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11篇)
1.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篇一
南金乡中药材产业发言稿
党委书记 吴盛梨
各位领导、同事:
今天我们在此讨论安化县中药材发展战略,我现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做一个简短汇报。我将从南金乡中药材的发展优势,发展意义,与实际措施三个方面来阐述,请各领导同事建言献策,提出改正意见。
一、发展优势
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南金乡各类药材资源丰富,高海拔和库区气候非常适合药材的生长,群众种植药材基础较好,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是资源丰富。我乡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19790.2亩,分别为:杜仲1094.7亩、厚朴15786.55亩、沙参357.8亩、尾参887.75亩、五加皮957.4亩、七叶一枝花103亩、玉竹397.4亩、黄柏24亩、桔梗66亩、奶参1亩、百合2.1亩、黄皮2亩、菊花0.5亩、天麻100亩、云木香10亩等。
二是环境优良。我乡森林覆盖率达88%,绿化面积达95%,是安化县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境内没有1家污染企业。在九龙池村及周边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非林山地达万亩,这里年平均温度只有15.8℃,靠近柘溪水库四季雨水充足。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药材生长,低温少虫和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大规模种植绿色无污染中药材。
三是历史悠久。我乡有着上100年的种药历史,九龙池药场村以前就是个集体药场,药农有着丰富的种药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种药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乡政府对药材产业专门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引导群众按照海拔高低分3个区域套种间作,立体种植药材,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种药技术骨干,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种药技术平台,有史以来一直是厚朴、五加皮、尾参、党参、杜仲、沙参、黄柏、百合、前胡、桔梗、云木香等地道中药材的发展园林,生产历史悠久。我乡劳动力资源丰富,且都有一定的种植技术。
二、发展意义
推进南金乡中药材及相关产业发展,将对调整本乡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助力深层次旅游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可以促进我乡经济发展和药农增收。南金乡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滞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上,投入大、收入少、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覆盖面不广,没有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中药材市场潜力巨大,通过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的实施,可极大增加山区土地的产出效益,对老百姓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扶贫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可以凸显南金乡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小镇的主题。南金乡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从高海拔的湘中第一峰的九龙池到低海拔的柘溪库区宝塔山,山清水秀石奇,并拥有将军卸甲等传说典故,滑石寨和九龙池等国家级传统村落人文旅游资源保存良好,加之南金乡茶叶、柑桔和中药材产业都初具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养生概念也得到更大范围认可。因此,大力发展中药材健康产业,结合南金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打造生态康养小镇,可丰富南金旅游开发层次,更加彰显旅游特色。
三、采取措施
南金乡发展药材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势产区为依托,建设生态中药材强乡。通过稳定种植面积,提高道地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厚朴、五加皮、尾参、党参、杜仲、沙参、黄柏、百合、前胡、桔梗、云木香等大宗品种为重点,使药材产业成规模、出效益,带动群众就业,实现增产增收。
1、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一是提高生产标准,扩大基地规模,鼓励和支持重点中药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中药材。引进设施农业技术,种植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稳的大宗道地中药材。扩大我乡优势中药材厚朴、五加皮、尾参、党参、杜仲、沙参、黄柏、百合、前胡、桔梗、云木香等特色品种的种植规模,增加市场紧俏中药材商品量。
2、形成药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加强药材产业种植的同时,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借鉴茶旅一体化经验,形成具有南金特色的药旅一体化,加大药材作用宣传,向来往游客推介纯天然、无公害的药材产品。
3、推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围绕比较效益好、有市场需求和全乡特点的中药材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扩大优质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
4、扶持培育重点企业。坚持内扶外引,扶持本地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对一”帮扶和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等措施推动快速发展。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南金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做精做强。建立部门联系和“一事一议”机制,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牵头负责,乡政府和各部门跟踪落实。
5、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扶持道地药材品种选育、野生资源驯化、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机械化栽种采收、储藏干燥标准等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聘请药材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推广先进种植培育技术,对有需要的药农进行培训指导。
6、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增加药材销路。用电子商务新形式,联系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通过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线下生产,线上销售的模式。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推销本乡优质药材产品,以分成、分红等形式使药农与电商企业紧密结合,打破传统车载运输销售渠道。
7、紧抓药材质量关。南金乡作为生态旅游乡镇,要紧紧围绕纯天然,无公害进行药材产品生产、经营。对于违规施肥打药一味增加产量,不顾质量,违规生产的药农与企业,我乡将加大查处力度,以确保药材的质量水准。
8、推行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积极入股。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将承包的土地向种药大户、种药合作社或种药公司流转,引导广大药农从分散经营走向联合经营,逐步形成区域成片种植,切实解决土地限制问题。
9、搭建融资平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做好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衔接和项目前期准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主动加强与银企部门联系,争取银企部门对药材产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充分挖掘气候、区域和资源优势,引进1到2家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融合民间资本,切实解决产业建设的资金链问题和环境问题。
2.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篇二
1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蕲春县土地总面积为2398k㎡, 人口94.2万人。蕲春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肥沃, 十分适合中药材生长。目前, 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15万hm2, 大规模种植的药材品种有蕲艾、栀子、丹参、山茱萸、白术、葛根、厚朴、百合、杜仲、银杏、金银花、桔梗、芡实等。初步建成了沿西岚公路沿线的管窑镇、横车镇以及蕲南各乡镇的栀子基地板块, 以张榜镇横路、下马等村的葛根基地板块, 以狮子镇大王山为中心的厚朴基地板块和金银花板块, 以檀林镇田桥、流芳等村的杜仲、银杏、桔梗基地板块, 以向桥乡狮子堰、大元、枫树等村的山茱萸基地板块和白术基地板块, 以大同镇柳林、石坪等村和檀林镇界岭、槐树等村的百合基地板块, 以及彭思镇的武松村、黄柏城村的芡实基地板块。全县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6家, 注册200多个药品生产文号, 形成了片剂、丸剂、冲剂、胶囊剂、酒剂等10多个剂型的系列产品。中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9家, 形成保健酒、保健油、保健腰带、保健枕等中医药保健系列产品。蕲春现已初步形成了中药材生产、医药工业、医药物流、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五位一体的医药产业格局。
2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2.1.1 自然条件优越。
蕲春县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且地势北高南低, 有高山、山地、丘陵、平原、湖区五种地形, 非常适宜于中药材生长。
2.1.2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 蕲春境内现有700余种。其中, 蕲艾、蕲蛇、蕲竹、蕲龟、历称“蕲春四宝”, 是中外著名的地道中药材。
2.1.3 人文资源厚重。
蕲春县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就诞生在这里, 他的巨著《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被世人誉为“东方药物巨典”。1993年, 李时珍医药节药交会被省政府批准同意冠名为“中国湖北李时珍医药节药交会”。通过举办节会, 蕲春医药经济蓬勃发展。通过节会招商, 以李时珍医药集团、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等数10家医药加工企业先后落户蕲春, 李时珍医药集团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湖北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 (原蕲州药市) 被批准为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也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丰富的中医药人文资源是蕲春中药材发展的独特优势。
2.1.4 建立了“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为了避免中药材种植的盲目性, 保护药农的积极性, 蕲春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狠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他们发展“公司+基地 (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和“药材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 推进订单生产, 建立以销定产的产销体系。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外接市场, 内联药农, 传递信息和技术, 逐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格局。
2.1.5 产业科技含量逐步提升。
蕲春县通过采取项目引路、技术攻关、成果推广、借智开发、人才培养等措施, 已先后申报实施了营养保健油、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推广等一批科技项目。蕲春县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制定了《蕲艾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 同时, 还制定了《白合种植技术操作规范》, 开发了“时珍”牌紫苏油和“艾神”牌系列产品。
