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共10篇)
1.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中共XXx镇委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0年2月28日)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在农村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管理和发展新机制。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化农村居民自治、健全完善农村有效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积极推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功能,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推进工作”的要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深化居民自治,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推进和谐四十里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服务农民群众为宗旨,以满足全镇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文明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2、统筹发展、城乡互动。推进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向城镇、村庄向社区转变。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广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形成良好的共建机制。
3、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分情况,不搞一刀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努力建设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目标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努力建成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尽快在全镇农村基本实现社区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我镇每年至少建设2—3个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2010年到2015年的第一个五年内,全镇建设10个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2016年到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内,基本完成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三、农村社区的服务范围和空间布局
(一)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的服务范围。按照便于服务、便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要求,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以“中心村”为轴心,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涵盖5—10个村,3000—6000口人为社区服务范围,村庄密集度高的可以适当增加村庄个数和人数。
(二)科学设定社区空间布局。根据地域特点、资源配置、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中心村,并以中心村为重点,规划农村社区空间布局,整合优化社区各类资源,推动规模较小和位置偏远的弱小村庄逐步向中心村社区集聚发展,提高社区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以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做到“八有”。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把旧城改造、片区拆迁、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报批建设规划方案时,一律要先规划设计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根据区域位置和服务居民的数量,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500—1000平方米,并有适当面积的院落或广场,否则一律不予审批。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在“中心村”,一般要达到有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会议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治安警务室、卫生室和便民超市的“八有”目标,条件具备、群众需要的应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老年福利机构等服务设施,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一揽子”服务。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1、社区名称和服务中心名称。农村社区名称统一规范为“xxx镇××社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名称统一规范为“xxx镇 ××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标识,并做到外观、颜色相对统一。
2、建设内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办公服务场所和文化健身广场两个部分。办公服务场所要集中建设,同时建设适当面积的文化健身广场。
3、功能要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基层组织活动办公功能;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三是医疗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功能;四是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救助功能;五是劳务服务功能;六是农技服务功能;七是文体娱乐功能;八是便民利民生产生活超市服务功能。
4、场所标准。(l)基层组织办公场所。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群众工作室、会议室等,各办公场所要满足办公服务需求。(2)综合服务大厅。统一集中办理或代办劳务服务、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农技推广、信息咨询、党员关系转接等“一站式”服务事项。各项制度要明示,并配有办事指南或工作流程图。(3)党员活动室。可按照一室多用原则,加挂远程教育、居民学校、人口学校牌子,满足党员教育、居民培训、计划生育辅导和居民代表议事等基本需求。(4)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设有全科医疗门诊,具有治疗、处置、预防保健、健康信息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功能。(5)警务室。要有专门警务执勤人员,配备必要的警务车辆和器材,监控设施要实现全覆盖。(6)文体活动室。要有基本的文体活动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图书。(7)生活和农资超市。销售的物品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物品齐全,价格适宜,服务优质。(8)文化健身广场。配备必要的文体器材,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体活动需求。(9)宣传公开栏。设有社区事务公告栏、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等,位置突出,公开及时,方便观看。(10)其它服务设施。根据社区情况,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发展老年公寓、幼儿园、农机维修、邮政通信、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五化”为标准,优化农村社区人居环境。要集中整治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推动各“中心村”率先实现“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搞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建设,使各“中心村”基本达到“五个一、五无五改”标准。“五个一”,即“中心村”社区内有一条宽敞洁净的硬化街道,一定数量的夜间照明灯,一道以科技文化法制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墙,一处具备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块以种植花草树木为主的绿地;“五无五改”,即“中心村”社区内无粪堆、垃圾堆、柴堆、土堆、石堆,对住户实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建设清洁家园。积极推进和规范道路标牌的设置,普及环保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加快建设社区新住宅,引导周边群众聚集到“中心村”居住生活。“中心村”确定后,要及时在“中心村”规划出新的住宅区,并将周边村的住宅用地指标按照有关政策调剂到“中心村”使用。对新建住宅的农户,优先在“中心村”建设住宅,或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鼓励引导周边村的农户到“中心村”居住生活,促进“中心村”社区规模化发展。
(四)全面实施“三二一”工程,加快“中心村”社区建设进程。运用抓典型促全局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在全镇实施“三二一”工程,即从2010年开始,三年内 至少推出3个示范“中心村”社区、2个规范化“中心村”社区、1个精品“中心村”社区,带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农村社区的管理体系
(一)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可成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书记可安排乡镇干部兼任或者从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优秀人员选拔,委员可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总支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
(二)理顺农村社区与乡镇政府、行政村的关系。农村社区是为民服务的工作平台,主要是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需社区协助完成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与社区协商,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社区负责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村委会要积极支持社区建设,配合社区开展服务工作。
六、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及其职能
(一)全面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制。健全完善镇、工作片、社区(村)为民代理服务网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具体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流程,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健全社区内部服务机构。在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社区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各服务站工作职能分别是:(1)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普及卫生知识,搞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负责传染病的防治、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等工作;开展爱国卫生和初级保健工作。(2)社区环卫服务站。主要以“五化、五无、五改”为重点,帮助社区搞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务。(3)文教体育服务站。负责为村民提供读书阅览、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农技科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公益性的服务;协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树文明新风。(4)计划生育服务站。协助做好动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落实节育措施等工作,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在生育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等信息,为育龄妇女搞好服务;做好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协助落实上级对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持政策。(5)社会保障服务站。负责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救济救助工作,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抚对象的调查核实和初审工作;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6)社区警务室。协助做好辖区治安和调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做好社区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协助抓好农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来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7)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负责招募、培训热心奉献的社区志愿者,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安排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可根据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增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机构。
