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2024-10-09

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7篇)

1.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篇一

随着**平台的日益发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有**演讲稿、原创文章等文案的。如果你有**自媒体文章的需求,**平台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都有哪些**平台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其一,网络**。最常见的**平台就是网络**平台了,从相关网站上在搜索栏里输入自媒体文章**,就会找到很多与我们**需求一致的**平台,我们可以根据**的质量、价钱等方面来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平台。

其二,实体**。如果你对网络**不是很放心,就可以选择实体的**。全程面对面交易,可以实时明确**的进度,方便大家监督**的工作,可以说是最安全稳妥的一种**方式了,**觉得很适合大家去选择。

其三,个人**。就目前来说,个人**平台是最为方便的一种**,不需要走那么多的流程,**只有个人来为你进行**服务,从一开始的沟通到**都由一人完成,也不用担心信息的遗漏与传递错误。

其四,选择**平台的另一面。选择**平台的帮助固然方便,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的工作人员能更好的完成**自媒体文章,我们有时会提供一些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是也要时刻警惕,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与隐私。

以上就是**自媒体文章的平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篇二

但是大多数视频拥有者, 都没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视频产品。他们只能依托在视频门户的渠道垄断下, 让自己的内容成为门户中千万视频其中的一个, 无法建立独立的品牌和铁杆粉丝。而对于用户来说, 观看视频需要消耗大量的手机流量, 这往往让他们仅在WIFI环境下, 才会选择在线观看视频。这样的现状, 无疑让很多视频拥有者错失了用户;也让很多用户与优秀的作品擦肩。

中国联通8月5日在北京推出的WO+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为这一现状提供解决方案。中国联通在业界较早的提出“能力开放战略”, 一直以来都积极部署运营商资源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的融合创新, “WO+自媒体平台”正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

“你只需要一个视频, 就能零代码创建自己的视频产品”——WO+自媒体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内容上线、页面制作、产品运营和营销, 使每一个有价值的内容都能浮出水面, 搏击长空。借助联通运营商资源和平台性能的力量, WO+自媒体平台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1) 一键生成点播/直播页面, 轻松建立专属视频小站。WO+自媒体平台以可视化、模块化的形式将平台功能提供给广大平台使用者, 使用者们无须了解复杂的底层网络, 无须必备专业的编程能力, 只通过上传、拖拽、选择等极简单的操作就能快速生成属于自己的前端页面和视频小站。

(2) 流畅上传、自动适配、快速分享。运营商级平台性能, 无限空间存储, 独享网络带宽。平台还实时监测市场新出现的设备分辨率, 视频上传后自动转码, 并迅速自动适配各种移动设备。

此外每个视频小站及小站中的单页面都可在后台生成独立二维码和短链接, 直接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扫一扫, 或复制内容短链接, 可直接分享或推广至微博/微信/QQ/论坛/Banner等任意位置。

(3) 多种计费模式自由选择, 为营收保驾护航。WO+自媒体平台是首个运营商开放全部定价权限的平台, 0.1元-15元的计费区间, 每个视频的定价都可由合作伙伴全权决定。还有单点, 包月, 包站, 替好友买单, 替所有用户买单等多种购买模式, 可与任意计费点自由组合。

(4) 多方大数据融合, 实时查询产品相关数据。平台可实时查询已推广页面的PV、UV、付费记录, 用户列表, 收益统计等数据, 辅助每个合作伙伴了解自有产品现状, 并以此调整运营营销策略。

(5) 提供观看免流服务, 让用户随时随地, 看Ta想看。使用WO+自媒体平台创建的视频内容, 联通3G/4G用户购买后观看视频将不再消耗手机流量, 移动和电信用户则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让用户更加能够更加便捷地在第一时间欣赏到精彩内容。

依托运营商平台以及众多创新功能服务, 并从中获得丰厚回报;在中国联通WO+自媒体平台, 每个拥有视频的人都可以轻松实现拥有专属产品的梦想, 快速打造优质的移动视频产品。

3.“自媒体”式的电商导购平台 篇三

怎样想到这个项目?

Monogram创始人陈昊杰认为,美国的电商较多,除了亚马逊,还有很多分散的品牌电商;时尚消费上,国外的消费者崇尚个性品位和特色,不一味迷信大品牌;同时,美国有大量的时尚博主,风格独特,独立设计师也很多,有很好的商业发展土壤。他们有机会出现在米兰、巴黎、伦敦等时装周上。甚至一些线下的商场有专门的买手,通过时装周与设计师品牌直接洽谈、下订单,买断商品销售。

陈昊杰是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之前在亚马逊做产品工作,他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设计师品牌和时尚博主以及电商对接起来。

他给这个产品取名叫“Monogram”,字典里对它的解释是:“交织字母, 花押字——即由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交织成图案状, 用作信笺、商标等的标记”。LV Monogram包,Gucci的双G标,Chanel的双C标,几乎所有欧美有点历史的奢侈品品牌都曾经选用过monogram的花纹来作为自己的LOGO。

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在哪里?