2.1.6 药材品牌优势日渐彰显。
蕲春县道地中药材“蕲州四宝”、“本草纲目”、“时珍”牌中药材已成为全国驰名品牌。
2.1.7 医药文化挖掘愈来愈深。
蕲春县抓住李时珍药交会契机, 实施药旅联动, 突破性地发展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 打造精品黄梅戏《李时珍》, 编辑出版了《李时珍医案医话选》、《中成药的引申应用》等新著29部。蕲春还举办了李时珍逝世400周年纪念大会、《本草纲目》出版刊行400周年全国中医药研讨会和李时珍国际中医药论坛等学术研讨, 文化交流活动数十次, 来自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专家学者万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再现了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2.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2.2.1 种植规模小且散。
蕲春县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近20种。目前, 除金银花、蕲艾、百合、杜仲、栀子、厚朴等主导品种种植规模较大外, 其余多数中药材品种主要还是农户分散种植,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2.2.2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投入不足, 蕲春县中药材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部分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排水灌溉、杀虫灯等防治设施, 而且, 乡村技术力量也较薄弱, 导致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2.2.3 精深加工技术落后。
由于蕲春中药材主栽蕲艾、栀子、山茱萸、白术、百合、葛根、紫苏、丹参等10余个品种, 除蕲艾、葛根、紫苏等少数几个中药材加工技术较成熟外, 其余品种的加工水平还较落后, 基本上是直接晒干法和普通烘干法等初级加工方法, 真正上档次、上台阶的加工企业不多, 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也不多, 因而, 严重地制约了蕲春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2.4 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大部分加工企业在原材料收购、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受资金短缺的瓶颈制约;二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
2.3 机遇 (Opportunity) 分析
2.3.1 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中医中药作为国宝,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消费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三是欧盟决定将以“药品”开发中药进口, 这就意味着中药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要满足市场需求, 惟一的方式就是大力推广人工栽培中药材以解决市场的需求。
2.3.2 发展机遇良好。
一是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二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三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四是中部崛起机遇;五是2008年省政府启动“大别山100万亩桑药茶板块经济区”项目建设;六是2011年省委省政府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决定;七是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机遇。
2.3.3 政府支持。
一是省政府今年加大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投入, 只要形成规模, 打造出品牌, 将可获得国家200万元的扶持资金。二是建立领导工作机制。蕲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 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 县直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制定、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各乡镇也相应地建立了专班。县与乡镇、乡镇与村都签订了中药材生产目标责任书, 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 县农业、林业、财政等涉农部门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 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三是县政府加大向上争取板块项目基金、整合涉农资金、引进外资和吸引民资的力度, 加快蕲春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四是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李时珍医药工业园、李时珍主题公园等项目中还出台了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和用地倾斜等政策, 对完成年度基地建设任务的乡镇、村、组和种植大户,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补助, 对有突出贡献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工企业给予奖励。
2.3.4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蕲春县加强了对药农实用技术的培训。这种培训以面授培训班和远程教育培训班为主。有关部门主动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关系, 每年聘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等院校专家来蕲春讲学。药农通过学习, 不仅提高了文化水平, 而且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在蕲春县科委、农委、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目前该县药农通过各种方式培训人数已达10余万人次。
2.4 威胁 (Threat) 分析
2.4.1 自然灾害频发。
蕲春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涝灾、病害和虫害。2012年由于气候反常, 金银花等中药材呈现出减产趋势。此外, 不少中药材在气象灾害来临时病虫害大量发生, 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4.2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相对于陕西、山东、河南、云南等中药材产区, 蕲春中药材虽然有其独特的功效, 但部分中药材在品种纯度、加工贮藏能力、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加之蕲春部分中药材品种规模小, 技术含量低, 因而蕲春县中药材面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
3 蕲春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明确发展思路, 科学规划布局
围绕“李时珍品牌”, 做好“医药名县”,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绿色生态蕲春为依托, 以科技为支撑, 统筹规划, 科学布局。谋大规划、做大基地、办大企业、唱大品牌, 争大市场。重点发展以蕲艾、杜仲、栀子、银杏、葛根为主要品种的生产带1万hm2, 创建10个以上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药材名优品牌, 创建3~5个国家名牌产品, 完成3个以上集“产、学、研”一体化, 生产、科研、加工、营销一条龙的科技骨干企业群。
3.2 加强行业自律, 严把质量安全关
要使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其质量安全是根本。一是蕲春县药农要加强行业自律, 严格按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杜绝使用禁用农药, 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要严格技术规程, 科学管理, 分级采收, 生产出优质安全的中药材,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严格按标准分级包装, 严防以劣充优, 不使用防腐剂。农业、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确保蕲春中药材产品质量, 维护产品声誉。
3.3 培植龙头企业, 实施名牌战略
一是继续探索中药材产业“企业+基地 (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蕲春县要进一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着力引进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 要继续加强企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推进蕲春县中药材的集约化发展。三是加大对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蕲春当地药材品牌创建力度, 拓展中药材成长空间。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和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的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 优化区块形象, 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 运用BT模式, 加快推进园区大道主干路网的硬化、绿化、亮化及美化配套建设。
3.5 加强科技体系建设, 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要继续完善县、乡镇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中药材专业组织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大优质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药材标准化生产;三是继续加强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3.6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构建稳健的营销网络
要想蕲春县中药材市场誉满全球, 必须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 不断建构和延伸国内外营销网络, 提升蕲春县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要进行与蕲春相关的中药材产销形势分析, 加强与国内外中药材主产区的联系, 及时掌握中药材生产动态, 及时发布产销信息, 指导全县中药材生产和销售。同时, 要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立中药材营销网络, 借助现代物流体系, 改善中药材贮运条件, 拓展国內外市场。
4 结论
SWOT模型分析表明,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蕲春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可在巩固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地把握好发展机遇的同时,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充分利用蕲春县独特的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 并结合蕲春山川秀美的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业, 以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研究分析表明, 蕲春县中药材产业未来发展应坚持科学规划、区域种植、扶持“龙企”、提高质量、唱响品牌和拓展市场并重, 大力发展高档优质中药材, 不断推进蕲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程水源, 鲍宠礼.鄂东特色农产品及其产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2]余立鹏, 陈钰, 张青松.“千年药”都的发展样本[N].黄冈日报, 2012-10-26 (7) .
[3]黄冈市农业局调研组.黄冈大别山试验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N].黄冈日报, 2011-11-28 (3) .
[3]叶茂.稳步推进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建设[N].黄冈日报, 2012-10-10 (8) .
[4]詹钧名.蕲春试验区生态建设初见成效[N].黄冈日报, 2012-09-25 (6) .
[5]宋俊韬, 陈捷.林药为本药旅联动特色发展蕲春林药一体化打造“华夏中药谷[N].黄冈日报, 2012-05-28 (2) .
