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思品

2024-07-15

情境教学思品(共8篇)(共8篇)

1.情境教学思品 篇一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和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

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学心要有恒心》一课,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又很好,再举出本班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

2.情境教学思品 篇二

一、有机结合思品课程与情境式教学

小学思品教学内容都是比较浅显的知识, 通过思品教育并非让小学生领悟深沉的内涵, 而是要改善他们的行为, 提升其道德水平、荣誉感等, 以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由此, 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情景, 引入生活情景到教学中, 来帮助小学生规划自身的行为并改善行为。比如, 某位小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捡到一个钱包, 她拾起来之后, 并没有占为己有, 而是将其交给了班主任老师。思品教师应该表扬这名同学的行为, 赞赏其拾金不昧的精神, 鼓励班级内的学生向她学习。通过这种讲解活动, 不仅可以让学生明了诚信的真正内涵, 还可以让学生理解拾金不昧的含义, 由此一举两得。思品教师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 让小学生通过平常的实际案例, 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认识到思品内容的重要性, 并按照思品教学内容的要求, 践行自己的行动。

二、组织实践活动, 提升实践能力

思品教育的关键是改善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做懂礼貌、守诚信的好孩子。由此, 思品教育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 更应该以知识为依托改善自身行为。思品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实践活动, 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了自身行为的不足, 以及其他学生的优点, 并本着“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态度积极向其他优秀学生看齐, 从而不断进取。比如思品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破除传统教学的束缚, 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情景剧, 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去评价个体的行为, 发现优点与不足之处, 同时了解其他人的看法, 有效破除自我中心。通过情景剧的呈现,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察者, 均参与到情景剧中, 感化情景剧的发展, 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 并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行为。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 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多媒体教学已经十分普及。由此, 思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与学生生活和知识掌握水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来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比如, 在教授学生勤俭节约的时候, 给学生播放农民伯伯种地的画面, 以PPT的形式讲述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以及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汗水, 从而彰显出“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再比如在教授学生努力奋进, 不屈服于困境的时候, 播放蝴蝶从蛹中分离爬出的视频, 强调蝴蝶成功飞出来所做的种种尝试, 同时增加其他视频, 让学生明了只有付出汗水的成果才是喜悦的, 不劳而获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四、情境式教学的其他方法

1. 表演法。表演法是指通过小品、舞蹈、唱歌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师生互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演法可以最直观地呈现内容, 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生对其认可和接受情况都比较良好, 由此, 在学期各阶段小结的时候, 思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不同形式的表演活动,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 演讲或朗读法。不论是演讲还是朗读法均能很好地表达个体的情感, 并通过铿锵有力的表述, 增加其他人的认同感, 引发其他个体的共鸣。比如, 通过演讲, 学生不仅可以明确名人的优秀品质, 了解其人生事迹, 还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通过演讲锻炼自身的表述能力;而表述能力的提升,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这样当个体面对存在困难的学生时, 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帮忙, 优化自身的人际能力。只有明确和认同名人的事迹, 才能呈现出一场优秀的演讲和朗读, 由此, 通过这种联系过程, 必然能帮助学生认同名人优秀的品质, 约束自身的行为。

3. 再现法。再现法可以较为直观地呈现学生当前的道德行为情况。目前, 再现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复现电视场景或者书籍中人物的行为, 另一种是让学生参与角色的表演, 引导故事的发展。第二种方法在前文已经讲解, 在此不做赘述。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复现某些情景下个体的行为, 比如在辩论会、新闻发布会、家中等, 来明确不同场合个体行为的差异, 以及行为约束条件。同时,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社交技巧。

