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2024-08-27

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13篇)

1.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一

对构建和谐高效路政执法平台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07-04-12 【发表者】孙汉生

摘要:随着武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在15年的执法管理中,由于交通、交警、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部门职能交叉,且所依据法律法规的不同,经常发生不和谐的因素和管理错位、越位现象,为建立警、路、地三位一体的良好执法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武黄高速公路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的特点,力争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本人结合武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实践,就对构建和谐高效路政执法平台谈点个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构建和谐平台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日俱规模化和网络化,高速公路大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高速公路是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也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如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实载通行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超负荷运行屡见不鲜,事故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二,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寄望于开发的层面和深度,依托于高速公路布局和开发,时而出现越权违法许可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区内的占(利)用地兴建建筑物;其三,经济的发展使大多数农民

富裕了,重新有了兴建住宅的愿望,由于高速公路多穿行于荒山僻壤之中,国家也加大了农田耕种的管理力度,乡镇政府默许农民在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区内挤占违房屡屡发生;其四,由于路政人员的配置及其点多线长等因素,全面完成好保护路产和维护路权工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产生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对设计标准和实载通行能力相对饱和,需通过加快对道路维修改造,更新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和调整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来解决;对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涉及到地方规划、土地管理、建设等部门的越权违法许可红线控制区内建(构)筑物,应采取沟通,上门法规宣传,促使政府职能部门撤消许可决定,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复议的手段;沿线村民违章建房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原房地基拆除兴建,在工程兴建中尚未拆除,并在乡村、土管部门备案,另外,农民“根基”的传统意识和耕作农田习惯较强,给控制新建违章建筑带来一定难度,是否可以考虑拆迁补偿的办法;另一种情形是乡村公路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的愿望迁入红线控制区内新建,这种情形可以控制,但要做很多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路政人员工作量。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增强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按照“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个与沿线政府职能部门相结合的互动平台。

我们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公路法》、《高管条例》以及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在招商引资、布局新建投资项目上的行政许可行为或个人房屋建设等方面,有职能交叉,法规重叠,时常有违背《公路法》等相关规定和超越权限的行为发生。对高速公路的利益造成不法侵害,导致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处于被动状态,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紧密配合的互动平台,尤其是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衔接。首先要做好《公路法》的宣传送达工作,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活动中的路产路权的界定范围进行阐述和沟通,力求在管理活动中达成一致共识,形成统一的行政许可行为,同时对过失的行政许可作为进行修正;其二是建立长期有效的互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和政府网站进行平台链接,对政府行政许可行为的事前公示,路政管理人员密切在过程中进行查询,使我们对高速公路周边建设情况了如指掌,能达到事前知晓动态,以便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做到事前介入,事中警示,事后反馈,将高速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管理好,杜绝违法建筑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一个与其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互动的平台。

在武黄高速公路15年的管理中,由于交通部门的路政执法和公安部门的交通安全执法所依据法律法规的不同和交叉,不同程度地在牵引排障、交通安全监管、交通管制等执法环节上存在着矛盾,为此,需尽快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建立一个与交警、防暴警、消防、运管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互动平台,形成联动出警制度、联动巡逻制度和联动执法制度,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按照路政

管理体系现状,高速公路路产路权的行政管理主体的实际情况,其它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作为服务于这个主体而进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由于这些行政执行主体都有着独自的行政执法职能、依据和程序,但目的都是围绕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需建立一个与此相适应的互动平台,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由高速路政牵头的“预急处置中心”。该中心类似高速公路联网中心的管理体制,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设置“预急处置中心”网站,及时播报预急处置情况,以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能力。遇紧急情况,由预急处置中心统一发出指令,统一行动,也能使广大的司乘人员密切配合,防止二次事故发生,达到共同处置,减少风险的目的,真正达到联合预防,联合处置。在非紧急情况下,预急处置中心也可下达各种协调指令,进行各种演练,保持稳定的互动平台,及时为社会车辆及司乘人员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改变由原来各自为政到统一执法,可以树立高速公路良好的社会执法形象。

三、建立一个与沿线村民共荣的互信平台。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营造人文景观一体化道路,确保路产设施完好无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维护沿线村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行政执法的宗旨。我们应与沿线的村组、学校建立有效的互动互信平台,在加大对法规宣传的同时,建立由护路保洁员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护路保洁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路段内的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的完好和路面保洁,建立由村委会推荐,劳务中心派遣,经路政管理部门同意,培训后方能上岗的管理平台。此时的村委会已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对高速公路沿线路产设施保护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实行劳务派遣制度也方便劳务管理事务中的各种纠纷的处理和护路保洁员的个人利益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对此,武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有力的尝试,路产完好率和路面保洁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路政管理部门同时通过护路保洁员了解和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及时解决村民们集中反映的通道水系、电线跨越等问题,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利益,同时也使村长、护路保洁员作为第一法规宣传员,使得互动互信平台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而构建和谐路政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仅从高速公路路政行政执法对外管理机制建立和运作予以思考和阐述,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二

1 构建高校校园和谐环境的意义

1.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一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存在于整体中。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 和谐校园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是中国人才的重要宝库。和谐校园中具有和谐人格的师资队伍、和谐的资源配置、和谐的自然环境, 是学生成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1.2 和谐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根本需求

建立高校校园和谐环境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校园的建设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诚信精神;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识,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 教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 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只有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为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提高有力保障。

1.3 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学校是教育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基地, 和谐校园的建设肩负着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一所高校的经营理念不单单是简单的培养学生, 为学生提供文凭, 创造就业机会, 为教职员工创造奖金收入。更重要的是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构建营造大学校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让师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 净化灵魂, 升华人格, 完善自己, 而和谐的校园环境能使学校在其内在凝聚力、对内外吸引力和向心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 充分升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及个人人格。

2 影响高校校园和谐环境的因素

2.1 道德失犯因素:从总体上看, 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心理是健康的, 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 强调个人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 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 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具体表现为“为欲所惑”, 或“为财所困”, 在商品经济的大浪潮中, 很多高校学生追求行乐, 排场、高档, 相互攀比、超前消费, 家境好的就炫富, 家境差的如边远山区的学生甚至出现借钱消费的情况, 由此衍生的盗窃, 仇富, 等情况给高校带来了不和谐因素。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生活方面, 推崇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的现象。

2.2 缺乏法纪观念因素

高校中, 有的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喜欢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 染上暴力或偷盗的恶习,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不乏极个别人明知是违法, 却因图一时之快, 贪一时之欲, 泄一时之愤, 呈一时之能, 挺而走险, 以身试法, 严重破坏高校的和谐。

2.3 心理扭曲因素

不少高校学生在男女交往中, 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 却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 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一旦爱情、理想或自尊等受挫, 导致心理扭曲, 无法与他人、组织、社会正常沟通, 情感上受挫就用自杀来威胁学校及家人;更有甚者往因小事采取极端手段自残或侵害他人, 性质恶劣, 危害大, 社会影响广。

2.4 利益 (权益) 纷争因素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后, 社会机构在参与高校后勤服务中劣质高价等直接侵害学生切身利益的行为是导致高校不和谐的重要因素。近期某地幼儿园还发生了两家饮食商家为争夺幼儿园供餐生意, 向幼儿投毒的事件, 也值得高校管理者借鉴。此外, 少个别高校内部收入分配, 教师职称评定, 干部任免, 人员出国深造存在不公平, 不公正的现象, 这些方面一旦失去公正、合理, 也很容易引发高校的不和谐。