Monogram在2012年11月份推出iPad版,今年5月推出新版,包含Web、iPhone、iPad三个版本。“我们和美丽说、蘑菇街不一样,不仅仅有图,还有深度内容,比如某一个时尚产品的故事等等。我们尝试把内容跟电商结合得更完美一些。”陈昊杰说。

在这个定位背后,是所推荐的产品的差异。Monogram介绍的产品单价比淘宝上的普遍要高,这意味着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时决策成本更高。所以,在帮助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单单一个图片恐怕难以说服消费者,需要更详细地沟通设计理念和产品内涵,从更深层次达成认同。

Monogram上的内容怎么产生?由时尚博主、时尚达人、用户,以及入驻的品牌设计师来创造。只要在Monogram上注册的用户,经过审核之后,被认为有能力产生好的内容,都可以创建时尚杂志。这和现在流行的“自媒体”类似。同时,也可以在著名时尚博主的杂志上投稿,借助他们的影响力让普通用户产生的时尚内容更迅速地得到关注。这样,就形成以人或品牌为主导的各种“时尚杂志”。消费者可以订阅,进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所有这些流量都会指向销售这些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

除了美国的设计师品牌,目前Monogram也在和国内的设计师合作,把他们的作品推荐到美国市场

下一步计划?

“目前Monogram已经接入美国3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并有100多名著名时尚博主加入。”陈昊杰说。Monogram在美国及中国上海都设有团队,其另一位创始人陈俊宇之前在银泰网工作,还有一位创始人Kristen Slowe,是San Francisco一所时尚学院的教授。他们计划,在合适的时间面向国内市场帮助国外的设计师品牌进入中国。

4.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篇四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降低了信息传播门槛, 拓宽了交流广度, 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重要的交流和宣传载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独立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劣势, 社会评价较低、考生普遍认知不足等因素一直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独立学院构建了新兴的宣传平台, 独立学院只有调整宣传策略, 积极借助自媒体手段, 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 才有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学院品牌。

一、自媒体对高校宣传工作的双重影响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时代的来临, 对每个行业、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自媒体已成为更多人社交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 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 为24.6%。在自媒体平台方面, 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 网民使用率为30.6%, 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 使用率为27.3%。[3]由此可见, 高校学生已成为自媒体的主要用户之一, 而自媒体在社会、学生群体的普及应用势必会对高校的宣传方式带来影响。

(一) 自媒体为高校宣传工作拓宽途径

(1) 提供新的宣传载体和形式。包括校报、校广播站等在内传统的高校宣传方式在今天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时效性都在慢慢减退。以微信、微博、贴吧等为载体, 集文字、图像、语音、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宣传形式更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多元化的需求, 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和关注;同时, 借助自媒体手段可以将高校以更快的速度、更生动的形式、更广的接受面宣传到社会中, 利于高校影响力的扩大。[4]

(2) 加强高校与学生、社会的沟通。正是由于具有开放性, 自媒体可以实现高校与学生更加紧密、实时的交流, 利于宣传工作由单项灌输到双向互动, 由古板说教到情感交流。作为学校的一项软实力, 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正在成为社会、考生和家长了解一所高校的重要窗口之一。

(二) 自媒体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挑战

(1) 对传统的宣传理念提出挑战。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拥有较强的话语主动权, 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控性。随着自媒体的出现, 社会、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 更乐于成为舆论的参与者甚至是引导者。宣传教育话语权逐渐向“个体”与“权威”两家并存转化, 这种转化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宣传工作的理念。如果不正视这种挑战、转化宣传理念, 高校宣传工作将处于一种“失语”状态。[5]

(2) 增加宣传工作的难度。自媒体对高校宣传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 在传统宣传手段还不能淘汰的前提下, 建立、运营各类自媒体平台,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 自媒体平台的宣传更加强调双向交流沟通, 这需要工作者有更强的包容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独立学院在自媒体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截至2014年6月, 全国已有独立学院283所。据统计, 到2013年底, 独立学院在校生275.3万人。[6]但同时, 在社会、考生和家长中间, 存在着对独立学院认知模糊、习惯性偏见甚至是歧视, 其中固然与独立学院自身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有关, 但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学校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学院品牌未完全树立有很大关系。与其他高校相比, 独立学院对自媒体的应用起步较晚, 重视程度不够, 直接影响了对内对外的宣传效果。目前独立学院在自媒体宣传方面普遍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 宣传理念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已建立了不同种类的自媒体平台, 但对于自媒体的宣传理念还较为落后, 出现了只为招生而宣传、过度强调母体高校的优势而忽略展示自身特色、运营缺乏常态甚至出现“僵尸号”……对自媒体平台认识不足, 导致独立学院的自媒体运营拉大了与其他高校的差距。由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全国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的前100名中, 很难看到独立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以2015年4月5日到4月11日的排行榜为例, 在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的前100名中有3所非公办院校, 没有独立学院上榜, 无论是发布数、阅读总量还是影响力, 独立学院都远远不及其他高校。[7]

(二) 宣传效果有限

通过自媒体平台未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是不少独立学院的通病, 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例如, 在宣传形式上, 未能真正借助自媒体的特点发布消息, 而只是简单地复制传统媒体上新闻、消息;在发布内容上, 局限于学院的会议、社团活动、消息而较少涉及校外事件, 对外影响力较弱;在发布渠道上, 沟通交流平台不畅通, 如微信、贴吧等自媒体实现了双向互动, 但有的独立学院没有重视用户的反馈, 而只是一味地单向传播消息。

(三) 宣传机构不完善

独立学院受办学条件有限、运营经验不足的影响, 目前宣传机构不完善, 特别是宣传人员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宣传机构普遍设置较分散, 通常是由一些部门和事件参与人零星、被动地提供宣传素材和稿件, 宣传工作者挖掘宣传素材的主动性不足, 且对宣传的策划较薄弱。

三、自媒体时代独立学院宣传的策略选择

(一) 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整合机制

在自媒体时代, 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不是要抛弃传统媒体、只利用自媒体, 而是要将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结合, 发挥双方的优势, 传统媒体有着严肃性和多年积累的公信力, 自媒体有着广泛用户和影响力。只有注重多种媒介的融合, 才能达到正面扩大学院影响力的目的。