3.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思品教学 篇三

[关键词] 生活化情境 中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优化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并认可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在课堂上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并最终给学生现实生活以教育。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成开放的课堂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多角度并分散的。生活也是各种知识存在的方式,它有别于教科书上结论式概括性的知识。思品课堂假如是单纯的理论性知识结论的堆砌,学生必定会觉得兴趣索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化的情境素材去分析说明教材理论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思品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如在进行“勇担过错”教学时,我针对当前出现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2008年9月以来,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种种漏洞。事件发生后,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分别就‘问题奶粉发表道歉声明。蒙牛承诺,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三鹿奶粉事件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当然也和我们的同学密切相关。谈到这一问题时,很多同学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进行谴责。甚至有同学套用网上的话进行调侃:“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外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中国人的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这些话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但是同学们对蒙牛公司的做法又都表示了肯定,认为在错误发生之后最能考验一个公司责任感的就是对于错误的反省,事故发生之后能够站出来勇担过错无疑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通过教学,学生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确实,思想品德课应该从单纯的结论式的教材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千变万化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整合”,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处、关注新颖而变化的时代,关注丰富而多彩的社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问题,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形成理性的课堂

理论是源于生活的。但是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由于注重抽象化理论概念的传授,忽视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而落得被学生忽视的下场。理论知识,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思品课堂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就必须合理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扩展、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理性地分析问题。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交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30年前凭票买年货,20年前过年花千元,15年前边吃边看春晚,如今春节怎么过?接着在课堂上展示一个相关的调查数据。春节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对于现在的春节怎么过也很有认识和体会。但是教师展示的春节过法的变迁及春节活动安排和花费调查情况中,学生体会到了30年来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依赖于我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一切巨大变化都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学生可以真正理解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又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时,我选择了每年的春运期间民工的“乘车难”问题进行分析。材料显示,53%的被访者认为买票难、回家难是春节最让他们头痛的事情。“乘车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这些都是引起“乘车难”的主要原因。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材的难点就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和在学生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突破了。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他们揭开谜团、了解真相的欲望,对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从探寻现象中感受并认同、理解教科书上的理论观点,到生活中去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做也使沉闷的思品课堂既有激烈的争论也有冷静的思考;既有相对开放的素材选择又有统一的理论观点的形成,整个课堂热烈而又充实。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学生责任感,引导学生践行生活,形成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但又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生活中处处是教学,生活中时时有教学。生活中的课程有时是消极的,会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通过学生个体的实践对生活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生活中积累经验。

如:在进行七年级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教学时,我设计了一场人生AB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生活化的情境:王亮亮今年刚上初一,他在学校中学习成绩较好,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听说同班同学家有部二手电脑想转让,价格很便宜,王亮亮想要求父亲买下来。但是老王夫妻俩忙于生意,所以他一直没有如愿。有一天,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面有上千元钱。

针对这一情境,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在王亮亮的身边存在哪些诱惑?2.请你设计一下王亮亮捡到钱包后的情景。3.如果你也想买一台电脑,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本课从学生喜爱的模拟实践活动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开始,围绕学生身边的现象发现诱惑的广泛存在,到诱惑概念的讨论、分析,感受诱惑的不同分类,最后到用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进行践行作进一步深化认识,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从故事的真实性来说,我当时觉得让学生读内容还不如让学生当场表演,表演能使学生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我当时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因丢失钱包而焦急的失主角色,表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类似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所要承担的责任,表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从而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使本课程也实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生活与社会化。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它要求思品教师跳出“教师教教材”的框框,跳出学科的束缚,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屏障,为学生开辟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的渠道,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他们在关注、体验、改变生活的过程中变得更成熟。它更要求我们思品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锤炼高超的教育艺术,给学生创设贴切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去观察、辨别、思考、判断,为自己在复杂的生活世界中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会相得益彰,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听之入耳,用之入心。

参考文献:

[1]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时绮等.教学行为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方长明.回归生活感悟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2)

[4]林崇德.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5]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孙全军.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初探.教学月刊(初中版),2004(7)

4.思品教学反思 篇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为一位受学生关注和欢迎的政治老师,并不那么容易。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责任教育、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国情教育等知识,是老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增进学生了解国情、爱我中华情感的一个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此谈谈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作出反思,以求改进今后之教学。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政治科目的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和“浅”。“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学、法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浅”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内容在量上比较少。

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多”和“浅”的知识,老师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政治老师要想上好政治课,就不能满足现状,而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补充教学中的“漏洞”。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多”的知识连贯起来,将

“浅”的知识储存起来,将自己“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

在教育教学中除了要求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余”知识要丰富以外,政治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政治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言行举止上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表率,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学生的楷模,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让学生由内心深处散发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三、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四、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以上观点虽出自本人,但并不代表我随时都能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会努力按自己说的去做,争取做得更好。

