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2024-08-12

小学作文人物描写(精选20篇)

1.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篇一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同学叫张润松,他非常的调皮。

有一次,下课的时候张润松像离弦的箭一样第一个冲出教室,火速的下了楼梯,冲向厕所。我想这一泡尿让他憋了一上午吧,我就在那哈哈大笑,我对钟国旭说:“还从没见过张润松跑得这么快过!”过了30秒钟张润松又火速地跑回了,他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趁我一不留神,把我的裤子给脱了下来。我脸上火辣辣的,肺都快气炸了。于是我准备带上我的八大金刚去报复他,可是我被钟国旭说服了。最后决定还是不去了吧,我忍住了。结果上课他又把同桌给打哭了,让老师推到门外去罚站。

这就是我们班的“大调皮蛋”。

2.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篇二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表情刻画。而表情的刻画来源于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将一个个表情贮存于记忆里,以备写作时调用。当然,这些表情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展现出来,会使人物丰满起来。

一是在悉心观察中积累人物表情。观察不仅仅是观看与记忆,还需要透过表情去揣摩背后的情感,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外婆时常露出满脸笑容,但有一次外婆扭伤了腰,在疼痛中仍然绽放出了笑脸。当学生描述这个情节时,教师则启发学生去挖掘外婆笑容背后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外婆身上坚强的精神。在写作中,学生便借用了教师的分析,以坚强的品质作为描写外婆的切入点,并以微笑作为外婆的象征性表情,使人物表情丰满,富有神韵。

二是在环境渲染中刻画人物表情。同样是描写笑容,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与人物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刻画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文中描写李时珍师徒二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寻访药材,却要夜宿破庙,饮凉水,啃干粮充饥,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作者描写了李时珍的笑,使人物身上增添了坦然与乐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使人物形象深刻。学生可借鉴这一方法,在上面的案例中,渲染外婆腰痛的人物经历,在环境对比中描写外婆的笑,人物神韵则更加丰满。

二、揣摩心理,让人物“语韵”鲜活起来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所谓“言为心声”,刻画人物即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其情感变化,才能使人物读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作文中的一个形象。人物语言的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更加紧密直接了。

一方面,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常见的情况。如学生在描写一位成年人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而描写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时,语言又不能过于成熟,要突出儿童的童真,尽量减少成人化的语言出现。如上面的习作案例中,学生在描写外婆称赞食物好吃时,写道“这东西味儿不错”,基本上符合成年人的语言习惯;若写成“这个东西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吃”,就过于儿童化了,不符合外婆的年龄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要留出遐想空间。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物语言描写需适当、适度,给读者一定的遐想空间,反而比全部交代出来收效明显。如上面提及的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庞宪见要在破庙夜宿时失望地没有再说话,此处缺省的语言描写,反而比语言描写中的“失望”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与李时珍从容淡定的语言相比,更加突出了一代医圣的胸襟。又如上面所提到的习作案例,学生在写外婆扭伤腰时,如不刻意用语言来体现疼痛,而是用微笑和沉默来表现外婆的坚强,反而达到了衬托人物形象的效果,这里“无声”比“有声”更具有表现力。

三、空间想象,让人物“体韵”灵动起来

肢体动作是使人物立体、灵动的重要表现力。动作描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前教师启发学生酝酿情感,想象人物的肢体动作,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通过迁移等写作技巧,使之作用于人物身上。

首先,细化人物动作,突出人物特征。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作者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时,没有直接写“品尝”的动作,而是将整个过程细化。先用“端详”一词,进而用“嚼嚼”,深化了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其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灵动起来。

其次,多维度描写动作,突出人物的生活化。人物描写要生活化,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也要具备常态化,过于书面的肢体动作,会使人物动作显得僵硬,缺乏灵性。如上面提及的习作中,学生在描写外婆走路的肢体动作时,写道“外婆腰痛,总是捂着腰”,未免有些生硬,人物动作设计欠缺想象力。若改用“弓着身子”或“弯着腰走路”,则突出了外婆腰痛的症状,动作设计则生活化许多,一下子使人物“活”了起来。

3.作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篇三

关键词:常见形式;人物语言;对话描写

这里介绍几种人物对话描写的常见形式:

一、说话人在前,语言在后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形式。例如“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拜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冒号。

二、语言在前,说话人在后

这种形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加强语言效果的作用。例如“‘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幸福是什么》)。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句号。