(1) 充分挖掘利用自媒体的功能。独立学院有必要充分挖掘自媒体在宣传推广、沟通联系等方面具有较强大的功能, 充分利用其发布学院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特色, 引发社会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 要充分了解自媒体平台的功能特点和用户需求。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显示, 67.54%的用户喜欢文字简洁并配图的新闻方式。[8]由于自媒体是一种快节奏的媒体形式, 简洁的文字, 有趣的图片会吸引用户的眼球, 使用户产生阅读兴趣。在利用自媒体平台时要充分考虑用户对自媒体上信息的关注点。

(2) 利用传统媒体, 强化塑造独立学院的公信力。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 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依旧强大, 人们对于报纸、电视所传播的信息依然保有较高的信任度。目前独立学院比较缺失社会信任度, 缺少让大众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学院的方式。因此, 应坚守传统媒体这一阵地, 将与独立学院自身有关的重大事件通过媒体刊登, 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提高社会上的的信任度和口碑。

(二) 主题策划形成宣传长效机制

各类自媒体平台的涌现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但媒体只是传播载体, 如果没有传播内容为核心, 只有花样繁多的传播形式产生不了好的宣传效果。对于独立学院的自媒体宣传来说, 要讲究宣传策略, 注重宣传的长效机制。

(1) 注重持续长效宣传, 追求效果累积。当前, 独立学院的宣传主要是为招生服务的。据统计, 出去招生期, 部分独立学院甚至没有对外宣传。其实, 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围绕招生进行的生源竞争宣传, 更重要的是作为学院教育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打造独立学院品牌强有力的工具。[9]自媒体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淘汰率高, 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独立学院来说, 如果只在一段时间出现在自媒体上, 依然凝聚不到大众的关注。因此, 要想寻求长远发展、塑造影响深远的品牌形象, 需要将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

(2) 其次加强线上线下的联系, 提高宣传敏感度。传播内容的匮乏是部分独立学院难以持续进行自媒体宣传的原因之一, 这就需要提高宣传工作者对国家时事、学院事件的敏感度。例如, 以开展院庆活动、承办重要会议等为契机, 对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自媒体宣传;结合社会热点, 将学院的社会志愿服务以系列活动的形式推到线上;推出与学院有关的带亮点的话题讨论、投票等活动, 进行线上推广等。

(三) 建立健全宣传管理机制

(1) 建立自媒体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在建立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基础上, 打通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学生团体建立的自媒体的横向联系, 最大限度地聚合自媒体平台的用户群体, 努力达到一个声音对外的效果。另外, 作为社会、学院、师生三方, 在自媒体领域各有擅长, 只有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充分分享和整合, 才能达到学院宣传的最佳效果。

(2) 建立舆情监督监管机制。在“人人为记者”的时代, 每时每刻通过众多的自媒体平台都在发布各类信息, 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具有不可预计性。因此, 独立学院要加强对自媒体的舆情监管, 包括构建舆情收集分析、舆论引导和疏导沟通机制。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 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 及时收集与学校、师生相关的信息, 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 为加强舆情引导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社会大众对独立学院了解不足, 自媒体平台上常会出现相关的不实报道或传闻, 因而必须建立一套快速的舆论引导机制。在出现不实消息时, 要及时进行舆论引导, 在了解舆情的同时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 对影响学校和师生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理, 把这些信息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学院有关部门要及时发布新信息, 让师生、社会尽早了解事情真相并进行正面传播;另一方面, 自媒体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应自身诉求的平台, 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 要及时反馈处理, 引导以合理合法的形式寻求解决的办法, 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的桥梁沟通作用。

(3) 建立宣传人员培训学习机制。宣传人员是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主力, 要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和学习, 加强宣传工作队伍网络技术能力, 特别是对自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 针对独立学院教职工中相关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 可以尝试发掘在校生中的技术人才。目前积极活跃在各类自媒体平台上的用户中, 高校学生占很大比重, 积极引导他们以更开放的思维、同龄人更易接受的形式帮助学校进行对内对外宣传。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除了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外, 还要注意打造学院的宣传软实力, 树立“全媒体, 大宣传”的理念, 发挥自媒体的优势, 建立集推广、沟通、服务于一体的宣传平台, 同时积极与传统媒体相融合, 这样才利于树立起独立学院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焦树民.论自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4) :100.

[2]许同文.技术赋权与资本理性自媒体传播场域话语权研究[D].郑州大学, 2014.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shtml.

[4]迈克尔·波特, 乔斯琳·华莱士.自媒体时代, 我们该如何做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5]丁凯, 宋林泽.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宣传教育网络建设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 2015 (4) :50.

[6]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2013[R].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编辑部, 2013.

[7]全国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N].中国青年报, http://wx.shenchuang.com/article/2015-04-13/660294.html.

[8]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R].速途研究院, http://www.sootoo.com/content/491706.shtml.

5.自媒体vs平台如何互相借力? 篇五

最近自媒体特别红,而且有特点的自媒体在平台上表现出众。papi酱的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6分钟之内突破“10万+”阅读量,近日还拿到了真格基金和罗振宇1200万的投资。

自媒体人在网络上扑腾起来之后,平台也跟着着急了,纷纷展开了自媒体补贴大战,春天真是个忙碌的季节。

互相借力

在平台大力扶持之前,自媒体们还处于相对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式生产状态,就市场情况来看,可粗略划分为两种赚钱路径:一种是以大象公会、严肃八卦、六神磊磊读金庸等为代表的花式打广告派,当然即将登场的还有papi酱;另一种是以一条、罗辑思维和毒舌电影为代表的卖货思路派,已经有了自己的商品和生意模式。

如今平台出现之后,自媒体资源开始被聚拢,这预示着小作坊式生产正在向品牌化的方向转变。

平台能为自媒体人带来什么利益呢?

