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2024-06-13

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共15篇)

1.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一

如何消除“作文恐惧心理”

如何消除“作文恐惧心理”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唉声叹息,出现“讨厌”、“害怕”心理。据调查出现这种‘作文恐惧心理“现象随着年级的上升,人数比例不断增高,初二比初一高,初三比例最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种原因:(一)从写作者本身的角度看,主要有缺乏成功经验;(每次作文都得分不高等);(二)积累太少(读课外书太少);(三)缺乏生活低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四)写作基础差(不会写)等等。针对上述原因,我谈谈如何消除这种”作文恐惧心理“.

一、开掘生活,获取作文”活水“

仔细想来,同学们的生活而不窄,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可写入作文的人和事也不少,只是有的同学没注意罢了,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注意“意识,并加强开掘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很多:如在街上看到在校学生吸烟,你对此不满或感到讨厌,你就可以马上将自己的不满或厌恶感受尽可能形象地写下来,也可以尽情叙写吸烟的丑态,还可以写写你对此事,那些人的看法,挖掘他们的心理,说明其危害,进而从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班级,学校乃至社会上发生的事,可对同学、好友叙叙(叙事情经过)议议。要勇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看法。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不断培养自己开掘生活的能力,你就不愁作作文时无话可写,无事可写。

二、抓住时机,迸发自己的情感

初中生,特别是初三的学生,已经初具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对于事物的好坏优劣,已经能给予正确的评判。有了这个基础,同学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开学初,可以写《与老师说说心里话》,把自己对学校,老师的希望尽情地抒

写出来。这样不但能帮助学校,老师改进工作,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叙述,抒情、议论的能力,得到成功体验,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作家,极注重灵感。其实灵感并不是作家的专利。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能迸发写作灵感。抓住灵感迸发的时机,尽情抒发胸襟,哪怕只是六断,也不能让灵感流失。

三、提倡多读,将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有人说过”作文无巧,多读书,多写稿“实践证明,多读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此,同学们大概也有同感吧。不过,有些同学老强调时间读书,年大时,而且没时间,那么成年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不更没时间了?当然,初三学生,时间是紧张了一点,一天中,睡眠、上课、复习、作业,已占去了我们的大片时间,但也有边角余料,大部头暂时读不了,但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读些短小的千写左右的如散文,小小说,诗歌,还是可行的。

四、突破难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要做一个明白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心里要有数,要明白自己作文的难点所在,对症下药,突破难点。如许多同学认为”开头难“,这就要花时间,多练习”开头“.至于如何开头,许多报刊,许多文章多有介绍,也可借鉴课文,看看别人是怎样开头,引入正文的。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最后希望同学们早日消除”作文恐惧心理“,爱上写作,勤加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二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短距离比赛项目, 它要求在规定距离内再跑进中跨越固定高度、间距相等的栏架, 不仅要求较高水平的跑速, 而且还要求掌握跨栏的技术与要领。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做示范并教导同学们技术规则;学习过栏的技术, 学习栏间跑的技术, 这种教学模式, 进行的并不太理想, 学生会出现恐栏、撞栏或过栏与栏间跑之间不连贯等现象。心理调节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消除各种顾虑, 避免学生因身体矮小, 过于肥胖, 体单力薄而产生恐惧心理。心理调节在跨栏跑教学中的运用, 有多种方式, 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多接触, 了解他们的心理特性, 分析他们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建立起正确技术动作的概念;当学生的练习出现错误时, 要让全体学生停止练习然后教师指出错误及产生的原因和纠正错误动作并进行正确的示范讲解;如果个别学生出现错误动作, 在让其继续练习, 可能更会增加其紧张和自卑的心理反应, 可让其停止练习, 同时指出他错误的动作并帮助其更好的完成跨栏跑的整个技术动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有关心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共发出调查表200份, 回收177份, 回收率88.5%。

1.2.3、观察法:

在教学阶段, 技能训练阶段及考核阶段, 观察学生完成动作中的表现并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讲解, 示范或学生练习时, 观察并注意学生的言语和动作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布置练习任务时观察学生的神太, 观察学生实际行动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2、结果与分析

2.1、“恐栏”心理形成的原因

2.1.1、对田径体育项目兴趣调查

大部分的学生都比较对体育项目感兴趣, 也有的不怎么喜欢, 是由于个性特征的原因而导致的。

2.1.2、体育专项训练心理发展不成熟

体育专项训练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容易情绪波动, 对事物存在主观认识, 比较排斥难以适应的事物。由于这一心理特征, 加上跨栏技术的复杂性, 不容易较好的掌握, 因此学生在跨栏跑的练习中容易造成心理激动与紧张迅速转换, 所以可能会导致技术动作不规范, 害怕, 恐惧等抵触情绪。

2.1.3、心理和生理功能的表现

跨栏跑教学中, 从起跑到过栏再到最后的冲刺跑, 每个阶段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应该及时的了解, 及时的解决。只有掌握更好的教学方法, 掌握更适合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恐栏”心理。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栏水平, 那就要提高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当两者都提高了, 那么成绩就自然提高了。

恐惧是心理障碍最突出的表现.当感到恐惧时心理就会紧张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降低。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和血压升高、反映迟钝、思维慢、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

2.1.4、跨栏跑运动损伤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

跨栏运动本身的危险性和学习者自身因素造成的伤害在体育训练中十分常见。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摔倒、碰伤等事故时, 加剧了恐惧心理, 造成更多伤害故事的出现, 如此恶性循环, 使整个跨栏教学处于被动状态。

2.1.5、教学水平对跨栏学习的影响

在跨栏教学中, 因为每个同学的身体机能不同, 体型及身体素质不同, 会使得每个同学的学习程度差异。如果只是统一教学, 没有分组或者单个指导教学的话, 会使得同学产生抵触心理, 甚至是抗拒心理, 这样就会使层次越拉越大, 更加的难以教学。

2.2、消除“恐栏”心理的方法

2.2.1、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 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2.2.2、树立信心, 激发兴趣

在跨栏跑教学中, 对于同学“恐栏”的这种心理情绪, 在上课开始后应该尽量的多做些准备活动和游戏, 来放松心情, 同时运动熟练的动作进行示范, 并且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激发学生渴望学习并自主钻研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学生失败后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从而减少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

2.2.3、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地制定计划, 采取行动, 克服困难, 从而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所以在跨栏的教学讲解中, 应该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勇往直前等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这样的保持每个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才可以让他们更加放松, 更加积极的消除“恐栏”心理。