三、把一次说的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写,中间交代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跳跃感强,富有波澜。例如“‘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这种形式的对话,“说”字后面用逗号。

四、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

这种对话,语言具有连续性,现场感强。例如: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你看见它往哪去了?”(《找骆驼》)

这种形式的对话,只限于文中有两个人物,而且人物说话时前文要有交代。

五、为了强调语言表现力,说话时配以动作、神情和语气,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例如:(《爱迪生救妈妈》)

综上所述,作文时适当地使用人物对话描写,文章就会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你不妨一试。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

4.描写人物小学作文 篇四

师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上次的事情让我现在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是一节作文课,老师在讲解《阅读与作文》上的文章。班里静悄悄的,同学都显的无精打采。这用脚指都算的来,毕竟是最后一节课,可老师却在神采飞扬的讲那篇文章。“同学们请大家继续看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神态的语句。”同学们懒洋洋的拿出笔,揉了揉眼睛,心思却不放在学习上。老师缓步在教室里徘徊着,等待着有人发言。不一会儿,班里仍然没有人举手回答,有的同学甚至还在窃窃私语。老师注意到了我们都蠢蠢欲动,她使劲拍了一下手,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她在黑板上写着“神态”两个字,让我们发言,可同学们却依旧旁若无人。老师便换了一个问题,可这并不管用,有的同学过分到开始前后左右转头说话。

事态还在升级,老师一直用一种严厉的眼光看着我们,但不说一句话。吵闹声越来越大,空气中的火药味也越来越重。终于,老师忍不住了,“啪”的书和粉笔,把后排睡觉的一位同学吓了一跳。老师的眉毛拧成了“川”字,脸也变的通红;“太不像话了,最后一节课就成这样了?我也知道大家上了三节课很累,可是这些东西都是重点怎么能不学呢?”此时此刻大多数同学已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控制住了自己;刚才七嘴八舌的议论全静止了。可就是有些不自觉的人还在捣乱;班长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老师越说越气,火山严重爆发。只见她随手抄起一把可怜兮兮的作业本扔在了地上,吼到“把这篇文章抄三遍!”完了,又要“剃胡子”了。我虽然心里有气,可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大家都怒目以对,定时炸弹还未完全引爆完。我愤愤不平的抄着,可这事我也有错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5.小学人物描写作文 篇五

我为什么会说自己的爸爸奇怪呢?先说一件小事,你们就知道我为啥这么说了?有次在视频聊天中妈妈叫爸爸理发,结果一周后回来,爸爸的头发更长了。妈妈问爸爸:你理发了吗?爸爸说:哦!我忘了。妈妈突然很生气了,说交代得那么仔细,你怎么还能忘记呢?妈妈又让我看了看,爸爸的头发的确很长了。我的爸爸就是这么奇怪,总是忘记些妈妈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却总能记住跟我之间的那些小小约定。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每天工作比较忙,经常要加班,等到下班的时候,理发店都关门了。

周末爸爸从上海回来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们一起在沙湖生态公园疯狂地奔跑,尽情地玩耍。记得有一次,我爬在公园里一根很粗的铁管上,到半空中时特别紧张,害怕自己会摔下去……果不其然,脚下一滑,眼前一黑,我觉得自己快魂飞魄散了。刹那间,我被一双强而有力的双臂紧紧包围。原来是超人爸爸出现啦,在危急关头百米冲刺般地跑过来接住我!躺在超人爸爸温暖的怀里,听着他温柔地安慰,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6.小学作文描写人物范文 篇六

每当我经过北京欢乐谷,透过栏杆瞥见鬼屋时,就会想到我的同学张一多。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可是在全班首屈一指。浓浓的眉毛整齐地排在小眼睛的上方。眼睛虽然小,但眼中的神采不减。两片薄薄的嘴唇恰到好处地镶在他匀称的脸上。一头黑色的短发更能显出他的干练。这么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在欢乐谷却带领我们干了件大事。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日上午,阳光轻拂大地,暖和的阳光欢快地跳跃着,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此时,我们打鬼小组正为了能进鬼屋体验打鬼的感觉而排着长长的大队。就在大家耐心地排队等候之时,从队伍的前方传来了一阵骚动声,其间还夹杂着快来快来的喊声。我们几个纷纷探出头,观察事情的经过。只见排在前面的几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大男孩正招呼他们的同伴插队呢那个插队的男孩,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径直插到了队伍里,非常坦然的站在了我们的前面。太可恶了面对这种行为,我们打鬼小组的成员们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个个义愤填膺,瞪起眼睛,纷纷指责起他们的行为,太没素质了真不道德。而那些大个子们听到我们的指责,也回过身,怒气冲冲地瞪着我们:你们说谁没素质呢你们几个小毛孩子管得着吗怎么,想打架吗。双方你瞪着我,我怒视着你,你骂我、我骂你,那场面好不热闹。眼看硝烟四起,就在此时,一直在旁冷眼观战的张一多,拉住了我们几个战斗狂:够了大家都消消气吧他一边稳定着局面,一边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大家,活像一个大将军:那个郭兆然,你快去叫老师老岳,你看住他们,别让他们再出乱子经过他的安排,局面渐渐稳定下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被平息了,我们也顺利地玩完了鬼屋。

