BP125/78mmHg, 嘴角溃疡明显, 胸部CT显示肺部有多发性结节, 纵膈淋巴结肿大。痰培养有白假丝酵母菌生长, 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明显降低 (CD4+T细胞) , 经过临床常规治疗, 该病人一直未得到好转。后了解该男性十几年前有过非法卖血史, 在HIV确认实验检测中, 发现gp41、gp160、gp120、gp17、gp55 等特征性条带明显, 确认HIV阳性。

围绕该病例, 老师提出了相关问题:1 什么是HIV, 什么是ARDS、HIV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2HIV的致病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该病人会出现CD4+T细胞明显降低?3出现哪些临床症状时, 如果常规治疗方法无效, 应高度怀疑HIV感染?4该病人为什么嘴角溃疡严重,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HIV的传播途径有哪些?6 在平时生活中, 应该怎样防治HIV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抽象、枯燥、难于学习的课程,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效果不好。通过设置上述艾滋病病人案例进行授课, 首先这种授课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普遍对临床典型病例感兴趣;其次, 案例和所学课程重要的知识点紧密联系, 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 也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内容;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其实也是一个临床思维的过程。通过长期的临床案例分析, 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功效[4]。

4 案例教学过程的掌控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 最大程度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但老师必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正确引导, 否则, 就会出现放羊式教学, 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首先, 任课老师需要精心设置临床案例及问题, 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 准备上课讨论资料。其次, 小组讨论阶段, 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由每个小组组长做中心发言, 其他同学可以在组长的基础上做补充性发言。任课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讨, 同时及时纠正讨论中出现的偏差。最后, 总结归纳阶段, 任课老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临床案例过程中作出的思考和努力, 同时也应该对临床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 讨论

临床医生要想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具备很强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诊治各种疾病的核心, 同时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学者统计分析, 临床上误诊病例有70%是由于医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医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 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并非只限于临床实习阶段, 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5]。西方一些国家医学教育的理念是让医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就接触临床, 接触病人, 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但中国目前还无法将此理念全面应用于医学教育中, 这也是和中国的医学生招生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 平均每所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30人左右, 而中国平均每所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 000人左右, 有些学校甚至能达到3, 000人左右[6], 由于教学医院的数量以及师资方面的限制, 学生也就无法在早期接触临床, 接触病人。因此, 中国的医学教育要想在早期就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任课老师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 就要精心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 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 会让自己懂得很多临床疾病是和当前学习的这些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当遇到一些临床疾病时, 自己会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学生通过长期的案例教学培养, 参与临床案例的思考和分析, 在早期就能将所学的知识与临床的病例进行紧密的联系, 这无疑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基础医学课程实行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运用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案例教学不仅要求任课老师要对自己本专业、本课程内容要掌握的相当熟练, 同时要求任课老师对临床知识要有相当多的了解。然而当前有一部分基础医学课程任课老师并不是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出身, 对临床知识不是特别了解, 这对于临床案例的选择以及案例的分析, 都提出了挑战。其次, 由于案例教学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 需要占用相当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这使得教学进程与课时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 对于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课时的限制, 很难深入的进行展开讨论。此外, 高校连年扩招, 很多课程都是实行大班教学, 学生较多, 分组也多, 在案例讨论时, 任课老师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参与讨论[4]。

总之, 基础医学课程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 还面临一些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 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国内各个高校中广泛开展, 努力提高我国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惠玲, 张桂荣, 于泉, 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教育论坛, 2010, 7 (7) :102-103.

[2]焦玉萌, 夏惠, 孙新, 等.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验[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12) :964-965.

[3]徐敬东, 王跃秀, 侯晓莉, 等.案例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6) :413-415.

[4]吴培诚, 傅强.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5) :468-469.

[5]罗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 2011, 10 (8) :91-93.

8.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

所有科目的學习都不要割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生活。那我们在开展政治课教学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一、通过事例来引导教学

我们在教学“亲近社会”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一般就是讲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和个人与民族的关系。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到了知识点,其实对于更深层次的知识不能透彻地理解。教师可以先引入事例来进行教学,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讲解一下民族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关系,然后给学生讲述在过去中国综合国力比较弱,在世界上中国的国际地位比较低,现在中国的国力增强,全世界都开始瞩目这个国家,这个时候中国人的地位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就会很透彻地理解这些关系。

二、用政治思想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事件,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生活进行观察。比如,以大街上遇到青少年打架要不要阻拦这一事件来进行讨论,这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不去阻拦没有任何错误,因为如果参与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但是如果从道德意义上来看,不去阻拦有悖中国的道德伦理,这个时候怎么做这个抉择就很关键,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好的道德品质还是要发扬的,但是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治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政治。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生活引入政治课堂,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用生活化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时时处处地观察生活。

参考文献:

袁娜.论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9.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论文 篇九

医学检验与临床结合是当前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命题,关系到医学检验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未来,做好医学检验与临床结合,首先要培养和建立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理念和模式。

1.什么是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

对于临床医生,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査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査,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和学识,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以及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可简述为临床医生由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生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接受医学教育掌握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得来的。

医学检验人员无法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获得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也不是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决策者,检验人员的职责是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査结果和相关咨询,辅助其进行疾病珍断和鉴别诊断,或者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断过程中所需的重要证据和信息。利用检验设备和方法及时出具正确的检测结果是检验科的基本工作,通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强质量控制实现,与临床思维无关,但不正确的检验结果必然误导临床医生。

