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

2024-08-18

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精选6篇)

1.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 篇一

典型案例 “一对一”关爱工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学校总结之前多年的工作经验,从2010级学生开始,扩大实施“一对一”教育工程。

一、指导思想

(一)及时发现、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创建文明健康和谐校园。

(二)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稳定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流失率。

(三)丰富校园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跃校园文化。

二、方式

(一)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一对一”关爱新生工程,突出对学生的关爱。

1、新生入学至第一次调整宿舍前

由各片区安排参与本片区招生的教职工担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开展“一对一”教育工作。每位辅导员至少负责一间新生宿舍,第一周每天都要下宿舍一次,以后每周不少于一次。下宿舍的当天或次日上班时到所属片区填写宿舍情况反馈表、考勤登记表。各片区要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生科。

2、第一次调整宿舍后至学生顶岗实习前

由学生科根据班级、宿舍管理的需要安排中层干部、教师、党员或自愿报名的职工担任辅导员,继续开展“一对一”教育工作。要求每周至少去教室或宿舍一次,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教职工下宿舍的当天或次日上班时到学生科填写宿舍情况反馈表、考勤登记表。

(二)党员作为政治辅导员“一对一”班级跟踪管理,协助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1、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稳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引导,对宿舍卫生、纪律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安全教育等。

2、辅导员要及时向片区、主管科室或班主任反映宿舍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果遇到急需解决的情况,须立即上报片区、主管科室或分管领导处理。

3、辅导员月底写一份当月情况汇报交学生科。

4、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或指派人员每天到学生科查看宿舍情况反馈表,及时处理属本科室职责范围的问题,并签署办结时间和处理结果。对科室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如因客观原因确实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做好合理的解释工作。

6、各班班主任要主动与相应的辅导员联系,了解本班的宿舍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做好联动教育工作。

7、学生科每月底统计、公布辅导员下班和下宿舍的情况,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和保管,并负责学生满意度测评及汇总工作。校办公室每学期末汇总归档。

(三)教职工对学生社团“一对一”指导制度,突出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过程的引导,统筹第二课堂活动。

我校现成立有40多个学生社团,29个兴趣班,每学期、学年组织各种主题或综合活动较多,这些社团活动、兴趣班活动时有冲突。为构建校园和谐社团和兴趣班,发挥教师课余才干的优势,学校要求全体职工积极参加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方式,做到每个社团和兴趣班都有教职工指导,使全校的社团和兴趣班组成一盘棋。并由校团委统筹,制定计划,在不同的时期开展各主题活动,形成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体系。做到教职工特长有机会施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拓展。

除平时的课余时间各社团、兴趣班独自开展活动外,每周星期五下午,教职工要指导各社团、兴趣轮流集中开展活动,展示各自风采。

每学期、学年,学校组织各种主题或综合活动。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三、成效

1、树立了学校的亲民服务形象,新生适应能力和稳定率明显提高„„

2、积极发挥了党总支在学校德育建设的作用,班级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3、学生处世能力、发展潜能明显增强,就业及竞争状态明显好转。“一对一”工程的实施,从课堂到课余,围绕突出对学生健康人性发展的引导和张扬,在校园形成了文明守礼、和谐进取、奋发有为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了与人顺畅地沟通交流,学会理智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能积极、专注地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去,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2011年至2013年,学生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和比赛15000人次,获校级奖励6000人次,获省级奖励90人次,国家级奖励6人次。

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广西中职学校技能比赛,共夺得一等奖8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66个。校文艺队、运动队屡获县级以上一二等奖和男女团体第一名等优异成绩,显示出学校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

2.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 篇二

李某是我校2013 级艺术纺织专业的一位男生, 系家中独苗, 父母在外打工, 由奶奶抚养带大。生来口吃, 性格孤僻。新生军训第一天, 就与教官 “顶牛”, 喜欢独来独往, 不愿与人沟通, 选专业时, 老师问他半小时出才挤一句 “我, 我…选软装”。课堂上沉默寡言, 听不懂也从不与老师交流。寝室里室友反映他不好结交、没有朋友, 有人欺负他、捉弄他, 他也只是歇斯底里吼两声, 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案例分析处理