首先是流量拓展。腾讯的企鹅媒体平台和今日头条本身的媒体属性,再加上兴趣分发的智能技术等,都能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丰富的推广渠道,增加文章流量。

然后是重要的商业价值。平台为了吸引优质的自媒体人,都会把平台上自媒体的广告收入部分或全部归为自媒体人所有,甚至会为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人发放补贴。

接着是创业服务。内容平台会为创业者提供内容生产、办公空间、数据分析、行业沙龙、融资对接等创业服务,增进其对行业的了解。

而在内容平台的角度,一方面是希望聚集更多的优质自媒体人,创作更多的内容,服务并扩大现有的用户群体,实现优质内容的更精准分发,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内容创作者盘活广告商资源,即平台通过内容连接起创作者、粉丝、广告商三方的关系,广告商为平台版面付费,平台为创作者提供内容生产分发服务,粉丝消费创作者的内容,广告商背后的商家赚粉丝的钱,形成一个大的平台商业生态。

不过,补贴只能暂时地留住自媒体人,平台还需要考虑如何留住独家的自媒体内容。如果每个平台都生产同质化的内容,则平台很容易变成给别人做嫁衣——自媒体人的平台依赖性很低,他们的内容当然希望每个平台渠道都发一遍,从而加大自己的粉丝数和文章的点击量。

也许只有在根据自己的用户特征和定位建立起独特的内容定位之后,平台才能真正留住优质的自媒体人,并和目标用户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6.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篇六

互联网虚拟社区早已进入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音乐学界也有学者提出关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音乐田野的倡议。笔者认为,近年迅猛发展起来的自媒体平台,如同互联网上的“民间社会”,与承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民间土壤具有诸多相似性,所以探讨在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中如何对待和使用自媒体平台是一个更具必要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一、自媒体平台是传统音乐

文化遗产栖身的虚拟家园

自录音技术问世后,音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就开启了新纪元,音像同步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再次强化了它的传播和发展。虽然这些技术也给音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时至今日,数字音像化仍是保存和传播音乐最合适的方式。对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音乐文化品种而言,将其数字音像化在目前看来更是迫不急待的事。但无论是专门机构还是专家学者,需要做的事似乎都很多,而时间、精力、财力等也都很有限。传统音乐文化体量丰富,分布面广,对其进行收集更非专业机构和专门人员所能完成。在当代信息化进程中,互联网、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无论在山寨水乡还是牧区渔村,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各地、各民族中已有而且还会有不少接受过现代教育又关心家乡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局内人(当然也还有一些造访他们的旅行者),他们无论是身在故园,还是离散他乡,都可能随时利用手中的设备拍下一个个携带“我文化”“我特色”信息的视频发布在互联网上。这样,自媒体平台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展示“我眼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阔空间。

以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某省传统乐种{1}为例,仅通过360和百度这两个搜索引擎,我们就可以看到若干视频。(见下表)

通过对上传者资料的粗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类视频大多来自局内人和造访他们的旅行者的自媒体。这些数据肯定不精确,但也不是全部无效。其间可能有重复的,也有名实不一的,当然因文件名与搜索关键词不同还未被统计进来的。但总的来看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尽管良莠不齐,可也不乏珍品。

20世纪70年代,集真实直观、声像兼容、传播广泛、易于保存等影视特点和理论性、学术性等人类学特征于一体的影视人类学已发展为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我国音乐学界也早有专家学者发出过尽快摄制“影视音乐民族志”之类的倡议。但若聚焦传统音乐研究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大众传媒中出现的介绍宣传传统音乐舞蹈文化的影音作品不少,可是能作为影视音乐民族志的作品在我国似乎还并不多见。当许多各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消亡前还未能被我们本已拥有的技术留下音像的时候,我们也只是留下遗憾。不过我们发现,有了自媒体平台和局内人及其他热心人士的参与,大众媒体、专门机构和专家学者还来不及顾及的许多传统音乐遗产正在互联网上不断现身,甚至可以说得以重生。

二、自媒体平台是进入传统音乐文化

田野的新路径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研究也是一种保护手段。从目前来看,田野调查仍然是研究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主要方法。不过,由于各地特别是承载大部分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乡村都已出现了频繁的人口流动、传统族群的离散、成员生产关系的改变等诸多现象,传统田野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现实面前,采用新的技术,开辟新的路径,启用新的范式,是减少、克服传统调查方法的受限和缺陷的一个思路。自媒体的发展,为这一思路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在此,笔者列出以下几点:

1.通过自媒体发现田野。在学术界,有学者将学术调查田野点分为“熟地”和“生地”两种。通常来说,如果需要到已有多轮学者研究过的田野点,也就是所谓的“熟地”进行研究,一般较容易找到进入的线索。但要去发现一个无人或少有人涉足过的田野点,也就是所谓的“生地”,可能就需要一些特别的信息或“机缘”了。今天的自媒体平台,提供了许多“熟地”“生地”的信息。

2.通过自媒体沟通田野。自媒体有定向传播的特点,通过自媒体发布音乐遗产信息的网友往往是认同该遗产的局内人或旅行者、研究者。自媒体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某一个平台(比如个人主页、博客或论坛)发布时,都会留下发布者的信息。有真名,亦有网名,但网名在现实中都有对应的发布主体。所以就一般而言,尽管这些网友的真实身份可能一时不明,但大多能通过他们留在个人主页、博客、论坛等平台上的信息,联系上现实中的本人,在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中,由生变熟。