[6]张青松.第22届李时珍药物交易会开幕[N].黄冈日报, 2012-10-29 (1) .
[7]王剑, 任宴炎.农企结合规模发展狮子镇厚朴种植前景看好[N].黄冈日报, 2012-03-02 (3) .
[8]王剑, 康喜来.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狮子镇发展金银花生产5000亩[N].黄冈日报2012-02-01 (3) .
[9]陈文斌, 陈钰.栀子花开醉赤西——蕲春管窑万亩栀子基地开创者王同华的拓荒故事[N].黄冈日报, 2012-09-17 (4) .
3.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中药材 质量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6-01
中药材的质量的优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中药材质量能够客观地表征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据统计[1],我国可用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已达11559种,其中药用植物9,905种(占85.7%),药用动物1,574种(占13.6%),药用矿物80种(占0.7%)中药品种十分复杂。因此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也很多,这些因素都影响中药材用药的质量[2]。
1 产地不同对中药材質量的影响
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我们首选的中药材,毫无疑问最好是道地药材。为了有效地确保疗效较佳、质量可靠、品种来源正确,我们应该重视道地药材的应用和开发。文献资料研究表明[3]: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优良的遗传品种基因,这种因素是道地药材效佳、质优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控制着有效成分合成、抗病虫害能力、物种稳定性等诸多特点。我们以广藿香为例,产地不同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产于海南岛的广藿香挥发油含量虽高,但是广藿香酮含量甚微,且气色较浊,而产于广州的广藿香广藿香酮含量较高,且含挥发油较少,气色纯正,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种植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种植息息相关,这也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源头,应该逐步将野生药材变为规范化种植的栽培品,有效地实现中药材的可控、无公害、安全、优质。且各种药用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不一,药用植物也受环境的影响,有的只适合在南方生长,有的只适合在北方生长[4]。如槟榔、砂仁、肉豆蔻等宜温热的南方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而人参、细辛、五味子喜寒冷气候,多在北方生长。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三分种,七分管”是保障药材质量的关键所在。从种植到采收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根据药材的需求作相应的措施。如玄参、牛蒡子在生长过程中要打顶,这样药材的根茎才粗大,种子才饱满,有效成分高。如栽附子、芍药要修根。白术、桔梗、地黄在开花季节要摘花,保证营养充足,根茎粗壮,有效成分高。种人参、黄连要搭遮阴棚,这样人参才长得粗大。每种药材种植后都需要整地、除草、施肥、灌溉、修剪或盖地膜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是药材茁壮成长的因素。但有的药农为了一味的最求经济效益,加大农药的施用量,导致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在药材体内。严重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3 采收时间、季节不同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与采收方法、时间、季节密不可分,其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这一点早已被我国古代医家所重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药用植物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花蕾期,薄荷所含有的挥发油含量可以达到近3%,而到了花后期,薄荷所含有的挥发油却降到1.5%,但是药农为了采割薄荷,一般采割的时间都是选择在花后期,尽管产量能够达到花蕾期的2倍多,但是薄荷的质量却大大降低了。又如甘草在开花前期,所含的甘草甜素为10%[5],而在生长末期,所含的甘草甜素为3.5%,相差近3倍。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忽视中药材的质量,而单纯地去追求最大的产量是不可取的。适时采收中药材,能够大幅度提高其质量。
4 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如生姜、芦根外,绝大多数需产地简单加工(拣、洗、切片、蒸、煮、汤、干燥等)。因此严格加工,符合药用要求是确保药材质量与运输安全的必要过程。产地加工对药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不彻底,影响药材的纯净度。在加工或修制过程中未按药典规定进行操作,会使药材质量严重受损。如在熏硫过程中为了使药材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变质,就延长熏硫时间,致使药材熏硫后残留硫化物,影响药材的质量安全。有些药物经熏硫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大大降低。如白芷经熏硫后其有效成分香豆素类严重降低,影响用药质量。同时熏硫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有大量的劣质药才上市,就是因为种植方法不当、加工不规范,产生大量的劣质药材,势必影响药材的质量[6]。
5 掺假掺杂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一些不法商贩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在中药材运输、使用、储存、经营、生产等环节中掺假掺杂,这样一来,使得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和商品价值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人参伪充西洋参、平贝母的幼小鳞茎和东贝母的小鳞茎伪充松贝、以大叶木兰伪充厚朴等等。
参考文献
[1] 杜晔.探析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227-228
[2] 华国栋.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0):102-105
[3] 杨立娟,于顺平.浅谈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学中的必要性[J].黑龙江医药,2010,(01):159-162
[4] 万定荣.药材检验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性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7,9(6):1825
[5] 黄淑杰.中药质量下降影响中医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6:120-121
4.中药材熏硫磺情况的汇报 篇四
一、硫磺
硫磺 Sulphur [来 源]:为自然元素类硫磺族矿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质或含硫矿物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
[形态]:斜方晶系。晶体的锥面发达,偶尔呈厚板状。[药 性]:酸;热;有毒
[工 艺]:采挖得自然硫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经加工制得 [化学成分]:主含98.o%以上的单质硫。
[主治用法]: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服;外服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二、中药材熏硫磺的历史和现状
用硫磺熏制中药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温县县志,大约在1900年前后,由温县农民发明。
用硫磺熏蒸药材自古就有并流传至今,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得不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用于难于干燥的中药材,使其便于药材干燥和保存,常用于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储存和运输。也有用于饮片的炮制加工环节。用硫磺熏蒸药材有四方面作用:
(一)防虫,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螨虫和虫卵;
(二)防霉、防腐,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霉菌;
(三)起“美容”的作用,硫磺可把药材表皮漂白,看起来较新鲜.(四)延长保存期,用硫磺熏蒸药材(如党参)后,水分可达20%-30%而外表不发霉(一般不经硫磺熏蒸的药材水分超过15%即容易长霉、霉烂变质等); 但是,硫磺熏蒸或浸泡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会导致药材残留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何面对并解决中药材用硫磺熏蒸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硫磺熏蒸是中药传统养护和加工方法之一,在中药加工炮制行业,熏硫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半夏、天麻、白芷、山药、川贝母、菊花、百合等。硫熏法可被用来防止药物腐败,延长保质期。
按照传统的中药材加工炮制方法,只有少量药材在加工中使用熏硫磺方法加工如山药、葛根、玉竹、天花粉、贝母等。这些中药材经硫磺熏制后,既可以保留住水分,又可以有效防止发霉变质。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硫磺熏蒸过程所产生的漂白作用,这些中药材可以变白,色泽更美观。可见,经过硫磺熏蒸的药材,可以以次充好,其诱人的外观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类中药饮片如党参、桔梗、白芷、百合、枸杞、大枣、菊花、天麻、莲子、太子参、黄芪、金银花、白芍,甚至人参、西洋参等都成了硫磺熏制的对象。还有:人参(糖参、生晒参)、黄连(云连)、川贝母、浙贝母、白芷、白及、牛膝、山药、泽泻、天麻、天冬、天花粉、天南星、乌头(白附片)、半夏、葛根、山奈、百合、白附子、金银花、菊花(亳菊、怀菊)、甘遂。在贮藏中使用硫磺杀虫、防虫的中药材更多。
目前市场上很多的根茎类药材在加工过程中都曾用硫磺熏制过,因为能延长存储时间,使用大量硫磺来熏制中药材,不但色泽鲜艳好看,并且在熏制中需要用到水,能使药材增重,使商贩因此获利。