2.2.4、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教学时, 应先对起跑、上栏等动作进行专门训练, 再结合跨栏跑的完整技术动作及要领, 整理成完整的基本技术概念。在练习过程中先通过分解练习, 熟悉跨栏的每个环节的要领, 要让他们更好的掌握这种要领, 然后再让他们连到一起, 熟练连贯性以后, 就可以更好的掌握跨栏的方法, 慢慢的将所有动作都能熟练的衔接到一起, 从分解到完整。教学由简单到复杂, 由容易到困难, 循序渐进的, 从而消除学生对跨栏的恐惧心理

2.3、侧面引导克服恐惧心理

2.3.1、准备活动

为了缓解紧张情绪, 可以用准备活动如:拉伸手臂、踢腿、压腿、转体和各关节运动, 通过这些准备活动, 充分放松, 同时也可以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2.3.2、语言鼓励

经常反复的鼓舞学生可以使他们增强自信心, 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 鼓励的言语可以激发他们对跨栏跑的学习兴趣。另外, 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也是增强自我信心, 减少心理恐惧的重要因素。

2.3.3、适当的调节栏高

在教学训练中学生常常因受到种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在跨栏教学过程中, 栏架从低到高, 每上升一个高度, 学生很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根据这种情况, 教学中对学生采用阶梯式的方法, 逐步提高栏的高度。因为最前面的2只栏是正常的高度, 学生可以习惯性的跨过, 而后面依次逐渐提高的栏架, 减少栏高的视知觉, 再加上惯性作用和教师对技术动作要点的提示, 使学生能较顺利跨过。反复练习, 这种新的高度知觉就不存在了。

2.4、心理暗示法调节实验

教学生做慢慢过栏的动作, 讲解过栏技术动作的要领。然后要求实验组的学生连续三天晚上或休息时大脑“放电影”:在上课或做动作前, 对动作的部分细节在心里给自己一个暗示。第四天上课, 学生练习方法一样, 下课前请教研组其他老师对学生过栏技术进行简单的测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常用的心理调节法有示范法、语言鼓励法、心理调节 法、心理暗示法。

通过实验法, 可以了解学生们在实践中应注意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动作的正确与否。重现动作与强化练习结合起来。如果只有动作没有反复练习, 动作表现是毫无作用的。

在观察法和调查法, 实验法得知:有15%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跨栏跑的不正常心理。其原因是缺乏自信与勇气;身体素质、技术较差, 接受能力慢;过多考虑考试成绩, 学习目的明确, 态度积极, 但由于基础差, 动作方法理解不透彻, 因此对能否学好这项技术, 信心不足。

通过了训练中的心理调节, 从学生反馈信息表明, 消除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初步掌握了一些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如有些学生在学习跨栏前说“一看到栏架那么高心理就害怕, 不敢跨”通过学习, 不仅敢跨而且在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候, 也能适当的运用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心理状态, 从而取得良好成绩。

3.2、建议

3.2.1、在跨栏跑教学中, 应该应用多种心理教学手段来缓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对于恐栏应该逐步的缓解, 通过身体、技术、心理三方面来使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3.2.2、在教学中, 应该循序渐进,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的教学, 从分部教学讲解, 到全套动作的整体演示。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层次来进行分批分组练习, 对错误的动作更应及时指出纠正, 从而避免错误的严重, 以及难以纠正。

3.3.3、及时的发现学生对于跨栏存在的心理问题, 用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指导教学。正面多教学, 侧面多指导, 在正面教学中要用规范的动作和精准的理念来教学, 在准备和训练时, 应多用语言和行动进行引导, 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和理解, 从而使学生们更顺利的完成学习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彩霞, 王晓艳.教学中跨栏跑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其克服方法[J].邯郸学院, 2008, 1 (4) :111.

[2]苏彬.浅谈跨栏跑教学中的恐惧心理及教学对策[J].唐山学院体育部, 2007, 1 (04) :095.

[3]曾凡强.跨栏跑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克服[J].湖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2007, 7 (2) :171-172.

[4]李淑菊, 李淑慧.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J].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7, 1 (12) :51.

3.消除农村学生数学恐惧心理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数学学习 恐惧心理 扭转策略

农村中学的学生见识面较狭窄,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时对数学已经产生了畏难恐惧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缓减农村校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恐惧心理就成中学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扭转农村学生数学恐惧心理提出几点策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师是扭转学生的数学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人穿着。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数学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就要求教师的着装要得体。得体的着装能够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提升教师的品位修养,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师。

(二)语言简洁。大数学家高斯说:“去寻求一种最美和最简洁的证明,乃是吸引我去研究数学的主要动力。”[1]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语言能力可能不如语文教师那般富含热情激扬、抑扬顿挫的感染力,但我们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这未尝不是数学教师的独特魅力。

(三)业务素质。笔者认为现在的农村数学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当熟悉教育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将数学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直观反映,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告诉我们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高兴地获取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上数学课时总是口落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往往造成了事倍功半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为主体”的错误观念。“先学后教”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承接起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进行组内的交流探讨,归纳阐述自己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这就让学生处于相对轻松无压力的环境,让学生更放松地自我思考。而教师所需的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学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和思维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猜想。这样教师将很好地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转变,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关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喜欢的是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关注较少,更有甚者会斥责那部分学生。这往往造成不良影响,那些教师漠不关心、经常斥责的学生往往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当一个教师存在这种情况时,那些好学生可能会积极活跃地回答问题,但更多的同学却是选择不参与,课堂也只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了。在每次考试结束后,主动找那些对数学抱着畏惧心理的学生分析试卷,选择试卷中最基础而又容易掌握的知识点,详细耐心地帮他们解析加固。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既能掌握一些基本数学知识,又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这种做法可让班上部分学生慢慢变得不再那么畏惧数学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对于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特别要关爱后进生,从基础出发,慢慢培养这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我们一起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转变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恐惧心理,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北师大版新教材的编者已经在教材里预设了大量的“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读一读”等生活实例。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实例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将数学教学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几何体”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进行盲人摸“象”的活动。请不同的学生蒙上眼睛到讲台上感受下自己所摸到的几何体并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对几何体进行多方面的感受,并加深对各种几何体的认识。这节课还是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凭借这个游戏也能转变在学生心中数学教师的形象,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在学习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手机流量套餐资费问题进行教学。某通讯运营商推出两种4G流量套餐,A套餐资费为18元,流量300M,超出部分的流量每兆收取0.5元。B套餐资费为29元,其中包含流量600M,超出部分的流量每兆收取0.25元。到底该选哪种套餐的才能让自己享受到实惠呢?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个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让学生内心产生一股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史实相结合。如在学习乘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读一读“棋盘摆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乘方意义的理解,体会到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幂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通过有趣的数学史实转变学生心目中数学就是运算的呆板形象,让学生有意愿去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瑞典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女士(Astrid Lindgren)曾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又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体会成功的机会,没有成功体会的学习过程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开始害怕数学、厌恶数学。

那么,什么是“成功”呢?《新课标》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这说明“成功”不仅是成绩优异,而且可以是学生在一节课上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可以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等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该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即便该学生只是说对了一句话,做对了一道题,认真上了一节课。当我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后,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你真聪明”、“你回答的真好”、“你的想法真棒”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时,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时学生将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从而在心中产生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在潜意识中慢慢地爱上数学。

五、结语

由于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更侧重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初中学习时,致使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不断遭遇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让学生在心中形成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更用心,运用上述四种策略,切实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做出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渗透数学美学激发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2:95-95.