3 构建高校校园和谐环境的对策与措施

3.1 注重以人为本, 维护保障师生切身利益, 人性化处理矛盾

第一, 将和谐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要通过教育, 引导师生树立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利益观念, 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高校要利用课题及社会实践的机会教育学生树立宽容、忍让、尊重他人、公正坦诚的精神, 创造一个远离名利场, 注重学术自由和积极向上发展的人文环境;第二, 在资源和政策许可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营造一种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 在思想观念上尊重高校师生争取自身利益的合理性;第三, 通过完善各种制度来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依法治校,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制订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各项规章制度时, 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防止少数强势群体依靠其手中权力或影响力谋取过多的利益, 同时要预防弱势群体在自身利益诉求无门的情况下, 采取过激手段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 从而使利益矛盾激化升级。

3.2 注重人才质量及营造校园文化, 软硬建设同步发展

在很多高校入驻大学城并且高校扩大招生的大环境影响下, 一方面, 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及学生数量上大幅增加, 但是只注重规模上的扩大而忽视对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 难以形成高校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自身素质偏低, 专业技能又不过关, 只能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坚持在学生数量增长的同时, 又保证给予学生精英式教育, 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 才能使高校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二者和谐发展。另一方面, 现在各高校新校区纷纷进行硬件建设, 一般只注重盖新楼引进先进设备等, 往往忽略了软件建设, 高校中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 因此, 只有把高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建设发展中, 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气息, 才能使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 相辅相成, 发挥最佳效果。

3.3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师生共同学法知法守法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把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抓紧抓好。客观上, 高校教育中对师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欠缺。因此, 要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师生中开展以刑法、教育法、道路交通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高校师生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主题班会、讲座、社会调查等形式, 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 增强普法宣传的现实性和效果, 以达到引导师生学法、知法、用法, 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目的。

3.4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关键, 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关键, 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在校期间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 高校一是要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 一般由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任组长, 下设办公室等若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的职责是: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政策及工作要求讨论、决定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协调部门工作关系, 审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政策,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具体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心理咨询工作, 并行使对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职能。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并通过各种渠道 (如网络, 知识讲座, 专家热线等)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情感问题、青春期性问题、大学生贫困问题、学习成绩差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 让学生学会排除心理压力, 进行自我调适。

3.5 以和谐校园环境育人, 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建设

孟子曾言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仁义道德, 人比禽兽也。”因此, 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 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才能健康地运转。道德教育是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 也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个体来说, 优良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 是通过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来造就的;对高校来说, 和谐的校园环境没有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是不可能形成的。

高校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 一是提高道德认识, 利用讲座、班会、团会、宣传栏、黑板板等形式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才能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实践的方向。二是陶冶道德情感, 从教师做起, 与学生相处凡是讲道理, 做到循循善诱, 把“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 以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从而使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引用古人刻苦励志, 锻炼德操, 勤俭节约的名人佳话, 如有“水滴石穿”、“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名人轶事, 日积月累, 使学生的道德人格渐渐升华。四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 带领学生瞻仰烈士墓、追寻烈士足迹, 使学生身临其境, 受到感染和教育。

3.6 协调周边环境, 加大校园综治治理力度

近年来, 各地高校普遍存在校区多, 学生多, 设施多, 基建工地多, 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校园周边还存在着无证摊点多, 网吧、歌舞厅等休闲娱乐场所多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 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秩序,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排查化解工作的机制、制度和网络。努力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于苗头, 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整治学校及周边的交通秩序, 组织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 全力构建维护学校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兴福.和谐校园构建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 .

[2]蔡茂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务[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11) .

3.创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三

一、 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其作为一个重要哲学范畴,所指的是事物协调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状态。从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来看,它包括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师生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等等;从和谐校园的形成过程看,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立足于调和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其成为一个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系统;从和谐校园的结构形式看,和谐校园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主要表现为各要素间协调运转、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从和谐校园的内在精神实质看,主要表现为树立了依法治校的观念,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公正的理念,形成民主的氛围,广泛调动积极因素,学校师生员工之间形成诚信友爱、互帮互助、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和谐发展氛围;从和谐校园实现的目标看,和谐校园要获得一种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和谐校园就是指校园内部各种关系以及校园与周边环境和整个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公正、合理、合法、有序,并能够使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和状态。

二、 创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1.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到学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创造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和校园环境。学校是社会整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的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功能,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因此,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创建和谐校园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要在教育目的上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人,这正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2.创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和谐校园的实质应该是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正在走进一个全民的、大众的、普及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教育事业中最突出的矛盾即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要求和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方面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而要减缓矛盾、解决问题,就需要创建和谐的校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因为学校办学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学校各方面协调持续和谐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得益于学校各方面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和谐发展,所以创建和谐校园,符合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符合增强校园生机和活力的现实需要。总之,创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3.创建和谐校园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学校是培养国家和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只有校园和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德,凝聚师生员工的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营造一种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探索一种学校教育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机制,形成一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创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需要

校园安定有序指学校组织健全,学校管理完善,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校园安定有序,才能使学校各组织机构协调运转,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才能真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

三、 创建和谐校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面临的任务很多,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从具体实践来说,当前应着重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要努力实现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

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教育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创建和谐校园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校园内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一,师生关系要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力量,学习的催化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决定师生关系距离、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破除“师道尊严”的封建师生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在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基础上,倡导师生之间的双向学习和平等交流,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第二,学生之间关系要和谐。学生在校园内人际交往的发展蕴涵着教育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成效。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使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还要看到学生间关系的和睦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动力。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健康成长。第三,学校管理服务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只有将教学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结合起来,才能统一学校管理服务人员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形成教育的凝聚力,共同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要努力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过程的和谐统一

学校培养人才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实现和完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过程的和谐统一,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学校生活的核心是课堂,学生生活的核心是学习,课堂是教学活动产生作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育的节奏和学生发展的节奏和谐。因而教师如何把握好课堂,使课堂和谐就成为问题的关键。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实“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第二,要主动克服“教”与“学”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如灌输式和强制性的陈旧教学方法、对学生主体性和个体差异的忽视、师生关系的疏远和淡漠等。第三,要不断丰富“教”与“学”的内涵。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和深化,不断增添新知识和新成果,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四,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要热爱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3.要努力实现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统一

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统一,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系统有计划,但其影响却是长期的和潜在的,有时甚至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它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具的优势,指导和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学生离不开社会,学校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以满足学生发展自己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施展教育,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积极因素,预防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消极因素,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的最大效率,培养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的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又直接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只有三者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密切配合,才能营造出富有内涵的全方位德育、智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川生,郑师渠.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3] 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4.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 篇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这是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和谐社区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社区(街道)党工委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只要我们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了,应民所呼、解民所难,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能使他们通过培育,形成信任感、依靠感、归属感、主人感和幸福感,自觉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去实现社会和谐。