3.通过自媒体鸟瞰田野。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正源源不断地被上传到互联网,有的关联信息在量上已接近甚至远远超过一个具体田野点的材料,如上表统计的“芦笙音乐”“侗族大歌”等视频资料,在现实的地理空间中恐怕没有哪一个具体的田野点能收集到这个量。另外,自媒体也不只有视频这种内容和形式,还有文字、图符、超文本等内容,这实际上已构成一种新的虚拟的“数字化田野”。通过自媒体平台,研究者可以鸟瞰拟调查的田野。

三、利用自媒体平台做“田野调查”

自媒体平台既是一个存现音乐遗产的空间,还是一个由个人以信息为媒体主动自发形成的虚拟真实社会。这里有音乐文化研究所需的音、图、像,还有网民的许多相关言论。对于研究者来说,它既是获取研究材料的路径,也是体验音乐文化遗产的“田野”,而且是可以让许多音乐文化遗产得以延年益寿,甚至开枝散叶的新“田野”。只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实地田野相比,它有相似,也有相异。所以在这个“田野”上做研究,也需要传统方法之外的一些新方法。

(一)自媒体“田野”调查的理论基础

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音乐文化遗产的虚拟“田野”,同时它也提供了进入现实田野的路径。传统的田野调查方式通过自媒体平台和即时的视讯软件(如QQ、微信)和通讯工具(如手机、电话),也可以实现对自媒体田野的一些调查工作。但自媒体毕竟是有自身特点的“田野”,所以还需要探索更为适用的理论。

1.马库斯的多点民族志理念

1984年,乔治E.马库斯(George E. Marcus)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民族志的当代问题》(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Ethnography in the Modem World System)一文中,提出了“多点民族志”(multi-sited ethnography)的理念。1996年,他又在“Ethnography in/of the World System: the Emergence of Multi-Sited Ethnography”一文中进行了总结性阐述。{2}马库斯认为,传统的民族志研究通常是单点的(single-sited),即研究者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长期的田野研究。但在全球化时代,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乡村,人口的流动、信息的交流、文化的融合都已成为普遍的事实,故全球化背景下某一地点的社会文化研究,应拓展单点民族志研究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追踪和关系探讨,进而揭示更为宏大的社会文化结构变迁。{3}

2.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思维方式

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觟nberger)与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 Cukier)合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一书于2013年面世。该著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是一个被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与移动通信带入的以“PB”(1024TB)为单位的结构与非结构数据信息的新时代。面对“大数据”,信息分析将出现三个转变:一是信息分析“更多”,研究者将面对全体数据而非随机样本;二是信息分析“更杂”,它要求研究者在扩大数据规模时要学会拥抱“混乱”;三是信息分析“更相关”,需要研究者善于找出原本毫无关系的数据间的“关联性”。其中第三个转变,也即对信息分析“更相关”的认识最为重要。{4}

马库斯的“多点”理论提醒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要注意进行多角度的追踪和探讨。舍恩伯格提出的“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拥抱混杂”“寻找关联”等思维方式在音乐遗产的自媒体平台研究中也是有启发性的,可借鉴的。这一思维方式与马库斯“多点”理念的结合,即为利用自媒体平台做“田野调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自媒体“田野”调查的方法

1.蹲点与追踪

蹲点调查法即指长期在一些相对具备规模(有一定文化空间意义)的论坛或虚拟社区进行调查。与在现实田野中的住居式参与观察方式相似,研究者可以对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虚拟社区进行长时期的关注。不同的是,对于一个研究个体而言,通常只能在一个现实的田野中进行考察,而面对自媒体平台,则可以同时以“会员”(虚拟局内人)的身份对若干虚拟社区进行实时关注。

追踪调查法即指研究者对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信息进行“多点式”或“环链式”考察。这种方法在我国传统音乐的调查中早已使用,只是由于研究目标和研究者的时间、精力、财力等各种原因,一般都没有做得如理想中那样系统。但有了自媒体平台,追踪调查法在很大程度上可让研究者摆脱时间、精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像马库斯所提出的那样更大范围、更宽视野、更深层次地考察音乐文化遗产。另外,自媒体平台上的超文本,即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本身就是基于“追踪”的思维设计的功能,为追踪调查又增加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2.辨伪与遴选

众所周知,科技是把双刃剑。自媒体平台为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便捷通道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因为这种不设底限的便捷性和鱼龙混杂的丰富性而给调查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相比实地田野调查,信息的辨伪和遴选在自媒体“田野调查”中显得更加重要。

从实际情况看,自媒体平台上的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讹误,辨识难度较大。以视频信息为例,常见的不实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假名托古。发布者为资料标注了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类的标签,但实际上可能是假借传统名义以突出其特色。(2)张冠李戴。即发布者资料标注的是此地、此民族、此乐种或此乐曲等信息,而实际可能完全不同。(3)攀龙附凤。即发布者有意或无意将资料标注为某一知名度较高的乐种,但其实不是。(4)移花接木。即发布者或制作者利用蒙太奇技术从不同的音(视)频素材中剪辑组合而成的资料。针对上述情况和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辨伪方法。笔者认为,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1)文献印证。借鉴我国传统学术研究中实物与文献印证的“物文印证法”、文献与文献互证的“文文互证法”等方法,利用文献与视频、视频与视频相互印证的方法来辨识资料。(2)音声鉴别。利用已有的音乐经验,辨别视频中音声信息的真伪与价值。(3)图像鉴定。视频图像暗含着拍摄技术与场景的信息,通过光线明暗、景深倒影、场景转换、影音同期、穿帮镜头等技术细节可以识别出视频资料的一些摄制信息。(4)网民言论。具有公开性、即时性的自媒体平台信息,不只有研究者在关注,还可能为其所标称文化的局内人和其他知情者、关注者所获悉,这些局内人和知情者、关注者可能会针对信息发言,这些言论可以为研究者对信息的辨伪提供有意义的佐证。(5)实地调查。自媒体平台毕竟是一个几乎没有准入机制和质检员的信息集市,对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说,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还需要研究者亲临实地调查,予以确证。