[2]胡友翔.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07:123-123.

4.演讲过程中恐惧如何消除 篇四

也许你第一次参加了公司的一份很重要的策划,也许领导让你对某个项目全权负责,也许你被公司总部邀请去做演讲..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通往成功之路的一个关键所在,为了等待这一天,也许你已经积累、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也就是说,明天你就要站在老总的面前汇报你的业绩,或是在众多领导面前做演讲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你也许会在家里预演一遍你所要陈述的东西,设想着你站在一个宽大的会议室里,对着你不熟悉的领导团队,虽然这是你一直期待着的,但你还是会感到紧张,并且焦虑不安.你会一直想:如果我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怎么办?如果我说得太快怎么办?如果有人觉得无聊怎么办?如果在他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忽然大脑空白怎么办?怀着这样的情绪度过一个晚上,你肯定是要失眠的.如果你经历过以上的感受,并确认你一定会遭到那样的打击,请不要害怕.以下的一些策略希望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并让你的听众也感受到你的自信.

自我陈述

把主角转换为你的听众

如果你能把目标从“我想怎么讲”变为“那些听众们需要听到什么,了解到什么”的话,你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被人接受.

而且,你如果把精力集中到你的听众身上,你自己就会得到很大的放松,自然你的陈述就会变得流畅而且流利.

那么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你事先要做如下准备:哪些人会成为你的听众?对于他们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根据他们的眼光,基本会从什么方面挑剔你?对于这份报告,他们最想从中了解到什么?

如果你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接下来你就一定要为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圆满的解答方案.如果你的陈述是那种讲座式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你要充当老师的角色,那么在事先你要向你的听众们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情况.在你的问卷上应该只有一页,上面有5到10个问题,上面还要落上你的email和传真.如果你的听众中有很和气的人,你还应该事先给他打个电话,了解情况.

你的目的何在对于你的听众来讲,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有些人可能在审视你,有些人想了解你要讲什么..而对于你来讲,也要坚持一个坚定不移的目的,就是做好你的报告,而且,在刚开始发言的时候要尽快点明主题,免得人们听得不耐烦.

介绍内容结构

在演讲的开始、中间,或结尾的时候,把你要阐述的内容结构介绍给你的听众,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再次介绍你和你的主题,让人们对你的演讲内容有概括的了解.

在介绍结构的时候,你也可以加入一些有力数据和引语,以此来吸引听众的兴趣.而且在你即将结束演讲的时候,你还是要总结一下你的演讲内容,让你的听众重新回忆并记住你的发言.

消除紧张

很多人在演讲或做报告之前都会感到紧张焦虑.这种畏惧的情绪在人们被安排了这项任务的时候就产生了,并会一直持续到完成任务的那一刻.而紧张和焦虑一定会阻碍我们的发挥,所以如何去除这种情绪对我们尤为重要

感觉你的脚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地上这会让你感觉根基很稳,觉得安全、平静很多.

均匀呼吸,并让自己感觉到在呼吸在我们觉得紧张焦虑的时候,很多人都采取深呼吸的方式来放松自己,但这种方法只能让我们觉得心跳加快,反而更紧张了,所以均匀的呼吸才是解决之道.

用眼睛和心去感染听众

每次,当你站在一个听众面前的时候,你都在试图与他建立互信的关系.如果你希望人们听你讲话,并注意你,同样,你就应该也去倾听,并注意他们.当你和你的听众变得很亲近的时候,你就更容易被接受.所以,你和听众们的眼神交流要采取逐一攻破的方式,而不是同时关注一个团队,或者干脆你只看对面的白墙.而且,每次只看一个人的眼睛,比起同时关注很多人的眼光来,你会觉得放松很多.

建立自信

减少不必要的言辞

不必要的话指的是我们无意中说出来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话,比如:嗯、啊、ok、所以、你知道、然后、就是、比如等等.如果在你的演讲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词,你就把一篇完整的演讲变得支离破碎,还会让你的声音听起来缺乏自信,人们会觉得你在演讲之前毫无准备.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频繁地在使用这些词,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你的演讲做录音或者录像,然后好好倾听,最好是找人和你一起听.把所有的问题都找出来,然后记住你的问题,你究竟爱说什么词.

实在难以改过的话,请在你想说的时候做稍微的停顿,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你的发言.

肢体语言

就像妈妈经常对我们说的那样:站直了,别弯着腰!在演讲的时候,你的姿势很重要.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一定要站直,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充满了自信.同样,你要了解自己都习惯于哪些肢体语言.保留那些让人觉得自信的肢体语言,就是说你的手要自然垂在你的身体两侧,而不是插在兜里,或抱在胸前.让听众们可以看到你的手,并在讲述重点的时候利用你的手势.

相信自己是专业的对于你的发言内容,你要知道,听众们绝对没有你知道的多.这就让你处在了一个有利地位,可以轻松建立自信.但虽然是这样,你也一样要多多了解发言内容以外的东西,以免不测.

危急情况保持镇静

无论发生了什么状况,你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你的演讲需要利用一些仪器设备,请在之前确认他们没有故障.为了以防万一,请安排第二套方案,在危急的时候可以用上.如果在演讲之前你可以想象到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比如,你会被什么东西绊倒,麦克风忽然不灵,演讲的稿件不慎丢失等等),你就要尽量做好准备,这样你在台上才可以保持冷静.

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你在演讲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你的听众也会那样.所以一定不要忘了微笑,并保持热情、积极的态度.让你的听众的情绪放松,那么你的紧张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直面怯场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需要面对人们做演讲的时候,一踏上舞台,就好像是迈进了地雷区一样,你的腿,你的手,甚至你的舌头都在无法控制地颤抖.

正视你的紧张

让自己觉得怯场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恐惧有时可以摧毁你,但有时还可以鼓励你.让紧张的情绪为你所用,一点紧张可以让你精神活跃,让你疲惫的身体更有活力,眼睛更有神.当你神经紧张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这时你会对自己的肢体语言更多的加以控制,就会变得更精神.

演讲之前

在你踏上舞台之前,带上你最喜欢的东西(比如你一直以来的梦想).然后重新看一遍你的稿子,再清清嗓子,这会让你觉得轻松许多.