叶圣陶曾言: “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为了让阳光射进这名问题学生的心田, 我于2013 年10 月接手服装系辅导员工作后, 采取调查师生、注重观察、交心谈心、联系家长等方式, 掌握了李某鲜活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归纳整理, 透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亲情缺失。从小到大与奶奶相依为命, 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 导致他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封闭自己。二是环境变化。由于自己从小生活圈子比较窄, 加上从中学到大学,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三是理想迷茫。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 不愿主动学习, 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针对李某的倾向性问题, 我坚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 一) 交心谈心, 相机诱导。我有目的地参加他们班的班级活动, 与他拉近距离, 加强交流和沟通, 随后通过与他寝室同学、班级干部、党员谈话, 了解到他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等他下课后叫他来办公室聊天, 与他真诚地交朋友, 起初因他说话乡音太重听不太懂, 我们便采用写字的方式, 发现他除了字写得不够好, 就连一些常规性的字都不知道怎么写或写错, 我就询问李某, 愿意跟老师一起学习不? 只见他使劲的点头却不搭话, 那一刻, 我感觉特别激动。每天晚上7 点, 他如约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进行一个小时的读写训练, 结束后他总会高兴的说“老师, 谢谢您”。那一刻, 我真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 二) 联络家长, 家校共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 我了解到他的生理缺陷、生活习惯、心理阴影及对亲情的渴求。对此, 我开始搭建特别学生与特殊家长沟通的桥梁, 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多措并举, 推进家校共育。一是电话沟通。每周我会定时给李某的父母电话沟通, 汇报李某本周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 以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 共同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二是短信互动。我还要求家长每天给孩子发一条短信, 每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沟通交流, 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三是方法指导。传授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 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 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多带孩子出去游玩, 开阔视野, 提高他们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 三) 整体联动, 合力帮教。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后, 我主动发挥科任老师、班干部和班上同学的力量, 组成帮教大军, 形成发展新合力。一是发动同学关爱。专门组织召开李某所在寝室同学及学生干部会, 说明李某的特殊情况, 希望他们主动关心和帮助李某。二是提醒老师关怀。通过与科任老师反复研究对策, 对他进行单独辅导,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对其教育, 先松后严, 循序渐进, 按正常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他, 让他从内心深处领悟教师的关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 问题学生李某变化很大, 教育效果显著。一是性格变得开朗, 学业有所进步。见到老师和同学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学说普通话, 成绩明显提高, 并且漂亮完成了世界大学城学生空间。二是活动较前积极, 由被动变主动。过去, 他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今, 他担任校运动会啦啦队和表演队的穿衣助理, 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 参加学院每日一刻的签到活动, 基本上每次都能看到他的名字, 他也为此感到自豪。三是常怀感恩之心, 一扫心理阴霾。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 李某对老师和同学充满感激, 自信心不断增强, 不仅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能大声说出心里话。

三、思考与建议

《礼记》云: “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纵观问题学生蜕化个案, 我深刻到高校辅导员对问题学生不仅学会尊重、善于沟通、注重关爱, 更应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窥一斑以见全豹”, 结合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促其转化, 并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认为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 一) 育人为本, 打开学生思想教育新局面。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高校辅导员要注重抢占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根据时代的要求, 确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力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责任到岗、管理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 要多教育、少教训, 多关心、少推诿, 多鼓励、少惩处, 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强化工作责任, 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真正把问题学生也能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

( 二) 因材施教, 把握后进学生转化新方法。习总书记指出 “做好老师,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校辅导员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 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要 “五心”: 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有慈母般的爱心、有玉汝于成的信心和决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 采取平等的沟通方式, 及时搞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整合学生干部和科任教师的力量, 协力推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3.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 篇三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景阅读