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体现在向临床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包括日常的咨询应答、会诊、联合病例讨论和查房等。可以概述为以下模式:第一层面,在向临床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时,能够在排除检验质量问题后,分析标本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检验方法的干扰因素、局限性,对相应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作出准确的解释,对临床和患者认为不符合的检验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提出进一步的检验建议;第二层面,能够顺应临床在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程度、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和转归中的不同要求,综合采用分析法、集合法、归纳法、排除法、类比法等思维方法,对所有的检验结果作出“整体联系、全面分析、有的放矢、逻辑归纳”的分析判断,必要时逆向结合患者诊断、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提供的证据,对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提出综合性的分析意见,提出规范采集标本、复检、增检、动态检测项目等建议并追踪进行验证分析,弥补临床医生对于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和关联价值的盲点,帮助临床最大化地利用检验结果信息资源,更加直接地辅助临床作出判断和决策。第二个层面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体现检验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是未来医学检验从业人员安身立命的必备能力。

2.如何建立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

2.1全面掌握专业学识是基础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分支出多个亚专业,不同亚专业的检验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有侧重,但检验结果提示的往往是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同亚专业的检验指标可能存在着相关性,对这种相关性进行归纳,整体联系,全面分析,体现出的临床价值往往会髙于对单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解读,这是全面有效利用检验资源的关键,而临床医生恰恰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检验人员如果能具备这种能力,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实情况是,亚专业分化造成检验人员对本亚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咨询服务能力受限,在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时,往往止于对熟悉专业的指标或单纯的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解读,或对标本采集规范性的咨询,对全部检验结果作出整体联系的综合判断能力欠缺,对下一步的检验建议针对性不强。所以,检验人员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应该熟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必要的临床专业学识是结合临床的前提条件,其中诊断学是每个检验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临床专业知识,疾病学的相关知识也应有一定的掌握,并在结合临床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强化。唯有如此,检验人员结合临床时才能言之有物、有理,临床思维才能有充分的知识支撑而得到梳理和呈现。

2.2立足检验结果分析是特色 检验科提供辅助诊断的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的利用仅是医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不能照搬医生临床思维的模式,否则会班门弄斧、越俎代庖,不可行也无必要。检验人员的职责是通过分析检验结果辅助诊断,而不是做出诊断,可以评估治疗而不是决策治疗。标本收集的不合格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等知识,临床医生不掌握或攀握极其有限,这是给予临床指导的当然之能。而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正确解读,胃别是对于多个关联性检验结果临床价值的分析,不同临床医生的能力差别很大,且随着临床专科的分化,临床医生的这种能为欠缺将始终存在,很多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在临床应用中被忽视,全面分析检验结果、充分利用检验结果是很现实、必要的,检验人员应当担起这个职责,这是检验人员临床思维的重要特征,它的广度取决于检验人员掌握的临床知识,它的深度取决于结合临床的程度。

2.3对接医生临床思维模式是切入点 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的临床思维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恶性、良性);(2)判断疾病可能的解剖部位与系统定位;(3)判断是何学科领域的疾病;(4)判断是什么疾病;(5)判断疾病的程度。在此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临床医生都需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借助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排除和判断,在他们自身无法全面正确地解析和利用辅助诊疗科室提供的检査结果时,都有可能向包括检验科在内的辅助诊疗科室提出问题和需求,或者辅助诊疗科室人员在会诊等过程中发现临床进行的辅助检查不全面、不客观或有方向性选择偏差时,能够依据自身掌握的专业学识给予临床科学合理的分析解答和指导,达到促进辅助检查结果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而建立,以对检验结果及其相关性的分析为立足点,以医生临床思维步骤中的需求为切入点,对掌握的专业学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如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肿瘤标志物、炎性指标、血细胞形态及Cut off值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定位(甲状腺功能、心肌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所属的学科领域(自身免疫指标、功能性检验项目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细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形态学检测、特异性检测项目等)、如何利用检验项目判断疾病程度(检验项目结果的增减幅度和变化规律等)按照医生临床思维的步骤进行检验结果及其相关性的分析,实现与医生临床思维模式和需求的良好对接,在与临床沟通时才能应答对题。

2.4结合临床的程度是内涵 除细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具有相对明确的诊断价值外,大部分检验项目结果都仅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以提供诊断的方向性、可能性,并不能仅凭此做出诊断,还需要由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査结果做出判断。而临床医生和患者往往希望检验项目结果能第提供确定的结论,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临床医生也可能因为知识经验的局限或惰性使然,并不能细致地将检验结果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用药情况等进行一一对照分析,甚至可能忽略具有特征性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使本来结合临床可导向明确诊断的检验结果被忽视了,无法进一步开具其他的检验项目进行观察、鉴别、排除。检验人员可以利用对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全面了解,深入归纳分析相关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交集,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临床线索,提出更好的检验结果分析建议和检验策略,从而提髙辅助临床诊断价值。如再能通过病例回顾反向査证病史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参照疾病诊断标准、分析治疗和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将有可能提炼出检验结果的特异性临床价值反馈临床,达到医学检验临床思维的更高境界。

2.5病例讨论是有效的培训方法 病例讨论是培养临床思维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对临床能力的考验,检验科开展病例讨论,可以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全面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各领域的知识,并加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得到临床思维的良好训练。组织病例讨论时,要注意把握“立足检验结果分析,整体联系、全面分析、有的放矢、注重鉴别、条理逻辑、语言简练”的原则,过程中注意引导建立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改进和克服片面思维、简化思维、表象思维、印象思维,逐步提高针对性,使病例讨论言之有物、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合理。必要时邀请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与临床进行互动,提高讨论效果。

10.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十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供应链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支付、通讯网络、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互联网+的产品随之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实际上,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向用户发放信贷的模式,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更加注重第三家融资的模式,这是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直接融资的商业模式,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两种:

(一)P2P信用贷款的模式。这是一种在美国已发展得很成功的信贷新模式,就是融资需求者在互联网融资平台上发布融资需求信息,平台将融资份额分割成若干部分,由投资者以其认购的份额成为融资者债权人,这是一种类似于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模式,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的主要融资模式。

(二)项目众筹的模式。项目众筹指的是通过把项目在网上公布,客观评估项目运作的可行性,给出项目运作所需的资金量,向大众筹集资金,投资回报为大众所有的一种直接融资模式,相对于P2P信用贷款模式,这是一种更为透明、更为公开的市场资源配置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

供应链的融资模式是以整个供应链为整体作为银行等信贷机构对其信誉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评价。它的出现能够为中心企业、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产生如下的影响:

(一)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下,中小企业不再依托企业自身的资产状况进行融资借款,而是借助于与其发生经营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企业间交易发生的现金流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了高效的衔接,凭借核心企业的良好信誉,并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极大地分散和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为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提供了新的方式。

(二)创新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随着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兴起,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热情,在中国具有80%的中小企业规模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将会成为银行信贷行业的主战场。

(三)促进产业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中小企业是物流企业的客户,同时也是银行的客户,物流企业与银行具有很大的利益共存空间。在传统的企业融资向供应链融资模式转变的同时,以动产抵押的信贷模式也必将物流企业引入到其中,物流企业在动产运输和保管方面将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与银行得到进一步的合作发展。

三、互联网思维下在供应链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开创的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将变得更加开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当卖出货物后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从其采购商收回应收款,造成了现金流的短缺。实际上,中小企业的这种应收账款属于其债权,如果通过把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这就是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但与银行借款会面临着很多的手续以及需要出示多方的认证,当资金比较急需时,向银行借款则显得不太合适。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该偏向于第三方对口企业,也就是社会化融资的模式,一方面对口企业具有充足的闲置资金能够提供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当采购商未能够及时偿还债务时,其货权及时转移到第三方对口企业中,能够马上投入到生产中。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会批量地购进原材料,一部分用于实际的生产,一部分储存起来作为备用。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备用货物会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出现资金的短缺。既然企业拥有这批闲置货物的货权,企业可以利用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优势,利用这批货物向银行等信贷机构进行抵押融资,这就是融通仓融资模式。在融通仓模式下,银行通过授信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融通仓金融或者聘请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监督方,以实现货物的转移。在互联网思维下,应该鼓励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融资模式,利用自身物流基础设施优势,对融资需求企业进行融通仓业务,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与融资企业双方共赢。

(三)保兑仓融资模式。当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向其供应商支付预付款来取得供应货物或原材料时,有可能面临着很大的资金需求。其次,当中小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进行大规模采购时,也将面临这资金的需求。同样地,当下游采购商与其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可凭借得到的这批货权向银行等信贷机构进行融资,这就是保兑仓融资模式。在互联网思维下,保兑仓应该面向具有货权需求的供应商进行融资贷款,借助社会化的环境尽早实现信贷借款。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11.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十一

随着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卫星已由最初的非敏捷卫星开始向小型化、敏捷化、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可执行复杂多样的对地观测任务,并广泛服务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为引导卫星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 卫星应用 产业发展 的若干意 见》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从业务化应用向大众化应用发展,遥感应用产业将逐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逐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 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据悉,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将于年内升空,卫星遥感产业商业化发展是我国未来卫星产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针对卫星遥感应用现状和遥感应用服务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杨邦会等[3]分析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化存在数据加工能力不强、缺乏商业化数据分发渠道和手段、行业应用不深入、数据共享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卫星遥感应用产业化的一些建议。廖楚江等[4]剖析了国外高分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制,针对国产民用高分遥感卫星系统,建议成立高分民用数据中心和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公司,提出一种新的服务架构。李杏朝等[5]阐述了国产民用陆地卫星的数据分发体系和应用服务模式,提出了卫星应用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并对遥感应用系统平台进行了概述和关键技术的剖析。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新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已从互联网行业扩展到社会各领域。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在互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及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采用顾客导向[6],基于互联网特征对市场、用户、 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重新思考, 其本质可以看作是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在卫星遥感产业商业化的趋势下,作为信息服务业,卫星遥感服务模式不能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为使遥感应用真正广泛服务于社会大众,考虑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综合分析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现状,结合国内发展实情,对卫星遥感数据商业服务模式顶层架构和服务流程进行考究。

1 国内外卫星遥感服务现状分析

1.1 国外卫星遥感服务现状分析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运营着全球技术最为先进的遥感卫星系统,其在卫星遥感数据服务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为全球用户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服务。全球范围内,由各国政府部门主导的大型综合遥感卫星系统有美国的“地球观测系统(EOS)”、 欧洲的“哥白尼(Copernicus)计划”等系统。美国的 “地球观测系统 (EOS)”是由美国 国家航空 航天局 (NASA)制定的一项大型对地观测计划,该系统首颗卫星已于上世纪90年代发射,系统包含一系列地球轨道卫星,提供对地 表、大气和海 洋的全球 观测服务[7]。欧洲的“哥白尼(Copernicus)计划”是欧盟与欧空局于2003年正式启动的一项重大航天发展计 划,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欧洲及非欧洲国家(第三方)现有和未来发射的卫星数据及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协调管理和集成,实现环境与安全的实时动态监测,保证欧洲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8]。除了政府, 各国商业卫星公司也投资并运营商业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遥感信息服务。

国外遥感卫星商业化运营主要包括三种运营模式[9]:1遥感卫星系统由政府单独出资并拥有,政府相应部门将遥感数据服务外包给商业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2政府和商业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并拥有遥感卫星系统,商业公司负责遥感数据的商业化运营;3商业公司单独出资建设并拥有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公司独立负责遥感数据的商业化运营。