重新检查一遍你需要用到的设备;和别人说说话,这样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嗓音有没有问题;重新在镜子前面看看你的穿着还有什么不得体.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会让你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增强你的自信.

演讲过程

站在舞台上,你要把演讲的稿子摘抄出一些重要部分放在你的口袋里,万一你忘记了应该说什么,它可以拿出来救火.当然,这种办法是不得已的,在演讲之前,你应该尽可能把内容背下来.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你要把小卡片放在兜里而不是拿在手中,否则,观众们会看见你的卡片和你的紧张情绪,另外,拿在手里会导致你对它们产生依赖,会不时地想着看看它们,这就更加强了你的紧张情绪.

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观众的眼睛上,特别是那些和蔼的、友善的人们.眼光游动的不要太快,就是说看一个人的眼睛要持续几秒钟,这样你不会觉得孤立无援.别对人们说你感觉很紧张,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暴露.

5.如何克服考试恐惧心理的方法 篇五

有些同学出于过强的求胜动机,心理压力重而自我过于、紧张,每日生活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考试”二字上,生怕万一哪里没有复习到,于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废寝忘食,走路、吃饭、睡觉都想着考试。自己给自己制造紧张气氛,仿佛草木皆兵。与同学也是言必谈考试,去猜题、押题,从而使自己时时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中,有的想依靠各种“补品”滋补。其实只要平时学得扎实,完全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设法保持心理的平静,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该怎样就怎样。

2.掌握自我情绪的调节方法

6.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六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令人吃惊的是:约占40%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是最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前讲话。而死亡排在第六位。就连很多大演说家刚开始学习演讲的时候,也非常紧张。马克吐温第一次演讲时口中像塞满了棉花,脉博快得像跑一百米;印度英迪拉.甘地初次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被誉为“世纪之演讲家”的英国首相温斯邱吉尔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冰块。所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众讲话紧张、恐惧那是人之常情,没有必要为这事感到羞耻。如果你总是放不下面子,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就需要调整你的认知。

克服当众讲话或演讲的恐惧心理方法二:要进行情绪疏导,化解紧张和恐惧。

紧张和恐惧都是人的情绪体验。情绪有它的规律。很多人不了解情绪特点,就连很多演讲口才培训班也只是提倡“没脸没皮所向无敌”,单纯的鼓励出丑、锻炼,而不明白情绪科学。实际上,如果不在情绪转变上做文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当然,克服紧张和恐惧,最好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买一本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看看,也会有帮助。

克服当众讲话或演讲的恐惧心理方法三:实际体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上台锻炼。

如果没有上台训练的机会,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即使卡耐基他老人家回到人世给你授课,你怦怦的心跳也不会减少。实际训练其实是一种系统脱敏训练,行为主义心理治疗在这方面有详细论述。一般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比如先在培训课堂上、家人面前训练,再逐步扩大到陌生人、小范围,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到不同情境锻炼自己,这样自信心就会不断提高,对演讲的“过敏”会慢慢减退。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心理辅导,那改变就会加快很多。一旦演讲心理关突破了,再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假以时日,演讲水平就能得到大大提升!

克服恐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了解恐惧。

公众演讲背后的恐惧,追根到底,其实源于人类渴望被认同和受重视的本性。当你面对一群人时,这种恐惧会被强烈放大。没有人希望在别人面前显得失败或者像个傻子。

因此,我们一旦接受了恐惧的事实和了解了它的来源,对于如何克服演讲恐惧,就有了一些办法。

我听说过的最有效的战胜恐惧的方法是:把”我很害怕“几个字念成”它是假的“!这就对了,因为很多恐惧其实都是想象出来的。最成功的人实际上是不管有多恐惧,都能站起来并战胜它的强者。

信不信由你,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对感觉和情绪的控制能力之强,也许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很好的克服演讲恐惧--头脑预演。这个方法要求你在脑海中想象演讲的任何一个细节,然后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想象你做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演讲--观众被你逗得乐不可支,或者被你的故事迷得神魂颠倒。

然后,在正式演讲的前几天,睡觉前和起床时,都把预演稿读一遍。

7.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七

1 高山滑雪器材及高山滑雪场地带来的恐惧

对很多参加高山滑雪课的学员来说, 第一堂课是他们首次接触高山滑雪, 所以恐惧的情绪就会更加的浓厚, 对雪坡的一种害怕和抵制情绪。所以教师需要想办法降低这种情绪的影响, 以免对后续的教学带来阻碍, 当学员穿上滑雪装备后, 身体的控制能力瞬间降低, 在雪地山要保持平衡就变得困难, 恐惧心理就很容易出现, 对器材的不适应让他们心里变得恐慌, 因此许多的学员虽然是非常向往参与这项运动, 可是由于心理因素始终无法迈出这一步。我们通过调查得知, 约有1/4的学员会因为恐慌器材和场地而不愿意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

1.1 心理素质差

滑雪的学习过程是曲折的, 体育运动项目要学会学精在学习过程中不受一点阻碍是不可能的, 学员初学滑雪, 在穿好装备之后迈出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摔倒, 这样对滑雪的恐惧心理就很容易出现, 如果学员的心理素质不好、意志力较弱那么就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这种情况在滑雪教学课上不在少数, 第一堂课是为了将一些基础教给学员, 若不能过这一关, 后面的教学也是不成立的。

1.2 缺乏高山滑雪运动的相关知识

参与高山滑雪运动的学员他们大部分都是没有相关经验的, 这样学员对这项运动几乎是一无所知, 只是主观上认为从这么高的上坡上下滑, 速度那么快, 肯定很危险, 因此恐惧心理就会越积越严重, 从踏入场地他们就会开始恐惧, 随着时间的延续, 恐惧也在加深, 这是对这项运动的不了解所导致的。

1.3 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

学员的身体协调性以及身体素质情况不是非常良好, 这时就很难满足这项运动对身体条件的需要。自己的身体条件打不到要求, 学习起来就会产生恐惧, 高山滑雪要求要有一定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因此学员的恐惧心理反而会让身体的这种能力减弱。