(三)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成立社区志愿者、老年人、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各项事务。
七、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党委、政府已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提高协调整合能力,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工作片、有关部门都要明确一名人员具体负责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社区建设。镇财政要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财政预算,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组织运转和社区服务开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实行帮扶制度,推动全面发展。实行镇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农村社区建设制度,进一步明确帮扶单位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及工作机制等,促进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城乡社区结对、村企合作、专项对口支持、资金实物帮扶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搞好农村社区建设。
(四)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结合镇里确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三二一”工程的有关要求,详细制定工作计划,量化工作任务,搞好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积极培育典型,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
(五)广泛宣传,强化督导。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工作开展。要建立健全工作督导制度,镇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进行督导,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篇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着眼于农村发展,围绕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以民主管理为基础,以为民服务为根本,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在为民服务中实施民主管理,在民主管理中体现为民服务,在社区活动中推进服务与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
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社会协同、农村居民参与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深入。
思考之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定位,确定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对农村社区划分进行定位,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进行定位,进而确定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这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对社区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的划分不同于城市社区划分。农村社区的划分必须考虑居住范围、民族差异,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要因地制宜。莱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一个自然村是一个村委会,一般在100——300户为主,99的自然村建村在400年以上,风俗习惯基本相同。因此,莱西农村社区的划分以一个村委会管辖的区域比较适宜。莱西的农村社区应该是村委会管辖范围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莱西,存在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是城区的城中村,应该通过村改居转化为城市社区。二是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一般村庄之间连为一体,政府、企业等比较多,非农业人口、外来人口比较多,应该从发展的眼光逐步推进村改居,实行城市社区管理。三是100户以下的村庄,特别是50户以下的小村,应该就近逐步通过居住地迁移合并到大村。这样,整个社会的社区划分就比较合理,比较和谐。
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已经明确。具体表现为:农村社区建设应属于社会管理范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社会生活共同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任务是,完善村民自治、发挥驻区单位和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结合莱西实际,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应该包括进一步扩大民主管理,完善为民服务体制,深入开展社区群众性活动,建设民主型、服务型、文明型农村社区,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深入。
思考之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须以发展民主管理为基础,构建充满活力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
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莱西市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的民主管理建设,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地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基础和政治保障。早在1990年,莱西就创造出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为全国村级组织建设提供了样板。之后,莱西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开展村民“民主日”等活动,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连续三届成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今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实践表明,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但是,应该看到,当前农村民主管理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村委会和党支部直接管理村庄经济事务、政府管理中的行政命令等,已经成为推进农村的民主管理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应该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3.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两个率先”总体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市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3月19日、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市级领导成员、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现场调度、观摩交流、检查评判,收到很好的成效。今年确定的64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占全市规划总数的36%。
(一)高点定位,创新实践。在深入调研、充分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境界、提高标准,研究确立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为总抓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为着力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以及抓住“规划编制”这个关键,打 造“服务管理和发展致富”两个平台,“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农民,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三项原则,做好“与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与旧村改造建设,与产业发展”四个结合,实施“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经济强村带动型、行政村整合型、村企发展联合型、城中村改造融合型”六种模式,实现“与教育资源布局,与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与集贸市场设置,与农资超市、便民服务超市设置,与农村产业布局,与文化娱乐设施布局,与社区警务室设置,与加工小区、养殖小区、仓储小区布局”八个统一的总体思路。各级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普遍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把社区规划与市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市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乡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相配套;同时本着“整合资源、城乡一体,适度超前、功能优化”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以“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等六种模式为基准,充分利用经济发展集聚地、闲置房产资源、乡镇工作片区等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社区,全市共规划农村社区79个,达到了以点带面、以强扶弱、全 面均衡发展的目的。
(三)多元投入,强力推动。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村社区建设扶持办法(暂行)》、《2010年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给予资金、土地、建设、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先行拨付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完成建设任务、年终验收合格的农村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再拨付补助资金100万元;各乡镇街道也出台相应的配套奖励政策,给予改建、扩建、新建社区一定的资金奖励扶持。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投资,保证了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各级加强调度,实行领导包靠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重要环节亲自把关,主要问题亲自处理;分管领导靠上抓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面上工作的顺利推进;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牵头部门靠上指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注重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型农村社区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级组织实施、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立足全市实际,本着“开工 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确定了15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先期示范点,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市各级按照一个试点社区、一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的“四个一”办法,精心组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标准要求和时间节点严格规划设计、严格建筑资质、严格质量监理,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成功一批”的局面,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初具规模。