一、从细微关怀入手,让离开故土的居民快乐起来,帮助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信任感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是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表征。信任感的培育首先来自于感情的投入。社区党组织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中对群众的感情是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在决策上认真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充分照顾群众的利益,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人性化的关怀,温暖迁入者因隔阂而冷漠的心,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为消除导入居民因生活不便而产生的心理落差,2002年起,我们通过多元化投资,本着“新账不欠,旧账逐年还清”的原则,平衡规则程序,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先后辟通12条市政道路,引进近20条公交线路,解决了迁入居民上班和子女上学乘车难的问题。为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我们启动“平安真新”创建工作,落实“六小工程”,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为帮助上访群众解开心结、寻回快乐,我们召开信访工作恳谈会,与信访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对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抓紧解决,对一些不满现状吹毛求疵的,以算账的方式向他们坦诚“摊家底”,引导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转化为建设社区的热情。

二、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烦躁的居民安静下来,帮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依靠感

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的信任,让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了抓手,但要想提高党组织的威信,使工作有着力点,还需要培养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对组织的依靠感。在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真新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较多,他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经济地位、经济能力的局限,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党工委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首先把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办好。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街道财政每年额外支出200余万元,对低保人员、支疆支内人员进行例外补贴。我们还通过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推行“三五十五工作法”,开展“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主动了解并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三、从促进融合入手,让陌生的人们熟悉起来,帮群众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是居民的共同家园。和谐社区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居民对生活社区的认同,是安居乐业的前提。只有将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和依靠转化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才能使他们热爱并精心呵护自己生活的家园。导入居民来到真新,苦于人生地不熟,在住房解困的同时,面对钢筋水泥森林,心中油然升起孤独寂寞、无助无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邻里之间重新回归以往那种关爱互动的温馨氛围,街道于2002年开始建设社区邻里中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将陌生的居民聚拢在一起,让他们各显其能,也各得其所。如今每个社区都建成了400㎡—600㎡不等的邻里中心,中心的健身房、活动室里,居民们休闲娱乐,其乐融融;市民学校、阅览室内,老少共读,学习互进。

四、从协调沟通入手,让居民的事自己作主,帮助群众在社区中找到主人感

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将居民当成社区建设的主体,扩大其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其依法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推进和优化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党工委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扬民主。我们发动社区中的骨干分子成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创办《真新人家》,对百姓关注的实事工程、社区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和评点;建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让社区居民选出代表共同参与地区性、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项的谋划与决策。不断完善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市民参与机制,在党组织的总揽协调下,通过评议会,组织居民对居委会、业委会和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评议;通过听证会,把一些涉及社会救助、小区改造等热点问题交由居民去讨论、决定;通过协调会,大家平等地协商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五、从满足多元需求入手,让居民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帮群众在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将关心人的物质需求转移到关心人的精神需求,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当成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终极目标。文化是和谐社区的媒介。党工委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则,围绕居民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一手抓社区功能的完备,一手抓社区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建成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助老助残服务中心,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12个分中心,1个社区信息中心苑和9个社区信息分苑;建设了共12万平方米的嘉美绿地、双河绿地和金沙绿地、社区公共运动场。以这些设施为阵地,组建起虬江书画社、真禾艺术团等150余支群众文化团队,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在让社区群众娱乐享受的同时,也陶醉其间、自得其乐。街道还通过出资购买公益性的文化产品,提供让普通百姓共乐,“走到一起来”、“同唱一台戏”等丰富的精神大餐。

5.对建设和谐军营的几点思考 篇五

刘永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作为军队来讲,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和谐的军营,为军事斗争准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一、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军无纪不立”的观念,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

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基础上的法治社会。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严格用条令条例管控部队、正规秩序、解决矛盾。一是要抓住落实法规制度这个根本途径。要坚决克服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文代法的现象,坚持不懈地用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规范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始终做到自觉遵守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不有始无终;要切实纠正依法治军等同于禁住管严的做法,处理好禁与导的关系,既强调令行禁止、严格管理,又注重教育疏导,确保官兵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自觉;要强化法规制度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条令学习月”活动和“学法规、知法规、用法规”活动,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力整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服役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要抓住从严治官这个突破口。领导干部要自觉从严律己,凡是明

令禁止的,坚决不能违犯;凡是要求部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部属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部队做好表率。要努力提高依法治军能力。各级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通过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要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实施集中,科学组织实施,不断积累依法治军的经验;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带兵治军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依法治军的能力和水平。党委要加大对干部的监管力度。要强化组织功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领导干部的言行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中;要坚持走制度化管理的路子,一丝不苟地抓好干部的考核、讲评等制度。三是要抓住规范“四个秩序”这个重点。要正规战备秩序。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部队的具体任务和官兵的现实思想反映,进行经常性战备教育,增强战备观念,熟悉战备方案。要正规训练秩序。围绕提升“打赢”能力,严格按纲施训,使训练步骤规范化、训练内容系统化、训练管理制度化,不断提高训练水平。要正规工作秩序。搞好上下结合,按照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科学运转,使部队工作井然有序。要正规生活秩序。严格实行一日生活条令化,使部队始终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和谐局面。

二、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兵为军之本”的观念,从维护基层官兵利益入手密切内部关系

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官兵利益,密切内部关系,形成上下之间同心同德,官兵之间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公正机制。严格落实基层事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在干部职务提升、骨干选配、入党考学、选取士官、技术培训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上,要严格实行政策规定、标准条件、名额分配、办事程序、选拔结果“五公开”,自觉做到感情服从政策、面子服从制度、关系服从程序,不搞“暗箱操作”,以此赢得官兵的信任。二是要浓厚民主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民主,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官兵呼声,改进工作方法;要形成“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民主氛围,各级干部要勇于接受批评,善于听取士兵的意见,对于持不同意见者不打击报复,不给“小鞋穿”;要按照《纲要》规定,定期搞好基层与机关的“双向”讲评;要重视工作总结中发扬民主环节的落实,对官兵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有一个“时间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要满足官兵学习成才需要。搞好硬件建设,在场所、设施、器材和图书、光盘等学习资料上给予保障;要加强宣传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官兵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的平台;要扎实开展“创建学型军营,争当知识型军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增强学习成才的紧迫感,鼓励官兵踊跃参加函授学习、成人自考和学历升级考试,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浓厚靠素质立身、靠能力竞争、靠实绩进步的氛围,提高大家学习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是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剂改善伙食,解决好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吃水、洗澡、看病难等问题,满足官兵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要开展好文化活动,搞好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体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加大文体骨干的培养力度,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要注重帮助官兵解决现实问题,把战士中存在的家庭贫困问题、涉法问题、伤残问题、婚恋问题当成大事抓,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尽力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暖兵心、合兵意,凝军心,形成上下同心干事业、和谐一致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育人德为先”的观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官兵道德水平

高尚的军人道德是履行打赢使命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空降兵不仅要注重发挥法规的约束功能,更要注重发挥道德的调节力量。一是要加强以战斗精神为核心的武德培养。当兵打仗、带兵打仗是军人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是军人最大的武德。要培育听党指挥、爱党忠诚的坚定信念。紧紧围绕铸牢“军魂”,着力解决“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影响,大力锻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的坚定政治品格。要培育当先锋、打头阵的昂扬锐气。教育官兵认清党和人民对军队寄予的厚望,不断强化“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的观念,确保在未来作战中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要培育不畏强敌、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深入开展“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好敢不敢打、能不能胜、怕不怕死等根本问题;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官兵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军人价值观;广泛开展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活动,大讲我军战史、大讲战斗故事,形成学传统、讲传统、弘扬传统的浓厚氛围,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二是要加强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德培养。要以“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着眼于日常道德养成,引导官兵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少数官兵中存在的不正当消费、不正当内部关系,不正当交往等问题抓起,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帮助官兵牢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纯洁的人际观、健康的娱乐观和正确的婚恋观;要搞好诚信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社会、同志之间的关系,“对党表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战友讲诚心”,做到诚实守