篇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从事九年级思品教学多年,感慨颇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等等方面,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氛围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教师要学会把所讲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并且从心底尊重、理解学生,不断研究、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非常关注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民主观念用在班级管理上面。回忆我的过去教学工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我在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时,提出了吸收外来文化主要吸收它的哪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要说出理由。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东西;有的认为应该吸收例如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的认为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时,突然有个同学提出,外国的社会制度也是需要学习的。此话一出,整个班响起一阵喧哗。我对他说:“哦?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穷,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有同学起来反驳:“中国底子薄,起步晚,所以才这样的。(一片掌声)另一位同学

说: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快得多。还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小而已,但速度还是很快的。争论告一段落,学生们在等老师发表意见。

我说:我想,从刚才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之所以落后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造成我国相对落后的因素很多,历史的,有现实的,但是在众多因素中,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里,老师只给大家留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我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不是社会制度?是不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富有?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思维活跃的火花在跳动,激情在课堂上点燃了,而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能点燃起争论的“火”,也能控制“火势”,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影响其他方面,更能适时的“熄火”。否则这样的课堂,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如何体现?活跃的课堂,是思维的活跃,是能力的活跃。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乱说乱讲,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两难问题时,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辩论,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思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道理,规范自己生活中的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值得总结的是:

一、作为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实施,引导、激发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达到百家争鸣,学生用心去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经过学生的争论、辩论后的观点,必须统一或有一个定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想知道的最后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观点一致的学生更自豪、更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铺垫。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灯不挑不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所以,某一次的尴尬,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它不是一件坏事,它迫使我们教者去反思,去思考,去体味。汲取和总结经验和不足。那些不足是我们的教学中的红灯提示,那些好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最有效的帮助。已经走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我,一次的尴尬,一点的感悟,真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感悟,才会有进步,愿我的一点点感悟能为新课改添上一点新绿,为新课改日臻完善献上微薄之力。

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反思

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联系时政,点击教材。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

为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适应有效教学的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应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树立“依标扣本,不唯教材”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一种凭据,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不是“唯一”。新课程强调的是要使教材同学生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要搭建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为此,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在学《走科教兴国之路》一课时,结合“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事,结合教材进行补充,这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又体现了时事,符合中考的要求,突出了思品学科的特点。所以,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的平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提高技巧。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两备”——备教材,备学生;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才能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新课程强调:思品课必须回归生活,思品课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所以,必须联系实际,适时地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并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转变成为鲜活的永不枯竭的能力。俗话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及时联系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教材,寻找出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教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九年级政治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第一课《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可以结合的时事就是“抗洪救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结合的时事就是“台湾问题”、“两岸三通直航”等;灿烂的中华文化所结合的时事就是“2010年世博会”等等。

通过联系时政,点击教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对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习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习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习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

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习,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同志的三个代表,并且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该有多么欣慰。所以我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总是从关心爱护他们出发,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每当我接受一个新班级时,我总是先比较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思想基础,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什么脾气,发脾气时家长采取什么办法等,以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学校里发生什么情况,我总是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教育好孩子。

自从我这个大男人教一年级以后,心里总觉得不是什么滋味。当看到孩子那天真活泼的样子,心也平衡了。由于农村的孩子见识少,胆子也特别校孩子刚入学时,总有一部分人不敢离开座位。有的即使去玩了,也要把自己的书包,雨具等拿在手里,生怕少掉自己的东西。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育中,除了加强常规教育外,课间休息我主动地同他们玩,请保留此标记给他们讲故事。接着给他们举行一次“爱护自己的东西,更要爱护学校和同学的东西”主题班会。讲清哪些东西是学校的都应该爱护,怎样爱护,要从爱惜一个粉笔头做起。应该怎样做值日,做好了,又该怎样放好课桌凳和卫生工具等。每

天放学回家前,指导他们怎样整理好学习用品。发现有小朋友学习用品掉在地上或乱放,我就主动捡起来帮助整理好。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示范,就慢慢地学会自我服务,并养成习惯。因此,我班小朋友很少丢东西。家长反映也很好。