四、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传统音乐

文化研究成果

自媒体平台使用的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即时性和低成本等优点为专家学者传播传统音乐文化、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主张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和渠道。站在一个传统音乐爱好者和学习者的角度,笔者还期望能通过更多专家学者的自媒体平台,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来自田野的,在公共媒体上鲜见的传统音乐音像。每位从事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有自己关注的对象和收集的音像,希望专家学者们从中遴选出一些音像资料特别是那些珍稀的,当下已很难听到、见到的传统音乐音像资料发布在自己的博客、日志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并最好针对普通的传统音乐爱好者配上专业的解说或介绍。

2.经专家学者系统整理的对某一地域、民族或乐种、乐人等传统音乐文化事象的研究成果。希望专家学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专业视角和通过音、谱、图、文、像等各种形式对某一传统音乐文化事象相关研究成果的立体呈现,引起相关音乐文化主体对本地区、本民族或本族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心,激发文化自豪感,从而促进他们主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动。

当然,由于现有的法律规约对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还有许多未及之处,学者在使用自媒体平台时,要有科学和伦理的自律意识,要顾及知识产权、主体心理、文化信仰和禁忌等问题。

结 语

自媒体平台已是一个日渐壮大的保存和展现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虚拟空间,其发展势头已让学者在进行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时难以回避。相信不少学者在田野调查中都会收集到局内人自行录制的各种音乐光碟,也可能会被调查对象要求为他们摄制光碟,或被要求将采访他们的录像复制给他们。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主体的这些诉求,本身也应成为学术研究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自媒体平台当然也承载了这类诉求信息。寄居于自媒体平台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与留守在乡村、流浪于都市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一样,同样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对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不是否定传统实地调查的作用和意义,也不是认为基于自媒体平台的研究可以取代亲临实地的调查,更不是鼓吹自媒体无所不包、研究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走捷径这类思想。而是认为:在信息化浪潮无孔不入的当代,社会各领域正在以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种种个人意志无法左右的现象和规律,我们似应因势而行,在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研究中,既要关注遗产的传统存现形式,使用经典学术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关注新的现象和存现平台,拓展思维模式,探索适用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Marcus, George E.1995.Ethnography in/of the World System:The Emergence of Multi-sited Ethnography,[J].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美]乔治·马库斯《十五年后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满珂译,《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

[5]杨沐《家乡、田野、信息技术、互联网——21世纪(音乐)人类学田野考察方法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7]于平《大数据时代的艺术学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1} 这里是按传统音乐乐种的概念作的划分,而非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名称。

{2} [美]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6页;乔治·马库斯《十五年后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满珂译,《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第12—21页。

{3} Marcus, George E.,1995,“Ethnography in/of the World System:The Emergence of Multi-sited Ethnography,”[J].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24:95-117.

{4}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陈忠松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7.自媒体宣传平台列表 篇七

说到美国自媒体的发展平台, 自然离不开Facebook (脸谱) 、Twitter (推特) 、You Tube和Instagram四大社交网络平台。凭借各据特色的发展理念, 这四大社交平台基本涵盖了全美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群。本文以4大社交平台提供的数据为基础, 试图梳理目前美国新闻类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Facebook:自媒体最大“集散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Facebook的出现对于传媒业的发展也是一次革命。目前在Facebook上入驻的自媒体数量最多, 影响力也最大。从数据上看, 全美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都会在Facebook上开设专栏, 因此基于Facebook的数据应该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目前包括美国三大报和ABC、NBC、CBS、CNN、FOX这样的传统电视媒体都在Facebook开设专业频道, 其用户群和点击量几乎垄断了新闻类排行榜前20位。在排行榜前20位当中, 只有一家是真正堪称“根红苗正”的自媒体出身, 就是最几年风生水起的《赫芬顿邮报》。

很多人都会以为《赫芬顿邮报》 (The Huffington Post) 和老牌报纸《华盛顿邮报》一样, 也是传统媒体出身。其实, 《赫芬顿邮报》创立于2005年, 仅仅只有十年历史。而当初在创立时, 《赫芬顿邮报》只是一个聚合类新闻博客。简而言之, 只是两三个合作伙伴创立的一个自媒体平台。《赫芬顿邮报》目前在Facebook有528万粉丝, 在新闻类账号中排名第19位, 堪称目前全美最大, 市值最高, 也是影响力最强的一个自媒体。

排名新闻类第31位的是最近几年同样势头凶猛的《商业内幕》 (The Business Insider) , 目前在Facebook上的粉丝数为329万, 而位居第30位的是目前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这家仅仅成立6年时间的自媒体博客, 短时间内就凭借多渠道、全方位的商业内幕消息而迅速走红, 目前其商业价值超过3亿美元。

排名第34位的《Mashable》目前在Facebook拥有324万粉丝, 也是被著名的e Biz MBA网站评为全美商业价值最大的10大博客之一。这家博客以网络社区起家, 目前在社交媒体类新闻和数字文化领域独树一帜。