信、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要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活动,引导官兵弘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夫妻互敬、关爱子女的家庭美德;要针对少数官兵在网上发布垃圾信息、散播不良言论、滥用黑客手段、浏览不健康网页等不良行为,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培树“文明上网”的良好“网德”。三是要加强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官德培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弃谋私之念,常去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要恪尽职守,不贪不污,严格约束行为管住小节,把好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自觉接受组织和广大官兵的监督,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同志,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防止权力的非正常延伸;要保持平常心,牢记职责做工作,盯着问题做工作,舍小利顾大义;要增强亲和力,不摆“官架”,不耍“官威”,扎扎实实深入基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保持良好的本色和作风,并以此带动部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建设和谐军营,必须强化“保障工程”的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好部队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是部队经常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全面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和谐空降兵离不开安全稳定,如果部队事故案件频发,必然会带来工作秩序被打乱,部队内部之间、军政军民之间关系紧张等不和谐因素,破坏军地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当前,抓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安全观”。要从国家需要安全稳定,人民盼望安全稳定、部队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上级高度关注安全稳定的四个层面上,提升抓安全稳定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清醒的看到,如果部队发生严重失泄密、亡人事故、武器装备丢失被盗等

6.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六

摘要:就国有企业而言,构建惩防体系要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治理腐败的要求,坚持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推进,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企业内控机制相结合,与企业管理体制相融合。

一、要切实加强拒腐防变教育

加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教育是基础。首先要切实加强企业领导人员教育。要以企业中层以上领导人员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和管钱管物重要岗位的人员为重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诚信守法、廉洁从业。要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企业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其次要切实加强重要岗位人员教育。对于企业管理人财物的人事、财务、供应、销售、基建等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人员,要定期进行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教育,增强责任感和法纪观念;第三要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推动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区队(车间、科室)、进岗位、进家庭,增强全员的反腐倡廉意识;四是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反腐倡廉教育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优势,彰显活力。要建立反腐倡廉教育联席会、协调会和工作例会等制度,实行反腐倡廉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企业党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健全完善日常检查、年终考核、经验交流、情况通报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组织协调、宣教部门牵头实施、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

二、要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制度建设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对现有制度该完善的要完善,该废止的要废止。

1、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要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和中组部、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企业党内监督制度,尤其要健全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规程,完善企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建设,形成党组织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行规则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要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细化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对违反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的,必须追究相关单位、直接责任人、上一级分管领导人员的责任,并制定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人员有关经济处罚、组织处理、职位禁入等实施细则;

3、完善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各项配套的企业管理制度。要完善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加强产品销售管理,严格内部审批制度;完善合同化管理,加强信用制度管理,严格监控欠款,确保货款回笼。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严格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管理体制;对重要物资采购要严格采购决策程序,大力推行网上采购,公开采购过程,规范采购行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的投资约束机制和风险承担责任制。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对资金管理和担保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规范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建立和完善企

业总会计师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强化预算、决算、资金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推行总会计师委派制。

三、要切实加强权力制约监督

7.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状

据统计, 很多大学生寝室都存在着不和谐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 学习生活态度不一致

大学生到了大学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习惯呈现出几种类别:第一, 积极进取型, 入校后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认真对待专业学习, 积极参加多项社团, 加入多个组织, 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第二, 得过且过型, 很多大学生入校后不适应大学生活, 缺少了高中的学习热情, 对于专业学习也是得过且过, 对于课外活动也不热衷参加, 对于未来也很迷茫。第三, 浑浑噩噩型, 还有部分大学生进了大学后, 完全放纵自己, 专业学习不认真, 经常抱怨集体活动影响自己的安排。

所以不同的学习生活态度导致在寝室里, 大家的共同话题会逐渐减少, 经常会出现话不投机的情况, 慢慢就形成了情感上的不和谐。

(二) 生活习惯差异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寝室的硬件设施建设, 学生寝室大部分都是四人间, 四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成长的家庭背景有差异, 所以很多生活习惯不一致, 产生了很多不和谐因素:第一, 作息时间不一致, 寝室有同学担任了学生干部, 从早到晚都会很忙碌, 很多工作也会在寝室完成, 就会形成晚睡的习惯;有的同学对于所有的事情都是漠不关心, 空闲时间用在看剧、打游戏上, 可能会持续得很晚, 影响到其他同学休息。第二, 卫生习惯不一致。寝室环境应该由寝室同学共同维护, 有的同学会经常打扫寝室, 保持寝室干净整洁, 有的同学从来不会打扫寝室, 自己个人卫生也不注意, 导致寝室里有异味, 长此以往造成寝室关系不和谐。

(三) 个性差异

很多孩子到了大学后, 离开了家长的怀抱, 在跟寝室同学相处过程中, 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第一, “唯我独尊”, 很多学生习惯在自己家庭中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寝室生活中, 要求同学要是按照他的要求来, 其他同学不愿意或者不配合, 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二, “事不关己”, 很多学生在大学里秉承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认为寝室只是睡觉的地方, 每天独来独往, 也不愿与寝室其他成员交流, 寝室里的事情毫不关心, 产生了小摩擦也只会视而不见。

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一) 自我意识强

在现在大学生原生家庭中,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自主意识培养,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95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形成了比较独立的个性, 他们普遍非常注重自我实现, 有比较强的竞争意识, 但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意识淡漠, 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现在大学生的交往已经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他们更习惯于依赖新媒体进行联系交流, 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不顾及别人感受, 说话带刺的一些表达方式, 在应试教育阶段, 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很多孩子住到大学寝室后, 暴露出人际交往方面的短板。

(三) 高校管理上的缺失

按照当前高校寝室的管理模式, 很多高校的寝室都归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主要管理学生寝室的硬件设施以及保障学生寝室的安全, 对于寝室的文化建设相对忽略, 寝室管理员由于自身的客观原因, 更多的是关注寝室学生的个人及财产安全。而真正对于寝室内部出现一系列不和谐因素, 没有过多的干预。

三、构建和谐寝室关系的几点做法

(一) 大学生应提升适应寝室环境的能力

第一, 调整心态, 主动适应集体生活。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所以要学会接受不同性格的寝室成员, 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在寝室生活的方式。第二, 完善人格,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主动涉猎心理学相关知识, 学会剖析自身的优缺点,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平易近人, 学会悦纳寝室成员的不足, 遇到问题时主动换位思考, 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

(二) 丰富学生寝室文化

作为学生寝室的管理者, 高校管理部门应该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比如寝室风采展示、文明寝室评选等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寝室内部成员共同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增强寝室内部的凝聚力。

(三) 发挥社区辅导员力量

很多高校在学生寝室, 以楼栋为单位安排了社区辅导员, 社区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了学生寝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社区寝室文化的建设以及料及学生思想动态。①

社区辅导员相对于楼栋管理员, 更能深入学生, 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 由于年龄差距较小, 更能以朋辈的身份帮助调节寝室里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健康的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 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艳婷.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1.