经硫磺熏制后中药材气味有改变,闻起来明显发酸,尤其是在刚打开包装的时候,能闻到明显甚至刺鼻的酸味。而且,经硫磺熏制的中药材色泽有所改变,那些白得异常,或是颜色特别鲜艳的中药材往往是经硫磺熏过的。
以下列举部分药材经硫熏后的变化:
菊花 用硫磺熏蒸过的菊花看上去又大又白,但是一经冲泡马上就会变成绿色而且茶水也特别绿,口感还有点呛。这是由于菊花表面附着大量的二氧化硫,会刺激咽喉黏膜,长期服用更会危害人体健康。枸杞 枸杞本身颜色红中带紫,而非鲜红,味甜;而经硫磺熏过的枸杞被称为“磺货”,颜色极为艳丽,鼻闻酸味,食起酸涩,和天然枸杞有着明显差别。
天麻 正常的天麻表面呈暗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气微味甘;而用硫磺熏制过的天麻表面呈白色,外观很是鲜亮,闻之刺鼻,口尝味酸。此外,正常的天麻应该是质硬而脆,能敲断且断面质脆,而经硫磺熏过的天麻由于含有大量水分,韧性十足,不易折断。
百合 正常百合应为淡黄棕色,少数微带紫色,气微,味微苦;而硫磺熏制过的百合色白,半透明,口尝味酸涩。
三、硫磺熏蒸中药材的目的
第一,防腐防霉。硫磺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粒(粉)状或片状物,易燃烧。硫熏法是利用硫磺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并于药材及饮片中解离成亚硫酸。亚硫酸能消耗组织中的氧,抑制喜氧性生物的活性,并能抑制某些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酶的活性。亚硫酸的防腐作用与一般的防腐剂类似,与pH值、浓度、温度及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它具有一般酸性防腐剂的特性,作为一种抗微生物剂,第二,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它对白粉菌科的真菌孢子具有选择毒性。因此多年来一直用其作为保护性杀菌剂。硫磺对螨类也有选择毒性,所以也常用于杀螨。
第三,漂白作用:硫磺在燃烧过程中会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解离成亚硫酸,其反应方程式如下:S+O2→SO2 SO2+H2O→H2SO3 亚硫酸在被氧化时,将着色物质还原,而呈现强烈的漂白作用。药材的褐变,多与氧化酶的活性有关,而亚硫酸是一种强还原剂,对氧化酶的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防止酶促褐变,这有利于中药材的贮藏。褐变的另一原因是药材中的葡萄糖与氨基酸发生糖氨反应,反应产物为褐色。亚硫酸与葡萄糖能进行加成反应,其加成物不酮化,因此阻断了含羰基的化合物与氨基酸的缩合反应,进而防止了由糖氨反应所造成的非酶性褐变。
因此用硫磺熏蒸有利于一些根茎类中药材的干燥,如山药、牛膝等;有助于中药材贮藏中的防虫、防霉,如白芷等。硫熏对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操作简单,原料价廉易得,所以被众多的中药生产加工企业使用。第四,主要还是“利”字在作怪。用硫磺熏蒸药材虽然自古就有并流传至今,但现在我国药典已明文禁止用硫磺熏蒸药材。我国目前对中草药材的现行标准中没有对所有药材进行水分控制,部分不法商人用硫磺熏蒸药材(如党参)后,水分可达20%-30%而外表不发霉,延长保存期,可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不经硫磺熏蒸的药材水分超过15%,即容易长霉、霉烂变质等),因此起获利作用。
四、硫磺熏蒸中药材的危害
现代研究证明硫磺熏蒸后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多有改变,并且会使其中残留大量的二氧化硫及砷、汞等重金属,对人体具有多种危害;由于二氧化硫是一种强还原剂,可能与中药材中含有酮基、羟基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因此可能改变药物的性味,降低药物的疗效,从而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影响临床疗效。
1、对药材的影响
(1)硫磺熏蒸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一方面,硫熏导致中药材及饮片某些化学成分的量降低或升高,该变化是否影响药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硫磺熏蒸后可能生成新的化合物,有必要对这些新生成的化合物进行系统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人曾对山药等常见硫磺熏制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硫磺熏蒸后,淮山药、金银花、天麻、白芍、桔梗、浙贝、白参、莲肉等中药材的水煎液的pH值明显降低。另外,药味变酸会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流失,从而影响临床疗效。有研究表明,白芷经硫熏后晒干与不经硫熏直接晒干相比,挥发油损失2.5倍,氧化前胡素则损失26倍(几乎全部损失掉);百合经硫熏后,总磷脂、总多糖及总皂苷的含量都明显降低;白芍、菊花等中药材经硫熏后,有效成分的含量亦有所降低。
(2)硫磺熏蒸对药理作用的影响: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及饮片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药效还需要进一步的药理实验来证明。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见。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二氧化硫
用硫磺熏制中药材会导致二氧化硫以及砷、汞等有害物质残留,因此极不可取。二氧化硫是有毒化学物质,若大量残留于中药材中,会引起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病症。有数据显示,若中药材中的二氧化硫超过500μg/g,就会使人产生味觉上的不适,能够闻到特别刺鼻的酸味,是很不愉快的一种气味,这时会引起一些急性咳嗽反应,其实就是急性毒性的反应。
硫磺燃烧产生的SO2对空气造成污染,对操作人员产生强烈刺激。加工者因为接触硫磺较多,发生中毒的机会更多,也会很严重。长期接触者轻者会出现眼红、眼痛、流泪、失眠、头晕、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声门痉挛,说话能力下降、吞咽困难、憋气等。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O2残留对人体具有多种危害性。
1)、致畸致突变作用:SO2可使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和微核(MN)率均显著增高;而且SO2体内衍生物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加。
2)、全身毒性作用:有实验显示吸入SO2可引起小鼠肺、脑、肝、心、脾、肾等多个脏器氧化损伤反应。
3)、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接触低浓度的SO2气体时(SO2为0.75 ppm),一方面可刺激上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反射性收缩,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功能减弱,另一方面刺激和损伤黏膜,使黏膜分泌物增多变稠,纤毛运动受阻,免疫功能减弱,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如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4)、增强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大气中的SO2能够增强苯并芘的致癌作用,增加肺癌的发生率。(2)硫化氢 而且,二氧化硫还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人体吸收,进而导致硫化氢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可引发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呕吐、昏迷等。(3)硫磺
从毒理学上来说,硫磺本身也是一种有毒危化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疾病,且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硫磺残留于中药材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如果用的是工业硫磺,危害更大。工业用硫磺中铅、硫、砷等有毒物质含量更高,在熏制过程中极容易附着在中药饮片上,在熏蒸过程中还会生成铅蒸气、氧化砷、氧化汞等挥发性有毒物质,容易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严重的会直接侵害肝脏、肾脏。此外,二氧化硫还原出的铅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出,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造血功能,使胃肠道中毒,甚至还会毒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脏、肾脏功能。熏制药材所用硫磺多为天然品,含一定量的二硫化砷,燃烧后与空气中氧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剧毒成分砒霜),对人体健康有害,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为严重。
五、国内外对硫磺熏蒸中药材的相关法规
1、世卫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规定人体每天摄入二氧化硫量应该是低于0.7个毫克每公斤,这是一个很低的限量。一般硫磺熏蒸药材要达到每千克500毫克的浓度,与这项世卫组织的研究结果比起来相去甚远。
2、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规定,除山药外,其他所有中药材原药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而从 2005 年 7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新版药典删除了山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中药材已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艳、防虫。《中国药典》2008年版增补本中增加了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2004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对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对于在市场流通领域的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通过采用硫磺熏蒸或浸泡达到外观漂白的行为,应按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查处。”《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使用硫磺熏蒸,应按劣药论处。第七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国家总局曾发文明令禁止用硫磺熏蒸药材,药典中也将硫磺熏蒸法删除了,但是,国家至今对中草药材二氧化硫含量没有具体的限量标准。