2 由于缺乏信心而导致的恐惧心理

我们对参与学习的学员进行过统计调查, 发现其中有个问题非常突出, 那就是学生的自信心和体育自卑心理。自信心和体育自卑心理其实属于一类问题, 都是因为学员对于自身的否定, 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 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体育成绩不好, 运动能力不强, 从而出现的轻视自己的心理, 对这些运动技术在学习之前就已经采取放弃的做法, 这种规避的方式就是因为恐惧所造成的, 虽然不是每一个学员都有这种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产生恐惧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 由学员的自卑心理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也是高山滑雪课恐惧心理的来源之一。在访谈过程中还发现由于高山滑雪课开展的时间短, 一些接受过学习的学员他们之前参与的教学活动都不是很规范, 很多在他们掌控之外的技术都已经纳入教学的范围, 像是在学习之初就用索道登到山顶, 这种跳过了过程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的心理恐惧情绪变得更加严重。一些学员在曾经的滑雪教学中受过伤, 因此心里有阴影, 对滑雪会有害怕的心理这是造成恐惧的两个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恐惧心理对学生及高山滑雪课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果学员对滑雪场地的某些设置会有恐惧心理, 例如索道、树木、防护网等等, 那么他们这种恐惧心理就会阻碍他们的学习, 让他们无法学习到完整的技术, 所以需要对学员的这种恐惧心理进行平复。

3.1.1 加重学员的恐惧及心理负担

恐惧心理在放任不管的情况下,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这种心理恐惧因素会成为他们学习滑雪的负担, 让他们失去对滑雪的兴趣。

3.1.2 使学生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学员会因为对场地、自身能力、心理阴影等因素而产生恐惧, 这些恐惧情绪会让他们在做出滑雪动作的时候不规范, 产生变形, 这样就容易出现事故, 而且对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及其不利的。

3.2 消除恐俱心理的建议

3.2.1 安全问题与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自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是对自身的不信任以及对外界安全的单相,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安全性能不能得到学习者的信任, 能不能让他们放心的参与其中。

3.2.1. 1 强调安全问题重要性

高山滑雪运动虽然是一项娱乐体育运动, 可是毕竟是在高山雪地中进行, 危险性是肯定存在的, 这也是学员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来源, 是他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所产生的, 参与学习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的, 所以题目的担心更加严重, 其实我们对因滑雪而受伤的群体进行统计发现, 70%的受伤者都是初学者。所以安全问题我们一定要强调, 这样是我们消除学员对高山滑雪课产生恐惧心理的最佳手段。

3.2.1. 2 对此问题的建议性方案——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在第一堂高山滑雪课前一天安排一堂理论课教学, 其中安排有详细的高山滑雪安全知识, 可分为几个方面: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索道使用的安全问题, 高山滑雪板的安全检查, 这一堂课可安排在室内结合多媒体教学, 也可以安排在高山滑雪场上进行现场教学示范讲解。在第一堂高山滑雪课的准备部分重新强调安全知识梗概。使学员能够回忆起前一天理论课上所讲的安全知识的细节, 加强理论课中安全知识的效果。在学员开始练习后, 对部分没有按照安全规则进行练习的同学, 再次强调性讲解, 确保安全知识深入高山滑雪课上每名学员的心里。

3.2.2 适宜的准备活动有助于消除恐惧心理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进行一些能够调节学员心理负担, 减轻心理恐惧的准备活动, 让他们增加对自己的信心。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员就更加需要这些准备活动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而且准备活动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活跃, 让参与运动之前保持身体的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

3.2.3 讲清技术要领, 使学员尽快掌握正确动作

学员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后, 就能够很好地控制速度, 这就会最大程度地消除恐惧心理。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以期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2.4 注意高山滑雪课的组织

混乱无序的课堂容易出现危险事故, 致使学员的恐惧心理加重, 因此加强强高山滑雪课堂的组织织与规划, 使学员有秩序地做准备活动, 上索道练习动作, 可以很有效地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3.2.5 注意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可有效地减轻恐惧心理

学习进度应与学员的实际接受能力相一致超越学习进度, 使他们还没有掌握在基础雪道滑行的技术, 就进入高级道, 则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 甚至安全事故, 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对于没有掌握很高高山滑雪技术的学员应该让他们仍留在基础道练习。这会很大程度地消除他们的恐惧沙自理。

3.2.6 加强保护与帮助

对于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差及不能够准确掌握动作的学员。可采取“先进带后进”让运动能力强、掌握技术快的学员进行帮助与保护, 会极大地消除这部分学员的恐惧心理, 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

3.2.7 适当的心理训练

采胭暗示与语言激励法相结合进行心理训练, 如:学员有进步时要予以表扬, “很好, 就这样做!”、“没问题的!这样会很安全的!”等语言暗示与激励进行训练。

4 结语

8.消除“作文恐惧感” 篇八

据多年来对中学生的询问、调查和统计,除少数酷爱文学和写作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都是说起作文就慌,视作文为“拦路虎”,回想作文考试还后怕。这些同学即是患上“作文恐惧症”。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

作文只是“纸老虎”

俗语说:“天大的事,由地上人来做。”做任何事情不要把它想得太难,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说作文难有一点。其实,作文也就是说话。我们有多少人天天在担心和别人说话呢?所不同的是,作文是在用笔说话,把想说的话用笔用文字记下来,较符合书面语言的特点一些,集中一些。可以先从坚持写一点日记开始锻炼,今天用 100字,明天用 110字,常年持之以恒地记下自己的见闻感受,你就很容易拥有能写几百字上千字的一天了。我们每天都要上语文课,每一篇课文都是历经筛选的典范文章,只要你认真地诵读,仔细地品味,慢慢地吸收,如果一篇只学一点自己佩服的或最成功的一方面,去揣摩,去模仿着在作文里、日记中运用,一册书就可以学几十点。甚至三篇范文,你只学会一点,课内课外你总可以读上几百篇文章,是不是可以学会一些作文技法,很有信心写好一篇文章呢?是不是不再视作文为“拦路虎”?

生活处处有作文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对身边人物、周围事件、大千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一种从未听过的鸟鸣声,他会侧耳倾听,放眼搜寻;一株未见过的花草,他会驻足观赏,心悦神怡;一项新颖的活动,他会跃跃欲试,想去参加。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其心目中就装下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事物,做起文来,自然鲜活、生动,因为胸中有丘壑,笔下自然有文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功失败、花鸟虫鱼等等,不都是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吗?这些不就是一篇篇出色动人的作文吗?