8.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八

一、以生为本,低起点快乐学习音乐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教育难以普遍均衡的当下,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质量和城市里的小学有着一定的差异。可以说,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差异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我理解下的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得不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因为我们的目光盯着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每到期中期末,我们本来就不多的课时被用于上语文、数学或英语等学科去了。为此,我们不得不压缩内容,加快进度,一些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活动不得不舍弃。再有就是学校音乐教学硬件不足不齐,有些学校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是教学器材,特别是钢琴等价格昂贵的要么非常陈旧,要么就没有。多是老师带着学生听,教学生唱。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下功夫备课,努力自己去搜集素材。从低起点上教学并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如《美丽的黄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说说春夏秋天自己感受的黄昏景象,然后将搜集来的优美的黄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在学生对黄昏的景象有视觉上感受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黄昏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让他们进行听和感受。

要学生能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在学习中感受的快乐和愉悦。我们在有效的教学课时内,应该多做教学设计,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让孩子们先有感触地进行学习。

二、形式多样,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主人

乡镇小学的音乐课堂受到制约的因素较多,我们以往多是“以唱歌为主”的单一模式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本来很美妙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的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唱试唱、分组练习,孩子们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改变歌曲内容,让所学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倾听音乐中对故事情节并对音乐内容进行解说。如《彼得与狼》的欣赏中,我们就给学生必要的故事情节的铺垫,然后让他们听并合作谈谈或是自由表达,感受乐曲的情绪、乐器的音色等等音乐鉴赏方面的感受。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图谱是必要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认识图谱和猜想中去聆听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当然,我们在教学活动可以将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不断接触和感受中掌握。

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内容与方式施教。如在《铃儿响叮当》这一内容的教学学习时,我以几个玩具娃娃的舞蹈导入,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对要学内容的充满着高兴与滑稽色彩的内容生出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让学生倾听乐曲,让他们谈谈倾听所得,引导他们从节拍、节奏、旋律、速度、音区等等方面谈感受。如此,他们在复习和巩固中认识和掌握音乐基本要素知识,在乐曲欢快、风趣以及富有韵律感的中体验音乐的美感。我在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如柯尔文手势,“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可见,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聆听、分析、讨论、排序和游戏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要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那么,学生就会在音乐课堂获得知识和能力。

三、重点突出,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音乐教学中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三部分。而学生的欣赏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我们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而要教的内容比较多。不仅是唱歌,还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和欣赏的部分,如《踏雪寻梅》中四次“响叮当”是用断音来表现,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反复倾听小毛驴的铃铛声应具有的特点和差异,思考这样力度处理所表现的情感与情境,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等的感受中获得欣赏能力。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我们教学中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接触和熟悉比他们能唱的歌曲以外的更多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多向发展,如学生也比较熟悉易于理解接受《茉莉花》《喜洋洋》等学习和欣赏之后,我们选择一些相似的外国名曲让学生欣赏。当然还可从声乐到器乐、表演形式等方面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加强老师的艺术指导,引领学生感受乐(歌)曲的基本情绪、段落层次对比、强弱起伏变化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的欣赏方法,获得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乡镇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激发,加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注重教学的形式多样性,多种他们欣赏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从而让音乐成为净化心灵,形成素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9.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九

当前,廉政文化是个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对此颇为关注,研究、探讨尉然成风,尤其对“廉政文化进学校”是见仁见智,不久前首届中国深圳廉政文化论坛上,清华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文浩发出呼吁“反腐也要从娃娃抓起。”但也有不同声音传出:反腐从娃娃抓起是舍本逐末,希望靠“从娃娃抓起”取得成效一种无力的表现;反腐对象是权力阶层,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又何用?一个被廉洁教育驯化得很成功的娃娃,能否确保长大后手握权力时不会腐败变质等等观点,在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中,对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争议是最多的。笔者结合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学习思考,谈谈对廉政文化进学校的几点认识。

一、廉政文化进校园的认识定位

1、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在《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是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廉政文化六进要求的提出,几乎将廉政教育面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面向全党全社会,从幼儿抓起,一直抓到老,立足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这种目标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廉政文化建设中,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需要占领社区、农村、企业这三块阵地,但“防腐疫苗”应从娃娃打起才能嬴得主动。青少年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使其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无论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清正廉洁”的理念都会根植于脑中。香港的廉政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得力于执法、教育、预防“三管齐下”的反贪策略。其中,教育的功能在于改变社会风气,推广诚信文化,加强青少年的廉政教育是香港廉政公署工作的重点。青少年身上都存在“建设型”或“破坏型”双向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让孩子从小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以确保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使“敬廉崇洁”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对今后社会发展大方向具有战略意义。

2、廉政文化进校园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腐败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破坏作用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已不仅仅在“官场”之中,在学术界、文艺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近年来,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行为也很令人担忧: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过生日,许的愿是“中500万大奖、买个官做做”。有小学生的毕业留言写着“中百万大奖,包二奶”。有的小学生竞选班干部时,为了拉选票,给同学买糖吃,请同学吃饭;当了班干部后,同学给他买糖吃、买水喝,请他打电子游戏。乍一看,觉得好笑,小小年

纪,竟然玩起了这些把戏。但笑过之余,又不禁令人担忧、发人深思,虽然这只是少数现象,但不可否认,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习气已经侵入到校园,影响到孩子,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意识渗透到学校各种相关的学科教育中去,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廉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一向强调加强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任的公职人员,对于那些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将来也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却没有向他们提供更多的反腐败知识和信息。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也是这些现象滋长的“病根”之一。如果学校片面重视智育,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付出了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的代价。这也是国家近年来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央强调要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入廉洁教育内容的根本原因。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青少年中进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不仅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现在,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3年10月,第58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其中便包含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了“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的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青少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育,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从娃娃抓起,一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廉政文化进校园应注重把握三方面内容

1、注重教育对象的多层性。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在文化氛围中接受陶冶和熏陶,对孩子的廉政教育应是持续不断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在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廉政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廉政教育,营造一个廉政的校园环境。对校长、教师以及广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点和要求应有所不同:对于校长和行政干部,重点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廉洁自律风范,着力构建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防线,成为师生的楷模;对于教师和教工人员,侧重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对于广大学生,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全面展开敬廉崇洁教育。

2、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对广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将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诚信守法、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小学阶段侧重“启蒙、感召”,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廉洁的基本行为表现;初中阶段侧重“明理、立志”,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奠定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高中阶段侧重“修身、践行”,培养学生通过开放性的思辨,认清一些腐败现象的本质、根源和危害,树立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廉洁品质,确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

3、注重教育活动的社会效应。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但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并不不仅仅来自学校,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http://影响。在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加强对孩子廉洁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但同样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广泛开展廉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宣传廉政知识,把廉政文化进校园与廉政文化进家庭、廉政文化进社区等结合,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相关范围内人员的互动,进一步放大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将廉政文化进校园与整个社会的敬廉崇洁活动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其在社会“助廉、促廉、倡廉”系统工程中积极作用。

三、廉政文化进校园应突出“四个”结合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一项播种廉洁种子的工程,更是一种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从眼前看活动实际效果难以显现,体现在孩子身上的任何积极向上的东西,都要有个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廉政文化教育效果才有可能会体现来。因此,应把廉政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廉洁教育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廉政文化进校园与办学中的日常工作实现无缝对接,而不使其成为一股风、一阵雨,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以此促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不断创新。

一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园文化的平台,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等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三是与开展“三风”建设相结合。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大宗物品招投标等结合,以一种党员、干部、广大师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教育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树立党员、干部、广大师生“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创造学校内部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的氛围。