7.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篇七

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呢?如果让你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图二中的李逵形象。你会怎么描写呢?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李逵是这样描写的。

“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

我们将李逵的外貌和特点及神韵分解开来,填在下面这张表格中: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狻猊”是上古神兽,施耐庵之所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李逵比作狻猊,就是为了突出他的神韵——凶恶、蛮横、莽撞、直率。

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人物神韵,人物的神韵和特点确定后,就可以动手写了。怎么写?很简单,连点成段!把已经确定的神韵和特点通过总分总、分总或者总分的结构连成一个完整的语段。表格二,就是对一个素雅的女教师进行的描写。

表格二的填写,主要是帮助我们根据一个人的神韵去挖掘人物的外貌特点。如“素”“雅”就可以从简单的发型、朴素的衣着以及雅致的喜好等方面去挖掘,就如同先确定了做一道什么样的菜,再去买做这道菜的材料,这样下笔就会更容易。

油画《父亲》以淳朴、沧桑、艰辛的人物形象而著名,根据表格三,来对画中的父亲进行外貌描写。

连点成段,并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父亲的形象就用文字再现出来了:

一张古铜色的老脸上,布满了一条条被岁月刻下的皱纹。在这张刻满沧桑的面孔上,微笑显得那么勉强和无助。他那干枯得如同松树皮一般的手啊,曾为我们创造了多少的粮食啊!

8.人物描写专项之动作描写 篇八

一、要抓住动作特征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准确运用动作词语。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人物动作描写该努力的方向。

9.同学人物描写小学作文 篇九

一下课,我见陈明佳向我走来,就知道他来“剪彩”了。只见他把两只手做成剪刀状,夹住我的两个肾,用力一剪,我就会惨叫起来:“额——滴——肾——啊!”有时候我会用装哭的绝招来吓唬他,他好像怕了,立刻就走了。

陈明佳数学不错,常常教别人题目,于是他就打着“专教疑难杂题”的旗号来帮助不懂的同学,有时候碰到巨难的题目,就会找后援团——我和王孙瑞来帮忙。我们三一起“替天行道”感觉不错哦!

下课了,老师走出教师,节能班长关灯时,陈明佳会大喊:“关灯啦!打烊啦!”于是,以陈明佳为首的“恶人团”会走到李羿旸座位旁,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冷笑一声,然后举起拳头……

10.小学学生的人物描写作文 篇十

我的表弟很调皮,有一次,我和表弟正在玩,妈妈说,吃饭了。我和表弟争先恐后地跑到桌子前面,妈妈说,快去端饭。之后,我就去端饭了,就在我离开的同时,表弟抓起鸡腿就吃,像个饿死鬼一样,等我们要吃饭的时候,表弟早已经把鸡腿吃完了,连渣都不剩,大家你看看你,我看看我,再看看表弟嘴上的油,都忍不住笑了。

还有一次,那天,妈妈买来一个大西瓜,表弟急急忙忙地吃了几个,说,我还要。我说留着明天吃,到了晚上,表弟悄悄地跑到厨房,把西瓜给吃完了。

11.环境描写反衬人物心理 篇十一

秋天,校园里的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了同学们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同学们刚刚将地扫干净,不一会儿就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

【句子点击】

秋天的落叶往往带给人们凄凉的感觉,但是这个段落流露出的情感恰恰相反。透过“调皮”“忍俊不禁”“嬉戏”等词,我们感到落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玩耍,也从侧面透露出观察者快乐的心情。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环境。人物在学校里活动,就应该有对学校环境的描写;人物在暑天里活动,就应该有对炎热环境的描写。而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反衬人物心情时,关键要看人物内心的感情,如果是喜悦的,那么笔下的景物应是明朗轻快的;如果是憂愁的,那么景物就应该是萧(xiāo)条的。

【漂亮句子】

小朋友,仔细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我”考试失利后的失落情绪的。

平日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此刻仿佛黯(àn)淡了许多,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也合拢了,似乎不愿意看到我,茂密的小草也似乎枯萎了许多。走出校门,我看到那些来接孩子的家长,他们仿佛也知道我考得不好,一个个看着我……

【动手写写】

运用环境描写,试着写写得知自己考了100分后的内心感受!