国外商业卫星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卫星遥感数据的特殊性,为了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日本等一些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与法规[10]。以美国为例,美国陆续发布了1992年版《陆地遥感政策法案》、1996年版《国家航天政策》、2003年版 《美国商业 遥感政策》、2006年版《私营陆地遥感空间系统授权许可》和2010年版《美国国家航天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在积极推进遥感服务及应用商业化的同时,健全卫星遥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1.2 国内卫星遥感服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遥感卫星系统全部由政府投资并负责运营,暂时没有完善的商业遥感卫星运营系统,针对国产民用遥感卫星系统,有专家提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还存在着性能差距大、应用效率低、市场不开放、管理渠道乱、军民融合难等问题”[11]。

以陆地观测卫星系统为例,目前国产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运营管控,包括资源和高分系列陆地观测卫星。中心根据用户需求订单进行遥感数据产品的生产,并通过网络向用户分发数据。针对不同的用户,其数据分发服务体系包括三个主要通道[5]:光纤专网,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 对行业主用户采用光纤专网进行数据分发,对政府部门采用电子政务网进行数据分发,而对普通用户则采用互联网进行数据分发。除了卫星遥感数据的分发, 在应用服务方面,逐步形成了为行业应用提供持续数据和信息服务的业务化服务模式。

国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大多采取的是主用户机制[12],产生的对地观测数据以及提供的业务化服务主要面向行业卫星的主用户,其他大众用户使用相关服务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1渠道不畅通,地方大众用户获取国产民用遥感卫星遥感数据方式不明确,使得过度依赖国外商业遥感数据;2需求吻合度低,由于没有参与到原始数据的前端定制工作中,大众用户拿到的遥感数据产品和自己实际需求存在着产品上的差异;3可选择服务少,缺乏可供大众用户选择的个性化应用服务。由于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相关数据资源具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 这种市场不开放、渠道不畅通、应用效率低的数据服务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价值,造成卫星遥感资源的浪费。

随着国内遥感市场的逐步放开,将有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商业遥感市场。在国内卫星遥感商业服务领域,中科遥感集团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合作推出的遥感集市云服务平台做了相关尝试并投入应用, 该平台依托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的遥感数据支持,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商业化运营,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遥感应用服务平台,为大众用户提供遥感数据定制服务、专题服务、应用服务、存储计算服务以及遥感领域创业性扶持等。

2 卫星遥感商业化服务特点

1)市场开放。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卫星遥感市场将变得更加开放。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将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注入,国内创业型商业遥感公司在服务国内遥感市场的同时,将参与到国际遥感市场的竞争中,减轻国内用户对国外卫星遥感数据的过度依赖。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将促进国内商业遥感公司的发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遥感信息服务将变得更加平民化。

2)用户及需求多样化。卫星遥感商业化服务使遥感服务的对象不再偏向行业主用户和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社会大众也将充分参与其中,不同层次的用户在地位上是平等的。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目前遥感应用已涉及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气象、 海洋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用户及遥感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在国土资源领域有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动态监测、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固体矿产资源调查等用户需求;在环境保护领域则有包括动态环境监测、大气和水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 重大环境灾害监测、环境科学研究等用户需求。

3)渠道通畅、流程便利。渠道在商业领域的含义为商品的流通网络。商业化卫星遥感服务可以看作为一种商品,有着开放的市场和明确的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卫星遥感服务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快速、便利的遥感信息服务。对于大众用户来说,不再受限于资源的垄断和渠道的限制, 通畅的遥感信息获取渠道、便利的服务流程将促进遥感应用的普及,扩大遥感信息服务覆盖面,提升遥感信息服务的用户体验。

4)丰富的遥感信息服务。通过专业的卫星遥感数据加工处理及遥感应用开发团队,卫星遥感商业服务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遥感数据定制服务, 同时为对数据有其他加工需求的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数据增值服务以及遥感应用开发服务。针对丰富的商业遥感信息服务,用户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遥感技术使用门槛变得更低。国内组织机构及个人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遥感信息服务和云计算资源进行科学研究、遥感应用开发及创业等。

3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卫星遥感商业服务模式

互联网思维已经对传统企业的组织及运营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13],其核心作用在于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形态。有学者[14]将互联网 思维概括 为三个层 次: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与互联网经济。其中互联网精神包括开放、平等、协作与共享;互联网理念包括跨界融合、实体与虚拟联通、以用户为导向、产品极致化、注重大众口碑等生产及经营理念;互联网经济包括长尾理论、市场均衡理论等经济理论。相比传统思维,互联网思维在企业的价值模式、运作方式、营销理念、竞争手段、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着新的认识。

商业化遥感信息服务旨在打破行业垄断,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国产遥感卫星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普及遥感应用,切实服务大众生活。在卫星遥感商业化趋势下,引入互联网思维的目的在于促进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遥感技术、遥感产业和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与高效融合。目前全球范围内以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开始进军卫星商业遥感市场[15],为卫星遥感注入新的活力,遥感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将推动卫星遥感的产业化发展,提升遥感产业服务水平[16]。

将民用卫星和商业卫星考虑在内,通过分析遥感应用产业链,结合当前国内遥感卫星系统运营流程和数据服务机制,以用户为核心,将政府监管部门、国际遥感合作组织、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公司、商业遥感数据公司等诸多参与方考虑进来。

3.1 主要组成机构

1)政府监管部门。遥感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 和国家安全有着紧密联系。为促进国内商业遥感的发展,政府监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1结合国内发展现状和国外商业遥感的成熟经验,制定多层次的商业遥感数据服务政策;2制定卫星遥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遥感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3开放市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遥感市场,培育良好的商业遥感创业环境。