排名第47位的是科技技术类自媒体的明星《Tech Crunch》, 目前有187万粉丝, 根据Alexa网站提供的第三方数据排名, Tech Crunch目前已经是互联网上阅读量最高的技术类新闻和分析来源方, 每月访客达到3500万人次。而以报道名人趣闻轶事起家的《Gawker》目前排名第59位, 粉丝数量为95万人, 并且在资本市场上一直备受投资者看好。

除了这几个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 并且已经深度商业化运作的早期自媒体巨头外, 目前排名Facebook新闻时政类个人榜第一位的是美国著名的个人博客Perez Hilton, 这位37岁的迈阿密人以发布名人绯闻和小道消息为主, 目前在Facebook上拥有174万粉丝, 堪称Facebook上实名注册的第一自媒体人。

Twitter:传播速度无人可及

除了兼具Facebook的个人博客属性, 每次推文字数不超过140字的Twitter更具有短平快的微博客特点, 加上即时通讯功能, 因此Twitter在社交网络时代一度有赶超Facebook的势头。

目前在Twitter新闻类订户数排名前20的账号中, 绝大多数依然是传统强势媒体, 如纽约时报、CNN、ESPN、BBC这样的“豪门”。但自媒体类账号依然也有3个挤进前20, 分别是排名第17的《赫芬顿邮报》, 第19的Perez Hilton, 和第20的《Mashable》。三个账号的粉丝数量分别为627万、613万和590万。

和Facebook相比, Twitter上这些明星自媒体账号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各自的排名都大幅考前。如在Facebook上排名第48位的Perez Hilton一跃挤进前20, 而《Mashable》也大幅前进了十几名。相比之下, 更注重内容深度和内幕信息的像《商业内幕》 (The Business Insider) , 在Twitter上的排名下滑了17位, 排名第48位。

在美国的几大社交媒体中, Twitter由于其先天的传播优势和放大属性, 在构建自媒体环境和土壤上有着独到的优势。除了自媒体平台和博客外, 不少知名的记者也在Twitter上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以最受关注的政治类记者来看, 一些CNN和ABC的明星主播和记者拥有数百万粉丝, 发送的推文具备很强的影响力。

在政治类记者排名中, CNN著名主播安德森·库珀拥有582万粉丝, 媲美一线娱乐明星, 排名第二的NBC著名主播瑞切尔·梅达的粉丝数量为344万, ABC的主播乔治·史蒂芬诺鲍罗斯的粉丝数为206万。排名第四的就是《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奥利安娜·赫芬顿。仅仅时政类记者这一群体, 粉丝数量超过百万的就有14人。

You Tube:自成一派风生水起

作为美国第一大视频分享网站, You Tube在视频网站中的巨无霸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而其立足个人视频分享的自媒体发展也相当迅速, 以至于在其平台开设自媒体频道的用户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You Tuber”。

在Youtube新闻时政类频道排行中, 粉丝数排名第一的是拥有382万粉丝的Whatdafaqshow。不过, 这个以恶搞和角色扮演为主的频道, 只有B+评级, 而且视频浏览量也仅仅排在新闻时政类的第18位。在最关键的指标视频浏览量方面, The Young Turks以超过21亿次的浏览量高居第一。

The Young Turks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网络新闻秀”, 定位为自由的时政评论节目, 语言大胆, 观点尖锐, 目前每天浏览量在200万到300万次之间, 粉丝为231万。根据独立分析网站Socialblade提供的数据, 该频道每年在收费会员等方面的营收最高可能达到270万美元。

在新闻时政类浏览量前十的频道名单中, 大都是传统媒体开设的You Tube专业频道, 比如美联社、ABC、CNN等You Tube频道, 而排名第六的是一个名为Barcroft Media的频道, 目前拥有145万粉丝, 视频浏览量已经超过13亿次。这个频道的口号是“发现生活的另一面”, 视频大都是内容新奇, 惊险刺激, 观赏性和娱乐性很强的独家内容, 涵盖了人文科学、自然地理和社会轶闻等方方面面, 非常受年轻用户追捧。

排名榜单第11的也是一个You Tube上非常著名的自媒体频道Sourcefed, 这个频道目前拥有160万粉丝, 视频浏览量已经超过7亿次。该频道有7位风格迥异, 且各具特色的主持人, 每天的节目将新闻与流行、时尚文化和名人轶事结合在一起, 其多元性和娱乐性受到业界肯定。

Instagram:独辟蹊径潜力巨大

作为图片和微视频分享型社交媒体, Instagram在创立短短5年之后迅速走红, 目前在全世界拥有高达3亿月活跃用户, 仅在美国的用户数就达到了6400万。在目前的美国社交媒体版图中, Instagram以主打图片创出一片天地, 已成为一个主流的社交平台。

不过, 由于其注重图片和微视频的属性, 入驻Instagram的媒体虽然不少, 但其粉丝数量和影响力显然无法和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平台抗衡。以著名的CNN为例, 其在Facebook的粉丝数为1868万, 而在Instagram上仅仅只有100万关注者。在自媒体层面, Instagram由于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很强, 给自媒体人创造了一个展示个性和才艺的平台, 成功的自媒体人并不少, 其中, 优秀的摄影师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以最近在Instagram上非常火爆的Humans of New York (纽约人) 为例, 这个由31岁的摄影师布兰登·斯坦顿创建的账号, 凭借拍摄一个个平凡纽约人的故事而迅速走红, 目前拥有370万粉丝。除此之外, Instagram还拥有一大批来自《国家地理》、美联社等专业摄影师, 他们开设的个人账号非常受欢迎。