平时我发现学生未经请假不来上课的,我就打电话或上门询问原因。有的小朋友病了,家长不在家,我就自己花钱给学生买药。有的小朋友没笔、本子,我就给他们买,总之让他们感到温暖。

对班里的调皮儿童,我从来不吓唬,总是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成绩差的小朋友,我从不疏远他,歧视他,而是亲近他,关心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使他树立学习信心。同时热情地给他们补课辅导。因此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我真诚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更加热爱我,敬重我,这种互爱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系他们。

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人教版)这一框题,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课前,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时,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图文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时间和板书的时间,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课中,又将在在课前按中考题型设计有关的课堂练习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出现,让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回答,并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溃使学生在一节课里的时间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其它的教学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让它们相得益彰,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学反思二: 注重联系,导入新课

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导入新课。这也是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按先后知识点的联系,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求知欲。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这样处理,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激发进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识兴趣,也使新旧知识能够最终达到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反思三: 活动教学有感 篇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罗大山

自从上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以来,自我感觉费了不少的心力,一段时间下来,可学生根本不领情,总有学生违反纪律,批评教育、谈话谈心,但收效甚微。我时常问自己:“怎样才能上好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经潜心学习和实践,认真反思,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作为老师,虽然费了不少的心思上好每节课,可学生根本不领请,不认真听课、开小差,课后抄作业,不把学习当回事,学习观念和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学习得重要性。二:作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过于追求理性化,知识化,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尝试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极为重要。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自主学习,从小具有创新精神,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作为教师应该要勇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而不应该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而我现在做得不够,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中还有传统观念在支配着自己,以后要尽量留时间给学生探究问题。

三:课堂上忽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既可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大量观察现象引起。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观察生活、观察社会,通过观察发现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现象后面的本质,揭示事物规律是教师的任务。而之前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导致课堂上出现学生精神不集中、发言人数少

的现象。今后在教学策略上还需要加强和提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去学习。

四:给学生提问、探究的时间不够

以前上课时,学生总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意参加这样的讨论,在课堂上发言人数少,讨论不热烈,时常有学生“开小差”。原因是让学生提问不够,表达不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不能积极的投入精力去讨论探究,但学生对知识是渴望的,很多问题是他们不明白的,今后应该给学生更多提问、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先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参与的愿望才会变得更大。

通过课改,我明白了要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把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获取未知的知识。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养成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显出生机,显出活力。

2012.11 篇四:初中思品教学反思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

多年来,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工作。本学期政治教学内容的建构,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出发点,以“国情教育”为重点,以“实现理想选择人生”为落脚点。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在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下,本人结合思品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科特点: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据文本设计问题;第二、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文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教师做到了:第一、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第二、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文本,读懂文本;第三、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背诵,将文本纳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内容;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 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 篇五:思品教学反思

思品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几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 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

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5.思品教学反思 篇五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情况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但这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呢?为了延伸这一德育知识点,我设计了总结升华的环节,让学生在“小卫士,小标兵,小伙伴,小帮手”的身份中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感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一节课中仅仅明白书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变换及责任是不够的,所以课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现在的角色及现在的责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自己的责任也是会随着角色的变换有新的要求。这种抓住课上随机生成的做法,使课本中的内容更生动,也更深刻了。

6.思品教学反思 篇六

在教学中,应扣好线,串好珠,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集体观的因素,要做到结合实际,自然得体,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适时地扩补内容,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例如:我在教学《感受集体的温暖》这一课时,我大胆地进行实践,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我补充了很多课外的材料,从报纸上的真情故事《大火无情,人有情》,到同学们身边的小品演示,到我班的实际事例,每一个环节的补充,都让大家在听,说,演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社会的进步,人间的真情。从而让他们知道,付出爱心,定会得到快乐。帮助同学,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是我们的责任。通过一系列补充事例的教学,讨论,让学生明白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处处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以此感染学生,我们也应该伸出关爱之手,帮助班上有困难的`伙伴。

人的道德认识是与道德情感相伴随的,学生对一定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强烈的爱憎之后,就能从心底中明辨是非。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发挥思品课的教育作用。道德情感的培养,是道理认识的催化剂,是从知到行的桥梁,促使学生将做人道理转化为做人准则的信条,进而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在教学中应该选择行为有效的育情方法,以“情”为线索,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等多种方法,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体验方式,达到强化感情之目的。