2)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中心。主要负责运营政府投资建设的民用遥感卫星系统,进行卫星遥感数据的分发,为行业主用户提供业务化应用服务。为扩宽遥感数据获取渠道,最大化利用遥感数据,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将部分遥感数据外包给商业数据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使遥感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

3)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将打破国内遥感卫星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的现状,是国内遥感卫星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特别是一些有着创新设计理念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将驱动遥感卫星研制成本的降低,推动卫星遥感产业的变革与深化发展。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公司可以将遥感数据服务外包给商业数据公司, 或者直接为用户提供卫星遥感标准产品、遥感数据定制服务、遥感数据增值服务和遥感应用开发等服务。

4)商业遥感数据公司。不直接投资并运营遥感卫星系统,主要是承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和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公司外包的数据处理和渠道运营业务, 或者是购买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相关数据产品和遥感应用等增值服务的开发。商业遥感数据公司专注于遥感数据的深度开发,通过企业互联网遥感服务平 台,直接服务于用户。

5)用户。这里的用户是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价值增值公司等二次开发企业,也包括处于遥感应用产业链末端的终端用户。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及大众用户可以在互联网遥感市场中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或定制不同层次、不同加工级别的遥感数据产品及服务,使遥感数据服务变得更加专业化且具有针对性。同时,科研机构、企业及大众用户等可以利用互联网遥感市场提供的多元化的遥感数据进行涵盖各种遥感应用和遥感信息服务的二次开发,并将二次开发产品投放回遥感市场进行交易。在互联网遥感市场中,用户对于获取遥感资源服务是机会均等的,这种机会均等促进了遥感领域的“数据民主”。

3.2 主要概念及服务流程

1)互联网遥感市场。针对用户,商业化遥感服务流程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遥感市场中完成。互联网遥感市场包含三层结构:遥感服务供应商层,交易层和用户层。遥感服务供应商层包括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公司、商业遥感数据公司、遥感应用开发公司等提供商业遥感信息服务的供应商;交易层包括遥感标准数据产品、遥感数据定制服务、遥感数据增值服务、遥感应用开发服务等遥感服务商品;用户层则为购买遥感信息服务的各层次消费者。互联网遥感市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打造卫星遥感商业生态圈,一个是构建卫星遥感交易平台。

卫星遥感商业生态圈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遥感市场将大量遥感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用户等利益相关者结合成紧密联系的整体,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最终形成一个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多方共赢的生态圈[17]。卫星遥感商业生态圈将使卫星遥感企业不再仅仅依赖企业内部技术能力和资源储备来构建竞争优势,而是开始着眼于企业外部价值平台的整体环境,并通过平台广泛借助圈内其它企业的能力,吸收整合成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卫星遥感商业生态圈中存在三种成员关系:竞争、共生和互生。竞争指的是圈中成员之间的竞争关系,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共生指的是各成员间分工合作、共同存在、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及创造价值的关系;而互生则强调的是成员间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成员自身发展离不开与圈内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卫星遥感交易平台则是将分散的卫星遥感服务方式集中化、平台化,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遥感市场集成了遥感应用产业链中各类遥感数据和应用服务供应商,将丰富的遥感信息服务清晰地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及交易。其主要作用在于解决卫星遥感资源的渠道不畅通、不明确的问题,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遥感服务线上交易平台。 互联网卫星遥感交易平台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开放创新,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18]。

2)企业互联网遥感服务平台。对于遥感服务供应商,需要依托互联网,建立企业遥感服务平台,接入互联网遥感市场。企业互联网遥感服务平台能够实现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对接、需求采集、订单受理、产品交付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遥感数据服务。在互联网遥感数据服务平台中,面对多样的用户和复杂的需求,为快速准确地提取用户需求,生成标准化的需求订单,提出了面向应用的遥感服务需求采集系统。 面向应用的遥感服务需求采集系统首先通过建立用户需求描述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标准化描述,然后建立资源描述模型对企业具备的服务资源进行展现,最后通过需求与资源的智能匹配生成标准化的需求订单,作为遥感服务产品生产平台的输入。

3)服务流程。卫星遥感数据用户服务流程如下: 1用户在互联网遥感市场中选择要购买的遥感服务和服务供应商;2用户通过遥感服务供应商搭建的企业互联网遥感服务平台提交需求订单;3遥感服务供应商通过需求采集系统对用户订单进行审核及处理; 4由企业专门部门根据用户订单生产服务产品,包括遥感标准数据产品、遥感数据定制服务、遥感数据增值服务、遥感应用开发服务等;5企业产品质检部门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产品质量不合格则重新加工;6将合格产品通过企业互联网遥感服务平台交付用户。

互联网遥感服务模式相比传统遥感服务模式而言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该商业模式以用户为核心,旨在为用户提供涵盖从低层次遥感数据服务到高层次遥感信息服务的全方位的卫星遥感服务。特别对于大众用户,其在整个卫星遥感服务流程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作为遥感企业服务水平的评判者与遥感企业生存的决断者。深入发掘用户需求,卫星遥感服务真正变为一种大众服务。

4 结束语

12.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将某医学院2010年入学的16个专业1850名本科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新生入学后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法、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调查。调查前, 要求调查员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标准。问卷由被调查者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填写后交由调查员当场核对并回收。