同时立足今年,谋划明年,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整体推进,力争经过两年努力,将全市79个社区全部建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服务集约”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加快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好“八室、四站、两栏、两超市、一广场”为内容的服务中心建设,以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承载功能吸引居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在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区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计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各社区的实际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生产生活市场化服务和志愿服务“三大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服务村民,确保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在社区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办理,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六)健全组织,党建先行。在加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中介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社区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与社区建设通盘考虑、同步推进,并辐射到社区内的企业、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中,初步构建了以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农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农村社区党员为主体、其他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党建新格局。一方面科学定位工作职责,明确社区党组织在镇(街道)党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指导协调社区范围内的党建工作,不干涉社区内各村和驻区单位的行政事务;另一方面积极配强党务干部队伍,普遍选配年富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到社区抓党建工作,培育一批有技能、能干事、公道正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头人。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纷纷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再鼓干劲、再加措施,起新一轮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热潮。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引导,大胆实践,在总结自身做法、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统筹城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一项刚性任务来抓。二是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科学设置社区服务内容,确保合理、实用;市直有关部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切实把群众需要的服务延伸到社区,资源倾余到社区。各乡镇街道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中心两个层面的考核,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全面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三是切实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大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一批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壮大社区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农村党员、团员、教师、退休职工、退伍军人及民间“能人”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社区服务队伍。四是建立健全社区运行长效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和运转费用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年有所增加。加大社区经费自筹力度,鼓励社区面向社区内的单位和企业筹集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网点和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路子,采取无偿为主,低偿、有偿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养老、托幼、物业管理、家政、就业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使农村社区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机构、部门和社会团体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制定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实施 细则,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抓好对农村社区日常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力有序有效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合作、村级组织实施、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经常性研究的重点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新型农村社区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督促检查,推进社区建设。
(二)通过党组织的融合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有条件的社区把以村为单位的村支部整合过渡成为以社区为单位的党组织,并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起其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管理区党总支更名为社区党总支,增设黑石社区党总支,沙埠、夏庄村党支部设为社区 党支部。同时,对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探索实行财政供养,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按月发放。
(三)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土地政策。对于已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社区,全面停止你村庄内宅基地审批,由社区和镇政府共同向土地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国土部门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镇新农村建设办协调各社区积极与国土部门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规划,批准后可以按社区总面积的20%安排社区建设启动 用地,用于社区居民楼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通过原宅 基地的腾空、复垦等途径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绝不允许在基本农田上搞规划、建设。
2、税费政策。对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内的社区居民 楼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办负有监管、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积极协调县内各类建设规费(包括各类行政事业性和基金类收费))给予减免。
3、财政政策。新农村建设办积极协调县财政新建社区启动资金,用于扶持新建社区建设,重点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范围和额度由社区提出申请,镇府审核,报县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考察、审核、确定。
4、奖励政策。镇新农村建设办积极争取县财政的奖励资 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先进社区给予现金奖励。
5、其它政策。教育、卫生、交通、电力、水务、广电、文体、通信、建设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试点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制定各自的优惠扶持政策。
(四)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参与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体制,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的同时,发动社区居民以自愿捐款、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形式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培训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发挥好农村干部和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社区义务服务。加大新型农村社区政策研究力度,分析借鉴先进地区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山东省梁山县统一思想,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坚决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攻坚战。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该县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示范攻坚行动指挥部,从县委农工委、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抽调人员组建挥部办公室,并在第一时间召开专 门会议,安排部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攻坚任务。后应工作需要,指挥部合并了梁山县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新指挥部。指挥部进行集中办公,建立会议制度,每周五召开总指挥和办公室全体成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指挥部成员联席会议、乡镇推进机构负责人碰头会议。指挥部增设了督导检查组,建立了指挥部领导包保责任制度和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各项工作上图上墙,挂图、持图一线督导作战,每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
目标明确,规划优先。按市下达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目标任务,梁山县结合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将建设内容按时间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并与风景委、开发区和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该县把规划当作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力求规划科学规范,本着“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方针,认真做好了规划上的结合,即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及计划、土地增减挂钩置换规划紧密结合,同时与该县的重点工程南部片区开发改造建设工程、山北片区开发建设工程、西部片区开发建设工程、景区规划建设、移民开发、压煤搬迁村、滩区搬迁村建设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搞好衔接、合力推进。目前,四项规划已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基本完成。
加大投入,强化监督。该县拟定有关文件和规定,要求所有农村建设项目都要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所有 涉农建设资金都要集中向新型农村社区投放,所有涉农项目都要集中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实施,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统一使用,集中投放,对不符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项目和投入,发改部门不立项、环保部门不环评、国土部门不供地、建设规划部门不发证、财政部门不配套、呈报文件不转报,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合投入机制和统筹运行机制,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督导检查组依据本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阶段工作进度、工作效率情况、争取政策、资金情况、媒体宣传情况、信访稳定等进行督查、综合评定。