3、国外 韩国规定:药材二氧化硫含量每千克不超30 毫克。韩国有 70%的中药材依靠中国进口,他们对于含硫量则一直控制得非常严格。他们将二氧化硫含量纳入到严格的检测工作中,而且先后推行了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政策。韩国在 2009 年 1 月起,对中药材霉菌和二氧化硫许可就实施新标准,对葛根等 267 种中药材中残留二氧化硫制定的许可标准规定,残留二氧化硫必须低30 毫克/千克。几年前监管的药材只有 8 种,现在已经升到 267 种,二氧化硫残留也将允许范围降到30毫克/千克。这实际上已经是对我国中草药的贸易壁垒,打磺的问题严重影响中草药出口。
实际上国内的产品,确实就是在国内的买家或者经销当中测试的不是特别多,当他出口到国外的时候,尤其出口到欧美,包括东南亚国家,都要求二氧化硫的含量都是要测试的。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认可,近两年,我国中药材的出口量也以年均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在出口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地区的过程中,许多中药出口企业都遇到了越来越严格的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制。
五、对硫熏现状的整治困难及措施
1、困难
(1)对中药材产地加工环节及流通环节的监管鞭长莫及。一直以来,中药材、中药饮片部分类似于农副产品的特性,决定了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对采收环节和流通环节的高度依赖型,因为中药材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的高低。如果要彻底解决硫磺熏制问题,一定要加强对采收地或产地加工方法的监督和控制,宣传无硫化加工,同时也需要提高产地加工设备的投入。比如天麻,大部分是在产地切片过程用硫磺熏蒸,如果产地添置烘制等设备,能加快烘干速度,从而保证质量,就可以避免使用硫磺。但目前对中药材产地的监管基本是盲点,同时,目前中药材流通环节特别是药材批发市场的乱象,也导致了药材质量的参差不齐。这些都给无硫化产品的推广带来很大的困难。
(2)无硫饮片药的加工储存成本高,严重影响生产企业推广的积极性。无硫品种的加工,成本高于硫磺熏制加工出的产品,同时其加工得率也低于硫磺熏制产品。造成无硫产品的利润微薄,严重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3)医疗机构用药习惯与观念,短期难以扭转。长期以来,医疗机构一直使用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和饮片,大部分医疗机构,以形状、色泽作为判断中药材、饮片质量好坏的标准,而硫熏过的品种色泽美观,保存时间长,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而无硫加工后产品性状与硫熏制品差异大,如有硫浙贝母颜色纯白,无硫浙贝母颜色灰色,山药也是如此,医疗机构开始不能接受。另一方面,价格也成为制约医疗机构使用的一个方面,无硫品种价格高是必然的,因此,无硫产品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和使用,还是漫长的一个工作。
2、治理措施:
(1)多管齐下,多部门联合,才能彻底整治。无硫化饮片的推广,涉及到产地加工环节、生产、流通、适用等多个环节,因此,也需要相应的主管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净化市场。如卫生部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无硫化中药饮片,物价部门对无硫饮片的价格给予一定的补偿措施,农业部门、经委给予中药材种植、采收、中药饮片生产一定的扶持力度,才能促进无硫化饮片真正推广和使用。(2)加强对经营环节、使用环节的抽样力度,推动医疗机构使用无硫中药材、中药饮片。只有通过监督抽样才能真正规范起来,选取重点品种,加大抽样数量,切实保证市场饮片质量使用的安全。
(3)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纳入中药材、饮片检测标准中。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日公布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将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为防止中药材粗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硫黄熏蒸的问题,保证中药质量和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为:山药、牛膝、粉葛、甘遂、天冬、天 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等11种传统习用硫黄熏蒸的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毫克每公斤;其他中药材及其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毫克每公斤。
5.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篇五
报
我县接省市卫计委专项检查方案后,委领导高度重视,马上召集卫监和基层卫生股工作人员,进行布置我县专项检查的相关工作。并马上制定了中医服务机构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一、按照相关方案,我县在各有关单位自查基础上,县卫计委由中医股牵头,组织了县卫监和基层卫生股人员对辖区内中医服务机构开展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专项抽查。此次抽查县级中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3家。抽查率达40%。
二、检查内容包括: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落实情况;采购对象是否符合资质要求;中药饮片标签信息等是否齐全;采购过程是否有不正当行为。
抽查中未发现相关问题。
6.定西中药材产业大事记 篇六
●2000年12月,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成立,该局是全市首家中药材产业开发专门管理机构。之后,中药材主产区渭源、岷县的产业局(办)相继成立,为中药材产业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1年6月,陇西、岷县、渭源三县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2002年8月,由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与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陇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甘肃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西北药材产销研讨会》在陇西举办,推动我市中药材GAP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2002年11月,陇西县委书记王永生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对该县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宣传推介。
●2003年3月,“岷归”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成为西北第一个通过原产地标记认证的中药材产品。12月,“陇西白条党参及其制品”、“陇西黄芪及其制品”、“渭源白条党参及其制品”相继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2002年11月,甘肃定西地区行署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共建的“中药研究发展联合实验室”成立,开展了当归指纹图谱研究、当归及黄芪、女贞子等多糖活性成分筛选、定西三县中药材种植区域土壤农残测定及质量评价、主要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测定等项目的研究。
●2003年6月,定西市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标志着全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有了专门管理机构。
●2004年5月,全省首家中药材行业协会——陇西县中药材行业协会成立,使该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向组织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2004年7月,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陇西县组团参加会议,并作为西北唯一的中药材行业代表在会上发言,对该县 “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情况进行宣传推介。
●2004年5月,渭源白条党参通过甘肃省无公害中药材产地认定。
●2005年4月,“岷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证明商标注册。2008年5月,“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相继通过证明商标注册,全市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提速。
●2005年11月,岷县当归GAP种植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通过认证,成为甘肃首家通过认证的中药材GAP基地。
●2006年8月,陇西精萃植化有限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定西中药材加工业实现了精深加工的突破。
●2007年9月,《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财政专项扶持方案》正式印发,对当归采种育苗、中药材GMP饮片精加工、中药材市场信息化建设、中药材仓储设施建设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
●2007年12月,由甘肃惠森药业公司承建的全市首家中药材电子信息发布平台在陇西率先建成,为全省药农、药商和药企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2007年3月,甘肃扶正药业股份公司和甘肃中医学院合作建立的甘肃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和开放的中药研发平台。
●2008年1月,渭源颜裕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成为全市首家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同年,陇西10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的70%以上。
●2008年4月,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全市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