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一般理论探究

1.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含义

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又称为1: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最初是在2002年由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学者略特·梭罗维(Elliot 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斯·诺里斯(Cathie Norris)共同提出的,是让所有学生起码都有一种数字化计算设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特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教学中的若干台计算机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互联,构建成小型的网络教学环境,而且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在线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数字化设备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课程掌握程度、思维方式等学习进度指标,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主要特点体现如下:①教与学中强调个性化学习,以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②基于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③重点以主题、任务、问题为中心而展开教与学;④网络环境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⑤便于开展创新等高阶能力的培养。

2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及意义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就“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阐述。

2.1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的语文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或教育网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引领下增强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求。它不只是教师“教”的工具,更是学生“学”的工具。我们体验了利用一对一教学平台进行备课上课,并且分析了这些课程,归纳总结出数字化互动学习工具进行语文探究学习设计的一般模式。如图1所示。

例如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图片呈现恐龙和鸟类,巨大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庞大的恐龙是如何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借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将学生内容汇总于电子表格中,接着进行交流总结和拓展延伸。

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有所发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

2.2 “一对一”数字化条件下小学生阅读方式的变革

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下的阅读学习指导,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模式的创新也优化了学习过程。我们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了大概的语文阅读基本流程。

由图2教学流程图我们可以知道,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而是更多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需求:学生以媒体作为自主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再以问题为导向,让其自主构建认知结构,它更加强调了情境的作用、师生的互动、人机环境的协作等。

作为阅读的延伸,显然阅读扩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拓展是阅读的延续,它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读物,从而达到一篇带多篇,已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积累。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的阅读拓展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便利性与优越性。

2.2.1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过程往往是语文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有不错的效果。

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的对比阅读中,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模式,不仅使阅读空间显得尤为宽广,更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处在同一阅读空间,方便交流、协作、探讨。

2.2.2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一对一数字平台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主题阅读”是基于网络环境,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文本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构建更加开放的阅读模式。

通过借助“一对一”数字学习平台学生的主题阅读,不仅实现跨越式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更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亲自经历知识研究过程,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性学习语文的能力。

2.3 “一对一”数字化条件下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2.3.1 学习角色开放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这是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的角色犹如孙悟空七十二变,更丰富,更多元。如在作文教学后,我们让学生对同学发到网上的作文进行点评,此时此刻,学生既是作文发表者的学习同伴,又是一个普通读者,还是小老师;又如让学生利用手机等设备拍摄生活视频,预学某个知识,这时学生就是老师……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的这些角色不仅仅停留在体验的阶段,其实是真正成为这种角色,这样的学习氛围必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2.3.2 学习手段综合性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供学习的资源或线索供每一个参与者共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多种学习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知识单向传递的格局,进而使学生的信息收集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为丰富立体,主要是因为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在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经过体验搜集、分析、整合资料、作结论、发布作品的完整的探究历程;也可以将课内学习和课堂学习交互活动,自主学习、表达、交流活动交替进行,综合运用。

3 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机制显然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一对一环境可以提供超越传统的条件,比如,人机环境不仅能让学生的进步记录得以保存,更能给予他们支持和激励,保持学习阅读的成就感、学习热度。一对一数字学习平台提供完善的交流通道和激励系统,比如,互动区、展示区、学习榜等都给阅读教学提供新功能。

互动区:基于在线即时通讯、互动工具等,构建学习互动专区,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即时答疑、互动讨论、观点分享等等,让学生跟老师同处在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个性化,学生获得老师即时帮助。

展示区:基于网络传输的便利性,存储功能的强大,建立学生自己的作品、成果、评价展区,实现学习资源快速共享,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活力。

学习榜:学习榜不仅让学生能明白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其学习热情。

4 结论

一对一数字环境,为学生阅读提供全新学习空间,为比较阅读、主题阅读、情景阅读、交互阅读、探究阅读提供条件。网络环境构建学生互动启发、反馈分享阅读空间;多元阅读推进学生学习力、探究力、问题解决力发展。其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持续创新。