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合村并点为重点;合村并点建社区的,以梁山镇、拳铺镇为重点,其它乡镇结合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选择确定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社区服务引导集聚型示范点,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其中,梁山镇凤凰城社区、风景区后集社区为合村并点一步建成型第三类,拳铺镇拳铺社区、风景区张坊社区为合村并点分步实施型。在确保每年全县建成10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同时,建设14个左右县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
沟通协调,齐抓共管。针对示范点建设任务,该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指挥部统筹协调,坚决打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攻坚战。
截至目前,在全县确定的10个市级示范点和14个县级示范点中,拳铺镇信楼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文体广场已开工建设,广场水泥路面硬化正在进行中;方庙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进入基础砌筑阶段;拳铺、徐集、蔡林社区服务中心正在按市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的修改工作。梁山镇凤凰城社区已完成规划,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图纸正按市里要求进行修正;红旗社区,一期4万平米住宅区已完成建设,部分住户已入住,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姜庄社区住宅楼已完成5000平方米,第二栋住宅楼已准备开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选址。风景区后集社区已完成规划,并已完成拆迁,住宅楼已开工建设;风景区张坊社区住宅楼4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建设,另有2.5万平方米正在施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场所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文体广场设计面积4000平方米,现均完成设计并开始进行施工。在市级示范点建设全面展开的同时,县级示范点建设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按照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辉县市初步规划将全市533个行政村整合为130个~150个新型社区,力争通过10年~15年时间,完善和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一体化,逐步实现居住环境、就业结构、消费方式、公共服务城市化。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取得了 初步成效。
一、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现状
去年以来,我市规划启动34个重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涉及127个行政村,6万户,23万口人,原村庄住宅占地4.5万亩,规划建设占地2.74万亩,预计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76万亩。目前34个社区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26个已启动建设。今年以来,完成投资1.76亿元,其中市、乡(镇)财政投入196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拆迁10万平方米,新修社区道路96公里,已入住1100户。初步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村庄合并型、整体搬迁型、旧村完善型、产业带动型等5种建设模式,涌现出了张村乡裴寨社区、孟庄镇涧头社区、城关办事处锦绣花园社区、百泉镇楼根社区等一批典型和亮点。
二、主要推进措施
我们着力在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制定政策、督查考核上下功夫:一是高标准规划。本着适度超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高标准搞好规划编制。由市规划局牵头联系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规划。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市财政列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区建设。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补助50%;对社区规划每公顷补助1万元;对拆旧房到社区建新房的农户奖励2000元。各乡村也都安排了一定资金。三是整合资源。市直单位申报、实施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社区试点安排,捆绑使用。其中“村村通”工程已向社区安排项目资金220万元。四是开展“联包帮 建”。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指导、督查、考核。同时我市确定调派队员的市直单位作为联包社区的帮建单位,建立了周汇报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五是实行绩效考核。将社区建设列入“联包帮建”单位和相关乡镇工作目标,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以奖代补。六是制定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14条优惠政策,对社区建设奖补资金、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土地调剂、项目倾斜、建房补贴、社保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七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每10天召开一次例会,每半月进行一次督查,对社区进展情况实行台帐式管理。同时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联包社区责任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规划执行、资金整合、配套政策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宣传发动不够,干部群众中存在种种误解和不全面理解现象;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主动性、创造性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致使推进工作中出现诸多困难,影响工作进展。二是规划执法问题。部分社区规划层次偏低、前瞻性不强;总体规划与重点规划衔接不够;规划执法不够到位。三是资源整合问题。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模式不多,产业布局的整合力度不大;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致使电力、交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政策资源整合不到位。四是建设资金问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资金筹措 方式不活,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存在手续繁杂,门槛过高,吸纳闲散资金力度不够。五是配套政策问题。一些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要求,必须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制定、完善相应配套政策。
四、对策与建议
4.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四
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村民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参加南芬区金坑社区服务中心落成暨郭家街道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议,共同庆祝金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半年来,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老干部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区、街、村三级及广大村民朋友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区又建成了一个多功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郭家街道办事处和金坑村两委班子想民所想、为民办实事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市区各单位、各部门,以及付出辛勤劳动的村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金坑社区服务中心是继2009年解放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郭家街道办事处建成的第二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经过两年的运行,农村社区的作用初步显现,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村民们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现就郭家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我提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以农村社区发展提升南芬新形象 农村社区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党委政府是否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明确自己在农村社区 建设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认真组织落实。十二五期间,南芬要建成本溪副城,整合城市空间资源以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中村”改造成为一种必然。下一步,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工程和民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居住与商业办公兼容,把村部转变成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服务功能齐全的大型文明社区,进一步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树立南芬城区新形象。
二、加强学习,抓好培训,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我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时间短,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需要更加自觉地勤奋学习、开阔视野。要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知识,钻研当代城市社区建设经验,借鉴传统的乡村建设做法,了解本地区工作进展状况,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律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村社区建设是为民服务的,抓好对社区建设工作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信心和紧迫感,促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找准农村社区服务的着力点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的政策,走“自我开发、自我服务”的道路,要在拓宽农村社区居民增收空间上下功夫。解放社区服务中心从发展农业产业化起步,经过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样,金坑社区服务中心也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找准服务的着力点,利用地处城郊、交通便捷之利,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以发展工业为主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将来,赵家、南芬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良好 的区位优势,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村民由原来经营农业变为经营物业,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网后,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居民的再教育培训,不断增加村民人均收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
四、积极创新,勇于实践,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农村社区要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提供有效载体,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要研究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机关、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和农村社区结对子,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逐步完善社区服务,真正建立起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推广一站式服务。
在全区10个农村社区运行一个阶段后,我区将要召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最后衷心祝愿金坑社区成为我区农村社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又一面旗帜,使农村社区真正成为农村的政治管理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和文化信息中心!