四是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挖掘历史、语文、政治、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教育因素,使廉洁教

10.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长期战略任务的要求,促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2003年12月在全国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我市在这一大背景下,也于2004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笔者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乃至创建学习型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很强且是长期的活动,有很大的探讨性,对于如何开展好这项活动,应该根据实际进行认真分析,冷静思考,探索有效途径,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目前对创建学习型组织存在几个误区

我市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分别以 “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镇”等六个层次的创建付诸实施,一时间,创学习型组织活动以“运动”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全面铺开;在网上以“学习型组织 ”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会惊人的发现“学习型xx ”的词汇铺天盖地,据有人统计,竟有55万项之多的查询结果。但究竟有多少企业、单位真正清楚学习型组织的模型、创建条件和实施步骤以及到底能给企业、单位带来怎样的变革?笔者在调查时发现,目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泛化”和“虚化”

“泛化”倾向的一个普遍表现是泛用概念,将其范围肆意地延展。林林总总的“学习型XX”分属于不同范畴的组织,存在显著的特性差异,却硬要用同一套理论去套用。另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与业务流程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甚至研讨会、学习班、送技术下乡等都被贴上“学习型组织”的标签,诚然“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如果企业、单位的每一项活动都被作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那么很难想象学习型组织将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学习型组织的“虚化”倾向表现在创建活动公式化、形式化和表面化。一些企业对学习组织理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或是讲大道理,或是做官面文章,甚至随便生搬硬套,连学习型组织概念还没有明白,就争先恐后地开始学习型组织建设,不免有搞“运动”之嫌;更有甚者,不少组织只是领导者个人到处“炒作”,大肆宣传其“政绩”的一种新方式,而对于实际创建工作则是敷衍了事。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简单化

在国内的一些城市、行业、企业和单位兴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热潮的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学习型组织概念只是语言和文字的游戏,或是受其启发后的丰富联想,或是简单的各取所需。

1、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职工学习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模糊,简单的理解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要求职工进行学习。这个认识不久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引进之初就有而且比较普遍。其实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

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创造”、“持续创造”,不是为了建设一种学习的模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创新的能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领导要求职工学习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模糊,片面的认为这是上级要求搞创建、领导要求我们学习。其实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学习型组织中是设计师的作用,既规划学习型组织的远景目标、建立核心价值观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机制,同时,领导者本人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随时随地指导成员学习进步,帮助员工提高。在学习型组织中任何成员都是同等的,因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原则就是:充分沟通、知识共享、鼓励创新、适应变化。

3、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培训上课

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模糊,机械的认为学习的方式就是多办培训班、请老师授课。其实培训只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方式很多,主要有:团队会议(班组成员分析)、成员间的深度汇谈(探讨)、建立知识库、实验、讨论(结果总结)、培训、向标杆学习、网上学习等等,关键是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探索“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实践之路,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籍此推动企事业单位的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企事业单位自身超越。

二、对创建学习组织活动要有正确的定位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圣吉博士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近10年

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对一批企业进行辅导后,发展出的一套系统企业管理理论,本是为企业管理量身定制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不是万金油和万能钥匙,不是为各式各样的组织定制的。对于国内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城市和社会而言,理应领会其理论精神,灵活运用其思想精髓,而不可盲目照搬“五项修炼”,更不能狭义地将其简单理解为通常意义的教育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一经提出与推广,许多人禁不住感叹其所描绘的美妙前景与产生的神奇功效,希望很快将自己的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并简单地以为它的建立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任何组织绝不能仅把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其实它只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手段。换句话说,学习这种行为确实能产生新知识,而新知识本身并不足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新知识必须化为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组织绩效的实际行动方能显现其价值,这正是学习作为一种手段的意义所在,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所在。

学习型组织已被称为“21世纪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新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先进、管理方式的科学,还要进一步认识引进学习型组织管理论方式是提升企事业单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创建过程中既要纠正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心理,又要克服“水土不服”的畏难情绪,按照彼得·圣吉所描绘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契而不舍地进行“修炼”,才能实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标。

三、要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

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系统提出的。在这本被称为“21世纪管理圣经”的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必须经过五项修练,即:个人熟练、心智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但在《第五项修炼》中并未给学习型组织下一个严格的定义,也没有在现实中找到学习型组织的明确典范。因此,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考虑以下具体工作先行,一是先建立理念,搭框架,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经营理念,落实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二是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远景目标,立标杆、树典型,明确企业与员工理想信念具体内容,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出差距,分阶段实施;三是要抓重点,以典型带全面,把握领导是关键,部门是重点,团队是基础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新导入的管理理念,在充分领会其精神的同时,还要做到落地生根,注意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与企业文明创建结合,与各项实际工作结合,扎实推进创建活动。

1、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根据各企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请专家学者对本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剖析管理现状及职工队伍状况等,在此的基础上,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制订出长远规划及阶段性目标,把它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蓝本,指导各阶段的创建活动,避免创建的盲目性。

2、要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统一部署,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创建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创建活动长期有计划的开展,使创争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要坚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杜绝就创建而创建的两张皮现象。创建活动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员工素质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员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创争”活动在提高职工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特有作用。

4、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职能优势,资源共享,以工会的传统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各类学习的平台,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

5、要找准切入点,尤其是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创争”活动的着力点放在创建学习型班组(科室)上,落脚点放在争做知识型职工上。帮助员工更新学习理念,改善心智模式,提生学习能力,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使创争活动充满活力。

11.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工会;企业和谐建设;职工代表大会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民主选举就必须存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民主选举的主要保障制度。为了使职代会建设不断的规范化,建设化,坚持和落实好这一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健全有关职代会建设的制度、规定,必须落实批评制度,作为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积极推动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制度落实,推动企和谐建设。

(1)做好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功能与职责,为了履行这个基本职责,保证维权途径的畅通、积极构建大的格局,所以要认真争取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内外资源,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2)实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坚持和落实好这一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对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健全,是确保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条件,故而需要对职代会相关制度加以建设与完善,确保职代会的有关建设工作不断趋于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职工代表可通过提案征集工作,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推动企业和谐建设。履行好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工会应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形成工会理论、组织体系、工作机制、运行机制等,对于工会要创新维权机制,积极督建维权格局,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整合工会内外资源,建立起“党组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牵头运作,部门配合联动,职工有序参与”的维权体系,形成整体维权的工作机制。

(3)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保证。工会是职工群众的自身组织,要对职工有深厚的感情,职工工会为了履行好维权的效果,工会应该积极创新维权机制,积极构架大的管理格局,应整合内外资源,争取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面得以联合行动,建立良好、健全、科学、合理的维权体系,更好促进整体维权工作机制的形成。

此外,还应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会是一个把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相连的地方,为工会维权机制奠定坚实基础。工会领导人应充分认识到在群众面前没有小事。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优势,多做一些对群众有益的事情。总而言之,就是多为企业员工着想,踏实为百姓办事。另外,还要积极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企业应该关心职工的个人发展情况,协调职工与企业的关系,这样不仅能提高职工的凝聚力,还能够有效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一方面,工会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行政切实履行好职业教育的有关业务;另一方面要参与并协助企业建立合理和公平的竞争岗位机制,使员工的素质能够实现不断提升,并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便更好创造出良好的企业业绩,在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这样工会自己获得了发展的同时,企业也收获了利益。