作者单位

1.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4.五年级语文一对一暑期辅导计划 篇四

学生:刘俊汔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教师:朱芳芳

一、学生基础分析:

1、学生素质不错,字词成语储量比较丰富,能很好地读准字音并掌握其用法。

2、文章的理解能力不错,能迅速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回答相关问题。

3、课外阅读量比较丰富,素材存储量丰富,对一些名著兴趣极浓。

4、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对素材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一些措辞仍不是很到位。

5、字体不是很整洁,字迹稍显潦草,急需练字。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该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一点就通。

2.该生性格外向,生性活泼,不过对学习主动性较高。

3.对自己要求高,很有潜质。

三、沟通情况(与教育中心的黄老师,学生沟通)课时:20

刘俊汔脑瓜子很聪明,只是人比较闹,稍加约束就好,作文基础稍弱,需要平时多加训练,字迹潦草,需要自觉练习字帖。还有就是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得强化。

与入学一开始时表现比较:学习兴趣更浓了,文笔稍显好转,知识系统性有所加强。

四、教学计划:

1、小升初考点分析

(1)汉语拼音

(2)汉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同音字、多音字及形近字的区分)

(3)词语(成语、歇后语的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词语仿写)

(4)句子(句型装换,被字句、把字句、缩句、句子顺序变换)

(5)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6)作文

2、教学规划

(1)词语、成语积累(8课时)

(2)古诗理解背诵(2课时)

(3)文学常识(2课时)

(4)作文写作技巧讲解和练习(8课时)

3、能力目标

(1)掌握已学的生字词,认识更多的生字词

(2)学习更多的成语,能够熟练运用

(3)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句式间的转换

(4)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5)作文能力能得到加强

4、解题方法目标

(1)客观题中排除法的使用

(2)主观题在文章中搜索答案的方法

(3)写作题目的“题眼”分析法

(4)作文联想法、细节法等的使用

5、预期总目标:

1、对所辅导内容的知识结构有清晰地认识与掌握;

5.语文一对一成功案例 篇五

有关知识

郁达夫写了许多游记,《钓台的春昼》是他的游记散文的代表作,写作于1932年。

学习要点

一、本文的行文线索

本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浙江富阳,由富阳至桐庐县城,夜游桐君山,次晨乘渔舟至钓台。文章用写意的笔法,写桐君微茫的月色灯光,写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写严子陵钓台的孤静荒颓,按游览进程、时间先后,逐一写来。但在乘船由桐庐往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了几年前和朋友喝酒做诗的往事,并引出了所做的诗。所以要在这里穿插这一段,一是借以抒发愤慨之音;二是因为文章结尾处,作者在严子陵钓台壁上题的诗,就是这一首诗。而在赴钓台舟行途中以梦幻手法引出这段往事和诗,最为自然妥帖,与结尾的题诗照应。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行文的严密,结构的严谨。

二、本文在抒写客观景物时突出主观情绪的特点郁达夫的作品,主观成分和抒情色彩浓重,这篇游记散文充分表现这一特点。

在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如写严子陵钓台时,突出一个“静”字。这固然是客体本身的特点而由主体感受到的,但作者对钓台的描写,几乎是以此为中心,层层渲染强化。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文章的情绪的感染。

《钓台的春昼》的主观抒情特点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不是寓情于景的隐的方式,而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篇首的直言“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指斥国民党压迫左翼文化运动,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国民党当时杀害了柔石、殷夫等左翼青年作家。篇末赞颂夏灵峰的骨气,对汉奸官僚、无耻文人郑孝胥、罗振玉之流,表示了极大的鄙视。郑孝胥,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任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伪职;罗振玉也积极参与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这些都表现了“我”的爱自由,憎专制,爱祖国,憎汉奸的高尚情操和铮铮硬骨。