5.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市总关于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县总工会和镇工会联合会的要求,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在堂琅社区工会实施规范化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实施社区工会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水平,服务基层”为主题,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凝集力,按照“党政重视好、组织建设好、履行职责好、协调配合好、服务群众好、扶贫济困好、改善民生好、和谐建设好”的“八好”标准,加强社区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工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八好”社区工会标准
(一)党政重视好。建立“总支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党总支将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二)组织建设好。建立社区工会组织机构,工会主席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配备一名专职工会干部,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认真开展会员会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商会在支持工会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确保职工入会率达到98%以上。
(三)履行职责好。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平等协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调处、社会保险待遇、安全卫生监督等工作,确保社区内无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协调配合好。加强与住社区单位、企业工会小组的沟通,建立联谊会议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区工会建设,认真解决社区工会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五)服务群众好。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抓手,按照家庭纠纷调解到家,有病住院看望到家,新迁居民走访到家、“两劳”人员帮教到家、生活保障发放到家、下岗失业安置到家的要求,努力为职工、居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下岗失业培训基地党支部为依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六)扶贫济困好。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做好困难群体的扶贫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下岗特困职工的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低保、残疾、孤寡、贫困等各种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保障和救助措施,确保困难群体有饭吃、有衣穿。
(七)改善民生好。狠抓社区自治制度建设,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功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多方协调资金,强化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改造居民低矮危房,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和优惠、免费体检等送健康活动;解决好特困职工临时大病救助、急病救助
工作;积极筹建职工书屋,注重职工文化素质提高。
(八)和谐建设好。以警务室、综治室、调解庭和治安巡逻队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民事纠纷调解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证辖区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以共建日、学习日、议事日、卫生日、服务日“五个日活动”为载体,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抓住社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依托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找准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抓好有影响力的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居民群众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理念,引导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法律的“四学”活动,倡导建立“每年深研一本书,每天业余时间自学一小时”活动制度,广泛开展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成才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职工、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促进职工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为职工搭建施展才艺才华的舞台,促进职工队伍实现由“体力型”向“知识型”、“智力型”、“技能型”的转变。
三、方法步骤
1、细化创建标准(2009年11月1日---11月10日)。要按照“八好”创建标准,结合自身实际,细化量化出符合规范要求又有社区特色的考核标准。
2、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11月11日---12月10日)。严格对照《考核标准》,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软、硬件建设,加强痕迹管理,全面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3、组织检查考核(2009年12月11日---12月20日)。对照考核标准进行查缺补漏,达到创建标准要求,上报县、镇工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县总工会申请一定的资金补助,授予“八好”社区工会称号。
四、组织领导
1、成立机构。成立领导组织机构,负责抓好规范化建设创建工作。
2、落实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投入精力,确保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抓出成效。
3、加强学习。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利用先进经验,结合社区实际,全面推进社区工会规范化创建工作。
4、经费保障。社区拨出2万元作为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工会规范化建设。
6.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
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在培育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一是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利用丰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特色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优势产业群,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二是采取“公司 基地 大户”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养殖业“一十百千”工程(即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县罗非鱼年产量达1万吨、瘦肉型母猪年末存栏达10万头、马山黑山羊年饲养量达100万只、马山土鸡年饲养量达2000万羽,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公司、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成立协会等方式,建立了马山黑山羊种羊和马山土鸡种鸡生产等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以城镇为依托,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此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一是要用好用足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加强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扎实做好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异地安置等多种方式的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创造增收来源。
7.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中共古蔺县教育局委员会 古蔺县教育局
关于印发《古蔺县教育系统推进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机关各股室、各乡镇中心校、直属单位(含一级预算学校):
经县教育局党风廉政“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古蔺县教育系统推进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切实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六日
【此文件通过网发】
主题词:教育 “三化”建设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市教育局,县纪委,县三化办。
中共古蔺县教育局委员会 2010年5月26日印发
(共印12份)
古蔺县教育系统
推进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和县委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切实打造“风清气正和谐教育”,按照《古蔺县推进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设工作方案》(古三化办„2010‟1号)的部署和要求,经局党委研究决定,自今年5月起在局机关和全县各乡镇中心校、直属单位(含一级预算学校)全面启动并扎实开展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工作,整个工作分两年进行,2010年为推广运用年,2011年为巩固提高年。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逐步建立“三化”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达到教育预防更为完善,监督制约更为深入,制度保障更为充分,惩治腐败更为有力,干群关系更为和谐,服务发展更为有效的目标,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工作内容和目标任务
(一)工作范围:全县教育系统中财政供养的所有行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重点是党员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二)主要内容
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是指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对反腐倡廉工作树立工作尺度和检验标准,进行统一要求和程序化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的过程。近期工作内容有四项:
1、推进惩防体系“三化”建设。主要是探索提出本单位在宣传教育、监督制约、机制制度改革、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惩治腐败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规范以及制度保障,并认真落实。
2、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三化”建设。主要是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廉政准则》等党内法规和职工岗位职责,认真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财政投资项目”四个方面的廉政风险,设置“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综合治理”四道关卡。同时要把“三化”建设与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及时进行项目的廉政风险评估、查找和预测,制定防范措施及处置预案。
3、推进有关制度的建设和贯彻执行。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建立健全落实好惩防体系建设中规定的各项制度,包括廉情预警分析制度、单位主要领导原则上不直接分管财务的制度、主要领导落实民主集中制末位发言制度、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定期报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制度、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常态督查制度等各项管理监督制度。并抓好单位各项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
4、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三化”建设。县委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电子技术,建设政务中心等重要窗口单位廉政风险电