12.人物心理描写方法例析 篇十二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言为心声”, 语言最能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通过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 写出了窦娥怕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而伤心, 表明她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 即使即将受刑, 考虑的还是婆婆的感受, 充分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纯洁善良的人, 却被昏官污吏屈打成招, 最后被处决, 更加重了悲剧的效果。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从而收到更加震撼人心的作用。再如, 老舍《茶馆》中通过人物的个性化对话, 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第二幕中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巧遇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 他们各自的语言充分表现了各人的心理:松二爷胆小怕事, 一见特务就鞠躬请安。常四爷正直善良、敢作敢为, 富有正义感, 即使面对曾经抓过他并让他入狱的特务仍不甘示弱, 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反抗精神。确实是“小茶馆, 大社会”。

二、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孙犁的名篇《荷花淀》中, 水生对水生嫂说, 为了配合斗争形势,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他是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水生嫂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心理, 她是一个传统的, 很贤惠的农村妇女, 她对丈夫是很顺从的, 但出于对丈夫的担心和牵挂, 又有一丝的嗔怪, 表明了她识大体, 明大义的性格, 水生嘱咐他“不要叫敌人、汉奸抓活的, 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流着泪”并不表现水生嫂的懦弱, 恰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忠贞, 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一种美德。

三、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莫泊桑的《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前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 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 上面绣着古装人物, 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 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 被人艳羡,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 而置身于上流社会, 成为生活优裕, 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 而正是这种虚荣心导致了她后来生活的不幸, 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玩物, 金钱至上的观点。

四、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一段内心独白:“啊, 天哪, ”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外面跑买卖比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 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 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 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 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 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友情淡薄, 心里烦恼是造成他的心理压力的原因, 也是他变成甲虫的一部分原因。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善良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

五、由作者或作品中的“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琐忆》中作者说:“听着鲁迅先生的谈话, 昏沉沉的头脑清醒过来, 我又觉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 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说话时态度镇静, 亲切而又从容, 使听的人心情舒畅, 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如坐春风’……真的, 站在鲁迅先生面前, 我有好几次都想呼喊, 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在这里, 表现了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以及他的伟大思想给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 他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什么叫“正义”和“真理”, 教我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 热爱“正义”和“真理”。而这一切, 都是在看似平凡的交往中发生的。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永久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六、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中, “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用“好”赞美雨, 一定会唤起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 把雨拟人化, 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的滋润, 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而且这雨伴随着和风细细下个通宵, 诗人想象明天会是一个花的海洋。诗人喜爱这样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 但“‘喜’意都从罅隙里迸透” (浦起龙《读杜心解》)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表现作者内心的欣喜。

13.描写人物特点的小学作文 篇十三

我叫詹典,今年9岁了(我是12月6日出生)读一年级。我是个非常腼腆性格内项的孩子。读幼儿园时我非常听话和懂事,每年都能拿两张奖状。8岁的时候,我背着书包跨入了上元小学。开学时由于我刚刚来到新的校园,看着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直胆小的我简直不敢面对。开始几天,我拉着大人的手非常害怕,课堂上更不敢举手发言,遇到困难就显得焦躁不安。后来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在老师辛勤的培养下,渐渐我克服了许多不良行为,课堂上我终于大胆的举手发言,下课时和同学交流活动,一起读书,一起吃饭。现在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做个坚强的孩子。

通过我的不断努力,期末时我被评为三好学生,面对取得好的成绩,我始终牢记老师的教导: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的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坚强有力。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做个真正的勇敢的小男子汉!