从摄影自媒体的类别看, 在Instagram走红的摄影师都有各自“绝技”。比如拥有49万粉丝的山姆·霍瑞恩专注拍摄纽约市的各种场景和人文故事。而拥有22万粉丝的凯文·罗斯只选择用苹果i Phone手机拍摄相片和视频。拥有85万粉丝的亚当·塞内特里, 则专注飞行拍摄, 其打出的“在一英里上空看世界”的口号, 非常吸引眼球。

在社交媒体未来将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 Instagram的新闻类自媒体发展将拥有不小的空间, 更贴近社区, 更丰富, 更专业将是可以预见的趋势。

美国新闻类自媒体现状分析:

经过对四大社交平台的初步梳理, 可以对当前美国新闻类自媒体的现状进行初步归纳、总结, 以下是几点比较明显的趋势。

1)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在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中, 很少有“自媒体”这样的字眼, 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章也屈指可数。“自媒体”虽然是美国传媒业者发明, 但这个概念却是在中国发展壮大, 并被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耳熟能详。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下, 美国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以《赫芬顿邮报》为例, 虽然创立时间只有短短10年, 但目前已经比肩《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老牌媒体。以自媒体模式起家, 并迅速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野蛮生长”, 凭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然后挑战传统媒体业巨头, 蚕食其市场份额, 几乎成为标准的美国式自媒体发展模式。目前, 《赫芬顿邮报》每月独立访客已达到5000万人级别, 员工达数百人, 被AOL (美国在线) 收购后市值已达数亿美元。

美国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 自媒体由于其数字媒体的先天优势,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获得成功。“它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科技理解力, 并围绕着这种理解被建立起来。”这点与传统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转型, 可谓殊途同归。

2) 重塑媒体竞争格局和人才市场。

在美国四大社交平台上目前呼风唤雨的一些知名自媒体品牌, 创立时间最长不过十年, 最短才两三年, 发展势头之快, 是传统媒体无法想象的。其在颠覆传统媒体格局的同时, 也在重塑新闻和媒体业的人才市场。

Mashable现在拥有70名新闻员工, 并已成功吸引到前《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吉姆·罗伯茨出任其首席内容官。成立仅9年的网络媒体公司Buzz Feed曾一度遭到传统主流媒体嘲笑, 其内容被讥笑为“点击陷阱”, 但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拥有170名员工, 包括曾获得普利策奖的马克·斯库夫斯等。就连美国非盈利网络新闻机构Pro Publica的总编辑保罗·史泰格也说过, 如果他能重获青春, 那么也会想到这家公司中工作。

“数字媒体已经取得了爆炸式的发展, 并进入了新闻领域, 它不仅为这个行业带来了专门技术, 同时还引入了新的资金, 对那些顶级人才来说颇具吸引力。”皮尤在其2014年新闻业年度报告中如此总结道。

3) 专业细分领域出现统治力极强的自媒体巨头。

在美国新闻业界, 几大专业领域的划分可谓泾渭分明。从四大社交平台的粉丝数量可以看出, 政治类、财经类、科技类、体育类以及名人花边新闻是最主要的几大门类, 也最容易出现优秀的自媒体。

政治类自媒体账号在Facebook、Twitter和You Tube上都是最热门的关注对象, 无论是像《赫芬顿邮报》这样的严肃类媒体, 还是像The Young Turks这样的政治调侃类节目, 都非常受欢迎。此外, 科技类自媒体的明星《Tech Crunch》, 目前有187万粉丝, 在业内影响力巨大。而财经类的《商业内幕》, 几乎成了华尔街投资者每天必读的专业资讯来源。

由于订阅人群众多, 发展迅速, 这些在各自专业细分领域站稳脚跟的自媒体, 目前的市场价值也在不断放大。与此同时, 由于资本市场的青睐和介入, 这些自媒体账户又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 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像《Tech Crunch》和《商业内幕》, 其市值都已突破数亿美元, 堪称各自领域的小巨头。

4) 改变用户阅读和消费习惯。

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不仅对传统媒体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同时也在改变用户的阅读和消费习惯。

据美国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50%的社交网络用户会共享或转发新闻报道、图片或视频, 而几乎同样多 (46%) 的用户会在社交网站上讨论新闻事件。最新数据还显示, 大约十分之一的社交网络用户曾发布自己拍摄的新闻视频。在所有在线新闻消费者中, 11%曾向新闻网站或博客提交自己制作的内容 (包括视频、照片、文章或评论观点等) 。

而在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新闻传递过程中, 自媒体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获益对象。以Facebook为例, 除了三分之一的人通过直接关注新闻类账号获得信息, 其余三分之二的人都是通过友情链接和好友共享模式来获取新闻内容。

5) 原生广告催生新商业模式。

相比传统媒体试图一网打尽的传播模式, 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诞生的自媒体自然更像“精确打击”, 其用户的体验感觉和忠诚度都是传统媒体无法媲美的。因此, 在商业模式上, 自媒体除了可以设置“收费墙”外, 还可以在原生广告上大做文章。

所谓原生广告, 是社论式广告 (Advertorial) 的一种再创新, 通过广告内容与新闻报道更细腻的融合, 为读者提供一种无缝隙体验。以Buzz Feed为例, 其原生广告每篇收费20万美金。一篇为剃须刀品牌Schick创作的文章, 以“废弃的剃须刀还有何其他同途”为主题, 轻松推广品牌。市场研究公司e Marketer的预测, 2014年商业广告主在原生广告领域中的支出将会达到28.5亿美元。

上一篇:linux服务器故障之运维经验总结下一篇:吉林省2016年上半年安全员C类试题