子提示系统、行政审批联网监控系统、视频监察系统,将技防与人防有机结合,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三化”。局效能办也将对落实效能建设“五项制度”(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文明办公制)情况、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情况、党纪国法的学习贯彻执行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各校开展“三化”建设等情况开展全方位督查,各学校也要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加强学校政风行风、师德师风和效能建设,查找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在以上四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惩防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管理,这项工作既是长期的任务,又是长期的过程。
(三)目标任务
“三化”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任务:一是教育预防更为完善,二是监督制约更为深入,三是制度保障更为充分,四是惩治腐败更为有力,五是干群关系更为和谐,六是服务发展更为有效。
三、方法步骤
今年的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建章立制、考核验收四个阶段进行,从5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
(一)宣传发动阶段(从5月中旬到6月10日)。主要任务:
1、局党委成立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并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工作经费实行全额保障;印发实施方案,下发《工作指南》。按时向县“三化”办报送相关材料和信息。
2、各学校要立即成立领导组(要将分管项目建设、后勤财
务人员等纳入其中)、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或细则,在全体职工中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廉政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专题学习,开展警示教育,收看专题片,开展关于加强廉洁自律、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制度执行力等专题讨论等)。各校应于6月20日前及时向局“三化”办报送相关材料和信息。
(二)学习教育阶段(6月10日起至8月10日)。此阶段是开展学习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阶段。工作任务:
1、开展反腐倡廉分层教育,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教)堤防。反腐倡廉分层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对象职级、岗位的不同,将教育对象科学地进行分层,确定不同的教育课题,提出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因人施教”,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今年县上将分四个层面开展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实际,县教育局也重点从三个层面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一是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洁自律、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二是在局机关及下属单位中层干部、学校校长(支部书记)中开展“履行岗位职责,规范权力运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其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成为师生的楷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是在局机关一般干部职工和广大教师中开展“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工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依法行政、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各学校要针对职级、岗位等不同的层面,重点抓好学校领导和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要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活动保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带头参加,创
新教育载体,建立长效机制,使分层教育做到常态化。
2、实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局机关和各学校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廉政准则、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岗位职责、县委、局党委印发的“三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组织干部职工查找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查找机关和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点。风险点查找由中层干部、分管领导审查把关,班子成员由主要领导审查。各校风险点查找情况在校内进行公示后于6月20日前上报局“三化”办。县教育局风险点查找情况向群众公示后由局“三化”办于6月30日前汇总上报县“三化”办。二是查找财政投资项目廉政风险。凡是承担了工程建设项目、民生工程项目、扩大内需项目等财政项目建设的学校,在立项后建设之前,要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查找和预测,提出防范风险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和处置预案,并以单位名义审定后于6月20日前送局“三化”督查组。县教育局也将按上述方式对全系统的财政投资项目进行廉政风险点查找,并由局“三化”办于6月30日前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三化”办督查组。三是开展岗位和单位风险防范。县教育局和各学校根据各种风险的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建立健全防范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的制度措施,并分等级进行监督管理和防控。各校应于8月1日前完成措施办法和任务分解落实,并报送相关资料。局“三化”办于8月10日前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三化”办。此环节要设立廉政风险防范的“四道防线”: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综合治理。四是开展财政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范。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在前期查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项目建设风
险防范措施,切实启动防范工作,保证教育系统各项工程项目成为阳光、廉洁、安全工程。各校应于8月1日前完成措施办法和任务分解落实,并报送相关资料。局“三化”办于8月10日前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三化”办。五是推进效能建设工作“三化”。县教育局要深入查找效能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开展效能监察,提出和推进、优化效能监察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措施和制度保障并认真落实。各学校要将此项工作和行风评议工作相结合,认真查找在教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和工作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纠正和整改。各校此项工作应于7月20日前完成并将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局“三化”办。
(三)建章立制阶段(8月10日至10月下旬)。此项工作要结合近期印发的《古蔺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主要工作任务为:
1、清理完善制度。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对原有管理制度(重点是针对人财物管理、廉政建设方面)进行清理、淘汰、修订、完善。各校此项工作应于8月10日前完成并将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局“三化”办督查组。局“三化”办于8月20日前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三化”办督查组。
2、建立健全制度。县教育局和各学校结合实际,对照廉政风险点的防范,认真查漏补缺,建立完善一批科学管用,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各校此项工作应于9月1日前完成并将清理、修订和新建的各项制度形成统计表上报局“三化”办督查组。局“三化”办于9月10日前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三化”办督查组。
3、严格执行制度。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县教育局和各学校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后要严格兑现,否则制度就形同虚设。
4、做好资料收集整理。从“三化”工作一开始,县教育局和各学校都要注重上级和本单位文字、图片、信息资料的收集归档,为编制廉政工作手册做好准备。廉政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廉政要求、主要工作项目流程图、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项目、民生工程项目、扩大内需项目等财政投资性建设项目的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等。各校此项工作应于10月20日前完成并将编制好的廉政工作手册上报局“三化”办督查组。局“三化”办于10月30日前将编制好的县教育局廉政工作手册上报县“三化”办督查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系统要围绕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四个重点,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要突出抓好工程建设领域和人、财、物等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二要突出抓好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制度建设。主要是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后勤服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育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三要突出抓好行风政风、干部作风方面制度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重点,结合实际,建立全覆盖的制度体系。做到哪个领域、环节和方面的问题突出,就重点抓好哪个领域、环节和方面的制度建设。
(四)考核验收阶段(11月初至12月底)。此阶段县委将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教育系统工作落实情况、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局党委也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学校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考核,在推广运用的基础上作为重要的常态化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
四、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
(一)开展“三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惩防体系,深化源头治理,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质量的重要创新;是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强化教育预防,关爱和保护干部,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党风廉政“三化”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形势和现实的需要。针对古蔺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务必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认真履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完成“三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按照局党委和所在乡镇党委的要求,认真开展学习宣传,把上级有关“三化”建设指示精神传达到单位的每一个职工,努力在全系统营造“三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学校党支部(总支)要站在承担反腐倡廉政治责任的高度来抓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把“三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安排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按照上报相关材料,确保“三化”建设取得实效。
2、切实落实工作责任。没有责任心,再好的责任制都没有用。各校长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增强责任意识,校长(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落实“四个亲自”,做到“四个带头”,亲自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本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要落实好“一岗双责”,支部副书记为第二责任人,要亲自抓落实,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措施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3、切实加强统筹兼顾。“三化”建设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目前,教育系统“三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方案已经具备,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提出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的“三化”标准,将廉政风险点查细、查实、查准,有效防范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切实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把推进“三化”建设、打造风清气教育与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建设、安全维稳等工作有机结合,要与行风评议和效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同步推进,要认真克服工作中“一硬一软”现象,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两发展”。