我在教学《感受集体的温暖》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让他们听真情故事,说自己的体会,即而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说说你会怎么做?然后进行故事演示,说说如果你们小队中也有像小A这样的同学,你们会怎么做?通过实际的事例,让大家进行辨析,指导学生的行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但上课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也许是,我的提问方法有待改进。我个人的感觉,好像没有把学生的情感完全地激发出来。

7.情境教学思品 篇七

一、贴近生活,加强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将学生自身的典型案例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丰富课程资源,使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纯道德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道德学习离不开生活,道德学习的本质是生活的、实践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完整地把握其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和为了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并努力付诸教学实践。坚持以生活为本源,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的学生生活相融合;坚持通过生活学习课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让学生过好他们的课程生活,并促使其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如在学习了我们的消费者权益后,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三组,让小组内部推选演员,策划、排练一个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品。在下一节课上课开始让三个节目分别上演,让同学们围绕“这个节目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被侵害?”“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两个问题分析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与此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合作、交流、组织、策划能力。

二、贴近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中有所增强。比如在《陶冶高雅情趣,追求美好人生》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高雅情趣这部分内容比较空洞,学生难以理解,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首先设问:“大家有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都很喜欢这个问题,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帮助学生区分出正当兴趣和不正当兴趣,再设问:“大家认为是正当兴趣好呢还是不正当兴趣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想知道怎样来培养正当兴趣,从而形成高雅的情趣吗?”学生都能说出一两点,我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便得到充分调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具有实施创新教育的丰富资源,政治教师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神圣使命,但遗憾的是,在目前政治课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搞题海战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真实的情感体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特有的情感体验;可以借助教材的美文,与学生一起品味文字的情感意蕴;可以借助教学媒体,引导学生领略影音的情感魅力。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善美情感和精神境界的妙趣,会使其由此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并心悦诚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诸如人际交往、环境保护、网络交往等都与实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同学们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野、居民区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拓展,在实践过程中领悟课本知识,而后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活行为。如在讲授“直面挫折”之前,笔者首先让同学们通过图书馆查找,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自己崇拜的一位名人的一生经历。在课堂开始,笔者让同学们首先以“你崇拜的名人的一生遭遇哪些挫折?”进行讨论交流。而后,笔者继续让同学们围绕“你或你的亲人曾经遭受过哪些挫折,是如何面对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引导同学们以名人为榜样,从容面对挫折。

三、贴近社会,引导学生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道德主体。

《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研究项目、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通过调查、谈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高自我成长的需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为激发力,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为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学习“货币的职能”一框内容时,我设疑:“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职能,这里的货币是指金属货币,现在人们使用的纸币有没有这些职能呢?”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找到了问题答案。变灌输式教法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教法,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他们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发难质疑。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国民,郑友民.构建生活化课堂彰显新课程理念[J]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2009.10.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林玉环

(泉州市第十中学,福建泉州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任务。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变革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富于创造的实践活动得以成熟和发展。“创造活动可以被看成具有双重作用,它增添和开拓出新领域而使世界更为广阔,同时又由于人的内在心灵能体验到这种新领域而丰富发展了人本身。”[1]可见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鼓励质疑,开拓思路,多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则须疑”[2],“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3]笔者注意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提问。

1. 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的开导。

例如在学习“秦帝国的兴亡”时,有位学生提问:“秦始皇实行暴政,民不聊生,为什么对秦始皇我们还是以肯定为主呢?”本人表扬其“学起于思,思缘于疑”的精神,同时也纠正其认识上的偏颇。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于他的功过应一分为二地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回归于史实认知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 善抓“提问”的客观性,加强理性点拨。

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适时提示,恰当点拨,既要增强学生新颖、独创、大胆想象的意识,又要帮助学生完成创造性思维的理智而清醒的现实定向,使他们在思维的内化中,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3. 深挖“提问”的创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在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学生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设计并完成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选择采用、吸纳模仿、研究探索、讨论质疑、体验分享的过程。