1.3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含3个部分, 装订后由被调查者一次性填写。 (1) 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 (农村或城镇) 、家庭平均月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 (2) 自觉健康状况的5个等级:极好、很好、好、一般、差;在学校或网上被欺凌过:是、否。 (3) 改良后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主要评定焦虑出现的频度[5], 将原SAS表20个项目简化为10个, 采用4级评分:“1”极少或没有, “2”较少, “3”一般, “4”经常。其中8项为正向计分1、2、3、4分, 2项为反向计分4、3、2、1分, 1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 粗分乘以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 (此分数统计方法原理同SAS量表) 。得分范围在0~100之间, 以50分为分界值, 0~49分表示无焦虑, 50分以上 (包括50分) 表示焦虑, 其百分率即为焦虑检出率[5], 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的资料经逻辑检查、核对、剔除不合格问卷并编码后,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双人平行录入三次数据, 经一致性检验, 有效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1853份, 收回有效问卷1850份, 有效回收率99.84%。

2.2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共涉及16个专业、35个班级;其中男生657人占35.5%, 女生1193人占64.5%;平均年龄 (18.87±1.01) 岁;生源地:城镇535人占29.0%, 农村1315人占71.0%;家庭平均月收入:0~499元325人占17.6%, 500~999元470人占25.5%, 1000~1499元325人占17.6%, 1500~1999元173人占9.3%, 2000~2999元177人占9.6%, 3000~4999元203人占10.9%, 5000元以上177人占9.6%;父母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父亲1196人占64.7%, 母亲1436人占77.9%, 高中, 父亲372人占20.0%, 母亲240人占12.8%, 大专及以上, 父亲282人占15.3%, 母亲174人占9.3%。

2.3 自觉健康状况及被欺凌情况

自觉健康状况“极好”117人占6.2%, “很好”793人占43.1%, “好”591人占31.7%, “一般”325人占17.4%, “差”24人占1.1%;曾在学校被欺凌过194人占10.5%, 没有的1656人占89.5%;曾在网上被欺凌过128人占6.9%, 没有的1722人占93.1%。

2.4 焦虑状况

被调查的1850名医学新生中, 平均焦虑自评得分 (46.41±13.24) , 得分在50分以下的1136人占61.4%, 50分以上 (包括50分) 714人占38.6% (即焦虑检出率) 。将“焦虑自评得分”作为应变量 (y) , 选择多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 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逐步引入变量进行分析, 有4个变量进入焦虑影响因素线性回归方程 (其余因素P>0.05) , 结果见表1。

方程:y=48.611-0.506x1+4.574 x2-3.041 x3-3.548 x4

表1显示, 家庭平均月收入、被欺凌情况与否与焦虑呈负相关, 只有自觉健康状况与焦虑呈正相关, 可认为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越不容易发生焦虑。

2.5 可能与自觉健康状况相关的因素

为进一步探讨自觉健康状况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从而间接导致焦虑, 本调查筛选了问卷中的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分别与自觉健康状况做χ2检验, 其中除新生性别和生源地外, 其余因素与自觉健康状况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2、表3。

表2、表3显示, 性别、生源地不同均可能造成新生自觉健康状况的不同, 为进一步探究男女新生和城乡新生健康状况孰者更优, 本调查将自觉健康状况的5个等级赋分 (“极好”100分, “很好”80分, “好”60分, “一般”40分, “差”20分) , 分别计算二者的健康得分后再做t检验, 发现女生自觉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 (P<0.05) , 城乡新生自觉健康状况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4、表5。

3 讨论

3.1 医学新生焦虑状况

调查表明, 该校绝大部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存在焦虑的新生尚有相当的比例。新生入学正值心智成熟的转折期, 远离父母[6],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繁重的医学课程, 极易产生焦虑。提示高校应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帮助其顺利度过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

3.2 探讨可能导致焦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 家庭经济条件差、健康状况不佳、有被欺凌经历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家庭条件、健康状况与焦虑存在统计学差异, 与翟德春[7]的研究结果相似。而有被欺凌经历的新生容易产生焦虑是本研究结果的一大亮点, 提示心理阴影可能导致焦虑, 需及时、全面地给予疏导。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除了告知、教育、疏导外, 还应关注新生是否有心理阴影, 在充分尊重、保护学生隐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给予心理辅导。

3.3 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新生健康状况的因素

个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不可分, 良好的生理状态才不易产生负性情绪, 调查发现, 新生自觉健康状况与性别和生源地有统计学意义。自觉健康状况女生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基数大且比男生更细心[8]有关, 提示高校应当用不同方式关怀男女生;城乡新生的差异说明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生理、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医学院校应加强新生人文社会素质教育;城乡新生健康状况的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从人口基数来看, 农村新生更多, 提示高校需要重点帮助来自农村的学生树立自信, 积极应对新环境的挑战[7]。

4 建议

4.1 新生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

新生入学阶段是最容易产生焦虑的时间段[2], 医学院校的入学教育应充分讲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 尤其要突出医学院的特色, 以便新生做好迎接新生活的准备, 减轻焦虑。

4.2 增加高低年级学生的互动

动员高年级学生以“过来人”的身份和新生沟通, 让新生能直接获得自己最关心的信息, 更直观、有效的了解自己的大学。

4.3 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入学教育应当机动灵活, 辅导员应根据各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入学教育, 如有心理阴影的学生做好合理疏导, 性格孤僻的学生主动约谈等。

4.4 着重做好贫困生、农村新生的人文关怀

贫困生、农村新生由于社会导向、家庭环境等原因更容易产生焦虑[9], 入学教育要重点关心他们, 积极鼓励, 培养自信, 尽量解决其实际困难。

4.5 帮助新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10]

教会学生在焦虑或情绪不安时合理宣泄, 如转移注意力法或咨询学校心理医生, 旨在帮助其树立正确解决问题的观念。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制问卷收集某医学院1850名本科新生的一般信息和自觉健康状况、被欺凌情况等资料, 并运用改良后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 调查医学新生的焦虑状况, 其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结果 该医学院新生焦虑检出率为38.6%, 焦虑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觉健康状况、曾在学校或网上被欺凌过;其中自觉健康状况又与性别、生源地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医学院校应当重视新生心理健康, 同时关注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心理阴影等, 多关心贫困生、农村新生, 使入学教育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关键词:医学新生,焦虑,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魏俊彪.医学生焦虑和抑郁及相关因素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6, 23 (6) :550-552.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8.