中共古蔺县教育局委员会 古蔺县教育局
8.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数字丛台”、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区管理为龙头,社区服务为重点,利用2至3年
左右的时间,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搭建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拓宽政府与居民、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丛台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力,探索实施一条具有丛台特色的建设数字化社区的新路子。
二、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按照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要求,积极拓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各类传输网络、资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区机关为中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数字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努力推动全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4、注重实效,梯度推进。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突破重点,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突破,带动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全区网络平台建设。全区整个网络建设实行双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在内网建设上,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宽带网平台,搭建内网专用网络,实现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的联网,保证组网的安全性。同时,加快推进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办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在外网建设上,区信息中心单独建设一条光缆连接互联网,用于区政府网站、社区综合服务网及其他对外应用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城域网以及adsl宽带网平台实现访问、采集信息等各类需求。
(二)加强“三级四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四网”。一是社区综合服务网。以区、街道、社区互联网联接为基础,建设包含各种政务、商务、公益等信息服务的网站,最大限度的为社区公众提供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二是建立服务热线电话网。在最大限度整合全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统一明确一个社区服务专用呼叫号码,并充分利用通信公司现有资源,通过租赁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建立实体服务网。整合各社区的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门诊等便民资源,发挥社区综合服务网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的中介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实体服务。四是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采取区、街道、社区分布式三级管理系统,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上信息查询、信息汇总、文件传达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加强数字化社区的硬件建设。区级硬件建设,原则上以区信息中心现有设备为基础,以现有机房为中心机房,增配网站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提高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网络安全和日常管理等能力。街道一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重点是做好街道内部的网络建设,基层科室的微机配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的配备,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等工作,提高街道的现代办公条件。社区一级,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服务居民、提高效率的原则,重点是加大社区内部的网络建设,以及网络教育中心、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力度。
(四)加强网络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定,实现网络接口的标准化,信息采集、报送和应用的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有关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数字化社区的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制定丛台区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督查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信息和网络的安全。
9.台安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 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辽宁省交通厅关于印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交公路发〔2016〕325号)要求,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四好农村路”总体目标,以强化主体责任、稳定农村公路资金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安全条件和路域环境,到2020年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要着力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不断深化和贯彻《辽宁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真正做到有路必养,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路域环境优美整洁,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要求。
三、目标与任务
(一)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全面建好农村公路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使农村公路建设与优化城镇布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提高二、三级公路所占比重,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成乡级以上行政等级的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加强农村公路窄路面路段拓宽改造,实施村级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护栏等安全保障设施。
新改建农村公路除特殊路段外,要满足等级公路技术标准。按照保障畅通的要求,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到2020年,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危桥得到全部解决。
强化建设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督导,保障质量监督检测能力和条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建设管理单位要落实建设资金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明确质量、安全到人,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到2020年,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二)完善体制,规范管理,全面管好农村公路
按照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改革要求,构建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
-2-构、镇场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作业队管理体制。各镇场街道、村委会要落实必要的管养人员和经费。到2020年,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大力推进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所统一执法,各镇场街道、村委会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完善农村公路保护设施,努力防止、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到2020年,农村公路管理和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基本建立县有路政员、镇场街道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加强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绿化美化,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堆占物和非公路标志。路面常年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全面养好农村公路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交通主力、镇场街道主体”的养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镇场街道、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将日常养护经费和人员作为“有路必养”的重要考核指标,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到2020年,建立稳定的养护经费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农
-3-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逐年上升。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非专业养护新模式。确定高力房镇、西佛镇、桑林镇为试点,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接受镇政府和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双重领导。各相关镇分管镇长任站长,其职能是负责本镇路网内乡、村两级农村公路的非专业化养护及路域环境治理工作,即冬季除雪防滑,夏季疏通清淤,春秋季植树绿化、村内路域环境清理,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及桥涵的技术状态,遇有突发状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此模式试点成功后在各镇场街道推广应用。
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有序推进基层养护作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四)切实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
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县运输管理处依照有关规定,以农村客运班线许可、延续经营等为抓手,引导辖区内客运业户逐步对老旧农村客运车辆进行更新、淘汰,使之符合相关要求,提升客车性能。县运输管理处督促县内农村客运业户依照有关规定,定期对所属司乘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做到痕迹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
-4-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积极发展“镇村公交”,促进“运邮结合、融合发展”。基本建成县、镇场街道、村(社区)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达100%。完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道路客运网络。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镇村公交。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共同推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先行试点与有序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物流试点和示范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大力推进农村物流中心建设。鼓励、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