作文也有小技法

9.如何消除面试紧张心理 篇九

面对主考官如何让自己保持镇静其实你得学会化解:带一只事先理得井井有条的公文包,可能会在消除面试时紧张心理发挥奇特效果。包内要多带一些有关工作的资料或有助于谈话的东西。

例如:“关于这个问题,我已作了某些设想,请过目”这样就可尽量减少与主考官正面接触。如果你非常怕迟到,那就稍微早到一点,但也不要过早到,一般掌握在约见前五分钟到达,才可出现在主考官门口,这表明你很准时,但又不是无所事事。带一张报或一本书及杂志,等候时翻阅。因为这时人最易产生紧张心理,正好你手上有东西看,那就全神贯注吧看报或看书、看杂志一来可解等候的不安,二来可显示自己惜时的素质。

在面试时,你就得想法掩饰自己的紧张心情,别让主考官一眼就看出你的忐忑不安。比较实用的心态就是你要抱无所谓态度,“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再找一次,反正比你们好的单位多的是。”面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说错了一些话,不妨等到双方都比较自在的时候再补救。“我不知道您看出来没有,坦白地说,我对这次面试有点紧张。”如果事情进行较顺利,你承认自己曾经紧张过,反而能使你更主动地接近了主考官。

每一个求职者,都要经过面试这道关。有的人经验丰富,发挥自如,接受面试如同表演节目,顺利闯关,有的人则对面试战战兢兢,被动应对,纵有再多能耐,但由于临场表现欠佳,难免败北。

首先要有一种自信,你要相信我一定行,在心里为自己加油,要不断的安慰自己,不要想着如果我面试不上的话会怎么,你就想我一定能面试上,就算面试不上也无所谓,我只不过是来锻炼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另外一点是你在没有面试前要先想一下主考管可能会出什么样的问题,做一个心量准备,最好还要对你面试的公司多了解一下,这样也可能会消除紧张,还有要表现洒脱的外表,不要从表面上就给人一种让人感到紧张的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说话要慢而且面带微笑。考官呢,是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擅长的就是绕人,如果他绕不进来你,那他就不是考官了。

消除面试紧张心理具体方法是:

1: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好不好意思,谈话时,你都要看着他,切不可向下看或者左右看。你可以盯着他的额头,不看他的眼睛。这样他就以为你在盯着他呢。

2:除非他骂你爹娘,否则,你要一直保持微笑。注意:是微笑,不是大笑!

3:心理暗示,就把他当成是你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正在促膝谈心,把那种多年不见的想念,亲切全都用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

4:语气要像对待新女朋友一样温柔,除了“我爱你”,什么你认为温柔的话都可以说。

5:尽量把你们两个语速放慢下来,我们虽然可以被绕进去,但是语言速度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办法就是:回答问题时,自己说话慢一点。

6:时常的把双手侧合起来,用手势配合你的语言表达

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1、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面试,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面试一时失利,也不要以一次失败论英雄。

2、对招聘单位和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此项工作。“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输。”

3、当与对方的谈话出现间隔时,不要急不可耐,这样反而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抓紧理清头绪,让对方感觉你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

4、回答问题时一旦紧张,说话可能结结巴巴或越说越快,紧张也会加剧,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让字一个一个的从嘴里清晰地吐出来,速度放慢了,心情也不紧张了。也可加重语尾发音,说得缓慢响亮,用以缓解紧张。

5、与主考官见面时,要主动与对方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在心里尽量建立起与招聘者平等的关系。如果心里害怕,有被对方的气势压倒的感觉时,就鼓起勇气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自己的求职主张。

6、当出现紧张的局面时,不妨自嘲一下,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使自己变得轻松些。

7、感到压力大时,不妨借助间隙去发现招聘者的诸如服饰、言语、体态方面的缺点,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优势,这样就会在自觉不自觉间提升自信,回答问题时也就自如多了。

8、进入考场,见到主考官时,不妨有意大声地说几句有礼貌的话,做到先声夺人,紧张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

9、适当提高服装档次,穿得整洁大方,以改变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

10.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十

一、注重心理调节, 以热情的态度影响学生

在上体育课时, 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恐惧心理, 帮助他们分析了解恐惧产生的原因, 并使其掌握一些消除恐惧的自我调节方法。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用风趣的言语、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其次, 教师要用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对学生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

二、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练习, 按运动成绩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辅导

身体素质的提高, 直接影响着掌握动作的质量。只有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再结合基本动作技能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肯定的自我反应。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行为可以因其前期效果的好坏而增强、减少或终止。如果开始学习的效果是好的, 这个行为动作继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反之, 学生就可能因前期完不成动作而失去信心。所以要使胆小的学生振作、勇敢起来, 要先让他们取得一些成功, 尝到运动的“甜头”, 这样就会逐步消除胆怯增强信心, 从而完成动作要求。

11.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十一

第一,胸有成竹相信自己回答的内容将使主谈、主试人员产生 兴趣,准备是充分的,面试一定成功。这种自我暗示,在临近面谈、面试时往往会使自己镇定自若,满怀信心,并能保证自己思维清晰,记忆准确,信心倍增,使面试取得成功。

第二,排除杂念。临试时不要考虑成败,不要考虑对手的强弱,不要考虑有什么重要人物的参加,甚至不要去考虑主谈或主试人员为什么交头接耳。这些杂念一旦产生就会出现紧张情绪。千万不要 被现场的气氛所左右而丧失信心,草草收兵,导致失败。

12.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十二

[论文摘要]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生活中会面临着许多挫折,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序的障碍,而又无法自己去解决。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肢体残疾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志在促进残疾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健康的成长,以便于更好的融入社会。[论文关键词] 肢体残疾 学生 心理障碍 教育

肢体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肢体残疾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都需要家长帮助,因此很容易产生依赖感;部分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就屡遭挫折,有时还会受到冷眼、欺凌、取笑或不合时宜的同情,这些都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再加上肢体残疾学生学习的困难性,以及学习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更加制约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使肢体残疾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他们的特殊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一、鼓励肢体残学生正视现实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理缺陷与心理平衡的关系,既要现实地、理智地看到肢体障碍给自己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又不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取得共识,让他们面对现实,并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经常对他们开展思想教育,如讲一些身残志坚的残疾学生故事、先进残疾人事迹、优秀肢体残疾运动员事例等等,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教师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像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二、帮助肢体残疾学生摆脱依赖心理 肢体残疾学生从小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针对这种不良的依赖心理,首先我们应及时调整措施,用正常人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别人能做的事情如:洗手、洗脸、穿衣、吃饭等生活小事,都应要求他们独立去完成。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认识到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提出的是肢体残疾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般不要去帮助或者干涉他们,其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他们成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去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臵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三、教育肢体残疾学生勇敢面对挫折

随着残疾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挑战。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萎靡不振,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平常的教育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性,明白人生会遇到许多困境,挫折并不可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成为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向上的动力。挫折也磨练人成长,它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挑战挫折,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从而让学生做到:正确的对待挫折,解除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冷静的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四.学习文化课充实自我

肢体残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向和力度。我们一定要本着“因人而异”的教学方针去开展教学。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量不足或学习困难等心理障碍。

我校针对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语、数、外等课程,在教学中,学校非常重视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残疾儿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期他人能理解,也要能正确地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肢体残疾较轻的学生,我们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目标来教学,各门学科一起抓,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对于有些肢体障碍学生,动作控制能力低下或肌肉无力无法握笔而不会写字,教育过程中要使他们学会戴特种的手套,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来阅读和书写,或者用脚或口代手写字;对于严重的肢体障碍儿童,由于身心条件的限制,文化课中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很吃力,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能要求过高过快。