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讥评时政,也是本文中“我”的抒情方式之一。在现代作家中,郁达夫的旧诗造诣是很高的。这首七律忧时愤世、个性鲜明,艺术完美,写于1929年。诗前有小序:“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哉,因而有作。”诗首联言不豪饮,担心佯狂面世的狂态会因醉酒而变成真的。颔联具体申说为何不豪饮,豪饮至醉,会鞭名马,累美人,表现对早年佯狂豪饮生活不满,有自责之意,国事如此,不能这样下去了。颈联中“劫数”泛指天灾人祸;“鸡鸣风雨”用<诗经·风雨>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喻政局黑暗;“海扬尘”,苍海变为陆地,意谓世事变化混乱。颈联意何所指?联系诗作背景和小序,很清楚的是指国民党的叛变北伐革命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和清党大屠杀。尾联末句取战国时鲁仲连义不帝秦典故,反其意而用之。秦围赵国,魏国派谋士辛垣衍持帝秦说去说服赵王尊秦为 1

帝以解围。赵国义士鲁仲连出,坚斥帝秦说,坚决主张抵抗秦国,反对投降。郁达夫诗意谓,在今天,鲁仲连式义士已不见,那些义士们都说帝秦去了,这是对投靠、依附蒋介石政权的人的讥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时愤世的慷慨之音,为文章增添了丰富内涵和无限诗情。

6.对一种语文丛书说感谢 篇六

第一次手捧那分量不轻的一摞“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有了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翻开它们,那一篇篇经典美文,名家大作,还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篇,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更令人叫好的是,每一本书都与语文课本的一个单元主题相结合,为语文老师们解决了拿什么拓展和拓展什么的问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带进了课堂。

为了让这套丛书能够有效地走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学校语文教研组对主题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大大地压缩了课文学习的时间,形成了简约有效的语文课堂,老师们终于从字斟句酌的讲解和永无休止的课堂练习中解放了出来,孩子们的能力也在“放”中得到了锻炼。他们跟文本交流,与大师对话,语言变得丰富,思想开始积淀,才华尽情展示。他们欢呼雀跃,发自肺腑地说:“在课堂上正大光明地看课外书的感觉真好!”语文再也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学科!课本不是我们的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课本!

自从主题学习丛书走进我们教室以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了潜心静渎的良好习惯。晨光中,午后的阳光下,我也搬一把椅子,坐在他们身旁,静静地和他们一起阅读,沉思,讨论,一起徜徉在文字的美好世界里,体会着书的芳香与韵味、灵性与浪漫,常常“沉醉不知归路”。

犹记得那天下午,我们阅读的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人间真情》。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仿佛能听得见教室外树叶飘落的声音。当我的眼睛不经意间被文字濡湿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看我的学生。这时,我看到许多张可爱的小脸上都有晶莹的亮亮的东西在闪烁。一瞬间,泪水又一次涌上了我的眼眶,为这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为这一段段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更为这群可爱的、被文字感动得流泪的孩子。

一个人的心脏被刺伤以后,能不动声色地坚持三天而不倒下,这只能说是一个奇迹!这位父亲是带着女儿横渡大西洋去和妻子团聚的,然而,就在他给女儿削苹果时,轮船剧烈地摇晃起来,他摔倒了,那把刀子准确无误地刺穿了他的心脏!为了不让可怜的女儿独自陷入孤独与绝望之中,他竟艰难地爬了起来!此后的三天中,他每天依然从容地给女儿梳头,讲故事,只是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声音越来越微弱。终于,当轮船靠岸,女儿幸福地大声喊着“妈妈,妈妈”时,他轰然倒地,血喷如注,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这就是著名作家叶倾城的文章《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越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有谁读过舒婷的《啊,母亲》而不流泪的吗?在这个下午,我的孩子们读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纯净的文字;在这样一个下午,我的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至爱真情。我知道在这个一下午,一颗叫作“爱”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开始善感的心田里……

上一篇:经典会展案例下一篇: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