如在教初一下册“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一位中学生因沉迷网络而杀人的案例。笔者引导同学们讨论分析案例,让同学们走进法律。当同学们为这位年轻人判刑惋惜时,在讨论过程中让同学们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法不可违,感受法律的威严。笔者又通过“出谋划策”阶段,让同学们假设在犯罪发生前,这位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犯罪防患于未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沉浸在愉悦的情境中,积极地讨论发言。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法律意识,达到教学目标。

思维技巧的规律。

二、转换程式,活跃气氛,营造激活创造意识的积极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如文物、挂图、有关资料等),以及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心理环境(如情绪、心境、兴趣等)。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和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激发创新兴趣。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向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模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实现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让学生制作殷墟龟甲、兽骨模型;临摹《清明上河图》、《步辇图》、《蒙娜丽莎》等;到革命老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辑刊行油印小报《历史报》。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弃旧扬新,改革教法,加强创造教育的实践操作。

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选用适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创新教育路径,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加强创造教学的研究。笔者的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悖逆情境。

教师要勇于突破教学常规,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运用悖逆法,创设新情境,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挖出教学中的隐性问题,交给学生猜测、推导、反证,启发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需要明确的是,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又涉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武断、不强制、不硬灌,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不发挥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误区,也就是说,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学生的随意学习。

8.思品课教学的情境设置与优化思考 篇八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一般以讲授的形式灌输给孩子,这样的道德教育必然缺乏实效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实施启发式教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实施情境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教师创设情境强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教师可设计诸如图片、动画、游戏、讨论、小品表演、体验与交流、正反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教师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思想水平,即必须融入学生的生活语言、熟悉的生活事物,不能太冷僻、生硬,难以理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经常研究情境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

创设优美的语言情境,以情激情

思想品德课教材所传达的道德要求一般都是抽象的、概念性的,需要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从而转化为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就必须生动形象,无论是开头的导语还是中间环节的过渡语,都应该精雕细琢,充满文采,富有美感,引用事例需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具有审美性,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时充满感情地导入:“金秋九月,又一批同学带着新奇,带着梦想,带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告别了纯真浪漫的小学生活,踏入了中学的大门,一切都是新的……”在讲述“结交新朋友,珍视新友谊”这一环节时,我引用鲁迅的名言“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为此,教师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底,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设自主探究的材料情境,

以情激趣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情感交流中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法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如注意收集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感人事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实情况,报纸、电视中展现的情境材料,然后对情境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从新奇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启迪智慧,开拓他们的思维。

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全员参与率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在七年级(下)《尊重》这一单元,学生自编自导了许多小品,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所带来的一些误会和相互尊重所带来的愉快。又如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这课时,我请一位平时脾气暴躁,不善调控情绪的同学扮演一位有积极健康情绪,而且能主动调控情绪的人,通过表演使学生体验不同情境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变。创设活动情境表演,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引发出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了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创设视听情境,优化教育环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音乐、诗歌、图片、视频等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视听情境,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的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能行》这一课开始时,运用刘翔夺冠的一段视频——刘翔场上的表现以及夺冠后的一番话是他自信的最好表现,利用这段视频把学生很直观地带入了一种自信的感觉里去,这对于学生理解什么是自信非常有帮助。再如:在《感悟青春》这一课开始时,播放视频《青春舞曲》,那欢快的旋律立即把学生们吸引住了,既是美的熏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例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想出几种克服不良诱惑的办法,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情境:在家上网,无意中进了一个色情网站,我很好奇,就……;昨天作业忘了做,趁老师还没有来,我就快抄吧……;设计的问题是:请你想出一种或多种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并且给你想出的方法起个名字。又如学习“自立与自主”这课,我假设了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了班主任的管理,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假设父母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主”主题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情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巧用心理测试,创设心理情境,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萌发,非常关注自我发展,具体表现在对自己容貌、身材、体型的关注,并开始设计人生,规划未来的路,注重内心的想法与体验。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思想品德课上,我经常利用一些心理测试题目,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学会调控情绪》这一课,利用一组心理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己的情绪状态,了解情绪与生活、学习的关系,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利用心理测试在于把学生带入一种心理情境,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上一篇:办公电话管理暂行办法下一篇:期末幽默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