五.从体育教学中促进身心发展

肢体残疾学生自身存在的生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社会的偏见、肢体的伤残都给残疾学生带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这对于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残疾学生体育教育不仅是身体训练,而更应当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接受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体质,传授给他们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体育锻炼还能使其增进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克服自卑心理,培养敢于竞争、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等优秀的心理品质,还可以使残疾学生有各种机会学习运动技巧,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展现自我风采,更能影响情感健康,促进身心和谐。

六、用文艺活动补偿身心缺陷

残疾学生由于各自的身体残缺,都有程度各异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从医学角度来讲,由于是器质性的,一般都很难得到治愈。但通过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文艺活动教育,还是能起到补偿性的作用,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我,从而获得成功,让他们做健全人能做的事,甚至做得比健全人还要好,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我能行”,对自己和生活充满自信。在我校的特殊教育中,为肢体残疾学生开设了音乐与美术的教学,旨在发展学生对音乐、图画的欣赏、理解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演唱、弹奏、画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第二课堂教学: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及举办展览、竞赛表演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能有所目标的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最终达到补偿教学的作用。

七.学习技能展现人生价值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残”总和“废”相联系,残疾学生一直被看成是家庭和社会的包袱、累赘。人们总会认为一个人只要“残”了就等于“废”了,很难掌握一技之长。正是这种世俗的观念给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但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肢全残疾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可以使肢体残疾学生掌握一项实用的技能,使其走向社会时有事可做、有活可干、能养活自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例如,我们吕残校开设了计算机、按摩等专业,还开设了德善服装厂,让残疾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学业完成后,在学校的服装厂里学习缝纫技术,在很大程序上解决了我校学生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能充满信心的参与到社会劳动中,从而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13.如何消除求职的心理恐惧 篇十三

关键词:撑竿跳高,教学,心理,大学生

撑竿跳高是由快速助跑有力的起跳及上肢有力撑杆举腿过杆而组成的跳跃项目,是田径项目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它因技术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和对身体素质特殊的要求,在客观上给撑竿跳高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不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如果在教学中仍按照讲解示范—纠正动作—学生在练习等模式进行,学生容易感到单调或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撑竿跳高失去练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对撑竿跳高的恐惧感。

1 学生对撑竿跳高练习的恐惧的主要表现

(1)心理紧张,神色慌张,步伐紊乱。

(2)插穴不准,降不下撑杆。

(3)助跑没有节奏、减速。

(4)不敢悬垂,后倒举腿。

2 产生胆怯恐惧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心理现象是共同相应的动因引起的。人的这种现象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印象,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经验的综合。要避免和克服这种胆怯现象,应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1 撑竿跳高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练习者既要有快速助跑,准确插穴,有力起跳,上肢有力撑杆后倒举腿过杆,学生必须付出许多体力,承受一定心理负担。因此,初学者会对此引起外抑制的强烈刺激。这种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中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引起恐惧的有关神经中枢相对抑制,从而导致大脑工作紊乱,失去对运动器官的支配,出现减速,插穴不准,降不下撑杆,不敢起跳等现象。

2.2 学生自身素质差。撑竿跳高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部分同学身体素质差没有力量及速度,学习技术动作困难,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2.3 看到其他同学失败或跌倒受伤的场面,会引起胆怯者的大脑皮层发生保护性抑制,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从而影响正确动作的完成。

2.4 因病及其他原因缺课,致使前后技术衔接不上,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胆怯的心理。

3 撑竿跳高教学中,克服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方法

恐惧心理在撑竿跳高教学中普遍存在,不少初学者,特别是胆小的学生对撑杆和横杆望而却步,甚至产生畏惧情绪和恐惧心理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一些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3.1 讲解生动,示范正确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要领做法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讲解的内容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心理上消除胆怯心理。

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看、听、练三者结合,这样在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记忆表象的参与下,以迅速学会单个技术动作。

3.2 降低练习难度,增强学生信心

由于撑竿跳高技术比较复杂,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前对跳高架及横杆有胆怯、恐惧的心理,这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有目的地降低练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3.2.1 立撑杆练习:

教学要求插穴、立杆、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手握撑杆斜放于穴斗里,学生助跑起跳后握杆向前立杆撑起。

3.2.2 用橡皮筋代替横杆:

学生对跳高横杆存在恐惧心理。因此,用橡皮筋代替跳高横杆可消除学生对横杆的恐惧心理,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

3.2.3 撑起举腿引体转身过杆:

助跑起跳插穴、立杆撑起、后倒举腿过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困难很大,但是教师手握撑杆于穴斗旁帮助学生向前立杆,帮助学生撑起举腿、引体转身过杆。这样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技术及节奏,增强学生完成动作掌握技术建立了必胜的信心。

3.3 运用“错觉”克服胆怯、恐惧心理

对于撑竿跳教学的初学者来说,传统教学法﹝降低高度难度﹞刚开始时可能有效但高度逐渐增高学生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一部分胆小的学生仍有畏惧心理而不敢过杆。根据这一情况,可用简易跳高架的制作方法:增加两个跳高架之间的距离,用橡皮筋两端系上重物挂在跳高架上做横杆。由于高度不变,宽度增加,给学生的视觉造成了似乎高度降低的错误感觉,同时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没有危险。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加完成撑竿跳高动作的信心和决心。

3.4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应耐心分析、细心指导,对于其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坚持正面教育。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具有鲜明性、生动性、真实性的图片、资料和比赛录像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让技术好、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可消除胆怯学生的害怕心理。

3.5 正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

5.1固定练习法。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能提高学生在练习中过杆信心。一般性练习中返复立撑杆摆腿,抓住悬垂的大绳返复跳撑、举腿、转体落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专项素质,又可通过本体感受器官使受到刺激后的反射活动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

3.5.2 诱导练习法。

在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不在杆的正上方而是在杆的前方,身体经常碰杆或砸杆而失败。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撑竿前立不够身体跟不上撑杆,二是摆动腿高抬前摆不够身体重心与撑杆夹角过大,三是悬垂举腿的方向不对。因此,除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外,做一些有力掌握撑杆跳动作技术的诱导性练习,对学生顺利学会撑竿跳高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3.5.3 语言提示法。

在学生反复练习中纠正错误、改进动作时,要多采用“提示”、“强调”等第二信号,如插穴立杆时喊“前送”、后倒举体时喊“撑举”、过杆仰体时喊“后倒”等。用这些语言信号给学生以刺激和强化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5.4 正误对比法。

初学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动作,教师必须用正误对比帮助学生分析正确与错误动作,如速度、角度、方向等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动作不规范等应及时指出错在哪里,再结合正确的示范动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强化动作技术。