14.人物外貌描写小学生作文 篇十四

我爷爷的头发白白的,两只圆圆的眼睛,像两颗葡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爷爷很喜欢下棋,不过他的水平不怎么高,每次下棋都输,后来他特意去学棋,可是水平就是不见长。今天他又去学棋了。我和爷爷来到棋室,那里的人都说爷爷是个“老输记”,但爷爷一点也不生气。就说开始吧!说着就开始吧!说着,就开始下棋了。可下了好几盘都输了。我都替他着急了,再这样下去我可不好意思说他是我的爷爷了。

可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喝了一口茶,又继续下了起来。到了中午,我们才回去,走在路上,我问爷爷:“你总是输,怎么还下?”爷爷摇摇头说:“我总有一天会赢的!”

15.通过人物细节描写感悟语言魅力 篇十五

(1) 语言变化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于勒的称呼有这样一些:当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而且“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时, 他被视为“坏蛋”、“流氓”、“无赖”;后来因于勒在他的来信中说, “赚了点钱”, “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 而且表示“发了财”就回来, 和我们“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菲利普一家人对他的称呼是“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母亲也极力称赞他是“好心的于勒”, “一个有办法的人”;当菲利普全家在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游船上, 巧遇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母亲立刻“暴怒起来”, 破口大骂,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立刻成了“贼”、“那个讨饭的”、“流氓”。这些称呼的变化, 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和金钱至上的心理。

(2) 动作变化

如《孔乙己》里两次描写孔乙己拿钱买酒的动作, 第一次用了“排”字, 第二次用了“摸”字。“排”这个动作出现的背景是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了东西。这些酒客里有短衣帮, 他们散了工的时候每每花四文铜钱温一碗酒, 热热的喝了休息。孔乙己面对他们的嘲笑并不回答, 而是将能到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的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 这是一种炫耀, 是对嘲讽他的人的一种回击, 孔乙己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尴尬。“摸”这个动作的出现背景是中秋过后, 孔乙己拖着被丁举人打折了的断腿来酒店喝酒, 此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 面对掌柜的取笑却不十分分辩。这一“摸”字表明了孔乙己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掏钱动作由“排”到“摸”的变化, 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艰难处境, 也含蓄地交待了孔乙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无可挽回的悲惨命运。

(3) 心理变化

如《荔枝蜜》一文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出现了三次变化:因为儿时被蜜蜂蛰过, 所以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当来到从化温泉吃到荔枝蜜后, 不觉动了情, 产生了想去看一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的愿望。在参观养蜂大厦, 了解了蜜蜂“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种崇高品质后, 心中“不禁一颤”, 于是发出了对蜜蜂由衷的赞美“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最后以自己梦变成一只小蜜蜂而结尾表达了决心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这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既赞颂了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 又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 富有情趣。

(4) 外貌变化

如《故乡》一文中, 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而中年闰土外貌的变化太大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的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早先“红活圆实的手”, 也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外貌的变化不仅是岁月的流逝造成的, 更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多子、饥荒、兵、匪、官、绅, 苦的他像木头人了———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广大农村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难困苦。

(5) 神态变化

如李济深的《丰碑》一文对将军的神态描写出现了四次:当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时, “将军愣了一下, 什么话也没说, 快步朝前走去”;二是将军看到冻死的老战士, “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三是将军叫军需处长来, 没人回答他, “他红着眼睛, 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十分可怕”;四是将军得知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 “他眼睛湿润了”, “他……缓援地举右手, 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作者不惜重彩浓墨描写将军的神态变化, 目的是以将军的感情变化侧面烘托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16.人物描写“三学”写作法 篇十六

关键词: 《我的母亲》 写作结构 写作内容 写作技巧

每每教完老舍作品《我的母亲》,我便要求学生写作文《我的母亲》,学生的反应不外乎两类:要么安静地开始动笔写,要么告知我这篇文章小学写、初中写,现在还写,多次写过的作文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有些学生不想写这篇作文。学生为何不爱写作?学生为何害怕写作?在做《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时,我先让学生学习文章结构,其次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接着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通过三学写作法,让学生明确写作结构、写作内容、写作技巧(出神的人物刻画),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怎么写。

一、学习《我的母亲》中的结构

语文教材就是最好的写作教材,写好作文就要读好课文分析好课文,要写好文章结构就要多读。“写必须靠读,读必须靠写,因为不写的话就读不深,读不透”。要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但读不是单纯地读一读,而是要通过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这便是学生非常值得向老舍先生学习的一点,这是避免学生文章结构混乱、行文脉络模糊的学习点之一。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从“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讲起,学生读深读透的过程是我们对文章行文结构从朦朦胧胧到清清楚楚的过程,学生清晰明了地概括提炼出老舍《我的母亲》的结构:全文按时间顺序,讲述母亲的一生,母亲的家庭背景→母亲出生、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在读深的基础上继续读透,学生可以精炼地概括出文章结构:母亲高尚的品德和母亲对我的影响。由此,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我的母亲》的文章结构,明确《我的母亲》的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介绍母亲的出生、出嫁,第二部分:母亲的品格,第三部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学习,学生逐渐明白自己的文章为什么会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完全没有章法可言的原因,学生自己的文章结构已清晰明了,学生开始懂得怎样谋篇布局。