[3]张颖.226名大学新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7, 21 (2) :174-175.

[4]Salmivall IC.Feeling good about oneself, being bad to others?Remarks on self-esteem, hostility and aggressive behavior[J].Aggress Viol Behavior, 2001, 45 (6) :375-393.

[5]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 matics, 1971, 12 (6) :371.

[6]李玲玉.大学新生焦虑、抑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职业圈, 2007, 76 (24) :186-187.

[7]翟德春.医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流行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17-219.

[8]刘爱敏, 李娜.428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10, 24 (6) :427-428.

[9]滕瀚.大一新生初入学的退行心理及其干预策略初探[J].校园心理, 2010, 8 (4) :268-270.

13.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教学科目,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计、材料学以及力学等知识。通过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对培养汽车专业学习兴趣、打好专业基础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某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调查了解中发现,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创新《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模式展开详细论述,希望通过有效对策的落实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汽车人才的培养。

1.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个性需求进行有效教学。据调查了解,在目前传统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体情况如下分析:

1.1 教学内容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重点,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专业的特色性,使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由于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较为枯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其他专业学习也有消极影响。

1.2 教学方法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灌输式”为主,教师通过单一的板书教学为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手段落后,方法单一,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1.3 教学结构问题

《汽车机械基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既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也需要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调查中了解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结构问题。由于实训条件不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制约,无法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直接影响学生综合成绩的提升,同时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

2.创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根据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加强该课程教学创新至关重要。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效果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构的完善来实现教学模式优化。

2.1 优化教学内容

在优化教学内容上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进行改革创新:①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实用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精简、实用为主要原则,对过时的、滞后性的教材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对课程中没有涉及的创新技术和机械结构进行补充教学,保证学生对最新知识的获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要保证学生能够一次性扎实掌握,减少重复教学,节省课堂有限教学时间[2]。②其次优化教学内容要实现专业特色的融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包括诸多内容,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与汽车专业紧密相连,实现与汽车专业的有机渗透。只有实现专业特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2.2 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性,为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对汽车相关机械的实际讲解,运用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3]。再如,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实物模具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械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以后学习都有着积极影响。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3 完善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结构平衡。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实验研究和科技制作实践这两条主线来构建具有创新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创新认知、设计、创新、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为知识创新奠定基础。在课外科技实践中,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通过具体机械及其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实施中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制定出最优教学方案。要注重课程教学的专业特色,以保证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结构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汽车机械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旭,邓明阳.基于行动能力递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以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开发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徐晓阳.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

[3]陈连云,谢少芳,李明惠.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14.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论文 篇十四

医学是什么?医学是人学,医学是为人的健康和幸福服务的。医学能呵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由于关涉人的权利和利益,医学具有浓厚的伦理性。因此,医学发展伊始,伦理道德就纳入了医学的范畴之中,并贯穿于医学发展的全程。实践证明,弄不清医学的伦理性、医疗行为的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性,在实践中就很难成长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因此,为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专业发展,医学人文教育、道德教化成为了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为帮助医学生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国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医学高等教育领域内加强了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伦理学》是其中重要的课程。从1980年代开始,我国各医学院校也大多开设了这一课程,从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来看,应该说,《医学伦理学》对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伦理学》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笔者认为,由于该学科课时少、教学条件相对有限、伦理学理论本身飞速发展而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医学伦理学实践性极强,伦理学理论十分抽象、复杂而具体的临床医疗行为对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决策提出的高要求等原因,寄希望于“一本教材打天下”,通过传统的教学单纯的传授、灌输一些基本的知识、思想观念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难免挂一漏万。因此,我们应重视在教学中加强医学生能力尤其是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如前所述,《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根据道德教育的有关理论,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设计教育的目标、内容(包括道德观念、道德要求、行为规范等),通过教育活动使之转化为学习者的认知、品格,并通过学习者的决策转化为行动,同时进行事后评价,以深化道德教育成果的活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综合性的,它既强调学习者对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进行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又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分析、判断、决策、评价及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只有把一定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认识、观念、品格、行为能力、评价能力,才算是达到了道德教育的全部目的。其中,分析、判断、决策、评价能力就是所谓的道德思维能力。因此,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道德教育的必要内容。同时,从个体的道德发展来看,仅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不足以适应复杂的道德生活,在道德生活中学会分析、比较、判断、抉择、评价应是道德发展的关键。个人和社会都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当人们在与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互作用时,个体道德行为的选择、实践、道德品格的形成,离不开人们对各种道德观念、道德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和评价。也就是说,个体的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是道德发展的必要环节,是个体实施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格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到课程本身而言,《医学伦理学》教学究竟应教给医学生什么?从现实来看,尽管国内《医学伦理学》教育界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提法,全球也没有统一的表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基本的共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医学院校的伦理学和法学教师学会即ATEAM(AssociationofTeachersofEthicsandLawinAustralianandNewZealandMedicalSchools)的工作会议根据国际共识提出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医学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伦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与病人的沟通和对病人照护所需要的技巧。国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界则大多认为:课程教学应提高医学生对伦理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意识,提高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医德修养水平等。从国际、国内的认识来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强调知识、态度、能力并重,而在能力的指标体系中,笔者认为道德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那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在道德教育中,道德知识、道德观念要转化为学习者的态度和行为,道德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二、加强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意义