3.6 技术教学与素质练习相结合

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应付难度较大和一定危险性的动作能力时,胆怯、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失。因此,进行一些有效的素质练习来增加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动作能力是消除学生胆怯、恐惧心理的主要手段。

3.6.1 速度练习:30米跑和持撑杆跑,加速跑及变速跑等。

3.6.2 跳跃练习:如立定三级跳、跨步跳、跳深等。通过以上练习,可增加学生的腿部力量。

3.6.3 进行各种腰腹及上肢力量。如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悬垂举腿等。

4 小结

1.撑竿跳高教学中存在学生的胆怯、恐惧心理,心理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撑竿跳高教学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撑竿跳高教学的恐惧及胆怯心理。

3.在撑竿跳高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训练,有助于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编写组.高等学校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4.如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篇十四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善于嫉妒他人的孩子经常会与他人比较,若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时,会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而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大部分人会对自己的嫉妒进行自我调控,可见,嫉妒心强,爱嫉妒别人的孩子只是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引导得法,孩子的嫉妒是不难克服的。

解决方法:

建议一: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嫉妒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孩子嫉妒一个同学时,她就不会对那个同学表现出友善的行为,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因此,孩子嫉妒的同学越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二是嫉妒会让孩子心里感到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孩子由于老是想着别人的事情,常常会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嫉妒他人其实是一种庸人自扰,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同时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视别人的长处,容忍别人比自己出色。

建议二:教育孩子承认差异

父母要教育孩子,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如果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就会接受不了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不要过高地看待自己,也不要过低地看待自己。千万不要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反而会导致孩子过多地注意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建议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虽然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却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父母教育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能再前进一些吗?”“我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等,同时,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追赶他人。

建议四: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如果别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应该正确看待,要看到其中的艰辛,对于别人的成绩,不要过分在意,采取贬低、打击的态度,而是要抱无所谓的态度,奋发图强,超过他人。如果孩子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孩子就可以克服嫉妒的心理。

建议五: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

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名人名言:

嫉妒之心不可有,上进之心不可无。

――中国谚语

15.谈如何消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 篇十五

压抑心理:一些学生作文为应试型, 属“遵命”写作, 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 学生就感到十分压抑, 情绪低落, 哀叹写作的无奈与烦恼。其次, 作文有明显的时限性, 学生有时要废寝忘食, 日夜奋战, 形成紧张、厌倦的压抑心理;另外, 表达方式的制约性, 许多条条框框严重束缚学生手脚, 文思被层层“枷锁”所制约, 更令学生心理苦闷, 甚至于有搁笔解脱之想。

畏难心理:对待作文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 作文功底较差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害怕作文、厌烦作文, 常常面对作文题长吁短叹, 写不下去, 不能从作文中产生满足与成就感, 经常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体验, 而这种消极体验会因作文的失败而越发严重, 以至于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丧失了信心。

自卑心理:有些学生面对作文本上的低分数和评价不高的批评, 或是体验着失败的苦恼, 或是感受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 心理上逐渐产生了自卑感;自尊心与自信心降低, 渴望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需求受到限制, 并逐步发展成影响作文积极性的心理障碍。

表象缺乏: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依赖于感性认识所提供的材料——概念和表象。表象成了从感知过渡到思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学生作文常常有这种情况, 有的学生持笔茫然无话可说, 迫不得已写出的文章往往材料贫乏, 语言干瘪;有的甚至连基本字数要求都达不到, 这就是表象贫乏的后果。

思维刻板:学生作文的通病就是缺乏新意, 平平淡淡, 表现为题材选择、情节构思、表现手法上的雷同与陈旧, 给人千人一面, 千文一腔的感觉。其实, 当今的学生置身于火热新的时代, 感受着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 时代为他们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天地, 他们本应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笔流如水, 常写常新, 但作文时却选材范围狭窄、思想立意肤浅、构思落入俗套、内容缺乏新意、审题抓不住中心、作文平淡无奇等, 这与心理障碍引起的思维刻板不无关联。

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产生有个人主观上的原因, 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主观原因:学生自身知识欠缺, 基础较差是学生作文畏难、自卑和压抑的主要原因。一些学生对语文中的基础、概念不清, 不能将讲读课、自读课中的知识概括出来, 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虽然学了一些作文的技法、章法, 但仅仅是停留在了解、记忆阶段, 不会借鉴, 不会运用, 不能迁移, 不能在作文训练中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客观原因: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首先, 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封闭和半封闭的, 基本囿于命题作文的框框, 训练明显不足;猜题押题, 忽视学生写好文章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次是评估失当。有的老师意识不到作文讲评的重要性, 对少数优秀作文大加肯定, 而忽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 从而让他们丧失信心, 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再次, 老师对作文审题的唯一正确性, 养成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求同思维习惯,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阔与深刻, 活跃与发散, 缺乏新颖性、独特性、流畅性。当情况发生变化时, 表现为思维的固执和迟钝。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对策

为了消除写作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师生进行必要的自我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 培养成功意识, 调节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相信自己, 才有可能成功。学生作文中的畏难情绪, 已成为写好作文的心理障碍。它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干扰认识过程的深入, 妨碍智能的发挥, 如果对这种消极情绪不及时调节和消除, 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反感, 导致对作文的厌恶与对抗。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有效的方法是培养成功意识:要尽量挖掘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 大至节段篇, 小到字词句;写出中肯、醒目、赏识性的批语。小小的成功, 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升腾的喜悦, 精神的满足。这种喜悦与满足反过来又成为作文的动机, 增强他们写作的投入感, 不断自觉地愉快地去自我追求和实现这种成功。

(二) 培养观察能力, 留心生活。

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反应, 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为人的大脑加工厂提供丰富的原料。学生在作文中所把握的感性材料丰富、详细, 才能在写作中“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因此,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是热爱生活、留心生活, 要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就要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 不断丰富知识, 积累写作材料, 作文时才能浮想联翩, 有话可说。

(三) 培养思维能力, 抓住本质。

学生写一篇作文至少要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和“如何写”这三点, 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跳出课文圈子, 进行联想思维、想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多维训练。用横向联想, 丰富学生的素材, 使学生笔下有“水”;用思维的纵向开拓, 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用逆向反思, 激发学生的灵感。督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变思维迟缓为敏捷;变思维指向模糊为明确;变思维滞涩为流畅。

防止压抑、破除畏难、消除偏执、融化冷漠、驱除自卑, 凡此种种, 定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

摘要: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 一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活动。对于写作的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 对此, 写作教学需要找出消除和防止心理封闭的措施。

上一篇:街道平安建设宣传方案下一篇:音乐文学专著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