二、学习《我的母亲》的写作内容

通过分析《我的母亲》的文章结构,要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结构需要什么样的写作内容,而不是随意地将写作内容胡乱地堆砌。引导学生合理确定写作内容,并根据写作内容选择素材、归纳素材,培养学生根据行文的需要恰当选择写作素材的能力。老舍先生通过典型的事件写母亲高尚的品德,比如为了展现母亲软而硬的个性,采用三件事写母亲坚强,第一件事: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第二件事: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第三件事: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通过引导学习,学生为展现母亲对子女浓浓的爱意,学生心中自己和母亲见爱的故事已倾泻而出——如学生甲也记述了母亲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善良的母亲照顾家人帮助邻居;第二件事:得了白血病的母亲毅然外出打工;第三件事:病重的母亲依然倾其所有地为我付出。学生的讲述无不动情,无不感人。

三、学习《我的母亲》中出神的人物刻画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文章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学生可以逐步确定文章的结构,根据文章结构确定写作内容,合理选择写作素材,但是从课中口头作文看,一些学生刻画母亲的方法十分单一,语言干瘪,缺乏生动性,很难活灵活现地展现母亲的性格和对子女深深的爱意。学生描写母亲的人物刻画方法是个难题,依然需要解决。通过师生问答可以确定学生知道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但学生在写作中使用人物描写方法仍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描写得真实生动,我分两步走:第一步,以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老舍使用了那些人物描写方法展现母亲含蓄深沉的爱——作者使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现深深母子情。第二步,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引导学生品味几个关键词的深意。如: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这简简单单的话语中,老舍先生只用了简单的一“笑”一“叹”一“愣”三个动作描写展现了母亲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愣”一“叹”又将母亲听说儿子又要回去时的失落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这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这动作描写中又隐藏着语言描写。母亲说了声“去吧,小子”,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这语言描写,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有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通过这样清晰明了的两步走分析,学生已有自己的体会。如学生甲所写:“回望家乡熟悉的柳树林,回想起病逝的母亲,回想起母亲背我走过的那条很短而又很长的街,我心里的某个地方好像成了空白,好像风雨交加,好像心如刀割,好像心里真的滴出了血。母亲,你可知道,女儿很想很想您。”借鉴老舍先生的刻画母亲的写作方法,学生做到了叶圣陶所言的“所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将真实可感的母爱故事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娓娓道来,生动展现母亲的性格及母亲对子女无声的爱,将浓浓的亲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学习《我的母亲》的过程中,通过“三学”,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也能深入学习写作,通过“三学”,把阅读与写作与教学打成一片,通过这样的学习训练达到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写,这样的教学训练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对接,这样的教学训练让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7.小学人物描写的作文500字 篇十七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许多多令我尊敬的人。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一位女科学家----玛格.居里。

居里夫人,一个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两次发现放射性元素,而镭正是其中之一,那时,居里夫人的发现震惊世界。但是,她却将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于世,丝毫不获取私利。如果你认为居里夫人的家富丽堂皇那就大错特错了,居里夫人的家中只有两把椅子,一个是她的,另一把是她丈夫的。居里夫人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一件毛衣竟然穿了二十年;去酒店吃酒还带了一推卡片回来,因为这些卡片容易记公式……居里夫人把一生的奉献都献给了科学,献给了人类。居里夫人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人类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欧洲的一位哲学家说:“现在的欧洲份子如果拥有居里夫人一点点品格,欧洲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是啊!如果哪个国家的人都拥有这种大公无私的品质,始终把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那这个国家就会繁荣富强。居里夫人的高尚品质令我无比尊敬,同时也为她的离去深深悲哀。居里夫人一生研究科学,却不料到最后被白血病折磨……

居里夫人不仅是我尊敬的人更是我崇拜的人,虽然你已离去,但你的高尚品格却烙印在我的心里,我要向你学习,为梦想不懈努力。

18.描写人物的小学作文 篇十八

这时,一个中年妇女上了车,她大概五十岁左右,鬓角旁的一大片头发全白了,在玻璃窗的反射下,闪出一片银光,眼角与额头也布满了皱纹,左手拎一个大包,走起路来颤巍巍的,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个常年奔波的人。