●2008年7月,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在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会员单位囊括甘肃省内53家医药加工和销售企业,为定西市中药材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2008年7月,由中国中药协会、甘肃省农牧厅和定西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陇西成功举办,共有500多人参会,签约项目26项,资金13.2亿元。
7.2009年可种中药材品种分析 篇七
春砂仁。主产广西、广东两省区, 是近3年来市上供不应求, 走势不断升温, 价格不断高攀的药材品种, 2008年每千克销价曾升至110~120元, 创下了历史以来的新高, 产新后虽然回落到目前75~90元, 但价仍居高位, 市上保持畅销, 货量供不应求, 2009年可以适当发展种植。
三七。产于广西、云南两省区。前几年三七市上销势低迷, 价格偏低, 每千克均销价只是57~58元, 种植效益低, 只有微利或平本, 产地种植面积明显递减。
去冬今春产新时上市量下减, 商家库存也不多, 销势转快, 目前平均价也回升至每千克70~72元, 升幅为22.8%~24.1%, 且仍有上升趋势。2009年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
猫爪草。主产河南、江苏、广西、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区。是近年市场上销势不断升温品种, 价格也不断高攀, 2008年家种猫爪草每千克销价曾高达85~90元, 虽产新后销势有所缓解, 价也回落到75~80元, 但部分药市其价仍未松动, 供求间缺口还较大, 2009年仍有一定发展种植空间。
百部。目前仍为野生, 但经过多年采挖, 上市量也在逐年减少, 而市场上需求量扩大, 近两年已出现供不应求, 销势加快, 价格上扬, 2007年产地1月销价每千克还只是6~7元, 年末已升至8~9元, 2008年再升11~12元, 目前百部人工栽培技术也基本成熟, 2009年可发展种植。
仙茅。又叫地棕、独毛。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目前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供药用, 由于多年采挖, 近两三年上市货在不断减少, 而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种, 2007年每千克还只是15~16元, 而2008已升至22~23元, 目前栽培技术也成熟, 2009年可以发展种植。
巴戟天。主产广东、广西两省区, 是近年来市场上销势看好的中药材品种, 价格也在不断上扬, 2005年每千克销价还只是14~18元, 2007年升至24~28元, 2008年再升30~32元, 该品种生产周期较长, 种植5年才能收获其根入药, 亩 (1亩=1/15ha) 产干货500~600kg, 按目前价计亩产值可达1.5万~1.9万元, 仍为高产值品种。2009年可利用荒山坡地发展种植。
灵香草。又叫零陵香, 主产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区, 家种或野生。近年来出口受阻, 销势平平, 价格偏低, 生产萎缩, 产量递减。2008年出口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销势走俏, 价从15~16元升37~37元, 升幅为137.5%~146.7%。2009年可接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
山豆根。主产广西, 云南亦有产。是近年来市场上的走俏品种, 价格不断上扬, 2007年每千克销价为17~18元, 2008年已升至31~33元, 而且仍有上升趋势。山豆根原为野生, 多年采挖, 近年上市量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缺口加大。目前野生变家种也获成功, 可大力发展种植。
山银花。主产于长江以南广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区。近年由于中成药、保健品、饮料生产需求量的增多, 市场上常供不应求, 销势畅, 价格常在高位中浮动, 2008年山银花每千克销价最高达50~60元, 目前虽不是销季其价仍处于45~50元高位, 再加上2008年2月产地山银花植株受到严重霜冻的危害, 部分植株也被冻死。2009年可以适当发展种植。
白芨。主产贵州、四川、湖南、湖北, 广西、浙江、江苏、陕西亦有产, 是近两三年来市场上的走销品种, 价格也不断飚升。2004年每千克销价只17~18元, 2005年升至30~33元, 2006年升33~36元, 2007年陡升60~65元, 最高达70~75元, 2008年仍略有上升, 目前销价为65~70元, 最高75~80元, 至今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供药用。但多年来采挖, 上市量年比年少, 供求缺口在不断加大。2009年可发展种植。
8.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篇八
“软、硬件设施的全新升级”
据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管理方的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市场管理分公司总经理李新国介绍,现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占地142亩,内设4000多个展位,入驻商家2000多家,市场一楼入住率85%,市场人流量达2万人/天,年均成交额200多亿,在全国17家专业中药材市场中稳居前三甲。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肇始于软硬件的双重改变。
进入到该市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LED显示屏上滚动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图。市场一楼现入驻的将近2000多家中药材商户可通过此察看最新的全国中药材市场交易动态。
为打造一个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商贸市场,实现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的升级换代。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设24小时电子监控系统、自动消防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商户及顾客人身财产安全;中央空调、专业的通风采光设计和自动关合玻璃顶棚等现代化设施的采用,使市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唯一的“会呼吸的中药材市场”。
多部手扶电梯、升降客货电梯形成的垂直运输系统和完善、清晰的导视系统保证市场药材运输畅通化;每个商铺内设置的电话端口和宽带端口,为现代化经营及现代交易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采用了立体交通系统,解决了传统商业市场不同楼层之间商业价值的巨大差异问题。
在软件升级方面,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拥有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内经营户实体与网络店铺兼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合二为一。为互通有无把握最新消息,市场设有现代化的新品发布中心,长期举办各种博览会、新闻发布会、采购商大会等,为上、中、下游商家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提升商户经营能力方面,采用展位单一产权、经营权有期有偿使用的运营模式,通过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将长期投入资金进行宣传推广,邀请培训机构以及优秀企业家、专家为商家进行培训服务。
“中药材指数与中药溯源创新”
2011年4月16日,国家商务部在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布了首个国家级中药材指数——中国·成都中药材指数。
“在价格上形成国家标准,而不必按原有的各省市的不同标准,对于中药材专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是革命性的一步。”李新国说。“这也是业界一直在推动、期盼形成的事。”
中药材指数的建立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国乃至世界中药材贸易动态,了解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中药材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商情信息;也为市场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广大业内人士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市场信息。
紧随其后,2011年5月25日,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行文,同意在四川省开展中药溯源试点工作,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率先试点的唯一市场。
中药溯源通过对中药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关键数据的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形成全球唯一的身份编码,并提供第三方的网络校验,大力推动了中药产业链信息化、中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
“政府、企业、百姓,中药产业流通环节中涉及的每一方几乎都是受益者。”李新国说。
两项业界创新之举,为提升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球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作出巨大贡献。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隐忧”
“转变经营户的发展思维和思路是现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产业转型升级之中最大的隐忧。”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帆说。
据杨帆介绍到,“药二代”即第一代从事药材经营者的继承者,因为市场发育年限问题并没有占到大多数。占据市场多数的是年龄层次在中年或中年以上的人,即“药一代”。这一群体基本上是从摆地摊或是“近水楼台”借便利的中药材资源做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在市场经营方面,传统的“药一代”大多遵循从产地拿货再到自己店铺卖货的方式,经营方式、渠道比较局限;而且因药材经营多是个体经营,家族式企业管理,在规范化及市场意识方面略显欠缺。
“2009年,刚搬迁来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装饰一新的商场里,用麻布袋盛着价值几万元的药材。而且吸烟的,打麻将的都有。”杨帆说。这样不规范的经营影响整个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不止如此,在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如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的使用也是一大短板。