二、工会组织要增强发展活力,维护企业稳定,就必须发挥工会的力量

在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下,工会组织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将工会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企业良好发展以及员工素质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若工会组织始终保持传统发展模式停滞不前,则将直接导致企业发展不均衡或失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职工也可能出现大范围流失等不利局面,而企业的瓦解又将直接影响到工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应加强自身活力,充分确保企业稳定,使员工的工作心态保持稳定,实现公会与企业的协同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应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防护墙,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要继续坚持完善平等协商制度,使员工权益得到更好维持;其次,在企业工会组织的改革时期,要协助党政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可以引导职工理解改革,另一方面也要维护好他们的利益关系。另外,基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新建企业应加强与工会组织的合作,配合工会组织在基层工作上的有关工作,推动基层群众工作的安定发展,进一步实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与企业整体效益的大幅提高。

三、把群众安全生产工作融入到企业安全体系中

工会组织的作用就是把群众安全生产工作融入到企业家安全体系中去,从而可以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进一步促使企业安全发展,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现在劳动保护的职业手段上,为了达到职工与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案:一是要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针对日常工作中可能影响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问题,积极分析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二是认真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决策活动。第三条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的程度,四是提高职工自我的保护意识。此外也应注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员工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对于企业和谐建设有积极作用,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应从完善制度、增强活力、积极参与生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企业和谐建设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职工以及工会组织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珍宝.工会转型及其困境[D].上海大学,2014.

[2]肖兴萍.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企业导报,2011,11:102.

[3]路洪霞.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工会要发挥积极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6-7.

[4]陳善斌.关于加强工会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7:109.

12.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篇十二

一、教师的铺垫是前提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和知识点。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可行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多样性,要设计好哪些知识点和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多少等等。备课时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例如在讲授牛津版教材8B第二单元Reading:A trip to Hong Kong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通过学生对香港的向往及标志性建筑认识,从中提出教学要求和目标,为学生的理解交流作良好的铺垫。教师主要做好指导引入工作,排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使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1.Have you ever been to Hong Kong?2.If you go to Hong Kong,which place will you go?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能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要了解某样食物的好奇心而产生探求事物和知识的渴望。

二、学生的自学是基础

例如8B第二单元Reading:A trip to Hong Kong: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Kitty的香港迪士尼之行。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阅读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方法,并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如下),从而体现出阅读的效果。

1.Password questions

(1)c_____ two people or things

(2)f_____ very good;excellent

(3)i_____ located inside a building

(4)m_____ feel sad because you can no longer see sb

(5)p_____ a public celebration of a special day or event

(6)s______ of the type that is being mentioned.

2.Complete the table about the trip

先找出表示时间的词汇,再依次填写地点和活动

3.Which is kitty’s favourite part at Disneyland? Please saysomething about it.

三、组内的交流讨论分析是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分析讨论。 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动手能力等方面各具特色,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每隔一段时间之后, 小组要重新调整,但永远要保持每组6人,组成是(优生2人, 良好生2人,后进生2人),每组的优良差生进行互换互调,这样就能保证学生相互间积极地交流和互动,并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补。在课堂上,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通过预习对课文的了解情况,主要交流本课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组内成员采用相互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优生)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组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信息共享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小组讨论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选择讨论比较成熟充分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是优生也可以是良好生或差生,汇报该组在自学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他各组做出相应的补充、提问和评价,再由各组一一提出本组的没有解决的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经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五、随堂练习是检验效果的手段

如:通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回答相应的任务和问题, 进一步巩固对语言知识理解。

True or false:

1.Space Mountain is not very interesting.

2.Kitty thinks the parade of Disney characters was the best part of the day.

3.Tourists cannot take photos with those Disney characters.

4.Kitty and her parents bought some key rings in the park

Questions:

1.How did kitty get to Hong Kong Disneyland?

2.What is Space Mountain?

3.How long did they spend at Disneyland?

六、评价与反馈是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依据

对合作学习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改进课堂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发、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进而对学习过程及结果及时、准确的做出评价,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坚持以评集体为主,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 评结果为辅。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经过辛勤努力取得的进步,看到同伴之间共同奋斗获得佳绩,进一步明白小组学习的意义和重大作用, 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有利于增强各小组合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对困难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这样既可以监督他们在学习中的惰性思想,还可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13.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 篇十三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家庭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构筑什么样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从何处下手,怎样操作,才能取得广大职工、家庭的认同和参与,最终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陕西电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经过实践和探索,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构筑陕西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必须从我们所面临的行业特点及家庭的情况出发,在探索中走出一条构筑家庭安全防线的新路子。

一、探索实践企业安全生产家庭防线新路子

一是明确一个思路。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的本质和核心在于人。一个不为职工、家庭所普遍认同和参与的安全生产家庭文化建设工程,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建设功在当前和长远,利在全体职工、家庭,我们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定了一条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建设思路:就是借用企业文化模式,将书本上提出的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理念识别(MI)的顺序颠倒过来,从理念识别入手,走下去,先后深入基层一线班组家庭170多个(次),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学习探讨和交流2000多人次,帮助职工、家庭认识到家庭安全保平安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明确一个目标。愿景和使命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精神基础。我们确定,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建设“一强三优”陕西电力,让职工、家庭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三是干群高度认同。领导层首先需要对企业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价值最大化目标有统一的认识,并在经营决策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同时,以价值理念为导向,确立统一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安全生产家庭防线才有可能坚固。

2003年3—8月,我们在全系统职工家庭中征集企业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理念表术语近700条。经过自下而上、由上到下反复讨论,确定了以“敬业诚信,拼搏奉献,平安幸福、追求卓越”为核心与陕西省电力公司企业精神相符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理念。这些植根于基层、来源于家庭、发自职工肺腑、凝聚干群智慧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理念表述语,首先成为各级女职工委员会集体力行的座右铭,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女职工的认同,并逐渐升华为陕西省电力公司下属各企业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的行为指南。

二、突出以人为本,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

我们将安全生产家庭防线作为女职工工作的一项基础和重点,提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平安至上”。“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和最具活力的资源,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潜力。

“安全第一”就是把安全生产视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安全是基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工作中做到“可控、在控、能控”,以“零违章”、“零缺陷”实现“零事故”。

“平安至上”包含着个人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既体现了个体安全,又涵盖了整个安全,使企业平安和谐。

一是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中心工作,提出以“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安全管理方针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理念。

“三保”是指“齐抓共管保安全,落实责任保平安,消灭隐患保安宁”。“两强”是指“加快基建强电网,全员学习强素质”。“两化”是指“精细管理规范化,精心作业标准化”。“零事故”是指“消灭违章零事故”。

“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 安全生产家庭防线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固化职工、家属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责任,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带动标准化、精细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与职工、家庭“我会安全”的主动安全意识协调作用,共同提升,确保职工时时处处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定,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

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凝炼出了具有家庭特色的安全观、安全誓约、安全座右铭。

安全观是:零缺陷零违章零事故。

安全誓约是:我永远把家庭幸福放在第一位。

我一定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对人身、亲人、电网、设备的安全负责。

我决不违章,坚决纠正和制止家人违章,保证安安全全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我保证规范作业,严格执行《安规》和作业规范。

我保证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接受安全教育。

我若违反誓约,工作失职,愿接受严家人和企业的厉处罚。

安全座右铭为:安全无小事,每天零起点。

二是树立一个信念,只有加强管理、真抓实干,才能构筑坚固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才能塑造出职工认可、符合陕西省电力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家庭防线。