“阿姨,你坐吧。”吴若怡起身,对那个中年妇女说。中年妇女狐疑的看了吴若怡一眼,见吴若怡面色坦坦荡荡,就把目光移向了我。她那张白皙的脸上,愁眉双锁,仿佛乌云密布;一双眼睛如冰球,射出冷冷的光。我下意识的眼睛躲开,不敢直视,这种感觉,就是警察看小偷的样子。当我反应过来:我又没犯错,为何心虚时,中年妇女早已移开了目光。

只见她走到座位旁,晃晃椅子,很稳;用手抚抚椅背,很干净;最后,又低头看看椅子下面,没有果皮纸屑和杂物。可她的眉仍紧锁,嘴紧绷,依旧站好,手里还拎着那个大包。

我一愣,瞬间就又好笑,又好气,再转念一想,如果我遇上这种情况,我是不是也会这样做?不能怪别人,因为现在这样的骗子太多了,所以人与人之间就生疏,提防起来,不能怪别人。说白了,就是这个世界缺少一种爱,真心真情的爱。

19.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篇十九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 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 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 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 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 他“脸色惨白”, 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我的朋友们啊, 我—我—”, 接着, 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而又含义深刻的几个大字。这些细腻、生动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 表达了韩麦尔老师强烈的心声: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对敌人无比的憎恨。

二、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

如鲁迅的《社戏》一文, 当外祖母和母亲终于同意“我”去看社戏后, “我”的心情极“轻松”, 身体也极“舒展”, 这时, 连月夜景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 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作者寓情于景, 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夜航时观赏到的景物, 使得景物富有立体感, 很贴切地烘托出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三、通过细节来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莫怀威的《散步》中, 当祖孙三代走到岔路口,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当“我”做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 母亲突然“摸了摸孙儿的小脑瓜”, 改变了主意, 决定就按照孙儿的要求走小路。这里的细节描写, 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一位慈爱的奶奶对孙儿的疼爱、对孙儿的理解的心理。因为她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 整齐的桑树和那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 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 满足孙儿的心愿。

四、通过作品中的“我”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牛汉的诗作《华南虎》的结尾这样写道:“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作者用诗的语言吟出的内心独白, 是诗人心灵的呐喊, 是“我”的屈辱灵魂的觉醒, 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 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通过梦境、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

梦幻是人物内心的一种特殊方式, 是思想意识的一种变形图画。文学中的梦境是人物心理的间接或曲折的反映, 它委婉地透露着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反映着人物的命运、际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通过梦幻表达了自己盼望收复北方失地的急切心情, 抒发了伟大的爱国壮志。再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 “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蜜蜂, 作者借助梦境表现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0.《穆天子传》人物描写探析 篇二十

关键词:《穆天子传》 人物描写 多角度 类型化 个性化

《穆天子传》(下简称《穆传》)是西晋出土的“汲冢古文”之一,经前人整理注解,以六卷本流传于今[1](P153-174),是一部借史敷衍而成的先秦著作。关于《穆传》的研究,尽管有学者从文学方面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有所论述,但是缺少对人物的总结分类研究。《穆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姓名可考者便有四十七人”[1](P211),其余便是一些不知姓名的属者,他们共同演绎了《穆传》的精彩画面。

一、中心人物的多角度刻画

穆天子无疑是《穆传》的中心人物。作者在《穆传》中对穆天子的形象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可以说,这是借史敷衍基础上的有意识的塑造。通过对《穆传》原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穆天子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周王朝天子,“是个政治上有作为的国君”。[1](P212)他西行巡游,行程万里,会见邦国部落首领,“是为了加强与周边各国关系”[2]。他“关心民生疾苦,担心自己周游列国会给人民带来痛苦”[2],故而自我反省,潜时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劳”。[3](P51)中原巡守,他处理属国纷争,“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3](P129)这些多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位仁爱天子的高大形象。其次,穆天子也有普通人的一面,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感情。知其淑美人盛姬得病,“天子怜之”[3](P140),盛姬病死下葬后,“天子永念伤心,乃思淑人盛姬,于是流涕”[3](P165),表现出无限的思念与伤情,更见其真性情。由此可见,在高高在上的天子与普通人之间的角色转换的描写中,体现出了一个穆天子真实的人性特点。