然而,这些问题伴随着中药材市场发展的不断升级和成熟度的提高,已有明显的改进。应用于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五年的实施中成效渐显。现在市场内的各商户经营秩序井然。
在发展思维及思路方面。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及帮扶下,“药一代”的适应能力大大的增强。而且伴随中药材市场成熟度的增加,“药二代”在经营者的比重中慢慢上升,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在药材经营及发展方面产生很大改观。比较明显的是在寻求、拓展各种市场渠道方面,而且还注重凭借成都丰富的会展资源进行自我推销。
“三中心开启产业升级新局面”
对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的下一步,据李新国介绍,主要以围绕“三个中心建设”为基点联动发展。
中药材市场培育中心的建设。巩固四川中药材市场龙头地位,建立跨区域市场经营网络,构建完善商品配送、信息传输体系,建设全球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出口基地。
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的建设。定期举办专业展会,编制发布中药材指数,及时发布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景气程度,提供权威、准确的商情信息,建设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信息发布、产品创新、价格形成的综合性平台。
中药材标准制定中心的建设。依托成都中药材市场强劲的销售和辐射功能,以市场为导向,邀请专家教授组织开展中药材质量标准化的研究和中药材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技术的攻关,制定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分类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经历三十年风雨兼程的改革,近五年大浪淘沙的市场转型,四川中药材市场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不断革故鼎新升级的带动下,必将会取得更为辉煌的发展成就。
9.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张克达 蒋细春
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缘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适中,植被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育。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植物种类达233科,1486种。人工栽培达100余种。目前人工栽培或野生采集较多的有钩藤、灵芝、百合,玉竹、黄精、艾叶、金银花、天麻、葛根、杜仲、半枫荷、黑老虎等15种。
通过对我县中药材市场的走访调查,全县目前人工培植、野生采集和药商收购的主要中药材有下列几种:
1、钩藤。人工栽种面积达2500余亩,主要分布排牙山林场和艮山口、寨牙、新厂、甘棠、文溪、坳上、江东等地。荒田荒地栽培2—3年可采收,山上栽植3—4年可采收。艮山口下乡村种植钩藤面积达300余亩,亩产值达5000余元。目前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货含钩量80%—90%的每公斤50—60元。
2、灵芝。人工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藕团、文溪、平茶、铺口、寨牙等地,种植量达20万包左右,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目前我县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黑灵芝收购价80—90元/公斤,干红灵芝收购价30—40元/公斤。
3、黄精。也称野山姜。我县野生分布较多,人工栽培较少。人工栽种2—3年可收获,近几年收购价生货6—12元/公斤,干统货40—60元/公斤。
4、百合。药食两用,以保健食品为主。我县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达600余亩,主要分布在新厂、藕团、横江桥、文溪、铺口等地。百合当年种当年收,价格变化较大,前几年行情较好,近二三年行情差。
5、葛根。药食两用,我县有大量野生。人工栽培一年即可收获,亩产2000—3000斤。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约150亩,主要种植在坳上、太阳坪、寨牙、甘棠等地。我县湘佰仕公司收购葛根酿制茯苓葛根酒及加工附属食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为3元/公斤。
6、艾叶。我县目前人工栽培面积400余亩,主要分布在铺口、藕团、坳上、文溪等地。2015年我县引进湖南汉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加工艾叶,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吨,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4000元/吨。
7、玉竹。药食两用,用量较大。我县已引进栽种6—7年,现栽培面积500余亩,主要分布新厂、平茶、藕团等地,栽后3年可收获,产量3000—6000斤/亩,目前我县收购价3.2—3.6元/公斤,价格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8、金银花。大宗药材,用量大,有野生分布。我县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主要分布在甘棠、寨牙、藕团等地,存在采摘期短、人工采收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行情变化大,等级价差大,每公斤40—120元。
9、天麻。我县曾有较大规模种植。种植场地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上温差较大的高山为宜,种植用原材料为白栎、麻栎等硬质杂木。由于市场行情欠佳、种子退化、产量品质降低,种植户逐渐减少。现平茶、寨牙、三锹等地仍有少量种植,面积约150亩。
10、杜仲。可作用材林和药用林,树皮可药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人工造林面积达2000余亩,由于树皮价格猛跌,农户放弃管护。现保留面积200余亩,主要分布在江东、三锹、藕团等地。目前树皮干货收购价20元/公斤。
11、半枫荷。可作用材林和药用林,常绿乔木,我县有天然分布,但数量很少。现有人工育苗和栽培,面积60余亩,主要分布在艮山口、大堡子等地。
12、黑老虎。又名布福娜,藤本植物,果药两用,根可入药,果可食用。我县有野生分布,现有少量人工栽培,栽培面积2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为藕团高坡和寨牙等地。()当前黑老虎根生货收购价4元/公斤,干货10元/公斤。
13、铁皮石斛。名贵中药、用途广泛。目前市场行情较好,我县文溪、排牙山等地有人试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中药材产业仍处于自我发展的状态,市场行情涨则一哄而上,市场行情跌则撒腿就跑。看到别人赚钱,不管自己有无技术、条件是否允许,也跟着上。结果是卖种的赚钱,种植的上当;先行一步的赚钱,跟着走的赔本,以致出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风险创业不如外出打工”的现象。
1、难以把握市场行情。药材种植户只看到眼前市场卖价,对产品用途、市场需求、潜在风险不甚了解,没有超前预见性,结果总是种出来,价就跌。
2、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看似简单,但如果种植技术不过关,会导致种出来的中药材产量低、品质劣,甚至以失败告终。比如灵芝专业户种出的灵芝朵径大、产量高、品质好,而未掌握技术的种植户种出的则产量低、品质差。
3、种子质量退化严重。天麻、白合等中药材在当地多年种植后会出现长势变弱、发病严重等问题。原因是种植户考虑生产成本问题,多次采用自己的种子重复栽种,结果越种产量越低,品质越差。
4、政府引导扶持困难。由于中药材市场行情难以把握,如果相关部门鼓励、发动农户种植中药材,一旦出现卖不出去或亏本现象,种植户可能会找麻烦。如前些年发动种植太子参,结果价格暴跌,农户不愿意挖,任其烂在地里,产生“太子参,害子孙”的怨气。
三、种植和培育分析
种植中药材不能盲目发展,“药材少了是个宝,药材多了是根草”,需谨慎行事。种植前要及时、深入了解市场行情,种植期间要注重周期长短结合、面积大小结合,抓好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合理加工,适时出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益。发展中药材产业要记住三句话:一是“讲利也说弊,决策他自己”;二是“加工促销售,示范建基地”;三是“服务竭全力,民众心满意”.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种类型:
1、一年生品种。一年生的品种受市场供求影响较大,较容易被囤积者操纵,所以风险较大。例如灵芝、百合等一年生品种,市场价格浮动大,种源易退化,不宜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可以搭配其它中药材适当种植。
2、多年生品种。多年生的品种市场相对稳定,价格变化较小,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黄精、玉竹等多年生品种,生长周期长,3—5年方可收获,市场价格浮动较小,且呈上升趋势,农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和产量来安排收获、销售。
3、高效益品种。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品种,效益也较高,市场潜力也较大。例如七叶一枝花(也称重楼,土三七),生长周期长,生长条件要求严,培植技术含量高,市场行情趋势良好,目前收购价格为生货180—200元/公斤,干货800—1000元/公斤;铁皮石斛,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野生的市场行情较好,人工培育的市场行情信息量非常大,是否存在种子和苗木炒作嫌疑有待进一步调查了解。
4、低效益品种。生长周期短、技术含量低的品种,效益往往也较低。例如钩藤、天麻等品种,近几年我县周边的剑河、黎平、锦屏、通道等地发展规模较大,收购价格呈下降趋势,不建议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可适当搭配其它中药材种植。
四、几点建议