医疗行为兼具技术性和伦理性。一方面,医疗行为的正确选择离不开伦理道德的保驾护航。医务工作者能否自觉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正确诊断,采用有效、最佳的治疗手段来解除患者的痛苦,绝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同时还关涉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在医疗实践中,由于任何一个医疗行为都会给患者带来影响,轻则影响心情,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影响健康,危及生命,因此,任何一个医疗行为的选择,都既是医学问题,又是伦理问题。那么,兼具技术性和伦理性的特性就决定了对行为本身进行医学判断和伦理判断是完全必要的。而由于医学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医疗行为都很难在事前就给出十分肯定的答案,这种不确定性就使得行为本身可能存在道德问题甚至是道德风险。那么,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每一个具体的医疗行为都处于具体的道德情境之中,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具体的道德分析、判断、决策必不可少,光有伦理学知识而不去做具体的分析、判断,我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有积极、主动、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同时,作为一门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材内容必然是相对滞后的,原有的教学内容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很多问题教师本人也可能还没有确切的答案,答案的寻求可能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多元呈现,社会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需要人们重新审视并作出回答的新问题,而伦理学本身还难以作出明确的回答,很多涉及到伦理难题的案例往往都可能是两难选择。例如,克隆技术、器官移植、安乐死,人们似乎总是在不断的争论,争论的双方又似乎都理由充足。也许,在这些争端面前,唯有一定的道德思维能力能帮助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面临道德的“两难”选择时保持清醒,做出理性而又合乎人情的选择。此外,尽管我国医学教育界对《医学伦理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存在分歧,但不少医学院校却在现实中存在着课时严重偏少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课程开设的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日等国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从绪论(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历史)、伦理学理论(义务论、功利论、美德论)、美德的追求和行为修养、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范畴、医患关系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临床科研和人体实验中的国际伦理准则、生殖技术、器官移植等高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时间有限、内容太多之困。另一方面,即使我们无限延长教学时数,对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也不过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历程。那么,《医学伦理学》究竟应该教给医学生什么?或者说,什么更重要?故此,笔者认为,面对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和临床医疗实践,对医疗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进行道德考量的前提是掌握基本的伦理学理论,具备一定的道德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决策、实施道德行为和行为后评价。因此,道德教育仅仅只是传授、灌输一些基本的知识、思想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远比让他们记住也许并不存在的唯一正确答案更有意义。

三、培养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现实途径

道德思维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及自身行为从道德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做出判断、进行评价的思维活动。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正确运用科学的思维规律、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艺术,观察、分析和解决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难题,培养道德智慧以规范自身行为,完善自我,实现医患者关系的和谐发展。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在医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中,归根到底就是教导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分析自己所处的道德具体情境,审视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不同的道德实践手段进行比较,选取达到道德行为目标的最佳手段。笔者认为,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包括:

1.理论教学是基础,让学生“学”起来。《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的学科,理论性较强。要培养医学生学会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判断、处理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离不开伦理学理论的指导。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学伦理学》的理论教学,这是医学生未来进行道德判断、分析、决策的基础。在理论教学中,有如下几个问题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的:一是理论教学的结构设计应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而不是过分追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堂理论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度,以留出足够的时间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是理论教学应该注重联系实际。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践服务,课堂教学应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关注现实道德生活的态度。三是传授知识应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理论教学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伦理学相关理论的探求过程中来。只有经过一次次学习过程中的感知、思考、讨论、发言,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2.引入案例,让学生“想”起来。掌握了一定的伦理学理论和方法,并不意味着医学生就已经具有了正确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决策及评价的能力。为了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引入案例教学法是正确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为培养学生的临场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场所。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面对、处理和分析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学会多方位思考,设想种种道德选择的可能性,能帮助医学生克服用一个角度、一种观点、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局限。同时,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帮助学生站在具体医疗行为伦理决策者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处理、解决临床伦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精选案例,选取与讲授内容相符、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中的伦理问题应有争议性和讨论的余地,存在着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同时,不论是发生在身边的现实事件、科研时遇到的伦理难题还是临床发生的真实事件,案例应具有典型意义。

3.积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讲”起来。课堂讨论可以是针对某一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及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有关临床伦理难题的解决之道,在争辩中巩固理论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论辩中发现教学及学生道德情感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课堂讨论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因为,当一些富有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时,由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不同方式,可能产生种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课堂讨论中的比较、对照、切磋,同学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组织课堂讨论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医疗实践中的道德问题、道德现象、伦理困境设置讨论题,并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写发言稿,积极参与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参与讨论并对学生的发言作简要点评。课堂讨论一是要求适宜的教学班级规模,班级人数太多会使许多人没有发言机会,太少则不利于讨论的进行;二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课堂管理有较高的组织驾驭能力,能够控制现场局面,善于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单靠课堂教学或单靠医学伦理学专职教师的教育可能是不够的,让学生在真实的道德实践中学会道德分析和道德判断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教育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临床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其中感受道德、践履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在活动中发展品德。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可以组织学生就一些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研,如组织学生在本地医疗机构开展医患关系现状及问题的调研,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做导医,体验医学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等等。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还可以与医学生的临床见习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在临床见习时对临床常见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抽象空泛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论证。这样,既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和基本范畴,又在临床实践中使学生的医学技术和伦理决策能力都得到提高。

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学生理性和思维参与的过程,因此,《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绝不是全部也绝不是终点。但是,课堂教学是培养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起点和重要平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帮助医学生学会开始思考医疗领域中各种道德问题、伦理现象,为未来的职业行为奠定道德基础,无论是对医学生、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还是整个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无疑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组“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两步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5).

[2]黄丽英.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5).

[3]汪幼琴.试论如何改进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3).

[4]刘家珍.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S1).

上一篇:2024年总监代表工作总结下一篇:春趣初中优秀散文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