二、类型化人物中的个性展现

《穆传》中具有多种类型化人物,如西行途中的部落首领,七萃之士、丧葬中的各色辅助人员等。但在这些类型化的描写中,又会突显几个比较有个性的人物,增加行文的波澜。

穆天子西巡途中,每至一处,都有当地的部落首领迎接招待,这些人中有柏夭、膜昼、居虑、其、戏、潜时、无凫、西王母、归遗、 奴等共十八人。对这些部族首领的描写,多是直接的类型化描写。如:“犬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3](P4),“□之人居虑,献酒百□于天子”[3](P3),“文山之人归遗乃献良马十驷。”[3](P84)可以看出,这类人物的描写多是直接运用史官所记,很少发挥创造和虚构,塑造的多为“闪现式”的人物,是为穆王的游行而服务的。

在西行途中有两位部落首领——柏夭和西王母,他们是类型化中的个性展现。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穆天子的西巡增添了一抹亮色。关于柏夭,郑杰文先生说:“他是河宗氏的国主,是河神的主祭者;它熟悉西域山川道路,是穆王西征的向导;他熟悉西域各邦国的历史,是穆王西征的顾问;他通晓西域数十个邦国部族的语言,是穆王西征的翻译。”[4]他明确说出了柏夭这个人物在《穆传》中的分量。另外,在《穆传》中,柏夭还有代王接受进献、天子赐玉等事,较之其他部落首领,其形象较为饱满。

另一人西王母,带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是历来《穆传》中被研究最多的人物。文章一开始的描写,就显示了西王母与其他人的与众不同:“(天子)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西王母再拜受之。”[3](P62-63)而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穆天子与西王母的那段对歌。郑振铎先生认为这段描写“极为浑朴动人”[5](P87-88),通过对人物缠绵悱恻的对话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频频顾盼中,西王母那略带幽怨的眼神。这种勾勒人物的方式,非常高超。而“西穆”这段唱和,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在文学史上也传出不少佳话。

在类型化人物的塑造中,还有七萃之士、六师之人、御者等王属及穆王大臣。在这类人物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高奔戎,作者用两个场景勾勒出了他的形象:刺骖取血饮天子、“生搏虎而献之。”[3](P119)通过这两个细节,状写了“高奔戎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2],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对盛姬的侧面多维渲染

盛姬出现于《穆传》第六卷,据《晋书·束皙传》记载,当是杂书《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的并入。从标题可以看出,对盛姬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其死后的丧葬场景中。开始,盛姬如林黛玉一样以弱不禁风的形象出场,这位温柔多情的美人陪穆王游猎,在大泽中得寒疾,不久在病中死去。死前的形象是弱不禁风,而死后的丧葬场面则极为盛大。所以,盛姬这个人物的描写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死后他人的表现来实现的。盛姬死后,穆王让重臣祭公、女儿叔女坐 、儿子伊扈主丧,内史、官人等参与其中,“视皇后之葬发”[1](P150),大办丧事。在对丧葬场面的多角度描写中突显盛姬的不同凡响。丧葬完成后,“为盛姬谥曰哀淑人”。[1](P159)在无尽的思念中,天子伤心流涕,不能自已。在众人的思念中,更可见出盛姬的温柔善良。而盛姬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些多维的侧面描写的。

四、其他人物的简单勾勒

在《穆传》中,有一些人物,一晃而过,有的也作了简单交待。如赤乌之人丌献给穆王的美人女听、女列,致贿的陖子胡,洧水接见的许男,观桑之地的桑虞、桑者,告戎之毕人,讨戎之孟 ,告薨之霍侯旧,筮史狐,为盛姬丧主的伊扈、叔等 ,这些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穆传》的人物描写。

由此可见,《穆传》的四种人物塑造中,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渲染;有语言描写、也有行动展示;更有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下,作者在多层面上展示了人物性格特点的丰富多采。可以看出,《穆传》的人物是作者在史实基础上的有意识的塑造,总体体现出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虽然与后代史传散文、小说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正好反映出其质朴的特色,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注释:

[1]郑杰文:《穆天子传通解》,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刘军:《〈穆天子传〉文学性特征探析》,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4期。

[3]王天海:《〈穆天子传〉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郑杰文:《〈穆天子传〉对〈左转〉文学手法的变革》,文史哲,1994年,第4期。

[5]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说课优质下一篇:你是我的幸福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