1、聚焦目标定位,坚定发展信心。我县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全要素条件,因茯苓的声名鹊起,上世纪我县在医药界就有“湘西南中药谷”的美誉。但由于缺乏一以贯之的恒心、持续推进的力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经滞后。当前,国家和省、市层面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我县此时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与靖州的资源禀赋相契合、与上级的发展政策相衔接、与“一个中心、四大战略”相适应,适时地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林农群众脱贫增收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不动摇。聚焦目标定位,坚定发展信心,“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坚持一年抓几个重点项目、一步一个台阶,以达到“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垒土以成泰山”的效果,力争早日实现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破茧成蝶”和“华丽转身”.2、强化组织协调,共谋产业发展。一是绘好一张发展蓝图。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坚持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形成产业发展规划正式文本,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强化一套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会商研究工作,决定重大事项;建立协同配合机制,明确各相关单位任务清单,并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建立监测考评机制,对产业发展进程进行全方位统计监测,掌握真实情况,并依此对各相关单位进行工作考核,奖优罚劣,真正以发展论英雄。三是叫响一个宣传口号。拓展建设“湘西南中药谷”的价值内涵,提出建设“生态靖州、养生福地”的响亮口号。深入挖掘、梳理和宣传好靖州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重塑“湘西南中药谷”的业界美誉。
3、加强技术扶持,建设示范基地。一是强化技术扶持。农业、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对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建设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建立3—5个优质种源繁育基地,确保中药材优良种子供给。预防种子退化,对现有退化种源重新选优复壮,确保种源活力。开展新品种引种繁育,为中药材产业提供种子资源保证。三是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对我县栽种的中药材品种,建设一定面积的生态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基地要突出生态和丰产,对建成的示范基地达到示范要求指标的,授予县级“示范基地”称号,给予政策扶持。
10.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篇十
中药材产业是岷县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岷县年产各类中药材6万吨左右,产值近20亿元,近年来中药材产业不景气,药价持续下跌。以党参为例,种植党参的农户每亩净亏500元左右(劳力除外),此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关系外,税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是导致中药材产业不景气的要素之一。
企业在收购中药材时要农户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银行卡号有很大阻力:
1、由于近年来部分单位及人员利用农户身份证套取项目资金及无息贷款等给农户造成了伤害,农户拒绝提供身份证信息,担心他们的隐私权及利益受到伤害,从而造成收购成本加大及货物销售困难。
2、岷县农户整体素质不高,在税务局人员调查时,部分农户担心自己的货物质量(使用违禁农药、打硫等)及个人隐私等问题,实际销售了但是调查时说没有销售,这种情况会造成社会矛盾,增加了税务政策的执行难度。3、2000元以上的收购款要通过银行支付有很大困难,农户一方面担心付款不到位而受骗,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都住在山区,交通不便,当地没有银行,办卡取款都是困难,因而农户就不会销售中药材给一般纳税人。
4、大部分农户问销售自产中药材时提供身份证及银行卡号有无法律依据。5、岷县是多民族聚集地,民族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此税收政策有可能给个别人挑起冲突提供可趁之机。
以上政策如持续执行一到两年,将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个别企业代开发票,形成税务风险,一旦查出有可能会淘汰一批企业。
2、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将形成无人投资。
3、一般纳税人会注销资格,小规模纳税人不愿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
4、药价持续下跌、社会矛盾激化等情况,从而影响税收收入。建议相关政策制定的单位及专家领导,是否可以考虑重新制定适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加税收,同时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岷县当归产业协会
11.洋中药的产业链 篇十一
一瓶日本“救心丸”,高达159元
在泉城路一家大药房,张大爷正反复比对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厂家的国产“救心丸”,销售人员趁他犹豫不决时,拿出一款全日文包装、明确标注“日本救心株式会社制造”字样的日本制双喜牌“救心丸”。
“和中国配方一样,但药效比国产的好多了。”在该销售人员的劝说下,张大爷买下一瓶20粒装日本“救心丸”,价格为159元,比国内“救心丸”高出约50元。
记者随后上网调查发现,人字牌、双喜牌日本制“救心丸”在网上药店泛滥。据悉,日本“救心丸”在日成大“生意”,每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却销往中国。
“洋中药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省中医药大学医师邵念芳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很多外资药企正以合资、独资等形式介入中药市场,已有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植物药品种在中抢注成功并销售。
有资料显示,洋中药已占国内中药市场约1/3的份额,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神威药业总裁李振江告诉记者,传统的中成药牛黄清心丸已被韩国申请专利,如今称“牛黄清心液”,美国人凭借手中8项对中药材薄荷的专利,在口香糖等高利润市场上,大把大把地收银子;德国人则干脆把工厂搬到中国,把银杏叶粗加工后运回本国深加工,而后返销到中国市场……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中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天然植物药年进口已超6亿美元。
中药材被大批廉价出口
“很多国外医药学者与制造商从中国购买中药材后,纷纷致力于提取新药。”李振江说,一斤银杏叶不足几块钱,转眼德国人就从“银杏叶”里研发出了降压、降脂新药,价格高达几百元。
李振江说,让近5000家中药企业黯然失色的是,中药材的流失。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金额14.9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增量来源于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2013年仅在一季度植物提取物出口额就达3.3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
而坐拥丰富的原材料,拥有众多药企的中国没摸到门道。有资料显示,全球中药国际市场被国外瓜分,日本占到80%的份额,韩国10%,而中国仅占5%。
“与国外药企相比,中国中药企业在抢注专利和技术研发上明显逊色,导致国内中药难出口。”李振江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以标准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标示剂量,从而导致了我国质量标准与之欠缺标准化。
由此导致很多中药出口时被欧美国家命令“不合格”,有的中药只能以保健品身份尴尬的存在。今年年初,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的汞、铅等重金属的中成药,包括天麻头痛丸、石斛夜光丸、内障明眼丸、天麻丸、白凤丸等。
中药的未来:把关用药安全
日前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由此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严控标准,培育国际知名中药品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省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整顿中药材市场,结果发现充斥着大量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中药材。
“要想进入国际市场,还远不止原料过硬、技术达标这么简单,不少国家在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方面比国内标准还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一旦发现个案就可能全面叫停。”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中药材大多来自种植散户,分散的个体种植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指导,散户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普遍落后,需要更多地依赖化肥和农药,农残和重金属不符合国家标准。
“安全检测是把守中药材质量的一道重要环节,但在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方面,企业却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李振江认为,什么样的药材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推荐阅读:
振兴中药材汇报09-11
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08-31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1.3006-21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五10-28
中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10-07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规划07-18
[中药鉴别]常见中药材的水试鉴别法06-30
中药材种植补贴政策06-15
中药材及饮片检验10-26
中药材种植建议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