完善快递服务网络和终端建设,提高快递普惠水平。利用邮政、连锁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站等网络资源,探索建立农村末端公共平台,完善县、镇场街道、村(社区)快递服务体系。将本地制造业产品、优质农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提升农特生鲜产品寄递服务水平。打造城市“快递10分钟”便民服务圈,解决末端投递“最后100米”难题。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5月16日—2017年6月5日)主要任务:县交通局、各镇场街道调查摸底农村公路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营造社会各界支持配合“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6月6日—2017年9月30日)主要任务:县交通局、各镇场街道严格按照“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每月召开1次推进会议,将工作完成情况报县交通局。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7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
主要任务:对照“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开展自查评估,整改存在问题,10月上旬将总结材料报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对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县政府。
五、措施与要求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今年乃至“十三五”全县农村公路工作的核心任务。各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切实将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台安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
-6-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
(二)夯实工作责任
各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出台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围,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建设目标,充实工作力量,落实资金、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确保顺利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各项目标,让百姓看到实效。
(三)开展示范创建
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落实主体责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的要求,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跻身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积极创建一批示范镇和示范路,全面营造比学赶超气氛。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通报表扬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择时召开“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通报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四)加强监督考核
全面加强监督考核工作,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进度、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投资挂钩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在农村
-7-公路发展中的作用。
(五)加强资金保障
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各镇场街道建立根据物价增长、里程和财力增加等因素的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建立省级补助资金与绩效考核、地方配套等挂钩制度,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利用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附件:台安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8-附件
台安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广新 副组长:张国会 成员:王
江
王洪喜
唐明旭 高真成 于德忱 雷靖音
张玉铁 王
飞 刘仲丹
金学忠 张
莹 孙宝民 王占博 高会巨 李
伟
成员名单
县长 县政府党组成员 县发改局局长 县财政局副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局长 县农经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物价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公安交警大队大队长 韭菜台镇镇长 高力房镇镇长 黄沙坨镇镇长张玉石
新开河镇镇长 贾
源
达牛镇镇长 姜振伟
西佛镇镇长 陈
旭
桓洞镇镇长 黄海员
桑林镇镇长 仲继红
新台镇镇长 张
辉
富家镇镇长
安立新
新华农场党委书记、场长 张汝发
西平林场党委书记、场长 李
强
洪家农牧场党委书记、场长 赵
健
台东街道办事处主任 邵秋玲
台南街道办事处主任
杨
廷
八角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吴洪波
台北街道办事处主任
10.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
状与思考
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根据市委和县委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园区总体规划,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形成了进一步完善安居小区、工人新村两个社区建设和高标准建设5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针对园区实际,通过与其他干部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对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起重工业园区辖20个行政村,333家企业,共有4.5万农民和3万多产业工人。
(一)安居小区建设
园区于2006年初动工建设安居小区,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5万m2,投资5000万元,达到了入住条件,二期工程也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园区2009年1月份和3月份的两次调研,96.7%的群众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现有的物质经济条件不富裕而不愿、也无法搬迁。尽管经过园区反复做思想政治工作,群众认识仍无法转变,造成园区建成,群众不愿搬迁的局面。为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根据安居小区现状和群众要求及村街意见,经园区管委会研究,决定作出以下完善和调整:
1、从园区的工作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见,将自愿搬迁的群众安置在安居小区内;
2、安居小区剩余的房产支持企业发展,安置企业高科技人才、技术工人,企业不再单独规划住宅生活区,引导企业集约集群发展,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
3、在村街座谈会广泛征求村街意见的基础上,对不愿搬迁的群众纳入园区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控制原村庄范围内不准进行任何新的建设。
4、尽快完善安居小区一期工程,抓紧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二)工人新村建设
工人新村是园区管委会于2006年采取市场化运作,由远东房地产开发公司中标承建,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新型社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期建设5万m2已完成,达到入驻条件,二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4万m2,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完工。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依据总体规划,园区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5个新农村社区,涵盖20个村,总体分三期实施,预计10至30年完成。
一期重点建设以东瓦棚村为先行的3号社区和以大东、大西两村为先行的4号社区,目前两个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计划下半年动工建设。
二、在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新型农村住宅区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在刚开始推进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针对安居小区、工人新村已完工部分,但群众没入住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农民认识上有误区,误认为新型农村住宅建设,就是给农民建新房,从而“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小作坊家庭顾及原有的利益,担心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来源问题;
(二)经济承受能力比较差。部分群众收入低,搬不起,再加上住在小区生活成本必然会提高,更住不起了;
(三)社区房屋户型规划单调,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考虑不周,不适应群众的实际要求。另外,小区没有考虑到传统的生活习惯,一味的求全求新,造成年纪大的老人难以接受;
三、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起重工业园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展、成果和希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调查中,我们有些不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和群众,对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建农村社区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和了解。农村社区建设早已写进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必须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加深对建设农村社区的认识,以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环境。我们不防也借鉴南蒲办事处录制宣传村庄整合的光碟,在各村反复播放,以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为群众讲解村庄整合的意义、整合后的效果,切实转变群众的观念。其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规模外出参观学习,洗脑换脑,让他们亲身感受、亲耳聆听村庄整合的美好前景,逐步使村庄合并观念深入人心。然后选准以东瓦棚为先行的3号社区和以大东东、大西等村为先行的3号社区为试点,做为有关责任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打开局面,让群众看到效果,对全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增加收入。一是园区增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加大内部收入来增加财力,充实村庄整合中的财力后盾;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安置农民工就业,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规划进度,提高规划质量。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本着适度超前、各具特色的原则,规划多种形式、功能完备的新型住宅。要严格规划的监督管理,对暂时没有列入启动的重点村,按照规划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新的乱修乱建问题。
(四)实事求是的对待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新型社区建设采取的模式主要是合村并点,异地建设,但对于房屋质量比较高,村街较整洁的,可以进行整改,个人认为园区梁占、李庄两村就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在房屋设计上,有关部门应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设计出多种不同面积、不同风格,既适合园区群众生活习惯而且又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的、能充分满足群众需要的户型。
(五)加强政策引导,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贷款条件、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困难农户提供3万元至5万元的贴息或无息贷款。对入住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居民的子女就学给予经济上和分数上的适当照顾,以提高其入住的积极性。
【农村地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科技推广08-09
农村地区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06-16
闽南地区农村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08-03
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与建议探究07-25
关于藏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06-24
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农村地区宗教发展的思考09-08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