第一是真抓实干。深入生产现场,通过奖惩并举,认认真真抓落实,一方面对表现突出的人和事加大奖励力度,一方面严肃查处违章不放松。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各级女职工委员会下现场累计1036人次,发现违章56起,处理违章153人次,罚款44970元,奖励50余万元。从2002年至2005年,全系统共有近1000个家庭相互签订了《保安协议》,根据《保安协议》查处违章213起,罚款14余万元,奖励200余万元。使违章人员家庭受到了深刻教育,违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员家庭的安全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各级女职工委员会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将安全管理的关口移至每个家庭,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进行控制,通过家庭安全签名、家庭安全书信、家庭安全才艺展示等使职工家属、离退休职工心系安全,形成了单位、职工、家庭共保安全的坚固防线。

第二是推行安全生产家庭防线“T理念”,丰富企业安全制度文化。通过实施计划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将“年有目标、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能控制”的管理原则,落实到了对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全过程的预控、可控、在控、共控上,建立起了“T理念”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1、今天(Today)的工作今天做好。我们明确提出,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只有确保每一个家庭“今天”的安全,才能保证每一个家庭“明天”的安全。确保现场预控可控在控无违章,制度建设是关键。咸阳供局先后修订完善了《防止人身事故规定》、《安全生产奖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施工检修作业,对大、中、小型工作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制定了各专业《现场作业规范指导书》共143种,将每项专业工种中各级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安全制度文化。

2、明天(Tomorrow)的工作今天介入。提前安排明天的工作,宝鸡供电局每日的生产工作碰头会最能体现这一特色。每天下午16:30,各单位汇报当天生产工作完成情况,提出第二天生产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工作项目、三措、危险点分析、下现场人员等,最后由局领导和主管生产部门合理安排,有效控制。坚决做到“五不开工,即:“无计划不开工,班前准备不充分不开工,‘三措’不落实不开工,领导干部和监督人员不到位不开工,无作业程序卡不开工。”

三是活化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全面营造“平安、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

1、四位一体家庭联动共控。整合安全生产四个体系家庭的资源和力量,联动共控,形成了党政工团的家庭都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和民主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委工会团组织所在家庭的优势,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陕西送变电公司在全司党员中开展的“党员家庭责任区”活动、“党员家庭身边无违章”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党员家庭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西北电建集团公司组织职工家属到单位、到基层、到一线参观体验,座谈交流。安康水电厂共青团组织开展了“青年夫妻安全示范岗”活动。西安供电局离退休党总支组织老同志充当家庭“安全督查员”发挥了家庭安全防线作用。这些都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2、“三静两动两创建”营造氛围。三静是《陕西电力公司工会网》、《工会信息》、《文明新风户、三好女职工系列丛书》三个主要平面载体。通过在《陕西电力公司工会息网》上链接《女职工工作主页》,搭建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建设网上平台;通过《工会信息工会信息》宣传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定期编著以安全生产家庭防线为载体的《文明新风户、三好女职工丛书》为形式的文化环境建设,达到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理念的潜移默化效果;发动广大女职工积极撰稿,编辑文明新风户、三好女职工文化建设丛书,使企业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建设丛书成为陕西电力职工自己的著作。

两动一是举办“流动讲座”。“流动讲座”不固定时间和场所,由基层单位、班组来决定讲座的时间、地点和学习的侧重点,“流动讲师团”随叫随到。讲师队伍包括机关各部室的管理人员,基层

班组长、生产、经营一线职工、家属等。讲座方式采取座谈、授课、讲演、互动交流等多种手段,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经验、家庭平安温馨提示等。二是认真开展“访谈交底”职工、家属思想动态分析活动。制定了《开展安全生产家庭防线“访谈交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活动实施意见》,建立了完善、规范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动态分析常态管理机制。

两创建一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部室、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家庭等各个层面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搭建起企业内部学习-交流-反思-共享的平台,为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和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二是开展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将构筑安全生产家庭防线纳入“文明新风户”、“文明班组”等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固化职工家庭安全文明生产行为,为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夯筑底蕴。

3、将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引入生产班组安全文化之中。在今天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许多企业都利用企业的“文化墙”,通过视觉识别的表现形式,将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蕴含其中,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美化生产办公环境,将企业理念内化于职工的心智模式之中,从而起到警示、规范职工行为等多重作用。

咸阳供电局的“文化墙”就将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引入生产班组安全文化之中。他们在每面班组文化墙中,都有一块最为感人的部分――“温馨小家”。在“温馨小家”中,班组每名成员的全家福照片张贴上墙,下面有妻子、丈夫或子女的安全寄语,“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证”、“安全带给家庭欢乐,安全编织家庭幸福的花篮”,仿佛亲人就在眼前。在沣河变、兴平保线站、咸阳集控站等班站参加的西北电网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劳动竞赛活动中,他们的班组文化墙成为最受检查组专家注目和好评的一大亮点。

4、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举办家庭安全知识竞赛、三好女职工演讲、家庭才艺、服饰展示、开展以和谐、关爱、亲情,关注企业‘大家’关爱职工‘小家’为主题的“我爱我家、一封家书”系列征文等活动,融安全生产家庭防线宣传教育于活动之中,家庭成员讲安全、要安全、保安全蔚然成风,为企业安全生产形成了一道以家庭为载体的坚固防线。

四是抓学习强素质,为深化安全生产家庭防线提供坚强支撑。

要保证企业安全、稳定、和谐,职工家庭平安是基础。我们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主题实践、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形式,着力于提高职工队伍的“五大素质”,提高企业的“十大能力”。

1、集中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今年,各级女职工委员会都配合企业举办了安全知识系列培训班。安康供电局聘请局生产管理专家,分别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以及规范化作业、安全规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授课,并组织家庭观看了省公司组织拍摄的系列规范化教学片。

2、抓基层职工技能培训。女职工委下文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职工技能达标培训。汉中供电局通过请厂家人员讲解、进入现场操作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专题培训。仅今年元月至7月底,全局各类培训活动已达68次,组织观看教学片46次,培训率52%。

3、搭建网络化培训平台。培训网络化在系统各单位内部网页上得到充分展示,西安供电局培训园地栏目就将内容涵盖电力法规宣传、培训思路、各专业岗位规范、作业规范,知识问答和技术难点等展现出来,让该局职工、工家属既可以在线学习相关法规、专业技能、查阅资料,也可下载存盘离线学习,还可在网页上发布帖子进行主题讨论。特别是针对变电、送电等操作性强工种制作的“百问百答”栏目,受到了广大职工家庭的欢迎。

4、抓家庭安全意识养成教育。

用事故案例警示人——有针对性地组织事故警示教育安全主题日活动,对于系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组织职工、家庭观看,汲取教训,举一反三。

用先进事迹熏陶人——渭南供电局工会特邀职工、家庭举办“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演讲比赛。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和生活实际,让职工、家属畅谈自己在安全上的心得体会,讴歌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感情表达自己对安全、对生命的态度,使在场职工深受教育。

用技术比武锻炼人——咸阳供电局以参加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330kV沣河变电站、330kV兴平保线站、110kV咸阳集控站为标杆,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大力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使职工在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学习安全技能,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做“懂安全、会安全”的职工。

上一篇:关于秦腔演唱会主持词下一篇:市委党校函授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